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安寧桃園導遊詞(精選19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65W

蘭州安寧桃園導遊詞 篇1

蘭州是聞名海內外的瓜果之鄉,尤其蘭州鮮桃果實豔麗,肉細粉嫩,甘甜多汁,富含脂肪、蛋白質、果酸及各種礦物質和維生素,爲桃中上品。安寧桃花園位於蘭州市安寧區,植有桃樹30餘萬株,桃花開時,樹染胭脂,枝掛紅霞,令遊人流連忘返。桃園東起劉家堡,西至沙井驛,綿延15公里,面積8000多畝,其中以遲水桃、紫桃、京紅桃、早香郁桃、白粉桃、半旱桃、離桃水蜜、六月桃等品種最爲著名。

安寧桃花於每年4月份盛開,此時在安寧區桃園隆重舉行桃花會。安寧桃園早在清代就已有觀花盛會,每逢花期,桃花豔麗似錦,恰似漫天紅霞撒落人間,景緻美不勝收。曾有詩人嘆曰:“我憶蘭州好,當春果足誇。燈繁三市火,彩散一城花。碧樹催歌板,香塵逐錦車。青青芳草路,到處酒帘斜。”

蘭州安寧桃園導遊詞 篇2

安寧區有近萬畝桃園,在多年舉辦桃花旅遊節的基礎上,安寧區又連續多年舉辦以休閒、觀光、展銷、旅遊爲主的蟠桃會,做強桃產業。但是不難發現,許多品種出現了退化等問題,爲此,人大代表陳秀蓉建議,安寧桃園發展應引進優質品種,做到寧缺毋濫,打造精品園區。

安寧區種植鮮桃歷史悠久,以安寧堡爲中心分佈着近萬畝桃園。近年來,安寧區在保護好大面積果樹資源的基礎上,全面推動桃產業升級,發展休閒、觀光農業,由單一生產向服務型、旅遊型轉變,並初顯成效。“”期間,安寧區將大力實施“科教興區、商貿富區、旅遊活區、生態宜區、民生安區”五大戰略,其中,安寧區將依託近萬畝桃園打造安寧生態旅遊園。人大代表陳秀蓉表示,她今年曾去桃園,發現目前安寧桃園存在着品種退化嚴重等問題。建議,應該更換品種,引進新的優質品種;同時,安寧區將依託近萬畝桃園打造安寧生態旅遊園,一定要打造精品園區,做到寧缺毋濫,特別是要在品質上下功夫,不能簡單地說是無公害產品,而應該要打造綠色甚至是有機產品。在這一點,安寧區要重視整個生產過程的規範化,要加大對農戶使用化肥、農藥用量的科學培訓。

蘭州安寧桃園導遊詞 篇3

安寧種桃歷史悠久,是全國著名的桃鄉之一。每年暮春時節,十里桃鄉“處處桃樹紅霞飛,片片桃花吐芳菲”。晚清以來,安寧桃林漸爲人知。清人陶保廉的《辛卯侍行記》中有安寧堡“春多桃花”的記載。此後,安寧桃園爲蘭州市民春遊賞花佳地。每年春末以安寧堡爲中心,車水馬龍,遊人很多。衆多文人墨客流連樹下,飲酒賦詩,留下無數佳話。抗日戰爭時期,西北師範大學遷十里店,一些大、中、小學生集體春遊,形成鬆散的桃花會。1984年開始,由市、區人民政府舉辦一年一度的桃花會和物資交流會,宣傳蘭州,宣傳安寧。至20xx年,共舉辦桃花會二十屆,每年遊客達五六十萬人。

桃花會以仁壽山公園爲中心舉辦書畫展覽,由名家提供作品或當場揮毫潑墨表演,當地農民也有書畫作品參展。桃源詩詞學會的成員將詩詞曲新作題寫條幅展出。攝影學會成員以所攝地方風物作品展出。省、市專業劇團及業餘劇團演出秦劇、豫劇及曲藝,陝西易俗社曾應邀演出秦腔名劇。著名演員姜昆、李文華、王昆、蔣大爲參加演出,十萬餘人參看。省、市歌舞團、部隊文工團、轄區大專院校企事業單位都有文藝節目演出。雜技團表演各種雜技,羣衆跳迪斯科、集體舞、交誼舞、卡拉OK大賽,農民有自樂班。有體育表演,體育競賽豐富多彩。科技諮詢服務、法律諮詢服務、衛生保健諮詢服務、計劃生育諮詢服務等吸引了成千上萬遊人。每年一屆的桃花會還吸引了不少國際友人及外省市朋友,美國、加拿大、日本友人及大批遊客來遊春賞花。

蘭州安寧桃園導遊詞 篇4

蘭州是黃河流域唯一黃河穿城而過的城市,市區依山傍水,山靜水動,形成了獨特的城市景觀。爲了突出山水城市特色,目前正在加快實施南北兩山環境綠化和黃河風情旅遊線綜合開發工程,把黃河市區段40公里兩岸道路橋樑建設、河堤修砌加固、航運河道疏浚、旅遊景點開發、城市建築風格以及綠化美化亮化融爲一體,將絲綢之路文化、黃河文化和民族文化彙集其中。

黃河不僅養育了蘭州人民,也給這裏帶來豐富的特產,白蘭瓜、軟兒梨、冬果梨、桃等瓜果久負盛名,百合、黑瓜子、玫瑰、蕨菜、水煙等土特產品蜚聲中外,使蘭州成爲享譽海內外的瓜果城。

蘭州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早在5020_年前,人類就在這裏繁衍生息。西漢設立縣治,取"金城湯池"之意而稱金城。隋初改置蘭州總管府,始稱蘭州。古絲綢之路也在這裏留下了衆多名勝古蹟和燦爛文化,吸引了大批中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使蘭州成爲橫跨20_公里,連接敦煌莫高窟、天水麥積山、永靖炳靈寺、夏河拉卜楞寺等著名景點的絲綢之路大旅遊區的中心。

蘭州安寧桃園導遊詞 篇5

大家好,我是今天你們大家這次旅遊的導遊。我姓曾,大家可以叫我曾導。

蘭州已有兩千年的歷史,古代曾稱“金城”。《漢書.地理志》應勳注曰:“初築城得金,故曰金城。”還有一種說法“金城池湯”的典故,喻其堅固得名。漢代設金城郡,隋朝時,因城南有皋蘭山而更名爲蘭州。後,幾經變故,至清代又爲蘭州府。辛亥革命後,蘭州市從此成爲了甘肅省的省會。

在蘭州的小吃中,我最愛吃的就是牛肉麪了。我們蘭州的牛肉麪有許多特點,其中最講究的就是:“一清、二白、三紅、四綠。”即湯清、籮卜白、辣椒紅、香菜和蒜苗綠。牛肉麪的面也有它獨特的特點。面很筋道,既不是機器面,也不是手工面,而是人工現場抻出來的拉麪。面的品種甚多,平常有一細、二細、三細、毛細、大寬、二寬等等。

人們按自己的口味選擇面的粗細厚薄。你別看這只是一碗麪,可做面的工序可不是那麼簡單。和麪時要加一定的水,可不要小看它,如果把水加多了,面就會變稀,就不筋道了。如果把水加少了,面就會變幹。所以,加水的人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完面,就見一位師傅把面揉了一會兒,再揪成一個個宛如小孩子手腕般粗、一尺多長的面段,這時,拉麪師傅抓起一個面段,開始一圈一圈地抻,沒過多久,數不清的麪條就在師傅的手中誕生了。只見那麪條十分均勻,猶如瀑布般地下垂,搖搖晃晃,飛快地投入鍋中。麪條出鍋後,再加上精心熬製的清湯,色香味俱全的牛肉麪就做好了。

牛肉麪的工序雖然複雜,但是在客人的眼裏卻十分的方便和快捷,只要三五分鐘的時間,一碗香噴噴的牛肉麪便會出現在面前,客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添加作料。如果你喜歡酸味,在牛肉麪內加上一點醋,味道更加鮮美。只要你吃上一口,就會感到辣中帶酸,吃起來別有一番滋味,回味無窮。面也筋道,好像咬不斷似的。牛肉麪的湯也十分可口,如果口渴了,喝上一口,頓感清爽可口,既能解渴,也能增加身體的營養,要知道牛肉湯是經過長時間熬燉才完成的,裏面富含了多種營養成分。其實,牛肉麪裏的蘿蔔也很好吃,平時脆脆的蘿蔔,今日變成了綿綿的,猶如一咬就要碎似的。如果在吃的過程中想更加豐富,可以加一個雞蛋、一盤牛肉或豆腐,一定會大飽口福的,保證吃了這次還想吃下次。

拉麪人把蘭州漢子的特點全都表現出來了:他粗獷但不野蠻,精幹而且熱情。穿一身白衣,站在大鍋前,鍋裏冒着蒸氣,一雙有力的大手在白茫茫的蒸氣裏遊走,在麪粉與水之間調和。不一會兒,麪粉變成了麪糰,再不停地揉搓揉搓,把麪糰揉成各種各樣奇怪的形狀。這麪糰在拉麪人的手裏異常聽話,任由他擺佈。拉麪人抓一把白白的麪粉輕輕撒在麪糰上。麪粉如同雪花飄落下來,如同早春時節漫天飛舞的白色柳絮,又像那輕盈的白色蝴蝶,不停地落在面上。

蘭州安寧桃園導遊詞 篇6

蘭州夾在南北兩山之間,南面的這座叫做皋蘭山,五泉山就是皋蘭山的北麓,是皋蘭山的一部分。它背靠皋蘭,面對市區,海拔1600多米,現在佔地面積是27.6萬平方米,它比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梵蒂岡的一半還大。山上現在保存有明清以來的古建築十多處,1000多間,規模宏大。廟宇樓臺依山就勢,錯落有致;長廊閣道上下連通,蜿蜒曲折。山間丘壑起伏,林木蒼翠,環境清幽,空氣宜人,五眼長流不息的清泉,匯成潺潺的流水,曲回而下。五泉山,1955年被國家正式開闢爲公園,是蘭州人節假日休閒旅遊的場所,每年還在這裏舉辦各種燈會、花卉展覽活動。公園裏有動物園,豢養各類動物上百種;還有各種成人和兒童的遊樂設施。

說到五泉山,不能不給大家講一段傳說:西漢年間,驃騎將軍霍去病率領騎兵萬人,奉武帝之命征討河西走廊一帶的匈奴。他的部隊途經蘭州,紮營在皋蘭山腳下。經過了長途跋涉,全軍已是人困馬乏,附近一帶卻怎麼也找不到水源,不能做飯。副將急忙請示,要驃騎將軍拿主意。霍去病鎮定自若,拿起馬鞭在山坡上戳了五下,霎時有五股清泉順着鞭痕從山坡汨汨流出,水味甘甜,不光供足了三軍將士的用水,而且一直流到了今天,成爲歷代飲用的重要水源。據說,這就是五泉山名的來歷。其實,公元前121年年僅20歲的驃騎將軍霍去病遠征匈奴時,從今天的甘肅臨洮出發,過焉支山,與匈奴軍隊鏖戰於皋蘭山下,這個皋蘭山是今天張掖地區高臺縣北的合黎山,蘭州的南山大約在北朝的時候才稱作皋蘭山,與霍去病毫無關係。但是後來的人們,一直把蘭州的皋蘭山當作霍去病遠征的皋蘭山,明朝以後就有了霍去病鞭戳五泉的傳說。

在霍去病的傳說之前,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中,已經有了一個關於五泉來歷的傳說:東漢中期,漢桓帝聯合宦官逮捕了把持朝政、貪贓枉法的大將軍樑冀,論罪滅族。樑冀子孫中有一個名叫樑暉的,僥倖躲過了被殺的劫難,從都城洛陽逃出,一直躲到羌人佔據的金城縣一帶。長期居住之後,他受到羌人的信任,被推舉爲大頭領。當時天災人禍,社會混亂,在金城呆不下去,樑暉準備率領部下遷徙他鄉。當他的部衆出發來到金城南山,就是現在的皋蘭山暫且駐紮時,卻被敵對的其他羌人包圍。山上沒有水,大家飢渴難耐,眼看就無法堅持。情急之下,樑暉把自己用榆樹枝做成的馬鞭插到地上,同時宰殺了一隻青羊作爲祭品,祈禱南山之神保佑他的部衆。這一下果然靈驗,山坡上頓時有神泉涌出,他的馬鞭也剎那間變成無數棵榆樹,化作大片的樹林。泉水越涌越多,匯成小溪,自南向北,一直流入黃河。後來,人們爲了紀念樑暉,就把這個神泉稱爲樑泉。

霍去病鞭戳五泉的傳說,可能是從《水經注》中的故事演變來的。人們把蘭州的皋蘭山誤認作霍去病作戰的皋蘭山,於是也就把樑暉的故事安到了霍去病身上。

故事雖然帶有傳奇色彩,但五泉山有五眼清泉卻毫不含糊。現在,這五眼清泉已是公園的重要景點,它們從東向西呈弧線形分佈。五眼清泉,各具特色,人們分別給它們取名爲:惠泉、甘露泉、掬月泉、摸子泉和蒙泉。除了五泉之外,公園的東西兩側還有兩股流水,出自東龍口和西龍口。五眼清泉各有什麼特色呢?等到了實地之後,我會給大家一一講解的。

百姓中有一句俗話說得非常有意思,叫作“好山多讓僧人佔了,好衣服儘讓女人穿了。”五泉山也是一個佛教名山,裏面的建築絕大多數是佛教殿堂。現存最古老的寺院是建於明朝的崇慶寺,俗稱浚源寺,它建於明朝洪武五年,也就是公元1372年。除此之外,還有千佛閣、地藏寺、臥佛殿、嘛呢寺等等,使五泉山成爲蘭州佛教活動的中心。每逢佛教的重要節日,這裏都要舉行盛大的佛事活動,比如水陸大法會等等,每當此時,整個五泉山上是人山人海。

五泉山上還保存有自金代以來的數百件歷史文物,其中最著名的是鑄於金朝泰和二年的泰和鐵鐘,距今已有800年曆史了。還有一尊銅接引佛,鑄於1368年,就是明代始皇朱元璋剛當皇帝的那一年。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清朝字畫和辛亥革命時期的歷史文物。

劉爾炘

說到五泉山的建築修復和保護,還要向大家介紹一個人物,就是劉爾炘先生。劉爾炘字又寬,號曉嵐,又號果齋、五泉山人,祖籍山西,生於蘭州,是甘肅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學者和書法家。光緒十五年,也就是1889年,劉爾炘考中進士,並先後做過翰林院庶吉士和編修;1897年辭官回到蘭州,受聘擔任五泉書院講席,就住在五泉山下,自號“五泉山人”。他創辦了蘭州第一所近代國小,1911年創立樂善書局,1922年修建五泉書院,爲蘭州的教育事業作出了極大的貢獻。在辦學的同時,劉爾炘多方籌集資金,募銀4800多兩,在1919-1924年間對五泉山進行了大規模的修葺擴建,修建了牌樓、太昊宮、企橋、半月亭等景緻,修復了傾圮的廟宇樓閣,並在園內題寫了130多副對聯。這些對聯詠物寄情、詼諧幽默、寓意深遠,不光有對自然風景的讚美,更蘊涵着對人生的體味,對遊人的指點,活潑雋永,耐人回味,許多都是語含雙關、文蘊兩意的佳作。過去,經常有人專門跑到五泉山,來抄錄他的對聯。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已經到了五泉山前,這個牌樓就是五泉山公園的大門,是山中所有寺院的山門,“五泉山”三個大字就是劉爾炘書寫的。古人說:“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意思是說,不論是遊山還是玩水,人總會獲得一些特別的感受,總能被激發出豐富的豪情。願大家登遊五泉山,情滿五泉山!

嘛呢寺

我們眼前有座雄偉的門樓,高懸在上的“樂到名山”四個字,是當代著名書法家舒同題寫的。從這裏開始,有東、中、西三條上山的路。進入這個大門,走的是中路,順山依次有許多建築。爲了節約時間,少走重複的路,我們現在走西路,下山時從中路的這個大門出來。

現在大家請看我的右手邊,這裏有一道流水,石頭叢中的一塊石頭上刻着“溪流”二字,這水流就出自上方的泉水。

我們先來參觀藏傳佛教寺院嘛呢寺,要進入嘛呢寺,首先要經過一條長長的階梯,坡度較大,登上去有點不容易,這也許能考驗善男信女的虔誠。在我們的右上方,大家看,立着一對杆子,上面還飄着幡,有人知道那是什麼嗎?對了,那叫嘛呢杆,是藏傳佛教裏的一種聖物,信徒們把佛經寫在幡上,每當風吹過一遍,就相當於把經文唸了一遍,這和我們在電視上常見的轉經筒的作用是一樣的。嘛呢杆後面的那座建築就是嘛呢寺,是西側山坡上的主要建築羣,也是五泉山上惟一的一座藏傳佛教寺院。

藏傳佛教也稱“藏語系佛教”或“喇嘛教”,主要流行於藏族居住區,蒙古、土、羌、裕固等民族也都信奉。喇嘛教以密宗爲主,以無上瑜伽密爲最高的修行。

這寺前古樹參天,寺旁有石橋流水,風吹樹搖,泉落水響,真是“泉水響雲綠,樹高搖山青”。在這寺前停留片刻,準會使你橫生遐想。

兩邊各有一鹿,這是藏傳佛教寺院的一個標誌。進入寺院,迎面是一尊大肚彌勒佛,其前香火不斷。他的身後是韋馱塑像。這個韋馱,金盔金甲,兩腳平行而坐,十指合掌,橫寶杵於兩腕間。這個形象意味着,五泉山嘛呢寺不接待外來的雲遊僧人。

這裏有一個大經輪,僧衆按順時針方向轉動它,同時口中反覆唸誦“嘛呢”,也就是六字箴言“唵嘛呢叭咪吽”,就可得到解脫,功德圓滿。經輪轉一圈,就等於唸了一遍所有的經卷。因此,信徒們除了在佛殿、經堂、寺院周圍轉動經輪外,還要在家中旋轉。信教的藏族同胞家裏,一般都有大小不同的經輪,有手搖的小經輪,有旋轉的大經輪,只要有空,時時搖轉。遊客到此,也會旋轉七圈,祈求佛爺給自己一個好運氣,或者是滿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大家不妨轉轉,一家要順時針方向。

嘛呢寺正殿建於清同治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874年,其餘建築都是劉爾炘先生擴建的。寺內本來闢有依依經、仄仄門、曲曲亭、重重院、疊疊園,名稱形象有趣;一些寺舍還題以迎綠、飛黛、聽鬆、拜雲等雅號,現在許多都已廢棄。正殿供奉的主要是觀音、普賢和文殊三大菩薩。西側的偏殿裏,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薩。地藏菩薩曾經發過誓:地獄未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證菩提。他是一位留一切幸福給別人的菩薩,世人稱他爲“大願”。

惠泉

遊客朋友,我們面前的就是惠泉,水流比較旺盛,水質特別好,過去一直是附近居民飲用和灌溉的水源,給人們帶來實惠,因此被稱作“惠泉”。用它泡茶,味甘氣香;用它澆灌而成的蘭州水煙和大棗,曾經是清朝貢品。自20世紀以來,由於氣候變化,水量變少,而現代化的抽水設施使人們大量用黃河水灌溉,惠泉已失去了原來的使用價值,而變成了一眼只供人觀賞的泉水。

惠泉旁邊的這座橋就是企橋,它的名字很有特色,而這副對聯,則更有特色,看:“想過去麼?過去便可通碧落;休下來了,下來難免入紅塵。”隱喻五泉山有世外桃源般的佳境,體現了作者追求避世隱忍的生活態度,也符合這裏山水的一些特色:遠離世塵,清淨空靈,恰恰是隱士的樂園。再看那一面:“問來來往往的人,今之雲遊,水意山情可樂否?”問大家玩得開不開心,又自答說,“到活活波波地,任天而動,花光草色亦欣然。”對聯都是劉爾炘撰寫的,是不是別有風味?好了,我們再往上走。

甘露泉

甘露泉是五泉中海拔最高的一眼,源流較細,據說它“久雨不盈,大旱不幹”,味道甘甜,就像甘露。甘露泉在清虛府西南角山崖下,爲五泉中地勢最高的泉。在明代時水量充沛,山泉漱石,飛珠濺玉,稱爲漱玉泉。清中葉以後,泉流變小,纖細無聲,卻經年不涸不溢。因所處地勢最高,離天較近,便於祈求天降甘露,遂改爲甘露泉。光緒時,陝甘總督左宗棠曾經在此祭祀過泉神、雹神。現泉爲圓形,直徑2.1米,深入地表3米,水深0.3米,在泉上建有六角攢尖頂亭護泉。

掬月泉

掬月泉乾隆時在東麓,是五泉山最早得月處,月出東山,天上一輪明月,泉中一輪明月,泉中之月伸手可掬,月在泉中也好像將月掬於銀盤之中,故名掬月泉。此泉乾涸。光緒時又在文呂宮東牆下出——泉,直徑1.1米,深入地表2.35米,皓月當空,月入泉中,明月伸手可掬的佳景遂又重現。

摸子泉

摸子泉位於地藏寺曠觀樓下摸子洞內。地藏宮大殿供地藏菩薩,東殿供送子將軍,西殿供觀世音菩薩。寺西南角—門可通掬月泉。摸子洞深14米,兩側石壁上鑿有佛龕,到洞最裏面之後,再下5級臺階,就到了泉邊。泉爲方形,水深0.4米。以前寺內僧人在泉中置石子和瓦片,說求子者摸到石子生男,摸到瓦片生女。洞口原來懸有劉爾忻所撰楹聯:

糊糊塗塗將佛腳抱來求爲父母;

明明白白把石頭拿去說是兒孫。

蒙泉

蒙泉在東龍口之南,與東龍潭之間只隔着一個子午亭。清中葉被山洪淤塞,1955年疏通。現泉爲正方形,長1.8米,深入地表1.4米,水深0.4米。五泉山的水都有一點鹹味,惟有蒙泉清純甘洌,用蒙泉泡茶,茶味正而香濃。四川名山蒙山之巔產茶,茶清而香,用蒙泉泡茶,茶味可與蒙頂茶媲美,故名蒙泉。明人李文曾在詩中記載山寺裏的和尚請他喝茶時就用蒙泉水泡的茶:

上人邀我烹新茗,

水汲山中第五泉。

清人劉文機,則把宋山裏飲用蒙泉水烹出的可與蒙頂茶相媲美的茶水和倚樹聽琴當作人生的愛好和享受:

偶來倚樹聽琴響,

憐煮蒙山頂上茶。

還有一種說法是說《周易》上說:“山下出泉,蒙。”

蘭州安寧桃園導遊詞 篇7

蘭州は甘粛省の省都で、黃河の上流に位置し、中國の陸域の幾何學的中心であり、「西部黃河の都、絲路山水名城」と稱されています。蘭州は城関、七里河、西固、安寧、紅古の5つの區と永登、楡中、さだめ蘭の3つの県を管轄しています。市域の総面積は1.31萬平方キロメートルで、その中の市街區の面積は1631.6平方キロメートルです。20__年全市の常住人口は362.09萬人です。戸籍の総人口は323.29萬人で、そのうち、市區の人口は209.06萬人です。戸籍総人口の中で非農業人口は202.67萬人です。20__年、蘭州市の行政區畫は全部で城関、七里河、西固、安寧、紅古の5つの市の管轄區を設置して、永登、さもなければ蘭、楡中の3つの市の管轄県。市は26の郷政府、35の鎮政府、52の街道事務所を管轄しています。399のコミュニティ委員會、731の村民委員會。

蘭州は長い歴史と文化を持つ都市です。五千年前の新石器時代に中華民族の先達がここで繁殖しました。西漢の時に県制を設立し、金城湯池という意味で金城と呼ばれています。隋は初めて蘭州総管理府を改制した。漢唐以來、蘭州はシルクロードの交通の要路と商業の重鎮として、中國と西洋の経済文化交流の中で重要な役割を果たしました。清康煕の時は甘粛省に従屬し、省都は隴西から蘭州に移ります。1941年に正式に市を設け、1949年8月26日に解放された。

蘭州は黃河の上流の資源の豊富な地域の中心である。黒い金屬、非鉄金屬、貴金屬、レアアースなど35の鉱種が、潛在的な経済開発価値を有しています。蘭州は水力資源が豊富で、蘭州を中心とする黃河上流の幹流段に25基の大中型水力発電所が建設され、現在は劉家峽、八盤峽、塩鍋峽、大峽などの水力発電所が建設されました。蘭州は全國的に有名な「瓜果城」で、白蘭瓜、黃河メロン、軟児梨、桃などの果物を豊富に産出しています。ユリ、黒瓜子、バラ、水煙などの特産品が國內外に飛來しています。蘭州の観光資源は広大な開発の見通しを持っています。市域內には我が國が最も完全に保存している土司門があります。「天下黃河第一橋」――中山鉄橋があります。「隴右第一名山」があります。例えば、「隴上十三陵」――明粛王墓羣などがあります。蘭州はシルクロードの大観光地の中心であり、東に天水麥積山、平涼崇萗萘山があり、西には永靖炳霊寺があり、南には夏河拉卜龔寺があり、北には敦煌莫高窟がある。

蘭州は大西北の交通通信の拠點である。蘭州西物駅は西北地區の最大規模で、技術の最も先進的な貨物輸送駅と新亜歐大陸橋の上で重要なコンテナ転送センターです。高速道路は6つの國道がここで交差し、周辺地域を放射する高速道路は4つ完成して開通しました。新しく拡張された蘭州の中川空港は市內から38.5キロで、國內の30以上の都市と直接運航して、シンガポール、日本、香港などの國と地域の旅行チャーター便の路線を開通しました。現在の西北地區の一流空港です。

蘭州安寧桃園導遊詞 篇8

蘭州鼓子是以唱爲主的曲藝形式,其中有1人、2人、3人演唱之分;主要表演手法是唱和說,有的段子光唱不說,有的段子又光說不唱,而有的段子則有唱有說,似唱似說。一般採用自彈自唱形式,演出時要求演員的手勢、面風等,都要能給聽衆以美的感受。

蘭州鼓子表演形式多樣,有些段子只說不唱,有些段子則有說有唱。演唱時以三絃爲主要伴奏樂器,還輔以揚琴、板胡、二胡、琵琶、月琴、簫、笛等,演唱者一般爲一人。其唱腔清雅婉轉,音域幽廣,表白清晰,起伏平和,能將喜、怒、哀、樂等複雜思想情緒,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演員的手勢和麪部表情都能給聽衆以美感。 蘭州鼓子,曲牌豐富,唱腔優美,風格高雅,韻味悠長,且鄉土氣息濃厚。目前蒐集到的曲牌約有一百多種。從聲腔上來講,可分爲平調、鼓子、越調三種,平調多爲單支的小令和大麴;鼓子腔是由鼓子頭加若干曲牌再加鼓子尾聯綴而成;越調腔也是由越調加若干曲牌再加越尾聯套而成。

各種曲牌都有其特點,可以表達不同人物的不同情緒,如"邊關調"的悲壯,"北宮調"的淒涼;"緊訴"的熱烈緊張,"慢訴"的舒緩輕快;"石榴花"和"倒推槳"的抒情婉轉,"金錢調"和"剪靛花"的喜悅平和以及"羅江怨"、"疊斷橋"的憂鬱悲傷。再如提煉全曲精華的"鼓子頭",敘述情節的"詩牌子",傾訴衷腸的"悲調",還有抒發豪情的"依爾喲",真是千啼百囀,各盡其工。伴奏樂器以三絃爲主,揚琴、月琴、琵琶、二胡、板胡、梆子、小鈴、簫、笛等爲輔;早年還有八角鼓、四葉瓦、瓷碟等擊節伴奏,後則用小月鼓擊節起頭。傳統曲目內容大致可分爲三類:一是讚頌祝賀之詞;二是詠物寫景之言;三是民間傳說和歷史故事。其中佔主要地位的則是第三類。

從傳承譜系中可以看出,蘭州鼓子藝人處在嚴重的青黃不接、後繼無人狀態,現今比較活躍的藝人絕大多數都在60歲左右,50歲以下的僅有數人。由於政府部門沒有設立對蘭州鼓子的專項財政開支,每次舉辦活動都是由藝人和愛好者自籌資金,藝人們也沒有固定的活動場所,限制了此項活動的開展。以達家莊爲例,較爲固定的活動場所在一戶面積只有20平方米的居民家裏,演唱時,樂器和演唱者佔據一定空間,聽衆只能坐在炕上、蹲在地上和門外。爲了使這門具有安寧地方特色的中華古老藝術傳承下去,併發揚光大,爲構建和諧社會貢獻文化力量,擬於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對安寧區蘭州鼓子進行保護:

1、建立以專家、區政府、街道主管領導爲組長的蘭州鼓子保護領導小組,經費列入區財政年度計劃,保護工作納入文化部門、街道、村委會的工作計劃。建立以文化戰略上“定向”、發展藍圖中“定位”、崗位幹部職責上“定責”、資金投入上“定額”,爲主要內容的領導制度建設機制;

2、整理普查資料,建立完善鼓子藝人檔案,定期舉辦鼓子培訓班,從樂理開始,逐步深入進行教唱活動,尤其在現有的老藝人、新藝人中,強化保護意識,建立完善的人才傳承機制,並與所在地各大學音樂系建立聯繫,注意在音樂系師生中發展新生力量;

3、整理曲目,並印刷成冊,聘請專家組織開展理論研究,保持蘭州鼓子的原生態,成立安寧區鼓子協會,舉辦鼓子專題演唱會,爲藝人創造機會更多地參加各種適宜的文藝演出活動;

4、由街道出面,爲鼓子藝人協調解決較爲固定和適合的演出場所。

蘭州安寧桃園導遊詞 篇9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爲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蘭州拉麪的歷史已經有85年,正宗的蘭州牛肉拉麪,是回族人馬保子於1920xx年始創的,當時馬保子家境貧寒,爲生活所迫,他在家裏製成了熱鍋牛肉麪,肩挑着在城裏沿街叫賣。後來,他又把煮過牛、羊肝的湯兌入牛肉麪,其香撲鼻,大家都喜歡他的牛肉麪,他突出一個清字。接着他開了自己的店,不用沿街叫賣了,就想着推出免費的“進店一碗湯”,客人進得門來,夥計就馬上端上一碗香熱的牛肉湯請客人喝,爽,醒胃。馬保子的清湯牛肉麪名氣大振,馬保子經營到1920xx年,由其子馬傑三接管經營,馬傑三繼續在清字上下功夫,不斷改進牛肉拉麪,直到後來名振各方,被贈予“聞香下馬,知味停車”的稱譽。識別蘭州拉麪的正宗與否,要一看有沒有進店免費一碗湯,正宗必有湯贈,那牛羊肝的湯是明目的,西域人多目光如炬,顯然與喝此湯有關;二看牛肉拉麪的湯是否清,湯濁就不是正宗了.

要是說最有名的面,那蘭州拉麪無疑是天下第一。中國之大,風俗各異,口味千差萬別,但幾乎任何一個城市,都能夠找到蘭州拉麪的麪館。從新疆到山東,從東北到海南,喜歡拉麪的朋友,到處都可以找到蘭州拉麪。拉麪的特色呢,簡單地一句話概括:湯濃麪筋辣子紅。不過呢,說老實話,蘭州拉麪雖然席捲天下,老許恭稱爲天下第一面,但瞧不起它的人也很多,俺以爲這裏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拉麪流傳太廣,製作者學藝不精,還有一個因素是很多拉麪館的衛生條件不好。

蘭州拉麪,最正宗的當然是蘭州了,不過很奇怪的是,好像在甘肅別的地方,拉麪遠遠沒有天下第一面的威風。西安的拉麪也不錯,大都是回民開的,藍布條幅做的門頭,上書六個大字“正宗蘭州拉麪”並回文。在河南,拉麪也很流行,我曾經在河南的一個小縣城前前後後呆了一年多,城裏好幾家拉麪館,味道絕對正宗。我那時候基本上每天一頓,從來沒有吃膩過。尤其是在夏天,一碗拉麪在手,澆上紅紅的辣椒油,灑上翠綠的香菜,喝着道地的牛骨濃湯,吃的口脣麻辣大汗淋漓,怎一個“過癮”了得乎!

下面要說到拉麪不招人愛的地方了,很多人說拉麪不好吃。其實呢,不是拉麪不好吃,而是他吃到的拉麪和真正的拉麪相去甚遠。有時我也感到奇怪,拉麪流傳的時間久、地域廣,應該說製作上已經沒有什麼祕方可言了。但實際上拉麪製作的水平相差非常大,比方說在安徽,幾乎就找不到口味正宗的蘭州拉麪館。大多數號稱賣拉麪的,雖然也掛着“正宗蘭州拉麪”的招牌,但進去一吃就知道遠不是拉麪的味道,我這麼愛吃拉麪的人,面對這樣的拉麪都難以下嚥。最大的問題是面不筋道、湯不濃厚、辣子無油。而在陝西河南,不論城市鄉村,隨便遇到一家拉麪館,基本都是很純正的口味。晏子曰:桔生淮北則爲枳,拉麪東進,出了河南就完蛋了,河南以西,很少有低水平的,河南以東,很少有高水平的。

蘭州拉麪,一般都是小麪館,地方不大,幾張桌子,經常是夫妻店,老公揉麪拉麪,老婆端盤收錢。投資不大,賺錢不多,客人圖的是實惠,老闆發點辛苦財。這幾年,有些有眼光的人也開始做連鎖,馬蘭拉麪的名氣很大,裏面的環境也好,衛生也不錯,這是個趨勢。

總結一下,蘭州拉麪,在蘭州有絕對的號召力,是麪食中當之無愧的王者。而在其他地方,拉麪最多能佔當地麪食的半壁江山。陝西是炒麪、油潑面、臊子面當家;山西是刀削麪爲主,各路小面諸侯割據,各領風騷;四川是擔擔麪、燃面等稱雄;安徽是青菜面、拆骨面、小刀面的天下;河南有鄭州羊肉燴麪,上海有排骨麪、陽春麪。。。,但總的來說,蘭州拉麪在各地的麪食中都有它的一席之地,流傳範圍之廣,絕對當得起“天下第一面”這個名頭。

蘭州安寧桃園導遊詞 篇10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爲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蘭州中山橋俗稱“中山鐵橋”,“黃河鐵橋”,舊名鎮遠橋,位於濱河路中段白塔山下,被稱爲“天下黃河第一橋”。

它建於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緒三十三年)。工程由德國商人承建,共花了白銀三十萬六千餘兩。橋兩端分別築有兩座大石坊,上刻“三邊利濟”和“九曲安瀾”。橋有四墩,下用水泥鐵柱,上用石塊。弧形鋼架拱樑,是後來進行加固工程時增建的。1920xx年,鐵橋受戰火影響,中斷了11個晝,後經補修而復通。1942年,爲紀念孫中山先生而改名爲“中山橋”,橋名沿用至今。

蘭州中山橋俗稱“中山鐵橋”、“黃河鐵橋”,位於蘭州濱河路中段北側,白塔山下、金城關前,建於公元1920xx年(清光緒33年),是蘭州歷史最悠久的古橋,也是5464公里黃河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橋樑,因而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中山鐵橋長234米,寬7。5米,有6墩5孔的鐵橋,橋上飛架5座弧形鋼架拱樑。清光緒33年(1920xx年),清政府在蘭州道彭英甲建議和甘肅總督升允的贊助下,動用國庫白銀三十萬六千餘兩,由德商泰來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國人滿寶本、德國人德羅作技術指導,建起了黃河第一座鐵橋,初名“蘭州黃河鐵橋”。1942年改爲“中山橋”,1954年,整修加固了鐵橋,又增加了五座弧型架拱樑,使鐵橋顯得堅固耐用,氣勢雄渾。

中山橋位於蘭州城北白塔山下的黃河鐵橋。是蘭州境內歷史最爲悠久的古橋。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

中山橋的前身系黃河浮橋。黃河浮橋是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宋國公馮勝在蘭州城西7裏處始建的。明洪武九年(1376年)。衛國公鄧愈將此橋移至城西10裏處。稱爲[鎮遠橋"。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蘭州衛指揮楊廉將浮橋移至現在的位置--白塔山下。至今蘭州還存有建橋時所遺的重10噸。長5。8米的鑄鐵浮橋柱3根。人稱[將軍柱"。柱上鑄有[洪武九年。歲次丙辰。八月吉日。總兵官司衛國公建斯柱於浮橋之南。系鐵纜一百二十丈"的字樣。

當年的黃河浮橋。用24只大船。橫排於黃河之上。船與船之間相距5米。以長木連接。鋪以板。圍以欄,南北兩岸豎鐵柱4根。大木柱45根。有兩根各長50米的粗鐵繩。將船固定在河面上。冬季黃河結冰則拆除。春季則又重搭浮橋。[佇看三月桃花冰。冰泮河橋柳色青"的詩句。就是當時浮橋的寫照。蘭州古八景之一的[降龍鎖蛟"也是指這種景色。

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20xx年)。清政府在蘭州道彭英甲建議和甘肅總督升允的贊助下。動用國庫銀30。669萬兩。由德商泰來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國人滿寶本。德國人德羅作技術指導。將浮橋改建爲長233。3米。寬7。5米的黃河第一座鐵橋。初名[蘭州黃河鐵橋"。1942年改爲[中山橋"。

鐵橋承建時。喀佑勞動保護曾保證保固80年。但歷時僅42年。即1949年。鐵橋受戰火影響中斷了11個晝夜。後經搶修雖恢復了通行。但人行橋上橋面晃動不定。已難以擔負日益繁忙的運輸任務。1954年。人民政府對鐵橋進行了全面的整修加固。增加了弧形鋼架拱樑。使這座古老的鐵橋不僅變得堅固耐用。而且還威風凜凜。絢麗壯觀。

隨着時間的流逝。蘭州市區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觀。結構新穎。工藝先進。氣勢不凡的鐵路公路橋。這座古老的黃河鐵橋已不是溝通黃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儘管如此。人們還是敬仰它。觀賞它。因爲它象一部史詩。飧刻着蘭州古往今來歷史的變遷。展示了蘭州人民燦爛藝術的畫卷。

蘭州安寧桃園導遊詞 篇11

皋蘭紅砂洋芋種植歷史悠久,因種植在皋蘭特有的紅綿砂地裏,故冠名“皋蘭紅砂洋芋”。皋蘭紅砂洋芋原產地地域範圍爲東經103°32′至104°22′、北緯36°05′至36°50′之間。產地平均海拔1700米左右,屬溫帶半乾旱氣候,氣候乾燥,降水稀少,年均氣溫7.2℃,年均降水量266毫米,年日照時數爲2768小時,無霜期144天。鄉民們發明在地裏鋪壓一層當地特有的紅綿砂,俗稱紅砂地,可降低土壤的PH值,壓鹼抗旱。而這種紅砂地特別適宜皋蘭紅砂洋芋生長,因此皋蘭紅砂洋芋產業日益壯大。

皋蘭紅砂洋芋是皋蘭縣利用自然資源發展起來的一大優勢特色產業。其外觀皮色鮮亮,塊莖表面爲淺土色至淺褐色,大小適中勻稱,單個塊莖重量在175克~199克之間,質量上乘,營養豐富,主含澱粉,幹物質中80%爲澱粉。在鮮薯塊莖中,澱粉含量14%~19%,粗蛋白1.52%。1999年7月26日被國家農業部陝西楊陵農產品鑑定中心鑑定,依據ZBB23008—85標準,綜合判定爲一級品,命名爲“明星牌紅砂洋芋”。皋蘭紅砂洋芋比一般水、旱地洋芋早熟15-20天,畝產量高15%左右,商品率高達80%左右。1995年每公斤售價達到1.1元。明星二社的魏慶周,1995年種的3畝皋蘭紅砂洋芋,銷售收入達7000元,其中有1畝收入高達3000元。目前,皋蘭紅砂洋芋不僅佔領了蘭州、白銀兩大市場,而且遠銷到陝西、新疆、上海、福建、江蘇、浙江、湖北、四川等省市。部分一級品出口到日本、韓國、東南亞、俄羅斯等地。

皋蘭紅砂洋芋因其澱粉含量高,用途十分廣泛。它可做蔬菜,又可做主食,除鮮食外,可加工成皋蘭紅砂洋芋雪花粉、泥粉、薯片、膨化食品、酥脆薯條、薯餅、罐頭,以及食用的粉條、粉絲、粉皮等。它也是澱粉的首選原料,其澱粉廣泛應用於食品、飼料、醫藥、化工、紡織、造紙、橡膠、石油、廢水處理等。另外,經加工的廢水、廢渣等下腳料,可綜合利用,生產多種化工原料,如飼料酵母、可燃氣體、高效液體肥料等。

爲了將皋蘭紅砂洋芋這一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壯大,縣上制定種植規劃和規程,下派農技人員駐守指導,成立皋蘭縣明星紅砂洋芋協會、皋蘭縣豐水村紅砂洋芋協會和皋蘭縣中堡村紅砂洋芋產銷協會以及皋蘭縣明新紅砂洋芋專業合作社,爲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後全程服務。目前皋蘭紅砂洋芋種植面積已達5萬多畝。

蘭州安寧桃園導遊詞 篇12

白塔山位於蘭州市黃河北岸,海拔一千七百多米,山勢起伏,有“拱抱金城”之雄姿。

古代,這裏是軍事要衝,山下有氣勢雄偉的金城關、玉迭關、王保保城;山上有層層峯巒,其中“白塔層巒”爲蘭州八景之一。

站在黃河南岸,舉目北望,黃河鐵橋,白塔山公圓建築羣,白塔寺渾然一體,盡收眼底,有“河橋遠眺”之稱。穿過黃河鐵橋,白塔山一,二,三臺建築羣,迎面聳立,飛檐紅柱,參差綠樹叢中,這是自一八年建圓時在坍塌的古建築廢墟上重建的,總建築面積八千餘平方米。這個建築羣把對稱的石階、石壁、亭臺、迴廊連貫一起,上下通達,層次分明,結構嚴整,是我國古代建築中別具風格的建築形式。如重疊交錯的重檐四角亭、對立式的二臺碑廈、磚木結構的三臺大廳等,所有建築物都配飾磚雕、木雕和彩畫。

三臺建築羣的迎面是白塔主峯,山勢陡峭,古代建築有“風林香嫋”牌坊、羅漢殿、三宮殿等。

山頂的古建築物有三星殿、迎旭客閣,憑欄遠眺日出,放眼黃河,氣象萬千。

白塔寺原有“鎮山三寶“:象皮鼓,青銅鐘,紫荊樹。象皮鼓傳爲一印度僧人云遊白塔時所贈,現在這裏僅有仿製品;青銅鐘爲清康熙年間鑄造,重爲153.5公斤,現存寺內;枝繁葉貌的紫荊樹系後人重載。北端山頭有牡丹亭,亭內有一碑,據說原碑在湖南衡陽市北的趄嶁山上,字形怪異難辨,後人附會爲大禹治水時所刻。宋嘉定五年(公元1212年),何玫摹刻於嶽麓書院。蘭州此碑,系清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酒泉郡侯建功模立,碑高九尺,寬三尺,上刻七十七字。

白塔山西北方,林木蔥鬱,朝陽山、馬頭山、冠雲山、環翠山峯巒層疊。濃蔭深處,有休息亭,供遊人小憩。亭前有蓄水池。這裏山高林密,是登山遠眺,避暑納涼的好地方。

蘭州安寧桃園導遊詞 篇13

中川牡丹園,始建於1997年,地處蘭州中川機場附近,佔地面積約20xx畝,以甘肅特有紫斑牡丹的培育和研發爲主,集觀賞、生產、科研爲一體。

該生態旅遊博覽園有牡丹品種500多個,芍藥品種200多個,以甘肅紫斑牡丹爲主,彙集了全國各地以及日本等國家的幾乎所有牡丹品種,已成爲全國乃至世界的牡丹博覽園。

蘭州中川牡丹園是目前國內單體最大的牡丹園,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地牡丹園,也是集紫斑牡丹科研、生產、觀賞基地。經過近二十年的打造,蘭州中川牡丹園已成爲國內外享有名氣的牡丹園。

春有花、夏有蔭、秋有紅葉的園林景觀,層次清晰、錯落有致。蘭州中川牡丹園根據現有的山、坡、臺地等地貌特徵結合牡丹四季變化特點,分別建立了百年長壽園、鴻運園、佳麗園、富貴園、國際園等10個園中園。配以相應的門、亭、廊、庭、石、雕塑、水池和遊路等具有西部傳統文化的園林景緻,形成風格迥異、各具特色、寓意豐富的牡丹文化觀賞區。園內林木茂盛,花草叢生,綠色滿園。

蘭州安寧桃園導遊詞 篇14

蘭州鼓子是形成並主要流行於甘肅蘭州地區,用蘭州方音表演的曲藝形式,相傳甘肅農村流傳的以唱【打棗歌】和【切調】爲主的“送秧歌”形式流入蘭州後以清唱方式表演,形成蘭州鼓子,時在清代中晚期。清末民初蘭州鼓子又受到北京傳來的“單絃八角鼓”和陝西傳來的“迷胡子”(眉戶)等的影響,藝術上進一步定型。其表演形式爲多人分持三絃、揚琴、琵琶、月琴、胡琴、簫、笛等坐唱,走上高臺後由一人自擊小月鼓站唱,另有多人用三絃、揚琴、琵琶、月琴、胡琴等伴奏。蘭州鼓子唱腔的音樂結構屬於曲牌聯套體,常用的唱腔曲牌有【坡兒下】、【羅江怨】、【邊關調】等四十餘支。長期以來,蘭州鼓子主要由業餘愛好者演唱,職業藝人很少,王義道、曹月儒、唐江湖、馬東把式、張國良、盧應魁等是早期比較有名的蘭州鼓子唱家。其傳統節目內容極爲廣泛,既有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題材的中長篇,也有詠贊景物和喜慶祝頌的短段。廣受聽衆歡迎的節目有“閨情曲”和“英雄曲”兩類,前者如《別後心傷》、《拷紅》、《鶯鶯餞行》、《獨佔花魁》等,後者如《武松打虎》、《林沖夜奔》、《延慶打擂》等,也有一些反映消極出世思想的作品,以《紅塵參透》、《漁樵問答》等最爲典型。20世紀40年代中期,熱心蘭州鼓子的愛好者李海舟(1907—1983)組織了“南山學會鼓子研究會”,調查保存了不少蘭州鼓子的藝術資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蘭州鼓子開始走上高臺,出現了一些新節目,代表性的有《楊子榮降虎》、《奪取杉嵐站》、《劫刑車》、《韓英見娘》等,知名演員有段樹堂、王子英、張麟玉、王雅錄等。

長期以來,蘭州鼓子的繼承發展處於自流狀態,藝人很少,演出難見,急需採取有力措施加以扶持和保護。

蘭州安寧桃園導遊詞 篇15

蘭州軟兒梨

蘭州軟兒梨在享有“瓜果城”之讚譽的蘭州,以它特殊的風味而成爲梨中的佼佼者。軟兒梨的果實近圓形,平均果重在125克左右,立冬後成熟,其色黃中帶綠,青中泛紅,果皮較厚,果肉硬,味道酸澀。若藏至冬季,則凍結成冰球,食用時需置於溫暖處化開,果肉則成一包香水,漿液極多,味甜勝似蜂蜜,且富酒味。吃時撕破錶皮,用嘴吸吮,一包如糖似蜜的果汁頓時溶入口中,飲之甜津津、涼絲絲,清香無比,沁人肺腑,餘味久久不絕。因此,軟兒梨也稱“香水梨”。

冬果梨

蘭州冬果梨有大小之分:大冬果梨,果實呈倒卵圓形,果大,平均重320~500克,熟後果實呈金黃色,皮較厚而粗,果肉白嫩,汁多而脆,味濃,酸甜適度,含糖量約9%,小冬果梨由大冬果梨的芽條變異而來,果實呈圓形或橢圓形,其果重平均157.5克,果汁不及大冬果梨多,貯期不如大冬果梨長,但果皮薄,果肉細,果味甜,因其味奪冠,成爲甘肅省地方最佳品種之一。

黑瓜子

蘭州黑瓜子被譽爲“蘭州大片”,是蘭州著名的特產,以其片大、皮薄、板平、口鬆、肉厚、烏黑髮亮、味香雋永、品質優異等特點而著稱,是我國傳統的出口商品之一。 黑瓜子可加工成五香、奶油、鹹淡、甜味、多味等各種類型的瓜子,又是製作糕點的理想輔料,兼備補腦提神作用,亦可炸油食用。黑瓜子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D等營養物質,常吃能延年益壽

白蘭瓜

在蘭州衆多的瓜品種中,白蘭瓜出類拔萃,最負盛名。白蘭瓜 性喜高溫乾燥、溫差大、日照長的氣候。蘭州黃河北岸的青白石鄉是最負盛名的“白蘭瓜之鄉”,這裏生產的白蘭瓜是甘肅傳統出口產品之一,其周圍地區是白蘭瓜的盛產區。成熟的白蘭瓜呈圓球形,個頭均勻,每個重1.5~2公斤,白中泛黃,色澤美觀,耐貯藏,易攜帶,瓤口碧綠,肉厚汁豐,脆而細嫩,清香撲鼻,甜味盈口,含糖量平均在14%左右,最高的達18%。白蘭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蛋白酶、鈣、磷、鐵等,富有營養,具有清暑解熱,利尿解渴,開胃進食的功能。

蘭州百合

甘肅省的名優特產,色澤潔白如玉、肉質肥厚香甜。我國著名植物分類學專家孔憲武教授評價:“蘭州百合味極甜美、纖維很少、又毫無苦味,不但文明全國,亦可稱世界第一”。其品質聞名於天下,故有“蘭州百合甲天下”美譽。

蘭州玫瑰

清乾隆《甘肅通志》就載:“玫瑰花出蘭州”,而以永登縣苦水鎮所產質量最優,名冠天下。 蘭州苦水玫瑰花和精油產量均居全國首位,成爲暢銷全國的花中奇葩爲蘭州市的市花。玫瑰屬薔薇科落葉灌木,莖高有刺,花大,呈紫紅色,枝葉茂盛,花朵繁多,花瓣肥碩,色澤鮮豔,香氣濃郁。乾隆時蘭州翰林秦維嶽賦詩詠頌:“霞光錦緞覆蒼苔,點綴芳園朵朵開。西隴花遲兼遇閏,端陽才擁豔香來。”點出了玫瑰色香俱佳的特點。

蘭州安寧桃園導遊詞 篇16

蘭州已有兩千年的歷史,古代曾稱“金城”。《漢書.地理志》應勳注曰:“初築城得金,故曰金城。”還有一種說法“金城池湯”的典故,喻其堅固得名。漢代設金城郡,隋朝時,因城南有皋蘭山而更名爲蘭州。後,幾經變故,至清代又爲蘭州府。辛亥革命後,蘭州市從此成爲了甘肅省的省會。

蘭州市歷史文化悠久。早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在這裏繁衍生息,從事狩獵和農牧業生產,先後創造了燦爛的馬家窯、半山、馬廠和齊家文化。夏商周時,以神農氏炎帝爲宗神的戎族在此活動。漢唐時起蘭州做爲古絲綢之路的交通要衝和商埠重鎮,在溝通中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增進我國人民同亞非歐各國人民友誼合作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蘭州是黃河唯一穿城而過的城市,可沿濱河路綠色長廊欣賞黃河雄姿、水車園、黃河母親雕像、中山鐵橋,並參觀白塔山、省博物館、五泉山、蘭山公園等景點,郊縣有興隆山、魯土司衙門、吐魯溝、引大入秦工程等景點。遊客來蘭州,也可中轉去永靖炳靈寺、夏河拉卜楞寺、青海塔爾寺及天水麥積山等景點旅遊。蘭州市交通相對便利。中川機場闢有通往全國主要城市的二十多條航線;312等四條國道穿境而過;隴海、蘭新、蘭青、包蘭四大鐵路幹線交匯於此。

蘭州旅遊接待設施與服務已配套成龍,現有星級飯店15家,國際旅遊社11家,國內旅遊社32家,旅遊車船公司3家,定點旅遊商店15家,形成了完整的旅遊接待網絡。蘭州也是西北重要的工業基地、科研教育中心和商貿中心。

蘭州安寧桃園導遊詞 篇17

蘭州,始建於公元前86年。據記載,因初次在這裏築城時挖出金子,故取名金城,還有一種說法是依據“金城湯池”的典故,喻其堅固。兩漢、魏晉時在此設置金城縣。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廢郡置州,在此設立蘭州總管府,“蘭州”之稱,始見於史冊。後來雖然州、郡數次易名,但蘭州的建置沿革基本固定下來,相沿至今。

西漢初,依秦建制,蘭州仍爲隴西郡轄地。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0_年),霍去病率軍西征匈奴,在蘭州西設令居塞駐軍,爲漢開闢河西四郡打通了道路。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在今蘭州始置金城縣,屬天水郡管轄。漢昭帝始元六年,又置金城郡。漢宣帝神爵二年,趙充國平定西羌、屯兵湟中後,西漢在金城郡的統治得到加強,先後又新置七縣。

東漢光武帝建武十二年,並金城郡於隴西郡。漢安帝永初四年,西羌起義,金城郡地大部被佔,郡治由允吾遷至襄武,今甘肅隴西縣,十二年後又遷回允吾。東漢末年,分金城郡新置西平郡,從此,金城郡治由允吾遷至榆中,今榆中縣城西。

西晉建立後,仍置金城郡。西晉末年,前涼永安元年(320_年),分金城郡所屬的枝陽、令居二縣,又與新立的永登縣,在今蘭州市紅古區窯街附近三縣合置廣武郡,同年,金城郡治由榆中遷至金城,從此金城郡治與縣治同駐一城。

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改金城郡爲蘭州,置總管府。因城南有皋蘭山,故名蘭州。隋煬帝大業三年,改子城縣爲金城縣,復改蘭州爲金城郡,領金城、狄道二縣,郡治金城。大業十三年(620_年),金城校尉薛舉起兵反隋,稱西秦霸王,年號秦興,建都金城。不久遷都於天水,後爲唐所滅。

唐統一中國後,於唐高祖武德二年(620_年)復置蘭州。八年,置都督府。唐高宗顯慶元年(656年),又改爲州。唐玄宗天寶元年,復改爲金城郡。唐肅宗乾元二年,又改金城郡爲蘭州,州治五泉,管轄五泉,廣武二縣。唐代宗寶應元年,蘭州被吐蕃所佔。唐宣宗大中二年,河州人張義潮起義,收復隴右十一州地,蘭州又歸唐屬。然而此時的唐朝已經衰落,無力西顧。不久又被吐蕃所佔。

在北宋宋真宗、仁宗年間,党項族屢敗吐蕃諸部。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党項元昊擊敗吐蕃,佔領河西及蘭州地區。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北宋乘西夏廷內亂,調軍攻夏,收復蘭州。此後宋夏隔河對峙,時相攻伐。

南宋宋高宗紹興元年(1131年),蘭州在宋廷統治半個世紀後,被金將宗弼(即金兀朮)攻佔。此後蘭州雖曾在金大定元年(1161年)被宋收復過,但旋即丟失。因此,南宋後蘭州又進入了金與西夏新一輪的爭奪之中。直至金哀宗天興三年(1234年),蒙古滅金,佔領蘭州。

蘭州全景(2)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明軍戰敗元軍,攻取蘭州,次年置蘭州衛,洪武五年置莊浪衛;建文帝元年(1399年),肅王朱楧率甘州中護衛移藩蘭縣(蘭州),以三分軍士守城,七分軍士屯田,加之東南諸省移民不斷移蘭屯墾,興修水利,促進經濟發展,人口增殖,至成化時蘭州“城郭內外,軍民廬舍不下萬餘區”。

蘭州安寧桃園導遊詞 篇18

蘭州鼓子,又名蘭州曲子、蘭州鼓子詞,是流行於蘭州地區的一種民間曲藝形式,中國曲藝的古老曲種之一。在蘭州地區曾經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文化娛樂形式,所以能彈會唱者甚多。如遇喜慶節日,請客宴會,不論在農村的家庭院落,還是集鎮的茶肆酒樓,老蘭州人聚集在一起彈唱;每當唱到高潮之時,他們便一人演唱而衆人幫腔顯得氣氛十分熱鬧。

蘭州鼓子,又名蘭州曲子、蘭州鼓子詞,是流行於蘭州地區的一種民間曲藝形式,中國曲藝的古老曲種之一。在蘭州地區曾經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文化娛樂形式,所以能彈會唱者甚多。如遇喜慶節日,請客宴會,不論在農村的家庭院落,還是集鎮的茶肆酒樓,老蘭州人聚集在一起彈唱;每當唱到高潮之時,他們便一人演唱而衆人幫腔顯得氣氛十分熱鬧。

蘭州安寧桃園導遊詞 篇19

景點簡介:

位於蘭州市區南側的皋蘭山北麓,是一處具有兩千多年曆史的遐邇聞名的旅遊勝地。公園景點以五眼名泉和佛教古建築爲主,海拔1,600多米,佔地267,000平方米,有明清以來的建築羣10餘處,1,000餘間,建築面積一萬多平方米,規模宏大。園內丘壑起伏,林木蔥鬱,環境清幽;廟宇建築依山就勢,廊閣相連,錯落有致。

五泉山因有惠、甘露、掬月、摸子、蒙五眼泉水而得名。五泉山中峯高處爲古建築羣。從山門沿中間通道直上,有蝴蝶亭、金剛殿、大雄寶殿、萬源閣、文昌宮、地藏寺、千佛閣等古廟宇依山就勢排列,層層相疊,以石階亭廊相連。中峯兩翼爲東西龍口,五泉沿東龍口──文昌宮──西龍口一線呈弧形排列,懸于山腰。各泉間又以石階棧橋和亭閣四廊相連。

五泉山於1955年闢爲公園,原有的亭臺樓閣都已修茸一新,經過綠化和建設,園內曲徑通幽,現已成爲重要的旅遊勝地。每年農曆四月初八,山上舉辦廟會,除浴佛和法事活動外,還設有花卉展覽和各種民俗文化活動。每年春節期間還舉辦燈飾展覽。五泉山現已成爲蘭州人休閒旅遊的首選去處,也是來蘭遊客值得一遊的理想目的地。

交通概況:

市內乘8、18、71、78、106、101、102路公交車,或31、33、34路電車在五泉山站下車即可到達。

五泉山公園位於蘭州市城區南部,皋蘭山北麓山腳下,因有惠、甘露、掬月、摸子、蒙五眼泉水而得名,是一處具有兩千多年曆史的聞名遐邇的隴上名勝。公園景點以五眼名泉和佛教古建築爲主,有明清以來的崇慶寺、千佛閣、嘛呢寺、地藏寺、三教寺、半月亭、劍橋、中山堂等十餘處古建築共一千多間,建築面積一萬多平方米,規模宏大。

五泉山於1955年闢爲公園,現已成爲蘭州人休閒旅遊的首選去處,也是來蘭遊客值得一遊的理想目的地。園內丘壑起伏,林木蔥鬱,環境清幽;廟宇建築依山就勢,廊閣相連,錯落有致。崇慶寺內至今保存一口泰和鐵鐘,此鍾鑄於金泰和二年(1202年),高三米,直徑二米,重達萬斤。

金剛殿內完好地保存一尊鑄於明洪武元年(1368年)的銅接引佛和蓮花基座。佛像高5.3米,圍寬2.7米,重2萬餘斤,面露笑容,神態自然,爲銅像之精品。

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日,五泉山公園內舉辦廟會,除浴佛和法事活動外,還設有花卉展覽和各種民俗文化活動。朝山拜佛的善男信女紛紜踏來,人海如雲。每年春節期間還舉辦燈飾展覽。公園西側闢有動物園,有各類動物上百種。園內還有各種兒童遊樂設施。

五泉山公園位於蘭州市區南側,是蘭州最著名的公園之一。五泉山的歷史很是悠久,因傳說霍去病將軍曾在山上鞭打五下打出五眼泉水而得名。如今的五泉山上泉水已經很小,但是山間修建了衆多的古代建築和寺廟等,公園內綠樹成蔭,環境古樸優雅。來此可以登山鍛鍊、拜佛祈福,還能夠登到山頂俯瞰蘭州城區的美景。

五泉山相對高度並不高,爬山大概1-2小時左右,山頂處可以俯瞰蘭州城。很多遊客來此並不會登頂,在山腰之間也能看到不錯的城區景色。公園內大部分的建築都分佈在山腰之間,著名的有浚源寺、嘛呢寺、臥佛寺、地藏寺等,多爲明清建築,香火很旺,可以進入祈福。

山下處有兒童遊樂設施,可以帶着小朋友前來娛樂,這裏也是老年人晨練、唱歌、跳舞的地方。在公園旁邊,還開闢了一座五泉山動物園,裏面有上百種動物,適合帶小朋友前來遊玩參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