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途導遊詞(通用1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91W

沿途導遊詞 篇1

我們六人爬山涉水,向大瀑布發起“進軍”。瀑布雖然不是很壯觀,但是它那一瀉千里的氣勢,博得了遊人的讚賞,也使我想起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詩句。我們在這裏玩水、照相,盡情享受大自然的美之後,就急不可待的去登天梯。天梯高110多米,鋼鐵結構,淺藍色,完全是人工造成。仰頭上望建在懸崖峭壁上成“Z”形的天梯,那宏偉、壯觀之氣概不由使遊人驚歎,也是很多人望而卻步,而我產生征服它的信心,使我有一種不上天梯非好漢的感覺。經過我對舅媽、三姨、媽媽的一陣遊說,我們六人攢足力氣向天梯“進攻”,開始大家感覺不錯,不一會兒,舅媽就打起了退堂鼓,我們互相鼓勵,相互比賽,走走歇歇,腳蹬手攀大約用了三十分鐘,我們先後登上了上頂,儘管筋疲力盡,但我們爲戰勝天梯感到驕傲,我們歡呼、雀躍,慶祝勝利。 我們從山下來到山上,山上的景區更是連綿不斷,景色怡人,我們觀看了同心樹、去過迴音石、黑龍潭、珍珠泉、遊過紅石峽,來到劉秀廟。相傳,劉秀被莽兵追趕躲進八里溝,藉助山勢險要、道路崎嶇,甩掉了追兵。當地人特修建廟宇以茲紀念。

沿途導遊詞(通用14篇)

我們游完山上的景點,來到下山的地方。下山有兩條路,一條是從一線天下,另一條是坐觀光電梯。大姐和二姐兩個人遊興未盡,決定從一線天下去。一線天很危險,不僅山與山的距離很近,只能過去一個人的身子,而且很黑,沒有亮光,只是陡峭的山壁上從上到下有一根鐵鏈。下山着需要雙手摸索着、拽住鐵鏈,腳蹬着山壁,漫漫下,很刺激,也很冒險,一不小心就可能是自己墜入懸崖,粉身碎骨。我也想試試,媽媽考慮我年齡小,穿着涼鞋鞋,不讓我從一線天下山。我只好和媽媽、舅媽、三姨每人掏了30元坐觀光電梯下山,只用了短短90秒我們就從山上來到山下,可真快呀!在山下擡頭一望,觀光電梯高168米,也是建在絕壁上,和天梯相比規模更加宏偉,建築難度更大。這正是現代科學進步的體現,也是勞動人民聰明智慧的結晶。

沿途導遊詞 篇2

佛祖後面供奉的是觀音菩薩。因面向北,故稱倒座觀音。在佛教中,菩薩的地位僅次於佛。觀音菩薩左手持淨瓶,右手扶在左手上,她大慈大悲,救苦救難,佛法廣大。觀音作爲菩薩本無性別,到南北朝時,北魏靈太后,爲了更好的體現大慈大悲和方便閨房小姐供奉,改觀音爲女身,從而產生了咱們所看到女身觀音像。觀音左邊是善才童子,右邊是龍女,是觀音的隨侍。

福慧大道

大殿往上是願心臺,面積約6000平方米。北部設有焚香許願的大香爐。在這裏燒香許願是很靈的喲!在香爐前跪拜,擡頭能看清大佛慈祥端莊的面部表情,焚香叩拜後默默許願,大佛會保佑你的願望得以實現。

沿途導遊詞 篇3

大漠風光旅遊區,位於包蘭鐵路北側,包括鐵路以北享譽世界的“五帶一體”治沙工程以及廣漠無垠的騰格裏沙漠。這是沙坡頭旅遊區最具發展潛力的區域。這裏可以參觀沙生植物園;觀看治沙成果展;騎駱駝遊覽原始沙漠風光;騰格裏沙漠野營生存遊戲;自駕車沙海衝浪;卡丁車運動;進行沙浴、沙療;舉行沙灘排球、足球、爬沙坡耐力賽、沙海探寶、觀日出日落、觀星賞月、玩太空球、賽馬、賽駝等活動。旅遊區內配置沙漠帳蓬、蒙古包、民族餐館、沙地篝火狂歡中心、洗浴中心、綠色休閒中心等接待服務設施,有獨具韻味的蒙族風情接待儀式等。擬建設大漠黃河觀景臺,遊客至此,可登高遠望奔流的黃河、無際的沙漠、蒼涼的長城,感受雄渾曠遠、洪荒古樸的文化。

羊皮筏子是黃河上一種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俗稱“排子”。因它由若干個(一般是13個)充氣的羊皮氣囊(當地人稱“渾脫”)分三排捆紮在縱橫交織的木杆上製成。皮筏可大可小,大筏用數十個羊皮氣囊,也有由幾個、十幾個小筏聯成的。羊皮筏不僅製作簡單,操作靈活,搬運輕便,而且吃水線僅十幾釐米,不怕擱淺,隨時可以靠岸。它最大的優點是不怕觸礁碰撞,安全性能極好。旅遊用的羊皮筏,不僅充分利用了民間皮筏的所有優點,而且根據需要,專門製作了4米見方的大筏,更穩更平,也便於遊客在上面活動。

黃河從黑山峽至沙坡頭60多千米流程中,兩岸山峯峭立,險灘幽谷,比比皆是,尤其在沙坡頭段,先民們利用黃河水資源,開流挖渠,引水澆田,創造了在河心築堤分水,自流灌溉的奇蹟沙坡頭黃河“都江堰”。爲紀念先民的聰慧與偉大而建造的“白馬拉繮”雕塑迎風破浪,巍然聳立,似向遊人訴說着古老的黃河故事,是黃河漂流線上的一大亮點。這裏的風景更加靚麗,這裏的環境更加純淨,世界沙都,風景如畫!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千年的水車,歲月的年輪!古老的渡口,感受漂流的那份愜意!沙盡頭,美麗的綠洲!王維的詩寫盡了這裏的天寥地遠!黃沙吹老了歲月,吹不老我的思念!曾經多少個夜晚,夢迴故園!渺遠的沙海,叮噹的駝鈴,這似乎是從絲綢古道走過的駝隊!

沿途導遊詞 篇4

遊客朋友們,大家好, 一路旅途辛苦了,首先我代表億萬河南人民歡迎朋們的到來.我是旅行社導遊。這是我們的司機王師傅,今天少林寺景區的旅行就由我們兩位爲大家全程服務了,希望通過我的講解能使大家對少林寺景區有新的認識.

河南位於黃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區在黃河以南,所以稱爲河南。古代稱爲“豫州”,簡稱“豫”,又因古時豫州位於九州中心,因此又有“中州”、“中原”之稱。鄭州是河南省會,是河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與七朝古都開封和九朝古都洛陽東西相臨,爲全國重要的交通、通訊樞紐,是新亞歐大陸橋上的重要城市,也是國家開放城市、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八大古都之首。早在3620xx年前,這裏就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鄭州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孕育了中華民族及其光輝燦爛的文化。轄區內發現有距今8020xx年的裴李崗文化,距今5020xx年的大河村、秦王寨等多種類型的仰韶文化與龍山文化遺址。隋煬帝開通大運河和通濟渠後,鄭州一度“商旅往返,船乘不絕”,成爲全國水陸交通的重要樞紐。在鄭州周圍,還有星羅棋佈的古城、古文化、古墓葬、古建築、古關隘和古戰場遺址,中華人文始祖黃帝,著名歷史人物列子、杜甫、白居易等就出生在鄭州。1920xx年,鄭州爆發了震驚中外的”二七“大罷工,現在城中還保存有”二七“紀念塔,是鄭州的標誌性建築,在中國工運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

鄭州交通便利,是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京廣、隴海鐵路在此交匯,鄭州北站是亞洲最大、最現代的貨運編組站;1997年新建成通航的鄭州新鄭國際機場,是中國第21個國際機場和十大機場之一。107和310國道、連霍和京珠高速在此交匯。

我們現在所走的是鄭少高速,也是鄭州連接少林寺的高速快車道,我們兩邊的蔥山峻陵就是被武則天御封的中嶽嵩山,嵩山博大精深,獨領風騷,猶如一顆璀璨明珠,熠熠生輝,向人們展現出華夏民族的輝煌歷史和現代文明禮貌的壯麗畫卷。黃帝曾在此遊歷,唐堯彎弓獰獵,大禹虔誠祭奠……周公姬旦,漢武帝劉徹、唐高宗李治、明太祖朱元璋、清聖祖乾隆等一代天驕,相繼在此祭祀封禪。李白、杜甫、歐陽修、范仲淹、理學大師程頤、程灝在此遊學。這裏有中國最古老的北魏嵩嶽寺塔,有我國最早的天文建築周公測景臺和元代觀星臺、有中國宋代四大書院之一嵩陽書院、有我國現存最大的道教建築羣中嶽廟,有蒼翠清幽的大法王寺等,“天下第一名剎”少林寺、規模宏大的塔林就坐落在嵩山腳下,威震海內外的少林功夫就從這裏走向世界。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城市就是登封市,天冊萬歲元年(695年)武則天封嵩山爲中嶽,改年號爲“萬歲登封”元年。登封一名,由此而得。我們留意一下,路邊有很多的武術學校,對了,少林寺就快到了,少林寺就在登封境內。登封市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域,是全國著名的“文物之鄉”和“武術之鄉”。登封歷史悠久,據史書記載,中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王朝最早在陽城建都,

好了朋友們,少林寺到了,我們在少林寺的遊覽時間是兩個小時,十一點我們在車上準時集合,請大家記住我們的車牌號是豫A,我的導遊旗是綠色的――旅行社。請帶好你們的貴重物品下車集合,一會我辦完夠票手續後我們集體進景區。

沿途導遊詞 篇5

大家好,今天我帶大家去遊覽萬里長城,我很高興,希望大家也要保持一個愉快的心情。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萬里長城。大家請注意,不要在城牆上亂塗亂畫,不要亂扔垃圾,以免給後來的遊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我來介紹一下萬里長城吧!萬里長城始建於公元前5世紀春秋戰國時期,當時,諸侯國們爲了防禦各國互相攻打,所以修築了萬里長城。公元3世紀,秦始皇統一了中國,派蒙田率領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後,爲了防禦匈奴再次攻打秦國,所以把原來分段的長城連接起來,築成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其後歷代不斷維修擴建,到公元前17世紀中葉明代末年,前後修築了二千多年。

現在的萬里長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長城,它西起甘肅的嘉峪關,東到遼東的鴨綠江邊。其中山海關至鴨綠江邊一段約長二千公里,現已全部毀壞,但山海關到嘉峪關一段,大部分仍然保存下來。城牆平均寬五米,可容五馬並騎,十人並行。內側砌成高約一點五米的矮牆,外側砌成高約一點五米的牆垛,牆上的瞭望口是用來瞭望敵軍軍情的,射擊眼是用來架槍和大炮來射擊用的,排水溝和吐水嘴是用來排水的。在關口和險要的地方設有凸出的羅城,還有供傳遞軍情的烽火臺。這些設施就在這兒,大家可以摸一摸、觀察觀察。

大家請沿着萬里長城向前看,就會發現萬里長城規模宏大。一次修築用的磚石如果用來修築一道厚一米,高五米的長牆,這道長牆足以環繞地球一週而餘;如果用來修築寬五米,厚三十五釐米的馬路,那就要環繞地球三四周。如果包括歷代的重修和補築,那工程總量就要增加許多倍了。因此,以工程的艱鉅浩大,則要居世界七大奇蹟之首,爲世界人民所矚目。現以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是重點保護的文物。 萬里長城是人類歷史上耗費人力最大,時間最久,物資最多的建築,它是一座稀世珍寶和藝術非凡的文物古蹟,萬里長城像徵着中華人民的堅不可摧、永存於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華人民的驕傲,是整個人類的驕傲。

好了,這次旅遊就到這裏,再見了,萬里長城。

沿途導遊詞 篇6

飛龍峽長約1000米,寬度2-10米不等,擡頭向西仰望,180米的崖壁上,由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張海題寫的“飛龍峽”三個大字遒勁有力。在入山臺階路左側是桃花谷簡介與導遊圖,從這裏可分爲兩條路入山,一條是順桃花谷飛龍峽棧道,沿路觀景到達桃花谷洞村;另一條是乘車穿越人工隧道從飛龍峽懸崖公路,直達桃花洞村。

在一個巨大的平臺上書寫着“琴臺”兩個字,傳說昔日俞伯牙來此遊玩,被山光水色所陶醉,盤石而座,架走琴案,在此彈奏高山流水樂曲,如今寬大的“琴臺石”猶在,潺潺的流水聲,宛如伯樂彈奏出來的遺韻,在峽谷美妙迴旋。

黃龍潭由兩潭組成,那個小豁口處的流水就是從上潭溢出來的,在地質學上高處的潭叫懸潭,低處的潭叫學潭,西潭以瀑布相連,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我們也把它叫子母潭,上潭爲子潭,下潭爲母潭。黃龍潭,潭面約350平方米。

懸潭四周高崖圍合,猶如置身一個葫蘆中。有景就有水,有水就有潭,遙看對面飛龍峽瀑布飛流湍急,噴涌而下,直落龍潭,水聲震天,浪花飛濺,涼意頓生。懸潭頂部,西崖相夾,天開一線,谷底激流飛穿,谷壁瀑布高懸,給人以“看天一條縫,看溝一條龍”的感覺,這種峽谷模式,在地質學上叫“箱形峽谷”。

沿途導遊詞 篇7

八里溝風景區位於太行山南麓,河南、山西兩省交界,距新鄉市50公里,輝縣市20公里,景區總面積40平方公里。景區內重巒疊嶂、怪石嶙峋、獼猴跳澗、溪流潺潺,這裏薈萃了太行山水之精華,集奇、峻、險、幽爲一谷。199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爲省級風景名勝區。

桃花灣景區 在景區入口處,山門、橋頭堡、辦公大樓均爲仿古漢闕式造型,樣式古樸大方,風格素淨雅緻,充分展現出八里溝人樸實待客、和諧經營的信念與追求。進入山門,我們迎面看到的是一座壽星石雕:八里溝的森林覆蓋率在95%以上,空氣中負氧離子的平均含量達到每立方厘米5000個以上,是一些城市鬧市區的十幾倍,整個景區好像一座“天然氧吧”。所以這裏自古流傳有“常到八里溝,能活九十九;常住八里溝,能活一百九”的民諺。進入景區右邊隱隱約約現出的那座灰色小廟叫做二仙廟。根據廟前可辯識的古碑推測,這座廟最晚在明朝萬曆年間就己經有了,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廟;向左邊看,遠處那座聳立的山頭好象人的兩個手指頭一樣,它的名字叫做拇指峯。拇指峯的手勢好象正在歡迎大家前來八里溝呢。

通過“通幽橋”之後,咱們就進入了瀑潭相連,流水潺潺的桃花灣景區。這個景區主要有桃花潭、桃花灣、將軍潭、桃花灣瀑布、將軍潭瀑布等美麗的景點。遠遠看到的就是桃花灣瀑布,瀑布下邊的水潭叫做桃花潭,瀑布上面則是一個面積達20xx0平方米的桃花灣。桃花灣的右邊是一片鬱鬱蔥蔥的蟠桃園,蟠桃園邊還有一座十分古樸的桃源閣賓館。每到春暖花開的季節,滿眼桃花怒放、紅豔欲滴、花草粉芳、空氣含香。

據說這片桃林是當年東方朔爲漢武帝上天偷蟠桃時扔下的一顆桃核衍變而來。因此,後來王母娘娘還爲此特地在八里溝舉辦了一次蟠桃大會,這個場面至今還保存在我們玉皇宮文化遊覽區裏。現在,桃花灣水面上陸續開發出飛索、晃橋、竹筏、漂流等項目,並且還有一處面積比較開闊的沙灘,大家可以在這裏駐足嬉水,然後再前往參觀抱犢橋、將軍潭以及將軍潭瀑布。

抱犢橋——傳說這裏是東漢光武帝手下大將馬武小時候抱着牛犢過河的地方。後來馬武成爲東漢的開國將軍後,回到家鄉爲家鄉人民修建了這座小橋。人們爲了紀念他,就把這座橋命名爲抱犢橋,並把橋下的水潭和瀑布命名爲將軍潭和將軍潭瀑布。前面有一座造型古樸的仿古建築,它就是爲紀念馬武而修建的“馬武居”茶酒樓。

鳳凰大峽谷位於抱犢橋右側,順山而上,人跡罕至,天然野趣,美不勝收。峽谷盡頭就是八里溝景區另一個大瀑布——紅河瀑布。峽谷內現有梅花鹿馴養基地,二百多頭梅花鹿悠然休閒,怡然自得,漫步在青山峻嶺之中。這些梅花鹿是當年北京爆發“非典”時,座落在小湯山的北京龍脈溫泉集團“梅花鹿苑”被徵集要建“非典”醫院。而從北京的燕山“移民”過來的。

踏過將軍古蹟抱犢橋前方就進入了山神廟景區。山神廟景區因其區內廣佈山神小廟而得名,這些小廟大多分佈在險峻的登山小道兩側,或在懸崖陡壁附近,星羅棋佈,數量衆多。過去,山民爲了生活,翻山過崖,稍有不慎,就會掉入懸崖,喪失性命,因此,他們不得不將希望寄託在山神身上,到外搭設山神小廟,祈求山神的保佑。

從山神廟景區開始,逐步進入了深山區。山神廟景區以衆多的象形岩石和象形奇峯出名。不知不覺間來到了靜心潭瀑布前面。這個瀑布雖然不大,但它輕盈靈巧,在旁邊幾塊巨石的襯托下,更是顯得十分秀美。靜心潭瀑布上面是靜心潭,潭前有兩塊巨大的石頭,分別叫做“清涼石”和“大孤石”。清涼石平平坦坦,十分光潔,好像一張巨大的睡牀,大家可以到上面稍事休息。前面那塊大孤石上則刻着“清幽”兩個字,它形象準確的概括出了八里溝山水風光的特色。

“醉仙橋”——它指的是大家走在橋上,左右搖晃,那種感覺就好像是喝醉了酒一樣。通過醉仙橋以後,左邊有一座山凹,它的名字叫作“九佛龕”:酷似佛龕的山壁裏,細看可以看到九位佛像。據說,誰能在龕內看出一佛,誰就可以看到一重福氣,找到的佛像越多,得到的福氣也就越多,希望遊客都能在這裏廣結佛緣,福壽綿延。

到紅石景區可以選擇北路或者南路,北路經“一線天”或“一步登天”觀光電梯,南路經八里溝棧道(絕壁天梯)。懸崖峭壁上的之字形鐵梯就是棧道。有的朋友看到以後,會倒吸一口涼氣,望而生畏,其實非常安全。八里溝棧道位於大瀑布左側200米處,全長180米,垂直高度130米,有臺階650個。棧道爲全鋼材結構,建成於20xx年9月,兩側均有護欄,等於全封閉,所以快速安全。“一步登天”觀光電梯在北路“一線天”附近,高168米,之所以命名爲“一步登天”,是指遊客輕鬆一步跨入電梯,90秒鐘就可以直接登頂,中老年遊客和身體欠佳的都市一族登上三重絕壁,欣賞紅石河美景,不再有恐懼攀爬登山之險勞,就近還可欣賞“石花巖”“劉秀泉”等景點。

觀看七色俱全的瀑布彩虹,微風吹來,彩虹隨風飄移,忽隱忽現,虛無飄渺,如觀仙境。登上棧道,慢慢上山:往下看如同天上看人間,袖珍山水,微觀景現;往上看千尺絕壁,立於眼前,青松倒掛,盤根錯節,膽小的朋友會心驚肉跳,渾身哆嗦。但是不到山頂非好漢,堅持就是勝利。

“紅石河”位於八里溝“葫蘆崖”上,因河牀爲紅石砂岩,所以叫“紅石河”。源出山西,河寬20米,深0.6米,由於海拔1500米,故又叫“太行天河”。山谷幽深,流水潺潺,河水順着光潔平整、錯落有致的紅石板川流不息。在陽光照耀下,如巨型水晶板,晶瑩透亮,似亂石彈溪琴,淙淙悅耳。碧綠的河水猶如一面寶鏡,橫臥於青山之間,反襯藍天白雲,令人目迷五色,一步一回頭,一折一讚嘆。“紅石河”中有八塊巨石,傳說八仙曾在遊覽、小憩,所以叫“八仙台”。人們到此也可以當一回“神仙”,在此玩水、遊覽、攝影留念。

“紅石河”邊有一天然石洞,名叫“觀音洞”,又叫“青龍洞”,這裏三伏天也涼氣沁人。洞裏泉水常年不斷,水色透明,無雜質、無氣味、含有多種有益於健康的多種微量元素,甘甜可口,適於飲用。用來泡茶增三分香,煮飯增加三分甜。過去山民用此泉水賣錢,五毛錢一瓶。現在敞開供應,隨便喝。保你一杯解風塵,二杯去疲乏,三杯大汗落。

北邊山上有一山谷,山泉涌出,從山岩上落下,如珠如玉,似針似線,一串串,一行行,似萬斛珍珠,此起彼落,永不停息,故名“珍珠泉”。

珍珠泉向前有一深潭,名叫“黑水潭”。這裏流傳着一個“黑龍建宮”的故事,說是每年二月二龍擡頭時,羣龍都在此聚會。有一天,黑龍自告奮勇,在這裏建成了一座龍宮供羣龍居住。羣龍就把這裏命名爲黑龍潭。黑龍非常高興,從此不斷出入水面,常被人發現。據說誰能見到它,就會帶來一生好運。

一線天,是一條非常狹窄的山縫,過去村民有一條盤山小道,蜿蜒曲伸,遠望如同一條巨龍,盤旋逶迤于山崖之間,被稱“龍盤梯”。數百個臺階沿崖而上,陡峭險峻,這是過去八里溝村民和山西的老鄉上下的唯一通道,山民上下購物、運貨均從此過。如果挑擔而行,稍不留神,就有摔下懸崖之險,正是“山本無路巖作徑,人若有膽巖上行”。

大家看到一線天兩邊斷壁如削,四周雲霧繚繞,沿途怪石林立,險峻清奇,景緻極佳。人行走在原始山路之中,時而要低頭曲背,時而要側身帖壁,時而仰首攀援,時而要俯視溝壑。山路彎彎,石階起伏,象一條空中飄帶,忽上忽下,時隱時現。置身其上,千姿百態的奇石怪景,深不可測的幽幽峽谷,盡現眼前。遊客從中走過,擡頭看天,只能看到一線青天,所以得名一線天,又叫“一線雄關”、“長天一線”。

到紅石景區可以選擇北路或者南路,北路經“一線天”或“一步登天”觀光電梯,南路經八里溝棧道(絕壁天梯)。懸崖峭壁上的之字形鐵梯就是棧道。有的朋友看到以後,會倒吸一口涼氣,望而生畏,其實非常安全。八里溝棧道位於大瀑布左側200米處,全長180米,垂直高度130米,有臺階650個。棧道爲全鋼材結構,建成於20xx年9月,兩側均有護欄,等於全封閉,所以快速安全。“一步登天”觀光電梯在北路“一線天”附近,高168米,之所以命名爲“一步登天”,是指遊客輕鬆一步跨入電梯,90秒鐘就可以直接登頂,中老年遊客和身體欠佳的都市一族登上三重絕壁,欣賞紅石河美景,不再有恐懼攀爬登山之險勞,就近還可欣賞“石花巖”“劉秀泉”等景點。

觀看七色俱全的瀑布彩虹,微風吹來,彩虹隨風飄移,忽隱忽現,虛無飄渺,如觀仙境。登上棧道,慢慢上山:往下看如同天上看人間,袖珍山水,微觀景現;往上看千尺絕壁,立於眼前,青松倒掛,盤根錯節,膽小的朋友會心驚肉跳,渾身哆嗦。但是不到山頂非好漢,堅持就是勝利。

“紅石河”位於八里溝“葫蘆崖”上,因河牀爲紅石砂岩,所以叫“紅石河”。源出山西,河寬20米,深0.6米,由於海拔1500米,故又叫“太行天河”。山谷幽深,流水潺潺,河水順着光潔平整、錯落有致的紅石板川流不息。在陽光照耀下,如巨型水晶板,晶瑩透亮,似亂石彈溪琴,淙淙悅耳。碧綠的河水猶如一面寶鏡,橫臥於青山之間,反襯藍天白雲,令人目迷五色,一步一回頭,一折一讚嘆。“紅石河”中有八塊巨石,傳說八仙曾在遊覽、小憩,所以叫“八仙台”。人們到此也可以當一回“神仙”,在此玩水、遊覽、攝影留念。

“紅石河”邊有一天然石洞,名叫“觀音洞”,又叫“青龍洞”,這裏三伏天也涼氣沁人。洞裏泉水常年不斷,水色透明,無雜質、無氣味、含有多種有益於健康的多種微量元素,甘甜可口,適於飲用。用來泡茶增三分香,煮飯增加三分甜。過去山民用此泉水賣錢,五毛錢一瓶。現在敞開供應,隨便喝。保你一杯解風塵,二杯去疲乏,三杯大汗落。

北邊山上有一山谷,山泉涌出,從山岩上落下,如珠如玉,似針似線,一串串,一行行,似萬斛珍珠,此起彼落,永不停息,故名“珍珠泉”。

珍珠泉向前有一深潭,名叫“黑水潭”。這裏流傳着一個“黑龍建宮”的故事,說是每年二月二龍擡頭時,羣龍都在此聚會。有一天,黑龍自告奮勇,在這裏建成了一座龍宮供羣龍居住。羣龍就把這裏命名爲黑龍潭。黑龍非常高興,從此不斷出入水面,常被人發現。據說誰能見到它,就會帶來一生好運。

八里溝景區有五品(五品包括:紅豔欲滴桃花灣、古意昂然山神廟,清泉潺流羊州地、人神洗練一線,飄渺仙境紅石河天)有150多個景點,有北方十分罕見的瀑布羣。僅渠瀑、簾瀑、溝瀑等大小瀑布就有100多處,是中國北方絕無僅有的瀑布羣體。八里溝主景紅石河碧水橫溢、紅綠相映、色彩斑斕、明麗如畫,因海拔1100米被譽爲“太行天河”;登上太行主峯玉皇峯,能東觀日出、西望雲海、南眺黃河九曲、北覽千峯競秀。八里溝有兩道山門,皆爲秦漢風格的漢闋式山門,八里溝大酒店爲明清風格的宮殿式。前方有一小廟名爲二仙廟,在這裏流傳着一個二仙採藥的故事。相傳很久以前這一帶流行了一場瘟疫,很多老百姓在這場瘟疫中喪失了生命,後來有兩個南方遊山玩水的小姑娘來到此處,她們雙雙主動上山爲村民採藥治病,山高路險,很不幸在一次採藥中,雙雙墜落懸崖`````。瘟疫過去爲了感謝她們的救命之恩,就將她們神化成天上就難的仙女,於是救在這座鳳凰嶺山修建了一座二仙廟,讓後人永遠記住她們,感謝她們。好,現在我們開始五品之旅。

八里溝第 1 品:紅豔欲滴桃花灣。進入桃花灣,山水環繞,風景迷人,因爲這裏桃樹滿山,春來桃花怒放,紅豔欲滴,故稱之爲“桃花灣”。由於遠在深山春來遲,花開花謝都較山下晚。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正是最好的寫照。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瀑布就是八里溝的第一個瀑布——桃花灣瀑布。這種瀑布是簾式瀑布,猶如一簾幽夢。再看這座橋,橫跨小河上,橋名“抱犢橋”河爲抱犢河。橋下又現一瀑布,名叫“抱犢溝瀑布”。據說這個故事發生在抱犢橋邊,西漢末年,這裏有一個牧童名叫馬武,每天要趕着牛羣涉水到河對面山坡上放牧,其中有一頭新生的小牛犢,善良的馬武怕牛犢太小會被水淹死便抱在壞裏過河。日久天長,小牛犢逐漸長大,馬武仍是天天抱着它過河,不知不覺不覺中,膀擴腰圓,成了方圓百里有名的大力士。話說劉秀套到此處,前被河道阻擋後面追兵將至,在焦急萬分時是馬武抱着劉秀過河。

後來就一直跟隨劉秀與王莽決戰,因屢立戰功,劉秀稱帝后,他就被封爲大將軍。馬武做官後經常想到自己小時侯抱牛過河不易,於是出錢在這條河上修建一座石橋,後人就稱之爲抱犢橋。八里溝第 2 品:古意昂然山神廟。多年前山神廟處曾有一小廟,供奉山神、土地,年久失修已毀,但地名尤存。八里溝的山八里溝的石看什麼想什麼,想什麼是什麼,只要你敢想,沒有想不到。周圍山峯林立,高峻雄偉,奇形怪狀,趣味無窮。其後又有一山峯,似一老人,後挽髮髻,蒼髯飄胸,正在宣講,這就是“老子佈道”。大皇龕是山神廟的主要景點之一。上山可以看到太行絕壁,挺拔險峻,直插雲霄,蔚爲壯觀。此地有一天然大圓石,可以膜拜。北面大皇龕上方有一幽深山谷,陰柔秀美,又名“女媧谷”。

羊洲地景區地處深山,是野生動物的樂園。景區有"獼猴自然保護區",常有成羣獼猴出入山間,正是"深山風光好,猴子自逍遙"。爲了便於觀賞,景區還訓養了百隻獼猴,平時放養,一聽哨聲,就會蜂擁下山,搶吃玉米花生,很受遊客青睞。八里溝大瀑布爲景區精中之華,落差180米,源於海拔1500米的紅石河,山高水急,河水從斷崖峭壁上以排山倒海之勢飛流直下,奔騰咆哮,猶如雷鳴,震耳欲聾,聲聞數裏。又如銀河倒瀉,白練懸空,浪花四濺,霧雨瀰漫。若是晴天麗日,還可見七色彩虹,嬌妍多姿,令人目迷五色,一步一回頭,一折一讚嘆:"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那得幾處尋。"紅石河位於八里溝盡頭葫蘆崖上,源於山西,因河牀爲爲紅石沙岩,所以叫“紅石河”,因海拔1500米,故被譽爲"太行天河"平均0。6米深,20米寬。.在河的中游有8塊巨石,傳說八仙曾在此遊覽,小憩,顧名“八仙台”。觀音池,喝此水可一杯請心肺,二杯大汗落,三杯解煩幽。還有八里溝村,可觀賞一農家百年舊居,體會家居深山密林小山村的天然野趣。

沿途導遊詞 篇8

王相巖景區,東臨溪水,西依懸崖,左右西側峭壁環繞,形成了一個閉合性極強的圍谷,與對面山崖上的朱雀相迎,暗合了中國古代風水學“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的理想模式,吸引了歷代名人雅士來此修身隱居。商代國王武丁和奴隸宰相傅說都曾在此居住生活;東漢名士夏馥因“黨錮之禍”,曾在這裏隱居避難;明代河北道士趙德秀曾在這裏修身養性,居山不捨;清代兵部督捕右侍郎許三禮曾在這裏修築別墅安度晚年。因此,王相巖也多次更名,上古稱“寶泉巖”,殷商稱“王相巖”,東漢稱“隱居巖”,明代稱“老道巖”,清人稱“避暑巖”。現代旅遊專家學者以王相巖之雄,王相九峯之秀,登山道路之險,山間景觀之奇,稱爲“太行之魂”。

王相巖牌坊高8米,寬大5米,由當垢石英岩構築,石板封頂,具有當地民居風格。中門上方“王相巖”三字,爲明代萬曆十一年(1583年)時任林縣知縣的張崇雅所寫。兩側門上的“仁山”、“智水”,取自孔子《論語·雍也》中“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一名,意思是純一的安於義理的人喜好在山,明白事理的人情繫於水。

王相巖是典型的四神砂結構圍谷地貌,山峯三面圍合,開口向東,迎來紫氣,形成護砂嚴謹的風水寶地。大家向東看,對面崖上伸出那塊紅色的岩石猶如孫雀頭部,而其後的山崖猶如綠色的彩屏;大家向北看,由西向東逶而來的山嶺猶如一條青龍;向南看,山頂上的造型地貌像一隻白虎,虎視眈眈,俯瞰山下;在套谷裏面還有一個金電望日峯和回首觀龍峯,龜蛇也叫玄武,我們到上面就會看到。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四靈獸地貌造型惟妙惟肖。

沿途導遊詞 篇9

橫店——一個令人嚮往的地方,我們平時喜歡看的許多電影電視是在橫店拍攝的,聽說還聚集着許多明星呢!我曾無數次的想去,想真實的體驗一下電影電視中的世界,說不定一不小心還能見到某位大明星,可是總因爲這樣那樣的原因沒能去成。爲了圓這個夢,爸爸請了二天假,終於要讓我夢想成真了。

經過4個多小時的顛簸我們到了橫店。初入橫店城並沒有發現這座小城與別的城市有什麼不同,可是一到城內就像穿越到了兩百年前的滿清時代,我們來到了萬園之園——圓明園,這座皇家園林在歷經磨難後在這裏煥發出新的生機。一比一建造的故宮和清明上河圖重現了我國明清時期的繁華與強盛,讓我切身體會到了什麼叫做“一朝步入畫中,彷彿夢迴千年”。接着我們還瀏覽了千年古剎“大智禪寺”,裏面有着全國最高的佛像,歷經了千年風雨後依舊屹立。

晚上我們夜遊了“夢幻谷”觀賞了全球最大的實景火山演出——“夢幻太極”,節目裏運用了大量的影視特效,我實在分辨不出哪個是真,哪個是假。正當我沉醉在優美的音樂裏的時候,只聽見一聲巨響,火山爆發了!岩漿從火山口上像河流一樣流了下來,幾束美麗的煙火尖嘯着射向空中,全場觀衆的視線跟着那煙花飛進空中,真是太驚險壯觀了。隨後我們還觀賞了“暴雨山洪”演出,只聽見轟隆隆的響聲水就像發瘋似得衝了下來,山上的幾座房屋瞬間淹沒在洪水裏,這場面,真驚心動魄!在大自然面前,人類顯得總是這麼渺小。

我看着迷人的景色,陶醉了,多美的地方啊!就玩兩天夠嗎?但是美好的時光總是過的那麼的快,由於爸爸要工作我們不得第二天早上就要回家,但是我決不會忘記這令人振奮的一天。

沿途導遊詞 篇10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來河南省會鄭州市參觀遊覽。我叫劉齊,是鄭州天下旅行社的導遊,這位是我們的司機鄒師傅。大家在鄭州旅遊期間,將由我和鄒師傅爲大家提供服務。願您在鄭州度過一段美好而難忘的時光。

鄭州是河南省會,河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處中華腹地、九州之中,她北臨滔滔黃河,西依巍巍嵩山,東、西接廣天邊際的黃淮平原,素有“雄峯中樞,空域險要”之稱。

鄭州古屬豫州。公元前1020xx年週五王滅殷後,將其北管叔鮮封於此地,成爲管國。秦滅六國後這裏設縣屬三川郡。東漢時爲管城。隋文帝開皇三年稱鄭州,這是鄭州稱號的開始。清代,鄭州升爲直隸州。1920xx年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人大罷工革命運動後,被稱爲“二七”名城。1948年10月22日鄭州解放後,設置鄭州市。1954年河南省會由開封遷至鄭州,鄭州成爲省會城市。   全市轄區5區和郊區1區(上街區)、5市、1縣,總面積7446.2平方公里,總人口約580萬,其中市區城市面積約130平方公里,市區人口約190萬。

鄭州交通便利,是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京廣、隴海鐵路在此交匯,鄭州北站是亞洲最大、最現代的貨運編組站;107和310國道在此交匯:由鄭州通往全省各地的高速公路網正在形成、現在遊客走高速可直達北京。1997年新建成通航的鄭州新鄭國際機場,是中國第21個國際機場和十大機場之一。鄭州商貿發達,素有商城之稱,早在1992年,這裏就爆發了轟動全國的“商戰”,今天的商戰更是好戲連臺。鄭州地上地下資源豐富,農副產品繁多,工農業發達,是國務院批准的歷史文化名城。

鄭州環境優美,綠樹成蔭,素有綠城美譽。特別是近年來,鄭州加大拉城市建設的力度,城市品位不斷提高。鄭州新建拉濱河公園,紫荊廣場等大型綠地和廣場。鄭州旅遊資源豐富,有嵩山風景名勝區,那裏有以少林工夫名揚天下的少林寺;有鄭州黃河遊覽區,是領略母親河神韻的好去處;有新鄭軒轅帝故里,是炎黃子孫尋根祭祖的好地方,還有大河村遺址,鄭韓故城,鞏義宋陵,打虎亭漢墓、石窟寺、杜甫故里等名勝古蹟。鄭州旅遊配套設施完善,各種星級飯店、各菜系餐廳、各種娛樂設施等等一應具全,夜生活也豐富多彩。

您旅遊期間,將會得到周全高檔的服務、感受到中原人民的熱情、淳樸,更會了解到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

歡迎大家到鄭州旅遊觀光。

沿途導遊詞 篇11

今天我要帶領大家參觀的是洛陽市一處著名的旅遊景點——白馬寺。白馬寺位於今洛陽城東約12公里處,這裏北依邙山,南臨洛水,寶塔高聳,殿閣崢嶸,長林古木,肅然幽靜。在它的東面不遠處,蒿榛叢莽的古城垣,依然斷斷續續逶迤在伊洛平原之上,勾勤出一座昔日大國京都的宏偉輪廓。那就是東漢洛陽城的舊址。

白馬寺初創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由官府正式創建的第一座寺院,是源於南亞次大陸的佛教在遼闊的中華大地賴以繁榮發展的第一座菩提道場,故歷來被佛教界稱爲“釋源”和“祖庭”。“釋源”即佛教之發源地,“祖庭”即祖師之庭院。它對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對促進中外思想文化交流和發展各國人民的友誼,是起了重要作用的。1961年,國務院公佈白馬寺爲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國務院又公佈白馬寺爲全國漢傳佛教重點寺院。前不久,即20__年6月2日,白馬寺又被國家旅遊局定爲國家4A級旅遊景點。

白馬寺自東漢創建起,到董卓火燒洛陽時第一次被毀,其後興衰毀建,到武則天時,由主持薛懷義大興土木,達到了鼎盛。隨後又毀建不斷,最近一次大規模重修是1972年爲迎接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經周總理批示而進行的。

現存白馬寺坐北朝南,爲一長方形的院落,總面積約6萬平方米左右。門前有寬闊的廣場。寺內的主要建築,都分佈在由南向北的中軸線上。前後有五座大殿,依次爲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毗盧閣,東西兩側分別有鍾、鼓樓,齋堂、客堂,禪堂、祖堂,藏經閣、法寶閣等附屬建築,左右對稱,佈局規整。山門前的這兩匹石馬,通高1.8米,身長2.2米,形象溫馴,雕工圓潤。大家可能會問,這兩匹馬是否和白馬寺的創建歷史有關呢?

關於白馬寺的創建,最流行的一種說法即“白馬馱經”說。據在關佛籍記載,東漢永平七年的一天晚上,漢明帝劉莊(劉秀之子)夜宿南宮,夢見一個身高丈六,頭頂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來,在殿庭飛繞。第二天早上,漢明帝召集大臣,把這個夢告訴給大臣們,博士傅毅啓奏道:臣聽說,西方有神,人們稱其爲佛,就像您夢到的那樣。漢明帝聽罷,信以爲真,於是就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餘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經、佛法。蔡音等人於公元65年,告別帝都,踏上了“西天取經”的萬里征途。在大月氏國(今阿富汗境至中亞一帶),遇到印度高僧攝摩騰、竺法蘭,見到了佛經和釋迦牟尼佛白氈像,誠懇邀請二位高僧東赴中國弘法佈教。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應邀和東漢使者一道,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同返國都洛陽。漢明帝見到佛經、佛像,十分高興,對二位高僧極爲禮重,親自予以接待,並安排他們在當時負責外交事務的官署鴻臚寺暫住。公元68年,漢明帝敕令在洛陽西雍門外三裏御道北興建僧院。爲紀念白馬馱經之,因此取名“白馬寺”。“寺”字即源於鴻臚寺之“寺”字。再後來“寺”字便成了中國寺院的一種泛稱。

說到白馬寺,不少遊人都會把它和“唐僧取經”的故事聯繫在一起。其實從時間上看,白馬寺要比“唐僧取經”早560多年。

我們眼前的這兩匹石馬,原是宋代太師太保、右衛將軍、駙馬都尉魏咸信墓前之物,是兩件優秀的宋代石雕作品。1935年前後,主持僧德浩法師重修白馬寺時,將它們遷置於山門前。大家看到的這座山門,爲牌坊式歇山頂,建於明代。1987年翻修了頂部,木質匾額上的“白馬寺”三字,是中國佛教協會原會長趙樸初先生題寫的。三個門洞,象徵着佛教所說的“三解脫門”佛教稱之爲涅磐之門。三個門洞都是用磚和青石券砌而成的,部分券石上刻有工匠的姓氏名字,從字體上看此種券石應是東漢遺物,是白馬寺內現存最早的文物。

白馬寺山門內西側,有一巨大的半截殘碑,殘高約1.7米,寬1.4米,相傳此碑爲宋代翰林學士、著名文人蘇易簡撰,因其碑文不是由上到下一長行通寫到底,而是用短行分成幾排寫出來,別具格式,故稱“斷文碑”,爲白馬寺六景之一。

山門東側,爲元代所遺存的《洛京白馬寺祖庭記》碑,通高3.5米,寬1.15米,碑額“洛京白馬寺祖庭記”八字爲篆書。此碑立於元代至順四年(公元1333年),由元代華嚴名僧仲華文才撰文,內有“上夢金人,自西飛至,身光煒,以遲旦告所夢於臣下”,“遣遵偕郎中蔡音、秦景等十八人,西訪至天竺,遇沙門迦攝摩騰、竺法蘭”等句子,碑文稱白馬寺爲“祖庭”和“釋源”,並說“釋源居中天,權輿佛法之地”,實爲“騰、蘭二神僧開教之緒”。仲華文才後來到了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五臺山,成爲五臺山名剎佑國寺的開山第一代主持。這篇碑文,應是他卓錫白馬寺時所撰。碑文楷書,字體瀟灑工整,丰神秀骨,實爲不可多得的書法藝術珍品。因此碑不曾留下書丹者姓名,碑文究竟出自誰手,遂成一樁懸案。但字體爲“趙體”。

前面這座東西對稱的建築,東側爲新建的鐘樓,鐘樓前有民國時期所建的五間“門頭堂”;西側爲新建的鼓樓,鼓樓前有民國時所建的“雲水堂”。“門頭堂”、“雲水堂”現已闢爲佛教法物流通處和旅遊接中心。

在鐘樓以東、鼓樓以西,靠近東西兩側圍牆,分別爲攝摩騰、竺法蘭二位印度高僧之墓。二位高僧曾長期禪居白馬寺內譯經傳教,在這裏他們共同譯出了中國最早的漢文佛經《四十二章經》。他們先後圓寂於白馬寺,就葬於寺內,現墓前有明代崇禎七年(1634年)所立墓碑,“騰蘭墓”也爲白馬寺六景之一。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座大殿稱爲天王殿,是白馬寺內第一重大殿。此殿因殿內供四大天王而得名。迎面而坐的是大肚彌勒佛,他笑容滿面,和藹可親,右手持念珠,左手握布帶,形象生動有趣,爲明代造像作品。在中國漢族的佛寺中,第一座大殿通常都供奉彌勒佛。人們進入佛寺中,首先看到這一樂呵呵的形象,會對佛門產生一種親切之感。

佛像上面的這一座大佛龕,共雕有五十多條姿態各異的龍,雕工細膩,是清代上乘的木雕藝術品。

大殿內兩側,分塑四大天王,又叫“四大金剛”,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手持琵芭;南方增長天王,右手持傘,左手握妖;西方廣目天王,一手握龍,一手持寶珠;北方多聞天王,手託寶塔。按照中國個習慣,一他們手中所持法器不同,他們分別代表着“風”“調”“雨”“順”,四大天王身材魁梧,威風凜凜,是一組清代泥塑作品。

這尊面北站像爲韋駝天將,被稱做“護法神”,着武將裝,立於彌勒像後,正對釋迦牟尼佛,執行着維護講經道場,不許邪魔侵擾的任務,也是清代泥塑作品。

在天王殿的東西兩側,種植着許多石榴樹。人們說“五月石榴紅似火”,但在白馬寺卻恰恰相反,因爲這裏的石榴顏色是白色的。每至農曆四五月份,樹上開滿了石榴花,晶瑩潔白,如玉似雪,十分好看,真是“五月榴花白如雪”。

大佛殿是白馬寺的第二重大殿,大佛殿前東側,立有明代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黃錦撰文的《重修古剎白馬禪寺記》碑。高3.8米,寬1.03米,這方石碑對研究白馬寺的歷史沿革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大佛殿是寺內主要殿堂,重大的佛事活動,均在這裏舉行。今存之大佛殿,是明代重建的,雖經後世重修,單仍不失明代建築風格。

殿內正中佛壇之上供奉着七尊造像,正中釋迦牟尼佛,結跏趺坐於須彌座上,像高2.4米。

這裏的塑像,據說是他最後一次講經說法時的形象,此次講經,他並不講話,叫做“不語說法”,只用右手持一朵鮮花,讓衆人猜測,即所謂“涅磐會上”“捻花示衆”。大佛胸口字符號,表示大佛“福德無量”,“萬德圓融”,所以身有瑞相,表示“吉祥之所集”,武則天定此符號讀音爲“萬”。

釋迦牟尼的左側,爲大弟子摩訶珈葉,在這次“不語說法”中,惟有他懂得了佛的真正用意,從而破顏微笑,後來被推爲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中國禪宗推崇他爲印度傳承的第一代祖師。

右側站像爲大弟子阿難,他博聞強記,被稱爲“多聞第一”,中國禪宗又推他爲在印度傳承佛法的第二代祖師。

珈葉左側爲文殊菩薩,右持經書,《般若經》,以知識淵博,聰明智慧著稱;阿難右側爲普賢菩薩,手持如意鉤,德行圓滿,功過無邊,以“行願”著稱。

釋迦牟尼佛與文殊,普賢菩薩,合稱爲“釋迦三聖”,這是三尊明代泥塑造像作品。東西侍立的是兩尊供養天人,手持鮮花,體態嬌娜,也稱“散花天女”。在大佛講經時,供養天人在高高的天上,紛紛散花,“天花亂墜”一詞由此而來。

沿途導遊詞 篇12

蘇州,古代各稱有句吳、吳、會稽、吳州、吳郡、平江等,隋置蘇州,延稱之今。蘇州自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歷史已有4000多年,是全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獨具魅力的吳文化。

千百年來,蘇州人文薈萃。在古代產生了以孫武、范仲淹、沈括、唐寅、顧炎武、蒯祥等爲代表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科學家、藝術家;當代各個領域都涌現了一大批傑出人物。蘇州的繪畫、書法、篆刻流派紛呈,各有千秋;戲曲、醫學、建築自成流派,獨樹一幟。蘇州的刺繡、桃花塢木刻年畫等工藝品聞名中外。

蘇州城始建於公元前520xx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曆史。 目前仍坐落在春秋時代的位置上,基本保持着“水陸並行、河街相鄰”的雙棋盤格局,“三縱三橫一環”的河道水系和“小橋流水、粉牆黛瓦、史蹟名園”的獨特風貌。全市現有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487處, 其中國家級15處、省級101處。 保存完好的古典園林60餘處。蘇州古城座落在水網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陸並行;建築臨水而造,前巷後河,形成“小橋、流水、人家”的獨特風貌。集建築、山水、花木、雕刻、書畫等於一體的蘇州園林,是人類文明的魄寶奇葩,拙政園和留園列入中國四大名園,並同網師園、環秀山莊與滄浪亭、獅子林、藝圃、耦園、退思園等9個古典園林,分別於97年12月和20xx年11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古鎮同裏、周莊、甪直正在申報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在改革開放春風下,古老的蘇州正煥發出勃勃生機,確立了“科教興市、外向帶動、可持續發展”戰略,形成了外向型經濟、鄉鎮企業兩大優勢,培育了以高新技術爲主的新的經濟增長點,人才、產業、環境等新優勢已見端倪。

蘇州正在成爲以高新技術產業爲主導的現代製造業基地,產學研緊密聯合、各類人才聚集的技術創新基地、科技含量高、外向度高、經濟效益好的現代農業基地,融人文景觀與自然風光爲一體、生態環境優美的旅遊度假基地,21世紀的蘇州將是“經濟繁榮、科教發達、生活富裕、環境優美、社會文明”的基本現代化地區。

蘇州市位於長江三角洲中部、江蘇省南部。東臨上海,南接浙江,西傍無錫,北依長江。全市總面積8488平方公里,現轄滄浪、平江、金閶、虎丘、吳中、相城、蘇州工業園區、蘇州新區等8個區和常熟、張家港、太倉、崑山、吳江5個縣級市,總人口578萬人。境內河流縱橫,湖泊衆多,京杭運河貫通南北,望虞河、婁江、太浦河等連接東西,太湖、陽澄湖、昆承湖、澱山湖鑲嵌其間。

這裏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農業特產有產大米、棉花、油菜籽、香粳米、鴨血糯和太倉白蒜;特產柑桔、枇杷、板粟、梅子、桂花、茶花、碧螺春茶;太湖銀魚、蓴菜、珍珠和陽澄湖大閘蟹聞名遐邇。

蘇州是吳文化的發祥地,文壇賢能輩出。評彈、崑曲、蘇劇被喻爲蘇州文化的“三朵花”。已有400多年曆史的崑曲,是“中國戲曲之母”;評彈是用蘇州方言表演的說唱藝術,已在江、浙、滬流傳了300餘年。蘇州的工藝美術聞名中外,蘇繡與湘、蜀、粵繡同被譽爲我國的“四大名繡”;桃花塢木刻年畫與天津楊柳青木刻齊名,世稱“南桃北楊”;蘇州的緙絲、雕塑、宋錦、玉石和紅木雕刻等工藝品,各有千秋,巧奪天工。

蘇州市20xx年的國民生產總值達1541億元,基本建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爲主導的現代製造業基地;產、學、研緊密聯合,各類人才聚集的技術創新基地;科技含量高、外向度高、經濟效益好的現代農業基地;融人文景觀與自然風光爲一體、生態環境優美的旅遊度假基地,21世紀的蘇州將是“經濟繁榮、科教發達、生活富裕、環境優美、社會文明”的現代化地區。

沿途導遊詞 篇13

蘇州建城於公元前520xx年,吳王夫差的父親闔閭命楚國叛將伍子胥建闔閭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了。

春秋時期,這裏是吳國的都城,至今還保留着許多有關西施、伍子胥等的古蹟。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稱蘇州,沿用至今。

蘇州城建城早,規模大,水陸並行,河街相鄰,古城區至今仍坐落在原址上,爲國內外所罕見。

蘇州園林甲天下,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在中國四大名園中,蘇州就佔有拙政園、留園兩席;

“吳中第一名勝”虎丘深厚的文化積澱,使其成爲遊客來蘇州的必遊之地;而唐朝詩人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令古今遊客爭相來訪楓橋,聞聽寒山寺的鐘聲。

姑蘇城外自然風光秀麗,靈巖、天平、天池和洞庭諸山,點綴於太湖之濱,形成了富有江南風情的湖光山色。

蘇州既有園林之美,又有山水之勝,自然、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加之文人墨客題詠吟唱,使蘇州成爲名副其實的“人間天堂”。

沿途導遊詞 篇14

大家好,孔夫子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我正是懷着這種心情來接待各位朋友的到來的。

洛陽,是中外聞名的歷史名城。她有着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衆多的文物古蹟。爲使各位來賓在洛陽期間能對這座古老城市的歷史文化和古蹟有進一步的瞭解,在乘車去景點參觀的途中,我將洛陽的歷史及龍門石窟的大致情況,向大家做簡單的介紹。洛陽位於河南省西部、黃河中游的南岸。因地處洛河北岸而得名,意爲洛水之陽。

洛陽在歷史上曾是衆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稱“九朝古都”。在這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洛陽曾長時間地作爲中國的政治、文化、經濟的中心。今天,我們去參觀的舉世聞名的龍門石窟便是衆多的文物古蹟之一。

龍門石窟,在洛陽市南郊的龍門山口處,距市區12.5公里,從北魏太和十九年開鑿,迄今已有1500餘年的歷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崗石窟,共同組成我國著名的三大石窟藝術寶庫。

龍門,在春秋戰國時期稱“伊闕”,香山(東山)與龍門山(西山)東西對峙,伊水從中流過,形成一座壯麗的門闕。後因處於隋唐帝國之南,又稱龍門。

所謂“石窟”,就是在石壁山崖上開鑿的洞直,或是天然形成的石洞,用以藏身或貯藏食物和東西。早在原始社會,人們已利用天然石洞描繪動物形象和生活情景,然而以石窟寺的現象出現並作爲佛教信徒、僧侶禮佛和修行的場所,卻是在古印度興起佛教後出現的。

由於山林的幽靜、神祕、石窟的冬暖夏涼,依山雕鑿石窟比用磚石築的寺院便利耐久,所以在古印度出現了集建築、繪畫、雕鑿藝術之大成的石窟寺。這種石窟寺藝術,隨着僧侶的傳教活動傳入我國的邊疆和內地,同我國民族特點和傳統的各種藝術技法風格融合交匯,成爲我國的一種特有的雕刻、彩繪工藝。我們今天要看的龍門石窟就是我國衆多寺羣中的瑰寶之一。

龍門石窟羣的雕刻,除了前面所說的有利條件外,還有個不可忽視的自然條件。伊水兩岸的山崖都屬於古生代寒武紀和奧陶紀的石灰岩層。其石質堅硬、結構緊密,不宜風化和大面積脫裂,很適合於藝術造像,與其他砂岩石相比,有着宜於保存的有利條件。

洛陽龍門石窟的開鑿是繼甘肅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雲崗石窟之後由皇室開鑿的又一大型石窟寺羣,建於北魏太和年間,先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五代延至清代。前後400多年。其中大規模、有效率的營建約計150年左右,分別出現在北魏(佔40餘年)和隋唐(約佔110年左右)時期。龍門石窟的大大小小的佛龕、石像沿伊水兩岸星羅棋佈的在龍門東西兩山的崖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

各位朋友,我們在龍門石窟參觀約用1.5―2小時的時間,在此,我們每分鐘可以看到1000餘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據1962年龍門文物保管所統計,兩山現存窟龕2100多個。大小造像10萬餘尊,佛塔40餘座,造像題記碑文約2870多塊。造像以北魏(東魏、北齊)、隋、唐爲主。北魏約佔百分之三十左右,隋唐佔百分之六十左右。龍門石窟最大造像爲奉先寺的盧舍那大佛。龍門石窟羣,大部分集中在伊水西岸的崖壁上,其中有7個大型洞窟。因龍門東山的岩層比西山的薄,不便雕鑿大型造像。在龍門石窟中,北魏時期的洞窟具有代表性的是古陽洞、賓陽中洞、蓮花洞等。隋代作品的代表是賓陽南洞。唐代具有代表性的洞窟有:潛溪寺、賓陽北洞、萬佛洞、奉先寺等。

龍門石窟造像,既是歷代勞動人民和藝術家無窮智慧和血汗的結晶,又是外來文化和我國文化結合而成的一朵奇葩。這些雕刻匠師,承擔着爲神佛和帝王造像的使命,卻又大膽地突破了宗教和禮教的“儀軌”束縛。在雕刻過程中融進了大量的現實生活,活生生表現了各種人物造像的動人情景。如喜悅、慈祥、威嚴、矜持、苦痛,以至作爲至高無量主宰的佛之莊嚴肅穆,脅侍人和供養人的虔誠寧靜,無一不是藝術家們對現實的“人”的深刻觀察,運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表現手法,加以高度概括集中的結果。真可謂是在雕刻藝術上將佛祖和人表現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而構思佈局的'完整,氣勢的貫注,整體的堅實有力,性格變化的多樣,面部表情的生動逼真,衣紋線條的流暢優美等等,更是在千百年藝術實踐傳統的基礎上,大量借鑑外來文化,在技法、風格上精心創造、大量創新、突破傳統、刻意經營的結果。富有才華的古代工匠和雕刻設計藝術家,面對光禿的懸崖峭壁,運用着簡單的錘鑿,雕出如此巍峨壯觀又精工細緻的羣體佛像,這在當時生產力和生產工具十分落後的條件下,確實令人嘆爲鬼斧神工。

龍門石窟象一個豐富多彩、包羅萬象的大博物館,爲我國的歷史、宗教、文化、藝術、醫藥等研究,提供了極爲珍貴的資料。

好了,各位朋友,我們已來到了龍門石窟,現在請大家下車,跟我走,去參觀石窟。在參觀石窟的過程中,我給各位朋友重點講解一下龍門石窟種的幾個主要洞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