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導遊詞

來源:瑞文範文網 2.87W

雲南,位於中國西南的邊陲,是人類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雲南即“彩雲之南”“七彩雲南”,另一說法是因位於“雲嶺之南”而得名。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雲南概況導遊詞,歡迎參考!

雲南省導遊詞
雲南概況導遊詞篇1

【區域位置】雲南省地處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南邊陲,位於北緯21°8’32’’-29°15’8’’和東經 97°31’39’’-106°11’47’’之間,北迴歸線橫貫本省南部。全境東西最大橫距864.9公里,南北最大縱距900公里,總面積39.4萬平方公里,佔全國陸地總面積的4.1%,居全國第八位。全省土地面積中,山地約佔84%,高原、丘陵約佔10%,盆地、河谷約佔6%,平均海拔20xx米左右,最高海拔6740米,最抵海拔76.4米。

雲南東部與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爲鄰,北部同四川省相連,西北隅緊倚西藏自治區,西部同緬甸接壤,南同老撾、越南毗連。從整個位置看,北依廣袤的亞洲大陸,南連位於遼闊的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東南亞半島,處在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控制之下,又受西藏高原區的影響,從而形成了複雜多樣的自然地理環境。

雲南省與鄰國的邊界線總長爲4060公里,其中:中緬段1997公里,中老段710公里,中越段1353公里。雲南自古就是中國連接東南亞各國的陸路通道。有出境公路20多條,15個民族與境外相同民族在國境線兩側居住。與泰國、柬埔寨、孟加拉、印度等國相距不遠。

【地勢地貌】

雲南是一個高原山區省份,屬青藏高原南延部分。地形一般以元江谷地和雲嶺山脈南段的寬谷爲界,分爲東、西兩大地形區。東部爲滇東、滇中高原,稱雲南高原,系雲貴高原的組成部分,地形波狀起伏,平均海拔20xx米左右,表現爲起伏和緩的低山和渾圓丘陵,發育着各種類型的岩溶地形。西部爲橫斷山脈縱谷區,高山深谷相間,相對高差較大,地勢險峻。南部海拔一般在1500——2200米,北部在3000——4000米。只是在西南部邊境地區,地勢漸趨和緩,河谷開闊,一般海拔在80000一1000米,個別地區下降至500米以下,是雲南省主要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全省整個地勢從西北向東南傾斜,江河順着地勢,成扇形分別向東、東南、南流去。全省海拔相差很大,最高點爲滇藏交界的德飲縣怒山山脈梅里雪山的主峯卡格博峯,海拔6740米;最低點在與越南交界的河口縣境內南溪河與元江匯合處,海拔僅76.4米。兩地直線距離約900公里,高低差達6000多米。

雲南的地貌有五個特徵:一是高原呈波濤狀。全省相對平緩的山區只佔總面積的10%左右,大面積的土地高低參差,縱橫起伏,但在一定範圍內又有起伏和緩的高原面。

二是高山峽谷相間。這個特徵在滇西北尤爲突出。滇西北是雲南主要山脈的策源地,形成著名的滇西縱谷區。高黎貢山爲緬甸伊洛瓦底江的上游恩梅開江與緬甸薩爾溫江的上游怒江的分水嶺,怒山爲怒江與老撾湄公河的上游瀾滄江的分水嶺,雲嶺自德欽至大理爲瀾滄江與長江上游金沙江的分水嶺,各江強烈下切,形成了極其雄偉壯觀的山種駢列、高山峽谷相間的地貌形態。其中的怒江峽谷、瀾滄江峽谷和金沙江峽谷,氣勢磅礴,山嶺和峽谷的相對高差超過1000米,怒江峽谷是世界上兩個最大的峽谷之一。

在5000米以上的高山頂部,常有永久積雪,形成奇異、雄偉的山嶽冰川地貌。金沙江"虎跳澗"峽谷,在玉龍雪山與哈巴雪山之間,兩側山嶺矗立於江面之上,相對高差達3000餘米,也是世界著名峽谷之一。橫亙於瀾滄江上的西當鐵索橋,海拔已達1980米,從橋面上至江邊的卡格博峯頂端,直線距離大約只有12公里,高差竟達4760米。在三大峽谷中,谷底是亞熱帶乾燥氣候,酷熱如蒸籠,山腰則清爽宜人,山頂卻終年冰雪覆蓋。因此,在垂直幾千米的距離內,其氣候與自然景觀竟相當於從廣東至黑龍江跨過的緯度,爲全國所僅有。

三是全省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分三大階梯遞降。滇西北德欽、中甸一帶是地勢最高的一級梯層,滇中高原爲第二梯層,南部、東南和西南部爲第三梯層,平均每公里遞降6米。在這3個大的轉折地勢當中,每一梯層內的地形地貌都是十分複雜的,高原面上不僅有丘狀高原面、分割高原面,以及大小不等的山間盆地,而且還有巍然聳立的巨大山體和深切的河谷,這種分割層次同從北到南的三級梯層相結合,縱橫交織,把本來已經十分複雜的地帶性分佈規律,變得更加錯綜複雜。

四是斷陷盆地星羅棋佈。這種盆地及高原臺地,在我國西南俗稱“壩子”。在雲南,山壩交錯的情況隨處可見。他們有的成羣成帶分佈,有的孤立的鑲嵌在重巒疊幛的山地和高原之中;有的按一定方向排列,有的則無明顯方向。壩子地勢平坦,且常有河流蜿蜒其中,是城鎮所在地及農業生產發達地區。全省面積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壩子1442個,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壩子有49個,最大的壩子在陸良縣,面積爲771.99平方公里。

五是山川湖泊縱橫。雲南不僅山多,河流湖泊也多,構成了山嶺縱橫,水系交織,河谷淵深,湖泊棋佈的特色。天然湖泊分佈滇中高原湖盆區的較多,屬高海拔的淡水湖泊,像顆顆明珠點綴在高原上,顯得格外瑰麗晶瑩。

總的來說,雲南是一個多山的省份,但由於盆地、河谷、丘陵,低山、中山、高山、山原、高原相間分佈,各類地貌之間條件差異很大,類型多樣複雜。全省土地面積,按地形看,山地佔84%,高原、丘陵約佔10%,壩子(盆地、河谷)僅佔6%。全省127個縣(市、區)及東川市共128個行政單位中,除昆明市的五華、盤龍兩個城區外,山區比重都在70%以上,沒有一個純壩區縣。

其中,山區面積佔全縣總面積70一79.9%的有4個縣(市),山區面積佔80一89.9%的有13個縣(市),佔90一95%的有9個縣,其餘的縣(市)均在95%以上,有18個縣99%以上的土地全是山地。

雲南概況導遊詞篇2

美麗、富饒的雲南,是祖國西南邊疆的一塊寶地,它土地遼闊、山川壯麗、資源豐富。它是人類重要的發祥地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古老的文明。

雲南是人類的起源地之一,大約170萬年前,原始時期的人類就生活在中國大地上。雲南元謀人是我國曆史上迄今爲止所發現的最早的猿人。元謀有“人類童年搖籃”的美稱。到新石器時代,居住在滇池、洱海附近的人們,已能使用石斧之類簡單的生產工具,從事原始的農業生產,有些地方的人還會建造簡易木結構房,並逐漸形成較大的村落。

公元前三世紀,莊足喬通過黔中郡向西南進攻,“以其衆王滇,變服從其俗以長之”,建立了滇國。莊足喬等將較先進的文化和生產技術,帶進了雲南,促進了雲南的發展,標誌着雲南從政治上與內地聯繫的開始。

公元前220xx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在雲南設置郡縣,開鑿了從四川宜賓至雲南曲靖附近的道路,因路寬僅五尺被稱“五尺道”。五尺道的開闢溝通了首都咸陽經四川與雲南東部的聯繫,並委派官吏入滇治理,使其成爲秦帝國的組成部分。

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20xx年),漢武帝派將軍郭昌率巴蜀之兵臨滇,設益州郡,下屬24縣,郡府設在滇池縣(今晉寧縣);雲南是其中一個縣,縣城設在今祥雲縣的雲南驛。漢王朝調整了郡縣,改變部落相立,不相統屬的狀況,帶進了一些封建生產關係。這一時期青銅工具的使用,牛耕的出現進一步提高了農業耕作水平。高超的冶煉技術創造了燦爛的青銅文化,各種青銅器物品的出土,顯示了民間藝術家們的精湛技藝。大羣被放牧的牛、馬、綿羊和山羊與家畜豬、犬一道,標誌了滇國發達的畜牧業。漢武帝還派唐蒙擴建“五尺道”,改名“西南夷道”。漢王朝還組織人力開鑿博南古道,日趨頻繁的商賈往來,促進了西南與東南亞各國,尤其是與緬甸、印度的國際貿易與文化交流。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漢武開滇。三國時期,現在的雲南及黔西,川西南的部分地區統稱爲“南中”。公元220xx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統三路大軍親征雲南,他採取“不以力制,而取其心服”的政策,當進入洱海(大理一帶)時,迅速平定了雲南奴隸主貴族發動的叛亂,“七擒七縱”降服了當地大姓孟獲,使孟獲發誓永不造反。雲南成爲蜀漢的一部分。

東晉初年,由內地遷至雲南的爨(音竄cuan)勢力逐漸強大,爨琛自主爲王,統治滇池地區,爨氏歷統治400多年,把滇池地區稱作昆川(或昆卅),並與隋、唐王朝保持經濟文化聯繫。

公元738年貞觀時期,唐王朝扶持蒙舍詔統一“六詔”,建立以洱海爲基地的“南詔國”,詔首領皮羅閣被封爲“雲南王”,南詔歷傳13王,統治200餘年。南詔國時期佛教傳入並逐漸興起其重要特點是以密宗阿吒力教的形式傳播,觀音崇拜現象十分突出,修寺建塔之風盛行。這種情況深深地影響着南詔文化。

公元937年,段思平滅南詔建大理國,公元1120xx年,宋朝封大理首領爲“雲南節度使”,政治中心在洱海區域,以大理爲都城,相傳22世,共統治320xx年。在大理國統治期間,鄯闡城(今昆明)逐漸成了滇中最繁盛的一座城池。其間留下了著名的“孔雀膽”的故事。

公元1120xx年金國興起東北,不斷南下侵宋,北宋面臨更大的危險。北宋1120xx年冊封大理國王后,有人要求在大渡河以外設置城邑,以便和大理國更好的開展互市,朝廷命黎州刺史宇文常調查並提出意見。宇文常復奏朝廷:後蜀滅亡時,太祖曾劃大渡河爲界,說此外非吾所有,所以150年來西南無邊患。現在如果要在大渡河外建立城邑,非中國之福也。這就是“宋揮玉斧”典故的出處。

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軍徵雲南,破大理國,1267年封第五子忽哥赤爲雲南王,公元1274年忽必烈派賽典赤·贍思丁到雲南。公元1276年,元朝已正式建雲南行中書省爲全國11個行省之一,從此“雲南”正式作爲省級行政區的名稱,政治中心由大理遷至昆明。在經濟上制定賦稅,發展生產,興修水利;在政治上,一改過去殘酷屠殺的做法,代之以改善民族關係,興辦教育、安定政治形勢的政策。突出的如五百里滇池,原常氾濫成災,賽典赤徵召民工,鑿開海口,疏通螳螂川,使滇池水由海口經螳螂川流入金沙江通過長江匯入大海,海口使滇池水位保持平衡,既不會乾枯,又免除了水患,使滇池周圍皆爲良田。賽典赤1280年病故於昆明後, “百姓巷哭”、“號泣震野”。今昆明市五里多國小內有賽典赤墓,歷代常有人悼念。1290年首封皇長孫甘麻刺爲雲南樑王,是全省最高統治者,他的避暑行宮就在西山三清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