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工作先進集體事蹟材料(精選21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3.06K

殘疾人工作先進集體事蹟材料 篇1

,男,漢族,國中文化,現年55歲,四川省柑子鎮桅子村5組建檔立卡貧困戶。

殘疾人工作先進集體事蹟材料(精選21篇)

身殘志堅不向命運低頭

幼年時的得了一場重病,然而幾十年前的桅子村交通不便,未能及時得到治療的他患上了小兒麻痹症致右腳殘疾,從此勞動力也基本喪失。

1988年,父親離開了人世,留下母親一人獨力撫養帶大兄弟四人。等到三個兄弟結婚獨立生活後,因不願打擾他們的生活,成爲他們的負擔,和母親相依爲命。他決定在自家山周圍摘野菜、採藥材,用販賣來的錢貼補家用。從那以後,無論天晴下雨,每天都是一瘸一瘸的上山,然而大多時候因地勢陡峭、雨天溼滑等原因無功而返。得來的錢對這個家庭來說無疑是杯水車薪,但也從未放棄過!

精準扶貧點燃致富夢想

20xx年對於來說是充滿希望的一年,隨着精準扶貧的深入開展,他被鎮村評定爲桅子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在第一書記及駐村工作組的幫助下,爲自己規劃了一條脫貧致富路。他先是申請到了C級危房改造的項目,對年久破敗老房子和泥濘的院壩進行整改,徹底改善了母子二人的居住環境,平日裏在院子裏種些花草樹木,有空就到村圖書室翻閱一些種植書籍學習,慢慢的積累了點苗木花卉栽種培育的經驗,他決定向村上申請小額貸款,弄一個花卉培育地,他爭取到了兩萬元小額扶貧信貸,並邀請縣鄉兩級農技專員爲自己規劃花卉苗木培育項目,20xx年初種植花卉苗木200餘株,他通過向縣農業局技術專家學習苗木栽培技術和購買了許多花卉苗木培養專業書籍自學研究,很快他就掌握了營養鉢調配、插苗、等專業技藝。

20xx年8月成功註冊了xx縣豐景苗木培養場,擴大種植花卉苗木,發展中藥材種植。20xx年底他們家就摘掉了貧困的帽子。

帶領羣衆脫貧致富

“自己成功脫貧了,事業也有了初步規模,能不能幫助村民一起致富呢”,他積極動員周邊農戶一起發展中藥材種植,全村30餘戶村民共種植黃精100餘畝,20xx年實現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收400餘元。其中有6個村民在呂建平的培育場務工,每人每月可收入1000餘元,還參加了電商培訓,在淘寶網開闢網上營銷渠道,拓展花卉和中藥材(黃精)銷售市場,花卉和中藥材通過線下銷售到重慶、達縣、廣安等周邊地區。說,他一定會堅持將花卉苗木和中藥材(黃精)種植事業做下去,還要擴大規模,帶領更多的鄉親們脫貧奔康。

家庭和睦,微笑奔康

家庭和睦,團結鄰里,樂於助人,是鄰里眼中的“模範家庭”。他用實際行動帶領村民構建和諧村莊。通過努力,他是遠近聞名的致富帶頭人,是村民們眼中的“人生贏家”。

20xx年底,四川省作協創作辦主任馬平來桅子村寫生,及其事蹟激發了馬平的創作靈感,以爲引子創作了反映脫貧攻堅題材的中篇小說《高腔》。20xx年小說《高腔》被改編爲同名話劇。20xx年在成都首演,作爲特邀嘉賓出席首演式,並與作者、導演、演員合影留念。

殘疾人工作先進集體事蹟材料 篇2

駱立功,男,漢族,1966年6月生,國小文化,家住左家鄉螞蚱河村,現任螞蚱河村殘疾人專職委員。“我常常忘了自己是一名殘疾人,在我看來,不逃避現實,勇於拼搏,創業者也沒有殘全之別。”49歲的駱立功,用艱難創業的奮鬥過程詮釋着自己對生命的理解和對人生的感悟。

1982年,駱立功因家庭生活窘境而輟學打工,當時吃苦耐勞,意氣風發的他夢想着幹出一番事業,然而,命運跟他開了一次不小的玩笑。17歲時,他因意外,造成肢體殘疾,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他迷茫過,消極過,折翼的雄鷹並沒有因此斷掉翱翔的念頭,最終他選擇勇敢的面對這一些,重新樹立起對生活的信心。18歲,他踏入社會這個大熔爐,與命運頑強抗爭,一路摸爬滾打,一路風雨泥濘,在黨和政府惠殘政策的幫助下,他有了自己的房子,組建了溫馨的家庭,創下一份擁有31個大棚的食用菌產業,敘寫了身殘志堅,質樸平凡的人生路。

“我從不認爲自己肢體殘疾就可以迴避責任,做生意哪有一帆風順的,創業難,殘疾人創業更難,但我不能因爲自己殘疾就碌碌無爲過一生。”當我問起他的創業歷程,駱立功語氣中多了幾分堅定。他在創業前,除了種地沒有賺錢的其他辦法,20__年,在參加完縣殘聯組織的技術培訓會後,駱立功決定種植食用菌。剛開始的他,一無技術,二無資金,在鄉政府的幫助下,他成功申請貸款10萬元作爲創業啓動資金,開始了創業的第一步。當時的駱立功在食用菌種植領域還是一個“門外漢”,他想盡一切辦法克服技術上的重重困難,在鄉政府安排的老種植戶的引導下,憑着虛心求學,大膽創新的精神,靠着堅強的毅力,精心的經營,在第一年,食用菌便有8萬元的收入。成功的第一步使駱立功幹勁更足了,隨着不停的摸索和經驗的積累,他的種植技術不斷提高,種植規模也不斷擴大,駱立功靠着自強自立和努力拼搏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開拓了一番新的事業,可是看着和他一樣的殘疾人,生活依然很困難,駱立功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忠厚實在的他有一股闖勁和幹勁,更有一顆樂於助人的心,在食用菌種植期間,他積極帶動其他殘疾人就業,開拓他們的眼界,增強他們面向社會生活的堅強自信心。僅第一年,駱立功發出的工資就達5萬餘元,他還積極動員周圍村民種植食用菌,毫無保留的給予新的種植戶免費技術指導,成爲全鄉殘疾人自強創業的模範。經過三年艱難的打拼,駱立功目前已搭建大棚31個,種植食用菌6萬餘袋,年收入達6萬元,每年帶動就業人數10餘人。

殘疾人本身就特別需要他人和社會的關愛,而駱立功卻做到了去關愛別人。從他擔任殘疾人專職委員以來,在發展種植好食用菌的同時更是撲下身子一心一意爲殘疾人服務,他工作求真務實,勤奮努力,在殘疾人專職委員這個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不斷提高自己,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身殘志堅的駱立功並沒有因爲自己的身體殘疾怨天尤人,而是自強自立,敢於面對現實,樂於面對生活,勇於面對挑戰,以平淡的心態面對人生,雖說在別人看來,他沒有傳奇故事,但他積極進取,勇於拼搏,樂觀向上的開拓精神改變了他的人生。他常說,“是政府幫助我,找到了自食其力的路子,減輕了家庭和社會的負擔。”而我們更堅信,創業者沒有先後之序,沒有大小之分,更沒有殘全之別。身殘志不殘!身體的殘疾給他心靈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但他沒有被這壓倒,他,一個平凡的人,他要在創業的道路上走得更遠,飛得更高。殘月依舊照乾坤!希望他的事蹟給所有身患不幸的殘疾人一個啓示:弱者不是殘疾人的代名詞,憐憫和同情不是他們的期待,創造與奉獻纔是他們真正的追求!

目前,駱立功的食用菌產業已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他表示,他一定不辜負各級殘聯對他的期望,他爭取把食用菌發展的更好,並開闢出更多的就業崗位,讓更多的殘疾人得到就業,帶領更多的殘疾人,走出一條自強創業的新路,爲創建和諧社會發揮自己的光和熱。

殘疾人工作先進集體事蹟材料 篇3

紀臺鎮堯河店子村的蘇今年45歲,自幼患小兒癱。20__年,他靠着鄰居家的一頭病豬崽“創業”,而今,他有了自己的生豬養殖場,還經營着一家熟食店,事業小有成就。

蘇xx國中畢業後想在家務農,但是一條腿不方便,幾乎做不了田裏的活兒,那時候他就萌生了做點小買賣的想法。1991年,蘇靠哥哥給的150元錢起家,開了一家熟食店,勉強度日。“我那時候什麼手藝都沒有,熟食店也僅能勉強餬口,後來又借錢經營飯店,結果又賠了,從那以後我很長一段時間意志都很消沉。”

20__年,鄰居家一頭小豬崽生病了想丟棄,蘇就把病豬崽抱回了家。“我以前開店的時候跟獸醫站的醫生關係很好,他教過我很多病理知識。我就自己琢磨着給豬崽治病,誰知真的治好了。後來豬崽喂大了賣了,用這些錢又買了頭將要下崽的母豬,慢慢發展到了現在的規模。因爲我行動不便,就琢磨着用新設備實現自動化餵養。雖然成本高些,但是對我來說很方便。”蘇說,10年過去了,養豬場現在擴大到5畝,年售出商品豬100多頭。

有了一定的資金後,蘇熟食店又重整旗鼓,在吸取了歷次失敗的教訓後,現在也經營得有聲有色。

交談過程中,蘇始終面帶笑容。他說:“心態很關鍵,身體的殘疾不能成爲消沉的藉口。經過了那麼多的失敗,我很慶幸自己創業的激情還在,失敗的時候又堅持了一次,總有一次會成功。”

紀臺鎮堯河店子村的蘇今年45歲,自幼患小兒癱。20__年,他靠着鄰居家的一頭病豬崽“創業”,而今,他有了自己的生豬養殖場,還經營着一家熟食店,事業小有成就。

蘇xx國中畢業後想在家務農,但是一條腿不方便,幾乎做不了田裏的活兒,那時候他就萌生了做點小買賣的想法。1991年,蘇靠哥哥給的150元錢起家,開了一家熟食店,勉強度日。“我那時候什麼手藝都沒有,熟食店也僅能勉強餬口,後來又借錢經營飯店,結果又賠了,從那以後我很長一段時間意志都很消沉。”

20__年,鄰居家一頭小豬崽生病了想丟棄,蘇就把病豬崽抱回了家。“我以前開店的時候跟獸醫站的醫生關係很好,他教過我很多病理知識。我就自己琢磨着給豬崽治病,誰知真的治好了。後來豬崽喂大了賣了,用這些錢又買了頭將要下崽的母豬,慢慢發展到了現在的規模。因爲我行動不便,就琢磨着用新設備實現自動化餵養。雖然成本高些,但是對我來說很方便。”蘇說,10年過去了,養豬場現在擴大到5畝,年售出商品豬100多頭。

有了一定的資金後,蘇熟食店又重整旗鼓,在吸取了歷次失敗的教訓後,現在也經營得有聲有色。

交談過程中,蘇始終面帶笑容。他說:“心態很關鍵,身體的殘疾不能成爲消沉的藉口。經過了那麼多的失敗,我很慶幸自己創業的激情還在,失敗的時候又堅持了一次,總有一次會成功。”

殘疾人工作先進集體事蹟材料 篇4

張玉平,男,1963年出生,1987年參加工作,失業前在牟平輕工機械有限公司工作。

1996年,張玉平因患病導致雙目失明,無法繼續從事原工作。雙目失明對張玉平打擊很大,丟了工作,生活失去了來源,對生活失去了信心,一度想離開這個世界。後來在家人和朋友的勸說和開導下,在殘疾人創業典型事蹟的感召下,他堅定了活下去的勇氣和信心。他深刻地認識到:要想生存下去,必須掌握一定的技能。在朋友和家人的幫助下,1996年,他踏上了去西安求技學習的征程,到西安盲人按摩醫院學習按摩推拿技術。

1998年,學習了2年按摩推拿技術的張玉平,按摩推拿技術有了很大長進,並取得了按摩推拿技師證書。因爲工作和技術出衆,他被西安盲人按摩醫院留用。

中國推拿是中醫療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民間這種療法已經流傳很久。它簡單有效,而且極少創傷,目前不少人被頸肩腰腿疼痛、內婦疾病或兒科疾病所折磨,因懼怕藥物的毒副作用或手術的疼痛而不願採用藥物或手術,或手術藥物也不能解除病痛。看到被頸肩腰腿疼病折磨得患者,更增強了他掌握一流推拿技術的決心。平時,他虛心向老中醫學習,與老中醫切磋技術,掌握了不少推拿技法。2年後,他的按摩推拿技術達到了一定的水平,找他按摩推拿的人絡繹不絕,聲譽很高。

1999年年底,學有所成的他,謝絕了西安盲人按摩醫院的挽留,毅然踏上了回家的旅途,開始了他人生的創業奮鬥歷程。

2020__年初,他租用親戚的草鋪,在牟平區牟山路開了一家按摩推拿店。剛開始,店裏冷冷清清,無人問津,殘酷的現實,讓他有了關門的念頭。但他又不甘心。心想:這推拿按摩技術就這樣白學了?是不是自己的技法不好?還是收費過高?他開始反思,不能讓學到手的技術,就這樣沒有用武之地。他試着免費爲有頸肩腰腿疼的熟人和朋友推拿,經過他的推拿按摩,都說效果不錯,這樣一傳十,十傳百,他的推拿按摩店一下火了。這樣4年來,他克服了常人都難以克服的困難,生意越來越好。創業成功後,不忘回報社會,他用學到的知識,又培訓了2名學員。

殘疾人工作先進集體事蹟材料 篇5

張,男,1963年出生,1987年參加工作,失業前在牟平輕工機械有限公司工作。

1996年,張因患病導致雙目失明,無法繼續從事原工作。雙目失明對張打擊很大,丟了工作,生活失去了來源,對生活失去了信心,一度想離開這個世界。後來在家人和朋友的勸說和開導下,在殘疾人創業典型事蹟的感召下,他堅定了活下去的勇氣和信心。他深刻地認識到:要想生存下去,必須掌握一定的技能。在朋友和家人的幫助下,1996年,他踏上了去西安求技學習的征程,到西安盲人按摩醫院學習按摩推拿技術。

1998年,學習了2年按摩推拿技術的張,按摩推拿技術有了很大長進,並取得了按摩推拿技師證書。因爲工作和技術出衆,他被西安盲人按摩醫院留用。

中國推拿是中醫療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民間這種療法已經流傳很久。它簡單有效,而且極少創傷,目前不少人被頸肩腰腿疼痛、內婦疾病或兒科疾病所折磨,因懼怕藥物的毒副作用或手術的疼痛而不願採用藥物或手術,或手術藥物也不能解除病痛。看到被頸肩腰腿疼病折磨得患者,更增強了他掌握一流推拿技術的決心。平時,他虛心向老中醫學習,與老中醫切磋技術,掌握了不少推拿技法。2年後,他的按摩推拿技術達到了一定的水平,找他按摩推拿的人絡繹不絕,聲譽很高。

1999年年底,學有所成的他,謝絕了西安盲人按摩醫院的挽留,毅然踏上了回家的旅途,開始了他人生的創業奮鬥歷程。

2020__年初,他租用親戚的草鋪,在牟平區牟山路開了一家按摩推拿店。剛開始,店裏冷冷清清,無人問津,殘酷的現實,讓他有了關門的念頭。但他又不甘心。心想:這推拿按摩技術就這樣白學了?是不是自己的技法不好?還是收費過高?他開始反思,不能讓學到手的技術,就這樣沒有用武之地。他試着免費爲有頸肩腰腿疼的熟人和朋友推拿,經過他的推拿按摩,都說效果不錯,這樣一傳十,十傳百,他的推拿按摩店一下火了。這樣4年來,他克服了常人都難以克服的困難,生意越來越好。創業成功後,不忘回報社會,他用學到的知識,又培訓了2名學員。

殘疾人工作先進集體事蹟材料 篇6

馬克明,肢體二級殘疾人,環山辦事處馬家庵居委會診所醫生。40多年來,他堅持不輟爲周圍村居的羣衆看病、爲200多名老人義務服務、研究中藥配方,用殘疾的軀體、用自己的執着和堅持譜寫了一首強者之歌。

3歲時馬克明突患腦膜炎,當時家裏貧困,沒有錢,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從此,他的雙腿嚴重殘疾,到了無法走路甚至無法動彈的地步,但是他沒有放棄,在艱難的求學過程中,立下了自己的志向:立志學醫幫助天下貧窮人看病,絕不讓太多的窮孩子因爲沒錢看病而遺恨終生。

在學醫過程中,馬克明拜老中醫爲師,學習藥理、研究藥性、練習鍼灸,望、聞、問、切把握得恰到好處,同時又研究西醫理論,探索中西醫結合的新路子。爲了練習鍼灸,他在自己稍爲靈活的右腿上扎穴道,整個腿佈滿了針眼,好幾次差點出危險。汗水、勤奮加上天生的聰慧,馬克明的輸液證、中醫證、鍼灸證、鄉村醫生證、行醫資格證等都一次性過關。

在最基層的崗位上,馬克明守護着鄉親們的健康,把對鄉親、對病人的關懷體現在點點滴滴的言行中:他的藥價極爲低廉,一般的小病塊兒八毛都不要;他常常拄着柺杖騎一輛破摩托車,揹着藥箱到鄉親家中送醫送藥;他爲全村老人免費體檢,並給80歲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檔案……哪裏有災難,他總是積極捐錢捐物,從來不計較得與失……他的真心付出贏得了患者好評,他本人也多次被上級主管部門授予:“優秀醫務工作者”、“白衣天使”、“患者貼心人”“威海市最美鄉村醫生”等稱號。

馬克明熱心殘疾人事業,關心殘疾人生活。有的殘疾人沒有生活技能,他就向他們傳授按摩技術,讓他們掌握一技之長。多年來,他培訓了3名殘疾人按摩師,讓他們自立自強;爲無數殘疾人免費看病,擔任免費心理醫生,幫助殘疾人解決力所能及的困難,給他們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他讓女兒也上了醫學院,學習中醫,以便爲殘疾人提供更好的服務和更大的幫助。

“人活着是要有一種精神一個目標的,我困難的時候父老鄉親給了我很大的鼓勵與支持,我現在挺過來了,就要盡心盡力地報答,這也是我作爲一名醫生的職業道德所要求的。”馬克明是這樣說的,40多年來也是這樣身體力行的……

殘疾人工作先進集體事蹟材料 篇7

,一位殘疾人士,67歲退休老黨員在防疫戰打響之初主動請纓,加入志願者防疫隊伍。丈夫兩年前因病去世,她兒子也是皇經社區網格員,抗疫期間,她和兒子都奔赴在抗疫第一線。

熱心的鄧奶奶平時主動照顧金象嘉園D區高齡老人,開展生活幫扶、陪伴談心,是院壩裏面的熱心人士,一直照顧83歲孤寡獨居老人黃加珍長達10餘年,收拾家務、拖地、洗衣服、購買生活用品……衣食住行細緻入微,參與防控志願服務期間也不例外,特別是氣候變化,都會第一時間到黃加珍家裏噓寒問暖,幫助增減衣服,生病了更是到醫院照顧。

鄧奶奶每天爲小區居家觀察人員開展購買日用品等生活服務,更是從大年八年級至今堅守小區大門防控點位登記、量體溫、勸導,入戶排查,每晚開展防控工作到深夜九點以後。這,就是每天的生活。截止今日,連續服務時長達372小時,張貼宣傳單600餘份,入戶覈查200餘戶500人,鄧奶奶作爲一名殘疾,67歲老人,堅持這樣的奉獻需付出比常人更大的艱辛。

鄧奶奶有位年僅9歲從小跟她長大的孫子,感情深厚,這段時間以來,因爲奶奶和爸爸都早出晚歸,他們已經很久未見了,有一天好不容易在小區大門口見到奶奶,就緊緊的抱着不放,出於安全着想,奶奶“狠心”地將他勸回家去。社區工作人員看在眼裏,曾多次勸她回家休息,她總是笑着說她沒事,她不累,她是一名共產黨員。就這樣,鄧奶奶的身影從大年八年級開始一直忙碌在小區的每一個角落,不曾間斷。瘦小卻偉岸,默默而堅定。

這就是我們的黨員精神,這就是負重前行的戰士,這就是一位高齡殘疾黨員志願者的最美逆行之路。

殘疾人工作先進集體事蹟材料 篇8

,梨樹區雙合村五組村民。小時候因爲身體殘疾,經常被同學嘲笑,國小沒念完就輟學回家幫父母幹農活。隨着年齡增長,看到同齡人外出打工賺錢,也曾嘗試過,但薄弱的文化基礎和身體上的殘疾,在打工的路上處處碰壁,不得已只能回到家鄉繼續守着幾畝地生活。

平淡的生活讓曾經的夢想在殘酷的現實面前漸行漸遠,隨着兩個孩子一天天長大,種地賣糧的收入根本應付不了家中的開銷,即便和妻子每天辛苦勞作,但家裏的日子仍然捉襟見肘。

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參加梨樹區殘聯組織的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時,認真學習並不斷提問的引起殘聯姜正秋理事長的注意。第二天,姜理事長把他叫到辦公室跟他嘮起家常,在瞭解到他前幾年幫別人餵過牛,鼓勵他自己創業發展肉牛養殖。說沒有錢買牛,想也是白想。理事長告訴他如果想幹,資金、技術都可以幫他想辦法解決,讓他回去好好考慮。

殘聯領導的鼓勵,點燃了埋在心裏十幾年的創業致富夢想。面臨十幾萬啓動資金的缺口,生性要強的想自己籌錢解決。他和妻子分頭向親戚借錢,但由於親屬大都是普通農民,雖然手頭有點存款,但聽說他要養牛,覺得風險大,都以各種理由拒絕借錢。沒想到創業的路這麼難,他想到放棄。沒想到等了幾天沒得到迴音的理事長主動打來電話,在得知是因爲資金的原因,理事長馬上聯繫區就業局負責人詳細瞭解申請貸款的流程。由於正趕上農忙,殘聯理事長親自到銀行、擔保公司問清楚需要提供的材料,讓安心忙地裏的活,把材料準備齊全少跑腿。

20萬元的無息創業貸款申請下來後,先後到馬橋河、柴河、八面通等地考察牛市行情,然後又到周邊恆山區、大同溝、八面通、鳳山村、雙勝村,各個村屯貨比三家買了10頭牛,開始了創業致富之路。雖然之前餵過牛,但如何科學餵養成了擺在老田面前的難題,殘聯又爲他請來專業人員進行指導。在他的精心餵養下,10頭牛又大又壯,6只小牛犢也陸續出生。目前受疫情影響,牛市行情不大樂觀,但他十分有信心的說:春節之後還要繼續擴大肉牛養殖數量,爭取逐漸擴大養殖規模。”

現在的他對未來充滿信心。他要用親身創業經歷去鼓勵和他情況差不多的殘疾人朋友勇於創業,擺脫貧困。雖然對於身體殘疾的他們來說困難重重,但是有國家的好政策,有支持他們的好領導,只要他們聽黨話、堅定跟黨走,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他一定能實現自己的創業夢、致富夢。

殘疾人工作先進集體事蹟材料 篇9

紀臺鎮堯河店子村的蘇金明今年45歲,自幼患小兒癱。20__年,他靠着鄰居家的一頭病豬崽“創業”,而今,他有了自己的生豬養殖場,還經營着一家熟食店,事業小有成就。

蘇金明國中畢業後想在家務農,但是一條腿不方便,幾乎做不了田裏的活兒,那時候他就萌生了做點小買賣的想法。1991年,蘇金明靠哥哥給的150元錢起家,開了一家熟食店,勉強度日。“我那時候什麼手藝都沒有,熟食店也僅能勉強餬口,後來又借錢經營飯店,結果又賠了,從那以後我很長一段時間意志都很消沉。”

20__年,鄰居家一頭小豬崽生病了想丟棄,蘇金明就把病豬崽抱回了家。“我以前開店的時候跟獸醫站的醫生關係很好,他教過我很多病理知識。我就自己琢磨着給豬崽治病,誰知真的治好了。後來豬崽喂大了賣了,用這些錢又買了頭將要下崽的母豬,慢慢發展到了現在的規模。因爲我行動不便,就琢磨着用新設備實現自動化餵養。雖然成本高些,但是對我來說很方便。”蘇金明說,10年過去了,養豬場現在擴大到5畝,年售出商品豬100多頭。

有了一定的資金後,蘇金明的熟食店又重整旗鼓,在吸取了歷次失敗的教訓後,現在也經營得有聲有色。

交談過程中,蘇金明始終面帶笑容。他說:“心態很關鍵,身體的殘疾不能成爲消沉的藉口。經過了那麼多的失敗,我很慶幸自己創業的激情還在,失敗的時候又堅持了一次,總有一次會成功。”

殘疾人工作先進集體事蹟材料 篇10

每週二下午兩點,武漢市盲童學校的11位盲童將一起上兩節竹笛演奏課。給他們講課的是27歲的教師。

這位被譽爲“板凳女神”的美麗女老師,因幼年的`一次車禍不幸高位截癱,但她從未屈服於命運,憑藉着自己演奏笛子的天賦和不懈的努力,考取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竹笛碩士研究生。

現在,一邊教學,一邊開辦了自己的竹笛教學工作室,同時還是B站上一位擁有超高人氣的UP主。

是湖北荊門人,3歲時不幸遭遇車禍導致雙腿高位截肢,靠輪椅和小方凳“行走”。9歲時,她偶然聽見鄰居吹奏葫蘆絲,覺得非常動聽,於是讓父母買來葫蘆絲自學。很快,父母發現她頗有天賦,開始報班學習。

20xx年,湖北省殘疾人文藝匯演在荊門舉行,在這次匯演中獲得三等獎。她的葫蘆絲演奏激情而靈動,引起了湖北省歌舞劇院副院長、著名笛蕭演奏家張紅陽的注意。

在湖北省殘聯的支持下,開始師從張紅陽學習吹笛子。爲了方便學習,舉家從荊門搬到武漢,課餘時間由父母陪伴到張紅陽老師家中上課。

張紅陽家住2樓,剛開始去學習時,都是爸爸抱着上樓。但張老師要求,自己用板凳支撐上2樓。

張老師並不是有意刁難。“學笛子是很苦的,一般人都很難堅持下來,何況是一個殘疾人?要彌補身體上的不足,只能比一般人更吃苦,這是對她意志的鍛鍊。”每次聽到樓道傳來板凳的聲音,張老師都會心疼這個小姑娘,但他一直狠下心,等她自己“走”到門口。

爲了學好笛子,吃的苦難以計數。指法、氣息、拿笛的姿勢,反覆訓練,一遍又一遍吹練習曲,手指、舌頭都麻了,但她堅持了下來。3個月後,不管是發音的穩定性、還是聽力的靈敏性,都達到了張老師的要求,而這3個月的課程量,普通學生要半年才能學完。

來武漢後,他進入湖北省殘疾人藝術團,連續獲得第七、八、九屆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器樂類一等獎。她夢想着能考上大學。

20xx年,參加藝考,但她報考的5家高校中,4家直接將她拒絕。有的說她沒有雙腿,不能上形體課,修不滿學分無法畢業;有的擔心她無法生活自理。

回憶起報考大學時遭遇的挫折,略有委屈。“其實我自理能力很強,上高中後家裏給我配備了電動輪椅,基本上就是我自己出門了,現在我到學校來給孩子們上課,也不用家人幫忙,平時我自己買菜、做飯都沒問題。”

在省殘聯的爭取下,最終被湖北第二師範學院器樂專業錄取。在校園中,她乘坐着電動輪椅、帶着小板凳穿行在教室、食堂和寢室之間,微笑着面對每一個路人好奇或驚訝的目光。開朗陽光的心態、自信甜美的微笑和優異的成績讓她被同學們稱爲“板凳女神”。

從湖北第二師範學院畢業以後,以中央民族大學碩士生統招音樂類考生第一名的成績如願進入該校音樂學院攻讀碩士,師從著名青年笛簫演奏家王溪老師。

爲了行動方便,民大將教室、宿舍樓、食堂等進行了無障礙改造,將琴房安排在一層,她的日常生活、學習可以暢通無阻。

多年的學習中,不斷拓寬着自己演奏的領域。骨笛、洞簫、排笛全部信手拈來。張老師還把自己研究多年,也是演奏難度最大的“鎮宅之寶”——龍笛傳給了她。

龍笛是中國傳統樂器,從春秋時流傳至今。張老師傳授給這根龍笛有碗口粗3.6米長,被稱爲“亞洲最長龍笛“。

“演奏龍笛的時候,因爲比較重,我和另外兩人要多次排練,表演的時候三人配合,另外兩人在遠端按動笛孔。”說。在全國第八屆藝術節殘疾人專場演出上,用龍笛演奏了老師專門爲她編排的《竹吟》。低沉而悠揚的旋律迴盪在音樂廳,讓觀衆們如癡如醉。

20xx年,以優異的成績從中央民族大學畢業,回到武漢。在省殘聯的支持下,她在中南路附近開辦了自己的竹笛工作室,收了7個“徒弟”,都是健全人。每週還到武漢市盲童學校爲孩子們上兩次課,週一教授葫蘆絲,週二教授竹笛。

教盲童們學習吹奏竹笛,是源自於自己的心願。“學習音樂改變了我的命運,讓我找到了一條路,所以我也希望能幫助和我有類似經歷的孩子,陪他們找到另外一扇門。”

因爲孩子們看不了曲譜,要正式開始學習演奏一首曲子前,都要先教他們學會哼唱,再一次次地握着孩子們的手指,指引着他們一邊觸摸,一邊吹奏,記住每個音調後,逐漸練習熟練。“其實孩子們對音樂很有悟性,一首樂曲只用教兩三次就會唱,演奏竹笛也能很快上手。”

7歲的一年級小姑娘小珍(化名)很喜歡葫蘆絲課,每次上課,一聽到張老師的聲音,都會主動抱抱她,大聲地說“張老師,我很喜歡你!”吹奏葫蘆絲時,小姑娘的臉上總是洋溢着特別喜悅的表情。這讓特別感動,覺得再次感受到了自己憑藉吹奏竹笛改變命運的力量。

去年,還在B站上用真名註冊了賬號,發佈一些自己吹奏竹笛的視頻。她用竹笛演奏春節期間的祝福曲目《喜洋洋》;演繹經典古裝劇目《新白娘子傳奇》中的插曲;一人挑戰四隻竹笛演繹《哆啦A夢》,還發布了和男朋友在南京吃美食賞美景時期的甜蜜視頻。她專業的竹笛演奏技藝和視頻中傳遞出的積極樂觀和幸福,深深打動了網友,短短几個月擁有了超過1.6萬的粉絲。

說,她想通過這些視頻,向全社會展示自己的技藝,也想告訴更多人,雖然是一名殘疾人,但只要不放棄,只要付出努力,人生就能有所收穫,生命中也總會遇到自己的幸福。

殘疾人工作先進集體事蹟材料 篇11

,男,漢族,國中畢業,出生於1974年3月5日,現居住於雞西市恆山區二道河子街道辦事處富榮社區富榮委,20歲時因強直性脊柱炎造成肢體四級殘疾。雖然遭遇不幸,但他用自己堅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心,向更多殘疾人朋友傳遞了他自強不息的精神。

一、自強不息堅持創業

國中畢業後的自學了理髮技術,並在20xx年時堅持創業,開辦了屬於他自己的理髮店,現在已經是一位有着20餘年從業經驗的理髮師。他堅持理想、堅定信念,堅信生活中的種種磨難不過是對人生的一種考驗,只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定能克服種種困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二、樂觀向上積極就業

20xx年3月樂觀上進的通過考試,成爲了二道河子辦事處殘聯的一名殘疾人工作者。新的工作崗位不僅增加了他的經濟收入,也增添了責任心和奉獻精神。他非常珍惜這份工作,因爲這是一個聯繫殘疾人的平臺,是走進殘疾人心靈的窗口,能夠幫助到更多的殘疾朋友。在工作中他團結同事,秉承着熱情服務,敢於奉獻的精神,儘自己的全力做好本職工作,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他想在新的工作崗位創造新的價值,想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更想將自己的這份堅持及自強自立的精神感染到每一位和他有着同樣遭遇的人。

三、志願服務無私奉獻

20xx年,他加入了二道河子殘聯組建的“陽光服務隊”。自參加工作以來,他始終心繫殘疾羣衆,像對待親人、朋友一樣用自己滿腔的熱心、愛心、耐心、誠心服務殘疾羣衆。在日常的入戶走訪工作中,他發現有很多行動不便,出行困難的殘疾人理髮成了難題,他回到單位,利用自己的專業技術專門制定了一個定期爲出行不便的殘疾人上門理髮的服務制度,執行至今。這種免費理髮的助殘志願活動雖然看起來微不足道,卻實實在在地走進了殘疾人的心裏,切實地解決了他們的實際困難。做一件事並不難,難的在於堅持;堅持一下也不難,難的是堅持到底,20xx年二道河子殘聯“陽光服務隊”成立至今的8年時間裏,共爲行動不便的殘疾人理髮千餘次,能夠用自己的專業技能爲殘疾人提供便捷服務,他感到很滿足。

總說要用感恩腳步走出屬於自己的人生路,牢記黨恩,回報社會,爲構建和諧社會奉獻自己的綿薄之力。多年來他堅持在平凡的崗位上不斷錘鍊意志、增長才幹、甘於奉獻、勇於擔當,他堅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書寫着自己不平凡的人生。

殘疾人工作先進集體事蹟材料 篇12

公共衛生學院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教科研團隊現有成員10人,其中高級職稱9人,中級職稱1人,博士學位教師5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6人。團隊建立至今,堅持學科特色,打造教育品牌,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師德高尚、業務精良、成果顯著的教師團隊。

關愛學生,師德高尚

團隊十分重視師德師風建設,經常組織教師認真學習《高校教師教育教學技能》《教師禮儀》《教師法》及《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等一系列與教育教學相關的法律法規,督促廣大教師不斷提高政治思想覺悟,提高理論水平,依法執教。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團隊教師堅持尊重信任和嚴格要求相結合,對學生要有愛心、耐心、信心、熱心。每一位教師都能公正、全面、客觀地評價每一位學生,鼓勵學生樹立信心,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係。團隊還開展了教師與學生結對活動,要求每位教師淡泊名利,不因學生家庭地位、狀況來偏倚學生,也不以學生成績和表現來薄厚待之,針對每個學生具體情況,嚴而有格、嚴而有度、嚴而有恆、嚴而有方地面向全體學生施教,在尊重保護教育學生的基礎上,使學生健康地、生動活潑地茁壯成長,密切師生關係。近年來,團隊中多人被授予“黑龍江省師德先進個人”“佳木斯大學師德先進個人”“校優秀教師、優秀實驗教師、優秀實習教師”等榮譽稱號。

業務精湛,育人卓著

團隊要求每一位教師注重學習有關教育思想和理論,並能結合教學內容介紹學科發展的新動向和新成果,開展教學研究。團隊帶頭人之一——院長祝麗玲身先士卒,積極參與教學改革,主持省級精品課程、省級精品在線課程、校級精品課程、網絡課程各1門。其中《兒童少年衛生學》被確定爲佳木斯大學教學改革百門課程。在教學工作中,祝麗玲精心組織課堂教學,採用對分教學和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並曾獲第__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微課組優秀獎、黑龍江省優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二等獎、佳木斯大學優秀獎學成果一等獎、佳木斯大學首屆微課比賽一等獎、大學教學年終獎二等獎等教學獎勵。

20__年,祝麗玲主講的《健康膳食解碼》課程加入中國東西部高校課程共享聯盟,目前已有163所院校近6萬名學生選修該門課程。該課程的成功上線,使我校與國內一流院校同臺競技,爲推進我校教育信息化起到示範和引領作用。團隊其他教師堅持以課堂教學爲本、以學生需要爲本,努力抓好課堂教學,教授年均課時量225學時,副教授年均科時量370學時,指導學生科研立項、創新創業項目25項。

科研創新,成果突出

團隊積極開展學科建設及課題研究工作,營造濃厚的科研氛圍,增強學院科研活力。依託該團隊,公共衛生學院現有省級研究生培養創新實踐示範基地、省級重點實驗室、黑龍江省全科醫學培訓中心、校級預防醫學研究所、校級社會醫學研究室、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一級碩士學位授權學科、校級重點學科及培育學科各1個,爲學院的科研工作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積極承擔國家或地方重點科研項目的研發任務。近五年,學院教師團隊承擔國家級項目5項、省部級20項、校級13項;發表論文82篇,其中中華系列雜誌、SCI收錄57篇;出版論著、教材19部;帶領本科生主持創新創業項目13項;帶領研究生主持科技創新項目15項,科研工作取得明顯進展,具有持續創新能力和較好的發展前景。此外,團隊教師多次參與國際國內學術交流及學術會議,承辦學術報告及培訓,多項科研成果實現了應用轉化,較好地實現爲教學和地方經濟服務。

服務社會,聲譽良好

團隊自成立以來,全體教師始終秉持着知行統一、甘於奉獻的工作態度,開展多項工作,積極服務於社會。團隊着眼於科研成果轉化問題,注重知識在科技創新中的能動作用。教師關寶生髮明瞭一種一次性全血尿酸檢測試紙條,因其操作方便,目前已被廣泛推廣;教師張強研製了一種新型藍靛果-獼猴桃複合飲料,因其具有獨特的工藝配方且口感獨特,目前已成爲一種具有開發潛力的新型功能飲料,並處於試生產階段。

同時,團隊利用醫學優勢,開展防艾宣傳,並組織學生定期深入社區,針對不同人羣進行不同層次、形式和內容的健康教育宣傳活動 ,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梯隊合理,注重建設

團隊十分重視師資隊伍建設,打造一支實力較強、年齡結構合理、發展趨勢良好的中青相結合的教學科研梯隊。學科帶頭人邱洪斌教授現任佳木斯大學黨委書記,此外還任中國高教學會綜合性大學醫學教育研究會理事長、中國預防醫學會流行病學分會委員等多個職務,是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主持多個國家級及省部級科研項目,在國內外許多有影響力期刊中均有其創新型的科研成果發表。在學術集體中,學科帶頭人能正確控制學術研究進程和方向,將團隊中的教師人才有效的組織,合理的分配工作任務,保證學術研究工作能有節奏地向前推進。

在教學管理上,團隊注重學習共同體建設,努力完善老中青傳幫帶機制,如新青年教師上崗後由團隊確定培養導師,一對一跟蹤培養,導師負責青年教師教學科研全過程。此外,團隊還積極鼓勵青年教師努力研究教學方法,探索教學規律,踊躍參加院系組織的教學競賽活動,爲教師的發展搭建通暢的平臺,整體提升教師教學科研能力。

殘疾人工作先進集體事蹟材料 篇13

安晉京老師是燕山星城國小的校醫,她從事校醫工作將近30年。在安老師同事、同學和區中國小保健所領導的眼中,她是位特別細緻認真的校醫。

安老師有一個好習慣,每天把比較重要的衛生工作記一本流水賬。安老師把它起名爲《衛生工作日常記錄》。上面會詳細記錄着:

2月24日完成衛生工作計劃;

3月6日更換健康教育櫥窗,內容預防春季傳染病;

4月9日健康小課堂,心理健康小故事:自信心等......

這樣,每到一個學期期末總結時,所做的工作都能一目瞭然,同時也能讓學校領導和其他老師瞭解,學校下一階段學生衛生工作的重點是哪些,需要學校、家長怎樣去配合。

當年一同入職的校醫有的轉崗,或者有的離開學校時,安老師依然堅守在校醫崗位上,她認爲,只要全校師生都健康平安,就是對校醫的最大安慰。

殘疾人工作先進集體事蹟材料 篇14

,男,中共黨員,自xx年3月任xx鎮黨委書記、鎮長以來,在以他爲首的鎮委、鎮政府一班人,思路清晰,工作務實,一年一個新變化,並且各項工作都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尤其是羣衆性體育,在他的倡導和帶領下,全鎮文體活動開展得豐富多彩,體育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

一是在思想上高度重視體育事業。他在狠抓全鎮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深知適當地開展文體活動不僅可以發展幹部職工的興趣愛好,提高藝術修養和文化素質,激發幹部職工紮根基層,熱愛本職工作的熱情,還能促進幹部職工之間、上下級之間的溝通與瞭解,增強團結,有利團隊精神的形成,有利於“三觀”的正確樹立。所以,他非常重視全鎮的文化體育活動,大力倡導科學、健康、積極向上的娛樂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是在行動上總是親力親爲參加各種體育活動。重視體育,他把羣衆體育工作擺上了重要議事日程,並列入全年工作計劃,作爲一項任務來完成。每次組織體育活動總是親力親爲,他是籃球隊的主力中鋒,在他的帶領下,機關籃球隊是20__年全市鄉鎮代表隊的冠軍隊。

三是在物質上加大對體育設施投入。完善設施,他捨得拿錢建設活動場所和購置活動器材。全鎮現有羣衆性體育場18個,活動場所和設施都比較齊全,鎮政府機關不僅有籃球場,還有乒乓球室、健身娛樂活動室,併購置音響設備、體育器材等用品,爲幹部職工提供了跳舞、健身的活動場所等,每年投入體育設施的經費達十多萬元。四是在普及上組織開展全民體育運動。開展形式多樣羣衆性體育活動,他至始止終全程參與。在他的倡導和組織下,今年5月29-30日兩天的農民運動會開展得有聲有色,運動會期間,有18支籃球隊、自行車賽參加人數達58人、接力賽跑22個代表隊、拔河代表隊23個參加了角逐,整個運動會參加和參與人數達3萬多人;在今年全市黨政機關男子籃球隊比賽中,我鎮代表隊榮獲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績。五是在聯誼上以籃球爲載體積極開展體育交流活動。在他的帶領下,機關男子籃球隊還經常與市直單位及全市各兄弟鄉鎮開展友誼聯賽,每年達10多場次等。開展羣衆性體育活動,不僅增強了體質,而且增進了幹羣之間、鄉鎮之間的友誼交流,同時也增強了機關凝聚力和戰鬥力。

總之,這些體育活動的開展,振奮了全鎮幹部羣衆的精神,形成了人心思進、人心思上的良好文化氛圍,有力地推動了全鎮的各項工作。近三年,全鎮每年財政收入以翻番的速度遞增,每年都有十多項工作被國家、省、市授予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等。

殘疾人工作先進集體事蹟材料 篇15

德州市解放南路國小工會女職工委員會,現有女教職員工48人,佔員工總數的80%。多年以來,女工委在校黨委和工會的正確領導下,努力抓好女教職工工作,充分發揮和調動女教職員工隊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廣大女教職工立足崗位,無私奉獻,在學校各項工作中切實起到了骨幹作用,頂起了半邊天,取得了良好社會反映,爲學校持續有效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一、積極開展學習,創建一支綜合素質過硬的女教職工隊伍。

發展是硬道理,學校要實現持續有效發展,教職員工素質是關鍵,因此我校女工委一直以來,都把提高女教職工綜合素質做爲一項重要工作來抓。

一是通過會議、簡報、宣傳欄等多種形式,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加強形勢任務教育,不斷提高女教職工的政治思想素質。使女教職工充分了解國情、校情,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提高廣大女教職工危機感、責任感,牢固樹立愛崗敬業的主人翁責任感。同時大力弘揚“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精神,深入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通過各種形式,使“四自”、“三德”的觀念深入人心,成爲女教職工工作生活中自覺的行爲準則。

二是大力開展業務技能學習,快速提升女教職工專業素養。爲了提高女工的專業文化素養,女工委鼓勵女教職工鑽研本崗業務,不斷拓展知識層面,不斷提高文化品位,立足崗位成才。在女教職工中形成了濃厚的“比學習、比素質、比貢獻”的良好風氣。我校“職工書屋”現有圖書萬餘冊,各種報刊雜誌數十種,此外,每年還投入資金一千餘元添置新圖書,滿足了女教職員工的精神需求。

三是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開放了乒乓球室、籃球場,每年都舉辦各種體育比賽和慶“三八”等活動,組織女教職工進行跳繩、踢毽、羽毛球、乒乓球等體育活動,提高了女教職工健康意識,引導她們進行健康的生活,使她們能以健康的體魄、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二、切實維護女教職工權益,增強女教職工組織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我校女工委採取各種有力措施,積極維護女教職工合法權益和特殊利益。

一是通過各種形式,深入宣傳《婦女權益保障法》和《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等法律、法規,使女教職員工提高法律保護意識,同時使廣大領導幹部知法、懂法、依法做事,從而爲保障女教職工的合法權益和特殊利益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

二是深入調查瞭解女教職工的工作狀況和思想情緒,大力貫徹有關維護女教職工合法權益的法規制度,確保在工作上崗舒心、安心。真正瞭解她們的思想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法制觀念等情況,強化工作,狠抓落實,有效地維護了女教職工的合法權益。

三是開展關愛女性身心健康活動,加大女教職工健康普查跟蹤治療力度,做好女教職工婦科病的普查工作,爲患病女職工提供優質服務和健康的生活環境,女工委還組織女教職工參加學習,通過多種形式學習了疾病預防的相關知識,增強了自己保護和保健意識,以實際的行動真誠關愛女教職工健康。四是積極開展活動,切實爲女教職工分憂解難,及時幫助解決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家庭是整個社會的細胞,有的家庭難免會因生活瑣事發生一些糾紛和矛盾,遇到這種情況,女工委總是多方工作,化解矛盾,使他們和好如初。有的女教職工生活有困難,面對這種情況,女工委總是及時進行幫扶,幫助她們解決問題,使她們感受到女工組織的溫暖。極大的增強了女工組織的凝聚力。

三、強化女教職工的愛崗敬業意識,推動女教職工在學校建設中建功立業。

在工作中,女工委積極鼓勵廣大女教職工全方位提高自身素質,勇於挑戰自己,敢於爭先,不斷實現自身價值,立足本職崗位“創新業、立新功”。我校先後開展了“陽光女性大講堂”、“陽光女性讀書演講”、爭創“女職工建功立業標兵崗”等活動,通過活動提升女教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切實維護女教職工的學習權與發展權,爲新一輪課程改革提供堅實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在生活中,女工委也引導女教職工在家庭生活中發揚傳統美德,建設學習之家、文明之家、幸福之家。使廣大女教職工能夠在工作、生活中充分發揮半邊天作用,爲社會、爲學校、爲家庭奉獻女性的聰明才智。引導女教職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把家庭建成學習之家、文明之家。幹部配偶積極響應,爭做廉內助,幫助另一半在工作生活中清正廉潔。

多年以來,我校女工委用愛心、耐心、恆心和熱心譜寫了一曲曲愛護女教職工身心健康,維護女教職工合法權益的動人詩篇,在今後的征程中,她們將在上級工會組織和我校黨委、工會的關心和帶領下,堅持優良傳統和好的經驗,立足工作實際,繼續努力做好婦女工作,讓上級組織放心,讓廣大女教職員工滿意,爲學校發展繼續貢獻力量,爲構建學校的和諧發展增添新的力量!

殘疾人工作先進集體事蹟材料 篇16

是鄭州檢修部的項目經理。工作中他敬業愛崗,任勞任怨,家庭中孝敬父母,夫妻恩愛,善待鄰里。愛人原在豫新發電公司工作,20__年爲了更好地照顧年邁的父母和上學的女兒,提前辦理了內退。全家人相親相愛,真誠相處,建立起一個和諧美滿的家。

都說婆媳難相處,但是在家中婆婆媳婦相處融洽,婆婆還被縣婦聯評爲“好公婆模範”。鄰里之間情意融融,有個大事小情能夠相互幫助。一家始終把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不僅重視女兒的學習成績,更注重女兒的獨立生活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女兒以優異成績考入鄭州外國語學校,在國小初高中連年被評爲“三好學生”。

夫妻相互理解、和睦相處、熱愛生活、珍惜所有,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家和才能萬事興。

殘疾人工作先進集體事蹟材料 篇17

在高臺縣城關鎮,有這樣一戶家庭,他們生活並不富裕,卻踐行着“爲民服務”的宗旨,“急社區居民所急,解社區居民所困,想社區居民所想”,他們一家老少,熱心助人,用平凡的舉動、真摯的情感,譜寫着對居民羣衆的奉獻之歌。他們就是城關鎮北河新村小君、周秀蘭家庭。

“社區居民健康就是我的幸福”,這是小君常說的一句話。現年60歲的小君是城關鎮新建東村社區診所的一名醫務工作者。自開辦診所以來,他經常爲轄區內孤寡老人、低保戶看病的行爲得到了廣大患者的一致好評,他的善舉也帶動着家裏的其他成員,一家人齊心爲社區居民無悔奉獻着服務着,他們的感人事蹟也被人們廣爲流傳。

開辦診所 爲民義診

1998年,小君因爲身患多種疾病,被迫離開了工作20年的崗位,在家養病期間,他發現他所居住的北河新村,大部分是進城務工人員和農村搬遷戶,生活普遍比較困難,經常面臨着“看病難、看病貴,怕得病、怕看病”的困境。看到這樣的狀況,小君感到有些痛心,作爲一個飽受病痛折磨的醫生,對於周圍鄰居們的困境他能夠感同身受。同時,出於一個醫者之心和共產黨員的責任感,他萌生了在自己身體條件允許的狀況下爲附近居民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醫療服務的念頭,他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積蓄,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1999年初他的診所開門營業了。

小君診所服務的對象主要是老人、中低收入居民。爲了幫助困難家庭看的起病,他從不亂收費,一直堅持能不收的費用堅決不收。看病行醫17年以來,他只收藥費,從不收出診費、服務費,行醫至今他還沿用着20__年醫療衛生收費標準,從不漲價。考慮到新建東村社區困難家庭多、孤寡老人多,小君主動和社區聯繫,每年爲社區60歲以上的老人免費體檢一次,併爲120名老人建立了健康檔案,從20__年開展免費體檢活動至今已經整整10幾個年頭了,除了稱體重、測血壓等普通的身體體檢,他還隔幾年就與縣上的相關醫療部門聯繫,爲居民開展血壓測試、心電圖測試、血常規測試、B超等多種體檢項目,在體檢的時候他還一一對體檢的老人講解老人的病症,平時怎麼保養,讓老人們隨時瞭解自己的身體情況。

治病救人 甘於奉獻

小君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醫生,他認爲自己做的一切是一名醫生應該做的事情,從不宣揚自己。人們無從知道,他在家鄉行醫的17年間爲北河新村的居民減免了多少費用,人們無法知道,他爲父老鄉親們奉獻了多少個不眠之夜。人們知道的是他用高尚的醫德、精湛的醫術贏得了尊重。無論白天晚上,不論過年過節,一個電話或口信,無論多遠,小君都會帶着針藥趕去,行醫至今,春節期間他從來沒有休息過。遇上居民買藥時手頭緊沒錢的時候,他就讓病人先將藥拿回家吃,並說“沒事,等你有錢了再付。”

20__年寒冬的一個晚上,低保戶賈俊武夫婦煤氣中毒,情況十分危急,小君得知後,立即前往現場進行搶救,因搶救及時,夫妻雙方脫離了危險。忙活了大半夜的李大夫剛回到家又接到糧食局家屬區一突發心臟病患者的求救電話,他放下電話,急忙背起藥箱趕去救治。那天他整整忙活了一個晚上,挽救了幾條生命。一個下着雪的深夜,小君接到病人電話,說感冒了肚子疼。他騎着摩托車花了兩個小時才趕到病人家中,一診斷髮現是另一種病症。爲了救命,小君又騎車回來拿了對症的藥品送到病人家中。來回折騰兩趟,等他終於忙完回家時,天已經亮了。他顧不得自己休息,心裏都是爲病人着想離小君診所不遠住着一位80多歲孤寡老人,老人身體不好,行動不便,平時照顧老人就成了小君夫妻倆的事,他們經常上門爲老人檢查身體,陪老人聊天,老人的藥長期來都是他們免費送。老人稱:“沒有李大夫夫妻的照顧,自己恐怕早見閻王了。”社區裏一位患有白內障導致雙目失明的80歲老人,她的兩個兒子都不在身邊,只有兒媳照顧她,知道老人的情況後,小君夫妻經常上門去看望老人,免費診病,直到老人去世,附近的六七個老人從生病到去世都是小君在診治。

言傳身教 家庭和美

小君的妻子周秀蘭今年57歲,常年在家照顧孫子,洗衣做飯,照顧這一大家人的日常起居便成了她最大的事,也是她覺得最幸福的事!她幾十年如一日,細心照料着家人,爲這個家忙裏忙外,默默付出着,免去了丈夫、兒子兒媳的後顧之憂,讓他們安心在外打工掙錢!周秀蘭在丈夫的帶領和影響下,常常用心幫社區和周圍鄰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實事和好事,奉獻着自己的餘熱!並且,由於平時受丈夫的耳濡目染,周秀蘭也掌握了基本的醫療保健知識,她經常深入社區和居民區開展衛生宣傳和健康教育,引導廣大居民提高保健意識和防病能力。

小君的兒子李大鵬常年在新壩種地,他一直秉承着父親的人生理念,與人爲善,樂於助人,勤勞善良,恪守本分。兒媳濮麗娟在公公的診所從事醫護工作,公公小君的所作所爲,平凡之舉,點點滴滴,對於兒媳濮麗娟來說,卻是感人至深的舉動,她常說:“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我們都要向爸學習,發揚他的精神。我們幫助別人,其實就是幫助我們自己,我們付出的同時,也在收穫,收穫的是社區居民的稱讚和認可,這一切都值啊!”小君的孫子如今已是解放街國小的一名國小生,在爺爺的潛移默化和言傳身教下,乖巧懂事,愛心滿滿,傳遞和延續着這一家人的美德!

熱心公益 樂於助人

小君一家還是熱愛公益事業的.熱心人。社區組織的志願者服務活動,每一次活動都能看到他們一家人的身影。看到居民趙俊傑精神狀況不太好,家裏只有他一個人,小君就主動與趙俊傑結成了幫扶對子,定期爲他做身體檢查,過年過節爲他送去衣物。看到北河新村附近的居民沒有活動場地,兒子李大鵬就和社區商量,組織人員配合社區鋪墊場地,先後爲社區門球場拉送黃沙20立方,聯繫專用機械平整門球場,並多方聯繫協調籃球架一副,建起了北河新村籃球場。20__年7月份,附近愛好曲藝的老年人商量着成立一個合唱隊,專門開展一些曲藝演唱活動,成立之初,一切活動都不規範,小君就幫着合唱班起名字,制定規章制度,協調社區幫助製作演出時的橫幅,打印節目單,編排節目順序,指導動作,還負責敲鼓,在他的幫助下,合唱隊運行的漸漸規範起來了。

在工作之餘,小君還特別注重對年輕人的教育,他發現了一些不務正業,小偷小盜的小青年,就總是去找他們談心,耐心教導,並和他們成了朋友,在他的教導下,那些小青年們也都痛改前非,踏實做人。他還是一名關心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熱心人,看着春秋季來他診所裏就診的幼兒越來越多,20__年夏天,他主動走進東苑幼兒園爲小朋友和家長講解幼兒春季衛生防疫知識,免費爲東苑幼兒園中(4)班撰寫印發《幼兒園春、夏季衛生知識》宣傳資料90份,發放《公民衛生健康知識》手冊45份,在他的講解與幫助下,幼兒園的每一位家長都對幼兒衛生疾病預防知識有了深入瞭解,通過和幼兒園的小朋友接觸,他發現,現在的小孩子對家鄉的植物、蔬菜等都不認識,於是他立刻萌發了爲幼兒園製作植物標本、讓幼兒學習動植物知識的想法,想以此來豐富幼兒教學內容,從20__年的夏天到20__年夏天,他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採集了100種植物標本,捐給了東苑幼兒園。

這麼多年,小君一家人不忘初心,默默奉獻着,沒有鮮花和掌聲,但他們得到的是社區居民羣衆感激的目光和欽佩的心聲。對小君、周秀蘭一家來說,舍小家顧大家,正是他們所奉獻的精神所在。在小君的帶領下,在這個溫暖和美的家庭裏,一家人身上都閃耀着至情至愛的人性最美光芒!

殘疾人工作先進集體事蹟材料 篇18

什麼是幸福?有人認爲腰纏萬貫是幸福,有人認爲位高權重是幸福,有人認爲食可裹腹就是幸福,也有人認爲平安即是福。正如“一千個人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人心中對幸福的理解各不相同,不同人對幸福的演繹也千差萬別。

有這樣一家人,他們是千家萬戶中普通的一員,他們是大千世界裏平凡的一戶,但就是這樣一戶平凡普通的人家,用自己的勤勞,樸實,寬容,相敬和愛護演繹着最真實的幸福,享受着最舒心的生活。這個家庭共六口人,戶主叫,今年44歲了,是縣鄉莊人,膝下一兒一女,尊父尊母康健,夫妻舉案齊眉,家庭其樂融融。他本人已經連任兩屆莊村委會主任,在的村委換屆選舉中因其爲人善良謙和,處事公正廉明,又高票當選爲新一屆的村委會主任。家庭和睦、事業成功的一家,成爲大家學習的好榜樣,受到鄉里鄉親的一直稱讚和好評。

一、孝敬父母家庭和睦

古訓有言:百善孝爲先。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親敬老是營造幸福家庭的基石。二十五歲那年,與張新書結婚,倆人白手起家,開始了共同創業的步伐。創業初期,長年累月在外奔波,轉戰千山萬水,最長的一次在外面出差長達兩個月,無暇顧及家庭,常常心懷內疚。張新書在家服侍公婆照顧年幼的女兒和兒子,種責任地,養豬餵雞,裏裏外外一把手,給創設了一個安定的大本營。有一天,家裏打來電報,說母親中煤氣十分危險,正在外地出差的聞訊後一路風風火火趕醫院,看到妻子給婆婆倒便盆、擦身體,揹着母親樓上樓下檢查,他感動得熱淚盈眶。公公婆婆也逢人便誇兒媳賢惠勤勞、爲人本分,自從嫁到董家來,張新書從來沒有和婆婆沒紅過一次臉,超過一次架,關係如同母女,家庭十分融洽。

二、同舟共濟事業有成

家庭是船,事業是帆,帆兒推動船行,船兒揚起風帆。有了妻子的理解和支持,安心的放開手腳大幹事業,1999年他通過市場調查後,決定飼養蛋雞,這樣就可以不用在外奔波,一邊經營雞場,一邊照顧家庭。張新書擔心丈夫一個人太勞累,也堅持要求去雞場幫忙,夫妻倆遇到事情一起商量,遇到困難一起解決,生活上共同照顧雙方老人,事業上互扶互持,二人互相理解、尊重、關心、支持,從來沒有因生活瑣事而吵架。由於夫妻倆誠信經營,本分做人,雞場很快打開了銷路,一年純利潤達4萬元,家庭收入翻番的增長,生活質量得到了提升,夫妻倆成爲了該村的致富帶頭人。夫婦找準時機,轉換經營項目,開始飼養肉豬,又取了成功,不但家庭收入再上一層樓,也給本村村民探尋出一條新的致富路。

三、少生優生,善育重教

作爲本村村委會主任,一直從自我做起,堅持貫徹執行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從沒有違反過國家的法律法規和計劃生育條例。並且,張新書還協助計劃生育宣傳員走訪串戶的講解政策,遇到違犯規定又不合作的家庭,她還會幾次前往做思想工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幫助化解問題。另外,在教育孩子方面,夫婦更是言傳身教,做好行動表率。張新書說:“教育孩子,其實我也沒有什麼訣竅,就是遵循一個1>10的教育原則:與其說教孩子十句,不如父母認認真真做一件。“而且任何事情只有當父母的做到了,纔有資格要求孩子。他們尊老愛幼、肯於吃苦、勤儉持家、任勞任怨的一言一行,兒子和女兒都看在眼裏。受夫妻倆的影響,兒子董,女兒董都形成了待人禮貌、樂於助人、尊老愛幼的良好品德,工作和學習上也十分上進,一直是鄉鄰們誇讚的好兒女。

四、愛崗敬業樂於助人

擔任莊村委會主任以來,工作中總是勇於吃苦,樂於奉獻,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對待每一項工作都能嚴肅認真、精益求精。由於他是主要幹部,很多時候都是在忙村裏的工作,而耽誤了自家的農活和經營,但他從無怨言,妻子父母也很理解,從不抱怨。夫妻二人的樂於助人也是人人知曉的,從義務傳授養雞養豬技術,到主動調節鄰里不愉快,在莊村,凡是有困難的地方都能看到夫婦的身影。鄰里鄰居好多時候找他都是村委工作之外的事,但也從不拒絕,每次都是一顆熱心腸的全力相助。

他們夫妻二人常說一個家庭,是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這個過程必須依靠共同經營。這種經營不僅是指物質上的,更多的還是強調精神上的,培養共同的興趣、愛好,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等等。家可以不是奢華的,但一定是溫馨的。還有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尊老愛幼、坦誠相待等等。“家和萬事興“,一個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他們總結出一條經驗就是“真誠待人、和睦相處、互敬互愛“。

幸福是什麼?腰纏萬貫不一定幸福,位高權重也不一定幸福,一家用夫妻的相敬如賓,尊老的一顆孝心,助人的一股熱情,創業的同舟共濟,育人的言傳身教演繹了小家庭最溫馨的幸福,詮釋了平凡的偉大,樸實的珍貴,幸福的最真實內涵。

殘疾人工作先進集體事蹟材料 篇19

近年來,我校在河間市教育局的正確領導和支持下,堅持以新思路、新舉措開展工作,按照我校三年發展規劃,以創建和諧北中爲目標,加強制度建設、學校管理和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綠化、美化校園,狠抓安全穩定工作,促進學校工作和諧發展。

一、加強政治學習,提高領導能力。

20xx 年,我校繼續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把提高班子管理水平和政治水平緊密聯繫起來。領導班子成員認真學習和宣傳黨的教育政策,積極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參加政治 學習和業務學習,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通過學習,使各成員樹立了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領導班子整體面貌得到提升,在完成教育教學目標的前提下,高 質量的完成了上級佈置的工作任務。

二、強化學校管理,創辦和諧校園。

1、我校在這一年中進一步完善了領導崗位責任制,制 定了符合學校實際責任工作制度,做到工作層層把關,各負其責。從08學年開始,實施了教師值班、學生值周、門衛負責相結合的安全防範制度,杜絕了校園傷害 事故的發生。一年來,未出現一起上訪事件、集體安全事故等影響學校安全穩定的問題,確保了和諧社會的穩定大局。

2、加強校內管理、監督和 約束。對學校的重大決策,都實行公開,加強了監督力度。組織成立了以王增強老師爲組長的學校領導監督小組,和以家長代表爲主的社會監督小組。同時協調了教 導處、政教處、校團委的工作,做到了互爲補充、相互支持。使我校的教育、教學、文化建設得到了全面發展。

三、改善工作作風,立足學校長遠發展。

20xx 年新建教學樓投入使用,配套設施基本完備,成爲我校發展的一個新起點,爲此,我校領導班子在學年伊始,嚴肅了工作作風、強化領導班子團結、在工作中開展批 評與自我批評。我們的工作一切爲了學校的發展,一切讓位於學校的發展。20xx年是河間市幹部作風建設年,我們以此爲契機,深入查找不足。對學校各項工作 的開展實施了嚴格的檢查制度,從領導工作、教師教學、環境衛生、學生管理等方面進行量化評比,極大的改變了幹部教師的工作作風。在日常工作中,我校堅持實 施能級管理。校長對上級負責,對師生負責。各分管領導對校長負責。遇事不推諉,態度端正,堅持原則的處理學校內外工作的各種矛盾,在各方面起到了表率作 用。

四、工作成績顯著,再鑄輝煌北中。

1、今年,我校牢固樹立“以人爲本、育人爲先”的辦學思想,按照我校三年發展規劃 和年度計劃,銳意進取,在實際工作中探索新路。在過來的一學年中,在抓緊畢業班同時,從七年級基礎抓起,我們組織召開了家長會,全面瞭解學生情況,協同家 長共同參與管理,促進學生的發展。提高了鞏固率和優秀率,20xx年會考我校河間一中上線率接近20%。我們下一個目標就是爭取在更短的時間內把我校教學 成績提升一個層次。

2、 20xx年是我校教學改革深入開展的一年,我校領導班子按照這一學年的工作部署,繼續把名師、名課活動推廣。學校先後多次組織教師進行了外出,到滄州和本 地兄弟學校學習、觀摩活動。在20xx年河間市組織的教研活動評比中,我校的教育教研活動得到了教研員們的高度評價。另外,苑永信老師在20xx年河間市 舉辦的歷史教師專業知識考覈中獲全市第一名。苑鐵進老師改進體育教學方式,在20xx年河間市中學生運動會上,帶領學生在參加的三個項目中,均進入前三 名。本學年內,我校教師在各類競賽活動中獲獎17人次,學生參加各類競賽獲獎23人次。這些都很好的展示了北司徒中學的風采。

3、加強了 基礎設施建設。我校教學樓投入使用後,學校其他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被提上日程。我們各方積極籌集資金,先後投入50多萬元完成了校園綠化、路面硬化及部分危 房的改造,極大的改善了廣大師生的學習生活環境。20xx年我校又一部分D級危房的改造工程審批通過,這對於學校的今後的發展起着巨大的推動作用。

4、20xx 年落實了學校文藝體育專職教師,做到了“職責、任務、考覈、獎懲”四落實。狠抓文體常規工作,按要求上好了“三歌三操”,搞好了體育達標訓練,組建了具有 特色的體育運動隊、文藝活動隊,先後成功舉辦了20xx年元旦聯歡會、20xx年尊祖莊鄉中國小文藝匯演等活動,同時創辦了師生文化專欄,20xx年家鄉 文化大搜索活動被滄州晚報報道。20xx年會考劉正霞同學以優異的體育成績被河間一中作爲體育特長生錄取。這些活動極大的豐富了校園生活,陶冶了學生情 操,鍛鍊了師生能力,增添了學校的文化氛圍。

總的看來,我校教育工作已進入良性發展的軌道。回顧過去的一年,我們深深地感到:加強自身建設是學校發展的基礎,更新教育觀念是學校發展的根本。爲此,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們將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以創新爲動力,堅持不懈求發展,再鑄北司徒中學新的輝煌!

殘疾人工作先進集體事蹟材料 篇20

她的家庭是一個三世同堂的六口之家,雖然只是一個平凡而普通的家庭,但是全家人遵紀守法、夫妻恩愛、尊老愛幼、家庭和諧、鄰里和睦。全家人以實際行動踐行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爲創建和諧社會盡心盡力,獲得了單位和鄰里的普遍讚譽。

愛崗敬業 樂於奉獻

她沒有很高的學歷,也沒有體面的工作,更沒有顯人的財富,但她卻有一顆甘於奉獻、樂於助人的赤誠之心。她就是莊浪縣人社局清潔工。十多年如一日,她默默地用自己的言行舉止,書寫着雖不輝煌但卻充實幸福的人生。多年來,她在工作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不計得失,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到了讓領導放心,讓職工滿意的業績。

人人都知道,清潔工的工作有多髒、有多累,但她從不計較。而她的丈夫在她的支持下,一心投入工作,在單位上也是任勞任怨,兢兢業業,只要工作需要,加班加點毫無怨言。同事中誰若有難纏的工作,只要找到他,他都不吝施教。他在公務員年度考覈中,連續6年評爲優秀等次,被縣委、縣政府記三等功兩次,今年又被評爲全縣第十屆先進工作者,受到表彰獎勵。

關愛家人 家庭和睦

作爲一名清潔工,她從無怨言,默默地支持着丈夫的事業,承擔着教育兒女的責任。平時夫妻倆生活上相互關心、相互尊重,工作上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他們結婚十多年來,家裏總是充滿着和諧的氣氛,笑聲不斷,得到街坊鄰里的羨慕和讚揚。

“學會理解和包容,要懂得感恩,想想自己,想想別人,每一個人都不容易。”這是她感悟最深的一句話。在他們結婚的十六年中,婆媳之間、夫婦之間,始終注意尊重對方,做到相互理解。自古以來,婆媳之間免不了有些摩擦,但是作爲兒媳,她能夠用那顆熱愛家庭、關愛家人、希望老人安康、兒女健康向上的善良之心,真誠對待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員,使這個家庭成爲人們羨慕的和諧家庭。

十年前,公公在一次車禍中不幸損傷了中樞神經,多年來行動不便,生活基本不能自理。車禍剛發生後,他們夫妻倆四處打聽,求醫問藥,但一切努力都無濟於事。從此照顧老父親的重擔就落在了他們身上。他們天天給父親按摩、吃藥,洗頭、洗腳。一個行動不便的人,大小便失禁是再所難免的,作爲兒媳的,從來沒有嫌棄公公內衣、內褲刺鼻難聞的味道,總是給他換洗得乾乾淨淨。爲使老人生活得舒心,隔三差五,她還做一些老人喜歡吃的佳餚,爲他添幾件新衣。老人經常在親戚鄰里間誇讚她:“我尋了個好兒媳!”

雖然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不足以掛齒,但它就像催化劑一樣,使他們全家感情日益融洽、家庭和睦、生活有滋有樂。她帶着一顆善解人意的心,以她吃苦耐勞的精神和熱愛家庭的本能,把這個家庭安排得井井有條,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十六年間,她用自己的努力和寬容善良之心,維護和建造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言傳身教 育子有方

因丈夫工作忙,在家承擔了大部分的家務。她在家做飯總是計算着時間,爭取在孩子回家後馬上吃上很香的飯菜,在家庭中,她是孝順的兒媳,勤儉持家的愛妻,更是成功的母親。這個家庭是讓人羨慕的家庭——公婆安享幸福、夫妻恩愛和諧、兒女成績優秀。她不僅注重兒女的學習成績,更注重培養孩子獨立生活、學習的能力以及廣泛的興趣愛好,時時關心兩個孩子沿着正道走,勉勵兒女刻苦學習,禮貌待人,並主動與學校老師聯繫,瞭解、關心孩子的成長狀況。

“笨鳥先飛早入林”、“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些勵志名句,她時不時地向孩子言傳身教。丈夫深知妻子的辛苦,有點空閒時間他也顧不上休息,總想着幫妻子做點事家務活,陪妻子購物、逛街,陪孩子寫作業、作運動。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兒女在他們的耳濡目染下,從小就非常懂禮貌,尊重長輩,遵紀守法,不僅成績名列前茅,還在學校的才藝表演中表現突出,多次獲得學校的表彰獎勵,得到長輩們的讚揚和鄰里間的好評。

在今年的畢業升學考試中,兒子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莊浪一中,女兒也以優異的成績進入水洛中學。他們的成長映射出一個文明、和諧、向上的家庭帶給他們無盡的精神食糧。這些都和夫妻倆科學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及平時的言傳身教分不開。

團結鄰里 互幫互助

夫妻倆是助人爲樂的人,鄰里關係也處理的非常融洽,深得鄰里的信任和尊重。在他們看來,這是人的一種本能。他們經常幫助親戚、鄰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一次,樓道一鄰居家裏漏水,滲到了樓下,而他們家裏又沒人,夫妻倆千方百計想辦法,打了很多個電話,終於找到鄰居開了門,還一同幫忙拖地排水,避免了更大的損失,化解了因爲漏水引發的鄰里糾紛。

她說,每年都會有十多個親戚朋友或老家裏來的人找她幫忙問醫看病,不是因爲她懂醫術,而是因爲她長年爲親戚朋友生病住院不停地奔波、探視,有時還要侍候,成了醫院裏的“老熟人”,有時還要爲遠路上的老家人親自報銷藥費。有人說,你爲鄰居親朋何必那麼辛苦了呢,他們卻有自己的說法:都是街坊鄰居住着,誰家能沒有個事,互相幫幫,互相理解就過去了。普通的人,樸實的話,可這裏麪包涵的意義卻令人深思。

十六年來,夫妻倆,相敬、相愛,他們是一對平凡的夫妻,他們的家庭也是一個極其平凡的家庭。這個家庭的每一位成員都有一顆平凡的愛心,他們互幫互助,用自己的方式攜手走過了人生的風風雨雨,用各自的愛心構建了一個令人羨慕的最美家庭。

殘疾人工作先進集體事蹟材料 篇21

這是一個祖孫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互敬互愛,和睦平等,母慈子孝;夫妻遇到事情主動商量配合,互相關心扶助,理解溝通,一家人和睦相處、其樂融融。這就是小順和小春的家。世間萬物因和諧而美麗,因和諧而溫馨。社會是這樣,家庭也是這樣。他們家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蹟,他們是萬家燈火中最平凡不過的那一盞,但他們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勞、樸實和寬容努力創造自己的生活,守護着最真實的幸福。20__年,小順小春家庭獲得上饒市最美家庭提名獎。

一、相互理解和支持,共建幸福樂家園

小順與小春於1997年結婚,夫妻兩18年來在生活中相互照顧、相敬如賓,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取長補短,遇到困惑相互開導、相互幫助,有困難共同面對,出了問題共同協商解決,成爲人人羨慕的模範夫婦。小順,1971年10月27日出生,1991年7月登上三尺講臺,至今已有25個年頭,在25年的教學生涯中,她始終堅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熱愛本職工作,時時以一個優秀教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熱愛學生團結同事,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耕耘,深受學生的喜愛,家長的信任,並贏得同事、領導的認可。

在農村,一些文化程度較低的家長給孩子的學前教育是不繫統、不專業的,而且現在有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留守兒童的看護和教育問題越來越嚴重。於是,深受丈夫園丁情懷感染的汪春梅萌生了辦幼兒園的想法。20__年,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她開辦了李宅鄉貝貝樂幼兒園。這些年來,靠着他們勤奮的雙手和對孩子們的滿腔愛心,幼兒園漸漸走上了正軌,衆多的留守幼兒在這裏得到關愛與歡樂。

除了事業上的進步,他們的家庭生活也非常溫馨幸福。最讓小順欣慰的是,婆媳關係這個千古難題,在他們家卻不用煩擾。18年來,他的妻子從未與公婆拌過嘴紅過臉。他的母親今年63歲,父親67歲。20__年父親患了腦溢血後,留下了後遺症,半身不遂,癱瘓在牀。父親出院後,他們便把兩位老人接到家裏一起生活。小順是個大孝子,爲了使半身癱瘓的父親能儘快恢復健康,他不惜代價四處尋醫問藥。不管工作多麼累,壓力多麼大,他都堅持每天下班後爲父親按摩手腳,幫助父親做運動。他使出渾身解數,讓父親能早日獨立行走、自理生活。看到丈夫那麼累,小春疼在心裏,她在忙完了幼兒園的事情後拖着疲憊不堪的身子搶着爲公公端飯送水,以盡兒媳的微薄之力。蒼天不負有心人。值得慶幸的是,在兩夫妻六年如一日的悉心關照下,小順的父親如今已經能夠左手拿勺吃飯,拄着柺杖去遛彎了。

小順的弟弟20__年在外打工時落下了一身病,沒有獨立生活能力,今年已37歲還單身一人。於是,小春與丈夫商量,把小叔子接到家裏,悉心照顧。現在他們家祖孫三代互敬互愛、其樂融融。

二、攜手創辦普惠園,熱心公益報社會

小順經常對妻子說,和諧家庭不但要求在家庭中家人和睦相處,在社會上也必須做一個對社會有益,追求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文明公民。因此,無論是他單位號召愛心捐贈還是同事鄰里有困難,他們家庭的每個成員都有一份愛心相送,積極參與社會捐獻愛心活動。20__年,宗儒源頭的小宇傑不慎燙傷,需要多次作植皮手術,醫藥費不少於八萬元。這簡直是給本來就貧窮的農村家庭一個致命打擊。小順夫婦得知這一消息後,便四處奔走相告,呼籲兄弟園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小宇傑渡過難關。僅第一次便爲小宇傑募捐一萬八千多元。如今小宇傑已基本恢復健康,又來園裏上學了。小順兩夫妻商議,每學期都爲其減免保育費,且在生活上處處關心照顧小宇傑,讓他忘記痛苦,快快樂樂,健健康康的成長。

三、愛國守法懂誠信,爲夢匯聚正能量

在日常生活中,汪王倆夫妻積極維護社會公德,誠實守信,自覺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和公共秩序,維護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主動履行公民的權利和義務。他們積極執行居委會有關規定,配合居委會完成各項工作目標。他們主動向周圍的人宣傳法律法規知識,促進農村地區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爲實現大家共同的夢匯聚正能量。

在小順看來,家和萬事興,一個家庭只有做到真誠待人、和睦相處、互敬互愛,這樣纔是真正的和諧幸福的家庭。小順認爲,能在同一屋檐下共度一生,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所以他經常告慰自己要懂得知足常樂,善待自己與家人,而他的努力也讓他收穫了幸福和溫暖。他希望每一天都增加一個最美家庭,使得人與人之間相處得更加和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