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顧誦芬事蹟(精選1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58W

2022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顧誦芬事蹟 篇1

我很希望跟我們年輕同志交流,現在我們的航空技術,跟國外還有比較大的差距,很希望年輕人能爲我們國家的航空製造事業做出創新型的貢獻。所以我想說說我們的歷程。

2022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顧誦芬事蹟(精選15篇)

我出生在祖國飽受凌辱的上世紀30年代,“七七事變”發生以後,不到三個星期,我第一次經歷了日本鬼子飛機的轟炸,那時候日本飛機列隊地往西飛,炸彈爆炸不僅是聲音大,而且震動很厲害,家裏的玻璃窗都發顫,當時嚇得我們不知所措,也沒有防空知識,所以趕緊從屋子裏出來往院子裏跑。幸好我們的鄰居,他剛從德國回來,他在德國經過了防空訓練,他就立刻喊“別往外跑,趕緊在屋裏,躲在桌子底下”。所以經歷了這一場以後,在我幼小的心靈裏邊就埋下了,沒有防空力量將來受盡人家欺負,所以暗暗地下決心我將來要搞飛機。

一個堂叔叔,爲了祝賀我十歲生日,送了一架橡筋動力的杆身航空模型小飛機,但是這個飛機不是很結實,飛幾次就壞了,我父親看我這麼喜歡飛機,他帶着我到上海,那時候解放前的上海,一家航模商店。那個商店是香港人開的,所以那個航空模型跟它的材料都是進口的,當時那個店主拿出一架一米翼展的橡筋動力的航模,就從櫃檯上起飛,撞到天花板下來還能繼續飛,我看了非常熱愛。我父親看到我這樣的情況,就咬咬牙給我買了一架,那時候好多塊錢,回家以後我們的親戚都議論,說我父親對我太慣了。

這個飛機拿回來以後,天好的時候,就在外面飛,下雨就在屋子裏飛。當然飛飛撞撞的,飛機就壞了,壞了就自己修。但是有一些問題不好解決,它的機身結構是用輕木條粘起來的,那輕木當時我們國家是沒有的,都是進口,那怎麼辦,我就只能用火柴桿來替代粘起來。膠水那時候也沒去買,但是知道是用膠片在丙酮裏邊化開以後,凝固了就可以當膠水用,而且乾得很快,這樣我就用這東西補飛機。飛機的蒙皮又要薄,而且很結實、韌,那麼這紙我們家有,因爲我父親那時候看古書,有的重要的他要用這種紙描下來,所以這樣粘下來,我慢慢就能自己修理那個航空模型。再加上我父親給了我一套不全的《小學生文庫》,那裏有一本,那是三十年代專門講航模的書,我看了很感興趣,反覆地讀,所以這樣我對航模慢慢就鑽進去了。每年的寒暑假,我的時間大部分消磨在做航模上。

到高中畢業,那時候是要上大學了,我考大學呢,選了三個學校,都有航空系,一個是浙大、一個是清華、一個是交大,很有幸都考上了,但是我母親怕我遠離上海的家,因爲我們家裏就我這麼一個孩子,所以不贊成我去浙大、清華,最後就是進了上海交大。

到我要畢業的時候,1951年初,那個時候我們正碰上抗美援朝,抗美援朝需要飛機,所以國家決定要建航空工業。那麼我在1951年初的時候,我們學校的系主任跟我說過是不是你就留在交大吧。我跟母親一說,母親當然高興,但是當時國家的形勢建設是急需的,是放在首位。所以當時把上海的大專畢業生都集中在交大學習了一個多月,學習的主要題目呢,就是怎麼樣爲人民服務,怎麼能畢業以後服從分配,參加國家的建設。

當時就也不管我原來答應留在上海,叫我立刻上北京,所有交大航空系畢業生三天之內離開上海到北京報到。我是願意出去走走,我不願意在學校教書,但是對我母親刺激太大。三天以後,按規定坐了火車去北京,當時我父親跟母親都送我上車站。可是回來以後,後來我父親寫信告訴我的,我母親晚上基本上睡不着覺,經常是坐起來拉開窗簾看看外面,想我是不是有能突然回來的這個機會。由於她不斷地在想我,引起了很大的思想負擔,我父親想了個辦法,給她安排在圖書館裏做抄寫工作,希望能分散她的注意力,但是最終也沒有辦法,最後就轉入了抑鬱症,後來發展到非常嚴重的抑鬱症,1967年去世了。所以對這個事兒我是感到很後悔,我爲了搞航空把我母親給犧牲了。

到1956年的時候,國家的號召向科學進軍,那麼航空工業也考慮到要搞飛機設計。當時我的領導一個是徐舜壽同志,還有一位黃志千同志,他們倆當然是積極支持,積極地建議國家要趕緊建自己的飛機設計室。因爲我們當時跟蘇聯的關係,蘇聯只是保證我們能製造出飛機來,而不告訴你怎麼去設計飛機。他給我們製造的飛機呢,基本上是他要退役的飛機,沒有新的東西。另外一點他們比較霸道,就是給我們製造的飛機,我們覺得不合適的要改,他也不同意。那麼受到這些影響以後,所以我們覺得,我們必須自己幹自己的飛機,我們飛機的設計權,要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裏,不能聽從國外的。當時蘇聯專家的意見是你們建立設計室是可以,必須跟飛機工廠、製造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所以那個設計室必須建在瀋陽,我當時也很願意搞設計的,所以我沒有任何負擔地就從北京到了瀋陽。

2022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顧誦芬事蹟 篇2

蘇州籍兩院院士顧誦芬名列其中,在他的頒獎辭中這樣說道:像靜水深流,靜水裏涌動報國的火,似大象無形,無形中深藏着強國夢。心無旁騖,一步一個腳印,志在沖天。振長策,擊長空,誦君子清芬。

顧誦芬是我國著名飛機設計大師、飛機空氣動力設計奠基人、航空戰略科學家。他建立了新中國飛機空氣動力學設計體系,開了我國自主研製殲擊機的先河,持續開展航空戰略研究,爲我國航空科技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去年11月3日,20__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隆重召開,顧誦芬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1930年,顧誦芬出生於蘇州的一戶書香世家,祖上繫有着“江南第一讀書人家”美譽的蘇州名門唯亭顧氏。他的父親顧廷龍是我國著名古籍版本目錄學家、書法家。5歲那年,父親顧廷龍應邀到燕京大學任職,顧誦芬全家遷居北京。顧誦芬少時便立志航空報國,高中畢業後,他被上海交通大學錄取,攻讀航空工程系。1951年大學畢業後,顧誦芬毅然投身新中國剛剛起步的航空事業,此後的30多年間,在基礎全無、經驗空白、人力缺乏、設備掣肘的境況下,顧誦芬先後參與或主導設計研發了“殲教1”“殲8”和“殲8Ⅱ”等一批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機型。

多年來,顧誦芬院士始終關心、關注着家鄉的建設和發展。20__年5月,市科協專程拜訪看望顧誦芬院士,他親筆寄語蘇州:“科技創新,引領蘇州高質量發展。”去年10月,市科協、姑蘇區科協等共同爲遠在北京的顧誦芬院士寄去了精心準備的重陽禮物。顧誦芬院士親筆致信表示感謝:“家鄉如需我做什麼,我當盡力爲之。”寥寥數語間,盡是心繫桑梓的拳拳深情。

2022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顧誦芬事蹟 篇3

得知顧誦芬先生獲此榮譽後,許多新一代的航空人對顧誦芬講出深情祝願。“顧總是瀋陽所的第二任總設計師,爲新中國飛機設計事業做出了彪炳史冊的開創性貢獻。”瀋陽所總設計師孫智孝說。“顧院士是飛機氣動力設計的奠基人,在他的帶領下,瀋陽所一代代航空人不負衆望,注重創新,信念無比堅定,力量無比強勁。”瀋陽所副所長左林玄說。“從老一輩的設計師身上,我看到了勤奮、鑽研、嚴謹、忍辱負重、勇於擔當的品質,由於行業的特殊性,他舍小家,爲大家,遠離名利,爲了國家和民族做出個人最大的犧牲。”瀋陽所首席專家王永慶說。

顧誦芬的辦公室在二樓東側。一套木桌椅、兩個舊沙發是這件屋子僅有的活動空間,剩下全被各式書籍和資料填滿。在這片“書的海洋”裏,顧誦芬仍然能記得每一本書的位置,記起每一本書的內容,其中不乏有他主編的叢書。

顧誦芬年近80歲時,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醞釀名爲“大飛機工程”的科技類叢書,顧誦芬欣然受邀擔任了該叢書的總主編。叢書涵蓋我國國產大飛機的總體氣動、航空發動機、結構強度、航電、製造等專業方向和關鍵技術。其內容既包括領域內專家們最先進的理論方法和技術成果,也包括來自飛機設計第一線的理論和實踐成果。截至20__年1月,顧誦芬作爲《大飛機出版工程》主編,先後出版6個系列、100多種圖書,撰寫數十份涉及通用航空、轟炸機、輕型多用途戰鬥機等多機種的研究報告、諮詢報告和建議書。

如今,年屆九旬的顧誦芬,仍在爲了航空事業思考謀劃,業內外院士、專家也經常過來請教技術問題。對每位專家提出的難題,顧誦芬都會神情專注地聽來者講述,並簡潔明快地作出回答。有時,他會站起來,步履稍顯蹣跚,但卻準確無誤地走向書架,幾乎不假思索地抽取一本書或刊物,翻到某一處,指點給來者說:“你所說的這裏有論述。”

由於年齡和身體狀況等原因,顧誦芬曾謙虛地說,“我自己的餘生就是搞這些工作了”,但實際上,他做的絕不僅僅限於組織寫書、譯書、出版和推介。他對我國發展大型運輸機、加快國家應急救援體系建設、航空高素質人才隊伍培養等提出決策建議,受到中央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對中央的正確決策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自20__年起,航空工業發起“書香·航空”活動,每年一期。在第二屆活動中,時年已87歲高齡、剛動過手術的顧誦芬,親臨現場,與年輕人互動。他號召廣大青年人多讀書,首先是必須樹立正確的革命人生觀,建議熟讀並牢記的《紀念白求恩》《爲人民服務》和《愚公移山》,努力鑽研《實踐論》和《矛盾論》,這也是錢學森推薦給科研人員的。同時,要向榜樣學習,研讀徐舜壽先生、管德院士以及美國凱利·約翰遜、俄羅斯費多索夫院士等航空界著名人物的傳記,認真學習他們鑽研技術,不斷創新的精神。

“這次參加兩院院士大會,聆聽書記的講話後我整夜沒能閤眼,感覺壓力很大,一直在思考我們的航空工業到底要如何突破‘卡脖子’的關鍵專業和技術問題。”20__年,年近90高齡仍心繫航空科技創新,分享了自己參加兩院院士大會的所思和所想,字裏行間流露出他對航空事業始終如一地堅守、熱愛與關切。

2022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顧誦芬事蹟 篇4

20__年,西藏自治區墨脫公路通車的次年,當地羣衆聽聞縣上請來一位醫術高超的“門巴族老大夫”,十里八鄉的人們慕名求診,甚至有騎馬騎驢趕來的。

這位“門巴族老大夫”就是吳天一。墨脫通車後,他赴實地開展高原病調查,還很快學會用門巴語交流,以至被羣衆誤以爲是門巴族的大夫。

瞭解吳天一的人,都驚歎於他的語言才華:出生在塔吉克族家庭,讀書時說得一口字正腔圓的普通話,大學修過俄語,到青海工作後自學成爲“藏語通”,如今英語也不在話下。

上世紀80年代,吳天一曾主持一場大型田野調查,歷時數年,到過青海、西藏、四川、甘肅等地的大部分高海拔鄉鎮牧村,收集到大量的臨牀資料,最終提出藏族已獲得“最佳高原適應性”的論點,對發生在青藏高原的各型急、慢性高原病作出了科學系統研究,影響深遠。

田野調查時,與跋山涉水、風餐露宿的艱辛相比,吳天一更關注工作怎樣得到藏族羣衆的認可和支持。過去由於文化差異,牧民們忌諱抽血化驗,可吳天一有辦法:穿戴上氈帽、皮襖、馬靴,地道的藏語一出口,牧民就親熱地拉他坐進了帳篷。

能用嫺熟的藏語溝通,得益於吳天一日積月累打下的底子。早在1958年,中國醫科大學畢業的他就響應黨的號召,毅然奔赴青海支援西北建設,初到高原就開始自學藏語,後又長期堅持練習。

爲牧民羅鬆雜巴治病的事,時隔30多年,吳天一仍記憶猶新。

羅鬆雜巴的家在海拔4700米的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秋智鄉布甫村。當時已年過花甲的他,因患腿疾連帳篷門都邁不出。一番檢查下來,吳天一確診羅鬆雜巴患有關節炎,給他開了抗風溼藥,還定下熱敷、活動韌帶等全套治療方案。1個多月後,當田野調查團隊再次途經此地,羅鬆雜巴站在帳篷外,帶上兒子、孫子一同手捧哈達,等着獻給“馬背上的好曼巴(曼巴,藏語意爲‘醫生’)”。

田野調查也是大型義診,具體惠及人數,吳天一沒有特意統計過,“應該有上萬名羣衆”。“那次,我和同事們騎馬已走出很遠,一回頭,羅鬆雜巴家的大人小孩還在朝我們揮手……”回憶至此,吳天一掏出褲兜裏的手帕,擦拭着溼潤的眼眶。

“我們沒有辜負這身白大褂,換來了藏族羣衆對科研的理解支持。”吳天一的論文,寫在雪山草原上。

2022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顧誦芬事蹟 篇5

程不時是新中國航空事業的見證者,他參與了新中國第一批飛機工廠及航空發動機工廠的建廠設計,後擔任中國設計的第一架大型噴氣式客機“運-10”的總體設計及副總設計師。

70年代的工作、生活條件是極其艱苦的,但程不時和同事們所運用的方法和技術,在當時也是世界一流的。他和他的同時代人,秉承“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作風,使當時中國的民用航空器的研製水平,接近了世界航空巨頭美、蘇、歐洲的高度,填補了中國大型客機研製的空白。雖然“運-10”項目中途下馬,但在20年之後,“運-10”的科研成果成爲中國自主研發商用大飛機的基礎。

20__年,中國商用大飛機C919成功首飛,在歡呼慶祝的人羣中,人們看到87歲的程不時淚溼雙眼。

從1970年我國自主研製的“運-10”飛機立項到C919成功首飛,中國人的大飛機之夢穿越了47個春秋,作爲“運-10”和C919飛機的設計師,程不時親歷了這一夢想艱辛的歷程。

2022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顧誦芬事蹟 篇6

彭士祿小時候爲了生存他當過乞丐,發高燒導致癱瘓差點丟掉性命;當小遊擊戰士時得過嚴重瘧疾;在延安當護士時得過肺炎。留學期間,彭士祿從沒在12點鐘以前睡覺。當時蘇聯教授每教一節課,中方要另付80盧布的報酬,他因此十分努力。30年後,彭士祿忘我工作的精神依然不變,他患胃病20多年,總不捨得花點時間去看病。在一次現場調試的緊要關頭終於支撐不住了,經診斷爲急性胃穿孔。手術在工地現場緊急施行,他的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

彭士祿開始主持核動力裝置的論證和主要設備的開發時,物資供應匱乏,生活極其艱苦。那時是吃着窩窩頭搞科研,有時甚至挖野菜和白菜根,反應堆研究室不到50個人,每人每月的辦公費才5元錢,這還包括出差費、辦公用品費。那時沒有電腦,數據都是靠僅有的一臺手搖計算機、計算尺、算盤這些工具沒日沒夜地算出來的。彭士祿面對工程技術大事必須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點也不能馬虎。對於任何問題都要通過調查研究、收集信息、進行試驗等來搞清楚。在領導核電站建設工作時期對工程技術親自計算主要技術經濟數據;對工程進度能說出某年某月應辦哪幾件關鍵事;對技術攻關能親自掛帥出征,出主意,給點子。

2022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顧誦芬事蹟 篇7

有這樣一位英雄的老戰士,他的名字叫朱彥夫,被譽爲活着的“中國保爾·柯察金”。他的傳奇和事蹟感動了無數國人。

朱彥夫出生於1933年7月,祖籍山東沂蒙山區。他1947年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參軍後不久,就趕上了兩場著名的大仗——孟良崮戰役和淮海戰役。解放戰爭中,他先後參加大小戰役、戰鬥近百次,多次負傷,3次立功。

1950年12月,在朝鮮長津湖爭奪250高地的戰鬥中,朱彥夫所在的連隊冒着零下30多攝氏度的嚴寒,與裝備精良的美軍兩個營進行着殊死戰鬥。敵人每天在陣地上拋下數百顆炸彈,山頭被削去幾十釐米,捧一把地上的土就有十幾塊小彈片。在反反覆覆的陣地爭奪中,全連的戰友相繼犧牲,250高地上只剩下遍體鱗傷的朱彥夫一人。

對敵人的再次衝鋒,朱彥夫把三挺機槍壓滿子彈,不停地換位射擊,死守陣地。而就在朱彥夫再一次給機槍上子彈時,眼前突然飛來幾顆手榴彈。他迅速抓起一顆扔向敵人,又抓起另一顆剛扔出手,就聽到“轟隆”一聲巨響,眼前一道火光,隨後就什麼也不知道了。

不知過了多久,鑽心的疼痛將朱彥夫從昏迷中喚醒,身體已經被厚厚的雪花覆蓋,他想大聲喊,但喊不出聲;想伸開手,手指早已被凍壞。他一次次用冰冷的拳頭搓揉雙眼和臉部,想把沾在臉上的冰涼的東西去掉,但拳頭不聽使喚,又飢又渴之下,他索性將這個異物吞下,後來他才知道,那是被手榴彈炸出來的自己的左眼球。

出於對生命的本能渴望,朱彥夫咬緊牙關,開始在冰冷的雪地上艱難地挪動軀體向前爬行。不知爬了多久,昏迷了多少次,朱彥夫終於被兩名志願軍戰友發現救起,緊急地送往戰地救護所救治。

由於朱彥夫的傷勢太重,他被輾轉送回國內接受治療和手術。在長春軍醫大學附屬醫院,朱彥夫先後進行了47次手術,昏迷了93天,流出體外的腸子被塞了回去,醫生把他從鬼門關拉了回來。

朱彥夫醒來後,發現自己的雙手和雙腿都沒有了,痛心至極,滿腦子都是輕生的念頭。想餓死,但護理人員按時往他嘴裏餵食物;想跳樓,但沒有手腳連窗臺都爬不上去;想吃安眠藥睡過去,好不容易攢起8片安眠藥,吃下去卻沒能把自己“解決”掉。朱彥夫自殺了三次,都沒有成功。

還是醫生的一句話點醒了朱彥夫:“你的命是我們用幾個月的時間,千難萬難,硬從死神那裏奪回來的,你有什麼資格不珍惜?”從此,朱彥夫打消了自殺的念頭。

嚴酷的現實是,他的雙腿從膝蓋以下被全部截去,雙臂手腕以下被鋸掉,左眼成了空洞,右眼視力也下降到0.3。一個沒有四肢、沒有左眼的特等傷殘軍人,怎樣才能生存下去啊!

雖然國家對像朱彥夫這樣的特等傷殘軍人有切實的優待和撫卹保障,但朱彥夫認爲自己“無手無腳仍是軍人”,他不甘於成爲一個躺在牀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廢人。1956年,他放棄在條件優越的醫院療養康復,毅然回到了故鄉山東省沂源縣西里鎮張家泉村。

回到家後,他開始練習自己吃飯、喝水、大小便,經過長時間的艱苦訓練,慢慢實現了生活基本自理,並儘量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期間,他還遇到了陪伴自己一生的好妻子__。

爲了實現教鄉親們學文化的目標,朱彥夫騰出自家的一間堂屋,用母親做壽材的木板做成書架,買了200多本書,建起了全村第一個圖書室。隨後,朱彥夫又張羅着辦起了張家泉村第一所夜校,夜裏常常要艱難地走1公里多的山路給村民上課。夜黑路滑,健全的人走起來都費勁,沒手沒腳的朱彥夫不知在夜間跌倒了多少回。

1957年,朱彥夫被全村的8名黨員推選爲村黨支部書記,他開始帶領張家泉村的村民們砌石壘堰、改天換地,在山坡上開出了80多畝“大寨田”,治理了3條大山溝,爲村裏新增200多畝良田。

1960年開始,朱彥夫帶着鄉親們翻山越嶺打了9口水井,並在村裏打了3口用於灌溉的大眼井。他自己繪製圖紙,帶領大家修建起了1500米長的灌溉渠。同時,又成立了村林業隊,建起40畝蘋果園、10萬株的花椒園、2萬株的桑樹園。如今的村民,單是果樹每年就能收入幾萬元,生活富足,原來貧窮的小山村成了致富模範村。

1982年,一場大病之後,他與死神又一次擦肩而過,朱彥夫自知年事已高,體力不支,主動辭去幹了25年的村黨支部書記。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英雄沒有就此止步,而是開始了另一場戰鬥。

他讓兒女買來筆墨紙張、參考書,說:“我是二十六軍的戰士,我要替連指導員完成他的遺願,把戰鬥經歷寫下來,讓後人知道我們是怎樣和敵人殊死搏鬥的。忘記過去就意味着背叛!”

可以想象,朱彥夫寫書有多大困難。殘疾的身體讓他吃盡了苦頭:他用嘴銜筆、雙臂抱筆、單臂綁筆,三種方法交替使用。寫不了幾個字,眼睛就疼得難受。他每天只能寫幾百個字,不知多少汗水和血水浸到稿紙上。

另一個攔路虎是文化水平不高,爲了寫成這本書,他舔爛了4本字典。由於日夜煎熬,他的視力持續下降,原來的傷口發炎,心臟病加重。不論醫生怎麼勸、家人怎麼攔,他始終筆耕不輟。

熬過了嚴冬,熬過了酷暑,經過7年的努力,1996年7月,朱彥夫33萬字的自傳體小說《極限人生》出版發行。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副主席、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將親筆題寫書名並題詞:“鐵骨揚正氣,熱血書春秋。”人們說朱彥夫是中國的保爾·柯察金,而遲浩田將軍則說,朱彥夫就是活着的“鋼鐵戰士”!

《極限人生》一出版,便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反響,全國各地紛紛邀請他去作報告,在淄博市的一場報告會上,朱彥夫一口氣講了兩個多小時,當場暈倒在講臺上。經搶救治療後,雖然保住了生命,右半身卻從此癱瘓,沒了知覺。英雄永遠是英雄,他硬是撐着病體,經過幾年的努力,又完成了另一部自傳體小說《男兒無悔》。

朱彥夫先後榮獲全國道德模範、全國模範傷殘軍人、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他用鋼鐵般的意志書寫了自己的“極限人生”。20__年12月12日,朱彥夫家庭被評爲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朱彥夫說,這種榮耀和幸福,他終生難忘!

2022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顧誦芬事蹟 篇8

雖然喜歡四處亂跑,蘇炳添其實一直是個乖寶寶。蘇媽媽回憶,小時候的蘇炳添就很乖,性格很溫和,很少和別的孩子發生什麼糾葛。國中進入學校田徑隊,蘇炳添並不像別的體育生那樣張揚,一直都顯得安靜低調。楊永強教練回憶,蘇炳添在學校田徑隊的時候,從來不缺勤,每次訓練都積極參加,而且非常自律。即便剛剛入隊,還沒有成爲正式隊員,蘇炳添也從來沒有把參加訓練當做可有可無的隨便試試,對教練佈置的任務都是不折不扣地完成。

這種自律的態度一直伴隨着蘇炳添成長。表哥蔡健發回憶,每次家庭聚會,大家都是吃吃喝喝,蘇炳添從來不亂吃東西,不吃豬肉,更從來不喝酒。省隊教練也大讚蘇炳添的自律能力,在省隊、國家隊都是統一的飲食,有嚴格規定,但放假回家,很多運動員都會放鬆對自己的約束,而蘇炳添回家之後也是嚴格按照飲食要求,滴酒不沾。

除了很自律,蘇炳添即便拿到全國冠軍也沒有絲毫的驕傲自滿。有機會回家,會一如既往地看望家人、啓蒙教練。沒有時間回家,也時常會通過微信、電話和大家聯繫,彙報一些訓練、比賽的情況。

現在,蘇炳添不僅是國家隊的中國速度,還是暨南大學的研究生。導師傅教授提及弟子,同樣非常讚賞,“蘇炳添陽光、努力且十分謙虛。雖然因爲訓練的原因不常在學校,但是和同學老師的聯繫和溝通從不間斷。在學習上,雖然是體育特長生,但卻十分認真。本科論文還是‘優’!平時因爲訓練缺課,都會及時補上。是體育生中很努力、很認真的人,願意學習的一個孩子。”

正賽因爲謙遜的性格,在張培萌跑出10秒成績後,蘇炳添和張培萌成爲了互相推進的搭檔,兩人攜手奪得亞運會接力冠軍,並刷新了全國紀錄。

2022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顧誦芬事蹟 篇9

6月23日,3名航天員在中國空間站內的訓練視頻顯示,航天員劉伯明、湯洪波在節點艙內,進行艙外航天服首套安裝與測試、服裝尺寸調節等工作,聶海勝在艙內使用訓練仿真軟件,與操作檯配合,進行第一次出艙前活動機械臂操控科目訓練。

7月4日,中國空間站兩名航天員劉伯明、湯洪波身着中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飛天”艙外航天服,先後成功出艙,完成中國空間站航天員首次出艙任務。

時隔13年,中國人再一次在太空留下“中國足跡”。

然而,劉伯明在那一次時曾遇到險情,當時甚至做好了犧牲的準備。

20__年9月25日21時10分,神舟七號載人飛船飛上太空。9月27日,神舟七號出艙任務正準備執行。然而,就在出艙的時候,意外發生了。

第一次拉門,翟志剛和劉伯明使出全力,艙門卻紋絲未動。第二次拉門,艙門拉出了手掌寬的縫隙,又迅速吸了回去。此時,兩人的體力已經透支到極限。如果艙門打不開,神七的核心任務,出艙行走就無法達成。

休息片刻後,劉伯明把一根撬棍遞給翟志剛,兩人利用槓桿原理艱難地撬開了艙門。就在兩人準備出艙時,軌道艙中竟突然響起了火災報警聲。太空中一旦產生火花,軌道艙很可能發生爆炸。

然而太空出艙活動即將展開,無數中國人都在翹首以盼,到底是排除警報,還是繼續出艙,航天員們面臨艱難抉擇。

劉伯明在採訪中曾表示:“‘神七’這次任務是什麼,就是出艙。只要我們出艙了,這次任務就順利完成了,至於我們回不回得去,其實個人的生死,跟國家民族大義相比,輕如鴻毛。”按照出艙程序,翟志剛出艙後,首先要取回艙外一塊固體材料的試驗模塊,然後再展示國旗。那天,三名航天員臨時決定改變出艙程序——首先展示五星紅旗。

“我們執行任務目的是什麼,就是要出艙,那麼最具代表的,就是讓五星紅旗在太空高高飄揚,證明我們來到了太空。”劉伯明說,“展示五星紅旗,就是做好了犧牲的準備。”

2022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顧誦芬事蹟 篇10

廖俊波,男,漢族,1968年8月出生,福建浦城人,1990年8月參加工作,1992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曾任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武夷新區黨工委書記。

廖俊波出身普通家庭,畢業後當過中學老師、鄉鎮幹部,在縣鄉兩級做過主要領導,在政和縣工作的幾年,始終牽掛羣衆,惦記着羣衆的冷暖安危,他把羣衆當親人,用心用情爲羣衆辦實事、解難事,用自己的“辛勤指數”換來羣衆的“幸福指數”。廖俊波經歷的崗位,都是“背石頭上山”的重活累活,需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艱辛和努力。但他始終把工作當事業幹,樂在其中。離開政和時,全縣財政總收入翻了兩倍多,連續3年進入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十佳”,實現了貧困縣脫胎換骨的蛻變。

面對經濟發展長期全省倒數第一的政和縣,廖俊波不打退堂鼓,不當太平官,把擔當放在首位,率領全縣黨員幹部擼起袖子加油幹,用勤奮、實幹、嚴謹描繪出一幅幅美麗畫卷,成爲新時期共產黨人的楷模。

20__年3月18日傍晚,廖俊波出差途中因公殉職,年僅49歲。20__年6月6日,中共中央追授廖俊波同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日,中宣部追授廖俊波"時代楷模"榮譽稱號,廖俊波榮獲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11月9日,獲得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敬業奉獻類獎項。

廖俊波把“肝膽幹事、乾淨做人”作爲座右銘。只要“朋友關係”、不要“利益關係”,是他做人和交友的原則。他到武夷新區任職後公開表態:“誰要是打着我的旗號搞工程,你們要馬上拒絕,我沒有這樣的親戚!”生活中,他始終廉潔自守,加班熬夜是常態,卻從不給自己開小竈。他十分注重家風家教,愛人工作27年,至今仍然在教學第一線。一家人都住在普通居民樓裏,家中裝修簡樸、陳設簡單。同事朋友們都說,他渾身陽光、清澈透亮,滿滿的都是正能量。

2022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顧誦芬事蹟 篇11

58歲,對很多人來說,這是一個快要退休的年紀。但對於宇航員來說,卻是黃金年齡。前不久,神舟12號返回艙順利落地,指令長聶海勝一出艙,就受到了媒體的關注和國民的簇擁。每一位宇航員的成功都很不易,但聶海勝的成功,卻尤其不易。

1964年,在湖北襄陽的一個小村莊,聶海勝出生了,他家中兄弟姐妹衆多,他排行老六,是老幺,那個年代物資匱乏,生活很窮困,母親生下他的時候,乳汁不夠,四處向同村的哺乳婦女要乳汁,才把他養大。

到了上學的年紀,家裏面的負擔一下子變得大了起來,父母常常因爲幾塊錢的學費發愁的睡不着,有時候,沒有學費,只能交幾隻兔子上去。在伙食上,家中常吃的只有黑麪饃饃和大醬,那種味道,直到現在提起,都讓他記憶猶新。

聶海勝從小就成績很好,後來考上重點高中,又考上空軍學院,成爲了一名飛行員,實現了自己的夢想。1998年,國家招收第一批航天員,聶海勝憑藉突出的表現被選中,加入了航天大隊。

此後,他一直不敢鬆懈。20__年、20__年、20__年,聶海勝分別入選神舟5號、神舟7號、神舟9號備份宇航員,20__年、20__年、20__年,入選神舟6號、神舟10號和神舟12號正式宇航員。聶海勝成爲了第一個從小村莊飛向太空的農民的兒子!

2022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顧誦芬事蹟 篇12

57歲的他悄悄把白髮染黑,三問蒼穹,爲祖國的航天事業不懈奮鬥。出生窮苦的他是我國首位飛行時間超過100天的飛行員,連學都上不起,卻一步步從山村的放牛娃成爲航天英雄。

他的人生沒有傳奇,如果有,那都是努力奮鬥出來的。

本期子牙童趣觀察帶你走進聶海勝自強不息的人生。

艱苦條件下仍刻苦學習

1964年,聶海勝出生在湖北棗陽一個偏僻的農村,他還有5個姐姐。父母是普通的農民,一家人就靠着幾畝薄田維持生計。

家中人口衆多,經常吃不上糧食,父母就去地裏撿紅薯,做成窩窩頭。

餐桌上最常見的就是雜糧,蘿蔔乾,鹹菜和大醬,尤其是大醬,幾乎天天吃,導致現在聶海勝一聞到大醬的味道就犯惡心。

家中連飯都吃不上,上學更是十分艱難,爲了湊夠幾塊錢的學費,父母經常向親戚借錢,可那個年代大家都很苦,親戚家也沒有錢,很多時候,聶海勝交給老師的學費是一隻活蹦亂跳的兔子。

知道上學的錢來之不易,聶海勝學習十分的刻苦,放學回家後,不用父母督促,他會自覺地按時完成作業。

家裏沒有多餘的閒錢讓他購買課後資料,聶海勝就把課本看了一遍又一遍,所有的書都被他翻到了毛邊,每頁內容都被他牢牢記在心中。

勤奮上進的他成績優異,尤其是數學總是滿分。

放牛娃內心的軍人夢

爲了貼補家用,父母養了幾頭牛,全家人誰有空閒誰就去放牛。放假的時候,聶海勝就把牛牽到草多的地方,坐在牛的旁邊,暢想着自己的未來。

在他的心中,一直有個軍人夢,看見電視機裏的軍人 英姿勃發,威風凜凜,他也想穿上軍裝,保家衛國。

有一次放牛的時候,聶海勝的頭頂飛過了一架戰鬥機,好奇心驅使他追趕着那架飛機,正是這一次的偶然,他堅定地想要成爲一名空軍,捍衛國家的藍天白雲。

1980年,是聶海勝人生中最灰暗的一年,正在上課的他突然接到母親託人帶來的口信,說父親病重,被緊急送到了醫院。

他緊趕慢趕地跑回家,到家後見到的卻是已經離世的父親。聶海勝內心十分的痛苦,他還沒有來得及跟父親道別,可憐的父親就因爲嚴重的胃壁潰爛去世了。

家裏突然失去頂樑柱,母親就肩負起父親的責任,撐起一大家子。天還沒亮的時候,母親就起牀了,餵雞、養豬、做飯、種地,夜以繼日地操勞,從不曾歇息。

看着母親佝僂的身影,他很是心疼。要是自己能爲母親分擔多好呀,抱着這個想法,聶海勝偷偷輟學了,扛起鋤頭就去地裏鋤草了。

從別人的口中,母親才知道兒子輟學了,又生氣又心疼,她和老師同學一起極力勸說聶海勝,最終,聶海勝回到了課堂。

重新上課的聶海勝把更多的精力用於學習,“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他在衆多的學子中脫穎而出,成功考上了當地最好的高中。

學校瞭解他的家庭情況後,幫助他申請了救助金。每年假期,這位少年都會搬木材、下地幹活、裝茶葉,一個假期下來可以掙幾十塊錢。

高中上學的地方離家遠,爲了省下8毛錢的車票和不磨壞母親辛苦縫製的布鞋,聶海勝赤腳趕路,60多裏的路,少年從天亮走到天黑,月光下,他的身影十分瘦削。

和聶海勝同寢的舍友,永遠不知道他什麼時候入睡,什麼時候起牀。寢室熄燈後,他會悄悄溜出宿舍,在昏暗的路燈下看書,早上,起牀鈴還沒響,他就不見了蹤影,早早地在教室裏背書。

成爲飛行員

“時光不負有心人”,1982年,空軍到棗陽一中招人,一心想成爲軍人的聶海勝踊躍報名,經歷了層層嚴格的體檢和考試,他從幾百個人中嶄露頭角,成爲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某空軍學校的一名學員。

進入航空學校只是第一步,要想成爲一名優秀的飛行員,除了過硬的身體素質,還要掌握大量的理論知識。憑藉着潛心鑽研、吃苦耐勞的精神,聶海勝成爲了整個飛行大隊中第一個單飛的學員。

1989年,聶海勝被分配到一個空軍部隊擔任殲擊機飛行員。在部隊他仍然保持着精益求精的態度,認真完成各項任務,可危險卻紛至沓來。

他在部隊主要的工作就是試飛新型殲擊機,試飛和飛行員的訓練並不同,要求駕駛人員必須檢測出飛機每項指標的極限值,這份工作的危險性極大,誰也不知道一架新機型存在什麼風險。

聶海勝並沒有退卻,英勇的試飛。一次試飛中,當他不斷加速向高空中飛去的時候,機艙外爆響,飛機開始極速下降,整個機艙內的溫度瞬間升高。

憑藉着強大的心理素質,聶海勝沒有絲毫慌亂,他一邊向地面塔臺報告,一邊冷靜地分析問題,排除故障。試了各種辦法,飛機仍然沒有向地面墜落。

千鈞一髮的時刻,聶海勝果斷做出選擇,按下了彈射按鈕,在他身後,飛機很快就爆炸了。

記憶力驚人的他在最後一刻牢牢記住了各種儀器的數據,這爲研究人員改裝飛機提供了關鍵的參數。由於出色的表現,他被記三等功。

在部隊一待就是十五年,聶海勝前前後後駕駛過多種機型,飛行時長1408個小時,是中國最頂尖的殲擊機飛行員。本來以爲翱翔藍天就是自己這輩子的歸宿,可更讓他興奮的任務正在等着他。

1996年,爲了發展航天事業,國家從優秀的飛行員中招募航天員,聽說了這個消息,聶海勝立馬積極報名。

成爲第一批航天人,三問蒼穹

選拔航天員的標準要比飛行員嚴格十幾倍,皮膚、牙齒都要檢查,憑藉着過硬的身體素質,34歲的他,成爲了第一批航天人。

要想真正步入外太空,他需要不斷訓練身體,低壓氧氣艙裏的訓練十分兇險,一不小心就可能危及生命,聶海勝每次都堅持在裏面待30分鐘。

超重訓練更是要人命,彷彿有個幾十斤重的大石頭壓住了胸口,教材要求每次訓練不少於60秒,聶海勝硬生生堅持了80秒。

還有其他常人根本不能承受的訓練,他都一一扛了過來。爲了讓自己能夠熟練掌握駕駛艙內的每種儀器,他沒日沒夜地背下來40萬字的操作說明。

整天待在模擬倉裏操作儀器,全部都熟練了之後,他就關燈訓練,最終練到所有動作都是肌肉記憶才肯罷休。

20__年,聶海勝乘坐神舟六號飛向了外太空,看着浩瀚的宇宙,他覺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每當飛船臨近祖國的上空,他都會低頭往下看,那是最讓他牽腸掛肚的地方。

20__年,他再次出征。隊友王亞平覺得聶海勝是整個組裏的定海神針,有他在的地方,隊員就很安心,什麼都不怕。

20__年,57歲的他兩鬢已經斑白,帶着祖國和人民的期望,他又一次出征。爲了看起來年輕些許,他在出發前,特意將頭髮染黑。這次航天員去太空要執行多項任務,光螺絲釘都要擰1000多個。

聶海勝,從窮苦人家走出來的孩子,憑藉自身驚人的毅力和勤懇的求學態度,一路成長爲航天英雄。歷經了重重磨難和痛苦,他仍對生活抱有極大的熱忱。

當年離家到航校報到的火車上,部隊給每個人發了半斤糖果,這些糖果讓聶海勝感受到了甜蜜、光明。

帶着這份甜蜜他一路勇往直前,爲祖國的事業奉獻自己的力量,他值得我們每個人致敬。

2022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顧誦芬事蹟 篇13

據央視新聞消息,國際體育仲裁法庭2月18日宣佈,英國田徑運動員烏賈被認定違反了反興奮劑規則,他在20__年8月6日舉行的東京奧運會男子4X100米接力決賽中的成績將被取消,並沒收獎牌、積分、獎品、證書。

根據相關規則,英國男子短跑接力隊在男子4x100米接力決賽中的成績也將被取消,並沒收獎牌、積分、獎品、證書。原本第四名的中國男子接力隊有望遞補獲銅牌。

20__年8月,國際興奮劑檢測機構表示,烏賈8月6日參加東京奧運會田徑項目男子4x100米接力決賽後收集的尿樣檢測呈陽性。9月,烏賈的B瓶尿樣檢測結果也呈陽性。

烏賈在東京奧運會上是英國4x100米接力隊的首棒選手,當時英國隊最終以0.01秒的差距敗給意大利隊,收穫銀牌。

在那場男子接力決賽中,由吳智強、蘇炳添、湯星強和謝震業組成的中國隊當時名列第四。國際體育仲裁法庭這份公告意味着有可能中國隊會遞補獲得銅牌,那將是中國男子接力在奧運會歷史上的最佳戰績。

20__年8月6日晚,在東京新國立競技場上演進行的4X100米奧運會田徑比賽中,由湯星強、謝震業、蘇炳添和吳智強組成的中國隊以37秒79獲得第四名。

20__年北京田徑世錦賽,家門口作戰的中國男子短跑不斷創造歷史。先是蘇炳添在男子100米預賽打開10秒大關,成爲首位跑進世錦賽百米決賽的中國人。隨後,中國男子接力隊不斷突破自我,在鳥巢站上領獎臺。

莫有雪、謝震業、蘇炳添、張培萌,曾經是那個夏天最讓人熱血沸騰的4個名字。

男子4×100米接力預賽,4位小夥子在預賽便跑出37秒92,刷新了亞洲紀錄,強勢晉級世錦賽決賽。決賽與衆多頂尖強隊同場競技,被分到了不利的第9道,他們沒有怯場,最終跑出38秒01,僅次於博爾特領銜的牙買加隊,斬獲一枚可以載入史冊的銀牌。

從那以後的6年間,中國男子接力隊一直在追逐下一枚世界大賽獎牌,卻屢屢與其失之交臂。

20__年裏約奧運會,中國男子接力隊的第一棒變成了湯星強,謝震業、蘇炳添、張培萌依然處在巔峯期。他們在預賽中跑出37秒82,再次刷新亞洲紀錄,站上了奧運會決賽的舞臺,跑出37秒90的優異成績,遺憾獲得第4名。

20__年倫敦世錦賽,“謝蘇張”仍是主力,第一棒變成了吳智強,預賽跑出38秒20,決賽跑出38秒34,再次獲得第4名,與領獎臺僅一步之遙。

20__年多哈世錦賽,中國男子接力隊對棒次做出巨大調整,蘇炳添、謝震業分別跑第一棒、最後一棒,許周政、吳智強分別跑第二棒、第三棒。預賽跑出37秒79,打破了全國紀錄,但謝震業決賽前受傷,最後一棒被迫換成別舸,中國隊最終獲得第6名。

20__年、20__年、20__年,中國男子接力隊接連闖進世界大賽接力決賽,卻一再無緣獎牌。

如今,中國男子接力隊終於有望圓夢,祝賀!

2022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顧誦芬事蹟 篇14

3人航天員小組中,首次執行“飛天”任務的航天員湯洪波是湘潭縣人,他也成爲湖南“飛天”第一人。

“我喜歡聽飛機起飛的時候發動機發出那種轟鳴聲,也喜歡開着飛機在雲層裏面鑽來鑽去,這種直插雲霄的感覺,感覺很愜意。”湯洪波說。

當年從航校畢業後,湯洪波直接去了新疆,成爲一名空軍飛行員。

在新疆,經過8年的飛行訓練後,他憑藉出色的成績,成爲飛行大隊的大隊長,安全飛行1159小時,被評爲空軍一級飛行員。20__年5月,經過層層選拔,湯洪波成爲我國第二批預備航天員。

進入航天員大隊後,他一直堅持各種訓練,爲飛行做準備。

現在湯洪波辦公室裏最醒目的位置,還擺放着他當空軍飛行員時戴的頭盔,它記載着湯洪波曾是一名優秀空軍飛行員的經歷。轉做航天員的這些年,湯洪波雖然沒有飛,卻在時刻準備着。其間,湯洪波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比如坐轉椅、沙漠野外生存、72小時狹小環境剝奪睡眠訓練,等等。每次,他都咬牙堅持,努力去克服,最終通過了一項項訓練。

他始終堅信,這是他厚積薄發爲空間站建設作貢獻,貢獻自己力量的時候。

20__年6月17日,機會終於來了。歷經11年磨礪,已經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大校軍銜的湯洪波,帶着他的飛天夢想,搭乘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奔向蒼穹。

6月18日7點20分,通過視頻畫面可以看到,天和艙內有幾個包裹已經從原來的固定位置被拆解出來,呈飄浮狀態,航天員湯洪波手持一把電動螺絲刀,在擰螺絲;在他旁邊,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互相配合進行工作。

此次航天員出艙活動,從開艙門到航天員回到核心艙,一共用時6小時47分鐘,遠長於第一次在20__年實施的出艙活動時間。3名航天員有明確分工。

出艙的兩名航天員,一人要爲機械臂安裝上臂支架,包括腳限位器、工具臺等,隨後藉助機械臂進行移動。另一名航天員藉助艙壁上安裝的扶手,爬行一段距離到作業點進行輔助工作,其間還要進行一次應急返回驗證。

此次出艙活動的另一項重要工作,就是進行艙外全景攝像機的擡升。

兩名航天員出艙過程中,艙內航天員需要對機械臂進行操作,雖然地面人員也可以對機械臂進行大範圍轉移,但在有航天員站在機械臂上的時候,艙內航天員可以更直觀地對機械臂位置進行觀察,更能與艙外航天員進行直接交流。

通過航天員在中國空間站的首次出艙活動,航天員出艙能力、應急能力都能夠得到有效驗證,特別是在艙外進行長時間工作,人與裝備的結合爲後續航天員對空間站進行維護提供了寶貴經驗。

2022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顧誦芬事蹟 篇15

彷彿是爲飛翔而生的。41年前,聶海勝誕生於湖北棗陽陽壋鎮一個小村莊。兒時的一天,他在山坡上放羊,躺在草叢上睡覺,突然夢見自己長出一雙大大的翅膀,忽閃忽閃飛上了藍天。那時,他是一個貧困的山裏娃,從來沒有見過飛機。

41年後的今天,當在八兄妹中排行老六的他年逾不惑時,那個無緣無故長翅膀的夢終於圓了,圓在“太空一往返,中華五千年”的九天,圓在13億中國人民的心田!

而飛翔的天路坎坎坷坷。小時候,聶海勝家裏窮啊,他經常穿姐姐的舊衣服,打赤腳。每天最多能搜撿到的就是雜麪餅和紅薯面做的黑窩子,蘿蔔乾、鹹菜、大醬是家中餐桌上的主菜。父母常常爲幾元錢的學費東挪西借。兔子,有時成了交到老師手中的“學費”。有一次,他把一條摸來的二三十斤重的大魚賣給老師,拿兩元錢交了學費。他學習很刻苦,寢室裏一般都準時關燈,有時背誦內容沒記住,他就在校園的路燈下讀書。他數學成績特別好,考試經常第一個交卷,而且經常是滿分。

16歲上國中時,父親病逝,貧困的農家更是雪上加霜。但聶海勝彷彿知道要爲飛翔做準備。他刻苦學習,國中畢業考上了縣重點高中,成爲全鎮兩個考上的學生之一。學校給了他助學金,每次放假,他還去打工、做農活,掙上十幾塊錢,攢夠了上高中的學費。

海勝自小平衡能力和心理素質就好。高中時,學校旁有一條排水管道,離地有一層多樓高,同學們都不敢在上面走,惟獨海勝能輕鬆走下來。而且,他從小就喜歡飛機,家裏雖然窮,但經常從同學那裏借來一些關於飛機的書。有一次上美術課,老師佈置搞一些小創作,他的作品是用泥巴做的3個飛機模型,當時就獲得了老師的表揚。

聶海勝說:“吃苦多的人,遇到什麼都想得開。”高中畢業時遇上了航校招飛行員,他被錄取了。臨行前,海勝像往常一樣,只背了一個書包,沒有更多的行李。他不讓母親送行,是怕母親難過。當年,他成了同行中第一個放單飛的人,教官讓他給其他學員講講飛行體會,不善言辭的他只說了一句話:“啥也不想,只管飛!”

12日,聶海勝改任空軍某殲擊機飛行員。第二天,他在飛行中就遇到了事故。他正駕着殲擊機在4000多米的高空執行任務,突然砰地一聲爆響,發動機停車了。殲擊機一下子轉速下降、機體下墜,艙內溫度劇升。聶海勝一邊鎮定地向地面報告,一邊試圖排除故障。所有的辦法都嘗試過了,飛機還在下墜。地面指揮讓聶海勝棄機跳傘,但他沒有放棄,做了最後的努力,試着讓殲擊機滑行。當殲擊機距地面只有400多米時,他不得不按下了彈射開關,然後覺得眼前一黑,就什麼都不知道了。

當聶海勝睜開眼睛,才發現自己落在了稻田裏,殲擊機摔在100多米遠的山溝裏,扎進土裏十幾米,着火爆炸了。而他本人除了掉了一隻鞋以外,完好無恙。後查明,此次事故是由發動機壓縮器上的葉片出了機械故障造成的。鑑於聶海勝在危急時刻沉着冷靜地處置險情,想盡一切辦法挽救飛機的勇敢精神,當年部隊爲他記了三等功。

1996年初夏,聶海勝放棄了提拔的機會,參選航天員。愛人聶捷琳開始不同意,主要是安全問題。平時話不多的聶海勝一靠“磨”,二靠多幹活,最後體檢的時候贏得了妻子的支持。

在參選的1500多名優秀戰鬥機飛行員中,他過五關斬六將,憑着良好的體質和優秀的飛行能力,最終走進了航天員的隊列。

神舟五號飛船發射準備階段,海勝被選入3人首飛梯隊。“神五”發射前一天宣佈由楊利偉上天后,海勝對他說,沒問題,你去吧,你的東西我們都給你帶回北京。當楊利偉巡天歸來返回航天員大隊時,聶海勝和翟志剛擠到楊利偉身邊,剛說了一句“你真棒……”,三人就緊緊抱在一起,眼淚刷刷地流。

20__年春節剛過,聶海勝及其所在的航天員大隊就開始投入“神六”載人飛天的緊急訓練之中。“神六”飛行不是“神五”的簡單重複,兩名航天員將在軌道艙裏開展空間技術試驗,多天後才返回,面臨的風險更大,對航天員的訓練要求也更高。聶海勝在飛船標準調整後,體重有點超標。他堅持5000米長跑和大運動量訓練。最終成功將體重保持在67公斤的標準之內,並具備了飛天的所有條件,成了首次多人多天飛行的航天員。

隨“神六”飛天的兩名航天員在飛行過程中要配合得天衣無縫。這就意味着作爲神舟五號首飛梯隊成員,一切都要從頭開始練起。

“神五”、“神六”大部分訓練是相同的。“神六”飛行時間長,針對這個增加了臥牀訓練,躺了五天五夜。第一天感覺腰疼,後來感覺越來越輕,時間長了就習慣了。聶海勝說:“我就是很平淡地這樣走過來的,情緒起伏不是很明顯,航天員不會有大喜大悲的情緒。”

這次飛行是真正意義上的在太空生活和工作,聶海勝說,楊利偉已經實現了飛天夢想,我們需要進一步去了解太空,瞭解外層空間,瞭解外星球,爲以後更深一步的研究打下基礎。我們還處在一個起步的階段,應該說這個事業,我不來也會有人來,但是我能來的話爲什麼不來呢?當然,這個事是有風險的,但什麼事情都有風險。既然選擇了,我願爲之奮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