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2022年度先進人物事蹟個人體會(通用1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8.33K

感動中國2022年度先進人物事蹟個人體會 篇1

6月17日上午,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升空過程中,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在艙內狀態良好,同時亮點頻出,讓人印象深刻。

感動中國2022年度先進人物事蹟個人體會(通用14篇)

三名航天員中,航天員聶海勝參加過神舟六號、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劉伯明參加過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湯洪波則是首次飛行。

艙內畫面顯示,聶海勝與劉伯明兩位“老司機”的情緒冷靜淡定,而湯洪波則看起來略顯激動。

比如,湯洪波在失重狀態下,一會瞄向窗外,還開心玩起了筆。

畫面中,他把筆往上一揮(拋),筆向上翻了一個弧線,湯洪波則繼續翻工作手冊,也不理會筆飄回來沒。旁邊兩位宇航員則是一副淡定的模樣。

沒過多久,這支筆又飄到了鏡頭面前,湯洪波順勢一接,又玩了一輪。

不少網友被航天員的可愛“小動作”逗樂了,“湯洪波,全國人民都看到你瞄窗外和玩筆了”“第一次上天都這麼可愛嗎”“到底是年輕人啊…”

感動中國2022年度先進人物事蹟個人體會 篇2

1975年10月,他出生在湘潭縣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

讀書的時候,班裏的男孩子都很淘氣,但他比較安靜。

當時農村的孩子想要堅持讀書很不容易,但他的父母不僅努力供他讀書,而且對他要求很嚴格,沒有絲毫放鬆。

他的學習成績一直中等偏上,平時話不多,但總在默默努力,骨子裏面憋着一股韌勁,勵志走出農村。

國小的時候,他特別喜歡看課外書,因爲怕父母知道,每天都是在外面偷偷的看,看完再回到家裏。

高三那年,他第一次向父親吐露了自己的理想:招飛入伍。

憑藉出色的身體素質,他順利通過了中國空軍的招飛測試,當了一名飛行員。

在飛行學院他不是最聰明的但是最努力的,飛行成績經常獲得滿分,被評價爲“教科書式的飛行”。

入伍以後,他一般每隔兩年回家一次,每次回家都帶很多書,除了陪家人聊天,其餘時間都躲在房間讀書學習。

20__年,35歲的他成功入選航天員。

到了航天員中心以後,他抱着從零開始重新學習的決心,堅持從難從嚴訓練,比如坐轉椅、沙漠野外生存、72小時狹小環境剝奪睡眠訓練等等。

從走進航天員中心,到實現自己的“飛天夢”,這一堅持就是整整11年。

他就是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航天員湯洪波。

感動中國2022年度先進人物事蹟個人體會 篇3

北京時間6月17日9時22分,神舟十二號發射任務圓滿成功。此次由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3名航天員領命出征。

【聶海勝:3次出征,家人很驕傲】

聶海勝擔任此次任務的指令長,他參加過神州六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聶海勝的家鄉在湖北棗陽。據新京報報道,比聶海勝大7歲的三姐稱想念弟弟時,就會打開電視看看他的身影。

聶海勝侄兒聶建付回憶:叔叔讀國中時還幫家裏分擔農活,高中畢業想參軍得到家人支持。3年前聶建付曾到北京探望,叔叔聶海勝對他們非常親切。侄兒聶建付和侄媳婦表示,祝福他圓滿成功。

【劉伯明:高中短暫輟學後發奮讀書】

“神七”升空,劉伯明第一次隨飛船進入太空,此次“神十二”是56歲的劉伯明第二次執行載人飛行任務。其實,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讀高中時的劉伯明曾短暫輟學,到附近磚廠打工。

劉伯明的家鄉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依安縣紅星鄉東昇村。

據極目新聞報道,劉伯明的三舅證實,外甥劉伯明在高中時曾短暫輟學,到附近的一家磚廠推板車。

“我到現在都記得,二弟伯明在讀高中一年級時,曾經輟學一個多月到附近一家磚廠推板車拉磚,後來覺得還是讀書好,就又回到依安縣第一中學讀書。”劉伯真說,從那以後二弟劉伯明讀書更用功了。

【湯洪波:母親激動爲兒子歡呼】

據瀟湘晨報報道,在湖南湘潭,航天員湯洪波的母親守在電視前,看到神舟十二發射圓滿成功,她激動地站起來歡呼。

此前,其國中校長盛先雲接受媒體採訪時對錶示,“他招飛時的政治鑑定是我寫的,那天還下着雨”,多年過去,70多歲的盛先雲依然對這件事記憶猶新:因爲他是個飛行員,他不是一般的兵。“他忠厚朴實,我們沒料到他身體素質那麼好,一直都很低調”,“他是我們中學的驕傲”。

祝福他們平安歸來!

感動中國2022年度先進人物事蹟個人體會 篇4

曾聽過吃苦三味:得技能、開眼界、修身心。

一個人想要脫胎換骨,就要學會低頭吃苦。

如今,我們看到他們光芒萬丈,可在背後,他們不僅要吃讀書的苦,要忍受過去艱難的環境之苦,還要忍受訓練之苦。

聶海勝在成爲航天員的前4年左右時間裏,要完成基礎理論、體質等8大類上百個科目的艱苦訓練,對生理和心理都是極大的挑戰。

劉伯明的父親曾見證過兒子訓練的艱苦:坐在高空旋轉椅上,疾轉100多圈後,下來還要辨別方向;有幾天要24小時頭朝下躺在30度角傾斜的牀上。

湯洪波的父親透露說,兒子訓練後累得“樓都爬不上了”。

湯洪波有句話說得好:“要想向上生長,先要向下紮根。”

苦難,是人生的基本特徵。

想要擁有別開生面的人生,就要先主動學會吃苦。

人生如攀登,每登上一階,機會越多,視野越廣,可每攀登一階,就要付出更多的艱辛。

當你吃夠了生活的苦,學習的苦,工作的苦,熬出了頭,世間一切美好便會紛至沓來。

感動中國2022年度先進人物事蹟個人體會 篇5

6月17日,神舟十二號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先後進入天和核心艙,中國人首次進入了自己的空間站。這個歷史性時刻的背後,不僅是中國載人航天事業數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也有着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艱苦訓練只爲飛天的付出。

神五、神七、神九三次備份,神六、神十兩度飛天。57歲的聶海勝第三次帶着使命駛向蒼穹。這個少言寡語的農村少年,用田野裏生長出來的韌勁和生命力,一步步走向太空。神舟十二號航天員見面會上,聶海勝說,作爲航天員,他們的初心就是飛天,他們只有飛行和準備飛行兩種狀態。只要祖國需要,航天員就會有最佳的狀態和最充分的準備去迎接挑戰,去履行使命。閱讀全文>>>

和“三飛太空”的聶海勝相比,劉伯明則是時隔13年重返太空。20__年,劉伯明曾入選神舟五號備選梯隊,但最終與神五擦肩而過。在20__年的神舟六號飛行任務中,劉伯明入選備份乘組,在地面上陪着費俊龍和聶海勝“飛”完了全程。終於,在神舟七號飛行任務中,劉伯明上了太空。在他和景海鵬的幫助下,翟志剛打開神舟七號的艙門,開始了中國航天員的首次出艙行走。“浩瀚太空,必將留下更多中國身影,中國足跡。”劉伯明在此次任務的記者見面會上說道,他希望能站在機械臂上,面對璀璨銀河,和億萬國人一同體驗“我心飛翔”。閱讀全文>>>

湯洪波是這次飛行任務乘組中唯一的“70後”及中國第二批航天員。1995年,湯洪波入選飛行員。享受過飛翔藍天、直插雲霄的湯洪波曾說,他本以爲進入航天員大隊後,很快就能體驗到漂浮太空的神奇感覺,沒想到一等就是11年。航天員見面會上,湯洪波用一個標準的軍禮,宣告了他首次飛天的信心。當被問及首次參加載人航天飛行是否感到壓力時,湯洪波表示,“有壓力更有信心,因爲我是第一次執行任務,壓力難免會有,因爲神祕的太空充滿着許多未知,空間站任務也充滿着風險和挑戰。”

感動中國2022年度先進人物事蹟個人體會 篇6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自6月17日發射以來,“出差三人組”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在軌生活已經過去了一個半月。他們身體狀況怎麼樣?如何確保身體健康?太空生活又有哪些新鮮事?這不,最新一季的“太空生活”劇透來了,看似普通的每一件小事,可都不簡單!

“自助式”體檢和常規鍛鍊 確保航天員身體健康

關燈睡覺?“摸黑”只爲眼底檢查

許多全身性疾病往往發生眼底病變,如高血壓、腎臟病、糖尿病、某些血液病等,眼底檢查宜在暗室中進行。

在太空中,眼底檢查作爲航天員醫監醫保工作的重要項目,有利於對航天員身體狀況進行實時跟蹤。特別是航天員已經在太空中生活了一個多月,可能會出現一些空間病症狀,“體檢”就成爲了更加重要的工作。

隨後,湯洪波爲聶海勝也進行了眼底檢查,從三人交流的表情來看,他們的身體狀況應該是令人滿意的。

熱水泡腳?其實是在做骨密度測試

航天員在軌生活一段時間後,會出現名爲“骨丟失”的空間病理現象。隨着在失重環境下生活得越久,航天員的骨密度也會逐漸下降。如果不加以綜合干預,甚至可能有發生骨質疏鬆的可能。對抗“骨丟失”,是空間站建設期間航天員和地面科技工作者必須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骨密度測試需要將腳伸進測試機中進行檢測。檢查完後,聶海勝用紙巾擦拭腳部,好像是剛洗完腳,頗像我們平時睡前的準備工作。

感動中國2022年度先進人物事蹟個人體會 篇7

經總指揮部研究決定,瞄準北京時間6月17日9時22分發射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由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備份航天員爲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航天員聶海勝參加過神舟六號、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劉伯明參加過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湯洪波是首次飛行。今天上午,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火箭將加註推進劑。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是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第四次飛行任務,也是空間站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任務有以下主要目的:在軌驗證航天員長期駐留、再生生保、空間物資補給、出艙活動、艙外操作、在軌維修等空間站建造和運營關鍵技術,首次檢驗東風着陸場的航天員搜索救援能力;開展多領域的空間應用及試(實)驗;綜合評估考覈工程各系統執行空間站任務的功能和性能,進一步考覈各系統間的匹配性和協調性,爲後續任務積累經驗。

按計劃,神舟十二號飛船入軌後,將採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對接於天和核心艙的前向端口,與天和核心艙、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形成組合體。航天員進駐核心艙,執行天地同步作息制度進行工作生活,駐留約3個月後,搭乘飛船返回艙返回東風着陸場。

目前,天和核心艙與天舟二號組合體狀態穩定,各項設備工作正常,具備交會對接與航天員進駐條件。執行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的各系統已完成綜合演練,航天員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前各項準備已基本就緒。

感動中國2022年度先進人物事蹟個人體會 篇8

時間回到20__年6月17日9時22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隨着0號指揮員的倒計時,乘坐在神舟十二號飛船裏的湯洪波凝神屏息,即將開啓首次太空之旅。

“點火!”火箭伴隨着橘紅色的尾焰騰空而起。聶海勝和劉伯明特意將最靠近舷窗的“黃金觀景座位”留給了湯洪波。火箭進入太空後,他急切地打開舷窗,立刻被美麗的景象震撼得說不出話來。幽靜廣袤的深空中,地球散發出淡藍色的光,藍色和白色的紋路交錯相間,寧靜柔和、神祕壯美,湯洪波被深深吸引。

約6.5小時後,飛船與天和核心艙對接。聶海勝打開通往核心艙的艙門,乘組3人“飄”進新“家”,成爲第一批住客。已經連續工作了16個小時的他們顧不得勞累,馬不停蹄地開始佈置。可是,初來乍到的湯洪波不像兩位大哥那樣迅速適應太空環境,一開始還能像魚兒自由徜徉,等到新鮮勁兒被眩暈感代替後,胃裏一陣陣噁心,他不得不停止工作,趕緊鑽到“臥室”躺下。

空間站的飯菜種類豐富,科研人員精心研製了120多種食品,分爲主食、副食、即食、飲品、功能食品和調味品6類,食譜一週輪換一次。工藝上採用柔性高效殺菌技術,菜餚類副食的感官品質大爲提高,盡力實現品種豐富、口感美味。在空間站裏,唯一現做的食品是酸奶。把預製酸奶兌上水後,放入食品加熱裝置中,等待5小時就能獲得新鮮可口的酸奶。

食譜設計既注重營養健康和任務需求,也兼顧航天員個人飲食偏好。湯洪波是湖南人,無辣不歡,他喜歡在白米飯上塗上一層辣椒醬,聶海勝愛吃紅燴豬排和米糕,劉伯明愛吃紅糖餈粑,糉子則是他們3人的共同愛好。

吃飯也是他們的開心時刻。他們盤腿懸空打坐,邊聊邊吃。不時有小塊的食物從包裝袋裏“飛”出來,他們就會順勢表演空中接物。對湯洪波來說,艙內飄動的小物件給他帶來了無窮的樂趣。如夢幻一般,所有的物件彷彿都有了生命力,還長着一雙翅膀,飛來飛去,有時還跟他們玩捉迷藏。有一次,湯洪波跟家人視頻通話時,給兒子展示了蘋果,一轉身,蘋果就不知到哪去了。3個人把艙裏找了個遍,終於在一個機櫃背後的角落裏發現了它。湯洪波忍不住調侃,真是一隻會躲貓貓的蘋果。

感動中國2022年度先進人物事蹟個人體會 篇9

神舟十二號航天員進入天和核心艙以來,空間站環境已經變得整潔舒適和秩序井然。除了有航天員辛勤整理的功勞,也有空間站結構上的收納便利。

原來是天和核心艙內部大有乾坤。天和核心艙發射入軌期間,行李包裹是用特製的包裝袋收納起來,捆綁在覈心艙內壁。這樣航天員進駐的時候,就能夠更直觀更方便的看到所有包裹的內容和狀態。但如果任由這些包裹留在艙內,看上去不夠整潔,並且會佔用航天員大量的活動空間。那些暫時用不到的包裹,就會被收納進空間站的夾層之中。

收納的祕訣,就在地板上的這些儲物空間。視頻中,聶海勝和湯洪波打開了攝像頭最近處的儲物間。湯洪波整個人趴在地板上,將手探進去尋找包裹,聶海勝手中還拿着一支手電筒幫他照明。在他們的身邊,已經有了兩個大型包裹。

像這樣的儲物空間,在空間站中還有不少。可以說爲了方便航天員在軌生活,空間站設計者們集智巧思,設計出了很多人性化的使用模式,並且在應用方面進行了反覆驗證。

感動中國2022年度先進人物事蹟個人體會 篇10

小時候的湯洪波性格很文靜,特別愛乾淨。“其他男孩子每天都在打鬧,在地上滾。”母親伍蘭清回憶,湯洪波沒那麼瘋,每天回到家,衣服上都是乾乾淨淨的。

小的時候,湯洪波學習成績雖然不是很拔尖,但也是一直在中等偏上。父親湯海秋還記得,國小時候的湯洪波特別喜歡看小說,因爲怕父母知道,他每天都是在外面偷偷的看,看完再回到家裏。

雖然性格內秀,但湯洪波還有點倔,有些好強。父親湯海秋說,“有一年收稻穀,那個機器上的灰打了他一身,全臉都是,但他還是堅持要幫忙。”

湯洪波在家裏一直很聽話,18歲那年,高中快畢業時,他把想考航校的想法告訴了父母,父母都很支持他。最終,經過考試和身體測試後,湯洪波成功考上了航校。

當時,家裏爲此還買了一大捆鞭炮,在院子裏燃放慶祝。

到河北保定上學後,每逢夏季假期,湯洪波都會回家,幫家裏插秧,幹農活。

但在20歲入伍之後,湯洪波回家的時間就越來越少了。

感動中國2022年度先進人物事蹟個人體會 篇11

在世人眼中,湯洪波是此次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乘組中的新鮮面孔。當人們拿起手機搜索這個陌生的名字時,他已經在這條飛天路上奔跑了11年。

“其實我不算年輕了。作爲第二批航天員,我20__年就來到了航天員大隊。劉洋、王亞平……很多和我同批的航天員都已經飛上太空。”湯洪波說,“每次看到他們飛,我都在想,自己什麼時候才能實現飛天夢想。”

追夢道路上,需要耐心等待,更需要努力堅持。早在飛行學院當學員時,湯洪波就明白了堅持的意義。他那“教科書式的飛行”在同期飛行學員中有口皆碑。

看得見的卓越背後,有着人們不曾看到的努力。白天,湯洪波一遍遍拿着飛機模型模擬起飛降落。等到夜深人靜時,他就在腦海中回憶飛行操作,琢磨飛行技巧。

20__年,湯洪波通過層層選拔,入選中國第二批航天員隊伍。

天空和太空,雖一字之差,跨越巨大。從飛行員向航天員的轉變,被蘇聯航天員列奧諾夫形象地稱爲“上天的階梯”。

來到航天員大隊後,湯洪波對航天員這個職業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在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一間小屋裏,一張轉椅佔據了大部分空間。這張看似普通的轉椅,承載着湯洪波11年的訓練記憶。看着它,湯洪波不禁回憶起坐在上面訓練的場景。

飛天之路從來不是坦途。低壓缺氧耐力檢查、超重耐力訓練、飛行程序訓練、頭低位臥牀訓練……一本本厚厚的訓練筆記中,寫滿了湯洪波奮鬥的痕跡。

其中,模擬失重訓練讓湯洪波最難忘記——航天員需要身穿二百多斤的水下訓練服,一次訓練數個小時,吃飯時常常連筷子都拿不住。

“在他們那批航天員中,湯洪波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刻苦和踏實。”談及湯洪波,劉伯明最難忘的是他那種“執着的精神。”

每次訓練前,湯洪波都會主動找聶海勝、劉伯明探討,挑戰訓練難點,查漏補缺。閒暇時,他也會盡量發掘自己的知識短板,以應對天上的各種未知情況。

這種執着,體現在訓練中,也體現在湯洪波的漫長追夢路上。

在湯洪波辦公桌上,擺放着一頂飛行頭盔。每每看到它,他總能想起自己從飛行員一路走來的足跡。

“這個頭盔就像我的老朋友。這些年,身邊戰友陸續飛上太空。每當我不知道如何定義自我價值時,都會用這個頭盔勉勵自己。”湯洪波說,“一時做好一件事很簡單,十年如一日則很難。可當這件事成爲你的夢想,漫長的日子也會充滿動力。”

頭盔中,藏的是湯洪波的初心,更是他的飛天夢想。20__年,湯洪波曾入選神舟十一號任務備份航天員。那一年,他最終與夢想擦肩而過。然而,他沒有放棄。

“從零開始”,是湯洪波時常說起的4個字。要想向上生長,先要向下紮根,只有地面訓練到位,才能勝任飛天任務。在夢想尚未實現的那段日子裏,他每天刻苦訓練,朝着夢想堅定跋涉。

5年後,湯洪波終於實現了自己的飛天夢想。這次任務,他特意選擇了妻子貼心製作的寄語卡片作爲個人攜帶物品,陪伴自己首次太空旅程。

11年等待堅守,11年刻苦訓練,這一刻,夢想光榮綻放。

“我們即將帶着祖國和人民的重託出征太空,此時此刻我的心情十分激動。進入太空之後,我會在工作之餘盡情領略地球家園的魅力。每當飛船飛臨祖國上空,我會通過舷窗多看看美麗的祖國、美麗的家鄉,祝福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湯洪波說。

感動中國2022年度先進人物事蹟個人體會 篇12

20__年6月16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經總指揮部研究決定,瞄準北京時間6月17日9時22分發射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由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

20__年6月17日,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

20__年6月17日9時,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北京時間20__年6月17日18時48分,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先後進入天和核心艙,標誌着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後續,航天員乘組將按計劃開展相關工作。6月23日上午,書記來到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於9時30分左右同神舟十二號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天地通話。

北京時間20__年7月4日14時57分,經過約7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乘組密切協同,圓滿完成出艙活動期間全部既定任務,航天員劉伯明、湯洪波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艙,標誌着我國空間站階段航天員首次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20__年08月20日,神舟十二號乘組兩名航天員已成功出艙。期間,在艙內的航天員湯洪波配合支持兩名出艙航天員開展艙外操作。

20__年8月21日,神舟十二號三名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9月3日將在空間站與香港青少年進行實時“天地對話”,並帶領香港市民參觀空間站的天和核心艙,回答徵集到的香港市民問題。

北京時間20__年9月16日13時38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完成繞飛及徑向交會試驗,3名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即將啓程返回。

20__年9月17日13時30分許,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反推發動機成功點火後,安全降落在東風着陸場預定區域。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三名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順利返回地球,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20__年11月6日,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執行我國空間站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的神舟十二號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已完成隔離恢復,目前正在休息地療養恢復。

感動中國2022年度先進人物事蹟個人體會 篇13

北京時間20__年6月17日9時22分,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點火發射,並順利將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北京時間20__年6月17日18時48分,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先後進入天和核心艙,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

航天員湯洪波是首次飛行。很多網友看到湯洪波坐在靠窗位置,評論說“感覺像極了第一次乘坐飛機時的自己”。

負責什麼工作會靠窗坐?穿艙的過程中,他們如何分工?

首次飛行航天員爲何靠窗坐?

從發射傳回的畫面中可以看到,聶海勝坐在中間位置,劉伯明和湯洪波分別坐在其右側和左側。

據航天員中心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劉偉波介紹,他們的座位與各自所負責的工作有關,以在飛船的狹小空間內有效進行協同工作。作爲指令長的聶海勝坐中間座椅,方便下達指令;劉伯明的任務是協助飛船的駕駛,因需要操作的便攜式指令板安裝在了右側,所以,劉伯明坐在聶海勝的右側;湯洪波的座位安排在了左側靠窗。

穿艙的過程中,航天員如何分工?

三位航天員進入核心艙後,需要跨過兩個航天器之間的4道艙門。

據介紹,在穿艙過程中,航天員需要不斷與地面進行溝通,判斷飛船的增壓情況。負責這一通信工作的就是湯洪波,因此他在返回艙內留到了最後。

聶海勝負責打開艙門,並設置狀態。劉偉波表示,這是非常重要的過程,尤其是對接鎖緊之後,打開返回艙的艙門進入軌道艙的過程。

此外,聶海勝和劉伯明要先從穿着壓力服換成日常工作服,接着把設置在前艙門的軌道艙攝像機恢復到原來的位置上。

同時,因爲需要記錄首次建立對接通道的具體狀態,留下數據,供未來參考,所以,劉伯明在協助聶海勝的同時,還要進行攝像工作。

艙門爲何需手動?不能自動嗎?

對於這個疑問,航天科工二院研究員、國際宇航聯合會空間運輸委員會副主席楊宇光表示,從大氣環境方面來說,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氧氣、氮氣、二氧化碳以及一些有害氣體的壓力都不能超過允許值,同時,溼度也必須控制在一定範圍內,在神舟飛船中,兩個艙段處在密閉不互通的狀態時,打開艙門的前提就是壓力一致,否則,要麼艙門無法打開,要麼艙門打開速度會極快,可能傷害到航天員,因此,航天員需要先手動打開艙門上的平衡閥,建立一個小通道,將兩個艙體聯通,待壓力趨於一致後再打開進行穿艙。

而從需求上來說,楊宇光指出,自動開門也沒有什麼必要,因爲穿艙的動作只有航天員在現場的時候纔會發生,完全可以手動開門,自動開門反而沒必要。

感動中國2022年度先進人物事蹟個人體會 篇14

從航校畢業後,湯洪波直接去了新疆,成爲一名空軍飛行員。

那個時候起,他和家裏開始以書信保持溝通。母親伍蘭清回憶,直到電話普及後,他才經常在部隊排着隊給家裏打電話。

在這期間,湯洪波和當年國中老師的女兒,也是從國小到高中的校友相戀,結婚生子。

在新疆,經過八年的飛行訓練後,他憑藉出色的成績,成爲飛行大隊的大隊長。在20__年5月,經過層層選拔,湯洪波成爲我國第二批預備航天員。

進入航天員大隊後,他一直堅持各種訓練,爲飛行做準備。誰知道,這一等就是11年。

這11年間,湯洪波平均每兩三年才能回家一次。每次回家,短則兩三天,長也不超過一個星期。在家裏,母親都會給他做他最喜歡吃的小魚。

雖然一直在北京生活,但湯洪波也一直惦記着家裏。去年,他讓弟弟在院子裏裝了兩個攝像頭,這樣,遠在北京的他,訓練之餘,隨時可以通過手機查看家裏的情況。

也正是家裏父母的堅持,讓湯洪波在來到航天員大隊後,能夠堅持在未來的11年裏時刻保持狀態,調適身體,等待那個飛天機會的到來。

20__年6月17日,那個機會終於來了。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也必將裝載着湯洪波和他的飛天夢想,奔向蒼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