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景點的導遊詞範文(精選20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5.8K

北京景點的導遊詞範文 篇1

大家好,歡迎來到北京頤和園玩。請大家注意了,進了頤和園的大門,請不要亂冷垃圾,謝謝合作!

首先我向大家介紹一下,北京頤和園它還有另一個名字:皇家園林博物館。頤和園裏有山有水。山是萬壽山,水是昆明湖,還有許多名勝古蹟。進了大門,看到的是彩畫長廊,這長廊簡直就是一幅故事傳說的長卷,令人駐足留連。大家請看,長廊有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杆,一眼望不到頭。這長廊很長很長,有七百多米呢!每一間橫檻上都畫着五彩繽紛的畫,這些畫畫得栩栩如生,一共有幾千幅畫呢! 大家擡頭看一看。很美吧。好了,大家游完長廊,我們就去諧趣園。諧趣園最具有南方水鄉特色,園裏柳蔭夾道,迴廊曲折。那飄滿水面的荷葉連成一片,密密麻麻。在這茂盛的葉片中,點綴着像星星一樣的荷花。大家看,有的荷花展開兩三片花瓣,有的還是花骨朵,有的露出了嫩黃的小蓮蓬,還有的已全部綻放。從諧趣園過來,就來到了萬壽山。

.從萬壽山下看,一座寶塔形的三層建築聳立在半山腰上,金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閃爍着金子般的光芒,那就是佛香閣。我們到山頂去看看吧。從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部分都看到了。大家往左側看,那就是昆明湖。昆明湖的水很清、很靜。待會兒,就去昆明湖看一看.。

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我剛纔說的昆明湖。昆明湖圍着長長的堤岸,堤上有好幾座式樣不同的石橋,河兩岸還有許多柳樹。湖水波光粼粼,蜿蜒飄逸的十七孔橋像一條長龍,橫臥在湖面上。大家可以做船去玩一玩,看一看風景。一小時後,到大門口集合。

今天,我們的旅程到這裏就結束了,歡迎大家再來遊賞。祝大家玩得愉快!

北京景點的導遊詞範文 篇2

"季節輪迴,難耐我們迴歸自然之心。”不知您在這裏聽了這句話是否感到親切。願大家此時把工作的疲勞和生活的煩惱拋到九霄雲外,同我一起沐浴大自然的慷慨與激情。今天由我爲大家做沿途解說,首先我代表幽谷神潭的全體員工歡迎各位的到來,如果大家在遊玩過程中有什麼不解的問題,請向我提出,我會盡全力給您一個滿意的答覆。

首先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巨大的游泳池,池中水是流動的春天然礦泉水,此水全部是由山頂流下來的,山上長滿了許多珍貴的野生藥材,比如柴胡、山姜、百合、白芍……因此水中溶入了許多藥材的汁液,所以在此游泳清涼自在、身上爽滑,且有祛病健身等功效。

各位朋友,不知當您進入峽谷,是否感覺清爽之氣撲面而來,當您漫步在石築的小路上,舉頭仰望兩岸高巖壁立,鬱郁蒼蒼,山石由近而遠,加上谷中縱橫的溪流,淙淙作響,是否讓您的精神爲之大振呢?

現在引入您眼簾的是一塊巨大的石頭架在兩石之上形成一個拱門,上書“通天門”,巧妙地把人文精神融化在大自然地鬼斧神工之中。順着我地手往上看,巨大的巖壁酷似一張山神的臉,長長的鼻樑、緊閉着的嘴、雙眼一開一閉着,張開的眼關切着進入幽谷神潭的人們,守護着您的安全,閉着的眼告訴人們它並不在意您擾了山神的清淨。

這條峽谷共有2.5公里的路程,澗中處處有水,而且山有多高水便有多高,有水就有魚,讓您感到大自然那充滿靈動的神韻。

爲了您在登山過程中,不感到疲勞和空虛,除了能感受大自然的神韻外,也能欣賞到人爲藝術,所以我們請了各地有名的石匠在此雕刻了一些書法篆刻和古代巖畫。這一組“漸入佳境”不正是在督促您向上走,裏面的景色會更美。

在您的周圍,有各式各樣的石頭,形象萬千,獨具特色,比如趴在消息裏的那隻小龜,正做正向上攀登的動作,傳說它從谷裏被衝下來,至今已有數萬年之久了,悠閒自在的趴在那裏,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它被衝到這裏能?請您隨我一起祛尋找答案。

人有“三分長相,七分打扮”一言,那麼景也就有“三分象,七分想”一說,大家請回頭隨我手指的方向看“臥虎嶺”好似真的一隻頭向西的大老虎在那趴着,傳說是玉皇大帝派遣在這裏的“守山之王”。

這裏有一塊巨大的“探頭石”,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屋檐,由於夏天雨水過多,所以將這個圓柱立在了下面,讓遊客在此歇腳時有一定的安全感。

朋友們,想嘗試一下“高空飛人”的感覺嗎?我們景區一九九八年八月份開發了這項人工娛樂設施——“高空速滑”,其娛樂性、刺激性強,但有驚無險,如果朋友們有興趣的話可以親身體驗一下。

在大家眼前的是一個深約3米,寬約2米的深溝,溝里長着一些綠色的苔蘚,不時從石縫裏流出一股清泉。傳說這裏曾經是鮎魚精的洞穴,它經常危害方圓百姓,興風作浪,引起玉皇大帝的憤怒,於是下令雷公捕殺它,爲百姓除害,鮎魚精受了傷躲進洞穴,至今血還殘留在洞穴裏,那股清泉沖刷到現在,也不能衝去它的罪惡。

面前者譚不及其清澈見底,忠心希望人餘人直間底情誼就象這“情深似水”潭,至於這個名字的由來請大家隨我往前走,順着我手指的方向看,聽我講一個感人而又悲傷的故事,這隻大龜在努力向上爬的同時頭卻朝向谷口,而在它的保護下,她的孩子橫臥着,將頭藏在媽媽的脖子下,原本山下谷口那隻小龜也應在媽媽身旁,只因在雷公捕殺鮎魚精的時候,當晚雷鳴電閃、風雨交加,嚇壞了母龜和它的兩個孩子,爲了躲避這場災難,母龜便托住小龜,往山頂跑,突然,在它身邊的一隻小龜不留神踩到一塊散的石頭,便掉了下來,又隨着洶涌的河水被衝到了谷底。大龜的頭就這樣一直衝谷口望去,望她那失散多年的孩子,眼淚掉了一遍又一遍,積成了一個潭,人們爲之感動,起名爲“情深似水”潭,潭裏的眼淚流向谷底,衝到小龜的身體,也寄託了母親的思念,真可謂“兒行千里母擔憂,母行千里兒不愁”。

在往前走又一塊大石頭擋住了我們的視線,“換了人間”四個大字刻在其上,繞過此石到清涼谷,請大家暫時溶入這自然之中,盡情享受人家最美的境界。走到這兒我們暫停腳步,這裏樹木茂盛且涼爽,由此梯而上,是一巨大平臺,周圍樹蔭遮掩、清風吹拂,坐在上面,望着滿谷的秀美,心都醉了。

現在展現在大家眼前的就是幽谷神潭的奇景之一的“飛瀑”。高百尺,上下兩疊,上疊側峯壁立之間,奔騰的山泉如蛟龍出谷,協風帶霧,雜在下疊的花崗岩上,浪花飛濺,滿谷轟鳴,而後由慢撒在鱗片狀的崖壁上,形成一副書迷寬的水簾,飄飄灑灑一瀉數丈,形成飛瀑奇觀,其中最深處在3.4米,雖然沒有李白那“飛流只下三千里,疑是銀河落九天”之壯觀,但其秀美也樂在其中了。

俗話說“不到長城非好漢”,那麼在這裏我要對大家說的是“不到神潭更遺憾”。走過這一關便是“神潭”,登天梯樂趣無窮,有驚無險,當您站在天梯頂轉頭向谷底瞭望,兩側的山峯聳立,中間那條小路就像一條臥龍向上蠕動,衝着谷口大聲喊,會讓您的心情更加舒暢。

現在大家看到的便是著名的“神潭”。潭方百尺,最深處達8米多,上接飛瀑,下引清流,遠觀上下兩條瀑布如雙龍含珠,更爲神奇的是自上而下爲一整塊灰白色的天然花崗岩衝擊而成的,但何以能衝成這麼深的一個潭,也是令人不解的。在潭水靜時,雖然有8米深,確清澈見底,潭底一閃一閃的是硬幣,每一枚都代表了遊客的一個心願,潭中小魚悠哉遊哉,潭口闊而潭底小,象臉盆狀,水質很高,屬純天然礦泉水。

傳說這裏有只神龜,是專管人間陰晴雨雪之事,所以當地百姓敬潭如神,有祈雨的儀式流傳至今。在大旱時方圓幾十裏百姓到神潭旁的“祈雨神廟”中祈雨,人員爲男性,光着上身,扛兩隻羊,提着一個銅酒壺,祭祀完畢,從神潭汲半壺水,這水不能動,待下雨後再把水倒回潭中,據說及其靈驗,常常在歸途中便有大雨。

北京景點的導遊詞範文 篇3

各位遊客大家好、

我先簡單的介紹一下故宮、故宮是世界上顯存規模最大的古代皇家宮殿建築羣、故宮又叫紫禁城、它整座城池建成於公元1420xx年、位於天安門廣場北側、自故宮建成後先後有明清24位皇帝在此執政、

故宮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960米、東西寬750米、全面積72萬平方米、整座紫禁城被寬52米的護城河所環繞、城牆高10米、可謂是“城高池寬”、

故宮開四門、座北朝南、南門爲午門、即正門、北門爲神武門、東爲東華門、西爲西華門、

整個院落分爲二大部分、即“前朝”和“後寢”、“前朝”是皇帝舉行盛大典禮的地方、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及東西兩側的文華殿及武英殿爲主、“後寢”是皇帝及后妃、未成年子嗣們居住的地方、主要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及東西六宮爲主、據說當年紫禁城共有宮殿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如果一個嬰兒從哇哇墜地開始每晚住不同的房間、等他住遍所有的房間後已經是一個27歲的年輕人了、

接下來、我們將要參觀的是午門、在10米高的城牆上聳立着五座崇樓、樓頂飛檐翅起、從上面看就像五隻展翅欲飛的鳳凰、故午門又稱五鳳樓、它位於端門之北、雄偉壯觀、

午門在明代這裏是舉行獻俘大典的地方、大家可能聽說過“推出五門斬首”、這裏雖是午門、但卻不是砍頭的地方、在明朝的時候、這裏是廷杖之所、

進入故宮的院落、首先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五座漢白玉石橋、跨過金水橋就來到了太和門廣場、這裏既是明代皇帝御門聽證時百官待駕的地方、

接下來參觀的是太和殿廣場及太和殿、這裏是皇家舉行盛大典禮的地方、太和殿廣場基本呈正方形、整個院落平坦寬闊、氣勢非凡、

太和殿坐落在八米多的漢白玉基座之上、莊嚴肅穆、在每一層基座的邊緣都伸出很多小龍、那些小龍是傳說中一種沒有角的龍、他們是大殿的排水系統、每個龍頭的嘴裏都有一個小孔、即噴水孔、三層基座之上共設有小龍頭1142個、每當下大雨的時候、雨水便從1142個龍頭嘴裏的小孔內排出、非常壯觀、爲宮中一景、被稱爲“千龍吐水”、

太和殿是整座紫禁城內級別最高的建築、只有皇帝舉行盛大典禮時才使用、象徵皇權的至高無上、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我國現存木結構大殿的傑出典範之作、太和殿始建於1420xx年、當時叫奉天殿、後來、改叫皇極殿、清順治皇帝登基後、重修三大殿、並將皇極殿改爲太和殿、意思是、宇宙間的一切關係都可以得到協調的意思、後來康熙年間又重修第二次、纔有今天的規模、它是紫禁城內大殿之最、裝飾用的彩繪爲最高等級的金龍和璽、殿頂形式爲最高等級的重檐廡殿頂、就連大殿上的吻獸也是我國目前最大的、總之出處顯示“第一”、那是“老子天下第一”思想的體現、

大殿內的陳設簡單而又富麗堂皇、地上是“金磚漫地”、皇帝的九龍寶座位於二米高的楠木高臺上、皇帝升座後、頗有居廟堂之高、君臨天下之威風、寶座前陳設有寶象、仙鶴、香亭等物品、都取其美好的寓意、

在太和殿外的露臺上左右各有一隻烏龜和仙鶴、取之龜鶴延年之意、江山社稷萬代相傳、此外、還有日晷、嘉量、是古代的計時工具和計量器具、象徵皇帝公正無私、對天下百姓都是坦誠、平等的、

看完了太和殿,我們再來看中和殿。大家請看!中和殿是皇帝在大典前等待吉時、稍事休息的地方。下面,請大家跟我來一起參觀當時的國宴廳--保和殿。各位朋友,這座大殿是故宮前朝三大殿中的最後一座大殿,叫保和殿。這座大殿被稱爲清代的國宴廳及科舉考場。

現在我們來到了乾清宮,這是皇帝在紫禁城中居住和處理日常政事的地方。乾清宮分爲中殿、東暖閣及西暖閣三個部分。正殿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臨時按見大臣的地方,殿中設有皇帝寶座及御案,正中掛着一塊“正大光明”匾,那是清朝皇帝的祖訓,作爲治國、修身、平天下的基本準則。東、西暖閣是皇帝晚上住宿的地方。

現在請各位隨我去參觀交泰殿。各位請看,這座四角攢尖頂的大殿叫交泰殿,這座建築是明清兩朝皇后過生日時舉行壽慶活動的地方。在大殿後牆匾額上有“無爲”二字,那裏是康熙皇帝的御筆,意思是希望後代能夠以德制國,施以仁政,以圖國家長治久安。

大家現在看到的是坤寧宮、坤寧宮是在紫禁城內居住的地方、坤寧即是像大地一樣寧靜、安忍不動、意思是說皇后是後宮之主、母儀天下、應該有大地一樣安忍不動的胸懷、後來、自雍正皇帝開始坤寧宮西部改成了薩滿教的祭祀場所、東部改爲皇帝大婚的洞房、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紫禁城的後花園--御花園,它位於北京故宮中軸線最北端、這裏是帝后們的休閒娛樂的場所。整個花園呈長方形,佔地雖然只有1.2萬平方米,但卻容納了大小20多座不同風格的建築。御花園以欽安殿爲中心、中軸線上的唯一的一所宗教性建築、

神武門是紫禁城的北門,明代曾叫玄武門,清代爲了避諱康熙皇帝玄燁的“玄”字,改爲神武門。神武門是皇家的報時臺,原來門樓上設有鐘鼓,每天早晨鳴鐘,晚上擊鼓,爲在紫禁城居住的帝后們報時,此外皇帝外出巡幸也出此門。

好了、我們就先講到這裏、下面給大家2個小時自由參觀的時間、大家要保護好自己的隨身物品、保護好文化遺產、希望大家玩的愉快、

北京景點的導遊詞範文 篇4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大家到八達嶺景區觀光旅遊。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我很高興,望各能在八達嶺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長城是世界聞名的奇蹟之一,它像一條巨龍盤踞在中國北方的遼闊的土地上。它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法的結晶,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象徵和中華民族的驕傲。

遊客們,我們已經來到了著名的八達嶺長城,您向遠處看,可以發現這裏的長城分爲南、北兩峯,蜿蜒于山脊之上,龍騰虎躍、氣象萬千,景色十分壯觀。往下面看是有兩個門洞和U字形的城牆緞怕讞甕城。在甕城牆上內外兩面都有垛口牆,四面拒敵。倘若敵人攻破關門涌入城內,將受到四面守城將圍殲,敵人如落甕中。甕城是長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一般都建在地形險要的交通要道上。八達嶺的甕城也不例外。建在山脊上,受地形限制,依山就勢,東低西高,東窄西寬,僅有5000平方米。甕城內無井,水源缺乏,平常駐兵不多,守城部隊駐在西北三裏的岔道城。甕城中原有一座“察院公館”,是供皇帝路過駐蹕或官員停留住宿的。甕城兩門之間相距63.9米,西門楣題額“北門鎖鑰”,它的用意我在前面已經講過。城門洞上,古進安裝有巨大的雙扇木門,門內安裝有木頂柱和鎖閂。平時,大門敞開,行人商旅自由出入;戰時城門緊閉,嚴實堅固;一旦發出反擊號令,城門洞又是千軍萬馬發起衝鋒的出口。甕城的東門楣題額爲“居庸外填”,修建於明嘉靖十八年。在“居庸外鎮”關城的城臺上,原來嵌有一塊石碑,爲明朝萬曆年間刻制。從碑文可以看一帶長城,先後經80多年時間才完成。這碑中還記錄着修築長城的時間、長度、主持官和管工頭、燒頭、窯匠頭、泥瓦匠頭和名字,以明確責任。站在城上向下看,我們中以看到來往不斷的車輛和從門洞穿過的遊人。這裏不僅是古代重要的軍事防禦關口,而且也是交通要道。從這裏南通昌平、北京,北去延慶,西北往宣化、張家口,“路從此分,四通八達”。八達嶺也因此得名。

我們往右下方看,在登城口的南側陳列着一門大炮,名爲“這時威大將軍”。這門炮炮身長2.85米,口徑105毫米,由於中炮身上鑄有“敕賜神威大將”而得名。字最大的射程是500多米,可見當時的軍工業是比較發達的。

北8樓是八達嶺長城海拔最高的樓,高達888.9米,建築也很有特色。原來還可登上敵樓觀山望 景,但目前爲了保護文物封了樓門。

從關城城臺到南峯的最高處南4樓,城牆長685.8米,高度上升142.4米,特別是南3樓至南4樓之間,山脊狹窄,山勢陡峭,長城逶迤400多米。城頂最險處,坡度約爲70度,幾乎是直上直下。南1樓和南2樓,都沒有修復二層,從南3樓遺存的柱礎看,原來也有鋪房。

南峯長城以南4樓地勢最高,海拔803.6米。登樓眺望,長城自西南向東北蜿蜓于山脊之上,宛如蒼龍,宏偉壯觀。使人不由得想起我國著名的長城專家羅哲文先生登臨八達嶺長城時詠的詩;千峯疊翠擁居庸,山北山南處處峯。鎖鑰北門天設險,半哉峻嶺 走長龍。從南4樓到南7樓,高度逐漸下降。南5樓與南6樓之間在長城的內側距城牆30米的山脊上,聳立着一座白色的小亭,這就是1987年6月落成的“貴州省修復長城紀念碑亭”。南6樓是一座鋪房,鋪房建在上層的頂上,面闊三間,硬山頂,紅柱子,灰色瓦,小巧玲瓏。這大概是當年“千總”的指揮所。

今天的長城,早已失去軍事價值,而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廣大中外遊客,成爲舉世聞名的旅遊勝地。隨着旅遊業的發展,長城這一中華民族的象徵,全世界重要的文化遺產,會煥發出新的生機。以更優質的旅遊服務、更優美的旅遊環境迎接着大家的到來!

北京景點的導遊詞範文 篇5

女士們、先生們:咱們今天下午的活動內容是逛衚衕和參觀四合院。衚衕和四合院是歷史上北京城的有機體,是組成社會的細胞,是老北京人休養生息、繁衍掙扎的地方,是北京城歷史演進的的有力見證。我們想真正地瞭解北京人的生活,就得鑽衚衕,串四合院。

爲了使大家遊覽中增加情趣,現在利用乘車的時間,向大家介紹一些有關衚衕和四合院的知識。

(導遊員可利用適當的時間,向客人們總述或分段介紹下面的內容)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千萬不可小看北京的衚衕和四合院,更不能把它們看成是僅供人們棲身住宿的地方,如果聽我稍加講解,就可發現,原來北京的衚衕和四合院蘊藏着如此豐富的中華文化!我先介紹一些有關“衚衕”的知識。

(衚衕一詞的由來)

北京城內的衚衕與繁華的大街比起來,確實有些不起眼,但是據專家們考證,明朝就有人對衚衕進行研究了,至今已有了五六百年的研究史。衚衕的寫法明朝與現在不同,是將“衚衕”二字,分別夾在“行”字的中間,如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出版的《京師五城坊巷吞[集》中的“吞[”二字,就是典型的早期文獻證明。明朝人對這種寫法非常得意,說胡和同是“胡人大同”的意思,從表面上看具有“少數民族團結”的,然而二字都夾在“行”字之間,就暗示着蒙古人(元朝統治者)早晚要走人的了。

歷代衆多的專家們曾從多角度對衚衕一詞進行考證,有的從音韻學角度,有的從字形發展角度,有的從方言角度……最後較集中的成果認爲衚衕一詞原是蒙古語。本世紀40年代出版的《北京地名志》載,在蒙古,比村稍大的部落就叫衚衕,也有專家說,衚衕是蒙古語中“浩特”的音譯。浩特即城鎮,包括衚衕。

原內蒙古大學副校長張清常先生的考證是較有說服力的。他認爲衚衕是蒙古語“Hottog”的音譯,是水井的意思,有人譯作“霍多”或“忽洞”,現在內蒙古仍有以此音命名的地方,如賽音忽洞(好井)、烏克忽洞(死井)、哈業忽洞(雙井)等。北京地區一向以水井爲中心,分佈居民。

(衚衕一詞何時出現)

衚衕一詞既然來源於蒙古語,那麼蒙古人統治北京地區的元大都時期,這個詞有可能就出現了。果然,人們在元雜劇中發現了“衚衕”一詞。元代大戲曲家王實甫的《歌舞麗春室》雜劇中,就有“恰便以錦衚衕”的唱詞,在其他的元雜劇中也有類似發現,如“辭別了老母,俺串衚衕去了”(《孟母三移》)、“我家住在磚塔衚衕”(《沙門島張生煮海》)……戲中的磚塔衚衕即現在西四丁字街南有座七級磚塔的那條衚衕。

既然元代纔出現衚衕這個詞,而北京卻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曆史的古城,人們可能會問,元代以前,北京地區的街巷叫什麼呢?回答很簡單的,那時的北京地區是按古代傳下來的舊制,叫做街、巷、坊、裏等。這一點從宣武區的地名中可得到證實。因爲宣武區的歷史早於內城。換句話說是先有宣武區(古薊城),後有內城區(元大都),所以宣武區中現在叫衚衕的地名相對要少,而以坊、巷、裏、街等爲地名的較多,如南橫街、白紙坊、華康裏、清泉巷等。

(有因可循的衚衕名稱)

一些外地朋友或外國客人對北京五花八門的衚衕名稱表示不可思議,耳朵眼、椅子背、豆芽菜、象鼻子坑、燜葫蘆罐、石老孃、王寡婦、大腳、臭皮等,都是衚衕名,令人不得要領,不如其他的大城市,如上海、天津等,用地名或事件作爲該市地名,或稱道,或稱路,讓人一目瞭然。其實北京的地名也是有其內在聯繫的,只是沒引起人們的注意罷了。如果稍加分析,不難發現,北京的這些地名都與人們的生活或社會現象有關。之所以人們覺得它們如此五花八門、雜亂無章,主要是因爲這些名稱出現的時間有先後,社會現象複雜造成的。總的來說,北京的這些衚衕名稱是自然形成的,並非出於行政命令,統一規劃,而且是源於生活。

北京景點的導遊詞範文 篇6

魯迅博物館位於北京市阜成門內西二條,是建國後最旱建立的“人物傳記性文學博物館”。該館的前身爲原西三條的北京魯迅故居,1954年在故居旁興建博物館,於1956年10月19日魯迅逝世20週年紀念日落成開放。1994年擴建後的新展廳是四合院式的仿古建築,與故居相鄰。該館佔地1.3萬平方米。

魯迅(1881一1936),漸江紹興人,中國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故居內爲“魯迅故居舊景陳列”,這是一座精巧的小四合院,南北房各三間,東西房各一間,一直保持着當年先生居住時的模樣,南房是會客室,北屋東西兩房間分別爲魯迅的母親和朱安夫人的住室,中間一間爲餐廳,北屋當中一間向北凸出一小間,面積僅8平方米,是先生的臥室兼書房,即著名的“老虎尾巴”,先生自稱“綠林書屋”,陳設十分簡樸。東廂房闢爲展室,舉辦“魯迅在北京西三條21號”展覽。

該館在1993年被西城區人民政府命名爲青少年“兩史一情”(中國近代史、中國革命史和國情)教育基地。

北京景點的導遊詞範文 篇7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北京昌平縣境內,有一處明代帝王陵墓羣,即中外聞名的十三陵。在周圍40公里的範圍內,埋葬着明代13位帝王,23位皇后和衆多的嬪妃、太子、公主、從葬宮女等。

(一)概況

明永樂五年(1407)朱棣的皇后徐氏去世。朱棣命禮部、工部及術士風鑑先生等人,在北京郊區尋找"吉壤"。先後曾指定潭柘寺、燕家臺、屠家營等處,朱棣均不滿意。後來江西術士廖均卿說,昌平北有吉壤,可做萬年壽域,名黃土山,山前有龍、虎二山,形成一個小平原。朱棣視察後很滿意,決定在此建造皇陵,改黃土山爲天壽山。永樂七年(1409)正式建陵,到永樂十一年竣工,即長陵。明代歷朝(除景泰帝外)皇帝陸續在此建陵。 明制規定,陵墓每年大祭三次(清明、中元、冬至),小祭四次(正旦、孟冬、生辰、逝日)。每次謁陵耗費巨大。十三陵地面上建築曾幾度遭到破壞,最嚴重的一次是清兵入關。明末清太祖崛起於東北,威脅明朝安全。有人說清兵之所以強盛與他的祖墳風水有關。他們(金人)的祖墳在房山,如搗毀,清兵即滅。天啓皇帝於天啓二年(1622)派人毀房山金陵,並建關帝廟鎮之。清兵入關後,採取同樣的報復手段,破壞了明陵。清乾隆五十年,爲了攏絡漢人,曾下令修繕明陵。民國時期,1920xx年左右,當地豪紳爭奪產權,明陵又遭破壞。

1繃昴骨範圍

墓區原有一道40公里長的圍牆。紅色圍牆自南邊的大宮門起,依山而築,設有中山口、東山口、老君堂口、賢莊口、灰嶺口、錐子口、雁子口、德勝口、西山口、榨子口等十個關口,各口駐兵把守。現在紅牆已無,但從地名上看還能瞭解到當年的墓區範圍。

2繃昴怪兄嵯

(1)石牌坊

石牌坊是陵區最南端的建築。該坊五門六柱十一樓,高14米,寬2886米,建於嘉靖十九年(1540),是目前國內保存最大、最早的石坊。夾杆石四面有浮雕,刻有八對獅子滾繡球、十六條生龍,造型生動。

(2)大宮門

大宮門是陵墓區的正門。門分三洞,旁連40公里圍牆。門前豎着"官員人等至此下馬"碑。門內有數千軍士守護,任何人不得闖入。當時規定"謀毀山陵者,以謀大逆論,不分首從,俱凌遲處死"。山陵內盜砍樹木者斬,家屬發往邊疆充軍。

(3)碑樓

該樓爲重檐頂四出陛、樓內馱巨碑,即長陵的神功聖德碑,高三丈(該碑正式建立於宣德十年,即公元1435年)。正面爲神功聖德碑文,3000餘字,明成祖長子仁宗朱高熾撰。碑陰是乾隆五十年(1785),清高宗的《哀明陵三十韻》,詳細地記錄了長、永、定、思幾座陵墓的殘破情況。碑東側是清政府修明陵的花費記錄,西側是嘉慶九年(1804)清仁宗論述明亡的原因。

(4)石象生

神路兩側有一組石雕羣,24獸,12人,共18對,36個。包括獅子、獬豸、駱駝、麒麟、馬、象各4匹,二臥二立。武臣、文臣、勳臣各4人。

(5)櫺星門

櫺星門俗稱龍鳳門,在此處有"天門"之意,門三道之間有短垣相隔。6根門柱形似華表,三門額坊中央雕有石刻火焰珠,故當地人又稱其爲火焰牌坊。 櫺星門北有7孔漢白玉神橋一座,通往長陵陵門。

(二)埋葬帝后簡表

陵 名埋 葬年 號廟 號在位年代年 數享 年附葬皇后長 陵朱 棣永 樂成 祖1403~14242265徐 氏獻 陵朱高熾洪 熙仁 宗1425148張 氏景 陵朱瞻基宣 德宣 宗1426~14351038孫 氏裕 陵朱祁鎮正統天順英 宗1436~1464(前後)2238錢、周氏茂 陵朱見深成 化憲 宗1465~14872341紀、王、邵氏泰 陵朱佑樘弘 治孝 宗1488~15051836張 氏康 陵朱厚照正 德武 宗1506~15211631夏 氏永 陵朱厚艏 靖世 宗1522~15664560杜、陳、方氏昭 陵朱載趼 慶穆 宗1567~1572636李、陳、李氏定 陵朱翊鈞萬 歷神 宗1573~16204858王、王氏慶 陵朱常洛泰 昌光 宗16201月39郭、王、劉氏德 陵朱由校天 啓熹 宗1621~1627723張 氏思 陵朱由檢崇 禎思 宗1628~16441735田、周氏

(三)長陵

長陵是十三陵中第一陵,佔地10公頃。墓主是明成祖永樂皇帝朱棣和皇后徐氏。

1繃暝捌矯娌季

陵墓有三進院落。第一進院落從陵門到潭髏擰A昝拍詼西側原有神廚、神庫各5間。東南角有碑亭一座,無碑文,建於嘉靖十五年(1536)。清順治皇帝見過陵墓後,於順治十六年(1659),在石碑正面用漢、滿兩種文字鐫刻其謁陵感受。碑陰是乾隆皇帝於1785年謁陵後鐫刻的謁明陵八韻。第二進院落從潭髏胖聊諍烀擰T耗邶潭韉羈9間,深5間,重檐廡殿頂。殿內60根楠木柱,當中4根柱直徑都在1米以上。該殿是國內最好的楠木殿。殿中原有大佛龕,供成祖和徐皇后。殿兩側原有廊廡15間,現已無存。第三進院落從內紅門至明樓。院內前部是二柱牌坊,依次爲石五供、明樓和寶城。 明樓是每座陵墓的標幟,也是每座陵墓中軸線上的最高建築。樓頂爲重檐歇山式,建於方城之上,四出陛,額曰"長陵"。刻碑爲萬曆三十二年重立。原碑刻"太宗"(朱棣原來的廟號),後來世宗嘉靖皇帝於嘉靖七年改太宗爲成祖,未換石碑,只用木雕成祖之碑鑲之。萬曆三十二年(1604)雷擊起火,木雕被毀。大學士沈一貫奏請改新碑。明樓兩側連寶城,城內園丘即寶頂,週一百丈,下面即地宮。

2倍西井

長陵的陵園還轄屬東西井。東井在德陵饅頭山之南,西井在定陵西北。"井"內葬着被"賜死"的殉葬宮妃。她們是皇帝的地下隨侍,雖賜死但無資格入地宮。埋葬她們的墳(豎葬)叫"井"。

(四)定陵

定陵在昭陵東北大峪山(原名小峪山)下,埋葬着明代第十三代帝王萬曆帝朱翊鈞和孝端、孝靖二位皇后。萬曆十一年(1583)朱翊鈞借祭陵的機會勘察了陵區,最後決定在小峪山爲己建陵,改小峪山爲大峪山。因陵地有巨石,工程量級大,有人諫阻其不聽,決定次年開工。朱翊鈞時年才22歲。從萬曆十二年開工,至萬曆十八年竣工,歷時6年之久。墓穴工程質量極佳。竣工後,28歲的萬曆皇帝,曾在自己的地宮中飲酒歡賀,然後將墓口封閉。朱翊鈞是個殘暴荒淫之君,在位48年不問朝政,縱飲歡樂,還巧立名目廣納民女,如選"九嬪"、"十俊"等。

北京景點的導遊詞範文 篇8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的汽車正行駛在八達嶺高速公路上,馬上就要進入即將參觀的八達嶺景區。前面的那座山就是軍都山,八達嶺長城就盤踞在這座山上。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古代人民就已經開始修建長城了,那個時候諸侯爭霸,爲了保護自己的領地不被侵犯,所以在各自的邊界上紛紛修築了長城,叫做互防長城。

而我國曾經出現了三個修築長城的高峯,分別是秦長城,漢長城,明長城。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原,建立了秦王朝,爲了加強統治,防禦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所以派大將蒙恬30萬軍隊和很多勞力將原來北方的燕、趙、秦長城連了起來,並加以擴充,歷時9年修築了一條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綿延萬里的長城,這也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道萬里長城。到了漢朝,漢武帝也是爲了加強防禦,“不叫胡馬度陰山”,修築了一條近兩萬裏的長城,同時這也保護了新開發的絲綢之路,漢長城是秦長城的一道前沿陣地和防線,它西起新疆,東到遼東,是中國歷史上修築長城最長的朝代。而明長城則是中國歷史上修築長城的最高峯,工程之大,技術之精是獨一無二的。當年朱元璋在統一全國建立明王朝的過程中,採納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當時元朝雖然已經滅亡,但是還保持着比較完整的軍事實力,加上逐漸崛起的女真族的不斷侵擾,所以開始修築長城。明朝大規模修築長城達到了18次之多,到了明朝末年才基本完工,東起遼寧丹東鴨綠江邊的虎山,西到甘肅嘉峪關的明長城全長6350公里。明長城具備三個特點,築構完備,管理完善,佈局嚴密。而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八達嶺長城就是明長城的一部分。而長城在我國古代最原始的目的雖然是防禦,但是它同時還起到了其他的作用。第一就是軍事作用,第二則是經濟作用,它不僅促進了屯田的開發和北疆經濟的發展,而且也是中原的百姓安居樂業,第三是促進了各民族的融合。此外,它還保護了通訊和促進了對外開放。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國古代,不僅僅只有這三次修築長城的經歷,據統計,在上下兩千年裏,先後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都修建過長城,有人做過粗略的計算,如果將長城改建成一道高5米,厚1米的大牆,繞地球10圈兒多都有富裕。著名的民間傳說:烽火戲諸侯和孟姜女哭長城也是發生在萬里長城上的。如今,長城在經過幾次修整之後,基本恢復了以往的面貌,在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而且它還是當今世界上最長的防禦性城牆!遍佈了我國16個地區,全長達到了10。8萬里。

剛纔我們所經過的路,就位於關溝中。關溝是燕山山脈和軍都山山脈的交會處,南起昌平區南口鎮,西北到延慶縣八達嶺長城的城關,全長40裏。是中原地區通往西北高原的咽喉要道。明代在這裏佈置了四道防線,分別是南口關,居庸關,上關,八達嶺。在關溝中的疊翠山上,曾有金代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居庸疊翠,可惜現在景觀已經不復存在了。

剛纔我們所看到的那條鐵路就是由我們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第一條鐵路,由詹天佑設計的京張鐵路。因爲八達嶺地區地勢複雜,技術難點很多,所以詹天佑所設計的人字型鐵路,成功解決了火車不能直接爬坡和轉彎的難題,而打通長達1091米的隧道也令中外人士歎服。現在在青龍橋火車站樹立的銅像就是詹天佑的,還有紀念碑。

關溝因爲居庸關而著名,我們可以看到前面宏偉的建築就是居庸關,它的名字起源於秦朝,以秦始皇遷徙“庸徒”在這裏居住所以得名。在關內,有一個著名的漢白玉石臺,就是雲臺。它是元代的一坐過街塔,上邊原來有三座藏式佛塔,在後來的地震中毀壞了。明代又在原處]建立了泰安寺,而在康熙年間又被毀了,只留下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柱礎和望柱。雲臺的面積有310平方米臺下的券門上刻有獅、象、四不象、金翅鳥等浮雕,分別代表了佛教密宗五方五佛的座騎,還有天龍八部護法天神的浮雕。內壁上還有四大天王浮雕和神獸圖案,券頂上還佈滿了曼陀羅的圖樣,花中刻有佛像,共2215尊。還有六種文字鐫刻的《陀羅尼經咒》和《造塔功德記》,這些都是元代的藝術精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八達嶺長城是明長城中的傑出代表,因爲這裏四通八達,故成爲八達嶺。可能大家會問,爲什麼要講長城修築在這裏?其實這主要是因爲八達嶺地區重要的地理位置。它不僅守衛着明皇陵,而且也是京師的西北大門。

八達嶺長城是歷史上許多重大事件的見證,例如蕭太后巡幸,元太祖入關,慈禧太后西逃等等,八達嶺都是畢竟之路。說到這裏,還有一個故事要講給大家:位於關城東門路旁,有一塊巨石,傳說在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在西逃的途中經過這裏,曾經站在這塊石頭上回望京城,所以這塊石頭也就被叫做望京石。但現在這塊石頭已經不那麼突出了。

有一句話大家一定都知道:不到長城非好漢。剛纔介紹了那麼多景觀,您一定急切的想來到景區遊覽一番,不用着急,馬上您也要成爲好漢了。好,這裏就是著名的八達嶺長城遠處是壯麗的景色,而往下看就是長城重要的組成部分翁城,他一般都修建在地形險要的交通要道上。翁城兩門之間相距63.9米,西門匾額:北門鎖鑰,我在前面已經講過了。東門的匾額爲:居庸外鎮,意思是居庸關外又一重鎮。現在我們向右下放看,在登城口的南側陳列着一門大炮,名爲:神威大將軍。是崇禎年間製造的。

北京景點的導遊詞範文 篇9

各位遊客朋友:

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天安門廣場。大家可以看一下,我們現在的位置是在天安門廣場南北方向的中軸線上,距我們南面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大約有100米左右的距離。 我們今天在天安門廣場遊覽的時間是30分鐘。

大家向我這裏聚一下,我先給大家簡要介紹一下天安門廣場的主要景觀。 (手勢,向北指)大家先向這邊看。(稍停頓,待遊客目光集中於手指方向)我愛北京--天-安-門。一會兒,我會向大家詳細介紹天安門的的滄桑歷史。除了天安門城樓外,我還要向您介紹天安門前的金水橋、以及橋前的華表和石獅。 大家回一下頭,您看到了,這就是莊嚴挺拔的人民英雄紀念碑了,隨後我也將向您講一講她的故事。紀念碑南邊的建築就是"毛主席紀念堂",我們今天的行程沒有安排大家瞻仰毛主席遺容,如果您有意去的話,可以告訴我,我會盡量滿足您的願望。 天安門廣場東側的建築是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這裏陳列了大量珍貴的革命歷史文物。和她相對着的,(手勢,向西指)西邊的這座建築,就是非常著名的"人民大會堂"。關於她,一會兒我也會向您做詳細介紹。

好好好,大家現在可以在廣場上拍照留念。拍照前我給大家提個醒,大家儘量避免站在這條中軸線上拍照,旗杆可能會影響您的拍攝效果。另外,大家如果在紀念碑前拍照的話,建議您到紀念碑的那一側去拍,在這邊是逆光,會影響照片的效果。給大家10分鐘時間,拍完照請到這裏集合,我在這裏等大家.

下面我首先爲大家介紹一下天安門城樓。 天安門原爲明清兩代皇城的正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五年(1417),最初叫做承天門,取"承天啓運,受命於天"之意。清順治八年(1651年)重修而改名天安門,含"受命於天"和"安邦治民"的意思。至今已有580多年的歷史了,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安門城樓,建築在巨大條石砌成的須彌座式城臺上,造型莊重渾厚,宏偉典雅,是中國傳統建築藝術的典型代表作之一。城樓通高34.7米。城臺上的大殿寬九楹(62.77米),進深五楹(27.25米),象徵封建帝王的""至尊。大殿爲重檐歇山式,朱牆黃琉璃瓦頂。南面設有菱花隔扇門、窗36扇,殿內外立有直徑2米的巨柱60根,天花、斗拱、樑枋等處、均繪滿了最高等級的金龍和璽彩畫,金碧輝煌,極爲雄偉壯觀。

1988年的元旦,天安門城樓正式對外向遊客開放。 在天安門高大的暗紅城牆中闢有五個券洞門,明清時代,這裏的門、橋行走規制森嚴,中門爲皇帝進出專用。皇帝每年冬至往天壇祭天,夏至去地壇祭地,孟春赴先農壇耕籍田,都要出入天安門。那麼,在當時,是不是隻有皇帝一人才能進出中門呢?這位朋友答的對,不是。大家知道還有什麼人可以走這裏嗎?(稍做停頓)讓我來告訴大家。此外,皇帝的父母可從中門入宮;皇帝大婚,皇后可從中門進入一次;新科狀元等"金殿傳臚"後,可從中門出宮一回。除此之外,嚴禁任何人進出,否則是要治重罪的。中門左右的兩座旁門,供宗室王公和三品以上文武百官通行。過去天安門是座只進喜,不出喪的吉祥之門

好好天安門的設計者是蒯(kuǎi)祥。蒯祥是江蘇吳縣人,明初洪武年間生於木匠家庭,他的父親是一位有名望的木工師傅,能主建大型工程。蒯祥受父親影響,從國小藝,勤奮好學,聰慧過人,三十來歲時,已成爲才華出衆的木工匠師了。 燕王朱棣,也就是後來的永樂皇帝,經"靖難之役"取得帝位後,決定從南京遷都北京。永樂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明成祖朱棣調集全國各地的能工巧匠前來北京營建工程巨大、難度極高的天安門(初名承天門)等宏偉建築。蒯祥以高超的設計方案和精湛的建築技藝,被推選爲皇宮工程的建築設計師。當時人們尊稱他爲"蒯魯班"。蒯祥曾擔任建築皇家宮殿的官吏,直至工部左侍郎等官職,爲中國的民族建築藝術創下了光輝的業績。

天安門是明清兩朝歷代帝王"金鳳頒詔"的重地,凡遇國家慶典、新帝即位、皇帝結婚、冊立皇后,都需要在此舉行"頒詔"儀式。屆時於城樓大殿前正中設立宣詔臺。由禮部尚書在紫禁城太和殿奉接皇帝詔書,蓋上御寶,把詔書敬放在雲盤內,捧出太和門,置於擡着的龍亭內,再出午門,登上天安門城樓。然後將詔書恭放於宣詔臺上,由宣詔官進行宣讀。文武百官按等級依次排列於金水橋南,面北而跪恭聽。宣詔完畢,就把皇帝詔書銜放在一隻木雕金鳳的嘴裏,再用黃絨繩從上系下,禮部官員託着朵雲盤在下跪接,接着用龍亭將詔書擡到禮部,經黃紙謄寫,分送各地,佈告天下。這種頒發封建帝王聖旨禮儀的全過程,就叫做"金鳳頒詔"。

好好我國古代有"人生四喜"的說法,也就是"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現在,問大家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哪位朋友知道,金榜題名的金榜張貼在什麼地方?(稍停,待遊客猜測)到底在哪裏呢?請聽我下文分解。 明清時代盛行科舉制度,每逢殿試後的第三天,新考中的進士們恭立於天安門金水橋南,等候傳呼他們進太和殿朝拜皇帝的禮儀,名叫"金殿傳臚"。當在太和殿傳臚唱名後,禮部官員捧着皇帝欽定的"黃榜",帶領新科狀元、榜眼、探花們出午門,再將黃榜放在龍亭內,在鼓樂儀仗的簇擁下擡出天安門,將黃榜張貼於"龍門",也就是當時的長安左門外的"龍棚"裏,公佈天下,這裏就是張貼金榜的地方,長安左門的位置大致是現在的勞動人民文化宮門前東南側。 天安門歷經滄桑,在新中國成立後,更煥發出了耀人的光彩。1949年的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宣佈了社會主義新中國的誕生,天安門不再是至高無上的封建皇權的象徵,而成爲了一個新生的人民民主國家的標誌,在國徽圖案的中央,我們可以看到這座莊嚴雄偉的建築。建國以後,這裏成爲國家舉行重大慶典活動的場所,特別是每逢國慶,黨和國家領導人都要登上天安門城樓主持慶典並和各界羣衆聯歡。

天安門前的金水河又稱御河、外金水河。河上橫跨七座石橋,中橋正對天安門的中門,叫御路橋,最寬大,雕龍修飾,供帝、後專用。兩旁橋名"王公橋",爲宗室王公行走。外側的兩橋稱"品級橋",供三品以上官員通行。以上五橋均爲三孔。位於太廟(今勞動人民文化宮)和社稷壇(今中山公園)門前的單孔石橋,叫"公生橋",爲四品以下官員過往。那時門、橋行走等級森嚴,不得有絲毫觸犯。

天安門前,也是明清兩代進行"秋審"和"朝審"的地方。封建王朝的最高執法機關--刑部衙門,每年五月要把全國各省被判死刑的囚犯名單彙集起來,敬呈皇帝過目。八月中旬,皇帝詔令有關官員在天安門前進行最後判決,這叫秋審。朝審則在霜降後舉行,主要終審在北京刑部監獄裏關押的死刑犯。這就是爲什麼以前被判處死刑的人要"秋後問斬"。凡經"秋審"、"朝審"判處死刑的人,立即推出"虎門"--長安右門,押赴宣武門外的菜市口等刑場處決。因此人們對長安左、右門,有"龍門"與虎門之稱。即凡出"'龍門"者,榮登金榜,前程似錦;而押出"虎門"者,則被終判死罪,毫無生還之望。長安右門的位置大致是在現中山公園門前西南側。

在天安門南北門外,分別聳立有一對雕刻精美、挺拔秀麗的雲龍華表。據《淮南子·主術訓》記載,遠在堯舜時代就有街頭設"表木"的做法,用以王者"納諫",徵求民衆意見以治天下。到秦漢時期,表木被改爲指路標,叫華表。後來華表經不斷美化,便逐漸演變成爲中國獨具民族建築特色的藝術裝飾品,深爲世人所青睞。 " "系神話傳說中的神異物,用漢白玉石雕成蹲於每支華表頂端的承露盤中,雙目炯炯有神,密切注視前方。於天安門裏的" "臉朝北,雙目緊盯皇宮,名"望君出",它提醒皇帝不要迷戀深宮生活,而應及時出宮巡視,以利治理天下。在天安門外一對華表的" "則臉朝南,雙目向遠方眺望,名"望君歸"。它時時關注皇帝外巡中的行爲舉止,如不檢點或時間長了,"望君歸"就呼喚帝王不得沉米山水、野趣、而應早日回宮,料理國家大事。

好好天安門金水橋前的這一對大石獅,雕工精絕,造型逼真,威武異常。它們的雙目都緊緊注視着天安門前正中的御道(中軸線),以體現它們是封建帝王忠實的衛士身份。 朋友們來看西邊的這一隻石獅,它的肚皮上有一個深深的洞,這是怎麼回事呢?這裏有一個很有傳奇色彩的故事,據說明代崇禎十七年(1644年)四月,農民起義軍首領闖王李自成攻打北京時,當他率軍衝進天安門前的"T"形廣場後,只見皇城的大門--"承天門"就在眼前。對此,他憤怒地拈弓搭箭,只聽"嗖…."的一聲,正射中承天門匾額的"天"字,頓時衆軍喝彩,歡聲雷動,隨後李闖王收起硬弓,挺槍躍馬一直奔金水橋衝殺過去。突然,橋頭的兩隻大石獅張牙舞爪,兇猛阻擋去路。闖王見此怒不可遏,挺槍刺去,即刻火花四濺,長槍戳向了一隻獅子的腹部。雙獅見勢不妙,拖着悲慘的哀鳴聲,各自退回了原位。現在的這個洞,就是槍傷疤了。

朋友們,我們面前的這條街就是有"神州第一街"美譽的長安街。 長安街,當年從長安左門至東單牌樓,名東長安街;從長安右門至西單牌樓,叫西長安街。古時東西長安街僅3.7公里,有十里長街之稱,這是京城歷史上有名的"天街",其名取自盛唐時代的大都城--"長安",含長治久安的之意。 長安街修築於明朝永樂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與皇城同時建造,是明代興建北京城總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東西平行走向的長安街,與縱橫南北八公里長的御道中軸線,在天安門前正好垂直相交成準確的"十"字型經緯座標中心點,從而構成了北京城座北朝南,街巷縱橫的總體佈局。 原東、西長安左、右門前分別均豎有巨型下馬碑,上刻"官員人等,到此下馬。"古代皇宮內是嚴禁騎馬的,除非是"金殿傳臚"時的新科狀元,可騎皇帝御賜的高頭大馬,在長安街上走過,以示"皇恩浩蕩"。 清王朝滅亡後,內城牆中東西兩側的建國門與復興門在民國二十九年(1940)被打開的。 新中國成立以後,街面被展寬爲50-100米,東西長安街的延伸線東達通州,西抵石景山,總長50公里,有百里長街的美稱。 大家現在隨我通過地下通道去天安門廣場,上下臺階時請您注意安全。 (天安門廣場)

我們現在處的這個位置是天安門廣場,位於北京城的中心。其南北長880米,東西寬500米,佔地面積44萬平方米。可容納100萬人舉行盛大的集會、遊行,是當今世界上最宏大的城市中心廣場和最著名的旅遊勝地之一。 在明清時代,天安門廣場是一處皇家禁地,由宮牆圍護,僅設三門。即南有大明門(清朝改稱大清門,辛亥革命後叫中華門)、東有長安左門、西有長安右門。三門之間形成一個封閉式的"T"字形宮廷廣場,原是天安門前舉行皇家活動的重要場所。 在"T"形廣場的東、西、南三面,當時建有通脊聯檐的朝房144間,名叫"千步廊",以供場內活動之用。清代乾隆年間,又在東、西長安左、右門外加築"三座門",嚴禁行人過往。那時人們來往於東城和西城之間,需要繞行於大清門以南或地安門以北,極爲不便。 在天安門"T"形廣場東、西千步廊外的大片地帶,原是明清兩代皇家最高官署衙門的集結之地。如:東側(今歷史博物館一帶)有禮部、戶部、吏部、工部、兵部、宗人府、鴻臚寺、欽天監和太醫院等中央文職機關。西側(人民大會堂一帶)設有鑾儀衛(御林軍)太常寺、通政司和前、中、後、左、右五軍都督府等武職機構。過去有"文東武西"和"東掌生、西掌死"之說,指的就是這些關係到人們生死榮辱的封建王朝的最高權力衙門而言。 明清兩朝,從天安門"T"形廣場南端的大明門(清時叫大清門,今毛主席紀念堂一帶)至正陽門之間,有一塊方形場地,宛如棋盤,故有"棋盤街"之名。當年人們喜愛在此販賣風味小吃、小百貨,以及表演戲曲、雜耍等,情似廟會,非常熱鬧。由於這裏位置顯要、威嚴,人們能在此經商、娛樂,的確非同一般,所以又有"小天街"的美稱。 新中國成立後,過去的千步廊和長安左、右門等均被拆除,幾經擴展修建,從而造就了當今天安門廣場的非凡新姿。 爲喜迎建國50週年的大慶典,天安門廣場被整修一新。地面全部用平整漂亮的花崗岩條石鋪砌,東西兩側各闢有一塊4800平方米的大草坪。廣場中的各式華燈及四周的高大建築物等,均已進行大修飾。 1999年10月1日,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新中國50華誕的盛大慶典,在天安門城樓上發表了重要講話,並檢閱了盛況空前的閱兵式和羣衆大遊行。晚上,廣場中禮花怒放,歌舞飛揚,人們沉浸在無比幸福歡樂的海洋之中! 請看在廣場北端雄踞的天安門城樓。天安門前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巍峨的人民英雄紀念碑。莊嚴肅穆的毛主席紀念堂,高大典雅的正陽門城樓與箭樓(俗稱大前門)。這些宏偉的古今建築羣,自北而南座落在一條中軸線上,十分矚目。再加上廣場西側的人民大會堂,東側的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的有力襯托,整個廣場構成了一幅氣勢磅礴,無比壯觀的動人畫卷。雄偉的天安門廣場是中華民族的光輝標誌,是新中國振興騰飛的象徵。由於這裏政治地位顯赫,歷史文化內涵極其豐富多彩,所以舉世聞名,萬衆嚮往。每天都有無數中外遊人前來這裏觀光遊覽、攝影留念和觀瞻每日早、晚的升、降國旗儀式,整個廣場呈現一派祥和、幸福的美好景象。

(人民英雄紀念碑)

人民英雄紀念碑是在1949年9月30日召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決定興建的。1952年8月1日動工,1958年5月1日揭幕。來中國訪問的外國元首,常在此敬獻花圈。 這是一座爲中國之最的紀念碑,碑身高37.94米,碑座佔地3000平方米。須彌座式的雙層月臺,用漢白玉石雕欄環繞。碑心石長14.7米,寬2.9米,厚1米,重60噸,是用產自青島嶗山的整塊紫灰色花崗石雕成。碑頂爲民族建築風格的 頂式,顯得十分莊嚴穩重,挺拔壯麗。 碑身正面鐫刻有毛主席題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鎦金大字。碑背面是由毛澤東主席撰文,周恩來總理書寫的碑文: "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軍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來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爲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碑座四周鑲嵌有8幅漢白玉石大浮雕。從東面起按歷史順序排列爲:"虎門銷煙"、"金田起義"、"武昌起義"、"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南昌起義"、"抗日遊擊戰爭"和"勝利渡長江"。最後一塊的兩旁,裝飾有兩幅浮雕,即"支援前線"和"歡迎人民解放軍"。每塊浮雕高2米,總長40.68米,人物170個,生動概括地反映了中國近百年來人民革命的偉大史實,表彰了人民英雄們千古不朽的光輝業績。

(人民大會堂)

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人民大會堂,這裏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舉行會議共商國事的重地,黨和國家及人民羣衆重要的政治、文化活動場所。 人民大會堂建於1958年10月至1959年8月,完全由中國人自行設計興建,僅用10個月竣工,其建築平面呈"山"字形,南北長336米,東西寬206米,中央最高46.5米,佔地15公頃,建築面積171800平方米。周圍共有廊柱134根,正門(東門)臺階高5米,寬度83米,有擎天廊柱12根,均用天然大理石鑲砌。請大家擡頭看一下人民大會堂上懸掛的國徽,這枚國徽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它是在20xx年的8月被換上去的,替換下已懸掛了42年之久的木製國徽。這枚新國徽爲鋼結構,外面爲全銅板,最大處直徑6.3米,重1噸多,表面部分貼有金箔,比原來的國徽更結實了。 大會堂主要由中部的萬人大禮堂,北部的宴會大廳和南部的人大常委會辦公樓三大部分組成。此外,還有各種會議廳、休息廳、辦公室等300多個。其中有33個會議廳是以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命名的。 中央大廳位於東大門內,南北長76米,進深48米,高16米,佔地3600平方米。內豎方柱20根,頂掛水晶玻璃大吊燈5盞,方柱與地面均用天然大理石鑲砌。這是大會堂與會者休息、活動及舉辦節慶娛樂活動的極好場所,黨和國家領導人,常在東門外廣場或在該大廳舉行迎賓儀式,熱烈歡迎外國元首的光臨。 大會堂的主體建築,位於中心區域。其穹窿頂、大跨度、無立柱結構。三層座椅,層層梯升。聲、電、光及空調等到設施先進,裝修考究,十分宏偉壯麗,爲新中國的現代建築奇觀之一。 該禮堂南北寬76米,東西進深60米,高32米。一層設座位3693個,二層3515個,三層2518個,主席臺可設座300--500個,總計可容納1萬人。 禮堂平面呈扇面形,坐在任何一個位置上均可看到主席臺。一層爲代表席,每個座位均設有12種語言的譯意風及電子錶決器,代表們可即席發言或表決。二、三層每個座位中則裝有小喇叭,均可清晰聽到主席臺的聲音。 禮堂頂棚微微窿起,其與牆面呈圓弧型 ,形成"水天一色,渾然一體"之勢。頂部中央飾有巨型紅色五星燈,周圍點綴有鎦金的70道光芒線和40個葵花瓣,三環水波式暗燈槽,一環大於一環,象徵中國革命從勝利走向更大的勝利。整個頂棚縱橫密佈有500個滿天星燈,燈火齊明,宛如"衆星捧月"、蔚爲絢麗壯觀。 在二樓中北部,這裏是黨和國家領導人在舉行宴會之前,迎接外國貴賓以及進行賓主合影留念的地方。 廳正中掛有巨型國畫:"江山如此多嬌",其高6米,寬9米,是大會堂內最大的畫幅。此畫系我國著名畫家關山月和傅抱石,以毛主席《沁園春·雪》詞意創作而成,描繪了我們偉大祖國的錦秀河山。 該地毯是大會堂內最大的一塊,寬16米,長23米,重3噸多,爲天津地毯廠產品。兩側所擺高大花瓶,系福建產的脫胎漆器。廳前的大樓梯很有特色,其高8.5米,寬8米,分5組,共設臺階62個,全部用漢白玉大理石鑲砌而成。樓梯頂棚採用玻璃磚自然採光,整個樓梯極顯敞亮、宏大的豪華氣派。 位於二樓的北端,是黨和國家領導人舉行盛大國宴和招待會的地方。其東西長102米,南北寬76米,高15米,面積7000多平方米,相當於一個國際足球場大小。這裏可舉辦5000人的座席宴會或1萬人的酒會。中、西餐廚房設於北面的東西兩側。面積巨大的宴會廳頂棚呈平面型 ,且無立柱支撐,這一精巧的科學建築傑作,無不令中外人士叫絕。頂棚中心飾有絢麗的水晶玻璃燈及玻璃鋼壓花圖案與彩色藻井,民族風格濃郁。宴會廳四周共有28根直徑爲一米的瀝粉貼金廊柱,牆面爲淺黃色。主席臺是供宴會中主賓祝酒和表演助宴文藝節目而設置的。整個宴會廳氣魄宏大、寬廣明快、富麗堂皇。 此外大會堂中的各個地方會議廳,佈置多姿多彩,各具特色。如四川廳的蜀繡和竹器工藝精品,湖南廳的湘繡,遼寧廳反映滿族風情的大型陶瓷壁畫,陝西廳的秦馬俑,江西廳裝飾的精美瓷器,臺彎廳的寶島風光油畫等等藝術珍品,無不引人人勝,留連忘返。 好了,關於天安門廣場就給大家介紹到這裏,謝謝大家。

北京景點的導遊詞範文 篇10

各位!現在我們來到了圜丘壇景區,其實呀,它纔是真正的“天壇”,因爲這裏纔是皇帝在冬至祭天用的祭天台。圜丘壇建於明嘉靖年間,即公元1530年,位於整個院落的南端,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圜丘壇院落中的陳設。請看西邊,那裏有一杆很高的木杆,它叫望燈杆,是祭天的時候掛燈籠用的。各位也許要問:祭天掛什麼燈籠呀?當然要掛啦!因爲當年祭天的時間不是在白天,而是在日出前七刻,即零晨四點一刻。您想想,在漆黑的冬夜,老百姓都在被窩裏熟睡的時候,皇帝來祭天,也真是夠辛苦的,掛個燈籠照個亮,不過分吧?不過,皇帝照亮,非同一般,那必須是“吉燈高照”。那麼現在請大家猜一猜這座燈竿有多高?現在我來宣佈正確答案:燈杆的高度是九丈九尺九寸,爲什麼不再加點湊夠10丈呢?肯定有原因,不錯,請各位先猜猜看,待會兒我再告訴大家。不僅燈杆不一般,那燈籠也不一般,高有兩米,直徑兩米六,夠氣派吧!但最不一般的還得說那燈籠中的蟠龍通霄寶蠟,長有一米三,直徑三十釐米,可連續燃燒12個小時,既不用剪蠟花,也不流蠟油,是當年皇帝祭天的專用寶蠟。

再看看東邊的這個綠色建築物,它的名字叫燔柴爐,是在祭天大典結束後,焚燒祝板及祭品的地方。這是鐵鐐爐,在進行大典的時候爐內燃燒鬆杆、松柏,同時還燒些檀香木,一時間火光沖天,香菸繚繞,不但增加了神祕莊嚴的氣氛,而且在寒冷的冬夜給皇帝帶來了一絲暖意,真是一舉多得呀!

現在,言歸正傳,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圜丘壇,它是一座三層的圓形石臺,爲什麼要將祭天台設計成圓形呢?因爲古代人們認爲天是圓的,地是方的,既然是祭天台,自然要設計成圓形了。普通人看這座祭天台是用大理石建制的,但設計者們是用數字“九”建成了這座神祕的祭天台,現在我們一起來找找那些神祕的“九”看它們藏在何處。

(走近圜丘壇,在圜丘壇的近前)

耳聽爲虛,眼見爲實,在這兒咱們不妨來個腳踏爲實,請大家一邊登上這一組臺階,一邊數數這組臺階有多少級(自地面層到底間層,因爲這裏人少,面積大)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正好九級(把客人帶到底層平臺的東側)。往上還有兩組臺階,每組也是九級,整個圜丘壇東、南、西、北各開一口,每個登壇口都有上、中、下三組臺階,每一組臺階都是九級,現在我們已經找到了12個“九”了。我們再找找看,腳下底層祭壇的壇面直徑21丈,沒有“九”,中層直徑15丈,也沒有“九”,頂層“九”丈,有一個“九”,如果把三層直徑相加,便是四十五,五九四十五,不但有“九”還有“五”,象徵皇帝的“”之尊。真是巧奪天工!那麼,別的地方還有“九”嗎?有!請各位更上二層“九”,我們到最上層看一看。

(在圜丘壇頂端,東側無人處)

各位,現在有沒有感到“九”的氣味兒更濃了?大家請看壇面中心,有塊圓形石塊,它叫天心石,被一層一層的扇形石板所環繞,這第一環是九塊,第二環是二“九”一十八塊,第三環是三九二十七塊,直到最邊上一環爲九九八十一塊。再看一看中層,它由十個九塊開始至十八個九塊,底層至十九個九塊至二十七個九塊,即三層壇面,每層鋪九環石板,每環石塊又都是九的倍數,自一倍至二十七倍,這樣,上、中、下三層壇面共鋪石板3402塊,即378個“九”。

還記得嗎?剛纔我們看到的望燈杆高九丈九尺九寸,燔柴爐兩側臺階各九級,皇帝還嫌不夠,祭天時還要向皇天上帝敬酒,可見皇帝對九的崇敬,爲什麼?咱們下壇再說。

北京景點的導遊詞範文 篇11

大家好,今天由我來爲大家當一次導遊,向你們介紹北京故宮。希望大家做一個文明的參觀者,也祝大家參觀愉快!北京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是明清兩朝皇帝的宮殿。從明朝永樂五年,公元1420xx年起,明成祖朱棣集全國匠師,徵用二、三十萬民工、軍工,經過20xx年的時間,建成了這組東方最大的宮殿羣。故宮規模巨大,總面積72萬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9999間,先後有27位皇帝住在這裏。

遊客們,故宮南邊的第一道門就是聞名遐邇的天安門。硃紅的牆面,同樣鮮紅的琉璃瓦雙層屋頂,還有牆下的五扇拱形門以及牆上毛主席那英姿勃發的頭像,構成了天安門的大概外貌。這裏不僅是故宮的南大門,還是新中國成立儀式的舉行地。

過了天安門,我們便可以遠遠望見一條大河。幽清的河,彎彎曲,一眼望不到頭,好似一條極長的青絲帶。這條河叫金水河,是人工開鑿的,據說是爲了防禦進攻的敵人,類似於一座城的護城河。金水河上有五座用大理石砌成的橋,叫五龍橋。踏着橋面的條磚,扶着橋邊的欄杆,似乎能感覺到那時的時代氣息。

過了金水河、五龍橋,再通過太和門,然後走上一小會路,我們就來到了皇帝討論國家大事,召見羣臣的太和殿。太和殿有兩層頂,都用黃色的琉璃瓦鋪好,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屋檐下,有十幾根紅柱支撐,再往下就上一個高大潔白的漢白玉臺基。太和殿進深37.2米,寬63.9米,高26.9米,漢白玉臺基高8.1米。在殿前開闊的臺基上,依次整齊地陳列着日晷、嘉量、銅龜、銅鶴等。大殿正上方,有一塊金邊藍匾,上書“太和殿”三個金光閃閃、蒼勁有力的大字。殿內排有18根金柱,每一根金柱上都雕有千姿百態、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的金龍,那架勢,似乎要一躍而起,飛向蒼穹。還有那閃着光彩奪目的龍椅,真是富麗堂皇。太和殿後面,還有皇帝上朝前休息的中和殿與舉行最高級別科舉考試的保和殿。再往後過了乾清門,我們就來到了內廷,就是宮人們的生活區。主要有皇帝住的乾清宮,皇后住的坤寧宮,太上皇住的寧壽宮、皇太后住的慈寧宮以及妃嬪們住的東六宮與西六宮等等。

我們再往後走,就到了故宮最北的地方,叫御花園,園中有欽安殿。這裏有蒼松翠柏,名花異卉,怪石伏立、泉水噴珠,是故宮內最親切自然之處。出了最北的地安門,也就結束了這故宮的參觀。我祝大家參觀愉快!謝謝大家!

北京景點的導遊詞範文 篇12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你們這次遊頤和園的導遊,我叫覃雯鈺,在這次頤和園過程中,大家有事可以找我商量。下面我給大家講一講頤和園的美景。

請大家跟我來。現在我們來到有名的長廊,綠漆的柱子,紅色的欄杆,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分成二百七十三間。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有人物、花草、樹木、風景,幾千幅畫沒有那倆幅是相同的。長廊兩邊栽滿了花木;這種花還沒謝,這種花又開了。

現在我們來到萬壽山的腳下。擡頭一望,一座八角樓建築在半山腰,黃色的疏璃瓦閃閃發光。

請大家跟我爬上萬壽山吧!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面碧玉。遊船、織舫在湖面慢慢地劃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向東遠眺,隱隱約約可以望見遠處的幾座古老的城樓和城塔。

好,現在我們到昆明湖,大家走過長長的石橋,就可以去島上玩,這座石橋有十七個孔,叫做石七孔橋;橋欄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都雕刻着小獅子。這麼多的獅子,姿態不一,沒有哪兩隻相同的。

自由活動的時間到了,現在大家可以去細細觀賞了,兩個鐘頭後在大門集合。

北京景點的導遊詞範文 篇13

今天是3月10日星期六,一個天氣晴朗的下午。得知郭柯新要到後海遊衚衕,我也順便跟着郭柯新一家去遊玩。

到了後海,我們先參觀了宋慶齡故居。隨後,我們坐上了三輪車,這種三輪車是由黃包車演變而來的,向我們本次夢幻之旅的目的地——四合院行進了。

啊,終於到了!七級臺階,四個菱形門簪,依稀可見昔日的輝煌;微窄卻古老的百年大門,給人一種威嚴、莊重的氣派。我們慢慢登上七級臺階,小心翼翼地跨過門坎,按捺不住興奮的心情,想探個門內的究竟。

門內的情景並沒有我想象的那樣森嚴。只見一個老北京四合院傳統的“影壁”展現在我們的眼前:一堵雪白的牆壁,外面有木製的圍框,兩旁掛着一串串小葫蘆,兩個紅彤彤的中國結一下子就讓牆壁鮮亮了起來。牆壁上帖着一個大大的“福”字,好象要把福請進家裏。“福”字前擺着一口大缸,裏面種着象徵“闔家團圓”的荷花;而大缸前則種着花花草草,給原本就美麗的“影壁”平添了一種獨特的姿色。

繞過影壁,走過遊廊,我們看見了老北京四合院的內院了。它沒有華麗的外表,也沒有被刻意裝飾過,它由東、西、南、北屋圍成。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間正屋。這時我注意到,正房的房頂比別的房頂高,後來我才得知因爲這是老輩人的住房。想着想着,我們不知怎麼就見到了同學劉琛,這可真是巧。“劉琛……”郭柯新首先就來了個“熱烈擁抱”。可我卻一直在納悶兒:明明是劉琛先迎接我們的,她是怎麼知道我們會來呢?帶着滿腹的疑惑,我進了正房。

進了正房,迎面是一臺八仙桌、太師椅,一切都那麼傳統。整個人好象都安靜了下來。這家的主人王老師給我們講解四合院。聽她介紹,我的謎題也將一一解開。原來,這間房是輩份最高的“太爺”住的,爲了顯示輩份高低,所以屋頂高。而劉琛爲什麼能看到我們則是因爲這間屋子地面就高。古時,爲了不讓別人看到院裏的隱私,所以才修高。這樣,屋內的人能看見院內,但院內的人卻看不到屋內的情景。這時,劉琛發現八仙桌上有一些奇怪的圖案。王老師解釋說:“這是滿族傳統的圖案,意思是家纔是最美好的、幸福的港灣。”原來是這樣!這東西還真讓人捉摸不透呢……咦?還有一間臥室。“可以進去嗎?”我悄悄問劉琛。“可以。你看這牀……”我走進屋,只見牀樑上雕刻着葫蘆的圖案,這又是爲什麼呢?原來,葫蘆是一種傳統花紋,與“福祿”諧音。顧名思義,也就是保佑一生福祿雙至嘍。哎,四合院裏的規矩還真是多呢!

出了正屋,我們又回到小院,玩起了“深宅遊戲”。這些空竹、陀螺、風箏都是老北京喜愛的玩意兒。我們也玩了幾個,但總玩不好。聽王老師說,在四合院裏小時候一起玩大的夥伴叫“發小兒”,而從穿開襠褲時就一起玩兒的夥伴則叫“屁簾兒朋友”。嘿!真是有意思!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時間飛快地過去了。我戀戀不捨地走出了四合院,一步三回頭,好想在這兒住一輩子呀!這裏的奧祕還等着我去探索……

北京景點的導遊詞範文 篇14

北京是有着三千年歷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北京在歷史上曾爲六朝都城,在從燕國起的20xx多年裏,建造了許多宏偉壯麗的宮廷建築,使北京成爲中國擁有帝王宮殿、園林、廟壇和陵墓數量最多,內容最豐富的城市。其中北京故宮,明朝時叫大內宮城,清朝時叫紫禁城,這裏原爲明、清兩代的皇宮,住過24個皇帝,建築宏偉壯觀,完美地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古典風格和東方格調,是中國乃至全世界現存最大的宮殿,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天壇以其佈局合理、構築精妙而揚名中外,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

四合院是以正房、倒座房、東西廂房圍繞中間庭院形成平面佈局的北方傳統住宅的統稱。北京四合院源於元代院落式民居,是老北京城最主要的民居建築。一座座青瓦灰磚的四合院之間形成的窄巷,就是著名的老北京胡同。

北京的宗教寺廟遍佈京城,現存著名的有:佛教的法源寺、潭柘寺、戒臺寺、雲居寺、八大處等。道教的白雲觀等。伊斯蘭教的北京牛街禮拜寺等。藏傳佛教(喇嘛教)的雍和宮等,天主教西什庫天主堂、王府井天主堂等。基督教的缸瓦市教堂、崇文門教堂等。

北京中軸線是指元、明、清時的北京城的中軸線,北京的城市規劃具有以宮城爲中心左右對稱的特點。北京的中軸線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長約7.8公里。從南往北依次爲,永定門,前門箭樓,正陽門,中華門,天安門, 端門,午門,紫禁城,神武門,景山,地安門,後門橋,鼓樓和鐘樓。從這條中軸線的南端永定門起,就有天壇、先農壇;太廟、社稷壇;東華門、西華門;安定門,德勝門以中軸線爲軸對稱分佈。中國著名建築大師樑思成先生曾經說:“北京的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線的建立而產生。” 永定門、中華門、地安門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被拆毀,而近年來又重新修建了永定門城樓。

北京景點的導遊詞範文 篇15

大家好,歡迎您到圓明園參觀遊覽。

圓明園位於北京市西郊,海淀區東部。原爲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佔地約5200畝,平面佈局呈倒置的品字形,總面積達350公頃。圓明園有“萬園之園”的美稱,它建成於清朝乾隆年間,原有亭臺樓閣140多處,總面積達350萬平方米。它的陸上建築面積和故宮一樣大,水域面積又等於一個頤和園。

歷史上圓明園,是由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萬春園)組成。三園緊相毗連,通稱圓明園。共佔地5,200餘畝(約350公頃),比頤和園的整個範圍還要大出近千畝。它是清代封建帝王在150餘年間,所創建和經營的一座大型皇家宮苑。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五朝皇帝,都曾長年居住在圓明園優遊享樂,並於此舉行朝會,外理政事,它與紫禁城(故宮)同爲當時的全國政治中心,被清帝特稱爲"御園"。

圓明園最初是康熙皇帝賜給皇四子胤禛(即後來的雍正皇帝)的花園。在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20xx年時,園已初具規模。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曾親臨圓明園遊賞。雍正皇帝於1720xx年即位後,拓展原賜園,並在園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正殿以及內閣、六部、軍機處諸值房,御以"避喧聽政"。乾隆皇帝在位60年,對圓明園歲歲營構,日日修華,浚水移石,費銀千萬。他除了對圓明園進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並在緊東鄰新建了長春園,在東南鄰併入了綺春園。至乾隆三十五年即1770年,圓明三園的格局基本形成。嘉慶朝,主要對綺春園進行修繕和拓建,使之成爲主要園居場所之一。道光朝時,國事日衰,財力不足,但寧撤萬壽、香山、玉泉"三山"的陳設,罷熱河避暑與木蘭狩獵,仍不放棄圓明三園的改建和裝飾。

圓明園,不僅以園林著稱,而且也是一座皇家博物館,收藏極爲豐富,堪稱文化寶庫。雨果曾說:"即使把我國(法國)所有聖母院的全部寶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這個規模宏大而富麗堂煌的東方博物館媲美。"園內陳設豪華精美,收藏有大量的藝術珍品。據目睹過圓明園的西方人描述,"園中富麗輝煌之景象,非予所能描色揣稱,亦非歐洲人所能想見"。"各種寶貴的珍品,均積聚於此皇家別墅,千門萬戶之中。"上等的紫檀雕花傢俱、精緻的古代碎紋瓷器和琺琅質瓶盞,織金織銀的錦緞、氈毯、皮貨、鍍金純金的法國大鐘,精美的圓明園總圖,寶石嵌制的射獵圖,風景人物栩栩如生的匾額,以及本國其它各種藝術精製品和歐洲的各種光怪陸離的裝飾品,應有盡有。

圓明園是人工創造的一處規模宏偉,景色秀麗的大型園林。平地疊山理水,精製園林建築,廣植樹木花卉。以斷續的山丘、曲折的水面及亭臺、曲廊、洲島、橋堤等,將廣闊的空間分割成大小百餘處山水環抱、意趣各不相同的風景羣。園內水面約佔三園總面積的十分之四,在平地上人工開鑿大中小水面,由迴環縈流的河道串聯爲一個完整的河湖水系。園內又綴疊有大大小小的土山250座,與水系相結合,水隨山轉,山因水活,構成了山覆水轉、層層疊疊的園林空間。使整個園林宛如江南水鄉般的煙水迷離,真可謂:雖由人做,宛自天開。

圓明園體現了我國古代造園藝術之精華,是當時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園林。乾隆皇帝說它:"實夭寶地靈之區,帝王豫遊之地,無以逾此"。而且在世界園林建築史上也佔有重要地位。其盛名傳至歐洲,被譽爲"萬園之園"。法國大文豪雨果於1861年有這樣的評價:"你只管去想像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宮的城堡一樣的建築,夏宮(指圓明園)就是這樣的一座建築。"人們常常這樣說:希臘有帕特農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鬥獸場,東方有夏宮。""這是一個令人歎爲觀止的無與倫比的傑作"。

圓明園這座舉世名園,於咸豐十年,即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聯軍的野蠻洗劫的焚燬,成爲我國近代史上的一頁屈辱史。

如今的圓明園遺址公園,以遺址爲主題,形成了凝固的歷史與充滿蓬勃生機的園林氣氛相結合的獨特的旅遊景觀,既具有重大的政治歷史價值,又是一處難得的旅遊勝地。圓明園被毀的悲劇,曾是中華民族屈辱的象徵,圓明園的重生,已經成爲並將繼續成爲中華民族奮發圖強、日益繁榮昌盛的見證。隨着專項規劃的出臺,20xx年基本建成圓明園遺址公園的目標已經清晰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我們堅信一個充滿綠色的圓明園必將成爲綠色奧運的一顆明珠;一個基本完整的圓明園必將成爲人文奧運的一個亮點。

北京景點的導遊詞範文 篇16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請大家多多關照,大家都可以叫我林哥。俗話說得好:不登長城非好漢。今兒就讓我們做一回好漢。”

大家看!遠看長城,它像一條神龍在崇山峻嶺間蜿蜒盤旋,化爲我們今天的萬里長城,守護着這片好江山。它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一共有一萬三千多裏。城牆外沿有兩米多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擊用。城牆頂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臺,是屯兵的堡壘。打戰的時候,城臺之間可以互相響應。我們要是站在長城上,踏着腳下的方磚,就會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築長城的勞動人民來。不要瞧不起這些數不清的條石,一塊就有兩三千斤重。 萬里長城還有一個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一條神龍來到這裏,被這片美景所吸引了,就在這住下了。又過了許多年,神龍死了,它的身體化爲一股金煙,鑽進了地下。過了幾天,海上突然出現了一個巨大的海浪,巨大的海浪正要把這些山脈弄成平地的時候,突然,埋葬神龍的地方出現了一股金煙,這股金煙又凝結成神龍,神龍向巨浪飛去。漸漸地,巨浪消失了,神龍也消失了,當地人民爲了報達神龍,就建立了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好了!我也不多說了,準備好了嗎?讓我們真正做一回好漢,咱們let's go。

北京景點的導遊詞範文 篇17

各位遊客:

大家好,

我是盧導遊,今天我帶大家去八達嶺長城,你們不能在上面雕刻字、亂丟垃圾。

不遠處,就可以看到八達嶺長城,從東頭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裏。

遊客們,你們現在所在的位置就是八達嶺長城,毛澤東說過一句話:“不到長城非好漢!”我們現在是好漢,讓我們一起走完長城吧!

你們可以看到自己的腳下是用巨大的條石修築成的。城牆頂上鋪着方磚,十分平整,像一條很寬的的馬路,五六匹馬可以並行。城牆外沿有兩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城牆頂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臺,是屯兵的堡壘。古代的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勞動人民就靠着無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臺上這陡峭的山嶺,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關於長城,還有個傳說,相傳孟姜女和丈夫成親的當晚,官兵就把他的丈夫抓去修築長城。孟姜女在家苦苦地等他回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丈夫始終沒有回來。可是,孟姜女萬里尋夫,來到了長城邊。不料,夫君已變成了一堆白骨。孟姜女悲傷之下,日月不停的哭泣,哭到了長城,最終,孟姜女跳海自盡。

回頭看看那雄偉的長城,這麼快我們就要說再見了,真有點依依不捨!如果有機會再來遊覽,我一定在當你們的導遊。

北京景點的導遊詞範文 篇18

Referred to as "Beijing, Beijing is the capital of China, the country's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enter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hub, is also a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filled with the gas of the emperor, and honor. As early as 700000 years ago, in the Beijing choukoution area the primitive community "Peking person". Beijing's first recorded name is "ji" (thistle). In 1045 BC, become the thistle, the capital of yan ducal states. From 221 BC, qin shi huang unified China to 937 AD, Beijing has always been a town in the north of China and the capital city of the local authority. In A.D. 938, the rule of liaoning in the north of China in Beijing (called yanjing) for capital; Later, jin, yuan, Ming and qing to every generation in the capital, more than 650 years before and after.

On October 1, 1949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Beijing as the capital of new China. Here is the world's largest, aross, heavily guarded palaces of the Forbidden City, shows the tolerance of the Summer Palace royal gardens, temple of heaven worship temple, imperial gardens in the north sea, badaling and mutianyu, simatai Great Wall and the world's largest courtyard respectful wang fu and other places of interest. All appearing more magnanimouses vigour. As a cultural ancient capital, thousands of years, precipitated the rich history and culture here, not to mention the royal architectural style is elegant, the objects in the alley alone, a brick in the courtyard, the summer in a moment, had told us that it's long. That the past residence of celebrities all the sections of vigorous historical stories, that these sites, all in recounting a deep-rooted historical events.

But all this did not prevent it and the cohesion and blending of the modernization, broad changan avenue traffic, crisscross road overpass, the wangfujing walking street flashing neon, sanlitun bar street due, bright lights, swaying the colour of profusion, with "China's silicon valley," said the noisy zhongguancun, became the capital is the pride of the people. Development of Beijing is moving toward a more brilliant tomorrow ran into.

北京景點的導遊詞範文 篇19

各位來賓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北京的故宮,我是你們的導遊瑩瑩,今天就由我帶領大家一起遊北京故宮。

我先介紹一下故宮的概況。

故宮建於北京的中央,以南北爲中軸線,座北朝南,充分體現了皇權至上的封建統治思想。故宮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真是城城包圍!

歷史上,故宮因火災或者其它原因,曾多次的重建,但基本格局沒有改變,主要分爲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爲中心,文華、武英兩殿爲兩翼,是皇帝上朝接受朝賀、接見羣臣和舉行大型典禮的地方。內廷有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御花園及兩側分列的東西六宮,是封建皇帝進行日常活動和后妃皇子居住遊玩及奉神的地方。

廣場南面的保和殿是外朝三在殿的最後一座,規格等級僅次於太和殿,面闊9間,進深5間,重檐歇山頂,翼角置走獸9個,內外檐均施金龍和璽彩畫,菱花梧扇,生落在高大的漢白玉“三臺”之上。

我的講解到此爲止了,祝大家遊玩愉快!

北京景點的導遊詞範文 篇20

中國的長城作爲堅固的軍事防禦功能,已經永遠失去了它的歷史作用,但作爲偉大的建築永遠屹立在中華大地。成爲中華民族。團結的象徵。1987年,長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被專家學者稱爲“世界上最長的防禦性城牆”。

今天我們登上了長城,在中國的旅遊界界流行着一句話“不到長城非好漢”。現在各位都是英雄好漢了,女士們就是巾幗英雄。長城橫貫中國的北部,長達6000多公里,合計120xx多華里,所以叫“萬里長城”。長城與黃河被稱爲中國北方兩巨龍。北京位於黃河以北,長城以南,俗話說“萬里長城萬里長,遙想當年秦始皇”,其實長城並非起自秦始皇,應該說是起自春秋戰國。

公元前221年,友好往來一舉滅掉了六國,他把中國北部的舊長城連接了起來。形成了一道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萬里長城。這一段歷史時期的長城叫做秦長城。大家聽說過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嗎?說的是孟姜女新婚不久,他的丈夫範杞良就被抓去修長城。一去三年,沒有音信。一天夜裏孟姜女做了一個夢,夢見她的丈夫飢寒交迫,衣不遮體,渾身發抖。喊着說:“我冷啊!我冷啊!”於是孟姜女決定千里尋夫爲他送寒衣。她從江淮一帶(今安徽)來到北方,沿着長城找尋她的丈夫,她四處打聽,一直都沒有下落。到山海關一帶,一個修城的工頭說,範杞良早已經死了。她悲痛欲絕,放聲大哭。哭倒了長城八百里。這個傳說反映了秦始皇強徵民夫,橫徵暴斂的暴政。

到了西漢時期,漢武帝又修了一道外長城。而且,把它修到了陰山以北,可憐的匈奴人只有“望隊山而泣”。真可謂“不叫胡馬度陰山”。這一段漢長城可以說是西起新疆境內,東經蒙古,一直到黑龍江流域長達兩萬餘里。這一時期的長城,稱爲漢長城。

公元1368年,明朝皇帝朱元璋派大將徐達北築長城,從那時起直到明朝末期,先後大修長城十八次,歷時260餘年。公元1500年,也就是弘治十二年,才完成了明長城的規模。它東起鴨綠江西到嘉峪關,經遼寧、河北、北京、山西、陝西、內蒙古、寧夏、甘肅等省市自治區。全長12700多華里。這一時期的長城叫明長城。就是今天我們各位看到的八達嶺這一段的長城。所以說在歷史上有三次築城高潮。這就是秦長城、漢長城、明長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