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天寺導遊詞

來源:瑞文範文網 7.48K

(寺院大門前)尊敬的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來到民樂觀光旅遊。今天由我帶領大家參觀遊覽“西北第一尼姑庵”—聖天寺。

聖天寺導遊詞

聖天寺地處民樂縣城西北角,始建於明永樂四年,即公元14XX年,現佔地面積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有僧尼32人,素稱“西北第一尼姑庵”。建寺6XX年來,歷經滄桑,幾度興衰。清同治四年,即公元1866年,毀於兵燹(xian),僅存羅漢殿、土地廟和關帝廟; 光緒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9XX年,洪水千總孫蘭協同地方人士募資重修,建成後的聖天寺佔地

1.7萬平方米,規模宏大,氣勢磅礴;1958年停止佛事活動,寺院大部分殿堂被毀,倖存僅有大殿三間,殿內佛像也盡被損毀;1978年宗教活動重新恢復,並進行了修復;1989年被縣人民政府確定爲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自上世紀90年代起,又陸續興建了具有江南風格的大雄寶殿及經堂、鐘樓、鼓樓、天王殿、齋堂、僧舍、客房等40餘間。新建後的聖天寺殿宇巍峨、金碧輝煌,古剎莊嚴、肅穆清淨,已成爲張掖地區重要的宗教活動場所,也是相對比較有名的旅遊景點。下面請各位遊客隨我進寺參觀。

(天王殿前小路向南拐彎處)各位遊客,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是“天王殿”,由於年久失修,屋頂損毀較爲嚴重,目前正在進行修繕,所以我們無法入內觀看,這裏我作以簡要的介紹。天王殿裏供有四大天王及彌勒佛和韋陀菩薩塑像。四大天王中第一尊是東方持國天王,“持國”意爲慈悲爲懷,保佑衆生,護持國土。居須彌山黃金地,手持琵琶,是主樂神,表明他要用音樂來使衆生皈依佛教,負責守護東勝神洲,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西遊記中花果山所在地;第二尊南方增長天王,“增長”意爲能令衆生增長善根,護持佛法。居須彌山琉璃地,手握寶劍,以保護佛法不受侵犯,負責守護南瞻部洲;第三尊是西方廣目天王,“廣目”意爲能以淨天眼隨時觀察世界,護持人民,居須彌山白銀地,爲羣龍領袖,所以手纏一條赤龍,看到有人不信奉佛法,即捉來使其皈依佛教,負責守護西牛賀洲;最後一尊是北方多聞天王,“多聞”多識,以福德名聞於四方,居須彌山水晶地,右手持寶傘,左手握神鼠,用以臸服魔衆,護持人民財富。又名施財天,負責守護北俱蘆洲。彌勒佛是未來佛,就是平常我們所熟知的大肚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開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說的說是彌勒佛,他與過去佛燃燈古佛、現在佛釋迦牟尼佛一起被稱爲“三世佛”。韋馱菩薩,又稱韋陀天,原是印度婆羅門教的天神,後來歸化爲佛教的護法天神。在中國的寺院殿宇裏,原印度血統的韋陀已經漢化了,成了一名地道的中國武將,身披鎧甲,手持金剛杵(chu),降魔去妖,威風凜凜。天王殿中所塑的韋陀像,一般具有兩種站立的姿態:一種是雙手合十,橫杵於腕上,直挺而立;一種是一手握杵拄地,另一手叉腰。前者雙手合十,表示此地是十方叢林,歡迎來客,遠遊的行腳僧可安心住下。後者則示本寺不接待來僧掛單,行腳僧不要自討沒趣,最好另投山門。

各位遊客,我們看到天王殿南北兩側各有一排廂房,廂房東頭各有一幢小樓,這就是在各大寺院裏一般都能見到的“鐘鼓樓”,南爲鐘樓,北爲鼓樓,所謂“晨鐘暮鼓”,一是說出家修佛生活平淡靜謐,二是說寺廟日常生活非常有規律,早聽鍾、晚聞鼓,可以時時使人警覺醒悟,同時也有形容時光流逝的意思,如詩人陸游就說“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鐘暮鼓無時休。”單從字面來看“晨鐘暮鼓”這四個字,很多人以爲寺廟是早上敲鐘晚上敲鼓,其實不然,不論早晚,寺廟都既要敲鐘又要擊鼓,所不同的是,早晨是先敲鐘後擊鼓,而晚上是先擊鼓後敲鐘。請各位遊客隨我前行參觀大雄寶殿。

(從南繞天王殿至大雄寶殿前)各位遊客,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就是聖天寺的中心標誌性建築---大雄寶殿。介紹大雄寶殿前,我們先簡單的介紹一下“聖天寺”的由來:相傳明明嘉靖皇帝,夜夢金山雪峯之下步步蓮花。御史釋夢道:“佛經有鹿女故事,謂鹿女步步生蓮花,此爲吉祥之兆,萬民之福。”嘉靖隨派員西北方向尋找,訪得洪水金山(現在老君山)腳下,果有此寺,皇帝大悅,遂以“崇聖天道”之意,取聖天菩薩之名,敕(chi)賜“聖天寺”。大雄寶殿在各大寺院均有,主要爲供奉佛、菩薩的中心場所,聖天寺大雄寶殿也不例外,裏面主要供奉的是三世佛、菩薩及十八羅漢塑像,請各位遊客進殿參觀。

(大雄寶殿內)各位遊客,此三尊佛像爲三世佛,即東方藥師佛、中央釋迦牟尼佛、西方阿彌陀佛。三世佛是大乘佛教的主要崇拜對象,根據印度哲學,時間和空間是混淆起來的,因此三世佛有縱橫之分。橫三世佛就是指這三位---東方藥師佛、中央釋迦牟尼佛、西方阿彌陀佛。東方藥師佛,即北邊這尊,主管東方淨琉璃世界,他有兩位協侍,日光普照菩薩和月光普照菩薩。一般祈禱於藥師佛,主要目的在於祈求現世安樂。藥師佛可以保佑世人消災、延壽、去病,許多老者、病人都會禮拜藥師佛,以求健康長壽。中央釋迦牟尼佛,即中央這尊,主管中央娑婆世界,他有兩位協侍,即“大臹”文殊菩薩和“大行”普賢菩薩;他是這個世界的教化者,是佛教教主,他的法身也是藏傳佛教崇敬的大日如來。他前面這兩尊是他的兩大弟子阿難和迦葉,北邊是迦葉,他是釋迦牟尼涅槃後第一次五百羅漢大會的召集人,也是首席大羅漢;南邊是阿難,他是釋迦牟尼的堂弟、十大弟子之一,在師兄弟中稱“多聞第一”,就是長於記憶,傳說釋迦牟尼涅槃後,五百大羅漢聚集在一起,爲了防止異端邪說,便由阿難誦出釋迦牟尼生前的言論,舉各自所聞確係無誤者,集結成佛教的經典。佛祖涅槃後,迦葉尊者成爲“初祖”統領廣大佛家弟子。迦葉圓寂後,阿難尊者繼承迦葉率領徒衆宏揚佛法,被後世尊成爲“二祖”,在寺院中,阿難與迦葉總是侍立在佛祖的兩邊,成爲佛祖的協持。西方阿彌陀佛,即南邊這尊,主管西方極樂世界,他也有兩位協侍,即“大勇”大勢至菩薩和“大悲”觀世音菩薩。一般祈禱於阿彌陀佛,主要目的在於祈求死後的解脫。漢傳佛教認爲,阿彌陀佛主要是以其願力,引渡衆生到極樂世界,脫離苦難的輪迴,所以也叫“接引佛”。在藏傳佛教,他被稱爲月巴墨佛,也是長壽的象徵。而縱三世佛,我們前面已經說過了,是指過去佛燃燈古佛、現在佛釋迦牟尼佛和未來佛彌勒佛。

大殿兩側是十八羅漢塑像。十八羅漢是指佛教傳說中十八位永住世間、護持正法的阿羅漢,由十六羅漢加二尊者而來。他們都是歷史人物,均爲釋迦牟尼的弟子。十六羅漢主要流行於唐代,唐末開始出現十八羅漢,到宋代時,十八羅漢就比較盛行了。十八羅漢的出現,可能與中國文化中對十八的傳統偏好有關。請各位遊客隨我到後邊參觀。

(從南繞至普賢菩薩塑像前)各位遊客,這尊塑像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四大菩薩中的普賢菩薩,北邊那尊是文殊菩薩。四大菩薩指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和地藏王菩薩,他們和我們剛纔提到的三世佛,是大乘佛教尤其是漢地佛教的主要崇拜對象,是中國廟宇中的主要神像。四大菩薩,象徵四種理想的人格,即願、行、臹、悲,象徵願力的是地藏王菩薩,象徵實踐的是普賢菩薩,象徵臹慧的是文殊菩薩,象徵慈悲的是觀世音菩薩。在中國,四大菩薩極受崇拜,香火非常旺盛,觀世音菩薩的道場是浙江省普陀山,文殊菩薩的道場是山西省五臺山,普賢菩薩的道場是四川省峨眉山,地藏王菩薩的道場是安徽省九華山。

(行至背面善財童子塑像前)各位遊客,這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塑像。善財童子是佛教中孜孜以求、四處參訪、潛心修行、終成道果的典範。《華嚴經》中記載:善財爲文殊菩薩曾住過的福城中五百童子之一。出生時,家中自然涌現許多珍奇財寶,因而取名爲“善財”,不過善財童子卻看破紅塵,視財產如糞土,發誓修行成就道業。文殊菩薩某次說法時,善財童子前往請教如何修持菩薩道,在文殊指示下,善財童子開始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創造了佛經中“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佳話。他在普陀洛迦山拜謁觀世音菩薩,得到指點教化後也示現成爲菩薩。請各位遊客前行參觀大悲樓。

(大悲樓前)各位遊客,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是聖天寺XX年建成的大悲樓。從字面來看,我們就知道里面供奉的是觀世音菩薩塑像。“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取“大悲”二字所題。塔樓三層,高18.5米,磚木結構,仿古風格,翹角沖天,雕樑畫棟,巍峨壯觀,共化用資金150多萬元。請各位遊客進殿參觀。

(大悲樓殿內)各位遊客,這就是剛纔我們說的“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塑像,塑像不算底座全高11.2米,銅鑄,神態安祥,是目前全省最大的室內觀音站像。觀音菩薩,又稱爲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等,從字面解釋就是“觀察世間民衆的聲音”的菩薩,是四大菩薩之一。他相貌端莊慈祥,經常手持淨瓶楊柳,具有無量的臹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間疾苦。當人們遇到災難時,只要念其名號,便前往救度,所以稱觀世音。在佛教中,他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同大勢至菩薩一起,是阿彌陀佛身邊的協侍菩薩,並稱“西方三聖”。大殿兩側牆壁上所繪是“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身”,說是爲了使衆生便於接受佛法,觀世音菩薩常因時代環境、風土人情、知識習慣、衆生類別的不同,在各個教化的地方相應地示現各種身份的形象,所謂“千處祈求千處應”也是說的這個意思。

(出大悲樓後至金剛經碑前)各位遊客,這殿前南北兩側所立碑文是XX年觀音菩薩開光及大悲樓落成之際,原民樂老書記、省委常委、省政協副主席韓正卿親手抄寫贈予聖天寺的《金剛經》,XX年8月份勒石刻碑,以弘揚傳統文化,昭示衆生。大悲樓北邊這幢局部4層小樓,是XX年建成的綜合樓,建築面積920平方米,是集藏經、唸佛及聖天寺衆僧尼休息爲一體的綜合場所,裏面水、電、暖齊全,僧尼生活條件較之以前已大有改善。

(下殿南轉至規劃牌前)各位遊客,幾百年來,聖天寺可以說是歷經滄桑、幾度興衰,經歷了多番毀損,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宗教政策得到了很好的落實,特別是1989年被縣人民政府批准爲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以來,聖天寺迎來了穩定良好的發展期,經過二十多年的建設和發展,目前已成爲全市重要的宗教活動場所和民樂縣一處靚麗的旅遊風景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