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參加 國際花園城市 評選陳述材料

來源:瑞文範文網 4.12K

廣州是華南地區的一座中心城市,位於珠江三角洲北緣,總面積7434.4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3718.8平方公里。廣州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雨量充沛,一年四季繁花似錦,歷來有“花城”之美稱。廣州市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歷史文化底蘊深厚。1978年以來,廣州市的國內生產總值連續23年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XX年末,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383.07億元人民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175美元;全市人口994.30萬人,其中本市戶籍人口702.66萬人,暫住人口291.64萬人;建成區面積達到430.7平方公里。人均居住面積達到10.36平方米,居全國大城市之首。近年來,廣州致力於實施“青山碧水藍天工程”,建設現代化生態城市,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已逐步發展成爲一座適宜創業發展和生活居住的現代化“花園城市”。目前廣州正在申報“中國人居環境獎”和“聯合國人居獎”。

廣州市參加 國際花園城市 評選陳述材料

一、積極整治城市環境,改善市容景觀

由於過去的幾十年中,廣州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欠帳”比較多,隨着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城市建設管理面臨的問題十分突出:城市規劃滯後,城市建設結構佈局不夠合理;基礎設施建設跟不上城市發展的需要,交通阻塞總狀況嚴重;商業網點和室內市場建設跟不上市場發展的需要,違法建設現象大量涌現;城市綠化發展緩慢,市區“溫室效應”不斷增大,城市居住環境呈現惡化的態勢。

近五年多來,我們針對這些問題,圍繞建設“最適宜創業發展和生活居住”的現代化中心城市,全力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廣州的城市面貌迅速改善,城市環境質量明顯提高。

我們加快園林綠化建設,逐步完善了城市園林綠化體系。我們加大“森林圍城”的力度,高標準建設廣州環城綠色生態屏障,先後建成自然生態保護區4個,森林公園33個,城市綠化廣場12個,城市公園29個,城市道路綠化工程160多項。1996年至XX年全市新增公共綠地1280多公頃,逐步完善點、廊、環、面的綠化體系,形成“森林圍城,城在林中”的局面,實現了園林綠化建設的跨越式發展。我們突出抓好廣州市的“市肺”——白雲山的建設,用5年時間完成了3萬畝松林的林分改造,把原來的純松林改造成爲多品種、多層次、多色彩、多結構、多功能的混交林,並完善其生態遊憩功能,新建了30萬平方米綠化休閒帶,使白雲山逐步發展成爲集調節生態環境、旅遊觀光、休閒娛樂等功能爲一體的風景名勝區,每年有1500多萬人到白雲山旅遊休閒。到XX年底,我市綠化覆蓋面積達到95004公頃,建成區 綠化覆蓋面積達到13032公頃;園林綠地面積達到86204公頃,其中園林綠地面積10759公頃;公共綠地面積4163.47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綠地率、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分別從1996年初的25.51%、23.28%、4.72平方米提高到XX年的31.60%、29.57%、10.36平方米。公園總數達到125個,公園面積達到3074.85公頃。這些指標均居中國大城市的前列。今天的廣州,就像一個大花園。

我們全力構建城市道路主骨架,完善城市交通道路系統。我們將改善城市交通作爲城市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對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持續進行高強度投入。1996年至XX年五年間,廣州市基礎設施建設的總投入達到627億元人民幣,超過前40年總投入的3倍。XX年,計劃投入142.62億元人民幣。大部分用於城市交通路網的建設。先後建成了5座跨江大橋,1條雙向6車道26.7公里的內環路,1條雙向6車道60公里的環城高速公路。新建和擴建了30多條城市主幹道路。逐步形成了由快速路網,主幹道路網和次幹道路網構成的層次分明、功能明確的道路交通網絡體系。到XX年底,我市城市道路長度達到2887公里,道路面積達到3923萬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積達到9.76平方米。與此同時,我們加快了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建設步伐,地鐵一號線全長18.5公里,已於1999年6月建成通車。目前我們正推進建設地鐵2、3號線的建設和新機場輕軌、城郊列車路線的建設。

我們積極整治城市環境,努力改善城市面貌。全力“治髒”,動員市民全面清理城市各個區域的衛生死角。對城市道路實行16小時保潔,對城市生活垃圾實行上門收集,做到日產日清,全部實行無害化處理。對城市建設工地實行規範化管理,從源頭上遏制了餘泥渣土撒漏污染環境和施工噪音擾民等問題。重典“治亂”,制訂一系列管理法規,整治違法建設和機動車輛亂停放等行爲。近五年來,廣州市清拆過去一個時期形成的違法建築1200多萬平方米,目前市內的違法建築已基本清拆完畢。全面清拆違章設置的戶外廣告,規範戶外廣告的管理,1999年全部清拆了市內的香菸廣告,使廣州邁入了無戶外菸草廣告城市的行列。全面整治靜態交通秩序,機動車輛的停放逐步走上規範有序的軌道。全力美化市容景觀,先後投入11億多元人民幣,按照嶺南建築風格對商業街區和陳舊樓宇重新整飾改造,目前已有3個街區改造成爲環境優美的商業步行街,有5000多棟建築物的立面和屋頂進行了重新整飾美化。

我們積極推進城市景觀工程和標誌性建築的建設,努力塑造新的城市形象。以新、舊兩條城市中軸線和珠江岸線爲主,構築“ 一橫兩縱”的城市景觀體系。從1998年起啓動109項城市景觀工程的建設,目前已完成了98項。重點規劃建設了廣州藝術博物館、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廣州體育館、廣州國際會展中心、廣州歌劇院和廣州報業文化廣場等一批新的大型標誌性建築,其中部分建築已建成。這些標誌性工程的設計全部採用國際招標,按照國際一流標準建設。這些標誌性工程陸續建成後,將會使廣州的城市形象和文化品位提高到新的層次。

二、積極保護文化遺產,大力弘揚歷史文化

廣州作爲歷史文化名城,先後有南越、南漢、南明3個封建王朝在此建都,遺產衆多。目前有文物保護單位156個,其中國家級16個,省級28個,市級112個。廣州是嶺南文化的代表,秦漢造船遺址、西漢南越國宮署及御花園遺址、南越王墓、光孝寺、聖心大教堂、鎮海樓、中山紀念堂、陳家祠、餘蔭山房和西關大屋、商業騎樓、東山紅樓羣、愛羣大廈、白天鵝賓館等古今建築都蘊涵了深厚的嶺南文化特色。

近年來,我們在迅速城市發展的過程中,加強了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對可能埋藏着歷史文物的區域,我們劃定保護範圍和控制地帶,先後劃定了22處文物保護範圍。對新發現的文化遺址,我們全力做好發掘和保護工作。1995年,我們在舊城區發現南越國王宮署遺址後及時劃定了4.8萬平方米保護區,並由市政府撥出4.92億元人民幣搬遷區內建築物。對區域性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我們採用測繪、拍照、攝像等多種保護措施,及時實行分類保護。對具有傳統風貌和地方特色的街區,我們劃定控制區,進行重點保護,目前已在老城區劃出16個控制片區。對需要搶修的重要文物古蹟,近五年來,市政府共撥出1.3億元人民幣專款進行搶修維護。對源遠流長的地方傳統文化藝術——粵劇,我們重點保護,新建了粵劇藝術人才培養基地,每年組織大規模的演出,使這種具有深厚地方特色的藝術形式得以承傳發展。對獨具特色的迎春花市、迎春花會和南海神誕等嶺南民俗,政府給予積極扶持,每年舉辦盛大的活動。賽龍舟是廣州的一項羣衆性傳統文化體育活動,歷史悠久,政府在每年農曆5月“端午節”舉辦規模盛大的“龍舟賽”。

三、努力保護城市環境,保持城市的持續發展

近幾年來,我們加大環境保護工作的力度,積極治理環境污染源,全面提高城市總體環境質量,確保了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

我們加強對工業污染的防治。近五年來,共投入9.29億元人民幣,完成了948項工業企業污染項目的治理,先後對位於居民住宅區、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內的124家不能就地治理的污染型工業企 業實行搬遷或關閉,徹底解決了這類企業的污染問題。

我們全力完成國家提出的環境污染治理目標。1996年,國務院明確提出了“一控雙達標”的目標,即到XX年,全國所有工業污染源排放污染物要達到國家或地方規定的標準,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在國家規定的指標內,重點城市的環境空氣、地面水環境質量按功能分區分別達到國家規定的有關標準。我們按照這個要求,向環境污染宣戰,如期實現了國家提出的奮鬥目標。到XX年底,廣州列入國家考覈計劃的2941家企業全部如期實現達標排放,市區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達到86.74%;環境空氣、地面水環境質量按功能分區均達到國家標準。廣州是全國按期實現“一控雙達標”目標的三個省會城市之一。通過治理,一度受到嚴重污染的珠江水重新變清,魚蝦大量回遊繁殖。

我們積極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加快環保基礎設施建設。近五年來,先後建成了3座污水處理廠,目前有4座污水處理廠正在建設之中,到XX年底,全市生活日處理污水能力已達到63萬噸,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31.49%,到XX年將達到70%以上。我們全力推進機動車污染防治,針對廣州目前130多萬車輛機動車輛廢氣對城市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的狀況,對機動車廢氣污染展開綜合整治。從1996年7月1日起,對路檢測不合格的汽車強制安裝尾氣淨化器;1997年10月1日起,在全市推行使用無鉛汽油;當月城區大氣鉛濃度平均下降了61%;1997年12月1日起,對機動車實行禁嗚喇叭,當月城區交通噪聲平均峯值下降了3分貝;1998年3月起停止發放新的摩托車牌照,XX年10月1日起,對不符合環保要求的輕型機動車不準在本市生產、進口、銷售和發牌。通過嚴格控制,廣州市機動車輛排氣達標率已從1995年的46.3%提高到XX年的82.04%。我們積極發展“綠色交通”,目前已有2/3的燃油公交車和1/5的出租車使用液化石油氣。我們在飲食服務業中全面推行“油改氣”,在飲食服務業中廣泛使用石油氣和電等清潔能源,目前全市已有7787家飲食服務業戶改用清潔能源,飲食服務業黑煙污染從根本上得到了控制。我們積極推行燃煤脫硫,在燃煤、燃油企業中廣泛推廣使用低硫燃料、脫硫劑和脫硫裝量,目前廣州建成區的煙塵控制區覆蓋率已達100%,so2排放得到了有效控制。通過努力,廣州市的環境質量明顯好轉,XX年,市區空氣中二氧化硫爲0.045毫克/立方米,比1999年下降16.7%,二氧化氮0.061%毫克/立方米,下降11.6%,總懸浮顆粒物0.158毫克/立方米,下降13.2%,降塵量7.34噸/平方公里∙月,下降10.0%,空氣質量 水平已經進入全國大城市前列,市區空域保持了藍天白雲的良好狀態。地表水和飲用水源水質達到國家考覈標準,區域環境噪聲和道路交通噪聲連續7年下降。在XX年全國46個重點城市的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覈中,廣州市名列第七,比1999年的第28名上升了21位。

四、廣泛組織公衆參與城市建設管理,共同創造優美的城市環境

我們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口號,依靠廣大人民羣衆共同建設管理城市。政府實行政務公開制度,在作出城市建設重大決策之前,廣泛徵求社會多個階層和廣大人民羣衆意見;在進行城市建設管理的過程中廣泛動員組織人民羣衆參與。“珠江新城”是代表21世紀廣州新形象的中央商務區。我們在制定發展規劃時,先舉辦規劃方案展示,並通過媒體和因特網向社會各界公佈,廣泛吸收社會各界的意見制訂了完善的發展規劃方案。廣州歌劇院是廣州正在規劃之中的重點標誌性建築,我們在對該建築物設計時,將來自中國大陸、美國、德國、奧地利和中國香港的五個設計單位的設計方案和模型向市民展示,請市民提出意見和建議,共有1876人蔘加投票,共提出了256項建議,我們在此基礎上選出最佳設計方案,並對設計方案進行了修改完善。珠江兩岸景觀工程是廣州的一項標誌生工程,我們在建設這個備受矚目的浩大工程時,設計了6個方案,每個方案先建設一個15米長的樣板段,廣泛徵求市民的意見,1XX多名市民參加了優選方案投票,我們據此選出最佳設計方案,並進一步修改完善,爲這項工程制訂了完美的設計方案。爲了整治和維護城市交通秩序,我們在全市共組織了11988個服務組,496個志願者協會,2227個青年服務隊,26萬我名志願服務人員。爲了整治城市環境秩序,近三年來我們組織了8次全市市民統一大行動,共有28萬多人次參加了整治髒亂現象義務勞動。從1999年至XX年,廣州市社情民意調查中心跟蹤調查市民對廣州城市環境的評價,市民的滿意率1999年10月達到93.5%,XX年6月達到95.9%。

五、面向二十一世紀,確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

適應新經濟時代的到來、中國即將加入wto和廣州市行政區域的調整,最近,廣州市政府組織開展了城市發展“概念規劃”,在此基礎上編制廣州城市總體發展戰略規劃,爲城市未來發展制訂了穩定的城市框架和可持續的發展戰略目標。

我們確立的城市發展戰略目標是:堅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實現資源開發利用和環境保護相協調,強化廣州作爲華南城區中心城市的商貿、文化、信息中心和交通樞紐等功能,提高中心城市的地位 和作用,使廣州在21世紀發展成爲一個高效、繁榮和文明的國際性區城中心城市。一個適宜創業發展和生活居住的山水型生態城市。

我們確立的城市規劃戰略目標是:以區域共同發展與生態優先爲前提,保持地區生態平衡,利用廣州經濟高速增長和中國快速城市化的機遇,採取跨越式發展模式,調整城市空間結構,完善城市功能,促使城市結構由單中心向多中心轉換,以促進產業化水平的提高和城市社會經濟的穩定、健康、持續發展。

我們確立的城市土地利用戰略是:將全市劃分爲5個片區,21世紀重點發展位於廣州南部的番禺片區,將該區建設成爲華南地區的航運中心、臨港工業區、新興產業區和區域服務業核心區,具有南國水鄉風情特色的現代化新城區。以中心片區爲基礎,建立“都會區”。“都會區”由舊城大組團、南翼大組團、東冀大組團、北翼大組團構成,呈多中心、網絡型的空間結構。在舊城大組團建設成廣州城市傳統的商業貿易中心、環境優美的歷史文化名城;在東冀大組團以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爲依託,以高新技術產業爲導向,建設成爲廣州製造業的基地;在南冀大組團發展基於信息網絡技術和知識經濟的新興產業,建設綜合性新城區;在北冀組團集中發展航空運輸業、現代化物流業、倉儲業、無污染輕型工業、都市型生態農業,增強交通樞紐、生態屏障功能。

我們確立的城市生態環境戰略是:基於區域與城鄉生態環境自然本底及其承載能力,建構與城市建設體系相平衡的自然生態體系,形成城鄉生態安全格局,實現城鄉生態良性循環,促進城市與自然的共生、保障、促進,引導城市可持續發展,爲把廣州建設成適宜創業發展、居住生活的山水型生態城市創造條件。以山、城、田、海的自然特徵爲基礎,構築“一環兩面楔”、“三縱四橫”的生態主廊道,建設多層次、多功能、立體化、複合型網絡式的生態結構體系,形成“山水中的城市,城市中的山水”的山水城一化化城鄉生態格局。

我們確立的城市綜合交通戰略是:構築以機場、港口、鐵路爲龍頭,以高快速道路和快速軌道線爲骨幹的安全可靠、高效快捷的交通運輸,適應、促進並能合理引導城市空間拓展與未來的持續發展,強化廣州作爲交通樞紐、物流、客流中心的地位,充分發揮華南經濟中心、國際商貿中心的作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