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藝圃導遊詞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3.13W

藝圃現佔地約3800平方米。宅分五進,佈局曲折,廳堂古樸。下面是本站爲大家帶來的蘇州藝圃導遊詞,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蘇州藝圃導遊詞3篇
蘇州藝圃導遊詞範文1:

藝圃地處金、閶二門間的文衙弄。園景開朗,風格質樸,較多地保存了建園初期的格局。有其較高的歷史與藝術價值。全園有地僅爲五畝,以約佔五分之一的池水爲中心。水面集中,其東南及西南兩角,各有水灣伸出,並於水口之上各架形制不同的石板橋一座,故而水面顯得開闊流動,絕無擁塞侷促之感。池水之北多建築,博雅堂爲園中主要廳堂,其南端有小院,設湖石花臺,院南臨池處,建有水榭五間,兩側廂房則與池水東、西兩面的廂房相連。

池水之南爲假山,以土堆成,臨處之處,則以湖石疊成絕壁、危徑,既多變化又較自然。於池北遠望此處,山石嶙剛,樹木蔥鬱,給人以奇秀之美、山林之趣,成爲園中的主要對景。此種以池水、石徑、絕壁相結合的手法,爲明清蘇州一代造園家所常用,取法自然而又力求超越自然。池水之東有乳魚亭,系明代遺物,外有小徑與各處相通。池水之西,有芹廬小院,以圓洞門與其它景區相隔而又相連。步入院門,即可見院中有小池,似與大池相通。這在蘇州園林中還屬於孤例。院中散置湖石花木,爲園內最爲避靜之處。

原爲明文震孟(文徵明曾孫)的藥圃,清初改現名,又稱敬亭山房。面積約5畝,現大致仍保持明末清初的舊貌。藝圃平面略呈南北狹長的矩形,北端爲庭院,由主廳博雅堂和水榭組成;中央鑿池,面積約一畝,爲全園中心,水面集中,東南、西南各有水灣一處,上構低平石橋。除北端爲水榭駁岸外,其餘池岸均曲屈自然,而池面則因近旁爲低小建築而顯得開闊,取網師園手法。池南疊假山,構橋亭,西南置小院一所。池北岸的五間水榭,低浮於碧波之上,兩側有附屬建築。

這些建築佔據池北全部立面,這在蘇州園林中甚爲少見。池南臨水置石磯,其後堆土山,山近水一面以湖石砌直壁危徑。西南以牆隔作旁院,引水灣入內爲小池,石山也延脈至此。院西方廳二間,周列湖石,種植山茶、辛夷,別有洞天。池東南的乳魚亭,爲明代遺構。其旁邊的緩曲石橋,也屬建園初期作品,都很珍貴。

藝圃爲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蘇州藝圃導遊詞範文2:

藝圃位於蘇州市文衙弄。藝圃始建於明嘉靖年間,袁祖庚建醉穎堂,題門額“城市山林”。萬曆時爲文徵明曾孫文震孟所得,堂名世綸,園名藥圃。清初歸姜埰,更名頤圃,又稱敬亭山房,其子姜實節易園名爲藝圃。此後屢易主。道光三、四年,吳姓曾予葺新。道光十九年,園宅歸綢業同人,名七襄公所,重加修葺。此園保持明末清初景觀風貌和部分建築,是研究園林史的重要實例。

藝圃現佔地約3800平方米。宅分五進,佈局曲折,廳堂古樸。園在宅西,水池居中,約佔四分之一。建築多在池北,池南以假山爲主景。有博雅堂、延光閣、暘谷書堂、思敬居、乳魚亭、思嗜軒、朝爽亭、香草居、響月廊諸勝。

藝圃平面略呈南北狹長的矩形,北端爲庭院,由主廳博雅堂和水榭組成;中央鑿池,面積約一畝,爲全園中心,水面集中,東南、西南各有水灣一處,上構低平石橋。除北端爲水榭駁岸外,其餘池岸均曲屈自然,而池面則因近旁爲低小建築而顯得開闊,取網師園手法。池南疊假山,構橋亭,西南置小院一所。池北岸的五間水榭,低浮於碧波之上,兩側有附屬建築。這些建築佔據池北全部立面,這在蘇州園林中甚爲少見。池南臨水置石磯,其後堆土山,山近水一面以湖石砌直壁危徑。西南以牆隔作旁院,引水灣入內爲小池,石山也延脈至此。院西方廳二間,周列湖石,種植山茶、辛夷,別有洞天。池東南的乳魚亭,爲明代遺構。其旁邊的緩曲石橋,也屬建園初期作品,都很珍貴。

藝圃的這種以池水、石徑、絕壁相結合的手法,取法自然而又力求超越自然,是明清時期蘇州一代造園家最爲常用的佈局技法。

蘇州藝圃導遊詞範文3:

園林面積約5畝,現大致仍保留着明末清初的舊貌。林園平面呈南北狹長的矩形,最北面是庭院,由主廳博雅堂和水樹組成,中央設水池,水面約1畝左右,成爲全園中心。東南、西南各出一水灣,上置平板石橋。除北面水榭處爲駁岸外,其餘池岸均自然曲折。取網師園造園技巧,近岸爲低矮建築,如茅舍漁棚,使水面顯得開闊。池南有疊石假山一屏,上有橋亭。池西南有小院,引水彎人院中,幽靜雅緻。池北水榭面闊5間,兩側還有閣廊等附屬建築。這些建築佔據了北面的全部立面,爲蘇州園林所僅見。小院兩側有方廳兩間,緣池列置湖石,並種有山茶、辛夷等花木。池東南有一明代建築,名乳魚亭,構架古樸大方,爲珍貴文物。

此園較多的保存了明代園林的風格、佈局和造園手法,以簡練疏朗、自然質樸取勝,且爲文震孟等名人故居所在,故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1995年列爲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