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生嵩山少林寺導遊詞(通用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69W

學生嵩山少林寺導遊詞 篇1

少林寺是漢傳佛教的禪宗祖庭,號稱“天下第一名剎”。少林寺因其歷代少林武僧潛心研創和不斷髮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揚天下,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說。——題記

國小生嵩山少林寺導遊詞(通用3篇)

各位尊敬的遊客,少林寺常住院到了,請大家隨我下車!

現在我們來到少林寺的山門前,我們在這裏的遊覽時間是一個半小時,到時我們在這裏集合,請大家遵守時間。

請大家看山門上牌匾中“少林寺”這三個大字,它是清代康熙皇帝的御筆,我們經常看到乾隆皇帝的御筆,而康熙皇帝的卻很難看到,因爲他很少動筆,被稱爲“一字千金”。等一下大家一定要把這三千金照下來帶回家去。

大家知不知道,“深山藏古寺”寺院一般多建在深山,所以第一道門又叫山門,但更多的是從三門而來,佛教認爲人有“三毒”,即“貪,嗔,癡”,貪就是貪心,一個人貪心了就會過分的追求物慾,輕則時間和精力,重則做出危害社會的事情;嗔是指心胸狹窄,憤世嫉俗,因爲一點小事就耿耿於懷,傷害的還是自己的身體;癡是指癡迷,不該執着的卻太放不開,就像感情,緣分盡了卻還是放不下。佛教認爲過了這三門就滅掉這三毒,在心裏上做一個自由快樂之人。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彌勒佛,他是佛祖未來的接班人,曾經有這樣的一副對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說的便是此佛,這是佛家向我們傳授的一種人生智慧,心胸寬廣,知足常樂。

現在大家看到的是少林寺的碑林,這些石碑反映着少林寺和世界各地的友好往來。

愛看武俠小說的朋友,一定會想起一些有趣的情節。傳說以前進了少林寺山門,有一條木人巷,18個木人由機關操控,武器高強,順利打過木人巷的人才有資格進寺。少林武僧學成下山,也要在這裏打山門,順利通過師兄們組成的戰陣,才能下山,算是少林子弟,否則要留下來繼續修行。因爲大家是貴賓,所以不用打進來再打出去,可以盡情遊玩了。

這種樹是銀杏樹,又叫白果樹,他是雌雄異株,兩棵一雌一雄在一起纔會結果。這一棵已經有幾千歲了,因爲沒有結果,被叫做“羅漢樹”。

這裏是天王殿。這兩個金剛力士是哼哈二將。傳說他們威力無比,一哼一哈吸人魂魄。他們站在這裏是爲了防止妖魔鬼怪進入寺院。從他們的口型,大家就可以認出哪一位是哼將,哪一位是哈將了。這四位威武的將軍就是佛教的護法神四大天王,他們的職責相當於現在的公安民警,他們手裏的法器象徵着“風”“調”“雨”“順”。

大家現在看到的這種動物不是烏龜,是贔屓,傳說龍在人間有九個兒子,他們個個神通廣大,只有他什麼都不會,只是力氣大,經常馱一些碑來證明碑文的重要性。當地流傳一句俗語,“摸摸贔屓的頭,一輩子不發愁;摸摸贔屓的頸,一輩子不生病”。大家快去摸摸,這樣不會生病也不會發愁了。

請大家跟我來看這塊碑。它是少林寺最有價值的碑,叫“太宗文皇帝御書碑”,刻於1200年前。它是唐太宗李世民爲了表彰救駕有功的13棍僧的戰功而立的,記載着13棍僧的名字和這段歷史。電影“少林寺”的情節就是根據這塊碑的內容改編的。碑上有李世民的親筆簽名,看看誰能先找到。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寺院重要的建築“大雄寶殿”,這裏是全寺的佛事活動中心。“大雄”是佛祖的別稱,表示佛的光明無量。請大家隨我進殿參觀。中國有句古話:無事不登三寶殿。爲什麼叫三寶殿呢?很簡單,因爲這裏供奉了三尊佛,也就是所謂的三寶殿了。現在科學家在研究四維空間,其實佛教幾千年前就有了時空概念了。佛教認爲人有前生今世,六道輪迴,而這三尊佛是一種時空概念,也就是說在“現在”的時間,還存在三個不同空間。左邊這尊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主宰阿彌陀佛。佛經記載,那個世界金碧輝煌,充滿香氣和美妙的音樂,生活在這裏的人們非常快樂。右邊是東方淨琉璃世界的主宰藥師佛,傳說那裏的人們沒有病痛,永遠健康幸福。中間是現在世界的佛祖釋迦摩尼,他主宰的世界是一個不完美的世界,這就需要人們從自己做起,多奉獻少索取,一起來改善,美化它。兩邊的塑像是十八羅漢。羅漢是佛教中的一種等級,意思是有了一定修行的人。打個比方,羅漢相當於大學畢業生,菩薩相當於研究生畢業,佛就相當於教授了。我們現在剛踏進國小校門了,看了少林寺,我們在佛學方面就算國小畢業了。

請大家來看這件鐵器。猜一下,它是什麼用途的呢?它重650公斤,鑄於明萬曆年間,是少林寺和尚當年用的一口小炒菜鍋。明代少林僧人達到20__多人,所以用這麼大的鍋並不稀奇。少林和尚做什麼都不忘了練功,吃飯的時候,站在梅花樁上扎馬步,提水的時候雙臂平伸舉起水桶,當年他們做飯也不忘了練功。怎麼練呢?在鍋的正上方懸掛一根橫樑,做飯的僧人倒掛金鉤倒懸着做飯。可見少林功夫不是徒有虛名。

這裏是藏經閣,是過去少林寺和尚舉行法事活動,存放經書的地方。武俠小說裏經常描寫各路英雄飛檐走壁來爭奪武林祕笈,就是在這裏。

方丈室是少林主持居住的地方。1750年乾隆皇帝曾經在這裏居住過,所以又叫“龍庭”。這尊銅像是禪宗創始人達摩。相傳當年他經過廣東,南京,北渡長江來到這裏傳法,經過長江的時候,觀音菩薩施展法力,讓他僅踏着一根蘆葦,飄然渡過了長江。

立雪亭是少林寺最有紀念意義的建築了。我想問大家,一路走來大家看到少林寺的和尚都是斜披袈裟,單掌合十,大家知道這是爲什麼嗎?這裏面有一個感人的故事。據說達摩祖師面壁九年來到這裏,他的徒弟神光已經追隨他多年了。一天夜裏,達摩在達摩亭坐禪入定以後,神光像往常一樣侍立在亭外,這時天上下起了大雪,大雪埋沒了神光的雙膝,但他仍然侍立在哪裏。第二天早上,達摩開定之後,見他仍然在亭外,就問他:你站在雪地裏幹什麼?神光回答:求師傅傳授真法,達摩想考一下他的慧根如何,就對他說:要我傳法於你,除非天降紅雪。神光解意,立即抽出戒刀砍去了自己的左臂,鮮血頓時染紅了白雪,達摩深受感動,將衣鉢法器傳授於他,並賜名慧可,就是禪宗二祖。後代僧人爲了紀念他斷臂求法,就斜披袈裟,單掌合十,一直延續到現在。題匾上的“雪印心珠“四字,是乾隆皇帝聽了這個故事揮筆寫來的,意思是立雪斷臂證明心跡,佛法得來不易呀。所以說有時候我們只有先付出纔會擁有。

現在我們來到少林寺的最後一進建築,也是少林寺最有價值的建築-西方聖人殿。它建於明代,是少林寺的僧人練拳習武的地方。這裏供奉的是毗盧佛銅像。毗盧是佛祖的一種化身。牆壁上五百羅漢朝毗盧,是明代民間畫家的傑作,是難得的藝術珍品。畫像人物形象,神態栩栩如生,這些羅漢的衣服顏色都很淡,而他們的臉色都是深茶色,這是爲什麼呢?有人認爲是羅漢顯靈了,所以臉色變暗了。其實是因爲當時畫面部的時候,在顏料里加了鉛粉,經過長年累月氧化的緣故。據說這些羅漢的面部60年變一次,歡迎大家六十年之後再來看看他們的臉色變成了什麼樣子。我想大家一定注意到了這些深陷地面的坑。他們一共有18個,是少林和尚練武長年累月踩出來的站樁坑。

好了朋友們,少林寺常住院的講解就到這裏,大家有二十分鐘的遊覽時間嗎,之後我們在這裏集合,一起去參觀塔林。

朋友們,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我國規模最大的古塔羣。這裏有從唐朝到清朝的磚塔240多座。相傳當年乾隆皇帝派了500名御林軍數塔,也沒能數出具體的數目,不信大家一會可以試一試。建這些塔的目的是什麼呢?說出來大家不要怕,這裏是埋葬歷代高僧的地方。僧人死去叫圓寂,之後,把他們的骨灰放在地宮裏,上面建塔來紀念,這就是俗話說的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浮屠指塔。大家已經發現,這些塔的形狀,高低各不同,這是爲什麼呢?這些塔是根據僧人生前的地位,徒弟的多少,經濟狀況來修建的,所以各不相同。這些塔都是單層,是因爲佛教認爲單數表示清白,也和少林和尚不能結婚有關。一般的墓地都給人一種陰森森的感覺,而這裏卻很祥和,因爲這裏安眠的都是有修行的人,自然和凡夫俗子不同。這是一座現代塔,是少林寺上屆方丈釋行正的靈塔

這座塔形狀很奇特,是明代小山和尚塔,他武功高強,多次率軍抵抗沿海的倭寇,是一位民族英雄。這座塔是塔林中最高的塔,較普通塔,因爲一些和尚年紀很小就死去了,沒有大的功德或者有功德但是沒有弟子,經濟狀況不足單獨建塔,骨灰就放在這裏。大家可以看到,這裏有一個小門。

好了,朋友們,少林寺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下面給大家四十分鐘自由照相時間,四十分鐘後大家匯合。

國小生嵩山少林寺導遊詞 篇2

少室山是嵩山西邊的另一羣山峯,羣峯突兀爭奇,有“九鼎蓮花”之稱。主峯御寨山,海拔1400多米。山上怪石嶙峋,林木蒼翠,山頂寬平如寨,分爲上下兩層,四面有天險可守。相傳明末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曾在此山安營紮寨,至今山頂上還留有當年起義軍用過的石碾、水櫃等遺物。站在峯頂鳥瞰嵩山羣峯,峯峯爭奇競秀。那蓮花峯猶如含苞待放的芙蓉;三鶴峯像三隻仙鶴躍然欲飛;懸練峯似一股飛瀑自山頂飛瀉而下,如萬丈百練懸掛當空……

少室山北麓山坳中的少林寺,乃是中國佛教禪宗的發祥地。據記載,少林寺始建於漢代。北魏時期,禪學盛行,印度的達摩和尚到中國傳授衣鉢,在少林寺面壁9年,少林寺又得以擴建。這一時期少林寺和尚衆多,曾有“天下第一名剎”之稱。

少林寺以拳術聞名全國,著名的少林派武術就誕生在這裏。據考證,過去這裏的和尚每天面壁靜坐,萎靡睏倦時,需要舒展身體,踢腿伸胳膊,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套健身的如意拳,以後經過寺僧們的充實、演練、提高,遂發展成爲功力深厚的少林拳。少林拳講究氣和力的運用,它要求站如釘、動如風、囚如貓,抖如虎。現在少林寺千佛殿內磚砌地面上有很多半指深的坑,據說就是當年少林寺和尚練功時踩出的腳窩。千佛殿中現存的珍貴壁畫——《五百羅漢毗盧圖》和東偏毆內少林寺練拳壁畫,技法樸實生動,神態逼真,色彩運用亦很成熟,表現了中國古代繪畫大師嫺熟的藝術才能,也爲少林拳法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材料。

少林寺附近還有兩處建築羣,一是西北半山腰的宋代建築初祖庵;二是由大約220座大小佛塔組成的塔林,它們分別是唐代至清代的少林寺主持人的墓塔。佛塔大小不一,高者可達幾丈,矮者僅及常人腰間,塔式繁雜。有些佛塔上還有精美的石雕裝飾。塔的大小、高低、華樸,標誌着死者在佛教團體內韻地位。塔林對研究中國佛教源流宗派,探討古塔建築藝術具有重要的價值。

一幅幅風光優美的勝景,一處處令人難忘的古蹟名勝,使嵩山聞名遐邇,蜚聲中外。

國小生嵩山少林寺導遊詞 篇3

各位來賓,我們現在要去參觀遊覽的地方就是中國禪宗發源地-----少林寺。少林寺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由孝文帝元宏爲安頓印度僧人跋陀而依山闢基創建,因其座落於少室山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0xx年)釋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達摩歷時三年到達少林寺,首傳禪宗,影響極大。因此,少林寺被世界佛教統稱爲“禪宗祖庭”,並在此基礎上迅速發展,特別是唐初十三棍僧救駕李世民後得到了唐王朝的高度重視,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剎”的美譽。

現在的少林寺不僅因其古老神密的佛教文化名揚天下,更因其精湛的少林功夫而馳名中外,“中國功夫冠天下,天下武功出少林”。這裏是少林武術的發源地,少林武術也是舉世公認的中國武術正宗流派。

少林寺景區還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之一。20xx年,少林寺景區被國家旅遊局首批認定爲我國目前最高級----4A級旅遊區。

少林寺景區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二祖庵、達摩洞、十方禪院、武術館等主要旅遊景點。

現在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少林寺常住院。

少林寺常住院是少林寺的核心,是主持和尚和執事僧進行佛事活動的地方,總面積三萬多平方米,爲七進建築。現在我們首先看到的是:

山門 山門就是少林寺的大門,這是清代建築,一九七五年翻修,門額上的“少林寺”三字是清康熙皇帝親書,上有“康熙御筆之寶”方印一枚。

山門殿臺階下兩側的石獅是明代刻立的,即顯示了佛門的氣派,又象徵着鎮邪與吉祥,山門外兩側還有明代嘉靖年間建造的東西石坊各一座。

大家看,山門殿佛龕中供奉的是大肚彌勒佛又稱迎賓佛,他慈眉善目,笑迎你們的到來。我們把彌勒佛稱爲“端莊莊重山門喜看世間光輝照,笑哈哈迎來人祝福極樂無窮”。

山門殿佛龕後面供奉的是韋馱菩薩,人稱護法金剛,它手持金剛寶杵,保護寺院佛、法、僧三寶的安全。

我們看山門甬道兩側有多品碑刻,人稱少林寺碑林,這些都是唐宋以來的著名原始碑刻。碑林東側是慈雲堂舊址,現爲少林寺碑廊,它不僅記載着寺院的興衰狀況,而且在歷史、雕刻、藝術方面,也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少林寺碑林和碑廊共計有碑刻108通。

碑林的西面是錘譜堂,這裏迴廊一週42間,它用泥塑和木雕等形象地展示了少林寺武術的緣起、發展、練功、精華套路、國防功能、僧兵戰跡、武術活動等內容,共陳展14組216個錘譜像。有坐禪、跑經繞佛、八段錦、小紅拳、大紅拳、六合拳、通臂拳、羅漢拳、昭陽拳、練基本功、十三棍僧救秦王、小山和尚持帥出征、月空法師平倭寇以及俗家弟子習拳練武等。俗話稱:錘譜堂裏五分鐘,出來一身少林功,大家比照這些塑像姿勢就可以練習少林功。

天王殿 我們現在看到是第二進建築天王殿,天王殿的原建築於1920xx年被石友三燒燬。這是1982年重修的,殿門外的兩大金剛,傳爲“哼”、“哈”二將,職責是守護佛法。大殿內側塑的是四大天王,又稱四大金剛,它們的職責是視察衆生的善惡行爲,扶危濟困、降福人間。人們根據四大天王的組合特點,寓意“風調雨順”。

大雄寶殿 是全寺的中心建築,是僧人進行佛事活動的重要場所,該殿和天王殿一樣在1920xx年被軍閥石友三燒燬。這是1985年重建的。該殿是面闊五間的重檐歇山式建築。殿內正中供奉的爲現世佛----釋迦牟尼如來佛,左爲過去佛----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右爲未來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殿內東西山牆懸塑的是十八羅漢,屏牆後壁懸塑的是觀世音。少林寺大雄寶殿與其它寺院大雄寶殿的不同之處在於這裏的三世佛左右各塑有站像達摩祖師和被稱爲少林寺棍術創始人的緊那羅王。另外,在該殿中間有兩根大柱下還有麒麟雕像,預示了禪宗佛教是完全漢化的中國式的佛教。

大雄寶殿前兩側的建築爲鍾、鼓二樓,東南爲鐘樓,西南爲鼓樓,原建築毀於1920xx年的兵火,1994年進行了重修,它們是寺院的固定建築。我們常說的“晨鐘暮鼓”是寺僧起居和進行佛事活動的一種信號。

鐘樓前這塊碑刻爲《皇帝嵩嶽少林寺碑》俗稱《李世民碑》,它刻立於唐玄宗開元十六年(公元720xx年)。正面是李世民告諭少林寺上座寺主等人的教文,表彰了少林寺僧助唐平定王世充的戰功,右起第五行有李世民親筆草簽的“世民”二字,碑刻“太宗文皇帝御書”七個大字系唐玄宗李隆基御書。背面刻的是李世民《賜少林寺柏谷莊御書碑記》,記述了十三棍僧救秦王的故事,也是影片《少林寺》拍攝的歷史依據。

《李世民碑》的北邊是《小山禪師行實碑》,記述了少林寺曹洞宗第24代傳法禪師的經歷和重振少林禪宗的功德。它的背面是《混元三教九流圖贊碑》,上面刻有佛、道、儒三教混元圖像,此碑反映了嵩山是佛、道、儒三教薈萃之地,體現了三教合流的重要思想。再往北我們看到的是清乾隆20xx年(公元1750年)刻立的《乾隆御碑》。碑文是一首五言詩:明日瞻中嶽,今宵宿少林,心依六禪靜,寺據萬山深,樹古風留籟,地靈夕作陰,應教半巖雨,發我夜窗吟。

大雄寶殿東側的殿宇是緊那羅殿,重建於1982年,內塑的緊那羅王是少林寺特有的護法神。這裏展示了緊那羅王的報身、法身、應身三種不同的形象.

大雄寶殿西側與緊那羅殿相對的是六祖堂。是1982年重建的,殿內正面供奉的是大勢至菩薩、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兩側供奉的是禪宗初祖達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燦、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人稱六祖拜觀音。六祖堂的西壁是大型彩塑“達摩只履西歸圖”。

藏經閣 又名法堂,明代所建,毀於1920xx年,1994年重建,它是寺僧藏經說法的場所。內供少林寺的一位緬甸國弟子於1996年揖贈的漢白玉臥佛像一尊。在藏經閣月臺下有一口大鐵鍋,是明代萬曆年鑄造的,據說是當時少林寺和尚用來炒菜用的小鍋,從這口鍋內可以想象到少林寺復當時的昌盛與繁榮。

藏經閣東西兩廂分別是東禪堂、西客堂,東禪堂是供僧人坐禪的地方,西客堂現爲接待賓客的場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