民生調研報告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07W
本文目錄民生調研報告澄城縣關於民生工程落實情況的調研報告關於失地農民生活出路的調研報告農村民生問題調研報告

民生檔案關係到人民羣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爲全面瞭解掌握我縣民生檔案工作的基本情況,加強和改進民生檔案管理工作,更好地發揮民生檔案在服務民生、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方面的積極作用,根據市檔案局的工作安排,我局於3月上旬就民生檔案工作情況進行了調研。通過調研,對我縣民生檔案的種類、分佈、數量、管理的狀況有了一個初步瞭解。

民生調研報告4篇

一、近幾年我縣民生檔案工作取得的成績

(一)檔案管理工作進一步完善。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單位領導重視、部門之間協調合作,各單位、鄉(鎮)明確了分管領導,配備了專(兼)職檔案人員,基本做到有檔案室,並建立了各項檔案管理制度,形成了以縣檔案館爲主、單位(鄉鎮)相輔相成的檔案管理網絡體系。按照規範標準,對各門類民生檔案進行了收集、整理、編目。如我縣協和彝族苗族鄉按照檔案管理的有關要求,從XX年以來,加大力度對全鄉1991年起始文件材料進行規範歸檔整理,共規範化完成1991年以來的文書檔案、永久檔案137卷、XX年期檔案136卷,專門檔案78盒390件、基建檔案7盒179件,並且採用泰坦檔案軟件全部著錄文件級條目5715條,爲公衆查閱檔案提供了可靠、便捷的服務保障。

(二)民生檔案的收集與整理工作穩步推進。民生檔案形成的單位基本完成了XX年以前的民生檔案工作整理任務。目前,在縣檔案館的全力支持和配合下,涉及信訪檔案和社保檔案工作的單位和鄉鎮,明確專人,強化責任,細化措施,切實推進信訪檔案和社保檔案規範化管理,努力確保信訪檔案和社保檔案在今年實現按時達“省標”。縣檔案館對1961卷(件、戶)公證檔案、33冊(方、王、周、吳、趙、潘、車、曾)譜牒檔案、1132卷第二輪土地延包檔案、88冊(7040戶)土地房產所有證檔案、120卷稅改檔案、653袋(戶)私改房產檔案、267卷(件)土地承包檔案、692盒4044件林改檔案、4卷3003個知青檔案進行了標準化、規範化整理,極大地方便了查閱,近三年來共接待692人次,2060卷次,爲編史修志,解決工齡和養老保險、房產權屬、土地和林地歸屬提供了很好的查詢利用。

(三)檔案保管條件得到改善。大部分單位和鄉鎮建立了專門檔案室,部分單位還購置了密集架等檔案專用設備,民生檔案工作基礎條件得到基本改善。在各級的關心支持下,縣檔案館設施設備和檔案保管條件逐漸改善,館內有消防池1個、消防管道100米、乾粉滅火器12具、簡易防盜報警裝置1套、溫溼度計4具、除溼機10臺、空調1臺、電腦15臺、數碼像機1臺、交換機1臺、服務器1臺、網絡版檔案管理軟件1套、掃描儀2臺、ups(不間斷)電源1臺、複印機1臺、打印機5臺、dvd刻錄機1臺、服務器機櫃1個、防磁櫃2個、手搖式檔案密集架104.4m³、木質檔案櫃108個。按照“八防”要求,經常對館舍建築、周邊環境、辦公區域、檔案實體安全進行全面檢查,投入5萬多元,改造庫房線路和屋面滲漏處理,天天對庫房溫溼度進行登記和對檔案有無積塵、新黴、蟲蛀、鼠咬、受潮等現象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在此基礎上,切實加強對檔案信息網絡系統的管理,保障操作安全、接入安全和應用服務安全,製作備份光盤8張,開展了檔案信息數據異地備份工作。

二、民生檔案查詢率高,社會效益好

在調研中瞭解到,隨着國家各種民生政策的不斷推出和人民羣衆維權意識的不斷增強,人民羣衆對各類檔案尤其是涉及民生的檔案資料的利用需求日益增多,對民生檔案的查閱需求越來越大,民生檔案的查詢率越來越高,取得了良好社會效益。縣檔案館近年來也加大民生檔案工作力度。一方面,建立民生檔案數據庫。在研究分析民生檔案的利用率和利用實效的基礎上,制定了民生檔案優先化方案,對利用率較高的土地承包檔案、林改檔案等優先整理,使利用效果明顯提高。另一方面,提高利用服務質量。制定了《黔西縣檔案館服務指南》,使前來查檔人員少走彎路,爲檔案利用者提供優質服務。檔案館工作人員在爲羣衆提供證明材料的同時,經常主動與相關部門取得聯繫,幫助查檔人員解決有關問題,爲老百姓與政府之間搭建了一座“連心”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如我縣沙井苗族彝族仡佬族鄉沙井村農民王少全在縣檔案局的幫助下,在縣檔案館及時查到自己的土地承包檔案,自己的9.5畝承包地獲得了有關資質部門的確權認證,由此得到10多萬元的黔織高速公路徵地賠償。近年來,接待利用檔案資料904個單位、1856人次、7760卷(冊)次,複製檔案42372張;提供利用現行文件291份、304人(次)。爲縣菸草公司的41個菸草站(點)提供瞭解決土地及房屋權屬問題的依據,挽回經濟損失476萬多元;爲2362名幹部職工和饒 珍、向文興等71名在集體和公私合營企業工作的人員提供瞭解決工齡、工資和養老保險等待遇問題依據;爲631戶城鎮居民和李忠莉、李忠發、王少全等村民提供瞭解決房屋權屬問題和土地糾紛、徵地賠償的依據;城關鎮孫家壩村100餘戶農民因縣城擴容修建“迎賓大道”在徵地拆遷中出現的糾紛問題,也都藉助原始檔案資料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三、 我縣民生檔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縣民生檔案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有待於今後加以改進和加強。

(一)館舍建設存在問題。我縣檔案館建於1987年11月,總建築面積爲1064㎡,其中庫房面積僅408㎡,建成後沒有消防通道和消防栓等相應的配套實施。由於建設質量和年代久遠問題,加之缺乏資金,無法採取任何補救措施,造成庫房頂層出現多處漏雨,庫內潮溼,庫內溼度遠遠超出國家規定標準,加上庫房離居民住宿區僅1米多距離,對館藏檔案的安全保管帶來諸多危害。

檔案館現有館藏檔案87個全宗、64722卷件盒冊(其中,文書檔案47977卷件盒,以卷爲單位保管的42302卷,以件爲單位保管的4590件,以盒爲單位保管的1085盒;資料16745冊)。館藏檔案中,民國檔案6個全宗、27291卷;館藏檔案最早年份是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乙未《黔西州志》。現在,檔案庫房實際容量已爆滿,已經不能再容納急需接收進館的檔案,而急需接收進館因庫房爆滿未能接收的檔案近3萬餘卷仍保存在104個立檔單位。

(二)個別涉民單位的民生檔案管理不盡人意。有的部門檔案管理分工不明確,檔案管理人員崗位職責不明,流動性大,對下屬單位(股室)的監督指導不到位。有的鄉鎮、縣直單位只注重文書檔案資料的歸檔整理和移交進館,而對民生檔案的收集整理缺乏長遠意識,沒有將民生檔案獨立歸檔,相關資料分散存放,沒有及時將民生檔案資料交檔案室集中統一管理和進行整理歸檔,存在資料遺失現象。

(二)部分單位不願移交到期民生檔案,安全保管無保障。一是個別涉民單位檔案法治觀念不強,以平時業務工作要經常查閱爲由,不願意把到期的民生檔案移交給縣檔案館。二是部分單位、鄉鎮的檔案室基礎設施條件較差。有的甚至還在各自業務部門(股、室)保管,很容易造成流失;三是有的單位因受人員、技術、管理不到位的影響,使檔案無法得到安全有效的保管。

(三)民生檔案資源管理分散,不利於資源共享。民生檔案屬於公共信息資源,應爲社會所用。民生檔案涉及面廣,形成的主體多而複雜,致使民生檔案資源分散保存於不同的部門,因而形成了多頭管理、各自爲政的局面,羣衆查閱利用很不方便,民生檔案的資源共享程度不高。如房產檔案、學籍檔案、安置檔案、土地承包檔案等都由各形成部門自我保管,比較分散,而民衆又往往直接到檔案館查閱利用檔案,結果難以查到所需檔案,這就給廣大民衆查閱民生檔案帶來了一定的不便,難以使民生檔案資源真正爲社會所用。

四、加強民生檔案管理工作的幾點建議

(一)加大檔案法規宣傳力度,全面提高全社會的民生檔案意識。一是要進一步提升全社會的民生檔案意識,充分利用電視、檔案信息網等宣傳媒體,宣傳民生檔案的有關法律法規和信息,使民生檔案工作的開展有一個良好的思想基礎。二是要加大培訓和監督指導力度,着力提升檔案管理人員的民生檔案意識和業務操作技能。

(二)加強規範管理,抓好重點公共服務部門的民生檔案工作。加強對勞動和社會保障、財政、民政、醫療保障、衛生、城市拆遷、土地徵用、林業、國土等部門民生檔案工作的監管和指導,以檔案行政執法和創建國家、省級檔案目標管理標準爲抓手,紮實推進民生檔案管理的規範化、制度化和現代化建設。要切實依法履行督導職責,形成齊抓共管、協作配合、各司其職、層層落實、合力推動的民生檔案工作新局面。

(三)整合民生檔案信息資源,形成“大檔案”格局。針對民生檔案資源分散保存於各部門,給民衆利用帶來不便的客觀情況,必須整合全縣民生檔案信息資源,通過接收、寄存、代管等多種形式,把關繫到人民羣衆利益的全縣民生檔案集中到縣檔案館收藏保管。一是新修縣級檔案館,使庫房面積能容納逐年檔案進館遞增數量;二是加大接收、徵集力度。各有關單位形成的民生檔案在本部門保存一定的期限後,應依法向縣檔案館移交到期檔案。逐步將全縣範圍內婚姻、公證、房產、林權、地籍、土地承包、教育、就業、分配、社會保障、醫療衛生、公共管理等關係社會管理、國計民生、公共服務的民生檔案全面完整地接收進縣檔案館,從而形成“大檔案”格局,實行民生檔案信息資源的社會共享,實現民衆利益保障的最大化。三是加強對民生檔案的搶救、保護,民生檔案關係到全縣各族羣衆的切身利益,必須採取措施,加以搶救保護和妥善管理。

(四)加強民生檔案信息化建設,建立檔案查閱利用平臺。一是將民生檔案的信息化建設列入信息網絡體系建設的總體規劃,建立互聯互通的民生檔案數據庫網絡體系;二是在豐富館藏民生檔案的基礎上,對涉及民生的各類檔案,集中力量,優先編制各種專題目錄,建立起比較完善的民生檔案專題數據庫,建立檔案信息查詢利用的平臺,滿足民衆查檔利用需求,真正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利用快捷方便的目標。

(五)促進資源整合,加強民生檔案信息開發利用。民生檔案屬於公共信息資源,應爲全社會所用。但現實情況是,民生問題涉及面廣,民生檔案形成的主體多而複雜,致使民生檔案資源分散保存於不同的部門,給民生檔案資源共建共享帶來困難。要最大限度地實現民生檔案信息資源的社會共享,必須明確民生檔案的歸屬與流向,各有關單位形成的民生檔案在本單位保存一定期限後,應依法向各級檔案館移交。縣級檔案館作爲永久保存黨和國家重要檔案的基地,在收集保存民生檔案資源方面應積極發揮主渠道作用,優先完成民生檔案數化任務,逐步建立起區域性、多層次、分佈式、規範化的各類民生檔案數據庫羣,並通過內部信息網絡平臺實現民生檔案信息資源共享。

澄城縣關於民生工程落實情況的調研報告民生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業務部門的精心指導下,我縣民生工程全面有序推進,由原來的民生八大工程拓展爲民生十大領域,涉及範圍之廣、惠及人羣之多、得到的社會效應前所未有。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住房建設、惠民補貼等一些事關全縣老百姓貼心利益的項目投入都得以徹底的改善和充分的落實,使得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有效地促進了全縣的和諧與穩定,促進了縣域經濟又快又好發展。現就20xx—20xx年來民生工程的投入情況做以下彙報:

一、近年民生投入情況:

20xx年民生總計投入26819.14萬元,其中縣級投入3171.36萬元,共實施民生項目47個;

20xx年民生總計投入29874.08萬元,其中縣級投入4073.11萬元,共實施民生項目48個;

20xx年民生總計投入50394.84萬元,其中縣級投入6836.56萬元,共實施民生項目69個。

二、民生工程的落實情況和取得的經驗

1.強化組織領導,健全法規制度,確保民生工作有條不紊開展

民生工程的實施是黨和政府立足貫徹科學發展觀、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做出的重大決策,是造福人民的德政工程。早在民生工程起步實施的前期,我縣就制定了我縣的民生資金管理相關制度,成立了以常務副縣長爲組長的民生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民生資金和民生項目管理兩個辦公室,民生資金管理辦公室設在財政局,項目管理辦公室設在經發局,各司其責,各盡其能,全縣各級各部門也積極組織領導、相互協作配合,着眼當前、立足長遠,本着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的執政理念,研究並出臺一系列適合我縣民生長遠發展、穩步前行的政策文件。確保了民生工程項目的順利實施,爲以後民生工程的良好運作提供了有利的先決條件,使得民生之路能夠走的更遠、更好、更出色。

2.加大投入力度,保證各項政策全面落到實處

民生工程一直都是全民矚目的焦點,它的成長時時刻刻關係到廣大人民羣衆的利益。近年來,在黨和政府的親切關懷下,各級財政不斷增加投入,連續多年投入巨資支持民生工程建設,並且逐年遞增,我縣在財力異常緊張的情況下,全力保障民生支出。同時,每年縣級新生財力的80%都用於民生工程。XX年我縣民生投入爲2.68億元,XX縣爲2.99億元,XX爲5.04億元,年均增幅達40.07%。民生工程的積極投入,深刻地改變着我縣特別是貧困地區的生活生產面貌,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已成爲近年來老百姓有口皆碑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3.全力協作配合,明確責任追究,護航各類補貼及時足額到位

爲保證涉及民生項目的資金能夠及時足額發放到項目實施單位或需要發放的羣衆手中,我們要求各項目實施單位、財政、經發、銀行、施工單位之間根據各自職責,明確責任,各司其責,相互配合。特別是財政部門一直能夠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的原則,優先保證最需要用錢、最值得用錢的項目有錢用,並做好資金的使用監督;各相關部門也能按照項目要求按期完成各項工作。在實施蛋奶工程中,根據市上統一部署,按照“重實效、可操作、易督查、能問責”的原則,縣試點辦統一修訂完善了專人接收、專庫存放、專業加工、專人發放、專櫃留樣、專案應急、專門回收和專賬備查八項安全運行制度,並要求試點學校統一裝框上牆。同時落實“四定”制度保安全運行。即每學期定期召開兩次專題工作會,每月定期召開一次供應商專題會,每學期定期檢查最少三次,每年定期考覈、表彰。計生、合療、糧食直補、農機具補貼等扶助資金也是直接通過“直通車”的形式發放到受益人手中,既減少了中間環節又保證了資金的落實兌現,尤其避免了延遲發放、擠佔挪用及資金不到位現象。充分保障了受益者的合法權益,讓人民羣衆在第一時間內感受到民生政策帶來的溫暖,讓民生的力量在廣大人民羣衆心目中源遠流長。

4.健全考覈機制,優化監督管理,穩步推進民生工程全面開花

目前的民生涵蓋十大領域,總計266個項目,項目繁多複雜。在項目完成質量和資金使用效率上需要有更好、更健全的監督保障體系。因此,我們對各個項目都根據項目要求制定了詳實細緻的考覈辦法,定期考覈。根據考覈結果撥付財政資金,部分項目我們根據省市要求保留了一定比例的質保金,在省市業務部門覈准驗收後及時撥付,通過一路的跟蹤監督,保證了資金安全和使用效率。

三、民生工程落實環節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省市財政投入不足。民生工程資金的主要來源在省級,比如我們常說的城市低保、農村低保、再就業、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城鄉醫療救助等等。這些救助類項目,都是以省級投入爲主,省市投入的多少直接影響城鄉困難羣衆的受助程度和受助水平。XX年度,按照市政府規定的最低標準,我縣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85元/人·月,這樣的救濟水平還難以滿足農村特困戶和貧困戶的最低生活需求。

(二)縣級財政配套困難。民生工程項目繁多,內容豐富,除個別項目外,大多數項目都要縣級財政投入與配套。而縣財政又十分困難,就拿XX年來說,全縣地方財政收入預算僅爲2.08億,而人員工資、津貼等剛性支出就多達5.4億,再要騰出財力投入民生工程更是雪上加霜,因此對縣級財政來說,常常是拆東牆、補西牆,運轉十分艱難。

(三)資金來源渠道繁多,且隨意性較大。民生工程實施在不同的部門、不同的單位,資金的來源尤其是上級專款的撥入,就財政部門內部而言,分別來自不同的單位股室,既有從預算內通過預算指標下達,又有通過各職能股室專戶下達,對民生工程牽頭單位來講,一是難以及時掌握各項目的進展情況及資金的撥付進度;二是給日常的業務統計造成了較大的麻煩,每統計一次報表要說好多話,走許多彎路,費時費力,事倍功半。

(五)基層工作經費短缺。民生工程的實施主要在基層,服務對象在基層。在衆多的民生工程項目中除個別項目可提取工作經費外,其它民生工程項目幾乎很少或者根本沒有工作經費。比如農村低保工作,管理部門要面對全縣18000人,6000餘戶農村困難羣衆,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要面對全縣近60000人,XX餘戶城鎮居民,還有糧食直補資金的兌付、退耕還林資金的兌付等等,方方面面的工作,要承受的工作任務可想而知。

(六)上級檢查隨意性較大。民生工程是大事、是實事,加強監督檢查,當然這是應該的。但是由於工程項目的主管部門不同,監督單位不同,每一個民生工程項目,特別是救濟救助類項目,一年到頭不知要應付多少次檢查,縱向方面,既有省市檢查,又有縣上督察;橫向方面,既有主管部門,又有審計、監察部門,市委、市政府年終又要統一考覈檢查,每個檢查組都有不同的工作任務,多次檢查,重複檢查、政出多門,應該說每年應付上級檢查成了項目主管單位和實施單位日常工作的一項主要內容。

(七)民生資金管理機構未明確,管理存在真空。雖然上級財政部門相繼成立了民生資金管理辦公室,但縣級財政部門至今未明確規定民生工程到底由哪個股室管理,只是電話通知由社保股協調,組織日常民生工程數據的收集、彙總、填報。民生資金的管理、撥付等口徑難以統一,工作起來異常困難。

民生工程傾注了黨和政府的心血,傾注着全縣40萬人民的殷切期望,它嚴明的政策原則要求我們不斷去總結、去分析、去完善、去改進,最終使民生工程成爲完美工程、放心工程。

四、落實民生工程的意見和建議

(一)加大省市財政投入力度。分稅制財政體制大大削弱了地方財政的財權,縣級財政的運轉根本離不開省級轉移支付、離不開上級財政的支持,民生工程的實施同樣需要上級財政的大力支持,只有這樣工程實施起來才能及時、得力、到位,老百姓才能得到真真正正的實惠。

(二)建立“民生工程”財政專戶。要對民生工程實行有效監督,要及時掌握民生工程進度,首先要從資金來源渠道上給予必要的規範,建議能否從省到縣都要設立唯一的民生資金財政專戶,以保證政令暢通,考覈監督方便。

(三)給與必要的經費支持。省市財政這幾年也不太寬鬆,這我們也能理解,但任何一個項目沒有工作經費是很難開展的。所以建議省市能給工作經費的項目儘量給一點,不能給的,可以給政策,在全市統一規定,在項目資金中按比例提取,我們認爲城市低報的經驗就可取,儘管少了點,但有總比沒有好得多。

民生工程就是爲民辦實事、辦好事,是“民心工程”,是“德政工程”,是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的具體體現。作爲縣級財政部門,我們要不斷髮揮自身職能,對每一個民生項目都儘可能在財力上給予最大支持,強化預算約束,堅持事前研究、事中監督、事後問效。要在上級政策允許的範圍內儘量的減少資金流通環節,提高辦事效益,使我們財政部門真正成爲民生工程的保駕者、護航者。

關於失地農民生活出路的調研報告民生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最近十多年來,隨着安陽市城市建設及安鋼、電廠等工業用地範圍的不斷擴大,相臺辦事處所轄的六個農村失地農民的羣體迅速擴大。爲了進一步瞭解失地農民的現狀,更充分地反映當前失地農民的生活和心態,近日,我們在轄區範圍內,選擇失地農民相對較集中的柴庫、孝民屯、鐵佛寺、樑邵村對失地農民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調查。

一、基本情況:

相臺街道辦事處共轄六個行政村,13個自然村,49個村民組,7330戶,總人口爲15515人。現有土地總面積2705畝,其中耕地面積2677畝,林地28畝;勞動力總數9894人,其中從事家庭經營的4381人(從事農業的2896人),外出務工1547人,無固定工作的3966人。農民人均收入達到3125元。

1990年以來,轄區實際有地農民數量13974人,1990年底,16——60歲的男性公民4175人,16——55歲的女性公民數爲4230人;底,16——60歲的男性公民4946人,16——55歲的女性公民數爲4948人;15年來六個農村共失去土地3301畝,其中安鋼、電廠等工業建設佔用土地2873畝。以柴庫爲例:自90年以來,共失去土地1266畝,其中:安鋼在94年和分別佔去460畝和393畝;電廠修建老年活動中心、原料場、運煤路等佔去177畝;城市建設佔用土地128畝(107國道和外國語國小佔地),村民佔用宅基地108畝。整個工業用地佔失去土地數的81.4%,城市建設用地佔失去土地數的10.1%,村民自己宅基地佔失去土地數8.5%。

二、失地農民目前面臨的主要難題、心態及真實想法

城市建設規模的擴大,是新形勢下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近郊農民失去土地,參與由農業向工業、鄉村向城市社會經濟轉化過程的必然選擇。但是,農民矢地後面臨着諸多難題:一是擇業難,尤其是失地的中老年農民就業更難。從目前情況看:首先,政府提供的再就業崗位,安置下崗職工就已經十分困難,安排失地農民就業的機會很小,許多失地農民最需要解決的是穩定的收入來源。其次,由於受文化程度和年齡的影響,完全靠自謀出路,失地農民根本就不是外來打工者的競爭對手。第三,對相當部分的失地農民進行再就業技能的培訓已經不可能。二是老年人的生活逐步趨於困難,贍養也是個問題。過去大部分老年人靠種幾畝地來解決生活問題,目前地已佔完,沒有來錢路,只能靠有限的土地補償費來維持生活。另外,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時,土地大多是老人所佔有,耕地曾經是維繫子女的紐帶,失去土地後老人的贍養問題難解決。三是生活上的不習慣。對於農民家庭來講,沒了土地就是失去了家庭院落。農業機具、糧食無處儲藏;賣糧的變成了買糧的;部分農民由房屋出租方變爲租住方等等。

調查發現:失地是農民的兩難選擇,一方面迫於政府的壓力,另一方面卻又受到眼前經濟利益的引誘,有相當部分的農民經過宣傳、啓發,自願選擇了放棄土地。但是,失地後農民又心存許多顧慮和比較現實的想法。

1、農民最擔憂的五個主要問題。一是部分年紀較大的失地農民因爲子女收入、生活水平下降,普遍對自己的養老、醫療問題擔憂。二是在政府徵地過程中,由於每次徵地價格都不一樣,得到補償費低的羣衆心理不平衡。三是土地被徵用,由農民變爲無業人員,找不到工作,對今後的生活十分擔憂。四是年齡稍大一些的農民認爲,自己過去是靠賣糧維持生計,當今是買糧度日,手中無糧心發慌。五是多數的失地農戶,對未來的生活持一種消極的觀望態度,有的農民也擔心因經濟緊張和就業壓力的加大,會引發新的社會治安問題。

2、農民反映最強烈的三個問題。一是對政府徵地後不能走工人不滿意,尤其是對安鋼佔用土地後不能走工人表示了特別的不滿意。安鋼修建北出口道路租用柴庫的67畝和今年原料場佔用300畝地時,有70%的農民都提出要走工人。二是希望政府儘快解決失地農民老年人和低保戶的問題。三是政府要積極引導解決失地農民的就業問題,使失地農民有一分穩定的職業收入。

三、解決矢地農民生活出路問題的做法:

失地農民的生活出路問題是相臺辦歷屆領導班子所關注和要解決的重點、難點問題,近年來,相臺辦尤其是各村就如何解決失地農民出路等問題進行了研究,並作了不少有益的嘗試。

(一)、以經濟建設爲中心,通過發展企業對剩餘勞力進行自我消化。轄區日新鋼鐵有限責任公司二期工程建設接近尾聲,在北蒙辦事處後黃甫村徵地480畝,一期80噸鍊鋼轉爐配套項目計劃8月投產使用。鑄造二廠投資100萬元的技改工程,現已完工投入使用。鋼城購物中心二期工程總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現已投入使用。鋼城房地產公司開發的燕林花園工程建設過半。安陽市首批城中村改造試點之一鐵佛寺新村二期工程10棟樓建設工作順利進行,總投資近6000萬元,預計產生效益近萬元,現正在順利施工中,5月份全部竣工並交付使用。這幾項工程共安排勞力餘人,度完成工業收入43995萬元,佔農村經濟總收入的63%;建築業收入4771萬元,佔農村總收入的7%,兩項收入合計佔到總收入的70%。

(二)、引導農民圍繞安鋼、電廠兩個大型企業搞好服務,發展三產。扶持農民發展家庭經營,進行個體運輸、商飲、服務業的開發。

相臺辦事處非公經濟快速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新增個體工商戶42戶,達到了416戶。非公有制經濟完成總產值6.06億元;利潤1591萬元;實交稅金2747萬元;安排勞動力3178人。

度農民家庭經營收入17269萬元,其中運輸業收入5205萬元,商飲業收入9195萬元,服務業收入273萬元,第三產業收入合計佔農民家庭經營總收入的85%;個體建築收入400萬元,佔農民家庭總收入的2%。非公有制經濟已成爲辦事處重要經濟支柱。

(三)、做好轄區社保工作加大勞務輸出力度增加外來收入。開發就業崗位612個,安置下崗失業人員157人,其中“4050”人員30人,辦理優惠證18人;爲轄區農民提供就業信息,加大勞務輸出力度,年內共輸出勞力101人,其中省外96人,省內5人。除此之外,轄區羣衆自找門路外出打工,六個村常年在外務工人員1507人,外出勞務收入達到260萬元。

(四)、以城中村改造爲契機,建設高層住宅和住宅新區,在解決農民住房緊張問題的同時,對舊村進行商業開發,增加農民收入。如正在建設的鐵佛寺新村二期工程10棟住宅樓和一期工程形成一批農村住宅樓羣;加強了柴庫村新區基礎設施建設,興建了一批農村新居,提高了農村住宅品位。

,辦事處將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利用鋼花路修建的大好機遇,協調郝家橋、郝家店村民小組在其兩側開發商住樓和住宅小區,計劃10月份動工,用十八個月時間建成,可安排住戶504戶;戚家莊在廢棄的預製廠地塊開發住宅小區,計劃建10棟六層住宅樓,臨殷四路兩側一層爲商業門市,可安置住戶336戶和農民就業經商問題;南辛莊在村西開發10棟住宅樓,可安置住戶480戶,舊村改造成商業區,引導農民發展三產;搞好樑邵村3棟、柴庫2棟住宅樓的籌備和建設;啓動焦邵村和南辛莊城中村改造工程;利用安林公路環境綜合整治的契機對段邵村進行城中村改造;啓動107國道柴庫段兩側的規劃與改造工程,解決農民住房緊張、引導他們發展第三產業。

(五)不斷壯大集體經濟,從集體經濟收益中爲羣衆解決問題,爲農民辦實事。近年來,相臺辦事處六個村,每年年底都向羣衆“分紅”,每人每年少的150元,多的1200元,,六個村農民從集體經濟中得到分紅1497萬元。除此之外,多年來,相臺辦幾個村農民的農業稅都有集體交納,有的村還向羣衆免費提供吃水。焦邵村根據本村實際情況,對一至六年級的小學生實行費用全免,對考取中專、大專、本科的學生分別給於1000、、3000元的現金獎勵,鼓勵其他學生共同進步。柴庫村將投資120萬元完成電網改造和全村自來水改造工程,讓全村老百姓用上低價電,吃上自來水。

四、幾點建議

安陽市城市建設規模擴大,大中型企業的發展是安陽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因此,近郊農民失去土地這也符合國情和區情。但是,目前失地農民羣體中引發出的一些社會性問題值得我們思考。矢地農民生活出路問題是當今乃至今後相當長時期內存在的問題,不但影響農村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而且危及社會的穩定。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路程中,必須切實解決好矢地農民生活出路問題。

1. 建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從目前來看,農村中除了五保戶解決了社會保障外,其他的矢地農民還不能像城鎮人口享受國家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醫療保險制度。因此,養老保障成爲矢地農民最擔心的問題。調查中發現一部分失地家庭是靠徵地款來維持生計、"坐吃山空"。如果沒有其他經濟來源,過不了幾年一旦徵地款"吃"完了,生活就沒有着落。因此在今後徵地過程中,應對"失地"農民進行開發式安置,除了給付補償金外,還要對那些原來以土地爲生的農民採取諸如以土地換取養老和醫療保障。如這次安鋼租用柴庫350畝地時,村委會就採取將集體所得的租金部分作爲爲55歲以上的老人解決養老保險,解決失地農民的後顧之憂。

2.加強對矢地農民的就業培訓、廣開就業渠道、消除就業障礙、增加矢地農民的就業機會。由於失地農民原從事比較簡單的傳統農業,對自身素質要求不高。但失地後從事的非農產業,與原文化素質和勞動技能要求不能適應,造成就業難問題比較突出。以致部分失地人員無法找到工作,整天以打牌爲生。因此建議:一要加強對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勞動者綜合素質,增強勞動力的市場競爭能力,增強就業能力是減少矢地農民的關鍵。二要廣開就業渠道。解決失地農民就業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發展經濟。在此之外,另一個重要的方面是,政府要積極探索多種形式就業安置辦法,即把就地安置、招工安置、投資入股安置、住房安置、劃地安置和失地農民自謀職業等安置形式有機地結合起來。本次安鋼租用柴庫土地,柴庫準備將集體所得租金對安鋼入股。三要消除就業障礙。社會各界要像關心城鎮下崗職工那樣關心支持失地農民的就業與再就業,逐步清除各種不利於統籌城鄉就業的制度和文化因素。其中關鍵的一步是,應把失地農民納入城鎮就業體系,與城鎮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3. 加大勞務輸出力度,減輕農民對土地的依賴性。要把勞務費輸出作爲一項產業來抓,要不斷拓寬農村勞動力的就業渠道,充分發揮職介機構的橋樑紐帶作用,實現農村勞動力的無序輸出向有序輸出轉變。

4、引導和幫助失地農戶積累資產。引導和幫助失地農民積累資產,既是改善他們生計的一種速效、實惠、一舉多得的好辦法,也是幫助他們規避各種生活風險的重要的安全網之一。建議:一是抓好失地農民的住宅規劃與建設。城市規劃部門與建設單位在設計建造失地農民的住宅時,既要考慮確保他們樂有所居,也要方便他們能從房屋資產中形成長效受益機制。二是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對於必須由國家徵用的公益性建設用地,可以在規劃區內徵用土地中留出一定數量土地,由村集體經濟組織開發、經營。對於那些土地徵用量大,土地徵用補償費較多的行政村,政府應積極倡導社區股份合作制的改革,促進集體資產保值、增值。

相臺街道辦事處

6月20日

農村民生問題調研報告民生調研報告(4) | 返回目錄

通過深入基層、深入羣衆,加強調查研究,聽實話、查實情,切實掌握第一手情況,爲黨委、政府決策提供可靠依據,是開展密切聯繫羣衆“三項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三項活動”開展以來,我先後到彭水、秀山、酉陽、黔江等區縣農村瞭解情況,又到市工商局對口扶貧的xx區鐵鋒鄉開展“三進三同”、“結窮親”和“大下訪”活動,在增進羣衆感情、歷練工作作風的同時,以進村入戶、開院壩會等多種方式聽取基層和羣衆的意見和建議,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進行調查研究,對農村民生問題重點關注思考。

近幾年來,市委、市政府爲加快農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進程,在全國率先免去農業稅,切實減輕了農民負擔,同時還廣泛推行社保、低保和新農合等農村社會保障措施,同步提升了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廣大農民羣衆真正得到了實惠,他們都發自內心地感謝共產黨,感謝市委、市政府的好領導。今年,市委、市政府又啓動了“兩翼”農戶萬元增收計劃,在田間地頭,在農家村舍,我強烈感到“兩翼”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春潮涌動。當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處於關鍵時期,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感到一些涉及民生的問題應當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第一,實現“兩翼”農戶萬元增收,要進一步加強農村產業規劃,不斷改進扶貧濟困方式方法

我國農戶經營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低,單靠一畝三分地,分戶經營,小打小鬧,解決溫飽尚可,卻難以致富奔小康,其根本的出路在於走規模經營、集約發展、科技興農的路子,徹底改變農村刀耕火種、土中刨食的傳統農作方式。當前,農村通過幹部帶頭幫促、農戶自發探索,種養殖業項目如雨後春筍。例如萬州區鐵鋒鄉在大力發展獼猴桃、山胡椒、楊梅、油桐、青蒿、茯苓、梔子花、野雞、山羊、肉牛等20餘個品種,但由於缺少大的產業規劃,種養殖分散,生產粗放,形不成產業“鏈條”。該鄉桐元村支部書記謝家寬同志就深有感觸地講:“我們村的紅陽獼猴桃品質非常優良,就是規模太小,形不成品牌效應,只有大規模才能出大效益”。全市“xxx”規劃中對農村產業發展進行了宏觀層面的規劃,涉農部門從宏觀層面也提出了一些區域性佈局的意見,但是,無論是市還是區縣層面的規劃,都難以落實到鄉村,基層特別是廣大農民還是一片茫然。建議市發改委、農委、農綜辦等部門和區縣進一步抓好和優化農村產業發展規劃,根據全市的資源分佈、地理交通優勢、水土條件、產業基礎等進行科學系統的產業發展空間佈局規劃,特別是種養殖業區域佈局項目要具體,具有操作性,每個項目要形成規模、形成產業鏈。在制定發展項目規劃後更要抓好實施,無論是公司加農戶還是專業合作社等組織形式,都應該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要加強規模和集約經營的引導,強化技術培訓和經營管理,充分激發農民創業增收的動力,形成大批在全國乃至全球有影響力的農產品馳名品牌和地理標誌,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活一方經濟,富一方百姓。

加強資金幫扶、物質幫助,對解決貧困戶當前困難和問題固然重要,但要真正脫貧致富,就一定要把鄉村幹部的精氣神提起來,把貧困戶的“志氣”扶起來,提升鄉村幹部幹事創業的精神,增強廣大農民脫貧致富的信心,這纔是治本之策。調研中一些村幹部和羣衆反映,由於貧困戶獲得救濟慰問的機會較多,一些農民羣衆“等靠要”思想嚴重,紛紛爭戴“貧困帽”、搶着“吃救濟”,導致認定貧困戶、低保戶已經成爲關係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的一個焦點問題。建議市扶貧辦、市民政局等相關部門和區縣進一步探索改進農村扶貧濟困工作的方式方法,堅持開發式扶貧、開放式扶貧,適當減少單純的救濟式行爲,把重點放在改善基礎設施、扶持產業項目、搞活市場流通、開展技能培訓等舉措上。要進一步加強農村幹部羣衆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提神扶志上狠下功夫,把思想“脫貧”作爲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真正解決羣衆脫貧致富的內在動力問題。同時,要進一步探索完善貧困戶、低保戶的認定標準和程序,切實把好事辦好,維護好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的大局。

第二,抓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進一步強化規劃管理,大力開展村容鎮貌整治

隨着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改善居住條件的願望日益強烈,農村新建住宅增多。在“兩翼”地區,許多新建的農民新村寬敞亮麗,新落成的民居星羅棋佈。但與此同時,不少地方佔用了大量良田沃土,新建民房還是火柴盒式的單面瓷磚房子,佈局結構不合理,零亂無序,和大自然極不協調。雖然市建委和部分區縣建委專門爲新農村建設印製了特色民居圖紙並免費提供,但許多村民不知道,也沒有基本農田保護意識和景觀規劃意識,把辛辛苦苦掙的血汗錢用來修了一堆垃圾建築。建議市城鄉建委、國土局等相關部門和區縣應高度重視這一問題,特別是“兩翼”農村良田不多,涉及今後子孫後代生存問題,搞建設一定要集約用地,少佔良田沃土。同時,要大力推廣具有地方特色的巴渝民居,使村民的房子不僅經濟適用而且美觀舒適,形成一道靚麗的風景,以達到“現代都市+美麗鄉村”的城鄉統籌大格局。因此,必須採取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和嚴格農房審批程序,做到一戶不漏的從房屋選址到建築風貌全過程監管到位。

村容鎮貌體現農村的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城鄉差別的直接表現之一就是環境衛生和村容鎮貌。調研中看到集鎮和農戶“髒、亂、差”比較普遍,白色垃圾隨處可見,房前屋後垃圾成堆,“四害”孳生,人畜混雜、廁廄不分的現象較突出,當地農民羣衆已習以爲常,部分鄉鎮幹部也視而不見。建議市級相關部門和區縣把城市環境整治工作拓展到廣大農村,在全市範圍內開展“潔淨家園”的村容鎮貌整治行動,將其作爲統籌城鄉發展、建設“五個重慶”、提升農村文明程度、改善農村民生的重要載體和抓手,力爭通過一兩年的集中整治,使廣大農村幹部和羣衆在思想觀念、文明素質、衛生習慣上有一個徹底的轉變,讓農村“髒、亂、差”的狀況從根本上得到治理,以提高廣大農村羣衆的生活質量,真正把xx建設成爲衛生整潔、環境優美、城鄉一體、人居和諧的幸福家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