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國名勝古蹟導遊詞(精選21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2W

關於我國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1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們即將到達的是八達嶺景區!我是孟導遊,今天很高興能和你們一起在八達嶺上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關於我國名勝古蹟導遊詞(精選21篇)

你們知道嗎?從北京出發,行車一百多裏就能來到長城腳下。這一段長城修築在八達嶺上,高大堅固,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築成的。城牆頂上鋪着方磚,十分平整,好似很寬的馬路,五六匹馬可以並行。城牆外沿有兩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型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擊用。城牆頂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型的城臺,是屯兵的堡壘。打仗的時候,城臺之間可以互相呼應。各位遊客,現在你站在長城上,踏着腳下的方磚,扶着牆上的條石,不知是否能想起古代的勞動人民是怎樣修築長城的。看,單是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着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擡上這陡峭的山嶺。要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關於長城。

關於長城,還有一段有名的傳說。傳說孟姜女丈夫成親的當晚,官兵她丈夫抓去修長城。孟姜女在家苦苦地等着他回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孟姜女始終沒有等到自己的夫君。於是,孟姜女萬里尋夫,來到了長城邊。不料,夫君早已變成了一堆白骨。孟姜女悲傷之下,晝夜不停地哭泣,哭倒了長城。這就是著名的《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

遊客們,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長城已經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請大家自由觀賞,同時提醒各位在長城上不要亂刻亂畫,亂丟垃圾,請大家做一個文明遊客。

我們的此趟旅行即將結束了。回頭看看那雄偉的長城,這麼快我們就要說再見了,真有點依依不捨!下次如果你有機會再來遊覽,我一定再當你們的導遊!

關於我國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2

青海湖,地處青海高原的東北部,西寧市的西北部,是我國第一大內陸湖泊,也是我國最大的鹹水湖。青海湖面積達4456平方公里,環湖周長360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還要多。湖面東西長,南北窄,略呈橢圓形。青海湖水平均深約21米多,最大水深爲32.8米,蓄水量達1050億立方米,湖面海拔爲3260米。

青海湖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中國最大的鹹水湖,中國最大的內陸湖。青海湖擁有多項中國之最,青海湖是國家AAAAA級國家自然景區。

青海湖每年12月封凍,冰期6個月,冰厚半公尺以上。湖中有5個小島,以海心山最大。鳥島位於湖的西部,面積0.11平方公里,是斑頭雁、魚鷗、鸕鶿等10多種候鳥繁殖生息場所,數量多達100,000只以上。現已建立鳥島自然保護區,湖中盛產青海湖裸鯉,濱湖草原爲良好的天然牧場。

湖內島嶼:

海心山

位於青海湖中心略偏南,距鳥島約25公里,島形長,中部寬而兩端窄,長2.3公里,寬0.8公里,面積1.14平方公里,島上最高點海拔3266米,由花崗岩、片麻岩組成,島東緣有一泉眼,可供飲用。南部邊緣岩石裸露形成陡崖,東、西、北爲平緩灘地。島上大部分爲沙土覆蓋,生長着冰草、芨芨草、鐮形棘豆、嵩草、披針葉黃花、西伯利亞黃精等,植被覆蓋度在50%以上,鳥禽集中在島崖邊及碎石灘地棲息。

海西皮

海西皮,位於布哈河口以北的6公里與鳥島同處在布哈河沖積灘地的頂端,島的東北緣有斷層陡崖緊靠湖邊,陡崖外有一近似圓柱形的岩石屹立於湖中,是鸕鶿的繁殖場所,島上植被覆蓋度在90%以上。

沙島

於湖東北,海晏縣境內,曾是湖中最大的島嶼,長約13公里,最寬處約2.8公里,面積18平方公里,島上最高點海拔3252米,是湖中砂壟突出水面受風沙堆積形成。1980年沙島東北端與陸地相連而成爲半島,並圍成33平方公里沙島湖,表面均由沙礫覆蓋,無植被,是魚鷗棲息繁殖地。

三塊石

又名孤插山,位於湖西南,是由7塊密集在一起的石灰石、礁石組成,高約17米,面積約0.056平方公里,距鳥島、海心山20公里。島上僅在碎石塊間隙生長有牛尾蒿等。植被覆蓋不到5%。

鳥島

又名小西山或蛋島(因鳥蛋遍地故名)。位於布哈河口以北4公里處,島的東頭大,西頭窄長,形似蝌蚪,全長1500米,1978年以後北、西、南三面湖底外露與陸地連在一起。鳥島坡度平緩,地表由沙土、石塊覆蓋,島的西南邊有幾處泉水涌流。主要植物有二裂季陵菜、白藜、冰草、鐮形棘豆、西伯利亞蓼、嵩草、早熟禾等。鳥島是亞洲特有的鳥禽繁殖所,是我國八大鳥類保護區之首,是青海省對外開放的一個重要地點。

每年3~4月,從南方遷徙來的雁、鴨、鶴、鷗等候鳥陸續到青海湖開始營巢;5~6月間鳥蛋遍地,幼鳥成羣,熱鬧非凡,聲揚數裏,此時島上有30餘種鳥,數量達16.5萬餘隻;7~8月間,秋高氣爽,羣鳥翱翔藍天,遊弋湖面;9月底開始南遷。爲保護鳥類供人觀賞,1975年8月建立鳥島自然保護區,1980年被列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86年省政府撥款60萬元,興建了暗道、地堡、瞭望臺等設施,供遊人觀賞等,南北均有公路到達鳥島。

風光旖旎的青海湖中,有一個國內外聞名的鳥島自然保護區,這裏棲憩着斑頭雁、棕頭鷗、魚鷗、鸕鶿、燕鷗、黑頸鶴、天鵝、赤麻鴨,以及玉帶金雕等猛禽,戴勝等攀禽和百靈、雲雀等各種小鳴禽近二十種。根據鳥類專家的估計,這裏禽鳥的總數在十萬只以上;而其中的鳥島(小西山)和三叉石(孤插山)又最爲著名,因爲在這聚集着保護區鳥類總數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如果您有幸去實地觀光一下的話,那才叫您大開眼界哩。

關於我國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3

縉雲山位於重慶市郊,是嘉陵江邊一處避暑遊覽勝地。最高峯海拔980米,九峯挺立,拔地而起,山上古木參天,翠竹成林,環境清幽,景色優美,因而有“小峨眉”之稱。

縉雲山的主峯叫獅子峯,峯頂狹窄,在一塊比較平坦的岩石上,用鐵欄杆圍起一個覽勝臺。在這裏往下看,是懸崖峭壁;往遠處看,是峯巒起伏;山腳下,嘉陵江在緩緩流過。縉雲山有兩萬多畝森林,生長着1700多種亞熱帶植物,是著名的植物寶庫和森林公園。例如飛蛾樹,爲稀罕的樹木之一,它的果實生有兩個羽翼,果體上有金黃色的絨毛,形狀象蝴蝶,十分名貴。山上的竹林亦很茂密,有的竹子粗如碗口,高達幾十米。竹子品種多達十幾種。

縉雲山是佛教勝地,原有寺廟10多座,現存縉雲寺、溫泉寺。縉雲寺坐落在“獅子”、“聚雲”兩峯之前,背依峻嶺,前臨幽谷,四周古木參天,翠竹成林,是一座雄偉壯觀的深山古寺。遊人可以乘汽車沿盤山公路,直達寺前。縉雲寺始建於南朝宋景平元年(420__年),歷代修葺擴建;盛極於宋,明末毀於兵火。現存廟宇爲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修。

關於我國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4

水高莊園坐落於天津市西青區東澱都市型現代農業核心區內,位於歷史古鎮楊柳青西南部5公里處,距天津市中心20公里,與亞洲最大的玉佛禪寺相鄰。莊園佔地面積1500畝,分五個特色園區,即農業風情園區、子牙河風情園區、歡樂谷採摘園區、溫室栽培展示園區、鄉村溫泉休閒園區。

飛虹大橋

子牙河飛虹大橋是景區的主入口,大橋採用西班牙海灣通道橋的設計理念,橋身爲鋼琴造型,欄杆裝飾有《在希望的田野上》的五線曲譜,橋面有黑白相間的琴鍵裝飾,橋兩側建有雙層親水平臺,是景區入口處一道靚麗的風景。進入景區爲五色祥雲廣場,廣場用青、赤、黃、白、黑五色彩石鋪裝,以奧運火炬爲造型,象徵着東西南北中五方的農耕文明的足跡。以農耕文化爲主題的八根圖騰燈柱聳立在廣場兩側,迎接八方遊客。-

溫室栽培展示園區

溫室栽培溫室栽培溫室栽培展示園區建有20xx0㎡的智能溫室和40棟二代日光溫室,是園區展示現代農業科技成果和先進栽培管理模式的核心區域。智能溫室引進80多中新奇植物、220多種名特優新品種採國內外先進的無土栽培技術,保持了全年四季常新、常綠、常花、常果,溫室內的南果北種區把遊客帶進了南國意境,使遊客心曠神怡;二代日光溫室常年生產無公害綠色蔬菜,供遊客品嚐採摘。-

子牙河風情園區

遊樂場遊樂場子牙河風情園區緊扣運河文化、漕運文化和碼頭文化,充分發揮子牙河水域優勢,凸顯水高莊的地域特點,園內建有獨特風韻的食坊、親水平臺、船運碼頭,構成水景休閒、餐飲娛樂的好去處;配置20項大型水上游樂設施,成爲青少年水上游樂場。-

葡萄園

葡萄園引進了先進的優良品種和栽培技術,集葡萄採摘、葡萄景觀廊架和葡萄種植園,栽植了鮮食、釀酒20餘個優良品種,採取籬架、棚架不同的栽培方式,爲遊客提供了自由採摘的優越環境;葡萄作坊採取歐式建築,引進法國的釀酒技術和設備,聘請專業的釀酒大師指導遊客自己釀製葡萄酒,讓遊客親身體驗葡萄酒的歷史文化。-

魚樂園

魚樂園以田園垂釣爲主題,建有釣魚俱樂部、魚樂會所、精品垂釣區、釣魚競賽區。趣味摸魚區等垂釣娛樂項目。釣魚俱樂部可爲遊客提供各類漁具、餌料,傳播垂釣文化;魚樂會所能夠提供高端接待和專業研討;精品垂釣區建有不同規格的垂釣房,供不同層次的垂釣需求;釣魚競賽區面向大衆,配合各類文化節,舉辦垂釣比賽趣味摸魚區建有各種趣味摸魚池,放有魚、蟹,是兒童嬉水摸魚的歡樂小天地。-

荷花池荷花池荷香園由形狀各異的荷塘通過造型獨特的木橋、芙蓉棧道連接構成,夏季來臨時展現出“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荷塘景觀,園中建有觀荷榭、蛙鳴場、清香坊、逢春橋、聽香亭等供遊客賞花納涼,聽取蛙鳴蟬噪,感受田園風光。-

百花園

百花園百花園百花園以農業傳統植物開花的時節與農時季節有機的結合起來,俗話說“花木管時令,鳥鳴報農時”,爲遊客展示一個植物物候的神奇景觀。園內植有山楂、晚秋黃梨、桃樹、杏樹、冬棗、李子、核桃、石榴、海棠、東京櫻花、木槿等百餘種果樹和花卉,實現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綠,春夏看花、夏秋看果的博覽園。-

五穀豐登五穀豐登五穀豐登門是進入景區的標誌門,山門繪有楊柳青年畫的典型畫作“五穀·豐登”地面鋪裝有楊柳青版畫圖案,展示出鮮明的地域特色,突出了農業“五穀·豐登”喜慶吉祥。

關於我國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5

嘉峪關位於甘肅省嘉峪市,是萬里長城最西邊的關口,歷史上曾被稱爲“河西咽喉”。關城附近已建成一座中等工業城市,城區街道敞整潔,城區西北是著名的嘉峪關長城,西南是終年積雪的祁連山,城外四周則是廣漠無邊的戈壁灘。嘉峪關風光壯美,從嘉峪關到酒泉,中間只有20多公里。

嘉峪關長城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嘉峪關南爲祁連山,雪峯綿亙千里;北爲龍首山、馬鬃山,與祁連山對峙,雄居河西。

嘉峪關的神氣之處就在於一個“關”字。整個關城分爲外城、甕城和內稱三層,結構巧妙,可以說固若金湯了。

關城外面還在繼續建造新的長城,這些人造景觀多了,讓後人也無從分辨誰真誰假,不知道是福是禍。而一旁的長城博物館值得一看,裏面很多文物和介紹令人耳目一新。

嘉峪關城保留得非常完好,關城建築非常雄渾。

嘉峪關市區有兩條較繁華的美食街,一條是振興市場,一條是鏡鐵市場,各色麪食居多。

嘉峪關旅遊資源以嘉峪關關城、魏晉壁畫墓、萬里長城第一墩、懸壁長城、長城博物館、黑山岩畫等最爲著名。嘉峪關位於古絲綢之路的中段,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起點。她南依祁連山,北望馬鬃山,長城連接兩山,使嘉峪關雄居東西咽喉要道,成爲天下雄關。嘉峪關周圍古蹟衆多,名勝林立,敦煌莫高窟、嘉峪關城樓、懸壁長城、七一冰川、魏晉墓等馳名中外,加之當地的夜光杯、大板瓜子、駝絨等土特工藝產品,使嘉峪關又成爲重要的旅遊勝地。

關於我國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6

西湖位於杭州市區西面,南北長3.3公里,東西寬2.8公里,總面積5.6平方公里,環湖一週約15公里,蘇堤與白堤把全湖隔爲外湖、裏湖、嶽湖、西里湖和小南湖5個部分。

西湖風光秀麗,景色迷人,自古以來就是名勝。“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

西湖三面環山,秦時西湖還是一個海灣,北面寶石山,南面吳山,隔水相對是伸出海灣的岬角。海潮帶來大量泥沙,日積月累,直至隋朝時將西湖與海水隔開,這種由古代淺海演變而成的湖泊在地質學上稱作“瀉湖”。

西湖風景優美,歷代文人墨客吟詠極多。宋柳永有詞《望海潮》形容杭州:“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重湖疊獻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可見宋時西湖盛況。

南宋畫院中的畫家馬遠、陳清波等,畫了許多西湖風景畫,這些山水風景畫的題名就是西湖十景的由來。清康熙帝南巡時題十景,勒石鐫碑成了名勝,一直沿用至今。十景爲:蘇堤春曉、平湖秋月、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雙峯插雲、三潭印月、南屏晚鐘、雷峯夕照、麴院風荷、斷橋殘雪。

近幾年來,隨着旅遊事業的發展,景點的整修,1985年評選了西湖新十景:虎跑夢泉、龍井問茶、雲棲竹徑、滿隴桂雨、九溪煙樹、吳山天風、玉皇飛雲、寶石流露、阮墩環碧、黃龍吐翠。這新老十景的題名,使西湖充滿了詩情畫意。

西湖四時有花,四季景色不同,晨昏各異令人流連忘返。

杭州西湖如今已名聞世界,被譽爲東方的瑞士。

關於我國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7

神龍峽位於重慶南川區南平鎮內,距離重慶主城區約79公里,距離南川城區23公里。景區幅員面積約20平方公里,原始植被極爲豐富,目視所及一片翠綠,是離重慶主城最近、最原始的生態峽谷之一。神龍峽主景區屬典型的“V”字型深切峽谷,兩邊山峯高聳,壁立千仞,氣勢磅礴。峽谷內溪流蜿蜒,清澈透明。魚遊淺底,鳥翔空谷,甚是悠然。

景區通過交旅集團和銘嘉集團打造了一系列好耍產品:熱情浪漫的峽谷漂流、獨特的洞穴水幕動畫、深山湖畔打牌下棋、神風輕佛中喝茶聊天、神仙聖境裏祈福祭祀、在最美的棧道上有氧健身、在遠離塵囂的龍憩苑別墅式酒店幽居,一切皆爲你而存在。

神龍峽在金佛山以西,屬於四川盆地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夏無酷暑,冬有霜雪,具有明顯的季風氣候特點,對林木、竹、藥等植物的生長則是得天獨厚的條件。山體多在海拔1300米以上,神龍峽最高峯豹子嶺爲1380米,自然保護區面積約30多平方公里。

南川南平鎮有縣級公路連通景區入口,距離約13公里,途經木渡鎮、神農峽度假村、永安鎮、裏隱壩。從裏隱壩峽谷入口至九天飛瀑,峽谷長約6公里。

神龍峽谷底海拔高度爲680米,高出重慶市區約400多米,谷底林木茂盛,溪流成河;兩側峽壁陡峭,垂直高度平均在600米左右,峽壁險峻;峽谷兩側均爲金佛山的第一臺階,海拔高度都在1300米以上,夏季平均溫度在攝氏24度,冬季有霜雪期,雪期最長可達一個多月。

絕壁景觀有歸龍谷魚鱗巖、貓啄大絕壁、神龍洞絕壁、火燒巖懸崖等;瀑布有磨子洞瀑布、飛龍瀑布、碧泉映月瀑布、神龍洞瀑布等;峽谷兩岸植被多爲近年生灌木林、刺竹林,植物較爲豐富;峽谷最寬處大淌河壩約爲100米,最窄處蘇家巖約爲10米。

關於我國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8

洛陽白雲山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嵩縣南部伏牛山腹地,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AAAA-旅遊景區、中國十佳休閒勝地。景區總面積168平方公路,現已開發白雲峯、玉皇頂、雞角曼(小黃山)、九龍瀑布、原始森林五大觀光區和白雲湖、高山森林氧吧、高山牡丹園、留侯祠、蘆花谷無大休閒區。

白雲山景區地跨長江、黃河、淮河三大流域之水於一峯,集三河之靈於一山,爲中原獨有,堪稱“中原山水大觀”之絕品。

白雲山地處暖溫帶與北亞熱帶過渡地帶,平均海拔1800米,夏季最高氣溫不超過26℃,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據調查,有動物204種,植物1991種,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被專家學者譽爲“自然博物館”。境內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峯37座,其中玉皇頂海拔2216米,爲中原第一峯,是看日出觀雲海的最佳處。

這裏奇峯俊秀,白雲悠悠,瀑布飛跌,林深谷幽。主要景觀有:

有以中原第一峯玉皇頂、雞角曼、仙人橋爲代表的奇石險峯景觀;以高山杜鵑林、萬畝原始森林、唐代銀杏林爲代表的森林景觀;以九龍瀑布、珍珠潭、黃龍井爲代表的瀑潭景觀;以留侯祠、玉皇閣、烏曼寺、雲巖寺爲代表的人文景觀;以雲海日出、雞角晚霞、金秋紅葉爲代表的物候景觀。

整個景區融山、石、水、洞、林、草、花、鳥、獸爲一體,雄、險、奇、幽、美、妙交相生輝。現已成爲中原地區集觀光旅遊、度假避暑、科研實習、尋古探幽爲一體的複合型旅遊區。

洛陽白雲山景區內林深谷幽,奇峯俊秀,白雲悠悠,置身白雲仙境,總有“人在畫中游,雲在樹上飄,水在空中舞”的美感。-視察洛陽白雲山景區時題詞“中原名山”。穆青題詞“白雲天下秀”,著名書法家啓功先生揮毫“人間仙境白雲山”。

出行時間

鄭州—洛陽的火車特別多,隨時都可以出發。鄭州火車站對面就是中心汽車站到洛陽的大巴很方便。 從洛陽到白雲山有很多選擇: 1、直接從洛陽一運站(火車站對面)到白雲山上,票價46元/人。早晨6:30分發車,而一個小時還有一班(但是週一到週五第二班不一定發車)大下午1:30還有一班,大概行程3個小時。 2、先從洛陽到嵩縣,而後從嵩縣坐車到白雲山。洛陽到嵩縣70公里。嵩縣有很多車到白雲山,到山上大概每人30元左右,但是一定要事先講好,到山上白雲山賓館門口不是山門(山門到山上還有很遠很遠!), 建議用第一種方法,比較快,車子也不錯,車老闆水平也很好,而且時間上也好,可以中午休息一下然後就到九龍瀑布去玩。 從白雲山上到洛陽可以還坐豪華大巴,每天早上7:30,中午1:30分從中心廣場場發車。

關於我國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9

龍華寺是上海地區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古剎,距今已有1700多年曆史,寺名來源於佛經上彌勒菩薩在龍華樹下成佛的典故。現今龍華寺的殿宇大部分屬清同治、光緒年間的建築,並保持了宋代伽藍七堂制的格式,依次爲彌勒殿、天王殿、大雄寶殿、三聖殿、方丈室和藏經樓。

天王殿側鐘樓高3層,懸有清光緒20xx年鑄造的青龍銅鐘,高約2米,直徑達1.3米,重5噸餘,“龍華晚鐘”也是昔日的“滬上八景”之一。藏經樓上收藏着各種版本的大藏經,佛教經籍及各種珍貴文物,其中包括被稱爲龍華寺“鎮寺三寶”的明萬曆年間敕賜大藏經718函;範金千葉寶蓮毗盧遮那佛一尊;御賜金印一枚。

一年一度的迎新年龍華撞鐘活動,每年農曆三月三的龍華廟會,至今已三百餘年曆史,已成爲上海市一個固定的旅遊節慶活動。地址:徐彙區龍華路2853號。電話:021-64566085

小貼士

節慶:元旦迎新春撞龍華晚鐘、二月春節進香、四月清明祭陵、(農曆)三月三廟會、(十月)吉祥龍華遊、龍華皋鼓。

廟會:傳說農曆三月九年級是彌勒化身布袋和尚的涅槃日,龍華寺作爲彌勒道場,(農曆)三月三舉行隆重的紀念法會。龍華每年這個時候香火最旺盛,吸引了很多民衆和小商販,形成了熱鬧的廟會。餐飲/住宿/購物龍華素齋頗爲有名,每天中午食堂中都大排長龍。交通公交41、44、809、734、933、864、73、87、104、166、軌道三號線(龍漕路站下)。

關於我國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10

精武門·中華武林園是世界精武之源,也是世界精武之根。精武門·中華武林園已被列入天津市規劃,是天津市20xx年文化旅遊產業重點項目。精武門·中華武林園是集國內外武術文化交流、旅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影視基地於一體的世界精武文化中心和以武術爲主體,集館藏、民俗、文化、武術演練、餐飲、住宿、康療、健身、娛樂、休閒爲一體的綜合性特色文化旅遊區。精武門·中華武林園的進園大門——精武大門精武門·中華武林園的進園大門——精武大門-歲月滄桑,歷史鉅變,轉瞬間辛亥革命已是百年。人們不會忘記一百年前,在偉大的民主革命家孫中山先生的領導下,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政府,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的不朽篇章。每當人們重溫起那段歷史,都會爲那些爲民主革命勝利不惜浴血奮鬥、英勇獻身的先輩們肅然起敬!百年後的今天,當“愛國,修身,正義,助人”的精武精神在神州大地和世界各國掀起波瀾、推崇有加時,人們不會忘記在無數先驅中的一員—--武林志士霍元甲,即孫中山先生所大力讚揚的“尚武精神”。

辛亥革命前夕,對霍元甲影響最大的是孫中山和同盟會。懷慶藥棧的掌櫃農勁蓀是追隨孫中山的中堅革命者,懷慶藥棧是孫中山設在天津的一個祕密聯絡處。霍元甲結識農勁蓀後即成莫逆之交,接觸了進步思想,並結識了革命組織的最上層人物。1920xx年,霍元甲在上海創辦精武體操會(現精武體育會),培育革命力量,以適應大規模革命運動和改良軍事的需要。是時,精武會中已有不少同盟會成員,精武會的愛國思想爲世人所接受。1920xx年,孫中山先生參加了精武建會十週年紀念,併爲精武紀念特刊《精武本紀》撰寫序文,並題寫了“尚武精神”的橫匾給予鼓勵。

20xx年爲紀念這位著名的愛國武術家霍元甲先生逝世一百週年,紀念精武會成立一百週年,爲更好的將“愛國,修身,正義,助人”的尚武精神傳播於世界,霍元甲的故鄉,天津市西青區精武鎮小南河村,修建了傳世之作——精武門·中華武林園,以期讓後人永遠緬懷這位我國近代最著名的愛國武術家。霍元甲陵園一角——百米神道霍元甲陵園一角——百米神道精武門·中華武林園規劃佔地3880畝,包括精武主題組團、精武民俗文化組團、民俗文化組團、精武總部組團、精武研究教育組團、精武度假組團、生態居住組團等七大部分,計劃總投資達百億億元,分三期工程完成。在20xx年已竣工並投入使用的一期工程包括霍元甲紀念館和陵園。紀念館爲太極八卦型三層建築,全面系統地展示了霍元甲傳奇的一生和世界各精武會創建發展的歷程。陵園在原址上擴建,包括觀武亭、廣場、山門、大殿、碑亭、神道、牌坊、陵墓等,建築設計以中國傳統文化爲背景,按漢代風格“林”制標準建設,深切表達了世人對這位民族英雄的愛戴之情。

百年中國看天津。氣勢恢弘的精武門·中華武林園,全面的記載着霍元甲這位百年前偉大的歷史人物。“愛國、修身、正義、助人”的精武宗旨,已經濃縮爲中華民族不屈外辱、自強不息、堅韌不拔的民族氣節,深深融入中華兒女的精神血脈,霍元甲將永遠成爲屹立在津沽大地上一座見證歷史的豐碑。

關於我國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11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區南12公里處,是與大同雲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齊名的我國三大石窟之一,國家5A景區。

龍門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這裏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伊水緩緩北流。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門闕,所以古稱“伊闕”。“伊闕”,自古以來,已成爲游龍門的第一景觀。唐詩人白居易曾說過:“洛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

龍門石窟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4年)前後,後來,歷經東魏、北齊、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密佈於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97000餘尊佛像,1300多個石窟。現存窟龕2345個,題記和碑刻3600餘品,佛塔50餘座,造像10萬餘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釐米。這些都體現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很高的藝術造詣。

奉先寺是龍門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石窟,長寬各30餘米。據碑文記載,此窟開鑿於唐代武則天時期,歷時三年。洞中佛像明顯體現了唐代佛像藝術特點,面形豐肥、兩耳下垂,形態0、安詳、溫存、親切,極爲動人。石窟正中盧舍那佛坐像爲龍門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造型豐滿,儀表堂皇,衣紋流暢,具有高度的藝術感染力,實在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傑作。據佛經說,盧舍那意即光明普照。這尊佛像,豐頤秀目,嘴角微翹,呈微笑狀,頭部稍低,略作俯視態,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婦女,令人敬而不懼。有人評論說,在塑造這尊佛像時,把高尚的情操、豐富的感情、開闊的胸懷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藝術魅力。盧舍那佛像兩邊還有二弟子迦葉和阿難,形態溫順虔誠,二菩薩和善開朗。天王手託寶塔,顯得魁梧剛勁。而力士像就更動人了,只見他右手叉腰,左手合十,威武雄壯。

金剛力士雕像比盧舍那佛像旁的力士像更加動人,是龍門石窟中的珍品,1953年清理洞窟積土時,在極南洞附近發現的,是被盜鑿而未能運走遺留下的。只見金剛力士兩眼暴突,怒視前方,二手握拳,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整座雕像造型粗獷豪放,雄健有力,氣勢逼人。

龍門石窟中另一個著名洞窟是賓陽洞。這個窟前後用了24年才完成,是開鑿時間最長的一個洞窟。洞內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釋迦牟尼像,高鼻大眼、體態端祥,左右二邊有弟子、菩薩侍立,佛和菩薩面相清瘦,目大額平,衣錦紋理周密刻劃,有明顯西域藝術痕跡。窟頂雕有飛天,挺健飄逸,是北魏中期石雕藝術的傑作。洞中原有兩幅大型浮雕《皇帝禮佛圖》、《太后禮佛圖》,畫面上分別以魏孝文帝和文明皇太后爲中心,前簇後擁,組成禮佛行列,構圖精美,雕刻細緻,藝術價值很高,是一幅反映當時帝王生活的圖畫。可惜被美國人勾結中國奸商盜運到美國,現分別藏於美國堪薩斯城納爾遜藝術館和紐約市藝術博物館。而洞口唐宰相書法家褚遂良書碑銘,很值得一覽。

萬佛洞在賓陽洞南邊,洞中刻像豐富,南北石壁上刻滿了小佛像,很多佛像僅一寸,或幾釐米高,計有1500多尊。正壁菩薩佛像端坐於束腰八角蓮花座上。束腰處有四力士,肩託仰蓮。後壁刻有蓮花54枝,每枝花上坐着一菩薩或供養人,壁頂上浮雕伎樂人,個個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沿口南壁上還有一座觀音菩薩像,手提淨瓶舉塵尾,體態圓潤豐滿,姿勢優美,十分傳神。

古陽洞也很出名。這裏有豐富造像題記,爲人稱道的龍門十二品,大部分集中在這裏。清代學者康有爲盛讚這裏的書法之美爲:魄力雄強、氣象渾穆、筆法跳越、點畫峻厚、意態奇逸、精神飛動、骨法洞達、結構天成、血肉豐美。

還有一個藥方洞,刻有140個藥方,反映了我國古代醫學的成就。把一些藥方刻在石碑上或洞窟中,在別的地方也有發現,這是古代醫學成就傳之後世的一個重要方法。

龍門石窟不僅僅是佛像雕刻技藝精湛,而石窟中造像題記也不乏藝術精品。龍門石窟造像題記遍佈許許多多的洞窟,約有3600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我國優秀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在國內外學術界、書法界有很廣泛的影響。龍門二十品,十九品集中於古陽洞,另有一品在西山中部偏南老龍洞崖壁的慈香窟裏。古陽洞是龍門石窟中開鑿最早的一個窟,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一年。洞內小佛龕琳琅滿目,雕刻精巧。

龍門石窟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術、書法、音樂、服飾、醫藥、建築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實物史料。因此,它堪稱爲一座大型石刻藝術博物館。它與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並稱爲中國三大石刻藝術寶庫。20__年11月洛陽龍門石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關於我國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12

江西大覺山旅遊風景區座落在武夷山西麓的資溪縣境內,東鄰武夷山風景名勝區140公里,北連道教名勝龍虎山50公里,境內有鷹廈鐵路、316國道和京福高速,交通十分便利。

大覺山主峯1396米,山巒疊嶂,連綿起伏,溝谷縱橫,風光旖旎,瀑布清澈縈迴,自然風貌原始,有30萬畝原始森林和近40餘種國家一、二級保護動植物,被譽爲天然氧吧、植物基因庫。

大覺山旅遊風景區創建於20xx年,規劃爲東北兩大片區,總規面積204平方公里。東區以蓮花山脈爲中心,主要以宗教文化爲特色,精品項目有;大峽谷漂流、索道、高山湖泊度假、太空步廊、大覺者祭拜聖地等,北區以原始森林爲中心,精品項目有;原始森林探險漂流、原始森林-觀光、原始森林度假、農家樂園休閒、野外生存探險等。

地址:江西省撫州市資溪縣大覺山村。

大覺山既有浩瀚如海的30萬畝原始森林,又有1600餘年的宗教文化特色,是自然生態和佛教文化的結晶。

亮點:分爲東、西兩大片區。東區以浩瀚如海的30萬畝原始森林爲中心,這裏有近40餘種一二級國家名貴保護動植物,被專家譽爲“天然氧吧、動植物基因庫”。有原始森林、高山湖泊、森林雲海、小橋流水、銀河飛瀑、雲海等景觀。西區以迄今已1600餘年的宗教文化特色爲主體構成,有瀑布觀景臺、古藝術亭閣、高山湖泊觀光、大峽谷漂流、索道、九天、八地、百景觀、大覺寺、太空步廊、大覺者等景點。

關於我國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13

西山位於蘇州古城西南40多公里的太湖之中,面積79.8平方公里,是我國淡水湖泊中最大的島嶼。縹緲峯海拔336.6米,爲太湖七十二峯之首。登巔俯視太湖,沐日浴月,煙霧無際,美不勝收。 西山因太湖而嫵媚多姿,太湖因西山而豐富多彩。這裏山巒起伏,奇石嶙峋,峯迴路轉,曲徑通幽,自古就形成了以地帶景,以景抒情的八大美景和七大名勝。主要景點有石公山,太湖大橋,林屋洞,羅漢寺,太湖梅園等。西山土特產豐富,每年西山梅花節更是吸引着衆多遊客到訪。

太湖72峯有41峯在西山,最高峯縹緲峯海拔336.6米。山丘上部多灌木疏林和草坡,山丘中部爲松樹和闊葉樹混交林,山丘下部爲果樹和茶樹。果樹品種有柑橘、楊梅、青梅、批把、桃、李、杏、柿、棗、石榴、櫻桃、葡萄、銀杏、板栗等,南北方乾鮮果兼而有之。四季有花,四時有景,太湖西山是名副其實的“花果山”。西山多古樹,1200—1520xx年的柏樹有3株,1020xx年以上的香樟有2株,500—820xx年的香樟有12株,820xx年以上的羅漢松有1株,620xx年以上的紫藤有1株,520xx年以上的桂花有2株,400—520xx年的銀杏有3株,320xx年以上的白皮松有2株。

西山歷史悠久,勝蹟衆多。三山島曾出土1萬年前舊石器和古動物化石,把太湖流域的歷史推前到舊石器時代。相傳夏禹來此治水,“三江既入,震澤底定”。吳王夫差偕西施在此消夏賞月。吳越交戰,留下烽燧墩、戰船碼頭等古蹟。秦末漢初,“商山四皓”在此避亂隱居。東晉南北朝,佛道盛行,建有三庵十八寺。南宋遺民在此建宅造園,留有古建百餘幢。西山是歷代文人雅士遊賞之地,唐代白居易、王昌齡、皮日休、陸龜蒙,宋代范仲淹、范成大、蘇舜欽,明代文徵明、唐伯虎,清代沈德潛、汪琬等人曾到此數遊,寫下優美詩章。

關於我國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14

水洞溝遺址是三萬年前古人類繁衍生息的聖地。1920xx年,法國古生物學家德日進、桑志華在這裏發現了史前文化遺址,通過發掘,出土了大量石器和動物化石,水洞溝因此而成爲我國最早發現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文化遺址,1988年被國務院公佈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爲“中國史前考古的發祥地”。東西方文化交流的見證,具有“世界性”、“唯一性”、“教育性”。

水洞溝遺址記錄了遠古人類繁衍生息,同大自然搏鬥的歷史見證,蘊藏着豐富而珍貴的史前資料。它向人們展示了距今三萬年前古人類的生存畫卷,是迄今爲止我國在黃河地區唯一經過正式發掘的舊石器時代遺址。80多年來,經過六次考古發掘,在水洞溝出土了三萬多件石器和67件古動物化石。其中構成水洞溝文化基礎的一些石製品、工具及石器製作修理技術,可以和歐洲、西亞、北非的莫斯特、奧瑞納時期人類棲居地的石器相媲美。尤其出土的大量勒瓦婁哇石核,與歐洲相當古老的奧瑞納文化的形狀接近。對這種地區相隔遙遠,文化雷同的現象,外國著名考古專家認爲是人類“大距離遷徙的同化影響”。水洞溝遺址所代表的文化,在闡述區域性石器技術傳統的成因、遠古文化的發掘和變異,以及晚更新人類在東北亞的遷移,擴散和交流具有重要地位,對三萬多年前東西文化的比較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水洞溝地區又是我國北方明代古長城、烽燧、城堡、溝塹、墩臺等軍事防禦建築大觀園。保護區內,蜿蜒東去的長城、高臺聳立的墩堠、古樸神祕的城堡、曲折幽深的溝塹令人目不暇接,令人遙想當年“甲士擁矛馳戰壘,將軍拔劍逐胡兵”的壯烈場面。

水洞溝地處鄂爾多斯臺地南緣,大自然造就的雅丹地貌,使這裏充滿了雄渾、奇特的荒穀神韻,經歷了千萬年的風沙雕蝕,這裏集中了魔鬼城、臥駝嶺、摩天崖、斷雲谷、怪柳溝等二十多處土林奇絕景觀,使人望而生奇,大有地老天荒、曠古玄遠之嘆。

水洞溝是中國最早發掘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被譽爲“中國史前考古的發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被國家列爲“最具中華文明意義的百項考古發現”之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地質公園。榮獲“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銀獎。

關於我國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15

白馬寺位於河南洛陽城東10公里處,在漢魏洛陽故城雍門西1.5公里處,古稱金剛崖寺,號稱“中國第一古剎”,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第一所官辦寺院。它建於東漢明帝永平20xx年(公元68年),距今已有近20xx年的歷史,是國家AAAA景區。

據史料記載,東漢永平十年(公元67年)的某天晚上,漢明帝劉莊做了一個夢,夢見一位神仙,金色的身體有光環繞,輕盈飄蕩從遠方飛來,降落在御殿前。漢明帝非常高興。第二天一早上朝,他把自己的夢告訴羣臣,並詢問是何方神聖。太史傅毅博學多才,他告訴漢明帝:聽說西方天竺(印度)有位得道的神,號稱佛,能夠飛身於虛幻中,全身放射着光芒,君王您夢見的大概是佛吧!於是明帝派使者羽林郎中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13人去西域,訪求佛道。三年後,他們同兩位印度僧人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回到洛陽,帶回一批經書和佛像,並開始翻譯了一部分佛經,相傳《四十二章經》就是其中之一。皇帝命令在首都洛陽建造了中國第一座佛教寺院,以安置德高望重的印度名僧,儲藏他們帶來的寶貴經像等物品,此寺即今天的洛陽白馬寺。據說是因當時馱載經書佛像的白馬而得名,而白馬寺也因而成爲中國佛教的“祖庭”和發源地。白馬寺屬於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白馬寺原建築規模極爲雄偉,歷代又曾多次重修,但因屢經戰亂,數度興衰,古建築所剩無幾,人民政府爲保存這一著名文化古蹟,曾進行過多次修葺。現有五重大殿和四個大院以及東西廂房。前爲山門,山門是並排三座拱門。山門外,一對石獅和一對石馬,分立左右,山門內東西兩側有攝摩騰和竺法蘭二僧墓。五重大殿由南向北依次爲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盧殿。每座大殿都有造像,多爲元、明、清時期的作品。毗盧殿在清涼臺上,清涼臺爲攝摩騰、竺法蘭翻譯佛經之處。東西廂房左右對稱。整個建築宏偉肅穆,佈局嚴整。此外,還有碑刻40多方,對研究寺院的歷史有重要價值。

現存白馬寺坐北朝南,是一座長方形的院落,佔地約4萬平方米。寺大門之外,廣場南有近年新建石牌坊、放生池、石拱橋,其左右兩側爲綠地。左右相對有兩匹石馬,大小和真馬相當,形象溫和馴良,這是兩匹宋代的石雕馬,是優秀的石刻藝術品。白馬寺的山門爲明代所重建,爲一併排三座拱門,代表三解脫門,佛教稱之爲涅盤門。部分門洞券面上刻有工匠姓名,皆爲東漢遺物。寺內現存五層大殿,坐落在一條筆直的中軸線上,兩旁偏殿則互相對稱。天王殿,正中置木雕佛龕,龕頂和四周有50多條姿態各異的貼金雕龍。龕內供置彌勒佛,即“歡喜佛”。他笑口常開,赤腳趺坐,形象生動有趣,令人忍俊不禁。殿內兩側,坐着威風凜凜的四大天王,是佛門的守護神。彌勒佛像(之後是韋馱天將,佛教的護法神,昂然佇立,顯示着佛法的威嚴)。白馬寺大門東走約300多米,有一座十三層的齊雲塔,直插雲霄。齊雲塔始建於五代時期,原爲木塔,北宋末年金兵入侵時燒燬。金朝大定年間重建此塔,至今已有800多年曆史。

白馬寺建築規模雄偉,現在的佈局爲明嘉靖時重修,僅存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四座大殿。山門東西兩側有迦葉摩騰和竺法蘭二僧墓。後院毗盧閣內的斷文碑,刻有白馬寺的歷史,是寺內重要古蹟,所傳唐經幢(讀牀)、元碑刻都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寺內原來還出土了玉石雕刻的彌勒佛像,已被盜往美國。各殿內的佛像大多是元代用乾漆製成的,特別是大雄寶殿的佛像,是洛陽現存最好的塑像。據記載,三國魏時白馬寺前有大石榴,京師傳說:“白馬甜榴,一石如牛。”寺東還有一座金代大定十五年(1175)造的齊雲塔。

關於我國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16

外灘,百餘年來,一直作爲上海的象徵出現在世人面前,她位於外白渡橋至南浦大橋的黃浦江西岸,全長4公里,是九十年代上海十大新景觀和十佳旅遊景點之一。外灘的東側是浩蕩的黃浦江和漂亮的外灘新堤岸,在這裏,遊客可以領略上海母新河----黃浦江的風采,遠眺對岸浦東陸家嘴地區的新姿,或是散步於綠樹花壇之間,感受大都市園林的別有風味,享受大都市少有的清新空氣的明媚陽光。

外灘西側矗立着各種風格迥異的中西建築物,盡顯"遠東華爾街"風采,今天被稱爲"萬國建築博覽"的建築羣。僅北起外白渡橋,南抵金陵東路,1.5公里長的這一段,便鱗次櫛比矗立着52幢各種風格的大廈,有哥德式、巴洛克式、羅馬式、古典主義式、文藝復興式、中西合壁式等。伴着宏亮的鐘聲,海關大樓的身影總是最先引起來訪者的關注,海關大樓是外灘建築羣的主要建築,建於1920xx年,由英國設計家威爾遜設計。建築外觀具有歐洲古典和近代相揉合的折衷主義風格。大鐘仿英國倫敦國會大廈的大鐘樣式製作,在英國造好後運到上海組裝,是世界著名大鐘之一。

黃浦公園建成於1868年8月,它東臨黃浦江,北依蘇州河,是上海最早建造的公園。隨着時代的變遷,公園經過多次改建。1989年是距今最近的一次改建。改建後的黃浦公園,佔地31畝,在保留原有樹木的同時,使綠化面積達10.92畝,並使公園的景點佈置也得到了合理的安排。公園正門內,有——位身軀偉岸的大型青銅工人雕塑,揚着風帆迎向襲來的巨浪,奮勇搏擊,稱爲“浦江潮”。在下沉式的圓島上,建有由-同志親筆書寫題名的上海人民英雄紀念塔,塔下設外灘歷史紀念館。雕塑四周,綠蔭環抱,花團錦簇,是遊客攝影留念的好地方;雕塑後面的紫藤架長廊,供人們休閒憩息;公園內的兩幅大板塊綠地草坪內,種有茂盛的白玉蘭、茶花、桂花……給人以賞心悅目之感。公園整體佈局得體,景點排錯落有致。風景美麗的黃浦公園,集觀光、休閒、教育於一體,是遊覽觀光的勝地。

十里南京路盡頭的陳毅廣場,新中國第一任上海市市長陳毅的塑像昂然矗立。陳毅爲解放上海,建設上海立下丁不朽功勳,上海人民對這位老市長充滿敬意,爲了懷念他,上海市政府決定在南京東路外灘樹立這位老市長的塑像。陳毅塑像坐北朝南,用青銅澆注,高5.6米,底座用紅色磨光花崗石砌成,高3.5米,塑像再現了陳毅同志視察工作時的典型姿態,顯示他一路風塵,勤勤懇懇的公僕形象,又有和藹可親,虛懷若谷的儒將風度。每逢週末,在塑像前都將舉行隆重熱烈的廣場音樂會。陳毅塑像南面是廣場涌泉,它的造型是外周正方,內圈橢圓的現代化噴水池。水柱隨着聲音噴射,時高時低,池底安裝了彩色的光源,夜晚隨着燈光的變換,條條水柱輝映出紅,黃,藍,綠的光束,爲外灘增添了瑰麗的夜景。

關於我國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17

俗語說:“江南園林甲全國,蘇州園林甲江南。”蘇州園林從總體上說,具有三個特點,一是造園圖景摹仿自然:以自然山水爲主題,因地制宜地利用人工去仿造自然景緻,沿阜壘山,窪地建池,巧建亭榭,點綴樹木,講求詩情畫意。二是造園注重淡雅幽靜:造園圖景小中見大,內外借景,畫中有畫,佈局自然,秀麗莊重。三是建園突出民族風格:園中的古代建築用繪畫、書法、詩文等藝術手法將其綜合在一起,景中有詩,詩中有畫,爲我國古代文化藝術的結晶。蘇州園林是中國南方古典園林的典型代表,園林中以拙政園、滄浪亭、獅子林、留園爲著名,被譽爲蘇州四大古代名園。

拙政園,在蘇州城區東北隅婁門內,爲蘇州四大古代名園之一。拙政園最初是唐代詩人陸龜蒙的住宅,在元代時將其改建爲大宏寺;到了明代正德年間,御史王獻臣辭職還鄉,買下大宏寺遺址並改建成宅園,取名爲“拙政園”。初建時規模較大,園內景物很多,除正宅外,還包括現在的東花園(歸田園)和西花園等景物30餘處。拙政園園內面積現有60餘畝,以水面爲主,建築羣多臨水而建,全園景物分爲東中西三部分。東部的入園處是解放後,在歸田園(東花園)廢址上重新擴建而成的,主要有蘭雪堂、芙蓉榭、天泉亭、放眼亭、秫香館等。

拙政園中部正中央爲水池,山石、樹木、亭榭等景物;其中的遠香堂位於園部的正中,南北有門,東西皆窗,是一座建造別緻的四面廳,聳立於低平的青石臺基上。前堂有假山,後堂平臺臨水而建,臺北湖中以土山分割成兩座小島,島上建有亭閣,並恰與廳堂成對景;山上林木蔥鬱,有雪香雲蔚亭,高踞一園之上;沿湖植柳,周圍有梅,冬春花開,冷香四溢。還有岸邊遠香堂東面的枇杷園,島上的侍霜亭,北牆邊的綠綺亭等,都各有獨道之處;亭閣翼然,環以迴廊,相互借映,彼此互應。長廊北面的見山樓立於荷花池中,爲兩層低矮的水閣,三面環水,一側爲假山,在靜水襯托下產生一種山水樓亭、和協幽靜的藝術效果。最值得說的是遠香堂西南面的小滄浪水院,是架在湖水上面的三間水閣,南邊窗外是幽靜的水庭,可靜觀穿閣而過的綠水和南壁牆前的竹石;北邊可掠過荷花池四面亭,遠望弄影荷池的見山樓,景色優美。

拙政園的西部是風格獨特的鴛鴦廳,它是一個在屋頂下面分爲南北兩部分方形的、獨特的建築廳;廳的北半部是“三十六鴛鴦館”,南半部稱爲“十八曼陀羅花館”;北館臨水池,適宜夏居,南館靠花院,適宜冬住;在大廳四角各有一小間耳房,形成了一個大廳帶四隻小耳的格局,爲我國古建築中奇特的一例。拙政園中還有聽雨軒、枇杷園、留聽閣等各式景物,都爲園林增添不少的藝術華彩。園內水池面積很大,有聚有分,山徑水廊,起伏曲折,古樹敝日,花香濃郁,富有自然色彩。這種運用分割空間,利用自然,對比借景的手法,因地造景,景隨步移,成爲具有江南園林特色和古代園林風格的典範。

滄浪亭,在蘇州市南部三元坊附近,是現存的歷史最久的江南古代園林之一。它原是五代末年吳軍節度使的別墅,後幾經興衰,到南宋初年闢爲抗金名將韓世忠的住宅,並加以擴建,到了明清兩代又加以修整,成爲現在滄浪亭的主要基礎和規模,全園面積約16畝。滄浪亭最大的特點是未入園先見景,一條清清溪水繞園而過,隔河相望,亭閣起伏,波光倒影。走過小橋後方能步入滄浪亭園內,園內的結構以假山爲勝,建築物均環繞山丘而建,上山小路曲曲彎彎,迂迴盤上,道路兩帝翠竹叢生,山上林木蔥鬱,滄浪亭就屹立於山頂林木之中,景色自然。山南有明道堂、五百名賢祠、看山樓等;園內有藕香榭、聞妙香室、瑤華境界等處,各自組成院落,風格獨特。

關於我國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18

峨眉山是我國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於四川中南部,四川盆地西南邊緣的峨眉境內,距成都約一百六十公里,在峨眉山市西南七公里處。高出五嶽,秀甲天下。在我國的遊覽名山中,峨眉山可以說是最高的一個,最高峯萬佛頂海拔3099米。山體南北方向延伸,綿延23公里,面積115平方公里。長久以來,峨眉山以其秀麗的自然風光和神話般的佛教勝蹟而聞名於世。她古雅神奇,巍峨媚麗。其山脈綿亙曲折、千巖萬壑、瀑布溪流、奇秀清雅,故有“峨眉天下秀”之美稱。1996年12月6日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

峨眉山像一道巨大的翠屏,聳立在成都平原西南,遙望彎曲柔美的山體輪廓,猶如少女的面容和修眉,於是人們很早便稱它爲“峨眉”。縱橫200餘公里的峨眉山,與“亞洲脊樑”崑崙山的支脈邛峽山相連。峨眉全山由大峨、二峨、三峨、四峨四座山組成,一般遊人所到,主要是奇峯攢聚、名勝薈萃的大峨山,這就是今日人們通常所說的“峨眉山”。

峨眉山平疇突起,巍峨、秀麗、古老、神奇。它以優美的自然風光、悠久的佛教文化、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獨特的地質地貌而著稱於世。被人們稱之爲“仙山佛國”、“植物王國”、“動物樂園”、“地質博物館”等,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譽。唐代詩人李白詩曰:“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明代詩人周洪謨讚道:“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須涉海尋蓬萊”;當代文豪郭沫若題書峨眉山爲“天下名山”。古往今來,峨眉山就是人們禮佛朝拜、遊覽觀光、科學考察和休閒療養的勝地。峨眉山千百年來香火旺盛、遊人不絕,永葆魅力。

關於我國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19

天柱山,又名皖山,位於安徽省潛山縣境內。因其主峯“一柱擎天”而得名。公元120xx年,漢武帝登禮天柱山“號曰南嶽”,589年,隋文帝詔南嶽爲衡山,故天柱山又稱古南嶽。又因春秋時爲皖國封地,山名皖山,水爲皖水,安徽省簡稱“皖”即源於此,故天柱山爲安徽的“源頭山”。 天柱山有雄峯奇石、幽洞秀水,綽約多姿,純樸自然,居“南國第一”。1982年被國務院批准爲“全國第一批重點風景名勝”1992年又被批爲國家級森林公園。 天柱山有號稱“花崗岩第一祕府”的神祕谷;有天下奇觀石牛古洞、摩岩石刻;有中國第三大高山湖泊--“煉丹湖”以及禪宗第三代祖庭三祖禪寺等景觀。

天柱山位於安徽省安慶市潛山縣境內,因其主峯天柱峯似“擎天一柱”而得名。天柱山是國家首批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地,是中國“最具潛力的十大風景名勝區”之一。景區面積102.72 KM2,保護區面積304 KM2,分大龍窩、佛光寺、龍潭河、西關寨等八大景區。公元前120xx年,漢武帝登禮天柱山,賜封“南嶽”稱號。隋開皇九年,煬帝擴疆,改稱湖南衡山爲南嶽,但天柱山仍被尊稱爲“古南嶽”。歷代帝王或親自禮祭或遣吏致祭南嶽天柱山。春秋時爲皖國封地,山名皖山,水名皖水,安徽省簡稱“皖”即源於此,因此天柱山又名皖山,是安徽的源頭山。

天柱山是以花崗岩峯叢地貌爲主的山嶽型景區,既具北山之雄,又具南嶺之秀,奇峯、怪石、密洞、幽瀑星羅密佈。天柱山因爲擁有目前世界裸露面積最大最深超高壓變質帶,日前已順利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專家實地驗收,有望20xx年內榮列世界地質公園名錄。天柱峯海拔1489.8米,拔地而起,雄峙江淮。這裏有花崗岩第一祕府洞穴――神祕谷,上下迂迴,幽深莫測;這裏有全國第三大高山人工湖――煉丹湖如一塊碧玉鑲嵌在羣峯之中……明代大詩人李庚曾驚呼“天下有奇觀,爭似此山好。”

天柱山不僅自然風光獨特,人文景觀也十分豐富。這裏有中華禪宗第三代祖庭三祖禪寺;有天下奇觀山谷流泉摩崖石刻羣;有 “華東第一漂”的白馬潭漂流。這裏還是“中國第一長詩”《孔雀東南飛》的故事發生地;是三國美女大喬、小喬梳妝的故鄉。這裏不但引來了王安石、蘇軾、黃庭堅等文人墨客,也走出了“京劇鼻祖”程長庚、“章回小說大家”張恨水,也是雜技皇后夏菊花、黃梅戲新秀韓再芬的故鄉。

天柱山已經成爲安徽省繼“兩山一湖”之後的第二大旅遊經濟板塊,與黃山、九華山並稱爲安徽“三大名山”, 天柱山旅遊接待人數的節節攀升。入境地人數成倍增長。20xx年天柱山共接待海內外遊人229萬人次,創旅遊總收入近10 億元。

關於我國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20

盤山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中國天津市北部薊縣境內,距天津120公里,西臨北京僅90公里,素稱“京東第一山”。

盤山主峯掛月峯,海拔864.4米,如春筍破天而立,雄渾巍峨,峭拔壯麗。因秋夜山高月低,玉盤高懸峯顛,故名掛月峯。遊人登峯遠眺,晨可觀東海日出,夜可望京城燈火。峯下有云罩寺,唐代道宗大師建,因地臨絕頂,雲掩霧罩,敕賜今名。主峯前有紫蓋峯,形如傘蓋;後有自來峯,與掛月峯相連,峯頂建有八角重檐鍾亭,內懸巨鍾;東有九華峯,狀如蓮花;西有舞劍峯,峯頂一平如砥。盤山五峯攢簇,佛界譽爲“東五臺山”,羣巒競秀,景色如畫。

盤山雄偉險峻,峯巒疊嶂,雲海松濤,水石清奇,幽深迷人,以“五峯”、“八石”、“三盤之勝”而奇特稱絕。歷代曾建有72座寺廟,13座寶塔和皇家園林--靜寄山莊。清代乾隆皇帝28次遊覽盤山勝境,曾讚歎:早知有盤山,何必下江南。經過近年深度開發,恢復修建了入勝及天成寺、萬鬆寺、雲罩寺等一批寺廟,新闢了多處景點,並建成了達千米的盤山客運索道。

盤山風景色勝區歷史悠久,寺廟、佛塔等文物古蹟衆多,是有“東五臺山”美譽的佛教勝地,有着豐富的文化內涵。盤山最著名的景觀天成寺小區,座落在“三盤之勝”的下盤,清乾隆皇帝替身和尚雲海法師曾在此修行。寺院內有飛帛澗、涓涓泉,御碑、寶塔,以及虯枝四伸,形如傘蓋的千年古柏、古銀杏。寺內大雄寶殿、三聖殿、江山一覽閣、臥雲樓等建築,雄偉莊嚴,樸實素雅,既瀰漫着濃厚的佛教色彩,又具有宮苑氣氛和園林風格,使人流連忘返。

盤山最爲著名的是盤山石刻。姿態萬千,形態各異,氣勢壯觀,分佈於盤山石刻星羅棋佈,有的刊鑿於碩巖峭壁,有的題刻於巨石之上;有太餘大字,也有方寸之書。這裏名人詩詞多,僅僅皇帝題記的詩文達300多首,是一部雕刻在石頭上的詩集;這裏書法碑刻豐富,形成年代長,書法體例多,賦予盤山石勝景觀以豐富多彩的文化內涵。鐫於東、西浮青嶺之間險峻山口東側巨石之上的“入勝”二字,字徑2米,楷書,出自清末軍機大臣、文華殿大學士榮祿之手筆,落款仲華,筆力清秀挺健,瀟灑自如。出處於古詩:山色蔥籠入勝境,空谷低迴溪流聲。恰到好處地形容遊人由此便開始了“入勝尋幽”的意境。

盤山的特色景觀是上盤松勝,萬千松樹,千姿百態,與懸崖奇石,清溪響澗相得益彰,構成了盤山絕妙的風景畫。盤山迎客鬆位於澗水之旁,八方橋畔,爲盤山及到京、津地區著名的古樹名木之一。其幹圍八尺,高足三丈,枝杈伸展,微向前傾,似在揖手迎客,謂爲盤山迎客鬆。迎客鬆蒼勁挺拔,與周圍茅亭、石橋、響澗,點綴在山谷之中,極其和諧自然。

關於我國名勝古蹟導遊詞 篇21

黃山雄踞於中國安徽省南部,是蜚聲中外的旅遊勝地,黃山與黃河、長江、長城齊名,成爲中華民族的又一象徵。1990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令世人神往。以“奇鬆、怪石、雲海、溫泉”四絕而聞名於世。她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中唯一的山嶽風景區,作爲中國山之代表,黃山集中國名山之大成,自古就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說法。黃山還兼有“天然動物園和天下植物園”之稱。黃山正以它雄奇的容貌迎接着四海賓客。

黃山的風景區面積約154平方公里,其中有蓮花峯、光明峯等大小72個山頂、天都峯三大主峯都在海拔1800米以上。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爭輝。黃山松針葉短粗,頂平如削,形態奇特。著名的松樹有迎客鬆、臥龍鬆、黑虎鬆、麒麟鬆、-鬆等。

黃山的奇峯怪石是大自然雕刻家留下的傑作,有的似人,有的似物,似禽,似獸,惟妙惟肖。最著名的怪石有“猴子觀海”,還有“夢筆生花”、“仙人下棋”、“犀牛望月”、“金雞叫天門”、“孔雀戲蓮花”雲海,.....凡此等等。黃山四季景色各異,日出、晚霞、華彩、佛光和霧淞等時令景觀各得其趣,真可謂人間仙境。

黃山的風景區面積約154平方公里,其中有蓮花峯、光明峯等大小72個山頂、天都峯三大主峯都在海拔1800米以上。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爭輝。黃山松針葉短粗,頂平如削,形態奇特。著名的松樹有迎客鬆、臥龍鬆、黑虎鬆、麒麟鬆、-鬆等。

黃山的奇峯怪石是大自然雕刻家留下的傑作,有的似人,有的似物,似禽,似獸,惟妙惟肖。最著名的怪石有“猴子觀海”,還有“夢筆生花”、“仙人下棋”、“犀牛望月”、“金雞叫天門”、“孔雀戲蓮花”雲海,.....凡此等等。黃山四季景色各異,日出、晚霞、華彩、佛光和霧淞等時令景觀各得其趣,真可謂人間仙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