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生基層工作難調研報告

來源:瑞文範文網 3K

提倡大學生到基層就業,是我國政府不斷拓寬就業渠道,緩解就業壓力的舉措之一。但這項利國利民的良策至今在一些地區還未見大的成效,其中既有許多橫亙着的藩籬,也有大學生自己跨越不了的障礙,我國出臺了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7項措施,第一項就是“鼓勵和引導畢業生到城鄉基層就業”。這足以說明黨和政府對促進就業的重視。這對基層企業特別是廣大農村來說,也是一個大的喜訊。然而,現實情況是,要真正讓大學生順利到達基層,特別是紮根農村安心工作,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爲這其中既有許多橫亙着藩籬,也有大學生自己跨越不了的障礙。

大學畢業生基層工作難調研報告

一、基層中的工作現狀

在基層,特別是偏遠的農村,需要教育、衛生、農業、林業、水利和畜牧等行業的專業人才,特別是教師。

按照我國現行的中國小教師編制標準規定,城市、縣鎮和農村國小生師比爲xx:xx、xx:xx和xx:xx,國中生師比爲xx:xx、xx:xx和xx:xx。此標準致使我國中國小教師尤其是農村教師編制大幅減少。特別是由於編制標準的城鄉倒掛,更加劇了農村中國小教師數量的嚴重不足。

xxxx年某縣教育系統共缺老師221名,在教育局多次要求下,縣編委最後給了xxx個編制名額。因爲受編制限制,一些有心到基層從事教育事業的大學生,被擋在了門外。

前些年,在分竈吃飯的財政體制下,每個單位,尤其是鄉鎮一級,每增加一個工作人員,就多一個人吃飯,財政就多一分壓力。許多鄉鎮入不敷出,拖欠工資嚴重。山東肥城市桃園鎮教育辦公室主任雷印迎說,“農村教師待遇偏低是迴避不了的事實。在同一縣內,城鄉教師收入相差三分之一以上,而且農村教師不享受住房公積金等政策,甚至有的縣農村教師沒有醫療保險,有病不敢看……這些都嚴重影響了教師獻身教育事業的積極性。”

實行縣市工資統籌後,保證了鄉鎮財政供養人員工資按時發放,鄉鎮有了增加人員的積極性,但多數地方總的財力還是不足,沒有能力在短期內大量增加財政供養人數,只能根據各地經濟發展,視財政收入狀況,先急後緩,先上邊後基層,在有條件的時候逐步充實基層人員。

在一些偏僻邊遠地區,即使來了大學生,也常因爲交通、通信、生活等方面費用高,且崗位福利待遇低、工作環境差等原因而很快流失。

二、基層信息匱乏

由於基層信息網絡不健全,因而造成基層就業信息匱乏。先後調查了某市舉辦的xx場大型人才招聘會,沒有一場是針對農村所需人才的。至於農村到底需要什麼人才,什麼專業,什麼水平,數量是多少等,從沒有專門的介紹。因爲在相當多的地方,有關部門根本沒有意識到建立關於農村權威、動態、和經濟發展對稱的人力資源供求信息平臺的重要性。正是因爲缺乏對基層就業的引導,尤其是缺乏面向基層人才需求狀況的及時分析,導致供求脫節、冷熱不均。有的大學生一畢業就涌入了求職大軍,時而南下,時而北上,有的連考試面試的機會都爭取不到,就是想去基層也找不到門路。

三、大學畢業生專業不對口

從當前的農村來看,最急需的是教師,其次是臨牀醫生和護士,再是農林水方面的技術人才。而教師中最缺的是英語、音樂、美術、體育等專業人才。由於缺少對基層人才需求的預測和預報,很多大學都願意把培養方向定位在大中城市,很少有針對基層的。從大學聯考選擇志願,到大學專業設置,到畢業生的流向,都沒有爲到基層就業做好準備。本來專業對口的就少,能來農村的畢業生就更少了。

四、社會上對於基層工作的不良評論

在一些人的習慣和意識裏,基層單位就是偏僻、落後、艱苦和困難的代名詞。在基層工作的人好像低人一等,不如在城市就業的人能力強、水平高、本事大,不如在城市有發展前途。

多年來,政策性歧視也是有增無減,不管是資金安排還是發展機會,不管是資源配置還是人員分配,人們總是習慣把城市放在首位,然後纔想起農村。更可悲的是,爲了填補城市缺少的某類人才,甚至公開從鄉鎮選拔優秀人才到城市補缺。如,某些地市,除了每年優先選拔大學生外,還不定期地從鄉鎮優秀教師中挑選一部分到市直中學任教。雖然被選中的教師求之不得,但這卻加大了城鄉人才數量和質量的“剪刀差”,人爲製造和加大城鄉差距,讓本來就缺人才的鄉鎮雪上加霜。

一方面基層缺人才,要人要不着;一方面大學生就業難,想去基層去不了。這個難題是經過長期積累和沉澱形成的。要破解這個難題,單憑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引導他們轉變思路,放低身價是不夠的,只讓大學生和各高校去努力也不能奏效,各級政府必須擔起責任來,制定並實施更積極、更科學、更具吸引力的基層就業政策,把每項鼓勵和幫助措施落到實處,才能確保大學生下得來,留得住。

五、今後發展建議

如何吸引更多的大學生到基層就業,一是優化政策,拓寬人才入口。要加強城鄉統籌,充實和增加基層用人編制。目前,在許多地區的基層,不但缺資金,而且嚴重地缺老師、缺技術員、缺醫生等各類專業人才,如果我們的政策能再優惠些,放寬對這些地方的編制限制,允許更多大學生得到去農村工作的機會,不但有深遠的政治意義,而且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對於有志於到基層工作的大學生,只要有專長,符合農村需要,就要積極創造條件,減少考覈程序,簡化錄用手續,取消可有可無的公式化、機械化的套路,儘可能多的吸收過來。

二是改善基礎條件,創造良好環境。大學生爲什麼不願意到基層工作?就是因爲基層不僅條件艱苦,而且工資福利待遇低。因此,各級政府部門應當齊心協力採取措施改善環境,讓大學生留得住。同時要大力開發基層管理和服務崗位,對到農村基層和城市社區工作的畢業生給予薪酬或生活補貼,並按規定參加社會保險。讓到基層的大學生既有用武之地,又有發展和提高的機遇,不但能順心地來,而且能安心地留住,紮下根。

三是建立信息平臺,完善服務措施。應發揮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專業優勢,利用政府網強大的信息功能和社會影響力,建成一個從大學教育到農民工培訓,從高端人才引進到普通勞動者求職,從公務員招考到個體私營企業招聘,涵蓋所有就業人羣的綜合網絡平臺,集中統一發布“人才天氣預報”,讓各類求職者能及時看到最新、最真、最準、最明白的就業信息,從而準確地評價和定位自己,選準、選對自己的就業方向,不走冤枉路,不被虛假信息矇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