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館》讀後感精選三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75W

篇一:《茶館》讀後感300字

《茶館》讀後感精選三篇

《茶館》是老舍先生的名作,是三幕劇的劇本。《茶館》講述了老北京裕泰大茶館幾十年間的跌宕起伏,歷經清朝、民-國、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統治時期這三個年代。《茶館》非常現實,好人不一定有好報,惡人不一定有惡報,充分體現瞭解放前社會的黑暗、官員的腐-敗。

老舍先生在《茶館》中刻畫的人物性格特點十分鮮明,這也是這個劇本的一大特色,王掌櫃、常四爺、鬆二爺、劉麻子、唐鐵嘴、宋恩子、吳祥子等人物的個性特點都躍然紙上。只需讀過一次,不必像上語文課那樣細細品讀,也能把各種人物的性格特點弄明白。例如裕泰茶館的王掌櫃,他爲人正直、不做壞事,但有些軟弱,遇事就給錢、說好話。茶館的老主顧常四爺,他跟王掌櫃一樣,正直、不做虧心事,跟王掌櫃不一樣的是他比王掌櫃要硬,骨子裏有那麼一股傲氣,怎麼也不肯低頭,不肯讓步。

讀完《茶館》,我體會到我們現在是多麼幸福,那時候的很多孩子連一碗熱湯麪都很難吃上,而我們現在漢堡牛扒可以隨便吃。那時的人們真是生不逢時,生活在那樣一個黑暗的年代。

在《茶館》裏,我最敬佩的人還是常四爺,特別是他那種不向困難低頭的精神。常四爺是滿族旗人,在清朝時有份“鐵桿兒莊稼”,不用幹活就有錢拿。後來清國滅亡了,常四爺並沒有像他的好朋友鬆二爺一樣捱餓,而是自己去種菜賣菜,自食其力,不向困難低頭。這種精神正是我們現在缺少的,由於生活條件優越,我們遇到困難就退縮,假如生活在那個年代,沒有常四爺這種精神恐怕也很難在社會中生存。

篇二:《茶館》讀後感400字

《茶館》是老舍先生的劇作之一,我讀了之後有很多的感想。

《茶館》的故事發生在清朝末期的北京,那個時期非常混亂,軍閥混戰、敵寇入侵,裕泰茶館裏卻是熱熱鬧鬧,那裏聚集了三教九流、各行各業的人,掌櫃王利發爲了適應當時革命的浪潮,不斷改良茶館的經營,把茶館開了下去,但最終還是被軍閥霸佔,成了他的歌舞廳,王利發便上吊自盡了。

茶館本是給人歇腳、喝茶的地方,在《茶館》中,它被描寫成一個縮小的社會,提鳥籠的有錢人、賣蟈蟈的窮人、算命的先生、專橫無理的士兵、奸詐狡猾的商人都聚集在這裏,人物描寫得非常生動,有正直善良的王利發、常四爺,也有奸詐狡猾的劉麻子、吳祥子等,他們之間的交流與衝突都體現了舊社會的封建與腐朽,就像常四爺的經典對白:“我愛咱們的國呀,可是誰愛我呀。”

當時的社會局勢動盪,人民生活苦不堪言,茶館裏每天都有悲慘的事情發生,這讓我體會到,我們能擁有現在美好的生活,非常不容易,裕泰茶館裏的那些人,不正是爲這樣的生活而奮鬥的嗎?既然如此,我們更應該珍惜這幸福時光、好好學習,成爲祖國的棟樑。同時也要不停磨練自己,就像裕泰茶館的改良一樣,接受失敗、知難而上,這樣纔會更上一層樓。

這篇劇作也讓我體會到了那時人們的生活與工作是多麼困難,談國事談多了就會掉腦袋,他們能堅持下來非常不容易,使我更佩服勞動人民的堅忍不拔,我要向他們學習。

篇三:《茶館》讀後感600字

《茶館》是以北京一座茶館爲舞臺,事實上,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展開了清末戊戌維新失敗以後、民國初年北洋軍閥混戰時期和國民政府在大陸的統治崩潰前夕三個不同時代的生活場景和歷史動向。《茶館》是老舍最優秀的戲劇創作,正像曹禺先生所說,它是“中國戲劇史上空前的範例”。

老舍先生在《茶館》中刻畫的人物性格特點十分鮮明。每個不同的人物都代表了當時社會不同職業、階級的不同羣體。看似多達幾十位的出場人物,卻無一顯得重複。王掌櫃、常四爺、鬆二爺等等身世不同、個性顯著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只需讀過一次,就能把各種人物的性格特點深深刻在腦中。例如裕泰茶館的王掌櫃,正如卷首老舍先生予其的定位一般:精明、有些私心而心眼不壞。通覽全文,在我眼中他作爲一個掌櫃,很圓滑又顯得軟弱,遇事就給錢、說好話。然而,在結局中他不忍看到茶館被高官與小人奪取,默默地在後院自殺。這一情節,彷彿出乎了人們的意料,但仔細一想,又在情理之中,讓人心酸不已。這麼一個走着中庸之道的掌櫃,卻選擇以極端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老舍先生通過一個人物,以其行爲與性格的強烈反差,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悲哀,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社會風氣的諷刺與不滿。

《茶館》裏有些語言我特別喜歡。大傻楊的話是一個非常巧妙的開幕辦法。我從來沒聽過數來寶。我發覺了中國人跟美國人說話的法子很不一樣,差別相當大!中國人是比較含蓄;他們常用客氣話和婉轉的話,這是中文最難學的地方!在《茶館》看到了地道的中國人的說法,最好笑的是在第二幕,兩個拜把子兄弟想娶一個太太,但是不好意思告訴劉麻子他們的奇怪要求,他們當然不直說出來,反而他們說,“這兩個人穿一條褲子的交情……沒人笑話俺們的交情。”劉麻子同意,“沒人恥笑。”他們又說,“那你說這三個人的交情也沒人恥笑吧?”我也很喜歡劉麻子的反應。“平常都說這小兩口兒,小兩口兒,誰聽說過小三口兒的呢?”中文裏真有微妙的意義!

在《茶館》裏,我們處處可以看到老舍其作爲一個語言大師的風範。《茶館》中,十幾個人物依次登臺,卻個個形象立體,性格鮮明,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其寫作語言的性格化,時代化,應人切景;老舍以笑寫悲,寓莊於諧,以幽默風趣的語言辛辣地諷刺了那些於三個時代中光怪陸離的醜類;北京化的口語也是本劇一大特色,給穿梭於茶館中的人物注入生命。

《茶館》這三幕共佔了五十年的時間,而老舍先生僅僅用一些個小人物怎麼活着和怎麼死的,來說明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我想當你合上書本的一瞬,你會感覺到你和那些小人物一起度過了漫長艱辛的五十年。每個人物都扮演着自己的故事,同時又與各自所處時代密切關聯。揭示了社會一角,展覽了許多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性格生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