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婦聯勤勞致富事蹟(通用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74W

村婦聯勤勞致富事蹟 篇1

今年39歲的袁春年,是紅沙樑鄉高來旺村的一名普通的農民,十年來,他轉變觀念,吃苦耐勞,努力拼搏,成爲該鄉的養雞大戶,爲當地羣衆勤勞致富樹立了榜樣。

村婦聯勤勞致富事蹟(通用3篇)

袁春年結婚以後,和衆多農村青年一樣,過起了靠種地爲生的農民生活。由於地處沙漠邊緣,土地又少又薄,一年到頭,辛辛苦苦,沒白沒黑,可一算賬,收入卻少得可憐,經濟上很不寬裕。隨着孩子的出生,一家四口靠僅有的五畝土地,生活上開始捉襟見肘,陷入困境。於是他開始思考:怎樣才能謀一條更好的出路?

20xx年,袁春年毅然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蛋雞養殖,他考慮了當地的養雞業市場行情,認真研究了雞蛋市場的供應和價格,認爲在飼養蛋雞是一條可行的致富路。

4月,他在妻子的支持下,通過借貸等途徑,籌措資金15萬多元,新建小型雞舍兩座,購進雞籠,第一個在全鄉搞起了蛋雞養殖。他的行動得到了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爲她無償提供木材8m3,解決了新建雞舍所需的檁木和椽材。6月份,他購進3000只雞雛。爲了保證雞雛的成活率,雞雛頭兩個月的室溫必須維持在38℃—40℃之間。室溫超過了人的正常體溫,他和妻子每天三次給小雞餵食,飲水或防疫,每次下來,渾身都被汗水浸透。爲了學習養雞技術,他親自請來縣、鄉的畜牧科技工作人員做指導,另一方面,自己認真學習掌握蛋雞各階段的飼養配比、防疫及病雞的治療技術。一分汗水一分收穫,6個月後,蛋雞進入產蛋的高峯期,雞場每天產蛋近 斤。當年收入達6萬元。

20xx年,他又籌措資金55萬元,擴建中型雞舍兩座,購進雞雛5500只。 現在,他的養雞場規模又擴大了,雞舍面積達到了1000多平方米,可一次存欄蛋雞8500只,年收入16萬元。除此以外,家裏還添了一輛小麪包車,一臺飼料粉碎機,家庭固定資產達到了 萬元。他用自己的行動告訴身邊的羣衆:致富的路就在自己的腳下,只要找準市場,踏踏實實做事,小康生活就不再是夢。

村婦聯勤勞致富事蹟 篇2

一座座整齊有序的飼舍,一個個健壯肥美的綿羊……看到這些鉅變,人們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位沉穩幹煉、求真務實舍飼餵養養殖戶——顧開生。

顧開生是大河鄉紅灣村村民,家中共有3口人,家中主要靠飼養牲畜維持生活,雖然辛勤的勞作但日子過的依舊很緊張,每年畜產品價格好的時候也只能收入9000元,加零散的打工收入最多也只能收入15000元左右,只能維持家庭正常的生活開支,日子過的緊緊巴巴。

這幾年,在縣、鄉、幹部的動員引導及身邊一些依靠牲畜飼養改變生活困境的村民活生生的事蹟的鼓舞下,顧開生逐漸認識到了依靠自家的9084畝草原,已經不能滿足家裏的正常開支,要改變自己的這種生活狀況,就要搞舍飼養殖。看到別人都在努力發家致富,自己心裏很不是滋味。由於他文化程度高,接受新事物快,思維靈活。經過了解市場行情,掌握經濟信息和鄉親們交談,他對舍飼養殖業產生了興趣,紅灣村養殖業的在全鄉是有實力的,舍飼養殖技術養殖效益在全縣都是有目共睹的,近年來舍飼養殖業效益非常樂觀,尤其是細毛羊養殖。

通過自身多方面的籌措資金,並且利用村上修建的舍飼養殖小區爲支點,做起牛羊育肥返銷的生意。近幾年收入越

來越可觀,基本上年純收入在10萬元左右。但是舍飼養殖必須要依靠科技和細心的管理,起初他是盲目的養殖,技術懂得不多,完全是摸着石頭過河,以至有過許多坎坷。在防疫方面很講究,因此他經常在閒暇時間來學習養殖的技術。他認爲大家共同富裕纔是真正的富裕。近幾年在他的示範輻射帶動下,周圍的15戶人家開始發展舍飼養殖,其中規模較大的有13戶,飼養牲畜都在150頭以上,年收入至少在5萬元以上。他們經常互相學習,交流經驗。對周圍許多人的發家致富有積極影響。爲了保證牲畜銷路暢通,與客商長期打交道,定要保證牲畜的品質,讓別人買得放心,吃得放心。

不能隨便漲價,欺騙客商。至此,他養的牛羊全村都有着很好的口碑,經常有許多客商慕名而來,這也爲以後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他爲人樸實,團結他人,在自己從事幾年的舍飼養殖中、他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去幫助、支持和帶領他們,受到了鄉親們的青睞和信任,在村裏取得了良好的口碑。發展舍飼養殖業,疫病防治是關鍵。初入行時,爲了儘快掌握牲畜養殖技術,他每天到遠教室裏借閱飼料青貯、畜病防治等科技書籍和光盤進行自學,逐漸掌握了科學飼養和疫病防治技術。爲了用技術指導實踐,他整天鑽在養殖棚中打掃衛生、消毒,總結驅蟲健胃的經驗,觀察牲畜的飲食規律,給每頭牲畜確定了適宜個體狀況的精飼料供給量和飼料配方。一個人富不算富,要帶領部分貧困戶共同富裕起來,這是蘭紅衛發自內心真情的表白,20xx年,他又貸款十萬元擴大了舍飼餵養,他先後去新疆、酒泉、肅北等地聯繫,把餵養的羊只販銷這些地方,幫助紅灣村貧困戶。經過自身不斷地努力,養殖前景非常樂觀,是紅灣村公認的養殖能人和致富能人。

他雖然作爲一名普通的黨員,但他時刻牢記 並竭盡所能幫助周圍的貧困鄉親,使他們鼓起勇氣,大膽養殖,是羣衆心目中的致富帶頭人。他更堅定了舍飼養殖的信心與決心,有決心,也有信心繼續在這條路上走下去,並且越走越好。

村婦聯勤勞致富事蹟 篇3

白手起家、艱苦創業、勤勞致富。**年,爲了讓父老鄉親擺脫貧困,帶領十幾名村民白手起家、艱苦創業,籌資7萬元建起的小型軋鋼廠。爲了把企業做大,**年又籌措了100多萬元建起**縣軋鋼廠,經過幾年的奮鬥,不僅還清了借款,職工每月收入也達到了400-500百元,還向村裏上交了幾十萬元。爲了讓鄉親們儘快富起來,1993年,與香港、湖南的兩家公司聯合投資3000多萬元,組建鋼鐵有限公司。在企業投產後不久,鋼材市場滑坡、產品滯銷,債主登門要帳,合資夥伴也產生了退股的念頭。在企業最艱難的情況下,他看準了輕軌“大廠不願幹、小廠幹不了”的市場空檔,他果斷調整了產品結構。從此,企業一步一個腳印,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目前,企業成爲全國同行業中規模最大、品種最多、規格最全的輕軌生產廠家,擁有固定資產11億元,年銷售收入49億元,**年上繳稅金1.18億元。成爲縣市納稅大戶、邯鄲市十強規模民營企業,被農業部評爲全國誠信守法企業和創名牌重點企業。

致富不忘父老鄉親,辦一家企業,富一方百姓。**年,擔任杜**村委會主任後,懷着“辦一家企業、養一廠員工、活一村經濟、富一方羣衆”的強烈願望,先後安排農村1600名富餘勞力、300名下崗職工和應屆大中專畢業生到公司就業。他投資3900萬元用於杜新農村建設。以補貼的方式使全村826戶全部實現了住宅樓房化,人均住房達到36平方米。硬化11條街道面積3.5萬平方米,鋪設供、排水管道1.85萬米,安裝高標準路燈200多盞。在村裏建了3個健身廣場,面積4000多平方米,新增綠化面積2.5萬平方米,改建了20xx平方的村民文化中心,擴建3000平方米休閒場所,全村統一安裝了有線電視和電話。**年新建了24棟歐式別墅樓、6800平方米的超市和1個大型停車場。爲豐富村民文化生活、提高村民生活質量,高標準衛生院、養老院、劇院已陸續動工。爲支持本村的農業生產,打深井22眼、購買大型農機9臺,免費爲全村2900畝耕地統一耕、種、收。改造了電力設施,村民用電每度只收0.35元,僅此一項公司每年開支30多萬元。從**年開始,陸續新建果園200多畝,發展日光溫室12座、蔬菜大棚48棟,蔬菜基地100畝,提高了種植業效益,爲不適合在企業上班的老人和婦女提供了就業機會。

說,企業家要有社會責任。他把全村16名殘疾人全部安排在公司上班,村裏3個五保戶、7個孤兒的衣、食、住、學等費用由公司負擔。投資30多萬元成立了農村合作醫療,解決了羣衆看病難。公司負責村裏的老幹部、老黨員的工資和醫療費,逢年過節對困難戶給予經濟上的幫助。

他的資助沒有限於本村羣衆,三鄉五里的鄰村他也積極資助。投資10萬元爲河店村打兩眼深井,投資30萬元爲興業村鋪設了2.7公里柏油路。爲了鄰村運輸戶行車方便,投資105萬元修建了杜至107國道3.5公里的水泥路。爲附近的大屯、興業、兩崗、曹莊、鄧底等村修建學校、打井。生活特困戶和孩子考上大學上交不起學費的困難戶,都會及時得到他的幫助。據統計,累計投資162萬元。

**年5月12日,汶川發生地震後,他積極參與市、縣組織的募捐活動,捐款50萬元。同時,還組織公司幹部職工捐款15.6萬元,爲災區人民獻了一份愛心,盡到了企業家的社會責任。

從**年開始投資800多萬元,新建了佔地30畝、建築面積7000平方米的花園式學校,配備

了現代化教學設備,被縣裏命名爲**縣第六實驗學校。出資320多萬元資助20多名本村子弟上大學。投資25萬元幫助南界河店、河店國小和城南中學改善辦學條件。

**年,按照居民樓劃成小組,建立警民聯防體系,投資12萬元爲每戶安裝了無線報警器,實現了“一戶報警、十戶聯動”。在9月**省召開的“聯防互助110”現場會上,對杜**村試點工作給予了很高評價。

他的家鄉杜**村成爲聞名新農村建設先進典型,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和省、市領導多次到村視察指導工作。他本人先後榮獲**省和邯鄲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先進個人、省勞動模範、中央和國家十部委計生宣傳工作先進個人、全國富民興村百佳領軍人物、全國慈善事業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