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鄉村振興實踐報告(精選7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11W

2023鄉村振興實踐報告 篇1

一、做好發展鄉村產業

2023鄉村振興實踐報告(精選7篇)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原動力。按照省委總體要求部署,以;縣域產業;發展爲統領,以;特色農業產業化;爲牽動,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努力走好三產融合發展新路子。一是加快結構調整,打造特色農業。以;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爲方向,充分發揮綠色有機生態資源優勢,加快結構調整進程,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提升農產品供給質量,不斷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重點加快專用優質品種玉米、優質大米、有機雜糧雜豆、綠色蔬菜等優勢種植業結構調整,擴大;兩牛一豬一禽;和羊、蛋雞、鵪鶉、淡水魚等傳統優勢養殖業規模,探索發展田園農業、生態農業、觀光農業、體驗農業、訂製農業等特色農業,向開發農業多種功能要潛力、要效益。二是培育發展動能,抓好改革創新。堅持用改革的辦法來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農村金融改革、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農業保險改革和新型經營體系改革,靠新體制、新機制創新培育新動能。三是推進三產融合,提升產業層次。全面推廣;龍頭企業+基地+農戶;模式,依託全縣X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快形成玉米精深加工、畜禽加工、乳品飲品、果蔬、飼料、鄉村休閒旅遊等產業鏈條,進一步提升價值鏈、延長產業鏈、完善利益鏈,着力走好產業化、基地化、規模化發展之路。

二、做大:激發鄉村活力

人才關係到鄉村振興戰略的貫徹和落實,關係到農業農村的發展和穩定。堅持以優惠政策吸引域外人才、以產教融合培育鄉土人才、以真情實意關愛回鄉人才,努力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一是建設一支高質量的農村經紀人隊伍。加快培育扶持一批;理念新、素質高、懂技術、會經營、有熱情、有責任心;的農村經紀人隊伍,真正使其成爲農民的;眼睛;看市場、農民的;耳朵;聽信息、農民的;腿腳;跑經營,帶動廣大農民樹立市場意識、瞭解市場信息、增強抵禦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二是建設一支高水平的農民雙創隊伍。積極倡導外出能人和大學生返鄉創業,爲其解決各種後顧之憂,營造安心順心舒心的創業環境,加快推動;打工經濟;向;創業經濟;轉變。大力培育雙創農民,使其成爲農業創新創業示範樣板。三是建設一支高技能的農村實用人才隊伍。通過縣、鄉兩級多類型、多業態培訓,開展農機作業能手、科技帶頭人、農產品網絡營銷人才等各類新型農村實用人才培訓,使其成爲農民增收致富的開拓者和領路人;加強與重點高校、科研院所的'溝通聯繫,爭取建立院士站、博士後流動站,積極引進一批前沿科技站位高的外腦羣體。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農村幹部隊伍。切實提高鄉村幹部指導農業生產的技能,真正成爲行家裏手;鼓勵各級幹部到農村一線鍛鍊,採取多種形式爲他們搭建展示鍛鍊舞臺,形成;在一線培養幹部、在一線鍛鍊幹部、在一線重用幹部;的良好導向。

三、做優:優化鄉村生態

人居環境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條件。要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爲牽動,守住生態保護紅線,讓良好生態成爲鄉村振興的支撐點,讓農民成爲綠色空間的守護人,創造更加舒適、和諧、文明的人居環境。一是積極推進;綠色革命;全面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加強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加大造林綠化、沿江溼地保護和肇蘭新河治理力度,全面優化鄉村生態環境。二是積極推行;廁所革命;結合肇東實際,探索實踐廁所無害化改造,加快廁所改造試點工作,確保經濟上可接受、方式上可推廣。三是積極推行;垃圾革命;實施生活垃圾專項整治,將生產生活垃圾;臨時收集、定點傾倒、定期清運、集中填埋;,促進就地減量和分類處理;加大農村環境集中連片整治力度,重點對村屯坑拋棄地進行治理改造,加快推動;坑拋棄地;變成;園林景;四是積極推行;能源革命;積極發展循環農業、生態農業,以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基料化爲重點,加快農作物秸稈全量化綜合利用,既解決作物秸稈往哪裏去的問題,又解決原料、能源從哪裏來的問題。

四、做實:富裕鄉村生活

實施鄉村振興,擺脫貧困是前提。堅持把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作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戰,聚焦精準,持續發力。一是聚焦產業扶貧。把產業扶貧作爲治本之策,既要規劃實施好肉牛養殖、光伏電站、棚室蔬菜、林果產業、鮮食玉米種植、食用菌栽培、鄉村旅遊等縣級和鄉鎮層面的;蓋被;產業,也要發動貧困戶發展庭院經濟、物業管理、以工代賑、勞務輸出、代種代養等;取暖;項目,確保精準到戶項目實現全覆蓋,確保貧困戶有持續穩定的收入來源。二是強化兜底保障。集中力量解決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和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弱項。重點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戶CD危房改造,徹底解決貧困人口安全飲水問題。三是激發內生動力。通過開展;五星級文明戶;創建五好模範;家庭評選自主脫貧典型;宣傳等活動,激發貧困戶脫貧內生動力,提升貧困戶自我發展能力。四是落靠各方責任。不斷強化鄉村主體責任、行業部門責任、駐村幫扶責任、社會扶貧責任,既要明責知責,又要擔責盡責,更要追責問責,不讓;一戶一人;在全面建成小康進程中落伍掉隊。

五、做強:加強鄉村治理

鄉村振興是一個大戰略,必須堅持走鄉村善治之路,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讓農村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一是在村民自治上闖新路。不斷豐富村民自治實現形式,嚴格落實村;兩委;聯席會議等制度,加強村規民約、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和禁毒禁賭會;一約四會;建設,加強村務財務監督管理,真正讓農民自己;說事、議事、主事;二是在依法治理上用真功。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完善農村法治服務,引導幹部羣衆尊法學法守法用法,依法表達訴求、解決糾紛、維護權益。紮實推進平安鄉村建設。三是在道德建設上強引領。樹好文明鄉風,保護利用好民俗風情、傳統技藝、鄉樂鄉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把文化舞臺上的聚光燈更多地聚焦農業、農村和農民;傳好良好家風,大力弘揚家和萬事興、百善孝爲先、積善有餘慶、忠厚傳家久等傳統家訓,使敬老愛幼、崇德尚儉、明禮向善蔚然成風;塑好淳樸民風,大力弘揚先進鄉村文化,充分發揮優秀基層幹部、道德模範、身邊好人等新鄉賢的示範引領作用,用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成風化人。四是在基層保障上出實招。紮實開展農村軟弱渙散黨組織集中整頓活動,解決好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強化新換屆村;兩委;班子教育培訓,切實提高推進鄉村振興的能力素質,充分發揮脫貧致富奔小康;頭雁;作用;積極爲基層組織開展工作、服務羣衆創造良好條件,真正使基層組織成爲凝聚人心、幹事創業、服務羣衆的前沿陣地。

2023鄉村振興實踐報告 篇2

根據區政協年度工作計劃安排,x月xx日,區政協副主席組織鎮村組部分委員赴x市、xx市考察學習鄉村振興建設情況。調研組通過實地查看、聽取經驗、現場交流等形式,走訪了等xx餘個地點,現將學習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xx市xx區和xx市基本情況

xx市xx區,位於黃金海岸線中部,形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全區總面積x平方公里,總人口xx餘萬人,轄x個街道、x個鎮、x個鄉。xx區以美麗鄉村建設爲舞臺,聚力打通“兩山”「1」轉化通道,堅定沿着“八八戰略”「2」路子,聚力推動鄉村振興,積極探索提煉的鄉村振興“工作十法”「3」被新華社《智庫瞭望》《國家財經週刊》和央視《焦點訪談》《新聞調查》等中央核心媒體專題報道。

xx市,地處西南部,形成“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格局,全市總人口x餘萬人,x.萬平方公里,轄x個區x個縣,是全省面積最大的地級市,也是最大的山區,被譽“綠谷”“中國生態第一市”。xx市始終堅持以“兩山”理論爲指導,持續推動綠色發展,已經成爲全國鄉村振興的探路者和模範生。

二、看到、聽到了什麼?

近年來,xx省xx市xx區和xx市兩個地區,緊緊圍繞農民生活質量提升,立足生態優勢,通過“系統推進”“生態宜居”“農村電商”“小鎮引領”助力鄉村振興。調研組通過走訪各個考察點,聆聽專家講解,深入一線體會,面對面互動交流,從一行一路所觀、所聽情況來看,兩個地區的鄉村振興建設工作思路清晰、舉措有力、氛圍濃厚、成效斐然,在鄉村振興建設過程中主要開啓了三種“模式”。

(一)堅持以生態宜居爲關鍵,開啓“農旅振興”模式

這兩個地區主要依託得天獨厚的天然山水資源和採用美麗鄉村建設成果,把握人們對於美好旅遊生活需要的變化和升級,大力培育以文化體驗、農村風貌景觀、農業生產活動和水果休閒採摘等爲主導的多元化鄉村休閒旅遊產業,滿足遊客體驗農業、迴歸自然的休閒需求,全面推動“鄉村+”“農業+”和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促進農業轉型和鄉村旅遊產業升級,打造“田園綜合體”,發展農業旅遊產業。xx區積極探索推動“三權分置”「5」改革,完善農民閒置宅基地和閒置農房政策,在開發鄉村民俗、鄉村美食、鄉村特產、農事體驗、農家生活等特色產業的基礎上,

因地制宜積極發展鄉村休閒、鄉村度假等產業。比如,xx鄉xx村和xx鎮x村,與xx大學合作設計建設,採取保持原貌、就地取材、適度調整、修舊如舊的方式,對古村落進行活態再生再開發,打造旅遊綜合體,做強農家樂(民宿)品牌,帶動傳統農業的轉型升級,提升鄉村旅遊發展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xx市依託傳統村落、古民居,大力發展鄉村度假和休閒養生產業,打造“山居”民宿區域公用品牌,突出“小而美”的品牌、“細而精”的模式和“廣受益”的成效,以山水爲依託,以三農爲特色,延伸優質農產品產業鏈,拓展農事活動觀光、體驗等環節。如平田村,坐落在海拔x米的高山梯田上,是xx市級農家樂特色村,20__年,xDnA設計事務所參與平田村保護公益性建設,打造成集住宿、餐飲、會務、休閒爲一體的民宿綜合羣,素有“雲上平田”之稱,每年平均入住率達到%,旅遊旺季達到%以上,而且帶動了陳家鋪等系列農家樂民宿共同發展,形成了發展集聚羣。

(二)堅持以產業興旺爲重點,開啓“產業振興”模式

xx區和xx市突出現代農業對鄉村振興的產業支撐與引領作用,堅持質量興農,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綠色生態”爲主方向,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加快形成“產地生態、產品綠色、產業融合、產出高效”的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xx區圍繞“三生”「6」有機融合和“三農”統籌發展的建設目標,秉承蜜橘、東魁楊梅、雙季茭白、枇杷等農業支柱產業優勢,

引導產業向集約化發展,全面提升特色農業競爭力。比如,xx區以柑橘科技研發推廣園區、現代化種植園區、柑橘罐頭產業園和柑橘產業綜合體四大“產業園”建設爲抓手,全力推動蜜橘品牌振興,20__年引進x家工商資本,流轉土地x畝打造蜜橘培育基地,近兩年年均增幅達x%。同時,xx區積極推廣高科技、高產出、高效益的“三高”新興農業發展模式,如綠沃川農業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自動化蔬菜種植技術和空中草莓栽培技術、良種培育、農業觀光、農業技術培訓、農業推廣等生產經營及服務與一體化的現代農業企業,年產值近萬,每年組織農技培訓x餘人,爲周邊村民提供近x個就業崗位,大幅度增加農民收入。xx市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實行頂格的生態標準、嚴格的生態治理、科學的生態制度,努力推動生態產品價值轉換,大力推進國家級農高區、省級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創建,實現了生態農業提質增效。比如,x縣大木山茶園景區,總面積x.x萬餘畝,擁有茶農x餘戶,政府從統一規劃設計,加強原產地保護,提升加工工藝頂層設計做起,對土壤改良、種植、養護、採摘、加工、包裝、銷售、旅遊等各個環節進行全產業鏈升級,形成種、產、研、銷“四位一體”生產模式,茶農人均年收入x餘元,間接帶動x餘名人員就業。

(三)堅持以鄉風文明爲保障,開啓“文化振興”模式

這兩個地方注重保護和開發利用好歷史文化村落和非物質

文化遺產,深入發掘鄉村背後的故事和文化基因,運用現代手段,保留原始風貌和生態肌理,保護鄉土文化特色,保護鄉村社會價值體系和集體情感記憶,打造鄉土的、健康的、休閒的、歷史的鄉村。xx區對鄉村獨有文化內涵進行挖掘與定位,尋找、修復、重建或新建當地村民的文化認同點、傳承點,構成文化認同與傳承的有機體。比如,xx鄉xx村的“社戲廣場”等改造項目,突出了鄉村社會文化建設的特點,形成“道教”“儒家”和中醫養生等“文化集聚”效應。同時,xx區於20xx年開始,爲完善農村“實現精神富有、打造精神家園”的重要載體,在原有農民學習會館基礎上建設農村文化禮堂,挖掘本村特有歷史文化元素,傳承和發揚本土優良人文精神,弘揚主流價值,不斷豐富農民的精神文化,成爲展示村莊形象的新窗口、傳承傳統文化的新載體、普及科普知識的大課堂和農民文體活動的主陣地。截止今日,已高標準建成近家文化禮堂。xx市依託省級歷史文化重點村和國家級傳統村落項目,實施“百村復興”工程,注重深入挖掘、繼承、創新優秀傳統鄉土文化,保護和利用好民間藝術、戲曲曲藝、手工技藝、民俗活動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比如,蓮都區的古堰畫鄉歷史底蘊深遠,小鎮內有505年的國家重點保護單位通濟堰、古街舊宅和千年古樟羣,具有得天獨厚的產業基礎和文化資源,20__年躋身全國首批3家服務業特色小鎮創新試點,擬建的文化產業基地——油畫交易中心,引進全國藝術家來創作和設計,打造最大、最優油畫交易平臺。

三、思到、悟到了什麼?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啓了新時代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新徵程。大力實施鄉村振興,並提高到戰略高度,這是黨中央着眼於推進“四化同步”「7」、城鄉一體化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升億萬農民獲得感幸福感、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和實現中華文明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爲新時代農業農村改革發展指明瞭方向、明確了重點。

(一)要樹立大農業融合理念。xx區藍美莊園,佔地x畝,總投資x.x億元,是xx省內規模最大的農業高科技新品種新技術展示館,堅持一二三融合發展,全力打造集四季採摘、四季賞花、農耕體驗、度假休閒於一體的農業休閒綜合體。藍美莊園的建設有效整合長潭水庫、富山大裂谷、潮濟古村落等周邊旅遊資源,帶動了當地及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現在人們對農業的功能要求發生了明顯變化,不再滿足於提供吃飽喝足穿暖,更需要一些文化體驗、休閒娛樂、教育科普、健康養生等生態文化功能,要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大力發展休閒農業、觀光農業、創意農業,實行“一三”聯動、農旅結合,發展鄉村旅遊,拓寬增收渠道,讓廣大農民能夠實實在在分享到全產業鏈增值收益。鼓勵引導龍頭企業到農村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種養業和加工營銷業,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創造就業崗位,增加農民收入。

(二)要樹立大市場抱團理念。xx市“山耕”,是全國首個覆蓋全區域、全品類、全生產的區域公用品牌,打造全產業鏈創新服務平臺綜合體,發揮企業與協會雙重作用,搭建政府與市場完美結合的品牌公共運營平臺,將“農產品”變“商品”、“山貨”變“網貨”、“線下”變“線上”,實現農業“四化”「8」。截止今年,“山耕”合作主體、合作基地分別增加到家、1122個,背書農產品總數達到x個,“山耕”品牌價值已達到.億元,列中國農業區域公用品牌百強榜第位。現在市場是買全國賣全國、買全球賣全球的大市場,要搞出名堂、樹立品牌,僅靠單個主體“唱獨角戲”“跑單幫”已經很難實現,尤其很多新主體是搞農業的新生力量,經驗不足,難以抵禦農業自然風險、市場風險和質量風險。這就需要通過聯合與合作模式,強化品牌建設,組建合作制、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等形式的聯盟和團體,提高農產品組織化程度,建立優質農產品展示展銷中心,加快發展直營直銷,推動農產品進展會、進超市,推廣“會員制”銷售、農產品網絡營銷,推進產品變商品、商品變精品、精品變極品,讓好產品賣出好價錢。就是要讓農民有持續穩定的收入來源,經濟寬裕,衣食無憂,生活便利,共同富裕。

(三)要樹立大生態綠色理念。xx區中德農場——被譽爲中國人的道德農場,尊重自然規律,以德米特標準爲依據,利用動力農法形成獨立的生態循環系統,種植蔬菜、果樹,養殖蜜蜂、牲畜,利用自然生物之間的共生共性,相互促進共同成長。關注土壤健康,每年都會種植大量“綠肥”「9」,配合使用活力農耕製劑及堆肥,逐漸激活土壤活力和免疫力,通過輪作、套種、稻鴨、稻魚共生等方式來改良土壤,爲農作物提供健康的生態環境,所生產出來的農作物不含任何污染,也不需任何再加工,實現從田頭到餐桌的無縫連接。綠色是農業的本色,農業本身就是生態產業,能夠給人們提供清心養眼洗肺的好去處,把農業的綠色價值挖掘出來,不僅生產各種綠色優質安全的農產品,還要提供更多清新的空氣、潔淨的田園,打造連天白雲、青山綠水、雞鴨成羣相映成趣的生產生態新景觀。需要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全面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強化溼地保護和修復,推進輪作休耕、生態保護和退耕還林還草,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上下功夫,實行種養結合,加強農畜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機制的示範推廣,加快形成農業綠色生產方式。

(四)要樹立大網絡聯通理念。xx市農村創業生活服務“趕街”網絡服務公司,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構建公共服務、農產品上行和消費品下行三大體系,有效解決農村羣衆“辦事難、難辦事”和農產品“難買、難賣”等問題,提高農村活力、引導農村消費、搞活農村供需流通,促進農民增收和創業就業的機會。現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騰籠換鳥”“機器換人”“電商換市”等一系列新變革,正在深刻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這樣的背景下,推進鄉村振興就要樹立互聯網思維、用好信息化手段,把小農戶和新型

經營主體與生產、加工、流通、管理、服務和消費等各個環節連在一起,實現產品相同、信息相同、服務相同、利益共享,打造“互聯網+”農村模式,發展電子商務、衆籌農業、網上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把藏在深山無人知曉的優質土特產品更多的擺到城裏人的家中,讓鄉村變的更美好。

四、下步怎麼做,做什麼?

我區於x月xx日已正式下發《關於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後簡稱《實施意見》),從x個方面xx項內容深入闡述了xx區鄉村振興具體步驟、目標和要求,內容緊貼實際、方法具體詳實,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指導性,如果按照《實施意見》目標任務穩步推進實施,鄉村建設定將如期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升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定將爲我省、市新一輪振興發展,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積極的貢獻。調研組結合赴實地考察,並在認真研學區《實施意見》基礎上,提五點建議。

(一)貫徹鄉村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理念。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我們要堅持“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五大發展理念”,準確把握中央關於治水的戰略定位,堅守空間均衡的重大原則,統籌兼顧鄉村振興與治水、治山、治林、治田關係,避免長期以來實際存在的因重開發建設、輕生態保護,開山造田、毀林開荒、侵佔河道、圍墾河湖,帶來的生態系統嚴重損害和由此導致的生態鏈條惡性循環,把水資源、土地

資源和生態環境承載能力作爲剛性約束,貫徹落實到鄉村振興改革發展穩定的各項工作中。要圍繞農民羣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盡力而爲、量力而行,結合地域特色、人文歷史,把握差異性,科學規劃、試點先行,打造一批拿的出、叫得響、有特色的鄉村振興示範。近期建議全力推進梯面森林小鎮(重點打造xx村、民安村)、生態休閒小鎮建設(重點打造xx村、xx村、xx村),打造鄉村振興示範鎮。推進嶂度假區建設,打造河生態景觀帶、河(河)生態景觀帶。推動花東鎮深度參與x中部地區城鄉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

(二)主動創造鄉村發展綜合條件。根據中央、省市要求的鄉村發展優先戰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針對各村域自然和社會條件,按照“一村一策”的思路,將x條村分爲若干類型,實實在在分類落實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農業發展規劃工作,以落實新增建設用地規模爲抓手,圍繞農民住宅、歷史留用地、空心村改造、安置區建設等的統籌安排,探索集體土地所有權、使用權、承包權“三權分離”的實用方式,加強政策出臺、指引和綜合整改,從根本上解決村民住宅困難、農村“兩違”屢禁不止和農村發展缺乏抓手問題,積極探索針對性強的鄉村精品民宿、農家樂的簡約管理和環保消防的報備方式,着實解決鄉村振興綜合軟硬條件和用地、用電、用水、用人的政策支撐。

(三)積極強化鎮村產業支撐。當前,我區傳統種養模式沒

有得到根本轉變,適度規模經營尚未形成,農業產業鏈條不長,農產品商品化率不高,農業企業存活率比較低。鄉村振興歸根結底是發展問題,沒有產業的支撐,鄉村振興就是空中樓閣、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難以長久維持。一是引資引智要做“加法”。區鎮村要以資源爲“新郎”、資本爲“新娘”,鼓勵引導投資機構、創業團隊到農村區域投資興業、大展手腳,可以借鑑xx區與同濟大學合作,推動“學院+基地”“學院+產業”聯動發展模式,引進相關大學的專業“設計+投資”團隊進駐、梯面等地區,就發展休閒旅遊產業,加大與鄉村發展專業機構、資深專家的合作交流力度,爲鎮村量身定製產業發展策略,力爭在鎮村產業拓展、新業態策劃、新模式探索上取得新突破。近期,在度假村的綜合利用,、,梯面的、總體提升方面需要加大推動力度,取得長足進步。二是強化治污掃黑、散亂污和兩違集中的“減法”整治。充分憑藉中央省市治污掃黑、散亂污和“兩違”集中“減法”整治的東風,徹底摘除多年來沉積鄉村的毒瘤,全面掃除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各種障礙,積極爲鄉村振興創造條件。按照“人以食爲天,農村要發展、農業種養要延續、農民要有出路,農保區也要給出路”的思路,疏堵結合,標本兼治,統籌兼顧,建立農、畜、牧業生態化建設機制;按照“規模化、無害化、生態化”的原則,根據各鎮域環境承受能力,以滿足治污水土指標達標爲前提,主動設立高密度養殖區,整合規模生態養殖,配套治污設施,有針對性種植對畜禽養殖污水修

復淨化作用強的植物,建管監並舉,實現既保障xx區的禽畜產品有效供給,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協調發展,從源頭上防止和減少畜禽養殖污染。實現區域種養平衡及生態和諧。同時,積極引導養殖戶向菌類、花卉等生態高效產業轉產。規範管理,鞏固防治工作成效,有效改善農村生態環境。三是產業融合要做“乘法”。在區全面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三+”「10」的基礎上,要注重圍繞市場需求,大力發展“互聯網+精加工”現代農業等新興產業,充分拓展現有炭步芋頭、李溪石硤龍眼、京塘蓮藕、楊荷荔枝等特色農產品的包裝宣傳品牌優勢,積極謀劃針對農產品加工增值環節的招商項目。目前,全區沒有大規模農產品加工企業,農產品加工環節和牽引作用發揮作用不大,需要新培育一批農產品龍頭加工企業,可以借鑑xx市“山耕”模式,構建以“生態精緻農業+”體系,探索種養與加工兩條線分線運行,以組織化加工對接組織化生產,延伸產業鏈、打造供應鏈,發展冷鏈物流,提升產品附加值,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提供更加多元和堅實的產業支撐。四是質量興農要做“除法”。要立足區鎮村特點、農業生產分佈和發展情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緊跟市場需求,立足資源稟賦,實施農業品牌戰略,大力調整完善農業生產結構和產品結構,在區推進美麗鄉村、特色小鎮的基礎上,深入實施“一村一品”,加快推進農業由產量導向轉向質量導向,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放在突出位置,結合區綠色金融“1+4”政策文件,着力解決“種什麼、怎麼種”的問題,把“種什麼、

吃什麼”轉變爲“吃什麼、種什麼”,讓單向的“種得好”轉變爲雙向“賣得出、賣得好”。如果每個村都能形成一個高品質、有市場、能富民的產業或特色品牌,全區農村經濟就能實現質的提升。

(四)努力提升鎮村建設水平。《實施意見》中從5個方面明確了全域推進區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一年來,我區深入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污染治理”“兩違查控”工作,鎮村在“軟件”方面得到了提升,村容越來越整潔、鄉風越來越文明、農村越來越和諧,但“硬件”設施不夠完善,建設標準不夠高,推進速度比較緩慢。當前,廣大農民物質生活富裕後,對美好生活的渴求特別是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愈來愈強烈,需要“有辦事、有交流、有學習、有娛樂”的場所。一要讓辦事有場所。在區構建新型助農服務體系中,要進一步加強對網絡服務功能定位和強化,網絡不僅要爲村民提供電子商務平臺,更要將爲民服務觸角延伸到末端。可以借鑑xx區“趕街”生活服務平臺,以“最多跑一次”爲牽引,打通政策落地“最後一公里”,在區推行“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的基礎上,推動鎮村“四大平臺”向村級延伸,努力消除城鄉之間的數據鴻溝、信息孤島,讓數據多跑路、農民羣衆少跑腿,讓羣衆真正獲得幸福感。二要讓交流有場所。針對農村老弱病殘羣體,在區推進健康鎮村建設和深化農村“三留守”人員關愛的基礎上,建議積極探索建設流動幸福院,按行走里程不超過x.x公里標準,建立羣衆交流服務站,配套活動室、休息室、親情聯動室、愛心飯堂“三室一堂”,對留守兒童“親情關懷、愛心助長”,讓農村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三要讓文娛有場所。在區打造“十里文化圈”的基礎上,建議加大對農村各鎮村體育設施建設的投入,保證每個村都有一個以上的綜合體育運動場,包含露天籃球場、羽毛球場、乒乓球檯、小型足球場等,並給予足夠的開放時間,保障廣大人民羣衆能享有參與體育健身的權力。

(五)始終堅持鎮村共同富裕。推進鄉村振興,生活富裕是基礎。要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特別是增加經營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繼續保持農村居民收入增速快於城鎮居民。一是推進農民就業創業實現增收。在全力推動散亂污企業的整治和河湖治理的同時,通過整體實現專業市場改造、產業連片進園區等措施,通過“品牌、標準、檢測、技術、人才、設計、金融、市場、流通”等綜合手段,用足用好用活國家內外貿試點政策,扶持壯大一批箱包製造企業,打造一批有國際、國內影響的箱包品牌、全面就地提升皮革皮具產業,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在富裕農村、造福農民、提升農業上的功能和作用;發揮花卉、苗木、盤景的傳統優勢、區位優勢和巨大潛力,全面支持和整合業內大龍頭企業的發展,培育三高農業新增長點,從根本上解決“花城沒花,沒花”問題;區推動鄉村人才振興政策基礎上完善創業服務,把農村勞動力轉移落實到每個農戶,加強就業培訓,開發公益性崗位,力爭每戶有一個技能人、就業人;依託村社綠水

青山、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資源,大力發展創意農業、休閒旅遊、健康養老等二、三產業,拉動社會需求,有效增加就業崗位,促進農民工資性收入增長;引導在外創業成功人士回鄉創業,發展新經濟業態,大力推進產業發展,吸納農民就近就地轉移就業。二是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增收。加快職業農民隊伍建設,形成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帶動發展規模經營和合作生產,吸引農民以地入社、帶地入股,推行“農戶+合作社+龍頭企業+品牌”經營模式和“保底收益+按股分紅”分配方式;可以參照我區出臺的《鯤鵬計劃——培育扶持高新企業創新工作方案》,擬製出臺加大對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的扶持政策,提高企業注入的吸引力,進行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在保持家庭承包責任制穩定的基礎上,解決農戶經營規模狹小與現代農業集約化、規模化要求之間的矛盾,讓農民分享產業融合發展收益。三是強化農產品營銷促進增收。目前,沒有完善的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沒有區域公共品牌,可以結合農業特色創建一種區域品牌,提升xx區一些名優農產品的形象和效益。例如,xx市,在區域內就打造了“山耕”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統一把控當地農產品的生產、銷售標準,提升農產品的品牌。也可借鑑xx區“趕街”模式,將xx區的“炭步芋頭、李溪石硤龍眼、京塘蓮藕”等特色農產品進行打包、宣傳,大力推廣網上交易、拍賣等現代營銷方式,形成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營銷網絡,把優質農產品賣出好價錢。

2023鄉村振興實踐報告 篇3

XX大學人文學院“感知詩路文脈,助力鄉村振興”社會實踐團隊,圍繞着鄉村振興戰略“產業振興、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結合人文學子學科背景,以“感知詩路文脈,助力鄉村振興“爲使命,沿着四條詩路文化帶——錢塘江詩路、大運河詩路、浙東唐詩之路、甌江山水詩路的軌跡,走訪詩路沿線的鄉村進行詩路文化調研,並在當地的鄉村文化禮堂進行優秀傳統文化的宣講,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切實助力鄉村振興。

團隊兵分四路沿着錢塘江詩路、大運河詩路、浙東唐詩之路、甌江山水詩路。

錢塘江詩路

7月8日至7月14日,XX大學人文學院“感知詩路文脈,助力鄉村振興”暑期社會實踐團隊“錢塘江詩路“小分隊來到富陽龍門鎮、桐廬江南鎮、建德梅城鎮感知詩詞文脈,助力鄉村振興。通過文化禮堂的宣講,小分隊製成專題慕課,向更多人傳播詩詞之美;通過拜訪當地文化名人,小分隊能全景式呈現錢塘江沿線的歷史文化;通過採訪創業者,小分隊深入瞭解鄉村振興政策,切實助力鄉村建設。

一週的實踐,小分隊取得了豐碩的實踐成果。形成錢塘詩詞路調研報告《“錢塘江詩路”建設現狀與前景展望——以富陽、桐廬、建德三地爲例》、詩詞MOOC《重讀古今詩詞,共建錢塘詩詞路——重品錢塘詩詞中的韻味與情感》等成果。此次實踐不僅鍛鍊了隊員們的能力,也促進了大家對於詩路文化的認識。更重要的是小分隊通過各種實踐活動,使詩路文化的大衆認知度提高,帶動了詩路建設的相關工作。

大運河詩路

8月20日至8月27日,XX大學人文學院“感知詩路文脈,助力鄉村振興”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大運河詩路”小分隊在沿着大運河在杭州、寧波等地開展實踐活動。小分隊圍繞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爲核心,參觀有關大運河詩路文化景點,走訪相關保護髮展部門。親身感知詩路文脈的同時,努力講好詩路故事,提高大運河詩路在大衆中的知名度。小分隊認識到構築文化地標與文化底蘊之間的橋樑的重要性,打通兩者之間的聯繫將大大加快包括大運河在內的“四條詩路”的建設情況。

大運河不僅僅是一條文化之路,更是一條發展之路,在實踐的7天中,小分隊走訪了7個村莊,採訪了多名村幹部,深入調研鄉村振興的有關建設情況,傾聽發展難題,切實助力鄉村振興。

浙東唐詩之路

8月21日至8月28日,XX大學人文學院“感知詩路文脈,助力鄉村振興”暑期社會實踐團隊“浙東唐詩之路”小分隊沿着浙東唐詩之路,依次赴嵊州、新昌、天台開展詩路文化與鄉村產業發展調研活動。實踐團在感知詩路文脈的同時,講好詩路故事。7天來共參觀12個浙東詩路景點,進行了3次文化宣講並錄製了3慕課視頻,採訪地方知名學者。同時關注浙東詩路建設的重點——文旅產業,實踐團採訪了沿線村莊的3名村幹部,參觀了2處鄉村產業發展區域,調研了2個產業項目,力爭用實際行動助力鄉村振興。小分隊圍繞唐詩之路爲當地文旅產業發展提出以下3點建議:一、堅持詩路與美麗鄉村結合;二、堅持詩路與產業相結合;三、注重與大衆喜聞樂見的形式相結合。

浙東唐詩之路是一條充滿詩情畫意的人文走廊,在實踐過程中,小分隊不僅深入感知了這條詩路的魅力,更做出了自己的思考,貢獻自己的力量。

甌江山水詩路

8月23日到29日,XX大學人文學院“感知詩路文脈,助力鄉村振興”暑期社會實踐團隊“甌江山水詩路”小分隊先後在溫州鹿城區、麗水青田、龍泉等地開展實踐活動。在實踐期間在溫州和清田兩地進行詩路宣講,做詩路文化的傳承者。走訪調研,做詩路文化的調研者。小分隊走訪當地的街道和旅遊局,瞭解詩路建設情況,深入挖掘甌江山水詩路的多重價值。小分隊從甌江的入海口尋訪到甌江的源頭,從江心嶼到石門洞,從謝靈運故居到下樟古村,一路追尋着歷史的腳步,重返歷史現場,感受詩路文化的歷史。

爲期七天的時間活動,小分隊感受了八百里甌江的美景與其深厚的詩歌文化,隊員深入到農村,做好詩路文脈的傳承工作,“詩與遠方,就在甌江山水之間”。

2023鄉村振興實踐報告 篇4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們黨“三農”工作方針政策的繼承和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我國幅員遼闊,南北貧富差異較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從實際出發,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舉各方之力,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力的舉措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努力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

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振興是基礎。發展是第一要務。實施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徹底解決農村產業和農民就業問題,確確保當地羣衆長期穩定增收、安居樂業。而無論是解決農民就業還是確保羣衆增收,都都需要以產業發展爲基礎。農業強,產業必須強。產業旺,鄉村振興纔有底氣。要實現產業興旺,首先要構建鄉村產業體系,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重點是通過培育農業品牌、增強科技創新、強化城鄉融合,補齊農業發展短板,促進農村產業集聚。

人才振興是支撐。“人才興,事業方興”。發展離不開人,鄉村振興自當不例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要解決人的間題。由於受前些年農村發展“錢景”不大的影響,大量人口外出務工,農村缺人特別是缺少能人的問題,已經成爲振興鄉村的制約瓶須。因此,實施鄉村振興必須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做好農村人才政策這篇大文章,完善人才服務機制建設。既重視本土人才的培育,培養一大批新型職業農民,使之成爲推動鄉村振興的主要生力軍。也要廣納懂科技、懂市場、懂法律、懂管理的賢才能人到農村來創新創業,讓農村成爲賢才能人大有作爲的廣闊天地,建設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高質專業化鄉村振興隊伍,增強農業發展的創新驅動力和農村產業發展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活力。

文化振興是靈魂。鄉村文化建設是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鄉村文化作爲我國社會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着鄉土人文之美。如果說沒有鄉村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更或是沒有鄉村文化的同步振興,那那鄉村振興就失去了真正的靈魂。因此,實施鄉村振興必須抓住鄉村文化這一靈魂根本。不僅要順應新時代的要求,推進城鄉文化融合,保護並傳承好鄉村文化,增加文化產品,促進文化供給,大力發展具有特色的鄉村文化及其產業。還要打通農村文化服務的“最後一公里”,文化服務難題,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鄉村深深紮根,不斷提高農村羣衆在文化成果上的獲得感以及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幸福感。

生態振興是根本。“錄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是人類生存的基礎,只有實現生態振興才能體現文明和諧的鄉村振興目標,鄉村振興離不開生態振興,綠色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由於前些年農村環境保護相對滯後,這無疑爲農村生態振興帶來了更多的難題,需要花費較大的'力氣來解決。必須堅持綠色生態導向,改進農業生產方式,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持續攻堅農村環境污染防治,增加能源供應的良性循探索農村綠色發展之路。不斷增強鄉村振興的恆久生命力。

樹高千尺源於根深,大廈巍峨靠的是地基堅固,鄉村振興戰略讓國之基更穩,祖國必須將更加堅實屹立在世界洞東方,讓我們信心倍增地擼起袖子加油幹,在鄉村振興戰略的牽引夏,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一番農村力量。

2023鄉村振興實踐報告 篇5

爲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鄉村振興系列工作部署,切實應用科技的力量推進鄉村振興發展,榮成市科技局全面部署,詳細規劃,明確分工,以科技創新服務提質增效爲核心,從重大關鍵技術攻關、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農業科技創新能力上精準發力,實現創新投入、創新環境、創新績效的顯著提升,助力鄉村振興優勢產業突破發展。

一、搭建科技服務鄉村服務產業隊伍。

科技局積極組織省級農科驛站優選省、市、縣各層級科技特派員成立3支農科驛站科技服務隊從玉米、花生高效栽培、果樹管理、水肥應用和植物保護等領域開展農業科技推廣、科技培訓等各項活動,覆蓋全市7個鄉鎮60個村。企業科技特派員爲我市海藻、漁業產業上檔升級也正在科學規劃、聯合攻關。

開展科技展翅行動聚焦關鍵技術攻關。

科技局充分發揮與涉海涉農高校院所產學研合作的優勢,圍繞我市特色經濟品種參、貝、藻、蘋果等開展全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成熟成果轉移轉化,通過組織實施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工程(高效生態農業類)項目,實現我市參貝藻特色產業種養殖技術的創新和示範推廣。

三、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

科技局積極推進國家海蔘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海產貝類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提質升級。加快海洋生物技術協同創新平臺、海藻公共技術研究中心、魯東大學海洋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建設。通過大力推動創新政策、資源、要素向企業集聚,支持涉農海洋企業申報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打造了一批高水平的農業領域技術創新平臺。

2023鄉村振興實踐報告 篇6

近年來,三圳鎮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紮實踐行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團結帶領全鎮黨員羣衆,深入貫徹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狠抓發展第一要務,全力抓好實體經濟、鄉村振興兩大重點”工作要求,緊緊圍繞縣委“三三三五”發展戰略和鎮黨委“12345”貫徹舉措,強黨建、抓產業、優環境、重融合,持續發力、久久爲功,緊緊圍繞“融”字,着力將三圳打造爲“融合發展出彩之地”,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實現新突破、呈現新亮點。

一、做實“產業”文章,增強鄉村振興推動力

依託駐鎮幫鎮扶村工作機制和“萬企興萬村”行動兩大抓手,奮力將現代農業、健康產業和文旅產業打造成爲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20xx年,各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均達10萬元以上,其中東嶺村實現從20__年2.7萬到20xx年33.7萬的跨越式增長。念好“農字經”,規模化打造現代農業。立足三圳傳統農業資源稟賦,高標準規劃建設蕉嶺(南沙)粵港澳大灣區現代農業示範基地,精準開展產業鏈招商,引進廣州瑞源農農業投資有限公司運營,積極協助企業推進土地集約、設施建設等工作,助力企業早日投產見效。擦亮打響“五子登科”金字招牌,輻射帶動蓮塘超強蔬菜種植基地、芳心仰韶無花果種植基地、客家農夫鮮果採摘園、九嶺荷花基地等特色農業種植基地實現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提升,積極推進“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發展,全面帶動農田增產、農戶增收、農業增效。奏響“長壽曲”,優質化打造健康產業。圍繞創建蜂產業園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和珍稀食用藥用菌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目標,大力支持“五福之鄉”“千年靈芝合作社”等企業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充分發揮東臺鐵地區山高林密、土壤富硒等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甜蜜經濟”和“林下經濟”,推動形成連片發展、園村一體、產村融合的產業格局。目前,全鎮已發展紫靈芝、姬松茸、香菇等食用菌培育410餘畝,養殖華南中蜂1.2萬餘箱,年產蜂蜜240餘噸。擦亮“紅色牌”,品牌化打造文旅產業。持續放大九嶺首批“廣東十大美麗鄉村”和東嶺“紅色村”省級黨建工程示範點建設成效,推動“遊壽鄉蕉嶺·看蘇區振興”線路成功入選全市10條紅色教育線路之一,不斷爲發展紅色旅遊增添新內涵、注入新活力。有機串聯紅色研學、田園觀光、蔬果採摘、民宿體驗、美食品嚐等豐富形式,積極推進“紅色研學精品遊、休閒觀光鄉村遊、生態康養度假遊”3條特色精品遊線建設,奮力開啓“全域旅遊+全季旅遊”新業態,努力實現“四處皆美景,四季有遊客”。

二、做優“環境”文章,注入鄉村振興持久力

高起點優化“三生”佈局,以“組織引領、黨員帶頭”激發廣大羣衆“主人翁”意識,羣策羣力實現環境改善與生態、生活、生產同步提升。污染防治繪就生態美。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持續推進“黨建紅”與“環境綠”深度融合,嚴格落實“河長制”“林長制”,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持續推進禽畜養殖污染整治、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及固廢危廢綜合治理等,厚植高質量發展綠色本底和生態環境優勢。環境整治呈現人居美。今年以來,通過實施項目、開展春季村莊清潔行動等方式累計出動1000餘人次,清理各類生活垃圾約500噸。在建成42座標準化公廁的基礎上,建立健全以村級保潔員兼職、公廁周邊羣衆協管的長效管護機制。創新實施美麗圩鎮建設“369”行動計劃,用心用情修繕提升鍾化雨故居及周邊村莊風貌,全新打造僑情園歲月館、五子登科現代農業展示中心等美麗鄉村“打卡點”,傾力打造鎮級“全域美”建設示範標杆,在發展中塑造城鄉融合新形態。補齊短板彰顯發展美。聚焦羣衆所需、企業所盼,加快補齊農業生產基礎設施短板,重點推進農田水利、農村道路、農村電網、農村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近5年來累計投入約1.4億資金完善各類基礎設施建設。今年以來,共投入約20__萬資金,完成道路修建約6000m、清理修繕排灌圳約2500m。

三、做好“治理”文章,激發鄉村振興凝聚力

緊抓蕉嶺蕉華高質量融合發展契機,切實履行社會治理、民生保障、公共服務等職責,紮實推進民生“有”邁向民生“優”,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提升基層治理精細化水平。持續推進東嶺、芳心鄉村治理體系國家試點工作,加快構建“一核三元、四權同步、多層共治”鄉村治理模式。堅持黨建引領,不斷提升基層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能力,持續推進三圳省級新時代“楓橋經驗”示範點和“中心+網格化+信息化”建設,聚焦基層治理“神經末梢”,創新運行“小單元作戰、精細化管理”模式,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提升民生保障精準化水平。紮實推進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因戶施策對8戶監測對象開展精準幫扶,打造增收支點,激發內生動力,促進穩定脫貧。嚴格落實動態管理,認真做好低保覈查工作,確保應保盡保、不漏保、不錯保,實現規範化、精準化救助。截至目前,全鎮(含蕉華)共有低保戶253戶430人,今年共發放低保金114萬元,特困供養金69.98萬元,爲14戶17人次重病人員及臨時困難家庭提供醫療救助及臨時救助。提升文化服務精益化水平。堅持以“文化爲民、文化益民、文化惠民”爲目標,科學制定我鎮9個行政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5年建設達標提升計劃,精心打造蓮塘社區文化活動廣場,加快補齊蕉華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短板,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精益化。以蕉嶺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爲抓手,引領羣衆積極參與各類賽事節慶活動,成功舉辦送戲下鄉惠民演出等活動。20xx年,三圳鎮獲評市“十佳鄉風文明鎮”,九嶺村獲評市“百佳鄉風文明村”。

四、做細“監督”文章,提升鄉村振興內生力

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鞏固提升黨史教育成果轉化,切實把黨的領導貫穿到政府工作全過程。牢記執政之初,打造忠誠政府。進一步深化黨的政治建設。引領黨員幹部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嚴格執行省委堅決落實“兩個維護”十項制度機制和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牢記“五個必須”,杜絕“七個有之”,做到“三個決不允許”。擔當施政之責,打造高效政府。按照“一隊多能、一崗多能、一人多能”要求積極組織業務培訓,切實提高鄉鎮執法人員綜合素質和依法行政水平。全面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做好自然資源和規劃建設、農業、生態保護、市場監管、衛生健康等領域綜合行政執法工作,自20__年以來,共出動執法人員536人次,行政檢查260家次,自然資源巡查139次,行政執法2宗。築牢廉政之基,打造廉潔政府。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各項規定,加強重大工程、重點項目、關鍵崗位和專項經費等領域廉政風險防控,充分發揮領導幹部的示範表率作用,樹立廉潔自律“風向標”,把牢潔身自好第一關,一體強化不敢腐的震懾,紮緊不能腐的籠子,增強不想腐的自覺。

2023鄉村振興實踐報告 篇7

作爲國家戰略,它是關係全局性、長遠性、前瞻性的國家總佈局,它是國家發展的核心和關鍵問題。在xx縣全面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正是關係到全縣能否從根本上解決鎮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也關係到全縣能否打贏脫貧攻堅戰,順利實現全面小康的關鍵。爲此,結合我縣實際,在全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明確了工作思路和具體做法,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及主要做法成效

今年以來,我縣按照中央、省、市的總體部署和要求,重點抓好鄉村振興工作,各項工作開展情況如下:

一是鄉村振興規劃編制及示範區建設工作

制定下發《高陽縣鄉村振興工作要點》、《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搞好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要求各鄉鎮(街道辦)、相關部門按照責任分工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實施方案。

①1+5規劃體系編制。按照省、市文件要求,結合縣情實際,《xx縣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__-20__)》委託第三方制定,5個方案由相應的部門承接,正在制定中。

②鄉村振興示範區創建情況。選定xx縣x村振興示範區爲我縣的示範區,已經制定工作方案,先期對x村、x村進行了大範圍環境整治,下一步將對村內街道、村民活動廣場進行美化、綠化、亮化工作,進一步提升村容村貌。

二、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

①農村廁所改造工作。今年是廁所革命攻堅年,省安排專項資金643萬元,縣級安排專項資金400萬元。3月份,到、廁具公司進行實地考察,對比廁具質量、價格等。5月7日,組織相關人員去涿州、考察學習農村廁所改造有關事宜,並結合我縣實際情況,制定我縣20xx年農村旱廁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農村廁具進行政府採購招標,施工建設與安裝以鄉鎮、村爲主體進行招投標,資金採取先建後補形式。6月12日,邀請省衛健委丁戰輝處長組織召開了全縣農村改廁工作培訓會,6月17日,省、市就改廁工作召開調度會,我縣被定爲三類縣(衛生廁所普及率要逐步提高),要求各縣結合實際調整改廁任務數,我縣根據改廁資金情況給市裏報的調整數是8000座,待省裏開常委會後下發各縣。目前,正在進行廁具招投標。招標完成後,在上游1公里範圍內的39個村整村推進改廁工作。

②實施村莊清潔行動。按照省、市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制定《xx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方案》。先後召開3次會議,動員全縣黨員幹部搞好村莊清潔行動,目前髒亂差基本得到有效解決,衛生狀況基本達到乾淨、整潔、美好。

③高速沿線集中整治工作。高陽縣高速沿線涉及3個鄉鎮,5個村莊,分別是西演鎮北辛莊村,龐家佐鄉大興莊村、北歸還村,龐口鎮安莊村、北柳莊村。經多次督查,要求有關鄉鎮進行整改,並建立臺賬。目前,xx鎮xx村、xx鄉x村對村裏坑塘垃圾進行了徹底清理,恢復了坑塘原貌。

三、是農業產業化工作

①完成對13個國家、省、市重點龍頭企業的監測和服務,按時完成上年年填報表工作。

②完成保定農產股份有限公司爲20xx年創新型農業企業申報工作。

③完成保定農產股份有限公司申報20xx年度農業產業化聯合體促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建設項目工作。

④xx縣現代農業園區被列爲xx省農村創業創新園區,爲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供平臺。

⑤新增xx莊葡萄種植、xx莊螞蚱養殖“一村一品”示範經濟村建設,發展規模經濟,鞏固壯大特色產業,增加農民收入。

⑥今年我們主動和市、縣統計部門溝通聯繫,爭取把更多的企業列入農業產業化統計範疇,力爭今年產業化經營水平有所提升。

四、下一步工作目標

①穩步推進農村改廁施工工作,按照時間節點,保質保量完成今年任務目標。

②9月底,基本完成164個村村莊清潔行動“五清三建一改”工作,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水平,解決農村環境衛生“髒、亂、差”問題。

③繼續加強對13個國家、省、市重點龍頭企業的監測和服務,較好地完成下半年填報表工作。爭取培樹2-3家市級龍頭企業。

④、x3箇中心村積極完善開工前的各項手續,爭取10月份開工建設。

五、剖析瓶頸問題

爲把黨中央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好、貫徹好、領會好,高陽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積極組織實施,成效顯著,雖然取得了很多的成績,但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成爲制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瓶頸因素。

一是農村人才資源要素較少。農業技術人才、管理人才匱乏,農業技術指導、管理服務跟不上。有許多在外務工和在縣城打工的人從此留在了城市,基本不回村裏。另外,近年來,隨着全國城鎮化建設的推進,城市的發展理念、生活環境、基礎設施、教育資源、公共服務等要素不斷吸引年輕的大學畢業生,農村的資源要素已不能滿足現在年輕人的發展,導致人才資源要素向本地回輸較少,輸血功能較弱。

二是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壓力仍然很大。農村垃圾服務設施仍不完善,垃圾處理辦法陳舊老套,村民環衛意識不強,環境整治資金缺乏,造成部分村環境仍存在“髒、亂、差”現象。

三是各村發展不平衡,社會矛盾仍舊存在。一方面是村與村之間的發展差距明顯,有的村具備天時地利人和條件,發展接近小康水平,有的村地處偏遠,交通不便,集體經濟不強。另一方面是不同領域的人羣收入差距懸殊,伴隨有一定的社會矛盾隱患。同時,幹羣關係有待進一步加強,只有這樣才能使鄉村振興戰略真正落實、落地,促進全鎮社會的和諧發展。

四是農業發展的內部支撐因素仍需進一步加強。一是農業大而不強。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產業發展不足,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低,一二三產融合度不深。二是缺少大型龍頭企業帶動。絕大多數農產品仍然以賣原料爲主,分散經營的大多數農產品可追溯體系難以建立,質量難以取信於衆。三是品牌建設嚴重滯後。農業品牌培育力度不夠,知名品牌總量少,銷售渠道主要以線下爲主。四是依靠農業自身積累發展產業的模式沒有太大改觀,融資手續繁雜,時間長、可抵押擔保物少、貸款數額小、週期短等問題仍然存在。

六、意見建議

下一步要緊緊抓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建設的主要矛盾,解決好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民發展不充分的矛盾,以十九大提出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針爲指導,振興農業產業,促農業增效,增加農民收入,促城鄉和諧,帶動綠色發展,促鄉村美麗。牢牢把握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

一是加強農村人居環境建設。

①加快補齊突出短板。要以完善基礎設施爲突破口,按照適度超前、綜合配套、集約利用的原則,把道路、自來水管網、污水管網、通信、物流等作爲今後一段時期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內容,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不斷提升鄉村人居環境質量,讓廣大農村居民與城市居民一樣享受到現代化的生活。

②增加專項資金投入。在資金使用上,重點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引導產業發展、支持新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同時,各級財政要逐步增加資金投入,相關職能部門加大幫扶投入,鼓勵社會資本、農民投入資金,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更好。

③依法簡化項目程序。相關職能部門加大項目手續辦理方面的工作支持、業務指導,依法簡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項目審批程序和招投標程序。

二是搞好頂層設計,一張藍圖繪到底。

①統籌城鄉發展規劃,突出城鎮帶動戰略。着眼於優化人口與生產力佈局,從產業、居住、文化、教育、保障、公共服務等層面綜合考慮鄉村發展,以產業集聚區、城鎮新型農村、新型社區爲點,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形成城市輻射鄉村的城鄉融合體。

②統籌城鄉發展戰略,全面樹立城鄉發展“一盤棋”思想。與國民經濟增數相適應,建立“三農”投入增長機制,財政新增資金更多地投入農業農村。對於經營主體無力經營或利益不大的社會管理及公共服務領域由政府統一規劃、統籌安排,有計劃、按步驟建設。把項目資金的整合權更多的下放給鎮街。

③統籌鄉村產業佈局,確立適合區域化、規模化發展的優先及重點產業。建立科學的產業發展保護體系,發揮好政策的導向作用。在政策項目扶持上要有所偏重。按照當地資源稟賦的要求,遏制小而散、小而全的產業,避免浪費資源環境,禁止在不適合區域發展相應產業的作法。

三是尊重市場規律,明確政府職責。全方位、大尺度地改革與現代市場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體制機制,要在放管服上下功夫,建立一整套科學有效的決策機制,進一步規範和明確政府職責,更好地發揮政府職能作用。

①科學制定農業支持保護的政策體系。包括調整和完善原有的政策,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與十九大精神相適應的新政策等,鼓勵什麼、限制什麼、懲治什麼都要十分明確,通過政策這個指揮棒,解決市場失靈方面的問題。

②優化產業發展環境。重點是在項目審批、權利下放、土地流轉、農業保險、融資保、用地用水用電、減輕企業負擔、綠色通道等方面,規範部門職責,防止不作爲。同時,更要防止添亂添堵的亂作爲。

③加大重點產業的組織保障。建立支撐農業產業發展的工作隊伍、技術隊伍,健全網絡,配齊人員,保障經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