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創建“環境友好型學校”申報材料大綱

來源:瑞文範文網 2.19W

創建壞境友好型學校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是提高青少年生態文明、環境保護意識的有效途徑,是教育發展的需要,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更是社會進步的需要。我校根據《福建省環保廳福建省教育廳關於開展創建XX年度福建省壞境友好型學校工作的通知》精神,進行了認真的自查,現呈上創建福建省環境友好型學校申報材料,請予審定。

中學創建“環境友好型學校”申報材料大綱

一、學校自然情況

晉江市英林中學是一所有五十多年曆史的晉南名校,地處晉江市英林鎮鎮區英龍北路東區。英林中學創辦於1960年秋,1997年秋復辦高中部,並經省教委同意註冊登記,成爲英林地區唯一所完全中學。

近半個多世紀以來,學校規模不斷擴大,辦學質量逐年提高,學校品位不斷提升。現有48個教學班,學生2600多人,教職工188人。XX年被評爲省三級達標中學,XX年又通過了省二級達標中學驗收。學校佔地71398平方米,佈局合理;校園生均面積20多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30392平方米,綠化面積30000多平方米。主體建築包括東西教學樓、綜合樓、圖書館、住宅樓和運動場,建有高標準的物理、化學、生物、實驗、電腦、語言、網絡中心等功能室,地理、歷史、音樂、美術、音樂等多媒體課室,圖書館、閱覽室藏書刊物豐富,綠色小區和校內花園相映生輝。建校50多年來,學校進行了三次艱苦創業,實現了從復辦高中、省三級達標中學、省二級達標中學的大跨越。

英林中學始終堅持“依法治校,嚴謹治學,普及大衆,雕琢英才”的辦學宗旨,堅持“以人爲本,持續發展”的管理方針,明確提出了“人文、科學、綠色”的口號,積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幾年來,爲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科教興國的戰略,落實《全國環境宣傳教育行動綱要》,營造一流的育人環境,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在上級領導的關心下,在社會各界的扶持下,在全體教職工的努力下,我校把環境教育納入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針劃,做到組織、計劃、人員、經費四落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全面滲透環保理念,堅持“一切爲了學生,爲了學生一切,爲了一切學生”的辦學宗旨,大力開展綠色教育,師生員工的環保素養不斷提高,“從我做起,愛我家園,保護地球”的呼聲和行爲蔚然成風;實行環境育人、增強學校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人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成爲全校上下的共識。學校各項工作逐步走上健康、持續發展的軌道,先後被省、市、縣黨委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授予“福建省先進教工之家” 、“福建省綠色學校”、 “ 福建省德育工作先進單位” 、“泉州市文明學校”、 “泉州市創安先進單位”、“晉江市體育先進校”、“晉江市教育先進單位”、“晉江市文明學校”、“晉江市水土保持先進校”等二十多項榮譽稱號。

二、創建環境友好型學校的主要工作

保護環境,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已經成爲全人類的共識。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形成環保意識,養成環保習慣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我校認真落實《中國小環境教育指導綱要》要求,爲進一步提高學校環境教育水平,增強廣大師生的環境素養,廣泛開展一系列科學發展和生態文明教育活動。

(一)成立管理組織,加強創建力度

綠色象徵生命,環境保護是基本國策。爲實現“創造適合學生成長的教育,建設可持續發展的校園環境“的目標,落實《中國小環境教育指導綱要》要求,環境教育工作落實到實處,抓成效、抓特色,我校建立了以校長爲組長,主管副校長爲副組長,各處室負責人和班主任爲成員的創建“創建友好型學校”領導小組,制定學校中、長期創建規劃和環境教育計劃與活動主題。學校把“改善辦學條件,美化校園環境”列入我校《五年發展規劃》,作爲學校工作的重要目標之一,力爭創建“花園式”綠色學校。制定《英林中學“綠色工程”三年計劃》,把環境教育納入各處室工作計劃,融入學科教育、團隊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之中。

爲了鞏固綠化成果,在師生羣體中樹立起“人人愛綠,人人護綠”意識,學校還建立環境監督機制,由環境教育領導小組成員輪流帶隊,不定期對全校環境進行檢查監督,對問題及時記錄並反映,採取改善措施。並把環境教育滲透進教育教學常規檢查評比,納入了文明班級評比,如對學生提出“五不”(不扔廢紙、不隨地吐痰、不亂寫亂畫、不打架罵人、不損壞花草樹木)要求,大家學環保,用環保、做環保。

帶領學校全面開展環境教育的同時,我校領導幹部還以身作則,樹立良好的環境保護形象。教師要在日常生活中從嚴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行爲來感昭學生,你彎下腰撿起一張紙屑,學生會看在眼裏;你扶起路邊一棵披風吹倒的小樹,學生會記在心裏。很多學生難忘老師俯身撿紙的身影,難忘老師與學生植樹的歡快場面。以實際行動倡導全校師生樹立環保意識。

在學校領導的引領下,經過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我校掀起了“人人蔘與環保活動的強大聲勢,爭做環保小主人的思想意識逐漸在全體學生心中紮根,大家學環保,用環保、做環保,環保教育活動在我校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形成有英林特色的環境保護機制。

學校把環境教育作爲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納入了學校近、中期發展規劃。每學期初召開環境教育領導小組會議,共同制定學校環境教育工作計劃、活動方案。做到期初計劃,期末有總結。

學校、團隊、少先隊、環保興趣小組開展的有關環保活動,均有活動計劃、教案、總結。各相關教研組根據所授學科教學內容滲透環境教育,並做到在教案中有明顯體現。

對於以上有關環境教育的計劃、總結、活動方案、學科滲透教案等資料,學校能進行分類管理,妥善保存。

(二)加強宣傳力度,營造教育氛圍

學生方面:學校把環境宣傳作爲環境教育的切入點,通過多渠道、多方式進行環境宣傳教育。(1)通過感染力較強的直觀的視覺、聽覺效果,引起學生對環境保護的共鳴。如:政教處利用校園內的宣傳櫥窗設立環保教育宣傳欄、環保宣傳標語(牌),班級進行環保板報競賽,不斷爲環境教育營造濃郁的氛圍;組織學生觀看環境教育錄像片、錄像資料如《地球奇觀》等;學校廣播臺開辦了《綠色頻道》固定欄目,定期向全體師生直播,使之成爲學校環境宣傳教育的一道亮麗的風景。(2)利用升旗儀式、主題班會,開展環保知識教育。在每週一升旗儀式國旗講話中,加入上"愛護校園,不踐踏一花一草"," “保護大自然,從節約一滴水開始” “節約用紙,節約水電,節約資源”等內容,使環境教育滲透到國旗教育中,提高了師生的環境意識。每學期政教處組織各班通過故事、詩歌、小品、歌曲、知識競答等形式開展環境教育主題班會,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掌握環保知識,增強學生環境意識。(3)結合重大紀念日,開展豐富多彩的宣傳教育活動,如地球日我們開展“環保知識小論文比賽”、“我愛我家徵文比賽”、“保護水土徵文比賽“等。植樹節發起“爲班級增添一份綠意”活動,倡導學生用綠來點綴班級。教育過程中,注重把環境教育與藝術教育相結合,學生們不僅應用了所學知識,而且學會了關注自然,樹立了科學思想,提高了素質,豐富了課餘文化生活,陶冶了情操。(4)我校物理組《自然之光》小報,生物組《綠苑》小報,地理組《江山》小報都成爲宣傳綠色環保的重要陣地。

教師方面:教師的素質是深入、持久開展環境教育的保證。教師是否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加入環境教育的內容,取決於教師的環境素養,包括意識、知識、態度、技能。因而對教師進行環境知識的培訓是十分重要的。我校採取多種方法培訓教師,注重從理論與實踐兩方面提高教師環境教育教學能力。(1)理論方面。組織教師學習《中國環境報》、《環境教育教學方法及應用》、《環境與環境保護導論》、《環境保護基礎》、《環境法制讀本》等書籍及有關的環境保護知識;請有關的專家、學者爲師生作環境保護的知識講座;爲教師們訂購有關的報刊、雜誌,購買錄像帶、翻印有關的資料、經驗材料,供老師們學習;(2)實踐方面。組織教師、學生參觀天然旅遊景點、晉江市勁霸服裝廠等,從理論到實踐加深了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的認識和理解,也不斷增強了教師對自己肩負使命爲此必須努力工作的自覺性。

(三)加強課堂教學,滲透環境教育

1.課堂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

根據各學科特色與環境教育密切聯繫,我們列出各科教材中環境教育的滲透點,梳理形成學科環境教育滲透的系列。在中學的各個學科,尤其是地理、生物、化學、物理等幾門學科的教學內容,都與環境問題有着密切的聯繫,可以滲透的內容很多,我校都做了梳理。學校除了要求地理、生物、化學、物理教師從教中導思,喚起學生的環保意識,責無旁貸地承擔起環境教育的重任外,也要求其他學科的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有機滲透環境教育。如語文、英語教師經常藉助大量描述美好環境的文章,從審美入境,激發學生的環保審美情趣;歷史教師善於從古人“天人合一”、“天地與我並行,萬物與我唯一”的思想中進行環境倫理道德教育;政治教師常常應用生態觀點和可持續發展原則,賦予某些傳統的哲學觀點和政治理論以許多新的內涵,並特別重視環境法制教育;數學教師應用一些關於植樹造林、節約資源、合理用地、興修水利、計劃生育等問題的案例,找到了數學教學中滲透環保意識教育的切入點;音樂教師則時常運用教材中許多尋求自然界中天地人和諧美的欣賞曲目,讓學生感受環境美、鑑賞環境美;體育教師在學生參加各種戶外體育活動中,使其感受日光、空氣和水等環境對人類健康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性;美術、勞技等學科的教師則嘗試了用藝術手段與科技手段相結合的方式,對自然、環境、生命科學等內容進行藝術創造和表現,從而實現環保意識的內化。以上環保滲透教育內容正確、結合貼切、學生反映及效果良好。

在滲透、擴展、深化,增強對環保課的感性和理性認識同時也使各科教學更生動、更有效。如閱讀課有選擇地讓學生讀環保方面的文章;在語文教學中注重熱愛自然教育,通過《桂林山水》、《小石潭記》、《白楊》等課,使學生懂得花草樹木能調節氣候、改良土壤、保持水土、淨化空氣、美化環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愛護花草樹木的好習慣;在化學課中結合酸鹼鹽的性質、工業製法,石油、煤、有機物等,講明大氣污染、水污染的原理、危害和防護;在地理課中進行土地、水、森林資源保護教育,結合人口、資源、能源、土地、糧食等講明人類與自然,環境與社會的關係;在生物教學中加強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人口與環境教育;在政治課中注重環保法律法規教育,提高了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和主人翁的責任感。教導處檢查教案時,把教學目的是否包含環境教育,作爲教學目的完整的一項指標;把本應有環境教育的內容卻沒有寫進教案,視爲不合格教案;把應有環境教育而不進行這項工作的教學,視爲不完整的教學。與此同時,學校每學期安排相關學科進行環境教育公開課、示範課等教育教研活動,提高環境教育滲透效果,並把是否有強化環境教育作爲構建優質課評價標準之一。

2.活動課程中重視環境教育

開展培養學生興趣,發展個性特長的課外活動是我校進行環境教育的重要手段,是課堂教學滲透環境教育的重要補充,是將環境意識、知識、技能最終印記在孩子們心上的必不可少的一環。爲此,我們把活動課程納入國中正式課程,本着“教育以人爲本”的思想和“培養全方位發展的合格人才”的宗旨,安排內容豐富多彩、形式新穎多樣的活動課。例八年級年的活動課有:泉州地理、學唱英文歌等,其中也適當安排了環保內容。

同時,我們努力在團隊活動、少先隊活動及其他的社會實踐活動中突出以學生爲主要角色的環保行爲。讓同學們瞭解、掌握了觀察、實驗、演繹、推理、分析、綜合的科學方法,用科學的態度對待環境問題,使他們的環境意識得到了質的提高。例如,學校組織學生對農村家庭環保意識現狀的調查,增強學生環境保護的緊迫感,建立環境保護的觀念,進而轉化成保護環境的自覺行動,從小做起,從現在做起,肩負起環境保護環境,美化家園的神聖使命,樹立“保護環境、愛護綠色、熱愛家園”的環保意識。

另外,在晉江市水土辦組織下,我校地理組認真組織,深入開展水土保持和環境保護的宣傳和教育,開展課題研究和學習,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在學校的環保教育中起到較好的示範作用,因此學校多次受到晉江市水土辦、晉江市教育局的表彰,評爲“晉江市水土保持示範校”榮譽稱號。

每年一次的“校園文化藝術節”文藝匯演、“科技節”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生活,同時我校在這些活動中也會適當安排了環境教育內容。

3.選修課程中增加環境教育

學校構建以鄉土文化、環境教育爲主的校本課程,通過以“人與自然關係”和“人與社會關係”爲主題的校本課程(選修課)的開課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學校在高一、高二年級開設環保選修課,每週一節。教學內容主要有《水——生命的源泉》、 《鳥的天堂》、《經濟與環境》、《動物世界》、《新能源探索》等。任課教師認真蒐集其他環保資料,認真鑽研,備好每一堂課,做到教師教有方法,學生學有興趣。學生能認真聽課,記好聽課筆記,學科測試成績及格率達95%以上。在交流傳授環境科學知識的同時,充分注意本地區的環境問題作爲滲透和拓寬,還緊密聯繫實際,及時將教學的內容與本地環境問題結合起來。並根據高中學生的年齡特徵,知識水平和能力結構,確定相應的要求,做到觸類旁通,加深理解。

每學期我校教務處都組織一系列的環保知識講座,例如:世界人口、環保小常識等……

(四)開展社會實踐,昇華環境意識

我校根據上級文件精神與環境教育計劃,制定環境教育專題活動方案,從校內美化、綠化、環保拓展到校外社會環境公益活動,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受到教育,進一步提升環境意識。例如,開展了各式各樣的實踐活動。主要有:(1)啓動植樹種草,護綠愛綠工程。每年3月12日植樹節,組織全校大規模栽樹、種花、植草皮義務勞動,並定班落實責任,澆灌保護,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愛護樹木的美德。同時,發出倡議——“節約一滴水,美化咱家園”、“不要讓世界的再後一滴水是我們的眼淚“。把校園綠環境建設工作持續不斷的發展延伸。(2)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爲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主動思考的能力,加快課改步伐,推進素質教育,我校以課改年段爲試點,開展了研究性學習活動。其中包括許多以環境爲主題的研究性課題。如《化學與生活》、《廢舊電池的回收與處理》等,同學們踊躍參加,通過上網、書面調查、訪問等積極收集資料信息,並在老師的指導下總結、撰寫論文。(3)建立環保青年志願者服務隊伍。由團委會、學生會、少先隊發起組織了一支“綠色小分隊”志願者服務隊。並圍繞學校開展的“從我做起,美化校園”活動,開展了“遵守綠色公約,爭做綠色公民”的簽約活動。全校師生積極響應,凡是願意嚴格遵守這個公約的都在綠色公約上莊嚴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通過這次活動,“綠色小分隊”與全校同學對環保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把“綠色小分隊”這支服務隊推倒了全校師生的面前。 “綠色小分隊”經常開展校園保潔統一行動;校團委經常組織“綠色小分隊”志願者服務隊參加清掃學校"牛皮癬"活動,政教處也經常組織各個班級上街清掃垃圾,到英林“長存公園”進行大掃除等活動,並得到英林人民的廣泛讚譽。(4)形成較爲完善的學校、社區、家庭三位一體教育大環境實施機制。我校多層次的環保教育活動,不僅僅侷限與校內,現已輻射社區,通過社區窗口,廣泛向周邊羣衆宣傳兩保重要意義,提高市民環保意識。

結合每年植樹節、愛鳥周、世界環境日、地球日、世界森林日、世界人口紀念日,我校堅持舉行各種形式的展示活動。人人寫環保文章,班班有專題牆報,或上馬路、街道里宣傳和演出。學校舉行環保知識競賽及環保成果展示等活動。班會(中隊)召開主題班會(隊會),讓學生圍繞環保講、演、唱。各環保小組更是在輔導老師的指導下,開展多彩多姿的主題活動。內容新穎活潑、可行性強、效果良好。如開展“步行活動周”活動,號召全體學生一律步行上學(路途較遠的可騎自行車),活動不但培養學生早起牀的良好習慣,提供鍛鍊身體的機會,減輕家長接送的負擔,而且減少搭乘摩托車、公共汽車等交通工具帶來的大氣污染和噪音污染。

(五)強化日常規範,內化環境意識

保意識的形成是環保行爲的前提,學校通過多種途徑來增強全體師生的環保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和參與保護環境的自覺性。(1)建設一支強有力的環境教育教學的師資隊伍。學校通過培訓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加深了教師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的認識和理解,提高了教師環境教育教學能力,增強了教師對自己肩負使命爲此必須努力工作的自覺性。同時,在學校把環境教育同師德建設、教育教學常規、教師考覈評估相掛鉤的機制下,每位教師更是能充分挖掘教材內在的環境教育因素,做到各學科與環境教育有機滲透。(2)建立一支熱愛環境教育活動的學生隊伍。堅持以可持續發展爲環境教育的指導思想,始終要以學生爲本,充分發揮學生在環境教育中的主體作用,因此,我校把培養學生綜合環境素質爲主要教育目標,把建設一支熱愛環境教育活動的學生隊伍爲環境教育的主要內容。在日常行爲的養成教育中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結合愛國主義教育,“五講四美”、“日常行爲規範”的教育,利用課堂教學,國旗下的講話、班隊會,經常地、反覆地恰如其分地對學生進行環境道德認識教育,並努力把學生的環境道德認識轉化爲環境道德行爲,進而養成環境道德習慣。。

一直以來,我校把環境教育、行爲規範教育、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融爲一體,通盤計劃,發揮整體效應,終於初見成效。(1)具有維護清潔環境的自覺意識。做到“雜物三不扔”:不仍廢紙、不扔塑料袋、不扔廢包裝盒;二是“兩見兩主動”:見到地上有雜物主動拾起、見到有人亂扔雜物主動制止;三是做到“文明四件事”:管住自己的口不說粗話、管住自己的嘴不隨地吐啖等、管住自己的手不做壞事、管住自己的腳不走歪路。

從小處入手,從點滴做起,把環保理念潛移默化地滲入心田。(2)形成有條不紊的環保制度。通過文明班級、文明宿舍評比,激發了學生自覺保護環境的責任感、集體榮譽感,培養勞動觀念、淨化美好心靈。評選活動中,每個班級堅持“一天早、中、晚三小掃,每週一大掃”的環境衛生制度,使學生養成了愛衛生、講衛生、保持衛生、珍惜環境的良好衛生習慣;同學們自覺地掀起了“把綠色帶入宿舍”、“綠色帶入教室”的活動,栽上一盆花、種上一棵草,裝扮自已美好生活。如今,熱愛綠色、保護環境已經成爲廣大師生的自覺行動。(3)積極參與面向社區的環境監督和宣傳教育活動。轉變家長環境教育觀念,提高家長環境意識,對於鞏固學校的環境教育成果,並使其輻射到家庭和社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據此,我們發動全校的同學在家中開展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監督等活動。通過向家長宣傳“吸菸危害健康”、“一水多用”“不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的用具”,監督“人離關燈”、“節約用水”、“減少噪聲”、管好“四水”(淋花水、空調水、積水、裝垃圾水)的工作,使家長加入到環境教育的行列,成爲環境教育的重要成員,從而提高了家長參與環境與發展活動的主動性。我校環保小組還了寫《告各家長一封信》,倡議社區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不亂倒垃圾等……,得到村民們的支持和配合。使“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一所學校影響一個社區”,學校要參加社會的環境監督和宣傳活動落到實處。

(六)注重環境建設,以環境教育人

爲了營建環境友好型校園,歷屆領導都非常重視學校的綠化、美化工作,加大投入,積極規劃。先建成了南北新大門,校園文化長廊,名人雕像、綠色草坪、水土流失觀測臺、綠地澆灌池等。寬闊的運動場上,翠綠色的人工草坪,莘莘學子的腳步、和煦的彩霞,映照出出美麗的畫卷,已成爲英林中學乃至英林全境的亮點和景點;苦楝樹下,翠綠的陽光點綴着水土流失觀測臺,一絲絲地透出科學環保的氛圍。花園式的校園與現代建築交相輝映,自然氣息與人文色彩相得益彰,無不顯現出英林中學俊彥輩出,碩果累累的雍容與雅緻。

我校領導近年來在資金上加大投入,積極規劃。從在各方支持下爲校園建設徵地,到請專家到校勘察、規劃,到教代會討論修改制定遠景規劃。移土方,砌圍牆,修校路,興建教學樓、實驗樓、宿舍樓、食堂等,完善了教學設施。幾年來學校做好綠化校園工作,校園生均面積20多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30392平方米,綠化面積30000多平方米。主體建築包括東西教學樓、綜合樓、圖書館、住宅樓和運動場,建有高標準的物理、化學、生物、實驗、電腦、語言、網絡中心等功能室,地理、歷史、音樂、美術、音樂等多媒體課室,圖書館、閱覽室藏書刊物豐富,綠色小區和校內花園相映生輝。學校有樹木近100 多株,觀賞盆花近百盆,花壇帶 1200多平方米,做到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鮮花點綴校園。鋪設園中小路、種植花草樹木、讓師生充分享受到一份賞心悅目的愉悅。

在校園環境建設過程中,學校將節能環保貫穿於校園建設、維護管理的全過程。注重資源整合與協調,杜絕浪費。對綠化澆灌,景觀補水實行定額定量管理,儘量採用噴灌、滴灌,併合理安排灌溉次數和用水量。學校有專職綠化管理人員 2 人,負責花卉草坪的維護、保養、盆栽和校園佈置,現在的校園佈局合理、環境優雅、錯落有致,有着濃厚的校園環境文化教育氛圍,真可謂"喜有綠陰伴書香"。

三、環境教育成效

隨着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展,環境保護已經在全球戰略中處於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在國際大形勢的主導下,全校上下統一認識,做爲一所省級綠色學校,就更應該適合潮流的發展,在學校的建設和教育中充分重視環境保護,力爭創建環境友好型學校。在辦學的實踐中,我們強化環境教育,並將這項工作作爲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積極倡導環境教育,多渠道挖掘教育資源,始終把環境建設、德育工作與教學工作納入同步發展的軌道,創造性地開闢了一條統籌規劃、分佈實施的綠色教育新路子。幾年來,我校在環保教育和創建綠色學校方面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績。(1)學校現有教學班48個,學生2600多名。從學校領導到全體教師、學生皆參與環境教育,學生參與環保科普活動的普及率達100%。(2)我校連續這幾年都有評爲泉州市“文明學校”、我校還是“軍民共建”先進單位,省級德育先進校,省級綠色學校等。(3)我校參加各級各類環保知識、環保技能的競賽,獲獎成績有:王恭偉、林宇紅等老師指導的學生在晉江市環境保護手抄報比賽獲的不同程度的獎勵;羅紅寶老師獲得晉江市鄉土論文比賽中獲三等獎,還有一部分學生在各年晉江市鄉土論小文比賽中獲各種不同程度的獎勵。王志成老師指導的學生在晉江市書法、繪畫比賽中也有三人次以上獲獎。

通過爭創“環境友好型學校”活動,全校師生環保素質得到大大提高,環境保護教育宣傳蔚然成風,環保宣傳、環保實踐、環保監督、勤儉節約等成爲一種自覺行動,使我校的校風校貌得到很大的改觀。環境友好型學校的創建,進一步提升了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價值觀,創建環境友好學校只是個起點,我們將進一步完善學校的發展規劃,走內涵發展的道路,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