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江西茨坪導遊詞範文(精選19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15W

最新的江西茨坪導遊詞範文(精選19篇)

最新的江西茨坪導遊詞範文 篇1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爲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井岡山風景名勝區是以革命人文景觀爲主體與秀麗的自然風光相融合獨特類型的風景名勝區。茨坪是風景區的中心景區,是一塊四面青山環繞的山中盆地。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以下稱“陵園”)是中心景區新闢的主要革命人文景觀。它位於茨坪北面的北巖峯上。

北巖峯,山體猶如一座羅漢大佛像,坐北朝南,端坐神壇。陵園按“佛”型山體因山就勢興建,佔地面積400畝。陵園於1987年始建,同年10月建成並開放參觀遊覽。1997年10月,由鄧小平題字的“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落成剪綵。陵園整體建築包括陵園門庭、紀念堂、碑林、雕像園、紀念碑五大部分。

最新的江西茨坪導遊詞範文 篇2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井岡山風景名勝區是1982年國務院公佈的第一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1991年又被評爲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一,同時還是中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和中國十佳優秀社會教育基地。井岡山風景旅遊區是首批國家5A級景區,中國文明風景旅遊區,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中國優秀旅遊城市。20xx年截至7月8日,井岡山今年門票收入突破億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井岡山以建黨90週年爲契機,充分依託“紅色吸引人,綠色留住人,情景感染人”的旅遊資源優勢,積極推進旅遊業發展壯大,全力打造“紅色搖籃、生態井岡、精神家園”旅遊品牌。吉安市委領導要求各單位和部門要進一步做好接待服務工作,各景區要實行 領導帶隊、責任到人,以優美、舒適、和諧的環境迎接來山遊客,繼續創造旅遊佳績。

大家都知道井岡山是革命的搖藍,紅色的根據地,是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但現在更是發展成爲一個國家5A級旅遊風景區!1966年陸定一老先生重上井岡山時寫過一首詩,第一句話就說了:井岡山二件寶:歷史紅,山林好!我們這次上井岡山除了學習井岡山精神,重溫當年毛主席在井岡山創建農村根據地的那段光輝歲月外,還可以領略井岡山秀麗的自然風光(講山林好、這山林好的介紹,大家隨便到哪裏抄一點介紹井岡山風光的資料就行了,只是要注意如果要推銷野味拿回扣的話,就多介紹那些可憐的野生動物吧) 所以說井岡山是一座風景如畫的旅遊風景區,但大家在領略這美麗風光的時候,是不是也該想想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麼來之不易啊?毛主席在井岡山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多麼艱辛,是多少革命先烈士用血肉之軀鋪就面成的啊?這些纔是大家來井岡山的主要意義吧!

大井:位於茨坪西北面七公里處,革命歷史參觀點有舊居,紅軍醫務所舊址等。 1920xx年10月下旬,率領衝國工農革命軍上井岡山首先就到達這裏。他領導紅軍深入羣衆,向羣衆宣傳革命真理,組織、武裝羣衆、幫助羣衆進行生產勞動,解決實際困難。在這裏還設立了紅軍醫務所,兔費給當地羣衆看病、治療。產且在這裏開始了對地方武裝王佐部隊的教育改造工作。1920xx年2月,王佐率領地方武裝參加工農革命軍,被改編爲工農革命第二團第二營,從而壯大了革命隊伍。大井的革命遺址已列爲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對外開放。

除了革命歷史參觀點外,大井還有中國名山大川罕見的高山田園風光。大井周圍的羣山,橫看成嶺側成峯,鬆峯頂篁交翠,古樹成林,溪澗流泉清冽,石魚歷歷可數,美味的石雞、珍稀保護動物娃娃魚也分佈於此。當地居民的住宅則環境清幽,建築風格古樸,和周圍環境相映成趣。村寨周圍的稻田像天梯一樣直人云霧深處。旅行者從喧鬧的大城市來到這裏,看到的是一幅高山田園畫,聽到的是一首高山田園詩,耳目自然爲之一新,所有的煩惱自然爲之消融。

小井:位於茨坪北面六公里處,這裏有中國紅軍的第一所醫院——“紅光”醫院,現已列爲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對外開放。當年的“紅光”醫院設有門診室、手術室、病牀等,共三十二個房間,可容納傷病員二百多人。1920xx年10月1日,井岡山曾一度失守。一百多名重傷病員來不及轉移,全部壯烈犧牲。解放後,井岡人民在烈士犧牲的地方建立了紅軍烈士墓。

茨坪:茨坪,這是當年井岡山革命鬥爭的中心,坐落在崇山臺間的小盆地。這是遊覽井岡山到的地方。現在,這裏已建有革命博物館、烈士紀念塔等。從茨坪到各個紀念地及主要風景遊覽點,都有道路相通。以革命戰場聞名的五大哨口,也都是景色絕妙之處。它們離茨坪不遠,有五哨公路通達。五大哨口中最值得一遊的是黃洋界。黃洋界海拔1343米,居高臨下,扼居山口,形勢險要,當地羣衆稱之爲摩天嶺。在這裏放眼四望,羣山起伏,層層疊疊;白雲翻騰,猶如汪洋大海。當年的哨口工事和上山小路還依稀可見,紅軍營房保存完好。現在這裏建有一座黃洋界保衛戰勝利紀念碑,碑文由朱德書寫。另一面鐫刻的《西江月井岡山》。碑前有大理石屏風,上有“黃洋界”三個金色大字。 山水傳說 大小五井:描述:據老人們說,以前人間沒有蓮花,只有王母娘娘的瑤池蓮塘裏纔有。這是天廷的寶花,一般神仙是看不到的,只有玉皇大帝,太白金星,託塔李天王、太上老君等身居要職、德高望重、有功之臣和能進入王母娘娘宅地的人才能大飽眼福。

黃洋界在井岡山上茨坪鎮西北17千米處,海拔1343米,是井岡山五大口之一(雙馬石、桐木嶺、硃砂衝、八面山、黃洋界)中最著名的一個哨口,連接湘贛邊界,黃洋界地勢險要、巍峨峻拔1920xx年3月30日,這裏打響了著名的黃洋界保衛戰,英勇的中國工農紅軍以不到1個營的兵力打退了敵軍4個團兵力的瘋狂進攻,創造了我軍以少勝多的首個戰績,同志在欣喜之餘,揮筆寫下著名的《西江月、井岡山》一詞就是爲這次偉大光輝戰鬥勝利而的。遊人身臨其境,依稀聽到當年隆隆炮聲。陳運和詩《黃洋界抒情》佳句“一門剛修好的迫擊炮趕來助戰,三發炮彈轟得舊中國地覆天翻”。 特產:地方名酒 井岡山冬酒、井岡老窖、井岡醇、井岡紅米酒、井岡南瓜酒、井岡獼猴桃酒、堆花貢酒、堆花特曲等,還有井岡山礦泉水等。

三石菜 以井岡山特產的石雞、石耳、石魚爲主要烹調物的地方風味菜就有數十種,著名的有:炒石雞、糖醋溜石雞、清燉石雞、石耳蒸雞、炒石耳、石耳湯、清燉石魚、蘭花石魚、石魚燒湯等。 山竹菜 蘭花小竹筍、炒雙冬(冬筍、冬菇)、玉蘭片、筍乾、小山竹炒香菇、酸菜炒小竹筍、酸菜炒冬筍、臘肉炒冬筍、肚尖炒冬筍等。

野味菜 紅燒地虎(當地稱“香芒”,不屬保護動物)、山老鼠幹、泥鰍醬蘿蔔湯、炒苦菜、炒紅皮菜等。

特色菜 炒血鴨、紅燒狗肉、清燉腳魚、紅澆腳魚、清燉武山雞、井岡酥雞、井岡酥鴨、八寶鴨、釀三角豆腐、煎泥鰍幹、米粉泥鰍、米粉蒸鵝肉、四星望月、紅燒山豬等。

最新的江西茨坪導遊詞範文 篇3

井岡山風景名勝區是以革命人文景觀爲主體與秀麗的自然風光相融合獨特類型的風景名勝區。茨坪是風景區的中心景區,是一塊四面青山環繞的山中盆地。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以下稱“陵園”)是中心景區新闢的主要革命人文景觀。它位於茨坪北面的北巖峯上。

北巖峯,山體猶如一座羅漢大佛像,坐北朝南,端坐神壇。陵園按“佛”型山體因山就勢興建,佔地面積400畝。陵園於1987年始建,同年10月建成並開放參觀遊覽。1997年10月,由鄧小平題的“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落成剪綵。陵園整體建築包括陵園門庭、紀念堂、碑林、雕像園、紀念碑五大部分。

陵園門庭:這是陵園的主大門!人們來到這裏,首先映入眼簾的橫式牌坊園標“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燙金大爲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老紅軍宋任窮同志題寫。進門後,經過花壇園庭,順山而上的寬闊平臺臺階分爲兩組,第一組49級,象徵1949年新中國成立。第二組60級,寓意陵園是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六十週年的1987年建成。陵園後山東側築有小型公路,以備年老體弱者和殘疾人登山觀瞻之用。陵園的綠化配製主要是採用柏樹、桂花、杜鵑、翠竹爲主配以山體自生的鬆、杉、山櫻花等。主大門前栽種的大樹是日本冷杉,爲國家一級保護樹種。臺階兩側林廊和雕塑園配製的是香柏、黃楊。全園四季綠樹常青,素花點綴,顯得莊重而肅穆。

紀念堂:登上寬闊的臺階即進入紀念堂。紀念堂大門上方燙金橫幅“井岡山根據地革命先烈永垂不朽”是彭真委員長1987年視察井岡山時爲陵園題寫的。紀念堂設有瞻仰大廳、陳列室、弔唁大廳、忠魂堂。

瞻仰大廳正面漢白玉牆面的“死難烈士萬歲”六個大是毛澤東1946年爲革命烈士題寫的。正面玻璃櫃存放的是井岡山革命烈士的名冊。大廳內放置的花圈、花籃,有黨和國家領導人來井岡山時向烈士們敬獻的,有社會團體及旅遊觀光團敬獻而留下來作爲紀念的。

瞻仰大廳左側陳列室展覽的人物是建國後去世的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領導人的掛像。目前有51位。他們當中有開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主要領導人毛澤東、朱德、彭德環、陳毅;有軍隊中的一大批將帥;如元帥朱德、彭德懷、陳毅、羅榮桓。大將譚政、粟裕、黃克城。上將陳伯鈞、賴傳珠、楊得志、朱良材。中將楊梅生、畢佔雲、張國華、譚家述。少將龍開富等;有建國後調離軍隊,到黨政部門擔任領導的。目前有13位,他們是何長工、賀敏學、賀子珍、陳正人、彭儒、曾志等。

右側陳列室陳列的是建國前犧牲的革命先烈,他們都是在井岡山斗爭時的老紅軍、老幹部。這組烈士掛像目前有54位。其中有的烈士的照片是本人的歷史照片,有的是根據他們的親屬和戰友的回憶畫下來的。還有的烈士無法徵集到照片,這裏就用黨旗和青松代替。

瞻仰大廳後爲弔唁大廳。弔唁大廳四周牆面嵌刻的是在井岡山斗爭時期壯烈犧牲的烈士英名錄。這是當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包括七個縣市範圍的烈士名錄,共有15744位。對在井岡山斗爭中還有許多爲革命而犧牲沒有留下姓名的革命烈士,陳列時就在這裏爲他們立了一塊無名碑,以示對無名先烈的深切懷念。

從弔唁大廳後側上樓爲忠魂堂。忠魂堂是爲安放老紅軍靈柩而設的。目前己安放五位老紅軍的骨灰,他們是張令彬、何長工、溫玉成、賀敏學、陳雲中。每年的清明節,他們的親屬、好友就會到這裏來弔唁他們。

碑林:首先我們看到的“井岡山碑林”五個燙金大,是由中國書法家協會原名譽主席、原山東省委書記舒同題寫的。他是江西東鄉人,也是一位老紅軍。1998年去世。他的體作爲一種漢形己輸入電腦,全球通用。

井岡山碑林(下稱“碑林”)爲江西省建築設計院設計,採用江南園林建築風格,分爲碑廊、碑亭、碑牆三種碑刻陳列形式,因山就勢,高低錯落,配以亭、臺、樓、閣相結合的整體建築造型。

碑林分兩期工程建成。第一期1989年建成。第二期1992年建成。兩期碑林都是由黃河碑林、石家莊、蘇州碑刻研究室幾家碑刻單位支援,並代聘名家高手前來雕刻的,碑林的碑石全部用的是江西玉山縣的羅紋石。此種碑石材質細膩、光滑、耐磨,屬碑石中的上等石料。

碑林一共陳列有138塊精湛的書法碑刻,主要有三部分內容:一爲黨和國家領導人上井岡山視察時的題詞;二爲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老紅軍的題詞;三爲全國著名書法家、畫家、作家和知名人士熱心讚頌井岡山的題詞。他們以不同的形式,從各個方面熱情謳歌了井岡山革命鬥爭的光輝歷史和英雄業績與壯麗河山相互輝映的獨特的風景名勝。全廊寓革命傳統教育於書法藝術之中,是集建築藝術、書法藝術和雕刻藝術於一體的現代人文景觀。她給人們啓迪思想,磨練意志,陶冶情操,奮發向上。

雕塑園:井岡山雕塑園(下稱雕塑園)座落於陵園東側山頭,於1987年10月興建。她是全國第一座以革命歷史人物羣像爲題材的雕塑園。雕塑園園標爲全國政協副主席、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老紅軍肖克上將題寫。園內塑造了十九尊井岡山斗爭時期中共井岡山前委、紅四軍軍委,湘贛邊界特委的主要領導和著名人士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陳毅、譚震林、陳正人、張子清、王爾琢、宛希先、李燦、何挺穎、王佐、袁文才、蔡協民、伍若蘭、何長工、羅榮桓、滕代遠、賀子珍等人的光輝形象。這19尊雕像分別由全國著名雕塑家劉開渠、葉毓山、程允賢、潘鶴、曹春生等以青銅、漢白玉、花崗岩爲材料創作塑造,集南北雕塑藝術之精華,再現了艱苦卓絕的井岡山斗爭一代先驅的英雄氣概和戰將風采,具有歷史觀瞻和雕塑藝術的雙重價值,是難得觀瞻到的雕塑珍品。

紀念碑: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以下稱紀念碑)位於“佛”型山體臉部,陵園的最上方。於1993年籌建,1997年建成並對外開放。紀念碑造型爲全國著名雕塑家程允賢、王中設計。

紀念碑由基座、碑座和主碑三部分組成。佔地面積1200平方米。一樓的休息室、會客室和二樓的展廳組成基座部分,全部採用本市長坪鄉生產的花崗岩砌成。

主碑是用鍍鈦的不鏽鋼製作的。它高達27米,意含1920xx年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主碑的造型是突出“山”的形狀。它有着兒層含義:遠看像一團火焰,寓意井岡山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近視如林立的鋼槍,寓意“槍桿子裏面出政權”。

主碑的基座部分,採用“將軍紅”大理石砌成,高9.7米,表示1997年紀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七十週年建成。碑座的碑名“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是鄧小平同志1984年在北京親筆爲紀念井岡山革命烈士題寫的。碑座上三組反映井岡山斗爭的漢白玉浮雕,爲中央美術學院曹春生教授設計。

正面組浮雕的主題爲“薈萃井岡”,展示井岡山紅軍於1920xx年4月名揚天下的“朱毛會師”和同年12月的紅四軍與紅五軍會師的情形以及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陳毅等領導人的英姿氣概。

東面組浮雕主題爲“紅色割據”。展示毛澤東在井岡山斗爭開創的“工農武裝割據”的內容,即開展土地革命、軍隊建設、黨的建設,政權建設的生動場面。

西面組浮雕主題爲“浴血羅霄”。這組浮雕通過反映井岡山斗爭著名的龍源口大捷等戰鬥和以茨評爲中心的井岡山軍事根據地及其五大哨口以及九隴山軍事根據地,展示紅軍以非凡的毅力,英勇奮戰,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多次軍事“進剿”和“會剿”以及艱苦卓絕的戰鬥生活。

紀念碑前還設計建造了一尊“母親”雕像,寓意井岡山是中國革命搖籃,是對後人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大課堂。

最新的江西茨坪導遊詞範文 篇4

龜峯塔位於東江邊的龜峯山上。傳說神仙因同情終年爲水所害的河源人,萌發了惻隱之心,在新豐江與東江匯合的地方放了一隻大水龜,讓它變成一個山包,然後建一座塔以鎮水妖。故此山稱爲龜峯山,塔名曰龜峯塔。建於南宋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是廣東省公曆年份可考的南宋早期樓閣式磚塔。

傳說從前河源人民年年爲水患所害,苦不堪言。神仙雲遊於此,看到民不聊生,萌發了惻隱之心,遂在新豐江與東江的匯合處投下巨龜,化爲龜峯山,上置龜峯塔,以鎮水妖。至此人民安居樂業,歲歲平安。

龜峯塔始建於南宋紹興二年(公元一一三二年),屬佛塔,歷來被列爲“河源八景”之首,又享有“東江第一塔”美譽,爲廣東省首批公佈重點保護文物之一。龜峯塔平面爲六角形,第一層外邊長爲四點八米,內邊長爲一點六米,牆體厚爲三點三米,通高四十二點六米。塔正門向東,塔外觀爲七層,內爲十四層,一明一暗,有如竹子,節節上升,層層收分。各層設有杉木樓板加鋪方磚,其中暗層有穿牆上下兩個門,四個佛龕。明層有一門上通另一層平臺和五個門孔通外邊平座欄杆,沿階梯盤旋而上,可達頂層。平塔屬青磚結構,平座和出檐均用隔層狗牙磚疊墊出挑,出檐較其它塔寬厚。平座設有木欄杆,每層六角均有角柱,柱間飾橫架欄額相連,爲典型宋代仿木樓閣式磚塔。每層塔檐現改用灰色琉璃瓦,施瓦當滴水,角樑下懸掛銅鐘。龜峯塔經八百五十七年的風雨侵蝕,原塔頂已失,臺基被堆積塵土埋沒,塔檐與平座崩塌,瓦面無存,塔內各層原有木樓板亦已毀壞殆盡。

龜峯塔外觀爲七層,內爲十四層,屬磚仿樓閣式塔。塔呈六角型,底邊長爲5米,內空心,塔底壁厚爲3米,有穿壁磚級直上各層樓板,繞塔外平層座逐級可登上頂層。修復前,塔頂已毀,殘高爲32米。龜峯塔修復前,塔身基本完好,未見有傾斜與裂縫。原塔爲黃泥砂漿砌結,磚有青、紅兩種,尺寸不一,規格有30餘種。塔頂臺基已被堆積土埋沒,東北角有兩棵大葉飛榕。 從首層塔身樑枋洞孔分析和塔基挖掘考證,原應有副階存在,即首層六角均有3米左右的木樑斗拱瓦面。塔身每層遞減,各層均有菱角牙磚疊澀挑出的檐口與平座,因年久失修,修復前的塔檐與平座,已有不少崩塌脫落,特別是二層東南角尤爲嚴重。各層瓦面無存並遍生雜草飛榕,塔身內腔原有的木樓板,亦已毀盡無存。

民間流傳有“龍川塔無影,河源塔無頂”的傳說。其實,龜峯塔原是有頂的,其一:河源塔無頂只不過是一百多年來的事。因爲《河源縣誌》記載:“咸豐二年壬子(公元1852年)龜峯塔崩第一級”。這裏所指的第一級,其實就是塔頂。估計塔頂從此後就未有復原,現塔頂所堆積的較少青磚,可能是後來臨時用大鐵鍋封頂時而砌的。其二:修復前塔身內腔第六層保存有一條40×40釐米的硬質託樑,這是龜峯塔原有塔頂的實物依據,現在恢復塔頂也照原用這條託樑。其三:據專家考證,凡宋代磚砌的密檐式樓閣塔都是有頂的。

一九八九年河源建市後,在省有關部門的支持下,龜峯塔獲立項修復。修復工程嚴格遵守“修舊復舊”,“不改變文物原貌”的原則。該塔在民間有“河源塔無頂”的傳說,但據有關專家考證,龜峯塔原有塔頂,只是因爲“咸豐二年壬子,龜峯塔崩第一級”(見《河源縣誌》)所造成的。縣誌所記的“崩第一級”即是原來的塔頂。且修復前在塔腔第六層發現的一條大橫樑,就是建塔時用來承託塔頂的實物見證。從首層塔身外面的樑枋洞孔分析和塔基周圍出土的柱礎石可以證實,該塔原有副階存在,即首層六角伸出四米木樑塔檐,俗稱“塔裙”,這次按宋式復原。在維修復原過程中,先後發現幾塊紀年磚。其中一塊上刻“紹興二年壬子十一月二十九日磚”;另一塊上刻“萬曆三十年修”。這兩塊銘文磚不但解開了該塔始建實際年代的千古之謎,而且還證實了明代萬曆年間重修過一次的史實。修復後的龜峯塔更顯得莊嚴雄偉,瑰麗拔秀。登上該塔憑欄四眺,新老市區一覽無遺。現已開放爲旅遊區,吸引着大量中外遊客。

鑑於龜峯塔歷史悠久,塔式典型,爲東江著名古蹟,有較好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重修龜峯塔對保護文物和發揮古塔的旅遊參觀作用,豐富人民羣衆的文化生活,都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作用。1962年7月廣東省人民委員會公佈爲文物保護單位。20xx年05月25日,龜峯塔作爲宋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最新的江西茨坪導遊詞範文 篇5

樂平市區老北街,這是一處在歷史上以商業爲主,集民居、民俗文化爲輔的歷史街區,範圍是南以翥山東路(原東大街)劃線,北至菖蒲塘至老-一段環城長壽路,西止洎陽北路(原北大街),東至爲民路,總面積約30公頃。該區內呈裏坊格局,規劃有序,縱向巷道主要有老北街、長沙巷、周家巷、富貴巷、萬壽宮等,橫向巷道主要有典當巷、柴巷口、成佳巷、菖蒲塘巷、花園巷等。其中以老北街保存得最爲完整,它全長580餘米,寬4米,原爲長方形花崗石地面,沿街兩面店鋪、民居、祠堂、廟宇、古井、水池、巷道、茶肆、作坊等建築鱗次櫛比,約70%以上是明清或民國時期的古建築。老北街始建於南朝,鼎盛於明清和民國時期。東晉太興三年(320xx年),處北街中段的安隱寺,時爲贛鄱大地兩座名寺之一,樂平“大寺上”也因此得名。南朝時,鄱陽王蕭恢在萬家寺建玉脂澤莊園,從而奠定老北街之基礎。唐朝中和三年(883年),樂平縣治由衆埠銅山港口遷到老北街所在地花靨鎮,北大街由此成爲縣城發展之原點,到了宋代老北街被髮展成鄉土特產、南北雜貨、煙花爆竹、竹炭木材等商品銷售主要街道,由於歷史上老北街有過多次火情,被樂平人戲稱爲“火龍街”,宋范仲淹任饒州知府經過樂平,令百姓集資挖井建池,蓄水防火,萬家池因此得名。同時在萬家池對面建郭西廟,以驅邪鎮火(清咸豐時被焚),郭西廟巷由此得名。明萬曆年間,萬家池改名範家池,並在井池東側建範家大祠堂,以紀念范仲淹,清代曾在祠堂內展陳范文程事蹟。有清一代老北街發展至鼎盛時,有近400餘店鋪,成樂平最爲繁榮的綜合商業街區,直至解放之初。由於城市的發展,原東、西、南街區的先後改造拓寬,鑑於老北街與南街不能對接,於是新建了一條新北街(現稱洎陽路),老北街便有幸成爲樂平市現今唯一保留下來最爲完整的一條古街。

在老北街區域中,尚有清代江氏典當行建築羣、周家、彭家大祠堂、荷園、-鄱湖警備司令部駐地、薛家塘、嘯月移、三都試館、老營盤、翥山書院,以及花園巷3號汪大綱、汪大綬舊居,富貴巷13號明初縣丞彭氏府宅等重要歷史文化遺產(跡)。

最新的江西茨坪導遊詞範文 篇6

梅關古道始通於秦漢,是古代溝通中原與嶺南的五條交通要道之一。唐開元四年(公元720xx年),爲適應當時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的需要。張九齡又奉詔另鑿新道。前後用了二年的時間,開通了一條寬1丈,長30華里,兩旁廣植鬆梅的大道。

江西母親河千里贛江的上游,五嶺之首大庚嶺的北麓,有一個美麗如畫的地方,青山巍巍,綠水長流,古道悠悠,雄關屹立;梅花漫漫,牡丹亭秀。這方靈山秀水造就了有“南枝花落,北枝始開”的千畝梅花奇觀;有江南現存最長,最完整的千年梅關古驛道及古關樓;有充滿懷古幽思情調的被譽爲“東方莎士比亞”的湯顯視筆下南安府衙後花園牡丹亭十景;有江南最大的明代寺廟羣落——江南名剎丫山靈巖古寺;有集“險、奇、特”爲一身的龍山瀑布羣;有景色幽美的河洞熱水溫泉度假區;有令人留連忘返的鎢都奇觀——“雅丹沙漠城”和“地下迷宮”,有理學名字王陽明隕落紀念亭;有清純玄妙的三江口原始森林;有奇花異草彙集的瑞香花卉生態觀賞園;有湖光山色俱美的油羅口風景區;有陳毅元帥隱蔽處……諸多景觀韻味雋永,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嚮往的旅遊勝地。

梅關,位於南雄市城北28公里、粵贛兩省交界處的梅嶺上,是古代連接長江、珠江水系陸路最短的交通要道。梅嶺是五嶺(南嶺山脈)之一的大庚嶺一段,故梅嶺又稱大庚嶺,一向以梅花出名。越王勾踐的子孫漢將梅娟,曾在此築城據守,並在嶺上廣種梅樹,因而得名。

現存的梅關古道約8公里,路面鋪砌青石的鵝卵石。在古代它是連接長江、珠江水系最短的陸地交通要道,曾被譽爲中國南北貿易的黃金通道。史料對此處如是記載:“長亭短亭任駐足,十里五里供停驂,蟻施魚貫百貨集,肩摩踵接行人擔”。在太平盛世,經濟繁榮的唐代,古驛道上並未設立關卡,軍隊駐守也是時有時無。到了宋代,廣鹽入贛,爲加強管理,增加關稅收入,公元1063年,南安知軍蔡挺在驛道口建築關樓,並將其命名爲梅關。位於粵贛交界之處梅嶺之上的古驛道除了在經濟上曾經做過卓越的貢獻之外,還是歷代兵家活動要寨。早在公元前220xx年,趙佗就率秦軍經過梅嶺入粵,在嶺口設橫浦關。辛亥革命後,孫中山又兩次督師度嶺北伐。甚至連開國元帥陳毅也曾帶游擊隊在梅嶺戰鬥過三年,並因此寫下了流芳後世的《梅嶺三章》。而古驛道兩旁林立的花中君子---梅,每至寒冬,競相怒放,其嬌豔獨特的景緻,更是令得無數經此的文人墨客雅興大發,自三國吳陸凱的《贈范曄》迄今1700多年,詠梅篇章數不勝數。

古道上,梅嶺是粵贛交界的一個隘口,秦時在此設關,叫梅關。梅關是南嶺上最重要的關隘之一,關上聳立的關樓,爲北宋時築。關樓拱門兩面嵌石刻,北爲“南粵雄關”,南爲“嶺南第一關”。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陳毅曾在此領導了三年游擊戰爭,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詩篇《梅嶺三章》。現在,當年陳毅活動過的地方,已被開闢爲旅遊景點。

寒冬臘月,滿嶺梅花盛開,是沿古道觀賞粵贛兩省風光的大好時節。

最新的江西茨坪導遊詞範文 篇7

水觀音亭位於江西省南湖湖心,始建於唐代。明正德年間,曾爲寧王朱宸濠之妻婁妃的"梳妝檯";湯顯祖在此曾有吟詠。清朝時爲祭祀婁妃,募捐修建,始名"因是庵"。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修時改稱"觀音亭",又稱"水觀音亭"。1920xx年民間募捐重修,面積約200玉米。亭高兩層,四周用磚石砌牆,漲水時不淹。水觀音亭白牆黛瓦,花樑朱柱,挑檐翹角,漏窗花牆。院內綠樹成蔭,鮮花怒放,湖石點綴、曲徑通幽。在喧囂繁華的鬧市中,在湖光水色的懷抱裏,杏花樓輕巧恬靜。

水觀音亭位於南湖湖畔,現南昌市南湖路34號。據傳明朝正德年間,曾爲寧王朱宸豪之妻婁妃的梳妝檯。萬曆年間一度爲相國張位的別墅,稱"杏花樓",內設閒雲館。著名戲劇家湯顯祖、劉應秋、吳應賓等,在此多有吟詠。清朝時爲祭祀婁妃,募捐修建,始名"因是庵"。東湖雜詩有:"婁妃妝臺何處尋,傳聞遺址在湖心。不道居民貪福利,募緣建閣祀觀音"。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修時改稱觀音亭,有小巷通廣濟橋,巷口額稱"湖心觀音閣"。

亭周圍湖水瀅回,荷香四溢,景色宜人。1920xx年民間募捐重修,面積約200平方米。亭高兩層,四周用磚石砌牆,漲水時不淹。解放後,江西省人民政府文物管理委員合設於此,舉辦文物展覽。1986年重新維修,並增闢廣場、院門,現南昌畫院設於其內。

據《南昌府志》記載:杏花樓始建於唐,明正德年間(公元1506~1521水觀音亭

年),寧王朱宸濠在此爲其妻婁妃修建"梳妝檯"。婁妃,上饒人,明代有名的才女,琴、棋、書、畫樣樣皆通,尤以書法精湛。相傳她能以秀髮蘸墨書寫,杏花樓前兩塊巨石牌上的"屏"、"翰"二字,就出於她的青絲所書。

朱宸濠謀反失敗後,萬曆年間(公元1537~1620xx年),相國張位將此闢爲別墅,改稱"杏花樓",內設"閒雲館"。著名戲曲大師湯顯祖,以及劉應秋、吳應賓等文人在此與師對弈吟詩,著書立說,成立"杏花樓社",著有《閒雲館集》等,時爲文人墨客休憩相聚之所。至清初年間,因祀婁妃,居民在其西側募建"因是庵"。清乾隆五十三年改稱"觀音亭",又因擇水而居,俗稱"水觀音亭"。解放前,著名老藝人範慶雲、畫家傅抱石、徐悲鴻等都曾在此居住或雕刻、作畫。

杏花樓是一幢以四堵風火牆相隔的中間二層廳樓,兩旁各以單層廂房、白牆黛瓦、花樑朱柱、懸嵌壁畫式結構空透廊屋;在外形上,有重疊的階梯馬頭牆,挑檐翹角,高低錯落,層次分明,配以輕巧多變的石砌漏窗花牆,盡顯古雅之風格。湖島以太湖石爲點綴,小徑曲折繞樓而行,極具江南風貌的樓閣。 南昌地名辦龔敏春:從《南昌市地名志》分析,觀音亭最早叫"因是庵",後來作爲古人張位的別墅時稱"杏花樓",再後叫"觀音亭"。對於南昌畫院想恢復"杏花樓"命名的想法,不會反對,只要不是憑空杜撰的名稱就行。南昌地名辦顧問陶端正查看過一張南昌市的古地圖,發現婁妃的梳妝檯所處位置竟不在南湖,而是在相距數百米的墩子塘。可是,南昌市歷史上稱之爲梳妝檯的地方只有一個。因此說,對待歷史上的東西,不要輕易地肯定或否定,不要自以爲自己的觀點是絕對正確的,它允許多說並存。 水亭觀音

《南昌掌故軼事》資料介紹古亭最早因婁妃得名"梳妝檯"(又名粉臺),後來由張位修建並改稱"杏花樓",內設"閒雲館"。至清代進行了一次募建,當時爲祀婁妃(朱宸濠反叛失敗,婁妃投江自殉)。民間相傳,水觀音就是婁妃的化身。由此看出,古亭命名"杏花樓"的歷史比"水觀音亭"更悠久。水觀音亭

清高宗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僧人果傳募捐重修因是庵,並改名爲"觀音亭"。觀音亭位於湖中,湖中種有荷花,因此,民間俗稱"水觀音亭"。然而,重修後的觀音亭香火併不旺盛,清初詩人陳允蘅曾寫詩形容稱"人蹤看漸少,鬼語趁流瑩。"

民國時期,因年久失修,杏花樓與觀音亭逐漸傾圮。1920xx年,以張嘉猷、包發鸞爲首的南昌同德善堂開始籌劃重修觀音亭,並於1920xx年修葺完成。1920xx年,南昌八一起義時,杏花樓和觀音亭成爲了起義軍攻打駐守貢院(今八一公園)敵軍的一個戰鬥點。

據史料記載,杏花樓先後是陶英國小、省文管會的教學、辦公場所。"文革"時期,觀音亭被毀。1983年,杏花樓劃歸南昌畫院管理。經過全面整修,南昌書畫界創作、交流和展出的重要場所。20xx年底,杏花樓被列爲江西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據南昌畫院辦公室主任周靜韋介紹,早在20xx年南昌擬推市內公交旅遊精品專線時,就向南昌市公交公司提出過建議,希望將此站牌上標註的"水觀音亭"更改爲"杏花樓"。與此同時,還向市地名辦作過反映,可惜最終未能如願。至今,途徑南湖畔的33路和229路公交車的站牌上,仍是"水觀音亭"幾個字。

"《補城名跡記》中詩云:'婁妃妝臺何處尋,傳聞遺址在湖心。不道居民貪福利,募緣建閣祀觀音。'由此可見,杏花樓和觀音亭建造年曆不一,前者是明代以前,後者爲清代以後,方位也分東西以牆相隔,各自立門戶。既然後者不復存在了,就應彰顯前者歷史熠輝。"周靜韋堅持地認爲。觀點二:先有觀音亭 對於南昌畫院的說法,南昌市滕王閣管理處處長宗九奇發表了截然相反的看法。

宗九奇說,從歷史資料推斷,"杏花樓"原"因是庵"都是"觀音亭"建築的一部分,唐代始建時就是這樣。而且,那時的杏花樓叫閒雲館,是後來被改稱爲杏花樓的。也就是說,此處叫觀音亭的時間比叫杏花樓要早,南昌畫院還未搞清這段歷史。如今,南昌知道此處叫"水觀音亭"比知道叫"杏花樓"的人多得多。基於這兩點,水觀音亭不必改稱爲杏花樓,爲尊重歷史,也不能改。

最新的江西茨坪導遊詞範文 篇8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井岡山風景名勝區是1982年國務院公佈的第一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1991年又被評爲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一,同時還是中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和中國十佳優秀社會教育基地。井岡山風景旅遊區是首批國家5A級景區,中國文明風景旅遊區,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中國優秀旅遊城市。20xx年截至7月8日,井岡山今年門票收入突破億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井岡山以建黨90週年爲契機,充分依託“紅色吸引人,綠色留住人,情景感染人”的旅遊資源優勢,積極推進旅遊業發展壯大,全力打造“紅色搖籃、生態井岡、精神家園”旅遊品牌。吉安市委領導要求各單位和部門要進一步做好接待服務工作,各景區要實行 領導帶隊、責任到人,以優美、舒適、和諧的環境迎接來山遊客,繼續創造旅遊佳績。

大家都知道井岡山是革命的搖藍,紅色的根據地,是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但現在更是發展成爲一個國家5A級旅遊風景區!1966年陸定一老先生重上井岡山時寫過一首詩,第一句話就說了:井岡山二件寶:歷史紅,山林好!我們這次上井岡山除了學習井岡山精神,重溫當年毛主席在井岡山創建農村根據地的那段光輝歲月外,還可以領略井岡山秀麗的自然風光(講山林好、這山林好的介紹,大家隨便到哪裏抄一點介紹井岡山風光的資料就行了,只是要注意如果要推銷野味拿回扣的話,就多介紹那些可憐的野生動物吧) 所以說井岡山是一座風景如畫的旅遊風景區,但大家在領略這美麗風光的時候,是不是也該想想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麼來之不易啊?毛主席在井岡山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多麼艱辛,是多少革命先烈士用血肉之軀鋪就面成的啊?這些纔是大家來井岡山的主要意義吧!

大井:位於茨坪西北面七公里處,革命歷史參觀點有舊居,紅軍醫務所舊址等。 1920xx年10月下旬,率領衝國工農革命軍上井岡山首先就到達這裏。他領導紅軍深入羣衆,向羣衆宣傳革命真理,組織、武裝羣衆、幫助羣衆進行生產勞動,解決實際困難。在這裏還設立了紅軍醫務所,兔費給當地羣衆看病、治療。產且在這裏開始了對地方武裝王佐部隊的教育改造工作。1920xx年2月,王佐率領地方武裝參加工農革命軍,被改編爲工農革命第二團第二營,從而壯大了革命隊伍。大井的革命遺址已列爲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對外開放。

除了革命歷史參觀點外,大井還有中國名山大川罕見的高山田園風光。大井周圍的羣山,橫看成嶺側成峯,鬆峯頂篁交翠,古樹成林,溪澗流泉清冽,石魚歷歷可數,美味的石雞、珍稀保護動物娃娃魚也分佈於此。當地居民的住宅則環境清幽,建築風格古樸,和周圍環境相映成趣。村寨周圍的稻田像天梯一樣直人云霧深處。旅行者從喧鬧的大城市來到這裏,看到的是一幅高山田園畫,聽到的是一首高山田園詩,耳目自然爲之一新,所有的煩惱自然爲之消融。

小井:位於茨坪北面六公里處,這裏有中國紅軍的第一所醫院——“紅光”醫院,現已列爲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對外開放。當年的“紅光”醫院設有門診室、手術室、病牀等,共三十二個房間,可容納傷病員二百多人。1920xx年10月1日,井岡山曾一度失守。一百多名重傷病員來不及轉移,全部壯烈犧牲。解放後,井岡人民在烈士犧牲的地方建立了紅軍烈士墓。

茨坪:茨坪,這是當年井岡山革命鬥爭的中心,坐落在崇山臺間的小盆地。這是遊覽井岡山到的地方。現在,這裏已建有革命博物館、烈士紀念塔等。從茨坪到各個紀念地及主要風景遊覽點,都有道路相通。以革命戰場聞名的五大哨口,也都是景色絕妙之處。它們離茨坪不遠,有五哨公路通達。五大哨口中最值得一遊的是黃洋界。黃洋界海拔1343米,居高臨下,扼居山口,形勢險要,當地羣衆稱之爲摩天嶺。在這裏放眼四望,羣山起伏,層層疊疊;白雲翻騰,猶如汪洋大海。當年的哨口工事和上山小路還依稀可見,紅軍營房保存完好。現在這裏建有一座黃洋界保衛戰勝利紀念碑,碑文由朱德書寫。另一面鐫刻的《西江月井岡山》。碑前有大理石屏風,上有“黃洋界”三個金色大字。 山水傳說 大小五井:描述:據老人們說,以前人間沒有蓮花,只有王母娘娘的瑤池蓮塘裏纔有。這是天廷的寶花,一般神仙是看不到的,只有玉皇大帝,太白金星,託塔李天王、太上老君等身居要職、德高望重、有功之臣和能進入王母娘娘宅地的人才能大飽眼福。

黃洋界在井岡山上茨坪鎮西北17千米處,海拔1343米,是井岡山五大口之一(雙馬石、桐木嶺、硃砂衝、八面山、黃洋界)中最著名的一個哨口,連接湘贛邊界,黃洋界地勢險要、巍峨峻拔1920xx年3月30日,這裏打響了著名的黃洋界保衛戰,英勇的中國工農紅軍以不到1個營的兵力打退了敵軍4個團兵力的瘋狂進攻,創造了我軍以少勝多的首個戰績,同志在欣喜之餘,揮筆寫下著名的《西江月、井岡山》一詞就是爲這次偉大光輝戰鬥勝利而的。遊人身臨其境,依稀聽到當年隆隆炮聲。陳運和詩《黃洋界抒情》佳句“一門剛修好的迫擊炮趕來助戰,三發炮彈轟得舊中國地覆天翻”。 特產:地方名酒 井岡山冬酒、井岡老窖、井岡醇、井岡紅米酒、井岡南瓜酒、井岡獼猴桃酒、堆花貢酒、堆花特曲等,還有井岡山礦泉水等。

三石菜 以井岡山特產的石雞、石耳、石魚爲主要烹調物的地方風味菜就有數十種,著名的有:炒石雞、糖醋溜石雞、清燉石雞、石耳蒸雞、炒石耳、石耳湯、清燉石魚、蘭花石魚、石魚燒湯等。 山竹菜 蘭花小竹筍、炒雙冬(冬筍、冬菇)、玉蘭片、筍乾、小山竹炒香菇、酸菜炒小竹筍、酸菜炒冬筍、臘肉炒冬筍、肚尖炒冬筍等。

野味菜 紅燒地虎(當地稱“香芒”,不屬保護動物)、山老鼠幹、泥鰍醬蘿蔔湯、炒苦菜、炒紅皮菜等。

特色菜 炒血鴨、紅燒狗肉、清燉腳魚、紅澆腳魚、清燉武山雞、井岡酥雞、井岡酥鴨、八寶鴨、釀三角豆腐、煎泥鰍幹、米粉泥鰍、米粉蒸鵝肉、四星望月、紅燒山豬等。

最新的江西茨坪導遊詞範文 篇9

茨坪是井岡山市政府所在地,海拔820多米,是一座美麗的公園式山城,高樓林立,古木參天,賓館、旅社、飯店等旅遊設施齊全 館、旅社、飯店等旅遊設施齊全,旅遊車可通往各大景點。茨坪中央是挹翠湖公園,綠蔭如蓋、湖面如鏡、亭臺樓閣相映成趣。南端的南山公園,火炬臺氣勢磅礴,北端爲雕塑園,有全國着名的雕塑家用青銅、漢白玉、花崗石等雕塑成比真人略大的17位最早在井岡山從事革命活動的人物,其中有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陳毅、袁文才、王佐、賀子珍、陳正人等當年的形象,形態逼真、栩栩如生。井岡山革命博物館依山臨水,聳立於捐翠湖旁,與茨坪革命舊址羣隔湖相望。該館始建於1959年,館名由朱德元帥親筆手書,建築古樸莊嚴,具有明顯的民族風格。館舍建築面積達3065平方米,陳列面積20xx餘平方米,其中原物860多件。這些文物、圖片再現了井岡山斗爭的光輝歷程,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課堂。

茨坪是井岡山革命遺址最爲集中的地方,1920xx年10月下旬,毛澤東同志率領中國工農革命軍到達茨坪,建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茨坪就是井岡山軍事根據地的中心,也是整個革命根據地黨、政、軍領導機關和後方單位的所在地。湘贛邊界黨的前敵委員會、特委湘贛邊界工農兵政府、防務委員會、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軍部、軍官教導隊、軍械處、新遂邊陲特區工農兵政府、公賣處都先後遷來這裏。毛澤東同志就是在這裏寫下了《井岡山的鬥爭》這篇着作。這裏的革命遺址都列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對外開放。

茨坪景區主要景物景觀有:革命舊居舊址羣、革命博物館、北山革命烈士陵園、革命烈士墓革命先烈紀念塔、南山公園、挹翠湖公園、蘭花坪(花果山)、五馬朝天景區等。

最新的江西茨坪導遊詞範文 篇10

井岡山茨坪是當年井岡山革命鬥爭的中心,是井岡山風景名勝區的中心景區,也是井岡山革命遺址最爲集中的地方。

茨坪是一個花園小鎮,非常清新美麗,是旅遊和避暑的勝地;海拔841米,四面重巒疊嶂,綠蔭層染;樓臺 庭院,依山而建,鱗次櫛比,高低錯落,掩映在湖光山色、綠樹花叢之中;環城公路,綠樹成蔭;城中丘陵起伏,水曲環繞,山水和諧。20xx年4月以後,隨着市委、市政府及行政部門遷至井岡山新城區,大部分辦公大樓改建爲接待場所,茨坪景區內的賓館、旅社、飯店等旅遊設施更加充足、齊全,接待能力也大大提高。

茨坪是井岡山風景名勝區的中心景區,茨坪的中心是挹翠湖公園,綠蔭如蓋、湖面如鏡、亭臺樓閣相映成趣;南端的南山公園,火炬臺氣勢磅礴;北端爲雕塑園,有17位最早在井岡山從事革命活動的人物的雕塑,其中有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陳毅、袁文才、王佐、賀子珍、陳正人等人物當年的形象,形態逼真、栩栩如生;井岡山革命博物館依山臨水,聳立於挹翠湖旁,與茨坪革命舊址羣隔湖相望;茨坪毛澤東舊居坐落在茨坪中心的東山腳下,面臨風姿秀麗的挹翠湖。茨坪中心景區景點多,而且相對集中,是最吸引外地遊客的地方;交通四通八達,接待服務可容納萬人。茨坪的環境質量極佳。山清水秀是她美麗的容貌,除河川、道路、建築以外,均爲綠地、鮮花。綠地覆蓋率爲90%。人口密度低,沒有污染環境的工廠,也未見地方性疾病。區域內大氣含塵量、噪音都很低,水質也優良,據全國環境保護監測會議現場監測結果,環境質量達國家一級標準。

茨坪古時本屬遂川縣管轄,因永新縣令狡詐,設計焚香叩天地圈套,以香菸吹向何方而定縣界。焚香時,永新縣令又巧用衣角一拂,使香菸倒向永新,因而判爲永新縣管,所以茨坪過去是"插花"在遂川縣境內;井岡山邊鬥爭時期,這裏是紅軍鞏固後方,軍事根據地中心。紅四軍機關和湘 贛邊界特委等黨政軍的機關後期都在茨坪辦公,留下了許多革命遺址。

最新的江西茨坪導遊詞範文 篇11

朋友們,你們好!我是你們今天的導遊,你們可以叫我詹導。歡迎你們到龜峯遊玩。希望我的服務能讓您多一份歡樂,也希望你們玩得開心,玩得盡興。

龜峯景區位於弋陽縣城南部四,五公里處。我們穿過鎖春洞,只要坐幾分鐘的觀光電車就會到達景區。

大家請跟我來。大家看,這就是駝背迎賓龜。駝背迎賓龜在綠樹成蔭的樹林上特別像一隻巨大的烏龜在歡迎着每一位遊客。你瞧,它低着頭,駝着背,正在歡迎我們呢!

接下來,朋友們請跟我走,別走丟了。往前看,一位老人站立在叢林之上,身披一件長袍,下巴拖着長長的鬍鬚,威風凜凜的。這就是老人峯了。我們再往左邊瞧,老人似乎又變成一位武士,身披盔甲,佩帶鋼槍,全副武裝,像是要參加激烈的戰鬥。回過頭來往右看,武士又象是一位揹着沉重竹簍的村姑,慢慢地走在林間的小路上。最後往後看,村姑變成了一位國寶——大熊貓,它活靈活現的,憨態可掬,可愛極了。看到這裏,想必都知道這座山的名稱了吧。沒錯,這就是老人峯的四看奇景。

我們再往前走,現在來到三疊龜山下,遙遙遠望,看到三隻龜疊在一起。最下面的那隻龜叫大力龜,中間的那隻叫綠毛龜,最上面的就叫小胖龜了。相傳,這三隻龜跟着媽媽去遊玩,路過東海,龜媽媽就被東海龍王給抓去了。三隻小龜就爬到這座高峯上等媽媽,就這樣,等呀等呀,等了幾十年,幾百年,幾千年,烏龜們慢慢的就變成的石頭龜了。

好了,本次遊纜就到這裏了,請朋友們自由活動四十分鐘,但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能亂扔垃圾。

2、要注意安全。

3、不要破壞文物。

四十分鐘過後,我們在停車場集合。

最新的江西茨坪導遊詞範文 篇12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爲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井岡山風景名勝區是以革命人文景觀爲主體與秀麗的自然風光相融合獨特類型的風景名勝區。茨坪是風景區的中心景區,是一塊四面青山環繞的山中盆地。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以下稱“陵園”)是中心景區新闢的主要革命人文景觀。它位於茨坪北面的北巖峯上。

北巖峯,山體猶如一座羅漢大佛像,坐北朝南,端坐神壇。陵園按“佛”型山體因山就勢興建,佔地面積400畝。陵園於1987年始建,同年10月建成並開放參觀遊覽。1997年10月,由鄧小平題字的“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落成剪綵。陵園整體建築包括陵園門庭、紀念堂、碑林、雕像園、紀念碑五大部分。

最新的江西茨坪導遊詞範文 篇13

贛南圍屋構成了奇異的客家民居人文景觀。據萬幼楠考察研究:圍屋,顧名思義即圍起來的房屋。其外牆既是圍屋的承重外牆,也是整座圍屋的防衛圍牆。其大門門額多有如"磐安圍"、"燕翼圍"、"龍光圍"等題名。贛南圍屋產生於明末清初,尚存500餘座,主要分佈在龍南、定南、全南以及信豐、安遠、尋烏。大的佔地面積萬餘平方米,而最大的龍南慄園圍竟達37000平方米,小的五六十平方米。從平面上可分"口"和"國"字形成兩大類。其形制多是方圍,也有部分圓形、半圓形和不規則形的。結構形式則既有三合土、河卵石構築的,也有青磚、條石砌壘的。尚存最具代表性的圍屋有龍南關西的新圍、楊村的燕翼圍、桃江的龍光圍、安遠鎮崗的東生圍、定南鵝公的田心圍等。

贛南圍屋是古代集祠、家、堡於一體,具有鮮名防衛特徵的堅固民居。圍屋外牆厚1米(燕翼圍牆厚1.45米),高三四層,四角構築有朝外和往上凸出的多樣的碉堡。爲消滅死角,有的在碉堡上再抹角懸挑單體小碉堡。圍屋頂層設置排排槍眼炮孔。門牆特別加厚,門框皆用巨石製成,厚實的板門還包釘鐵皮。板門後多有設閘門,閘門後還設重便門。門頂還設漏以防火攻。除少數大圍外,一般只設一孔圍門。圍屋頂屋多爲戰備用,並取牆內側2/3牆體作環形夾牆走廊貫通一氣,方便佔時人員機動。圍屋內掘有水井,多闢有糧草貯藏間,有的還用蕨分,或用糯米粉、紅糖、蛋清拌和粉刷牆壁,久困缺糧,可剝下充飢。

贛南圍屋絕大多數是方形,四角(少數在對稱兩角)都構築強固的碉樓。外牆爲堅實的封閉體,遍佈槍炮眼口。外形森嚴冷峻,固若金湯。很明顯,它的形象與廣州墓明器“塢堡”和鄂州出土東吳“孫將軍門樓”十分酷似。

贛南圍屋不論小到一邊只有三開間的“貓櫃”到大至佔地11畝多的關西“新圍”,它同樣都具有堅固的防禦功能和宗族羣居的親和性,方圍四周都是簡單的圍屋,一般都有是兩三層,也有多至四層者,爲懸挑外廊結構。較大圍子內部還建有祖廳;更大的則是多層的套圍。圍子外牆多是河石、麻石、青石、青磚構築的堅固牆體,厚度甚有達兩米者。內部糧倉、水井、排污道等等一應俱全。

最新的江西茨坪導遊詞範文 篇14

歡迎大家來到這裏,下面我來爲大家介紹一下!

梅關古道始通於秦漢,是古代溝通中原與嶺南的五條交通要道之一。唐開元四年(公元720xx年),爲適應當時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的需要,張九齡又奉詔另鑿新道。

前後用了二年的時間,開通了一條寬1丈,長30華里,兩旁廣植鬆梅的大道。 江西母親河千里贛江的上游,五嶺之首大庚嶺的北麓,有一個美麗如畫的地方,青山巍巍,綠水長流,古道悠悠,雄關屹立;梅花漫漫,牡丹亭秀。這方靈山秀水造就了有“南枝花落,北枝始開”的千畝梅花奇觀;有江南現存最長,最完整的千年梅關古驛道及古關樓;有充滿懷古幽思情調的被譽爲“東方莎士比亞”的湯顯視筆下南安府衙後花園牡丹亭十景;有江南最大的明代寺廟羣落——江南名剎丫山靈巖古寺;有集“險、奇、特”爲一身的龍山瀑布羣;有景色幽美的河洞熱水溫泉度假區;有令人留連忘返的鎢都奇觀——“雅丹沙漠城”和“地下迷宮”,有理學名字王陽明隕落紀念亭;有清純玄妙的三江口原始森林;有奇花異草彙集的瑞香花卉生態觀賞園;有湖光山色俱美的油羅口風景區;有陳毅元帥隱蔽處……諸多景觀韻味雋永,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嚮往的旅遊勝地。

最新的江西茨坪導遊詞範文 篇15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爲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井岡山風景名勝區是以革命人文景觀爲主體與秀麗的自然風光相融合獨特類型的風景名勝區。茨坪是風景區的中心景區,是一塊四面青山環繞的山中盆地。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以下稱“陵園”)是中心景區新闢的主要革命人文景觀。它位於茨坪北面的北巖峯上。

北巖峯,山體猶如一座羅漢大佛像,坐北朝南,端坐神壇。陵園按“佛”型山體因山就勢興建,佔地面積400畝。陵園於1987年始建,同年10月建成並開放參觀遊覽。1997年10月,由鄧小平題字的“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落成剪綵。陵園整體建築包括陵園門庭、紀念堂、碑林、雕像園、紀念碑五大部分。

最新的江西茨坪導遊詞範文 篇16

井岡山風景名勝區是以革命人文景觀爲主體與秀麗的自然風光相融合獨特類型的風景名勝區。茨坪是風景區的中心景區,是一塊四面青山環繞的山中盆地。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以下稱“陵園”)是中心景區新闢的主要革命人文景觀。它位於茨坪北面的北巖峯上。

北巖峯,山體猶如一座羅漢大佛像,坐北朝南,端坐神壇。陵園按“佛”型山體因山就勢興建,佔地面積400畝。陵園於1987年始建,同年10月建成並開放參觀遊覽。1997年10月,由鄧小平題的“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落成剪綵。陵園整體建築包括陵園門庭、紀念堂、碑林、雕像園、紀念碑五大部分。

陵園門庭:這是陵園的主大門!人們來到這裏,首先映入眼簾的橫式牌坊園標“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燙金大爲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老紅軍宋任窮同志題寫。進門後,經過花壇園庭,順山而上的寬闊平臺臺階分爲兩組,第一組49級,象徵1949年新中國成立。第二組60級,寓意陵園是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六十週年的1987年建成。陵園後山東側築有小型公路,以備年老體弱者和殘疾人登山觀瞻之用。陵園的綠化配製主要是採用柏樹、桂花、杜鵑、翠竹爲主配以山體自生的鬆、杉、山櫻花等。主大門前栽種的大樹是日本冷杉,爲國家一級保護樹種。臺階兩側林廊和雕塑園配製的是香柏、黃楊。全園四季綠樹常青,素花點綴,顯得莊重而肅穆。

紀念堂:登上寬闊的臺階即進入紀念堂。紀念堂大門上方燙金橫幅“井岡山根據地革命先烈永垂不朽”是彭真委員長1987年視察井岡山時爲陵園題寫的。紀念堂設有瞻仰大廳、陳列室、弔唁大廳、忠魂堂。

瞻仰大廳正面漢白玉牆面的“死難烈士萬歲”六個大是毛澤東1946年爲革命烈士題寫的。正面玻璃櫃存放的是井岡山革命烈士的名冊。大廳內放置的花圈、花籃,有黨和國家領導人來井岡山時向烈士們敬獻的,有社會團體及旅遊觀光團敬獻而留下來作爲紀念的。

瞻仰大廳左側陳列室展覽的人物是建國後去世的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領導人的掛像。目前有51位。他們當中有開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主要領導人毛澤東、朱德、彭德環、陳毅;有軍隊中的一大批將帥;如元帥朱德、彭德懷、陳毅、羅榮桓。大將譚政、粟裕、黃克城。上將陳伯鈞、賴傳珠、楊得志、朱良材。中將楊梅生、畢佔雲、張國華、譚家述。少將龍開富等;有建國後調離軍隊,到黨政部門擔任領導的。目前有13位,他們是何長工、賀敏學、賀子珍、陳正人、彭儒、曾志等。

右側陳列室陳列的是建國前犧牲的革命先烈,他們都是在井岡山斗爭時的老紅軍、老幹部。這組烈士掛像目前有54位。其中有的烈士的照片是本人的歷史照片,有的是根據他們的親屬和戰友的回憶畫下來的。還有的烈士無法徵集到照片,這裏就用黨旗和青松代替。

瞻仰大廳後爲弔唁大廳。弔唁大廳四周牆面嵌刻的是在井岡山斗爭時期壯烈犧牲的烈士英名錄。這是當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包括七個縣市範圍的烈士名錄,共有15744位。對在井岡山斗爭中還有許多爲革命而犧牲沒有留下姓名的革命烈士,陳列時就在這裏爲他們立了一塊無名碑,以示對無名先烈的深切懷念。

從弔唁大廳後側上樓爲忠魂堂。忠魂堂是爲安放老紅軍靈柩而設的。目前己安放五位老紅軍的骨灰,他們是張令彬、何長工、溫玉成、賀敏學、陳雲中。每年的清明節,他們的親屬、好友就會到這裏來弔唁他們。

碑林:首先我們看到的“井岡山碑林”五個燙金大,是由中國書法家協會原名譽主席、原山東省委書記舒同題寫的。他是江西東鄉人,也是一位老紅軍。1998年去世。他的體作爲一種漢形己輸入電腦,全球通用。

井岡山碑林(下稱“碑林”)爲江西省建築設計院設計,採用江南園林建築風格,分爲碑廊、碑亭、碑牆三種碑刻陳列形式,因山就勢,高低錯落,配以亭、臺、樓、閣相結合的整體建築造型。

碑林分兩期工程建成。第一期1989年建成。第二期1992年建成。兩期碑林都是由黃河碑林、石家莊、蘇州碑刻研究室幾家碑刻單位支援,並代聘名家高手前來雕刻的,碑林的碑石全部用的是江西玉山縣的羅紋石。此種碑石材質細膩、光滑、耐磨,屬碑石中的上等石料。

碑林一共陳列有138塊精湛的書法碑刻,主要有三部分內容:一爲黨和國家領導人上井岡山視察時的題詞;二爲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老紅軍的題詞;三爲全國著名書法家、畫家、作家和知名人士熱心讚頌井岡山的題詞。他們以不同的形式,從各個方面熱情謳歌了井岡山革命鬥爭的光輝歷史和英雄業績與壯麗河山相互輝映的獨特的風景名勝。全廊寓革命傳統教育於書法藝術之中,是集建築藝術、書法藝術和雕刻藝術於一體的現代人文景觀。她給人們啓迪思想,磨練意志,陶冶情操,奮發向上。

雕塑園:井岡山雕塑園(下稱雕塑園)座落於陵園東側山頭,於1987年10月興建。她是全國第一座以革命歷史人物羣像爲題材的雕塑園。雕塑園園標爲全國政協副主席、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老紅軍肖克上將題寫。園內塑造了十九尊井岡山斗爭時期中共井岡山前委、紅四軍軍委,湘贛邊界特委的主要領導和著名人士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陳毅、譚震林、陳正人、張子清、王爾琢、宛希先、李燦、何挺穎、王佐、袁文才、蔡協民、伍若蘭、何長工、羅榮桓、滕代遠、賀子珍等人的光輝形象。這19尊雕像分別由全國著名雕塑家劉開渠、葉毓山、程允賢、潘鶴、曹春生等以青銅、漢白玉、花崗岩爲材料創作塑造,集南北雕塑藝術之精華,再現了艱苦卓絕的井岡山斗爭一代先驅的英雄氣概和戰將風采,具有歷史觀瞻和雕塑藝術的雙重價值,是難得觀瞻到的雕塑珍品。

紀念碑: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以下稱紀念碑)位於“佛”型山體臉部,陵園的最上方。於1993年籌建,1997年建成並對外開放。紀念碑造型爲全國著名雕塑家程允賢、王中設計。

紀念碑由基座、碑座和主碑三部分組成。佔地面積1200平方米。一樓的休息室、會客室和二樓的展廳組成基座部分,全部採用本市長坪鄉生產的花崗岩砌成。

主碑是用鍍鈦的不鏽鋼製作的。它高達27米,意含1920xx年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主碑的造型是突出“山”的形狀。它有着兒層含義:遠看像一團火焰,寓意井岡山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近視如林立的鋼槍,寓意“槍桿子裏面出政權”。

主碑的基座部分,採用“將軍紅”大理石砌成,高9.7米,表示1997年紀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七十週年建成。碑座的碑名“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是鄧小平同志1984年在北京親筆爲紀念井岡山革命烈士題寫的。碑座上三組反映井岡山斗爭的漢白玉浮雕,爲中央美術學院曹春生教授設計。

正面組浮雕的主題爲“薈萃井岡”,展示井岡山紅軍於1920xx年4月名揚天下的“朱毛會師”和同年12月的紅四軍與紅五軍會師的情形以及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陳毅等領導人的英姿氣概。

東面組浮雕主題爲“紅色割據”。展示毛澤東在井岡山斗爭開創的“工農武裝割據”的內容,即開展土地革命、軍隊建設、黨的建設,政權建設的生動場面。

西面組浮雕主題爲“浴血羅霄”。這組浮雕通過反映井岡山斗爭著名的龍源口大捷等戰鬥和以茨評爲中心的井岡山軍事根據地及其五大哨口以及九隴山軍事根據地,展示紅軍以非凡的毅力,英勇奮戰,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多次軍事“進剿”和“會剿”以及艱苦卓絕的戰鬥生活。

紀念碑前還設計建造了一尊“母親”雕像,寓意井岡山是中國革命搖籃,是對後人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大課堂。

最新的江西茨坪導遊詞範文 篇17

宜春市位於江西省西北部,東接南昌、撫州,西連萍鄉、湖南,南鄰新餘、吉安,北與九江交界。現有樟樹、豐城、高安、上高、萬載、宜豐、銅鼓、奉新、靖安、袁州三市六縣一區,總面積1.8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530萬。宜春市是全國第一個生態試點城市,是正在建設中的贛西經濟中心城市,是全國第五屆農民運動會的舉辦地。20xx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49.5億元,財政總收入20.64億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651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89元。

宜春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全市森林覆蓋率爲53.4%,活立木蓄積量3500萬立方米,毛竹蓄積量3.5億株,是江西重點林區和全國重點毛竹產區。已探明水力資源60萬千瓦,目前有25萬千瓦尚待開發。探明的礦產有56種,其中金屬類27種,非金屬類29種。鉭鈮被譽爲江西“五朵金花”之一,宜春鉭鈮礦是我國最大的鉭鈮鋰原料生產基地;原煤、岩鹽儲量均爲江西之冠;硅灰石品位之高、儲量之豐在全國罕見;大理石、花崗石、高嶺土等品質優、分佈廣、開採價值高。

境內旅遊資源十分豐富,亟待開發。全市有歷史文化遺址486處,名山名勝54處。有4個國家級、3個省級森林公園、2個省級自然保護區,2個省級風景名勝區,5處溫泉,2個已開發的溶洞。宜春是中國佛教“禪林清規”的發祥地,禪宗潙仰、臨濟、曹洞三宗的祖庭,全國政協、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一誠大師現仍是宜春靖安寶峯寺方丈。

宜春古稱“農業上郡”,農業經濟擁有紮實的基礎和明顯的優勢。宜春市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油茶、優質苧麻生產基地,以佔全省11%的耕地、12%的人口,生產了全省1/6左右的糧、棉、油、豬和水產,在江西省的地位舉足輕重。近年來,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加快,其中優質米、苧麻加工、木竹加工、綠色食品等10大農業產業化主導項目發展勢頭良好。

宜春市工業經濟長足發展,形成了機械、建材、食品、醫藥、竹木加工五大支柱及化工、採礦、輕紡等產業組成的工業體系,裝載機、鑿岩機、竹木地板、建築陶瓷、中成藥、四特酒、綠色食品、苧麻服飾等一大批國優、部優、省優產品遠銷國內外市場。

宜春市交通便利,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境內京九鐵路縱貫南北,湘贛複線橫臥東西;形成以320、105國道和贛粵、滬瑞高速公路爲骨幹、連接全市縣鄉的公路網絡;袁河、錦河直入贛江,水路航程千餘公里。電力網絡佈局合理,裝機容量120萬千瓦的豐城電廠已併網發電。全市10個工業園區的基礎設施完善。城鎮建設開發力度不斷加大,一批新型小城鎮正在崛起,中心城市和縣城的功能不斷完善,宜春市區正按照60平方公里、50萬人口的中等城市發展規劃,拉開了建設贛西經濟中心城市的框架。

宜春市教育、文化等社會事業蒸蒸日上。“兩基”教育提前達標,高中階段教育規模和質量處在全省前列,高等教育步入“大衆化”行列。宜春職業技術學院20xx年經省政府批准已正式掛牌招生,宜春學院是江西省第二所綜合性本科大學。宜春體育中心象一顆璀燦的明珠鑲嵌在宜春市區中心,是國家羽毛球訓練基地,宜春水上運動場被確定爲全國水上運動訓練基地,在這裏成功舉辦了全國第五屆農運會和江西省十運會及多項國家級體育比賽。文化事業爭奇鬥豔,高安採茶戲、上高農民攝影、袁州版畫、靖安農民詩詞、豐城書法、樟樹剪紙、宜豐根雕、銅鼓漫畫、萬載儺舞等,共同構成了宜春地域文化特色。

“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遊”。開放的宜春將以誠信的態度、優良的環境、一流的服務,不斷拓展對外交流合作的廣度和深度,與四海賓朋攜手共創新的輝煌!

最新的江西茨坪導遊詞範文 篇18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井岡山風景名勝區是1982年國務院公佈的第一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1991年又被評爲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一,同時還是中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和中國十佳優秀社會教育基地。井岡山風景旅遊區是首批國家5A級景區,中國文明風景旅遊區,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中國優秀旅遊城市。20xx年截至7月8日,井岡山今年門票收入突破億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井岡山以建黨90週年爲契機,充分依託“紅色吸引人,綠色留住人,情景感染人”的旅遊資源優勢,積極推進旅遊業發展壯大,全力打造“紅色搖籃、生態井岡、精神家園”旅遊品牌。吉安市委領導要求各單位和部門要進一步做好接待服務工作,各景區要實行 領導帶隊、責任到人,以優美、舒適、和諧的環境迎接來山遊客,繼續創造旅遊佳績。

大家都知道井岡山是革命的搖藍,紅色的根據地,是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但現在更是發展成爲一個國家5A級旅遊風景區!1966年陸定一老先生重上井岡山時寫過一首詩,第一句話就說了:井岡山二件寶:歷史紅,山林好!我們這次上井岡山除了學習井岡山精神,重溫當年毛主席在井岡山創建農村根據地的那段光輝歲月外,還可以領略井岡山秀麗的自然風光(講山林好、這山林好的介紹,大家隨便到哪裏抄一點介紹井岡山風光的資料就行了,只是要注意如果要推銷野味拿回扣的話,就多介紹那些可憐的野生動物吧) 所以說井岡山是一座風景如畫的旅遊風景區,但大家在領略這美麗風光的時候,是不是也該想想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麼來之不易啊?毛主席在井岡山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多麼艱辛,是多少革命先烈士用血肉之軀鋪就面成的啊?這些纔是大家來井岡山的主要意義吧!

大井:位於茨坪西北面七公里處,革命歷史參觀點有舊居,紅軍醫務所舊址等。 1920xx年10月下旬,率領衝國工農革命軍上井岡山首先就到達這裏。他領導紅軍深入羣衆,向羣衆宣傳革命真理,組織、武裝羣衆、幫助羣衆進行生產勞動,解決實際困難。在這裏還設立了紅軍醫務所,兔費給當地羣衆看病、治療。產且在這裏開始了對地方武裝王佐部隊的教育改造工作。1920xx年2月,王佐率領地方武裝參加工農革命軍,被改編爲工農革命第二團第二營,從而壯大了革命隊伍。大井的革命遺址已列爲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對外開放。

除了革命歷史參觀點外,大井還有中國名山大川罕見的高山田園風光。大井周圍的羣山,橫看成嶺側成峯,鬆峯頂篁交翠,古樹成林,溪澗流泉清冽,石魚歷歷可數,美味的石雞、珍稀保護動物娃娃魚也分佈於此。當地居民的住宅則環境清幽,建築風格古樸,和周圍環境相映成趣。村寨周圍的稻田像天梯一樣直人云霧深處。旅行者從喧鬧的大城市來到這裏,看到的是一幅高山田園畫,聽到的是一首高山田園詩,耳目自然爲之一新,所有的煩惱自然爲之消融。

小井:位於茨坪北面六公里處,這裏有中國紅軍的第一所醫院——“紅光”醫院,現已列爲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對外開放。當年的“紅光”醫院設有門診室、手術室、病牀等,共三十二個房間,可容納傷病員二百多人。1920xx年10月1日,井岡山曾一度失守。一百多名重傷病員來不及轉移,全部壯烈犧牲。解放後,井岡人民在烈士犧牲的地方建立了紅軍烈士墓。

茨坪:茨坪,這是當年井岡山革命鬥爭的中心,坐落在崇山臺間的小盆地。這是遊覽井岡山到的地方。現在,這裏已建有革命博物館、烈士紀念塔等。從茨坪到各個紀念地及主要風景遊覽點,都有道路相通。以革命戰場聞名的五大哨口,也都是景色絕妙之處。它們離茨坪不遠,有五哨公路通達。五大哨口中最值得一遊的是黃洋界。黃洋界海拔1343米,居高臨下,扼居山口,形勢險要,當地羣衆稱之爲摩天嶺。在這裏放眼四望,羣山起伏,層層疊疊;白雲翻騰,猶如汪洋大海。當年的哨口工事和上山小路還依稀可見,紅軍營房保存完好。現在這裏建有一座黃洋界保衛戰勝利紀念碑,碑文由朱德書寫。另一面鐫刻的《西江月井岡山》。碑前有大理石屏風,上有“黃洋界”三個金色大字。 山水傳說 大小五井:描述:據老人們說,以前人間沒有蓮花,只有王母娘娘的瑤池蓮塘裏纔有。這是天廷的寶花,一般神仙是看不到的,只有玉皇大帝,太白金星,託塔李天王、太上老君等身居要職、德高望重、有功之臣和能進入王母娘娘宅地的人才能大飽眼福。

黃洋界在井岡山上茨坪鎮西北17千米處,海拔1343米,是井岡山五大口之一(雙馬石、桐木嶺、硃砂衝、八面山、黃洋界)中最著名的一個哨口,連接湘贛邊界,黃洋界地勢險要、巍峨峻拔1920xx年3月30日,這裏打響了著名的黃洋界保衛戰,英勇的中國工農紅軍以不到1個營的兵力打退了敵軍4個團兵力的瘋狂進攻,創造了我軍以少勝多的首個戰績,同志在欣喜之餘,揮筆寫下著名的《西江月、井岡山》一詞就是爲這次偉大光輝戰鬥勝利而的。遊人身臨其境,依稀聽到當年隆隆炮聲。陳運和詩《黃洋界抒情》佳句“一門剛修好的迫擊炮趕來助戰,三發炮彈轟得舊中國地覆天翻”。 特產:地方名酒 井岡山冬酒、井岡老窖、井岡醇、井岡紅米酒、井岡南瓜酒、井岡獼猴桃酒、堆花貢酒、堆花特曲等,還有井岡山礦泉水等。

三石菜 以井岡山特產的石雞、石耳、石魚爲主要烹調物的地方風味菜就有數十種,著名的有:炒石雞、糖醋溜石雞、清燉石雞、石耳蒸雞、炒石耳、石耳湯、清燉石魚、蘭花石魚、石魚燒湯等。 山竹菜 蘭花小竹筍、炒雙冬(冬筍、冬菇)、玉蘭片、筍乾、小山竹炒香菇、酸菜炒小竹筍、酸菜炒冬筍、臘肉炒冬筍、肚尖炒冬筍等。

野味菜 紅燒地虎(當地稱“香芒”,不屬保護動物)、山老鼠幹、泥鰍醬蘿蔔湯、炒苦菜、炒紅皮菜等。

特色菜 炒血鴨、紅燒狗肉、清燉腳魚、紅澆腳魚、清燉武山雞、井岡酥雞、井岡酥鴨、八寶鴨、釀三角豆腐、煎泥鰍幹、米粉泥鰍、米粉蒸鵝肉、四星望月、紅燒山豬等。

最新的江西茨坪導遊詞範文 篇19

廬山石門澗位於廬山西麓、素稱廬山西大門,廬山石門澗因天池山、鐵船鋒對峙如門,內有瀑布垂落而得名。廬山石門澗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植物種類繁多,石門澗又有“廬山植物一絕”美譽。

景區面積六千餘畝、景觀百餘處。集“雄、險、奇、秀”於一體,是一座地質變化、生物進化、自然造化、歷史文化的綜合大觀園,有“匡廬絕勝”、“山水絕勝”之美譽。古譽廬山第一景。

廬山石門澗瀑布是廬山衆多瀑布中最早錄入史冊的。兩千多年前的《後漢書地理》中就有記載:“廬山西南有雙闕,壁立千餘仞,有瀑布存焉”。1648年,旅行家徐霞客“知石門之奇,路險不能上”,遂攀藤附葛,考察了廬山石門澗,並寫下了膾炙人口的《遊廬山日記》,稱讚廬山石門澗瀑布“噴雪奔雷,騰空震盪,耳目爲之狂喜”。

山因人重,景借名傳。早在1620xx年前,這裏就遊蹤不絕。東晉隆安4年,名僧慧遠在此築“龍泉精舍”,率儒、釋、道18高賢常遊於此,傳經佈道,使之成爲淨士宗的發源地。其寫下的《遊石門詩並序》,開了我國山水遊記的先河。此後謝靈運、李白、白居易、徐霞客等歷代數以百計的文人墨客都爲之相涉,並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歌賦與摩崖石刻,文化底蘊深邃豐厚。

石門澗面對峯崖,隔澗箕立,結成危樓險闕。過大磐石,峽谷更加險仄,如劍插天尺,爭雄競秀。在這大斷層中,桅杆峯與童子崖從澗底矗箕直上,漓立咫尺,奇峯簇擁,迭峯屏立。削壁千仞的峯巒,幾乎都呈九十度垂直,上接霄漢,下臨絕澗。真是奇峯奇石奇境界,驚耳驚目心魄,縱有鬼斧神功,也難劈此勝景。

最窄處的“小石門”,石門澗兩崖之間僅存一縫,遊人入“門”須側身才能通過。峪谷間,高崖懸流成瀑,深谷積水成湖。潛隱湖底的雜亂怪石與兀立溪澗的巨巖,沿澗巧布,成爲“石臺”,最大的一塊光滑的磐石上可坐數十人,石上攜有“石門澗”三個大字。

過大磐石,廬山石門澗峽谷更加險仄,如劍插天尺,爭雄競秀。在這大斷層中,桅杆峯與童子崖從澗底矗箕直上,漓立咫尺,奇峯簇擁,迭峯屏立。削壁千仞的峯巒,幾乎都呈九十度垂直,上接霄漢,下臨絕澗。廬山石門澗真是奇峯奇石奇境界,驚耳驚目心魄,縱有鬼斧神功,也難劈此勝景。

廬山石門澗絢麗而神奇的自然風光,吸了歷史上無數名人雅士。他們或擇勝登臨;或結廬隱居;或潑墨揮毫;或尋幽探險。石門澗峯峯嶺嶺,遍佈履痕;溝溝壑壑,迴盪歌吟。現有古文化遺址20多處,古詩詞200多首。南北朝傑出詩人,謝靈運在澗旁築“石門精舍”。東晉高僧慧遠大法師在此佛法五年築"龍泉精舍".寫出了我國最早的山水遊記——《遊石門詩並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