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教師典型事蹟

來源:瑞文範文網 7.41K

xxx,男,1981年8月出生,中學歷史教師 。XX年畢業於太行師範學校,XX年10月走上工作崗位,任教於昔陽縣孔氏鄉王寨中學,這裏是昔陽縣最偏遠的深山區,距離縣城較遠交通不便。學校裏,沒有熱鬧城市的喧囂,只有偏遠山區的寧靜。他從教7年來,一直在教育 工作的第一線,擔任國中九年級班主任及九年級歷史和思想品德的教學 工作,XX年以來兼任學校教務工作。xxx同志忠誠黨的教育 事業,師德高尚,模範履行教師 職責,熱愛學生,團結同志,忘我工作,無私奉獻,以學校爲家,爲深山區的教育 事業嘔心瀝血,教育 、教學 成效顯著,是位德才兼備的優秀教師 。

農村教師典型事蹟

一、思想政治方面

熱愛中國共產黨,忠誠黨的教育 事業,有強烈的敬業和奉獻精神,有強烈的進取意識,爲人師表,積極參加各類政治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能認真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和教師 職業道德規範的要求,做到語言文明,舉止端莊,禮貌待人,以身作則,並能用自己的品德言行來教育 影響學生。在工作中,講敬業,比奉獻,團結同志,絕對聽從領導和學校的安排,對工作盡職盡責,敢挑重擔。

二、教學 教研方面

(一) 學者之路多坎坷,孜孜不倦收穫多,政史教研組組長,以高尚的人格、淵博的知識和獨特的教學 方法在學校中享有很高的聲望。XX年10月,王老師從師範畢業,分配到鄉中工作,從此踏上了教育 征程。年輕的他工作積極負責,爲人謙虛進取,贏得了學生的愛戴,領導同事的讚揚,並很快成爲學科教學 骨幹。XX年他開始代表學校多次參加縣各項教學 大賽,多次受上級表彰。然而,潛存於思想深處的那份緊迫感、危機意識卻不時撞擊着他的思緒,這份焦灼、不安來自於對飛速發展、日新月異的社會生活的強烈感受,更來自於對教育 教學 的深刻反思。多年的教育 教學 實踐,他思考的問題越來越深。隨着時間的推移,課講得越來越好,教材也越來越熟,然而面對學生和其他教師 的期待的目光,他卻常常深感知識的日顯陳舊、僵化,歷史究竟該怎樣教?究竟應如何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 ?“要做學者型研究型的教師 ,這是優秀教師 永葆活力的妙方。”他借閱了一摞又一摞書籍,做了一本又一本讀書筆記,一桌一椅、一盞小小的檯燈,伴他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寧靜的夜晚、忙碌的週末。總感到時間腳步的匆匆,惟恐時光飛逝,機會不再擁有,總想多讀快讀。幾年的學習生活,專業的、教育 教學 的甚至其他社會科學的各類知識,積聚着沉澱於心底,眼前的路越來越亮了。研究型教師 ,並不是要求一線教師 像教育 理論工作者那樣去追求理論、學術,而是要求教師 擁有教學 研究的態度與能力,提升教師 特有的“教學 實踐性知識”。王老師深深清楚這一點,爲此他始終堅持在一線工作,以他的實際行動探索出了一條新一代學者型教師 的成長之路。

(二)投身教育 天地寬,矢志教改譜新篇 XX年以來,王老師開始嘗試教學 改革,他把“課堂教學 與創造能力培養”的理論運用於教學 中。“從事歷史教學 的教師 ,應高度重視發展學生用辨證的觀點去看問題的方法。”教學 中,他一改過去歷史教學 過分強調死記硬背的做法,把學生解放出來。在教學 中,他不一味給結論,而是讓學生自己用閱讀、對比、理解、討論等辦法得出歷史結論,從發展學生的自信和勇氣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學會學習。減輕學生負擔是王老師的另一個重要課題。王老師認爲:“學生課業負擔重是普遍存在的問題,這個問題困擾了教育 多少年,苦無良策。可以說產生課業負擔過重的主要原因在教師 。教師 的教育 思想、教學 方法決定了對學生的學法。”愛因斯坦的名言也是他的口頭禪:“負擔過重必然導致膚淺”,要把這句話滲透到學生的靈魂中去,讓班主任、家長和學生從思想上鬆綁,爲自己教學 方法上改進提供條件。把學生沉重的課業負擔減下來是他永遠的追求。作爲中學一名站在教改前沿的歷史教師 ,他常常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究竟是培養健康而傑出的高素質人才,還是隻追求教學 重壓下的高分效應?”他說,不是不要分數,而是應該給學生創設一個寬鬆、愉快的學習環境,使他們用不同的方式,輕鬆自如地獲得高分,到達成功的彼岸。他認爲,不能正確地對待解題,將學生的手腳束縛在題海之中,這是當前中學歷史教學 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在歷史教學 中,他人率先試行以學生爲主的“合作討論式”歷史教學 模式,打破教師 講、學生聽的“一言堂”教學 陳規。他的歷史課一般只講20分鐘,把大量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問題學生提,疑難師生共同討論,課餘時間學生自己安排,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 中,他一貫實行民主教學 ,充分相信學生。他常向學生滲透“弟子不必不如師”的觀點,打破傳統的師道尊嚴,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師生平等討論。研究性學習的教學 實踐使他進一步改變教育 觀念、改變教學 行爲和教學 模式,和學生打成一片,融爲一體,邊指導邊學習,教學 相長,共同提高,成爲學生的學習夥伴和探索未知世界的朋友。他把研究性學習定位在面向全體學生,培養研究意識、體驗研究方法上。通過學科研究性內容的滲透和延伸,培養學生檢索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實現學習方式的根本性轉變。 研究性學習是對傳統接受式學習的理性批判,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具體描述,也是對終身主動學習的一種構建。這種學習方式培養了學生科學、嚴謹、求是、合作的精神和責任心,這些恰恰都是過去教學 模式所欠缺的,正是現在學生所需要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素質。在工作上兢兢業業,不敢有絲毫馬虎,能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堂課,批好每一份作業,教育 好每一個學生,努力去做一個深受學生尊重和信賴的老師。

三、 教學 管理方面

以學校整體利益爲重,,領會學校領導的辦學思路,積極參與教育 教學 管理工作。擔任教導處主任以來,勤勤懇懇,任勞任怨,能積極做好每一項工作。

四、德育工作方面

“愛”是人類社會永恆的主題,作爲一名教師 ,更要有慈母般的心,做一個富有愛心的教師 ,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學生當作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愛學生,要以尊重和依賴爲前提,要做做到嚴中有愛、嚴中有章、嚴中有信、嚴中有度。在多年的教育 教學 工作中,他經常從小處着手,從學生關心的事尋求最佳教育 時機,給學生春風沐浴般的教育 。其次,能夠和家長共同探討教育 孩子的方法,使家長的教育 更具理性,並協助其他班主任從學生實際出發,對不同類型不同個性的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思想教育 。熱愛學生,講究工作方法,工作有計劃 、有重點、有總結 。重視班幹部的作用,能針對不同時期學生思想的變化採取相應對策。重視不同層次學生的思想轉化工作。經常與學校、科任老師、家長溝通,使對學生的教育 趨於同步。充分發揮學生的自治能力。多管齊下,分層推進,在轉化後進生的工作中付出了艱苦努力。同他們促膝談心,解決他們生活上、思想上各種實際困難,體現出教師 同學生同甘共苦,肝膽相照,使他們跟上全班的進步步伐。

五、業績方面

從教7年來,多次獲得縣鄉優秀教師獎,所帶學科多次獲得擂臺第一。 XX年9月獲得“XX年度昔陽縣模範教師 ”。在歷年中招考試中他所教科目成績顯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