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領村民致富先進事蹟(精選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52W

帶領村民致富先進事蹟 篇1

,男,33歲,中共預備黨員,**市**鎮**村農民。他在黨的富民政策鼓舞下立足環境保護、生態保護,在創新增收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寬。從20xx年開始,帶頭建造沼氣池,發展養殖業,開辦釀酒坊,發展無公害蔬菜。致富不忘左鄰右舍,帶領周圍羣衆致富,他政治思想進步,刻苦鑽研學習科技文化知識和實用技術,在當地是一名遠近聞名的新農村建設的優秀新型農民,他先後獲得“**市科技致富帶頭人”、“**鎮農民致富帶頭人”等光榮稱號。

帶領村民致富先進事蹟(精選3篇)

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成長在交通、信息閉塞的大山裏。高中畢業後,回到了家鄉,他滿懷信心想利用自己學到的文化知識來改變家鄉的貧窮面貌。經過自己的努力事實證明,自己的理想在大山裏是難得實現的,他不甘心同其他村民一樣過着那種面朝黑土背朝天,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傳統生活,與家人商量後舉家移居到**村。

**村在鎮政府所在地,這裏交通便利、信息暢通,爲了早日還上搬家時所欠下的外債,使家庭生活能寬裕一些,又藉資8000餘元買了一臺農用三輪車,跟着其他人一起跑運輸,幾年下來不僅還上了外債,生活條件也有了改善。按理說,家裏沒有了饑荒,生活也說得過去,妻子有事做,自己有車開,應該安安穩穩地過平靜日子了,可他不滿足於現狀,不斷地尋求機遇,把握時機,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黨的xx屆三中、四中全會的富民政策深入到祖國的廣大農村,給億萬農民帶來了致富機遇。20xx年春,上級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大力倡導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農民建造沼氣池。當時,“沼氣池”這個詞彙對農民來說是第一次聽到,非常陌生,大多數有條件的農民對此事都不感興趣,無論政府怎麼動員和舉辦培訓班,結果羣衆還是不認可,提出了許多這樣、那樣的問題和難點,唯有他的想法與衆不同,他認爲,在黨的富民政策的扶持下,作爲一個新時期、新形勢下的青年農民就應該大膽地探索,勇敢地創新,他認爲建沼氣池是一個新生事物,它既利於保護環境、保護生態、保護林業,又有利於發展生態農業,也可以說利己利民又利國。於是,在多數人的觀望下,他敢爲人先,是**鎮第一個申報建設沼氣池的人,從此踏上了有現實和深遠意義的創業之路,開始實現他的人生價值。

上有父母,下有上學的孩子,生活上雖說不算困難,但並不富裕。在建沼氣池的整個過程中,他和家人歷盡了千辛萬苦,意想不到的來自方方面面的許多困難和挑戰都擺在他的面前,資金短缺、生活費用問題都重重壓在他的頭上。他沒有被這麼多的困難所壓倒,他認爲開弓沒有回頭箭,創業成功的先例都經歷過坎坷不平的路。我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應該勇敢地去面對眼前的困難,不能遇到困難就退縮。他從此堅定了信心,白天外出打工掙錢,雨天和晚上同家人建池,一干就是半夜,累了就地歇上三五分,腰疼吃上止痛片。上百立方的池土他硬是一鍬一鎬地清除到池外。從20xx年7月開始到20xx年5月經過近一年的時間,他投資2萬元的沼氣池在市農業局、鎮委、鎮政府的幫助下終於建成,經技術測試合格後投入使用。露出了開心的笑容,當我們問他的創業經歷時,他告訴我們說他流過血流過汗就是沒有流過淚。

創新纔有發展,所建的20立方米生態沼氣池是**市農戶中最大的沼氣池,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市農業局組織全市鄉鎮街道的領導在這裏召開了**市沼氣建設現場會,在當地的農民中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很多農民絡繹不絕地到他家來參觀學習。問他建這麼一個沼氣池,怎麼能致富。他耐心地給農民朋友算細賬,生產沼氣,每年可以節約生活用柴近2萬斤,如果用沼氣釀酒可以節省燒柴10萬斤左右,那麼每戶人家一年的生活用柴可以節省200萬斤薪炭林的燒柴,這是第一省;用沼氣釀酒,就可以賣錢,酒渣可以餵豬,可以通過深加工的轉化過程,成倍地提高農業附加值和糧食價格,這是第二省;沼氣釀酒養豬,豬錢除了成本是淨賺,豬糞可以繼續做生產沼氣的原料,沼氣渣是發展無公害蔬菜的上等肥料,這都是白撿白賺得沼氣項目錢。在場的羣衆通過實地參觀和學習,終於悟出了這裏的致富經,許多農民朋友對沼氣有了興趣,開始建造沼氣池。

爲了使沼氣盡早地發揮作用,儘快地產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從20xx年秋,到20xx年春他又自籌資金9000多元先後建起了家庭小型釀酒坊和同時能容納50頭豬的育肥豬舍。功夫不負有心人,付出了總有回報,在他不懈的努力下,沼氣正在發揮重要的作用,每天釀出的純糧精品小燒白酒在當地就供不應求,遠近聞名。42頭育肥豬膘肥體壯。每年在沼氣釀酒、養豬上就可以創收2萬元以上,現在正在醞釀實施利用20立方米的沼氣池來發展10畝地的無公害蔬菜,降低沼氣建設、釀酒、養豬的成本,形成一條沼氣—糧食—酒—豬—豬糞—廢渣—蔬菜良性大循環,高效益的產業鏈,既有較高的經濟效益,也有極大的社會效益。

在創業的歷程中致富不忘左鄰右舍,在2年多的時間裏接待各地前來參觀學習的200多人,每次接待不管自己有多忙,總是騰出時間來把自己所學到的技術和經驗,毫無保留地提供給大家。20xx年4月的一天接到遠在西崗村一農戶的電話,希望他能親自去一趟他家,幫助解決在建沼氣池中遇到的難題,二話沒說放下自己一天能掙上百元的活,搭車向西崗村駛去。西崗村坐落在海拔近千米的崗頂上,距**村有30多公里,而且山高路窄,車只能送到山腳下,10多公里的山路只能靠步行,面對眼前的情況,完全可以坐車返回,但他沒有那樣做,他望着眼前的羊腸小路和一眼看不見頂的山崗,依然毫不猶豫地踏上了去西崗村的路。當他走到半山腰時,天又下起了雨,雨越下越大,路越來越滑,每前進一步都很艱難,雨伴隨着4月的冷風吹打在他的臉上,衣服也很快地溼透了,冷風刺透了他的溼衣。他義無反顧地前行,終於到了西崗村這位農戶家,稍坐一會,瞭解情況後,就親自幫助他安裝、調試和解決沼氣的一些其他問題。在此過程中,他手把手的教,認真仔細地講,很快安裝調試完畢,故障排除,其他一些問題也解決了,在休息期間又傳授了一些自己學到的沼氣技術和實踐中的經驗,使這位農戶非常感激。臨走時,農戶拿出100元錢作爲他的辛苦費。他硬是不收,他說:“我能爲大家做些能做的事情,我感到很高興,希望大家和我一樣通過建沼氣池來致富,幫助大家共同致富這是應該做的。”不僅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在他的帶動下,全鎮已有32戶相繼建起了沼氣池,並都按他的模式設計建造,同時發展養豬業和無公害蔬菜,不同程度都得到了一定的經濟效益。爲了這些建沼氣池的農戶在建造中少走彎路,他不知多少次深入到各戶進行指導,使一戶又一戶的農民朋友順利地建成,他的這種無私奉獻,樂於助人的行爲和精神深得廣大羣衆的讚揚和好評。

他不僅是當地新農村建設中典型的新型農戶代表,而且還是難得的進步青年。他在思想上積極要求進步,特別是在先進性教育活動期間,他雖然只是一名重點培養的積極分子,可他時刻按照黨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積極參加組織的各項活動,及時完成組織交給的任務,能夠認真地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加強學習科技文化知識,不斷地提高業務水平和自身素質,黨支部鑑於他的一貫表現吸收他爲中共預備黨員。

20xx年至20xx年,他先後受到了市、鎮兩級政府的表彰。

帶領村民致富先進事蹟 篇2

肖海山,從昔日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成爲今日白城市膨潤土廠的廠長。十幾年來,他依靠黨的富民政策,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憑藉勇氣和誠信,在商海中奮戰搏擊,闖出了一條利民裕家的致富路。

經受磨礪

1967年,年僅16歲的肖海山,懷着對知識的渴望,對未來的美好向往,邁進了中學的大門。可是,就在國中第一個學期結束,第二個學期還沒有開學時,他做出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個,也是最艱難的決定——輟學務農。是什麼原因迫使他做出了這樣的決定呢?就在他上國中的那年,他看到過年包餃子時,母親把家裏僅有的一點白麪從袋子裏倒出後,把口袋翻過來,又仔仔細細的掃兩遍,當餃子端上桌來,父母看着他們兄妹六個高興地吃着,而自己卻捨不得動筷時,他的心像針刺一般地難受,他再也吃不下。當他擡頭看見父母額頭上那一道道深深的皺紋時,他體味到了父母的艱辛,作爲長子,他感到自己應該爲父母分擔家庭的重擔,於是,他決定輟學務農。輟學後,肖海山回到平安三甲村當了一個“半拉子”,雖然每天只拿一半的工分,但他終於能用自己年少的肩膀爲父母分擔一些生活的重負!這份責任感,讓年少的他多了一種動力。在生產隊裏,爲能早日不當“半拉子”,什麼活他都搶着幹,幹什麼,學什麼,學一樣,精一樣。幹活時,別看他年紀小,可他總有一股不服輸的勁頭,幹什麼都要搶個頭,佔個先。他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人們的認可和讚賞,1969年,剛滿18歲的肖海山便當上了生產隊長,從此,他的肩上又多了一分責任。在隊上,別看他年紀輕,可處理起事情來,卻顯得少年老成,透着一種精練。幹活時,他總是把重活、髒活留給自己;隊上有什麼好事,他總是想着別人;平時無論對老對小,他都以誠相待,誰家有個大事小情的,他都主動幫助解決,用他的話說:“一家有難,大家都伸伸手,難關也就過去了。如果有難的是自己,沒人來幫,你想想那是什麼滋味。”憑着自己的吃苦和爲人,肖海山很快在羣衆中樹立起了威信,贏得了羣衆的信任,1973年,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雖然他工作積極,努力向上,但由於家裏人口多,勞力少,又加上當時的社會大環境,他家生活過得依然十分清貧,一年到頭要爲一家人的生計忙碌苦幹。但16歲務農,18歲當生產隊長的經歷,卻磨練出了他的才幹和膽識,爲他日後的發展積累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商海行舟

1986年,時任三甲村村主任的肖海山,由於工作出色,被鎮黨委調到鎮建材廠任廠長。對他來說,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自己一沒抓工業的經驗,二沒搞經銷的經驗,要經營管理好一個剛剛起步的工廠,其難度可想而知,但他靠不服輸的勁,在幹中學,學中幹,邊幹邊摸索,積累各種生產、銷售經驗。爲了抓好生產,他吃住在廠子,同工人一道攻克一道道技術難關,爲了產品銷售,他風裏來雨裏去,親自跑市場。用戶不瞭解他們的產品,他就耐心的向人家宣傳。他把產品賒給人家,靠他的誠信,市場慢慢的打開了,產品銷售有了門路。經過他兩年多的苦心經營,建材廠共創利17萬元。1988年,建材廠的生產經營剛剛步入正常軌道,他又被調到鎮辦植物油廠任廠長。又得一切從頭來,4年下來,共創利60多萬元。1993年,他又被調到鎮辦企業白城市特種耐火材料廠任廠長。當時,耐火材料市場萎縮,產品的銷路不暢。他上任後,根據所做的市場調查,做出停止生產其它產品,專攻市場前景看好的膨潤土生產的決定,通過朋友的幫助,他與膨潤土的使用大戶長山化肥廠建立起了供貨關係,經過幾年努力,到1997年,膨潤土的銷量突破了兩千噸,工廠有了良好的收益。1997年,他榮獲了“白城市質量管理十佳廠長”稱號。十年的商海闖蕩,肖海山家裏的日子有了一定的好轉,更重要的是這樣的經歷,讓肖海山的眼界更開闊了,膽識更大了,才幹增強了。

艱難創業

1998年,鎮集體企業實行改制,鎮政府決定用以資抵債的形式,將特種耐火材料廠通過競拍的方式賣給個人經營,經營者通過分期分批替鎮政府及鎮辦企事業償還羣衆的集資款及利息的辦法,取得經營權和所有權。當時特種耐火材料廠被競拍到137萬元,有兩個城裏人競拍成功。不料,辦交接關係的那天,債權被轉到特種耐火材料廠的200多戶羣衆,來了一多半,將廠子的大門堵住,不讓辦理交接手續,並說還是讓老肖來經營,我們放心,他是本鄉本土的人,靠得住,別人我們信不過。競得經營權的人一看這陣勢也撤走不幹了。但企業改制是大勢所趨,必須進行,於是,鎮黨委當晚召開黨委會,研究解決的辦法,並派人徵求肖海山的意見,看他想不想接過手來經營。讓肖海山把剛剛好轉的企業交給別人經營,他還真是從心裏往外的捨不得,這工廠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傾注過他的心血,他怎能忘記,自己在機器旁邊同工人一起研究如何提高質量、增加產量,又怎能忘記帶着方便麪與銷售人員一同跑市場,找銷路。現在,大家想讓他來接手這個廠子,鎮黨委也有這個意思,他還真動了心。鎮領導找到他,讓他把廠子接過去經營,但要再多爲鎮裏還20萬元的債。他深知,這157萬元的本金加利息多達234萬元,對剛剛好轉的企業來說是一個很大包袱。但作爲有一定經營經驗的企業經營者和黨員,他感到這也許是一個獲得更大發展空間的絕佳機會,同時通過自己的努力還可以爲鎮裏減輕負擔,盡一個黨員的職責。經過反覆思量,肖海山決定接管經營耐火材料廠。從此,他走上了一條全新的個人創業的道路。廠子是接過來了,但要償還234萬元的債務,不擴大生產不行,不上新產品不行,不開發新的市場不行,而這一切都要錢,不踢好這頭三腳,廠子就沒有前途,所說的一切也就只能是紙上談兵,所做的一切也都是徒勞。面對這一切,他又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向親戚朋友借了30萬元,對原來的生產設備進行了全面的改造,又購置了一套輸送帶、一臺翻斗車,兩臺四輪車,新建了400平方米和500平方米的兩個新庫房,提高了工廠的生產效率和庫存能力。經過改建和擴建,工廠的膨潤土年產量可達4000噸。生產中,他更加註重抓產品質量,使產品質量上了一個新臺階,所產膨潤土在20xx年被省質量萬里行評爲省級質量放心產品。爲了給產品找到銷路,打開市場,他一方面加強與老用戶長山化肥廠的關係,幫助化肥廠在三甲村搞了三年的化肥試驗,使農民認識了長山多元素複合肥,使化肥廠在當地打開了銷路,在他的建議下,長山化肥廠在當地建了一個年收益100多萬元的化肥分廠。爲了增加膨潤土的銷售量和加快資金的週轉,他又主動提出以貨易貨的建議,用生產的膨潤土換回多元素複合肥,以低於市場的價格出售給農民。這樣,他不但幫助化肥廠增加了銷量,也讓自己的產品有了更穩定的銷售渠道和銷量,加快了資金週轉,又讓羣衆買到了質優價廉的放心肥。同時,他又根據化肥廠的需要,上了生產硅鈣鎂的項目,現在年可生產銷售硅鈣鎂600噸。另一方面,他不斷的開拓新市場,由於在鑄造、防水、鑽井、型煤生產等上都需要大量的膨潤土,他親自到白城市的五個縣(市、區)、突泉和通遼等地的膨潤土用戶處,推銷產品,讓人家免費試用,一次不行,就再去,直到用自己的誠意打動對方。只要用戶有用貨的需要,不論用量的大小,他都保證按時送到,逐漸的,他在用戶中樹立起了良好的信譽,用戶們與他建立起了信任。現在,這些地方都有他穩定的老客戶,他用誠信建立起了自己的銷售渠道,佔有了市場。通過幾年的努力,他已經償還了167萬元的債務,自己的固定資產也增加了50餘萬元。

無私奉獻

肖海山在努力經營,搏擊商海的同時,沒有忘記養育了自己的這方土地和與他朝夕相處的鄰里鄉親,更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他時刻用黨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誰有個大事小情,只要他知道,他都會盡力去幫助解決。

在工廠用工方面,他一方面處理好原廠職工的就業問題,一方面注意吸納農村剩餘勞力和貧困戶子女。現在,共從本鄉鎮招工18人,其中14人來自貧困戶。他每月都按時爲每名工人發放500至600元的工資。哪個工人家裏困難,他都主動幫助解決。老工人潘貴財的房子不行了,他拿了一萬多塊磚,出工出資幫助他重新建了三間磚房,老潘激動地說:“這輩子我都沒敢想能住上這樣的好磚房,這全仗着肖廠長啊!”貧困職工鄭慶武的父親病了,是肖海山借給鄭慶武4000元錢,幫他給老父親看好了病,並說:“錢,什麼時候有,什麼時候還。”工廠女工呼蘭英兩口子沒有房子住,是肖海山借了3000元給她在鎮上買了房子,去年,他還出工出料幫助她家重新維修了房子。

對職工是這樣,對貧困戶和公益事業他同樣十分熱心。20xx年,平安村劉佔海家,沒錢買化肥,眼看着種不上地了,肖海山聽說後,給送去了價值2400元錢的化肥;20xx年,給平安村的貧困戶宋寶軍送去了價值1100元的化肥;20xx年,給三甲村的楊春林解決了1400元的化肥……幾年來,他累計爲貧困戶無償解決化肥14噸。20xx年,鎮敬老院搞維修,他爲敬老院更換了所有的照明燈具,併爲一對新結合的老人購買了一套高級席夢思牀墊。20xx年,他又捐資2600元,購進10噸水泥,爲鎮中學硬化了籃球場,爲學生提供了良好的體育鍛煉的場地。

肖海山,作爲企業的經營者,在商海中奮力搏擊,以進取爲榮;作爲一名共產黨員,在人生道路上不懈追求,以奉獻爲榮。在他身上體現着新時期共產黨員的風采。

帶領村民致富先進事蹟 篇3

徐發青,山東省莘縣古云鎮徐莊村村民,現年52歲,被當地羣衆評爲“養鴨致富能手”。<蓮~山 課件>工作中,他務實創新,堅持不懈,奮鬥不息,在平凡的崗位上幹出了不平凡的業績;生活中,他樂於助人,熱愛集體,無私奉獻;是新時代裏精神文明建設的先進典型。

勤學苦幹,成就致富夢

夢想,如何啓程?一個農民的夢想,又如何實現?徐發青同志給了我們一個最生動、最完美的回答。

過去,徐發青依靠傳統種地方式種植小麥和玉米,不少投資也不少流汗,增產不增收,難以發家致富。20xx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聊城日報》上看到了一條致富信息:養鴨投資少、成本低、設備簡單、鴨舍要求不如雞舍高、加之生長髮育快、見效快,收益大。說幹就幹,籌建資金建設養鴨場,自此開啓了他的養鴨事業和致富夢想。

20xx年剛開始的時候,他四處籌措資金,購買了20xx只雛鴨,準備大幹一番。然而,由於缺乏科學的飼養技術,一場鴨瘟使雛鴨一下死去一半。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打擊,徐發青並沒打退堂鼓,而是通過冷靜的反思,認識到自己之所以失敗是吃了不懂科技的虧。從哪裏跌倒,就從哪裏爬起來。此後,徐發青主動地參加了農民科技培訓養鴨培訓班,系統地學習並掌握到稻田養鴨、飼料配方、快速育肥、提高雛鴨防疫,成鴨防病等實用技術。他嚴格按照所學的養鴨技術餵養,定期爲雛鴨進行疾病防疫。在不斷地實踐中徐發青總結出了科學養殖的五大原則:優良的品種、合理的防疫、完善的管理、全面的營養和整潔的環境。同時徐發青抓住機會,與朝城天天食品公司和莘縣立信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長期合作伙伴關係,所有的雛鴨有這兩家公司提供,養殖40天就銷售至市場,第一年養鴨淨賺2萬餘元。先如今他又擴大了養殖規模,建設80米長的養鴨棚2個,養鴨數量高達6500只,一年平均養鴨六茬,年收入高達10萬元。

同業合作,成就致富帶頭人

徐發青同志嚴格按照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秉承“帶頭致富,帶領集體共同致富”的理念,帶領村民共同致富。 在自己養殖業不斷髮展壯大的同時,徐發青看到其他養鴨戶因爲養鴨觀念落後、設施條件不好、市場信息不靈、盲目跟風飼養等導致養鴨效益不高。他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主動聘請養殖專業解救這些人在養殖技術上的難題,還專門去外地學習先進的養殖經驗,以此來提高全村養殖戶的水平。在他的帶領下,村內的養鴨戶也逐漸多了起來,目前村內養殖專業戶有8家,向社會提供無公害肉食鴨3萬餘隻,創利100萬餘元,戶均收益5萬餘元,讓村民的腰包鼓起來,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每當提起徐發青這個人時,村民都會數起大拇指,誇口稱讚。他在農民中樹起一面致富帶頭旗,創先鋒爭優秀,<蓮~山 課件>是當地村民學習的好榜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