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青海景點的導遊詞(精選19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5.52K

介紹青海景點的導遊詞 篇1

記得有人說,山不在高,有仙則靈。青海的日月山不高,它是屬於祁連山的一個分支,這個地方的高度才三千六百米,但是這兒的名氣不小,主要有幾個原因。首先從地理位置上來講,它是屬於農業區和牧業區的分界,又是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所以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站在日月山舉目而望,山的兩邊是截然不同的景觀。東邊隱約可見縱橫阡陌和點點農莊;向西而望,纖草悠悠牛養成羣。日月山在唐代叫做赤嶺,是因爲山頂的砂土爲赤紅色而得名。後人爲了紀念文成公主而改爲日月山。

這裏面還有一段傳說呢!在唐朝時,有一個西藏使者向唐王求婚。唐王決定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所以讓女兒去西藏。他給了女兒一個日月鏡,說:“只要你想我了,就看看鏡子吧!”女兒在路上口渴,她就去找水喝,在一條小河旁,她要打水,可她打不到,只好讓日月鏡在前面堵一座山,把水引過來。三番五次地通話後,她生氣了,一下子把日月鏡打碎了。頓時,一座大山出現了,所以人們叫它日月山。

今天,我們看到了日月山的美,更希望人們把這次旅遊告訴家人,也希望你們有時間再來青海玩!

而我,就站在瑣瑣碎碎的日子裏,等待着你從窗前的晨曦中路過,等待着你從唐番古道的山埡口前路過,等待着你從無垠的草原上路過,等待着你從我的故事裏路過……

介紹青海景點的導遊詞 篇2

大家早上好!我是旅行社的導語小x!歡迎大家來到青海旅遊!第一站我們會去瀾滄江遊玩!接下來讓我爲大家介紹一下瀾滄江!

瀾滄江系國際河流,在東南亞爲湄公河,是亞洲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經中國、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和越南,在越南胡志明市附近注入南海,是世界第六大河,全長4900公里。國境處多年平均年水量約640億立方米,爲黃河的1.1倍。瀾滄江在我國境內水能資源可開發量約爲3000萬kW。這條河在中國境內的流程爲2198公里,境外長度2711公里。

到目前爲止,各種資料上記載的關於瀾滄江的源頭有十幾種說法,而以不同源頭爲起點的河流長度也有多種,估測的長度從4200公里到最長4880公里不等。發源於唐古拉山北側的扎納日根山脈,查加日瑪峯(藏語,意爲“多彩的山”)南坡,莫雲灘深處的扎阿曲,位於東經94°41′44″、北緯33°42′31″、海拔5224米的拉賽貢瑪的功德木扎山上,位於玉樹州雜多縣境內。遙感專家劉少創探測的結果是,瀾滄江源頭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吉富山,海拔5200米,地理座標是東經94度40分52秒,北緯33度45分48秒。從這裏算起,瀾滄江(湄公河)的長度是4909公里。

省內幹流長444.1公里,省內流域河流總長2055.2公里,流域面積37482平方公里,年徑流量107億立方米,集水面積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0條。主要支流有子曲和解曲等。雜曲(藏語,意爲“水流衆多”)南流入西藏自治區,出省境處年均流量148立方米/秒,省內天然落差1544米。

瀾滄江源區,河網縱橫,水流雜亂,湖沼密佈。雜曲河流經的地區有險灘、深谷、原始林區、平川,這裏地形複雜,冰峯高聳,沼澤遍佈,景緻萬千。

瀾滄江源區氣候,具有寒冷、乾燥、風大、輻射強、冷季漫長、無絕對無霜期等特點。年平均氣溫一般在6.0℃~-4.0℃.之間,但大部分地區在0℃以下,降水空間分自有東南向西北遞減,流域東部年平均降水量500毫米以上,西部年降水量在250毫米左右。年內降水分佈具有冷季少,暖季多的特點。

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總面積81萬平方公里,地處東南亞、南亞和中國西南的結合部,是連接東盟和中國的陸路橋樑。這一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相對落後,但與中國進行經貿合作的潛力巨大。1994年,中國政府成立了“國家瀾滄江湄公河流域開發前期研究協調組”。20__年4月,中國、老撾、緬甸、泰國四國正式簽署了《瀾滄江湄公河商船通航協議》,20__年4國正式通航。在整個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生活着約6500萬各族人民,這個數字預計在今後15年內將達到1億。由於流經區域具有獨特的氣候特點和地理條件,瀾滄江—湄公河水系孕育了世界上最豐富的淡水魚類生態系統。整個流域已知魚類多達1700多種,魚類多樣性在世界大江大河排名中名列第二,僅次於亞瑪遜河流域。20__年,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把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確定爲世界上最重要的淡水魚類生態區域之一。瀾滄江—湄公河的魚類資源對整個流域內生活的六千五百萬人的生計至關重要,是他們獲取蛋白質和營養的主要來源。瀾滄江—湄公河流域淡水魚類年捕獲量高達180萬噸,價值14億美元,爲世界上最大的內河淡水漁業。

瀾滄江—湄公河豐富的魚類資源中包括目前已經高度瀕危的鮎魚,伊洛瓦底江豚,以及其他極具商業價值的常見魚類:倒刺魚、淡水鯊、黃貂魚、面瓜魚、紅尾巴魚等。除此之外,該流域還有其它豐富的水生物種(例如暹邏鱷、淡水龜、蚌類等)以及大量以魚類爲生的水鳥。區域內大部分人直接或間接地以魚類資源賴以爲生,同時魚類資源也是增加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以柬埔寨爲例,全國人民80%以上的蛋白質攝入都來自湄公河的魚類資源。在老撾,全國GDP的13%來自湄公河的魚類資源!大家聽到有沒有很想快點去參觀呢?別急!我們很快就到啦!

介紹青海景點的導遊詞 篇3

各位遊客朋友們,離開了倒淌河,離開了文成公主的傳說。我們前方將要到達的是我們美麗富饒的青海湖。青海湖古稱

對於青海湖的形成原因,現代地質學研究表明,大約在兩千多萬年以前,如今的青藏高原是一片汪洋大海。後來,由於大陸板塊擠壓,地殼運動,海底漸漸向上隆起,逐漸形成了如今的青藏高原。而青海湖則是在地殼隆起過程中,斷層陷落而形成的。

接下來呢,大家請看我們的正前方,那平嵌在皚皚的雪山和茫茫的草原之間,熠熠發光的寶鏡,就是青海湖了。青海湖面積4400多平方公里,東西長106公里,南北寬63公里,湖水平均深度19米,湖面海拔3260多米,是我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

如今,青海湖已經成爲青海省四大旅遊區之一,初步形成了以觀光爲主,娛樂,休閒,度假爲一體的環湖旅遊帶。

我們現在所在的就是青海湖的湖濱地區。此處地勢平坦開闊,水源充足,氣候溫和,是理想的避暑勝地。不僅如此,這裏還是青海省重要的牧業基地,豐美的牧草,肥沃的土地,養育着這裏成羣的牛羊。每到夏秋季節,遼闊的草原像披上了一層碧綠的絨毯,各種野花五彩繽紛,將綠色絨毯點綴得如錦似緞。四周大片整齊的農田麥浪翻滾,油菜花一片金黃,散發出沁人肺腑的芬芳。湖面上碧波萬傾,白色海鷗追逐着魚帆在空中翱翔,牧民的帳篷星羅棋佈,日出日落的景色更是充滿着詩情畫意,使人心曠神怡。

青海湖四面環山,它的東面是我們剛剛走過的日月山,西面是崢嶸嵯峨的橡皮山,南面是逶迤綿延的青海南山,北面是壯麗的大通山。 山水相輝映,構成了一副美麗動人的畫卷。

青海湖的魅力不僅在於它的碧草連天,輕波萬里,。它還有一些獨特的自然現象,如文開湖,武開湖。所謂文開湖,就是指一種表現得比較安靜的湖水解凍現象,而武開湖則表現得有如萬馬奔騰。聽我這麼說,大家是不是很想去見識一下呢 昨天我從有關媒介那得到消息,說是過幾天很可能會出現文開湖這一獨特的景觀。大家如果有興趣的話,不如在這多呆一兩天,親身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神祕莫測。

好,各位遊客朋友們,今天我們的青海湖之旅就告一段落了,

介紹青海景點的導遊詞 篇4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北禪寺,位於青海省西寧市北湟水之濱海拔2400多米的北山上,俗稱“北山寺”,又名永興寺。因北山山崖層疊,遠眺似土臺樓閣高高矗立,故又名土樓山,北禪寺也因此又叫土樓觀。風景名勝靈官殿 來到山腳,首先看到的是靈官殿。靈官殿修建於明洪武年間,因戰火毀燒,重修於1920xx年。原有山門,東西兩邊有廂房,房中間有橫匾上書“靈官殿”三個大字,清宣統二年(1920xx年)西寧各界捐資將靈官殿整修一新。 殿內,供奉着護法王靈官。靈官赤面三眼,手執金鞭。

王靈官是道教的護法鎮山神將,和佛教的韋馱相似,有的書說他是武當山中五百靈官的統帥,叫華光元帥,又叫五顯靈官。到了宋代,又出現了一位“火車王靈官”,根據《新搜神記》的記載,王靈官本名叫做王善,是宋徽宗時候的人。 王母大殿 靈官殿後,是王母大殿。王母大殿是整個土觀樓的主殿,也是平常舉行宗教活動的主要場所。20xx年大殿失火 王母大殿[2],現在看到的是20xx年重建的。據說,西王母的主要活動區域在青海,而這裏是西王母顯靈聖地,所以主供西王母。北禪寺現爲青海省內道教活動中心之一,每年有衆多的海內外華人前來遊覽觀光,也會不時在這裏舉行隆重的宗教朝拜活動。近幾年來,每當重陽節晚上,北禪寺還會張燈結綵,屆時,數萬人雲集於此,更是熱鬧非凡。

王母大殿分上下兩層,下層供奉王母,上層祀道教最高尊神——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城隍殿 王母大殿西邊是財神殿,東邊是城隍殿。財神殿供奉着比干、關聖、趙公明三大財神,城隍殿則供奉着本省 城隍殿[2]城隍、東漢時期的西寧護羌校尉鄧訓。據載,鄧訓生於40年,卒於92年,字平叔,是東漢開國名將鄧禹之子。鄧訓任護羌校尉深得羌人之心,倍受愛戴。羌人“聞訓卒,莫不吼號,或以刀自割,又刺殺其犬、馬、牛、羊,曰:‘鄧使君已死,我曹亦俱死耳。寧壽塔 土樓山頂峯,有座寧壽塔,該塔爲六面形五層翹角塔,塔中實心,青磚砌成。一 寧壽塔[2]說是明洪武十九年(1386)由明朝開國功臣、駐西寧長興侯耿炳文所建,一說是清代所建。

據說,每當煙雨濛濛,山隱霧中,蒼蒼茫茫,遠望雲霧中的殿宇,洞羣塔寺時隱時現,正如古詩所吟“北山隱約樹模糊,煙雨朝朝入畫圖”,“多少樓臺雲樹掩,天然畫圖米家村”,“北山煙雨”由此而得名。站在山頂,可遠眺羣山之巍峨,可攬西寧全城之風貌。 從土樓山下來,經供奉三教堂、迎仙橋、百花亭,可到萬聖殿。萬聖殿也叫五母殿,祀王母、地母、鬥姥、驪山老母、觀音老母。萬聖殿左邊,是供奉九天玄女、眼光娘娘、送子娘娘的玄女宮,玄女宮東西兩側,則分別是會仙閣、聚仙閣。穿過玄女宮坊,跨過山腳的引水渠,就從道家叢林回到塵世。最佳旅遊時間北禪寺年平均氣溫7.6℃,最高氣溫34.6℃,最低氣溫零下18.9℃,屬高原高山寒溫性氣候。西寧夏季平均氣溫17-19℃,氣候宜人,是消夏避暑勝地,有“中國夏都”之稱。最佳旅遊時間爲夏季。歷史文化在歷史上,北山寺有過很多的名稱。明代以前山上有“神祠”,故有“土樓神祠”之稱。到了明代因明成祖賜 名爲“永興寺”纔有了寺的名稱,距今已有580年的歷史。

因樓層迭起,層次分明,好像一座土樓,故有“土樓山”之稱。北魏旅行家酈道元跋涉到西寧,登臨土樓山,他的《水經注》中寫道:“湟水東流,經土樓南,上有土樓,北依山原。峯高三百餘尺,有若削成。”土樓有道教庵觀,故有“土樓觀”之稱。北山像一隻奮翼欲飛的雛鳳,而土樓山又似一隻雛鳳的翅翼,從此又多添了一個雅號叫“鳳翼山”。雖然名稱很多,但北山寺是人們最習慣的叫法。其山中寺觀是西寧地區的一大名勝古蹟。由於它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以及獨具一格的風貌,成了人們遊覽的場所。在北魏時期《水經注》記載了北山寺,北魏時青海形勢圖中也標明北山寺的位置在西平亭(今西寧城),可見北山寺知名度是相當高的。

介紹青海景點的導遊詞 篇5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北禪寺位於西寧市北湟水之濱的北山上,俗稱“北山寺”。北山因山崖層疊,遠眺似土臺樓閣高高矗立,故又名土樓山。“北山煙雨”是“西寧八景”之一。陡峭的山坡上佈滿人工開鑿的洞窟,所以又有“九窟十八洞”之稱。北山寺依山崖而建,寺內殘存有壁畫和藻井,從藝術風格上看,當屬晚唐和宋元時代的遺蹟。北山寺已經修葺,爲道教寺觀,有魁星樓、靈宮殿等建築。位於北山頂峯的寧壽塔是清代所建的5層密檐磚塔,爲北山寺的組成部分。

北禪寺是依特殊丹霞地貌造型而建造的。這裏幾乎水平狀的紫紅色砂岩、礫岩,其間還夾有石膏和芒硝層,巖性軟硬相間,長期地質時期流水、風化等營力作用下,以赤壁、洞穴、險峯爲主要特徵的丹霞地貌得到典型發育。軟岩層向裏凹進,形成大小不等的洞穴,當地人稱“九窟十八洞”,洞內塑有玉皇、觀世音、文殊、普賢、關雲長等神佛像。洞壁上所繪的神像圖案、花卉山水月具有漢、藏佛教繪畫藝術風格,曾有“西平莫高窟”的美稱。硬岩層向外凸起,猶如屋檐,廟宇殿堂建在其上,殿宇高懸,棧道迴廊將殿宇樓閣與洞穴羣相連,使殿中有洞,洞內套洞,洞中藏佛,棧道回曲廊緊靠懸崖,甚至懸空架設,可稱得上一座名副其實的懸空寺了。

北禪寺東側有一座高達數十米名叫“露天金剛”的巨大佛像,當地羣衆叫“閃佛”,遠遠清晰看出它的頭、身軀、下肢和麪部五官,顯得雄渾粗獷,具唐代藝術風格,這是廣大信徒在原造型地貌基礎上雕鑿而成,使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達到完美結合。

北禪寺的建築有山門、山腰牌坊、奎星閣、呂祖殿、鬥母殿、三教堂、無量殿、福寧樓、三寶殿、靈宮殿等。殿字樓閣依山勢而建,顯得格外壯觀。

北山頂爲寧壽塔,每當煙雨濛濛,山隱霧中,蒼蒼茫茫,遠望雲霧中的殿宇,洞羣塔寺時隱時現,正如古詩所吟“北山隱約樹模糊,煙雨朝朝入畫圖”,“多少樓臺雲樹掩,天然畫圖米家村”。“北山煙雨”由此而得名。

北禪寺從清代開始,每逢重陽節,老百姓紛紛上山拋撒印有“鹿、馬”等字的鹿馬紙,求神拜佛,祈求平安吉祥。近幾年來,每當重陽節晚上,北禪寺張燈結綵,數萬人雲集於此,熱鬧非凡。平日更多的遊人、香客登上土樓山巔,眺望古城新姿盡收眼底。

北禪寺現爲省內道教活動中心之一,每年衆多海內外華人前來遊覽觀光,並舉行隆重的宗教朝拜活動。

介紹青海景點的導遊詞 篇6

青海湖,是我國第一大內陸湖泊,也是我國最大的鹹水湖。它浩瀚縹緲,波瀾壯闊,是大自然賜與青海高原的一面巨大的寶鏡。

青海湖,古代稱爲“西海”,又稱“鮮水”或“鮮海”。藏語叫做“錯溫波”,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語稱它爲“庫庫諾爾”,即“藍色的海洋”。由於青海湖一帶早先屬於卑禾族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漢代也有人稱它爲“仙海”。從北魏起才更名爲“青海”。

青海湖面積達4456平方公里,環湖周長360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還要多。湖面東西長,南北窄,略呈橢圓形。乍看上去,象一片肥大的白楊樹葉。青海湖水平均深約19米多,最大水深爲28米,蓄水量達1050億立方米,湖面海拔爲3260米,比兩個東嶽泰山還要高。由於這裏地勢高,氣候十分涼爽。即使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日平均氣溫也只有15℃左中,是理想的避暑消夏的勝地。

青海湖地處青海高原的東北部,這裏地域遼闊,草原廣袤,河流衆多,水草豐美,環境幽靜。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環抱北面是崇宏壯麗的大通山,東面是巍峨雄偉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綿綿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崢嶸嵯峨的橡皮山。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3600米至5000米之間。舉目環顧,猶如四幅高高的天然屏障,將青海湖緊緊環抱其中。從山下到湖畔,則是廣袤平坦、蒼茫無際的千里草原,而煙波浩淼、碧波連天的青海湖,就象是一盞巨大的翡翠玉盤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間,構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壯美風光和綺麗景色。

青海湖的不同的季節裏,景色迥然不同。夏秋季節,當四周巍巍的羣山和西岸遼闊的草原披上綠裝的時候,青海湖畔山青水秀,天高氣爽,景色十分綺麗。遼闊起伏的千里草原就象是鋪上一層厚厚的綠色的絨毯,那五彩繽紛的野花,把綠色的絨毯點綴的如錦似緞,數不盡的牛羊和膘肥體壯的驄馬猶如五彩斑駁的珍珠灑滿草原;湖畔大片整齊如畫的農田麥浪翻滾,菜花泛金,芳香四溢;那碧波萬頃,水天一色的青海湖,好似一泓玻璃瓊漿在輕輕盪漾。而寒冷的冬季,當寒流到來的時候,四周羣山和草原變得一片枯黃,有時還要披上一層厚厚的銀裝。每年11月份,青海湖便開始結冰,浩瀚碧澄的湖面,冰封玉砌,銀裝素裹,就象一面巨大的寶鏡,在陽光下熠熠閃亮,終日放射着奪目的光輝。

青海湖以盛產湟魚而聞名,魚類資源十分豐富。很值得提及的是,這裏產的冰魚較爲著名。每到冰季,青海湖冰封后,人們在冰面鑽孔捕魚,水下的魚兒,在陽光或燈光的誘惑下便自動跳出冰孔,捕而烹食味道鮮美。

青海湖中的海心山和鳥島都是遊覽勝地。海心山又稱龍駒島,面積約1平方公里。島上岩石嶙峋,景色旖旎,自古以產龍駒而聞名。著名的鳥島位於青海湖西部,在流注湖內的第一大河布哈河附近,它的面積只有0。5平方公里,春夏季節卻棲息着10萬多隻候鳥。爲了保護島上的鳥類資源,這裏還設有專門機構,負責鳥類研究和保護工作

青海湖岸邊有遼闊的天然牧場,有肥沃的大片良田,有豐富的礦產資源。這裏冬季多雪,夏秋多雨,水源充足,雨量充沛,對發展畜牧業和農業有着良好的條件。早在遙遠的古代,這裏就是馬、牛、羊等牲畜的重要產地。青海湖一帶所產的馬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很出名,當時被稱爲“秦馬”。古代名著《詩經》曾描寫過“秦馬”的雄壯和善馳。以後,隋唐時代,這裏產的馬經過與“烏孫馬”、“血汗馬”交配改良,發展成爲獨具特色的良馬。它不僅以神駿善馳而馳名,而且以能征慣戰而著稱。

青海湖周圍地勢平坦,土地肥沃,農業生產也有着廣闊的前景。當地人民在優先發展牧業的同時,還有計劃地開墾飼草飼料基地,辦起了國營農場,發展以油料、飼料爲主的農作物生產,並且在昔日荒涼的寂寞的草原,相繼建起了倒淌河等一批新興城鎮,接着還辦起了一批工廠、礦山,其中有煤、建材、機械修理、皮毛加工、民族用品等。

介紹青海景點的導遊詞 篇7

各位遊客朋友們,你們好!歡迎來到大美青海,歡樂夏都——西寧市。我是你們接下來的西寧兩日遊中的導遊話話,你們可以叫我小話。

翻開世界地圖,在亞歐大陸的中南部,一塊棕褐色彩的高地尤爲引人注目,那就是高亢海拔,遼闊面積,年輕歷史和獨特位置與一體的,具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相信每一位中國人對此都耳熟能詳,但對於青藏高原的門戶———西寧,卻都不甚瞭解吧!中國漢字講究同音異形,琪的同性異形字之一就是神奇,奇特的“奇”,那今天呢,我就用五個“奇”,帶您走入歡樂夏都——西寧。西寧第一奇就奇在“氣候奇特複雜”

西寧是青海省省會,寓意“西。陲安寧”,位於青藏高原的東北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也是青藏高原的門戶,“右通海藏,左引甘涼”,雖然是平地昇天的第一步,但它的海拔已經達到2250米,比東嶽泰山頂峯還高出600多米。西寧屬大陸性高原半乾旱氣候,年平均日照爲1939.7小時,年平均氣溫7.6攝氏度,最高氣溫34.6攝氏度,最低氣溫—18.9攝氏度。也正是由於高海拔,西寧夏季日平均氣溫只有15——17度左右,素有“西寧無夏日”之稱,相對於內地火爐般的盛夏,這裏的確是天然的避暑勝地,爲此,西寧市特意打出“中國夏都”品牌。特別是近年來,隨着全球氣候的變暖,西寧的夏日更加迷人“夏都”的旅遊品牌早已深入人心,旅遊者更是絡繹不絕。

此外,由於西寧西北部有祁連山,日月山等天然屏障,冬季冷空氣很難入侵,一月平均氣溫約—10度,加之,暖氣普及率相當高,使得滴水成冰的日子也成了暖冬。用“夏無炎暑,冬無酷寒,陽光燦爛,碧空如洗”來形容西寧的氣候在合適不過了。西寧的氣候不僅奇特,而且複雜。其實,西寧並不是人們想象中高寒缺氧,人煙稀少,常年冰封的不毛之地,它確實有亙古連綿的冰山雪峯,但它也有蔥蔥郁郁的森林,深切低下的炎熱河谷和溫泉,加之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絢麗多次的民俗風情,使得西寧成爲青藏高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如果說西寧第一期歸功於自然的鬼斧神工,那西寧第二奇就非人類奇蹟莫屬。

由於自然,歷史,區位等因素,青藏高原的面積雖佔全國總面積的25%,然而人口卻僅佔全國總人口的1%,青藏高原因此也一度被世界認爲是“最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之一”,然而,素有“中國最安靜城市”之稱的西寧市卻最先打破緘默,成爲青藏高原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人口破百萬的城市。西寧作爲古絲綢之路青海道的重要樞紐,商業交往頻繁,古羌人在此遊牧生息的同時吸收了漢族先進生產技術,開始定居農耕,並逐漸形成了以日月山爲界的青海東部農業區。

加之,較青藏高原腹地更爲優越的自然和氣候條件,使得西寧市人口密度居整個青藏高原之首,20xx年末西寧市7665平方千米的土地卻擁有222.87萬人口,被聯合國稱爲“世界屋脊上的奇蹟”,在這222.87萬人口中,西寧將“和諧,包容,多元”演繹的淋漓盡致,這裏聚居的漢,藏,回,蒙,撒拉,滿,土等37個少數民族和諧共生,這裏被世代信奉的藏傳佛教,漢傳佛教,天主教,道教交匯繁榮,形成一道獨特的文化景象。初到西寧,給人的印象是新興城市,其實不然,他是青藏高原上最最古老的城市,有着2100多年的歷史,古稱“‘西平亭”,是漢後將軍趙充國屯田的地方,南涼的都城唐蕃古道的咽喉,絲綢南路的要道,西海的鎖鑰,青藏高原通往中原的門戶,河湟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歷史上的西寧是一個人口和民族不斷變遷的地區,而今日的西寧仍然是一個典型的移民城市,漫步西寧街頭,每一個異鄉客都能聽到熟悉的鄉音,這裏接納了無數的移民者和五湖四海的創業者,20xx年末,移民人口達到100多萬之多,這別樣的多民族聚居,多宗教並存的風情,在其他省份並不多見。

介紹青海景點的導遊詞 篇8

倒淌河地處青藏、青康公路交會點,爲通往德令哈市、格爾木市跟青南地域的交通要衝。鄉境北部有省級文物維護單位黑城子古城、察汗城遺蹟。倒淌河東距西寧102公里,原是一條東流入黃河的外流河,後因日月山隆起河水向西注入青海湖畔的措果(耳海),因衆河皆東流,唯此河獨向西淌,故名倒淌河。

東起日月山,西止青海湖,一脈清凌凌的水,悄悄地,靜靜地,溫順地流淌着,蜿蜒四十多公里。不見滔滔,不聞嘩嘩,象雨中的一束彩虹,象夜空中一條流動的星河,清冽恬淡,透明晶瑩,涓涓綿長,這便是倒淌河,一條從東往西流的河。

對於倒淌河的傳說,人們衆說不一。一山之隔,日月山以東,漢族民間千百年來的說法是:唐王李世民爲了溝通藏漢兩族的關聯,增進文化交流,將年青美貌的文成公主嫁給吐蕃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在赴西藏途中,達到日月山時,回想不見長安,西望一片淒涼,念故鄉,思父母,悲哀不止,流淚西行,公主的淚匯成了這條倒淌的河,日月山以西,藏族中傳播的則是另一個神話:龍王派他的四個兒女造南北貨色四河,最小的女兒造西海時,需108條河水,她找到了107條河,最後一條河怎麼也找不到。聰慧、滑頭的小龍女從日月山倒着牽來了一條河,這條河便是倒淌河;第三種說法是,這河是龍王一根倒須變的……

倒淌河兩岸氣象多變,乍冷乍熱,時晴時雨,有着極大的落差。有時烈日當頭,雨忽然噼裏啪啦砸了下來,可未等地皮溼透,又轉瞬不見了;有時天氣蔚藍蔚藍的,卻有細細的雨絲,帶着青草的香味,在太陽的微笑中飄來飄去,擦你的臉,使你得到一點安慰;有時河北岸晴空萬里,河南岸卻下着如注的暴雨;有時深夜裏雷電交加,凌晨卻陽媚,只是到處披髮着一種潮溼的芬芳。就象一個率性的妻子或嬌嗔姑娘多變的情感!

在倒淌河入青海湖的河口上,座落着倒淌河鎮,走進鎮子,撲而而來的是一種異樣的風情。鎮的一邊是碧水連天的青海湖,一邊是蒼莽無垠的大草原;“人”字街頭,有古老的廟宇,有古代氣味的樓堂;說藏話的,攙雜着那麼多漢語詞彙,說漢話的,又時時冒出多少個倒裝句……,迥異的民俗,是如斯對照赫然而又協調同一。

這裏是交通要道,這無疑是構成漢藏兩族交換浸透的“倒淌河文化”的主要起因。然而,“自從公主和親後,一半胡俗似漢家”。最早,興許是一個女人的手,架起了這經濟、文化,包含戀情的橋樑。

地質學家是這樣揭示的:倒淌河原也是一條東流的河,它和布哈河、羅漢堂河一起注入黃河,後因爲地殼的變動,日月山隆起,它才折頭向西注入青海湖,成爲一條倒淌河,這便是迷信的論斷。然而,不知爲什麼,這科學的斷語老是被人忘卻,遠古的神話,令人憧憬,使它永遠覆蓋着一層神祕。好象是給人們的志願尋找一個根據似的,在藏漢詞典上有這麼一個詞條:倒淌河。這個藏文單詞是不倒淌的意思的,一個蹩腳的翻譯盡能夠把它譯成“有文明的女人川”。有時直譯一種語言是要犯過錯的,可是在這裏,它卻是傳神的。

啊,倒淌河,女人的河。它是皇家的公主,龍王的女兒,也是牧民的女兒。它嬌小孱弱,卻百折不撓。昨天它開闢了奇特的倒淌河風氣,來日它必將發明更爲殘暴的倒淌河文化。

傳說中又謂文成公主進藏,經由此地,灑淚成河的故事,更使它馳名於世,成爲人們心目中一條神祕的河。又有人說,海心山神泉被梗塞後,爲不使湖水乾枯,蓮花巨匠便從四周引108條水入青海湖,最後還差一條,於是便把東流的一條水,由神蛇開路,引進了青海湖,從此便有了這條倒淌河。

介紹青海景點的導遊詞 篇9

倒淌河地處青藏、青康公路交會點,爲通往德令哈市、格爾木市和青南地區的交通要衝。鄉境北部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黑城子古城、察汗城遺址。倒淌河東距西寧102公里,原是一條東流入黃河的外流河,後因日月山隆起河水向西注入青海湖畔的措果(耳海),因衆河皆東流,唯此河獨向西淌,故名倒淌河。

東起日月山,西止青海湖,一脈清凌凌的水,靜靜地,悄悄地,溫柔地流淌着,蜿蜒四十多公里。不見滔滔,不聞嘩嘩,象雨中的一束彩虹,象夜空中一條流動的星河,清冽淡泊,透明晶瑩,涓涓綿長,這便是倒淌河,一條從東往西流的河。

關於倒淌河的傳說,人們衆說不一。一山之隔,日月山以東,漢族民間千百年來的說法是:唐王李世民爲了溝通藏漢兩族的關係,促進文化交流,將年輕美貌的文成公主嫁給吐蕃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在赴途中,到達日月山時,回首不見長安,西望一片蒼涼,念家鄉,思父母,悲慟不止,流淚西行,公主的淚匯成了這條倒淌的河,日月山以西,藏族中流傳的則是另一個神話:龍王派他的四個兒女造南北東西四河,最小的女兒造西海時,需108條河水,她找到了107條河,最後一條河怎麼也找不到。聰明、狡黠的小龍女從日月山倒着牽來了一條河,這條河便是倒淌河;第三種說法是,這河是龍王一根倒須變的……

倒淌河兩岸氣候多變,乍冷乍熱,時晴時雨,有着極大的落差。有時烈日當頭,雨突然噼裏啪啦砸了下來,可未等地皮溼透,又轉眼不見了;有時天色蔚藍蔚藍的,卻有細細的雨絲,帶着青草的香味,在太陽的微笑中飄來飄去,擦你的臉,,使你得到一點撫慰;有時河北岸晴空萬里,河南岸卻下着如注的暴雨;有時半夜裏雷電交加,清晨卻陽媚,只是到處散發着一種溼潤的芳香。就象一個任性的妻子或嬌嗔姑娘多變的情緒!

介紹青海景點的導遊詞 篇10

地處青海湖的西北部,長約500米,寬約150米,棲息着十萬餘隻各類候鳥,稱譽爲“鳥的世界,鳥的王國”。青海湖位於西寧市以西100公里,是我國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內陸鹹水湖。

每年四月,來自我國南方和東南亞等地的班頭雁、棕頭鷗、赤麻鴨、鸕鶿等十多種侯鳥在這裏繁衍生息;秋天,它們又攜兒帶女飛回南方,國家對這類鳥資源十分重視,在島上設有專門的保護機構。

在鳥島觀光,交通方便,從西寧出發乘汽車沿青海湖南線經湟源縣和日月山到黑馬河鎮往北64公里即抵鳥島,沿青海湖北線,乘汽車經湟源縣、海晏縣到剛察縣,再往西40公里也可到達鳥島。

青海湖鳥島。它不僅以遼闊、明媚、恬靜、雄偉、神奇而著稱於世,而且以其豐富的水中礦產資源和漁類資源吸引着無數科技工作者和觀光瀏覽的人們。可泛舟湖面觀一望無際的湖景,也可漫遊草原享受大自然的風光。

青海湖鳥島,是我國著名的旅遊聖地之一,它位於青海省西寧市西部約130公里處,是我國最大、海拔最高的鹹水湖,面積約4583平方公里。

乘中巴出西寧西行,越過稀疏的村莊,沿着透迄、清澈東流的小溪,行進在綠色叢林點綴的山谷間的公路上。不久,便看到像巨大的綠絨絨的地毯鋪就般的一座座開闊的山漫草阪。驅車爬高到達“日月山”,可見兩側山頂各有一幢亮麗的小亭閣,左爲日亭,右爲月亭。相傳文成公主由此進藏時,由於思念母親,悲痛地將陪嫁的鏡子摔碎,後人爲紀念文成公主,故建造此日、月二亭。登上日月山,眺望遠處,更爲開闊的綠色草阪盡收眼底,彷彿進入了綠色的海洋。

下了日月山,繼續西行,偶有一片金黃色的油菜花地或幾間藏民彩帳,房屋鑲在綠色草阪之間,在山坡、屋前豎起的高杆上,五彩經幡隨風飄拂。經幡又叫神幡,藏語曰“塔力俏”,意爲“不停地飄動”,這些幡條是用藍、白、紅、黃、綠五種顏色的布條做的(有的幡條上還印有經文或神像),分別象徵天空、祥雲、火焰、大地和水。藏民把經幡高懸在顯眼要位,任風吹拂,藉助大自然的威力保佑人們消災祈福、吉祥如意。或遠或近,可見一羣羣黑色的犛牛,白色的羊兒,在安然自得地吃着青草。過了黑馬河鄉右看,緊依綠色草阪可見一線青綠色的湖水和海心山,藍色的天空飄着千姿百態的雲團,大自然把自己分割成美麗的空間,繪成一幅極美的圖畫。

到了馬乃亥鄉,右邊已是寬闊、平靜的青海湖了。這裏是鳥島的入口處——布哈河入湖口。鳥島有左右兩個,鳥自按類別分開,左黑右白,互不混雜。從入口處乘車向前行約3公里下車,進入“青海湖鳥島”。

大門再步行約200米,登上“鳥島”觀鳥臺,只見臺下的沙灘上黑頭、灰白身子的銀鷗鋪天蓋地,它們或臥或立,或飛或落,令人眼花瞭亂;喧鬧的“哇哇”聲貫入滿耳。在臺近處,成百隻大雁臥沙孵卵,它們的“丈夫”們分別呵護着自己的妻兒,守衛着自己的家,一旦發現“入侵者”進犯,立即張開翅膀,高聲鳴叫,衝向“敵人”,將其驅走。鳥兒們以沙作窩,抓緊陽光充足,食物豐富的大好時機棲息養生,繁衍後代。在鳥羣稀疏的空隙裏會看到一枚枚散在的鳥蛋“無人問津”。

空中,不時有列隊的大雁或鴻鵝貼着湖面飛過,偶而有天鵝或信天翁自由自在地翱翔。

從“青海湖鳥島”大門出來乘車向左行約1公里,翻過一座小山,便會看到坐落於湖邊的又一個鳥島,它像一口倒扣於湖中的圓鍋,頂部棲滿了清一色黑壓壓的鸕鶿,每個鸕鶿的“家”都安在一個高高的窠裏,層層疊疊,把個山頂布得嚴嚴實實。它們在這裏爲生兒育女忙忙碌碌,直到兒女們能展翅高飛時,便神話般地“喬遷新居”了。

介紹青海景點的導遊詞 篇11

崑崙山是萬山之宗,地球之脈。

納赤臺一眼泉水終年突突翻涌,被當地人稱爲“聖水”,此泉,便是崑崙泉。即使隆冬時節,四野裏冰天雪地,崑崙泉水卻從不封凍,依然噴涌不止,成爲一大奇觀。

崑崙山口地處崑崙山中段。海拔4772米,是青海、甘肅兩省通往西藏的必經之地,也是青藏公路上的一大

關隘。崑崙山口地勢高聳,氣候寒冷潮溼,空氣稀薄,生態環境獨特,自然景象壯觀。這裏羣山連綿起伏,雪峯突兀林立,草原草甸廣袤。尤其令人感到奇特的是,這裏到處是突兀嶙峋的冰丘和變幻莫測的冰錐,以及終年不化的高原凍土層。冰丘有的高几米,有的高十幾米,冰丘下面是永不枯竭的涓涓潛流。一旦冰層揭開,地下水常常噴涌而出,形成噴泉。而冰錐有的高一二米,有的高七八米。這種冰錐不斷生長,不斷爆裂。爆烈時,有的噴漿高達二三十米,併發出巨大的響聲。崑崙山口的大片高原凍土層,雖終年不化,但凍土層表面的草甸上卻生長着青青的牧草。每到盛夏季節,草叢中盛開着各種鮮豔奪目的野花,煞是好看。

離崑崙山口不遠,便是著名的玉虛峯。玉虛峯,位於崑崙山口東面。這是一座海拔6500多米的雪山冰峯,峯頂高聳巍峨,山體通坡凍封雪裹,山腰白雲繚繞,看上去猶如一位銀裝素裹,婷婷玉立的女子,昂然挺立在羣山之上。崑崙山口既是進出西藏的要隘,也是旅遊者神往之地。許多過往行人來到這裏後,都要在此駐足觀賞一番場。

崑崙橋又稱一步天險橋。位於格爾木南部的崑崙山下,距格爾木市約50公里,是青藏公路上的一大險關。崑崙橋飛架於一步天險之上,全長只有4米多,是一鋼筋水泥大橋。崑崙橋之壯觀不在大橋本身,而在於橋下的巉巖絕壁和萬丈深澗。發源於崑崙山中的由雪水和泉水匯合而成的格爾木河,從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峽谷奔流而下,滔滔的河水將河谷的千板岩長期沖刷穿鑿成了一條深40多米、寬數米的石峽險谷,其中最窄處只有4米左右。崑崙橋兩岸,絕壁相對,巉巖嶙峋,谷頂平坦,谷底幽深,形勢極爲險峻。人們站在橋上俯身鳥瞰,但見湍流不息的河水,在深邃險峻的幽谷中急湍喧瀉,噴涌咆哮,不斷地激起層層雪白的浪花,發出陣陣猶如雷鳴般的轟鳴,真是令人望之目眩,聞之喪膽。因此許多過往行人,一般都要到橋頭憑高俯瞰一番。

介紹青海景點的導遊詞 篇12

倒淌河地處青藏、青康公路交會點,爲通往德令哈市、格爾木市和青南地區的交通要衝。鄉境北部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黑城子古城、察汗城遺址。倒淌河東距西寧102公里,原是一條東流入黃河的外流河,後因日月山隆起河水向西注入青海湖畔的措果(耳海),因衆河皆東流,唯此河獨向西淌,故名倒淌河。

東起日月山,西止青海湖,一脈清凌凌的水,靜靜地,悄悄地,溫柔地流淌着,蜿蜒四十多公里。不見滔滔,不聞嘩嘩,象雨中的一束彩虹,象夜空中一條流動的星河,清冽淡泊,透明晶瑩,涓涓綿長,這便是倒淌河,一條從東往西流的河。

關於倒淌河的傳說,人們衆說不一。一山之隔,日月山以東,漢族民間千百年來的說法是:唐王李世民爲了溝通藏漢兩族的關係,促進文化交流,將年輕美貌的文成公主嫁給吐蕃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在赴西藏途中,到達日月山時,回首不見長安,西望一片蒼涼,念家鄉,思父母,悲慟不止,流淚西行,公主的淚匯成了這條倒淌的河,日月山以西,藏族中流傳的則是另一個神話:龍王派他的四個兒女造南北東西四河,最小的女兒造西海時,需108條河水,她找到了107條河,最後一條河怎麼也找不到。聰明、狡黠的小龍女從日月山倒着牽來了一條河,這條河便是倒淌河;第三種說法是,這河是龍王一根倒須變的……

倒淌河兩岸氣候多變,乍冷乍熱,時晴時雨,有着極大的落差。有時烈日當頭,雨突然噼裏啪啦砸了下來,可未等地皮溼透,又轉眼不見了;有時天色蔚藍蔚藍的,卻有細細的雨絲,帶着青草的香味,在太陽的微笑中飄來飄去,擦你的臉,,使你得到一點撫慰;有時河北岸晴空萬里,河南岸卻下着如注的暴雨;有時半夜裏雷電交加,清晨卻陽媚,只是到處散發着一種溼潤的芳香。就象一個任性的妻子或嬌嗔姑娘多變的情緒!

介紹青海景點的導遊詞 篇13

各位遊客朋友們,我們來到了青海湖啦。

青海湖位於青海東北部,距省會西寧市151公里,周長360餘公里,面積4635平方公里,是我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泊。湖面海拔3195米,含鹽度爲6‰,平均水深19米以上,最深處達30米。湖中有鳥島、海心山、海西山、三塊石和沙島,燦爛的陽光下,環湖盛開的油菜花一片金黃,羊羣像朵朵白雲在綠蔭如毯的草原上漂浮,到處都充滿了詩情畫意。漫遊草原、高山、湖泊、沙丘之間,聽牧女高歌,觀日出日落,使遊人陶醉於大自然的愜意。這裏建有帳房賓館,接待設施完善,下榻之處有篝火晚會,遊人可盡情欣賞到優美的藏族歌舞

青海湖的西北隅,距布哈河三角洲不無的地方,有兩座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島嶼,一東一西,左右對峙,傍依在湖邊。遠遠望去,這兩個島嶼就象一對相依爲命的孿生姊妹,在湖畔相向而立,翹首遙望着遠方。這兩座美麗的小島,就是舉世聞名的鳥島。來源:考試大

鳥島,因島上棲息數以十萬計的候鳥而得名。它們真實的名字,西邊小島叫海西山,又叫小西山,也叫蛋島;東邊的大島叫海西皮。海西山所形似駝峯,面積原來只有零點一一平方公里,現在隨着湖水下降有所擴大,島頂高出湖面七點六米。島上鳥類數量多,約有八、九萬隻之多。這裏的斑頭雁、魚鷗、棕頸鷗的世襲領地。每年春天,斑頭雁、魚鷗、棕頸鷗等一起來到這裏,在島上各佔一方,築巢壘窩,全島佈滿鳥巢。到了產卵季節,島上的鳥蛋一窩連一窩,密密麻麻數也數不清,所以,人們又把這裏也稱爲蛋島,平時所說的鳥島也主要是指這裏。

鳥島之所以成爲鳥類繁衍生息的理想家園,主要是因爲它有着獨特的地理條件和自然環境,這裏地勢平坦,氣候溫和,三面繞水。環境幽靜,水草茂盛,魚類繁多,是鳥類繁衍生息的天然場所。

美麗的青海湖鳥島,是鳥兒樂園,鳥兒的天堂,也是青海高原的一大奇觀,近年來,這幽美壯麗的鳥島風光,這奇特的水禽生活,曾吸引過多少遊人前來觀光,

介紹青海景點的導遊詞 篇14

倒淌河地處青藏、青康公路交會點,爲通往德令哈市、格爾木市和青南地區的交通要衝。鄉境北部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黑城子古城、察汗城遺址。倒淌河東距西寧102公里,原是一條東流入黃河的外流河,後因日月山隆起河水向西注入青海湖畔的措果(耳海),因衆河皆東流,唯此河獨向西淌,故名倒淌河。

東起日月山,西止青海湖,一脈清凌凌的水,靜靜地,悄悄地,溫柔地流淌着,蜿蜒四十多公里。不見滔滔,不聞嘩嘩,象雨中的一束彩虹,象夜空中一條流動的星河,清冽淡泊,透明晶瑩,涓涓綿長,這便是倒淌河,一條從東往西流的河。

關於倒淌河的傳說,人們衆說不一。一山之隔,日月山以東,漢族民間千百年來的說法是:唐王李世民爲了溝通藏漢兩族的關係,促進文化交流,將年輕美貌的文成公主嫁給吐蕃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在赴西藏途中,到達日月山時,回首不見長安,西望一片蒼涼,念家鄉,思父母,悲慟不止,流淚西行,公主的淚匯成了這條倒淌的河,日月山以西,藏族中流傳的則是另一個神話:龍王派他的四個兒女造南北東西四河,最小的女兒造西海時,需108條河水,她找到了107條河,最後一條河怎麼也找不到。聰明、狡黠的小龍女從日月山倒着牽來了一條河,這條河便是倒淌河;第三種說法是,這河是龍王一根倒須變的……

倒淌河兩岸氣候多變,乍冷乍熱,時晴時雨,有着極大的落差。有時烈日當頭,韓語導遊詞,雨突然噼裏啪啦砸了下來,可未等地皮溼透,又轉眼不見了;有時天色蔚藍蔚藍的,卻有細細的雨絲,帶着青草的香味,在太陽的微笑中飄來飄去,擦你的臉,使你得到一點撫慰;有時河北岸晴空萬里,河南岸卻下着如注的暴雨;有時半夜裏雷電交加,清晨卻陽媚,只是到處散發着一種溼潤的芳香。就象一個任性的妻子或嬌

嗔姑娘多變的情緒!

在倒淌河入青海湖的河口上,座落着倒淌河鎮,走進鎮子,撲而而來的是一種異樣的風情。鎮的一邊是碧水連天的青海湖,一邊是蒼茫無垠的大草原;“人”字街頭,有古老的廟宇,有現代氣息的樓堂;說藏話的,夾雜着那麼多漢語詞彙,說漢話的,又時時冒出幾個倒裝句……,迥異的民俗,是如此對比鮮明而又和諧統一。

這裏是交通要道,這無疑是形成漢藏兩族交流滲透的“倒淌河文化”的重要原因。然而,“自從公主和親後,一半胡俗似漢家”。最早,也許是一個女人的手,架起了這經濟、文化,包括愛情的橋樑。

地質學家是這樣揭示的:倒淌河原也是一條東流的河,它和布哈河、羅漢堂河一起注入黃河,後由於地殼的變動,日月山隆起,它才折頭向西注入青海湖,成爲一條倒淌河,這便是科學的論斷。然而,不知爲什麼,這科學的斷語總是被人忘記,遠古的神話,令人嚮往,使它永遠籠罩着一層神祕。好象是給人們的意願尋找一個依據似的,在藏漢詞典上有這麼一個詞條:倒淌河。這個藏文單詞是沒有倒淌的意思的,一個蹩腳的翻譯儘可以把它譯成“有文化的女人川”。有時直譯一種語言是要犯錯誤的,可是在這裏,它卻是傳神的。

啊,倒淌河,女人的河。它是皇家的公主,龍王的女兒,也是牧民的女兒。它嬌小孱弱,卻堅韌不拔。昨天它開拓了獨特的倒淌河風俗,明天它必將創造更爲燦爛的倒淌河文化。

傳說中又謂文成公主進藏,經過此地,灑淚成河的故事,更使它聞名於世,成爲人們心目中一條神祕的河。又有人說,海心山神泉被堵塞後,爲不使湖水乾涸,蓮花大師便從周圍引108條水入青海湖,最後還差一條,於是便把東流的一條水,由神蛇開路,引進了青海湖,從此便有了這條倒淌河。

介紹青海景點的導遊詞 篇15

日月山是青海東部農業區和西部牧業區的分水嶺,山的東西兩側自然人文景觀差異極爲明顯。山麓兩邊景色迥然不同:山麓西邊是廣袤蒼茫,牧草豐茂,牛羊成羣的大草原;山麓東邊是村落點點,梯田阡陌,麥浪滾滾的農區。

日月山南北朝至唐代時叫做赤嶺,是北魏和吐谷渾、唐和吐蕃的界山,因山頂砂土赤紅而得名。它屬於拉脊山脈西端,北起青海湖東部的耳海,南接湟中羣加,綿延數十里。日月山是青海東部外流河與內陸河的分水嶺,也是青海東部農業區和牧業區的自然分界線。這裏山巒起伏,峯嶺高聳,氣候寒冷,雨水充沛,水草豐美。山麓兩邊景色迥然不同:山麓西邊是廣袤蒼茫,牧草豐茂,牛羊成羣的大草原;山麓東邊是村落點點,梯田阡陌,麥浪滾滾的農區。每年六至九月,山坡之上綠草如茵,野花燦爛,帳篷點點,景色十分壯觀。日月山口的南北各有1個乳峯,其形狀似太陽和月亮。藏語叫日月山爲“尼瑪達哇”,蒙古語稱“納喇薩喇”,都是太陽和月亮的意思。

日月山,地處要塞,形勢險峻,戰略位置重要。很早以來,它就是祖國內地通往西南邊陲的交通要道,也是漢藏人民友好往來,互市貿易的紐帶。早在漢代,日月山已成爲我國“絲綢輔道”的一大驛站。唐代時,日月山更是唐蕃古道的必經之路。 日月山,古今聞名,傳說衆多。其中流傳最廣,最爲感人的莫過於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相傳,唐太宗爲了漢藏人民世代和好,將自己的宗室女兒文成公主許配給了藏王松贊干布。文成公主一行由江夏王李道宗、藏相祿東贊陪同,從京都長安迤邐西行,來到了日月山。當公主登上山頂,舉目環顧時,但見山麓兩邊竟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一邊是雨打芳草萋萋,一邊是雪壓枯草慘慘;一邊是煙雨飄搖枝新,一邊是玉鱗紛飛草葉枯,甚至連這裏的日月,也沒有家鄉那樣明亮、溫暖,不禁心潮起伏,愁思萬縷,潸然淚下。唐太宗聽說公主懷鄉思親,不肯西進,爲了替女兒解愁,特意鑄造了一面日月如意寶鏡送上此山,說是如果公主想家,打開寶鏡,可以從中看到家鄉父母、故里山河。護送的吐蕃大相怕公主見到親人,思故不進,便暗中將日月寶鏡換成了石刻日月鏡。公主拿起鏡子來看,怎麼也看不到長安城裏的父母,以爲是父皇薄情而在有意欺騙她。公主潸然淚下,淚水流成了倒淌河,由東向西匯人碧波萬頃的青海湖。一氣之下,將石刻日月鏡拋在一邊,毅然西進。後來人們便把赤嶺改名爲日月山。唐代開元年間,唐王朝和吐蕃王國還在日月山頂樹立過漢藏和好碑,藏漢兩族以日月山爲界,和睦相處,並把日月山作爲茶馬互市之地。

日月山雖然高不及崑崙,險不如積石,既無蒼翠的森林,又無嶙峋的怪石,有的只是一派蒼茫。然而,從古到今,許多過往行人都願登上日月山去追尋當年文成公主路過日月山時留下的蹤影。爲此,人們早先在日月山頂修築了廟宇。可惜被人破壞。近年,人們又在日月山口修建了兩座造型美觀、風格獨特的日亭和月亭,供遊人參觀。

介紹青海景點的導遊詞 篇16

北禪寺,位於青海省西寧市北湟水之濱海拔2400多米的北山上,俗稱“北山寺”,又名永興寺。因北山山崖層疊,遠眺似土臺樓閣高高矗立,故又名土樓山,北禪寺也因此又叫土樓觀。風景名勝靈官殿

來到山腳,首先看到的是靈官殿。靈官殿修建於明洪武年間,因戰火毀燒,重修於1920_年。原有山門,東西兩邊有廂房,房中間有橫匾上書“靈官殿”三個大字,清宣統二年(1920_年)西寧各界捐資將靈官殿整修一新。

殿內,供奉着護法王靈官。靈官赤面三眼,手執金鞭。

王靈官是道教的護法鎮山神將,和佛教的韋馱相似,有的書說他是武當山中五百靈官的統帥,叫華光元帥,又叫五顯靈官。到了宋代,又出現了一位“火車王靈官”,根據《新搜神記》的記載,王靈官本名叫做王善,是宋徽宗時候的人。

王母大殿

靈官殿後,是王母大殿。王母大殿是整個土觀樓的主殿,也是平常舉行宗教活動的主要場所。20_年大殿失火王母大殿[2],現在看到的是20_年重建的。據說,西王母的主要活動區域在青海,而這裏是西王母顯靈聖地,所以主供西王母。北禪寺現爲青海省內道教活動中心之一,每年有衆多的海內外華人前來遊覽觀光,也會不時在這裏舉行隆重的宗教朝拜活動。近幾年來,每當重陽節晚上,北禪寺還會張燈結綵,屆時,數萬人雲集於此,更是熱鬧非凡。

王母大殿分上下兩層,下層供奉王母,上層祀道教最高尊神——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城隍殿

王母大殿西邊是財神殿,東邊是城隍殿。財神殿供奉着比干、關聖、趙公明三大財神,城隍殿則供奉着本省城隍殿[2]城隍、東漢時期的西寧護羌校尉鄧訓。據載,鄧訓生於40年,卒於92年,字平叔,是東漢開國名將鄧禹之子。鄧訓任護羌校尉深得羌人之心,倍受愛戴。羌人“聞訓卒,莫不吼號,或以刀自割,又刺殺其犬、馬、牛、羊,曰:‘鄧使君已死,我曹亦俱死耳。寧壽塔

土樓山頂峯,有座寧壽塔,該塔爲六面形五層翹角塔,塔中實心,青磚砌成。一寧壽塔[2]說是明洪武十九年(1386)由明朝開國功臣、駐西寧長興侯耿炳文所建,一說是清代所建。

據說,每當煙雨濛濛,山隱霧中,蒼蒼茫茫,遠望雲霧中的殿宇,洞羣塔寺時隱時現,正如古詩所吟“北山隱約樹模糊,煙雨朝朝入畫圖”,“多少樓臺雲樹掩,天然畫圖米家村”,“北山煙雨”由此而得名。站在山頂,可遠眺羣山之巍峨,可攬西寧全城之風貌。

從土樓山下來,經供奉三教堂、迎仙橋、百花亭,可到萬聖殿。萬聖殿也叫五母殿,祀王母、地母、鬥姥、驪山老母、觀音老母。萬聖殿左邊,是供奉九天玄女、眼光娘娘、送子娘娘的玄女宮,玄女宮東西兩側,則分別是會仙閣、聚仙閣。穿過玄女宮坊,跨過山腳的引水渠,就從道家叢林回到塵世。最佳旅遊時間北禪寺年平均氣溫7.6℃,最高氣溫34.6℃,最低氣溫零下18.9℃,屬高原高山寒溫性氣候。西寧夏季平均氣溫17-19℃,氣候宜人,是消夏避暑勝地,有“中國夏都”之稱。最佳旅遊時間爲夏季。歷史文化在歷史上,北山寺有過很多的名稱。明代以前山上有“神祠”,故有“土樓神祠”之稱。到了明代因明成祖賜

名爲“永興寺”纔有了寺的名稱,距今已有580年的歷史。

因樓層迭起,層次分明,好像一座土樓,故有“土樓山”之稱。北魏旅行家酈道元跋涉到西寧,登臨土樓山,他的《水經注》中寫道:“湟水東流,經土樓南,上有土樓,北依山原。峯高三百餘尺,有若削成。”土樓有道教庵觀,故有“土樓觀”之稱。北山像一隻奮翼欲飛的雛鳳,而土樓山又似一隻雛鳳的翅翼,從此又多添了一個雅號叫“鳳翼山”。雖然名稱很多,但北山寺是人們最習慣的叫法。其山中寺觀是西寧地區的一大名勝古蹟。由於它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以及獨具一格的風貌,成了人們遊覽的場所。在北魏時期《水經注》記載了北山寺,北魏時青海形勢圖中也標明北山寺的位置在西平亭(今西寧城),可見北山寺知名度是相當高的。

介紹青海景點的導遊詞 篇17

阿尼瑪卿峯位於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西北部,寧果公路可達,距州府所在地大武鎮86公里,屬山嶽型自然風景旅遊區。是我國對外開放的十大山峯之一。

“阿尼瑪卿”爲藏語音譯,海拔6282米,是崑崙山系支脈阿尼瑪卿山的主峯,又稱瑪積雪山或瑪卿崗日,因是黃河源頭最大的雪山而得名。山體由砂岩、石灰岩及花崗岩構成。由13座山峯組成,平均海拔5900米以上,最高一座山叫瑪卿博拉,山峯呈鋸齒重疊形。由於地勢高峻,氣候多變。據統計,冰川面積約125.7平方公里,有冰川57條,其中位於東北坡的哈龍冰川長7.7公里,面積23.5平方公里,垂直高差達1800米,是黃河流域最大,最長的冰川。奇異冰川世界,千姿百態,晶瑩奪目。豐富的冰雪融水彙集成無數條涓涓溪流,蜿蜒交錯,大小湖泊熠熠發光。因高差在1500米以上,自然垂直帶譜表現得十分明顯:山麓河谷地帶可種植春小麥、青稞等農作物;海拔3600―3800米,生長着高大蒼翠的雲杉、圓柏等溫性針葉林;3800米—4000米是以金露梅、山柳、杜鵑組成的高山灌叢,還有冬蟲夏草、大黃、雪蓮等名貴藥材;雪線附近的開闊地帶是高山牧場。在林區、草叢中棲息着青鹿、白脣鹿、雪豹、雪雞、棕熊、丹頂鶴、大頭彎羊等珍稀野生動物。阿尼瑪卿的父王,金貴犀牛山,位於阿尼瑪卿峯的西北部,距阿尼瑪卿峯有24公里,主峯海拔5262米,頂峯常年積雪。母后威猛女王山,位於阿尼瑪卿峯的北側,緊貼阿尼瑪卿峯,海拔5611米。

密妃·天界仙女山,位於阿尼瑪卿峯的背面,距阿尼瑪卿峯有10公里。舅舅·長巖臥葡山,位於阿尼瑪卿峯的西部,距阿尼瑪卿峯有8公里。主峯海拔高爲5029米。大臣·短善白巖山,位於阿尼瑪卿峯的西北部,距阿尼瑪卿峯有22公里。主峯海拔4955米。管家·客歡白臉山,位於阿尼瑪卿峯的西北部,主峯海拔4745米。領頌-的經師黃頂和尚山,位於阿尼瑪卿峯的西側,主峯海拔5310米。熱格爾東香,傳說是阿尼瑪卿雪山的親族和衛士集中居住的地方,也是十六位菩薩的神山,海拔4630米。卓瑪本宗,傳說是十萬位度母的魂山,海拔4120米。朗日班瑪本宗,位於阿尼瑪卿峯的東傾,傳說中是嶺格薩爾王給阿尼瑪卿雪山煨桑的地方,是阿尼瑪卿的大兒子鬧日昂傑的魂山,海拔3961米。還有賽格吾瑪、頭尕爾·義英鬧爾吾、拉慶·莫哇多哇、年青俄拉則託合等“瑪日爾”親族360位,忠實的侍從、衛士150人……他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山峯的名稱,當地藏族同胞還能一一說出他們的名字來。阿尼瑪卿周圍人文景觀:勝利白塔:早在七百年前由藏王娘尼瑪窩賽修建。海拔3900米。娘尼瑪窩賽是藏族第一位伏藏法師,1120xx年生於西藏贊執駿俄賽寺院。父王釀日羣克,母王班瑪德贊。

介紹青海景點的導遊詞 篇18

青海湖,是我國第一大內陸湖泊,也是我國最大的鹹水湖。它浩瀚縹緲,波瀾壯闊,是大自然賜與青海高原的一面巨大的寶鏡。

青海湖,古代稱爲“西海”,又稱“鮮水”或“鮮海”。藏語叫做“錯溫波”,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語稱它爲“庫庫諾爾”,即“藍色的海洋”。由於青海湖一帶早先屬於卑禾族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漢代也有人稱它爲“仙海”。從北魏起才更名爲“青海”。

青海湖面積達4456平方公里,環湖周長360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還要多。湖面東西長,南北窄,略呈橢圓形。乍看上去,象一片肥大的白楊樹葉。青海湖水平均深約19米多,最大水深爲28米,蓄水量達1050億立方米,湖面海拔爲3260米,比兩個東嶽泰山還要高。由於這裏地勢高,氣候十分涼爽。即使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日平均氣溫也只有15℃左中,是理想的避暑消夏的勝地。

青海湖地處青海高原的東北部,這裏地域遼闊,草原廣袤,河流衆多,水草豐美,環境幽靜。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環抱:北面是崇宏壯麗的大通山,東面是巍峨雄偉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綿綿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崢嶸嵯峨的橡皮山。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3600米至5000米之間。舉目環顧,猶如四幅高高的天然屏障,將青海湖緊緊環抱其中。從山下到湖畔,則是廣袤平坦、蒼茫無際的千里草原,而煙波浩淼、碧波連天的青海湖,就象是一盞巨大的翡翠玉盤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間,構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壯美風光和綺麗景色。

青海湖的不同的季節裏,景色迥然不同。夏秋季節,當四周巍巍的羣山和西岸遼闊的草原披上綠裝的時候,青海湖畔山青水秀,天高氣爽,景色十分綺麗。遼闊起伏的千里草原就象是鋪上一層厚厚的綠色的絨毯,那五彩繽紛的野花,把綠色的絨毯點綴的如錦似緞,數不盡的牛羊和膘肥體壯的驄馬猶如五彩斑駁的珍珠灑滿草原;湖畔大片整齊如畫的農田麥浪翻滾,菜花泛金,芳香四溢;那碧波萬頃,水天一色的青海湖,好似一泓玻璃瓊漿在輕輕盪漾。而寒冷的冬季,當寒流到來的時候,四周羣山和草原變得一片枯黃,有時還要披上一層厚厚的銀裝。每年11月份,青海湖便開始結冰,浩瀚碧澄的湖面,冰封玉砌,銀裝素裹,就象一面巨大的寶鏡,在陽光下熠熠閃亮,終日放射着奪目的光輝。

青海湖以盛產湟魚而聞名,魚類資源十分豐富。很值得提及的是,這裏產的冰魚較爲著名。每到冰季,青海湖冰封后,人們在冰面鑽孔捕魚,水下的魚兒,在陽光或燈光的誘惑下便自動跳出冰孔,捕而烹食味道鮮美。

青海湖中的海心山和鳥島都是遊覽勝地。海心山又稱龍駒島,面積約1平方公里。島上岩石嶙峋,景色旖旎,自古以產龍駒而聞名。著名的鳥島位於青海湖西部,在流注湖內的第一大河布哈河附近,它的面積只有0.5平方公里,春夏季節卻棲息着10萬多隻候鳥。爲了保護島上的鳥類資源,這裏還設有專門機構,負責鳥類研究和保護工作。

介紹青海景點的導遊詞 篇19

茶卡是蒙語,意爲鹽海。茶卡鹽湖的湖水面積,水深明顯受香節影響,雨季湖水面積可達104平方公里,相當於杭州西湖的十幾倍,乾季湖水面積明顯減少。湖水屬滷水型。底部有石鹽層,一般厚5米,最厚處達9.68米,湖東南岸有長十幾公里的瑪亞納河注入。

其它注入鹽湖的水流很小,且多爲季節性河流。該鹽湖爲天然結晶鹽,晶大質純,鹽味醇香,是理想的食用鹽。因其鹽晶中含有礦物質,使鹽晶呈青黑色,故稱青鹽。初步探明的儲量達4億4千萬噸以上。茶卡鹽極易開採,人們只消揭開十幾釐米的鹽蓋,就可以從下面撈取天然的結晶鹽。開採過的滷水,幾年之後又重新結晶成鹽層。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茶卡鹽湖是柴達木盆地四大鹽湖中最小的一個,也是開發最早的一個,鹽湖中景觀萬千,有采鹽風光,鹽湖日出,鹽花奇觀等,構成了一幅絢麗的畫卷。茶卡鹽開採歷史悠久,最早可推到秦漢時期。《西寧府新志》上有過這樣的記載:在縣治西,五百餘里,青海西南周圍有二百數十里,鹽系天成,取之無盡。蒙古用鐵勺撈取,販玉市口貿易,郡民賴之。清乾隆二十八年已定有鹽律。

解放前,馬步芳政權在這裏設有鹽場,每年生產近千噸原鹽。解放後,古老的茶卡鹽池經過不斷的建設和發展,初步實現了採鹽機械化,建有茶卡鹽廠,已開發出加碘鹽,洗滌鹽,再生鹽、粉幹鹽等十多個品種,每年生產幾十萬噸優質原鹽,除供應青海各地外,還暢銷全國20餘個省區及出口日本、尼泊爾、中東等地區,受到人們普遍歡迎。

鹽湖的形成是由於災難或地殼運動,青藏高原從前是海洋的一部分,經過長期的地殼運動,這塊地面擡起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原,結果海水留在了一些低窪地帶形成了許多鹽湖和池塘,茶卡鹽湖就是其中一個,茶卡湖內的鹽幾乎無窮無盡,因爲雨水會將更多的鹽從周圍的山上帶下。茶卡鹽湖,已有3000多年的開採史。

遊客在此既可觀賞鹽湖風光,又可參觀機械化採鹽作業,這是一個鹽的世界,車上、地上、甚至空氣裏都有鹽味,遠處有挖鹽船在挖鹽;近看這些鹽,是像水晶狀的晶體;嘗一嘗,味道與食鹽略有不同。如果你足夠幸運的話,白天可以看到在這些河面上形成的海市蜃樓。這些由陽光經水汽折射形成的奇觀,有的是房屋,牛羣,甚至如羊羣在湖面上游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