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平臺調研報告(精選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7.9K

信息平臺調研報告 篇1

爲使各部門協調配合,運轉順暢,提高涉稅信息使用效率,財政局根據《省財政廳關於開展涉稅信息保障平臺建設相關情況調研的通知》要求,積極協調審計、國稅、地稅等相關部門精心組織了本次的調研工作

信息平臺調研報告(精選3篇)

一、工作開展情況

1、各相關部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深刻領會涉稅信息保障平臺建設在強化稅收徵管,規範稅收秩序,促進財稅挖潛增收和收入計劃管理中的重大意義,着眼於服務大局,主動作爲,積極落實各項工作。

2、堅持“政府領導、財政牽頭、有關部門配合”的原則,查找以往稅收徵管協調機制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探索涉稅信息保障平臺建設的新思路、新模式,提出合理化建議,爲今後信息平臺的建設做好前期準備。

3、通過深入調研,促進各部門形成廣泛共識,主動了解、支持和參與涉稅信息保障平臺建設,爲下一步工作的開展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

4、彙總分析各部門相關信息管理情況,瞭解相關部門對信息平臺建設的業務需求,及時向市政府報告調研情況,取得市政府的支持。

二、建立涉稅信息部門共享機制的需求

近年來,市政府高度重視稅源信息建設,各相關部門在稅源管理中也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對加強稅收徵管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在實際工作中,仍然存在涉稅信息分散在衆多部門,不能綜合利用分析,形成稅收徵管漏洞等問題。

如果實現全省部門涉稅信息共享,可以使信息共享的種類、涉及的部門、應用的'範圍不斷擴大,信息利用的成效顯著提高,有力提高了稅費徵管的科學化、精細化水平,按涉及的部門來分,主要有國稅、工商、社保、國土等部門;按應用的範圍來分,主要涉及水務登記、稅源監控、稅費徵管等環節。

一是強化稅務登記管理。一方面,加強與工商部門的信息共享,主要利用好工商部門辦理開業、變更、註銷、吊銷登記信息。在信息化手段上,目前主要是通過建立工商信息共享平臺,獲得工商登記信息,進行應辦證、已辦證、和未辦證工商企業清冊查詢,加強稅務登記管理,同時,實行免填單登記,即在辦理稅務登記時,只要輸入營業執照號碼,自動獲取企業在工商部門登記的信息,縮短辦證時間提高辦事效率。另一方面,通過國地稅聯合辦證平臺,加強國地稅登記信息比對,實現國地稅納稅人識別號、名稱統一管理、減少漏徵漏繳管戶。

二是提升稅源監控水平。加強與國土部門的信息共享,全面掌握國土部門地籍信息,查找漏徵漏管土地,確保土地稅源登記的真實性和全面性。通過土地稅源登記信息與申報納稅數據比對分析、城鎮土地使用稅入庫稅款增減分析,進一步提高土地稅收控管能力,確保城鎮土地使用稅稅款及時、足額入庫。

三是提高稅費徵管質量。通過與國稅局聯網,採集國稅增值稅、消費稅的實際徵收數,將其與城建稅、教育費附加的實際徵收數進行比對,加強企業納稅申報質量管理;通過國地稅共管雙定戶定額比對,確保定額統一、稅負公平。通過與社保部門的信息共享,採集社保部門企業社會保險登記信息和應繳數,加強社會保險費的徵收管理。

三、建立涉稅信息部門共享機制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1、法律制度規定缺乏可操作性,部門間協調存在較大難度。儘管《黑龍江省稅收保障條例》明確要求建立涉稅信息交換平臺,但在具體合作方式、信息交換的內容以及相關法律責任上都沒有做出詳細的規定,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缺乏可操作性。有些部門對自己採集的信息資源,基於部門利益、管理風險等方面考慮,以部門規章或人爲地設置種種行政阻力,這些規章制度成了信息共享的“攔路虎”。有些部門通常以“上級規定不允許”來抵制其他部門的共享要求,部門間協調存在較大難度。

2、涉稅信息利用不對稱,部門合作基礎比較脆弱,信息主要利用部門爲國地稅、工商、國土、房管和社保等部門,其他部門對涉稅信息利用的積極性很低,難以建立信息交換的長效機制。可以想象在合作中,部門在信息上選擇性提供,信息傳遞不及時等現象,“合而不僅”的問題會比較突出。

3、從目前的狀況來看,數據共享存在技術障礙。一方面,各部門的信息系統都是根據各自業務需求開發的,相互獨立,自成體系,缺乏統一規範的接口標準,部門之間數據共享存在一定技術障礙。一方軟件升級,就會使原有的平臺功能喪失,無法進行正常的數據提取和傳遞。另一方面,各部門的業務數據均有各自的編碼規則,工商、國地稅等部門通過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證,但國土、房管等部門以產權證書號編碼。數據匹配起來困難較大。

四、建立健全涉稅信息部門共享機制的建議

1、加強宣傳、主動彙報,爭取黨委政府大力支持。建立涉稅信息部門共享機制作爲社會綜合治稅的重要內容,涉及各行各業,方方面面,部門參與面廣,政策性強,工作量大,是一項複雜而艱鉅的系統工程,僅靠單一部門自身力量是難以實現的。因此,要積極主動的向黨委政府認真彙報、及時溝通,並重點分析建立涉稅信息部門共享機制的重要意義和將要產生的實際效果,獲得黨委政府及各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形成強有力地組織領導體系。

2、加強規劃、統一接口,建立部門涉稅信息綜合交換平臺。爲解決各部門現有信息系統接口標準不統一、編碼混亂等導致的信息共享建設難度大、成本高和利用率低等問題,建議各部門除自行設置編碼外,統一一種編碼口徑,增強不同部門數據的關聯度,提高共享數據的利用率。

3、制定細則、完善機制,強化各部門工作職責。一是要在現有《黑龍江省稅收保障條例》的基礎上,加快法規制度建設進程。二是建立嚴格考覈獎懲制度,對工作不力,不報、錯報等導致稅收徵管不到位或造成稅收流失的,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對工作重視、措施得力、成績突出的部門,給予一定的獎勵。三是建立健全數據保密安全制度,建立一整套部門共享涉稅信息保密制度,解決好網絡安全的技術問題,如與相關部門簽訂責任狀,制定網絡安全應急預案,明確崗位信息守密責任等。

4、分類處理、科學利用,提高涉稅信息使用績效。稅務部門獲取各部門涉稅信息後,應及時分類處理,綜合利用,切實提高涉稅信息利用對優化納稅服務、加強稅源監控和公平稅負等方面的價值。構建內部管理體系,重點做好數據採集、分析、落實和考覈等環節工作。在涉稅信息的採集環節,進一步增強涉稅信息採集的準確性、及時性和連續性。在涉稅信息的分析環節,應進一步設計分析模型、創建比對報表,加強案頭分析,使涉稅信息變成控制稅源、組織收入的依據。

信息平臺調研報告 篇2

煤炭貿易平臺是面向市場的集交易中心、信息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於一體的網上煤炭供應鏈系統,爲煤炭的生產、貿易、運輸、使用等企業提供交易、顧問、物流、金融等多項服務,並與電廠燃料智能化管理系統、電廠設備管理系統相融合形成完整的燃料智能化管理產業鏈,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從而發揮規模採購優勢,促進燃料集約化經營,降低煤炭總體採購成本。

爲儘快明確系統建設目標、需求和思路,公司建設小組赴多家公司調研和學習,並與相關專業人士進行了諮詢和交流,主要內容總結如下:

1.互聯網交易模式對原有實體店交易模式的衝擊已毋庸置疑,國家對此也提出了促進兩化融合、推動產業創新升級的具體要求。

現有的煤炭交易模式仍是傳統的業務員談價模式,服務能力、信息共享水平、產業鏈協同能力較低,分析預測手段較少。現有煤炭交易平臺或如中煤遠大等由於自身劣勢無法擴大規模產生集採;或如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只有交易模式卻無定製服務、缺少附加服務;或如秦皇島煤炭網環渤海煤炭指數滯後性嚴重無法指導市場;或如神華、中煤等平臺基於自身產量的銷售平臺與下游市場使用量脫鉤。煤炭交易急需一個現代化的交易服務平臺,加強上下游溝通並引導煤炭市場理性化交易。

2.煤炭交易有大宗商品交易特色,每筆成交都數額巨大,爲保障客戶權益,購銷雙方達成交易意向簽訂合同時平臺應提供符合中國電子商務法、合同法的統一合同版本,並附有必要的法律風險和免責說明,其中中煤遠大、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等交易平臺都有相關功能;藉此可以參照e代駕裏面關於司機評價體系,(司機的駕齡、相關業務交規嚴格的考試、聘用神祕人監督機制)在此我們平臺可以對六個部分分別實行打分制。中煤遠大在交易合同簽訂後會凍結雙方交易總額1%的保證金,還有電子簽章系統。太原煤炭交易網也在簽訂合同時會凍結雙方保證金確保交易達成,風控方面可以考慮鎖定貨權與賬款減小貿易風險。平臺應採取多途徑交叉手段避免商業詐騙:如電商資質認證、電商財務信息部分公開、懲罰退出機制、合同交易保證金等。

3.平臺的盈利模式現有兩種思路:一種是以中煤遠大爲代表的交易全免費模式,本身依靠融資等金融手段盈利;另一種是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的以收取會員費、交易佣金的盈利模式。考慮到現行煤炭買方市場和平臺建立初期需要大量數據以支持後續金融服務功能、市場預測功能、集中採購功能、指數中心、產能預售等多項功能,建議可以兩者並取,不收取會員費與交易佣金以爭取達成更多的交易額但平臺所提供的附加服務可以適當收取服務費以保障平臺的正常運作。秉承免費是爲了更好的收費的原則把平臺做大做強。該平臺本身的盈利來自會員服務費,以及招投標代理費、標書購買費用等;但其價值更多的體現於通過統一採購爲電廠節省資金、降低運營成本,實現陽光采購、加強過程監管,以及爲集團業務提供有力支撐而產生的間接效益。

4.根據現行電廠配煤摻燒普及化並結合“兩化融合”的產業鏈要求,爲節約集團電廠採購成本,平臺可以考慮提供以下服務:各電廠可以使用平臺確定未來一段時間的煤炭使用量以及最優購煤方式,分析電廠慣用摻燒煤種,電廠輸入機組符合曲線後平臺給出合理的定製化煤種摻配計劃,在通過相近的煤種尋源計算最優採購模式,即煤價、港雜費、運費綜合計算後的最優採購成本供電廠參考。同時可以根據市場分析與電廠需求建立綜合倉儲模式,即在煤價、運費上漲前集採聯合附近電廠慣用煤集中倉儲,減少電廠煤炭漲價後的採購成本。

5.(大數據體系的建立)爲節約集團電廠採購成本,同時達成上游煤礦產量鎖定,集採議價模式勢在必行。考慮到現行的長協兌現率低,建議使用新式的長協模式,即由原有的長協量價鎖定模式轉變到現有的鎖定量但價格浮動模式,提出平臺應通過大數據分析建立有自己的指數與未來指數預測體系以取代現有滯後的秦皇島煤炭網的環渤海煤炭指數,根據現有的區域公司信息簡報可見,秦皇島煤炭網的環渤海煤炭指數基本被中煤、神華、同煤等國有大礦所操控,並且出現了嚴重的量價背離現象,已不具備交易指導功能,也爲公司經營產生了不利影響,所以建立自己的指數體系是未來大數據信息化時代成功的必由之路。信息化時代也應該充分利用大數據和雲計算等先進技術,進行價格指數預測、相關性分析等研究開發,挖掘數據價值,提升服務和盈利能力。

6.信息化時代的實時性特徵已經十分明顯,基於移動設備的實時信息推送已十分普及,e代駕、滴滴打車、城市管理均已實現實時信息共享功能。煤炭貿易平臺也應不應僅侷限於應用於電腦客戶端,也應充分考慮到手機等移動終端的推廣使用,從而達到數據的實時推送,增加用戶使用的滿意度,尤其對於上游煤炭銷售企業十分必須。

7.基於GPS定位技術的全景地圖功能現代化物流企業運用已十分成熟,如船訊網、城市綜合管理系統。建議煤炭貿易平臺可以添加全景地圖跟蹤功能,對煤炭存儲地點、船舶及時位置進行定位顯示,方便煤炭物流,減少物流過程中不必要損失,另外也可以參照百度導航的離線地圖功能在移動客戶端上實行,可以使定位更加節約快捷。必要可以與鐵路系統的物流平臺相合作達到共贏模式。

8.煤炭市場規模較大,建議積極尋求合作伙伴,優先考慮佔領市場再進而考慮擴大自身份額,多方共贏方能保證網站的長久運營。

9.煤炭貿易服務平臺如大規模推廣,會涉及大規模的數據分析,對後臺系統要求極高,不但要準確更需要及時,同時工信部提出,未來一段時間的國有企業的設備國產化的要求也必須充分考慮進去,避免重複投資,眼光要有長遠性。

雖然互聯網貿易平臺已隨處可見,但涉及煤炭交易大宗貿易平臺應用仍很不成熟,沒有充分實力達到煤炭貿易平臺的集貿易、金融、物流、預測與一體的現代化煤炭貿易平臺建設要求,所以建議由多家企業合作建設平臺,使貿易平臺設計的多種功能可以充分落地。

10.未來企業的競爭模式必然是基於互聯網的企業鏈之間的競爭,所以煤炭貿易服務平臺建設必須實現對集團現有煤炭陽光貿易平臺、電廠燃料智能化管理系統、電廠設備管理系統的融合,增加集團燃料產業鏈的'整體競爭優勢,實現集團的效益最大化也可以節約成本。

11.煤炭貿易平臺規模宏大,初期設想功能之多是現有煤炭貿易平臺所沒有的,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建議優先考慮貿易平臺和下水煤儲運銷功能的建設,後續再完成其他版塊。

12.在平臺的管理模式上可以考慮硬件維護外包,但針對數據分析與客戶服務方面等核心仍應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平臺建設過程中應考慮到相關團隊的培訓,才能在平臺上線時有一支懂業務且瞭解平臺運作專業隊伍進行操作。

13.金融方面應積極尋求銀行合作,相關人員指出中信銀行的跨行轉賬業務已實現“T+0”的實時功能,可以予以考慮。同時對地方政策也應考慮進去,如上海自貿區優惠政策、天津港稅收優惠政策、深圳地區的境外低成本融資便利。

14.平臺使用應簡約而不簡單。服務推送應考慮定製化。應注重用戶體驗。

煤炭貿易服務平臺建設前程遠大但道路崎嶇,在調研過程中可以發現對煤炭貿易服務平臺建設的規劃設計是先進且符合市場的,但是後續工作中如何更好地配合平臺建設單位將設計規劃落地仍是困難重重。毋庸置疑,現階段煤炭行業從業人員素質仍整體偏低,成員對基於需聯網的信息化理念仍不夠深入和先進。想要落實煤炭貿易服務平臺的前期設計規劃,切實的將貿易做強做大,全體成員首先必須統一認識,要建立服務意識,做好吃苦的準備,從而進一步迎難而上;同時要加強學習,到互聯網應用較爲成熟的高端非煤產業中學習別人的先進思想和知識,創新思路,跟上時代的步伐保證自己不被時代所淘汰,最後還要有系統思維和前瞻理念,要學會超前謀劃,保證平臺建設的每一步都能有條不紊實施。

信息平臺調研報告 篇3

隨着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四大類突發公共事件呈現多發態勢,嚴重影響了經濟的健康發展,對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也造成了嚴重威脅。

籌建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佈平臺,是建設突發公共事件應急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有效處置突發公共事件,提高政府職能的重要體現。根據《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意見》的要求,爲在全省率先籌建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佈平臺,筆者在對全國中等城市全面瞭解的基礎上,重點對上海、陝西等地的應急平臺建設進行調查研究,在市應急辦的協調下召開了宣傳、公安、地震、交通、消防、衛生、安監、規劃、信息辦、農業、城建等部門座談會,實地瞭解水利、公安、人防等相關部門應急管理平臺建設使用情況,重點探討我市應急管理在組織體系、平臺構建、應急保障等方面如何整合資源、形成指揮暢通、信息共享、協同作戰的管理體系,積極探索我市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佈平臺建設思路。按照國務院《期間國家突發公共應急體系建設規劃》和《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強基層應急管理工作的意見》,以及雞西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基層應急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雞西市氣象局組織人員到雞東、密山、虎林3個縣(市)政府以及雞西市應急辦、各應急成員單位、電視臺、廣播電臺、雞西日報等新聞媒體、移動等相關運營商,通過召開座談會、發放調查表等方式,就如何加大公共安全監測、預測、預警、預防和應急處置技術研發的投入,不斷改進技術裝備,建立健全預警信息發佈平臺,提高我市公共安全科技水平等方面進行了實地調查和了解。

一、各地應急信息平臺建設的基本模式

應急信息平臺是政府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實戰平臺,是體現政府應急管理成效的綜合性演示場所。全國各大中城市根據各自實際情況紛紛探索構建應急信息模式,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

陝西模式:陝西省應急指揮平臺依託省氣象部門已有的氣象業務系統和預警信息發佈平臺,擴建其信息收集、傳輸渠道及與之配套的業務系統,增加發布信息內容,形成陝西省突發公共事件預警信息的綜合發佈平臺。建設1個省級突發公共事件預警信息發佈中心,11個市級分中心和98個縣級分中心;建立與省突發公共事件預警指揮中心和省各應急相關廳局預警指揮機構暢通、可靠的`通信電路;建設針對不同羣體的智能手機、預警專用接收機、預警電子顯示屏、預警專用調頻接收機、有線廣播前端接收系統和衛星預警接收機等組成的信息發佈平臺。現有應急系統主要包括:

1.應急指揮視頻系統,依託公安廳視頻矩陣轉換整合多個系統,視頻終端,在西安市初步實現對社會面的監控。

2.視頻會議系統現已連接38個分會場。

3.應急值守指揮主要通過電話系統、電話內容記錄、電話記憶,IP電話。

4.建設200平米應急指揮中心兼有視頻會議室、應急值守、應急指揮職能。

上海模式:上海市自成立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委員會以來,將日常辦事機構應急辦設在市政府辦公廳,應急辦由市政府應急指揮室和市政府總值班室組成,具有應急值守、信息彙總和綜合協調的職能。上海市應急聯動中心採取代理模式,外設在公安局,使得公安局作爲全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聯動先期處置的職能機構和指揮平臺,使得公安系統原先的資源可以較好地利用,南昌、廣州也採用這種代理模式。此種模式以公安110、消防119等“多臺合一”爲基礎,整合了衛生、水務、煤氣、電力等27家單位,形成全市性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聯動處置指揮平臺,體現“一般、較大(突發事件),聯動處置;重大、特大(突發事件),先期處置”的功能。

二、我市構建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佈平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突發公共事件產生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發生過程也不是孤立的,其處置需要多個部門和地區的密切協作配合。因此,建立統一高效的應急協調聯動機制是應急管理工作的關鍵環節。雞西在現行的應急管理體制下,各級政府都具有公安、衛生、消防、防汛、人防、氣象、民政等部門各自處置分管領域的應急事務,但缺乏一個綜合性的應急協調指揮中心,特別在遇到重大的、綜合性的突發公共事件情況下,不利於統一協調、調度各種應急管理資源,形成整體合力,同時部門之間也容易產生相互等待、相互推諉、相互脫節等問題,以至貽誤戰機。目前,雞西公安、衛生、水利、人防、環保等部門都建成了各自信息平臺,這就需要將現有部門資源,依託政府電子政務網絡,籌建一個市政府應急聯動指揮平臺,將市防汛防旱指揮中心、市公安局指揮中心、市疾控中心,市環保監控中心、市人防信息指揮中心等多部門資源整合接入後與各縣(市、區)互聯互通,形成一個融應急信息平臺和應急指揮平臺於一體的應急聯動指揮中心,爲市政府應急值守和處置各類突發公共事件提供保障。

三、對我市構建應急體系建設的構想

(一)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佈平臺建設。目前,雞西市已有幾個專業性的應急指揮平臺,但這些平臺在綜合指揮,特別是啓動雞西總體應急預案水平下信息不全,綜合指揮協調能力顯得不足,例如110指揮中心在幾個指揮中心中作用最大,但該指揮中心同樣沒有協同指揮功能,因此對雞西市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佈平臺建設有如下設想:

根據我市實際情況,我市突發公共事件主要包括四個方面: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其中自然災害佔我市突發事件的一半以上,氣象災害又佔自然災害的六成以上。所以說,氣象災害及衍生災害的應對工作是我市應急工作的重點之一。

自20xx年起,隨着社會需求的不斷增強和氣象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推進,雞西市氣象局就加強了氣象預警信息發佈平臺建設,已初步形成了涵蓋廣播電視、手機短信、網絡等媒體的氣象預警信息發佈平臺。通過近幾年的氣象預警信息的發佈工作,雞西市氣象局已經在預警信息發佈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也爲全市應急工作做出了突出貢獻。目前,市氣象局已經建立了三級聯動的應急工作組織體系,制定了多層次、分災種應急預案,建立了應急信息指揮平臺、氣象監測網絡應急保障系統和氣象災害預警預測信息發佈系統,不斷完善內部應急管理機制,爲我市氣象應急管理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在應急事件處置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開展雞西市突發公共事件預警信息發佈平臺建設項目,可以依託雞西市氣象部門已有的氣象業務系統和預警信息發佈平臺,擴建信息收集、傳輸渠道及與之配套的業務系統,增加發布信息內容,形成雞西市突發公共事件預警信息的綜合發佈系統。平臺建成後,將形成部門間信息實時交換共享機制,上聯市政府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指揮中心,下聯縣(市)級突發公共事件預警信息發佈系統,橫向連接各局相關應急指揮部,負責發佈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4大類突發公共事件預警信息,提高突發公共事件預警信息發佈的時效性和可控性,從而增強社會公衆的防災減災和正確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國 家以及人民生命和財產損失,促進和諧社會建設和地方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項目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建設1個市級突發公共事件預警信息發佈中心,3個縣(市)級分中心;建立與市突發公共事件預警指揮中心和市各應急相關局預警指揮機構暢通、可靠的通信電路;建設針對不同羣體的電視、廣播、手機、預警專用接收機、預警電子顯示屏等組成的信息發佈平臺。

(二)加強應急體系建設。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佈平臺是一個綜合體現城市應急管理能力的平臺,它不僅需要應急信息平臺高效和順暢,更需要整個應急體系互相配合,才能在實際處置中發揮作用,結合我市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佈平臺建設的實際,需要在完善應急管理體系上有重點解決我市應急管理中幾個共性問題,着力擺脫各地“有應急,無管理”的工作軟肋,切實提高我市預防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綜合能力。

1.健全預測預警體系建設。各鄉鎮(街道)、社區等基層單位要繼續設立集日常服務和應急指揮於一體的應急舉報電話,建立羣衆舉報和基層單位續報相結合的基層信息報送網絡,做好對氣象災害、地質災害、地震災難、易發事件和多發事故的應急信息動態監測和報送工作,加強基層苗頭性信息的預報功能,爲指揮決策提供第一手可靠信息資料。

2.規範應急隊伍建設。各縣(市、區)已有的各類專兼職的應急救援隊伍,要落實單位和責任人,進行登記入冊,建立電子檔案並及時更新。全市範圍內要逐步建立鄉鎮(街道)及各社區、行政村、規模以上企業、學校的基層應急救援隊伍,做到平戰結合,具備戰鬥力。

3.建立雞西市重大危險源數據庫。按照“統一組織、分線負責、屬地管理”的原則,全市各專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要牽頭對全市的重大危險源隱患進行全面排查,存檔入冊,逐步建立雞西市重大危險源的地理信息系統(GIS),爲指揮決策及時提供依據。

4.建立健全我市應急管理專家庫。我市要規範和加強應急管理專家庫建設,發揮應急管理專家在處置突發公共事件中的決策諮詢和技術指導作用,從而提高應急管理在常態預防和災後重建的科學依據。

5.加強專兼職應急工作人員的培訓。各有關部門要定期不定期的開展各類專兼職應急管理、救援人員的業務知識和技能培訓,切實提高各級各類應急工作人員的應急處置能力。

6.建立雞西市應急物資數據庫。全市各專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對全市範圍內的應急物資要進行整合,存檔入冊,逐步建立雞西市應急物資地理信息系統(GIS)和應急物資調配、使用、維護等一系列完整制度,可以使應急信息平臺指揮決策更加全面性、科學性。

籌建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佈平臺,是建設突發公共事件預警預報信息系統和專業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應急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市需要從應急管理、應急指揮的實際需要出發,通過整合現有資源,積極加強應急體系建設,發揮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佈平臺在抗災救災、應對突發公共事件中的積極作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