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寺廟導遊詞(精選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03W

阿育寺廟導遊詞 篇1

暑假的一天,我和哥哥、姐姐、媽媽乘二伯父的車遊玩寧波市名勝——阿育王寺。那兒風光秀麗,空氣新鮮。來到寺廟,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寬闊的荷花池。池中的荷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才張開兩三片花瓣,有的全張開了,露出了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一陣風吹來,滿是清香味兒,我都陶醉了。

阿育寺廟導遊詞(精選5篇)

小烏龜慢騰騰地爬着,偶爾用綠豆樣的小眼睛害羞地瞅我一眼,又趕緊把頭縮進殼裏,鑽到荷葉下面去了。漂亮的小金魚搖着大尾巴,五彩斑斕,一羣羣地游來游去。我丟了一小片面包給小金魚吃,小魚們快樂地游過來,正要享受美味時,突然一隻大青魚不知從哪裏鑽出來,頓時水花四濺,嚇得小金魚四散逃去。大青魚張開大嘴,發出很響的聲音,它還瞅瞅我,彷彿漫不經心地說:你還不如直接餵我呢,我可是這兒的國王!

我們進了廟宇,裏面香火繚繞,供奉着衆多菩薩,有如來佛主、千手觀音、十八羅漢等,有的面目兇狠,有的面目和善,身上五顏六色。我以前從書上、電視上無數次看到 “神仙”,今天終於和這麼多 “神仙”零距離。我的心裏沒有一絲害怕,反而十分高興,我想以後會用彩筆把他們畫下來,給同學們看。我從媽媽那兒拿了一柱香上給菩薩,閉上眼睛,心裏默默地祝願全家身體健康,祝新的學期我的學習越來越棒,將來能和二伯父一樣,取得好成績,做國家的棟樑,爲祖國做更多的貢獻!

回家的路上,我戀戀不捨。美麗的寧波,美麗的阿育王寺,我還會再來看你的!

阿育寺廟導遊詞 篇2

各位團友,現在我們去參觀遊覽阿育王寺,阿育王寺坐落在太白山華頂峯下,距寧波市中心20公里,阿育王寺在我國佛教史及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尤其因其有一座舉世矚目的舍利寶塔而聞名。現爲全國重點佛教寺院,也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家一定很想知道這個寺廟爲何取名阿育王寺,阿育王是誰?

阿育王是古印度孔雀王朝的國王,爲爭奪王位,他發動了戰爭,戰爭使無數百姓遭了殃。爲了贖罪,他把如來佛的舍利子收藏起來,在一晝夜間命人造了84000座舍利塔以表贖罪。相傳其中一座舍利塔就在阿育王寺,裏面放有一顆如來佛的頭顱舍利子。

阿育王寺建築規模宏大,全寺佔地面積12。41萬平方米,現存建築面積22867平方米,有殿、堂、樓、閣、軒600餘間,依山坡構築。

這大雄寶殿系清康熙十八年重建,高15。8米,面積870平方米,殿上是乾隆書“覺行俱圓”匾。舍利殿始建於1678年,民國5年重修舍利殿,按北京故宮模式建造,重檐,黃色琉璃瓦蓋頂,金碧輝煌,高度15。3米,殿中我們可以看到石雕舍利塔一座,內置七寶嵌鑲塔亭,亭內爲舍利寶塔。釋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則別行珍藏,其塔身青色,高1。4尺,寬0。7尺,五層四角,四面窗孔,每層雕菩薩神像,內頂懸寶磬,舍利珠掛在其中。殿外後壁有唐代畫石雕四天王像。殿懸宋高宗“佛頂光明之塔”匾,殿前上匾宋孝宗書“妙勝之殿”,下匾爲釋竹禪書“舍利殿”。

藏經樓庋藏正版《龍藏》724函7274卷,南宋刊本《磧砂版大藏經》和日本藏經院編《日續藏》民國影印本,合稱“三藏”。

現在我們面前的這座塔叫上塔,上塔建於晉太康年間,北宋、南宋時皆重建功立業、重修。明正德間住持廣福募資重修,高7層,六圍檐宇,即今形狀。時有塔院、後殿。明王應鵬《登育王上塔》詩曰“病眼年來慵未開,強恃筋力上訓臺;野花正在林間發,海鶴初從何處回。天際兩峯飛白日,雲中萬壑起晴雷;無端一霎冥冥雨,疑是雙龍聽法來。”後塔頂遭雷毀,塔身岌岌可危,塔院因年久失修塌圮。1991年修復,重建塔身山門、塔後佛殿。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下塔。下塔也稱西塔,建於唐開無間。危素和尚《重建下塔記》謂:“大千照禪師撤舊塔而之,始工於無至正二四年,越四年成,高十又三丈五尺,廣二丈三尺,中爲級道,下設世尊像”1979年國務院撥款重修,定爲無塔,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有塔院,明代重修時,建有殊勝殿、白雲竹院、補青閣竺,有董其昌書“最殊勝殿”額,豐坊書“白雲竹院”額,今均無存。殊勝殿、補青閣原址,已擴建西塔樓,白雲竹院整修後爲阿育王寺佛教居士林。

東塔面對玉幾山,規模宏偉,可稱得上是浙東諸塔之冠。據考證,明代日本畫僧雪舟在所給《阿育王山圖》中,曾繪有此塔。1992年由阿育王寺方丈通一禪師爲首募集資金350萬元,花工2萬於1995年建成。塔八面七層,高53米。底層直徑超過10米。

登塔遠眺,殿宇雙塔盡入眼中。塔柱有聯“滿目青山,一笑凌雲登高塔;舉頭明月,幾人把酒舉飛仙。”

各位團友,阿育王寺的參觀遊覽到此爲止,謝謝各位合作。

阿育寺廟導遊詞 篇3

寧波的阿育王寺是一座千年古剎。

走進山門,經過一條幽靜的走廊,歡迎你的是“魚樂池”。池水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翡翠,陽光照在池面上,想給水面鋪上了一層閃閃發亮的碎銀。池水中倒映着藍天,白雲和古色古香的寺廟。魚兒在水中成羣結隊地嬉戲,讓人看了真想“與魚同樂”。

繞過魚樂池,等候你觀光的是“天王殿”,天王殿雄壯無比,檐角奇特,微微向上翹起,恰似一隻正要展翅欲飛的雄鷹。走進大殿,大肚皮彌勒佛滿臉微笑地迎接你。兩側四大天王正襟跪坐,有的手持天羅傘,怒目圓睜;有的手纏金蛇,一副齜牙咧嘴的模樣;有的手套金剛圈,面如黑髮;有的手持琵琶,滿臉微笑。你可不要被他欺騙了,傳說他談得可是攝人心魄的迷魂曲。

我還去了“大雄寶殿”,“舍利殿”······到處都有千姿百態的佛像和古色古香的寺廟,我說也說不盡,只覺得自己已離人間,似在仙境,那美景簡直就像人間天堂。

美麗的阿育王寺,那是我們寧波人的驕傲,我愛阿育王寺。

阿育寺廟導遊詞 篇4

親愛的團友們:

你們好!

我是你們今天導遊,我們所處的位置是梅州千佛塔寺。

千佛鐵塔鑄於南漢大寶八年(公元965年),當年坐鎮在本邑的修慧寺中,清代州官又將其遷於齊州寺中(這兩古寺早已湮沒)。千佛鐵塔共七層,高4.2米,底寬1.6米,四方形,塔身鑄有千佛,故名千佛塔。

千佛鐵塔日久損毀,清末本邑愛國詩人黃遵憲蒐集鐵塔殘片,收藏於人境廬,作千佛塔歌並序,以紀其事。1935年始,由梅縣縣長彭精一與黃任寰師長將鐵塔移於東山嶺上,建八角亭保護。由於時代變遷,鐵塔被圍在鋼鐵廠內,遭受污染,損毀日重,加於遊人不便瞻觀,輿論紛紛呼籲加以保護。

1989年冬,明慧法師應梅州佛教協會邀請,從韶關雲門寺迴歸鄉梓,在當年遠照法師發起籌建的普同塔院,協助弘揚佛法及擴建道場。

1990年春節,由明慧法師發起,在衆緣支持下,擇普同塔院後蓮花山頭,興建九層花崗石塔,保護文物。這一善舉,得到當地政府及社會賢達的響應,旋即得到省文物部門的批准“同意遷建,經費自籌”。

同年7月,由市、縣、區各級有關領導,佛門大德佛源大和尚、圓徹法師、海內外護法善信成立千佛塔籌委會,由明慧法師負責,積極籌集資金,足跡遍及海內外,得到到華僑、港澳鄉賢熱心支持,佛教居士紛紛前來義務工作

1991年12月3日,千佛塔正式奠基興建。1993年2月6日,主塔工程封頂,將千佛鐵塔補鑄完善,遷入石塔底層保護,並續建三層塔臺。千佛塔是用花崗岩築砌而成,結構堅固,有防震、避雷、防風及現代照明設備。塔共九層,高36米,八角形,宏偉壯觀。第一層外牆有6尊護塔天王石雕像,正門爲趙樸老題匾及對聯,二至八層塔身外牆共有32尊石雕佛像,內牆則浮雕千尊漢白玉佛像,各層門均有海內外大德題聯,九層供奉數千尊鎏金佛像,塔頂托起一座七層小石塔,形成塔中有塔,塔上有塔的特色。塔臺周圍石欄雕刻着釋迦牟尼佛八相成道圖,42幅五百羅漢圖及48幅花鳥吉祥動物圖等,第二層塔臺、正門及兩側各有石雕麒麟及石獅,工藝精妙絕倫。

整座寶塔建築堪稱中華傳統文化藝術的瑰寶,亦是梅州歷史文化名城的標誌。塔燈高照,稱謂是"嶺南明珠",前來朝禮者絡繹不絕。

千佛塔寺以石塔爲中心,依山建築,歷十餘載,日趨完善。其中千佛寶殿是當前罕見的傳統古建築,正門六條青龍花崗石穿花雕刻石柱,殿內正中是千佛繞毗盧,兩側供奉18尊1米多高木雕金身羅漢,牆上是24諸天及文殊、普賢說法巨型敦煌壁畫,手出名家,栩栩如生。

20__年落成的佛陀教育培訓中心大樓,高5層,建築面積三千多平方米,其中第三層爲可容納1000多人的大禮堂,第五層爲藏經樓,其餘樓層設有教室、圖書館、檔案室、資料室、閱覽室、電腦室、禪堂、法師休息室等。

另有三聖殿、藥shi殿、鐘樓、鼓樓、法堂、僧舍、上客堂、茶軒、齋館、大寮形成規模恢宏的殿宇羣。翹角飛檐,雕樑畫棟,金碧輝煌,香雲瀰漫。寺中景點密佈,"極樂世界"、"日月迴廊"、"九龍吐水"、"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影雕迴廊"、"詩畫長廊"、"望江觀音"、"滴水觀音"、文殊亭、普賢亭、劍英亭、碧華亭、杲日亭等等。特別是塔後"極樂世界"有天池、天橋,噴流飛濺,鳥語花香,左右阿彌陀佛、觀音菩薩石雕巨像兀立天池中,遊人瞻仰,淨化身心。亭臺樓閣,流光溢彩,四季花木蔥籠,綠草如茵,佛號聲聲,梵樂悠揚,晨鐘暮鼓,發人深省,不啻人間淨土也。

寺院於20__年成立佛陀教育培訓中心,以培養高素質的僧才。目前,已具備基本的軟硬件設施,並獲得廣東雲門佛學院同意設立佛學院女衆部。同時發展慈善教育事業,淨化人心,回報社會。

寺院管理制度完善,依戒依律而行,現有150多位尼僧在此過叢林生活,布薩羯摩,結夏安居,如理如法,精進爲道,愛國愛教,道風遠播,享譽海內外。

阿育寺廟導遊詞 篇5

我們途中大概需要二個小時的時間,途經凌海市、石山鎮、北寧市閭陽鎮最終到達我們的目的地寺廟。寺廟所地,北寧市長興店鎮,文化進步經濟繁榮,物產豐富,交通便利。這裏是東北葡萄生產第一鎮。農民的水果儲藏業也十分發達。寺廟已敞開胸懷,真誠地歡迎天下朋友來這裏沐浴吉祥和幸福。

據記載:寺廟始於北魏。歷代多有開發重建,尤其在明萬曆年間重修爲盛。現經當地政府近十年的修復、建設,使古寺更興,青巖更麗。如今,寺廟已經成爲聞名遐邇的旅遊風景區。同時,又是省批准的宗教活動點。

整個寺廟分爲下院、中院、上院、文殊院四個院。整個寺院以上院石洞中供奉的佛像爲主,據說觀世音佛像造型居多,唯舉世罕見,爲遊人稱道、敬仰。又因觀世音菩薩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著稱,善良的人們賦予其許多優美的傳說,而且,這些傳說都與周圍絢麗多姿的自然景觀溶爲一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