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底政府工作報告

來源:瑞文範文網 2.82W

政府工作報告旨在總結政府過去一年的工作,對未來一年的工作進行部署,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一些婁底政府工作報告,希望對你有用!

婁底政府工作報告

婁底政府工作報告篇1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查,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xx年工作回顧

20xx年,是宏觀環境異常複雜、經濟形勢極爲嚴峻的一年,經濟下行和結構調整雙重壓力給地方發展帶來巨大挑戰。我市作爲老工業基地、資源型城市、欠發達地區,受到的影響首當其衝、更加直接。面對前所未有的困難局面,全市上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團結奮進,克難攻堅,強力推進六個“四年行動計劃”,科學應對歷史罕見旱情,有力確保了全市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

(一)市域經濟在加速趕超中取得新進展

經濟實力穩步提升。20xx年,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115億元(預計數,下同),增長10.5%,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163億元、603億元、349億元,增長2.5%、10.9%、13%。完成公共財政總收入103.9億元,增長17.28%,增速居全省第4,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62.41億元,增長20.42%,增速居全省第3,均爲歷史最好成績。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86.5億元,增長35.2%。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8.5億元,增長13.7%。實現進出口總額14.5億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300元,增長8.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550元,增長12.8%。

發展後勁顯著增強。經濟結構不斷優化,三次產業結構由20xx年的14.9:55.1:30調整爲14.6:54.1:31.3,第三產業佔比提高1.3個百分點。項目建設有力推進,全年施工項目1780個,其中新開工項目1281個,竣工項目800個,開發儲備重點項目573個,爭取國、省項目補助資金達97.1億元。園區平臺更加夯實,全市園區建成面積達到38平方公里,入園企業448戶,完成園區投資185億元,建設標準化廠房140萬平方米。政策爭取積極有效,我市成功納入全國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規劃和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列入全國循環經濟示範城市、全國二級物流園區佈局城市,發展機遇更加利好,政策支持力度更大。

頂層設計更爲科學。着眼於推進城鄉統籌、區域融合、城市空間拓展和產業佈局優化,廣泛徵求意見,匯聚各方智慧,形成了推進市域可持續發展的“融城戰略”,確定了建設“兩大經濟板塊”,打造“兩條產業走廊”,推進我市與長株潭地區,市內相鄰縣、市、區,以及縣(市、區)城區與周邊鄉鎮融合發展的總佈局,並先期啓動了貫穿五縣市區的婁底大道建設,爲促進市域融合發展、建設幸福婁底、實現全面小康規劃了嶄新的路線圖。

(二)產業發展在轉型升級中邁出新步伐

服務業量質齊升。強力推進服務業發展四年行動計劃,完成第三產業投資397億元,佔全市總投資的51%,高於全市投資增速14.1個百分點。其中46個商貿物流旅遊重大項目完成投資59.4億元,大物流、大商貿格局初具雛形。文化旅遊業加快發展,一批旅遊基礎設施相繼竣工,配套建設加速推進,接待能力大幅提升,大梅山文化旅遊年暨“萬輛自駕遊”等一批促銷活動成功舉辦,極大提升了婁底的美譽度和知名度,全年旅遊總收入突破百億元大關。新化縣躋身全省文化旅遊特色產業重點縣,雙峯縣成功創建全省旅遊強縣,湄江國家地質公園成功創建4A級景區。房地產、住宿餐飲、批發零售等傳統服務業和金融、會展、信息、中介、諮詢、健康養老等新興服務業蓬勃發展。

工業結構不斷優化。紮實推進工業發展四年倍增計劃和工業企業(項目)四年幫扶行動,全年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424億元,增長10.6%,其中高技術產業增長16.2%,高於規模工業增速5.6個百分點,六大高耗能行業佔規模工業的比重下降6.1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增加值54億元,增長12.6%。完成工業技改投資226億元,信息化建設投資3.4億元,分別增長1.4%、48%。項目對接卓有成效,全市新開工工業項目337個,竣工投產53個,汽車板項目加速推進,完成投資17.6億元,有望今年6月投產。

現代農業加速發展。紮實開展抗旱救災、森林防火和動物防疫等工作,農業生產穩中有增。全年播種糧食407.57萬畝,總產157.5萬噸。農業現代化加速推進,流轉耕地41.35萬畝,推廣新機具1.78萬臺(套),農民專業合作社增加到1034個。新增農產品加工企業41家,總數達到1126家,實現銷售收入117億元,增長23.1%;新增億元以上企業8家、市級龍頭企業25家,國家級、省級、市級龍頭企業分別達到1家、20家、141家。632家休閒農業企業完成營業收入15億元,增長20.2%。“三黑一菌”等特色產業快速發展。

(三)城鄉面貌在統籌發展中展現新變化

環境整治取得突破。全力推進市區一體、全民創衛,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順利通過國家評估,婁星區被推薦爲全省城鄉環境衛生十佳縣市區。以創國衛爲引領,舉全市之力深入推進城鄉環境整治與建設四年行動計劃,一批交通、市政、環衛等基礎設施相繼完善,公共交通建設和交通秩序管理不斷加強,城中村、城鄉結合部得到有效整治,城鄉環境衛生全面改善,極大地增進了民生福祉,凝聚了人心士氣,密切了幹羣關係,極大地激發了全市人民改善人居環境、共創美好家園的熱情。

交通條件顯著改善。務實推進交通建設四年行動計劃,全年完成投資41.8億元。滬昆客運專線、婁邵鐵路擴能改造工程進入鋪軌階段,新漵、安邵、長韶婁等3條高速和婁北連接線等項目加快推進。經過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積極建言,益婁、婁衡高速實現實質性開工。國省幹線公路改造完成投資5.3億元,新(改)建里程65.7公里。中心城區和縣(市、區)城區路網加速完善,新增城市道路里程10.6公里,農村公路里程559公里,城鄉居民出行更加便捷。

城鎮建設加速推進。全年共開工建設城建項目128個,完成投資87億元。其中婁底中心城區開工建設項目91個,完成投資59.57億元,孫水河南岸風光帶、華達地下通道等重點城建項目進展順利。加快縣市城區擴容提質,雙峯城北新區、漣源城東新城、冷水江城東生態城、新化北塔綜合區加快建設。小城鎮建設亮點紛呈,涌現出了杉山-小碧-雙江、巖口-鐸山-渣渡、楊市-楓坪-茅塘、青樹坪-三塘鋪-甘棠等一批小城鎮羣,以及荷葉、水車等一批產業特色鎮。

農村基礎不斷夯實。全面實施綠化婁底四年行動計劃和綠色婁底建設,造林16.67萬畝,“三邊一區”綠化成效顯著。劃定永久基本農田219.5萬畝,申報土地整理16.04萬畝,落實婁邵盆地基本農田建設第一期投資2.01億元。投入水利資金8.48億元,除險加固小Ⅱ型水庫165座,治理河道17公里,解決23.15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5個省委、省政府爲民辦實事新農村示範村建設加快推進,完成投資1.51億元。

(四)社會事業在協調推進中有了新進步

創新發展能力加強。全市榮獲省級科技進步獎4項,專利授權713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60家,其中國家重點火炬高新技術企業4家。我市首家國家級實驗室——國家電子陶瓷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投入使用。“銻清潔冶煉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獲得省科技重大專項支持。我市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稱號,漣源市被評爲全國科普先進市。

民生改善力度加大。盡心竭力爲民辦實事,全年完成各項民生支出121.5億元,佔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64.36%。新增城鎮就業人員4.0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下,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7萬人。城鎮基本社會保障制度日趨完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城、鄉低保月人均救助水平分別達到257元和118元,農村五保分散和集中供養對象年人均供養標準分別提高到2400元和4800元。新建和改擴建敬老院15所。發放醫療救助資金6000萬元、臨時救助資金1000萬元,分別救助22萬人次和2.6萬戶次。公益慈善事業蓬勃發展,募集基金4700萬元,志願者達到1.1萬人。推行鄉鎮衛生院住院費用起付線外全報銷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9.38%。新開工保障性住房2.61萬套,基本建成2萬套,改造農村危房6170戶。加強住房公積金保障,發放貸款8.7億元。投入各類扶貧資金7.6億元,減少貧困人口20.9萬。發放移民後扶直補資金1.21億元,安排項目資金4.37億元。建設老區幫扶項目93個,完成投資3224萬元。着力推進“菜籃子”三年行動計劃,在全省率先建成9家平價菜市。

各項事業協調推進。全力以赴推進化解大班額四年行動計劃,全年完成投資4.5億元,啓動建設項目45個,竣工18個,交付學位1.56萬個,中心城區國小平均班額降至65人左右。建設農村義務教育合格學校155所,維修改造中國小校舍152所。加強學生營養餐規範管理,切實落實整改措施,新建學校食堂219個,改造222個。全面推行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基層公立醫療機構實現基本藥物制度全覆蓋。冷水江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穩步推進。市中心醫院新住院大樓以及一批縣市區醫院改擴建項目建成使用。市文化中心建設有序推進,農村書屋實現村村覆蓋,新化北塔、紅二軍團長征司令部舊址和雙峯光甲堂成功獲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十二屆省運會籌備工作紮實有序,場館建設順利推進。人口計生綜合改革不斷深化,人口自然增長率穩定在7‰以內。

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天網工程”全面啓動,中心城區55條主要街道樓牌門牌設置順利完成,打黑除惡、掃黃禁賭禁毒等專項治理成效明顯,平安婁底建設紮實推進,社會管理綜合治理民調排名全省第七,比上年前移6個位次。企業安全標準化、煤礦“四化”和瓦斯治理攻堅強力推進,隱患排查與專項治理力度不斷加大,生產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總體平穩。嚴厲打擊非法集資,積極做好金融風險防控和處置預案,金融安全區和“省金融生態良好城市”創建深入推進。應急處置能力不斷提高,成功處置冷水江禾青森林火災等突發事件。食品藥品專項整治不斷加強,監管能力顯著提升,婁星區成功創建首批國家餐飲食品安全示範區。“12345”市長熱線正式開通,羣衆訴求渠道不斷暢通,人民調解不斷強化,信訪積案有效化解。

(五)改革開放在強力攻堅中呈現新氣象

兩型發展穩步推進。進一步理順體制機制,科學劃分六大兩型示範功能分區,分解落實了示範區考覈指標體系。冷水江市、雙峯縣經開區分別獲批全省循環經濟示範縣(市)、示範園區。“九大環保工程”29個項目全面完成,實現總投資14.73億元,重點流域、錫礦山地區環境污染綜合治理初見成效。61個減排項目全部建成運行,水泥和火電行業脫硫、脫硝工程全面完成。中心城區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93.83%。

要素瓶頸有效破解。強力推進“營改增”改革,深化與漣鋼等重點企業對接,切實涵養了稅源,保障了財政支出。加強政銀企對接,推進債券融資,積極引進金融機構,全市存款餘額達到1038億元,增長15%;貸款餘額達到638億元,增長17%;貸存比排名全省第四。強化規劃管控,統籌土地報批,全年共報批用地項目163個,總用地2.3萬多畝,增長17%,清理閒置用地2730畝。推進徵拆安置創新,嚴格控違拆違,有效保障了項目的順利推進。

開放水平不斷提高。大力實施“婁商回婁”戰略,第三屆婁商大會簽約項目38個、資金201.7億元,婁商廣場開工建設。“湘博會”晉級爲省政府主辦節會,第四屆“湘博會”簽約項目250個、資金272億元。有效利用“中博會”、“港洽周”等招商平臺,切實提高招商引資實效,全年內聯引資305億元,實際到位外資2.81億美元,分別增長41.2%、19%。加強區域合作,與廣東省佛山市結爲友好城市。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新增境外投資企業5家。着力推進口岸建設,已先期開展海關等業務。

(六)政府效能在發展實踐中得到新提升

認真落實市人大及其會的決議決定,主動接受人大法律和工作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各界的監督,辦結人大代表議案1件、建議229件,政協委員提案188件,解決了一批百姓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加強法治政府建設,嚴格執行重大行政決策公衆參與、專家論證、合法性審查、風險評估、集體討論和責任追究制度,在全省率先出臺《行政執法監督辦法》。強力推進建設項目並聯審批和“兩集中兩到位”改革,大力精簡行政審批項目,全面推進電子政務,深化政務公開,行政效能、服務質量有效提升。持續開展作風建設活動,明查暗訪、集中督查66次,處理違紀人員115人。深入開展“發展環境優化年”活動,嚴厲打擊“三強”、“兩突”行爲,發展環境有所改善。進一步清理和規範市直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嚴格按要求停止樓堂館所建設。加強審計監督,完成政府投資項目結算審計330個,覈減資金2.86億元。

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紮實推進,全民國防意識明顯加強,徵兵工作調整改革順利進行,駐婁解放軍、公安、消防、武警履行使命能力持續提升,特別是在處置疑難險重任務中敢於擔當、不怕犧牲,爲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第三次經濟普查全面啓動,統計基礎作用和監測服務水平不斷提升。物價、民族宗教、人防、對臺、外事僑務、檔案、保密、殘聯、地震、仲裁、工會、科協、紅十字會、共青團、婦女、兒童、老齡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進步。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成績的取得,是市委堅強領導和市人大、市政協有力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廣大幹部羣衆心血和汗水的結晶,也離不開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關心和支持。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全市人民,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向駐婁部隊指戰員、武警、消防官兵、政法幹警,向中央、省屬單位的各位朋友,向所有關心、支持婁底建設和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成績來之不易,困難前所未有,問題不容忽視。儘管我們付出了很大努力,但經濟社會發展中仍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因宏觀形勢趨緊,發展速度總體放緩,經報請市人大會批准,對部分指標進行了調整。同時,產業結構仍然不優,轉型發展任務繁重;關鍵領域改革難以突破,要素“瓶頸”制約仍然明顯;財政收支矛盾加大,民生改善任重道遠;生產、生態、金融三大安全問題壓力仍然很大;政府職能亟待轉變,發展環境不優問題仍然突出,等等。我們將高度重視,努力加以解決。

二、20xx年工作安排

20xx年,是貫徹落實黨的xx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實施“xx”規劃和推進六個“四年行動計劃”的關鍵之年。國際國內形勢依然複雜嚴峻,世界經濟深度調整,國內經濟進入中速增長期,穩增長、調結構的壓力很大。但同時也應看到,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特別是黨的xx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總體部署,將進一步激發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只要我們保持清醒頭腦,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搶抓發展機遇,搞好統籌兼顧,就一定能夠贏得發展新優勢、開創發展新局面、實現發展新跨越。

20xx年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爲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xx屆三中全會以及中央、省、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把改革創新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各個環節,堅定實施“科學發展,加速趕超”戰略,強力推進六個“四年行動計劃”,促進經濟社會協調、安全、高效、可持續發展,爲加快建設幸福婁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20xx年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5%以上,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增長2.5%、11%、13%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以上;公共財政總收入、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均增長12.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5%以上;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1%、12%以上;人口自然增長率、城鎮登記失業率分別控制在8.8‰、4.3%以內;節能減排完成省定目標。

圍繞目標要求,着力抓好五個方面工作。

(一)以改革創新爲突破,增強發展動力

大力推進重點領域改革。不折不扣貫徹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確保各項改革舉措落到實處、取得實效。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努力降低市場準入門檻,營造公平有序的政策環境、市場環境和社會環境。深化金融領域改革,加快推進企業產權多元化和資產證券化,充分利用好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和湖南股交所推出“培育板”的契機,支持企業上市融資,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加強融資平臺建設,逐步實行城投投建分離;加大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力度,進一步強化政銀企合作和融資擔保服務,推動多元化金融組織體系建設,引導更多資金投向實體經濟,爲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深入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嚴格債務風險控制和稅收管理,整合專項資金,原則上不設立新的專項。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扶持有一定規模的個體戶註冊爲企業,幫助符合條件的私營企業轉型升級。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探索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積極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深化農業經營體制、土地管理制度、農村金融、水利綜合等相關改革,破解制約現代農業發展的體制障礙。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落實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加快公立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深化機關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

大力推進創新發展。依靠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激活內生動力,推動集約節約、轉型升級、科學發展。以產業政策爲導向,加快組建“湖南省銻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提升漣鋼企業技術中心創新能力,建設雙峯農機機電技術服務平臺。以重點行業爲突破,主攻新材料、機械製造、節能降耗等領域,攻克一批支撐優勢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推動產業高端化。以項目培育爲抓手,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度融合到具體產業、項目和產品上來,把先進科技、優秀人才匯聚到大項目、好項目上來。支持企業平臺建設、自主創新研發,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大力推進開放合作。強化招商引資規劃和管理,全面落實“婁商回婁”戰略,加強簽約項目的落地開工,加快婁商廣場建設,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加強與佛山市的友好合作,抓實不鏽鋼等產業的對接,提高招商引資實效。積極對接世界500強、央企、優質民營企業,加強市企合作,以資源引資金、以老廠引老闆、以內商引外商,努力引進一批大企業、好項目和戰略投資者。辦好第九屆湖南西部農博會。確保全年內聯引資增長25%以上、實際到位外資增長15%以上。着力調優外貿結構,支持進出口企業做大做強,積極拓展對外經濟合作,鼓勵引導企業“走出去”,大力推進服務外包基地建設,發展服務外包產業,促進外派勞務輸出。確保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16億美元,增長10%以上。

(二)以全面小康爲目標,切實改善民生

努力增加居民收入。堅持分類指導,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充分利用好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政策,加大扶貧攻堅力度,大力實施精準扶貧,確保減少貧困人口17.8萬。把就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好省級創業型城市建設,重點扶持大學生、農民工等羣體創業,加大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援助力度,完成農民素質教育和技能培訓20萬人次以上,新增城鎮就業3.4萬人以上,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萬人以上,增加農民創業和就業收入。扶持發展聯戶經營、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擴大農民財產性和經營性收入。堅決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讓每一位農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努力增加農民政策性收入。

協調發展社會事業。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大教育投入。繼續推進化解大班額,確保全年新增1.68萬個學位。切實抓好校車安全工作,推進校安工程、平安校園建設。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努力讓每一個學生都享有公平受教育機會,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完成文化中心主體工程,加快鄉鎮文化站、農家書屋、職工書屋、羣衆文化活動示範點、廣播村村響、電視村村通建設,推進“三館一站”免費開放。加快重點醫療衛生項目和基層醫療衛生設施建設,着力提高醫療服務水平,逐步實現公共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化。全力做好第十二屆省運會組織籌備工作,全面完善比賽場所和配套設施建設,確保圓滿成功。

着力完善社會保障。優化財政支出結構,集中財力保重點保民生,確保民生支出比重達到60%以上。建立資源共享的社會養老保險信息平臺,促進養老服務社會化,推動城鄉養老、失業、醫療、生育、工傷保險全覆蓋。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切實提高大病保障水平。建成各類保障性住房3.19萬套,加快推進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建設,滿足羣衆基本住房需求。完善防災減災救災、應急預案和救援體系,加強低收入、困難羣體救助救濟,切實維護弱勢羣體合法權益。加大移民後扶力度,紮實推進特困移民解困避險工程;抓好“兩項制度”有效銜接工作,幫扶貧困人口4.55萬。進一步加強“菜籃子”工程建設,強化價格調控和產品質量監管,保持市場、物價穩定,保障羣衆基本生活需要。

全面創新社會治理。抓實生產安全,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要求,強化企業主體責任,有效遏制各類安全事故發生。強化質量監督和工商管理,加強衛生監督和食品藥品監管,確保公共衛生和食品藥品安全。全力推進金融生態良好城市建設,嚴厲打擊非法集資,有序規範民間融資,切實防控和規避金融風險。抓好人口計生工作,切實提高人口素質,有序推進單獨二孩政策落實,穩定低生育水平。加快“天網工程”建設,加強社區建設管理,推進綜合執法,維護司法公正,暢通信訪渠道,化解社會矛盾,着力打造平安婁底。

(三)以轉型發展爲引領,推進產業升級

推進服務業現代化多元化。加快現代商貿物流發展,立足“一核二區四節點”整體佈局,重點推進新合作湘中國際物流園、湖南誠通現代物流園等大型物流項目建設,着力完善城市商圈和便利店建設,繼續實施新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絡建設工程。規範和整頓市場秩序,優化消費環境,激發消費活力。促進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以“湖湘文化體驗區、梅山文化生態區、中心城市休閒區”爲框架,以“一點一線”爲重點,着力培育“鄉間侯府、梯田王國、山水圍城、世界銻都”等旅遊品牌,加快打造“湘中明珠,快樂婁底”新興旅遊目的地;啓動創建紫鵲界梯田和曾國藩故里5A級景區、大熊山4A級景區;大力發展農業休閒旅遊,重點建設一批生態旅遊休閒小鎮和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確保全年旅遊接待人次、旅遊總收入均增長20%以上。提升現代金融業,大力引進和培育商業銀行、村鎮銀行、民資銀行,完成農信社改制組建,加快市金融產業園建設。規範和加強物業管理,推動房地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推進“數字婁底”建設,加快發展信息、諮詢、電子商務、健康養老、家政服務等新興業態。

推進工業新型化集羣化。以轉型升級爲目標,以“四轉三化”爲路徑,強力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促進工業轉型升級,提升企業競爭力。加快改造傳統產業,大力支持漣鋼、冷鋼、閃星銻業等骨幹企業轉型發展、做大做強,引導鋼鐵、煤炭、有色等資源型產業向精深加工和鏈式循環發展;繼續整合煤炭資源,加快組建煤業集團步伐,大力發展煤化工產業,促進煤炭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培育工程機械、汽車零部件等先進裝備製造和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醫藥食品、節能環保等產業,抓好汽車板、不鏽鋼等重大項目建設,支持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做大做強。加快提升特色產業,加大農機、煤機、電子陶瓷、高級硅磚等特色產業整合力度,組建大型企業集團,打造特色產業基地。全力推進以婁底經濟技術開發區爲龍頭的各級各類園區建設,堅持工商並舉、產城一體,促進要素向園區集聚、產業向園區集中、土地在園區集約,把園區打造爲產業轉型的主陣地。

推進農業產業化特色化。抓好新增糧食產能工程、80億糧油產業工程、婁邵盆地基本農田建設等項目,加強糧食生產,確保全年糧食播種面積400萬畝以上,糧食總產穩定在160萬噸左右。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產業化經營體系,推進農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轉,引導農民合作社、種養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整合發展,力爭新增億元農產品加工企業5家以上。強力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有機農產品、綠色食品和地理標誌產品。加快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大力支持“三黑一菌”特色品牌做大做強。提高農業耕種收機械化水平,實施水利建設“866”計劃,加快推進婁邵乾旱走廊綜合治理,抓好耕地保護、防汛抗旱、動物防疫、森林防火等基礎工作,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與保障能力。

(四)以融城戰略爲總攬,統籌城鄉發展

加快推進融城步伐。切實推進以人爲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宏觀佈局。加快編制全市融城發展總體規劃,加強婁底大道沿線小城鎮的規劃建設,逐步建立市區一體、上下聯動、共建共享的融城推進機制。大力推動交通融城,加快滬昆客運專線、婁邵鐵路和新漵、安邵、長韶婁、益婁、婁衡等高速公路建設,努力爭取湄琅高速年內開工,加快婁底大道、城市環線、高速連接線、站場設施等城鄉路網建設,進一步加大幹線公路改造力度,加快縣(市、區)及重點鎮快速通道和重點景區旅遊通道建設,拉近心理距離,構建交通融城骨架。大力推動產業融城,立足現有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堅持錯位發展,優勢互補,加強產業協同,優化婁底大道沿線產業的規劃佈局,夯實融城基礎,增強融城實力。加強主要幹道兩廂和重點鄉鎮土地控制與開發,依法嚴厲打擊違法違規亂建搶建行爲。大力推動文化融城,加強文明創建、公民道德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進一步提升市民素質和文化軟實力、競爭力。強化“堅韌、勤奮、尚德、自強”的婁底精神,增強婁底意識,進一步提高全市人民作爲婁底人的認同感、歸屬感、自豪感。

紮實推進兩型建設。積極爭取全市整體納入湘江流域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範圍,全面開展兩型示範創建活動,建設一批兩型特色明顯的示範點和綜合示範區域。加快兩型示範帶動,按照打造婁底城市新形象的標準,重點推進萬寶新區、東部新區兩型示範建設。加強資源節約利用,實施十大重點節能工程,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抓好產業廢物綜合利用示範基地、再生資源產業園等項目,以循環經濟示範縣、示範園區和示範企業建設爲重點,穩步推進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城市建設。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全面啓動水環境綜合治理,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大仙女寨-水府廟生態公園保護開發和礦山植被修復治理力度,爭取把柘溪庫區納入全省、全國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努力把錫礦山地區建設成全國資源型城市“兩型社會”建設生態文明示範區和重金屬污染治理樣板區。

着力推進城鄉一體化。按照新型城鎮化要求,圍繞投資拉動明顯、保障城鎮安全、改善社會民生等重點領域,加快城鎮基礎設施轉型升級,全面提升城鎮綜合承載力。進一步鞏固創衛成果,建立健全市級統籌、城鄉統一的環境管理監測體系,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加大城鄉公共基礎設施投入和建設力度,重點抓好飲水安全、天然氣入戶、農村水電改造等工程建設,啓動漣水河、孫水河風光帶規劃。加強新農村建設的規劃、指導,切實加強以保暢保潔爲重點的農村公路和幹線公路養護,加快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建設富裕、生態、宜居、平安、活力新農村。加大對冷水江市統籌城鄉發展、整體推進新農村建設試點支持力度,以點帶面推動全市城鄉一體化步伐。堅持保護與開發並重,用心保留歷史文化遺存和傳統公共空間,讓遠離家鄉的遊子想得起童年往事,記得住濃濃鄉情,產生出深深眷戀。

(五)以項目建設爲抓手,擴大有效投資

進一步抓實項目前期。把準國家產業政策、投資導向和重點,將已爭取到的各類利好政策落實到具體項目上,搞好上下對接,力爭更多的項目和資金落戶我市,確保開發儲備重大項目200個以上。做細做深做實項目前期,重點抓實薄板深加工產業園、不鏽鋼產業基地、安張衡鐵路、全國慈善文化產業園、報業集團等一批事關產業轉型、基礎配套、民生改善的重大項目前期工作,確保項目“報得上、批得下、落得地”。

進一步抓實項目調度。重點圍繞“四個一批”項目,強化分析調度。以項目落地爲原則,明確責任主體,加強對已簽約項目的跟蹤落實,創造條件推動項目開工建設。以項目竣工投產達效爲目標,着力協調解決審批、土地、資金、環境等具體問題,促進項目儘快建成投產。確保20xx年項目投資總規模達到380億元左右,其中工業項目完成投資113.7億元;交通建設項目完成投資58.6億元;城建項目完成投資77.8億元;農業農村項目完成投資33.3億元;商貿物流旅遊項目完成投資65.7億元;社會事業項目完成投資30.8億元。

進一步抓實項目保障。創新投融資模式,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吸引和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建設。強化重點項目“一對一”融資,深化政銀企合作,加大對全市項目建設、經濟增長和民生改善的融資力度。切實加強國土經濟運行調度,合理確定基準地價,努力提高供地率,積極探索市城建投與土地儲備中心的深度融合,逐步建立市級統籌、兼顧各方的土地融資體系。注重土地綜合開發利用,加強土地儲備與項目合理配置,做活土地經濟文章。繼續加大“三強”、“兩突”打擊力度,進一步優化徵地拆遷和項目施工環境。

與此同時,緊緊圍繞創建“雙擁模範城”目標,大力推進與國家發展戰略相順應、與婁底經濟社會發展相互動、與履行職能使命相對稱的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切實抓實統計基礎工作,抓好第三次經濟普查和全面小康監測考覈工作,提高統計監測評估和參謀服務水平。加快推進市檔案館建設。認真做好第九次村委會換屆工作,切實關心關愛基層幹部。統籌抓好國資監管、民族宗教、港澳臺、外事僑務、人防、科協、地方誌、住房公積金、保密、氣象、水文、仲裁、慈善、殘聯和工會、紅十字會、共青團、婦女、兒童、老齡等工作。

三、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部署要求,順應時代發展的新需要和人民羣衆的新期待,努力建設爲民務實清廉高效政府。

(一)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抓實各項改革舉措,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切實簡政放權,把政府該放的權放開放到位,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把政府該管的事管好管住,切實履好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責,切實把精力和重點轉到爲企業提供優質服務、爲百姓營造安居樂業的環境上來,切實想大事、幹實事、解難事。鞏固和深化“兩集中兩到位”改革,進一步精簡審批事項,優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能,不讓企業來回奔波耽誤時間和精力,不讓辦事羣衆“求爺爺拜奶奶”,真正把政務中心打造成“政務超市”,讓政務窗口成爲辦事窗口。

(二)切實加強依法行政。深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嚴格實行“三重一大”集體決策等制度,規範管人、管事、管錢。認真落實市人大及其會的決議決定,主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政協民主監督,高效辦理人大議案和政協提案。推進政務公開,明確每項行政許可的辦理條件、辦理程序、辦理時限,接受社會監督,確保權力陽光運行。推行剛性科學預算,杜絕“零批碎要”、“人情增支”現象。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履職,嚴格行政處罰裁量權基準,堅決杜絕行政不作爲、緩作爲和亂作爲,做到政府職權法授、程序法定、行爲法限、責任法究。

(三)切實改進工作作風。紮實開展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九條規定”,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做到令行禁止,確保政令暢通,把全部心思和精力投入到謀發展、抓落實上。少講官話,多接地氣;少坐機關,多下基層;少聽彙報,多查實情,實地感受羣衆疾苦,上門爲企業排憂解難。將心比心,以心換心,把企業當朋友,把百姓當親人,以政府的勤奮和辛勞,切實增強婁底發展保障和羣衆幸福感覺。

(四)切實加強廉政建設。推行權力清單制度,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深入開展超標配備公車及公車私用、境外招商奢侈浪費和高消費問題、公款送禮、“庸懶散”、違規職務消費和公款大吃大喝問題等五個專項整治工作,堅決執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有關規定,從嚴從緊控制行政成本,全面實行公務卡、公務接待集中管理和審批控制制度,堅決做到辦公性行政經費零增長、“三公”經費只減不增,全面停止新建機關樓堂館所。加強反腐倡廉建設,嚴格落實“一崗雙責”。加強審計監督和行政監察,堅決查處違法、違規、違紀的人和事,以務實清廉形象,打造人民信任和滿意的政府!

各位代表、同志們,真抓實幹成就偉業,奮力拼搏創造輝煌。站在新的起點,我們必須牢記昨天的艱辛、無愧今天的使命、不負明天的夢想。讓我們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凝心聚力,奮力開拓,不斷開創“科學發展、加速趕超”新局面,爲加快建設幸福婁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婁底政府工作報告篇2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查,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xx年工作回顧

20xx年,是極不平凡、極其艱難的一年,是近年來我市困難最多、壓力最大的一年。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結構調整陣痛加劇、企業生產經營困難、民間融資風險顯現的嚴峻形勢,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婁底軍分區及婁底父老鄉親強有力的支持下,全市上下立足婁底實際,始終堅持以民生爲本、發展爲要,牢牢把握“穩中求進、三量齊升”,堅定不移推進“科學發展、加速轉型”,凝心聚力、竭盡全力解決發展與民生中一些現實而又關鍵的問題,取得了較好成效。

這一年,我們科學應對“四期疊加”的深度影響,全力以赴穩增長、促轉型,在異常艱難的形勢下,努力保持了全市經濟“穩中趨緩、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這一年,我們卓有成效地推進了以交通爲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長韶婁高速、新漵高速、安邵高速漣源段順利通車,婁衡、益婁高速加速推進,特別是滬昆高鐵婁底段正式運行,從根本上結束了我市“外無出路、內無好路”的歷史,迎來了千載難逢的高鐵新時代。

這一年,我們高度重視民生改善,全力以赴化解城區大班額問題,婁底一中城南校區等一批新學校、新校舍交付使用,實現了中心城區義務教育學校班額新生65人以下、老生75人以下的目標,各縣(市、區)大班額問題也有明顯緩解。

這一年,我們全市上下戮力同心,成功舉辦第十二屆省運會、第九屆省殘運會、第五屆湘博會、第九屆湖南西部農博會等大型盛會,創建國家衛生城市進入擬命名公示階段,展示了形象,聚集了人氣,提升了影響力。這一年,我們全力爭取省委、省政府的重視和銀信部門的支持,依法、科學而又務實地處置民間融資集中爆發問題,堅決守住了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和重大羣體性事件兩條底線。

這一年,我們積極爭取國家和省重大政策支持,全市被國家確定爲全國循環經濟示範市和國家二級物流節點市,並整體納入湘西地區開發範圍和武陵山片區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雙峯縣納入了全省特色產業縣,冷水江錫礦山區域轉型發展納入了省五大重點支持範圍,特別是省政府專門召開常務會議,研究出臺《關於支持婁底市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實施意見》,爲我市加快發展注入了巨大能量。

這一年,我們深入開展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認真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九項規定”,嚴厲整治“四風”問題,黨員、幹部擔當精神和進取意識進一步增強,各級政府公信力、推動力、執行力得到提高。成績可圈可點,具體報告如下。

(一)經濟發展穩中提質。運行總體穩健。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10.91億元,增長8.1%;完成公共財政總收入95.3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8.9億元。質量有所提升。三次產業比調整爲14.6:53.7:31.7。工業結構逐步優化,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31.12億元,增長9.5%,輕工業增長24.8%,高於重工業增速17.3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高加工度產業分別增長11.0%、16.7%,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佔比下降3.2個百分點。園區建設來勢較好,全年新建標準廠房85.5萬平方米,省級以上產業園區規模工業增長12.1%,佔全市規模工業的38.3%。三產穩中顯優,全國中小商貿流通企業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全面啓動,住宿餐飲、批發零售、金融、信息、電子商務、健康養老等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全年接待遊客人次、旅遊總收入分別增長22.54%、23.1%。新化縣成功列入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漣源市成功創建全省旅遊強縣並獲評全省旅遊十佳縣。消費水平穩步提升,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1.35億元,增長12.5%。對外貿易恢復性增長,完成進出口總額16.6億美元,增長11.5%。農業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全年播種糧食410.31萬畝,總產161.45萬噸,分別增長0.7%、2.5%。產業化水平不斷增強,新增省級農業、林業龍頭企業13家,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1130家,“三品一標”農業企業達到21家,“三黑一菌”特色產業不斷壯大。農業機械化程度進一步提升。漣源市成功創建第三批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後勁不斷增強。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38.9億元,增長19.2%,施工項目1791個,新開工項目1261個,竣工項目1011個,汽車板、湖南海螺二期、天宏不鏽鋼一期、天客物流、華天大酒店等一批重大項目竣工投產,湘中國際物流園、中國誠通物流園、衆一健康城等項目進展良好。

(二)城鄉建設取得突破。交通條件極大改善,除高鐵、高速建設取得突破外,幹線公路改造全面推進,全年新改建幹線公路135.6公里、城市道路52.4公里、農村公路632.9公里。融城戰略順利實施,婁底大道加速建設,“兩大經濟板塊”、“兩條經濟走廊”格局初顯雛形,滬昆高鐵南站樞紐一體化項目有序推進,萬寶新區高鐵片區路網基本成型,城市骨架進一步拓展;中心城區內環線、二水廠提質改造等項目建成投入使用,湘陽東街等19條道路提質改造全部完成。冷水江市城東生態城、漣源市城東新區、雙峯縣城北新區、新化縣北塔區建設穩步推進。8個全國重點鎮完成污水管網建設46.3公里,21個省級示範鎮、中心鎮、特色鎮建設加速推進。全市城鎮化水平比上年提高1.32個百分點,達到42.28%。新農村建設6大示範片區建設順利推進,3個省級新農村建設示範村、11個美麗鄉村示範村建設圓滿完成。水府廟溼地公園獲批國家溼地公園。城鄉環境整治與建設四年行動計劃成效明顯,完成造林15.6萬畝,四水治理和中小河流治理、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70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完成年度任務,農村垃圾分類減量無害化處理試點成功,農村衛生狀況明顯好轉,全市2706個村達到整治標準,388個人居環境整治村通過省級驗收,冷水江整市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進展順利,雙峯縣荷葉鎮躋身全國文明村鎮行列,新化縣正龍村榮獲“中國最美休閒鄉村”稱號。

(三)發展活力不斷增強。各項改革穩步啓動。經濟體制改革加快推進,國企改革進一步深化,省直管縣體制改革、財稅體制、園區管理體制、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改革、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等改革啓動實施,萬寶新區兩型示範建設步伐加快。行政審批清理取得突破,市本級僅保留行政許可項目172項,項目審批提速50%以上。市縣政府機構改革穩步推進,市政府機構改革方案已獲省批覆。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成效明顯,新設企業3616戶,新增註冊資本173.26億元。財政涉農資金整合試點有序推進,已整合涉農資金6.6億元。金融改革進一步深化,雙峯農商銀行掛牌開業。創新驅動成效明顯,已建成國家級檢驗檢測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各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檢驗檢測中心2個、企業技術中心9個,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省專利獎3項,冷水江市獲得國家科技惠民支持。開放合作不斷深化,新增廣東省佛山市爲友好城市,全年實際利用外資3.25億美元,增長15.6%,增幅居全省第一;內聯引資388.9億元,增長27.5%。

(四)民生福祉持續改善。全面小康社會總實現程度預計達80.4%。改善民生力度加大。全年民生支出138.07億元,比上年增加12.68億元,佔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67.98%。29個爲民辦實事項目圓滿完成。新增城鎮就業人員4.12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66萬人。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分別達到20324元、7835元,增長8.8%、11.0%。投入各類扶貧資金6.5億元,減少貧困人口9.95萬人。全面完成全國水庫移民避險解困第一批試點任務,新化模式在全國推廣。實施統一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已連續20xx年上調。醫療、生育、工傷、失業保險工作穩步推進。城、鄉低保救助水平逐步提高,農村低保基本實現應保盡保,農村五保分散和集中供養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年2640元和5500元以上。全市新開工保障性住房37743套、基本建成23082套、竣工8800套、分配入住2347套,改造農村危房6000戶,保障性住房工作連續2年位居全省前列。解決農村30萬人飲水不安全問題,鄉鎮全部通上了自來水。價格調控務實有效,“菜籃子”工程成效顯著,市場供給價穩量足質好。教育質量穩中有升,全年財政教育支出34.3億元、義務教育保障資金4.2億元,建設合格學校159所。公共衛生與醫療服務改革穩步推進,三級醫院由1家發展至4家,醫療綜合服務能力明顯提升。新農合參合率達99.2%,補助農民看病421萬人次、金額12.18億元。文化惠民紮實推進,市文化中心竣工,新化縣被評爲全國文化先進縣,雙峯縣被評爲全省民俗文化縣。“單獨兩孩”政策穩步實施,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5‰以內,連續8年被評爲全省計劃生育工作先進單位。慈善事業健康發展,我市榮獲“中國六星級慈善城市”稱號。

(五)社會大局和諧穩定。金融風險有效穩控。堅決落實“該穩則穩、該退則退、能扶則扶”的精神,嚴格按照“黨政統攬、屬地管理,一線擔當、企業主體,分類處置、平穩過渡”的總體思路,全力以赴處置民間融資問題,部分企業通過全力幫扶已步入正常生產經營軌道。成功舉辦省市金融機構支持婁底實體經濟發展政銀企合作對接會,簽約融資項目182個、金額200.6億元。通過多措並舉,保障了金融市場的穩定繁榮,全市銀行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1126.1億元,比年初增加105.8億元;本外幣貸款餘額704.2億元,比年初增加74.3億元;餘額貸存比達62.5%,穩居全省第4位。生產安全持續好轉。在全國率先出臺《預防安全生產事故責任追究暫行規定》。通過實施“四大三基”行動,對20類違法違規行爲進行精準整治,排查治理安全隱患2.8萬餘處。首次實現工礦商貿類企業未發生較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的目標,取得了連續5年未發生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的歷史最好成績。聯合強力治超全面啓動,“三超”現象得到有效遏制。生態環境逐步改善。節能減排任務圓滿完成,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步伐加快。九大環保工程、錫礦山地區環境整治與生態修復示範區建設等項目加快推進。爭取國家批准冷水江市發行12億元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專項債券,推進了砷鹼渣無害化處理一期工程等一批項目竣工運行。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湘江保護一號重點工程、“四水三庫”保護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果,全市地表水水質顯著改善,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計劃,中心城區全年環境空氣質量達標率達94.5%。社會治理不斷加強。平安婁底建設紮實推進,城區實現天網工程全覆蓋,各縣市天網工程全面推進,打黑除惡、打擊“兩搶一盜”等專項行動成效顯著,羣體性事件有效遏制。基層組織建設不斷加強,第九次村委會換屆選舉圓滿完成。社區標準化試點、社區網格治理全面推進,“三調聯動”機制有效實施,領導幹部接訪下訪深入推進,23件省交辦積案全部辦結,市交辦積案到期辦結率達85.7%。社會管理綜合治理民調位列全省第7位,排名大幅提升。

與此同時,市政府及工作部門自覺執行市人大及其會的決定,主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與工作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充分吸納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全年共辦理代表建議226件,政協委員建議案1件,提案170件。對中心城區限制燃放煙花鞭炮的議案,已制定詳細方案並進行公告,今年4月份即將全面實施。成功創建全省雙擁模範城,國防後備力量建設有效推進,全民國防教育深入普及,聚焦強軍目標抓實戰化訓練初見成效,涉軍維權紮實有效,駐婁解放軍、武警、消防、公安和民兵預備役人員履行使命任務能力持續提升,圓滿完成各類急難險重任務,爲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與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

審計、統計、檔案、保密、人防、地震、老齡、外事僑務、科普、民族宗教、地方誌等工作得到加強,工會、共青團、婦女兒童、科協、對臺、貿促會、紅十字、殘聯、社科聯、住房公積金等各項事業取得新進步。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全市上下同心協力、同舟共濟、同甘共苦,頂住了壓力、化解了危機、確保了穩定、推進了發展。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市委總攬全局、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婁底軍分區有力監督、鼎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父老鄉親和社會各界攻堅克難、團結奮進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政協委員,向全市父老鄉親,向廣大幹部職工、政法幹警、駐婁解放軍和武警、消防官兵,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向所有關心支持我市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面臨着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增長速度放緩,財稅收入等個別指標未實現預期目標,經濟增長面臨更大壓力;二是結構調整陣痛顯現,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加速轉型面臨更大壓力;三是宏觀調控趨緊,增長動力不足,可持續發展面臨更大壓力;四是各類經濟風險逐步顯現,資源產業發展中歷史欠賬仍然較多,維護穩定面臨更大壓力。與此同時,開放合作意識不強、工作作風不實、發展環境不優等問題仍然突出。對此,我們將高度重視,認真加以解決。

二、20xx年工作任務

20xx年,既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檢驗我市“xx”規劃完成情況、六個“四年行動計劃”推進成效的收官之年,更是我們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務必堅定信心,把握機遇,應對挑戰,進一步抓實轉型發展、社會穩定、改革創新的關鍵之年,做好今年政府的各項工作意義重大而深遠。在此關鍵時期,信心比黃金更重要。我們的信心來自於日益顯現的區位優勢,全省“一核六軸”空間佈局我市佔據其二,加上交通路網的完善、重要物流節點城市的定位、重大產業項目的佈局,我市由概念上的“幾何中心”一躍而成爲名副其實的交通樞紐、流通中心;我們的信心來自於日趨完備的產業基礎,隨着汽車板、湘中國際物流園等一大批戰略性新興產業投產達效,農機、煤機、電子陶瓷等特色產業的提質增效,新的增長點正在不斷形成;我們的信心來自於趨於堅實的發展平臺,婁底城鎮帶建設進入省級規劃,融城戰略加快推進,各類園區快速發展,發展空間進一步拓展;我們的信心來自於堅強有力的政策支持,資源型城市轉型、兩型示範片區創建、產業特色縣建設等方面爭取的重大政策支持,將爲我市發展注入不竭動力;我們的信心來自於全市人民更加理性務實所形成的強大合力,在應對各類風險和各種矛盾中,我們經受了錘鍊和考驗,對婁底未來的發展、對我們每個婁底人自身的事業與發展,大家決不會再盲目,而一定會更加理性、更加務實、更有合力。我堅信,只要我們全市上下精誠團結,充滿信心,理性認清市情、準確把握機遇、充分激活潛力,就一定能夠在困境中化危爲機,就一定能夠在發展中贏得先機。

20xx年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全會,中央、省委、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牢牢把握“發展優先、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全面推進“科學發展、加速轉型”,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爲總攬,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積極對接大長沙、主動融入長株潭,進一步提質量增效益、轉方式調結構、抓改革促創新、控風險守底線、惠民生保和諧,緊緊圍繞“三量齊升”,務實推進“四化兩型”,全力打好六個“四年行動計劃”攻堅戰,奮力開創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

20xx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5%,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3.5%、9%和9.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公共財政總收入、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均增長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實現進出口總額19.2億美元;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9%、11.5%以上;人口自然增長率、城鎮登記失業率分別控制在7.5‰、4.3%以內;節能減排完成省定目標。

圍繞上述目標,重點抓實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進一步抓實企業發展。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是經濟發展的主體,更是稅源保障的主體,我們務必強化企業意識,依據法律和政策着力幫扶企業,切實解決企業生產、經營、發展中的實際問題。

着力強化要素保障。多方施策緩解用地壓力。用好用活土地政策,實施用地與投資強度、稅收貢獻“雙掛鉤”,推動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盤活土地存量,充分置換現有土地,積極清理各類閒置用地、低效用地,符合無償收回條件的應予收回,應該徵繳閒置費的堅決徵繳。加大徵地拆遷工作力度,堅持安置先行,切實維護被徵地農民的利益,確保企業項目順利推進。完善水、電、路、氣配套建設,保證企業能源供給。強化人才保障,加快出臺政策措施,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支持企業引進和培養高端創新型人才、高級管理人才、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加大職業培訓力度,加強企業用工保障。

着力促進投產達效。對重點企業及項目實行點對點服務,開闢綠色通道,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確保在建企業項目早竣工、早投產、早見效。引導企業科學定位,理性發展,強化內部管理,進一步優化產品結構,鞏固傳統市場、開拓新興市場,在充分認識行業形勢、自身發展潛力和盈利水平的基礎上,合理確定發展方向和規模。出臺政策,引導政府採購、本地企業使用本地產品,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着力處置金融風險。堅持“黨政統攬、屬地管理,一線擔當、企業主體,分類處置、平穩過渡”總體思路,全力以赴加強民間融資風險處置,鼓勵企業生產自救,力爭取得實質性突破,堅決杜絕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和重大羣體性事件發生。跟蹤落實省市金融機構支持婁底實體經濟發展政銀企合作對接會簽約貸款,極力爭取省市金融機構加大對我市的金融支持力度,特別是對具有核心競爭力、成長性好的實體企業,繼續給予強有力支持,確保全市金融機構新增貸款增長12%,力爭新增存貸比達到70%以上;不斷創新融資手段,加快組建政府融資性擔保公司,切實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題。維護金融秩序,建立金融風險防範體系,規範民間投融資行爲,依法嚴厲打擊非法集資、惡意逃廢債務、逃稅避稅、高利放貸和暴力收貸等行爲,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努力構建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

(二)進一步抓實產業轉型。產業結構不優是我市經濟發展遭遇困難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轉型發展是擺脫當前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們務必以“三量齊升”爲目標,以“四轉三化”爲抓手,矢志不移推進產業轉型。

加快工業轉型升級。堅定不移實施“四轉三化”戰略,加快兩化融合步伐,下大氣力拉長產業鏈條,推動工業向集羣化高端化發展。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接長沙“中國汽車產業第六極”,重點推進薄板深加工產業園和汽車零部件基地建設,着力將婁底經開區打造爲大長沙汽車產業配套協作區。加快改造傳統產業,充分發揮現有重點產業、骨幹企業的帶動作用,有序引導鋼鐵、煤炭、化工等產業向中高端邁進,重點支持雙峯不鏽鋼基地建設;做實住宅產業化鋼結構基地建設前期工作,以此爲契機,實現建築材料專業化、工廠化生產,推進建築業現代化;全力打好落後小煤礦關閉退出攻堅戰,年底前全市煤礦礦點總量控制在125處以內。加快提升特色產業,打造雙峯農機產業升級版,支持冷水江耐火材料、漣源煤機、新化電子陶瓷等特色產業整合提升發展。支持新化縣發展文化旅遊特色縣域經濟、申報全國特種陶瓷產業基地,支持婁星區申報省級循環經濟產業園區,支持新化縣、冷水江市申報全省特色縣域經濟重點縣(市),支持漣源市加快全省農副產品加工與出口基地建設、創建全國應急產業示範基地。着力推進循環經濟國家標準化試點,加快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建設,重點加強廢鋼等循環利用。加快發展園區經濟,落實園區“623工程”,爭取用兩年時間,創建6個創新創業園區,新建20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引進300家創新創業企業;支持“飛地經濟”模式,鼓勵與長株潭及沿海地區合作共建。確保全市新增規模工業企業50家以上,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9%以上。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扶持商務會展、商貿物流、服務外包、文化旅遊、金融保險證券、電子商務、健康養老、法律諮詢等現代服務業,提高生產性服務業質量和比重。鼓勵社會資本發展健康養老服務產業,全面啓動衆一中南醫院建設,加快推進衆一國際健康城建設。力爭婁底農商行、冷水江農商行儘快營業,支持商業銀行、民資銀行等設立分支機構,爭取實現縣市村鎮銀行、農商銀行“一縣兩行”金融發展全覆蓋。正確引導房地產投資和消費,促進房地產業平穩有序健康發展。改造提升住宿餐飲、交通運輸、批發零售等傳統服務業。推進中小商貿流通企業服務體系建設,立足“一核二區四節點”整體佈局,啓動商貿流通規劃編制,着力推進湘中國際物流園、湖南誠通現代物流園、電商產業園、服務外包基地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構建區域性現代物流中心。以滬昆高鐵開通爲契機,支持萬寶新區全力打造高鐵片區商貿物流中心。實施文化旅遊興市,加快發展文化旅遊產業,瞄準環長株潭“後花園”的定位,充分利用區位與資源優勢,着力引進、扶持和培育文化旅遊產業發展主體。加強水府廟溼地公園保護與開發,支持紫鵲界、大熊山國家森林公園、湄江國家地質公園、曾國藩故里等景區(點)提質升級,加強與大長沙旅遊產業的聯手合作,打造精品旅遊線路,紮實推進“美麗鄉村旅遊扶貧工程”和旅遊小鎮建設,爭取全年旅遊經濟增長18%以上。

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全面實施新增糧食產能田間工程,加強高標準農田基地建設,確保糧食播種面積410萬畝以上,產量穩定在160萬噸以上。推進糧油80億產業工程,糧油工業產值增長10%以上。加快發展生態養殖,抓實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建設,促進養殖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鼓勵發展農機合作社、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社會化農業技術服務組織等新型合作經濟,有序推進土地流轉,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生態農業,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重點推進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做大做強“三黑一菌”等特色優勢品牌。繼續推進“菜籃子”工程建設,搞好農產品加工銷售,提高產品競爭力。支持橋頭河現代農業綜合產業園發展,建設一批現代農業示範園區,新增規模化、標準化農產品產業基地5萬畝以上,農產品加工產值增長15%以上。加快重點水源工程建設,完成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299座,抓好全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加快先進適用農機推廣使用,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加強林業資源的開發利用,大力發展林產業。強化動植物防疫、森林防火、防汛、氣象服務等工作,保障農業生產安全有序。

(三)進一步抓實投資增長。項目是經濟發展的載體,擴大有效投資依然是拉動我市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經濟發展的第一引擎,務必千方百計爭取支持,籌集資金,推進項目,以項目擴投資,以投資促發展。

千方百計爭取投資。用好用活用足已爭取到的重大政策,把準國家投資方向和重點,加強溝通銜接,爭取更多項目列入國、省規劃儲備籠子,確保爭取上級資金佔全省份額的7%以上。加強市縣聯動,加大政府債券和專項債券發行力度,強化財政資金引導效能。大力招商引資,深入實施“婁商返婁”戰略,積極籌備第四屆婁商大會,強化產業鏈招商、點對點招商,有針對性地舉辦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專題招商活動,力爭全年實際利用外資、引進市外境內資金分別增長13%和10%以上。有效激活民間資本,放寬准入門檻,出臺鼓勵措施,在產業發展、城鎮建設、基礎設施等領域,優選一批規模小、週期短、見效快的項目,採用PPP等新的融資方式吸引民資投入。

準確把握投資重點。緊盯國家七大工程和省政府“三大”重點,圍繞基礎設施、新型工業、新型城鎮、生態環保、社會民生、現代服務業六大方向,對接六個“四年行動計劃”和“融城戰略”,優化投資結構。全年安排重大項目700個,年度計劃投資500億元,確保100個重大項目竣工投產、200個項目開工建設、200個項目加快推進。確定市級重點項目408個,總投資1285億元,年度投資273.9億元,其中,工業項目87個,年度投資63.7億元;交通項目22個,年度投資41.9億元;城建項目88個,年度投資65.1億元;商貿物流旅遊項目61個,年度投資48.7億元;社會事業項目67個,年度投資22.4億元;農業農村項目62個,年度投資32.1億元。各縣市區重點項目625個,總投資1612.4億元,年度投資367.8億元。同時,以謀劃“十三五”爲引領,認真研究國家的微刺激政策,加大包裝力度,強化項目謀劃的深度和廣度,做到上級有投資傾向,我市有項目對接,確保全年儲備項目200個以上,其中產業項目100個以上。

確保項目順利推進。繼續開展“項目建設推進年”活動,進一步強化“以項目看能力、以項目論英雄、以項目評業績”的理念,在繼續堅持“五個項目組”、“四個一批”、“五個一”項目建設機制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抓實項目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緊緊圍繞文化旅遊、現代物流、鋼鐵後續產業、健康服務業、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及交通、工業地產等事關婁底發展命脈的重大項目,實行“三專”服務和調度,以釘釘子的精神推進項目建設,着力優化投資環境,構建項目審批“綠色通道”,以“保姆式服務”營造項目建設環境。依法嚴肅查處敲詐勒索企業的違法犯罪活動,毫不手軟打擊無理刁難、攔路堵門等不法行爲,對“三強”行爲及其背後的保護傘,對聚衆鬧事、尋釁滋事、干擾破壞重點項目建設的人和事,堅決做到露頭就打、除惡務盡,切實解決徵地拆遷難、項目審批難、施工環境差等問題。

(四)進一步抓實城鄉統籌。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城鄉統籌是新型城鎮化的主攻方向,務必站在爲民生計、爲發展計、爲長遠計的高度,加快推進融城戰略,切實解決發展空間受限、承載能力不強的問題。

加快推進融城戰略。按照《婁底市推進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20xx-20xx)》,強化規劃引領,發揮區位優勢,積極對接大長沙,主動融入長株潭,提高融城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進一步統一認識,加快行政區劃調整步伐,力爭取得實質性突破。以市縣統籌、城鄉一體、產城融合、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爲目標,大力推進交通、產業、文化、生態和觀念融城,加快婁漣雙、冷新經濟版塊建設,以婁底大道爲主軸,着力打造婁雙高附加值兩型產業走廊、婁漣冷現代製造業走廊和中心城區國家重要的物流節點及新化大梅山重點文化旅遊產業區。加快婁底大道、城市環線、站場設施等路網建設,爭取啓動龍琅高速公路、滬昆高速複線醴婁段建設,積極推進安邵高速、安張衡鐵路建設,重點支持新化、冷水江高鐵連接線建設。抓好婁邵鐵路改造,確保年內通車。紮實推進縣(市、區)及重點鎮快速通道、重點景區旅遊通道建設。建立農村公路可持續發展體系,加強農村公路建設與養護,爭取冷水江軍溫公路改造獲得上級支持。嚴格沿線小城鎮、主要幹道兩廂和重點鄉鎮土地的用途管制,優化沿線產業的規劃佈局,着力發展一批產業特色鎮、物流專業鎮、生態文化旅遊休閒鎮。啓動戶籍制度改革,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

增強綜合承載能力。按照“南擴北延、東優西聯”的思路,推進中心城區的提質改造擴容。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統籌電力、通信、供水、治污、垃圾處理、燃氣工程及地下管網建設,力爭年底中心城區大部分居民用上天然氣。抓好水府廟水源保護、新化二水廠建設,確保城鎮供水安全。加強防洪設施建設,完善城市排水與外洪內澇防治體系。加強小區物業管理,優化社區生活設施佈局,完善服務網絡。加快配建城市停車場、強化交通秩序管理,緩解停車難問題。

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更加註重城市管理轉型提質,構建城市管理長效機制。全面加強城管行政執法,繼續加強店外經營、門店垃圾、渣土、廣告等專項整治。加快環衛、綠化管養等市場化步伐。推進數字城管建設,加強精細化、網格化管理,營造“全民城管”氛圍。鞏固提升創衛成果,持續開展城鄉環境整治與建設,推進背街小巷改造、城區美化、亮化、綠化等工程,完善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推進雨污分流改造、污泥無害化處置和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提高城鄉污水處理和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推進漣鋼周邊、關閉礦山環境綜合治理及錫礦山地區環境整治與生態修復,抓好地質環境治理與災害防治工作。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對電力、鋼鐵等重點行業實行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總量控制,開展機動車尾氣氮氧化物治理,空氣環境質量及時向社會公佈。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強農村建設的規劃管控,按照“四清、三基、兩統、一化”要求,建立鎮區整治及農村長效保潔機制,推進垃圾分類減量無害化處理。促進農村污染減排,抓好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推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推進湘江保護一號重點工程,重點開展“四水三庫”的保護與治理,爭取把資江治理納入國家籠子,實施水環境保護與治理“三年行動計劃”,確保四水乾流水質達到Ⅲ類以上標準,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水質達到Ⅱ類以上標準。

(五)進一步抓實改革創新。適應新常態,尤其需要通過改革創新來破解難題、激發活力、催生動力、釋放紅利,我們務必以全面深化改革爲契機,不斷開拓創新,強推開放合作,着力推進發展。

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推進PPP等混合所有制投資模式,激發投資活力。理順園區管理體制,逐步解決經開區放權、萬寶新區體制機制理順的問題,力爭園區所有審批事項在區內一站式審批辦結。鞏固“兩集中兩到位”成效,推動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公佈運行,做到該精簡的精簡,該下放的下放。同時,釐清鄉鎮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圍繞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着力構建科學規範的收入管理機制、完善透明的預算管理機制、運行高效的績效管理機制。加強政府性債務化解與監管、財政專項資金和稅費徵收成本管理,着重解決管理粗放、分配不公、效益不高等問題。加強機構編制管理,穩妥推進行政機構改革和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按照統一部署,全面推行公車改革。完善審計制度,加強審計結果運用,保障審計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鼓勵組建文化產業集團。加快農村綜合改革,穩妥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深化國企改革,推進政企、政資分開。

突出創新驅動。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激發企業自主創新意識。深化產學研合作,對創新企業給予真金白銀的支持。重點是立足傳統優勢產業和特種陶瓷、裝備製造等特色產業,加強核心關鍵技術攻關,把創新落實到新的增長點上。加快建設一批研發中心、孵化基地、實驗室,夯實創新平臺,爭取科技重點項目和重大專項支持。以市科技綜合服務平臺爲載體,促進科技資源整合共享與高效利用。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力爭新增高新技術企業90家,高新技術產品產值達到720億元。

促進開放合作。積極對接大長沙的優勢產業項目、產業鏈、產業園,探索建設“飛地園區”,主動融入大長沙的產業集羣。緊扣提質擴量,進一步調優外貿結構,擴大外貿總量,引進外向型企業發展加工貿易,發揮出口拉動作用。建設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加快鐵路口岸建設,完善市場拓展與關檢服務,提高貨物的流轉速度和通關效率。緊扣“走出去”戰略,逐步擴大境外投資和勞務輸出規模,提升經濟外向度。

(六)進一步抓實民生改善。民生是發展之本,也是我們黨執政之本、政府行政之本,越是困難的時候越是要注重改善民生,我們務必以全面小康建設爲總攬,在推進發展中,更多地考慮羣衆的利益和訴求,有計劃、有步驟地解決好民生問題。

努力增加羣衆收入。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促進農民增收。積極對接國家武陵山片區發展規劃,實施精準扶貧,加快落後地區的發展,減少貧困人口9萬人。做好移民安置和後期扶持工作,爭取漣源市納入全國水庫移民避險解困第二批試點,全市移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3%以上。繼續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優化就業創業環境,抓好市公益性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建設,加大高校畢業生、下崗失業人員、返鄉農民工、退役士兵、殘疾人等困難人羣幫扶力度,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新增城鎮就業3.7萬人以上,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5萬人以上,完善最低工資和農民工工資保障制度。大力開展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專項行動,從嚴懲處不良企業和業主,竭盡全力讓廣大農民工拿到自己應得的勞動報酬。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集中財力辦實事,健全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全面落實醫療、工傷、生育、失業保險制度。強化社會救助體系建設,深化城鄉低保“陽光行動”,加大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和臨時救助力度,啓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重度殘疾人補助制度,給特殊困難羣衆以特別關懷。加快構建覆蓋城鄉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新增養老牀位1500張。加快“兩房兩棚”建設,改善困難羣衆居住環境。新建保障性住房26606套,改造農村危房6000戶。解決農村24.5萬人飲水不安全問題。關心關愛留守兒童,支持慈善事業發展,竭盡全力讓每一個身處困境的人都能得到關愛和溫暖。

全面發展社會事業。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大力推進學前教育普惠性發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普高教育特色發展、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鼓勵發展民辦教育。推進農村學校教師週轉宿舍建設,紮實開展標準化學校試點,確保教育專項資金專款專用,努力改善薄弱學校、邊遠學校和特殊教育學校辦學條件。繼續化解大班額,年內新增學位9300個。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育質量。加快公共文化標準化、均等化佈局步伐,推進縣市文化館、博物館建設,完成“村村通”、“戶戶通”建設任務。全面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推動分級診療,引導羣衆有序就醫。完善醫療糾紛第三方調解機制,落實醫療機構治安管理責任,嚴厲打擊涉醫違法犯罪,構建和諧醫患關係。穩步推進人口計生工作,堅持計生工作“一票否決制”不動搖,確保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5‰以內。健全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制,推進食品藥品檢驗實驗室建設,抓好生豬屠宰自動流水線建設,確保食品藥品安全。加強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紮實推動全民健身,促進體育消費。進一步加強統計基層基礎,紮實做好全面小康監測工作。加快市檔案館建設。

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依法抓實抓嚴生產安全,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抓實煤礦、非煤礦山、交通、危化物品、建築施工、粉塵防爆、地質災害等重點領域生產安全,狠抓電梯等特種設備、消防、校車等公共安全,全面推進公路治超,有效遏制各類安全事故發生。深化平安婁底建設,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活動,加大禁毒工作力度,完善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推動“天網工程”向鄉鎮延伸。強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完善矛盾糾紛化解體系,暢通訴求表達渠道,依法打擊纏訪、鬧訪,積極防範和穩妥處置羣體性事件。加強應急管理與突發事件預警系統建設,提高公共安全和防災救災減災能力。加強網絡輿情管理與引導,規範網絡行爲。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發揮鄉規民約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提高市民文明素質。加強普法教育與法律援助,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化。關注基層、服務基層,加強社區、鄉村基層組織建設,健全社區網格治理體系,探索推進農村網格化治理。激發社會組織活力,形成多元主體、協同共治格局。努力提高基層幹部待遇,讓他們更好體現價值、紮根基層。

加強國防和後備力量建設。大力推進與國家發展戰略相順應、與婁底經濟社會發展相互動、與履行職能使命相對稱的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增強全民國防教育時效,鞏固深化雙擁活動成果,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着力提高應急應戰準備質效,不斷增強遂行多樣化任務能力,爲鞏固國防和政權、確保社會和諧穩定提供堅強可靠的力量支撐。

科學編制“十三五”規劃,做到謀長遠、早部署。在發展目標上,準確把握新常態,確保提出的重大項目、重大政策、重大工作目標可行、措施可靠、效果可期。在具體措施上,加強溝通匯報爭取,力爭更多的重點項目列入國家、省規劃盤子,確保爭取項目資金超過市州平均份額。在工作要求上,結合改革發展需要,積極謀劃新思路、新舉措,確保開好局、起好步。

三、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常態,我們要始終堅持以人爲本、執政爲民,把羣衆需求作爲根本導向,把依法行政作爲基本標尺,把優化作風作爲重要保障,努力建設爲民務實清廉法治政府。

更新觀念,切實增強創造力。進一步解放思想,堅決消除封閉抵制、固步自封的傳統思想,切實強化着眼於整體發展的大局意識、着眼於長遠發展的包容胸懷,不爭論、不折騰、不懈怠,既敢於走出去,也樂於引進來,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動改革的大突破。堅決消除狹隘固化的地域觀念和個人利益、部門利益至上的自私心態,大力推進強強聯手、協作發展、互利互惠,以觀念的大更新推動市域的大開放。堅決消除躺在資源上睡大覺的惰性思維和只能依賴資源發展產業、必須依賴資源發展產業、依賴資源好發展產業的慣性思維,以從零開始的態度、無中生有的智慧,引進新興產業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以思維的大拓展推動經濟的大發展。

主動作爲,切實增強執行力。越是面對困難和挑戰,越要主動作爲、積極有爲。要敢於負責,充分發揮我們婁底人“敢爲天下先”的勇氣和膽識,身在其位、勇謀其政、敢盡其責,把該抓的抓到位,該管的管具體,把困難想充分,把工作做紮實,踏踏實實謀事業,一心一意促發展。要勤於負責,充分發揚我們婁底人“霸得蠻、吃得苦”的精神,以一抓到底的勇氣扭住項目不放,以不出成效不撒手的決心促進經濟發展。始終堅持有令必行,立說立行,雷厲風行,始終保持一種動真格的衝勁、求突破的鑽勁、見實效的拼勁、不懈怠的韌勁,定了就幹,幹就幹好,幹就幹成。要善於負責,充分發揮我們婁底人極具智慧、勤奮幹練的特質,弘揚釘釘子精神,定任務、定人員、定要求、定時間,一級帶着一級幹、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督促一級辦,做到人人肩上有擔子,件件事情有着落。

依法行政,切實增強公信力。着力建設法治婁底,將法治思維貫徹到改革發展各方面、貫穿於政府工作全過程,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推動工作的能力,切實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爲、法定職責必須爲。着力抓好市縣政府機構改革,進一步轉變職能,精減行政審批事項,優化行政審批程序,努力提升行政效能。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與工作監督、政協民主監督、社會輿論監督,牢固樹立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嚴追究的觀念,堅決改變規避法律、以權壓法的錯誤思維,堅決懲處徇私枉法、野蠻執法等違法違紀事件,紮實推進決策公開、執行公開、信息公開、結果公開,讓羣衆真正感受到法治政府建設帶來的新變化。

正風肅紀,切實增強約束力。嚴格遵循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九項規定”,守紀律講規矩,堅決做到令行禁止、政令暢通,切實解決決策不民主、程序不規範、執行不嚴格等問題。鞏固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橫下一條心堅決糾正“四風”,強力整治慵、懶、散,拖、推、慢等不良習氣,嚴肅查處不作爲、慢作爲、亂作爲、辦事不公、吃拿卡要等行爲。始終堅持以廉服衆,認真履行“一崗雙責”,強化“兩個責任”,注重加強制度建設,切實增強抵禦誘惑、守住底線、廉潔自律的定力。保持反腐敗高壓態勢,做到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決查處腐敗案件,以清正廉潔的形象取信於民。

各位代表,新常態承載新使命,新目標更須新作爲。讓我們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振奮精神、堅定信心,敢於擔當、善做善成,爲全面建成小康婁底而努力奮鬥!

婁底政府工作報告篇3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查,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xx”時期和20xx年工作回顧

過去五年,全市上下深入貫徹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決策部署,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大力實施融城、婁商返婁、對接大長沙戰略,強力推進六個“四年行動計劃”,加快“四化兩型”建設步伐,總體完成了“xx”確定的目標任務。

經濟發展穩中有進,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相繼邁上千億臺階,去年分別達到1291.38億元、1108.39億元,年均增長10.2%、28.6%。去年實現工業增加值593.38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3.82億元,年均分別增長10.9%、14.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地方收入分別達到95.37億元、59.92億元,年均增長11.1%、14.8%。銀行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貸款餘額分別達到1285億元、791億元,年均增長14.4%、15%。全面小康總體實現程度達到83%。

結構調整步伐加快,轉型發展取得實效。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爲14.7:51.3:34,第三產業提高2.5個百分點。工業內部結構逐步優化,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佔比下降15.43%,高技術、高加工度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年均分別增長17.6%、18.3%、15.9%,婁底經開區晉級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萬寶新區列入長株潭城市羣兩型社會示範區,婁星工業園獲批省級工業集中區。農業產業化加快推進,農產品加工產值達到156億元,年均增長21%。現代金融、商貿物流、文化旅遊產業快速發展。爭取省政府出臺了支持婁底轉型發展的“9號文件”,爲我市轉型發展創造了更多機遇。

基礎設施逐步改善,城鄉面貌煥然一新。滬昆高鐵、婁邵高鐵相繼通車,高速公路建成4條、開工3條,改造二級幹線公路460公里,硬化農村公路9650公里,“井”字型高速公路網、“米”字型鐵路網基本形成,長期制約發展的交通瓶頸得到有效破解。新型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城鎮化率達到43.8%。新農村示範建設紮實開展。完成了2048個村的電網改造、663座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和530處惠及128萬農村居民的飲水工程。“xx”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和湘江流域污染防治第一個“三年行動計劃”全面完成,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縣城以上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89.04%,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50.21%。

改革開放深入推進,發展活力日益彰顯。按時序要求完成了9大類112項改革任務。行政審批事項精簡了73%,辦理時限縮短50%以上。商事制度改革、營改增試點、地方金融改革穩妥推進。引進了4家股份制商業銀行,2家企業在“新三板”成功掛牌。“湘博會”、“湖南(婁底)汽車板及汽車零部件產業合作對接會”正逐步成爲我市的兩個省級招商平臺,五年實際利用內資、到位外資年均分別增長31.55%、17.83%,完成進出口總額79.15億美元,是“xx”的1.7倍。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人民羣衆得到更多實惠。累計投入財政民生資金674.5億元。整合扶貧資金17.2億元,減少貧困人口54萬。新增城鎮就業19.33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8.97萬人,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從13274元、4442元提高到21838元、8655元。建設保障性住房12.44萬套,改造農村危房4.16萬戶。新建農村幸福院435個,改擴建敬老院53個。新增學位6.5萬個,建成農村合格學校994所。公立醫院改革順利推進,醫療服務和醫保體系不斷完善,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6%以上,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全覆蓋。計生工作連續五年獲全省先進。文化體育惠民工程紮實推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構建。安全生產、信訪維穩形勢明顯好轉,進入全省先進市行列。

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紮實有爲,軍民融合務實推進,全民國防教育創新探索有效,雙擁共建和參建參治效益顯現,履行使命任務能力持續提升。法治政府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在全省率先出臺《行政執法監督辦法》。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得到加強,組建國家級檢測測試中心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產業化示範基地各1個,創新能力明顯提升。食品藥品監管體制進一步理順。圓滿完成第三次經濟普查。國資監管體系逐步完善,央企對接合作取得成效。“數字婁底”地理空間框架建設全面完成,項目用地保障得到加強。人防、地方誌、電子政務、住房公積金、檔案、保密、地震、氣象、外事僑務、民族宗教、對臺、貿促、工會、共青團、婦女兒童、老齡、科協、紅十字會、慈善、殘聯等各項工作均取得新的進步。

20xx年,是“xx”時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前所未有的壓力,我們保持定力,堅定信心,在危機中抓機遇,在困難中謀發展,在逆勢中穩增長,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地方收入從9月份起開始實現正增長,扭轉了連續8個月負增長的局面;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8%;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5%、10.5%。確保了全市經濟運行緩中趨穩、穩中有升、逐步向好,確保了民生事業的持續改善,確保了社會大局的總體穩定,確保了“xx”目標任務和六個“四年行動計劃”的圓滿收官。

20xx年,我們突出抓了六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緊盯項目建設,用倒逼機制擴投資穩增長,助推了發展升溫。去年5月底6月初和12月中下旬,分兩次開展“重點項目集中開工、竣工”活動,“四個一批”重點項目開工率、竣工率分別達到99.2%、97.6%,分別提高5.3、4.8個百分點,營造了大抓項目建設的濃厚氛圍,形成了項目集中上馬的拉動效應。二是創新平臺建設,強化了發展手段。組建興婁融資擔保公司、市創投集團、百通中小企業轉貸資金公司等三個融資平臺,從不同角度發力,有效緩解了項目建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創新項目建設模式,推出了首批40個PPP項目,撬動社會資本131億元。三是全力爭取政策、對接政策,有效釋放了政策紅利。積極對接上級相關政策,主動把政策具體化、項目化。分四批爭取了國家專項建設基金32.39億元、申報發行企業債券36億元。四是發揚啃“硬骨頭”的精神,化解了一批難題。針對項目建設推進中多年積壓的矛盾,開展了“集中會審,逐個解套”行動,使一些久拖不決的難題得到妥善化解;針對消費市場疲軟問題,及時出臺了19條促消費穩增長“辦法”,擴大了有效需求;針對商品房“竣工掃尾難、庫存消化難、交房辦證難、稅費清繳難”等問題,強力開展了房地產業“解難題、促發展、保穩定”專項行動,取得了初步成效;針對民間融資風險,採取系列綜合措施,守住了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針對非法超限超載嚴重的狀況,創新模式強力“治超”,榮獲全省先進。五是不遺餘力改善民生,人民羣衆有了更多獲得感。圓滿完成爲民辦實事項目,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積極擴大就業,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新的增加。加大了對水府廟庫區的保護與利用,與湘潭市簽署了《共同保護水府廟行動宣言》,在頂層設計、綠色發展、環境保護、項目推進等方面達成了廣泛共識。湘潭至婁底的天然氣管道建成,實現了年底前中心城區居民用上天然氣的目標。集中開展控違拆違、中心城區禁止燃放煙花爆竹與殯葬改革整治攻堅行動,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特別是“禁燃”工作,受到了市民和回婁老鄉們的普遍好評。六是加強政府自身建設,進一步提高了運轉效率、務實水平和攻堅能力。把落實人大決定、做好人大評議整改和加強政治協商,作爲政府的份內事抓實抓好,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議案168件、政協委員提案178件。啓動了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工作,審計監督和保障作用得到較好發揮。深入踐行“三嚴三實”,市政府制定出臺“六條規定”,就如何提高辦文辦會質量、加強協調配合、務實推進工作、堅持問題導向、勇於破解難題等六個方面作出明確規定和要求,通過市政府班子的帶頭執行,政府系統作風建設有了明顯轉變。

推項目、搭平臺,爭政策、引資金,解難題、惠民生,保安全、促穩定,這一些實實在在的舉措,推動了重點工作的落地生根,促進了複雜矛盾的有效化解,我們要繼續堅持,並在實踐中不斷加以完善提高。

各位代表!

回顧“xx”,我們倍感欣慰。全市上下克服困難,頂住壓力,辦成辦好了一系列大事、難事和實事:長韶婁高速建成通車,婁底大道加快推進,“長株潭一小時經濟圈”、“市域一小時經濟圈”發展格局初步形成;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並獲得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圓滿承辦了第十二屆省運會和第九屆殘運會,並取得了金牌總數省運會第二、殘運會第一的好成績;圓滿完成了六個“四年行動計劃”,等等。這些成就的取得,是市委堅強領導、總攬全局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婁底軍分區鼎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上下團結一心、共同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向駐婁人民解放軍和武警、消防官兵、政法幹警,向中央、省駐婁單位,向關心支持我市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謝和崇高敬意!

各位代表!

回顧“xx”,我們也清醒地看到了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一是經濟總量不大,綜合實力不強,增速在全省排名靠後;二是傳統產業動力不足,新興產業比重偏小,支撐發展的大項目、好項目不多,產業集中度不高,去產能、去庫存、調結構的難度很大;三是城市發展空間比較狹窄,城鄉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水平不高,小康婁底建設、脫貧攻堅的任務很重;四是金融安全、生態安全、生產安全的隱患還較多,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壓力大;五是一些幹部的思想觀念、精神狀態、工作作風、能力素質難以適應新常態新形勢的需要,廉政勤政和效能建設亟待加強,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既有歷史原因,也有現實原因;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對此,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要有工作預案。必須立足於“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不推諉、不迴避、不等待,找準原因,對症下藥,以愚公移山的精神,逐個逐個地把問題解決好,逐個逐個地克服前進道路上的艱難險阻。

二、“十三五”時期主要目標和任務

“十三五”時期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是我市爬坡過坎、負重奮進的關鍵時期。放眼看全球、看全國、看全省,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甦,我國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爲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省對接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發展前景廣闊,我市的外部環境總體向好。

面對這樣的大背景,我們在冷靜地思考:今後五年,我們婁底如何正確定位、找準發展路徑?如何儘快走出困境、渡過難關?如何在全省發展的大棋盤中體現“婁底責任”、“婁底力量”?於是,我們緊密結合婁底實際,對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項目標任務,根據市委四屆九次全會精神,編制了《婁底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現提請大會審查。

“十三五”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的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爲指導,深入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爲統領,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爲中心,堅持“加速轉型、奮力趕超”,促進“三量齊升”,推進“五化同步”發展,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幸福婁底。

“十三五”時期我市的發展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5%,保持與全省同步,力爭略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5%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9%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經濟結構更加優化,融城發展加快推進,民生福祉普遍提高,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體制機制更加健全。努力將我市建成全國轉型發展示範城市,打造成爲大長沙的拓展區。

實現上述目標,必須突出抓好五個重點:

(一)堅持創新發展,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推進“質量興企、名牌強市”和重大科技創新工程,以創新塑造發展優勢,確保全社會研發投入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3%以上。推進大衆創業、萬衆創新,鼓勵發展衆創、衆包、衆扶、衆籌新模式,讓創新創業在湘中大地競相迸發、充滿活力。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堅持供需兩端發力,以供給創新釋放消費潛力,確保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2%。深度對接“中國製造20xx”湖南行動,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培育壯大高端裝備、新材料、信息技術、生物健康、節能環保、移動互聯網、文化創意、大數據、雲計算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構建多點支撐的產業體系。力爭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爲10:48:42,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5%。

(二)堅持協調發展,構築平衡發展格局。大力實施融城戰略,加快對外“融入”,主動對接大長沙;加強對內“融合”,着力打造以婁漣雙主板塊、冷新副板塊爲支撐,以周邊衛星鎮爲支點的湘中城市羣,力爭城鎮化率達到52%以上。建立健全城鄉規劃體系,做大做強縣域經濟,加強“美麗鄉村”建設,促進城鄉統籌發展。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爲總抓手,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促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建設文化強市。積極支持國防建設和軍事改革,促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提高防空、防災應急救援一體化建設水平。

(三)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美麗宜居婁底。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嚴守資源消耗上限、環境質量底線和生態保護紅線。加快推進“兩型”社會建設,加強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實施“天藍”、“水清”、“地綠”工程,加快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打造綠色家園。確保中心城區及縣城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85%以上,全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9個地表水水質監測斷面水質達到Ⅲ類及以上,森林覆蓋率達到50.25%,通過政府、社會、企業和羣衆的共同努力,讓全市人民喝上乾淨水,呼吸到新鮮空氣,聽到鳥兒叫,經常看到“藍藍的天上白雲飄”。

(四)堅持開放發展,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加快推進財稅、金融、國資、農業農村和要素市場改革,主動對接和融入國家“一帶一路”、省“一帶一部”的新戰略、新格局,把我市打造成爲滬昆經濟帶的重要支點城市。發展壯大產業園區,加快公共保稅倉庫、海關與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建設,打造立體口岸體系和“大通關”平臺,提升開放功能與服務水平。堅持婁商返婁戰略,在此基礎上注重以婁商引外商,拓寬視野,大力引進國內國外各方面的投資商,大膽走出去,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堅持以引進項目爲龍頭,把引項目與引資金、引人才、引管理、引理念、引技術結合起來,以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理念,善待每一位客商,促成每一個項目。

(五)堅持共享發展,共創幸福美好生活。把脫貧攻堅作爲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紮實推進“六個精準”,堅持發展生產、改善公共服務、全民教育三措並舉,加大投入,整合資源,實現全面脫貧。堅持普惠性、保基本、重公平,持續加強教育、就業、社保、衛生計生、文化、體育、環保、養老、自然災害防禦等工作,提升羣衆增收能力,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確保在大湘西板塊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強化生產、生態、金融安全責任,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強社會綜合治理,讓全市人民更有安全感、更有獲得感、更有幸福感!

各位代表!

未來五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必須完成的總任務;建成全國轉型發展示範城市、打造大長沙的拓展區,是我們的基本目標。“加速轉型”,是我們婁底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是不能錯過的、“亡羊補牢”般的機遇;但是“轉型”有個較長的陣痛期,不可能立竿見影,我們要有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頑強意志,保持戰略定力。“奮力趕超”,是全市上下應有的精神風貌,既需要持續不斷、久久爲功的“奮力”;又需要全市上下,包括黨政幹部、人民羣衆和市場主體的共同“奮力”。既“趕超”自己,確保年年都有新發展,年年都有新進步;又“趕超”兄弟市州,力爭進入全省第二方陣。“打造大長沙的拓展區”,不僅是一個定位問題,更是一種目標和要求;不僅要主動對接大長沙的產業發展,而且要學習大長沙的思想觀念和進取精神。站在“十三五”的起點上,面臨“轉型”和“趕超”的雙重壓力,我們必須以無愧於時代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昂首挺胸,披荊斬棘,勇往直前,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目標,一起出發!

三、20xx年工作重點

今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地方收入均增長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進出口總額增長10%,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5%、10.5%,節能降耗完成省定目標任務。

重點抓好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壯大實體經濟

千方百計提振工業。工業興,則百業興;工業強,則財力強。因此,我們要下定決心,排除萬難,大抓工業,提振工業。立足打造“婁底製造”目標,積極對接“中國製造20xx”和“湖南製造強省五年行動計劃”,強力推進湖南汽車產業配套基地、板材深加工產業基地和不鏽鋼產業基地等三大基地建設,優化提升農機、應急製造和電子陶瓷三大特色產業,重點抓好薄板深加工產業園、精細電子陶瓷產業基地的開工建設,推進星泰汽車零配件製造產業園、三一配套產業園等續建項目竣工投產,力爭全年製造業產值達到600億元以上。立足搶佔未來產業制高點,大力培育和發展新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抓好住宅產業化基地、衛星導航車載終端平臺等項目的開工建設,加快三泰新材軋輥擴建、文昌科技金屬半固態成形生產線改擴建、金品電器智能電視生產線等續建項目進度,推進三迅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星珂照明、晶盛光伏電站等新建項目投產,確保全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7家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5%以上。立足鋼鐵、有色、能源、建材、化工五大傳統產業的“強鏈、補鏈、升級”,促進“兩化”融合,抓實一批技改項目,催生一批產業增長點,力爭技改投資增長10%以上。運用政府採購、擴大消費、支持企業拓展市場等方式,因企施策,幫助企業共度難關。重點支持漣鋼、冷鋼等企業逆勢突圍,幫助化工、煤炭、水泥等行業脫困發展。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做大做強商貿物流業,重點推進湘中國際物流園、誠通現代物流園、五江商貿城和縣一級物流體系建設等續建項目,高鐵南站總部基地、萬寶新區電子商務集聚區等新建項目,加快全國中小商貿流通企業服務體系建設,構建現代物流體系。在中心城區和縣市城區規劃、建設一批特色街、名品店,培育“夜經濟”,做活節慶經濟、賽事經濟和會展經濟,有效激活消費、留住消費。加快發展文化旅遊業,抓好仙女寨、水府廟文化旅遊、湄江國家地質公園二期、曾國藩故里、大熊山國家森林公園基礎設施以及中華蚩尤始祖文化園、梅山古鎮保護與建設等項目,加快融入全省黃金旅遊線路,打造生態文化旅遊休閒目的地,爭取全年旅遊接待人次、旅遊總收入均增長16%以上。大力發展健康養老產業,重點加快衆一健康城、東部新區健康產業園、龍山與天門健康養生基地、青山養老健康城等項目建設。培育和發展現代金融產業,積極引進銀行、保險、證券、期貨等機構來婁設立分支機構,完成新化縣和冷水江市設立村鎮銀行。加快發展電子商務,進一步推進冷水江電商產業園發展,支持新化縣、雙峯縣創建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縣。

加快發展特色高效農業。加強農村水利等基礎建設和基本農田保護,推廣先進適用農機,抓好糧食生產與收儲工作,確保糧食安全。按照“做大規模、提升品質、培育特色、舞好龍頭”的思路,加強資源整合,推進土地流轉,優化種養結構,鞏固提升糧油菜、畜禽水、果木竹等生產基地,創建國家、省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基地,着力培育“三黑一菌”等特色品牌,加快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漣源打造全省農產品深加工產業特色縣,加快橋頭河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國家、省級農業科技示範園。力爭創建1家以上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並上市,新增2家以上銷售收入過億元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培育5個省級以上名牌農產品,實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工銷售收入增長15%以上。

發展實體經濟,需要一大批有責任擔當、有戰略眼光、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我們要旗幟鮮明地尊重企業家、愛護企業家、精心培育企業家,充分發揮他們的示範引領作用。要大張旗鼓地激勵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着力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激化各類市場主體的創造活力。通過幾年努力,讓人們看到婁底大地上,不僅有一片片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還有一大批茁壯成長的、能支撐財稅持續增長的納稅大戶!有一大批頂呱呱的、響噹噹的、引領婁底實體經濟發展的知名企業家!

(二)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增強持續發展動能

突出重大項目引領。精心部署、組織開展“項目建設大比拼”活動,全年安排500個市級重點建設項目,實施60個省級重點建設項目,年度計劃投資600億元。確保100個重大項目竣工投產,200個項目開工建設,100個項目加快推進。結合“中國製造20xx”、“互聯網+”、生態文明、新型城鎮化等重大戰略實施,深度開發儲備200個以上項目,切實積蓄髮展後勁。

夯實園區發展平臺。加快簡政放權,逐步實現國家級園區享受市級審批管理權限、省級園區享受縣級審批管理權限,着力形成“政府主導、業主開發、政企共建、項目先行”的園區運行模式。推進產城融合,加快“623工程”建設,促進標準廠房、基礎設施與公共平臺建設提質,改善園區軟硬環境,提升園區的承載力。堅持注重特色、錯位發展,抓好一批專業園區建設,引導和推動產業、企業、技術、人才向園區集聚,力爭各省級以上園區至少引進2-3個總投資過10億元的產業項目,引進160家創新創業企業,確保園區投資增長25%以上,園區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15%以上,園區主導產業產值佔比達到70%以上。

強化各類要素保障。加強資金保障,積極立項爭資,確保爭取上級各類資金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強化戰略招商引資,重點瞄準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中關村等重點區域和央企外企,有針對性地開展小分隊招商、專題招商和全端產業鏈招商,積極探索專業隊伍的中介招商,力爭內聯引資增長18%以上;加強政銀企對接,積極發展和運用私募債、股權投資、產業投資、創業投資等多元化融資方式,加大銀行貸款和直接融資力度,支持婁星區湘村高科、高盛板業到“新三板”掛牌交易融資;推動PPP項目建設模式,帶動更多民間投資。大力推進節約集約用地,盤活存量土地,提高單位面積投資強度和產出水平,爲項目建設拓展空間。推進“兩集中兩到位”改革,規範流程,提高審批效率,嚴厲懲處“吃拿卡要”、阻工鬧事和“三強”等違紀違法行爲,切實優化發展環境。

(三)加快城鄉統籌發展,努力建設美好家園

推進融城發展。加快對接融入大長沙,推進城市“東進”,完成水府廟庫區保護利用總體規劃編制,啓動濱湖新城建設,規劃建設婁水大道、環庫公路及配套交通基礎設施,拉近與大長沙的時空距離。以全省並鄉合村工作爲契機,穩步推進中心城區與周邊鄉鎮融合發展,拓展中心城區發展空間。以婁底大道爲主軸,加快構建融合發展的交通網絡大格局,着力打造湘中城鎮羣,帶動周邊農村發展。

關於融城發展,一方面,要抓好交通融城、產業融城;另一方面,要儘快啓動行政區劃調整,統籌做好融城規劃佈局,推進區劃融城。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是,要齊心協力推進“文化融城”,強化“婁底意識”,破除狹隘的地域觀念。婁底,是448萬婁底人民的婁底,是天下婁底人共同的婁底,在天南地北打拼的婁底兒女,在婁底轄區內工作、創業、學習、生活的所有人,都是婁底的一分子。歸屬婁底,認同婁底,熱愛婁底,建設婁底,應成爲我們的基本義務和責任!世界那麼大,走到任何地方,如果有人問,你是哪裏人?我們要自豪地說:我是湖南婁底人!

加強基礎建設。強力推進益婁、婁衡、安邵等3條高速公路和婁底大道、G234等幹線公路建設,繼續推進G60醴婁擴容、龍琅、龍武等3條高速公路和S238新化溫塘至金灣、S336婁星雙江至漣源七星等6條幹線公路的前期工作,全力抓好農村公路及配套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交通條件,讓羣衆出行更加便利。加快中心城區提質步伐,重點抓好環線和主次幹道建設,開工建設神童灣大橋、秋蒲街大橋,拉通甘桂路、吉星路、婁星南路等斷頭路,抓好新星路等道路提質改造,啓動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加快海綿城市試點工作;推進三板組、廖家、大科等城中村改造;加快漣水河、孫水河兩岸的路、堤、截污幹管、風光帶“四合一”工程建設和城市黑臭水治理,把孫水、漣水打造成宜居宜業宜樂的兩條城市“綵帶”;抓好高鐵南站樞紐一體化項目後續工程、婁底市第三水廠、天然氣利用工程等項目建設,提高公共供水水質和燃氣普及率;加強城市防洪防澇防火設施建設;持續推進光纖入戶工程,逐步實現城市公共區域免費WIFI全覆蓋。支持縣市城區錯位發展、做大做強,完善市政設施與服務功能,增強輻射帶動能力,啓動龍湖新區、梅山新區規劃建設。加強重點鄉鎮建設,因地制宜培育發展一批特色強鎮。

提升管理水平。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爲抓手,啓動智慧城市建設,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推動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和殯葬改革整治常態化。加強道路交通管理,加大治超治堵力度。啓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做好山水生態文章。加強生活垃圾、污水綜合處理,抓好婁底經開區工業廢水集中處理廠建設,做好第三污水處理廠建設前期相關工作。深入開展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加強農村建房規劃與管理,推進新農村建設和“美麗鄉村”建設,改善人居環境。加大名鎮、名村保護力度,留住歷史文脈和文化遺產。

(四)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充分釋放發展活力

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供需兩端發力,認真落實“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重點任務,充分發揮市場的主導作用和企業的創新精神與商業智慧,努力培育和形成新供給、新動力。加快農機、生物製藥、電陶、礦機、農產品和銻品等出口基地建設,力爭年內建好服務外包基地,支持一批外向型企業建立境外產業園區,拓展國際市場。將棚戶區改造、保障房建設與商品房去庫存結合起來,全面實施徵地拆遷貨幣化安置或現有存量商品房安置,積極化解房地產庫存。

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支持省直管縣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改進外商服務模式,推行重大項目審批代理制和聯合審批制。加大公共資源交易整合力度,爭取今年6月底前將全市範圍內的各類公共資源交易項目納入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交易。積極推進鎮改街道辦事處、鄉改鎮、村改居工作,確保6月底前圓滿完成合村工作。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健全法人治理結構,穩妥推進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深化商事制度和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繼續做好“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改革工作。健全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制,按要求完成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國家級試點工作,推進不動產登記制度改革,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改革任務。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完成“一縣兩行”農村金融改革。試行科技專項資金後補助模式。推進“營改增”、全口徑政府預算管理等財稅體制改革。落實各項政策,大力推進創新驅動,健全創新創業體系,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

(五)堅決打好扶貧攻堅戰,補齊小康社會建設的短板

堅持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以新化、漣源、雙峯等扶貧開發重點縣和574個貧困村爲主戰場,大力實施羣衆增收、異地搬遷、素質提升、兜底保障、基礎扶貧等五大工程。做好移民安置和後期扶持工作,加快貧困移民脫貧解困。加強貧困農民培訓,因村因戶、分類指導實施產業扶持項目,助推金融精準扶貧。整合項目資金向貧困村、貧困戶傾斜,加快實現水、電、路、氣、房、環境治理“六到農家”,紮實做好就醫、就學、養老、低保、五保、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六個落實”,力爭貧困地區農民可支配收入增長20%,全年減少貧困人口9萬人。讓全市30多萬貧困人口的生活好起來,是我們心中的牽掛,也是我們應盡的責任!

(六)切實築牢安全底線,確保和諧穩定發展

夯實安全生產基礎。全面落實安全生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的要求,推進安全生產監管網格化,強化政府、行業主管部門安全監管責任和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深入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向規模以下工貿企業延伸和覆蓋,力爭上半年完成規模企業達標創建。強化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與檢驗檢測,落實食品安全戰略,強化食品安全監管,加快建設食品藥品實驗室,全面落實“四個最嚴”要求,讓老百姓吃上放心食品、用上安全藥品。繼續開展“特種設備安全保障行”活動,加強危險化學品、油氣管道、煙花爆竹等專項整治,抓好煤礦、非煤礦山、道路交通、建築施工、校園、校車等重點領域的安全工作,堅決防止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建立生態安全屏障。推行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制度和環境損害追究制度,促進生態協調發展。加快錫礦山地區、漣鋼周邊和獨立工礦區生態修復和治理,紮實推進湘江保護和治理第二個“三年行動計劃”。加強大氣污染控制和治理,推進工業企業污染技術改造與深度治理,在重點行業實行強制性循環水利用技術改造,達到零排放。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強飲用水源和溼地保護,提高水土保持和水源地保護能力。加強造林綠化、森林防火和森林資源保護,提高森林覆蓋率,努力構建天藍水清地綠的生態屏障。

防範金融安全風險。按照“分類要準、幫扶要實、處置要快、打擊要嚴”的要求,穩妥推進民間融資風險分類處置工作,規範民間借貸行爲,加強互聯網金融風險防控,嚴厲打擊非法融資、非法催債、高利借貸,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安全底線。落實金融支持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若干意見,爭取金融機構擴大貸款規模,增強金融服務能力,助推實體經濟渡難關。重構社會誠信體系,堅決打擊各類失信背信行爲,依法維護金融債權,幫助金融機構化解不良資產,降低不良率。

(七)辦好惠民利民實事,加強社會建設

積極擴大就業。全面落實就業創業政策,紮實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羣體就業工作,確保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新增城鎮就業3.6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5萬人。

發展社會事業。繼續化解城區大班額,進一步改善農村辦學條件,落實提升教師待遇政策和鄉村教師支持計劃,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強普惠性學前教育,推動高中、職業、民辦、特殊教育協調發展,積極爲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和婁底職業技術學院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加快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完善縣市區文化館、圖書館及公共體育設施,推動鄉鎮、街道綜合文化體育服務中心建設,加強文化市場、廣電安全監管。完成市國家綜合檔案館主體工程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鼓勵社會辦醫,支持全科醫生培養基地、市縣兩級婦幼保健院及精神病專科醫院建設、綜合醫院重症醫學科、兒科等項目建設,加強醫療、疾控、衛生應急體系建設,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加快構建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完善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大力推進人口網格化管理,落實全面兩孩政策。加強統計基層基礎工作,認真做好第三次農業普查。加強紅十字會工作,大力發展慈善事業。

完善保障體系。探索實施五險統一徵繳,強化社保擴面徵繳。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完善工傷保險浮動費率操作辦法,擴大失業保險基金支出範圍。完善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政策。擴大住房公積金覆蓋面,加快住房公積金制度向全體農民工覆蓋。落實大病救助政策。繼續做好低收入家庭人員的生活救助和失能特困老人的保障工作。

創新社會治理。圍繞創建“全國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先進市”,強化源頭預防,推進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做好網絡秩序和信息風險防範工作。推進“平安婁底”、“天網工程”建設,健全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強化火災隱患和消防違法行爲綜合治理,依法嚴厲打擊嚴重暴恐犯罪、“兩搶一盜”、傳銷等違法犯罪行爲。全民動員,向毒品宣戰,把禁毒工作抓出實效。注重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信訪突出問題。加快建設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立基層維穩與應急機制,全面排查化解矛盾糾紛,探索“費隨事轉、事費配套”方式,推進城鄉社區治理創新。做好人防、地方誌、電子政務、檔案、保密、地震、氣象、外事僑務、民族宗教、對臺、貿促、工會、共青團、婦女兒童、老齡、科協、殘聯等各項工作。

提高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水平。全面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積極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各類羣衆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紮實推進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各項工作。啓動“七五”普法,增強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觀念。認真執行人大及其會的決議決定,主動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務實辦理人大代表建議、議案和政協委員提案。嚴格依法行政,落實“三重一大”等民主決策流程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和責任倒查機制,提高依法決策、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水平。落實政府權力清單制度,大力推進政務公開,推廣電子政務和網上辦事,加快建設法治政府。

推進國防建設。加強國防後備力量建設,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鞏固雙擁共建成果,做好退役軍人轉業安置工作,加強民兵基層建設,促進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各項工作,全面完成“十三五”目標任務,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要求全市各級政府和全體政府工作人員,務必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重大決策部署;務必踐行“三嚴三實”要求;務必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的各項規定。在此基礎上,要特別注重勤政務實,並努力做到以下四點:

第一,雷厲風行。政府的執行力,首先體現的是一個“快”字。定了的事情,就要快速行動,立說立行,不等不拖,搶抓時間,搶抓機遇,讓項目早落地、早見效;讓矛盾早化解、早清零;讓羣衆早受益、早得實惠、早解憂愁。

第二,鍥而不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各項工作,都會有程度不同的困難,這就需要鍥而不捨,需要毅力和恆心。面對困難和矛盾,不退縮,不泄氣,不虎頭蛇尾。積極想辦法,主動找“鑰匙”,咬定目標不放鬆,以釘釘子和啃“硬骨頭”的精神,持之以恆地抓到位,不達目的不罷休。

第三,精益求精。無論是日常的辦文、辦會、辦事,還是抓改革、促發展、保穩定,都要注重規範,注重細節,注重精細化操作。不能只求“過得去”,而必須“過得硬”,力求高標準、高質量、高水平,把大事做圓滿,把小事做精緻,把難事做穩妥。

第四,任勞任怨。要崇尚愛崗敬業,吃苦不叫苦,有功不邀功,勤勤懇懇、心無旁騖地把每項工作幹好。不張揚,不抱怨,也不怕他人埋怨。用快樂的心情對待工作,工作就是一種享受,而不是一種負擔。把自己開成一朵最美麗的鮮花,既可以讓他人賞心悅目,又可以讓自己神清氣爽、樂在其中。

各位代表!

展望“十三五”,我們心中有信念、有激情,我們肩上有使命、有責任!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爲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深入貫徹“五大理念”,加速轉型、奮力趕超,銳意進取、攻堅克難,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幸福婁底而努力奮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