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鎮長對**鎮農民增收問題的調研

來源:瑞文範文網 2.76K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難點在農民增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2005年中央1號文件)指出,現階段農民是否能夠增收,增收的速度和質量如何,不僅直接關係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而且關係到大多數農民的情緒,關係到農村社會的穩定,關係到黨和政府在農村的威信和執政黨地位問題。全黨必須從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農民羣衆根本利益的高度,進一步增強做好農民增收工作的緊迫感。<?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鎮鎮長對**鎮農民增收問題的調研

我們**鎮是**縣的中心大鎮之一,地處**縣最南端,東與河北省玉田縣接壤,南與天津市寶坻區相鄰。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津圍公路、津薊鐵路縱穿南北,楊玉公路橫貫東西。全鎮轄67個行政村,12874戶,46933人,總面積71.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5310畝。2001年我鎮農民人均純收入完成4678元,比上年增長11.2%;200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完成5156元,比上年增長10.2%;200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完成6116元,比上年增長8.9%;200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完成5616元,比上年增長9%。農民增收的困難越來越大。

爲此我們必須從實際出發,查找影響農民增收的原因,採取相關的對策和措施,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那麼,現在農民的收入狀況如何?存在着哪些制約因素?該採取何種措施解決?下面我就從下倉鎮的農民收入情況入手,通過分析現狀,提出幾點農民增收的建議。

一、 當前我鎮農民的收入情況

1、非農業的收入比例大。農村經濟以工業收入、鄉鎮企業收入爲主,以2004年爲例,國內生產總值爲64348萬元,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爲27080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爲22000萬元,而第三產業增加值僅爲15268萬元,所佔份額僅約爲24%。

2、城鎮化程度不高,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困難。農民務工收入逐漸成爲農民收入的重要部分,然而大量農村富餘勞動力,未能以勞動力產生價值,造成了人力資源的極大浪費。據2004年統計,我鎮總勞動力人口21355人,其中常年外出勞動力僅爲3120人,約佔總人口46868人的7%,外出務工收入僅爲3000萬元。同時一些純農戶的收入持續徘徊,依靠農業生產收入的增收困難。

3、當前農民的消費開支負擔過重。據分析,農民的收入主要支付於農業生產、學費、醫療費等。由於農業生產資料的價格日漸增長,農業生產的費用佔農民收入相當大的部分。另外由於學費的增長,農民對於教育的支出日漸感到吃力。再次是醫療費用的支出,農民一旦生病治療,醫藥費支出比重就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要勞力生病後,致使該家庭勞力缺乏,常常很快貧困。

二、 制約農民增收的幾個因素:

1.勞動者素質不高。建國50多年來,我國農民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對農民形象的傳統認識。但是從當前的形勢要求看,農民的整體素質還有很大差距,主要體現在文化科學素質、生產經營管理素質和觀念意識等方面。

2.農業結構不合理。一是種植結構不合理,大多數農民仍然把糧食生產作爲主要生活來源,又作爲主要的收入來源,在買方市場的條件下增收困難。二是品種結構不合理。突出表現在經濟作物中名優稀特品種少,大路品種多,不利於農戶經濟效益的提高。

3.農戶生產經營粗放。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生產規模過於狹小,規模經營還只是極少數。二是科技含量低,農戶缺少農作物新品種的應用、種植、病蟲害有效防治等技術。三是管理粗放,尤其是缺少精耕細作的田間管理以及經濟覈算。

4.農戶信息不靈。改革把農戶推向市場經濟的前臺,農戶成了真正意義上相對獨立的生產經營單位,成爲相對獨立的經營者和決策者,在這種情況下,農戶正確地掌握信息,指導生產經營成爲在市場中取勝的必要條件。但就目前而言,農戶信息不靈是一種普遍的現象。

5.剩餘勞動力轉移就業難。隨着經濟的迅猛發展,農戶家庭經營來自於非農產業的收入也呈現加速發展的勢頭。但從近幾年勢態看,城市就業壓力增大,鄉鎮企業對農業勞動力的吸納能力下降,使農業勞動力進一步轉移發生了困難,轉移速度減慢。農村大量剩餘勞動力滯留在土地上,影響了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6.入世後我國農業正承受考驗。一方面我國主要農產品價格高於國際價格,而且農產品的上漲屬成本推動型,另一方面我國的單位農產品價格已經是連續幾年下降,我國農產品市場進一步受到來自世界市場的低價農產品的壓力。

三、增加農民收入的對策

現階段農民增收困難,是農業和農村內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現實反映,也是城鄉二元結構長期積累的各種深層次矛盾的集中反映。在農產品市場約束日益增強、農民收入來源日趨多元化的背景下,促進農民增收必須有新思路,採取綜合性措施,在發展戰略、經濟體制、政策措施和工作機制上有一個大的轉變。針對以上原因,要加快農民收入增長,當前應主要抓好如下幾點:

1、轉變思想觀念,樹立四種意識。一是樹立質量效益意識。調整農業結構是在農產品相對過剩、消費結構轉型、農民增收趨緩的背景下進行的,必須適應市場對農產品優質化和多樣化的需求,把提高農產品質量放在首位,以此提高農業經濟效益。二是樹立市場主導意識。調整農業結構必須面對市場,堅持以市場爲導向,按照市場需求安排生產,不僅要以當前市場行情爲導向,還要以未來市場變動趨勢爲導向,要重視開拓市場,搶佔市場。三是樹立競爭風險意識。調整農業結構一定要有風險意識,既要注意防範和化解市場風險,又要增加抗禦市場風險的心理和經濟承受能力。四是樹立特色創新意識。調整農業結構一定要樹立創新意識,注重特色,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2、變粗放經營爲精細管理。實踐證明:農民家庭經營,管好管壞大不一樣,在同等條件下,實施精細管理能帶來巨大經濟效益。農戶家庭經營同企業經營一樣,必須搞好收支賬目記載,搞好成本覈算,分析某一項農產品的投入產出比,研究降低成本的途徑和對策。營銷是產品成效的最終實現的環節。搞好營銷,對提高農戶的經濟效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多業並舉,拓寬增收渠道。針對目前農民收入結構單一的狀況,從“強二、活三”抓起,激發農村經濟活力,靠多業並舉增收。“強二”,即增強農村第二產業的發展勢頭,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對內抓改制規範,抓科學管理,對外抓市場開拓,儘快把企業改制中的體制優勢轉換爲效益優勢。例如,2004年我鎮新建成建華頁岩磚製品有限公司,吸引農村剩餘勞動力100多人。同時,要以豐富的農產品資源爲依託,調整鄉鎮企業發展的方向,積極發展果蔬加工等農副產品加工企業,走一、二產業緊密銜接連帶發展的路子。例如,近幾年來,我鎮先後建成了盛資食品有限公司、興盛糧油有限公司等農業龍頭企業,有效的拉動了我鎮農業的發展。“活三”即搞活第三產業和個體私營經濟。重點把農村的富餘勞動力轉移到個體商貿業和運輸業,把農民的閒餘時間轉移到家庭工副業方面。通過推進兩個轉移,在農村培植出更多的農民老闆和打工者,以此提高勞動力資源的利用率,拓寬農民收入渠道。今後,我鎮將以小城鎮建設爲依託,拉動我鎮個體私營經濟的快速發展。

4、加強服務,逐步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全力搞好農村351培訓工程,農技推广部門必須跟蹤提供技術指導,手把手地教農民幹。同時,充分利用廣播、電視、雜誌、互聯網等傳媒手段,爲農民解疑釋惑,最快捷地推廣普及農業實用科技,滿足農民對科技的渴求。對農民要採取多種形式的教育培訓。要有針對性地抓好市場意識教育和科技知識教育,培養農民的市場頭腦和科技頭腦,提高農民一切圍繞市場轉,一切依靠科技乾的致富本領。要把說理教育和典型引路結合起來,增強教育效果。

5、轉變職能,改進和強化政府對現代農業的有效指導。一是轉變指導方式,儘可能地變傳統的會議指導、文件指導爲政策引導、示範引導、服務引導和市場分析預測引導,積極探索農民樂於接受、簡捷實用、符合現代農業發展規律的指導方式。二是轉變指導目標。在搞好對常規農業指導的同時,要以促進農民增收爲主要目標,抓“關鍵的少數”,把工作指導重點集中轉移到與農民增收密切相關,具有支撐主導作用的工作上來,着重搞好高效農業生產、農產品市場開發、農業科技普及、農田水利建設等工作指導,幫助農民解決好自己不會幹和辦不到的事情。從今年開始,我鎮將成立農業辦公室,抽掉機關和農口的精幹人員,全力搞好鎮政府的服務職能。

6、建議國家增加投入,改善農業和農村的條件,從夯實農業基礎上增加農民收入。(1)加快農村交通、水利、通訊設施建設步伐。積極爭取各項資金,加快農村公路網絡建設,逐步實現公路硬化,積極推進農村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加快農業基礎設施改造的市場化運作進程,組建農業基礎設施改造投資主體,實行項目法人責任制。加大專項資金投入,在各級廣播、電視等宣傳媒體專門設立農副產品供求信息、農產品市場價格信息欄目,構建農村信息平臺。(2)加大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在有條件的地方,積極探索建立農村醫療保險制度,加大政府對農村合作醫療的經費支持力度,對實施農村合作醫療的實行按參加人數和補助定額給予資助。

發展農村經濟,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使9億農民隨我國經濟的發展,儘快富裕起來。這是我們在本世紀頭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所不能迴避和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爲此我們必須從實際出發,增強促進農民增收的緊迫感和自覺性,振奮精神,紮實工作,儘快實現農民收入的較快增長,努力開拓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新局面,爲我縣構建中等旅遊城市做出最大的貢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