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孟超同志先進事蹟

來源:瑞文範文網 1.61W

很多人都想知道,吳老的手術成功率爲什麼那麼高,爲什麼做得又快又漂亮。我很清楚,他不完全是靠技術,更不是靠運氣。他真正的過人之處,是他對待每一臺手術都極其認真負責。

吳孟超同志先進事蹟

儘管吳老醫術高超、經驗非常豐富,但他對每一臺手術都做了非常充分的準備。不管這個病人是誰,不管病情輕重,不管病人的ct、磁共振等影像檢查結果多麼肯定,他都要在動手術的前一天,再次和b超室的醫生做一次術前病竈確認,上手術檯之前,還要在看片燈上再次查看病變部位,驗證一下,好做到萬無一失。

當遇到比較複雜的病情時,吳老一定要召集專家會診。一次會診不滿意,就再來一次,甚至換一批專家會診,充分吸納各個方面的意見,直到把所有可能出現的問題都預見到,把各種應對措施都制定好,他纔會上手術檯。

我想,這就是吳老的手術爲什麼總是做得那麼好的原因。也正因爲如此,我每次跟他上手術檯,心裏就很有底氣。

去年冬天,上海有個肝癌病人,在一家醫院做手術,腹腔打開後,醫生說,這個腫瘤靠腔靜脈太近,沒法切,我們這裏正好有肝源,建議做肝移植。病人經濟條件不允許,醫生就把刀口又縫上了。他的家人不甘心親人就這樣等死,找到了吳老。

吳老仔細研究了病人的資料,覺得切除腫瘤的可能性是有的。但他沒有輕易動手,而是兩次組織專家會診,並把病人的親屬請到會診現場,詳細地瞭解病人的情況,每次會診都用去了很長時間。吳老這樣嚴謹負責,幾次把病人親屬感動得流淚,他們說:“吳院長,我們先來找您就好了。你們這樣認真,我們到這裏看病,就是治不好,也認命了。”

手術開始了,這時,我注意到吳老十分從容,上臺、開腹、探查、剝離、切除……流暢地操作着,一切就像以往做過的無數例高難度手術那樣,最後是有驚無險,成功地把腫瘤切了下來。走出手術室,摘下口罩的時候,吳老輕輕地說了一句:“比我想象的容易。”就這輕輕的一句,忽然讓我非常感動,沒有百遍千遍的琢磨,哪有吳老所說的“容易”?

42天后,病人平安出院了,他拉着吳老的手說:“我這條命是您給的,您是我一輩子也忘不了的救命恩人!”

我上學的時候就聽說,吳老成功地做了不少堪稱“中國第一”的手術,來醫院手術室後,又親眼看見他做了許多別人從沒做過的手術。很多人說,他有做手術的天賦。我很清楚,比他的天賦更爲寶貴的是,他總以開放的胸襟向同行學習,向學生學習。他那虛懷若谷的精神,讓我們深受教育。

吳老有個學生叫陳訓如,在成都軍區昆明總醫院工作,最早在我國應用腹腔鏡開展腹部手術,並取得明顯效果。吳老感到這項技術很好,提出派人去學習。有人說,在國內,我們醫院是領先的,有必要去學他們的嗎?吳老說:“不能這麼講,只要是先進的、對病人有用的,我們都應該學。”陳訓如聽說吳老要派人來學習,連忙打電話給吳老說:“您就別派人來了,還是我去上海給您彙報吧。”吳老說:“這項技術你運用得早,你就是老師嘛!這次我派人先去學,過些日子,我也要去學的,你可不要留一手啊!”正是在吳老的倡導和帶動下,我們醫院在國內最早把這項技術應用到肝臟手術上。

1994年2月,一位19歲的大學生遭遇車禍,被急送到我們醫院,當時昏迷不醒,已處於休克狀態。經診斷,這位大學生腹部閉合傷、肝臟破裂、顱腦外傷,生命危在旦夕。吳老和專家們緊急會診,感到病人傷得這麼重,如果實施開腹手術,他將難以承受。吳老決定立刻施行“腹腔鏡下肝破裂修補手術”,經過多名醫生的全力搶救,只用了90分鐘,就補好了全部裂口,止住了肝臟出血。學來的這項新技術,挽救了一個年輕的生命。

讓我特別佩服的,還有吳老那種面對險情不迴避的敢於擔當的精神。外科醫生在手術中,遇到處理不了的意外情況,需要其他醫生來救場,這是免不了的事。不過近些年,由於醫患糾紛增多,擔心出了問題責任不好劃分,願意主動救場的醫生漸漸少了。但在吳老這裏,不管哪個醫生求援,他都是隨叫隨到。他還專門定下一條規矩:“任何時候、任何人,只要遇到處理不了的問題,不管我在幹什麼,都要及時向我報告,我會立即趕來支援。”

記得一天中午,吳老剛做完一臺大手術,出來路過2號手術間時,從裏面跑出來的護士告訴吳老:手術大出血了,正在搶救!吳老一聽,轉身就衝進房間,只見手術檯上病人的腹腔內都是血,止血的紗布已經用了200多塊,地上4個2500毫升的大玻璃瓶都裝滿了血,眼看情況就要失控,看得出來,主刀醫生有點頂不住了。吳老立馬上臺,果斷剪下兩根紗布帶子,沿着血管瘤和正常肝組織的分界線,迅速把出血部位捆紮起來,巧妙地緩解了出血。要知道,用紗布帶子捆紮肝臟的出血部位,這絕對是一個非常規動作,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做的。那一幕,至今想來都讓人驚心動魄。事後我問吳老:“您當時想沒想過,如果搶救失敗,可能毀了你一世英名啊!”吳老一聽這話,臉就板了起來:“是我的名聲要緊,還是救病人的命要緊?”那一刻,我覺得,吳老雖然只有1米62的身高,可他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