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山西忻州名勝的導遊詞(精選20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4.01K

關於山西忻州名勝的導遊詞 篇1

忻州古城歷史悠久,據說已經有1800多年的歷史了。爲什麼叫古城呢?因爲它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城,這幾年古城重新翻修,變得更加雄偉美觀了。

古城是由一塊塊磚石組成的,裏面一座座房屋全用木料製成,每進一個門都有一個很高的門檻。從遠處看,那數層飛檐翅角的樓亭雕刻着一條青色的龍,龍嘴裏含着一顆紅色的寶石,栩栩如生。古城裏有面食:例如莜麪、河澇、刀削麪;還有各種小吃:如扭絲餅、手工鍋巴、石頭餅等等,都記錄着山西忻州的各種文化。

城樓總高28米,寬7間深4間,城牆高4。2尺,古城總面積是16,689平方米,新修城牆長238米,每天這裏都人山人海,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們相聚在這裏,很熱鬧。

古城裏面還有秀容書院,裏邊珍藏了許多年的古書,到現在也保存得毫無損壞。在一處院落中還立着一個木頭製成的書,雕刻得極爲精密。想要到樓亭上去,需要走上幾百個臺階。當你正準備下時,會看到有個“茶香知音”的地方可以寫毛筆字,一張灰藍色的紙,用毛筆蘸上水就可以寫出黑字,過一會兒就消失了,是不是很神奇呢?

忻州古城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財富,它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古老的建築,也是人民智慧的結晶,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

關於山西忻州名勝的導遊詞 篇2

大家好!我是本次旅行的導遊員,叫我趙導就行,今天,我將帶領大家去人民公園遊玩,希望能和大家度過一段快樂的時光。

現在馬上就要到人民公園了,請大家不要着急,耐心地坐好。人民公園是忻州較大的公園,那裏風景優美,景色宜人,是人們散步、遊玩、健身的好地方。

好了,現在我們到了人民公園的東門,大家看,眼前這座金碧輝煌,高大雄偉的雕塑是不是很美呀!它可是忻州人民團結的象徵,它代表着忻州人民團結友愛,一起用勤勞的雙手美化着自己的家鄉。

大家跟隨着我的腳步,走過這用鵝卵石鋪成的小路,去看看假山吧!

這座假山可高了,比一座5層樓房還要高呢,看!這就是假山,我沒騙你們吧!

大家注意到山頂上那座古色古香的八角小亭了嗎?現在我們就登上去看看!

“呼——呼——”爬累了吧?不過沒關係,馬上就到山頂了。到了山頂,咱們就到小亭下休息會。

終於到山頂了,大家找個位置先坐下。看!從這裏向下望,前面的湖上不斷有遊船輕輕地劃過;左邊的長廊也很美,紅漆的欄杆,綠漆的柱子,柱子上還有精美的繪畫。

好,下了假山,咱們看看人工湖吧!

看!湖水多像一面鏡子,又多像一塊碧玉,清澈的湖水連水底的石頭都清晰可見。如果乘着小船在湖面上劃一圈,真有“魚在水中游,人在畫中行”的感覺。下面可以親自坐船體驗一下,半個小時之後,咱們再在這裏集合。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小朋友們最喜歡的遊樂場,這裏有可怕的“鬼谷城”,有趣的“旋轉木馬”,還有驚險刺激的“摩天輪”……給大家一個小時的時間去玩吧!

太陽就要落山了,這次的遊玩也就要結束了,讓我們再回首看一眼美麗的人民公園吧,真希望你能把這裏介紹給更多的人!

關於山西忻州名勝的導遊詞 篇3

10月1日下午,天清氣朗、陽光明媚,我們一家人高高興興地來到了忻州古城。

來了一看,古城這裏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我們從南北大街口進入,街的兩邊都是復古建築,人們租下了商鋪,賣各種特色小吃:冰激凌、油炸糕、涮串、炸串、糖葫蘆、糖畫、烤羊腿、烤雞爪、各種蛋糕……據說全國多地特色的上百家風味小吃雲集於此。各類名吃小店前人頭攢動,想買點好吃的東西還真不容易呢!東大街道路兩旁古色古香的店鋪錯落有致,構成了美麗的小吃一條街。我們邊吃、邊看、邊玩,開心極了!

我們邊走邊看,時不時還有表演助興:戲曲、小品、二人臺、舞龍獅、樂隊表演、秧歌……表演精彩紛呈,我們看的眼花繚亂,不停地鼓掌、稱讚,爲他們加油喝彩!

我最喜歡的是和大家一起玩國風遊戲:跳房子、抓石子、五子棋、投壺、數獨、魯班鎖、平衡球、踢鍵子、剪紙、門球、姜太公釣魚……好玩的我都不想走了。

最讓我佩服的是:一個叔叔用人們的名字和屬相作畫,畫得栩栩如生,讓我讚不絕口、歎爲觀止!叔叔用我的名字和屬相爲我作了一幅畫,看着畫上優美的風景、活靈活現的動物,我高興地一蹦三尺高,高興地不得了!

天漸漸黑了,肚子也感覺餓了,阿姨請我們吃了美味的網紅螺螄粉,頓時感覺身上和心裏都暖暖的。吃完飯出來後,燈都亮起來了,古城看起來更漂亮了,遊人也更多了,看着人們臉上洋溢的笑容,我感覺到生活太美好了!

遊古城、看書院、觀民俗、品小吃……我們的古城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應有盡有,能極大地滿足味覺和視覺的雙重享受,我們的古城歡迎你、美麗古城等你來!

關於山西忻州名勝的導遊詞 篇4

今天是農曆八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我在廈門的姐姐也坐上飛機,趕回爺爺奶奶家和我們一起吃團圓飯。

今天,爺爺奶奶特意買了魚、蝦、排骨、雞蛋,羊肉還有很多蔬菜和水果,準備晚上給我們做豐盛的團圓大餐。晚上我們和爺爺奶奶一起做了清蒸魚、紅燒排骨、青豆蝦仁、烤羊腿、羊湯等等很多可口美味的大菜,全家十幾個人一起圍坐在桌子旁。

我們一家人打開電視,邊吃邊看中秋晚會。我們不時舉杯,互相祝賀,說一些祝福的話,比如“福如東海,壽比南山,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每天開開心心,學業有成”等等,我們每個人的臉上都掛滿了笑容。

吃完團圓飯,看完中秋晚會,我、姑姑、奶奶,姐姐和媽媽,一起把石榴呀,梨呀,蘋果呀,西瓜呀,等水果切成各種形狀,把它們和月餅,糕點等一起排擺在一個大盤子裏,放在陽臺上,用來祭拜月亮公公。

第二天晚上。我們全家又一起去逛了忻州古城。順着古城大街一進去,最裏邊我們就看見了一個很大的舞臺,我們坐在臺下欣賞了一會兒樂隊的演奏,再往右拐,就看見一羣人踩着高蹺在邊跑邊跳邊唱歌,非常精彩。接下來我們就走到了傳統文化一條街,我還在那裏買了一個可以吹的老虎口哨,又過了一會兒我們又往左拐了,那裏就是有名的小吃一條街,我們在裏面喝了羊湯,吃了羊雜碎,臭豆腐,羊肉串等小吃,我們還在那裏看了電影《紅海行動》。

那天我們還去了秀容書院,那是忻州第一所學府,那天真是太開心、太美滿、太美妙的一天了!

關於山西忻州名勝的導遊詞 篇5

走過桑乾河,我們就正式進入渾源縣了,渾源縣地處山西東北部,面積爲1900平方米,是我國的重點扶貧縣。這裏的自然資源豐富,有煤、鐵、銅等礦產資源,農業方面以黃芪、雜糧、蔬菜爲主,現有黃芪26萬畝,使正北芪的主要產地,有“黃芪之鄉”的美稱。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北嶽恆山、懸空寺。恆山風景區面積爲147.5平方公里,整個景區爲4a級風景區,是北方著名的旅遊勝地。

我們知道恆山爲五嶽之一,共108峯,自古恆山18景,而今天我們要參觀的就是18景中的第一奇景——懸空寺。

好了,我們現在已來到停車場請大家下車隨我去參觀。

懸空寺創建於公元491年,也就是北魏太和十五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整個寺廟有40餘間殿閣,它以西爲正,大門朝南開,寺廟均爲木質所建,樓體大都懸空,下面岩石支撐的十幾根木柱都不及碗口粗,所以,整個懸空寺就吊於半空之中,當地有這樣一句歌謠說: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

那爲什麼懸空寺要建在這麼高的而又不與地相接的地方呢?據史料記載:南北朝時期,隨着政治勢力的分裂,作爲本土宗教的道教也分爲了南北天師道場。北魏時期,公元446年,太武帝拓跋燾聽信道長寇謙之的讒言,發現寺廟裏有兵器和女人,說寺廟是不乾淨的地方,一度滅佛,發生了太武帝滅佛事件,他將寇謙之請到京都平城,並在那裏設立了道壇。公元491年,孝文帝拓跋宏將天師道場移到恆山,也就在當年,按照寇謙之道長的遺訓“上延宵客,下絕囂浮”修建了這座懸空寺。

那整個懸空寺的特點可以用三個字來概括“奇、險、巧”。那這三個字就體現在懸空寺的建築藝術,選址技巧以及其他各個方面。

我們可以看出寺廟分爲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它是整座寺廟唯一腳踏實地的部分,它的佈局是三層樓閣。實際就是把我們平時看到的平面的寺廟立體化了。第一層是禪堂,第二層是大雄寶殿,第三層是它的配殿。懸空寺的塑像是很多的,其中有三尊最爲珍貴,說它們尊貴是因爲它們的塑造藝術是十分獨特的,它們是採用脫紗的工藝。這三尊塑像就在大雄寶殿裏,塑造的時候,先用膠泥塑成泥胎,然後再外面用南方產的紵麻一層層的裹上。之後再磨光、上漆、貼金,最後從在塑像時事先留好的地小孔中把泥胎全部掏出來,這樣塑像就像一個空的雞蛋殼一樣,中間是空的。這三尊塑像高50釐米,重量只有3公斤重,是寺裏最輕、最名貴的塑像。

那麼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就是真正地懸在空中了,給人的感覺是十幾根木柱支撐整個寺廟,其實告訴大家大多數木柱是不承重的,而我們看到在每一部分起連接作用的是棧道,在棧道的下面有一些橫樑,這些橫樑是插入岩石中的,在修建的時候,將岩石鑿出口小肚大的石洞,裏面放上錐形木楔,將橫樑做成剪刀形猛力砸進去,木楔就鑽入橫樑,外面的力氣越大,裏面咬合得就越緊,它們把力就壓在岩石上。我們看到的橫樑只是整個橫樑的三分之一,其餘三分之二全部插在岩石中,這也就是半插飛樑爲基,巧借岩石暗託。

那麼木頭就怕蟲蛀,而這裏木頭是用當地的鐵杉並經桐油浸泡,所以大家是不用擔心的。

此外,它的選址也體現了他的特點。首先我們看懸空寺對面的山峯,它是恆山的第一主峯—天峯嶺,海拔XX米,它爲懸空寺擋住了太陽,就是在日照時間最長的夏至日,懸空寺的日照時間也只是三到四個小時。我們再看懸空寺背靠的這座山峯,它是恆山的第二主峯——翠屏峯,大家可以伸出手,我們看懸空寺就被環抱在掌心中,上面巨大的山崖遮下來,當下雨的時候,雨水順着山崖,流進我們現在所在的山谷金龍峽裏,左右兩側的山崖又成弧形,當風吹過來的時候,增大了風的阻力,再大的風到了這兒也就變成了微風。這樣風吹、日曬、雨淋都不會對懸空寺造成侵害,就難怪它會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

寺廟由南向北逐步升高,在第三部分,也是最高處,這裏有一座很有特色的殿宇——三教殿,裏面供奉的是釋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位是三大宗教的創始人,中間的釋迦牟尼,大慈大悲像,表情安詳,左邊的孔子則是雙脣緊閉,橫眉怒目,心裏可能是有一些不平衡吧,右邊的老子卻是一幅仙風道骨,穩坐釣yu臺的模樣。三位好像是在討論一件事情,不過1500多年了,他們的座次卻從未改變過,我們也就不便多說什麼了。

我們知道,恆山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那麼每個朝代的統治者都有自己崇拜的宗教,而三教殿集佛道儒於一身,無論在任何朝代都會受到保護,這也是懸空寺千年不毀的一個政治原因吧。

待會兒大家沿着樓梯登上寺廟,會發現在臺階上游許多的小鐵釘,那麼木質樓閣出現小鐵釘是怎麼回事呢?大家仔細觀察會發現,鐵定是定在樓梯上的,這樣大家上去的時候,踩到的是鐵定,而不會與木板直接發生摩擦,這樣就保護了木板。二呢,它是一種裝飾,三大家看鐵定得圖案,有的是繁星燦爛,有的是鐵水飛濺,更多的是蓮花狀的,那大家在登梯的時候,也就有了步步登蓮,吉祥如意的意思了。

我們順着山崖往下看,我們看到石壁上有兩個字:壯觀,可是我們發現,壯字多了一點,這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在參觀後揮筆寫下的,多了一點是說,懸空寺的壯美已不能用壯觀二字來形容了,它是比壯觀還要壯觀的。徐霞客曾來到次留下四字:天下巨觀。外國的建築學家也對懸空寺讚美不已。英國的一位建築學家曾感慨道:“中國的懸空寺把美學、力學、宗教巧妙地融爲一體,達到了盡善盡美,我真正的懂得了畢加索所說‘世界上真正的藝術在東方’這句話的含義”。

下面就讓我們去遊覽這座東方瑰寶吧。

關於山西忻州名勝的導遊詞 篇6

太原是我國最著名的歷史名城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與全國任何一個城市相比,包括著名的古都,北京·西安·蘇州·杭州·開封·洛陽在內,毫不遜色。

太原,是一座據有2520_年的歷史文化名城,目前在全國來說,連續不斷地傳承2520_年曆史的古城微乎其微,在世界上也是少數。它的長處就在於它的人文美和歷史美!名都自古是幷州!

太原的名勝古蹟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晉祠·雙塔寺·崇善寺·蒙山·崛圍山等等。

晉祠始建於北魏,晉水主要源頭由此流出,常年不息,水溫17度清澈見底。祠內有著名的周柏·隋槐還有長流不息的難老泉和著名的宋塑仕女像被譽爲“晉祠三絕”。

雙塔寺:是由宣文塔跟文峯塔組成,創建於明萬曆年,宣文塔是奉供佛舍利子·藏經書·供佛門弟子瞻仰,頂禮膜拜的宗教聖地。共十三層,總高54.78米。文峯塔實施封建社會地方士紳爲補輔該地的缺陷,振興地區文化的一種帶有迷信色彩的標誌性建築。也是十三層,總高54.76米。

關於山西忻州名勝的導遊詞 篇7

小雁塔建於唐景虎年間(707—709),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獻福寺的佛塔,位於大薦福寺內。薦福寺的原址在唐長安城的開化訪,創建於公元684年,原名獻福寺,建於唐睿宗文明元年,是唐高宗生日,宗室皇族爲他“獻福”而建造的。唐代高僧義淨曾居此譯經。她曾是唐太宗的女兒香橙公主的住宅,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立爲大獻福寺,武則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改稱大薦福寺。

唐中宗再次登基後,在開化坊南面的安仁坊西北角修建了寺塔,塔園大門向北開,正好與薦福寺門隔街相望。後薦福寺搬到了塔院中,塔寺和一,也就是今天的小雁塔所在地。這座密檐式磚塔略呈梭形,原高十五層,現餘十三層,高43.38米,共 15級,現存13級,其平面呈正方形,底邊各長11.56米,每層迭澀出檐,南北兩面各開一門。底層南北各有券門,上部各層南北有券窗。底層南北券門的青石門相。門框上佈滿精美的唐代線刻,尤其門媚上的天人供養圖像,藝術價值很高。塔身從下面而上,每一層都依次收縮,愈上則愈細,整體輪廓呈自然圓和的卷剎曲線,顯得格外英姿颯爽。塔底南門入口的石質弓形門上,刻有陰文蔓草花紋和天人供養的圖像,與大雁塔的門楣相同。但因年久及保護不善,已殘缺不全,模糊不清。

小雁塔建於唐景虎年間,塔形似大雁塔,因塔身小,故稱“小雁塔”,比大雁塔年小55歲,小雁塔在一千二百多年漫長的歲月裏,經受了風雨的侵蝕和70餘次地震考驗,歷史上曾經歷過三次離合,這種現象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迄今未得到十分令人滿意的解釋。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陝西地震,據民間傳說,塔身裂縫從上到下寬約尺餘,第一次自裂自合,可是過了幾十年,又一次大地震,竟使原來的裂口“神合”了。在小雁塔門楣刻石上有記敘:“明成化末,長安地震,塔自頂至足,中裂尺許,明澈如窗牖,行人往往見之。正德末,地再震,塔一夕如故,若有神比合之者。”其後又有兩次這樣的現象發生。一個磚塔經過6次地震不倒塌,反而自然複合起來,確是一件奇事。

相關典故:

雁塔晨鐘:薦福寺的鐘樓懸有一口金明昌三年(1192年)鑄造的大鐵鐘,高3.5米,口徑2.5米,周長7.6米,重10噸。它原是武功崇教禪院故物,後來流失沉落河底。清康熙年間,有農婦在河畔搗衣,忽然聽見石中發出金屬聲響。人們掘開石頭,重新發現這口巨鍾,於是移入西安薦福寺。清代每天清晨敲鐘,聲聞數十里,鐘聲嘹亮,塔影秀麗,“雁塔晨鐘”遂成 “關中八景”之一。清代詩人朱集義題詩寫道:“噌弘初破曉來霜,落月遲遲滿大荒。枕上一聲殘夢醒,千秋勝蹟總蒼茫。”這就是著名的長安八景之一“雁塔晨鐘”的生動寫照。

義淨法師: 如同慈恩寺與玄奘關係密切一樣,薦福寺則使人想起唐代另 一位高僧義淨。義淨也曾遊學印度多年,不過,他由海路自廣州離開中國。公元671年,義淨隻身搭乘波斯商船出國,先到印尼 蘇門答臘,後轉抵印度,也在佛學中心那爛陀寺留學11年,又遊 學印度各地,經歷30餘國,於武則天證聖元年(695年)回到祖 國,帶回梵文經典400餘部。義淨回到長安後,在薦福寺主持怫經譯場,共譯經56部,230卷,是玄奘之後在佛經翻譯上取得成 就最大者。他還將途經海道諸國和所聞赴印度求法高僧的情況,撰 成《南海寄歸內法傳》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是研究中印文化交流史的珍貴資料。

關於山西忻州名勝的導遊詞 篇8

蘇三監獄位於洪洞縣城內,監獄始建於明代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是國內唯一一處保存完整的明代縣衙監獄。曾毀,1984年按原狀修復。監獄佔地600多平方米。相傳,戲劇名作《玉堂春》中的主角原型蘇三就曾囚禁於此。

《玉堂春》劇中描寫了明朝年間,北京有個名妓叫玉堂春,真名蘇三。她天生麗質,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一個偶然的機會,使她同貴公子王景隆結識,兩情投意合,立下山盟海誓,一個非王景隆不嫁,一個非玉堂春不娶。這王景隆初與蘇三結識時,有好幾萬兩銀子,經不住老鴇連敲帶榨,沒有一年時間就都折騰光了。老鴇認錢不認人。一看王景隆已榨不出油水來,就把他趕出妓院,不許他再和玉堂春見面。玉堂春心裏只有王公子一個人,景隆一走, 任憑老鴇軟硬兼施,誓不接客。老鴇無法,只好偷偷地將玉堂春賣給山西省洪洞縣的大商人沈洪爲小妾。

沈洪的大老婆皮氏,即刁又潑,水性揚花,暗中和一個叫趙昂的監生勾勾搭搭,兩人一心想做長久夫妻。

這一日,皮氏得知沈洪買回個小老婆,就和趙昂商量了一條毒計。在沈洪回家的當天晚上,她在給沈洪做的麪條裏下毒藥,將沈洪毒死。然後惡人先告狀,嫁禍於蘇三。趙昂又花了幾千兩銀子,買通了洪洞縣官。所以,這個贓官不問青紅皁白,就給蘇三定了死罪,關在死囚牢裏,只等擇日開刀問斬。

再說王景隆被趕出妓院後,幾經輾轉回到家中,發憤讀書,後來赴京趕考,一舉金榜題名。王景隆心裏也一直惦着蘇三,他在北京打聽到蘇三已被賣到洪洞與人爲妾,所以想到山西當官。巧得很,皇上委派他爲八府巡按,讓他前往山西巡視。王景隆按捺不住心頭的喜悅,第一站就到了平陽府(今臨汾市),他化裝來到洪洞,通過四處私訪終於掌握了蘇三冤案的內情。他來洪洞縣衙,詢問蘇三案情,當那個贓官知道來人是新上任的八府巡按時,只好說出實情。王景隆立即另派官員複審此案,將皮氏和趙昂判了死罪,洪洞知縣也被撤職查辦。王景隆歡歡喜喜和蘇三成了親。

現存的蘇三監獄原建於明代,共有兩道門,牆高獄深,分普通牢房和死囚牢房,兩組建築相連爲一體。普通牢房12間,禁房2間,獄神龕一座。死囚牢處於後院,門頭額有虎頭牌,內有瓦房與窟洞房,蘇三就曾被關押在窟房內。院內有井一眼,人稱其爲“蘇三井”,水井旁有洗衣石槽。院內圍牆高厚堅實。門窗狹小網鐵絲,陰森可怖。

蘇三監獄院外新建了陳列室,蘇三有關冤案的豐富實物資料陳列於此。

關於山西忻州名勝的導遊詞 篇9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您在這個吉祥美好的日子,光臨中華五嶽之一的北嶽恆山。

莽莽蒼蒼蜿蜒起伏的北嶽恆山,有許多奇特的景觀,古有“恆山十八景”之說,其中最負盛名的便是建於北魏後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曆史的懸空寺。

懸空寺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金、明、清均有重修,現爲明清建築風格,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建築具有險、奇、巧的特點,共有樓閣40餘間,從低到高三層迭起,最高處三教殿距峽谷深處的高度曾爲90餘米,由於1500餘年峽谷河牀沙石沉積,現高度僅爲45米,但站在三教殿仍有身臨險境的感覺。這座純木構建築,矚目遠望,彷彿是一幅玲瓏剔透的浮雕,大有凌空欲飛之勢,鬼斧神工,令人歎爲觀止。民間道:“懸空寺,半天高,三尺馬尾空中吊”,大詩人李白則用“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來形容之。

據史料記載,初建時,寺院高出地面近百米,而支撐寺院的僅僅是十幾根碗口粗的柱子。懸空寺爲什麼建在這懸崖峭壁之上而不與地相接?據史料記載,南北朝時期,隨着政治勢力的分裂,道教也分爲南北天師道場。北魏時期,太武帝拓跋燾崇信道教,曾一度滅佛興道,並且迎請嵩山道士寇謙之來京都平城設立道壇。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孝文帝拓跋宏下詔將天師道場移到恆山,就在當年,按照寇謙之道長“上延霄客,下絕囂浮”的遺訓修建了“崇虛寺”,後來人們根據崇虛寺建築懸空的特點,改稱如今的“懸空寺”。

懸空寺以西爲正,大門朝南,整個建築由南向北擴建而成,越往北走地勢相對越高越狹窄。寺院由三部分組成,每部分都有一座三層式的樓閣,內設懸梯連接。第一部分是一個標準的寺院佈局,由於建於懸崖峭壁之間,所以將一個平面的寺院佈局立體化了。第一層是禪堂;第二層是大雄寶殿的兩個配殿,爲比肩式樓閣。真正體現“懸”的地方是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兩座樓之間飛架懸空棧道連接,半插飛樑爲基,巧借岩石暗託。插入岩石裏的橫樑使用當地產鐵杉,事先用桐油浸過,起到防蟲防腐作用。之前先將木楔置於洞內,後將橫樑插入,因石洞口小肚大,外邊用力越大里邊咬合就越緊,這樣固定的橫樑就把壓力傳到了岩石上。在橫樑的下面用木柱支撐,這些木柱長短不一,有的着力,有的則虛設,甚至可以晃動,根本不受力,懸空寺像這樣形似虛設、可以晃動的支柱有十多根。當然,這些虛柱不僅僅是作爲裝飾用的,一般情況下並不吃力,一旦承重壓力增大,就起到一柱頂千斤的作用,從而使懸空寺形成一座似虛而實、似危而安、危中見俏的奇特建築

懸空寺的選址充分顯示出它的合理性,沒有花費巨大的勞力去改造地貌,而是因地制宜,巧妙地利用峭壁的凹凸部分依勢造殿,顯示出各殿閣的主次錯落和強烈的節奏感。寺廟建築半藏絕壁之中,上有巨崖掩護,兩旁又有突出的石壁遮擋,下雨時雨水順崖而下,正好滴在寺廟前檐流入峽谷,避開了雨水對殿宇的侵蝕;山風吹來兩旁突出的石壁減緩了風勢,減少了對寺廟的威脅。另外,對面高聳的恆山主峯天峯嶺遮擋太陽,相對縮短了寺廟的光照時間,就是日照時間最長的夏至時節,每天也只有三四個小時。這些因素是懸空寺巍然屹立1500多年,仍然保持原有風采的重要原因。

懸空寺不僅以建築奇巧著稱於世,最主要的就是反映了“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全寺共有大小殿宇40間,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教殿”。三教殿是體現“三教合一”的典型殿閣,位於懸空寺第三部分的最上層。三位教主共聚一堂,中間爲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左邊爲儒家創始人孔子,右邊爲道家鼻祖老子,三教供於一殿,在全國各地寺廟建築中極爲罕見。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民族共融,世界大同的崇高境界。

懸空寺不僅外形美觀,轉折升降的木梯上也同樣具有藝術價值。木梯上用鐵釘組成數十種蓮花狀的圖案,如繁星燦爛,似鐵水迸濺,令人賞心悅目,堪稱古寺一絕。既起到保護木板和裝飾的作用,又賦予了深刻的寓意。香客進寺,踏步而上,可謂“步步登蓮,吉祥如意”。集實用、裝飾、宗教價值於一身,可見古代建築工匠的良苦用心。

全寺共有銅鑄、鐵鑄、木雕、石刻、脫紗等塑像80餘尊,其中最突出的是大雄寶殿內的3尊脫紗佛像。其做法先用膠泥塑成泥胎,再用南方生產的麻(也叫夏布)一層層地裹,裹到一定成型的厚度,再磨光、油漆、上彩、貼金。塑完後把裏邊的泥胎從底部掏出,整個塑像形成空殼,高度達50釐米的塑像,淨重不超過3公斤,爲懸空寺塑像中的一絕。

古往今來,懸空寺以它獨特的魅力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公元735年,大詩人李白雲遊至此,揮毫書寫了“壯觀”兩個大字;公元1633年,大旅行家徐霞客遊歷懸空寺後,在他的遊記當中留下了“天下巨觀”的讚譽;英國的一位建築學家曾無限感慨地說過這樣一段話:“中國的懸空寺把美學、力學、宗教巧妙地融爲一體,達到了盡善盡美,我真正懂得了畢加索所說‘世界上真正的藝術在東方’這句話的含義,懸空寺不僅是中國人民的驕傲,而且是全人類的驕傲。”

關於山西忻州名勝的導遊詞 篇10

李家大院

晉南獨一無二的鉅商豪宅李家大院,位於運城市以北38公里處的萬榮縣閻景村。西臨209國道,東靠桃花谷,北依奇峯突兀的孤峯山,南眺百里鹽湖,堪稱風水寶地。

李家大院景區佔地面積1000餘畝,建築面積10萬多平方米,由古建區、仿古區、新建區、服務區、農業生態園、笑話博覽園六大部分組成,是一個集吃、住、遊、娛樂、購物、健身爲一體的多功能文化旅遊勝地。

李家大院創建於清道光年間,距今近220__年。原有院落20組,現存院落11組,另有祠堂、花園等。整個建築爲豎井式聚財型四合院,同時又吸納了徽式建築風格,融合了中國南北兩大建築特色。古院落羣佈列有序,層次分明;體量宏闊,用材肥碩;結構嚴謹,堅固耐用;通風透光,守備森嚴;裝飾考究,古樸典雅。

傳統四合院藏風聚氣,精緻大宅門接地通天。李家大院建築的磚雕、石雕、木雕及鐵藝等飾品,處處顯示着晉南民間多子多福、三星高照、五福臨門、松鶴延年、耕讀傳家、富貴平安等吉祥含義,形象生動地體現了晉南的民俗、民風和文化特點。另因西院院主李道行留學英國,娶英國女子麥克蒂倫爲妻,部分院落爲歐洲“哥特式”建築風格,從而又呈現出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藝術特點,是全國衆多富有地方特色民居中的一朵奇葩。

李家以土布起家,以義制利,利義相濟。世代富而不驕,富而不奢,富而行仁,其善行善舉使頑貪之人思廉,懦弱之人思立,困頓之人思變,乖戾之人思善。李家的經商史及其數代人遵古“忠恕”的家規家風至今還有參照的意義,他們歷世樂善好施的義舉更讓人肅然起敬。走進李家大院,尤如投進吉祥的懷抱,那錯落有致、古香古色的傳統民居;青磚高牆、棹楔鴟吻的巷陌老街;各式各樣、精妙絕倫的磚木石雕;千姿百態、無所不備的字畫、碑帖;展室裏的創業、經商、善舉史等等,既讓人大飽眼福,又令人回味無窮。李家大院正以其博大精深的內涵向中外遊客展示其永恆的魅力

關於山西忻州名勝的導遊詞 篇11

善化寺俗稱南寺,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山西大同城內西南善化寺隅。始建於唐。玄宗時稱開元寺。五代後晉初,改名大普恩寺,俗稱南寺。遼代遺構大雄寶殿坐落在後部高臺之上。

大雄寶殿乃是善化寺之最大殿宇,前有月臺,左右設有鐘鼓二樓。大殿面闊七間,進深五間,殿內正中供有五方佛像,從東往西依次排列:東方阿閃 佛、南方寶生佛、中央毗盧遮那、西方阿彌陀佛、北方微妙聞佛。殿內東西兩側磚臺之上置有二十四諸天塑像,神態各異,性格鮮明。殿內西、南兩壁之 上,存有清朝康熙二十五年至四十七年所繪壁畫,內容均爲佛教故事。三聖殿是善化寺中殿,建於金代天會至皇統年間。正面佛壇之上供有“華嚴三聖”佛像三尊,中爲釋迦牟尼,西爲普賢菩薩,東爲文殊菩薩,故而此殿稱爲三聖殿。普賢閣,面闊三間,進深三間,乃是一座三間見方重檐九的兩層樓閣,高高聳立於寺院之內,建於金代貞元二年。樓閣坐西向東,閣內置有木梯,可登閣遠眺。

山門位於善化寺最前沿,也稱正門,門內兩側塑有四大天王塑像。善化寺是一組比較完整的遼金時期建築羣,氣勢宏偉,粗獷豪放。寺院坐北向南,前有山門,中爲三聖殿,後爲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前左爲文殊閣遺址,右爲普賢閣。整個寺院建築高低錯落。

全寺佔地面積約20xx0平方米,整個佈局唐風猶存。主要建築沿中軸線善化寺坐北朝南,漸次展開,層層迭高。前爲山門,中爲三聖殿,均爲金時所建。遼代遺構大雄寶殿坐落在後部高臺之上。其左右爲東西朵殿。東側爲殊閣遺址,西側爲金貞元二年所建普賢閣。寺院建築高低錯落,主次分明,左右對稱,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最爲完整的遼,金寺院。寺內還保存着泥塑,壁畫,碑記等到珍貴文物,其中金代泥塑造型優美,個性突出,特別是二十四天王像,它們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美,有醜,有文,有武,或是帝王裝,或是臣子像,或坦膊赤足,披紗衣華似來自天竺國土,或身着鎧甲,襯皮毛以抵禦北國寒風。生活氣息濃郁。極富感染力。堪爲國之瑰寶。

關於山西忻州名勝的導遊詞 篇12

五臺山位於山西省東北部五臺縣境內。五臺山方圓約300公里,因五峯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巍然矗立,峯頂平坦如臺,故名五臺。又因山上氣候多寒,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又別稱清涼山。

五臺山是馳名中外的佛教勝地,是文殊菩薩的道場,而五臺山又以其建寺歷史之悠久和規模之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在日本、印度、斯里蘭卡、緬甸、尼泊爾等國享有盛名。五臺山寺廟始建於漢明帝,唐代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多達360多處。清代,隨着喇嘛宗教傳入五臺山,出現了各具特色的青、黃二廟。五臺山五座臺頂合圍的地區,稱爲臺內,其外圍則稱臺外。

現五臺山寺廟尚存43處,其中臺內37處,臺外6處。五臺山衆多的佛寺皆聚集在臺內臺懷鎮。這裏寺廟林立,殿宇鱗次櫛比,聖景聖蹟薈萃一處,其中顯通寺、塔院寺、殊像寺、羅寺和菩薩頂被稱爲五臺山五大禪處。

臺外的寺廟比較分散,其中以南禪寺、佛光寺最著名。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所以這裏衆多寺廟的正殿都以供奉文殊菩薩爲主。文殊菩薩是釋迦牟尼的左脅侍,關於他的來歷,說法很多,而最流行的說法是他出身於舍衛國的婆羅門家庭,因有慈愛之心,後隨釋迦牟尼佛出家,成爲佛的大弟子,幫助佛化導芸芸衆生。他在諸大菩薩中智慧辯才第一,故專司佛的智慧,有“大智文殊”的尊號。文殊的坐騎爲一青獅,表示智慧威猛。他手持寶劍,表示智慧銳利。文殊菩薩因智慧第一,所以被推爲衆菩薩之首,後因對觀音信仰流傳,逐漸被取而代之。

關於山西忻州名勝的導遊詞 篇13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爲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蟒河位於陽城縣城南33千米的蟒河與河南省濟源市交界處,總面積達5573公頃,是保護獼猴和亞熱帶植被爲主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經過2千米的盤山路,我們來到了蟒河。一下車,四面環山的溝谷中,有一條碧綠如翡翠般的大河映入我的眼簾,它清澈見底,湖泊與湖泊之間有一級級高低錯落的石階,水流下來,形成了一個個小瀑布。我們沿着這條河,繼續向景區深處行進。沿着小路一直向上攀行,我們來到了猴山。在這兒,只要你稍不留神,一隻猴子就會竄出來搶你手中的食物,這裏的猴子可一點兒也不怕人。

到了山頂,隨着飼養員一聲哨響,四面八方的猴子都向一塊聚攏來。等在這裏的遊客,早已拿出吃的,準備招待可愛的猴子們。它們見了食物,迫不及待地去拿,有的人嚇得扔下東西就跑,有的猴子更熱情,一下子就撲到了遊客身上,嚇得遊客“哇哇”大叫。我呢,是第一次這麼近距離地看到這麼多的猴子,心裏又激動又害怕,生怕它們突然撲上來。我給它們餵食時總是把吃的一扔就躲到了一邊。再看爸爸,他手裏拿着饃片,輕輕給了猴子,我也來試試,啊!我成功了,它們挺通人性的。吃飽了的猴子們有的喝水,有的玩耍,有的爬樹……好像這裏一個人也沒有。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猴山,接着來到飲馬泉。在這裏,我發現了許多小蝌蚪,小螃蟹。

看,那有一條瀑布,清涼的泉水從巖壁上流瀉下來,一陣風吹過,水花飛濺,又好看,又涼爽。來到飲馬泉下游,我看見許多人的蹲在河邊,咦,他們在幹什麼?我走過去一看,啊,原來他們在捉螃蟹,我們也趕緊跑過去加入到他們的陣營中。我翻動石塊,呀!運氣不錯,我很開就發現了一隻螃蟹的蹤跡,我趕緊叫;“媽媽,媽媽,快來呀!”爲了這小傢伙,可憐的媽媽被夾了一下,不過,這也是我們的戰利品。爸爸也來幫忙,很快,又捉了七八隻,我們滿載而歸。

蟒河風景如畫,水清如碧玉,山秀如詩畫,是一幅仙山秀水的自然畫卷。

關於山西忻州名勝的導遊詞 篇14

大家好!歡迎光臨北嶽恆山旅遊、觀光!北嶽恆山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五嶽,齊名天下。既是我國重要的文物古蹟薈萃地,又是著名的道教發祥地和北方著名的風景遊覽勝地,現爲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

恆山,亦名“太恆山”,又名“元嶽、紫嶽、大茂山”,漢時因避漢文帝劉恆諱,一度改稱爲“常山”。據《尚書》載:舜帝北巡時,曾遙祭北嶽,遂封北嶽爲萬山之宗主;之後,大禹治水時有“河之北屬恆山”的記載;先後有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唐玄宗、宋真宗封北嶽爲王、爲帝,明太祖又尊北嶽爲神,可見歷史之悠久。

恆山山脈祖於內蒙陰山,西銜雁門、東跨河北、南屏三晉、北臨燕雲,奔騰起伏,綿延五百里,號稱108峯。主峯天峯嶺坐落於渾源城南,海拔20xx米,疊嶂拔峙、氣勢雄偉,自古以來被譽爲“人天北柱”、“絕塞名山”。同西面的翠屏峯兩山對峙,渾水從中奔騰而瀉,幽峽深谷,藍天一線,形成一道絕塞天險。唐代著名詩人賈島曾有“天地有五嶽,恆嶽居其北,巖巒疊萬重,詭怪浩難測”的詩句,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面對恆山的雄渾險峻,驚歎不已,在其遊記中寫道:“伊闕雙峙,武夷九曲,俱不足以比擬也!”正因爲恆山具有扼關帶水,地險山雄的特殊地理環境,成爲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其特殊的軍事戰略地位受到歷代軍事專家所倚重,後人集歷史經驗總結的“代國靠恆山而存天下,燕趙憑恆山而立天下,匈奴依恆山而爭天下,晉慕容據恆山而威天下,拓跋氏靠恆山而分天下”,充分證實了恆山的軍事價值。

恆山漢代建廟,到清初僅恆山主峯周邊就建有各種寺廟六十餘處,有三寺四祠七亭閣,七宮八洞十五廟之說,形成蔚爲壯觀龐大的古建築羣,和濃郁的道教文化氛圍,顯示出北嶽恆山無窮的魅力。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玄妙古老的中國道教在恆山留下了他們風雨蒼桑的足跡。遠在春秋太上老君相傳在北嶽恆山千佛嶺結爐煉丹,燃燈道人演兵鬥法;西漢初昌蓉往來於恆山;西漢景帝、宣帝年間三茅真君(即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在恆山修煉神仙之術,留下了千年不解的三茅窟;北魏被太武帝尊爲天師的寇謙之在北嶽宣揚道教新法,其高足李皎從嵩嶽投奔恆山修煉香火盛極一時;唐朝時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在恆山修煉,名道人管革結爐悟道,致使恆山道教道場香火名揚天下。恆山道教主流屬全真教龍門派,也有正一教分支和太乙派,丹道、符篆,性、命雙修一應俱全。

恆山道教文化博大精深,而恆山的風光美景更是錦繡中華壯麗山河的傑出代表。出渾源城南不遠,雄偉的恆山拔地而起,東爲天峯嶺,西爲翠屏峯,渾水從深峽窄谷中奔騰而瀉,注入桑乾河,這段深谷長峽就是“金龍峽”。相傳公元前220xx年(即始皇二十九年),秦始皇祭祀恆山,穿行此處時,面對飛舞的巨龍,奪口而瀉的飛瀑,一幅活靈活現的“巨龍吐瀑”圖,使這位中國的始皇驚歎不已:“乃爲神龍也”,後人在山崖上鐫刻了“金龍口”三個字。

走出金龍口便是恆山山門。恆山山門高10米,寬16米,明清風格,爲四柱七樓,三開門格式,混凝土澆注,純白大理石圍基,斗拱鋪作,黃琉璃瓦覆頂,正面正中匾額“北嶽恆山”爲原新華社長、當代大手筆穆青題寫,後面匾額“絕塞勝境”系當代書法名家夏桐鬱所書,整個山門莊嚴雄渾。

穿過山門沿山路盤行十里便到了停旨嶺村。因過去皇帝祭祀北嶽,此處爲停接御旨的地方,故而得名。並建真武大廟,立“停旨”石碑一通。近幾年,隨着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在停旨嶺新架客運索道一條,新修全國最大的山嶽型停車場14000平方米,旅遊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爲中外遊客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站在停車場向東仰望,一座刀削般突兀的峭壁映入眼簾,峭壁上“恆宗”兩個大字分外耀眼,此乃明成化三十年大同知府張升手筆,兩字總高十三米,寬六米,字體雄渾,遒勁剛健,橫直如棟樑,點捺大如牛。恆山作爲道教名山留下數以千計的石刻銘文,但“恆宗”二字最具恆山特色。

連接“恆宗”與“恆宗殿”的這段路叫“步雲路”。過去,恆山林茂樹密,除少有的晴天朗日外,大多爲煙雲繚繞,當您踏上步雲路,猶如在濃雲密霧中穿行,所以又有“雲路春曉”之說,爲恆山古十八景之一。在這雲霧瀰漫中,一里一亭,一步一鬆,亭亭不同,鬆鬆各異,有詩讚曰:“鳥道橫斜一線天,誰知高上最翩翩,青來兩眼千山翠,白曳又鳧萬壑煙,抱朴古鬆陰道左,避人元鶴午雲邊,扶藜待叩元通跡,踏遍靈崖採石蓮”。

沿步雲路上行至一華里,便是著名的“虎風口”。不遠處屹立着一株參天古鬆曰“懸根鬆”,所以此處又稱“虎口懸鬆”,爲恆山古十八景之一。因地處風口,恆山又山高風大,登臨此處,風聲樹聲交織在一起,如猛虎咆哮,聲震幽谷。穿過懸根鬆,我們發現在光滑的岩石路面上有許多蹄形的小圓坑,淺的一、二寸,深的四、五寸。傳說,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在恆山修道,經常騎一白驢出入恆山,天長日久留下了行行仙蹤,至今仙驢蹄跡依稀可見,後世人習慣地稱這段路爲“果老嶺”,也稱“果老仙蹟”,恆山古十八景之一。

果老嶺東側是一處聳入雲天的萬仞絕壁,危崖欲傾,古鬆摩雲,大有恆山壓頂,懸崖欲摧之勢。每當夕陽西下,殘陽輝映山壁,便會出現“餘輝返照千山色,滿峪參差入畫中”的奇光異景,名曰“夕陽返照”爲恆山一大奇觀。穿越林蔭道,走出果老嶺,正陶醉於峯迴路轉之時,便看到一座木刻牌坊,上有道光皇帝御書“人天北柱”四個大字,過牌坊,穿馬殿,在接官廳旁是一座四柱木結構方亭,名曰玄井亭,這便是恆山著名的“苦甜井”。亭內並列兩井,相距不足三尺,而水質大相徑庭。一口如甘似露,清涼爽口,一口奇苦渾濁,難以下嚥。明代詩人曾留下這樣的詩名:

山腰雙涌碧瑤泉,甘苦平分別有天。

聞說應龍頻灑澤,爲霖濟旱別有天。

因恆山苦甜井有“潛龍泉”之說,大唐玄宗皇帝親下御書,賜額“龍泉觀”。後來,苦井被填沒,現僅存甜井一眼。

離開“龍泉觀”沿着林蔭曲徑繼續向東南攀越,峯南高處有一大石窟,名曰:“飛石窟”。恆山自古有“靈石東飛”之說,相傳,舜帝北巡,祭祀北嶽,時值隆冬,大雪封山。將舜帝阻於河北界內,不能登嶽祭拜,只好在曲陽遙祭。正當祭典之時,突有一塊巨石從恆山飛落帝前,便將此石封爲“安王石”,並建廟宇在曲陽祭之,這便是“恆山下廟”。靈石飛去,形成一處大的幽窟,名曰“飛石窟”。之後此處建“北嶽廟”,爲“恆山上廟”,後毀於大火,魏武帝太延元年(公元438年)重建。明洪治十四年(公元1520xx年)明王朝爲進一步擴建恆山,將飛石窟舊岳廟改爲“北嶽寢宮”,在天峯嶺的半崖間興建新岳廟,即今天的“恆宗殿”。

飛石窟內,佈滿了歷代名士墨客的題刻和詩碑,在衆多的題刻中,以明御史王獻臣題寫的“千巖竟秀,萬壑爭流”和雁門使者鄭洛題寫的“聳翠流丹”最爲上乘。不但書體流暢,字跡佳麗,同時也是對恆山奇峯怪石讚歎的絕筆。透過文人墨客的生花之筆,高懸于飛石窟南崖的“一德峯”更是含概了宗教文化的玄機。從道家來講一者萬物之本也,道於一,造化天地,化成萬物。德者八功德水,佛界認爲須彌山大海中,有八功德水(一甘、二冷、三軟、四輕、五清淨、六不臭、七不損喉、八不傷腹)把道家的根本和佛界的萬能,有機地融合,反映出道教的文化精髓。飛石窟西側是一道草木叢叢,曲折出奇的深溝,溝內山桃花遍峪盛開,灌木林遮天蔽日,這裏生長着幾十種名貴中藥材,在衆多的中藥材中,尤以恆山紫芝最爲名貴。據《恆山志》記載,恆山靈芝仙草爲鎮山之寶,狀如紫色雲錦,服之可延年益壽,起死回生,當地人們傳說:每一株靈芝草,便有一條雙頭毒蛇看護,又說恆山靈芝平時肉眼看不到,只有祈禱北嶽大帝,靈芝纔會現形放光。神奇的恆山靈芝仙草飛飛揚揚傳遍四方,嘉靖二十五年,明世宗委派朝廷大員,指令州衙官吏,摘取真芝十二本(株)。留下了《採取玄芝記》的石碑一通。

紫芝峪的東北是一道十分險峻的崗嶺,名棧雲崗,上有一石洞,洞口的大小、深淺、通向,向來無人知曉,因崗上經常凝雲聚霧,不時有云霧進出,當地人稱爲“出雲洞”,又稱“白雲靈穴”。爲恆山十八景之中的奇觀。詩曰:

玉洞空明祕寶藏,白龍蟠引氣舒揚。

誰知變化須臾及,沛作甘霖遍四方。

過了紫芝峪就是規模宏大的“恆宗殿”。恆宗殿,亦名貞元殿,又名元靈宮,俗稱朝殿,是明洪治十四年(公元1520xx年)都御史劉宇奉孝宗皇帝御旨興建。大殿位於天峯嶺半崖峭壁間,這組建築羣包括藏經樓、更衣樓、鐘鼓樓、青龍殿、白虎殿、崇靈門、二郎廟,總佔地面積爲1215.23平方米。恆宗殿是一座單檐雙下昂五鋪作斗拱,坐北朝南的歇山土木建築,進深三間,面寬五間,殿身崇高,用材碩大。大殿內塑北嶽大帝金身神像,頭戴天冠,身披朱綾,目光微啓,端莊沉靜,一派帝王氣概。兩旁恭立四大文臣和四大武將,高達丈餘,置身朝殿,如赴金鑾,令人誠惶誠恐。神座上方懸掛清康熙皇帝御匾“化垂悠久”題額。

恆宗殿殿西側,置一塊狀如古磬的青石,以石擊之,聲震幽谷,酷似雄雞鳴叫,稱爲“金雞石”,爲恆山又一奇觀。從朝殿向東遠望,在翠壁丹崖處,有白石累累,在雲的拂動下猶如綿羊吃草,別有情趣,稱爲“玉羊遊雲”。與“金雞石”並稱“金雞玉羊”,爲恆山十八景之一。有詩云:

東嶽大夫之鬆,西嶽仙人之掌,

南衡龍書蛇篆,北恆金雞玉羊。

恆宗殿西北上方,名曰“集仙洞”,依崖建有“會仙府”古建築羣。整組建築佔地381.9平方米,主殿會仙府坐北向南,面寬三間11.5米,進深10.43米,出廊硬山土木建築。殿內塑有二十七尊神象,正中是福祿壽三星,兩旁是上中下八洞神仙。會仙府又名“集仙閣”,自古爲仙人煉丹之處,《廣仙列傳》中記載漢武帝元光五年以後,先後有茅氏三兄弟茅盈、茅衷、茅固在此修煉,東漢明帝永平20xx年(公元71年)五嶽道士與佛教徒焚經鬥法,參加頭號鬥法的道士裴文度也曾居於此。北魏天師寇謙之在恆山講經說法後,將高足弟子李皎等多人留此修煉,唐代管革,恆山遇張果老,果老見他道骨不凡,收爲弟子,在這裏修煉成仙。

會仙府四周懸崖上集中了大量的摩崖題刻。“天地大觀”、“壁立萬仞”、“崑崙首派”等歷朝歷代各種書體應有盡有,筆劃如椽,字大過丈,爲書法佳品,體現了恆山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在會仙府東建有“玉皇閣”、“御碑亭”。“御碑亭”是一處八面出廊,四面有門窗的八角單檐尖頂建築,亭中豎高三米,寬90釐米,厚30釐米的青石石碑一通,碑刻“化垂悠久”四個大字,系清代康熙皇帝的親筆御書。

沿會仙府西北攀越,有巨石迸裂,裂石中有一條半米寬的巖縫,沿巖縫攀上陡壁高處在一片2.5平方米的方形岩石,臺平如砥,臺上殘棋一局,臺巖上刻“琴棋臺”三個大字。臺西側爲“通元谷”,是當年張果老修練之處,因昔日果老與仙人撫琴、對奕,故留下此景。金庸老先生筆下的《笑傲江湖》,恆山掌門令狐沖征服魔教後,把天下的三教九流集中到“通元谷”修行,說的就是此處。琴棋臺除留有歷代文人題詩外,臺畔峭壁上還刻有“悟道仙蹤”,“一局爛柯”,“鬥北一柱”,“仙山顯嶽”,“石壁凌雲”等題刻。

順“通元谷”沿階而上,便登上了北嶽恆山的主峯“天峯嶺”。天峯嶺海拔20xx米,在五嶽中海拔高度僅次於西嶽華山,排行第二。登臨此處,良辰美景盡收眼底,您可以盡情地體驗“一覽衆山小”的感受。

“通元谷”下線,是恆山“九天宮”,又稱“娘娘廟”。正殿兩旁建有配殿和鐘鼓樓,整體結構對稱,規模僅次於恆宗殿,可見九天宮的特殊地位。明萬曆二十四年,神宗皇帝賜給北嶽道徑五百一十二卷,共一千四百七十九種,派遣御馬監白忠專程從北京護送到恆山,神宗勒渝恆山北嶽住持道士的親筆聖旨就存放在九天宮內。九天宮內塑有九天玄女娘娘、眼光娘娘、耳光娘娘、乳母娘娘諸神象。九天玄女亦稱“元女”,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女神。一九八五年臺灣“九天玄女”道教團,回國尋根,確認恆山九天宮爲“九天玄女祖廟”。

於九天宮平行修建的還有“純陽宮”。此宮面寬三間,進深一間,三面有廊,插木入山爲基,上鋪龍骨作面,下用長短不等的木材支撐,總建築面積37.2平方米,內塑呂洞賓,柳仙等神像。呂洞賓,唐末進士,號重陽子,山西永樂縣人,六十四歲進士及第,遊長安遇漢鍾離“授以大道天遁劍法”、“龍虎金廟祕文”,百餘歲而童顏,步履輕疾,系八洞神仙之一,全真教奉爲北五祖之一。他的理論道德以慈悲度世爲成道之路徑,對中國道教的發展和釋道儒三者的通融有着極大的影響。

純陽宮東南不遠是“十王殿”,殿內正中塑漢化的地藏王菩薩,左右分開塑十殿閆君神像,主管人世間生死輪迴。

各位朋友!恆山的主要景點和美麗傳說還有很多,作爲一座歷史悠久的道教名山,它的文化博大精深,每一處景觀都賦予了深刻的文化內涵。漫山遊遍,意猶未盡。它不僅景觀奇特,植被同樣豐富多樣。每當春夏之交,滿山遍野的山桃花,紅如朱點,粉似女頰,含嬌滴露,爛若雲霞。恆山桃花美麗嬌豔,不知陶醉了多少風流人物,《笑傲江湖》中就有“桃谷六仙”的神話形象,傳說中的“桃花仙子”就是在恆山修練得道的。另外,恆山豹榆,是恆山獨特的樹種,爲全國所稀有。因樹幹酷似金錢豹斑剝陸離的花紋而得名,生長於恆宗殿四周,質地堅實而又頑韌,是古代將士製作弓箭的上等原料。傳說中“后羿射日”所用弓箭就是恆山豹榆材質。

恆山的遊歷,會使您靈魂得到淨化,人格得以昇華,剎那間您將會從浮衍走向現實,從平庸走向高尚。當您感受千峯競秀,萬山勝境時,會情不自禁地感嘆:北嶽山川秀,風光在險峯。

關於山西忻州名勝的導遊詞 篇15

各位遊客,你們好,我是你們本次旅程的導遊,接下來將由我帶領你們參觀歷山自然風景區。

現在我們所處的位置是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縣下川村,即歷山風景區的所在地。接下來我們將參觀舜王坪、斬龍臺、皇姑幔、白雲洞等景點。

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今天參觀的第一個景點---舜王坪,它海拔高達2358米,是歷山第一高峯,站在其頂部俯視整個風景區,便可將這大自然賜給歷山的美景盡收眼底。再往前走,便可看到一座頗具古典建築色彩的寺廟,它就是“舜王廟”,傳說是中國古代帝王舜修建的,以供舊時迎神祭祀之用。

繼續向西北走,便到了斬龍臺。它是一塊戲臺似的巨大平臺,相傳古時舜耕歷山時,有一年旱災爆發,舜便下令小龍降雨,而小龍違背命令,下起暴雨,引起大洪,舜王一怒之下,將小龍在此斬首。故此地稱爲“斬龍臺”。

之後,我們要去的景點是皇姑幔。它是歷山第二高峯,因時常雲霧瀰漫而得名,這兒有許多豐富的森林資源和瀑布、山谷、怪樹等景觀。等到這裏祥雲繚繞之時,便恰似人間仙境。

衆所周知,歷山有許多溶洞,而這其中最出名的便非白雲洞莫屬了,這也是我們今天參觀的最後一個景點。白雲洞是我國北方第一個天然大溶洞,洞中有許多形態各異的鐘乳石,有的像迎客門童,有的像江南小亭,有的像巍挺的松樹,組成了一副美妙絕倫的雕塑圖,也令我們不禁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我已經帶領大家一一瀏覽了歷山自然風景區的四個景點,感謝大家的積極配合,祝大家接下來的旅途愉快,再見!

關於山西忻州名勝的導遊詞 篇16

長平之戰是我國古代戰爭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次戰爭,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此次戰爭過去已經兩千多年了,但是,白起坑殺趙卒40萬,令人觸目驚心的殺谷,仍然浸透着蕭瑟的戰爭氣氛,而成爲人們憑弔古戰場之勝地。

戰國晚期,齊、楚、韓、魏、趙、燕六國相繼走向衰弱,強大的秦國,雄心勃勃,開始實施統一六國的計劃。公元前 266年,秦相範睢提出了“遠交近攻”的戰略思想,前 262年,秦國發動了攻打韓國的戰爭,前 260年,拉開了長平之戰的序幕。戰爭經過了上黨歸趙,廉頗與秦堅壁對壘,秦將白起使反間計,使趙孝成王撤換了戰爭經驗豐富的趙國名將廉頗,而啓用了善於“紙上談兵”沒有實戰經驗的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在長平一帶雙方擺開了決戰的架勢。趙括一到長平,就改變了廉頗原定的戰略,反守爲攻,主動攻擊。白起裝着敗退,誘趙軍深入,爾後斷趙軍退路,將趙軍分割包圍,然後吃掉。趙軍被圍40天,糧絕無援,奮力突圍,傷亡很大,沒有成功,趙括本人也中箭身亡。趙軍45萬人被俘,被秦軍全部坑殺在長平一帶。屍骨遍野,頭顱成山,血流成河,成爲古今中外戰爭史上最爲殘酷的殺害戰俘的一次戰役。此次戰爭,秦國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爲以後統一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此次戰爭對於研究戰國晚期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的變革興衰以及秦統一中國等諸多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長平之戰遺址,現爲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範圍廣闊,西起骷髏山、馬鞍壑,東到鴻家溝、邢村,寬約10公里;北起丹朱嶺,南到米山鎮,長約三十公里,東西兩山之間,丹河兩岸的河谷地帶均屬於重點保護區。

古長平在今高平市城北10公里的長平村。高平春秋時稱泫氏,戰國時改爲長平。這裏是中華民族原始文明的發祥地,相傳中華民族的始祖,中華第一大帝——炎帝就活動在澤潞盆地,逝世後就埋葬在羊頭山東南的莊裏村,是爲炎帝神農氏的先塋。高平三面環山,丹河從北向南縱貫全境,這裏崇山峻嶺,地形險要,歷來爲兵家必爭之地。長平之戰遍及大半個高平,涉及到的山嶺、河谷、關隘、道路、村鎮五十多處。距今雖然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但是,許多優美的故事和傳說,至今仍然廣爲流傳,許多地名、村名的由來都與此次戰爭有關,如康營、谷口、圍城、箭頭、棄甲院、三甲、趙莊、徘徊等。百里長城(又稱秦壘)、營防嶺、空倉嶺、白起臺、骷髏山、將軍嶺、廉頗屯等許多遺址遺蹟尚存。秦軍爲斷絕趙軍的糧道和援軍而修築的長城,西起丹朱嶺,經關和嶺、羊頭山,到陵川的馬鞍山,蜿蜒曲折百餘里,至今遺址尚可見到。圍城村相傳爲趙軍被秦軍圍困處,趙括就死於此地。趙莊村,相傳長平大戰後,此地成爲一片廢墟,趙括死後,當地老百姓將趙括屍體偷回,葬於村北的二仙嶺上,爲使子孫後代不忘趙國,遂將此地改名爲趙莊。成語“紙上談兵”就是指趙括用兵的教條主義。

谷口村,相傳是白起坑殺趙軍的地方,因此,谷口村又名殺谷、哭頭、省冤谷,位於高平市城西5公里處,村子裏有白起臺、骷髏山、骷髏王廟等古蹟。骷髏王廟始建於唐代,唐玄宗作潞王時,巡幸至此,見白骨遍野,頭顱成山,觸目驚心,遂在頭顱山旁修建骷髏王廟,“擇其骷骨中巨者,立像封骷髏大王”。現骷髏王廟爲清代遺構,廟內塑趙括夫婦像。明代詩人於達真寫道:“此地由來是戰場,平沙漠漠野蒼蒼。恆多風雨幽魂泣,如在英靈古廟荒。趙將空餘千載很,秦兵何意再傳亡?居然祠宇勞瞻拜,不信骷髏亦有王。”每到高平旅遊觀光的人們,都要到骷髏王廟參觀遊覽,領略長平古戰場的雄渾場面。

長平之戰遺址內,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常有戈、矛、箭頭等文物出土。近年來,高平市對長平之戰的考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進展,有許多重要的發現。1995年 5月,在永錄村發現一處屍骨坑,此坑就在將軍嶺下,出土了大量的屍骨以及刀幣、布幣、半兩、箭頭、帶鉤等文物,爲研究長平之戰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此屍骨坑現已原地保護,不久就會對遊人開放。

關於山西忻州名勝的導遊詞 篇17

這是中國清朝康熙大帝的老師、《康熙字典》的總裁官、文淵閣大學士光祿大夫陳廷敬的故居,位於山西省陽城縣北留鎮皇城村,枕山臨水、城牆雄偉、雉堞林立,房屋則樸實典雅、錯落有致,是一座別具特色的城堡式建築羣。

建築羣分內城、外城兩部分,有院落16座,房屋640間,總面積36580平方米。內城始建於明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有大型院落八座,爲明代建築風格。尤其是七層百尺河山樓及附屬建築107間藏兵洞,是明代建築中的珍品,也顯示出古老古堡風格。

外城完工於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建有前堂後寢、左右內府、書院、花園、閨樓、管家院、望河亭等,佈局講究、雕刻精美。康熙御賜的“午亭山村”匾額及對聯“春歸喬木濃蔭茂,秋到黃花晚節香”至今保存完好。

整個皇城相府的建築特徵是:依山就勢、隨形生變、層樓疊院、錯落有致、古樸莊嚴、渾厚堅固。在河山樓內還有井、碾、磨,並有暗道直通城外,聚甲藏弩、護城保莊、抵禦外侵。

皇城相府的禮制建築,也給中華民族留下了一筆豐厚而值得研究的歷史文化遺產。外城城門外有高達8米的御書樓,康熙帝御賜的“午亭山村”石刻匾額及對聯“春歸喬木濃蔭茂,秋到黃花晚節香”至今保存完好。 外城內有大小石牌坊兩座,銘刻着“德積一門九進士、恩榮三世六翰林”之功德。同時,保存完整的康熙帝在陳廷敬病重期間和病故後親賜的御碑,表達了康熙對陳庭敬的敬重,是對陳廷敬生榮死貴的最好記錄。這裏,御碑之多、御書之富、保留之完整,爲國內少見。

專家介紹,整座建築反映了明末社會狀態及清初政治面貌和宗教信仰,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和研究價值。

陳家從陳廷敬的祖父起興盛五代,敗落後,故居陸續住進了1000多戶村民。自1998年5月以來,當地政府將村民遷出,並籌資20__萬元對建築羣進行了修繕。同時,有關部門根據史書記載恢復了一些已經坍塌毀壞的建築,並對環境進行了整治。皇城村已先後成功地舉辦了“名相陳廷敬暨皇城古建學研討會”、“皇城相府首屆文化藝術旅遊節”。

皇城相府不僅遊客、考古學者雲集,還被一些影視劇組看中。在這裏開拍了《我認識的鬼子兵》和《康熙帝國》兩部電視劇。

關於山西忻州名勝的導遊詞 篇18

山西省,簡稱“晉”,位於華北太行山以西,故名。山西古爲幷州地,春秋時爲晉國,戰國屬趙,魏等國地。元屬中書省山西道,清爲山西省。全省面積15.6萬平方公里,人口3幹多萬,有漢、回、蒙、滿民族,省會太原。

山西地處黃河流域的中於地帶,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和燦爛文化的主要發祥地。早在遠古時代,中華民族祖先就在此勞作、生息和繁衍。相傳,華夏民族的開山始祖黃帝、炎帝曾於此活動;中國史前的三位偉人堯、舜、禹也都先後在山西建都立業。山西名勝古蹟甚多,現有國家級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上千處,石窟、佛寺及藝術雕刻遍佈全省,遼金以前的地上木構建築佔全國的72%以上,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9處,居全國首位。全國僅有的四座唐代木構建築。其中有3座在山西,總之,山西有“中國古代文化藝術寶庫”之稱。經過多年的開發建設,大同雲岡石窟、應縣木塔、五臺山風景名勝區、恆山風景名勝區、晉祠風景名勝區、平遙古城、晉商大院文化旅遊區、關帝廟、永樂宮、普救寺等旅遊資源的產品已蜚聲海內外。特別是平遙古城、雲風石窟,已先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爲世界遺產。

山西不僅文物古蹟多,自然風光也十分壯美。山西境內有國家級和省級風景名勝區11個,其中國家級的有五臺山、恆山、壺口、北武當山、五老峯等5個;國家級與省級的自然保護區11個;國家級和省級森林公園27個。黃河流經山西965公里,在壺口、龍門、孟門等河段形成了獨特的景觀,成爲中外遊客嚮往的去處。近年來陵川王蟒嶺、錫崖溝、壺關太行大峽谷、寧武蘆芽山、黎城黃崖洞、介休綿山、盂縣藏山、陽城蟒河、沁水歷山等得到初步開發;同時,各地興辦旅遊的積極性高漲,旅遊資源的開發全面開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目前,山西省對外開放的主要旅遊區有大同、五臺山、太原、臨汾、運城、晉東南,全省僅年接待5萬人以上的旅遊景區、景點就達100多處。改革開放20年來,山西旅遊業發展的基礎條件已有很大的改善,省內道路暢通,通訊便利,環境衛生髮生了深刻變化,接待服務條件可以滿足需求。

在新的世紀,山西經精心策劃包裝,推出了三大旅遊區,即,以大同雲岡石窟、佛教勝地五臺山爲主的晉北佛教文化旅遊區;以平遙古城和喬家、渠家、王家、曹家等四大院爲主的晉中晉商民俗文化旅遊區;以黃河壺口瀑布、運城解州關帝廟爲主的晉南黃河根祖文化旅遊區。

關於山西忻州名勝的導遊詞 篇19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您在這個吉祥美好的日子,光臨中華五嶽之一的北嶽恆山。

莽莽蒼蒼蜿蜒起伏的北嶽恆山,有許多奇特的景觀,古有“恆山十八景”之說,其中最負盛名的便是建於北魏後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曆史的懸空寺。

懸空寺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金、明、清均有重修,現爲明清建築風格,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建築具有險、奇、巧的特點,共有樓閣40餘間,從低到高三層迭起,最高處三教殿距峽谷深處的高度曾爲90餘米,由於1500餘年峽谷河牀沙石沉積,現高度僅爲45米,但站在三教殿仍有身臨險境的感覺。這座純木構建築,矚目遠望,彷彿是一幅玲瓏剔透的浮雕,大有凌空欲飛之勢,鬼斧神工,令人歎爲觀止。民間道:“懸空寺,半天高,三尺馬尾空中吊”,大詩人李白則用“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來形容之。

據史料記載,初建時,寺院高出地面近百米,而支撐寺院的僅僅是十幾根碗口粗的柱子。懸空寺爲什麼建在這懸崖峭壁之上而不與地相接?據史料記載,南北朝時期,隨着政治勢力的分裂,道教也分爲南北天師道場。北魏時期,太武帝拓跋燾崇信道教,曾一度滅佛興道,並且迎請嵩山道士寇謙之來京都平城設立道壇。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孝文帝拓跋宏下詔將天師道場移到恆山,就在當年,按照寇謙之道長“上延霄客,下絕囂浮”的遺訓修建了“崇虛寺”,後來人們根據崇虛寺建築懸空的特點,改稱如今的“懸空寺”。

懸空寺以西爲正,大門朝南,整個建築由南向北擴建而成,越往北走地勢相對越高越狹窄。寺院由三部分組成,每部分都有一座三層式的樓閣,內設懸梯連接。第一部分是一個標準的寺院佈局,由於建於懸崖峭壁之間,所以將一個平面的寺院佈局立體化了。第一層是禪堂;第二層是大雄寶殿的兩個配殿,爲比肩式樓閣。真正體現“懸”的地方是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兩座樓之間飛架懸空棧道連接,半插飛樑爲基,巧借岩石暗託。插入岩石裏的橫樑使用當地產鐵杉,事先用桐油浸過,起到防蟲防腐作用。之前先將木楔置於洞內,後將橫樑插入,因石洞口小肚大,外邊用力越大里邊咬合就越緊,這樣固定的橫樑就把壓力傳到了岩石上。在橫樑的下面用木柱支撐,這些木柱長短不一,有的着力,有的則虛設,甚至可以晃動,根本不受力,懸空寺像這樣形似虛設、可以晃動的支柱有十多根。當然,這些虛柱不僅僅是作爲裝飾用的,一般情況下並不吃力,一旦承重壓力增大,就起到一柱頂千斤的作用,從而使懸空寺形成一座似虛而實、似危而安、危中見俏的奇特建築

懸空寺的選址充分顯示出它的合理性,沒有花費巨大的勞力去改造地貌,而是因地制宜,巧妙地利用峭壁的凹凸部分依勢造殿,顯示出各殿閣的主次錯落和強烈的節奏感。寺廟建築半藏絕壁之中,上有巨崖掩護,兩旁又有突出的石壁遮擋,下雨時雨水順崖而下,正好滴在寺廟前檐流入峽谷,避開了雨水對殿宇的侵蝕;山風吹來兩旁突出的石壁減緩了風勢,減少了對寺廟的威脅。另外,對面高聳的恆山主峯天峯嶺遮擋太陽,相對縮短了寺廟的光照時間,就是日照時間最長的夏至時節,每天也只有三四個小時。這些因素是懸空寺巍然屹立1500多年,仍然保持原有風采的重要原因。

懸空寺不僅以建築奇巧著稱於世,最主要的就是反映了“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全寺共有大小殿宇40間,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教殿”。三教殿是體現“三教合一”的典型殿閣,位於懸空寺第三部分的最上層。三位教主共聚一堂,中間爲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左邊爲儒家創始人孔子,右邊爲道家鼻祖老子,三教供於一殿,在全國各地寺廟建築中極爲罕見。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民族共融,世界大同的崇高境界。

懸空寺不僅外形美觀,轉折升降的木梯上也同樣具有藝術價值。木梯上用鐵釘組成數十種蓮花狀的圖案,如繁星燦爛,似鐵水迸濺,令人賞心悅目,堪稱古寺一絕。既起到保護木板和裝飾的作用,又賦予了深刻的寓意。香客進寺,踏步而上,可謂“步步登蓮,吉祥如意”。集實用、裝飾、宗教價值於一身,可見古代建築工匠的良苦用心。

全寺共有銅鑄、鐵鑄、木雕、石刻、脫紗等塑像80餘尊,其中最突出的是大雄寶殿內的3尊脫紗佛像。其做法先用膠泥塑成泥胎,再用南方生產的麻(也叫夏布)一層層地裹,裹到一定成型的厚度,再磨光、油漆、上彩、貼金。塑完後把裏邊的泥胎從底部掏出,整個塑像形成空殼,高度達50釐米的塑像,淨重不超過3公斤,爲懸空寺塑像中的一絕。

古往今來,懸空寺以它獨特的魅力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公元735年,大詩人李白雲遊至此,揮毫書寫了“壯觀”兩個大字;公元1633年,大旅行家徐霞客遊歷懸空寺後,在他的遊記當中留下了“天下巨觀”的讚譽;英國的一位建築學家曾無限感慨地說過這樣一段話:“中國的懸空寺把美學、力學、宗教巧妙地融爲一體,達到了盡善盡美,我真正懂得了畢加索所說‘世界上真正的藝術在東方’這句話的含義,懸空寺不僅是中國人民的驕傲,而且是全人類的驕傲。”

關於山西忻州名勝的導遊詞 篇20

殿樓的分佈都對稱中有變化,分散中有聯絡,曲折迴環,虛實相生,小巧玲瓏,空間豐富,層次多變,小中見大,不覺爲彈丸之地,佈局緊湊,錯落相依,其佈局既不同於平川寺院的中軸突出,左右對稱,也不同於山地宮觀依山勢逐步升高的格局,均依崖壁凹凸,審形度勢,順其自然,凌空而構,看上去,層疊錯落,變化微妙,使形體的

組合和空間對比達到了井然有序的藝術效果。遠望懸空寺,像一付玲瓏剔透的浮雕,鑲嵌在萬仞峭壁間,近看懸空寺,大有凌空欲飛之勢。登臨懸空寺,攀懸梯,跨飛棧,穿石窟,鑽天窗,走屋脊,步曲廊,幾經周折,忽上忽下,左右迴旋,仰視一線青天,俯首而視,峽水長流,叮咚成曲,如置身於九天宮闕,猶如騰雲皈夢。

懸空寺不僅外貌驚險,奇特、壯觀,建築構造也頗具特色,形式豐富多彩,屋檐有單檐、重檐、三層檐,結桅構有擡樑結構、平頂結構、斗拱結構,屋頂有正脊、垂脊、戧脊、貧脊。總體外觀,巧構宏制,重重疊疊,造成一種窟中有樓,樓中有穴,半壁樓殿半壁窟,窟連殿,殿連樓的獨特風格,它既融合了我國園林建築藝術,又不失我國傳統建築的格局。

懸空寺內現存的各種銅鑄、鐵鑄、泥塑,石刻造像中,不少風格,體例具有早時期的特點,是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珍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