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蒙頂山景點導遊詞(通用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6.21K

雅安蒙頂山景點導遊詞 篇1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大家遊覽雅安的蒙頂山。

雅安蒙頂山景點導遊詞(通用4篇)

蒙頂山,又叫蒙山,因“雨霧蒙沫”而得名,這裏因常年雨量達20__毫米以上,古稱“西蜀漏天”。由於天氣潮溼,路上多青苔,所以請大家行走時留心腳下,注意安全。今天我們將依次參觀天蓋寺、黃茶園、蒙井泉、永興寺、茶文化博物館。

蒙頂山,橫亙於名山縣城西北側,最高峯上清峯,海拔1456米。山勢北高南低,呈東北一西南帶狀分佈,延伸至雅安境內。山體長約10公里,寬約4公里。蒙頂五峯環列,狀若蓮花。從蒙頂西眺可見峨眉、瓦屋、周公諸山。向東俯視,原野平疇,山巒起伏,溪澗縱橫,風景如畫。

說到蒙頂山,我們都知道一幅對聯:“揚子江中水,蒙山頂上茶”,這幅對聯說的是蒙頂山的“仙茶”,蒙頂山也因爲是茶的發源地而成爲“世界茶文化聖山”。蒙頂山“世界茶文化博物館”,佔地20__平方米。共分接待區、中心區、銷售區、場景展示區等七大功能區。博物館對蒙頂茶的起源、發展、演變、種植和製作工藝進行陳列展示,全面展現蒙頂山世界茶文化發源地、世界茶文化聖山的風貌。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場景展示區裏,兩位背茶工的雕像,他們身穿布衣,身形瘦弱,容顏黝黑,腳踩草鞋,揹着高出人頭的“茶包子”。

從茶傳入藏區算起,有一千多年的歲月,背夫們背上幾百斤重的“茶包子” 舊復一日,一步一挪,用血肉之軀踏出一條茶馬古道。

北宋期間,由於宋與西夏發生了戰爭。西夏少數民族不斷對中原用兵,宋王朝爲打仗需要大量戰馬,而當時西南藏區的馬是最好的。一開始朝廷用銀子和銅錢交換,可錢幣有去無回,統統變成了藏胞的銀飾和銅器。後來發現,藏胞愛茶,尤愛雅州名山茶,於是宋王朝幾代皇帝,一次比一次加緊對川茶,尤其是對蜀中雅州名山茶的專賣權。皇帝詔日:用名山茶易蕃馬,嚴禁私自販賣到中原賺大錢。在名山茶最剝削勺年代,“一百斤名山茶,可換四尺二寸大馬一匹”。名山每年產茶葉200萬斤,全部“走”上茶馬古道,爲朝廷換回戰馬場2萬匹。

對背夫而言,他們十來人一夥。到雅安和永昌領茶包。茶包用竹蔑條包裝,一包20 斤。一般人背10 包到12包,力氣大者背15包以上,重達300多斤。從雅安到康定,每包茶的運價是一斗米,單邊路程半個多月。

出發時,他們隨身帶一點玉米麪模漠加一點鹽巴:走到“ 麼店子”,烤熱一個玉米摸摸,弄一碗鹽水,就是路上的伙食。他們人手一根丁字形柺杖,用來撐着茶包歇氣。古道石板上紮下的鐵杵痕跡成了這段悲涼歷史的見證。

茶馬古道是背夫用腳踏出的歷史通道,是用鮮血汗水鋪就的一條中外經濟文化交融的通道。

雅安蒙頂山景點導遊詞 篇2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雅安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__。

由蒙山和百丈湖兩個主景區組合而成,是四川首批省級風景名勝區之一。坐落在名山縣境內,距成都110公里,離雅安市15公里,318國道縱貫景區,成都-雅安高速公路兩條引道與蒙山和百丈湖直接相連,交通十分方便。

蒙山,橫亙於名山縣城西北側,山勢北高南低,呈東北一西南帶狀分佈,延伸至雅安境內。山體長約10公里,寬約4公里。蒙頂五峯環列,狀若蓮花,最高峯上清峯,海拔1456米。從蒙頂西眺可見峨眉、瓦屋、周公諸山。向東俯視,原野平疇,山巒起伏,溪澗縱橫,風景如畫。現存建築古剎永興寺、千佛寺、淨居庵等寺廟坐落於茶園翠靄茂林間,紅牆梵宇,別增情趣。

蒙山因“雨霧蒙沫”而得名,這裏因常年雨量達20__毫米以上,古稱“西蜀漏天”。西麓雅安有“雨城”之名,又有“雅安多雨,中心蒙山”之說。雨多而形成雲多、霧多的景象。春夏秋季,從山巔俯瞰,雲霧飄浮於山嶺溝壑之間,小山浮露,恰似仙山瓊閣。冬天從山下仰觀,冰絲雪掛,山崗雲繞,亦真亦幻。日出時金光漫射,紅雲飄浮。小山座座,亦如只只鳳凰,沐浴着初升的朝陽。傍晚遠望名山、雅安兩城萬家燈火,如繁星落地,景象萬千。

蒙山是中國種茶業和茶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蒙山茶祖師吳理真好開始在蒙頂馴化栽種野生茶樹,開始了人工種茶的歷史。唐宋時是蒙山茶的極盛時期。從唐玄宗天寶元年(724年)被列爲貢品,作爲天子祭祀天地祖宗的專用品,一直沿襲到清代,歷經一千二百多年而不間斷。在民間,蒙頂茶歷來被看作祛疾去病的神來之物。因此,歷史悠久的蒙頂茶被稱爲“仙茶”,蒙山被譽爲“仙茶故鄉”。

蒙頂茶的聲名遠揚使之成爲歷代文人墨客吟誦的對象。在我國,贊茶的名聯佳句首推以民諺方式流傳甚廣的“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琴茶》詩有“琴裏知聞惟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的吟唱。唐代黎陽王《蒙山白雲岩茶》詩有“聞道蒙山風味佳,洞天深處飽煙霞……若教陸羽持公論,應是人間第一茶”的概嘆。宋代詩人文同《蒙頂茶》詩有“蜀土茶稱聖,蒙山味獨珍”的讚頌。唐宋大家孟郊、韋處厚、歐陽修、陸游、梅堯臣等,都留下不少以蒙山茶爲題的詩文。明清時代的詩文題詞則更爲豐富,當代詩人、文學藝術家也留下了許多吟誦蒙山茶的華章佳句。悠久的茶史形成了特色獨具的蒙山茶文化。

位於四川雅安名山縣,是世界茶文化聖山,是茶文明發祥地。西漢(公元前53年)茶祖吳理真在這裏開人類種植茶樹先河,從唐代到清末,中央朝廷祈天祭祖專用茶源於皇茶園。“揚子江中水,蒙山頂上茶”傾倒億萬茶客。佛經“蒙山施食儀規”,供佛用“蒙山雀舌茶”皆源於此。中國茶經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遍及五湖四海。

其中的黃牙和甘露爲上品,另外還有雀舌,毛峯,碧潭飄雪等。

蒙頂山位於四川省雅安市境內,四川盆地西南部,橫亙於名山縣城西北側,山勢北高南低,呈東北一西南帶狀分佈,延伸至雅安境內。山體長約10公里,寬約4公里。蒙頂五峯環列,狀若蓮花,最高峯上清峯,海拔1456米。

雅安蒙頂山景點導遊詞 篇3

大家好!歡迎來到蒙山風景名勝區旅遊觀光!

蒙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邊緣,與成都相距100公里的名山縣境內。由蒙山、百丈湖、清漪湖等景區組成。1986年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審定公佈爲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

蒙山又名蒙頂山,因夏禹足跡所至而有“禹貢蒙山”之稱;以人貢“皇茶”千載不衰而有“仙茶故鄉”之名;以風景秀麗聞名遐邇而有遊覽勝地之譽。分佈於山下的百丈、清漪兩座人工湖,則以翡翠般的湖山水景,與清雅宜人的蒙山共同組合成全景區誘人的自然風光。真正是:水因山而增秀,山連水而更幽。我相信各位遊覽中定會得出同樣的感受。

由於各位的時間寶貴,也還由於景區比較寬廣,一天之內很難處處游到,因此我們將選擇最精華的景段遊覽,其它一時不能前往的景點,只能在途中由我作一些口頭簡介來彌補了。特別要聲明一點,我們所說“最精華”是指景物最集中,遊覽最順路的景段,也就是一路走去看的東西最多的線路,絕不存在貶低其它景點的意思。事實上那些深山古寺、無限風光在險峯的景觀,也是十分迷人的。各位如有興致,留宿山中,然後一一觀賞,就知道我絕非虛言了。好了,現在我們已開始走進蒙山,讓我向大家先說一說蒙山景區的特色吧!

蒙山在名山縣城西15裏處,山體長10公里,寬約4公里,最高峯海拔1456米,年平均氣溫攝氏13.5度。山上土層深厚,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氣候宜人,林木十分茂盛。這裏最大的特點是雨多、霧多、雲多。常年雲霧茫茫、煙雨濛濛,蒙山之名就是因此而來,蒙山茶之品質優良也是因此而來。從旅遊的角度來說蒙山有峨眉之秀,青城之幽,又以享譽千年的名茶之鄉展示了中華茶文化的高雅。人們來到蒙山,觀景、品茶,徜徉在千年茶文化故跡的遊道上,處處感受到的是一片清新祥和,毫無粗鄙塵俗之氣。有人說“蒙山天下雅”。我認爲不敢說天下第一,但這個雅字確乎是蒙山最基本的旅遊特色。

山之秀雅,在於滿山擁翠,爽目清心。蒙山森林覆蓋率高達95%,植物樹種有58科373種,其中珍稀樹種有珙桐,有千年銀杏,八人合抱的紅豆樹,700多年的野生古茶樹,植於明代的紅杜鵑、紅白玉蘭、七心茶花,......尤以“仙茶”、“仙菌(又名千佛菌,學名灰樹花)”,“仙果(無胚銀杏果)”最爲獨特。

山之秀雅,還在於蒙峯三十八,各具秀姿。環列山巔的上清、甘露、玉女、靈泉、菱角五峯,像“五指參差比,真成一朵蓮。”當你登上山頂,臨風遠望,仰則天風高暢,萬象蕭瑟;俯則羌水環流,衆山羅繞,心胸頓感開闊,故稱“曠覽”。蒙山分前後兩部分,前山有絕壑飛泉,寺藏翠靄,茶園片片,綠浪連連;後山則巨石嶙峋,藤索蔓繞,林廕庇日曲徑通幽。進入景區,十二條石板遊道盤旋交錯,九千九百臺階勾連迂迴,探迷峯,覽勝景,聽泉鳴,聞鳥聲,賞心悅目,幾疑置身世外。春天山花爛漫,茶畦擁翠;夏天雲煙飄緲,蓊鬱清涼;秋天層林盡染,奼紫嫣紅;冬天玉樹銀花,瑤峯瓊壑。真是“人誇峨眉天下秀,蒙山堪比更添幽。”

山之古雅,在於文物古蹟、歷史遺產頗多而且保留完好。爲人矚目的有“七株甘露種,五頂碧雲芽”的皇茶園遺址;“乳滴傾聽久,還防動雷雨”的蒙泉古井;“日月盤根轉,風雷入地含”的石筍;“百龍舞翩躚,倉頡有遺篇”的盤龍亭;“雲來鍾杵溼,僧定石樓空”的永興寺;“奇人奇事光蒙頂,高古高才耀禪林”的禪惠之廬。還有古代分工專管種茶、採茶、製茶、評茶的廟宇千佛寺、靜居庵、智矩寺、天蓋寺。陰陽石麒麟,蒙頂石牌坊,工藝精湛,令人稱奇;還有近代作品大禹石像,蒙茶仙姑,因造型生動,位置適宜,也添雅緻。

山之高雅,在於它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孕育出聲名遠播的蒙頂茶,並形成了獨特的蒙山茶文化。早在西漢甘露三年(公元前53年),當地一位農民即蒙茶祖師吳理真就開始在蒙頂栽培馴化野生茶樹,在五峯之中共植七株,後人稱爲“仙茶”,也就是現在皇茶園。蒙頂仙茶不斷髮展,由於品質特佳,製作精細,自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被列爲貢品,成爲皇帝祭祖天地祖宗的專用品,一直沿襲到清末,歷經一千多年而不間斷。在民間,蒙頂茶被看作祛病除疾的神來之物。五代時期有個叫毛文錫的寫了一本《茶譜》更傳奇爲“服一兩能祛宿疾,二兩眼前無疾,三兩故以換骨,四兩爲地仙”。這未免說得過於神奇,但蒙山茶的保健價值確實是得到科學證明的。如華西科大學腫瘤研究所實驗結果就說,常喝蒙山綠茶“不失爲一種簡便易行的防癌保健措施”。

蒙頂茶的特殊地位,使之成爲歷代文人墨客吟誦的對象。讚頌蒙山和仙茶的文詞也留傳不少,“楊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的民間諺語流傳甚廣。深諳音樂和茶道的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把“彈淥水之曲,品蒙頂之茶”共稱人生一大快事,留下了“琴裏只聞惟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的評斷。從唐至宋,蒙山貢茶譽滿朝野,黎陽王《蒙山白雲茶》詩有“若教陸羽持公論,應是人間第一茶。”宋代詩人畫家文同《蒙頂茶》詩日“蜀士茶稱聖,蒙山味獨珍。”一個“稱聖”,一個“獨珍”,把蒙頂茶作了最高而最恰當的評價。唐宋許多文人如孟郊、韋處厚、歐陽修、陸游、黃庭堅、梅堯臣等,也都留下了不少以蒙山茶爲題的詩文。明清時代的詩文題詞更爲豐富。當代許多文學藝術家也留下了不少吟誦蒙山茶的華章佳句。他們從各個角度、各個側面、各個時期把蒙山“色淡香長品自仙”的仙味,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來了。茶以文傳,文隨茶播,茶文化給蒙山風景名勝區賦予了深刻的文化內涵,增加了蒙山景觀的深度,顯示出高雅的格調和意境。

雅安蒙頂山景點導遊詞 篇4

現在我們取道禹王宮,參觀茶史博物館,然後登“天梯”上 “天蓋寺”。我將依次向大家介紹沿途景點:

天梯步入蒙山風景區,擡頭便見長長的百階從山下直鋪山頂,像天梯懸垂於縹緲的雲霧之中。相傳昔日大禹治水成功,率衆登蒙山祭天,走的就是這條路線。歷代採摘貢茶,每至陽春三月,縣官帶領僚屬和僧人,也沿此道上山。所以,天梯雖是後來修建,路線卻是蒙山古道。天梯,從禹王宮到天蓋寺正殿前,計有石階1436級。若在晴日,登上天梯向南俯視,座座小山峯像只只鳳凰,沐浴在旭日初昇的朝陽中,披着萬點霞光躍躍欲飛,這就是蒙山特有的“丹鳳朝陽”勝景。向西鳥瞰,青衣江象一條玉帶,飄逸縈繞,金雞關以東九道山脊,如九條巨龍蹺首騰飛,向青衣江撲去,稱;九龍過江”之景。

天蓋寺天梯盡頭處的天蓋寺,位於蒙山五峯之下。因蒙山多雨,俗稱“漏天”,故寺名取意於“漏天之蓋”。始建於漢代,宋淳熙年間重修,佔地8000平方米,寺周10多株古銀杏參天蔽日,蒼秀勃鬱。中間爲明代建築石柱大殿。西漢吳理真在此結廬植仙茶,故正殿塑其全身坐像,四壁繪仙茶歷史及傳說壁畫。內陳列歷代茶具和有關文史標本。遊人在如此清幽的高山上,休憩品茗,欣賞和暢談中國茶文化發展的今昔,興來寫詩題字,攝影留真,這種雅趣,是他處無法感受的。寺前《天下大蒙山》碑文,是蒙山歷史悠久的見證。

碑廊是位於天蓋寺後的仿古建築。排列有序的碑碣,鐫刻着著名書法家王學仲、英文蜀、王澄、李半黎、劉雲泉、張海和知名畫家吳一峯、岑學恭等人手跡,諸體皆備,風格鮮明,所撰詩文,格調高雅,形成一個關於茶的書法長廊。

陰陽石麒麟走出“人間仙境”洞門,漫步幽徑,一堂石屏映入眼簾。這就是明代天啓二年(1622年)重修甘露靈泉完工後,選蒙山特殊石料,精心雕刻而成的石麒磷浮雕。請看,這麒麟頭頂遼闊的雲天,足踏翻騰的海水,無論春夏秋冬,陰晴雨天,浮雕上的雲霧和海水都是溼潤的,而麒麟卻始終乾燥,實爲蒙頂之一大奇觀。

蒙泉相傳爲西漢吳理真種茶汲水處,又稱“甘露井”。傳說羌江河神之女蒙茶仙姑就從此井出人,故又名“龍井”。井中有水不多,但“雨不盈,旱不涸”常用一個石蓋嚴實地蓋住。據古籍載:遊者虔禮後,可揭石取水,烹茶有異香;若擅自揭開,雖晴日,即大雨。亂揭井蓋會帶來大雨傾盆和說法,給蒙泉井添上了神祕的色彩。事實當然不是這樣的,只是遊人望好天,誰又願意去揭開它呢!

大禹像從蒙泉右側石道,登上靈泉峯,身高5.3米的禹玉石像屹立於山頂,他手持治水工具,氣宇軒昂。《尚書禹貢》有“蔡蒙旅平,和夷底績”一句,意爲禹王在蔡山、蒙山一帶治水成功,登蒙頂以祭天,祝願民衆安居樂業。所以後人有的說“大禹偉業何處尋,蒙頂五峯沉足跡”。立這尊像就是緬懷他的豐功偉績。

蓬萊閣靈泉峯上建的蓬萊閣,可晨看日出,夜觀聖燈。每當金烏西墜,時有佛光閃現。夏秋季節,雲霧繚繞,流動翻滾,形成茫茫雲海,恰似蓬萊仙島沉浮於雲濤之中,置身其間,疑入仙境。

皇茶園繼續前行,過彩色龍鳳照壁,就到皇茶園,因周圍五峯形似蓮花,皇茶園正處於蓮心而成“風水寶地”,西漢甘露大師吳理真植“靈茗之種”七株於此。自唐至清,每年在園中採茶360葉爲正貢茶,作皇室祭祖太廟之物。此園始建於唐代,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正式命名。面積35平方米,四周石欄圍護,欄高1.2米,正面雙扇石門,兩側有“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石刻楹聯,橫額書“皇茶園”。園後是白虎巡山護茶圖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