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產業精準扶貧實施方案

來源:瑞文範文網 2.43W

現在爲了縮小貧富差距,出臺了各種扶貧政策,特別是對於農業產業的精準扶貧。接下來就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農業產業精準扶貧實施方案,歡迎大家閱讀。

農業產業精準扶貧實施方案
農業產業精準扶貧實施方案一

根據市、縣兩級扶貧開發會議精神,結合我村20xx—20xx年扶貧工作開發規劃,緊緊圍繞“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這一核心,以培植特色產業爲重點,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爲切實抓好規劃的落實,夯實農民增收脫貧的根基,特制定新華村20xx-20xx年農村產業項目實施方案:

一、基本情況

新華村位於成溫邛高速公路旁,距成都35公里,崇州市3公里,雙向6車道懷華公路橫貫境內,主幹交通便利。現新華村共20個村民小組,1024戶,總人口3093人,其中婦女1267人,勞動力1876人,國中以下文化程度964人,常年外出打工383人。全村低收入486戶,1323人,低保戶34戶。黨員91名,黨小組17個。全村人均收入低於全鄉平均水平。

二、指導思想

以 “產業扶貧、整村推進、鞏固提高、全面發展”爲指導;以羣衆增收和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爲主要目標;以搞好農村產業扶貧爲主線,堅持防止返貧與鞏固提高相結合,產業扶貧與社會扶貧相結合;立足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產業,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企業帶動、羣衆參與”的方式,提高農村生產經營的組織化、協作化、規模化程度,努力提高貧困人口收入水平,力爭綜合實力增強,加快全村脫貧致富步伐。

三、20xx-20xx年產業項目實施方案

全村20xx年-20xx年計劃總投資220萬元,其中申請成都市扶貧資金50萬元,申請縣級扶貧資金70萬元,對口幫扶單位40萬元,村級公共服務資金60萬元。

新華村是典型的農業村,農業發展基礎薄弱,近年來在農業產業發展上作了一些嘗試,其中,富硒大米種植、蔬菜基地、西瓜種植等有一定基礎,在這次扶貧開發中擬作爲農業產業發展的重點進行扶持。

(一)富硒大米基地建設(見附表1)

可行性分析:水稻種植是新華村傳統,種植技術較爲簡單農民易於掌握;新華村已與崇州市國家糧食儲備庫合作多年,由國家糧食儲備庫提供種子和技術服務,對產品實行保護價收購;去年全村種植1800餘畝,每畝比種植一般水稻平均增收300元;經濟效益明顯,有技術和市場保障。

建設規模:3000畝

建設內容:以改善基地內道路、溝渠等基礎設施建設爲主。對19組、12組、20組、3組、4組、5組、6組、15組、16組老陳堰到三公堰的溝渠約1800米、深1米、寬80釐米進行整修,涉及300農戶,約需資金32萬元;機耕路2800米、寬2米,約需資金6萬元;農戶按20%投工投勞;補助350戶種植戶種子、農藥、化肥,約需資金5.6萬元。

運行模式:以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股份合作社爲主,散戶種植爲輔。新華村外出打工農民較多,土地閒置和種“應付田”的現象普遍;合作社經營管理能夠實現種植的規模化、機械化和生產技術標準統一;截止目前新華村已成立土地承包經營權股份合作社8個,基礎條件成熟。合作社涉及到312戶、952人、耕地面積1100畝、轉移勞動力243人、村民外出務工增收360餘萬。

資金需求:基礎設施建設38萬元,物資補助5.6萬元。

(二)蔬菜基地建設

可行性分析:該基地原爲當地能人何衛東、林兵、林其鳳有情等發起,引進蜀興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爲龍頭,作爲技術和市場支撐;在此基礎上成立了新隆蔬菜專業合作社,現有規模200餘畝,主要種植番茄、辣椒、茄子、黃瓜等蔬菜,主要以訂單式生產爲主,基地常年務工人員50-60人;經往年測算,每畝平均增收在1500元以上。經濟效益明顯。

建設規模:500畝

建設內容:以基地內基礎設施和農業設施(大棚)爲主,修復農田機耕道約3 km,需資金約10萬元;修建u形槽溝渠約200m,需資金15萬。

運行模式:土地承包經營權合作社和新隆蔬菜合作社爲運行機制。土地合作社以土地入股,蔬菜合作社負責基地種植、銷售經營管理。

資金需求:25萬元

(三)農資服務超市建設

可行性分析:該項目是崇州市農發局扶持項目,具有一定公益性質,主要提供農資服務和農技服務,可降低新華村農業生產成本,保障農資產品質量,具備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建設規模:300平方米

建設內容:經營場所(房屋)建設和經營設施建設

運行模式: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經營。主要在農發局的指導下,購買正規廠家的農資產品,並以低於市場價的價格賣給農民,收益部分歸村集體統一管理,並作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公共服務資金。

資金需求:經營場所和設施建設需10萬元,經營流動資金20萬元。

(四)泡菜粗加工基地

可行性分析:泡菜加工原料如青菜等種植技術簡單易於掌握,生產季節主要爲小春;新華村已成立8個土地承包經營權股份合作社,具備規模化生產條件;與成都市古味覺食品有限公司合作,由公司提供技術和市場保障(訂單式生產),按每畝淨收益600元計算,種植戶就增收60萬元;新華村現有閒置廠房一座,可盤活資產;基地建成後可解決20人常年務工,按每人年收入18000元,解決村民就地增收36萬元。

建設規模:生產基地1000畝,加工基地年加工5500噸

建設內容:舊廠房整修、建25個泡菜池和相關設備購置,需資金約60餘萬元。

運行模式: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土地承包經營權股份合作社採取股份合作形式運行,由合作社負責原料蔬菜的種植,由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泡菜的生產加工銷售,收益部分歸村集體統一管理,並作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公共服務資金。

資金需求:改造資金約需20萬元,設施設備購買約需20萬元,基地流動運轉資約需40萬元,共需投資約80萬元。

雙流縣的扶貧資金主要用於我村資服務超市建設和流動資金運轉項目上。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農村產業項目的成功發展是關我村村民能否致富增收,也是關係黨羣、幹羣關係的大事,是黨的溫暖在農村的具體體現。按照鄉政府負總責,村“兩委”具體抓落實的要求,嚴格落實產業項目發展規劃,把責任落實到人,措施到位,確保扶貧項目的順利實施。

(二)做好服務,強化管理

根據農村產業項目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鄉、村兩級積極組織協調做好服務工作。並在日常工作中加強產業項目的管理。

(三)加強扶貧項目資金管理,用好扶貧資金。扶貧項目資金實行專戶儲存,專款專用,報帳管理。

全村通過發展特色支柱農業產業、建農產品粗加工基地、成立“農資服務超市”等農村扶貧產業項目逐步帶動全村經濟發展,使全村貧困人口有計劃有步驟逐步減少,加快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的步伐。

農業產業精準扶貧實施方案二

爲深入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關於加快精準扶貧攻堅和產業開發工作的部署,達到培育和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在精準扶貧中推動產業帶建設,增加貧困家庭收入,加快貧困人口脫貧的目標,結合我縣扶貧開發和農業生產實際,制定本項目實施方案。

一、總體目標

產業精準扶貧高產油茶種植項目,計劃在全縣範圍內發展新種高產油茶麪積20xx畝,投入財政扶貧資金160萬元,帶動600戶2400餘人脫貧致富。

高產油茶標準化種植,3年可進入豐產期。

投產前後每畝共投入資金(含苗木、肥料、撫育等,不含人工勞務費)20xx元,3年內實現豐產,豐產期畝產值達到7500元,實現畝純收入5500元。

二、獎補對象

融安縣建檔立卡戶(其中:20xx年貧困戶和20xx年脫貧戶按自治區文件已明確可以享受;20xx年和20xx年建檔立卡退出戶尚未明確是否享受,需待自治區出臺文件後再按文件執行)。

三、獎補標準

油茶種植項目每畝獎補800元。

油茶種植項目按戶計算獎補面積最低爲連片新造林2畝,不足2畝的不予驗收。

補助上限爲人均不超過3000元。

四、驗收程序和標準

(一)驗收程序

20xx年9月底前,按照標準要求完成高產油茶種植的農戶,向所在村民委員會申報驗收;各村登記彙總後向鄉(鎮)人民政府提出書面驗收申請;各鄉(鎮)組織驗收完成後,造冊覈定獎補金額,並在各村進行公示;公示無異議後,各鄉(鎮)將請款報告和驗收材料一式兩份送縣扶貧辦審覈,報縣人民政府分管領導審批後,由縣扶貧辦將獎補資金撥付到鄉(鎮),再由各鄉(鎮)撥付至種植戶銀行賬戶。

驗收檔案材料由鄉(鎮)和縣扶貧辦各存一份。

(二)驗收標準

1.種植時間爲20xx年1—4月,連片新造林面積在2畝以上林相整齊,長勢良好。

2.高產油茶種植必須採用挖大穴造林,穴的口徑爲40cm、深度爲30cm,每畝種植111株左右,即2米×3米的造林密度爲宜,成活率達到90%以上。

3.當年全林除草兩次、施肥一次。

不得兼種其他農作物。

五、資金籌措和使用

項目資金來源於自治區、柳州市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以及我縣統籌整合的財政涉農資金。

資金由縣扶貧辦統籌管理,項目計劃獎補金額爲160萬元。

六、項目實施與管理

項目由縣扶貧領導小組產業開發專責小組負責實施。

縣林業局負責做好種苗供應、技術培訓和業務指導工作;項目實施鄉(鎮)負責宣傳發動、貧困戶申請審覈、組織驗收及發放獎補造冊登記審覈工作,並對驗收結果負責;縣扶貧辦負責資金撥付工作;縣財政局負責項目資金管理監督工作;縣審計部門負責項目的審計工作。

農業產業精準扶貧實施方案三

爲深入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關於加快精準扶貧攻堅和產業開發工作的部署,既達到培育和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推動我縣特色產業帶建設,又精準扶貧到戶到人,增加貧困家庭收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目標。

結合我縣扶貧開發和農業生產實際,制定本項目實施方案。

一、總體目標

充分發揮羅漢果產業特色優勢,積極有效推進精準扶貧工作,努力打造融安縣特色中藥材產業,爲廣大貧困羣衆提供穩定和可持續的經濟收入,進一步鞏固和深化精準脫貧的成果。

產業精準扶貧羅漢果種植項目計劃發展3000畝,扶持貧困農戶600戶約2400人,年人均增收500元。

項目實施可帶動1000戶3000人脫貧。

二、扶持對象

融安縣建檔立卡戶(其中:20xx年貧困戶和20xx年脫貧戶按自治區文件已明確可以享受;20xx年和20xx年建檔立卡退出戶尚未明確是否享受,需待自治區出臺文件後再按文件執行)。

三、獎補標準和限額

本項目資金獎補每畝600元,補助上限爲人均不超過3000元。

四、驗收程序和標準

(一)驗收程序

按照標準要求完成羅漢果種植的農戶,在種植完成20天后,向所在村民委員會申報驗收;各村登記彙總後向鄉(鎮)人民政府提出書面驗收申請;各鄉(鎮)政府組織驗收完成後,造冊覈定獎補金額,並在各村進行公示;公示無異議後,各鄉(鎮)將請款報告和驗收材料一式兩份送縣扶貧辦審覈,報縣人民政府分管領導審批後,由縣扶貧辦將獎補資金撥付到鄉鎮,再由各鄉(鎮)撥付至種植戶銀行賬戶。

驗收檔案材料由鄉(鎮)和縣扶貧辦各存一份。

(二)驗收標準

按種植標準種植並管護,驗收時成活率達到90%以上。

五、資金籌措和使用

項目資金來源於自治區、柳州市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以及我縣統籌整合的財政涉農資金。

資金由縣扶貧辦統籌管理,項目計劃獎補資金總額爲180萬元。

六、項目實施與管理

項目由縣扶貧領導小組產業開發專責小組負責實施。

縣科技局負責技術培訓和業務指導工作;項目實施鄉(鎮)負責宣傳發動、爲參與產業開發的建檔立卡戶建立臺賬、組織驗收和發放獎補造冊登記審覈工作,並對驗收結果負責;縣扶貧辦負責獎補資金撥付工作;縣財政局負責項目資金管理監督工作;縣審計部門負責項目的審計工作。

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實施方案

現代農業產業是通過現代科技、現代物質裝備、現代管理理念和方法組織起來的產業體系。建設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基地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基礎、抓手和載體。爲加快發展優勢特色種植業和林產業,推動農業現代化,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產業化經營水平,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爲加快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按照《xx縣農牧和科技局20xx年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實施方案》xx農科【20xx】13號文件精神和要求,制定如下的實施方案。

一、充分認識加快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一)加快基地建設是發展現代農業、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的迫切需要。以基地建設爲載體,形成小農戶大基地、小業主大園區的發展格局,改善農業物質裝備條件,提升農業科技水平,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有效轉變農業經營方式,推進農業現代化。

(二)加快基地建設是實行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產品競爭力的迫切需要。我鄉農業仍處於初級產品生產階段,產業鏈短,加工率低,競爭力弱。以基地建設爲載體,整體推進良種繁育、標準化生產、儲藏保鮮、精深加工、創建品牌 1

和市場開拓奠定基礎,能有效提高產業化經營水平和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三)加快基地建設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迫切需要。以基地建設爲載體,聚集土地、資金、人才、科技、信息等生產要素,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優化農業區域佈局,能有效改變農業粗放經營狀況,提高土地產出率。

(四)加快基地建設是持續穩定增加農民收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種植業在農牧民家庭經營純收入中舉足輕重,以基地建設爲載體,加快發展特色優勢產業,能有效增加農民經營土地收益和產業延伸增值收益,爲新農村建設培育支柱產業奠定經濟基礎。

二、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的總體要求和指導原則

(一)總體要求

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要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爲基礎,以市場需求爲導向,以農民持續增收爲目標,依靠科技,創新機制,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優化產業區域佈局,大力推進現代農業規模化、良種化、科技應用、質量安全、品牌化組織化“六個水平”,使農牧民獲得土地經營收益和產業延伸增值收益,實現持續穩定增收。

(二)指導原則

1.堅持市場導向。面向國際國內大市場,用市場化手段調整農業結構,着力培育壯大比較優勢明顯、市場前景廣、產業覆蓋面大、農民增產增收的優勢特色產業。千方百計開拓市場,暢通農產品銷售渠道。

2.堅持區域合理分工。按照全縣優勢農產品區域佈局規劃,把基地佈局到最適區域,着力優化種植結構、品種結構、品質結構,引導生產要素向基地集中,促進優勢區壯大規模、提升效益。

3.堅持科技引領。必須加強新品種、新技術、新材料的研發、引進、集成和推廣,良種良法良制配套,構建產業技術體系,實行標準化生產,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4.堅持產業化經營。必須強化產前、產中、產後銜接,突出精深加工,構建現代物流體系,推進農工貿一體化,形成以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運行機制。

5.堅持尊重農民意願。必須充分尊重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和生產經營主體地位,強化引導和服務,鼓勵農民積極參與基地建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嚴禁違背農民意願搞“一刀切”。

三、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的主要措施

(一)加大規劃引導力度。按照我縣優勢特色效益農業發展規劃,抓緊制定和完善符合本鄉實際的優勢特色產業發展規劃,集中力量打造優勢產業帶和專業鄉。

(二)加大機制創新力度。推進組織形式創新,大力引導農民開展多渠道、多領域聯合與協作,提高基地農民的組織化程度,解決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規範和有序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實行相對集中連片開發和規模經營。

(三)強化科技支撐。加強農科教、產學研結合,圍繞構建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立區域性技術創新與應用試驗站和技術創新團隊。支持農業科技人員以技術入股、技術承包等形式參與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大力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加快培養科技示範帶頭人、農村經紀人和農民專業合作社領辦人。

(四)強化市場拓展。完善農產品市場體系,在優勢特色產業集中發展區建設功能齊全、設施先進、輻射能力強的批發市場,培育大型農產品流通企業和農產品經紀人隊伍。促進超市、農業企業、基地的有效對接,在超市設立特色農產品專銷區、專賣點和專櫃,降低流通成本。

(五)強化服務保障。加強基地強縣農業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健全鄉農業技術推廣、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等公共服務機構。大力發展社會化服務組織,加快構建多元化、多形式、多層次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在基地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的各個環節,提供優質高效的物資、技術、物流、信息等全方位服務。

四、切實加強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的組織領導

建立分級負責、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把基地建設工作納入鄉黨委政府目標管理,定期通報工作進度。充分發揮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的牽頭作用,積極作好規劃編制、協調服務、督促檢查等工作。

xxx鄉人民政府

20xx年四月四日

農業節能減排實施方案

一、目標任務

按照20xx年環境目標責任書的具體內容和要求,通過加強領導,強化措施,重點推進,狠抓落實,在農業機械、農技推廣、農村能源建設、農產品深加工和農業生態環保等重點領域紮實推進節能減排工作,努力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減少能耗排放和保護環境生態,確保全年推廣沼氣500戶,一產能耗下降6%,年節能3萬噸標煤。

二、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爲總體要求,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廢棄物排放、保護環境爲核心,將節能減排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資源循環利用相結合,充分發揮政府部門主導作用,大力推進農業和農村節能減排,促進農業節本增效,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走投入少、效益高、可持續的發展道路,確保農業節能減排目標任務完成。

三、工作重點

1、大力推進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節能。大力發展節油、節電、節煤農業機械和漁業機械技術及裝備,更新淘汰高耗能農業機械、老舊漁船和裝備。推廣應用複式聯合作業農業機械,減少作業環節和次數,降低農業機械單位能耗。推廣節約、高效、生態畜禽養殖技術,大力推進農村生活節能。

2、積極開展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加快推進以“一池三改”爲主要內容的戶用沼氣和以集約化養殖小區爲重點的大型沼氣工

程建設。深入推進鄉村清潔工程建設,建設秸稈、糞便、生活垃圾等有機廢棄物處理設施。大力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廣泛應用循環生態種養新模式。

3、加強機關辦公節能管理工作。嚴格按照室內空調溫度設置標準要求,做到夏季不低於26攝氏度,冬季不高於20攝氏度,並做到下班前半小時提前關閉。強化對會議室、辦公室、過道走廊等公共場所的節能用電管理,充分利用辦公自動化系統,全面普及無紙化辦公,減少辦公耗材;強化節假日節水節電管理,對長時間不使用的電器保持關閉狀態;加強對公務用車的節能控制,嚴格按規定實行一車一卡購油,對問題車輛能夠做到定期維修保養,過期及時淘汰報廢,並鼓勵多人合用車輛出差和辦公。

4、着力提升龍頭企業加工水平。引導扶持糧油、茶葉、林果、蔬菜、水產、中藥材、油茶等綠色(低碳)農產品加工企業,促進其生產和加工鏈條向營養和保健食品延伸;鼓勵龍頭企業通過重點項目建設和技改擴建,引進節能、低耗的加工生產線及配套機械設備,促進農產品質量的提檔升級;通過技術培訓、考覈評估、技術示範等方式,規範企業達到節能、減排、降耗行爲。

5、加快休閒觀光農業發展。大力發展生態特色農業和休閒觀光農業,增加綠色植被種羣數量,維護生物多樣性,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等有害化學物質的生成,推進節能減排。

6、大力推廣節約型農業技術。以節肥、節藥、節水、節能爲重點,推廣應用秸稈生物氣化、太陽能利用、能源作物開發利用、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等新型農業技術,廣泛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指導與服務。加強重點農業生產區域產地環境監測,積極防治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建立和完善污染減排體系,切實降低農業面源污染。

四、組織領導

爲加強節能減排工作,成立縣農業和扶貧開發局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其組成人員如下:

組長:潘顯恩(黨組書記、局長)

副組長:李興剛(黨組成員、副局長)

雷國忠(黨組成員、副局長)

冷強鬆(黨組成員、紀檢組長)

成員:田應貴(農業中心主任)

駱明貴(執法大隊長)

潘秀華(新農辦主任)

王毅(農推站站長)

李吉軍(局辦公室主任)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李吉軍兼任辦公室主任,各成員單位確定一名業務骨幹作爲辦公室聯絡員。

五、工作要求

1、提高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市委、市政府關於節能減排的決策和部署上來,不斷提高落實節能減排的自覺性和緊迫感,要實行一把手爲主導的工作責任制,建立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節能降耗領導聯繫制,把節能減排的目標任務分解到各縣區、各直屬單位,強化監督、管理和服務,嚴格績效考覈,確保任務完成、目標實現。

2、加強科普宣傳,營造節能良好氛圍。在農村廣泛開展節能減排科普宣傳,加強對農民的節能減排技術培訓,把節能減排作爲新型農民科技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和農民素質教育工程的重要內容,充分營造“人人講節約、事事講節約、時時講節約”的良好氛圍,逐步使節能減排成爲廣大農民的自覺行動。

3、強化檢查督導,加快節能工作進程。加大農業節能督導檢查工作力度,建立月報告、季調度和半年總結制度,及時準確收集、反饋全市農業節能統計資料,對工作進度定期開展通報,將各項節能工作落實,全面完成今年農業能耗降低指標。

4、鼓勵科研開發,推廣先進技術。強化農業節能減排技術的研究開發與轉化,引導和鼓勵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骨幹企業等方面的科技力量攻關節能減排關鍵新技術。堅持把龍頭企業作爲技術創新主體,鼓勵他們採用各種先進、實用、環保節能的新設施、新工藝和新技術。鼓勵和扶持農業和農村節能減排技術的推廣應用。

5、制定工作規劃,完善推進措施。把節能減排作爲各地農村制定產業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明確提出工作目標、任務和措施。進一步完善農業各個主導產業節能規範,建立農業節能減排標準體系,嚴格控制對各種農業資源的浪費和不合理利用。通過政策傾斜、財政獎補和用戶補助等多種激勵手段,鼓勵各地發展生態休閒農業、循環農業和生物質經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