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項羽與劉邦的讀後感

來源:瑞文範文網 2.92W

偶爾翻到一套司馬遼太郎的《項羽與劉邦》的書,正好央視在播《楚漢傳奇》,我跟着父母看了半集,我一看有80集,頓時失去了網絡看片的信心,於是借春節放假之際,瀏覽了一遍《項羽與劉邦》,正所謂書非借不能讀呀,很快看完,覺得是本好書,寫點自己的讀後感

關於項羽與劉邦的讀後感

一是司馬遼太郎其人,原名福田定一,生於1923年的大阪,卒於1996 ,百度評價他是日本右派作家,對此我覺得有點莫名其妙。司馬遼太郎從小酷愛司馬遷的《史記》而更名爲“司馬遼太郎”,他自稱是取“遠不及司馬遷之太郎”之意,我覺得這個名字有向司馬遷學習致敬之意。他自幼博覽羣書,崇尚英雄人物,1943年畢業於大阪外語學院蒙語系,1946年入京都新日本新聞社,兩年後任產經新聞社記者,同時發表作品。1961年開始專業作家的生活。司馬遼太郎的小說,習慣從高空俯瞰大時代,把歷史上推動生產力向前發展的偉大人物放在革新與守舊勢力尖銳鬥爭的環境中,從各方面來歌頌他們的“勵精圖治”和“文治武功”。他一生著作汗牛充棟,也獲得很多文學獎。

二是《項羽與劉邦》一書在日本出版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從日本人的角度研究清末漢初的歷史及人物,該書1977年發表於日本雜誌的重鎮《小說新潮》,原題爲“漢風楚雨”。小說刊載後,立即引起轟動,讀者無數,連載了兩年四個月後推出單行本,更是好評如潮,很快成爲日本家喻戶曉的鉅著,併成爲日本史上最暢銷的小說。

三是楚漢相爭的傳奇性。項羽與劉邦,一個是百戰百勝,所向披靡的西楚霸王;一個是屢敗屢戰、打不過就跑的漢代梟雄。中國歷史上,可能再沒有比這更富戲劇性、更具有傳奇色彩的雙雄對訣!司馬遼太郎筆下的“楚漢傳奇”,既是一部雙雄爭鬥的歷史,也是一場韓信、張良、蕭何、陳平、范增、項梁等風雲人物權智對決的精彩大戲!

四是人物刻畫深刻,在小說中,項羽一世英雄,所向披靡,何以最後兵敗垓下?劉邦以一介布衣,百戰百敗,緣何最終屌絲逆襲,成爲漢代開國皇帝?貧士韓信因何脫離項羽轉投劉邦?張良運氣辟穀,如何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我們看到陳平的連番毒計、紀信的悲壯赴死、虞姬的溫婉悽美;我們也看到趙高的變態慾望、章邯的無奈倒戈,項梁的薄命無後;即便是侯生、蒯通、酈食其、陸賈等儒士英勇無畏的行爲和膽略也躍然紙上。書中人世的善與惡、人情的義與欲、人心的險與弱,隨着筆下一個個鮮活人物的進場與退場,剛強與陰柔,勇猛與狡黠,引領我經歷一次次心靈的震撼。最終結局,烏江之畔項羽無顏見江東父老,拒絕烏江亭長過渡,絕地反擊而被五人分屍,小說在結尾處迎來高潮,如絃斷般戛然而止,發人深思,引人入勝。

五是劉邦其人,劉邦是梟雄,雖是無賴出身並無顯著特長,但司馬遼太郎認爲這恰恰就是他的特長:因爲他並不在行,但有領袖氣質,能讓一大幫子英雄好漢跟隨其後就是高超的本領,他的手下可以充分發揮自己才幹,譬如蕭何的後勤,韓信的戰爭,張良和陳平的謀略。正因爲劉邦對什麼都不是很專業,所以劉邦往往能從諫如流、用人得當,雖然也有錯誤的建議和經常性的失敗。由於劉邦的不夠強勢,所以他能擢拔韓信、周苛,容忍韓信當齊王,能重用反覆的彭越,默許陳平的貪污。劉邦出身草莽,能平等對待天下之士,當然也包括混飯吃的“士”。劉邦出身市井,所以他能經受失敗,屢敗屢戰,關鍵時刻能夠服軟,也能出手,鴻門宴的退讓避免了全軍覆沒,修武從韓信中奪權就體現出他的果敢與氣魄。掩卷長思,劉邦還真是一個運氣極佳的人,屢次在罹難中恢復過來,這除了堅韌的意志力以外,不能不說天助其人呀。

六是項羽其人,司馬遼太郎認爲,項羽的優勢則是戰神,平原戰爭力掃千夫,天下無敵。項羽斬殺宋義,擊敗章邯,陳兵關中懾服劉邦,討伐齊國大獲全勝,回身救彭城一戰擊潰劉邦大軍;兵圍滎陽,劉邦只得詐降;一天擊垮彭越大軍;廣武山射傷劉邦;固陵城在人困馬乏的前提下,依然大敗劉邦,從此劉邦不敢再追;烏江岸邊二十八騎依然不敗,真可謂百戰百勝。項羽的士兵都崇敬項羽,只要項羽在,士兵就充滿激情充滿信心。項羽對自己人都非常友好,而且非常真誠。項羽只要對手誠服就滿意,非一定要趕盡殺絕,其對呂后、劉邦之父就是例子。項羽重視“義”,項伯明明在幫劉邦,但項羽並不爲之所動。但對受降敵軍的坑埋,對兵卒的掠奪,對謀士不重視,也鮮明體現了他只能作爲戰爭的主帥,而不是王者。從精神層面上講,項羽非常具有人格魅力,“氣拔山兮氣蓋世”,高大威猛偉岸善戰柔情,符合人民心中英雄人物的所有特徵,幾千年的歷史並不用“成王敗寇”評價項羽就說明了這些,但時不利兮奈若何。

七是楚漢結局的必然性,在秦末羣雄並起的混亂年代,項羽和劉邦都是身先士卒,雖然項羽總是高歌猛進;劉邦一直撤退。但項羽由於單純所以易受離間,范增的離去、周殷的背叛就是例子。項羽由於總是勝利,所以不重視外交工作,不重視拉攏同盟軍,因爲他不需要。同樣由於常勝,項羽不重視團隊的力量,不能形成集羣作戰,導致項羽出馬的戰爭必勝而沒有項羽的戰爭則很難勝利,這一點與劉邦恰好相反。同樣由於常勝,爲人驕傲,承受不了失敗,烏江之畔的小船,項羽如果像劉邦一樣,退一步,渡過長江,休養生息,徐圖備戰,天下未必就是劉邦的,但項羽不能接受,只是簡單的認爲“這是天意”。項羽爲人衝動,做事不考慮後果,坑殺秦降卒、殺秦王子嬰以及誅殺懷王熊心,則失掉了民心。

深夜看完,大腦還在高速運轉,作爲一本史詩般小說,《項羽與劉邦》精準地解讀了雙雄勝敗的緣由,從內心深處解讀了這對歷史上最著名的最偉大的對手,從一個日本人的角度看待這段歷史,行文中對於一些地名、人物發展脈絡給予了特別說明,讀起來非常輕鬆流暢,給我們提供了多元看待楚漢相爭這一獨特歷史事件的獨特角度,非常值得一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