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調研報告集錦(精選20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59W

會計調研報告集錦 篇1

市住房公積金截止年9月歸集餘額已達56億元,個貸餘額18億元,項目貸款餘額6億元,實際繳交人數17萬人。住房公積金規模逐步擴大,社會關注度越來越高,爲加強住房公積金管理,實現住房公積金的保值和增值,住房公積金會計覈算尤爲最要,優化公積金覈算軟件越來越迫切。

會計調研報告集錦(精選20篇)

市住房公積金制度從年開始建立,從最先的委託銀行歸集,公積金中心無單位和個人明細賬,到目前已建立健全了住房公積金系統覈算體系,從最原始的手工記賬過渡到電算化覈算,取得這樣的成果來之不易,是多年來中心領導的重視和職工共同努力的結果。年7月中心覈算軟件已升級,對原軟件進行了優化,新軟件分爲歸集系統、貸款系統、票據系統、財務系統、報表系統等主要平臺,現就加強住房公積金會計覈算與新軟件如何緊密聯繫見解如下:

一、財務覈算最基本要求是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及時性

反映在覈算軟件上就要求歸集系統、貸款系統、票據系統對數據的錄入和倒入準確和及時,由於倒入數據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錄入數據工作量以及減少錄入數據中人爲出錯可能,倒入數據在各系統中顯得更爲最要。

1、對歸集系統來說主要涉及住房公積金的開戶、繳交、支取、轉移、變更等相關業務,倒入模板的設計應以姓名和身份證兩個標準相關聯保證爲同一人後再與數據關聯才能保證數據的準確,之後按資金業務類型通過數據接口轉入財務系統,財務系統數據以銀行數據進行覈對後再與歸集系統進行覈對,最終達到銀行、財務、歸集三者數據相一致。

2、對貸款系統來說主要涉及申請貸款、發入貸款、回收貸款、貸後管理等相關業務,其中貸款發放、回收數據是否及時準確將直接影響財務系統的及時準確,目前,由於貸款數據還不能通過數據接口及時準確的轉入財務系統,財務系統上對貸款發放、回收數據通過手工錄入方式進行,兩個平臺之間不能達到自動覈對,這個問題產生的主要是原因是銀行所給數據未按銀行對賬單上的時點數據進行採集,此問題正逐步解決,最終應達到銀行數據與貸款系統、財務系統相三者相一致。

3、票據管理系統主要涉及定期存款各國債的開戶、回收登記,由於數據比歸集、貸款數據業務量少,可採取直接錄入的方式,只須票據系統實現與財務系統數據的自動覈對功能,找出差錯方及時更正及可。

二、會計覈算結果最終要以會計報表的形式反映出來

以滿足主管部門、相關部門及中心管理者對相關數據的需要,由於報表使用者對各種數據需要和關心程度不一樣,這就要求住房公積金覈算軟件必須能達到從數據庫中提取各種真實準確的數據。

三、財務分析能夠爲中心管理者提供決策的參考

這就要求住房公積金會計軟件能夠達到對各種財務指標分析,通過對資金歸集、支取、貸款的回收、發放、資金結餘等情況的分析,這將對資金運營、保值、增值提供準確參考依據。

四、由於住房公積金會計覈算相對其他行業特殊

全國目前尚無統一的核算系統,就同一省來說所用覈算系統也未統一,能夠借鑑的較少,很據自己多年實踐經驗認爲公積金會計覈算與之使用會計軟件質量密切相關,中心的軟件與銀行的軟件可相互覈對的銀行有建行和工行,中心與銀行用同一軟件的有商行、農行、中行這兩種模式,特別是對每年6月30日職工結息差錯覈對可看出,不論是銀行還是中心軟件均有軟件設計的問題及人爲出錯的問題,會計覈算質量的高低與軟件質量高低以及操作人員責任心、業務素質習習相關不是單方面的,由於軟件開發人員不一定對住房公積金業務流程全面瞭解,在軟件的設計程序中難免出現問題,這就要求我們軟件操作人員不斷與軟件開發人員溝通,在操作中發現問題,發問題後解決問題,任何軟件的成熟都會經過不斷升級的過程,才能使會計軟件不斷滿足會計覈算的需要。

會計調研報告集錦 篇2

前言:本次專業調研的目標是:對重慶會計電算化狀況進行了調查分析,瞭解會計電算化具體實施內容,理論結合實際,指出了存在的主要問題並加以分析,提出了更好地發揮電算化會計的作用的一些建議。

調研時間:20xx年12月———20xx年3月

調研對象:重慶部分企業。

調研方式:問卷調查

會計電算化是現代企業信息管理系統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包括了現代信息管理技術在會計領域的開發、使用、培訓、服務、制訂和執行法規制度以及實施微觀與宏觀管理會計業務和會計管理現代化的全部。隨着現代經濟的飛速發展,傳統的會計信息處理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企業管理、決策的需要。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後,國內企業將面臨更加激烈的國內外市場競爭。企業的信息意識差,信息管理技術落後,信息利用率低,企業在國際競爭中處於極爲不利的地位。因此,面對新的經濟形勢,爲了在企業中更爲有效的實施會計電算化,加速會計信息處理,爲企業決策提供準確、及時、完整的會計信息,更好爲企業服務,我們有必要進行專業調研。

一.調研問卷及分析

本次調查問卷設計成“企業領導對電腦化管理的見解”、“企業會計電算化現狀”、“會計電算化人才培訓”三大部分共35個問題,要求企業領導人和會計人員分別答卷。

35個問題可以歸納爲六個方面:

(1)答卷者的學歷、年齡、職稱(務)、擔任本工作的年限;

(2)企業的性質、規模、效益;

(3)企業財務狀況;

(4)影響會計電算化與電腦化管理的成因;

(5)企業會計電算化實施狀況;

(6)會計電算化人才培訓。

由於客觀條件限制,我們選取了重慶中小型企業作爲本次問卷調查的對象。在回收的110份問卷中造取有效問卷50份。

答卷者中,企業領導包括董事長、總經理(廠長)、副總經理(副廠長)或財務主管等。他們在現任領導崗上平均工作時間爲4.9年,最短1年,最長20年;93%有大專以上學歷;61%年齡在35-54歲。答卷的會計人員在現任崗位上平均工作時間爲8.31年,最短1年,最長30年;84%具有大專以上學歷;95%年齡在45歲以下。從管理經驗、知識水平以及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等各方面來看,答卷者都是較合適的。因此,我們可以相信答卷者能夠向我們提供有效的信息。本次調查使用SPSS系統分析軟件進行數據處理。通過本次調查,我們從中得到以下結論與啓示。

二、現存的問題

(一)會計人員專業知識匱乏

我市企事業單位會計人員整體素質偏低,難以適應信息時代的要求。會計人員的會計、財務知識不繫統、更新慢,只能對日常的會計覈算進行處理,但對如何提高會計管理水平則無能爲力。另外,會計人員的計算機知識十分淺薄,雖然有越來越多的財會人員接受電子計算機培訓,但一般還只懂得怎樣去使用計算機,還談不上對計算機進行維護、開發和利用。因而導致用戶在選擇會計軟件時,只考慮軟件的核算功能,注重會計軟件仿真程度,不注重軟件在會計管理方面的功能。更無法利用軟件爲企業的管理和決策服務。

(二)數據的實時性共享性與安全保密性差

目前許多軟件還只是保留在單個用戶級的水平。所謂“網絡版” 只不過是實現了文件服務方式的數據傳送,數據的共享是靠傳送數據文件的方式來實現的而不是採用數據庫服務器的方式,沒能真正實現數據庫高度實時共享。另外,有數據安全保密性的會計電算化軟件很少,多數軟件對其系統存在的各類數據文件卻未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只要稍具備一些數據庫知識的人,完全可繞開會計軟件的各類控制措施,通過數據庫管理系統直接讀寫這些數據庫文件,甚至對文件中數據直接進行增刪、修改等操作,這使會計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無法得到保證。

(三)會計電算化軟件存在缺陷

目前我市會計電算化軟件品種衆多,但是功能卻大同小異,大多數基本上包

括賬務、往來賬、存貨、工資、固定資產、成本、銷售、報表等一些模塊,主要的功能是覈算。隨着我市市場經濟的發展,每個企事業單位都要面向市場進行經營決策,並在決策過程中加強控制,事後組織好覈算和分析,因而需要真正具有管理功能的會計軟件。另外,軟件開發過程中未考慮國際化因素和審計工作因素,致使在覈算和財務管理方面存在不符合國際慣例和國際會計準則的問題,並使會計電算化與審計嚴重脫節。

(四)會計電算化檔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於許多單位實行會計電算化時間短,對會計電算化檔案的組成內容不甚瞭解 ,缺乏管理經驗,造成存儲會計檔案的磁盤和會計資料未能及時歸檔,已經歸檔的內容不完整。沒有及時制定相應 的會計電算化檔案保管人員職責,從而造成會計檔案被人爲破壞和自然損壞,乃至單位會計信息泄密。會計數據盤的備 份和清理不規範。實行會計電算化後,應及時備份硬盤數 據,並且每次備份不少於兩套,分兩地存放;按時清理磁盤備份,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清除過期數據。但一些單位對會計數據備份管理未形成制度,隨意性大,一旦會計電算化系統出現故障,會計數據將無法恢復。

三、對於會計電算化的對策

1.進一步完善會計電算化的配套法規

隨着會計電算化的普及與財務軟件功能的不斷增加,針對會計電算化工作出現的新問題,對現有的相關法規進一步補充和完善,通過準則類法規對會計電算化進一步約束,使會計電算化工作走上規範化的道路。細化對商品化軟件的評審規定,杜絕軟件的非法功能。

2.建立健全一整套電算化模式下的規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內控環境這些內控制度的建立應遵循以下原則:

(1)不兼容權限必須分離原則。即對電算化權限嚴格控制,系統操作員以外的操作人員只享有操作權限。

(2)相互制約原則。加強對電算化系統數據輸人、處理、輸出的控制。明確管理員、操作人員、維護人員的職責範圍。

(3)內部防範原則。主要是針對個別人容易出現的個人壟斷現象以及對

系統管理人員的監管控制問題進行防範。所有這些都是制定會計電算化規章制度必須加以考慮的問題。

3.加大對“複合型”會計電算化人才的培養力度

(1)加快高校高層次的會計電算化人才的培養。建議在大專院校開設會計電算化專業或在財會專業中增設計算機專業知識。同時各高校還應加強電算化審計人才的培養,現在各高校幾乎沒有會計電算化審計課程,造成了我國計算機審計方面的人才奇缺的現象。

(2)加強對在職會計人員的電算化知識培訓。由於一些小企業沒有開展會計電算化,開展會計電算化的單位也需要基層會計電算化人才,所以一部分人可以只具有初級會計電算化知識。但要重點培訓一批真正具有中級會計電算化知識的人才,並在培訓結束之後,每年將會計電算化作爲重點知識進行後續教育培訓。

(3)更新培訓,完善會計人員會計電算化知識結構體系,豐富相關計算機知識。在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新的應用軟件不斷涌現,操作系統也不過一兩年就升級,所使用的財務軟件即使未更換,但也存在升級、追加新功能等一系列。這都要求不斷地適應形勢變化需要,對會計人員進行會計電算化及相關知識的再培訓。

(4)企業培養會計電算化骨幹力量,帶動會計人員素質的提高。建議實施電算化的單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會計電算化方面的人力資源投資,培訓數名具有較高計算機應用與維護能力,熟知財務軟件知識,對計算機與會計電算化相關知識有一定了解的會計人員,既可提高本單位會計電算化應用水平,又可在必要時在部門內開展不定期的培訓活動,帶動其他會計人員素質的提高。

4.結合實際,制訂完善的實施規劃,促進會計電算化的發展

首先是結合會計情況,積極開展會計電算化選點及推廣工作。再者是作好軟件管理與開發工作。在會計實踐中,只有建立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才能實現會計電算化,這不僅可以把廣大財會人員從複雜的記賬、算賬、報賬中解脫出來,而且大大提高會計工作效率,爲管理提供全面、及時、準確的會計信息。

四、結束語

重慶的會計電算化雖然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要不斷努力,加大發展的力度,培養高科技的計算機人才,來開發計算機軟件,要提高會計人員的電算化水平,培養一批既懂計算機又懂會計的人員,要加大對會計人員的管理力度,廢除會計法規中的一些不符合會計電算化的制度,會計電算化制度中的一些法規和條例應該不斷改進和完善,來適應會計電算化的發展。提高會計人員的整體水平,不斷總結、不斷進步,會計電算化人員要爲會計電算化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五、心得體會

本次調研給了我們業務實踐的機會,在瞭解實際工作的同時鍛鍊和培養了我們的實際操作能力和認識社會的能力,將我們的理論知識化爲實踐,增強了畢業後的工作適應性。我從中收穫了很多在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覺得受益很多。調研過程中,遇到了些困難,感謝老師幫忙解決。通過本次調研,我更加了解會計電算化的相關知識,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時,收穫了經驗,對未來做好自己的工作也更有信心。

會計調研報告集錦 篇3

隨着中央銀行機構改革的深化和核算系統的升級,會計管理工作的加強顯得日漸重要,它對促進各項工作上臺階、上水平,全面履行基層央行工作職責具有一定積極作用。但目前基層央行的會計管理工作還存在一些與改革發展不相適應的問題。只有進一步加強會計管理工作,才能更適合金融管理體制改革的發展。

一、會計工作存在的問題

會計工作是基層人民銀行各項業務活動的基礎,是作好金融管理、履行好中央銀行職責的出發點。會計工作在加強內部管理、強化基礎建設、完善內控制度、加強財務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隨着改革的深入發展,人民銀行的會計工作也遇到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在管理體制和管理方法上還存在一些不適應的地方。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內控制度滯後,不能有效防範會計風險。隨着中央銀行會計集中核算系統的推廣和應用,制度建設未能及時得到完善和補充,一些業務缺乏制度約束或制度與實際業務操作脫節,制度跟不上業務發展變化的需要,造成控制盲點,不能有效的防範會計風險,有效指導會計工作存在一定欠缺。現行內控制度只是作爲對會計人員工作的要求,而沒有將其作爲法律、法規執行,致使會計業務潛伏着很大的風險隱患。

二是責權不清,缺乏激勵機制。會計工作的風險性與待遇不相匹配,從現實情況看,會計未形成一套系統性的內部控制制度、內部操作規程和評價標準,沒有真正建立科學有效的激勵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會計人員的積極性。由於沒有切實可行的獎懲措施,致使會計人員提高工作質量、業務能力缺少動力,成爲引發內部資金風險的重要根源。

三是缺乏動態預警機制。內控制度對風險的管理應以預防爲主,現有的內控制度着重強調了對業務環節的控制及事後監督檢查控制,而忽視了對突發性事故或案件的預測預防,沒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出會計內控軟件,對業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不能及時報警,起不到風險預防作用,跟不上業務發展的需要。

四是人員老化素質偏低。中央銀行會計是一項原則性、專業性較強,風險性較高的工作,是央行的要害部門,對人員的政治素質、業務素質要求相對較高。不僅要有紮實的專業知識,還要有較強的工作責任心和良好的職業道德。但隨着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基層行人員逐漸減少而且結構老化,崗位輪換、交流制度得不到實質性落實。少數人員的知識結構不適應業務發展的需要,工作上只限於被動應付,操作上隨意性大。

二、會計工作中存在問題的根源

一是領導重視不夠。基層行對會計管理工作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異,個別縣支行的領導認爲會計工作實行雙重管理,即上級會計主管部門和單位領導,對會計工作的管理侷限於上級主管部門的意見,缺乏對本單位會計管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日常工作僅限於賬表平衡,資金不出現問題,有的甚至只關心本行費用指標的多少、經費的鬆緊,對具體業務不做深入瞭解。 有的行純粹把會計部門作爲行內業務培訓基地,把會計業務熟練的人員充實其他部門,或者經常抽調會計人員搞行裏中心工作,使一些會計人員不能正常從事會計業務。

二是崗位設置與現有會計人員配置相互矛盾。按照內控制度的要求,縣支行會計國庫科承擔着國庫和會計兩項覈算業務,還肩負轄內金融系統及國庫經收處的管理職責,一般應設置接櫃崗、記賬崗、複覈崗、票據清算崗、清算管理崗、綜合崗、系統維護崗、會計主管崗、會計檔案管理崗、事後監督等崗位。其中票據交換員、事後監督員、系統維護員、會計主管員不得參與日間賬務處理,記賬員、複覈員不能兼崗,還必須建立定向替崗制度。但實際工作中存在人少崗位多的矛盾。要保證正常業務開展,必須一人多崗,如遇培訓、外出檢查、正常休假等情況,兼崗和頂班就不可避免。具體矛盾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不按制度要求充實會計人員,就會不同程度出現混崗、兼崗現象,缺乏崗位制約關係,存在風險隱患;另一方面,縣支行人員少,會計業務量也較小,按制度要求充實會計人員,勢必造成會計人員佔全行人員比重較大,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不利於縣支行其他工作的開展。

三是業務管理有待於進一步協調。基層縣支行是具體業務操作部門負責國庫、會計、甚至包括科技,業務管理分別接受中心支行會計財務科、營業部、事後監督中心、國庫科、科技科五家指導,由於具體工作佈置和管理“政出多門”,縣支行國庫會計科往往感到無所適從。

三、加強會計管理工作的建議

首先是完善內控制度,強化制約措施。銀行會計工作是一項基礎性、技術性和政策性很強的工作,會計風險具有隱蔽性、持續時間長、危害大的特點。爲確保會計覈算操作的合法性、規範性,必須從強化會計基礎工作入手,狠抓會計制度和崗位責任制的落實,規範操作程序和會計行爲。對現有不合理的會計制度及時進行補充、修訂,使之更嚴密、更完善,通過建章立制,使內控制度的觸角延伸到會計覈算的每一個角落,使每項業務的開展作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違章必糾,堵塞漏洞。

其次是明確責任,獎罰分明。要對會計人員的職責權限和會計崗位責任制作出明確規定,把會計制度、任務和工作職責具體分解到會計部門的各個櫃組和崗位,落實到具體經辦人員;對主管行長、會計主管、複覈員、經辦員的責任應做出具體的規定,使各級人員各司其職;對那些有悖於內控要求的人和事要認真檢查,嚴肅處理,絕不能姑息遷就,努力做到查一儆百,令行禁止。在實際工作中,要堅持以制度爲標準,以事實爲依據,甄別是非,分清主次,界定責任;同時,要對一切破壞內部控制運行的違紀違規者,不管是誰,要一視同仁,以維護內控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再次是改革會計管理體制和管理方法。解決基層人民銀行會計人員配置不合理、會計監督不到位、會計人員不能正確履行職責等問題,只靠健全內控制度難以奏效,必須從改革會計管理體制人手,打破會計工作分級管理的體制,實行會計覈算集中管理。

最後要加強培訓,提高現有人員素質。針對新業務發展需要加強現有會計人員培訓工作,不斷更新和掌握新的技能,使之儘快適應業務發展變化的需要,自覺按照各項制度的要求履行職責;加強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和紀律教育,增強法律意識、紀律意識,提高自覺執行各項法律、法規和內部規定的自覺性。

會計調研報告集錦 篇4

20__年財政部頒佈的新企業會計準則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的要求,規範了企業合併、合併財務報表等重要會計事項,信息披露要求更爲嚴格具體,是我國會計發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標誌着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慣例已基本接軌。新會計準則的實施,對銀行業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人行鎮江中支對全市上市銀行實施新會計準則的情況進行了調查,深刻剖析了上市公司實施新會計準則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並提出相關建議。

一、新會計準則對商業銀行會計覈算的影響

與原會計制度相比,新會計準則嚴格界定了資產、負債以及收入、費用的確認條件和計量行爲,在堅持歷史成本原則的同時,引入公允價值屬性;新增了“金融工具確認及計量”、“套期保值”、“金融資產轉移”等會計準則,更加規範了減值計提等業務的會計覈算和信息披露行爲,填補了我國會計標準在這些業務領域的空白,進一步加快了我國銀行業會計的國際化步伐。

1. 對金融工具的影響

1.1金融資產與負債分類的變化

隨着金融創新程度的加快和衍生工具的發展,金融工具長短期的界限變得模糊,所以從流動性分類劃分,無法真正反映出資產和負債的本質屬性。新會計準則改變了原《金融企業會計制度》中對投資和負債採取長、短期分類覈算的方法,而是按金融工具屬性對金融資產和負債重新進行分類。新會計準則將金融資產分爲4類: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賬款、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金融負債則分爲交易性金融負債和其他金融負債兩類。

1.2金融資產與負債確認和計量方法的變化

原會計制度規定銀行的各項資產在取得時應當按照實際成本計量,而新會計準則中則增加並強調了“公允價值”計量屬性,並明確規定“在公允價值計量下,資產和負債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願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計量”,使銀行的資產和投資價格更接近市場價值,更能真實反應一定時期銀行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

1.3衍生金融工具及套期業務的處理

新會計準則明確要求銀行將衍生金融工具納入表內核算,同時要求在會計期末採用公允價值計量衍生金融工具價值,以便及時反映交易的盈虧狀況。對於套期業務,新會計準則要求在相同會計期間將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項目公允價值變動的抵消結果計入當期損益。

1.4資產減值準備的調整

新會計準則對金融資產減值的規定作了較大的調整,改變了貸款按五級分類計提減值準備的做法,要求按現金流折現法計提減值準備,即按照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與按該金融資產實際利率折現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的負差額進行計提。這可以有效降低人爲因素對減值準備計提額的影響,從而能夠提供更準確的信息,更真實地反映資產的價值,使得銀行更準確地把握金融資產減值可能造成的損失。銀行非金融資產的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後會計期間不得轉回,銀行無法利用減值準備調節利潤,其利潤將更爲真實。

1.5金融工具披露的深度和廣度發生變化

新準則既要求披露金融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和公允價值,又要披露金融資產負債的會計政策、計量基礎、確認條件,特別是在金融管理的信息披露方面,不僅要求披露金融工具管理的目標和政策、風險控制流程、工具分析過程及其估值模型,而且金融工具對資產負債的影響和結果均作出了相應要求。

2. 對關聯方關係及其交易披露的影響

按照新會計準則,要對關聯方企業進行披露,關聯方主要是股東,關聯方交易類型主要是向股東發放貸款,如江蘇銀行鎮江分行,20__年4月末向股東發放貸款8.23億元,銀監局對關聯方交易有嚴格要求,但在會計報告中披露未作出強制性要求,新準則實施後強制要求在財務報告中披露關聯方關係及其交易,也將產生一定影響。

3. 對會計報表的影響

新金融會計準則中對金融工具分類及分類標準的改變,衍生工具納入資產負債表內核算,一方面大大豐富了資產負債表的內容,對於風險的表現更加全面;同時以公允價值作爲金融工具的主要計量屬性,風險的變動及時反映到當期損益表中,對銀行的資本機構淨利潤、淨資產、資本充足率等關鍵指標產生較大的影響;另一方面衍生金融工具易受利率和匯率等價格指標的影響,由於歷史原因加之我國銀行機構對規避這類風險相對經驗不足,必然會加劇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波動。

二、新金融會計準則在實際操作層面的幾個難點

1、經營效益的不穩定性增大

實施新會計準則,採用公允價值計量引起財務報表狀況的較大起伏,將給銀行的損益確認標準帶來根本性的變化,最顯著的是銀行持有的金融資產、金融負債的公允價值的變化要直接計入損益,金融資產價格隨市場價格的變化而變化,變化幅度以及變化方向都難以確定,而且變動頻率將導致財務狀況以及盈利能力的頻繁波動。

2、公允價值的測算難度

新會計準則對公允價值的獲取方式做出了規定。首先,不同類別資產的公允價值獲取方式不盡相同,對那些沒有活躍公開市場的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取得很大程度上有賴於相關人員的專業判斷或委託評估公司評估,這種判斷往往帶有一定的主觀性,留下了操縱當期利潤的一道關口,因此如何合理設計公允價值的獲取方式,並確保公允價值的準確性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其次,由於獲取公允價值要涉及銀行的信貸管理、金融市場、國際業務、個人金融、財務會計等多個部門,很多工作都是開創性的,對銀行的業務流程再造和整體協同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實際利率法的應用

在貸款、債券資產等業務覈算中要頻繁使用實際利率法。對於固定利率的貸款和債券資產的實際利率的計算,即固定利息收入與金融資產以及相關手續費之和的比值,需要具體覈算在每筆貸款中所支付的相關手續費,這是難以精確計量的。對於浮動利率的貸款和債券資產,其實際利率的計算要基於對未來現金流量的判斷,如何確保數據的可得性和準確性也是一個難點。同時,實際利率的不斷變化也會增加銀行損益的波動性,可能會削弱銀行披露的會計盈餘的穩定性。

4、資本充足率管理的難度加大

衍生金融工具納入表內增加了風險資產,導致計算資本充足率的加權風險資產發生變動,可供出售類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變動計入所有者權益,加劇了附屬資本的變動,按可收回金額現值與賬面值的差額提取減值準備後,導致損益的波動,從而影響附屬資本。這些變化將增加銀行資本的波動性,使上市銀行資本管理面臨新的課題。

5、覈算及管理系統的更新開發

應用新會計準則並不是簡單的會計政策的轉換,特別是銀行機構,在會計覈算方面,如新準則要求商業銀行推進統賬制(外幣業務發生時直接以本幣記賬,月末再對每個賬戶進行估值)、大量“現值”的引入,以及新口徑信息報告等,要求商業銀行對現行的會計覈算系統、各種業務交易系統及內部管理等電子化進行改造或開發;在管理方面最爲關鍵的是把新準則的精神和實質“植根”於銀行自身的核算及管理體系中,讓整個覈算流程及管理體系符合新準則要求,而且能夠把這些信息用來管理資本、風險和業務,做到“管理流程層面”和“會計賬目層面”的切換真正與新會計準則對接。

6、與稅務政策存在諸多差異

目前,稅務監管當局尚沒有明確對新會計準則實施後的納稅處理,特別是企業所得稅中諸多情況,商業銀行出於納稅考慮,不敢輕易將原來的核算方法完全摒棄。但同一套會計覈算系統又不可能同時支持兩個差異很大的法規制度,即使在企業所得稅申報時做納稅調整處理,也將非常複雜。以固定資產折舊調整爲例,稅法規定殘值率爲5%,而新會計準則未規定殘值率,兩者折舊年限規定也不同,帶來長期大量的納稅調整計算,工作量巨大;又如,新準則按照市場化和國際化的要求,改進了成本覈算項目和方法,要求企業考慮預計環境恢復等資產棄置費用等,將企業擔負的社會責任引入會計系統,以更爲科學、全面地反映成本信息,但稅法中未明確此類成本費用能否在稅前扣除;再如,新準則引入公允價值後,因某時點上資產公允價值上升或下降,導致企業在損益項目上列示收益或損失,此類收益或損失如何在稅收上進行調整等。

7、統計口徑的差異

原金融企業會計制度要求商業銀行按期限對金融資產及負債分類,如存款分爲活、定期存款,有價單證投資劃分爲“短期投資”、“中長期投資”兩大類,貸款則先劃分爲自營貸款、委託貸款覈算,再將自營貸款劃分爲短期及中長期貸款進行覈算,這基本與金融統計指標相一致。在新準則實施之後,將改變金融資產負債傳統按期限的分類方式,而將金融資產劃分爲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到期類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類金融資產、貸款及應收賬款;將金融負債劃分爲交易性金融負債和其他金融負債;且資產與負債的分類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資產負債分類方式的改變能使商業銀行信息披露更爲全面、風險判斷更爲有效,但商業銀行統計部門難以將現行金融統計指標與調整後資產負債進行簡單的劃分和對照,需要重新建立一套與新會計準則相適應的金融統計指標。此外,新準則下,公允價值的引入及資產負債範圍的擴大(將衍生工具隱含的各種權利和合同義務確認爲金融資產或負債,已經證券化的信貸資產以及其他不能滿足終止條件的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納入表內核算),也給金融統計部門帶來數據難以估量的困難。

8、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變化將增大

當前上市銀行財務會計信息披露存在諸如信息披露標準不盡統一,形式不夠規範,內容不夠全面,頻度不夠及時等突出問題。新會計準則對金融工具的列示和披露作了詳細的規定,信息披露將更加統一、嚴格、規範和透明。突出表現:一是強調信息披露的全面性。要求銀行應當披露對金融工具所採用的重要會計政策、計量基礎等信息。二是強調對風險的披露。要求銀行應當披露與各類金融工具風險相關的描述性信息和數量信息,應當披露所面臨的各類市場風險的風險價值或敏感性分析及其選用的主要參數與假設。

9、人員素質的提升壓力

由於金融資產、負債分類標準和核算要求的改變,以及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引入和應用實際利率法確認收益,銀行會計人員所熟悉的會計理念和核算要求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會計人員既需要對知識進行全面更新,又要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以有效解決新準則體系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

三、鎮江市上市銀行執行新會計準則的具體情況及存在問題

鎮江市各上市銀行爲落實《企業會計準則(20__年版)》,均做了大量的業務培訓和系統轉換工作,並制訂了相應的制度措施,分步逐層推進。新會計準則執行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還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從形式上看:在分步推進實施的機構,目前在總行層面實現了報表披露與新會計準則的對接,但在分支行則仍然沿用舊有的標準。我市除江蘇銀行外,各上市銀行報表轉換均集中在分行及總行層面。基本路徑是由各分支行負責信息採集填報,省級行負責對信息採集表的彙總、審覈和加工,編制調整分錄,生成轉換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及附註,然後提供給總行轉換合併報表所需信息資料,由總行統一實現轉換。雖然由其總行統一披露的會計報表達到了新會計準則的要求,但各分支行對本單位的數據調整結果並不知曉。在一次性實施轉換的機構,其各類會計報告從總行到各分支行均實現了對接,但存在以下幾類問題。如我市江蘇銀行按照總行的工作佈置,於20__年1月1日起實施新會計準則,在根據新會計準則的要求做好系統轉換及科目拆分和調整工作後,於20__年3月22日起使用新會計準則下的會計科目,其各類業務報表體系立即發生了重大變化。突出表現在:一是新會計準則科目設置不能完全滿足全科目金融統計要求,主要涉及到存款類明細指標有:活期存款明細:如0698工業存款、0701商業存款、0706建築企業存款、0712農業存款、0713城鎮集體企業存款、0714鄉鎮企業存款、0715三資企業存款、0716私營企業及個體戶存款;活期儲蓄存款明細中0737個人銀行卡活期存款、1307儲蓄賬戶存款、1308銀行卡外個人結算賬戶存款等,這些存款類指標數據無法從系統中採集,目前這些指標的數據只能匡估上報。二是江蘇銀行各分行新系統不是同時上線,而是分批上線,這樣一來影響數據的準確性和真實性,二來影響與歷史數據的可比性。而且在同一個統計區域,不同格式、不同計量方法的會計指標數據無法歸併,數據不能準確反映真實的經濟金融情況。

2、從內容上看:由於新準則引進公允價值、攤餘成本和實際利率等理念,會計計量基礎有重大變更,但目前各金融機構執行尚不到位。如:貸款業務,根據新準則,貸款應按攤餘成本進行計量,並以此爲基礎按實際利率確認利息收入,當貸款發生減值時,應將其賬面價值減記至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減記的金額確認爲貸款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當前各銀行對貸款本金與利息收入的計量,考慮到一是按新準則計算的貸款利息收入與按現行制度確認的利息收入差異較小,二是目前境內行營業稅仍執行《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金融企業應收未收利息徵收營業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__]182號),該通知與新準則的規定差異較大,若按照新準則在賬面上確認利息收入,需要對賬面利息收入做大量調整後才能作爲營業稅納稅基數,並可能面臨向稅務局的大量解釋工作,因此,爲便於操作,賬面仍按照現行覈算制度,區分應計、非應計貸款分別覈算,其結果與按照攤餘成本和實際利率確認的利息收入的差異,在總行報表層面統一調整。存款業務,根據新準則,存款應按攤餘成本進行計量,並以此爲基礎按實際利率確認利息支出。各行鑑於按新準則計算的存款利息支出與按現行制度確認的利息支出差異較小,對存款業務的核算制度暫不作調整。

3、從執行力看:由於新準則要求

企業管理層從敘做某項交易的主觀動機出發,根據持有某項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意圖、能力等因素對其分類,並對不同類別的金融資產或負債,分別採用公允價值或按照攤餘成本計量。這就意味着,在對經濟事項所涉及的金融資產或負債進行確認、計量時,將進一步加大管理層認定的比重。因此大部分的確認、計量集中在各商業銀行的總行,基層行對此既不需要了解也無法瞭解。據調查,我市各商業銀行會計人員對新準則的實施僅在報表轉換操作的層面有所瞭解,對於深層次的背景和依據則一知半解。

四、有效推進新會計準則實施的建議

1、注重經營理念的轉變

一是要充分理解新準則中所闡述的關於公允價值、攤餘成本、實際利率等概念的含義,進而理解這些概念中蘊涵的科學管理理念,並將這些理念運用到日常運營、流程改革和系統改造中。二是不斷轉變業務增長方式,實現商業銀行戰略轉型。通過提高信貸資產質量、大力發展中間業務等新業務的方式提高盈利水平,做到安全性、流動性和效益性相統一,從根本上提高銀行業務發展質量、增收創利能力和風險管理水平。

2、明確部門分工,加強部門協調

實施新準則需要採集的信息量多,信息涉及的業務面也非常廣,大部分信息需要業務部門提供,因此,新準則的執行需要所有員工、相關部門密切配合,按照各部門的職責分工對歷史信息進行採集整理,重新梳理現有的業務管理模式,操作流程,將新準則的要求融入日常業務管理工作中。

3、構建公允價值的計價模型系統

按照新會計準則規定,商業銀行需做到:使用公允價值法時,能夠實現與其風險管理框架以及董事會批准的整體風險承受力相一致的風險管理目標;採用適當的估價方法,金融工具能以可靠的公允價值計價;定期披露涉及資產負債管理、風險管理等各方面的非財務性信息等。而要做到這些,商業銀行就必須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政策、金融工具估值技術、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並對現有信息系統進行改進和升級。首先,要按照持有的目的區分金融資產,對金融資產的價值按市場波動情況實行動態評估、管理和考覈。其次,要按照新準則的要求改造現有的財務會計系統,進一步完善相關業務管理系統,進行業務流程再造,建立功能強大的數據庫,滿足會計覈算和信息披露的要求。此外,還應引入衍生金融工具新的處理方法;對公允價值的來源進行甄別,對現有核算系統進行改造;增加投資,改進內部系統和程序,使其能實現對複雜金融工具的估值和處理。

4、建立健全保證新準則體系貫徹實施的配套制度

一是建立新的會計覈算制度。現行的會計覈算制度難以適應新準則中所要求的金融資產、負債分類方法,銀行業應堅持審慎的會計原則,規範會計覈算,從制度上保證其持續健康發展,迎接新準則帶來的挑戰。二是建立與新準則相適應的綜合統計制度。目前我國處於會計制度與會計準則交替階段,資產的分類與計量均有所不同,首先應針對不同機構實行分類推進,其次立足新準則,擴充原指標體系內容,建立一整套的金融業綜合統計指標體系。

5、注意與其他監管要求的協調和配合

財務數據是監管部門對商業銀行進行有效監管的基礎,因此,商業銀行在實施新會計準則的同時,還必須同時考慮財政部相關財務政策及銀監會、人民銀行相關監管政策的要求。由於新會計準則的實施對原有的會計覈算制度進行了變革性的調整,在實施準備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和其他監管要求的協調。

6、做好全方位培訓工作,提升銀行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

新會計準則改變了傳統會計的確認、計量、披露的技術和方式,並從規則導向轉向原則導向,提供了多種估值方法的選擇,需要更多的職業判斷,對於習慣於傳統記賬模式下的財會人員提出了挑戰。爲此,商業銀行應儘快完成在職人員的相關培訓工作,從全局性、總體思路上和具體業務問題上進行培訓,在不同層面上展開,對內部不同的部門、不同分工的人員進行有側重的培訓;積極開展同業溝通和交流學習活動,加強對新會計準則的研究,研討實施新會計準則中取得的成效和經驗,面臨的挑戰和任務,取長補短,貫徹執行好新《企業會計準則》。

會計調研報告集錦 篇5

一、政府會計改革及其發展趨勢和特點

適應社會公共管理的需要和經濟全球化的要求,在有關國際組織的積極推動下,政府會計改革不同程度上引起各國政府的關注,日益成爲國際上公共財政管理的熱點問題。

(一)關於政府會計的內涵

政府會計是國際上通行的稱謂。所謂政府會計,是指反映、覈算和監督政府單位及其構成實體(以下統稱爲政府單位)在使用財政資金和公共資源過程中財務收支活動的會計管理體系。政府會計是把所有政府單位及政府構成實體作爲一個履行受託責任(受納稅人委託)整體,即財務報告主體來看待,可以全面、系統地反映其預算執行情況、資金運用活動、財務管理業績,是政府推進科學民主決策,實施正確的財政政策和宏觀調控的信息基礎。

政府會計內容包括三部分:概括起來可稱爲“一項制度,兩個體系”即:政府會計準則體系、政府會計制度體系和政府財務報告制度。政府會計有三個特徵:一是政府單位執行統一規範的政府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這就是說,無論是政府的行政部門、非行政部門或是其構成實體等,執行的準則和制度是統一的,不是分類的(比如,我國預算會計就是分類的,包括總預算會計、行政單位會計、事業單位會計、基本建設會計等)。另外,所有政府單位使用的政府性資金和管理的政府性資產,所有的政府活動形成的財政資源和財政責任,都要納入政府會計的核算和管理。二是實行政府財務報告制度。政府財務報告制度全面、系統地反映財政預算執行和政府單位的財務活動及財務狀況,綜合披露政府及政府單位的資產、負債和淨資產的真實信息。三是提供科學有效的政府會計信息。政府會計全面、系統、準確地反映政府資產負債狀況、政府預算執行情況及政府的種類經濟活動狀況,這些科學有效的信息有利於立法機關對政府的監督,有利於強化政府的會計責任,有利於政府自身的科學民主決策,有利於推進宏觀經濟管理。

愛爾蘭、西班牙的政府會計管理情況,也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上述特點。這兩個國家均制定了統一的政府會計準則制度,力求全面、系統地反映政府的收支活動以及政府的資產負債狀況。愛爾蘭財政部代表政府發佈《年度財政決算報告》,政府單位則發佈《年度財務報告》。西班牙政府發佈綜合性的《政府年度財務報告》。另外,國際上率先進行政府會計改革並取得成效的有新西蘭、澳大利亞、美國、英國等20多個國家,這些國家的政府會計改革及其基本內容也體現了上述政府會計的特徵。

(二)關於政府會計改革的發展趨勢及目標取向

政府會計改革,起因於20世紀70年代初以來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始於20世紀80年代,目前成爲國際上改進和完善公共財政管理,提高政府運行效率,增加財政透明度,提高財政信息質量的推動力量。

——政府會計改革的國際化趨勢。20世紀80年代開始,特別是90年代以來,政府會計改革國際化趨勢越來越明顯。改革的動因主要爲以下幾點:

一是適應經濟全球化日益發展的要求,特別是國際貿易迅猛發展、國際間投資活動日益活躍,促進了政府會計服務的國際化演變。

二是適應社會公共管理的要求,隨着市場經濟與政治民主的深入發展,立法機構、社會團體、普通民衆以及政府機構自身都對政府會計提出了新要求。比如,愛爾蘭政府會計基礎爲收付實現制,但近年又在政府會計規定藍皮書中明確指出,隨着政府部門責任的擴大,現有會計體系已不足以滿足公共財政管理的需要,不能及時提供相關財務會計信息,不能更好地反映政府的受託責任,不能在使用資源時更好地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因此,根據愛爾蘭財政部、總審計長組成的聯合工作小組的建議,已對現有政府會計體系做出必要的改變。又比如,西班牙在20世紀70-80年代因政治革命的發生和政治民主的發展,隨着《總預算法案》的實施,政府會計進行了一個比較劇烈的變革過程,形成了以權責發生製爲基礎的政府會計制度。

三是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要求,20世紀80年代,西方國家爲了控制因應對經濟危機而出現的高額財政赤字和公債規模,爲了提高政府資產負債的透明度、避免出現重大的財政風險而對政府會計提出改革的要求。比如, 20世紀70年代-80年代,新西蘭政府經歷持續的擴張性財政政策造成鉅額財政赤字後(1998年底,新西蘭政府淨負債佔gdp比重達50%),通過財政法案,改革政府會計,放棄收付實現制,採用權責發生制。隨後,又分別通過政府財務報告法案、財政責任法案,實行了全面的政府會計改革。四是有關國際組織的積極倡議和大力推動,特別是國際會計師聯合會及其公共準則委員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合組織和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的積極倡導。

——政府會計改革的目標取向。從總體上來講,國際上政府會計改革的目標取向是建立以不同程度的權責發生製爲基礎,以統一規範的政府會計準則、會計制度和政府財務報告爲主要內容,全面反映政府收支活動和資產負債信息的現代政府會計體系。需要說明的是,目標取向基本相同,但各國政府採取的改革方式、內容、程度以及改革的步驟各不相同。因爲各國情況不同,有的採用比較劇烈的方式,有的採用溫和的方式,有的則只是對原來的模式進行改進。但無論採用何種方式,政府會計改革目的非常清楚,就是能夠全面或者是比較全面地反映政府財務會計信息,增加財政透明度,明確政府責任。比如,愛爾蘭雖然沒有改變收付現實制會計基礎,但其政府部門財務報告及有關會計報表增加了權責制信息,同時致力於建設現代化的政府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全方位地管理政府會計信息、資源信息以及政府業績信息。另外,愛爾蘭地方政府及中央對地方專項撥款則以權責製作爲會計基礎,該國政府環境與地方部爲此發佈了地方政府會計準則等相關管理制度。而西班牙則採取了比較徹底的方式,1994年政府會計科目表發佈後,1995年1月1日開始採用權責發生制,其《政府年度財務報告》就是以權責發生製爲基礎編制的。

——政府會計改革的共同特點。各國政府會計改革不盡相同,但也有一些共同特點。

一是採取適宜本國國情的改革方式。雖然目標取向相同,但不同的國家根據本國的實際情形,採取了不同的改革方式。比如,在會計基礎方面,有的仍然沒有改變收付實現制的會計基礎,有的則放棄了收付實現制,引入了權責發生制。在引入權責發生制方面,各國也不盡相同,有的實行全面的權責發生制,有的則採用修正的權責發生制,有的中央政府沒有實行而地方政府實行權責發生制,等等。原因就是各國政府依據本國的國情而改革。愛爾蘭和西班牙兩個國家就是很好的例證。愛爾蘭中央政府會計以收付實現製爲基礎,會計報表則增加相關權責制信息,地方政府會計以權責發生製爲基礎。西班牙則改革了收付實現制,實行權責發生製爲基礎的政府會計,比較全面地引入了權責發生制。

會計調研報告集錦 篇6

摘要:會計監督是會計的一項重要職能,《會計法》也作出了明顯的規定。高校內部會計既要不斷優化會計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更應該負起會計監督的責任,切實使服務與監督相統一。

關鍵詞:高校、會計監督、內部、思考

通過我們對會計理論知識和財務管理的學習,發現會計監督在財務管理中的地位非常的重要,特別是在我們高校中。根據《會計法》規定,高校建立健全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是《會計法》的規定,是高校的法定義務,是爲了保護高校資產的安全完整,保證高校經營活動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內部規章要求,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效率,防止欺詐和舞弊,控制風險等目的,而在高校內部採取的一系列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制度和方法。這是高校內部爲維護會計秩序、防止有關部門人員故意違法、預防高校內部管理失控的重要會計監督制度。恰好我們這次畢業設計是非常不錯的一次機會,我想借次機會把我們的一些調查結果和自己的看法與觀點闡述一下。我在運用各種調查方法、通過網絡、參考各種文獻和指導老師的細心幫助下,對周邊幾個熟悉的高校進行了一番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一、高校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的目標和原則、基本內容

(一)高校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的目標

保證高校經營管理目標的實現;保護高校資產的安全完整;保證高校會計記錄的可靠性和及時提供真實的會計信息;保證高校各項經濟活動符合效益原則;保證高校各項經濟活動在法定範圍內進行。

(二)高校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的原則

1、合法性原則。即高校制定的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應當符合並嚴格執行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

2、適應性原則。即高校制定的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應當體現本校的經營管理的特點和要求。

3、規範化原則。即高校制定的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應當全面規範本校的各項會計工作,規範會計事務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的工作,要符合並體現會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保證會計工作的有序進行。

4、科學性原則。即制定高校內部會計監督制度,必須科學合理,以便所制定的內部會計監督制度便於操作和執行;必須利於控制和檢查,有了解監督制度執行情況的手段和途徑;必須要根據執行情況和管理需要不斷完善,以保證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更加適應管理需要。

(三)高校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的基本內容

高校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涉及的範圍是很廣的,高校要根據自己的特點制定出符合本校管理要求的內部會計監督制度體系。基本內容包括以下四點:

1、會計事項相關人員的職責權限應當明確。

《會計法》明確規定,“記賬人員與經濟業務事項和會計事項的審批人員、經辦人員、財物保管人員的職責權限應當明確,並相互分離、相互制約”。這是因爲,辦理經濟業務事項,並對經濟業務事項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涉及許多人員,包括經濟業務事項的審批人員、經辦人員、財物保管人員以及負責辦理會計事項的記賬人員等。

2、重要經濟業務事項的決策和執行程序應當明確。

《會計法》明確規定,“重大對外投資、資產處置、資金調度和其他重要經濟業務事項的決策和執行的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程序應當明確”。重大對外投資、資產處置、資金調度等經濟業務事項,既是高校重大的經濟活動,也是非常重要的財務管理問題;若決策和執行的程序不明確,缺乏有效的監督和控制,不僅影響國家、高校和社會公衆的利益,也削弱財務會計管理職能,並影響會計秩序和會計資料質量。因此,應當明確決策和執行的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程序,並體現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要求。

3、進行財產清查的範圍、期限和組織程序應當明確。

財產清查制度是根據賬簿記錄,對各項財產物資和庫存現金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實地盤點,對銀行存款和債權債務進行覈對,保證財產物資、貨幣資金以及債權、債務實存數額和賬面數額相符的一種專門方法。財產清查,既是加強財產物資管理的一項重要制度,也是會計覈算工作的一項重要制度。

4、對會計資料進行內部審計的方法和程序應當明確。

內部審計是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內部審計是在高校內部對各種經營活動與控制系統的獨立評價,以確定既定的政策和程序是否貫徹,建立的標準是否遵循,資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有效,以及高校的目標是否達到。

二、高校內部會計監督的特點

高校會計監督與高校會計覈算同時進行,因此具有基礎性、完整性和連續性。會計監督貫穿於高校經濟活動全過程,不但反映高校發生的各項經濟活動,還審查它們是否符合法律、制度、規定和計劃,從而全面完整地監督每一項經濟活動,它是外部監督的基礎,其它監督形式都是在會計監督之後藉助會計已監督過的資料進行再監督。

高校會計監督主要利用各種價值指標,以財務活動爲主,具有綜合性。會計主要使用貨幣度量,並利用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等指標,綜合反映經濟活動的過程和結果,也就可以利用這些指標總體監督經濟活動。以國家的財經紀律和法規爲約束,具有強制性和嚴肅性。會計監督是藉助國家的財經法規和財經紀律所賦予的權力,因此,這種監督具有強制性。《會計法》不僅賦予會計人員實行監督的權力,而且規定了被檢查單位必須如實提供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其它會計資料以及有關情況,如有拒絕、隱匿、謊報等情況,則屬違法行爲,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三、高校相關人員在內部會計監督中的職責權限

(一)高校負責人在內部會計監督中的職責

《會計法》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單位負責人應當保證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不得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違法辦理會計事項”。

1、高校負責人應該對本校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

高校負責人對本校的全面工作負責,這是高校負責人在其基本職責範圍內必須做好的工作。高校的會計工作是高校的一項重要的經濟管理工作,高校負責人同樣對會計工作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高校負責人要對本校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

2、高校負責人有責任和義務保證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的建立健全,併發揮有效作用。

高校負責人作爲本校會計行爲的責任主體,要組織有關人員建立健全內部制約機制和相關制度,以保證會計工作有序進行;同時,高校負責人應當通過監督檢查,使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發揮作用。

3、高校負責人要以身作則,帶頭執法,不能做違反會計法規的事。

高校負責人在組織高校的各種經濟活動過程中,不得干預、阻撓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更不能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違法辦理會計事項,甚至對會計人員的解答、勸阻、抵制採取不法手段進行打擊報復等等。

(二)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在內部會計監督中的職權

《會計法》規定:“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對違反本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會計事項,有權拒絕辦理或者按照職權予以糾正。”

1、會計機構、會計人員有權拒絕辦理或糾正違法會計事項。

高校內部會計監督,在許多情況下是由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在處理會計業務過程中進行的。由於會計機構、會計人員熟悉會計業務及其相關法規、制度,對會計事項是否合法的界限比較清楚,由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在處理會計業務過程中嚴格把關、實行監督,可以有效防範違法會計行爲的發生,這也是高校負責人的會計責任得以具體落實的重要措施。

2、會計機構、會計人員有權監督會計資料和財產物資。

高校的財產物資及其財產物資的貨幣表現,是會計工作的對象。保證高校內部賬實、賬證、賬賬與賬表相符,是會計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加強物資管理的重要措施。若賬實不符、賬賬不符的問題經常發生,就會造成會計工作的混亂和會計資料的失真。會計機構、會計人員應從其業務特點出發,加強對本單位財產物資的監督和管理。

三、高校內部會計監督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高校內部會計監督存在的問題

縱向看高校內部會計監督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也不可忽視存在着的一系列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是:

1、內控制度不全。

一是高校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二是規章制度落實難。

2、預算管理不嚴。

預算外資金收入範圍廣、項目多、內容雜,各級財政沒有具體規定,各系部自行制定開支項目標準,隨意性大;有些系部以爲預算外資金是自己系部創收得來的,不屬國家預算之列,不受財經制度限制,可以任意擴大開支範圍。

3、審計監督不夠。

各高校審計部門對學校會計工作審計的力度不大、威信不高,內部審計工作在經常化上做得不夠,往往是事後審計多,事前、事中審計少;對下屬單位審計多,對學校一級的審計少;對領導幹部離任審計多,對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少。同時,即使在審計中發現了問題,也沒能得到及時有效地解決。

4、資金管理不嚴。

目前,相當多的高校涉及獎勵、獎金、福利等各種名目的津貼、加班費的標準及發放方式多數缺乏政策依據,有的甚至暗箱操作,社會公衆極爲關切的“高校亂收費”也時有發生。

5、人員素質不高。

多年來,高校會計工作沒得到應有的重視,會計工作在高校整體管理中地位較低,導致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不願意從事會計工作,所以出現了高校會計工作低水平徘徊,財務人員素質相對較低的問題。

(二)高校內部會計監督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高校內部會計監督存在問題的原因主要是:

1、我國會計監督法律約束機制不健全,使得會計不能有效的行使其監督職能。

新的《會計法》雖已頒佈,但是相關配套的法律法規卻沒有跟上。幾年前發生的“瓊民源”事件,對我國證券市場產生了巨大沖擊,嚴重損害了公衆股東的利益,但是卻沒有相應的法律條款對其直接責任人進行制裁,使得會計監督形同虛設。

2、管理體制不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失調。

有的高校根本就缺乏內部監督和控制制度;有的高校雖建立了相應的制度,但這些制度形同虛設,沒有得到有效執行,以致會計秩序混亂,徇私舞弊現象經常發生。目前多數高校的內審機構形同虛設,其構成人員均由部門領導委任,受到高校領導人的制約,這自然對內審人員的監督行爲構成約束,因此對高校會計工作和經濟活動能起到有效監督作用的極少。

3、對高校負責人的約束機制不健全,阻礙了會計的有效監督。

會計調研報告集錦 篇7

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也稱內部控制制度,是指單位爲了保證經濟業務活動的有效進行,保護其資產的安全、完整,防止、發現、糾正錯誤與舞弊,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完整而制定和實施的政策和程序,採取的制度和方法。《會計法》規定:“各單位應當建立、健全本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建立、健全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是各單位的法定義務。

一、內部會計監督現狀

內部會計監督是單位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依據各項財經法規和財務制度,通過記錄、計算、分析、檢查等方法,對單位生產經營活動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進行監督,使之能夠按既定的目標和要求來進行。從目前單位內部監督的總體情況看,內控制度不嚴、監督職能乏力、守法意識淡薄,不僅導致一些違規、違法問題通過會計工作“合法化”,損害國家和社會公衆利益,也嚴重影響了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一是內部控制不嚴。這是一個單位會計機構設置的問題,內部控制制度的不嚴密,會計事項相關人員的職責、權限不清,達不到相互分離、相互制約的會計要求,這不僅使企業內部會計監督流於形式,也是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是會計監督乏力。雖然《會計法》賦予會計人員監督本單位經濟活動的職權,但由於缺乏會計依法行使職權的保障措施,會計人員往往是“頂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頂不住”,一些單位的內部會計監督實際上已是徒具虛名。

三是守法意識淡薄。一定時期人們的法律觀念和法律意識,直接影響着人們對法律法規的遵守情況。從目前情況來看,無論是單位領導還是會計人員對會計法規、稅收法規等政策的“有法必依”意識尚相當薄弱,甚至爲了集體利益、團體利益或個人利益,將企業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置於腦後。

二、內部會計監督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法律法規建設不健全是首要原因。我國會計監督的法律約束機制不建全,使得會計不能有效地行使其監督職能,導致企業會計監督不力。比如,新的《會計法》雖已頒佈,但是相關配套的法律法規卻沒有跟上。

(二)人事管理體制的影響是直接原因。任何信息都來自於人的活動,會計信息也不例外。不同的人事管理體制,對人的意識和行爲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其一、一些企業單位領導的人事管理仍然集中在政府部門,有着濃厚的政治色彩,使單位領導不僅僅是一個企業家,更重要的是一個政治家。面對上級下達的“硬指標”,單位領導在這種壓力下,不越過會計監督粉飾報表、編造假數字就難過考覈關,嚴重的將被“一票否決”,“烏紗帽”難保;而且許多領導在“官出數字、數字出官”不良風氣的影響下,爲迎合領導意志,不得不以虛假報表上報,所謂的“假業績能引金鳳凰”,就是這個道理。其二、由於目前企事業單位掌握着對本單位財會人員的評先、評優、任命、提拔、調動、晉升等職權,會計人員“捧”的是本單位的“飯碗”。儘管國家規定各級財政部門管理本地區會計工作,每一位會計人員也都想堅持“誠信爲本、操守爲重、遵循準則、不做假帳”的從業原則,做一名出色的會計人,但在單位領導爲了自己以及小團體利益而不顧國家財會法規和財經紀律的情況下,會計人員不得不違反會計監督的要求而屈從單位領導的意志。

(三)會計人員素養的不高是主要環節。一般而言,會計人員是企業會計監督的直接參與者,一些會計人員法制觀念淡薄,職業道德意識不強,主觀性、隨意性較大,缺乏職業風險意識,職業判斷能力弱,自我管理能力差,惟命是從,在權大於法的.思想下支配下,將會計監督置之一旁。如果會計人員具備了較高的業務素質和道德水平,就能夠自覺抵制來自於各方面的誘惑和壓力,嚴格執行會計監督的相關內容,拒絕製造虛假會計信息。但是,治理企業內部會計監督存在的一些問題,不能完全依賴於會計人員業務素質、道德素質的提高,更要有良好的法制環境、經濟秩序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共同促進企業內部會計監督的有序運行。

三、健全單位內部會計監督控制體系的基本內容

健全單位內部監督控制體系,主要包括“四個性”:

一是安全性。通過適當業務權限的設置和合理的授權,保證貨幣資金進出企業的安全性;

二是可靠性。通過準確的會計記錄、計量及記載,保證會計信息的可靠性;

三是可操作性。通過確認、覈算方式的制度化,保證會計信息的可操作性;

四是完整性。通過及時的實物盤點,建立定期盤點制度,保障企業各項資產的完整性。

健全內部監督控制體系主要應從以下七個方面入手:

一是配備可靠職員。對關鍵會計崗位人員要由單位領導集體討論任命,並對關健會計崗位人員的行爲進行追蹤,打消其投機取巧的企圖;

二是實行職責分離。包括經營與會計、財產保管與會計、交易權與財產保管,會計人員之間的職責分離,形成相互牽制;

三是給予恰當授權。可按公司章程、規章制度、企業經營計劃等進行一般授權;

四是建立檔案制度。會計檔案、文書檔案要及時、完整地建立,防止篡改,以保持對當事人的責任追究的壓力;

五是制定合理程序。會計工作程序要符合專業化分工的要求,有規範的操作標準,能準確劃分責任,並形成必要的牽制;

六是實行職責輪換。對關健會計崗位人員建立職責輪換措施,及時發現各崗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七是建立檢查制度。對控制系統的運轉情況,定期安排外部人員或內部審計人員檢查,以保證內部控制系統的有效性。

四、保證內部會計監督制度執行的主要措施

(一)依法執政是內部會計監督制度執行的保障。《會計法》規定“單位負責人應當保證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單位領導在建立和執行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控制環境中起着關鍵性作用。單位領導應當嚴格執行《會計法》的相關規定,依法行政,保障各項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的執行。

(二)人員選用是內部會計監督制度執行的基礎。內部控制制度設計完善這是前提,但是沒有相關具體的工作人員來運作,也不能充分發揮其相應的作用。單位的擇人、選人、用人政策直接關係着企業的人員配備,直接影響着是否有較高能力的人員來執行內部控制制度。要杜絕賬戶設置不合理、記錄不真實的情況,充分發揮會計監督制度的職能作用,就必須重視對內部控制制度執行人員的培訓與再培訓,定期進行考評,獎優罰劣。

(三)嚴格內審是內部會計監督制度執行的保證。內部審計機構是強化內部控制制度的一項基本措施,內部審計工作的職責不僅包括審覈會計賬目、會計覈算及遵守法律法規情況,還包括稽查、評價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業內各組織機構執行指定職能的效率,並向企業最高管理部門提出報告,從而保證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嚴密。

(四)提高素質是內部會計監督制度執行的保證。隨着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經濟的不斷髮展,對財務人員的需求不斷增加,一大批人員加入到會計隊伍中來,使會計隊伍迅速發展壯大,但就其個人素質,業技水平來講參差不齊;另外,新的經濟現象不斷涌現,會計方面所涉及的學科和內容不斷增加,新的情況也不斷在出現,需要進行研究,因此,有必要進行培訓,以提高會計人員的整體水平。使會計人員樹立起遵紀守法,廉潔自律,忠於職守,嚴格監督,實事求是,搞好覈算,精心理財,優質服務的良好職業道德。要不斷進行觀念更新的培訓,提高會計人員對新問題的判斷力,在思想上把會計監督從單純的“檢查、督促”觀念中糾正過來,克服那種一講監督就是“管、卡”的陳腐觀點,樹立起會計監督是爲發展生產經營服務的指導思想。作爲一名合格的會計人員,有責任有義務通曉財經法規,宣傳國家有關財經方面的法律法規,嚴格把關,爲企業的生產經營出謀劃策,當好領導的參謀和助手。當與領導在財經方面發生不同意見時,如果不涉及原則問題,除了詳實向領導做好解釋外,應無條件地服從領導的決定;在涉及原則問題時,要依法行使會計的監督職能進行堅決的抵制,確保國有資產不受損失,充分發揮會計人員的監督作用。

(五)強化地位是內部會計監督制度執行的環境。要使會計人員安心工作,正確行使會計監督職能,必須提高會計人員的社會地位和知名度,爲會計人員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同時,要搞好會計監督僅僅依靠會計人員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社會各階層都來關心和支持,最大限度地發揮會計的監督職能,共同促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

會計調研報告集錦 篇8

推行村財鄉級代理覈算,建立和健全各項制度規範__農村會計覈算

國家財政部新頒佈的《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於20__年1月1日開始實施,爲配合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新舊會計制度改革順利過渡,我們對全州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從業人員狀況進行了初步調查摸底,並按照自治區的統一部署對77個鄉鎮384個行政村的563名村級會計人員進行了新《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集中培訓。通過培訓、考試,對沒有會計從業資格證的443名村級財務人員頒發了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一、新舊《村集體經濟會計制度》銜接順利,過渡平穩

20__年8月,通過對__、__、__、__、__等縣的7個鄉鎮農經站的走訪,瞭解到從20__年起,這7個鄉所屬村級財務已經全部委託鄉農經部門進行覈算;其他各村集體經濟財務也已經在不同年份全部由鄉農經站統一代理、覈算。

鄉農經站財務崗位基本設置總會計1名、會計1名、電算化維護人員1名(採取電算化覈算的鄉鎮);新舊會計制度銜接到位,移交手續清晰,會計檔案管理規範,上崗會計人員素質普遍較以前年度上升,會計賬戶設置合理,科目使用規範,基本制定和建立了財務制度,能夠滿足村級財務覈算的管理需要。各村徹底杜絕了包包賬、箱箱賬的現象。村民推舉了5-7名村民理財小組成員,支出通過理財小組審覈、簽章,各類收支能夠及時張榜公佈。

各縣、鄉、村正在依據農業部《關於進一步規範和完善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委託代理的意見》(農經發〔20__〕4號)文件精神,積極規範鄉級農經部門代理記賬業務。

電算化軟件統一使用由青島太陽軟件公司開發的《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版本的電算化軟件,軟件基本能滿足覈算國家財政對村級轉移支付資金進行覈算的需要。

電算化軟件的配備使用,主要在於各縣、鄉農經部門的重視程度以及縣、鄉財政的狀況。__、__仍在使用手工記賬、算賬。

通過發放調查表統計,全州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機構目前在崗會計人員249名,持證人員200人,佔80.32%,無證人員49名,佔19.68%;無證人員主要爲村級出納、報賬員。無證人員主要分佈在偏遠的山區、荒漠等少數民族聚居區,會計從業人員普遍學歷低,漢語言基本不懂,更換、變動頻繁,仍存在一任村委會班子一任財務人員;會計知識主要靠鄉農經部門的財務人員臨時現教、現學、現用,有專業學歷的會計人員基本沒人願去這種狀況的村裏工作。

二、當前管理和核算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村級賬務覈算不全面,沒有核算上級財政部門轉移支付到村一級的財政資金。

村級覈算,應當全面反映村級經濟活動的全部內容,包括村集體收入、“一事一議資金”、國家財政轉移支付的農村稅費改革後的補助資金。

通過調查,實際情況是國家財政轉移支付的農村稅費改革後的補助資金個別年度劃歸村級覈算、支付;目前統一由鄉財政所負責覈算、支付。這種人爲分割的核算體制,一是無法滿足農經部門對村級財務的審計要求,二是無法體現農村稅費改革後,國家對村級的關懷力度。

2、繼續加強對農村會計人員的關懷和幫助力度,加大在職教育力度,努力提高會計人員素質。

調研中,廣大會計人員普遍訴求自己專業知識不足,會計基礎工作知識不足;在會計電算化覈算下,農村難以配備微機專業維護人員、電算化軟件維護人員。會計人員只有依靠自己,現有在崗人員存在微機知識、微機維護、電算化軟件維護知識的嚴重缺乏,即渴求擴大知識面,更要求解決現實會計工作當中面臨的知識不足而存在的許多棘手的難題。

因此,對農村會計的業務培訓,財政會計管理部門和農業農經部門主要應側重於崗位知識和技能的培訓,主要以基礎知識、會計基礎規範、會計電算化規範、財務制度和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爲主。

3、加強會計基礎規範,努力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會計基礎工作的好壞,直接關係到農村集體經濟覈算的信息質量。通過調查,大多數覈算機構基礎工作良好,但個別會計人員業務素質較差,急需改進。

__地域廣闊,人口稀少,屬於典型的少數民族地區,農村特別是偏遠農牧區,主要以少數民族聚居爲主,村級出納人員、報賬人員長期仍將以當地民族人員爲主,從目前的調查來看,經濟不發達地區的財務人員,漢語言文字、語言能力較差,會計業務知識相對不高,在賬簿啓用、文字書寫、科目應用、經濟業務活動的賬務處理、職業判斷方面都明顯不足。

被調查的鄉鎮,村級財務大都制定了財務管理辦法,其中4個財務人員素質較高的鄉鎮,財務制度制定的相對完備;個別鄉鎮仍存在財務制度簡單羅列幾個崗位責任制了事,存在支出報銷單據粘貼不平整、沒有經辦人簽字、會計人員審覈簽字、單據分項支出內容、單據份數;賬簿使用隨意,總賬使用活頁賬本,沒有啓用單位名稱、沒加蓋啓用章;財務主管、會計都沒有簽字、蓋章;會計科目名稱使用不規範,存在隨意性。比如制度規定科目爲“應付福利費”,實際被改爲“福利費”,“銀行存款”被改爲“銀行”或“銀行存”等;賬戶餘額存在跨年度不結轉,賬戶沒有月結、季結、年結;發生記錄書寫錯誤,糾錯規定可採用“紅線法”劃一道紅線更正,而是直接用“藍筆”劃二道線;憑證裝訂不符合《會計基礎規範》的要求。

個別村存在將“一事一議資金”單獨開戶,單獨建賬,單獨覈算,違反了《村集體經濟會計制度》的核算要求,調查組當場提出了批評,要求立即更正,並要求縣級財政事後進行監督檢查。

4、加緊制定和出臺《村集體經濟財務制度》,確保農村經濟覈算安全、完整。

20__年,農業部發文提出將制定《村集體經濟財務制度》,要求各級農經管理部門據此建立和規範村集體經濟財務制度,但截至目前,《村集體經濟財務制度》仍未正式出臺。農村集體經濟財務制度的建立只能由會計人員依據其他會計制度和核算要求和經驗探索建立。其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顯而易見。

三、完善會計法律、法規,促進村級代理記賬健康發展

1、立足當前,規範農村村集體經濟會計覈算隊伍。

當前,農村鄉鎮正在積極推行“村財鄉管村用”改革,由於歷史原因,農村農經部門長期以來一直代理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會計覈算,財政所根據改革進度,目前是集中核算鄉鎮級財務收支。根據實際,建議現階段我州應採取鄉財政所和鄉農經站並存,共同完成鄉、村財務覈算的方式,隨着鄉鎮管理體制的推進,適時提出將農經站劃併到財政所集中核算,這樣既可減少人員,又可統一管理村級覈算。

自從國家實施農村稅費改革以來,各鄉農稅所(財政所)工作人員從過去的收農牧業稅,轉爲爲農村服務,覈算轉變;這些同志長期工作在農村一線,少數民族比例大,收稅是專家、是內行,在會計覈算工作方面,是新手,需要重新學習,當前也承擔着“鄉財縣管”的具體會計覈算工作。

農經部門長期從事農村財務管理和核算,有一批農村工作經驗豐富的財會隊伍,一些農經站從1993年就開始爲村級財務代理記賬;在調研中,這些單位的會計人員素質較高、制度健全、會計基礎工作規範。

建議“村財鄉管”目前仍由農經部門管理、代理記賬;財政部門待條件成熟時將覈算的“村級轉移支付資金”直接撥付給行政村,由農經部門統一覈算。

鑑於財政國庫集中支付下一步改革將到鄉一級,財政所同志的學習任務和工作任務更加艱鉅、繁重,建議財政所和農經站兩個部門目前仍保持現狀,待時機成熟再考慮劃並事宜爲妥。

2、積極從法律方面探索鄉級財政、農經部門對村級財務的代理權限。

鄉財政所、農經站目前是依據中央《關於進一步規範鄉村財務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開展村財賬務代理工作的,是遵從改革階段的行政規定。從國家長遠發展來看,中國法制化建設正在步入正軌,村級賬務代理機構也必須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代理記賬管理辦法》進行規範審批和管理。只有通過規範的“代理記賬”許可的申請和批准,或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註冊會計師法》第三章第十五條之規定“註冊會計師可以承辦會計諮詢、會計服務業務”之規定,通過修訂《農業法》、《會計法》、《代理記賬管理辦法》的相應條款授予鄉級覈算機構法定代理記賬權限,村級賬務的核算才能符合法律規範,才能真正體現村民權益,保障代理機構合法運行。

會計調研報告集錦 篇9

摘要:以重慶泛嘉森和林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會計覈算及財務管理的相關內容作爲對象,進行實地學習與實踐。運用所學習的專業知識來了解會計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內容,加深對會計工作的認識,將理論聯繫於實踐,培養實際工作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爲成功走向社會做準備。爲此,我於20xx年1月17日至5月31日對重慶泛嘉森和林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就會計工作進行了調查研究,發現該公司的會計工作存在問題,並對其進行了思考和分析,然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議和意見,並從中得到了收穫與體會。在實習期間,我主要負責一些會計日常業務的處理、銀行及稅務相關工作的處理等工作。

關鍵詞:會計 會計人員 會計工作

重慶泛嘉森和林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xx年1月14日,主要經營竹子的加工與銷售,地址位於重慶市渝北區新南路388號天鄰風景7棟16-1,註冊資本100萬,現有職工20餘人,內設人事行政部、財務部、運營部、項目部等機構,由於是今年才成立的新公司,因此目前的年產值和年銷售額爲0,目前主要是進行一些前期的投資,所以目前的經營狀況是虧損的。公司的宗旨是創立泛嘉品牌、真誠回饋社會。公司的經營目標是大建設大林業、資源整合、規模化經營。公司的精神是創新:摒棄因循守舊、不敢於打破常規的舊觀念,敢於創新、勇於用創造性思維處理業務;務實:一切從人本思想出發,我們倡導理念優化,但需要結合需要,盲從和過度的幻想不應在實際中體現;誠信:倡導誠信經營、誠信工作、誠信待人,今日的誠信理念,明日的誠信品牌;責任:企業責任、社會責任、崗位責任,讓責任意識深入企業的每一個角落、員工的每一處意識,責任立業、責任立人。公司的核心價值觀是責任心:遇事不急躁、處事具風度、責任樹根本;事業心:個人的成長和企業的發展同體,實業的做強和事業心的養成同源;創造性:合適的人員放在合適的崗位,合適的理念用在合適的產品,合適的“幻想”用於合適的創新。

作爲學習了兩年半會計的我,可以說對會計已經是耳目能熟了。所有的有關會計的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結構體系,都基本掌握。但這些似乎只是紙上談兵。

一、會計人員須具有良好的專業素質、職業操守、敬業態度

(一)從知識上講,會計工作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從業人員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跟上企業發展的步伐,要不斷地充實自己,掌握最新的會計準則,稅法細則,法律知識及攻關經濟動態。這樣才能精通自己的工作內容,對公司的發展方向作出正確的判斷,給公司的生產與流通制定出良好的財務計劃,爲公司和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

(二)從道德素質講,會計工作的特殊性使其可接觸到大量的共有財產,所以作爲會計人員一定要把握好自己辦事的尺度,首先自己要做到安分守己,其次對於他人的威脅、誘惑、指使要做到堅決不從。這四個字代表了他對整個會計界提出的要求和寄予的希望。如何挽救道德的缺失,將個人素質提高到一個新的層面上來,是我們每一個會計人員都要努力思考的問題。只有會計人員自身的道德素質提高,才能夠走好職業生涯的每一步,只有會計人員全體道德素質提高,會計行業才能夠得到更深的發展,市場經濟的優勢才能夠發揮得更好。

二、會計人員須具有嚴謹的工作態度

會計工作是一門很精準的工作,要求會計人員要準確的核算每一項指標,牢記每一條稅法,正確使用每一個公式。會計不是一件具有創新意識的工作,它是靠一個又一個精準的數字來反映問題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加強自己對數字的敏感度,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彌補漏洞。

三、會計人員須具備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

會計部門是企業管理的核心部門,對下要收集會計信息,對上要彙報會計信息,對內要相互配合整理會計信息,對外要與社會公衆和政府部門搞好關係。在於各個部門各種人員打交道時一定要注意溝通方法,協調好相互間的工作關係。工作重要具備正確的心態和良好的心理素質。記住一句話叫做事高三級,做人低三分。

四、會計工作的改革

會計管理作爲國民經濟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將越來越大。隨着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管理方式的變化,會計工作的重點應日益從信息加工演化爲對知識、信息的分析、判斷和運用上來,會計實務工作方面的改革勢在必行。

(一)不斷擴大會計職業範圍。在知識經濟時代,會計工作的基點已經不是僅僅滿足於過去的信息,而是將信息控制、未來預測作爲工作的重點。會計工作除傳統的企業會計覈算外,財務管理、經營計劃制訂、財務控制系統設計、投資決策等應成爲重要的職業範圍。因此會計實務工作者應不斷拓寬視眼,延伸和轉變會計工作的功能,充分發揮會計在知識經濟時代應有的作用。

(二)不斷更新會計知識體系。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組織結構將出現較大的變革;其稅法也在不斷的更新、完善;按工作成果取酬的彈性工作制將成爲普遍的工時制度;企業越來越重視人力資源和人力投資,員工也希望將自己的智慧財產投資於企業;企業的更多精力將放在新產品的研究上。另外,經濟各部門之間的聯繫更爲緊密,經濟運行的“觸角”也延伸向經濟部門以外的其他領域,如政治、文化、環境等等,近年來出現的綠色會計、行爲會計等就是這種趨勢的端倪。因此會計實務工作者應適應社會變革,不斷增長和更新知識。

(三)不斷普及與深入信息技術的應用。在知識經濟時代,財務信息的收集、分析和處理,資本的籌集、調度和投入,產品的設計、加工和製造等關鍵性的過程,都必須依靠健全的信息技術才能順利進行,隨着經濟信息化的出現,會計軟件運用的越來越廣泛,其會計軟件已代替了老式的手工模式,使得會計處理數據變得精確化、簡單化、國際化。而稅控方面也越來越嚴謹,軟件系統便成了一個不可缺少的橋樑。使得國際互聯網、企業內部網成爲會計人員的常用工具,手工處理方式已經到了非變革不可的時候。信息技術在會計中應用的不斷普及與深入,及其本身技術、知識更新的不斷加快,必將進一步加大對會計職業發展和會計人員知識結構的要求。

以前,我總以爲自己的會計理論知識紮實較強,正如所有工作一樣,掌握了規律,照蘆葫畫瓢準沒錯,那麼,當一名出色的會計人員,應該沒問題了。現在才發現,會計其實更講究的是它的實際操作性和實踐性。離開操作和實踐,其它一切都爲零!會計就是做賬。

其次,就是會計的連通性、邏輯性和規範性。每一筆業務的發生,都要根據其原始憑證,一一登記入記賬憑證、明細賬、日記賬、三欄式賬、多欄式賬、總賬等等可能連通起來的賬戶。這爲其一。會計的每一筆賬務都有依有據,而且是逐一按時間順序登記下來的,極具邏輯性,這爲其二。在會計的實踐中,漏賬、錯賬的更正,都不允許隨意添改,不容弄虛作假。每一個程序、步驟都得以會計制度爲前提、爲基礎。體現了會計的規範性,這爲其三。

登賬的方法:首先要根據業務的發生,取得原始憑證,將其登記記帳憑證。然後,根據記帳憑證,登記其明細賬。期末,填寫科目彙總表以及試算平衡表,最後才把它登記入總賬。結轉其成本後,根據總賬合計,填制資產負債表、利潤表、損益表等等年度報表。這就是會計操作的一般順序和基本流程。

會計本來就是煩瑣的工作。在實習期間,我曾覺得整天要對着那枯燥無味的賬目和數字而心生煩悶、厭倦,以致於登賬登得錯漏百出。愈錯愈煩,愈煩愈錯,這隻會導致“雪上加霜”。反之,只要你用心地做,反而會左右逢源。越做越覺樂趣,越做越起勁。梁啓超說過:凡職業都具有趣味的,只要你肯幹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因此,做賬切忌:粗心大意,馬虎了事,心浮氣躁。做任何事都一樣,需要有恆心、細心和毅力,那纔會到達成功的彼岸!

通過這次的實習,我對自己的專業有了更爲詳盡而深刻的瞭解,也是對這幾年大學裏所學知識的鞏固與運用。從這次實習中,我體會到了實際的工作與書本上的知識是有一定距離的,並且需要進一步的再學習。由於會計行業的特殊性我只能參加財務部門中較爲簡單的工作,如出納及幫助會計進行帳目的核對等工作,但是,這幫助我更深層次地理解現在的企業會計,並且我對會計分錄、記帳、會計報表的應用也有了進步的掌握。不在侷限於書本,而是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瞭解。實踐暴露了我許多知識上的不足,也是對理論知識的一種補足。會計工作中的每一個步驟都是十分重要的,只要有一個部分出差錯,那麼就會牽連到其他的部分,所以會計真的不是簡單的算算記記,這是一項十分嚴謹的管理活動。此外,我還結交了許多朋友、老師,我們在一起相互交流,相互促進。因爲我知道只有和他們深入接觸你纔會更加了解會計工作的實質、經驗、方法。爲我們以後進一步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在這次的社會實踐中,讓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根本就學不到的知識,打開了視野,增長了見識,也改掉了很多毛病。知道掙錢的不容易,工作的辛苦,與社會的複雜多變。而爲了適應社會,我們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高自己,在實踐中鍛鍊自己,使自己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在實習中,我對公司的會計流程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瞭解。首先,我瞭解了本單位的基本概況及實習單位會計機構設置、相關崗位的設置及人員配備及單位會計制度的制定及執行情況。在接下來的時間裏,我在會計人員的指導下親自上陣,編制了相關的記賬憑證、登記相關明細賬錄入相關的數據,裝訂憑證,進行相關的稽覈等工作。而且學習了相關網上繳稅流程的相關內容。穿插其中我還在出納的指導下,前往銀行、稅務等多家單位,瞭解出納的現金、銀行存款收付業務、登記銀行、現金日記賬等工作內容。同時根據在實習期間的所見,我對公司的今後發展提出了以下的建議:

1.公司成立不久,應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知道有“泛嘉森和”這個林業公司,知道這個公司的經營範圍,這樣公司的業務面纔會越擴越大。

2.公司的財務體系還不是很完善,財務人員的素質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在所有的憑證中,審覈人員只覈算金額,而沒有接觸材料單價的核算。

3.在管理制度上,應該建立獎懲分明制度,在我實習期間,讓我感覺最明顯的就是在管理體制上,制度不明確,賞罰不分明,這樣不能夠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從而降低生產量,減少利潤。

4.在今後的公司發展上,應注重規模效應,培養團隊精神。就該公司的目前情況來看,規模還僅限於小機械、分工作業式,還沒有形成一定的規模。再一點,各部門的協作能力不是很好,還沒有培養出一種團隊精神。

通過這次實習,對出納、會計等崗位有了一個深層次的認識。我找到了很多自己專業知識的漏洞,對好多基礎性的知識不是很肯定,需要重新回顧、學習。我也知道對會計崗位人員要求的耐心、細緻有了切實的體會,對於自己浮躁的心裏也需要調整,把心態整理好,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與評價,才能清楚自己適合什麼樣的工作,明白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也學會了人與人溝通需要一定的技巧。這次實習爲我們步入社會奠下了基礎,爲我們就業找工作指明瞭方向。大專即將畢業,面對以後的道路,我該何去何從?通過這次的實習,面對面的接觸社會,使我清醒得認識到,只有加倍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識,養成良好的行爲規範,掌握更多的知識,才能在社會上有立足之地,才能成爲社會有用人才。

會計調研報告集錦 篇10

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會計工作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尤其是新的《會計法》的出臺對會計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會計作爲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抓住機遇,適應新形勢要求,提高會計工作質量,從而更好地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服務,加速我國會計現代化的進程。

現代會計是商品經濟的產物。隨着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開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我國會計改革必須與經濟改革同步進行,實行會計模式的重大轉變,以促進工作的全面發展和水平的不斷提高,更好地爲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服務。

一、現代會計的內涵及特點

會計是以憑證爲依據、以貨幣爲主要量度,連續、系統、全面、

綜合地反映、控制在生產過程的資金運動,旨在提高經濟效益,以提供會計信息爲主的經濟信息系統和價值管理活動。會計既是以提供會計信息爲主的經濟信息系統,又是一種進行價值管理的經濟管理活動。它必須遵循真實性、一致性、連續性、系統性和全面性的原則:

1、真實性。在經濟業務發生時,會計要進行覈算,取得和填制憑證,經審覈後,以合法的憑證爲依據,按經濟業務發生的先後順序在帳薄上進行登記和反映,以保證提供真實的正確的會計信息。

2、統一性。作爲經濟管理工作的會計,主要是進行價值管理,管理其中能夠用貨幣表現的方面。以實物量度作爲貨幣量度的基礎,有貨幣作爲同意計量尺度,把各種性質相同或不同的經濟業務加以綜合,對社會再生產過程進行“觀念總結”。

3、連續性。連續性是指會計對發生的經濟業務,要按照其發生時間的先後順序不間斷地進行記錄。

4、系統性。它是指會計對發生的各種經濟業務,首先要進行科學的分類和彙總,然後進行系統地加工處理,以便提供各種有關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等方面的信息。

5、全面性。它是指會計對發生的每一項經濟業務,都要全面反映其來龍去脈,加以記錄,同時,所屬會計應當反映的經濟業務,都必須全面加以記錄,不允許遺漏。

隨着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變化很迅速,呈現了一些新的特徵,主要爲:

1、內涵的變化。由於會計的地位、作用增強和對會計的要

求日益提高,從而使會計的具體任務和工作重點發生了三個明顯的轉變,即由原來主要對主要對外編送報表、報告財務狀況轉向對內加強管理;由原來主要是事後覈算轉向事前預測、事中控制和事後覈算同時進行;由原來的主要是反映情況、提供信息,轉向綜合提供並運用信息,干預生產、推動經營和參與決策。

2、會計方法發展。在成本覈算中出現一些新的核算方法,

如標準成本、變動成本、彈性預算等。同時爲了滿足分析、預測、決策等方面的需要,會計方法中還增加充分運用高等數學、運籌學等數學工具和分析方法,進行預測決策工作。

3、會計工作組織變化。改變過去那種單純按管理職能建立

起全面綜合管理體制,主要圍繞投資、利潤、成本三項目標建立起的各級責任中心來組建會計工作,以實現其全面經濟覈算的功能。

4、現代新技術的運用。由於會計任務、方法、工作組織發

生了變化,對會計數據處理工作量成倍增加;其次,在數據提供的及時性、數據運算的精確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程序也更加複雜化。因此,電子計算機一問世,就很快被應用於會計數據處理工作中,出現了會計電算化,並在進一步完善。

二、我國會計工作的現狀

會計工作是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礎。我國一直重視會計工

作,自1985年制定會計法以來,對我國會計工作發揮了積極作用,促進了我國會計現代化進程。中國會計現代化從本質上講是會計的國際化與國家化結合的問題。會計的國際化,要求中國應當走向世界,與國際慣例接軌,融於、統一的國際會計體系中去;會計的國家化要求中國會計立足於自身的社會經濟環境,體現中國特色,繼承和發揚中國會計的優秀成果。

實現中國現代化,首先要會計現代化。會計觀念是受其所在的客觀環境制約的,並受管理的對象及要素、手段的影響。在傳統的經濟體制下,會計觀念是以計劃經濟爲主的觀念體系。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傳統會計觀念只有受到時代的、客觀條件的衝擊而逐漸形成以市場經濟爲主的新的觀念體系,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其次要實現中國會計現代化,要求會計理論現代化。會計理論現代化其主要功能在於預測和解釋,通過對經驗事實的觀察、積累和分析,準確科學地描述對象的現實狀態,從而描述對象的現實狀態,從而科學、合符邏輯地預測未來。第三,中國會計的現代化要求會計研究角度的現代化。它要求我們改變過去的參照系統,由過去縱向比較轉變爲縱向與橫向比較,並將兩者有機結合,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通過歷史與現實的比較,以及國內與國外的比較,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會計工作,並與國際會計制度接軌,爲實現三個面向作出應有的貢獻。

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會計工作出現了許多新的情況、新問題,對會計工作提出了許多新的更高要求。1999年10月31日新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要求在會計工作中準確地反映經濟活動的狀況,爲經濟管理決策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明確規定必需依法辦理會計事務,同時,又加大了對會計工作中弄虛作假的懲治力度。要求單位負責人必須保證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並給予法律保護,不得授意、指使、強令會計人員違法辦理會計事項。嚴禁對他們進行打擊報復。應當建立健全內部會計監督制度,加強有關部門的監督職能,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監督。這些規範是提高會計工作質量、推動會計工作規範化的有力保障,必須進一步加速我國會計現代化的進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完善會計法律制度,規範會計行爲,爲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有效發揮會計在經濟建設中的作用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過程中,在新日製度交替並存情況下,因法制的不尚完善,監督機制的不完善,會計工作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會計秩序比較混亂。

條線管理之弱化。法律和制度出於條而行於塊,也就是說,出臺的法不能說少,著書立學也挺多,但批“作業”的老師卻有限。內部的監督部門受制於企業領導,外部監督部門聽命於地方政府,塊強線弱。

1、執法檢查之彈性化。執法程度因人而異、因環境、關係等各種因素而不同。例如,檢查中發現一企業有意透漏稅X 萬元,處理結果:鑑於被查單位態度良好,考慮到企業實際困難,免去罰款而補發較少的款數等。

2、執業保護不善。會計專業實行持證上崗已有多年,但仍有一些無證、無學歷人員佔着崗位,其中有些人往往財經政策和財務知識缺乏,影響會計工作的知識性、嚴肅性,影響了會計工作質量。

3、會計工作業績宣傳上有偏差。會計工作的任務,不僅要守法和聚財,還要向內部和外部負責。可如今在輿論導向上卻重效益輕執法。在介紹企業財務人員先進事蹟時,有關企業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報道比比皆是,而在維護法紀、頂住壓力、如實反映事實的報道卻少得可憐,財會人員若主動暴露了存在的問題,不但會在內部受到非議和排擠,更可悲的是外部也得不到應有的支持、保護。

三、加強會計工作的幾點建議

加強經濟管理,嚴格規範會計工作,保證會計信息質量,是我國經濟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爲了更有效地發揮會計在經濟工作的作用,加強工作,建議如下:

1、進一步深化會計改革。要繼續貫徹各項財務制度和“會計罰”,保證制度和法的真正落實。各級財政部門、主管會計工作人員,要深入一線,研究存在的各種問題及情況,指導和幫助企業執行好新制度;企業財務人員要充分運用新的核算方法,爲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發揮應有的作用,進一步深化企業財務會計工作的改革。會計人員管理、會計電算化等方面的改革還尚未全面展開,政府部門對會計管理的職能、方式仍需進一步轉變。因此,必須積極創造條件、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會計管理體制。

2、繼續加強會計法制建設。加強會計法制建設,不僅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規則的重要方向,也是轉變會計管理職能,保證會計規則秩序正常運轉的客觀要求。要不斷宣傳、學習、貫徹會計有關法規,採取切實措施,認真查處會計規則中的違法違紀行爲,保證會計工作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究。在抓好已有法規制度貫徹實施的同時。積累經驗,使會計法的各項規定具體化,進一步完善以會計法爲中心的會計法規體系。

3、加強發展我國的會計電算化事業。實現會計工作手段的現代化,是推進會計改革,充分發揮會計管理職能的重要保證。高新技術信息產業的迅速發展、效益的競爭、市場的競爭,關鍵在於信息的競爭。加強會計電算化事業,重點做好以下4項工作;研究制定總體發展規劃,以引導我國的會計電算化事業有計劃、有步驟地發展;要制定出臺會計電算化管理體制,逐步把我國的會計電算化事業印向制度化、法制化的軌道;加強會計軟件市場管理,搞好商品化會計覈算軟件評審工作,推動我國會計軟件整體水平的不斷提高;開展會計電算化人員崗位培訓,培養一支適應時代要求的會計電算化人才隊伍。

4、提高會計人員素質。會計人員的素質狀況和積極性調動如何,直接影響會計工作水平的提高和會計改革的順利進行。通過改革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培養、評價、選拔會計人才的機制,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抓好在職會計人員培訓,貫徹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開展會計專業在職教育的方針,在財政部門統一規劃和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支持各地區、各部門和多種辦學力量參與會計在職教育。同時,研究制定會計職業道德規範,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和職業紀律教育,全面提高人員素質

會計調研報告集錦 篇11

隨着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特別是加入WTO以後,我國中央銀行會計工作面臨着嚴峻的挑戰,給中央銀行會計工作的職能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這就是中央銀行會計部門要從自身單純的內部覈算向會計監管的深層次方向發展,要樹立全新的會計監管理念和思想。強化基層中央銀行會計監管職能,對於保障金融機構會計信息的真實完整,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確保金融機構財產和資金的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基層中央銀行會計監管中目前存在着一些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央銀行會計監管工作的正常進行。

一、基層人民銀行會計監管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基層人民銀行會計監管制度不完善,會計監管機制沒有真正建立。會計監管是中央銀行會計部門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但由於受重覈算,輕監管的觀念的影響和束縛,會計管理機制沒有跟上會計工作發展的步伐和要求,造成會計監管約束機制不完善,會計監管的任務,目標和制度不明確,沒有一個獨立的會計監管機構,監管人員崗位設置不合理,各項會計管理法規不健全,監管的對象、範圍、權限以及標準缺乏科學、系統的制度規定。會計監管的操作性規程、日常性的檢查、非現場監管以及各項監管報告制度沒有真正完善地建立起來,從而會計監管往往流於形式。

2、金融機構會計科目與會計報表編制方法不統一,給中央銀行會計監管工作造成一定難度。會計科目是各家銀行信息來源的主要反映,是其業務活動根據資金性質、覈算內容等來進行分類的,然而由於目前沒有統一的會計科目編制規定,各銀行機構中同一科目在不同的金融機構報表中代表的科目代號不一樣。而同一科目代號,在不同的機構中代表的資金性質也不同。另外各家銀行會計報表的編制方法也不統一,有的是按科目大小號排列,有的是按資金性質來進行分類編制,這樣就給中央銀行會計監管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

3、基層人民銀行會計監管缺乏應有的力度。目前基層人民銀行會計監管工作常常處於被動狀態,往往只是應付上級行佈置的檢查任務而已,檢查的次數少,缺乏力度,沒有真正起到監管的作用,而且在實際工作中,缺少會計監管的主動性和針對性。由於會計監管沒有統一的監管措施和方法,使一些銀行長期存在的會計違規違紀現象,不能得到根本的解決,從而失去了中央銀行會計監管的應有作用。

4、基層人民銀行會計監管職責不明確,監管方式和手段落後,不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目前基層人民銀行會計監督管理的目標和職責沒有一個完整的制度性規定,也沒有一個適應不同層次的規範化會計監管內容,/本站-您的專屬祕書,中國最強免費!/由於缺乏可操作性和針對性,基層央行的會計監管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往往無從下手,沒有明確的目標。另外基層中央銀行的會計監管方式和手段比較落後,大部分還停留在手工操作階段,沒有一套規範化、科學化的會計信息採集的電子化應用程序,極大地影響了會計監管的效果。

5、基層人民銀行會計監管人員少,素質低,不適應監管工作的需要。目前基層人民銀行會計人員不僅要負責本系統內會計的檢查工作,還要對轄內金融機構進行各項會計監管、結算管理,同時還要進行日常的會計覈算,工作量相當大,常常是顧了這裏,顧不上那裏,真正用在會計監管的力量明顯不足,其人員少的情況相當突出。再加上會計人員流動性小,學習培訓時間幾乎沒有,普遍存在人員素質低,文化結構層次不合理的現象,直接影響了會計監管工作的效果發揮。

二、基層人民銀行會計監管工作應採取的對策。

1、加強領導,提高認識,強化對會計監管工作的重視。各級領導要加強對會計監管工作的認識和重視,既要保證會計覈算質量,又要履行好會計監管職能,真正樹立身兼兩職的觀念,把會計監管工作納入支行監管總體目標中。強化會計監管是對金融機構會計管理的重要職責,進一步完善會計監管措施,提高監管水平,依法執行金融、會計法規,規範金融機構會計業務操作,實現會計部門由單純覈算型向覈算管理型的轉變。

2、統一金融機構會計科目及會計報表的編制方法。統一的會計科目有利於中央銀行會計監管和信息的提取收集,也有利於規範會計覈算,因此要設置一套基本能反映會計科目各項要素、內容的會計科目,以達到科目代號統一、科目名稱統一、覈算內容統一,既方便了會計覈算,也方便了監管信息的提取,爲會計監管的非現場收集、整理和分析打下良好基礎。

3、強化中央銀行會計監管的規章制度建設,統一會計監管標準。當前要加強和完善會計監管的法規建設,儘快制定和頒佈有關會計監管的各類制度和法規,明確各金融機構所享有的權利,以及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做到中央銀行的會計監管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以現行的《會計法》、《票據法》、《支付結算辦法》等爲基礎,加強現行法規、法律的監管執法力度,充分體現中央銀行會計監管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保證中央銀行會計監管的效果。

4、提高基層中央銀行會計監管的科技手段,實現會計監管的科學化。基層人民銀行在實施會計監管時,要積極拓寬監管思路,大膽創新,要將當今先進的科學技術引入監管工作中,提高監管工作的科技含量。要加強中央銀行會計監管系統建設,藉助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研製開發統一的、科學規範的會計監管軟件,以改善現行的中央銀行會計監管的手段和方式,提高中央銀行會計監管水平,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

5、加強會計監管隊伍的建設,提高會計監管人員的綜合素質。要加強基層人民銀行會計人員的新業務、新知識、新法規的學習培訓力度,要把隊伍培訓和人員素質的提高納入會計監管工作中,長期來抓。要認識會計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它關係制約着會計監管職能的進一步發揮,要採取多種形式進行崗位培訓,要定期組織到金融機構進行學習,以提高中央銀行會計監管人員的業務素質。同時要加強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繼承和發揚“三鐵”精神,提倡愛崗敬業,團結奉獻,勤學好練,務求實效的良好工作作風。

會計調研報告集錦 篇12

會計集中核算是政府成立會計覈算中心,在資金所有權、使用權、財務自主權不變的前提下取消同級機關事業單位的銀行賬戶、會計機構和會計崗位,以會計覈算中心爲單位集中辦理會計覈算工作和實行會計監督,是會計委派制改革中融會計覈算、監督、服務於一體的一種形式。

長期以來,行政事業單位經費實行財政分配、單位包乾、分散覈算的制度。這種制度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有其適應性,但是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其弊端是顯而易見的。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就是爲了加強財政資金收支的管理和監督,規範財務管理和會計行爲,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爲構築公共財政框架、實現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奠定基礎,建立公開、高效、廉潔、務實的財政管理運行機制。一、會計集中核算的成效

甘孜州自XX年實行會計集中核算以來,已經在加強財政資金的管理,促進黨風廉政建設,從源頭上防止腐敗現象的產生等方面起到了明顯的作用,爲進一步實施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奠定了基礎,會計集中核算的作用正逐漸得到了顯現。

(一)規範了會計覈算工作,提高了會計信息的質量和會計工作效率。

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後,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業務納入會計覈算中心統一覈算,中心選調業務素質較高的專職會計,並運用會計電算化系統,嚴格按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進行覈算,從而大大提高了會計覈算工作的質量和會計工作效率,保證了會計覈算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和統一性。

(二)財政資金的調度趨於合理,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益。

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後,支出單位的財政資金集中在會計中心的單一賬戶上,有利於財政部門對資金加強統一調度和管理,使資金調度更加靈活,從根本上改變目前財政資金管理分散,各支出部門和單位多頭開戶、重複開戶的混亂局面,杜絕了預算執行中剋扣截留、挪用財政資金等現象,有效地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益,保證了財政資金的安全。

(三)加強了會計監督,減少了單位財務支出中可能發生的違規違法行爲。

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後,納入會計覈算中心管理的行政事業單位所有支出都通過中心一個賬戶進出,進行會計統一覈算,中心有權對各單位的支出事項和憑證進行合理性、合法性審查,對不符合政策、法規規定的支出和憑證可以要求有關單位糾正或補辦手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部分單位在使用國家資金上的隨意性,給貪污犯罪和揮霍浪費行爲亮起了紅燈。

(四)促進了財政預算制度改革,確保“收支兩條線”管理工作的順利實施。

會計覈算中心接受支付申請的依據是單位的預算指標,沒有預算指標或超預算指標的支付申請,覈算中心有權予以拒絕,所有開支在單位審覈的基礎上再經中心審覈入賬,從而起到強化部門預算約束的作用,保證了各項開支符合會計制度和部門預算的要求。單位開支資金由會計覈算中心統一支付,資金直達供應商,減少了中間環節,杜絕了回扣等問題,加快了資金週轉,既保證了專款專用,又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益。在“收支兩條線”管理方面,由於行政事業單位撤消了銀行賬戶,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及罰沒收入均直達國庫,實現了收繳分離、罰繳分離。

二、當前,會計集中核算存在的問題

會計的集中核算是加強財務、財政資金管理的一項新舉措,在它的初始階段和任何新生事物一樣,也必然存在其侷限性和不夠完善的地方。首先對所納入的單位來講,撤消會計機構後,會導致忽視會計工作,財務管理的主動性、積極性將受到影響;其次就會計覈算中心而言,難以對統管單位實施全過程的會計監督,表現在支出的合理性難以控制,發票的真實性難以把握,收入遊離於會計覈算中心統管賬的體外,加之中心只是強調財政資金規範運作,而忽略了資產的管理,特別是在固定資產的後續控制上,會計覈算與財產物資管理相脫節,結果造成會計信息質量難以提高;再次財政部門由於長期重視財政資金分配過程,輕視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問題未曾得到根本解決,在會計集中核算後,過分依賴會計覈算中心而導致財政管理弱化,監督力度不夠。

(一)責任主體不清。

現行的《會計法》規定:“各單位必須依法設置會計賬簿,並保證其真實、完整。”“各單位應根據會計業務的需要,設置會計機構,或者在相關機構中設置會計人員並指定會計主管人員……。”這在法律上就規定了各單位必須設置會計機構並要指定會計人員。同時,《會計法》還規定了財政部門對會計工作有進行管理與監督的職責,但沒有直接代理單位會計業務的義務。現財政部門不僅在直接代理財會業務,而且還撤消了單位會計機構和崗位,故認爲成立會計集中核算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明顯缺乏法律基礎。另外,每個單位都撤消了會計和出納崗位,僅單設一個報賬員崗位,表面上騰出了一至數個崗,好象爲縣上節約了一部份人員經費開支、爲縣上騰出了編制,實際上不盡然。按照省、州有關精神,中心的人員調動採取的是編隨人走,但現實中人到了中心,編卻仍留在原單位,原單位又來人補了空,而調入中心的人編制又該從何而來,凡正大家都在吃財政飯,相關問題怎麼解決?

《會計法》第四條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這一規定,一方面突出了單位負責人對單位的會計工作與會計資料真實性、合法性和完整性的責任,另一方面也明確了對單位違法會計行爲處罰的責任主體。會計集中核算執行以後,由於“中心”的會計,工作上對“中心”負責,如果出現會計財務處理差錯、單位會計信息失真、國家祕密泄露、財產物資流失、違法經濟事項等問題,那麼單位與“中心”,是誰負責、是一方責任還是雙方責任?因此,在追究會計責任時,很難界定雙方的責任歸究及大小,勢必形成單位與“中心”的推諉、扯皮。

(二)會計監督弱化。

財政部在貫徹《會計法》中,就如何加強會計監督專門下發了有關文件,明確了財政部門的監督職能。財政部門實行會計集中核算的初衷,就是爲了對單位的收支實行事前、事中和事後的監督,但事實上實行集中核算後,這種監管職責卻是不大可能實現。一方面是“中心”對單位監督的不可能。首先是撤銷單位會計崗位,設立單位報賬員,無異於是把單位經濟業務重要的“知情人”(單位會計)撇在一邊;二是雖然明確了單位報賬員的責任,但由於其經濟利益與單位直接掛鉤,二者很容易形成一致,來“矇騙”中心;三是“中心”的一個窗口會計要負責數個單位的會計覈算,整天要忙於報賬、記賬、對賬的具體事務,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再去發揮監督管理的職能。現實中,單位報賬,做賬的是中心會計,不可能清楚報賬單位的費用開支是否真實、是否合法,只能從表面上看到報賬單據的規範與否、金額計算正確與否、報銷定額及標準準確與否、報銷依據齊全及合格與否,不可能每筆業務都去了解、調查。另一方面是財政對“中心”監督的不現實。會計覈算中心不僅要監督他人,同時也要接受財政部門的監督,而“中心”與財政部門同是一家,如何實施有效管理,難度很大,這無形中造成了財政監督的“保護地帶”。由此可見,成立“會計覈算中心”進行集中核算,從本質上講很難實現其宗旨。

(三)會計信息失真。

加強會計覈算與管理的目的主要是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而從當前的“中心”運行模式來看,會計信息失真恐怕在所難免。

(1)收入不確定。由於各地區都實行了財政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原來各單位的會計對依法組織的收入與財政撥付的可用資金,可謂“瞭如指掌”,集中核算以後,單位的報賬員由於不進行賬務處理,根本不清楚單位收入的具體情況,報賬員還得在單位領導、財政國庫與“中心”之間奔波瞭解情況。單位撤消了會計崗位,留任的報賬員的財務業務水平相對以前降低,中心處理賬務的正確性與否不太明瞭,難免導致單位報有懷疑態度;

(2)支出不真實。由於中心在單據上的規範性要求,中心會計通過報賬員報來的單位單據進行賬務處理時,如發現單據不合法、不規範,則予以退回,這樣勢必造成一方面已支的不能及時入賬,另一方面可能會迫使某些單位想方設法弄來規範票據代替白條或頂替不合理的開支。

(3)資產賬實不符。會計集中核算之後,單位仍有資產處置權,如果單位領導與報賬員法制觀念淡薄,或因工作疏忽而不向“中心”提供真實情況,資產新增的不能及時入賬、處置或報廢的不能及時下賬,致使“中心”的賬與單位實物不符。

(四)查賬對象不清。

按會計集中核算有關規定和要求,會計檔案在次年將完整退還給報賬單位。退還前,發生對單位賬務清查時,審計等有關部門必然扎駐中心,中心會計必然要培同審查,日常其他單位報賬業務的正常進行必將受到影響,並對該單位的財務資料的完整性負完全責任;退還後,一旦發生查賬,單位報賬員由於業務水平低或人爲推卸等因素,又需中心會計到場協助,勢必影響中心工作的順利開展。

(五)審覈標準及定額不詳。

中心在接受報賬業務時,如果認爲資金是單位的,只要其賬上有錢,只要不過份,只要表面上合法、規範就行了,那麼將失去建立中心、對財政性資金加強監管的意義;但控制過嚴,對所有報銷的費用標準、定額進行嚴審,又將觸犯到單位“三權不變”的利益,導致部門及單位對中心工作的不解和嚴歷指責。說到審覈標準及有關報銷定額,又從何來,誰來擬定?如:單位不同層次人員的通訊費報銷標準、各不同性質的單位及部門的招待費報銷標準、不同情況的學習及出差的報銷標準等,至今未有一個統一的口徑。

(六)報賬簽章責任不清。

單位報賬時,單位預留印鑑必須齊全,這是規定,也是報賬單位必須遵循的準則;但中心除了窗口會計、複覈、出納按流程審覈簽章外,是否還需具備其他人員的簽章或簽出意見,這在全州 8個縣各理解不同、執行也不一。在中心報賬,中心會計擔當了做賬的角色,其對單位所報費用的合法性和真實性根本無從知曉,如果有一天發生了經濟事件,那麼在這個崗位上將會承擔多大責任?中心負責人及財政部門又會承擔什麼責任?這誰都會爲此而擔憂。

(七)認識上的錯位。

實行會計集中核算,改過去的“單位批單位報”爲“單位批中心報”。會計集中核算推行前,單位支出只要單位領導“一支筆”就可報銷;集中核算後,單位領導簽了字還須中心總會計審覈後才能報銷,爲此,有少部分單位領導對本單位財務支出接受會計覈算中心的制約和監督,產生牴觸情緒,有意放鬆甚至放棄財務管理。會計集中核算以後,一方面有些單位領導認爲報賬會計是打打雜、跑跑腿的,有無資格證、有無財務工作能力都無關緊要,報賬會計隨意任命,導致報賬會計專業能力參差不齊;另一方面單位會計機構撤消後,有些單位對報賬會計的待遇及地位不予肯定,報賬會計的工作積極性自然得不到充分發揮。

(八)會計覈算中心與財政部門對接上的缺口。

專項資金是專門用於指定項目的資金,專項經費撥入時,有些單位混淆不清,會計覈算中心又不得了解,造成單位擠佔挪用,專項經費覈算失真。財政部門重分配輕使用的陳舊管理理念,對有些專項資金管理不夠嚴格,跟蹤問效流於形式,使得中心在專項資金的監管中難以控制。形成專項資金“跑”“冒”“滴”“漏”,支出效率不高。會計覈算中心主要負責大量的會計覈算,並未直接參與財政部門內部職能機構工作,因此對財政部門的業務,對他們監督的政策變化,跟蹤重點無法知曉,這樣中心就沒有能力和條件代替財政部門實施財政監督,而財政部門認爲預算單位統進了會計覈算中心,以爲“一統就靈”,放鬆了財政監管,形成了新的監管死角。

三、完善會計集中核算的幾點設想

(一)會計集中核算與國庫集中收付的融合。

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制和國庫集中收付制是財政部門當前公共財政改革的兩項重要內容,其目的是進一步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和加強會計監督,有利於財政資金統一調度,降低財政資金的運行成本。由此可見,兩項制度的改革主體和目的是完全一致的,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制和國庫集中收付制改革相結合是完全可行的,而且會計集中核算的順利實施和穩健運行,爲實行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打下了良好基礎。會計集中核算制和國庫集中收付制很有必要在機構設置上統一、規範,在職責功能上統一、健全,以簡化辦事程序,方便服務對象。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型財政國庫集中收付制度之後,所有預算單位的資金全部集中在國庫,減少了大量的庫外資金的無效、低效運作,使政府在調控宏觀經濟方面更加得心應手、遊刃有餘。通過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型財政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會解決國庫、會計覈算中心以及銀行之間人爲的頻繁的資金劃撥、結算和對賬等問題。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型財政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將會大大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尤其是所提供的月、季、年終決算報表數據的真實性、囊括資料的全面性及會計信息的可利用性,是勿庸置疑的,這樣將有利於對單位收支情況的全面瞭解,並保證單位會計覈算的完整性,實現收入稅收化、支出預算化、賬戶國庫化、瞭解全面化、覈算完整化。

(二)繼續加強部門預算管理,加快實行部門科學預算的進度。

部門預算是一個涵蓋各部門所有公共資金的完整預算,其預算編制以部門爲單位,將各類不同性質的各項財政資金均統一反映在該部門的年度預算之中;部門預算的編制採用綜合預算形式,統籌考慮部門和單位的各項資金,將預算內外資金全部納入政府綜合財政預算管理。因此,要進一步推行預算管理改革,擴大部門預算的範圍,制定科學、符合實際的定員定額標準,改進和完善預算支出科目體系,早編細編預算。通過提前編制預算,延長預算編制時間,使預算細化到各個部門及各個項目,提高預算的科學性、合理性。預算單位所有的財政支出都要嚴格按規定標準和相應的科目列入預算,預算一經審覈批准,財政部門和預算單位都要嚴格按預算執行;財政部門要對各部門實行從預算編制、預算下達、資金撥付到資金使用的全過程監督管理,並追蹤問效,切實強化預算管理,爲會計覈算中心運行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由事後監督向事前監督事中監督延伸。

(三)會計覈算中心轉變職能,加強支出監督管理,從覈算型向管理型轉化。

目前,會計覈算中心日常主要的工作是資金支付和會計覈算,然而,如果將中心僅僅作爲一個記賬機構是遠遠不夠的,更要着重預算執行信息的反饋和控制。通過覈對各部門預算指標情況,可以嚴格控制各部門的用款進度,會計覈算中心更強調對預算指標實行即時控制,杜絕超預算計劃用款。加強預算資金支付的事前控制,中心會計在收到預算單位支付申請後應確定是否可以支付(即是否符合有關政策規定),如何支付(即佔用何指標、列支何科目),然後纔可以通知銀行付款。會計覈算中心要從覈算型向管理型轉變,徹底扭轉將覈算中心視作單純的核算機構的觀念。地方政府應從實際出發,在發放獎金、補助(如電話補貼標準、學習培訓標準、招待費開支比例等)等方面制定科學統一的切實可行的財務開支標準,防止各單位各自爲政,使會計覈算中心在支出監督方面監督有標準,管理有依據,真正從源頭上預防腐敗,加強廉政建設。還要處理好監督和服務的關係,做到服務與監督並重,寓監督於服務之中,只有服務到位,才能監督到位,只有提高會計工作質量才能提高監督水平。

(四)報賬單位切實重視本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加強報賬會計隊伍建設。

實行會計集中核算並不改變單位會計責任主體,並不減少各部門財務職能,而且隨着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等財政改革政策的出臺,部門財務管理的職能還需更進一步加強,因此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後,單位應更加重視財務管理工作。單位的報賬會計應當持證上崗,據實登記會計臺賬,定期與會計覈算中心覈對,對單位會計事項的合法性進行領導審批前的審覈及說明,向中心報賬並說明單位經濟業務及票據的真實情況等職責。因此要加強報賬會計隊伍建設,提高報賬會計整體素質是強化財務管理和提高會計工作質量的前提條件,而制定報賬會計的道德規範,建立遵守職業道德的監督考覈機制是提高會計工作質量和報賬會計總體素質的保證。財政部門及單位應切實抓緊報賬會計的培訓和教育,開展時間短、收效高、針對性強的崗位培訓和業務學習,提高專業水平,加強《會計法》等國家各項財政法規和職業道德的教育,提高報賬會計的職業道德水平和法律知識,通過一系列制度,制約報賬會計的工作行爲,保證報賬會計誠信爲本,愛崗敬業,堅持準則,客觀公正,使其充分發揮會計監督的紐帶和橋樑作用。

(五)完善內外監控制度,確保財產物資的安全。

加強固定資產管理,財政部門應及時出臺符合縣情的資產管理辦法,嚴格界定固定資產範圍,使會計覈算中心能夠統一固定資產入賬口徑;進一步完善固定資產報廢處置審批制度;健全固定資產賬務審覈制度,嚴格規範預算單位固定資產覈算。作爲內部控制制度的一部分,賬實相符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預算單位必須加強固定資產管理基礎工作,健全固定資產保管制度,做到入賬時有驗收,領用時有登記,保管賬與實物一致;落實固定資產使用責任人制度。固定資產管理人員主要做好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建立單位固定資產臺賬。嚴格固定資產清查制度,財政部門國資辦要通過定期全面清查與不定期抽查相結合的方法,及時掌握全縣各單位固定資產的變動情況。

(六)健全完善會計法規體系,明確財政監督對象和法律責任主體。

會計集中核算制度的改革是在新修訂的《會計法》開始執行之後產生髮展起來的,因而《會計法》在修定時未能涉及到會計集中核算問題。有關部門應根據《會計法》的有關規定並結合實際情況出臺相關的法規文件,就會計集中核算制度的合法性給予肯定,以便會計集中核算有法可依,充分發揮會計監督職能,規範會計行爲,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保障會計集中核算制度規範運行。財政部門也要繼續不斷地完善會計集中核算制度實際操作過程中的規章制度和運行細則,健全機構內控制度,以充分發揮會計集中核算的監督與服務職能;應明確被覈算單位是被監督的主體,明確具有資金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單位應該承擔違法違規行爲的法律責任。

實行會計集中核算,不僅是預算管理方法和手段的改進,而且是對傳統方法從觀念到內容的根本改革,打破了不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財政資金分配管理格局,也是落實依法行政的一項重要工作。實踐證明,儘管目前實行會計集中核算還存在許多問題,需要完善,但在加強財政資金支出管理、改變會計覈算方式、預算執行情況控制等方面都已取得了成功的經驗,我們應充分認識集中核算改革的重要性。明確會計覈算中心作爲預算執行機構的地位,以預算執行爲主要任務,轉變工作職能,理順內外關係,儘快從以財政集中收付製爲主要形式的會計覈算中心改革向規範的國庫集中收付制過渡;與此同時,積極推進預算編制改革,推行部門預算的細化預算,爲國庫集中收付制的實施打下基礎,形成預算編制、執行、監督三分離的機制;在此基礎上,全面推進財政管理制度的改革,逐步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公共財政體制。

會計調研報告集錦 篇1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事:

大家好!

我是公司財務部的,主要從事總帳會計工作,非常感謝公司給我這次機會做述職報告,一年來的工作是緊張和忙碌的,但更是充實和快樂的!具體工作包括以下5個方面:

1、負責項目控制表的信息更新、統計各區域應收賬款、異常項目、銷售人員信用額度統計,每月末及時將各種彙總表發送給主管領導。

2、負責集團各子分公司的銷售合同審覈及錄入歸檔,並根據項目進度下發貨通知及安裝調試通知單,協助進行項目成本覈算及控制,定期與客戶對帳,做到賬實相符;

3、負責設備、備件收入覈算,根據相關的原則合理確認當期收入、並確保應收賬款覈算的完整性、準確性和及時性,按期做好應收賬款賬齡分析併合理計提壞賬準備;

4、負責月底結賬、按財務制度規定正確覈算利潤分配,編制母公司會計報表、及根據子公司提供相關報表做出抵消分錄後合併母子公司會計報表;配合財務經理制定、完善公司財務相關制度及細則、進行預算管理;

5、認真負責,積極配合各部門的稽查工作。加強和銷售人員的配合,發揮自己的優勢,多與他們溝通,對存在的問題與他們交流,及時瞭解、掌握公司的經營狀況,發揮財務在公司經營中的作用,努力使公司的利益得到保護。

以上是我一年來所做的工作,基本達到了總帳會計的職位要求!但我深知,要想成爲一名優秀的財務管理人員,不僅要愛崗敬業、更要有職業道德和系統的財務知識。如果有幸能夠成爲一名會計主管,我將在不斷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的同時,再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開展工作,真正做領導的好幫手、好參謀:

1、建立一套完整的財務會計覈算體系。這需要根據公司具體的'業態、規模以及覈算形式來定。

2、建立一套會計人員崗職描述,將每個會計崗位的工作人員應該做什麼、怎樣做,幹到什麼程度都給予量化、做好規範。

3、爲團體創造一個積極向上、充滿活力的環境,在幹好工作的同時,努力提高每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大家互幫互助,團結協作,力爭團隊整體升級,因爲我深深知道:學無止境!

我希望以這次述職爲契機,虛心接受評議意見,以更加飽滿的熱情、端正的工作姿態,認真鑽研業務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及業務素質,爭取實現工作中的理想目標!

會計調研報告集錦 篇14

xx市糧食局新會計準則賦予會計職業判斷較大的空間,客觀上需要會計人員進行職業判斷,從更廣泛和開放的視角思考會計環境,以面對不斷變化、日益增多的具有不確定性的經濟事項。

一、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的培養

1.樹立會計職業判斷意識。在主觀上樹立職業判斷意識,是會計人員提升職業判斷意識並能夠正確運用職業判斷能力的前提條件。會計人員必須從過去只需根據會計制度的明確規定作簡單的是非判斷向職業判斷邁進。更新過去已形成的排斥判斷、崇尚統一的傳統思維方式,改變處理會計事項時只是按圖索驥地照以前的做法或者請示領導遵照執行,缺乏獨立職業判斷意識的模式。

2.提高會計職業判斷能力。

(1)會計人員應具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如會計理論、會計準則、管理會計、計算機操作及數據庫、網絡技術等知識,應掌握與會計工作相關的財政、稅收、貿易、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知識,這是會計人員提高職業判斷能力的必要條件。同時,具備繼續學習新政策、法規、制度和不斷更新知識,獨立自學的能力。

(2)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是在不斷訓練、長期實踐中積累形成的。會計人員除了具備一定的專業和相關知識外,還要注重多參與會計實踐,在實踐中學會分析、判斷、總結,從實踐中不斷積累從業經驗,掌握職業判斷的技能和技巧,能夠排除干擾、堅持原則,對現實中不斷出現的複雜且有不確定的經濟業務以及各種影響因素,能夠做出準確的職業判斷。優秀的職業判斷能力不僅需要會計人員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良好的職業素質,而且還要求其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較強的洞察力。

3.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良好的職業道德是會計職業判斷的保證,是衡量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的一個標準。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和強化職業道德意識,提倡和監督會計人員依法覈算、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工作態度,是提高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的重要保障。隨着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會計環境和會計對象日益雜,會計人員應在嚴守職業道德的前提下做出職業判斷,不斷提升職業判斷能力。這樣,會計人員才能做到從原則上把握問題,從實質上認識問題,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二、會計職業判斷的應用

1.堅持誠信原則和遵守職業道德。誠信原則是會計人員進行職業判斷的重要原則,它要求會計人員必須客觀公正地對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作出合理合法的判斷。會計人員的誠信是經濟實體誠信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誠信的會計人員才能客觀、真實地進行會計覈算,提供正確的會計信息。職業道德是會計人員在從事職業活動中思想和行爲應遵循的道德規範和準則,對正確進行職業判斷十分重要。會計人員作爲特殊的行業人員,在作出職業判斷時,應以遵守職業道德爲前提,認真貫徹執行《會計法》和國家有關財經法規、依法理財、客觀公正,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

2.堅持獨立原則。獨立原則要求會計人員不要盲目依從管理層的意見而放棄應有的職業判斷原則,應在充分考慮自身實際情況的前提下合理借鑑其他單位對同類會計事項的處理,不要把思想限制在過去的判斷方法和結果中,以求真務實的態度對待會計職業判斷。

3.堅持合法原則。會計職業判斷只能在會計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允許的範圍內作出判斷和選擇,所選擇的會計政策和會計原則必須符合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精神實質,否則,就是違法行爲,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4.堅持謹慎原則。要求會計人員的每一次判斷都有充足的依據爲基礎、以免造成判斷失誤。在出現多個備選方案時,應按謹慎原則,對備選方案進行分析比較後選擇最優方案。

5.堅持一致性原則。要求職業判斷的依據或方法有一定的穩定性,對於不同時間出現的相同的經濟業務,無論同一個會計人員或不同的會計人員都應運用相同的判斷方法。對於法律法規或準則沒有規定的,在會計處理方法能上能下,也應遵循一致性原則。

6.熟練掌握專業知識和相關制度。會計理論、會計準則和制度以及行業財務制度、管理會計和計算機操作技能及數據庫網絡技術等知識,是會計人員應具備的最起碼的從業知識,與會計工作有密切關係的財政、稅收、金融以及外語等知識是會計人員提高職業判斷能力的必要條件。會計人員不僅要面對實際工作中不斷出現的新的經濟事項,依據有關規定,作出專業判斷,並對這種事項進行記錄的備選方案。優秀的職業判斷能力不僅需要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良好的職業素質,還要有較強的綜合能力,高度敏感性和較強的洞察力,它是會計人員常識、經驗、能力和道德水平的綜合反映,要求會計人員必須不斷地更新知識,提高職業判斷意識 。

會計調研報告集錦 篇15

內容提要:隨着中國加入wto和經濟全球化速度的加快以及知識經濟的到來,中國當前的就業形勢特別是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已顯得尤其嚴峻。會計雖說是許多人認爲的前景的行業,但仍然存在着不少的就業隱患。本文通過對會計人才市場的主體現狀、機制特徵的調研分析,結合會計行業就業短缺的原因,總結出會計5大就業方向並作具體解析,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瞭解會計的行業發展和就業情況,準確定位自己,進一步確定自己在大學期間的發展方向,並在畢業後能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工作。

關鍵詞會計行業人才市場分析就業方向

一、引言

*發佈:目前我國會計行業從業人員有1200萬人左右,不過高層次會計人才只佔20%,隨着我國經濟、國際化程度的提高,對高水平會計人才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大。據報道,我國註冊會計師協會現有6.1萬名執業會員,7萬名非執業會員。這個數字距我國提出的擁有30萬註冊會計師的目標仍有很大差距。很多人表示“會計熱門證難考”,“考過後是幸福的,但過程可真是艱苦呀。”“會計累就累在總是有考不完的試,什麼時候是個頭兒呀!但是不考又不行,那就真的永遠出不了頭兒了。”說到這兒,科目的調整、考試難度的提高,使許多本來就工作繁忙的從業人員只恨自己分身乏術。很多人都是考過初級就不再考,只要能按時拿到薪水就好,然後保持現狀,對於再上一層,不是怕辛苦,就是學歷不夠,或是能力有限,因爲還涉及到外語跟其他。在最近一項名爲“中國未來十年緊缺人才資源”的調查中,會計師赫然位居短缺人才的榜首,而另一方面,普通財務人員工作越來越難找,平均工資甚至呈現出不升反降的現象。這說明低層次的會計人員供大於求,而高層次的會計人才是緊缺的。

二、正文

(一)我國會計人才市場主體現狀分析

隨着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會計人才市場逐漸建立和完善,會計人才供應主體和需求主體的主體意識已經基本形成。但在會計人才市場上,會計教育單位尚未成爲全權的會計市場主體,使會計人才市場缺乏應有的經營主體,會計教育單位不承擔任何風險和責任,只要取得了招生指標,就能獲取相應的收入;至於學生在學校學了什麼,到社會上能幹什麼等等,都似乎與會計教育單位無關,而實質上會計人才使用價值的大小與會計教育單位教學質量的高低是密切相關的,所以,我們有理由認爲:一個完整的會計人才市場必須有會計教育單位的入市,這樣會計人才市場才能健全。會計教育單位的入市可以有兩種方式:一是由會計教育單位與會計受教育者共同承擔會計人才的就業責任,並由社會根據不同會計教育單位畢業生就業狀況對其做出評價,即由市場來直接決定其收益水平;二是由會計人才中心對畢業生進行全國性的統一考試,把不合格的“產品”留給會計教育單位進行處理或者“再加工”,即由市場來直接影響其成本高低。只有會計教育單位進入市場,成爲社會經濟循環中的一個產業部門,才能構成全社會的會計教育競爭,也纔可能通過競爭來提高會計教育質量,達到爲社會輸送合格人才的目的。

(二)會計人才市場機制特徵分析

市場機制在會計市場中的運行形式,是通過會計市場內部有關會計商品價格,會計市場主體競爭及會計市場供求變動的相互制約關係來實現的。本文擬從市場機制的過程來考察、探討、分析會計人才市場機制包括的內容。

1.會計人才的供求機制

會計人才的需求來自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經濟管理水平提高以後,人們對會計信息需求和對會計管理需求的提高。由於會計信息是會計工作人員的直接勞動成果,會計服務經營主體使用會計人才的收益,主要表現在取得會計服務收入上。會計人才的供應規模取決於會計教育的規模和社會對會計職業的評價以及會計工作人員的收入狀況,當會計人才的供應大於需求時,會使會計人才工資水平降低,但這還不是主要的結果,更爲重要的結果則是會有一部分會計人才找不到會計工作崗位,從而使會計人才的實際收益降低,導致社會對會計人才投資的減少;當會計人才供應小於需求時,會計人才工資水平會上升並超過其他專業人才的工資水平,從而導致社會教育投資的增加、各種會計教育形式出現和更多的勞動者願意接受會計教育並充當會計人才。

2.會計人才的價格機制

從理論上講,會計人才生產價格的主體是會計教育的投資,它包括四個組成部分,即會計受教育者所在家庭的投資、國家投資、會計人才經營主體投資和會計人才在走上工作崗位以後由使用單位做出的後續培訓或教育投資。這些投資所形成的價值量對會計人才所有者個人來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只有國家政府纔可能掌握這些數據的統計資料。但是,由於不同國家或不同地區甚至不同院校,其文化傳統、教育水平、教育條件都不同,對會計人才教育的投資也存在着較大差異,所以,國家政府所掌握的生產價格也只是一個大致的平均數據。由於會計人才的價值與會計人才的生產價格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並且對會計人才所有者來說生產價格又是一個模糊概念,所以,會計人才所有者的決策一般是在工資水平與機會成本之間進行比較後做出的。

3.會計人才的競爭機制

會計商品的不可替代性使會計市場競爭出現壟斷和限制於會計行業內部。具體講會計人才經營主體的目的是爲了爭取更多的國家對會計教育的投資和獲得更多的會計教育收費收入,會計教育單位之間的競爭反映了會計教育單位之間的利益關係。其結果是:一方面提高了會計教學條件和會計教學質量;另一方面相對降低了會計教育的收費標準和國家教育投資的數額。會計人才個人競爭的目的是爲了爭奪有利的就業條件,獲得優厚待遇,它反映的是會計人才個人之間的利益關係;在會計人才供過於求時,會計人才個人之間的競爭會更加激烈;會計人才個人競爭的結果表現爲:一方面,降低了會計人才的工作條件和待遇;另一方面,提高了會計人才的素質,即會計人才的質量。

4.會計人才的管理機制

由於會計人員所從事的工作是貫穿於會計信息加工過程中的、對經濟活動的管理活動,所以,會計主體單位使用會計人才的收益就不僅表現在對會計信息進行加工和分析等使用活動上,而且還主要表現在對經濟活動的監督管理過程中,即如何降低成本費用,提高經濟效益。會計市場供給主體是一種特殊職業,它的存在必須以高素質的會計執業隊伍、高質量的會計商品爲前提。根據我國會計市場的現狀,政府對會計市場進行了較強的干預以提高會計商品質量。在供給方面,政府規定了會計商品生產者的執業資格條件以及會計商品價格標準,並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質量檢查,以保證會計商品質量。在需求方面,政府則主要規定了應接受審計、評估及其他會計服務的範圍,以增加會計商品的需求量。與其他商品市場相比較,會計市場宏觀管理的直接性十分明顯。

(三)目前會計行業就業短缺的原因

原因一:一部分會計專業的畢業生會從事其他行業。很多學會計專業的中專畢業生,在畢業前夕,最後半年實習時間,可能還有更長的。在這個時候,學校就會提供一些實習工作,但提供的實習工作裏,大部分都跟會計工作無關,有些學生覺得,是個鍛鍊自己的機會,便去面試了,還有些,因爲家裏經濟條件不好,想提前工作,補貼家裏,所以也會去應聘,沒去的同學,有的可能是覺得學校介紹的不好,沒有自己找的好,但他們大部分會選擇南下打工,廣州,深圳等,而此時,他們又會因爲沒有畢業證書,用人單位會讓他們從最基層做起,但也是跟自己專業無關的工作。剩下的學生,有的繼續選擇上課,考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或其他會計證)。而有的是等到拿到畢業證,再出去找工作。等拿到畢業證書的畢業生,有的會找跟自己專業相符的工作,有的是,父母找關係,到某廠,某公司,去上班。像之前已經參加實習的畢業生,在拿到畢業證之後,這時,他們有的可能已經通過自己的努力,從最基層爬起來了,有了更高一層的職務,那這些人就會考慮放棄畢業證,放棄會計工作,從而保住目前的工作,或繼續往上爬。還有些在學校裏,交了學費,只是爲了混日子,爲了混畢業證,沒有真學實才,這些人在畢業以後更不會把會計工作當作是就業的第一目標。

原因二:資質要求。資質包括工作經歷、工作業績和現在的職位三個方面。當今,大部分大學會計本科,專科畢業生,時學四年出來後會考慮去中,大型或國有企業應聘,而這些企業的招聘條件是除了基本的會計證以外,還有各方面都要好,最爲重要的,會計工作的工作經驗,經驗越長越好,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很少有一出校門,自身就有很多經驗,有也多半是其他經驗,與會計無關。在大學生畢業時,中等畢業的學生,可能已經工作一年多或兩年,其間他們也考取其他證書,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公司都會考慮,有證書,有工作經驗的中專生,此時,大學生面臨生活的問題,很多不得不放棄所學專業―會計,另就高職。

原因三:法律和制度出於條而行於塊。也就是說,出臺的法不能說少,著書立學的學者也挺多,但批“作業”的老師卻有限。內部的監督部門受制於企業領導,外部監督部門聽命於地方政府,塊強線弱。執法程度因人而異、因環境、關係等各種因素而不同。例如,檢查中發現一企業有意偷漏稅X萬元,處理結果:鑑於被查單位態度良好,考慮到企業實際困難,免去罰款而補交較少的款數等。頻頻曝光的一系列財務醜聞使得會計師們面臨一場誠信危機,做會計,確實需要在飯碗和良心之間選擇,目前的從業環境使得這一選擇常常是很艱難的。面對繁瑣而辛勞的工作,面對壓力和*,會計師的錦繡前程只有他們自己小心才能好好把握如,很多私人企業,或部分企業,都存在偷稅,漏稅的行爲,那這些大部分是,在帳上作手腳,涉及最多的是財務人員,所以這些企業在招聘時,也會提出會不會做假帳的問題,如果不會可能就直接被踢開,如果會,就有可能有“前途”,如果在利益面前屈服了所以,會計不但是看一個人的專業技能如何,也是考驗一個人的職業道德,人品。原因四:執業保護不善。會計專業實行持證上崗已有多年,但仍有一些無證、無學歷人員佔着崗位,其中有些人往往財經政策和財會知識缺乏,影響會計工作的知識性、嚴肅性,影響了會計工作質量。會計工作業績宣傳上有偏差。會計工作的任務,不僅要守法和聚財,還要向內部和外部負責。可如今在輿論導向上卻重效益輕執法。在介紹企業財務人員先進事蹟時,有關企業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報道比比皆是,而在維*紀、頂住壓力、如實反映事實的報道卻少得可憐,財會人員若主動暴露了存在的問題,不但會在內部受到非議和排擠,更可悲的是外部也得不到應有的支持、保護。

原因五:會計人員嚴格的要求。同從事任何技術工作一樣,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要在專業素質方面具備一定的條件。《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對此提出了三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持有會計證,即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會計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規定:“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持證者才能上崗,這既是對用人單位的要求,也是對用人單位利益的保護。因爲用人單位一般難以對擬聘用的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進行考覈;同時,對已經持證的人員來說,這項規定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他們的工作權利。而對希望從事會計工作但尚不具備條件的人員來說,這項規定爲他們確立了努力的方向。二是應具備必要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會計基礎工作規範》第十四條規定:“會計人員應當具備必要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熟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遵守職業道德。”這是對會計人員最基本的要求。至於如何考覈和確認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業務技能,從目前來說,主要是通過設置會計專業職務和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來進行的。三是要按照規定參加會計業務培訓。《會計基礎工作規範》第十四條規定:“會計人員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參加會計業務的培訓。”這是因爲,受我國會計學歷教育規模的限制,目前會計人員中具備規定學歷的比例還不高,要使會計人員具備必要的政治和業務素質,進行在職培訓是重要途徑之一。此外,即使是具備了規定學歷的,也還有知識更新的問題,有適應法律的、經濟的、政治的或者是技術上新的要求的問題,這些只有通過在職培訓才能解決。一般說來,會計人員大多是認識到這一點的,在這個問題上,需要強調的是單位的支持。對此,《會計法》第三十九條規定:“對會計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工作應當加強。”《會計基礎工作規範》第十四條還作了進一步有針對性的規定:“各單位應當合理安排會計人員的培訓,保證會計人員每年有一定時間用於學習和參加培訓。”這是對會計人員的關心和愛護,也是與各單位的根本利益一致的。

原因六:考證難,考證貴。職業資格證書已成爲職場中人獲得職位晉升及擴展事業的重要砝碼,是人們趨之若鶩的“硬通貨”。有人斷言:“21世紀將是職業證書的時代”。例如:申報高級會計師的基本高求,主要是英語-職稱綜合英語B級(也包括日語等小語種)。計算機(*),還包括政治思想水平,另外還有學歷的要求,各地方的要求都會有些差異。但一般起碼要本科以上學歷。如是專科,或相當專科,甚至更低學歷,申報評審會比較困難。除非在資歷和工作實績方面特別突出,不然落選的可能很大。

隨着中國成爲WTO成員國,許多職業的就業標準開始國際化。一些外國教育培訓瞄準了中國市場,紛紛在中國開設考點,國際認證變得炙手可熱。大量的“洋”資格證書涌入中國,令中國的“考證族”應接不暇。一時間,職業資格認證考試掀起了一股“洋”流。國外的一些行業的資格考試,如國際註冊會計師證書(ACCA)、CCNA(CISCO職業認證)、CCIE(國內互聯網專業證書)等國際認證,都受到就業者的普遍歡迎,而許多證書目前在國內獲得人數甚至不足百人。調查結果顯示,獲得一項認證,個人的薪金就能得到一定幅度的提高。爲一紙證書付出了大部分的業餘時間和大量的金錢。因爲大多數人相信,爲證書付出的金錢和此後得到的回報是成正比的:英語四六級考試的報名費是幾十元,四六級就是最普遍的“入門證”;而要通過國際註冊會計師(ACCA)14門考試,則需要3萬元。考證費用昂貴。

原因七:新世紀知識經濟的發展、高科技的進步和現代化的管理,將促進會計學會計學的專業化、國際化、綜合化、細化、邊緣化方向發展。

會計的國際化,要求中國應當走向世界,與國際慣例接軌,融於統一的國際會計體系中去;會計的國家化要求中國會計立足於自身的社會經濟環境,體現中國特色,繼承和發揚中國會計的優秀成果。

從會計專業分類角度看,會計國際化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1)會計政策慣例國際化。即在制定會計法規、會計準則、會計制度的過程中,在內容、結構體系、制定方法和程序等方面趨同國際會計政策慣例,其中核心是會計準則的國際化。因爲會計準則是會計規範的核心,一國的會計準則在結構、體系和規範的內容及方法上是否與國際會計準則慣例趨同,是影響會計國際需求的主要因素。(2)會計管理體制慣例國際化。主要是指會計組織管理體制和會計人員管理體制兩方面趨同國際會計管理慣例,它包括本國會計管理機構設置、企業會計機構和人員的管理模式、民間會計組織設置與運行模式,特別是積極參加國際性會計組織等內容。(3)會計教育慣例國際化。包括會計教育目標的定位、專業層次的設置、課程體系的編排、教育管理模式等趨同國際慣例。(4)執業會計慣例國際化。包括註冊執業人員的認定、考覈方法、機構的審批、民間審計的運作和監管模式等趨同國際慣例。(5)會計確認、計量、記錄與報告慣例國際化。即建立與國際慣例相同的會計確認標準、計量記錄方法和報告體系等,促進所供會計信息滿足國際經貿往來和國際資本市場等的需要。(6)積極引進和運用國際上通用的先進會計思想、管理方法和技術方法。(7)促使與各國會計事務處理的協調化、標準化和規範化。(8)積極參加國際會計活動,努力促使其他會計事務處理方法趨同國際慣例。

知識經濟擴大了會計領域,會計向管理領域擴展,向與會計相關的領域擴展,大大豐富了會計的內容,使會計學呈現綜合化發展的趨勢。會計學的綜合化主要是:(1)對全部會計學科的綜合,把各種相互聯繫的會計分支學科作爲一個總體進行研究,研究它在知識經濟條件下的發展趨勢和規律、理論體系、方法體系和學科體系等,如對《會計科學學》進行研究。(2)對類會計學科的綜合,把各種分支會計學科中性質相近的學科作爲一類進行研究,也就是把會計學科體系劃分爲不同的學科羣(類)進行研究,如對會計基礎學科、會計部門學科、會計專門學科,或對會計人本學科進行研究。(3)對會計學科比較的綜合,將性質相近或相同的幾門會計學科進行比較研究,如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的比較研究,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的比較研究,中外會計原理的比較研究等。

知識經濟在擴大會計領域的同時,也深化了會計內容。在這種趨勢的影響下,從實際出發,探討適應國民經濟高速發展、科學技術進步和加強經濟管理需要的會計分支學科。會計內容的深化,既是適應客觀需要的過程,也是人們對會計內容提高認識的過程,兩者的結合,才形成某些專門的會計分支學科。在這方面,會計學的發展具有專門性的細化特點,即對某些專門的或特殊的問題進行專門研究。這種專門性會計分支學科的發展,主要是會計學中基本學科――財務會計學和管理會計學的細化。

進入21世紀,科學融合發展趨勢將更爲明顯。科技進步爲科學融合創造了更好的物質條件,科學研究、經濟發展和管理要求爲科學融合提出更多的要求。科學發展的融合趨勢,向會計學的發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促進了會計科學的融合發展。

會計科學的融合即會計學的邊緣化,是將其他現代科學的理論、方法與會計學的理論、方法相結合進行研究而發展會計學的過程。這有兩種情況:一是會計學科與自然科學的結合,會計學科將某種自然科學的理論、方法移植或運用到本學科,使會計學科的理論、方法發生顯著的或質的變化,會計科學與其他科學的融合發展,主要是:融合現代科學理論與方法發展新興會計科學;融合現代科學理論與方法發展新的會計理論與方法;移入其他科學理論與方法,完善會計理論與方法體系,發展會計科學。

三、調研總結

經調研,總結出會計5大就業方向,如下:

方向1:公共會計

就業工種:國際會計、審計/保證服務、稅務、環境會計、法務會計、信息技術服務、個人財務規劃

理想僱主:大型/跨國、區域性會計師事務所等。

方向2:企業會計

就業工種:財務管理,財務報告,內部審計,成本會計,稅務規劃,預算分析

理想僱主:各行業中的各類企業。

方向3:政府財務

就業工種:審計、財務報告、財務管理、預算分析、研究類工作

理想僱主:美國聯邦機構和部門,其中包括聯邦調查局、國家稅務局、財政部、審計總署、行政管理和預算局、證券交易委員會、美國各州及其當地機構。

方向4:教育財務

就業工種:教師、科研機構、諮詢服務

理想僱主:美國各大學學院或相關教育諮詢服務機構。

方向5:非營利機構或組織財務

就業工種:會計、內部審計、財務規劃、預算、鈔票打理和財務記錄保管

理想僱主:社會服務機構和組織、醫院、公立學校系統、各類大學學院、宗教組織、圖書館和博物館、各個政黨機構、工會組織。

希望大家都能根據自己的情況,找準自己的位置,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會計調研報告集錦 篇16

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也稱內部控制制度,是指單位爲了保證經濟業務活動的有效進行,保護其資產的安全、完整,防止、發現、糾正錯誤與舞弊,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完整而制定和實施的政策和程序,採取的制度和方法。《會計法》規定:“各單位應當建立、健全本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建立、健全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是各單位的法定義務。

一、內部會計監督現狀

內部會計監督是單位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依據各項財經法規和財務制度,通過記錄、計算、分析、檢查等方法,對單位生產經營活動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進行監督,使之能夠按既定的目標和要求來進行。從目前單位內部監督的總體情況看,內控制度不嚴、監督職能乏力、守法意識淡薄,不僅導致一些違規、違法問題通過會計工作“合法化”,損害國家和社會公衆利益,也嚴重影響了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一是內部控制不嚴。這是一個單位會計機構設置的問題,內部控制制度的不嚴密,會計事項相關人員的職責、權限不清,達不到相互分離、相互制約的會計要求,這不僅使企業內部會計監督流於形式,也是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是會計監督乏力。雖然《會計法》賦予會計人員監督本單位經濟活動的職權,但由於缺乏會計依法行使職權的保障措施,會計人員往往是“頂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頂不住”,一些單位的內部會計監督實際上已是徒具虛名。

三是守法意識淡薄。一定時期人們的法律觀念和法律意識,直接影響着人們對法律法規的遵守情況。從目前情況來看,無論是單位領導還是會計人員對會計法規、稅收法規等政策的“有法必依”意識尚相當薄弱,甚至爲了集體利益、團體利益或個人利益,將企業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置於腦後。

二、內部會計監督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法律法規建設不健全是首要原因。我國會計監督的法律約束機制不建全,使得會計不能有效地行使其監督職能,導致企業會計監督不力。比如,新的《會計法》雖已頒佈,但是相關配套的法律法規卻沒有跟上。

(二)人事管理體制的影響是直接原因。任何信息都來自於人的活動,會計信息也不例外。不同的人事管理體制,對人的意識和行爲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其一、一些企業單位領導的.人事管理仍然集中在政府部門,有着濃厚的政治色彩,使單位領導不僅僅是一個企業家,更重要的是一個政治家。面對上級下達的“硬指標”,單位領導在這種壓力下,不越過會計監督粉飾報表、編造假數就難過考覈關,嚴重的將被“一票否決”, “烏紗帽”難保;而且許多領導在“官出數、數出官”不良風氣的影響下,爲迎合領導意志,不得不以虛假報表上報,所謂的“假業績能引金鳳凰”,就是這個道理。其二、由於目前企事業單位掌握着對本單位財會人員的評先、評優、任命、提拔、調動、晉升等職權,會計人員“捧”的是本單位的“飯碗”。儘管國家規定各級財政部門管理本地區會計工作,每一位會計人員也都想堅持“誠信爲本、操守爲重、遵循準則、不做假帳”的從業原則,做一名出色的會計人,但在單位領導爲了自己以及小團體利益而不顧國家財會法規和財經紀律的情況下,會計人員不得不違反會計監督的要求而屈從單位領導的意志。

(三)會計人員素養的不高是主要環節。一般而言,會計人員是企業會計監督的直接參與者,一些會計人員法制觀念淡薄,職業道德意識不強,主觀性、隨意性較大,缺乏職業風險意識,職業判斷能力弱,自我管理能力差,惟命是從,在權大於法的思想下支配下,將會計監督置之一旁。如果會計人員具備了較高的業務素質和道德水平,就能夠自覺抵制來自於各方面的誘惑和壓力,嚴格執行會計監督的相關內容,拒絕製造虛假會計信息。但是,治理企業內部會計監督存在的一些問題,不能完全依賴於會計人員業務素質、道德素質的提高,更要有良好的法制環境、經濟秩序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共同促進企業內部會計監督的有序運行。

三、健全單位內部會計監督控制體系的基本內容

健全單位內部監督控制體系,主要包括“四個性”。一是安全性。通過適當業務權限的設置和合理的授權,保證貨幣資金進出企業的安全性;二是可靠性。通過準確的會計記錄、計量及記載,保證會計信息的可靠性;三是可操作性。通過確認、覈算方式的制度化,保證會計信息的可操作性;四是完整性。通過及時的實物盤點,建立定期盤點制度,保障企業各項資產的完整性。

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進入21世紀,在知識經濟時代,會計的作用不單純是事後記賬、算賬,而是通過會計覈算和會計監督提供真實、完整的會計信息,積極參與經濟管理,爲宏觀決策和微觀管理服務。會計信息也不是單純反映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它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礎。因此,會計職業要實現其自身價值,增強與從業崗位的適應度,更好地爲經濟建設服務,會計的崗前培訓和各種形式的實踐教育顯得尤爲重要。

會計調研報告集錦 篇17

會計集中核算是政府成立會計覈算中心,在資金所有權、使用權、財務自主權不變的前提下取消同級機關事業單位的銀行賬戶、會計機構和會計崗位,以會計覈算中心爲單位集中辦理會計覈算工作和實行會計監督,是會計委派制改革中融會計覈算、監督、服務於一體的一種形式。

長期以來,行政事業單位經費實行財政分配、單位包乾、分散覈算的制度。這種制度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有其適應性,但是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其弊端是顯而易見的。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就是爲了加強財政資金收支的管理和監督,規範財務管理和會計行爲,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爲構築公共財政框架、實現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奠定基礎,建立公開、高效、廉潔、務實的財政管理運行機制。一、會計集中核算的成效

甘孜州自XX年實行會計集中核算以來,已經在加強財政資金的管理,促進黨風廉政建設,從源頭上防止腐敗現象的產生等方面起到了明顯的作用,爲進一步實施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奠定了基礎,會計集中核算的作用正逐漸得到了顯現。

(一)規範了會計覈算工作,提高了會計信息的質量和會計工作效率。

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後,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業務納入會計覈算中心統一覈算,中心選調業務素質較高的專職會計,並運用會計電算化系統,嚴格按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進行覈算,從而大大提高了會計覈算工作的質量和會計工作效率,保證了會計覈算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和統一性。

(二)財政資金的調度趨於合理,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益。

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後,支出單位的財政資金集中在會計中心的單一賬戶上,有利於財政部門對資金加強統一調度和管理,使資金調度更加靈活,從根本上改變目前財政資金管理分散,各支出部門和單位多頭開戶、重複開戶的混亂局面,杜絕了預算執行中剋扣截留、挪用財政資金等現象,有效地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益,保證了財政資金的安全。

(三)加強了會計監督,減少了單位財務支出中可能發生的違規違法行爲。

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後,納入會計覈算中心管理的行政事業單位所有支出都通過中心一個賬戶進出,進行會計統一覈算,中心有權對各單位的支出事項和憑證進行合理性、合法性審查,對不符合政策、法規規定的支出和憑證可以要求有關單位糾正或補辦手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部分單位在使用國家資金上的隨意性,給貪污犯罪和揮霍浪費行爲亮起了紅燈。

(四)促進了財政預算制度改革,確保“收支兩條線”管理工作的順利實施。

會計覈算中心接受支付申請的依據是單位的預算指標,沒有預算指標或超預算指標的支付申請,覈算中心有權予以拒絕,所有開支在單位審覈的基礎上再經中心審覈入賬,從而起到強化部門預算約束的作用,保證了各項開支符合會計制度和部門預算的要求。單位開支資金由會計覈算中心統一支付,資金直達供應商,減少了中間環節,杜絕了回扣等問題,加快了資金週轉,既保證了專款專用,又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益。在“收支兩條線”管理方面,由於行政事業單位撤消了銀行賬戶,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及罰沒收入均直達國庫,實現了收繳分離、罰繳分離。

二、當前,會計集中核算存在的問題

會計的集中核算是加強財務、財政資金管理的一項新舉措,在它的初始階段和任何新生事物一樣,也必然存在其侷限性和不夠完善的地方。首先對所納入的單位來講,撤消會計機構後,會導致忽視會計工作,財務管理的主動性、積極性將受到影響;其次就會計覈算中心而言,難以對統管單位實施全過程的會計監督,表現在支出的合理性難以控制,發票的真實性難以把握,收入遊離於會計覈算中心統管賬的體外,加之中心只是強調財政資金規範運作,而忽略了資產的管理,特別是在固定資產的後續控制上,會計覈算與財產物資管理相脫節,結果造成會計信息質量難以提高;再次財政部門由於長期重視財政資金分配過程,輕視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問題未曾得到根本解決,在會計集中核算後,過分依賴會計覈算中心而導致財政管理弱化,監督力度不夠。

(一)責任主體不清。

現行的《會計法》規定:“各單位必須依法設置會計賬簿,並保證其真實、完整。”“各單位應根據會計業務的需要,設置會計機構,或者在相關機構中設置會計人員並指定會計主管人員……。”這在法律上就規定了各單位必須設置會計機構並要指定會計人員。同時,《會計法》還規定了財政部門對會計工作有進行管理與監督的職責,但沒有直接代理單位會計業務的義務。現財政部門不僅在直接代理財會業務,而且還撤消了單位會計機構和崗位,故認爲成立會計集中核算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明顯缺乏法律基礎。另外,每個單位都撤消了會計和出納崗位,僅單設一個報賬員崗位,表面上騰出了一至數個崗,好象爲縣上節約了一部份人員經費開支、爲縣上騰出了編制,實際上不盡然。按照省、州有關精神,中心的人員調動採取的是編隨人走,但現實中人到了中心,編卻仍留在原單位,原單位又來人補了空,而調入中心的人編制又該從何而來,凡正大家都在吃財政飯,相關問題怎麼解決?

《會計法》第四條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這一規定,一方面突出了單位負責人對單位的會計工作與會計資料真實性、合法性和完整性的責任,另一方面也明確了對單位違法會計行爲處罰的'責任主體。會計集中核算執行以後,由於“中心”的會計,工作上對“中心”負責,如果出現會計財務處理差錯、單位會計信息失真、國家祕密泄露、財產物資流失、違法經濟事項等問題,那麼單位與“中心”,是誰負責、是一方責任還是雙方責任?因此,在追究會計責任時,很難界定雙方的責任歸究及大小,勢必形成單位與“中心”的推諉、扯皮。

(二)會計監督弱化。

財政部在貫徹《會計法》中,就如何加強會計監督專門下發了有關文件,明確了財政部門的監督職能。財政部門實行會計集中核算的初衷,就是爲了對單位的收支實行事前、事中和事後的監督,但事實上實行集中核算後,這種監管職責卻是不大可能實現。一方面是“中心”對單位監督的不可能。首先是撤銷單位會計崗位,設立單位報賬員,無異於是把單位經濟業務重要的“知情人”(單位會計)撇在一邊;二是雖然明確了單位報賬員的責任,但由於其經濟利益與單位直接掛鉤,二者很容易形成一致,來“矇騙”中心;三是“中心”的一個窗口會計要負責數個單位的會計覈算,整天要忙於報賬、記賬、對賬的具體事務,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再去發揮監督管理的職能。現實中,單位報賬,做賬的是中心會計,不可能清楚報賬單位的費用開支是否真實、是否合法,只能從表面上看到報賬單據的規範與否、金額計算正確與否、報銷定額及標準準確與否、報銷依據齊全及合格與否,不可能每筆業務都去了解、調查。另一方面是財政對“中心”監督的不現實。會計覈算中心不僅要監督他人,同時也要接受財政部門的監督,而“中心”與財政部門同是一家,如何實施有效管理,難度很大,這無形中造成了財政監督的“保護地帶”。由此可見,成立“會計覈算中心”進行集中核算,從本質上講很難實現其宗旨。

(三)會計信息失真。

加強會計覈算與管理的目的主要是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而從當前的“中心”運行模式來看,會計信息失真恐怕在所難免。

(1)收入不確定。由於各地區都實行了財政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原來各單位的會計對依法組織的收入與財政撥付的可用資金,可謂“瞭如指掌”,集中核算以後,單位的報賬員由於不進行賬務處理,根本不清楚單位收入的具體情況,報賬員還得在單位領導、財政國庫與“中心”之間奔波瞭解情況。單位撤消了會計崗位,留任的報賬員的財務業務水平相對以前降低,中心處理賬務的正確性與否不太明瞭,難免導致單位報有懷疑態度;

(2)支出不真實。由於中心在單據上的規範性要求,中心會計通過報賬員報來的單位單據進行賬務處理時,如發現單據不合法、不規範,則予以退回,這樣勢必造成一方面已支的不能及時入賬,另一方面可能會迫使某些單位想方設法弄來規範票據代替白條或頂替不合理的開支。

(3)資產賬實不符。會計集中核算之後,單位仍有資產處置權,如果單位領導與報賬員法制觀念淡薄,或因工作疏忽而不向“中心”提供真實情況,資產新增的不能及時入賬、處置或報廢的不能及時下賬,致使“中心”的賬與單位實物不符。

(四)查賬對象不清。

按會計集中核算有關規定和要求,會計檔案在次年將完整退還給報賬單位。退還前,發生對單位賬務清查時,審計等有關部門必然扎駐中心,中心會計必然要培同審查,日常其他單位報賬業務的正常進行必將受到影響,並對該單位的財務資料的完整性負完全責任;退還後,一旦發生查賬,單位報賬員由於業務水平低或人爲推卸等因素,又需中心會計到場協助,勢必影響中心工作的順利開展。

(五)審覈標準及定額不詳。

中心在接受報賬業務時,如果認爲資金是單位的,只要其賬上有錢,只要不過份,只要表面上合法、規範就行了,那麼將失去建立中心、對財政性資金加強監管的意義;但控制過嚴,對所有報銷的費用標準、定額進行嚴審,又將觸犯到單位“三權不變”的利益,導致部門及單位對中心工作的不解和嚴歷指責。說到審覈標準及有關報銷定額,又從何來,誰來擬定?如:單位不同層次人員的通訊費報銷標準、各不同性質的單位及部門的招待費報銷標準、不同情況的學習及出差的報銷標準等,至今未有一個統一的口徑。

(六)報賬簽章責任不清。

單位報賬時,單位預留印鑑必須齊全,這是規定,也是報賬單位必須遵循的準則;但中心除了窗口會計、複覈、出納按流程審覈簽章外,是否還需具備其他人員的簽章或簽出意見,這在全州18個縣各理解不同、執行也不一。在中心報賬,中心會計擔當了做賬的角色,其對單位所報費用的合法性和真實性根本無從知曉,如果有一天發生了經濟事件,那麼在這個崗位上將會承擔多大責任?中心負責人及財政部門又會承擔什麼責任?這誰都會爲此而擔憂。

(七)認識上的錯位。

實行會計集中核算,改過去的“單位批單位報”爲“單位批中心報”。會計集中核算推行前,單位支出只要單位領導“一支筆”就可報銷;集中核算後,單位領導簽了還須中心總會計審覈後才能報銷,爲此,有少部分單位領導對本單位財務支出接受會計覈算中心的制約和監督,產生牴觸情緒,有意放鬆甚至放棄財務管理。會計集中核算以後,一方面有些單位領導認爲報賬會計是打打雜、跑跑腿的,有無資格證、有無財務工作能力都無關緊要,報賬會計隨意任命,導致報賬會計專業能力參差不齊;另一方面單位會計機構撤消後,有些單位對報賬會計的待遇及地位不予肯定,報賬會計的工作積極性自然得不到充分發揮。

(八)會計覈算中心與財政部門對接上的缺口。

專項資金是專門用於指定項目的資金,專項經費撥入時,有些單位混淆不清,會計覈算中心又不得了解,造成單位擠佔挪用,專項經費覈算失真。財政部門重分配輕使用的陳舊管理理念,對有些專項資金管理不夠嚴格,跟蹤問效流於形式,使得中心在專項資金的監管中難以控制。形成專項資金“跑”“冒”“滴”“漏”,支出效率不高。會計覈算中心主要負責大量的會計覈算,並未直接參與財政部門內部職能機構工作,因此對財政部門的業務,對他們監督的政策變化,跟蹤重點無法知曉,這樣中心就沒有能力和條件代替財政部門實施財政監督,而財政部門認爲預算單位統進了會計覈算中心,以爲“一統就靈”,放鬆了財政監管,形成了新的監管死角。

三、完善會計集中核算的幾點設想

(一)會計集中核算與國庫集中收付的融合。

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制和國庫集中收付制是財政部門當前公共財政改革的兩項重要內容,其目的是進一步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和加強會計監督,有利於財政資金統一調度,降低財政資金的運行成本。由此可見,兩項制度的改革主體和目的是完全一致的,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制和國庫集中收付制改革相結合是完全可行的,而且會計集中核算的順利實施和穩健運行,爲實行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打下了良好基礎。會計集中核算制和國庫集中收付制很有必要在機構設置上統一、規範,在職責功能上統一、健全,以簡化辦事程序,方便服務對象。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型財政國庫集中收付制度之後,所有預算單位的資金全部集中在國庫,減少了大量的庫外資金的無效、低效運作,使政府在調控宏觀經濟方面更加得心應手、遊刃有餘。通過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型財政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會解決國庫、會計覈算中心以及銀行之間人爲的頻繁的資金劃撥、結算和對賬等問題。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型財政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將會大大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尤其是所提供的月、季、年終決算報表數據的真實性、囊括資料的全面性及會計信息的可利用性,是勿庸置疑的,這樣將有利於對單位收支情況的全面瞭解,並保證單位會計覈算的完整性,實現收入稅收化、支出預算化、賬戶國庫化、瞭解全面化、覈算完整化。

(二)繼續加強部門預算管理,加快實行部門科學預算的進度。

部門預算是一個涵蓋各部門所有公共資金的完整預算,其預算編制以部門爲單位,將各類不同性質的各項財政資金均統一反映在該部門的年度預算之中;部門預算的編制採用綜合預算形式,統籌考慮部門和單位的各項資金,將預算內外資金全部納入政府綜合財政預算管理。因此,要進一步推行預算管理改革,擴大部門預算的範圍,制定科學、符合實際的定員定額標準,改進和完善預算支出科目體系,早編細編預算。通過提前編制預算,延長預算編制時間,使預算細化到各個部門及各個項目,提高預算的科學性、合理性。預算單位所有的財政支出都要嚴格按規定標準和相應的科目列入預算,預算一經審覈批准,財政部門和預算單位都要嚴格按預算執行;財政部門要對各部門實行從預算編制、預算下達、資金撥付到資金使用的全過程監督管理,並追蹤問效,切實強化預算管理,爲會計覈算中心運行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由事後監督向事前監督事中監督延伸。

(三)會計覈算中心轉變職能,加強支出監督管理,從覈算型向管理型轉化。

目前,會計覈算中心日常主要的工作是資金支付和會計覈算,然而,如果將中心僅僅作爲一個記賬機構是遠遠不夠的,更要着重預算執行信息的反饋和控制。通過覈對各部門預算指標情況,可以嚴格控制各部門的用款進度,會計覈算中心更強調對預算指標實行即時控制,杜絕超預算計劃用款。加強預算資金支付的事前控制,中心會計在收到預算單位支付申請後應確定是否可以支付(即是否符合有關政策規定),如何支付(即佔用何指標、列支何科目),然後纔可以通知銀行付款。會計覈算中心要從覈算型向管理型轉變,徹底扭轉將覈算中心視作單純的核算機構的觀念。地方政府應從實際出發,在發放獎金、補助(如電話補貼標準、學習培訓標準、招待費開支比例等)等方面制定科學統一的切實可行的財務開支標準,防止各單位各自爲政,使會計覈算中心在支出監督方面監督有標準,管理有依據,真正從源頭上預防腐敗,加強廉政建設。還要處理好監督和服務的關係,做到服務與監督並重,寓監督於服務之中,只有服務到位,才能監督到位,只有提高會計工作質量才能提高監督水平。

(四)報賬單位切實重視本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加強報賬會計隊伍建設。

實行會計集中核算並不改變單位會計責任主體,並不減少各部門財務職能,而且隨着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等財政改革政策的出臺,部門財務管理的職能還需更進一步加強,因此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後,單位應更加重視財務管理工作。單位的報賬會計應當持證上崗,據實登記會計臺賬,定期與會計覈算中心覈對,對單位會計事項的合法性進行領導審批前的審覈及說明,向中心報賬並說明單位經濟業務及票據的真實情況等職責。因此要加強報賬會計隊伍建設,提高報賬會計整體素質是強化財務管理和提高會計工作質量的前提條件,而制定報賬會計的道德規範,建立遵守職業道德的監督考覈機制是提高會計工作質量和報賬會計總體素質的保證。財政部門及單位應切實抓緊報賬會計的培訓和教育,開展時間短、收效高、針對性強的崗位培訓和業務學習,提高專業水平,加強《會計法》等國家各項財政法規和職業道德的教育,提高報賬會計的職業道德水平和法律知識,通過一系列制度,制約報賬會計的工作行爲,保證報賬會計誠信爲本,愛崗敬業,堅持準則,客觀公正,使其充分發揮會計監督的紐帶和橋樑作用。

(五)完善內外監控制度,確保財產物資的安全。

加強固定資產管理,財政部門應及時出臺符合縣情的資產管理辦法,嚴格界定固定資產範圍,使會計覈算中心能夠統一固定資產入賬口徑;進一步完善固定資產報廢處置審批制度;健全固定資產賬務審覈制度,嚴格規範預算單位固定資產覈算。作爲內部控制制度的一部分,賬實相符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預算單位必須加強固定資產管理基礎工作,健全固定資產保管制度,做到入賬時有驗收,領用時有登記,保管賬與實物一致;落實固定資產使用責任人制度。固定資產管理人員主要做好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建立單位固定資產臺賬。嚴格固定資產清查制度,財政部門國資辦要通過定期全面清查與不定期抽查相結合的方法,及時掌握全縣各單位固定資產的變動情況。

(六)健全完善會計法規體系,明確財政監督對象和法律責任主體。

會計集中核算制度的改革是在新修訂的《會計法》開始執行之後產生髮展起來的,因而《會計法》在修定時未能涉及到會計集中核算問題。有關部門應根據《會計法》的有關規定並結合實際情況出臺相關的法規文件,就會計集中核算制度的合法性給予肯定,以便會計集中核算有法可依,充分發揮會計監督職能,規範會計行爲,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保障會計集中核算制度規範運行。財政部門也要繼續不斷地完善會計集中核算制度實際操作過程中的規章制度和運行細則,健全機構內控制度,以充分發揮會計集中核算的監督與服務職能;應明確被覈算單位是被監督的主體,明確具有資金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單位應該承擔違法違規行爲的法律責任。

實行會計集中核算,不僅是預算管理方法和手段的改進,而且是對傳統方法從觀念到內容的根本改革,打破了不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財政資金分配管理格局,也是落實依法行政的一項重要工作。實踐證明,儘管目前實行會計集中核算還存在許多問題,需要完善,但在加強財政資金支出管理、改變會計覈算方式、預算執行情況控制等方面都已取得了成功的經驗,我們應充分認識集中核算改革的重要性。明確會計覈算中心作爲預算執行機構的地位,以預算執行爲主要任務,轉變工作職能,理順內外關係,儘快從以財政集中收付製爲主 要形式的會計覈算中心改革向規範的國庫集中收付制過渡;與此同時,積極推進預算編制改革,推行部門預算的細化預算,爲國庫集中收付制的實施打下基礎,形成預算編制、執行、監督三分離的機制;在此基礎上,全面推進財政 。管理制度的改革,逐步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公共財政體制。 一、政府會計改革及其發展趨勢和特點

會計調研報告集錦 篇18

會計舞弊泛指會計活動中的一切非誠信行爲,可以細分爲員工舞弊與管理舞弊。會計舞弊與舞弊審計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反會計舞弊是審計人員的天職。

一、員工舞弊及其偵破技巧

員工會計舞弊是指企業員工在會計活動中利用非法手段侵佔、挪用公司財物的不法行爲。從已發生的員工舞弊案件中,出納舞弊佔有很大的比例。在出納舞弊的案件中,出納利用其職務之便挪用公司的貨幣資金的情況又比較突出,出納挪用貨幣可分爲兩種情況,一是現金的挪用,二是銀行存款的挪用。

現金出納利用自己保管貨幣資金的便利很容易出現挪用貨幣資金的情況,所以,審計人員在審計時要注意企業的現金日記帳餘額是否過大,如果過大就應懷疑出納是否存在挪用貨幣資金的情況。針對這種情況一般採取突擊盤點現金的方法,這種方法有它的侷限性。審計人員來審計,出納就會預料到對現金突擊盤點,如果他挪用了現金,這時就會想法把挪用的現金補回去,這樣,突擊盤點也不易發現問題。一種有效的對策就是在審計結束之前第二次突擊監盤,俗稱殺回馬槍。當然,對於那些堅持把漏洞補到審計結束的情況,殺回馬槍也是無用的。那麼,審計人員就要關注,任沒審計的時間段裏,現金餘額的狀況,如果這個時間段現金餘額一直較大,而每當審計的時候現金餘額就會回落,審計人員仍然應該懷疑出納在挪用現金。雖然無法查證,建議管理層仍然要加強對現金餘額的監管,嚴格執行庫存限額制度。

銀行出納挪用貨幣資金的情況往往在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缺陷的情況下才會發生。如普遍存在由銀行出納負責編制銀行存款餘額調節表的情況,爲舞弊提供了便利。當審計人員瞭解到被審計單位銀行存款餘額調節表是由出納自己編制的時候,首先應該懷疑該企業存在出納舞弊的可能,並對企業的銀行存款餘額調節表進行審查。一種最穩健、最有效的做法是就是對12個月的銀行存款餘額調節表由審計人員重新編制,但我們並不提倡使用這種方法。一種比較簡捷且有效的方法是審查每個月的未達賬項,對比一下,看看有沒有異常的未達帳項,即指同一筆未達賬項在調節表中連續出現在兩個月以上。出納挪用了一筆資金,到月底必須形成一筆“銀行已付,企業未付”的未達帳項,由於無法入賬,到了次月,這筆未達賬項仍然無法消除,所以依然存在。但如果精明的出納對挪用資金形成的未達賬項每月在編制調節表時進行不斷的拆分,就需要審計人員明察覈實每筆未達賬項的真實性。

二、管理舞弊及其偵破技巧

管理舞弊是指由管理人員,通過編造虛假數據,提供不真實的會計報表來進行的欺騙活動。管理舞弊集中體現在圍繞着企業的“業績”上做文章,要麼虛增費用、少計利潤、偷逃稅金,要麼虛增資產、少計成本費用、虛增利潤。在審計時,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分辨出被審計單位在哪方面“動因”最大,這一點非常重要,只有審查方向正確,纔會事半功倍。

(一)虛增成本費用、少計利潤、偷逃稅金

在對外商投資企業、獨資企業進行審計的時候,首先應該懷疑企業是否存在有虛增成本費用、少計利潤、偷逃稅金的行爲,而不是相反。一種比較隱蔽的手法就是讓生產車間虛開領料單。這樣做的`後果是一方面形成賬外資產,一方面由於加大了製造成本,結果減產了收益,最終偷逃了稅金。針對這樣一種舞弊,常規的審查方法無效。一種比較有效的審計策略就是執行分析性程序,可以直接計算分析企業的銷售成本率指標,一般這個指標造假年度會比正常年度高。造成這個指標高的原因是製造成本高,是在產品生產中耗用了比正常多的原材料,所以,應該通過與生產工人交談,查看個別生產工人的領耗料記錄、技術部門的產品單耗技術標準以及生產工人的獎懲記錄,進一步收集證據。一般把這些證據收集齊全後向企業管理當局質疑,企業的造假行爲就會真相大白。

(二)虛增資產、少計成本費用、施增利潤

凡是存有“業績”壓力的企業,在審計時首先要懷疑是否有虛構業績的行爲。

企業虛構業績的手法一般是在接近年底時虛開銷售發票,到次年再將其衝回,俗話叫“拆東牆,補西牆”。在增值稅專用發票開始使用以後,這種方法的使用明顯受到限制,但並沒有絕跡。針對這種舞弊,審計人員應該根據企業的應收賬款明細帳,結合經驗,判斷企業最有可能通過哪兒個應收賬款明細帳來虛構銷售業務,然後對懷疑的賬戶審查接近年終賒銷的真實性。要追查所有的賒銷記錄,重點是“運輸單”。虛構的銷售是不會有運輸單的,真正的銷售必然有運輸記錄,而這些是企業很難僞造的。審計人員如果對賬戶的判斷沒有錯誤,那麼通過進一步追查有關憑證,被審計單位的造假就難以遁形。此外還有一種可行的辦法,就是查看被審計單位年初有沒有銷售退回。除非被審計單位在被審計年度第一次使用此法,且在年度會計報表審計結束之前堅持不衝回虛假的銷售。不然,通過對銷售退回的審查,一般可以發現企業是否有虛開發票再予以衝回的情況。

企業還可以通過虛增存貨來虛增利潤,就是通過少轉銷售成本來虛增存貨、虛增利潤。針對可能發生的這種舞弊,審計人員一般要先初步審查企業的庫存商品明細賬、主營業務收入明細賬,看看每月產品銷售的數量與結轉的數量是否相符,再審查結轉的單價是否正常。如果企業的產品品種比較多,有效的審計方法是對權數比較大的產品進行較爲詳細地檢查和重新驗算,而且要逐月驗算,以應對企業低頻率的舞弊策略。

會計調研報告集錦 篇19

適應社會公共管理的需要和經濟全球化的要求,在有關國際組織的積極推動下,政府會計改革不同程度上引起各國政府的關注,日益成爲國際上公共財政管理的熱點問題。

(一)關於政府會計的內涵

政府會計是國際上通行的稱謂。所謂政府會計,是指反映、覈算和監督政府單位及其構成實體(以下統稱爲政府單位)在使用財政資金和公共資源過程中財務收支活動的會計管理體系。政府會計是把所有政府單位及政府構成實體作爲一個履行受託責任(受納稅人委託)整體,即財務報告主體來看待,可以全面、系統地反映其預算執行情況、資金運用活動、財務管理業績,是政府推進科學民主決策,實施正確的財政政策和宏觀調控的信息基礎。

政府會計內容包括三部分:概括起來可稱爲“一項制度,兩個體系”即:政府會計準則體系、政府會計制度體系和政府財務報告制度。政府會計有三個特徵:一是政府單位執行統一規範的政府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這就是說,無論是政府的行政部門、非行政部門或是其構成實體等,執行的準則和制度是統一的,不是分類的(比如,我國預算會計就是分類的,包括總預算會計、行政單位會計、事業單位會計、基本建設會計等)。另外,所有政府單位使用的政府性資金和管理的政府性資產,所有的政府活動形成的財政資源和財政責任,都要納入政府會計的核算和管理。二是實行政府財務報告制度。政府財務報告制度全面、系統地反映財政預算執行和政府單位的財務活動及財務狀況,綜合披露政府及政府單位的資產、負債和淨資產的真實信息。三是提供科學有效的政府會計信息。政府會計全面、系統、準確地反映政府資產負債狀況、政府預算執行情況及政府的種類經濟活動狀況,這些科學有效的信息有利於立法機關對政府的監督,有利於強化政府的會計責任,有利於政府自身的科學民主決策,有利於推進宏觀經濟管理。

愛爾蘭、西班牙的政府會計管理情況,也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上述特點。這兩個國家均制定了統一的政府會計準則制度,力求全面、系統地反映政府的收支活動以及政府的資產負債狀況。愛爾蘭財政部代表政府發佈《年度財政決算報告》,政府單位則發佈《年度財務報告》。西班牙政府發佈綜合性的《政府年度財務報告》。另外,國際上率先進行政府會計改革並取得成效的有新西蘭、澳大利亞、美國、英國等20多個國家,這些國家的政府會計改革及其基本內容也體現了上述政府會計的特徵。

(二)關於政府會計改革的發展趨勢及目標取向

政府會計改革,起因於20世紀70年代初以來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始於20世紀80年代,目前成爲國際上改進和完善公共財政管理,提高政府運行效率,增加財政透明度,提高財政信息質量的推動力量。

——政府會計改革的國際化趨勢。20世紀80年代開始,特別是90年代以來,政府會計改革國際化趨勢越來越明顯。改革的動因主要爲以下幾點:

一是適應經濟全球化日益發展的要求,特別是國際貿易迅猛發展、國際間投資活動日益活躍,促進了政府會計服務的國際化演變。

二是適應社會公共管理的.要求,隨着市場經濟與政治民主的深入發展,立法機構、社會團體、普通民衆以及政府機構自身都對政府會計提出了新要求。比如,愛爾蘭政府會計基礎爲收付實現制,但近年又在政府會計規定藍皮書中明確指出,隨着政府部門責任的擴大,現有會計體系已不足以滿足公共財政管理的需要,不能及時提供相關財務會計信息,不能更好地反映政府的受託責任,不能在使用資源時更好地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因此,根據愛爾蘭財政部、總審計長組成的聯合工作小組的建議,已對現有政府會計體系做出必要的改變。又比如,西班牙在20世紀70-80年代因政治革命的發生和政治民主的發展,隨着《總預算法案》的實施,政府會計進行了一個比較劇烈的變革過程,形成了以權責發生製爲基礎的政府會計制度。

三是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要求,20世紀80年代,西方國家爲了控制因應對經濟危機而出現的高額財政赤和公債規模,爲了提高政府資產負債的透明度、避免出現重大的財政風險而對政府會計提出改革的要求。比如, 20世紀70年代-80年代,新西蘭政府經歷持續的擴張性財政政策造成鉅額財政赤後(1998年底,新西蘭政府淨負債佔gdp比重達50%),通過財政法案,改革政府會計,放棄收付實現制,採用權責發生制。隨後,又分別通過政府財務報告法案、財政責任法案,實行了全面的政府會計改革。四是有關國際組織的積極倡議和大力推動,特別是國際會計師聯合會及其公共準則委員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合組織和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的積極倡導。

——政府會計改革的目標取向。從總體上來講,國際上政府會計改革的目標取向是建立以不同程度的權責發生製爲基礎,以統一規範的政府會計準則、會計制度和政府財務報告爲主要內容,全面反映政府收支活動和資產負債信息的現代政府會計體系。需要說明的是,目標取向基本相同,但各國政府採取的改革方式、內容、程度以及改革的步驟各不相同。因爲各國情況不同,有的採用比較劇烈的方式,有的採用溫和的方式,有的則只是對原來的模式進行改進。但無論採用何種方式,政府會計改革目的非常清楚,就是能夠全面或者是比較全面地反映政府財務會計信息,增加財政透明度,明確政府責任。比如,愛爾蘭雖然沒有改變收付現實制會計基礎,但其政府部門財務報告及有關會計報表增加了權責制信息,同時致力於建設現代化的政府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全方位地管理政府會計信息、資源信息以及政府業績信息。另外,愛爾蘭地方政府及中央對地方專項撥款則以權責製作爲會計基礎,該國政府環境與地方部爲此發佈了地方政府會計準則等相關管理制度。而西班牙則採取了比較徹底的方式,1994年政府會計科目表發佈後,1995年1月1日開始採用權責發生制,其《政府年度財務報告》就是以權責發生製爲基礎編制的。

——政府會計改革的共同特點。各國政府會計改革不盡相同,但也有一些共同特點。

一是採取適宜本國國情的改革方式。雖然目標取向相同,但不同的國家根據本國的實際情形,採取了不同的改革方式。比如,在會計基礎方面,有的仍然沒有改變收付實現制的會計基礎,有的則放棄了收付實現制,引入了權責發生制。在引入權責發生制方面,各國也不盡相同,有的實行全面的權責發生制,有的則採用修正的權責發生制,有的中央政府沒有實行而地方政府實行權責發生制,等等。原因就是各國政府依據本國的國情而改革。愛爾蘭和西班牙兩個國家就是很好的例證。愛爾蘭中央政府會計以收付實現製爲基礎,會計報表則增加相關權責制信息,地方政府會計以權責發生製爲基礎。西班牙則改革了收付實現制,實行權責發生製爲基礎的政府會計,比較全面地引入了權責發生制。

會計調研報告集錦 篇20

財務會計工作是農村信用社的基礎工作,也是抓好內部管理的根本。隨着農村信用社改革的深入,實行縣級聯社統一法人覈算,會計覈算質量及會計檢查輔導質量將面臨新的挑戰。如何找準切入點,加強農村信用社會計檢查輔導質量工作,筆者在此談幾點粗淺認識。

一、強化認識,提高會計檢查輔導工作的重要性

從農村信用社會計工作的實際情況看,會計檢查輔導工作是加強內部管理的主要形式,它主要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對檢查出的問題不僅僅是就事論事,而是要找出問題的根源,並進行糾正,在完善各項業務操作的同時,摸索工作規律。二是會計檢查輔導工作具有序時性。會計工作是一個連續性的工作,會計覈算的全過程包括:從憑證的受理、明細覈算、綜合覈算、會計報表、會計分析,必須連續完整,不可間斷。檢查輔導工作也只有從會計覈算的全過程的連續性出發,才能承上啓下,做到有的放矢。三是檢查輔導工作具有廣泛性。檢查輔導工作包括了所有的`會計機構、會計覈算、會計監督和信貸等其他方面的業務。四是檢查輔導內容具有全面性。檢查輔導工作不能單打一,顧此失彼,在全面開展檢查過程中,既要看金融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又要看會計出納基本制度的落實;既要檢查財務覈算,又要檢查資金安全,既要檢查單位會計組織機構,又要輔導提高會計出納人員的素質。上述特點,決定了會計檢查輔導工作是提高覈算質量,加強內部管理,督促提高財會人員素質的關鍵性工作。

二、充實內容,提高會計檢查輔導工作的生命力

會計檢查輔導工作是一項全面而又系統的工作,是內部控制管理的重要組成部份,檢查輔導工作一定要做到:一是要抓好基層社會計、出納工作基本管理制度的落實(包括會計人員配備、分工和勞動組合,會出崗位責任制的落實,有關內部管理制度和措施辦法的落實情況等)。二是要促進會出職責。包括主辦會計工作日誌是否完整、及時地對存在問題進行糾正,聯行印章、縣轄印章的保管使用情況,主任是否按月或不定期對會出職責履行情況進行檢查,是否有效地促進會出制度的實施。三是發生的業務要定期覈對,做到內容全面,內外相符。包括檢查存貸款業務的核算、相關帳戶的設置、存貸款利息的計算以及帳務處理情況。四是檢查出納制度的執行情況。是否堅持雙人管庫和雙人押運;現金收付操作程序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換人複覈;庫款的押運手續是否完整合法。五是建立檢查反饋制度。對發現的問題,要督促基層社限期整改,確保各項制度的落實。六是內部檢查與外部檢查相結合。會計檢查輔導員在檢查覈對“五無六相符”時既要查內部也要查外部,達到內外相符。七是會計檢查輔導工作與等級考覈相結合,從而提高會計檢查輔導工作的全面性與有效性,促進各項會計業務程序化。

三、創新方式,督促規章制度落實

目前農村信用社的規章制度基本齊備,關鍵在於貫徹落實上,而會計檢查輔導工作就是促進各項制度落實的有效途徑。通過上半年對全縣農村信用社檢查輔導情況看,部分信用社主任或主辦會計對會出業務監督不到位,複覈制度流於形式,只蓋章不復核,會計憑證要素不齊全,往來帳務未按期進行覈對,帳簿設置不合規,重空憑證銷號不嚴格,計算機操作員口令不定期更換,串崗操作,支付現金不按規定,不登記票面,不履行審籤手續等,這些問題的產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業務技術方面的,又有思想方面的,而解決這些問題:一是要加強員工愛崗敬業教育,培養員工的工作自覺性和積極性。二是對所轄的會計業務進行全面序時的檢查輔導,針對工作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加以輔導解決。三是根據業務工作的特點,開展好事前、事中、事後檢查。如對會計組織、人員配備、崗位責任制的制定,憑證的審覈都是屬於事前檢查監督;對會計出納業務工作流程的檢查屬於事中檢查;對內控制度的落實,會計報表的真實性,會計檔案的管理,內外帳戶的核對等,許多會計業務需要進行事後檢查。只有這樣,才能做到防患於未然或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使會計管理工作躍上新臺階。

總之,會計檢查輔導工作是充分發揮會計監督職能作用,規範會計基礎工作管理,提高會計覈算質量,有效防範農村信用社經營風險的重中之重,不能削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