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導遊詞十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19W

古鎮導遊詞 篇1

各位遊客:

古鎮導遊詞十篇

大家好,我是各位今天的導遊,我姓張,很高興能夠和各位一起遊覽鎮遠古鎮,首先呢,我代表旅行社對大家的遠道而來表示熱烈的歡迎!

在正式遊覽前,我想先給大家講一個關於古鎮的傳說。傳說古鎮在建鎮之前,有一天,一位道行很深的道士爬上了河邊山巔,驚訝地發現S形的河道酷似一張太極圖,於是他想,如果在S形的河道兩側各建一座城池的話,就能夠形成“日月乾坤”、“陰陽相照”的局面,地方官員們對此深信不疑,於是就形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衛城和府城隔河相望的太極圖格局,這也就拉開了鎮遠太極圖上的千年文明的序幕。鎮遠有據可查的歷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277年,即秦始皇統一中國前的56年。秦國滅掉楚國之後設置了黔中郡,鎮遠被納入秦國版圖,這就是鎮遠的歷史淵源。

鎮遠古城地處貴州東部,屬於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地圖上看,東鄰的湖南湘西中部有一凸出地方,恰似一個楔子,插入貴州東部的凹處,鎮遠剛好處在這個凸凹結合的地方,因此,古人也將鎮遠稱爲:“湘黔門戶”。鎮遠離省會貴陽約340公里,屬於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一年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春秋溫煦,年均氣溫16。4度,是您消暑避寒的最佳選擇。明清時這裏曾先後設置“鎮遠府”、“鎮遠衛”,因此俗稱北岸爲府城,南岸爲衛城。沿河兩岸3。3平方公里的區域內並列兩條長街,依山傍水,房屋鱗次櫛比,層樓重疊,四周翠林環繞,古剎古寺遍佈,有“萬家燈火接叢林”一說。平靜的古城猶如一面明鏡,婀娜多姿的舞陽河穿城而過,宛如一條絲帶,驚豔了百年的古城,裝點了千年的文明。河上扁舟泛泛,一漿一漿,划走了古鎮千年來的喜怒哀樂,兩岸居民素來以舟楫代步,所以古城又有了“東方威尼斯”的美譽。舞陽河哺育了世世代代的鎮遠人,是古鎮的母親河。

古鎮是個“鍾黔楚之秀氣,大天地之奇觀”的地方,有着許多令人叫絕的景觀。其中最具代表的要數“襟山帶水”、“貼壁凌空”、“三教合一”的青龍洞了。關於青龍洞,還有這樣的一個典故,印度前總理尼赫魯年少時是個和尚,他曾到過鎮遠。20世紀50年代,他與周總理會面時,還曾回憶起他在鎮遠遊行時住在青龍洞裏的場景。有一副對聯是這樣的:“舞水無雙福地,黔山第一洞天”,說的就是青龍洞爲舞水獨一無二的福地,黔山首屈一指的洞天。青龍洞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明代初期,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就在這裏修建了真武觀,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又在這裏修建了山川壇,然後又先後修建了朱文公祠、藏經樓、文昌閣等諸多建築。至今已有六百多年曆史,真可謂:六百年滄桑鉅變,終成國寶。這裏洞奇、山靜、林幽,向來是儒釋道三教聖地,名揚東亞各國。

鎮遠雖是一座小山城,但它卻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也是昔日南方絲綢之路上的通衢,湘黔滇古驛道的咽喉,歷史給這座古城留存了許多珍貴的文物,除了我上面向大家介紹的青龍洞外,還有祝聖橋,和平村,周達文故居等等,除了這些文物,鎮遠還有其著名的十二景,它們分別是:石屏巨鎮,五老賓南,二仙拱北,燕磯漁唱,春江晚渡,平冒先聲,西峽瀑布,松溪夜月,龍山屯雲,東山銜月,古枸精忠,惠泉仙品,各種意味請大家身臨其境時再慢慢感受。下面就請各位與小張一起走進這古老神祕的鎮遠古城吧!

古鎮導遊詞 篇2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你們來溱潼古鎮旅遊觀光。

溱潼自古臨海,水草豐茂,河東岸的村落至今還叫“海濱村”。大海東移以後,留下大片溼地,成了麋鹿、獐麂的樂園,這“羣鹿戲水”的雕塑有着豐厚的歷史內涵。諸位如有興趣,可到我們溱湖風景區麋鹿園去欣賞那活蹦亂跳的麋鹿。

水鄉溱潼處處美景,早在宋代就形成了許多知名景點,到了清代,乾隆年間進士孫喬年寫下了“溱湖八景”的詩篇,其中的第一首便是眼前的“東觀歸漁”。

[東觀歸漁]東觀是建於後晉的一處道觀。觀前一泓清流是漁船依傍的港灣。每當夕陽西下,漁舟唱晚,炊煙裊裊,星光漁火,交相輝映,正如古詩所云:蒼茫暮色夕陽斜,三兩漁舟泊水涯。白髮引觴兒繞膝,醺醺紅面映流霞。終日辛勤的漁翁在兒孫繞膝的歡樂中陶然自醉。如今這裏仍是漁家的樂園,河東就是水產批發市場,溱湖八鮮從這裏源源不斷地運往大江南北。

溱湖水除了給予溱潼人豐厚的物質饋贈外,還給了溱潼人聰慧靈秀之氣,培育了多少遠近聞名的文星武將。請看這座與“東觀歸漁”彼此響應的“雙魁閣”。

溱湖南巖雁子墩劉氏“一門五都督,三科兩狀元”,從明到清喧赫鄉里達五百年之久。當代更有李德仁、李德毅兄弟二人四院士,真是“古有三科兩狀元,今有弟兄四院士”。古今雙魁,爲溱湖八景增添了新的輝煌。

[院士舊居]古鎮溱潼人傑地靈,英才輩出,古有劉氏弟兄三科兩狀元,今有李德羣弟兄二人五院士。大家所來到的這處宅院,便是院士的舊居。

這是一座建於清代乾隆年間的古代民居,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數百年的老屋,歷經滄桑,蘊藏了豐富的人文內涵。

從道光庚子年間文科狀元李承霖,到當今的李德仁、李德毅和李德羣弟兄三人五院士,都是從這老屋的大門走出,走進了世紀的風雲,開創了事業的輝煌。

李宅的私家花園,名叫“睿園”。所謂“睿”,就是聰明智慧的意思。王安石說過,“睿則思無所不通”。有了高超的智慧,就能成就偉大的事業。

地處水鄉的人們,在造園時巧妙地運用了水的優勢。老子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池塘雖小,卻匯聚了水鄉的靈秀,李氏弟兄便是靈秀之氣的代表。

衆所周知,李姓是中華民族的大姓。鼎鼎大名的詩仙李白,號稱青蓮居士,所以這座小亭名叫“蓮亭”。

“翰墨因緣舊,煙雲供養宜”。這副楹聯充分體現了李氏家學淵博,世代書香的古老家風。

(站在亭中心介紹):

書香門第,翰墨因緣就跟隨對岸的智泉、慧井、玉蘭、金桂一樣,清流汩汩,馥郁芬芳。正如這副對聯上所說的“清泉飲毓秀,壯志乘扶搖”。多年來,莘莘學子來這裏飲甘泉、折桂枝,都能事業有成,鴻圖大展。爲李氏故宅增添了許多佳話。

(走進廳屋)李德仁,1939年出生於溱潼,世界著名的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家、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北大等近50所高等院校兼職教授,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ISPRS)第Ⅲ委員會主席和第Ⅳ委員會主席。國際測量學界“李德仁方法”奠基人,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校長。瑞士蘇黎士理工大學(ETH)的客座教授,澳大利亞昆士蘭工大(QUT)的客座教授,加拿大卡爾加時大學的客座研究員。出版專著八部、譯著一部、編著(主編)七部、論文332篇。

李德毅,1942年出生於溱潼,1967年畢業於南京工學院無線電系,1983年獲得英國愛丁堡大學博士,現在總參工作,少將軍銜。爲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長期從事軍事電子系統工程研究開發工作,是我軍自動化技術與建設的開拓者,出版過英文專著兩本,主編叢書5本,發表論文170多篇,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28名,獲14項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國際獎。

正廳上方高懸的是民國大總統徐世昌褒贈給院士曾祖父李貞發的“德孝永彰”匾額。“德孝永彰”四字既充分讚揚了李貞發個人的精神品德,更體現了李氏家族和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這裏李德仁院士幼時所植的葡萄,召集已綠蔭滿院,牽掛的藤蔓是他們不斷的鄉情,累累的碩果是他們對祖國對家鄉的無私奉獻。樹高千丈離不了根本,院士的成長離不開故土的培育。

(走進堂屋)這裏是弟兄院士的祖輩們的形象。

這是李氏家族世代傳承辦家訓,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李氏兄弟就是在這種良好的氛圍中不斷成長起來的。可謂書香門第,家德家聲,源遠流長。

(東房)這是李氏家居的內室。

(西房)李氏家庭既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又善於接受新的世界潮流。19世紀初,他們除經營李衛記陸陳糧行、鉅泰錢莊、通濟當典、肇泰油坊、堆棧外,還在蘇中地區較早地創辦郵電、電力實業,籌辦了養正國小、貧民工藝廠等社會事業。

李家還與無錫榮氏家庭、著名實業家張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用現在熱門話說,就是“招商引資”。這裏就是榮德生先生當年下榻之處。

(照廳)這是民國九年溱潼陸陳公所全體同仁贈給無錫榮氏集團的匾額。

當年榮氏集團爲發展溱潼一方經濟作出了可貴的貢獻。

“榮德興邦”的匾額既表達了鄉人的感激之情,又見證了地方發展歷史中的一段佳話。

李 氏 家 訓

愛我中華 興我家邦

少小勤學 車胤孫康

絃歌雅樂 翰墨傳香

尊師益友 孝德永彰

和親睦鄰 扶幼尊長

敬德修業 發憤圖強

女紅針黹 嫺淑賢良

詩書共讀 蘭桂齊芳

扶貧濟困 造福一方

克勤克儉 家道隆昌

[花影清皋]南宋末年,離這裏百步之遙的北禪院有位了緣小和尚,他凡心未脫,與村女小花姑娘在東汪塘附近井邊幽會。兩人常倚着井欄親密私語。時間一長,走漏了風聲,小花含羞投井而死,死前與小和尚相約,來世與他仍在井邊相會。第二年井邊就長出一棵山茶。了緣小和尚承受了嚴厲處罰,被趕出山門,就在井邊搭起一座茅棚,養護這棵茶花。這棵山茶距今已有千餘年,歷經折磨而愈加蒼翠嬌豔。清明前後,花開萬朵,大紅金心,如火如荼。每當星光月夜,俯身石欄,從井底晃動的茶花中有時還能看到了緣和小花的身影。清代孫喬年有詩爲證:滿庭花卉一靈泉,碧水清澄鏡面圓。月下階前僧去後,閒聽窗外水涓涓。

[民俗風情館]民俗風情館創辦於20__年,是利用朱氏民居改建的。原江蘇省的人大副主任戴爲然同志出於對家鄉的熱愛,特意爲我們題寫了門額。

(秦磚漢瓦館)要問溱潼有多好,河爛泥也能盤成寶。秦漢時,這裏有七座大型磚窯,夜晚窯火通紅,如七顆明珠散落大地,那時溱潼鎮又名“七星村”。大家所見到的這幾塊秦磚就是從我們鎮東南郊區出土的。

溱潼磚頭以河泥爲原料,春天罱泥夏天曬,顏色青綠可愛,當地人叫它茨茹青。經過踹泥、製坯、晾乾、裝窯、燒窯、閉火、窨水等過程,燒出的磚瓦綠豆青,敲起來鏜鑼響,這就如同成語所說的“瓦缶勝金玉”。難怪唐代李世民派尉遲恭到我們這裏訂製磚瓦,砌建泰州城。

明朝的時候,溱潼財主範馬良出錢獨脩金山寺用的就是我們這裏的磚瓦。諸位如到鎮江不妨留意看看。

溱潼的磚頭細膩堅固,是民間藝人施展才能精雕細刻的好材料,下面請看他們的磚雕作品。

(儀門)這裏是朱氏古宅的儀門,請欣賞門樓上的磚雕藝術。

當中一塊是“福祿壽”三星高照。

底下是“一品當朝”。中間坐的是一品大官,兩旁站立的是小吏,公案上擺着的是籤筒、“王命”便是權力的象徵。

北邊一塊是“高山流水”。講的是俞伯牙彈琴遇到知音鍾子期的故事。

南邊一塊是“仙人對弈”。講的是有一樵夫走進了山洞,看見兩位仙人下棋,等到出洞時,他的斧柄已經腐爛,所以有“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說法。

下面中間一塊是“衣錦榮歸”。主人翁在歷盡宦海浮沉以後,垂垂白髮,告老還鄉。這口井既諧音爲“錦繡”的“錦”,又是家園鄉井的象徵。

左右兩邊分別是漁、樵、耕、讀。

漁夫撒網;樵夫挑着柴擔,跨上拱橋;老農左手揚鞭,右手牽牛,辛勤耕作;書生臨窗而讀,手不釋卷。

最上面的四幅是表現過去官宦人家“四時行樂”的:春遊芳草地,夏賞綠荷池,秋飲黃花酒,冬吟白雪詩。

最下面的兩邊,一是鸞鳳和鳴,一是鶴鹿同鬆,頭頂上的這塊五福捧壽。表示閤家歡樂,既有錢有勢,又有壽有福。我們也衷心祝願各位女士、先生福星高照、心想事成。

這種建築風格叫“幹架”,看不見灰縫,塊塊精磨,平滑如鏡。大家不妨摸摸,大家再細看檐口有什麼特點?一般房子檐口是木椽子,這裏是磚頭的,既美觀,又防腐,經得起風吹日曬雨淋。

照壁的砌法和門樓相同,東邊磚雕是紅燈高懸,夜戰馬超;西邊是臨江亭關雲長單獨赴會,當中一塊是古城相會。雖然張飛、關羽已經面目全非,仍然如同斷了臂的維納斯一樣,給我們留下美好的想象。

(大廳)目前全鎮尚存古建築6萬多平方米,其中明清建築2萬多平方米,在形制佈局上有單門獨院、三間一櫥,有合面兩進前廳後堂,有穿堂三進,有穿堂五進,合院兜梢等等,更有火巷、密室、照壁、儀門等點綴其間。

溱潼人砌屋講究磨檐博山、淮脊雀尾。挑選最好的磚頭,經過刨光、水磨,達到平整光滑,色質統一,用這樣的磚頭挑砌出的檐口叫做磨檐。它比木檐美觀、便於雕飾,經久牢固。

淮脊,淮是水中的一種猛禽,再跟博大的山牆高高翹翹起的雀尾結合起來,裝飾屋脊,形成勇猛的氣勢,據說可以驅邪避禍。

(博古架)這兩邊博古架上所展示的文物,都是溱潼地區出土和收藏的。

它是溱潼古鎮無聲的說明、有形的見證。

麋鹿角,在溱潼地區方圓幾十公里範圍內陸續發現過許多麋鹿角、麋鹿角化石和半化石。英國學者博艾特和國內學者曹克清通過調查論斷,我們這一帶是中國麋鹿的最後消失點之一,也就是麋鹿的真正故鄉。

這裏陳列的漢罐、宋瓶、清青花瓷器以及各種民間用品,請諸位欣賞。

大家再請看室內,格扇花窗、券棚、擡樑、屏門。這裏是大戶大家的廳屋,相當於現在的客廳,專門用來接待男賓的地方。有人要問女賓坐哪?封建社會的女人是不參與社交的,要是來了女賓只得到後堂與女主人相會。有人問丈母孃挑女婿怎麼辦呢?那裏給她安排個地方——屏門縫裏偷着瞧。

(名人館)溱潼地區,人傑地靈,英才輩出,歷代的進士、舉人達一百多名。明代吏部尚書儲罐、清代進士蘇州府教授孫喬年、安徽儒學、邳州學政李鳳章等名人佳士治學理政,聲譽遠播,詩文著作流傳至今。南郊雁子墩有一門五都督、三科兩狀元,爲中國科舉史所罕見;清代中期,鎮區韓氏一門二舉人三秀才;當今李德仁、李德毅弟兄二人四院士;朱家三子在氣象學、中醫學上有傑出貢獻;唐家八姐妹皆爲高級知識分子;更有少年俊彥,大亞灣核電站黨委書記李一農、王洵、王浩弟兄二博士,他們都是三十多歲的年青人。還有福建省人大主任袁啓彤、山東省政協副主席朱銘也都是我們溱潼人。

(耕織園)古代的溱潼水草豐茂,麋鹿“千百成羣”,農民“不耕而作”,生產的稻米“狀如大麥”,田叫“鹿陵田”,米叫“禹餘糧”。漢唐時代,這裏盛產“海陵紅傑”,俗稱“桃花米”。漢書記載:“吳有海陵之倉,倉爲吳王濞所建”。唐代駱賓王在《爲徐敬業討武檄》中寫道:“海陵紅粟,倉儲之積靡窮”。鎮西不遠處至今存有“古海陵倉遺址。

這裏年陳設的是溱潼人在生產勞動中使用的部分工具。

溱潼的土地屬湖相沉積土,土質粘稠,有機質特別豐富,俗話說“雨天粘如膏,晴天硬似刀”。我們的祖先從古到今,因地制宜,創造和使用了許多簡單而實用的傢俱,你看這犁稱得起農具的“活化石”,它的刃口尖銳而狹長,區別於沙壤土地區的短而寬。

插秧前經過耕、漚、耙、漫,達到水清、土平、秧苗插入不飄不浮。精耕細作,真是種田如繡花。他們在辛勤操作時,頭上戴的是斗笠,身上披的是蓑衣,腳上穿的是草鞋。頂烈日,冒風雨,起早睡晚,遇到旱情、水情、車水堵壩,徹夜不眠,真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經過幾多風雨,心血和汗水終於凝成了粒粒多黃。

(風箱)這是稻穀曬乾以後,進倉之前去除草秕雜質用的風箱,請諸位試試。據風箱主人說,它是乾隆年間的古物,算起來已有兩百多歲了。

(礱子)這是用來去除稻殼的礱子。

(椎臼)這是用於加工稻米的椎臼。製作年糕、湯圓的米粉就是從這裏加工得來的。

(籮筐、摺窩)這是挑運糧食的籮筐、貯存糧食的摺窩。

(市斛、升、鬥、籌碼)莊稼收好了,稻子歸倉了,要算算年景如何,就得用上計量工具,這是市斛、這是鬥、升、籌碼……市斛上還蓋有多年計量年檢的火戳,它相當於現在的計量局年檢的證明。

溱潼舊時糧行有100多家,溱潼糧價影響着上海、無錫、常州糧食市場行情的起落。

溱潼的農業在古代就創造過輝煌的業績,今天同樣走在領先的行列。鎮南不遠的河橫村榮獲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頒發的生態“全球五百佳”稱號。溱潼古鎮出產的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暢銷市場。

[禪院古槐]這個禪院叫綠樹禪院,距今已近千年,禪院以老槐而得名,老槐因禪院而成仙。

鎮東曹家莊有一座村落叫落鶴掄,那裏有董永廟和慕雲亭。鎮南溱湖風景區的鵲仙橋是董永和七仙女聚會之處。當年董永路遇七仙女就是這棵老槐樹做的媒。幾百年來,人們一直呵護敬重、燒香磕頭,年青人訂婚在此合影留念,在老槐樹上扣一圈紅線,以求婚姻美滿、早生兒郎。生子後又來燒香還願。

老人們進入禪寺之前,也都先到槐樹腳下祈求健康長壽。

禪院始建於五代,大修於明代,原有四進下殿,目前修復的是主殿,供奉三尊大佛,當中一尊爲釋迦牟尼佛,東首一尊爲藥師佛、西首爲阿彌陀佛。他們分別代表現在、過去和未來。兩旁是十八尊羅漢,後面是海島觀音,保留了明代重修時的風格。五開間的佛殿建築全國少有,更有過樑山、金家山、中柱山多種結構,既美觀又實用。樑間蜀柱、抱樑雲、荷葉墩做工精細。

再看柱子下面石礎上的龍,你們看看有什麼特點。它的下巴特別長,明太祖朱元璋是大下巴,象徵天子的龍頭雕刻也就沾了光。再看這邊的鳳,大家數一數,她有五個尾巴,而一般的鳳最多四條尾巴,不說大家也知道,這便是朱洪武的大腳娘娘了。

[水上商談處]1940年,新四軍東進抗日,國民黨頑固派江蘇省政府主席韓德勤消極抗日,積極反對共。駐泰州的魯蘇皖邊區遊擊總指揮李明揚、李長江是受韓德勤排擠的中間勢力。陳毅同志根據中央指示貫徹“擊敵、聯李、孤韓”方針。於1940年9月25日,派管文蔚同志到溱潼鎮西郊夏家汪與李明揚進行了水上商談,爲黃橋決戰有勝利奠定了重要基礎。

這就是當年他們見面時所乘坐的船隻,請大家登船瞻仰。

謝謝大家!

古鎮導遊詞 篇3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鎮遠。我們是你們此次鎮遠之行的導遊,大家可以叫我。

也曾舞陽泛輕舟,青山嫵媚人溫柔,

照影時見風擺尾,臨波又是龍擡頭。

這是著名詞作家喬羽先生所寫的《舞陽河泛舟》,文中那世外桃源之美,令無數人爲之嚮往,而這條河自古就逝城鎮遠的魂魄。它自西向東呈“S”形蜿蜒貫通全城,形成了:“九山抱一水,一水分兩城”、山水城渾然一體、天人合一的獨特太極古城風貌,中外遊客也親切的稱它爲“東方威尼斯”。

位於貴州東南部的鎮遠,自秦昭王三十年設縣開始,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說到鎮遠的得名,這得最蒴到宋朝時期,相傳這蒙古大軍要攻宋,必須要從鎮遠經過,當時他們從甘肅過了四川佔領了雲南打到了貴州,到了我皿陽以後緊逼到了鎮遠,很多年過去久攻不下,後來沒辦法只能改道,當時的朝廷就認爲是鎮遠鎮住了遠來攻宋的蒙古大軍,遠鎮一方,因此,賜名“鎮遠洲”。在1986年鎮遠被評爲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值得驕傲的是當時衆多的名城當中,只有平遙、麗江和鎮遠沒有一個專家持反對意見,全票通過。

鎮遠在明朝的時候屯了大量的,朝廷讓全國各地的商人來鎮遠經商,到了清代的鼎盛時期,舞陽河兩岸居民房達到三千六百多幢,7000多戶,那個時候全國各地的文化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大批涌進鎮遠,我們強調着鎮遠的繁華就有人問了說,您能不能打個比方來告訴我鎮遠繁華到哪個地步?您來往這邊看。這照片上的老人叫舒萬齡,是湖南芷江人,他們家家境非常貧困,因爲在芷江做生意做不下去了,舉家遷到了鎮遠,在鎮遠租了個很小的豬圈經過改造做起了醬醋生意,發家以後聽說我們新大橋修建需要資金,他出了4萬銀元,在抗美援朝的時候還購了一架戰鬥機給我銘家,得到過毛主席的好評。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個那麼普通的醬醋商能發家成這樣,那其他的商人就更不用說了。

朋友們,現在我們所在的位置就是府城,這府城以牌坊爲單位,我們當地流傳的一句關於府城的順口溜是這樣說的:“頭牌一枝花,二牌賽過她;三牌金錁鋪,四牌油炸耙;五牌開馬店,六牌爛豆渣。”您聽了以後一定會問到底什麼意思呢?指的是頭牌的姑娘長得漂亮,二牌官宦千金賽過頭牌的姑娘,三牌是富商雲集地,四排是風味小吃特別的多,五排是馬幫聚集地,六牌是青樓煙花之地,而爛豆渣就是六牌的別稱了。您一定可以從這句順口溜中想象出當時的鎮遠是怎樣的繁華了吧?

鎮遠是以軍興商的地方,這裏的各種文化在這裏相互滲透、相互交融,形成了多元特色的包容文化。而我們現在所走進的有“歪門邪道”之稱的古巷子就是一個多元文化的代表。大家會發現鎮遠這些座北朝南的四合院大門,門都開在東南或西南方,這是是財不露白並有避煞之意。這門一歪,道一斜就被稱作歪門邪道。我們現在看到的封火牆,最高達10米,這封火牆的造價很高,因爲用的是豆腐、糯米、泥巴、桐油、石漿、泥灰參雜而成。您想想吃的糯米往牆上敷是什麼概念? 鎮遠的古驛道特別的多,說到最重要的驛道那就是這座正逢康熙60大壽修建的祝聖橋,因爲舞陽河是直達長江的,所以當時東南亞一帶的比如說緬甸的、泰國的、老撾的想進入咋們中原,鎮遠呢就是必經的地方,所以在鎮遠的明史上用了四句話來概括鎮遠的重要性"欲通雲貴、先守鎮遠。欲據滇楚、必佔鎮遠",後來鎮遠知府汪炳敖在橋上建了這座“魁星閣”,我們可以從柱子上的對聯:“掃盡五溪煙,漢使浮槎撐鬥出;劈開重驛路,緬人騎象過橋來。”去感受古城悠久的文化.

來到我們鎮遠呢,如果您想給親朋好友帶些特產回去,我建議大家帶鎮遠著名的青酒,就像著名的影星劉青雲說的喝杯青酒交個朋友,希望大家都能成爲我們鎮遠人民的朋友。歡迎您下次再來鎮遠做客!謝謝。

古鎮導遊詞 篇4

大家請隨我一起往外走,我們再去欣賞一下嘉業樓的第二個部分——園林。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個小池塘叫做蓮花池。周圍有我們江南人比較熟悉的太湖石,太湖石產自太湖周邊的山下,它分爲幹石和水石兩種。幹石是石灰石在酸性土壤的長期侵蝕下形成的,而水石是水下的石灰石在湖水的不斷沖刷下形成的,所謂的水滴石穿也就是這個原理。但是現在太湖石的開採是受到嚴格限制的,市面上銷售的一些太湖石多半是人工用槍打孔製成的,所以大家如果有興趣用太湖石來裝點院落時就要當心咯。說到太湖石大家多半會聯想到咱們蘇州留園的“冠雲峯”、上海豫園的“玉玲瓏”以及南京玄武湖的觀音石。不過我們眼前就有一塊可以跟上面三塊名石媲美的太湖石,被譽爲“南潯三大奇石”之首,石面有一小孔,人吹之,其聲似虎嘯,固名爲“虎嘯石”。(可以現場表演一下,如果你的肺荷量比較大的話)它原爲清朝學者阮元的故物,後來被劉承幹以五百銀圓的價格購得,置於藏書樓的花園當中。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我們嘉業樓四周是沒有圍牆的,取而代之的是一條外圍的河道,使得四周的景色與嘉業藏書樓看起來渾然一體。這個設計正好與我們現在提倡的和諧社會不謀而合,可見當時樓主在書樓的設計上可謂是意識超前咯。

小蓮莊又稱“劉園”,是南潯五大名園之一,也是至今鎮上保存最爲完好的園林之一。它是晚清南潯“四象”之首劉庸的私家花園。小蓮莊始建於清代光緒年間,由劉庸和其次子劉錦藻共同規劃和修建,最後由劉承幹於一九二四年建成。前後歷時四十年。小蓮莊佔地二十七畝,因爲仰慕元代書法家趙孟釜所以借用其建造的蓮花莊之名,故稱“小蓮莊”。

小蓮莊羣體建築由園林和劉氏家廟等幾個部分組成,園林分爲外園和內園兩個部分。現在請大家隨我一起先參觀一下小蓮莊中的建築部分。大家現在看到得是小蓮莊中的碑廊,裏面陳列着各個時期的名家書法石刻和題跋。其中最爲著名是北劉庸“宰相劉羅鍋”所書的《顏平原劉太守序》,爲行書體。清朝南北兩位著名的劉庸走到了一起,也算是一件歷史上的趣事。碑刻長廊旁邊的這座四面廳,叫做“淨香詩窟”,又名“升斗廳”,其建築結構堪稱中國一絕,爲什麼這麼說呢,現在大家就請進入廳內一探究竟。大家可以擡頭向上看,有沒有看到頂上有一個倒扣的鬥?不用說另外一邊肯定是倒扣的升,這就是升斗廳得名的由來,相傳,當年園主特別喜歡結識有才之人並且也特別的會識人,每每有文人來園內做客,酒過三巡以後園主就會把他自己認爲學識淵博的人請到鬥廳內品茶作詩,比喻這些人才高八斗,而次之的只能在升廳裏面喝茶了。

古鎮導遊詞 篇5

據史書記載,自唐代開始,瑤里人就依山築窯、伐木爲薪,燒製陶器了。瑤裏最早興燒瓷器的年代是南宋末期。在經歷了元、明兩代之後,從明朝中葉開始衰退,整整跨越了300多年時間,可見當時的繁榮之景。而爲什麼會在瑤裏並且是在繞南這個小村莊煉製瓷器呢?經過研究考證,燒造瓷器必須具備三個條件、豐富的瓷土資源(瑤裏山中盛產製瓷原料高嶺土,雖經數百年開採,至今仍蘊藏豐富)、充足的水資源(貫穿全境的東河是景德鎮母親河昌江的源頭之一,支流佈滿全境,水流湍急,終年不息,水力資源極爲豐富)、充分的燃料資源(瑤裏境內崇山峻嶺,植被茂密,森林覆蓋率高達82.3%,燒窯用的上等燃料黃山鬆遍佈山間),三個條件缺一不可,而瑤裏恰好具備了這三個條件。。根據調查,現境內遺存的宋、元、明古窯址多達上百處,古礦洞120多條,是目前景德鎮市瓷業遺蹟保存最完好的地區,對研究中國古代瓷業生產狀況具有重要價值。那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古鎮導遊詞 篇6

在戲臺兩側的廊牆上,陳列着明清及至民國時期吳地名人書寫的對聯65幅,稱爲“吳中聯墨寶鑑”,所選名人大都與木瀆有關,而且都是書壇一代大家,有着極深的藝術造詣。廊內還陳列着近百件清代牌匾,固其多爲重臣大吏、進士舉人榜書題寫,書法精美,風格各異,加上精心刻制,妙趣橫生,極具收藏和欣賞審美價值。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盡情瀏覽一番,細細品嚐玩味。

現在,我們來到了東園,這裏原是明代李氏的小隱園,以老樹奇石和竹林茂盛著稱。乾隆初年,此園被徐士元購得,增築廳堂四進,主要用於生活起居,又在後園中疏池開徑,疊石栽花,成爲一處精巧雅緻的宅第園林,既可與古戲臺娛樂區相連,又可自成一統,十分清靜閒適。

這是轎廳,名爲“離茨堂”,是當年徐士元迎客停轎的地方。“離茨”二字出自《離騷》,有“茨錄施以盈室兮,判獨離而不服”句,“茨錄施”皆爲惡草,徐士元將其借喻小人,告誡自己近君子,遠小人,故以此爲轎廳之名。

這是大廳,主人舉辦婚嫁喜事、祭祖典禮或招待貴賓的地方。中堂爲《古木慈鳥圖》。表達了徐士元對父母養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兩側字畫值得一讀,其中這幅《春山訪友》,是徐士元留存至今唯一的一首詩作,詩意清新脫俗,寄託了詩人幽居隱逸的情懷。另一首是《夜讀山房》,作者談汝龍也是木瀆人,康熙南巡木瀆的時候,談汝龍作爲木瀆秀才,當面向康熙獻詩一首,深得賞識,被欽取進京,入內庭任纂修,相當於現在的中央辦公廳祕書。

到了清末,徐家日漸衰落,這座東園爲陳家購得。陳家的外孫女沈壽從小在這裏長大,隨外祖母和姐姐沈立學習女紅,用功不輟,終成一代“刺繡皇后”。這座樓廳就是當年沈壽的繡樓,名“雪宦樓”,如今,我們在這裏佈設了沈壽紀念館,較爲詳細地介紹了沈壽的生平、藝術成就和獲獎情況,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往一看。

古鎮導遊詞 篇7

楓涇古鎮區建築多爲明、清風格, 均具傳統江南粉牆黛瓦的特色,房屋以兩層磚木結構爲主,前後進房之間有廂房和天井,大宅深院有穿堂、儀門及廳堂等,前後樓之間有走道相連,稱走馬堂樓。屋面多爲觀音兜和五山屏風牆。廟宇建築多爲宮殿式。古民居建築羣總面積達48750平方米,其中9處已列爲上海市第一批不可移動文物。

古鎮水網遍佈,鎮區內河道縱橫,橋樑衆多,素有“三步兩座橋,一望十條港”之稱。沿河古街綠樹成蔭,古鎮水巷幽靜;39座古石橋橫跨河上,其中元代建1座,明代建11座,清代建21座。

明代建的瑞虹橋,坐落於虹橋河口,清康熙初在此發生過被稱爲“中國最早的工人罷工運動”的“虹橋血案”,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有該事蹟的記載及陳列,並於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在聖堂內爲此立了案碑。

楓涇是蜚聲中外的金山農民畫的發源地。楓涇人民熱愛生活,藍印花布、傢俱雕刻、竈壁畫、花燈、剪紙、繡花、編織等民間藝術源遠流長。濃郁的民間文化藝術,孕育了金山農民畫。以楓涇農民畫家爲主的金山農民創作出了鄉土氣息濃郁、藝術風格獨特的金山農民畫,在海內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鎮內的畫館名畫家祖居也多,和平街上程十發祖居已經修復開放。北大街的丁聰漫畫陳列館設在二層中西式建築內,樓前一棵古銀杏,一叢大芭。館內陳列了丁聰生平和一百多幅漫畫,幽默地畫畫常讓人駐足流連。南大街聖堂弄的金山農民畫展示中心就在清代狀元蔡以臺的讀書樓內,盡得清雅,一副副畫面卻透露出濃郁的鄉土氣息。農民畫與丁聰的漫畫、程十發的國畫和顧水如的圍棋,這些在國內外都具有相當地影響的“三畫一棋”,集中於楓涇一鎮,是國內罕見的一種地域文化現象。

古鎮導遊詞 篇8

各位遊客們,大家好!歡迎大家中國十大魅力古鎮--南潯!首先讓我簡單的做一下自我介紹,我姓_,單名一個_字,很簡單,也容易記,大家就直接喊我名字“_”就可以了。現在由我來帶你們參觀南潯景點。現在發到大家手裏的是南潯景區的門票,這個門票是聯票的,每進一個景點的時候都要檢票的,所以希望大家都拿好了,不要弄丟了,丟了就進不去了啊。因爲是節假日的關係所以今天景區裏的團隊遊客也比較多,大家可要跟緊我。不要走散,跟錯團隊了。萬一走散了要馬上和你們的全陪聯繫。那現在大家就跟着我進去參觀。說到中國十大魅力古鎮,我們南潯排在第六位,它是南宋就形成的一個村落,1252年正式建鎮,距今已有756年的歷史了,素有“絲綢之府、魚米之鄉”的美譽。全鎮總人口51萬,面積716平方公里,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大家好!首先歡迎大家來到我們河南旅遊觀光!特別高興能爲大家導遊服務並共同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還請大家對我的工作予以大力支持與緊密配合。今天我將帶大家到魯山縣石人山旅遊觀光,預祝大家玩得歡樂。

大家看到的這兩邊的這些店裏賣的都是南潯的特產,有橘紅糕,定勝糕,野荸薺,大頭菜還有湖筆、絲綢等,大家如果有興趣等我們景點參觀結束,我會帶大家過來的,大家可以帶點回家,給家人嚐嚐,或是紀念品可以拿回去做個紀念。那麼南潯呢,以前主要是靠蠶絲業發家的,也就是養蠶了,因此,也形成了一幫絲商羣體,在南潯你可以聽到這麼一句俗話,四象八牛七十二條金黃狗,說得就是這幫絲商,從這句俗語裏我們也可以看出,在南潯,以前是用動物形體的大小來衡量一個家庭的財產的,一千萬兩以上家產的稱爲象,五百萬兩以上的家產稱爲牛,一百萬兩以上的稱爲狗。四象指的是南潯的四大家族,劉家、張家、顧家和龐家。劉家是四象之首,主人叫劉鏞。聽着很熟悉吧,但是此劉鏞非彼劉墉,他並不是宰相劉羅鍋的劉墉,宰相劉羅鍋是乾隆年間的,他的墉字是土字旁的,我們這個劉鏞是金字旁的鏞,光緒年間的。他是以前南潯的首富,那他的資產又達到了多少呢?他的資產相當於現在的人民幣60億。以前皇帝要是沒錢了,還會問他要呢。那既然他這麼有錢,我們現在就去參觀一下他的私家花園——小蓮莊.現在大家看到的這條河是鷓鴣溪,是南潯潯溪的一個分支。我國傑出的詩人,作家--徐遲老先生用了68個水晶晶來形容他的故鄉南潯:水晶晶的天,水晶晶的地,水晶晶的河泊橋樑,水晶晶的瓊樓玉宇,水晶晶的花鳥蟲魚......一切的一切,又都在水晶晶的碧波中盪漾。大家如果想體驗一下在水晶晶的世界裏碧波盪漾的感覺,待會我可以帶大家過來坐一下這水晶晶的小船,感受一下徐遲老先生的68個水晶晶。現在我們到了小蓮莊的門口,大家把門票拿出來檢一下票。

在烏拉街滿族鎮,許多建築帶有滿清特色,生活習俗也帶有濃郁的民族色彩。其中以薩滿教儀式和婚禮最具代表性。

走過一條繁華的街道,就到了丟掉水鄉古鎮的東大門,大家請看那座高大的牌樓,上面書寫着大捷門三個大字,它是爲了紀念太平天國在這塊土地上勇戰湘軍,大獲全勝的歷史功績.1858年11月太平天國次陳玉成,李秀成根據計劃,圍捷三河,全殲湘軍精銳李繼賓部六千餘人,取得了近代史上有名的三河大捷.第二年,也就是陳玉成二十二歲那年,他因戰功顯赫而被洪秀全封爲英王,在三河,人們習慣於把三河大捷時陳玉成的指揮部稱爲英王府.將通往英王府的這條路稱爲英王路,前面就是英王府,大家可以進去自由參觀一下。

古鎮導遊詞 篇9

大圩古鎮位於桂林市東南18公里處,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曆史。如今的大圩古鎮依舊可見青石板鋪就的老街,擡頭可見沿街的騎樓和木結構的鋪面,漫步在古鎮內隨處可見各種歷史古物,處處充滿着古風。

大圩古鎮始建於公元220xx年,直至明清,這裏已是南北商賈雲集之地,各地商人均在此建有會館,非常繁華。它曾是廣西四大圩鎮之首(其餘爲賓陽的蘆圩、蒼梧的戎圩、貴縣的橋圩)。位於馬河和灕江匯合處的萬壽橋,是欣賞灕江及對岸螺螄山的好地方,而橋本身也是始建於明代,重建於清朝的文物。

過萬壽橋後的太平門和永安門之間,是老建築比較集中的地段,可以漫步於此,細細品味。值得一看的古蹟有高祖廟、清真寺、祠堂、廖宅(東方街47號)、黃宅(民主街28號)、李宅(民主街37號)等。在解放街上,還有一處宅邸門前有兩個霸氣十足的盤龍柱,也可以看看。

古鎮現在還保留着許多竹編作坊、草鞋作坊、傳統的喪葬用品店、草醫診室、老理髮店等一批古老的手工作坊。閒着無事的老人們或是在街邊看些發黃的書,或是聚集在一起喝茶打牌,平靜地生活着,守望着最後的古鎮。

大圩古鎮大約8公里處,還有個叫熊村的古村落,可以放一起遊玩,打個摩的大約10元的花費就可以了,另外四五月份的時候大圩古鎮周邊種的草莓可以摘的,價格可以詢問當地的農民。

古鎮導遊詞 篇10

雲南束河古鎮位於四川東北部,巍巍巴山南麓、滔滔渠江之濱的大竹縣清河鎮,這裏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兩條清波粼粼的河流穿境而過,故得“清河”美謂。這是一塊神奇、富裕和充滿無限生機與希望的土地。

範將軍1932年籌劃出資在其故鄉四川省大竹縣清河場修建的故居“哈兒街”更是獨具特色,舉世聞名。此街全長385米,佔地3.3萬平方米。兩旁房屋西高東低,呈主賓之勢,主顯賓躬之態。整個建築羣均爲磚木結構,瓦頂懸山式,天架椽屋、前後乳伏牽用三柱建築。一律採用外廊式穿榫結構,一樓一底兩層樓房。街道兩旁各有通廊和108根仿希臘式圓形廊柱,柱身均有人物、動物及花鳥等淺浮雕圖案。整個街面,格局統一,風貌獨特,排列齊整,典雅堂皇,頗爲壯觀,氣宇非凡,是西南難尋的仿古建築羣,專家鑑定爲:“國內少有,國外沒有”獨具特色的大型建羣。具有極強的觀賞價值和研究及使用價值。街內設有“哈兒將軍陳列館”,收藏有大量範將軍及其親友各個時期的珍貴照片和其它實物;並有“哈兒茶樓”、“哈兒餐飲”等。街旁東柳河流水潺潺,永平橋、雙龍橋裝點美景。

特色餐飲:羊肉蒸籠、羊骨湯、酸辣羊血等羊肉系列。

自駕遊線路:達州南外經達渝高速至石河(約30分鐘)出口,經石清路13公里至景區。

散客可在達州南外汽車站搭乘達州至大竹大巴車(全程高速),經達渝高速至大竹縣城,在縣車站換乘大竹至清河中巴車至景區。也可在達州南外汽車站乘達州至大竹大巴車(半高速),在石河站下車後換乘石河至清河中巴車至景區。

清河鎮是愛國將領範紹增的故鄉,20xx年7月被列爲省級試點鎮。位於大竹縣北部,距縣城23公里。該鎮旅遊發展規劃在“特色”上做文章,以特色爲生命力,堅持走特色興旅之路,突出“0一線”,“0”即三個景點,就是“將軍街”古建築羣、大竹第一峯“萬里坪”、有“海螺碧珍龍、蓬萊小島峙中峯”、“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之美稱的中峯島。“一線”即公路沿線,在去萬里坪、中峯島及主要的公路兩旁,都種植一些如鬆、柏、槐、楊、竹等風景樹。這些地方旅遊潛力巨大,旅遊價值極高。

“將軍街”古建築羣。清河鎮老街(將軍街)建築羣,歷史悠久,始建於秦漢,明末清初形成規模,民國九年(),由開明士坤(範紹增之父)範先級等出資募資擴寬街道,修葺街面,民國二十年(1931)年,抗日名將、-起義將領範紹增(範哈兒)在上海借鑑希臘式建築風格,製成圖紙,在原建築羣的基礎上,獨自出資改造興建中西式圓柱通廊,磚木結構,瓦頂懸山式六架椽屋,前後乳伏塔牽用三柱,前低後高建築羣,房屋西高東低,呈主賓之勢至顯賓躬之態,房屋低層與二層樓圓柱間隔處和頂部,均有人物、動物、花草、淺浮雕、花邊等圖案,街兩邊各108根圓柱,街南北各有一道柵子門,上有郭舉人親筆手書的“清場雅鎮”和“河引義源”字匾,整條街道成“L”字形(困牛型),格調統一,風貌獨特,典雅堂皇,規模宏偉,全長385.5米,佔地3.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9萬平方米,共150間,獨具特色,是西南地區至今唯一保存完好的中西合壁的古建築羣體。1990年9月、20xx年5月、20xx年12月被縣、市、省批准爲文物保護單位和古建築保護羣體,20xx年2月申報爲全省歷史文化鎮。

範紹增“範哈兒”將軍。他豪爽大方,“劫富濟貧、救援鄉民”,在全國傳爲佳話。13歲參加“袍哥”,投入張作霖名下爲徒,討閥過袁世凱,曾任過營長、團長、師長、軍長、司令,也曾受過蔣介石器重,並廣交朋友,是抗日名將,抗日打了勝仗,老百姓排隊歡迎,也是0的朋友,曾與地下黨王維舟有聯繫,並保護過王維舟,也曾向解放區送過大量藥品。解放時棄暗投明,在三匯鎮率部起義,任過解放軍某部高參,河南省體委副主任,通過“傻兒師長”、“傻兒軍長”電視劇的播出,名聲大振,不少省外遊客千里迢迢到清河觀光“哈兒”故里,即將上影的“中將範哈兒”二十集連續劇,更給清河古鎮帶來了不可估量的社會效益。

大竹縣第一峯“萬里坪”。離場鎮8公里,是全縣最高峯,海拔1196米,登高一望千山萬壑盡在視野,山村點綴,炊煙裊裊,恰如一幅水墨丹青,山上有自然形成的神祕的“豬兒嘴”、“天星眼”、“燈盞窩”景點。萬里坪頂峯可觀看相鄰的“紅庵寺”遺址,傳說“紅庵寺”曾有108個和尚,因長老和尚想和一個上山燒香拜佛的楊秀英小姐成親,把楊小姐關在廟後“魚古洞內”,後被小姐在省上當“猴爺”的哥哥楊猴爺知曉後,扮成賣頭繩梳篦的貨郎,打聽到了妹妹楊秀英的下落,帶官兵攻打“紅庵寺”,救出了楊小姐,並放火燒了“紅庵寺”,

有“火燒紅庵寺,照亮北京城”的傳說。

中峯島(海螺山)。也叫南軒中學,解放後爲中峯中學,離場鎮3公里,又名“中峯庵”、“可印庵”“小中國臺灣”,島上有近萬平方米教學樓空房,島頂有一古廟“海螺寺”至今保持完好。該島孤峯屹立,綠樹成蔭,古柏參天,白鶴成羣,寺宇幽靜,東柳河水中分,環抱左右,四面環水,二橋相通,下流複合,潺潺流水,清徹透底,魚蟹勝多,島嶼四面山巒重疊,松林成片,勘稱風景如畫。“縣誌”有詩曰:“海螺碧珍龍、蓬萊小島寺中峯”,山頂古廟有對聯曰:“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形象地描述了該島的幽、靜、美。 19世紀的清河古鎮 踏水橋..我愛我的家鄉

“雙龍”踏水橋。該橋頭有近320xx年巨傘式黃角樹,樹根環抱“石土地”,石碑上刻有碑文——“有水也認清,無水也認青。去掉青也水,添爭便讀靜。有水也是河,無水也是河,靜靜河水誰不愛,喜的是河水再高不淹街”。

五拱橋。該修建於,是清河鎮的“牛尾”,橋兩端各兩棵大黃角樹,現存一棵,橋兩邊石拱上長有數棵小黃角樹,爲橋兩邊自然綠色景觀,民謠有:“過五拱橋不見五拱橋,不過五拱橋看到五拱橋,橋頭黃角樹成精,深更半夜找女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