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蘇州園林調研報告(精選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5.72K

關於蘇州園林調研報告 篇1

蘇州,一個具有2520xx年曆史的文化古城,小橋流水,古色古香,氣質婉約,這是我未見它時便有的期待。是在許多城市高樓闊路的雷同反覆之後,見到蘇州的矮房、流水、白牆,並不抱太大希望的我確是被其與我期望的重合度給震驚了。第一次對一座城市這麼圖 1 有好感。因而,對於次日的園林之遊便多了幾分期待與信心。

關於蘇州園林調研報告(精選4篇)

網師園

我們首先去了網師園,坐個公交,進入一片居民區,走過一條窄巷,它就那麼靜靜地出現在了眼前。就像一座普通的民居,不顯山不露水,真真地應了那句“不出城郭而獲山水之怡,身居鬧市而有靈泉之致”。網師圖 2園很小,因而當我們一百多號人涌入時,裏面便顯得分外侷促,難以體會古時小姐一人在園中散步時所領略到的獨特韻致。我們的到來倒像是一羣凡俗之客對這一片靜謐的魯莽衝撞了。

進入網師園,一回首我便注意到了這個場景,說實在的,我有點被它的精緻複雜給震驚到。我覺得這顯示的是古人的一種生活節奏。靜下心來精雕細琢,並不深究其必要性,只是按照一種慣例,再適當加以揮地做下去。最終在他們手中誕生的是一件工藝品。而我學習了兩年建築,學習的則是對於空間的一些處理,角度較爲寬大。也許我會覺得古人的這種做法充滿了匠氣,帶有一定的盲目性,但是有時候,我覺得自己也該學着將目光放在細部上,靜心地去琢磨一件小事,將其做到極致。即使結果是無意義的,但至少耐心是可貴的。網師園震撼我的另一個場景便是圖二。明與暗的強烈對比,讓人眼前一亮,給我以強烈的美的享受,至是一種神聖。在園中逛逛,會發現多處這樣的明暗對比,特意在屋頂與牆或者屋頂與屋頂的交接處留出一小片天空,將一束光引入。在這極小的天空下相應地還會種上植物。我覺得這是一小片土地的引入。有天有地,合起來便是一個微縮的世界(如圖3)。但是在有些地方,工匠們在交接處留出的天空是比較大的,在這種情況下,要營造的便不再是一種明暗的對比了,而更多的有一種景觀的意味,就好像一個自帶天光的放大版的盆景。相對於前者,這一種類型的透氣性更強,且更加舒展。照此推斷,交接處再擴大一個等級,便成了大家可以進入、觀賞、駐足的喜聞樂見的院子了。

留園

參觀完網師園的下午便緊接着步入了留園。留園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我迷路了。在這留園的彎彎繞繞裏確是讓我看見了“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意味。在現今的建築裏,我學到的便是交通應該具有便捷性和引導性,最失敗的應該就是讓人迷路了吧。但是在這蘇州園林裏,我想交通已經不再是交通了,它的目的已經不是要通往某個地方,它的意義就在於當下所處之地的所見所感。我想也是,古時的小姐們無法見到外面的世界,如果家裏的園林做得直來直去,幾步就走完了,那圖 6麼她們豈不非常無聊。爲了將這遊覽之路延長,園林除了彎彎繞繞的曲折,還會隨時隨地有停留稍歇之所。停留稍歇之地有四種類型(圖5)。其一是停留時間最長的類型,即在遊覽路線之外另闢的一塊空間,可以是獨立的亭、閣等建築物。第二種便是廊道的一種變形,像是高速上的緊急停車帶一樣。第三種也是我覺得最有意思的一種便是在交通的轉彎部位延長其中一者,設置一些類似盲腸末端的盡頭,這些盡頭不會被經過,因而成爲可以停留的地方(圖6)。第四種便是最最簡單的直接在路邊停留。因爲廊道邊上一般都設有石質或木質的椅子,既起圍護之用也可稍作歇息。

園另一打動我的便是圖7中這一光帶。這或許可圖7以歸入上文網師園中提到的那類空隙中的最小的一種。狹長的走道形成的黑暗與狹長的空隙引入的光帶的對比,下雨時在屋檐下還有垂下一層薄薄的雨簾,淅淅瀝瀝,行走於其間,雖難免會被雨水打溼,卻又別有情趣,欲罷不能。

拙政園

拙政園是我們逛的所有園子裏最大的一個,因此整體佈局顯得的開門見山了。雖然古代大戶人家一般都會在大門口建一個照壁來擋住煞氣,同時也能保證一定的隱私,免得大門一開,別人就把自己家裏給一覽無餘了。但是在門口放一座假山的還是第一次見。但是與其說這座假山是爲了起代替照壁的作用,我倒寧願相信,這座假山是因爲有文化的主人家突發奇想跟工匠說自己想要一個開門見山的效果,然後工匠就率直在家門口直接放了座假山來得親切可愛。

在逛到小飛虹和小滄浪時,老師說,在園林裏,沒有兩根線是嚴格平行的,都是非常隨意的。而且在人的感知中是否嚴格平行,是否嚴格成直角之類的幾何意義上的差別是沒有意義的,因爲幾乎無法被感知。所謂的正交只是爲了如今工業社會的高效罷了。是的,過去的工匠既是設計者也是施工者,許多事情都是在施工時根據具體情況臨時決定的,興之所至,不需要任何理由。而如今,設計與施工成爲了兩個環節,兩者之間的交接,便註定了設計的結果必須是明確且完善的。如果設計師在某個角度上模棱兩可,便會導致施工者覺得無所適從。因爲在如今由於產業鏈的存在,大家的技能都過於明確,加之現實的浮躁與功利,各種責任與糾紛,施工者便成爲了只會照着圖紙做被明確要求的事了。以前的工匠是在真實的建造中不斷地調整自己的設計,而現今的我們則只是在1:100或1:200等縮小過的模型或電腦建模中調整。前者能夠使設計具有更好的感官體驗,對景、風向之類的處理都會更加真實細膩,但是存在不夠完善、考慮不周的問題(因爲真實的建造難以推倒重來)。但是後者雖可反覆琢磨,但虛擬與現實終究是差了那麼一步。

退思園

在逛園林的時候,會有許多導遊帶團路過。便會經常聽到一些有趣的介紹,導遊說這塊鋪地叫做“五福捧壽”,五福即那五隻蝙蝠。“留”字像桌子上放着兩個酒杯,所以“人”因爲喝醉,都歪了。但是留人不如留心,所以“人”又像是少了兩點的“心”。還有拙政園裏面長得像寶瓶一樣的門洞,取“保平安"之意,這些無處不體現着古人的小情趣。這讓我聯想起建築中的象徵主義,在滿足功能的基礎上,給予藝術造型某種象徵意義,例如悉尼歌劇院、柏林愛樂樂廳。在進行建築的專業學習之前,我一直以爲建築的評判在於其外觀。我甚至一度希望,待我成爲建築師,要造一座類似某種動物的住宅,讓生活充滿樂趣。但是開始學習後,我漸漸覺得這種“像某種東西”抑或說是隻注重於拗造型的想法是非常膚淺可笑的。但是在園林中,主人家在自己的宅子裏,將自己的一些願景通過一些手段表現在一些小東西上是無傷大雅的。所以我想也不能完全否定這樣一種象徵的做法,關鍵是要把握住這個尺度,像是河北的天子大酒店就做地太過頭了。

留園另一有趣的地方便是它經常會在某一不經意的地方開一個形狀各異的門洞,裏面或佈置一塊石頭,或植入一些草木(,度上,人雖能夠進入,卻不會進入。應該是用於增加空間層次,尋求變化與樂趣的。“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逛完四個園子之後,感覺 確乎如此。這一次較爲集中的園林遊賞使我接觸到了與如今大不相同的設計與建造模式,像是進入了另一個世界,讓我得以從自身貧乏的小世界中覺醒。古今雖大不相同,各有優劣,但仍有可借鑑學習之處,獲益匪淺。

關於蘇州園林調研報告 篇2

(一)古城區的綠化

蘇州原來綠化比較滯後,90年代人均綠地面積僅1.6平方米,90年代末開始有了一個飛躍,目前人均綠地面積11.6平方米。二年內投入23億元,建成了100多個市級公園(3萬平方米以上,最大的爲18萬平方米)、區級公園(3000平方米——3萬平方米)和小遊園(3000平方米以下),使市民出門350米內就能步入綠色空間。均衡綠地佈局,精心建設小、多、勻、精的公園綠地,每年新增綠地均在500萬平方米以上,形成了“全城皆園”的新景觀,發揮了良好的生態效益。

古城區綠化着眼於保護,20xx年實施環古城——護城河綠化,面積總計14平方公里,河道綠化帶寬爲50米—100米,象一條綠色的項鍊,使蘇州古城熠熠生輝。

把蘇州園林向道路、河道、小遊園等綠地延伸,提出“蘇州園林——園林蘇州”的綠化建設口號,將亭、廊、景石、特色植物(如南天竹、造型羅漢松、五針鬆)等運用到街頭綠地,將養護工提升爲盆景工。

(二)新城區的綠化

新城區的城市綠化景觀建設利用自然山水展開。工業園區和高新區的園林綠化建設起點高、手筆大、理念新,積極營造優越的人居環境和創業投資環境。其中金雞湖是工業園區寶貴的風景資源,目前,金雞湖湖濱大道、中央公園、香樟園、文化水廊等相繼建成,面積7平方公里,投資11億元,其國際先進的設計理念和人文、自然的結合博得了人們的好評,成爲一處融現代理念與自然風貌於一體的城市新景觀。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綠化面貌直接帶動了園區樓盤的銷售。蘇州高新區立足於建設國際型科技工業園區和現代化新城區的目標,充分利用區內的著名山體,建成了大型遊樂主題公園,吸引了全國各地遊客來此觀光遊玩。成爲“綠色、生態、花園”式的新城區,蘇州一南一北兩大門因此而越發靚麗。

(三)綠化建設和養護管理

綠化建設市場的規範和操作規程已走向成熟,首先把好設計關,分成蘇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規劃審圖組、施工審圖組分別審覈;其次,不得隨意變更設計,工程變更由蘇州市綠化管理站和蘇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負責審批。

養護項目全部推出公開招投標,共分18個標段。養護經費充足,分三類:一類綠地(主幹道):10-12元/M2;二類綠地(次幹道):7-8元/M2;風景林地:2-3元/M2。重視養護檢查考覈,每個標段配備一名綠化協管員,每天進行巡迴檢查;每個季度由局長帶隊進行全市綠地的檢查考評。全市綠地養護管理遵循“無縫管理”原則,街頭無主綠地和責任不清的綠地由政府負責管理,以保證城市景觀質量的水平。

這次參觀考察活動對我們來說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學習機會,蘇州園林同行們的許多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會上考察團的成員認爲,蘇州近年來在城市綠化方面從古城園林的精雕細琢入手,全面帶動古城、新區的綠化。圍繞“高品位、創特色、上規模、出精品”,城市園林綠化建設投入不斷加大,已先後榮獲了“國家綠化先進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際花園城市”和“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等榮譽稱號,市民的生活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與會的部分專家和領導也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杭州市綠化管理站養護科科長孫曉萍就綠化管理站在園林養護管理中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進行了相互探討,杭州植物園教授級高工、植物分類專家裘寶林在園林植物配置、色彩層次上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如多用些垂直綠化材料、城市高架橋下可多種植一些較耐蔭的植物等;杭州植物園高工俞建中認爲可在虎丘山風景名勝區應適當增加色葉樹種,以突出秋景;杭州植物園黨委書記王順芳對蘇州園林和綠化管理局在管理體制上的一些具體措施和做法表示讚賞;原園文局科技處處長陳紹雲和原杭州花圃主任、花卉專家顧文琪在會上發言,認爲近年來,蘇州在城市環湖綠化中作了大量的工作,切切實實地還綠於民,造福於民。整個城市的規劃設計及古城的保護與新城的開發並重,在園林綠地的建設中不斷地弘揚“蘇州園林”文化,其獨特的設計理念,在其它城市中並不多見,如在分車隔離帶、街頭綠地中配置五針鬆及山石盆景等,相應提升了綠化養護管理水平;目前蘇州已申遺成功,這使我們從中看到了一定的差距。

這次蘇州園林考察我們主要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綠化建設突出塑造城市個性化

蘇州的園林綠化景觀管護到位,古園、古城、古樹、古木相映的特色綠化凸顯文化景觀。注重與周圍景觀的協調和生態效果的結合,形成了城區綠化與新區生態園區一體的多層次多元化綠色格局。

(二)大力推進景觀帶和遊園綠地建設

充分利用“山、水、城、林”的自然資源,科學有序地“規劃建綠”,從挖掘人文資源、提高生態功能,營造城市景觀等角度進行綠化建設,將原有景區串成帶、連成片,呈現透河、顯山、露景效果。城市綠化建設貼近市民生活,方便百姓健身、休閒、娛樂。

(三)嚴格落實綠化規劃,提升城市綠化品位

綠地規劃作爲城市綠化的重要保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合理的設計,嚴謹的規劃使蘇州在城鄉一體化的綠化、區域功能定位,與全區的城市化建設新形式相適應。道路改造方面的規劃設計着重進行文化挖掘,並一改過去“樹讓路”的施工爲“路讓樹”的施工,使新綠地與原有景區相得益彰,提升了現代城市的綠化品位。

(四)銳意創新,提高綠化管理水平

綠化的管理養護是城市園林綠化的工作重心。轉變觀念、轉變機制,採取建設與管理分開,凡是綠化建設項目一律招投標,並實行“管養剝離”機制。城市綠化管理單位強化考覈制度,實行精細化管理。綠化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

(五)加大綠化投資,進一步提升城市發展空間

繼續進行大規模、高水平的綠化投資建設,進一步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提高市民的生活質量。推進遊園綠地人性化建設服務,認真落實以人爲本的科學發展觀。

關於蘇州園林調研報告 篇3

蘇州,一個具有2500年曆史的文化古城,小橋流水,古色古香,氣質婉約,這是我未見它時便有的期待。是在許多城市高樓闊路的雷同反覆之後,見到蘇州的矮房、流水、白牆,並不抱太大希望的我確是被其與我期望的重合度給震驚了。第一次對一座城市這麼圖 1 有好感。因而,對於次日的園林之遊便多了幾分期待與信心。

網師園

我們首先去了網師園,坐個公交,進入一片居民區,走過一條窄巷,它就那麼靜靜地出現在了眼前。就像一座普通的民居,不顯山不露水,真真地應了那句“不出城郭而獲山水之怡,身居鬧市而有靈泉之致”。網師圖 2園很小,因而當我們一百多號人涌入時,裏面便顯得分外侷促,難以體會古時小姐一人在園中散步時所領略到的獨特韻致。我們的到來倒像是一羣凡俗之客對這一片靜謐的魯莽衝撞了。

進入網師園,一回首我便注意到了這個場景,說實在的,我有點被它的精緻複雜給震驚到。我覺得這顯示的是古人的一種生活節奏。靜下心來精雕細琢,並不深究其必要性,只是按照一種慣例,再適當加以揮地做下去。最終在他們手中誕生的是一件工藝品。而我學習了兩年建築,學習的則是對於空間的一些處理,角度較爲寬大。也許我會覺得古人的這種做法充滿了匠氣,帶有一定的盲目性,但是有時候,我覺得自己也該學着將目光放在細部上,靜心地去琢磨一件小事,將其做到極致。即使結果是無意義的,但至少耐心是可貴的。網師園震撼我的另一個場景便是圖二。明與暗的強烈對比,讓人眼前一亮,給我以強烈的美的享受,至是一種神聖。在園中逛逛,會發現多處這樣的明暗對比,特意在屋頂與牆或者屋頂與屋頂的交接處留出一小片天空,將一束光引入。在這極小的天空下相應地還會種上植物。我覺得這是一小片土地的引入。有天有地,合起來便是一個微縮的世界(如圖3)。但是在有些地方,工匠們在交接處留出的天空是比較大的,在這種情況下,要營造的便不再是一種明暗的對比了,而更多的有一種景觀的意味,就好像一個自帶天光的放大版的盆景。相對於前者,這一種類型的透氣性更強,且更加舒展。照此推斷,交接處再擴大一個等級,便成了大家可以進入、觀賞、駐足的喜聞樂見的院子了。

留園

參觀完網師園的下午便緊接着步入了留園。留園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我迷路了。在這留園的彎彎繞繞裏確是讓我看見了“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意味。在現今的建築裏,我學到的便是交通應該具有便捷性和引導性,最失敗的應該就是讓人迷路了吧。但是在這蘇州園林裏,我想交通已經不再是交通了,它的目的已經不是要通往某個地方,它的意義就在於當下所處之地的所見所感。我想也是,古時的小姐們無法見到外面的世界,如果家裏的園林做得直來直去,幾步就走完了,那圖 6麼她們豈不非常無聊。爲了將這遊覽之路延長,園林除了彎彎繞繞的曲折,還會隨時隨地有停留稍歇之所。停留稍歇之地有四種類型(圖5)。其一是停留時間最長的類型,即在遊覽路線之外另闢的一塊空間,可以是獨立的亭、閣等建築物。第二種便是廊道的一種變形,像是高速上的緊急停車帶一樣。第三種也是我覺得最有意思的一種便是在交通的轉彎部位延長其中一者,設置一些類似盲腸末端的盡頭,這些盡頭不會被經過,因而成爲可以停留的地方(圖6)。第四種便是最最簡單的直接在路邊停留。因爲廊道邊上一般都設有石質或木質的椅子,既起圍護之用也可稍作歇息。

園另一打動我的便是圖7中這一光帶。這或許可圖7以歸入上文網師園中提到的那類空隙中的最小的一種。狹長的走道形成的黑暗與狹長的空隙引入的光帶的對比,下雨時在屋檐下還有垂下一層薄薄的雨簾,淅淅瀝瀝,行走於其間,雖難免會被雨水打溼,卻又別有情趣,欲罷不能。

拙政園

拙政園是我們逛的所有園子裏最大的一個,因此整體佈局顯得的開門見山了。雖然古代大戶人家一般都會在大門口建一個照壁來擋住煞氣,同時也能保證一定的隱私,免得大門一開,別人就把自己家裏給一覽無餘了。但是在門口放一座假山的還是第一次見。但是與其說這座假山是爲了起代替照壁的作用,我倒寧願相信,這座假山是因爲有文化的主人家突發奇想跟工匠說自己想要一個開門見山的效果,然後工匠就率直在家門口直接放了座假山來得親切可愛。

在逛到小飛虹和小滄浪時,老師說,在園林裏,沒有兩根線是嚴格平行的,都是非常隨意的。而且在人的感知中是否嚴格平行,是否嚴格成直角之類的幾何意義上的差別是沒有意義的,因爲幾乎無法被感知。所謂的正交只是爲了如今工業社會的高效罷了。是的,過去的工匠既是設計者也是施工者,許多事情都是在施工時根據具體情況臨時決定的,興之所至,不需要任何理由。而如今,設計與施工成爲了兩個環節,兩者之間的交接,便註定了設計的結果必須是明確且完善的。如果設計師在某個角度上模棱兩可,便會導致施工者覺得無所適從。因爲在如今由於產業鏈的存在,大家的技能都過於明確,加之現實的浮躁與功利,各種責任與糾紛,施工者便成爲了只會照着圖紙做被明確要求的事了。以前的工匠是在真實的建造中不斷地調整自己的設計,而現今的我們則只是在1:100或1:200等縮小過的模型或電腦建模中調整。前者能夠使設計具有更好的感官體驗,對景、風向之類的處理都會更加真實細膩,但是存在不夠完善、考慮不周的問題(因爲真實的建造難以推倒重來)。但是後者雖可反覆琢磨,但虛擬與現實終究是差了那麼一步。

退思園

在逛園林的時候,會有許多導遊帶團路過。便會經常聽到一些有趣的介紹,導遊說這塊鋪地叫做“五福捧壽”,五福即那五隻蝙蝠。“留”字像桌子上放着兩個酒杯,所以“人”因爲喝醉,都歪了。但是留人不如留心,所以“人”又像是少了兩點的“心”。還有拙政園裏面長得像寶瓶一樣的門洞,取“保平安"之意,這些無處不體現着古人的小情趣。這讓我聯想起建築中的象徵主義,在滿足功能的基礎上,給予藝術造型某種象徵意義,例如悉尼歌劇院、柏林愛樂樂廳。在進行建築的專業學習之前,我一直以爲建築的評判在於其外觀。我甚至一度希望,待我成爲建築師,要造一座類似某種動物的住宅,讓生活充滿樂趣。但是開始學習後,我漸漸覺得這種“像某種東西”抑或說是隻注重於拗造型的想法是非常膚淺可笑的。但是在園林中,主人家在自己的宅子裏,將自己的一些願景通過一些手段表現在一些小東西上是無傷大雅的。所以我想也不能完全否定這樣一種象徵的做法,關鍵是要把握住這個尺度,像是河北的天子大酒店就做地太過頭了。

留園另一有趣的地方便是它經常會在某一不經意的地方開一個形狀各異的門洞,裏面或佈置一塊石頭,或植入一些草木(,度上,人雖能夠進入,卻不會進入。應該是用於增加空間層次,尋求變化與樂趣的。“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逛完四個園子之後,感覺 確乎如此。這一次較爲集中的園林遊賞使我接觸到了與如今大不相同的設計與建造模式,像是進入了另一個世界,讓我得以從自身貧乏的小世界中覺醒。古今雖大不相同,各有優劣,但仍有可借鑑學習之處,獲益匪淺。

關於蘇州園林調研報告 篇4

(一)古城區的綠化

蘇州原來綠化比較滯後,90年代人均綠地面積僅1.6平方米,90年代末開始有了一個飛躍,目前人均綠地面積11.6平方米。二年內投入23億元,建成了100多個市級公園(3萬平方米以上,最大的爲18萬平方米)、區級公園(3000平方米——3萬平方米)和小遊園(3000平方米以下),使市民出門350米內就能步入綠色空間。均衡綠地佈局,精心建設小、多、勻、精的公園綠地,每年新增綠地均在500萬平方米以上,形成了“全城皆園”的新景觀,發揮了良好的生態效益。

古城區綠化着眼於保護,20__年實施環古城——護城河綠化,面積總計14平方公里,河道綠化帶寬爲50米—100米,象一條綠色的項鍊,使蘇州古城熠熠生輝。

把蘇州園林向道路、河道、小遊園等綠地延伸,提出“蘇州園林——園林蘇州”的綠化建設口號,將亭、廊、景石、特色植物(如南天竹、造型羅漢松、五針鬆)等運用到街頭綠地,將養護工提升爲盆景工。

(二)新城區的綠化

新城區的城市綠化景觀建設利用自然山水展開。工業園區和高新區的園林綠化建設起點高、手筆大、理念新,積極營造優越的人居環境和創業投資環境。其中金雞湖是工業園區寶貴的風景資源,目前,金雞湖湖濱大道、中央公園、香樟園、文化水廊等相繼建成,面積7平方公里,投資11億元,其國際先進的設計理念和人文、自然的結合博得了人們的好評,成爲一處融現代理念與自然風貌於一體的城市新景觀。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綠化面貌直接帶動了園區樓盤的銷售。蘇州高新區立足於建設國際型科技工業園區和現代化新城區的目標,充分利用區內的著名山體,建成了大型遊樂主題公園,吸引了全國各地遊客來此觀光遊玩。成爲“綠色、生態、花園”式的新城區,蘇州一南一北兩大門因此而越發靚麗。

(三)綠化建設和養護管理

綠化建設市場的規範和操作規程已走向成熟,首先把好設計關,分成蘇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規劃審圖組、施工審圖組分別審覈;其次,不得隨意變更設計,工程變更由蘇州市綠化管理站和蘇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負責審批。

養護項目全部推出公開招投標,共分18個標段。養護經費充足,分三類:一類綠地(主幹道):10-12元/M2;二類綠地(次幹道):7-8元/M2;風景林地:2-3元/M2。重視養護檢查考覈,每個標段配備一名綠化協管員,每天進行巡迴檢查;每個季度由局長帶隊進行全市綠地的檢查考評。全市綠地養護管理遵循“無縫管理”原則,街頭無主綠地和責任不清的綠地由政府負責管理,以保證城市景觀質量的水平。

這次參觀考察活動對我們來說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學習機會,蘇州園林同行們的許多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會上考察團的成員認爲,蘇州近年來在城市綠化方面從古城園林的精雕細琢入手,全面帶動古城、新區的綠化。圍繞“高品位、創特色、上規模、出精品”,城市園林綠化建設投入不斷加大,已先後榮獲了“國家綠化先進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際花園城市”和“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等榮譽稱號,市民的生活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與會的部分專家和領導也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杭州市綠化管理站養護科科長孫曉萍就綠化管理站在園林養護管理中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進行了相互探討,杭州植物園教授級高工、植物分類專家裘寶林在園林植物配置、色彩層次上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如多用些垂直綠化材料、城市高架橋下可多種植一些較耐蔭的植物等;杭州植物園高工俞建中認爲可在虎丘山風景名勝區應適當增加色葉樹種,以突出秋景;杭州植物園黨委書記王順芳對蘇州園林和綠化管理局在管理體制上的一些具體措施和做法表示讚賞;原園文局科技處處長陳紹雲和原杭州花圃主任、花卉專家顧文琪在會上發言,認爲近年來,蘇州在城市環湖綠化中作了大量的工作,切切實實地還綠於民,造福於民。整個城市的規劃設計及古城的保護與新城的開發並重,在園林綠地的建設中不斷地弘揚“蘇州園林”文化,其獨特的設計理念,在其它城市中並不多見,如在分車隔離帶、街頭綠地中配置五針鬆及山石盆景等,相應提升了綠化養護管理水平;目前蘇州已申遺成功,這使我們從中看到了一定的差距。

這次蘇州園林考察我們主要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綠化建設突出塑造城市個性化

蘇州的園林綠化景觀管護到位,古園、古城、古樹、古木相映的特色綠化凸顯文化景觀。注重與周圍景觀的協調和生態效果的結合,形成了城區綠化與新區生態園區一體的多層次多元化綠色格局。

(二)大力推進景觀帶和遊園綠地建設

充分利用“山、水、城、林”的自然資源,科學有序地“規劃建綠”,從挖掘人文資源、提高生態功能,營造城市景觀等角度進行綠化建設,將原有景區串成帶、連成片,呈現透河、顯山、露景效果。城市綠化建設貼近市民生活,方便百姓健身、休閒、娛樂。

(三)嚴格落實綠化規劃,提升城市綠化品位

綠地規劃作爲城市綠化的重要保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合理的設計,嚴謹的規劃使蘇州在城鄉一體化的綠化、區域功能定位,與全區的城市化建設新形式相適應。道路改造方面的規劃設計着重進行文化挖掘,並一改過去“樹讓路”的施工爲“路讓樹”的施工,使新綠地與原有景區相得益彰,提升了現代城市的綠化品位。

(四)銳意創新,提高綠化管理水平

綠化的管理養護是城市園林綠化的工作重心。轉變觀念、轉變機制,採取建設與管理分開,凡是綠化建設項目一律招投標,並實行“管養剝離”機制。城市綠化管理單位強化考覈制度,實行精細化管理。綠化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

(五)加大綠化投資,進一步提升城市發展空間

繼續進行大規模、高水平的綠化投資建設,進一步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提高市民的生活質量。推進遊園綠地人性化建設服務,認真落實以人爲本的科學發展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