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熱門旅遊導遊詞(通用20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01W

湖北熱門旅遊導遊詞 篇1

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國家旅遊勝地四十佳。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樓”之美譽。沖決巴山羣峯,接納瀟湘雲水,浩蕩長江在三楚腹地與其最長支流漢水交匯,造就了武漢隔兩江而三鎮互峙的偉姿。這裏地處江漢平原東緣,鄂東南丘陵餘脈起伏於平野湖沼之間,龜蛇兩山相夾,江上舟輯如織黃鶴樓天造地設於斯。

湖北熱門旅遊導遊詞(通用20篇)

黃鶴樓位於武漢市蛇山的黃鶴磯頭,面對鸚鵡洲,與湖南嶽陽樓、江西滕王閣、山東蓬萊閣合稱中國四大名樓。號稱“天下江山第一樓”。相傳始建於三國時期,歷代屢毀屢建。現樓爲1981年重建,以清代“同治樓”爲原型設計。樓址仍在蛇山頭。主樓高49米,共五層,攢尖頂,層層飛檐,四望如一。底層外檐柱對徑爲30米,中部大廳正面牆上設大片浮雕,表現出了歷代有關黃鶴樓的神話傳說;三層設夾層迴廊,陳列有關詩詞書畫;二、三、四層外有四面迴廊,可供遊人遠眺;五層爲瞭望廳,可在此觀賞大江景色;附屬建築有仙棗亭、石照亭、黃鶴歸來小景等.。黃鶴樓是聞名中外的名勝古蹟,它雄踞長江之濱,蛇山之首,背倚萬戶林立的武昌城,面臨洶涌浩蕩的揚子江,相對古雅清俊晴川閣,剛好位於長江和京廣線的交叉處,即東西水路與南北陸路的交匯點上。登上黃鶴樓武漢三鎮的旖旎風光歷歷在目,遼闊神州的錦繡山河也遙遙在望。由於這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前人流傳至今的詩詞、文賦、楹聯、匾額、摩岩石刻和民間故事,使黃鶴樓成爲山川與人文景觀相互倚重的文化名樓,素來享有“天下絕景”和“天下江山第一樓”的美譽。

黃鶴樓坐落在海拔高度61.7米得蛇山頂,以清代“同治樓”爲原型設計。樓高5層,總高度51.4米,建築面積3219平方米。72根圓柱拔地而起,雄渾穩健;60個翹角凌空舒展,恰似黃鶴騰飛。樓的屋面用10多萬塊黃色琉璃瓦覆蓋。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黃鶴樓色彩絢麗,雄奇多姿。

黃鶴樓得名,有“因山”、“因仙”兩說。唐《元和郡縣圖志》稱,“吳黃武二年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城西臨大江,西南角因磯爲樓,名黃鶴樓”。而唐《圖經》則有“昔費禕登仙嘗駕黃鶴返憩於此”因以名樓典故。與此相類似的還流傳着仙人子安乘鶴、呂洞賓“跨鶴登仙”等故事。昔之論者曾爲二說聚訟不決。餘以爲,就得名時序言之,實證性的“因山”名樓說似在前頭,三國東吳於黃鵠磯初建戍樓之際,“鵠”、“鶴”音轉,成“黃鶴樓”之名;而“因仙”說大約興起於道教仙話盛行的南朝時期,至唐代則因文人題詠而播揚廣遠。“因山”說爲黃鶴樓得名奠定了地理學基石,“因仙”說卻令賞樓者插上縱橫八極的想象翅膀,滿足了人們的求美情志和精神超越需求。兩說各具功能,以往並行不悖,相得益彰,今後也必將彼此映照,共存於永遠。

黃鶴樓歷來是“臨高臺而極目”的絕佳去處,所謂“登臨送遠,遊必於是,宴必於是”,這種地望特色,吸引古今騷人墨客來此,對景興懷,或體味清風明月,嘆江山永在,人生易老之慨;或遙領園野壯闊,抒請纓報國、澄清天下之志,因之佳篇迭出。據不完全統計,歷代詠樓詩詞千餘首,楹聯近千副,文賦過百篇,匾額無算,而尤享盛譽者,莫過被推爲“唐人七律第一的崔顥《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已成詠樓絕唱。崔詩與王勃的《滕王閣序》、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並稱名樓題詠三傑作。吟蹤遍天下的李白,也留下歌詠黃鶴樓的不朽詩篇,“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極盡此樓飄逸神態,也令武漢三鎮從此獲得“江城”雅號。詩以樓名世,樓以詩行遠,勝景與美文相依互存,彼此激發,並輝千秋。誠如清人楹聯所云:崔唱李酬,雙絕二詩傳世上;雲空鶴去,一樓千載峙江邊。這裏所謂“一樓千載峙江邊”,若指人們心中的黃鶴樓倚江永存,則十分恰當;若就物化建築而論,實情卻“謂是今樓異昔樓,一樓毀絕一樓修”。自吳黃武二年(公元220xx年)黃鵠磯頭築軍事瞭望臺以降,千餘年間,黃鶴樓多數時段作爲登臨遊憩、宴客送遠的勝地,其樓木製,故屢造屢毀,最後一座木結構古樓於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被焚,直至一個世紀後的1985年,方重建形制空前宏麗的新樓,此爲今人交相讚歎的“黃鶴百年歸”。

湖北熱門旅遊導遊詞 篇2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位於湖北十堰市南,武當山最早的寺觀爲唐代所建,明永樂年間,明成祖在京建完故宮後,由工部侍郎郭瑾率原班人馬,浩浩蕩蕩開進武當山,共建造7宮,2觀,36庵和72崖廟等建築羣。

武當山以宏偉的建築規模著稱於世。現有古建築羣均採取皇家建築法式,統一設計佈局。其規模的大小,間距的疏密都恰到好處,達到時隱時現、若明若暗、欲揚先抑、前呼後應、玄妙超然的藝術效果。國務院於1982年公佈武當山爲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稱:武當山古建築工程浩大,工藝精湛,成功地體現了“仙山瓊閣”的意境,猶如我國古建築成就的展覽。北宋大書畫家米芾將之譽爲“天下第一山”。

玄嶽門:武當山的玄嶽門是三間四柱五樓式仿木石結構建築,高十二米,寬十二點四米。它代表着道教所信仰的“五城十二樓”,即這個地方是等侯和相遇神仙的場所。而道家又以人的喉管爲“十二重樓”穴道,故又寓意此地是陰陽交界處,爲武當山第一道神門,被稱爲仙界第一關。在武當山有“進了玄嶽門,性命交給神”的說法,意思是說,凡人進了這神門仙界後,是生是死,是福是禍,就由不得自己了。

復真觀:又名“太子坡”,相傳是淨樂國王太子—也就是後來的玄武大帝—十五歲入武當山-時最初居住的地方,又因其意志不堅在返回家的途中,被紫氣元君用“鐵杵磨針”點化,復又上山-,因而得名復真觀的。

坐落在武當山主峯一天峯柱上的金殿,是我國最大的銅鑄鎏金大殿,建於明永樂十四年(1420xx年)。殿高5.5米,寬5.8米,進深4.2米。殿內棟樑和藻井都有精細的花紋圖案。藻井上懸掛一顆鎏金明珠,人稱“避風仙珠”。傳說這顆寶珠能鎮住山風,不能吹進殿門,以保證殿內神燈長明不滅。其實山風吹不進是因爲殿壁及殿門的各個鑄件,非常嚴密、精確。

金殿內有“真武”銅像,重達10噸。殿外是白玉石欄杆臺,臺下是長約1500米的紫金城。城牆由巨大的長方形條石依山勢壘砌而成。這座金殿建在武當山羣峯中最雄奇險峻的天柱峯上,具有“天上瑤臺金闕“的效果。紫霄宮建於明永樂十一年(1420xx年),是武當山的主要宮殿,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建築之一。共有殿宇、樓閣、廊廡860間,規模宏偉,氣派非凡。

湖北熱門旅遊導遊詞 篇3

神農頂景區位於神農架西南部,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A級景區,是湖北省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該旅遊區以自然保護區保存完好的生態環境爲核心,以三峽雙神線爲依託,以森林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爲特色,是以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爲主題的自然生態旅遊區。神農頂風景區爲國家級自然核心保護區,區內華中第一峯神農頂海拔3105.4米,區內以原始洪荒特點着稱,高山草甸綿延千里,箭竹林遮天蔽日,高山石林突兀陰森,冷杉刺破蒼天,杜鵑爭豔奪目,更有衆多珍禽猛獸出沒其間,自然造化之地形迷宮,光怪陸離,給這一方天空披上濃厚的神祕之紗。面積105.7萬畝,內有海拔3000米以上的六座山峯共同構成了華中屋脊,成爲長江和漢水在湖北境內的分水嶺,起着保護環境、淨化空氣、水土保持等重要作用。神農頂終年霧靄茫茫,岩石裸露,長有苔蘚和蕨類植物,山腰上則分佈着箭竹林帶、冷杉林帶和高山杜鵑林帶。植物垂直分佈特徵明顯。 它的主要景點:華中第一峯―神農頂、金絲猴活動區―金猴嶺原始森林、“野人”夢苑、神農第一景―風景埡石林、野人尋蹤地―板壁岩石林、猴子石、太子埡、保護區瞭望塔等。主要景觀有高山草甸、高山杜鵑林、原始冷杉林、珍貴草藥等。這裏又是地質博物館,不僅有喀斯特地貌和古冰川侵蝕遺蹟,還能在崇山峻嶺中找到地球歷次造山運動的痕跡:有元古紀、震旦紀的標準地質剖面,有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各地質時期的動植物石化羣。境內的山峯、峽谷高低懸殊,最高峯神農頂海拔3105.4米,爲華中第一峯:最低點的石柱河谷海拔僅398米,高差竟達2700餘米,是最具特點的地質地貌景觀彙集地。

湖北熱門旅遊導遊詞 篇4

百里荒,古代因方圓百里、荒無人煙而得名。宋代文宗歐陽修曾在此留下"荒煙幾家聚,瘦野一刀田"的名句。百里荒位於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分鄉鎮,總面積47700畝(31.8平方公里),距宜昌城區50公里,距三峽大壩70公里,平均海拔1200米。盛夏最高氣溫28度,是城區最近的避暑勝地。此地野生動、植物品種豐富,曾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國家南方草場建設"北羊南養"項目的實驗基地,享有"中國南方草場"之美譽。

"十三五"期間,百里荒風景區將緊緊圍繞宜昌城鄉統籌發展,充分發揮景區地跨宜昌三縣(市、區)的區位優勢和獨具特色的資源優勢,圍繞廣大遊客的需求,全面實施景區提檔升級建設,爭創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逐步形成"以旅帶農、以農促旅、旅農聯動"的大百里荒旅遊發展格局,最終打造成宜昌百里城鄉統籌與鄉村旅遊示範區、農牧業觀光與體驗示範區、湖北省知名避暑養生聖地、湖北省極限運動首席體驗地、國內知名高山草原度假勝地、國家知名AAAAA級旅遊景區。

百里荒以“草原風光、天然荒涼”爲特色,規劃爲四個旅遊小區:遊客中心休閒娛樂區、荒原谷野營度假區、梅花池農牧觀光區、滾子衝森林生態遊憩區。有滑翔、滑草、草地滾木球、跑馬場、蒙古包、射箭狩獵、拓展訓練、影視基地等項目。百里荒將建成集草場風光、遊牧休閒、康體娛樂於一體的獨具特色的生態草場旅遊風景區,成爲三峽宜昌旅遊新亮點。

百里荒滑草是非常受遊客歡迎的一個項目,目前,草場爲遊客提供兩種玩法,既可以穿上太空式的滑草鞋,盡情享受浪漫而刺激的草上衝浪。也可以坐在滑草車上。從坡上疾馳而下,體驗風馳電掣、驚險刺激的感受。

百里荒生長着華山鬆等200多種喬木、灌木植物,還有黑熊等30多種野獸和紅腹錦雞等50多種鳥類。更讓人驚奇的,是百里荒千奇百怪的“侏儒石林”。這些怪異的山石,渾身灰白,石形如瘦骨枯根,怪模怪樣,似動物百態,可幻可想,與綠色草地形成鮮明對比。石與石之間各自獨立,有趣的是,石雖尖瘦,但都不高大,最高的也不到4米,大多隻有1米左右。最爲集中的梅花池“侏儒石林”面積達5畝,白白的石林樁,如羣羊從山腳直爬到山頂,佈滿整個山頭,成爲百里荒最大的石林景觀。

百里荒的百餘處“侏儒石林”、5000畝“火杞”、十公里紅葉畫廊,萬畝華山鬆與馬尾松林,爲百里荒草原所獨有。

百里荒最有特色的景緻恐怕要數那種樹幹挺拔、枝形平展飄逸的華山鬆了。這個外來物種在百里荒安家落戶後迅速成長爲一個羣落,因與本地樹種在外形上大相徑庭,且姿態優美,這些松樹成爲吸引遊客的一大亮點。那地上的青草都只有那麼二三寸高,整整齊齊似人工鋪墊的一幅巨大的地毯。整個草坪上不見芭芒,也沒有荊棘,只稀疏分佈着或成片或孤立的華山鬆,看起來那麼幹淨,那麼清爽,恰似一片人間仙境,美不勝收。

鑽進松林中,躺在綿軟乾淨的草坪上,仰望頭頂上白雲悠悠,遠眺山包上怪石嶙峋,牛羊成羣,陣陣涼風吹來,令人周身舒暢。這時候,你一定會感覺到百里荒其實是最適合戀人留連的地方了。不是嗎?你看這裏的廣袤、綠色、寧靜、秀麗、清涼,那一樣不透露出濃濃愛意,絲絲柔情?或是靈氣所致吧!這裏的牛羊也全沒有其它地方那般的野性和刁蠻。它們井然有序地簇擁在一起,肌膚相親,溫文爾雅,從沒見它們打鬥過。

百里高荒,一個多麼富有意境、富有野性、富有想像力、富有誘惑力的地域概念!這片南方的草原,現代的世外桃源,不知進入過多少人的夢境裏。她就像一個出自天然、未經雕飾的美麗村姑,如我的夢中情人一樣,讓我魂牽夢繞!夏天的百里荒啊,你給了我初戀般的味道!

來年夏天,相約百里荒吧!

湖北熱門旅遊導遊詞 篇5

大家可以看到,我們的左手邊就是中國最大的城中湖---東湖,東湖風景區位於武漢市武昌區東部,是國務院首批命名的國家級風景區之一,東湖的面積有西湖面積的六倍之大,湖岸蜿蜒曲折,素有99灣之稱。解放之後,朱德總司令遊覽東湖的時候曾說過“東湖暫讓西湖好,將來更比西湖強”的詩句,這也說明我們的東湖有着巨大的潛力。

從五十年代開始東湖進行了大規模的建設,依其自然環境,東湖被分爲聽濤,落雁,白馬,磨山,吹笛,珞洪六個景區,但現在對外開放的就只有聽濤和磨山兩大景區。我們今天遊覽的就是磨山景區。

進入磨山景區的大門,我們可以看到一面非常有楚文化特色的大鼓,叫做虎坐鳥架鼓,是戰國時期出國的重要樂器種類,以兩隻臥虎爲底座,虎背上各立一隻長腿昂首的鳴鳳,一面大鼓用紅繩懸於鳳冠之上。在楚文化中,我們隨處可見這種形象的鼓,多爲漆器製品。

關於虎坐鳥架鼓的來歷有一段歷史淵源,在春秋戰國時期,楚人和位於現在四川一代的巴人連年征戰,巴人崇尚老虎,而楚人崇尚鳳,各自以虎和鳳作爲自己部落的圖騰,楚人雖然不能每次戰爭都打能贏巴人,但是他們在思想上,精神上,都覺得楚國是最強的,所以他們製作了這種虎坐鳥架鼓,寓意着楚人可以把巴人踩在腳下,巴人要以楚人馬首是瞻。也是因爲有這樣的民族榮譽感,楚國才能所向無敵,成爲春秋五霸之一。

磨山景區可以說是一個大型的楚文化主題公園,大家遠遠的可以看到前面的楚城門,楚城是參照當時楚國的第一大都會紀南城所設計,建造的。

城門有三個門洞,一大兩小,大家一定都聽說過晏子使楚的故事,當年晏子代表齊國出使楚國,楚人欺負晏嬰身材矮小,讓他從城門的小門入,晏子說:“如果我是出使狗國,那麼我就從狗門入,現在我出使楚國,不應該從此門入。”楚人沒辦法,不能承認自己是狗國,只好敞開大門,迎接晏嬰。從這個小故事裏我們也可以看出,當時楚國確實有多個門洞。

城門上是用甲骨文寫的“楚城”二字,我們可以看到楚城門很有特色的地方是兩邊的望樓比中間的望樓要高,由此可以方便的監控周圍的環境,以防敵情。另外一個特別的地方是楚城門除了陸門以外,還設有水門。根據楚人臨水居高城的特點,楚城外一般都有天然的護城河,而且楚地處於南方,河流湖泊衆多,不僅城外有寬闊的護城河,城內也是流水密佈。通過水門,那些乘船而來的商賈和使節就可以直接開船進城。我們這裏的楚城門就沿襲了當年的風格,向東湖裏延伸出了一個水門。大家可以看右手邊,那是我們的楚長城,大家都知道秦長城,很少知道楚國也有長城的,因爲楚國的長城沒有那麼宏偉,但是建造的年代要比秦國早很多,也是作爲防禦之用。

關於這個楚城門,當年設計建造的時候專家們爲其材料的選擇大傷腦筋,本想以青灰色的石磚作爲材料,可是那樣的風格接近於唐代的城牆,宮殿建築,年代就比較近了。用一般的轉頭又無法體現楚國的特色。後來專家們將目光放在武漢沿江碼頭臺階所用的紅砂石上,楚人剛好崇尚紅色,而且這些砂石資源豐富,售價便宜,就用此來建造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楚城門。

這兩個巨大的銅鳳叫做楚鳳標,高8.7米。鳳是楚國人的圖騰,被視爲至真,至善,至美的象徵。楚國人非常崇尚鳳凰,所以在很多楚墓中出土的器物上都是鳳的圖案。我們可以看到這裏的銅鳳同我們在門口看到的虎坐鳥架鼓一樣,也是腳踏老虎。這裏的把鳳的尾部特意做成上揚的形象,就像熊熊烈火,這也表現了楚人崇火尚鳳的習俗。鳳標修建最妙的地方在於鳳尾形成的拱門,恰好將巍然屹立於磨山主峯的楚天台罩住,成爲烘托楚天台的一個銅光環,這樣一來鳳標和楚天台就形成了“借景”效應。

登上345級臺階就可以登上楚天台,楚天台的名字取自毛澤東同志的一句“極目楚天舒”,而在楚國最頂級的建築被稱爲臺。楚天台是參照楚靈王時的行宮---章華臺的遺址修建的。這裏有一個小故事,據說靈王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癖好,就是喜歡細腰,他自己是細腰不說,還對細腰的大臣非常喜愛,許多人爲了得到靈王的厚愛都節食束腰,以致後來許多人都餓死了,所以在民間又有“靈王好細腰,國人多餓死”的說法,章華臺也因此被稱爲細腰宮。據說有一次楚王宴請賓客,在章華臺大擺宴席,哪知客人爬上章華臺就休息了三次,所以章華臺又名“三休臺”,而現在我們登上楚天台的臺階上也設有三個休息平臺。

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就是磨山最主要的景點之一-----楚才園,它向我們展示了楚國800多年曆史長河中的著名典故。楚才園的門口懸掛着四口楚式編鐘,是按照曾侯乙編鐘所設計的,編鐘上刻有四個甲骨文,從右向左讀出就是“惟楚有才”。這裏要說到一個歷史典故:當年蔡國的聲子出使晉國,途中遇到了受到誣陷而逃亡鄭國的楚國大夫伍舉,爲了幫助伍舉回到楚國,聲子回到蔡國後就急忙來到楚國並見到了楚國令尹(宰相)子木。子木問聲子:“晉國的大夫和楚國的大夫,哪個更加賢明?"聲子說:“楚國的大夫更賢明,就算晉國很有多的人才都不如楚國,可是,雖楚有才,晉實用之,楚國的人才大都流失到晉國了,晉王非常重視楚國的人才。”聲子還向子木列舉了很多楚國人才到晉國爲官的例子。子木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報告給了楚王,楚王隨即召回了流失到晉國的人才們,並且迎回了伍舉。後來“雖楚有才”被傳誦成了“惟楚有才”,這裏的“惟”並不是“唯獨”的“唯”,並不是說只有楚國有人才,而是個語氣詞,意思是“啊!原來楚國有人才”。

進入楚才園的第一座雕像叫做次非斬蛟,展現的是楚國一位勇士在湍急的河流中奮力搏鬥的場景。勇士雙眼圓睜,手持寶劍與兇惡的揚子鱷搏鬥,整個場面充滿了原始的張力,在這裏主要是想向遊人展示楚國地處在河流湖泊衆多的南方,建城之初人們生活環境惡劣,水獸橫行,但是楚國人民不畏艱險,頑強的生活了下來,而且也表現出活躍在社會最底層的英雄形象。

這個頭像是楚國的祖先鬻熊,他是商紂王時期楚民族非常有作爲的一位酋長,他帶領當時的楚民族離開了荒淫無道的商紂王,投奔民心所向的周王朝。使得後來的周天子分封他的曾孫熊繹爲楚國的第一任國君。鬻熊的後代以他的名字分爲鬻氏和熊氏,從此改變了楚國的國君由民主選舉的禪讓制改爲熊氏子孫世襲制。

這邊這幅巨大的浮雕名叫熊繹守燎,上面有一個人頭像,雙眉緊鎖,下面是一堆熊熊燃燒的大火很多人在火堆旁邊載歌載舞。這個頭像就是熊繹,他是鬻熊的曾孫,在周王朝建立的時候被封予“子男”的爵位,這是當時周天子分封各諸侯最低的爵位。有一次周天子在會稽山舉行諸侯大會,雖然熊繹也參加了,但是隻能忙於一些會場的具體事物,做後勤工作,守着火堆,不能參與政事。這件事被楚國人認爲是奇恥大辱,與後來楚國迅速崛起,楚成王代表周天子主持盟會,楚莊王敢向周王室詢問鼎之輕重,形成了鮮明對比。

這個雕塑名叫卞和抱璞,是發生在楚國非常有名的一個故事。相傳在楚山腳下有一個叫卞和的人,在山腳下發現了一塊璞石,他知道里面藏有一塊無價寶玉,出於對國家的熱愛,他把璞玉獻給了當時的楚國國君楚厲王,楚厲王見了便叫一位宮廷玉匠來辨識。誰知玉匠手藝雖然高超,卻從未見過粗糙的璞石,於是就說這是一塊普通的石頭,楚厲王大怒,砍斷了卞和的左腿。楚厲王死後,楚武王登位,卞和又抱着那塊璞玉去覲見,誰知楚武王還是寵幸當年的玉匠,結果卞和又被看去了右腿。不久後楚武王去世,楚文王繼位,被砍下雙足的卞和已經80歲了,回顧往事不勝傷感,於是抱着璞石在山下嚎啕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眼睛都哭出了血。消息傳到楚文王耳中,便召見了他,並問他:“楚國有那麼多因爲欺君之罪被砍掉雙足的人,爲什麼你要哭的如此傷心?”卞和義正言辭的回答:“我哪裏是悲傷失去雙足,我悲傷的是明明是塊寶玉卻偏偏說它是石頭,明明我忠心爲國,卻說我欺君,楚王不分真假,不辨忠奸,這纔是我最傷心的。”楚王聽了深受感動,這次他不再讓玉匠用肉眼辨別,而是命人將璞石劈開,結果果然是舉世罕見的無價之寶,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和氏璧的來歷。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一長排浮雕描述了銅礦開採,絲織刺繡,漆器漆畫和舞蹈音樂;向我們呈現出一片繁榮的景象,同時告訴我們楚文化的源遠流長。我們沿着這一長排浮雕可以看到很多楚國當時的名人逸事,包括許行講學,甘德觀星,高山流水遇知音,楚囚南冠,優孟衣冠,楚寶倚相,隔河對射,伍參主戰等等。

走了一圈,我們馬上就要走出楚才園了,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尊大型雕塑的名字叫做“莊王出征”,中間這位雄偉高大,身穿戰甲的人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一鳴驚人”這個成語的來歷就跟楚莊王有關。在楚莊王剛繼位的時候,三年不理朝政,整天歌舞享樂,有位大臣叫做伍舉,他不知道莊王到底是不是明君,於是故意試探他:“臣聽說山中有一隻大鳥,三年不飛不鳴,不知道是爲什麼,大王您知道是什麼原因麼?”他滿以爲莊王答不上來。誰知莊王毫不思索的說:“此鳥三年不飛,一飛沖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伍舉一聽大喜,爲君王感到高興,因爲他知道莊王不是昏君。事實證明莊王果然很有能力,他通過三年時間摸清誰是正直的,爲國家着想的大臣,哪些是昏庸,奸佞的臣子,之後更是帶領着楚國進入鼎盛時期。

我們今天的講解就到這裏,剩下的時間大家可以自由活動,一個小時後我們在門口集合。

湖北熱門旅遊導遊詞 篇6

菩提島位於樂亭縣西南的渤海灣中,總面積2.34平方公里。是國際觀鳥基地、省級生態旅遊示範區、風景名勝區。“環島沙埠隆,唯象形而若臼”,故菩提島原名石臼地。相傳唐太宗李世民曾在這裏駐留十九日,所以又名“十九坨”。

菩提島自然環境呈現原始狀態,島上有植物260多種,植被覆蓋率達98%以上,奇花異草隨處可見。以“佛教聖樹”菩提樹數量之多,成爲北方奇觀。被譽爲“金合、銀合樹”的木絲棉和南蛇藤在黃河以北幾近絕跡,竟奇蹟般生長在菩提島上。菩提島是408種鳥類的棲息地和遷移中轉站,其中國家一、二級鳥類達61種。世界上存量極少的黑嘴鷗、短尾信天翁等珍稀鳥類在此常見。島上的明代朝陽庵、清代潮音寺遺址依着可見當年鼎盛佛事。

菩提島“古、幽、野、奇、閒”,這裏有蜃氣,三日(月)同輝、海灘蟹舞,古木塑雕、軍事地堡、掘地涌泉的景觀,有無人可解的神祕圈、神祕幽火,神祕聲音的怪事,有唐太宗李世民駐蹕“十九坨”的傳說、周生與寶珠的神話、法本和尚“一指燃燈”的掌故,還有荒島、海島、沙島、大島、綠島、鳥島、日月島、佛家島“八島”之奇。

菩提島原名石臼坨,又名十九坨,20__年更名爲“菩提島”。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頓悟成佛,幾百棵菩提樹植於島上,菩提島由此得名。  菩提島又名石臼坨,據《樂亭縣誌》記載:因爲形似石臼,中間凹四周凸起古稱石臼坨。 “十九坨”,是因爲唐王李世民東征時,曾在此駐蹕十九日,故而又名“十九坨”。

菩提島時常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鳥類愛好者,揹着設備和簡易帳篷,到這裏一睹珍稀鳥類的芳容。來自荷蘭27歲的安德列和斯迪文在菩提島的20多天時間裏,他們用自己先進的設備,觀察、記錄下115種鳥,並拍下大量照片。

“太美了!”斯迪文說,“我們一連幾個小時觀察鳥的種類、鳥的飛行,忘記吃飯,忘記睡覺。”兩人結伴曾到過7個國家觀鳥,來中國菩提島還是第一次,他們準備回去後以此爲內容撰寫論文。英俊開朗的安德列說:“這裏是鳥的天堂,一切都是那麼原始自然,與衆不同。我們在不同季節還要再來。”

據有關專家介紹,距大陸岸線1100多米的菩提島總面積2.09平方公里,島上幾乎集中了華北海岸帶所有野生動物的屬種,尤以鳥類最多,曾見過鳥類20目60科共420餘種,其中包括國家一級鳥類12種,二級鳥類60種,14種鳥類被列入聯合國保護植物野生動物公約。

自然植被覆蓋率達70%以上的菩提島,因生長着中國北方少見的菩提樹而得名,不僅如此,島上還生長着木絲棉、連理枝、羅布麻等260多種植物。漫步孤懸於海上的菩提島,滿目蔥翠令人心曠神怡,奇花異草散發出的陣陣芳香泌人心脾,保持完好的自然生態和原始風貌,使人感覺進入了世外桃園。

據瞭解,近日河北省政府批准建立了4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樂亭縣的菩提島名列其中。自然保護區建立後,當地將把保護島嶼原始風貌作爲立足點,適度開發旅遊,作爲海洋科普知識教育場所,同時配合有關部門做好海洋資源考察工作。

沿京沈高速公路到唐津高速出口下道,沿唐港高速公路東南行,從樂亭出口下道後,經樂亭縣城向西南方向行至馬頭營,再沿平青大路至北港碼頭,從碼頭乘木船或快艇即可登島。島上可乘電瓶車遊覽。

留宿島上,住進木板房、桃林別墅或是蒙古包、野營帳篷。枕着海浪,吹着海風,伴着濤聲,甜甜地進入夢鄉,您會感到從未有過的舒適和愜意。若無睡意,點起希望的篝火,唱歌、跳舞、侃談,真是痛快淋漓。

在這裏,您可信手擷取酸甜可口的桑葚、酸棗、野杏、杜梨、枸杞等綠色食品。這裏的魚、蝦、蟹、貝新鮮味美,定能讓您飽餐一頓“海鮮宴”。

湖北熱門旅遊導遊詞 篇7

辛亥革命軍政府舊址位於武昌蛇山南麓的閱馬場北端,原爲湖北諮詢局大樓。1920xx年籌建,1920xx年落成,佔地28畝,共有房11棟,建築面積6000餘平方米。

大樓主體建築爲二層磚混結構西式樓房,面闊73米,進深42米,坐北朝南。上層屋頂正中伸出一座望樓,成爲當時閱馬場軸線的制高點,視野開闊,頗爲壯觀。1920xx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昌打響第一槍。武昌起義成功後,革命黨人在這裏成立軍政府,一度代行“中華民國中央政府”職權。因其主體建築爲紅色樓房,因此又被稱爲“紅樓”。

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是中華民族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歷史里程碑,具有重要文物價值。因此於1961年被國務院公佈爲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湖北熱門旅遊導遊詞 篇8

“紅樓凝碧備,黃鶴繞青松,英雄垂不朽,休唱大江東。”

紅樓—這個不能也不會被中國人忘記的名字。作爲“民國之門”的它是武昌首義的見證,更是中華民族由抵抗侵略走向崛起的偉大的里程碑。懷着一顆崇敬與激動的心, 我向這幢屹立了將近一個世紀的建築走去。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孫中山先生的高大銅像,莊嚴肅穆的氣息撲面而來。我不由得停下急切的腳步,仰視着這位民主革命的先驅高大的身影:他身着黃袍馬褂,左手執杖,右手持帽,堅毅的眼神凝視着遠方。此刻的我似乎能夠感受到他驅除韃虜,解救歷盡苦難的中華民族和中國民衆的豪情壯志。一百年前,就是這個身影,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統治,爲新中國的到來創造了條件。我情不自禁地深深的鞠上一躬,向這位“國父”表達崇高的敬意。

接着就到紅樓門口了。二面鐵血十八星旗不得不讓我再次肅然起敬。革命初期,就是這樣一面旗幟號召關內十八省的全體炎黃子孫都聯合起來,拯救民衆於水火之中。戰場上青年們拋頭顱灑熱血的場景在此刻變得異常清晰,正是他們“敢爲天下先”的革命勇氣和不怕犧牲精神吹響了武昌起義勝利的號角,使革命的炮火響徹全國。

終於目睹到紅樓的端莊典雅了。百年的風雨並沒有洗涮掉那鮮豔奪目的紅色,日光下紅樓依然是那麼的雄偉莊嚴;正如百年的歷史並沒有使人們忘卻這段歷史,在心裏對這羣先行者的感激之情與日俱增。

1920xx年的中國,山雨欲來風滿樓。陽春四月,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熱血未冷;夏秋之交,四川保路同志軍槍聲頓起。終於在十月十日,革命黨人發起了武昌起義,一舉光復武漢三鎮,在此建立了湖北軍政府。 這座本意是維護清朝統治的所謂民意機關在建成後僅過了一年竟成了摧毀清政府統治的總司令部,這難道不是歷史對腐朽清政府的無情嘲諷嗎?

步入展廳彷彿置身於當年神祕而又莊嚴的歷史場景,那種緊張而又熱烈的戰鬥氣氛深深地感染着我。軍政府會堂、黎元洪起居室和會客室、孫中山駐鄂會客室、黃興召開軍事會議的會議室……大量翔實的史料,生動地反映了武昌首義和辛亥革命,不僅進一步增加了我對民國史的認識,更增進了對革命黨人的敬仰之情。20世紀的中國,如同人間地獄般黑暗,民族處於內憂外患之中危亡難料,民衆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是他們,以天下興亡爲己任,高喊着”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給民族帶來了希望,給民衆點亮了曙光。 “蛇山當年炮聲隆,傾倒清廷首義功,蕩盡寇氛民作主,江山永照紅樓紅”,這句題詞精煉地寫明瞭後代對革命黨人的崇敬之情。

帶着激動而沉重的心情,我走出了主樓,夕陽的餘暉下,紅樓被烘托得格外壯麗。至此,我的紅樓之旅也該宣告結束了,然而內心卻久久難以平靜。

看到曾經的天朝上國被帝國主義的瓜分掠奪,民衆受到列強的欺壓,心裏不由得沉重起來。正如孫中山所指出的那樣:“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一個國家要興盛富強必須要緊跟時代潮流,不可閉關自守,固步自封。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歷史意義就在於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點深入人心,之後中國人民長期進行的反帝反封建鬥爭,以辛亥革命爲新的起點,更加深入、更加大規模地開展起來。作爲新世紀的我們幸運地生活在這樣一個和平的時代,要實現國家的富強,也要有着“敢爲天下先”的精神:與時俱進,學習各種先進知識技能,使自己的思想跟上時代的腳步,爲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我們知道辛亥革命的果實最終被袁世凱竊取,轟轟烈烈的革命並未能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境遇,最終宣告失敗了。然而革命者的初衷是好的,精神是偉大的,他們走出了中國推翻封建帝制的第一步,他們的嘗試和犧牲是中國走向現代的關鍵一步,歷史的豐碑上永遠刻有他們的名字,後代兒女永遠對革命先烈心存最深切的感激!

“斑斑熱血,永勵後昆。”紅樓,記載了辛亥革命的足跡。這裏,是中國一段漫長曆史的終點;這裏,更是中國一個嶄新紀元的開端,我們不能忘記,我們應該紀念,我們當自豪,我們當奮起。

明年就是武昌首義100週年紀念日了,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在緬懷歷史的同時,我們更應該放眼未來,用今天的奮鬥締造明天的幸福生活!

湖北熱門旅遊導遊詞 篇9

香溪源即香溪河的發源地,它北距木魚鎮約5公里,著名詩人徐遲曾於此親書“香溪源”三個大字。相傳這裏曾是炎帝神農氏當年採藥時的洗藥池。池水盡得百草之精華,盡融神農之精神,故渴飲香溪水不僅能使人貌美如昭君,更能使人崇高如屈原。香溪源頭,奇峯競秀,林海深處,雲遊霧繞。林間野花競放,山中溪河縱橫。這幽谷清溪,香花遍野的靈秀之地,是溪水終年飄香的真正原因。有人用四句話總結說:碧水源流長,神農百草房,佳人傳美名,香溪水更香。

香溪源景區北距木魚鎮4公里。香溪源是長江西陵峽北岸的一條重要支流,它是一條地下河,發源於海拔2800米的風景埡。香溪源東源出於龍口河、長方河,流長45公里,匯入興山縣東河後注入香溪;西源出於木魚河、當陽河、九衝河、流長68.5公里,匯入興山西河後注入香溪。此處香溪源指的是西源,它源於木魚河中上游西岸的跳架溝。跳架溝位於金猴嶺以東,由鄭家包北西500米處暗河泉流形居,泉流在溝腦一深潭中涌出,清亮碧綠,穿林越谷瀉入木魚河,它是香溪的主要源頭。這裏水質純淨,含人體所需多種微量元素,飲用甘涼。香溪源景區北距木魚鎮4公里。香溪源是長江西陵峽北岸的一條重要支流,它是一條地下河,發源於海拔2800米的風景埡。香溪源東源出於龍口河、長方河,流長45公里,匯入興山縣東河後注入香溪;西源出於木魚河、當陽河、九衝河、流長68.5公里,匯入興山西河後注入香溪。此處香溪源指的是西源,它源於木魚河中上游西岸的跳架溝。跳架溝位於金猴嶺以東,由鄭家包北西500米處暗河泉流形居,泉流在溝腦一深潭中涌出,清亮碧綠,穿林越谷瀉入木魚河,它是香溪的主要源頭。這裏水質純淨,含人體所需多種微量元素,飲用甘涼。

每年三月,當香溪河畔桃花盛開的時候,可以在香溪水中看到一種淡紅色的魚,此魚身分四辨,形似桃花,故名桃花魚。傳說中,昭君在回鄉省親後,臨別時依依不捨地在船頭,昭君手彈琵琶向親人告別,悠揚婉轉的琴聲,傾訴着心中的依依眷戀。琴聲中,兩岸桃花紛紛飄落水中,隨着琴聲化作桃花魚。魚羣圍着船兒,一直護送昭君遠去。

香溪源頭,奇峯競秀,林海深處,雲遊霧繞,林間奇花異草競相開放,山中溪溝縱橫,伴隨着草木的芬芳。可見這幽谷清溪,花香遍野的靈秀之地,纔是溪水飄香的真正原因。

湖北熱門旅遊導遊詞 篇10

尊敬的各位遊客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來自麻城龜峯山風景區的導遊,今天很高興由我帶領大家一同走進麻城,一同走進龜峯山,一同走進那美譽神州大地的杜鵑花海。

“人間四月天,麻城看杜鵑”。正在崛起的中部新興城市——麻城,是一座紅色古城、杜鵑花城、交通新城、特產名城。它位於長江中游,湖北省東北部,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別山中段南麓,全市版圖面積3747平方公里,人口120多萬。麻城歷史悠久,人文厚重,自隋開皇十八年設縣治至今有1400多年的歷史。明代的麻城是全國文化中心之一,有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李贄寓居麻城著書講學16載,有136名文武進士入朝爲官,史稱“麻城現象”;明末清初“湖廣填四川,麻城佔一半”,麻城是中國古代八大移民集散地之一,麻城“孝感鄉”爲明清移民聖地;近代的麻城是“黃麻起義”策源地,中國紅軍之源,誕生了紅四軍、紅二十八軍兩支中國紅軍主力部隊;當代的麻城是武漢城市圈旅遊服務基地和大別山旅遊門戶城市,20__年4月,我們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麻城杜鵑文化旅遊節,從此“紅杜鵑,美麻城”紅動春天,天下聞名;麻城區位優越,交通便捷,麻城地跨鄂豫皖,背靠大別山,面向大武漢。一市跨三省,樞紐通天下。其中縱跨大江南北的京九鐵路、大廣高速與橫貫神州東西的滬漢蓉快速鐵路、滬蓉高速四條國家高等級主幹幹道在麻城呈“井”字交匯,麻城成爲中部地區重要的交通節點城市;麻城資源富集,物產馳名,已形成汽車配件、旅遊服務、商貿物流、優質農產品加工、高素質勞動力培訓“五大基地”,全市特色農業形成了“中國菊花之鄉”、“中國板栗之鄉”、“中國油茶之鄉”、蔬菜產業、畜牧產業、桑茶藥產業等“三鄉三業”。麻城可謂享天時之惠,佔地利之優,得人和之盛。近年來,麻城經濟社會邁上了跨越發展的快車道,成爲全省縣域經濟進位最快的縣市之一。

近年來,麻城市委、市政府對發展旅遊事業的高度重視,逐步在全市形成“三山一村一線一大片”的旅遊板塊,已成功打造了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龜峯山、麻城烈士陵園,國家森林公園—五腦山,國家地質公園—九龍山,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杏花村,中華巨龍—明山水庫等經典景區,今年四月又一張靚麗的名片“中國映山紅第一城”花落麻城。作爲全市旅遊事業的龍頭—龜峯山,已走出湖北,叫響全國,面向世界。一路上我們不知不覺已來到了龜峯山風景區。景區自20__年開發建設以來,先後獲得了:國家AAA級景區、國家AAAA景區、省級旅遊度假區、省級先進旅遊景區、省級優秀旅遊景區、大世界基尼斯之最面積最大的古杜鵑—映山紅羣落、靈秀湖北十大旅遊新秀。這些成績的取得,被衆多媒體稱爲“龜峯山速度”、“龜峯山現象”。

龜峯山是長壽之山,杜鵑之山。它位於麻城東部山區,距離武漢市區120公里,麻城市區27公里。主要由神奇的龜峯、雄偉的龜背以及形象逼真的龜尾等九座山峯組成,最高海拔1320米,規劃總面積73.6平方公里,從龜峯到龜尾全長16公里,寬7公里,人稱“天下第一龜”。因其地形山勢酷似一隻昂首問天的巨型神龜而得名龜峯山。龜峯山禹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溼潤氣候,他的位置恰好處在大別山南北氣候的分界線上,北坡是南溫帶針葉與落葉混交林景觀,而南坡則是北亞熱帶綠針闊葉混交林景觀。年降雨量1200毫米,年平均氣溫16℃,7月份最好氣溫爲23℃,盛夏時節是避暑納涼的休閒勝地。景區以奇、險、峻、秀的自然景觀和四季分明的春、夏、秋、冬景色吸引八方遊客。春天,看漫山遍野的紅杜鵑、看龜峯旭日、踏青;夏日,休閒避暑,品巖綠新茶、看民俗風情表演;金秋,山上萬紫千紅、層林盡染,賞紅葉、登高、採野果兒,其樂無窮;冬季,在銀裝素裹的白雪世界裏踏雪尋梅。景區主要景點有神奇龜峯、萬畝杜鵑花海、杜鵑花王、千年古寺—能仁寺、抗日石刻、唐王龍牀、迎客鬆、升子井、春秋古戰場—雁門寨、世界杜鵑盆景園等三十多處,有大小賓館70多家,日接待遊客6000多人。

神奇龜峯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自然瑰寶,也是景區標誌性的奇特景觀,它是由一塊巨大的裸露花崗岩石形成的山體,俊俏挺拔、氣勢宏偉,海波1260米,堪稱世界地質奇蹟。說到龜峯山的來歷,相傳在遠古時代,龜峯山本是一片汪洋大海,在海里有一隻龜經潛心修煉千年終成正果,神龜用它修來的千年道行爲人間疾苦的人們行善,一次不小心得罪了玉帝之子—太陽,被貶落人間化成一座大山,就是今天的龜峯山,從此神龜就在這裏日日夜夜守護着這一方的人們。大家請往我手指的地方看去,神龜昂首問天,好像正在張大嘴要吞掉天上的太陽一樣。神奇的傳說爲龜峯山塗抹了神奇的色彩,也寄託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這裏不僅有天然神龜,還可以頌龜、觀龜、賞龜、品龜、飲龜、食龜等以龜爲文化核心的長壽文化。

龜峯山是長壽山:一是從龜峯到龜尾全場16公里,寬7公里,方圓100多公里,人稱“天下第一龜”;二是龜是動物界壽命最長的動物,自古作爲長壽、健康、吉祥的象徵;三是龜峯山有“天然氧吧”、“綠色寶庫”之稱,景區森林覆蓋率95%,生態環境一流、空氣清新,負氧離子含量高;四是遊客來這裏可以吃山野菜、喝山泉水、飲巖綠茶,白天登山旅遊,晚上看民俗演出,心情愉悅,延年益壽;四是龜峯山民風淳樸、勤勞善良,有着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在這裏您能看到老人們即使年老體邁,仍堅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或輕微的農活,看到他們那種樂觀的情緒、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平和的心態及濃厚的愛心,您會想要和他們一起去生活、去勞作、去運動、去鍛鍊當地還流傳一句順口溜:“經常運動,百病不碰”。到了冬家家戶戶,烤兜子火、喝老米酒,享受着“兜子火,老米酒,除了皇帝就是我”的自由自在神仙般的生活。智者壽,仁者壽,這就是龜峯長壽的奧祕吧!

我們賞完龜峯勝景,接下來前往千年古寺—能仁禪寺。能仁禪寺,原名普化寺。始建於漢桓帝年間,是我國佛教最早的寺院之一,解放前毀於兵火之中。相傳曹操曾朝拜能仁寺,並親筆撰寫了“名山名剎名僧此日名傳原是龜峯名勝境,古寺古人古聖當時古蹟儼然天竺古能仁”這一千古傳頌的楹聯,既讚美了龜峯山仙景,又表明了對能仁禪寺的景仰推崇之情,充分證明佛教聖地能仁寺在當時已頗具名氣。唐初,唐太宗李世民征戰中原,也曾遊幸龜峯山,並在能仁禪寺留下千古佳句。其鼎盛時期,寺內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及寮房等近百間,僧衆達千餘人。東晉仁法禪師、唐代真應禪師、虛應禪師、靈應禪師、宋代圓喜禪師、明代道一禪師、修一禪師等高僧大德先後在此住持,香火一直旺盛。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能仁寺第一期工程——玉佛殿!這座殿是20__年4月動工興建,採用仿唐式二重檐古代建築。一樓是念佛堂,是供僧人和信衆唸佛修行之用。中間供奉的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左邊的觀世音菩薩,右邊是大勢至菩薩,她們協助阿彌陀佛弘揚西方淨土的修行方法。二樓是玉佛殿,因爲殿中供奉的是由緬甸白玉精雕而成的釋迦牟尼佛像而得名,這尊佛像高達4米,重達15噸左右,是我們華中地區第一大玉佛!大家可以進來禮拜一下,保佑大家吉祥平安!釋迦牟尼佛的左右的是“苦行第一”的迦葉尊者,右邊的是“多聞第一”的阿難尊者,他們侍奉釋迦牟尼佛的兩邊。在殿內的左邊是“普賢菩薩”,她象徵是真理,她的座騎是大象,寓意吉祥、謹慎、穩重!在殿內的左上角是“文殊菩薩”,她象徵的是大智慧,她的座騎是獅子,寓意佛法的威嚴,如果我們的香客是學生的或者家裏有讀書或要考大學的一定要來拜拜文殊菩薩 心誠則靈 確保金榜題名!

殿內釋迦牟尼佛神態和善、安寧,大家可以進來禮拜一下,保佑大家吉祥平安。如果大家有心,不防爲能仁禪寺的重建出份力捐款積德,不在多少,爲家人祈求平安,佛曰:瑬一縷黃金,蓄財富,取之不盡,福相隨;

我們現在來到的是龜峯山的核心景點—萬畝杜鵑花海。在龜背嶺上有分佈集中、保存完好連片面積達十萬多畝,生長週期上百萬年得原生態古杜鵑羣落,到每年四、五月份龜峯山的紅杜鵑就相繼爭先鬥豔的盛開了。一山連一山都被這猶如紅地毯般杜鵑花所覆蓋,整個山巒呈現一片紅色的海洋,遠看去就是一座火焰山。人們把這種紅色的杜鵑花,叫映山紅,花開的時候那種如火如荼的鮮亮光彩把整個山都給染紅了。北宋詩人楊萬里曾禮讚過映山紅的這種質樸高雅的品質:何須名苑看春風,一路山花不負濃。日日錦江呈錦樣,清溪倒照映山紅。

龜峯山地處大別山南北氣候的分界線上,氣候、水紋和土壤的巨大差異適宜杜鵑花的生存環境。龜峯山上的杜鵑花生自天然,分佈較廣,是大別山自然風光的經典,她屬於杜鵑花科,杜鵑花屬,是小灌木,適宜在潮溼酸性土壤中生長,她的習性是由長綠到落葉,花開的時候沒有葉子,花落後才長出綠葉。這裏的杜鵑除作觀賞,葉子、花瓣可入藥並提取芳香油,花瓣可以食用是很好的美容養顏果脯,樹皮可提製烤膠,木材可做工藝品等,這種高山杜鵑樹根系發達,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可見杜鵑有着很大的觀賞價值、醫學價值、使用價值。

在杜鵑花海里神奇的生長着一顆杜鵑樹—杜鵑花王。也許是大自然對龜峯山的寵愛,偏將這一顆奇樹播撒到了這裏,據專家考證她已經有600多年得樹齡了,她是同一個兜同一個根上長出56枝杜鵑樹。“56”一個有着特殊象徵意義的數字,56個民族,56枝花,56個兄弟姐妹,56種語言匯成一家—愛我中華。20__年龜峯山風景區對這顆奇樹的高度重視和珍愛,與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簽訂協議,爲其投保960萬,象徵在中華民族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同一個根同一個兜上長出56枝杜鵑樹象徵着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共根相系,血脈相連,爲實現中國民族偉大歷史復興而凝聚在一起。20__年,我們成功舉辦了全世界杜鵑花國際學術研討會,來自世界各國四十多位專家,他們相聚在麻城,震撼在龜峯山,他們一致認爲湖北麻城杜鵑杜鵑是他們見到過該種杜鵑分佈最集中,林分結構最純,種羣面積最大,樹林最古老,保存最完好,株型最優美,景觀最壯麗的自然羣落,令人眼界大開,堪稱世界奇蹟,真可謂麻城杜鵑甲天下。

在龜峯山不僅有神龜,有紅杜鵑,還有原生態的民俗表演,龜峯山組建的民俗藝術團演繹麻城原生態的民間藝術,展現麻城風土人情、民俗文化,傳承發揚鄂東民間藝術,讓遊人深入瞭解麻城傳統民間文化。“中華長壽山,世界杜鵑園”。最後我們要遊覽的是龜峯山杜鵑盆景園。爲了彌補只有春季看杜鵑的遺憾,實現“四季看杜鵑,麻城龜峯山”,景區在龜峯胡畔投資6000萬,佔地30餘畝,打造世界一流的杜鵑盆景園,園區分爲入口區、溫室展區、戶外展區、原生態餐飲等多功能區。盆景園是景區一大靚點,能滿足遊客對杜鵑花多樣性和綜合性的需求,進一步提升“杜鵑花城”的美譽度和影響力,今天的導遊講解就到此結束了。

謝謝大家!

湖北熱門旅遊導遊詞 篇11

香溪源頭所在之地是著名的茶葉之鄉。這裏的茶地分佈在林深綠重、朝日暮雨的海拔700-1200米之間的山包和谷地中。由於經年的雨水沖積,這裏富含腐殖質、偏酸性的土壤深厚肥活;豐沛的雨量、繁茂的植被和較小的風速,又使這裏時常雲彌霧漫,空氣清新溼潤;這裏晨日照數少,散射和漫射光多,無嚴冬酷署,氣候溫和宜人;高山之雲霧、香溪之淨水、萬木之芳香、天地之靈氣、日月之精華,造就了神農奇峯茶得天獨厚、無與倫比的生態環境優勢。據《神農本草經》載:“神農採藥,爲民療疾,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今在神農架的莽莽原始森林中,仍可尋得野生茶樹,可見神農架產茶歷史之悠久。

在神農架清香縷縷的茶鄉,流傳着許多優美的故事:少女時的王昭君常在香溪河畔的花園裏採茶,並向採茶姑娘們學唱採茶歌,昭君還把自己親手焙制的新茶,送給四鄉八鄰的姐妹們品嚐,那些喝過昭君贈茶的姑娘們一個個越長越美麗;唐朝時茶葉專家陸羽曾泛舟長江,經過香溪口時,爲香溪水的清澈甘甜所吸引,一直尋至香溪源頭,用香溪源之水煮茶品嚐,頓時滿口清香,心曠神怡,稱香溪源爲“天下第十四泉”;用香溪水泡春茶,從懷裏冒出的熱氣即可形成一隻翩躚起舞的白鶴升騰,給品茗者以無限美好的遐想。

湖北熱門旅遊導遊詞 篇12

東湖位於武漢市武昌區東部,是全國首批命名的44個名勝風景區之一,同時也是首批獲國家4a級景區其一。它於1982年11月被國務院審定爲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面積88.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33平方公里,其岸線曲折,港汊交錯,碧波萬頃,漁舟盪漾,青山環繞,是我國最大的城中湖。

東湖的湖面遼闊,煙波浩渺,素有99灣之稱。東湖有大小山巒34個,連綿起伏,高低錯落。東湖的山,山青如黛,東湖的水,水碧如藍。33平方公里的東湖碧波在它的東、西、北三面緊緊環繞,使它猶如一座美麗的半島。在這裏登高峯而望清漣,踏白浪以覽羣山,能體會到各種山水之妙。充足的雨量與光照使這裏各種觀賞樹種達250多種,共200餘萬株,在武漢有“綠色寶庫”之譽,同時這裏也是花的海洋,陽春三月花開時節,漫山遍野花開如織,千姿百態,令人目接不暇。

經過30多年的建設,現在東湖四周已有 亭、臺、樓、閣和各種建築設施70多處,可謂是亭臺樓館金碧交輝,園林花囿爭芳竟豔。秀麗的山水,豐富的植被,濃郁的荊楚風情和別緻的園中園是東湖風景區的四大特點。東湖依自然環境分爲:聽濤、白馬、落雁、珞紅、吹笛和磨山六個景區。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磨山景區,民間有“十里長湖,八里磨山”之說,那麼磨山三面環水,六峯逶迤,相傳三國時期劉備曾在此搭臺祭天,乞神保佑,至今,在磨山之上仍有劉備祭天台遺址。磨山原名磨兒山,是沿湖羣山中的主要山脈,山上松林蒼翠,曲徑幽深,奇石崢嶸,古洞幽邃。磨山站峯以東頭的山峯最爲秀麗,此峯形圓如磨,因以名山。磨山風景區主要分爲植物專類園和楚文化遊覽區,植物專類園在磨山以南,包括梅園、櫻園、盆景園等13個專類園,以園林觀賞爲主,體現了江南藝術的特色。楚文化遊覽區位於磨山以北,湖北是中國古代楚國的中心地區,武漢則處在其中心腹地,在此開闢楚文化遊覽區,旨在弘揚中國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展現絢麗多彩的楚文化。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楚文化的門戶——楚城門,它是參照當時楚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第一大都會紀南城城門設計的。楚國是最早修築長城並設立城門的諸侯國之一。楚國稱長城爲“方城”,根據楚人喜臨水居高的特點,楚城門選擇在依山傍水的要津上,其設計古拙,氣勢恢弘。整個城門由水門、陸門,城牆,望樓、箭樓和烽火臺組成。城上的雙闕望樓透出了城門特有的靈秀,由出土文物虎座鳥架骨演變而來的雙鳳脊飾傲居望樓頂端,展示了楚人崇火尚鳳的習俗。該城全長105米,高爲11米,一端沿陡壁蜿蜒上山與高處的烽火臺相連,另一端直插水中與水師城門相交,具有楚地山鄉澤國的特色。

一堵城牆並不能阻隔一切,楚人深知開放融合是一個民族永葆生機的基礎。楚人有自己的文化傳統,但從來不固步自封,從來不拒絕外來文化的合理因子。革故鼎新是楚民族精神的又一方面,楚人師夷夏之長的目的在於創新,楚人敢於打破陳規,向自認爲不合理的事物挑戰。“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本是楚人的一種性格,最後上升爲以蔑視既存,敢於創新爲主要內容的民族精神。   

我們現在所在的地點便是楚文化交流以及商品交換的場所——楚市。首先最吸引我們眼球的就是這“楚市”二字了。我們現

在看到的這個楚字很像是由兩個樹木的木字中間加一個足字組成的,似在表明從森林中走出來的意思,的確,楚人立國之初,偏僻狹小,但他們並不滿足偏安一隅,終於通過“篳路藍縷,以啓山林”的艱辛歷程而成爲泱泱大國。楚國之所以能成爲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其根本原因也在於其開拓進取的精神。楚人不以處蠻地而自卑,敢於在逐鹿中原中實現自己的價值展露自己的鋒芒。

來到楚市中,我們就可以看到一派楚地風貌,街市錯落,黃牆黑瓦,紅漆門柱,青石小道。在這200多米長的街市上,採用吊腳樓式的建築,店鋪林立,遊人如織,據說土家族所居住的吊腳樓就是沿襲了這一傳統,具有鮮明的楚文化風格。楚文化的物質方面主要表現爲漆器、木器、絲織刺繡及工藝品、老子和莊子的哲學、屈原的詩歌、莊子的散文、美術和樂舞等內容。在這裏,我們可以買到各種具有楚地.特色的旅遊商品,大家儘可自由選購。

逛完了楚市我們便可以看到前面的楚才園了,楚才園是以楚文化典故爲題材建造的大型雕塑羣,共有圓雕12組,大型浮雕2組。該園以雕塑藝術和磅礴氣勢而獨具風格,每一組都有一個精彩的故事,反映了楚國8XX年間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歷史進程,具有很深的文化內涵。

現在我們看到的物品叫做鳳標,其鳳體淨高7.2米,共用黃銅15.8噸,兩鳳站在百獸之王老虎的背上,威猛而華美.楚先民以鳳爲圖騰和吉祥物,他們把鷹、鶴、燕、孔雀等鳥類的美好特徵集合起來,創造了他們理想中的仙鳥——鳳。因此,鳳被譽爲真、至善、至美的象徵。楚人尊鳳是由其遠祖拜日、尊鳳的原始信仰衍化而來的,迄今已逾七千多年有文物可考的歷史。而這做鳳標則很好地展示了楚人崇拜太陽、崇尚火種、鍾愛鳳的楚文化真諦。

我們現在看到的便是楚文化遊覽區的標誌性建築——楚天台了。楚天台是按楚國章華臺“層臺累榭”的形制而建,345級臺階設3個休息平臺,寓意“三休乃至”。楚天台“層階巨殿”,高臺聳立,依山傍水,高36米,建築面積2260平方米,是一個外五內六的建築。其基座利用山形,建臺兩層弧形坡道,似兩道彩虹給遊人以“登雲而上”的升騰感。楚天台內有荊楚文物、工藝品、楚國名人蠟相展、編鐘樂舞演出。在這裏,我們可以一邊歇歇腳,一邊盡情欣賞、體味楚文化浪漫、瑰麗、詭異的風韻。

湖北熱門旅遊導遊詞 篇13

我們現在來到的是龜峯山的核心景點—萬畝杜鵑花海。在龜背嶺上有分佈集中、保存完好連片面積達十萬多畝,生長週期上百萬年得原生態古杜鵑羣落,到每年四、五月份龜峯山的紅杜鵑就相繼爭先鬥豔的盛開了。一山連一山都被這猶如紅地毯般杜鵑花所覆蓋,整個山巒呈現一片紅色的海洋,遠看去就是一座火焰山。人們把這種紅色的杜鵑花,叫映山紅,花開的時候那種如火如荼的鮮亮光彩把整個山都給染紅了。北宋詩人楊萬里曾禮讚過映山紅的這種質樸高雅的品質:何須名苑看春風,一路山花不負濃。日日錦江呈錦樣,清溪倒照映山紅。

龜峯山地處大別山南北氣候的分界線上,氣候、水紋和土壤的巨大差異適宜杜鵑花的生存環境。龜峯山上的杜鵑花生自天然,分佈較廣,是大別山自然風光的經典,她屬於杜鵑花科,杜鵑花屬,是小灌木,適宜在潮溼酸性土壤中生長,她的習性是由長綠到落葉,花開的時候沒有葉子,花落後才長出綠葉。這裏的杜鵑除作觀賞,葉子、花瓣可入藥並提取芳香油,花瓣可以食用是很好的美容養顏果脯,樹皮可提製烤膠,木材可做工藝品等,這種高山杜鵑樹根系發達,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可見杜鵑有着很大的觀賞價值、醫學價值、使用價值。

在杜鵑花海里神奇的生長着一顆杜鵑樹—杜鵑花王。也許是大自然對龜峯山的寵愛,偏將這一顆奇樹播撒到了這裏,據專家考證她已經有600多年得樹齡了,她是同一個兜同一個根上長出56枝杜鵑樹。“56”一個有着特殊象徵意義的數字,56個民族,56枝花,56個兄弟姐妹,56種語言匯成一家—愛我中華。 20xx年龜峯山風景區對這顆奇樹的高度重視和珍愛,與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簽訂協議,爲其投保960萬,象徵在中華民族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同一個根同一個兜上長出56枝杜鵑樹象徵着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共根相系,血脈相連,爲實現中國民族偉大歷史復興而凝聚在一起。20xx年,我們成功舉辦了全世界杜鵑花國際學術研討會,來自世界各國四十多位專家,他們相聚在麻城,震撼在龜峯山,他們一致認爲湖北麻城杜鵑杜鵑是他們見到過該種杜鵑分佈最集中,林分結構最純,種羣面積最大,樹林最古老,保存最完好,株型最優美,景觀最壯麗的自然羣落,令人眼界大開,堪稱世界奇蹟,真可謂麻城杜鵑甲天下。

龜峯山上的杜鵑花有着與衆不同的美,她美的真實,美的自然,美的讓人神往,美的讓人眷戀。花開的時候有粉紅、玫紅、深紅、淺紅,總之她的顏色唯獨一個“紅”字了得。她的火紅的激情象徵了麻城人熱情好客,更象徵麻城的革命先輩用他們的鮮血將這片土地染成的如此紅豔,如今火紅的杜鵑花也象徵了後輩的麻城人在傳承着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他們要用他們滿腔的熱血開創麻城美好的未來。是大自然賜予麻城杜鵑內在、外在的美麗,麻城悠久的歷史和不同時代的人文環境賦予杜鵑花獨特的文化內涵,難怪白居易曾感慨杜鵑花的美麗“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藥皆嫫姆”。

在龜峯山不僅有神龜,有紅杜鵑,還有原生態的民俗表演,龜峯山組建的民俗藝術團演繹麻城原生態的民間藝術,展現麻城風土人情、民俗文化,傳承發揚鄂東民間藝術,讓遊人深入瞭解麻城傳統民間文化。“中華長壽山,世界杜鵑園”。最後我們要遊覽的是龜峯山杜鵑盆景園。爲了彌補只有春季看杜鵑的遺憾,實現“四季看杜鵑,麻城龜峯山”,景區在龜峯胡畔投資6000萬,佔地30餘畝,打造世界一流的杜鵑盆景園,園區分爲入口區、溫室展區、戶外展區、原生態餐飲等多功能區。盆景園是景區一大靚點,能滿足遊客對杜鵑花多樣性和綜合性的需求,進一步提升“杜鵑花城”的美譽度和影響力,今天的導遊講解就到此結束了。

湖北熱門旅遊導遊詞 篇14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

你們好!歡迎大家來到武漢東湖風景區!我是你們這次旅行的導遊。今天就由我爲大家提供服務,大家如果有什麼要求可儘管提出來,我會竭誠爲您解決。

在杭州,有大名鼎鼎的西湖,而在我們武漢,則有美麗的東湖。在到達之前,我先介紹一下東湖的概況:東湖是國家首批命名的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它的面積大約有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六倍,湖岸蜿蜒曲折,所以又有99灣之稱。那麼大家看到車窗外東湖廣闊的湖面,優美的風景,大家一定想知道東湖是怎麼形成的吧?東湖瀕臨長江,在青山港和長江相通,在這一片江湖之間,發育着一片沖積平原,在堤內形成相對低下的凹地。

每當汛期的時候,長江水位上漲,水就流入這片凹地,等到汛期結束,枯水季節來臨時,水又無法外瀉。於是,久而久之,在窪地內的積水就形成了現在的東湖。事實上,在1949年以前東湖並沒有現在這麼漂亮,那個時候基本上還是個荒湖,從五十年代開始政府就對它進行了大規模的建設和改造,正如大家現在所看到的一樣,現在的東湖,已經是人們休閒度假,迴歸大自然的好去處了!

進入了東湖的大門後,我們也就進入了聽濤風景區。大家注意到了這邊的這些樹木了嗎?這就是被稱爲“活化石”的古老植物水杉了,在三百萬年以前它們曾廣泛分佈於北半球的各個地區,可是後來卻一度消失了。所以它一度被世界各地的植物學家認爲:水杉和恐龍一樣,已經在地球上滅絕了。

可是幸運的是,1945年我國的森林工作者卻在湖北省利川市發現了水杉林區,併成爲了轟動一時的世界新聞。爲了紀念這一古老樹種在湖北省首次被發現,武漢市決定將水杉定爲市樹,用它的剛毅堅強、剛直不阿來象徵熱情奔放的武漢人民。水杉的葉子在每年的深秋時節都會變紅,在陽光下泛出金紅的光澤,十分的耀眼。

繼續往東,我們就到了聽濤軒,聽濤軒的周圍種有蒼翠的竹子和松樹,大家看到前面石砌的護坡了嗎?護坡上面的“鬆坡”二字是東坡居士所寫。所以大家可以在石刻旁邊拍照留念,這樣就可以把東坡居士的真跡免費帶回家了!在聽濤軒的斜對面就是水雲鄉。

走過荷風橋,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三層綠瓦圓柱的樓閣,就是聽濤遊覽區的中心----行吟閣。它是爲了紀念戰國時期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而建的,說到屈原,我想大家一定會非常熟悉,他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大家所熟知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也是爲了紀念他而來的。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人,剛開始楚懷王十分信任他,因此他也常向楚懷王提出一些治國方針。後來屈原受到了小人的排擠,而被放逐到了江北。在楚襄王繼位後,他又被放逐到更遠的江南。

當秦國攻破楚國都城,在江南過了二十年流亡生活的屈原目睹了國家的滅亡,悲痛不已,就在汨羅江以身殉國了。現在的武漢人民爲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特意爲他修建了這座行吟閣。行吟閣是鋼筋混凝土的仿木結構,它的平面其實是一個正方形,非常的有特色。在行吟閣裏有屈原的畫像以及生平簡介,還展示了他的一些著作,哪位朋友想要深入地研究屈原這位偉人的話,裏面的這些珍貴的資料可千萬不要錯過了,我相信它對您的研究會有非常大的幫助的。

大家想要拍照留念的話呢,眼前的這尊塑像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它是行吟閣的一個標誌,通高達6.8米,塑像再現了屈原昂首視天、舉步欲行,吟《天問》的神態,流露出詩人被放逐後悲憤鬱結的心情,而“行吟閣”這個名字則是出自《楚辭·漁父》中的“屈原既放,遊於江潭,行吟澤畔。”

由行吟閣過落羽橋是一塊天然的三角洲,依地勢建了一個山形的長廊。由於臨近湖岸,所以取名爲瀕湖畫廊。畫廊後金桂夾道,可直達屈原紀念館。 我們遊覽完以行吟閣爲中心的行吟澤畔後,順路往前,就是東湖的二十四景之一的“水天一色”。首先我們看到的就是碧潭觀魚,這是一組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築,而這裏的小橋號稱

九曲十八彎。東湖以盛產淡水魚著稱,而說到魚啊,其中又以武昌魚最爲有名。別看這只是一條小小的魚,其實在它身上的典故還真不少:三國時期,吳王想從建業遷都武昌,有一個叫陸凱的人以“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來加以勸阻。而到解放後,毛同志經常到武漢來視察,在聽濤酒家吃過武昌魚,讚賞有加,他的《水調歌頭.游泳》中也留下了“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的名句。由此可見武昌魚的名聲可是在很久以前就已經傳開了。

請大家再跟隨我往前走,我們看到的這座保留着中國民族特色的宮殿式建築叫做“長天樓”,老一輩革命家曾多次在這裏休息,接待國際友人。站在長天樓上,會有一種“落霞與孤鶩起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意境!長天樓的名稱正是來自於王勃的這句詩詞。

在長天樓右側是魯迅廣場,那裏有魯迅的半身塑像,在蒼松翠柏的掩映下顯得格外的莊嚴肅穆,令人油然而生一種敬意。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嗎,剛纔遊覽的行吟閣剛好的聽濤區的南面,而魯迅廣場正好在北面。一個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一個紀念新文化運動先驅,一南一北,正好遙相呼應。

美好的時光總是讓人感到如此的短暫,我們今天的東湖之行即將結束了,我們這個臨時的大家庭也即將分散到大江南北,在這裏我感謝大家在今天的旅程中對我的支持和配合,我工作的不足之處還請大家多多批評指正,以便下次再見時,可以爲各位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最後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謝謝,再見了各位。

湖北熱門旅遊導遊詞 篇15

位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

歡迎來到美麗的江城武漢遊覽觀光,我是來自春秋旅行社的一名導遊!我姓楊,大家叫我小楊就可以了,非常高興這次能陪同大家共遊武漢,希望在我的陪同下能使各位的武漢之行能玩的開心,遊的盡興。

今天,我將帶領大家一起去遊覽風景怡人的東湖,利用路上這段時間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東湖的概況。

東湖位於武昌區的東郊,是國家重點的風景名勝區,它整個面積爲88平方公里,它秀美的山水,濃郁的荊楚風情吸引着國內廣大的遊客,東湖的自然風光是相當優美,湖水澄清,青山環繞,樓亭點綴,而且它的湖岸線非常曲折,所以又有“九十九灣”之稱,東湖的森林覆蓋率達到了85%,這是因爲東湖屬於亞熱帶氣候,再加上充沛的雨量和光照以及優越的地理環境,從而也就孕育出了東湖豐富的植物資源,這裏現有各種樹木植物370多種,一年四季不斷的開放。春蘭、夏荷、秋桂和冬梅分別展示了東湖四季不同的林木美景,其中,東湖的梅花和荷花更是聞名全國,它們不僅數量多,而且栽培技術和研究水平也居全國領先地位。爲此,中國花卉,盆景協會才專門將“中國荷花研究中心”和“中國梅花研究中心”設在東湖。

東湖沿湖依次劃分爲:聽濤、白馬、落雁、磨山、珞洪、吹笛六大景區,但它的景點是集中在聽濤區和磨山區,而我們今天將要主要遊覽的景區就是磨山區了。 說話間,我們已經到達此行的目的地了,大家看!現在在我身後的就是磨山區的大門了,來到這裏,您也許會產生這樣的疑問:爲什麼這裏會叫做“磨山”呢?關於這一點其實有兩種說法,第一種就是相傳三國時期劉備曾經在這裏搭臺祭天,後來他看到這座小山就象磨盤,於是就給它起名叫“磨兒山”;這第二種說法就帶有一定的神話色彩,說的是大將關羽在這裏打獵時,不慎將他的一頂六角帽遺忘在草叢中,到了第二天,這頂六角帽就長成了六峯山,也就是現在的“磨山”了。

說到這裏,大家是不是對磨山又多了一份好奇和期待呢?那麼現在就和我一起開始磨山之旅吧! 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座兩層的樓亭就是有名的朱碑亭了,它高20米,屬於飛翅形的亭樓,在亭上掛的這塊匾額是郭沫若先生題的,上面不僅有“朱碑亭”三個字,還有朱德先生最喜歡的蘭草圖案。再亭前立着的這個碑呢,就是朱碑了。它上面刻有朱德同志於1954年視察東湖時題的詞,其中尤爲讓我們自豪的就是這句:東湖暫讓西湖美,今後將比西湖強。這不僅是朱德同志對東湖的肯定,同時也道出了東湖巨大的開發潛力,雖然時至今日,東湖的名聲仍沒有超過西湖,但它仍以秀美的山水、豐富的植物、濃郁的荊楚風情和別緻的園中園享譽國內外,從這個意義上講,朱德先生的願望算是實現了。

參觀完紀念朱德的古蹟後,接下來我將陪同大家遊覽的是磨山以北的楚文化旅遊區,這個景點就是以展現2220xx年前的楚文化而專門修築的一系列建築。整個景區以楚天台爲中心,在加上楚城、楚市、鳳標及離騷碑等景區一併構成。

也許你會想:爲什麼要將這些楚國的東西建在這裏呢?其實,早在西周時期,楚人就已經控制了現在的武漢地區,武漢受楚文化的浸潤的程度之深,是其它一些著名的城市所無法比擬的,爲了繼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磨山於1987年創建了這座以楚文化爲內涵的風景遊覽區。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座高大的城樓就是楚城了,它由水門、陸門、望樓、箭樓、風水臺組成。它是參照南方的第一大都會紀南城的城門設計而成的。在先秦時期,城是國家的象徵,根據楚人喜歡居高臨下築城的特點,所以選擇在這建依山傍水的要津。看到這座城,我們也可以領略到昔日楚國將士守城殺敵的身影。在樓城下的這條街就是楚街了。走過楚街,進了楚城,我們就來到了楚市,這座門就是進入楚市的門戶了,大家看這牌子上兩個楚國的文字是什麼呢?對了,這就是“楚市”二字,這個“楚”非常有意思,兩邊一個木,中間一個“足”,表現了當時楚人是生活在茂盛的原始森林中的。

大家看這裏面的建築採用的是吊腳樓。這是因爲當時楚地潮溼多雨,選用吊腳樓可以起着防潮的作用。至今,土家族所居住的吊腳樓就是沿襲這一傳統,與此同時,您還可以在這裏隨意參觀,選購一些有趣的小飾品作個記念。 逛完了楚市,現在呈現在各位眼前的銅鑄鳳標就是楚文化旅遊區的標誌。鳳是楚人的圖騰,被視爲至真,至美,至善的象徵。眼前的雙鳳翹首相對,拱成半圓弧造型,像不像一團正在熊熊燃燒的火焰呢?這也表現了楚人崇火的習俗,就好像武漢人說:“您今天真走火”。意思就是說您今天碰上好運氣了。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您晚上夢見了火,就是好兆頭,意味着要發財。

所以這個鳳標是吉祥富貴的象徵。 從這個鳳標向上走345級臺階,我們就會到達楚天台了。在此之前,我請大家想一想,爲什麼這個臺階數會是345呢?其實原因很簡單,楚國的建築多是以“臺”命名,而不稱其爲“樓”,湖北人說的數字“6”,恰好與“樓”同音,爲了避免這個“樓”字,所以根據山勢將臺階設計成345級,同時這也寓意着步步高。希望大家登上臺階之後,不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都能步步高昇,現在我們就向楚天台前進吧。

現在,大家看到這個雄偉的建築就是楚天台了,它是參照楚靈王時的行宮-章華臺的遺址而修建的,說到章華臺,這裏又有一個小故事。據說靈王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癖好,就是好細腰,他自己是細腰不說,他還對細腰的大臣非常喜愛,許多人爲了得到靈王的厚愛都節食束腰,以致後來許多人都餓死了,所以在民間又有“靈王好細腰,國人多餓死“這種說法,章華臺也因此被稱爲細腰宮,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一直到現在,湖北一帶仍以苗條爲美著稱。

大家看到眼前的楚天台造型非常的雄偉莊重,可以說是秦國鼎盛時期的藝術象徵,在進去之前呢,我將楚天台的內部結構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楚天台它是一個外五內六的建築,一共有六層,第一層展出的是出土音樂文物的複製品,大家可以看到有“世界第八大奇蹟”之稱的曾候乙編鐘。在二樓演播廳,您可以盡情欣賞“鐘鼓之樂”和“琴瑟之音”。在第三到第五層展出的就是楚國的漆器和字畫,至於這最後一層就是您登高望遠的最佳選擇了,您可以在那欣賞到整個東湖的景觀。 下面就請大家到裏面隨意的參觀、遊覽。

看完了楚天台,我們就來到了有着“天下第一砰”之稱的“離騷碑“。它是用紅色的岩石壘砌而成的。在碑上雕刻的內容是屈原的《離騷》,而這個筆跡是毛主席青年時代用顏體書寫的手跡臨摹,堪稱詩書二絕,更絕的是這塊碑將屈原和毛主席兩位古今偉人結合在一起,這在全國來說,都是非常少見的。

好了,東湖磨山景區就爲您介紹到這兒,如果您還有什麼問題或建議可以告訴我,以便我在今後的工作中有所改進,現在給大家半個小時活動時間,待會我們在楚城門口見面,望大家掌握好時間。

湖北熱門旅遊導遊詞 篇16

磨山景區是國家風景名勝區東湖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務院首批公佈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是中央文明辦、建設部、國家旅遊局確定的“全國文明風景區旅遊示範點”;是國家首批4A級旅遊景區。20xx年6月正式通過國家ISO14000環境質量認證,目前正在進入國家ISO14000環境質量示範景區行列。

磨山景區三面環水,六峯逶迤,總面積12平方公里,其中水面2.7平方公里,尤如一座美麗的半島。在這裏登高峯而望清漣,踏白浪以覽羣山,能體味到各種山水之精妙。充足的雨量與光照,使這裏各種觀賞樹種達250多種,共200餘萬株,在武漢有“綠色的寶庫”之譽。磨山植物專類園區經過幾十年的建設與開發,逐步建成並開放有集科普、觀賞、遊覽於一體的13個植物專類園,即居全國四大梅園之首的東湖梅園、有世界三大櫻花園之稱的磨山櫻花園、荷花園、杜鵑園、水生花卉園、盆景園、桂花園、薔薇園、松柏園、山茶園、竹類園等。這裏是花的海洋,花的品種成千上萬,使景區形成了“夏荷冬梅、春鵑秋桂”四季百花齊放的格局。

楚文化遊覽區有雄偉壯觀的楚城門,楚人進行商賈貿易的楚市,楚之始祖祝融塑像,媲美江南三大名樓的楚天台,號稱碑、字、文三絕的《離騷》碑刻,全國最大的“唯楚有才”石雕園和南國哲思園等。近年來還修建了劉備郊天壇、關聖廟、清河橋、摩崖石刻、煙浪亭等極具文化內涵的新景點。

磨山四季皆可遊覽,歲末春初,瑞雪紛揚,磨山八百畝梅花吐蕾綻放,疏影橫斜,暗香四溢,淑女雅士,紛至沓來。四月櫻花盛開,湖面平如鏡,鳥雀唱山林;仲夏酷暑,遊人入泳場消暑,納涼倚繁蔭,採風攀山頂,參加夏夜篝火晚會。九月秋風高潔,三秋桂子,十里飄香,萬株紅葉,層林盡染。更有長年楚文化藝術節活動,編鐘磬石交鳴,楚女細腰歌舞,濃郁的楚民間風情表演,無不精彩紛呈,令人目不暇接。

湖北熱門旅遊導遊詞 篇17

宜昌,古稱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是三國古戰場,是楚文化發祥地之一,是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民族和睦使者王昭君的故鄉。

宜昌位於湖北西部,長江中上游分界處,素有“川鄂咽喉”、“三峽門戶”之稱。宜昌市轄5個城區、3個縣級市和5個縣,市域面積21083.58平方公里,人口415萬,其中城區面積4249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61.53平方公里,城區人口133萬。

宜昌歷史悠久,在夏、商、周時代爲古荊州地。戰國爲楚邑,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楚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拔郢燒夷陵於此。東漢建安十三年(220xx年)的吳魏夷陵之戰;蜀漢章武二年(220xx年)的吳蜀夷陵之戰均發生在這裏。明、清時期,爲夷陵州治和宜昌府治。1949年以宜昌縣城區及近郊設市。宜昌在1949年前經濟非常落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這座古城開始煥發青春。宜昌人傑地靈。著名的"長陽人"在一二十萬年前就在此活動,七八千年前,宜昌的先民就繁衍生息於此,相傳爲中華民族始祖的軒轅黃帝的正妃嫘祖娘娘就是宜昌西陵人,世界文化名人屈原,中國古代民族和睦使者美人王昭君、清代著名學者楊守敬等許多歷史文化名人都誕生在這塊美麗的土地上。著名詩仙李白、武聖關羽、茶聖陸羽以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明末率土司兵勇赴國難的巾幗英雄秦良玉等等等等太多的歷史名人都在宜昌留下他們的足跡。

宜昌水清水秀,"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的長江三峽就在境內,現已形成了以自然風光、現代工程、人文景觀爲代表的旅遊文化品牌,現已初步形成"一體四線"的旅遊格局。即:以宜昌城區、葛洲壩工程、峽口風景區、三峽大壩爲主,集上述周邊景觀的一體。以長江三峽的三峽線,清江土家民風、民情、民俗的三民線,三國古戰場遺蹟的三國線,世界文化名人屈原、中國古代美人王昭君、神農架野人探險的三人線的四 線。此外近幾年還相繼推出了大老嶺、玉泉寺、龍門河、柴埠溪等景區。這些景區,相得益彰,相互輝映,爲宜昌的旅遊增添了特殊的魅力。宜昌的旅遊正形成一種以三峽旅遊爲龍頭的獨特的旅遊文化。

湖北熱門旅遊導遊詞 篇18

秀麗的山水,豐富的植物,別緻的園中園和濃郁的楚風情是磨山景區的四大特點。 33平方公里的東湖碧水在她的東西北三面緊緊環繞,使她猶如一座美麗的半島。在這裏登高峯而望清漣,踏白浪以覽羣山,能體味到各種山水之精妙。充足的雨量與光照,使這裏各種觀賞樹種達250多種,共200餘萬株,在武漢有“綠色的寶庫”之譽。這裏更是花的海洋,花的品種成千上萬。梅花、杜鵑花、櫻花、蘭花、荷花、桂花、月季、海棠、桃花是這些花卉的主要代表。其中,僅梅花品種就達206種,梅樹、梅樁2萬多株,爲全國之最。栽培技術與研究水平均領先全國,“中國梅花研究中心”就設在磨山梅園內。優厚的旅遊資源條件吸引了日本陸奧銀行在這裏投資興建了與日本的弘前市、美國的華盛頓並稱世界三大賞櫻勝地的磨山櫻花園,美麗的櫻花燦若朝霞,白如初雪,日式的園林經典建築法隆寺五重塔是中日人民世代友好的象徵。磨山杜鵑園品種冠中南五省之首,陽春三月,花開時節,滿山遍野花海如織,千姿百態,令人目不暇接。磨山桂花也一向在民間享有盛譽,素有“八里磨山,十里飄香”之說。

湖北熱門旅遊導遊詞 篇19

各位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江城武漢遊覽觀光,我是來自春秋旅行社的一名導遊!我姓楊,大家叫我小楊就可以了,非常高興這次能陪同大家共遊武漢,希望在我的陪同下能使各位的武漢之行能玩的開心,遊的盡興。

今天,我將帶領大家一起去遊覽風景怡人的東湖,利用路上這段時間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東湖的概況。

東湖位於武漢市武昌區的東郊,是國家重點的風景名勝區,它整個面積爲88平方公里,其中水面就佔了33平方公里,它相當於是杭州西湖的6倍。雖然東湖不如西湖聞名,但它秀美的山水,濃郁的荊楚風情吸引着國內廣大的遊客,東湖的自然風光相當優美,湖水澄清,青山環繞,樓亭點綴,而且它的湖岸線非常曲折,所以又有“九十九灣”之稱,東湖的森林覆蓋率達到了85%,這是因爲東湖屬於亞熱帶氣候,再加上充沛的雨量和光照以及優越的地理環境,從而也就孕育出了東湖豐富的植物資源,這裏現有各種樹木植物370多種,一年四季不斷的開放。春蘭、夏荷、秋桂和冬梅分別展示了東湖四季不同的林木美景,其中,東湖的梅花和荷花更是聞名全國,它們不僅數量多,而且栽培技術和研究水平也居全國領先地位。爲此,中國花卉,盆景協會才專門將“中國荷花研究中心”和“中國梅花研究中心”設在東湖。

東湖沿湖依次劃分爲:聽濤、白馬、落雁、磨山、珞洪、吹笛六大景區,但它主要的景點是集中在聽濤區和磨山區。等會兒,我們馬上將要遊覽的景區就是磨山區了。

說話間,我們已經到達此行的目的地了,現在大家看到在我身後的就是磨山區的大門了,來到這裏,您也許會產生這樣的疑問:爲什麼這裏會叫做“磨山”呢?關於這一點其實有兩種說法,第一種就是相傳三國時期劉備曾經在這裏搭臺祭天,後來他看到這座小山就象磨盤,於是就給它起名叫“磨兒山”;這第二種說法就帶有一定的神話色彩,說的是大將關羽在這裏打獵時,不慎將他的一頂六角帽遺忘在草叢中,到了第二天,這頂六角帽就長成了六峯山,也就是現在的“磨山”了。說到這裏,大家是不是對磨山又多了一份好奇和期待呢?下面就請隨我到裏面去感受磨山怡人的自然風光和濃郁的楚風楚情。

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座兩層的樓亭就是有名的朱碑亭了,它高20米,屬於飛翅形的亭樓,在亭上掛的這塊匾額是郭沫若先生題的,上面不僅有“朱碑亭”三個字,還有朱德先生最喜歡的蘭草圖案。再亭前立着的這個碑呢,就是朱碑了。它上面刻有朱德同志於1954年視察東湖時題的詞,其中尤爲讓我們自豪的就是這句:東湖暫讓西湖美,今後將比西湖強。這不僅是朱德同志對東湖的肯定,同時也道出了東湖巨大的開發潛力,雖然時至今日,東湖的名聲仍沒有超過西湖,但它仍以秀美的山水、豐富的植物、濃郁的荊楚風情和別緻的園中園享譽國內外,從這個意義上講,朱德先生的願望算是實現了。

湖北熱門旅遊導遊詞 篇20

荊州市位於湖北省中南部、江漢平原腹地,東望省會武漢、西接長江三峽,南與湖南常德、岳陽、益陽交界、北與荊門毗鄰。轄荊州、沙市兩個區和公安、監利、江陵三個縣及鬆滋、洪湖、石首三個市。總國土面積483平方公里,總人口630萬。

荊州城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就已經形成,它是大禹治水定天下,定下來的九州之一,因爲它管轄範圍很大,包括湖北、湖南,兩廣邊界和河南南陽盆地,而且靠的是湖北省南漳縣西邊的荊山山脈,當時古人按照依山傍水定地名的慣例定它爲荊州。這個城市的特點就是一城二名,既叫荊州城,又叫江陵城,江陵城的來歷是兩千六百多年以前成立了江陵縣,江陵這兩個字的意思就是遠處無高山,近處皆陵埠,也就是遠處沒有高山,近處都是丘陵和水的意思。千里江陵一日還的詩句,說的就是這個城市。

現在咱們所在的位置是荊州市的沙市區,不知道在座的朋友有沒有來過我們沙市的呢?沙市原先是個輕工業城市,特別是紡織業比較發達,而且還有幾個比較有名的企業,比如說活力28我想大家應該都知道吧。另外呢,沙市最早的時候也不叫沙市,叫沙石,可能是因爲原來這裏石頭比較多的原因吧。原來它是長江上比較熱鬧的一個碼頭,早在1895年,清政府跟英國簽定的(馬關條約)裏面有一條就是在長江上開闢五個通商口岸,那麼沙市就是這五個通商口岸中的其中之一。

荊州市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中外聞名的三國古戰場,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中心,是國務院首批公佈的全國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地處長江三峽旅遊線、古三國旅遊線、楚文化旅遊線上,人文景觀很多,歷史遺蹟遍佈全市,現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雞公山遺址、楚紀南城、八嶺山古墓羣、荊州古城牆、湘鄂西革命根據地舊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2處,市9(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00餘處。荊州自古爲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魏、蜀、吳爲奪取荊州,不是留下了劉備借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等許多動人的故事,而且留下了大量的三國遺址。主要有江陵的關公點將臺、馬跑泉,洪湖的曹操灣、烏林寨,監利的子龍崗、華容道,石首的繡林鎮、劉郎浦,公安的孫夫人城等。荊州城有保存完好的古城牆,歷經1800多年,古貌猶存。現存城規模之大保存之好,爲我過南方所僅有,在全國也爲數不多。城內有建於唐代的開元觀、玄妙觀,建於明代的太暉觀,建於清代的文廟、關廟和鐵女寺。據考古發現、,荊州早在五千年前就是原始人類生存的地區,城北的雞公山就是五萬年至二十萬年前的一處舊石器時代的遺址。五、六千年前,人類在荊州大地上創造了燦爛的屈家嶺文化和石家河文化。春秋戰過時代,青銅器冶煉技術,煅鑄鐵技術,絲織刺繡技術和漆器工藝技術都處於世界領先水平;老莊哲學、楚辭文學和音樂舞蹈也都登上了古代世界文明的殿堂。楚故都紀南城及其周圍,有楚城遺址5座,楚文化遺址83處,大型古墓800多處,其中包括18個楚王的葬墓。三國時期,諸葛亮稱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過也。魏、蜀、吳三國的衆多政治家、軍事家圍繞荊州鬥智鬥勇,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故事和許多三國勝蹟。

荊州自古人傑地靈,素有唯楚有才之譽。世界四大歷史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就曾在這裏任職20餘年。屈原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中的一員,也是我國傑出的大文豪,最早的偉大愛國詩人,還是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和改革家。屈原,名平,字原,又名正則,表字靈均。正則即平,以法天:靈均即原,以法地。戰國時期楚國人,故里漢壽滄港。約生於公元前340年正月初7日(有說初5日),逝於公元前278年,5月初5日,享年62歲。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後,屈是楚國(昭、屈、景)三族中第一個大旺族。武王把次子瑕分封在屈的地方,即今日的漢壽境地。瑕就以屈爲他的派稱,以後便成了屈姓。從瑕到屈原已有5百多年的歷史。屈原的祖父屈宜恤,做過宣王時的司馬,威王時的莫敖,是威震諸侯的大將軍,屈原的父親屈丐,字伯庸,是統帥楚國最精銳申息之師的大將軍。

屈原離京後,前往江南途中,因秦魏攻楚時,懷王想起屈原,便派人找回了他,懷王命他第二次出齊,聯齊抗秦,憑自身的才名和三寸不爛之舌,一舉說服齊宣王。但是,張儀又勾結南後再次詆譭屈原,懷王勃然大怒,改任他爲三閭大夫,此職是掌管王族三姓的有關事務,負責譜牒,祭祀和教育等。雖職位較高,但不能面見國王。當懷王出秦赴約時,容顏憔悴的屈原,跪在路邊哭勸,反被奸臣靳尚推倒在地,飛車而去,其惡果懷王被扣,囚禁三年,死於秦國,這時屈原已42歲。

屈原聽說懷王靈柩已回,赴京扶柩痛哭,並奉勸襄王與秦斷交,襄王已動心而未成行,反娶秦王之女,認賊作父,屈原竟拼命求見,在宮門口卻碰上子蘭,他大聲怒罵子蘭。第二天,子蘭向襄王極力誹謗屈原,襄王大怒,便撤了他三閭大夫之職,流放江南很久他已50餘歲了。

屈原離開郢都,沿長江而下,滿懷悲憤,憂愁交加,便寫下了《離騷》。在流浪中寫了《招魂》,還設靈位誦此詩祭祀懷王。以後過洞庭、逆沅水,回到漢壽滄港故里住了很久。在此期間他每天在河邊湖畔走來走去,獨吟詩歌。他已面黃肌瘦,形若枯槁。一天在滄浪河畔遇漁父相交談心,便寫下了《漁父》。爾後,他離家行至湘水時,秦軍破郢都,聞此消息,他更憂國憂民,心似火焚,就寫下最後一首《懷沙》詩,表明他堅守忠潔、誓死不屈的決心。於5月5日自沉汩羅江,年62歲,故里滄港人民一聽到屈原投河,立刻去汩羅撈屍,並將包好的糉子投入河中,以免魚龍傷害屍體。年年如此,便成了端午龍舟競渡和包糉子的傳統風俗。

1953年,農曆5月初5日,我國廣泛開展了紀念屈原的活動。同年9月,世界和平理事會開會紀念屈原,號召全世界人民向他學習。

屈原創造了與日月爭光的楚辭25篇,其中23篇是在故里滄港寫就。《離騷》是中國詩壇的傑作。也是世界著名的史詩,譯成許多國家的文字。在很多國家的圖書館裏還掛着屈原的畫像。《國風》和《離騷》合稱爲風騷,連詩人也稱騷人。抗日時期,曾一時定5月5日爲詩人節。

屈原雖已離我們2283週年了,但他的著作是全世界人民的精神財富,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偉大的現實意義。我們不僅要世代緬懷他,而且要廣泛宣傳和認真學習他。我們要學習他堅持奮進的思想,忠誠高潔的品德,寧死不屈的意志和愛國愛民的偉大精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