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後備人才培養計劃(精選21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4.56K

企業後備人才培養計劃 篇1

第一條目的

企業後備人才培養計劃(精選21篇)

新員工是企業新鮮的血液,爲規範企業新員工入職培訓管理,使新員工能夠儘快熟悉和適應企業文化、制度和行爲規範,瞭解企業情況及崗位情況,並快速地勝任新的工作,以滿足企業發展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質、高效率、高執行力團隊,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有較強的生命力、競爭能力,特制定本方案。

第二條培訓對象

企業新入職員工。

第三條培訓目標

1、使新員工在入職前對企業歷史、發展情況、相關政策、企業文化等有一個全方位的瞭解,認識並認同企業的事業及企業文化,堅定自己的職業選擇,理解並接受企業的共同語言和行爲規範,從而樹立統一的企業價值觀念,行爲模式。

2、使新員工明確自己的崗位職責、工作任務和工作目標,掌握工作要領、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儘快進入崗位角色。

3、讓新員工瞭解企業相關規章制度,培養良好的工作心態,職業素質,爲勝任崗位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4、加強新老員工之間、新員工與新員工之間的溝通,減少新員工初進企業時的緊張情緒,讓新員工體會到歸屬感,滿足新員工進入新羣體的心理需要。

5、提高新員工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向他們提供尋求幫助的方法。

第四條培訓時間

第一階體段,由企業進行集中培訓,起始時間爲新員工入職後的第一個月,軍事訓練3-5天,規章制度與基礎理論培訓2-3天;第二階段的培訓,起始時間爲新員工入職當天,爲期1個月;第三階段的培訓,起始時間爲新員工入職當天,爲期3~6個月。在第一、二階段早晚要堅持軍事化訓練。

第五條培訓內容

1、企業的發展歷史及現狀。

2、軍事訓練,培養服從意識、團隊合作與吃苦耐勞精神。

3、企業當前的業務、具體工作流程。

4、企業的組織機構及部門職責。

5、企業的經營理念、企業文化、規章制度。

6、工作崗位介紹、業務知識及技能和技巧培訓。

培訓內容具體實施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由企業集中組織培訓,第二階段由車間組織培訓,第三階段,試用期採用師徒制一帶一頂崗培訓。

第六條培訓實施

1、新員工入職培訓具體由人力資源部組織實施,其它部門配合。

2、培訓講師軍訓請武警教員培訓,理論與實操講授由企業管理與技術人員及一線優秀操作人員擔任。

3、每班設定一名兼職班主任,一名兼職軍事教員,早晚進行軍事訓練。

4、培訓考覈

培訓後由人事組織用人單位對培訓對象進行綜合考覈與評價。理論考試結果佔綜合評價結果的20%,試用期員工評價佔綜合評價的80%。

集中培訓後進行理論知識閉卷考試,具體由人事部門組織實施。

工作態度與職業品德評價,具體由人事部門和用人單位進行評價,以用人單位評價爲主。(見試用期員工評價表)

實際操作考覈:由人事部門組織相關專業技術人員與用人單位領導組成評委組進行評價。(見試用期員工評價表)

綜合評價結果爲同工種同批次培訓倒數第一名或倒數第1-2名的培訓對象將被淘汰。

綜合評價結果爲同工種同批次培訓順數第一名或倒數第1-2名的培訓對象將提前轉正定級。

第七條培訓管理

由企業人力資源部負責統一規劃與管理。集中培訓由人力資源部負責考勤,頂崗培訓由用人單位考勤,班主任、早、晚班軍事教官的工作量及績效由人力資源部考覈,根據考覈結果計算津貼,津貼基準按20元/天計算。

第八條培訓紀律

1.培訓期間不可遲到、早退,無故遲到、早退累計時間在30~60分鐘者,以曠工半天論處;超過1小時,以曠工1天處理;情節嚴重者,記過1次。培訓期間不得隨意請假,如有特殊原因,須經所在部門主管領導審批,並將相關證明交至人力資源部,否則,以曠工論處。曠工2天及以上視爲自動離職。人力資源部每天必須做好檢查記錄。

2.進入培訓場所,禁止吸菸,不得吃東西,不可大聲喧譁。

3.見到上司要主動打招呼,對上司要服從,不可當面頂撞。

4.培訓時要保持安靜,手機要調成靜音狀態,不可竊竊私語,注意力要集中。

5.培訓中同事之間要互相謙讓、友愛,不可發生爭執、打架;不能拉邦結派,一切不利於團結的事,一律禁止。

6.培訓期間必須愛護公共財物,故意損壞公共財物者除照價賠償外,還將視情況處罰。

7.服從管理,按時作息。

8.培訓時應認真聽課,作好筆記,不得做與培訓無關的事。第九條培訓學員所需態度用“心”學習,態度積極。心若改變,你的態度跟着改變;態度改變,你的習慣跟着改變;習慣改變,你的性格跟着改變;性格改變,你的人生跟着改變。

第九條培訓評價

每次集中授課培訓和頂崗實習培訓後,由人力資源部組織學員對培訓效果進行評價。(如表2)頂崗操作培訓由人力資源部組織用人單位和學員對師傅進行評價,學員評價佔評價總分30%。師傅培訓津貼按企業相關制度執行。

培訓結束,由人力資源部對學員成績和評價結果進行統計,並出具書面培訓評價結果報告呈人力資源部主管領導和企業領導,以做爲培訓學員轉正定級和培訓講師津貼發放依據。

第十條培訓講師在培訓過程中需注意事項

1、確認新員工是否清楚地掌握了其工作性質、責任,真正掌握了業務知識。

2、對新員工的責任心、效率、效能意識重點加強培訓。

3、訓練新員工的禮儀修養,養成禮貌待人的良好習慣。

4、讓新員工意識到校園生活與企業生活的差別,意識到自己的責任。

5、培養新員工尊重知識、尊重時間、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

6、注意培養新員工的團隊合作和集體利益優先的意識。

第十一條本方案的制訂與修改由人力資源部負責,其修改權、最終解釋權歸人力資源部所有。

企業後備人才培養計劃 篇2

一、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人才現狀

企業核心競爭力本質上是結合戰略、人才、管理、技術等基礎上形成的保持企業長期競爭優勢的能力,獲得人才優勢是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企業爲了獲取人才優勢,提升核心競爭力,往往會選擇大規模的外部招聘,以滿足人才的需求,而忽略了內部人力資源的培養和選拔。導致了人力資源部門面臨這樣的難題:一方面,外部招聘的員工由於缺乏對企業文化和業務狀況的瞭解,難以在短期內發揮其所在崗位的最大組織效能,並且外部招聘新入職的員工忠誠度較低,可能會進一步導致企業人才的流失。另一方面,在企業的內部員工看來,他們的能力積累和提升被上級和企業管理者所忽視,極有可能挫傷內部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員工難以看到自己職業未來的發展方向與上升空間,從而影響企業人力資源的穩定,這樣的企業對於人才恐怕很難有長久的吸引力。究其原因,在於人才使用和培養機制方面存在如下問題。

首先,企業軟環境。在中國這個講究“人情關係”的社會氛圍影響下,有部分員工認爲,企業人員的引入和晉升大部分依靠與領導的關係,形成了員工之間缺少信任,甚至因利益相爭而導致內部人際關係緊張;此外,“大鍋飯”的傳統思維,也導致不少員工缺乏動力、不思進取。

第二,缺乏長遠人才培養規劃。通常企業中主要靠員工的“師帶徒”模式或自己邊摸索邊學習培養工作技能,缺少高技能型和管理型人才的知識的更新與補充。

第三,如今科技信息發達,職場生力軍多爲80後、90後大學畢業生,這一職場人羣心眼活、想法多、膽識大。企業在管理人才的過程中,80後、90後常由於新入職場不受看中而跳槽。一旦,企業人才流失,後備人才培養不足,則會出現人才青黃不接,甚至出現人才危機。

所以,關注企業內部人力資源的培養和選拔,建立企業內部後備人才梯隊管理機制勢在必行,迫在眉睫。

二、如何留住後備人才

後備人才問題是當今企業面對市場競爭與未來發展的關鍵問題。如何用好新生員工與如何把新生員工培養成優秀的後備人才,是這個問題的癥結所在。企業要想能夠百年長青,需要不斷地增加新鮮血液,並擁有培養優秀接班人才的良好機制。

1。招聘遵循“最適合”原則

在開展招聘工作的過程中,對於人才的引入既要考慮企業現狀及發展需要,又要考慮人才自身的需求,綜合各項主客觀因素,選擇人才,講究適用、匹配原則。最好的人才不一定最適合企業現階段崗位的需求,只有適合本企業、本崗位的人才,企業才應該聘用。

2。良好的工作環境

良好的工作環境是穩定和平衡員工心態的重要條件。對於人才來說,輕鬆愉悅工作的環境、可以接受下屬建議的上級、患難與共的同事也許比任何事物都重要。

3。適度的成就感

企業要使人才感到值得留下,並且甘願付出他們的才華與智慧,就必須給予能幹的員工更多的機會,給予工作成績優異的員工應有的收穫與報酬。

4。知人善用

給有能力和發展的員工更大的發揮空間,是讓員工心存感激的良方。有了這種感激做基礎,就不必擔心員工會離開了。提高員工對企業的滿意度和歸屬感,長久以來都是留住人才的好辦法。

三、後備人才培養模式

企業後備人才包括管理型與技術型兩大類,其培養模式也不盡相同。

1。管理型後備人才的培養機制

(1)管理培訓生計劃。是企業對經過篩選的、富有管理潛能的一批新員工,採取系統的、專門的培訓、輪崗、導師輔導等培養措施,迅速有效提升其管理技能和工作技能素質,並逐漸安排其進入企業管理類崗位承擔管理職責。這種方式適合於急需人才的企業大批地培養新人。

(2)企業接替規劃。也稱“接班人接替規劃”,是企業通過內部人才評價與篩選確定、並持續關注那些可能成爲中、高層崗位管理人才的高潛質員工,對其在工作技能和個人綜合素質上進行培訓與開發,通過內部晉升的方式,安排他們逐步接替企業重要管理崗位。

(3)人才加速儲備庫計劃。是從總體上爲高管崗位發掘和培養高潛質的後備人才。通過富有挑戰性的工作和任務,爲這些後備人才提供學習的機會,加速後備人才的成長速度。通過設立領導力中心,崗位分析、模擬測試、觀察和評估、反饋和評估報告等四個步驟,對候選後備人才現有綜合能力與崗位所需要的實際能力進行全面對比,進而確定具體的培養計劃。

2。技術型後備人才的培養機制

(1)崗位技能培訓。分爲崗前、在崗和轉崗三個階段。崗前培訓可以使新員工瞭解企業的歷史沿革和文化制度,掌握入職必須的崗位基本知識和技能。在崗培訓主要是明確各個崗位的理論知識、專業知識和實踐知識。轉崗培訓則是當員工進行內部調動時,爲適應新工作崗位而進行的培訓,以補充新知識、新技術、新能力。

(2)專業技術人員培訓。要制定規劃,對年輕的技術人員通過培訓給其以深入基層的機會,學習一些與未來技術開發工作相關的基本技能;對於中老年技術人員,要不斷地更新知識,擴大知識視野,保持不斷創新的活力。

(3)建立技能鑑定制度。隨着培訓機制的逐步建立,高技能人才技術鑑定制度也應建立起來。有關鑑定內容、工種對象、證書發放以及主持鑑定的主體部門、監督部門及其資格認定、約束機制等也都應隨之完善、補充或修訂,實現用制度來規範技能教育。

四、後備人才培養計劃的建議

1。建立人才發展通道

企業應該爲後備人才建立良好的發展通道,通過人力資源部門與員工個人的面談溝通確定其發展目標和通道,激勵員工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實現個人職位提升。通常,企業應爲員工設置管理類和技術類通道,員工可依據自身崗位和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通道。

2。完善人才選拔機制

明確的選拔標準,包括企業文化的認同度以及與企業核心能力素質的契合度等方面。具體標準是針對各類後備人才的入庫標準,包括員工基本條件(學歷、經驗、年齡等)、知識、技能、能力素質、個人績效等方面。

3。完善培養管理機制

選擇合適合理的培養方法,包括培訓、輪崗、導師、掛職等方式。各種培養方式適用性也不盡相同,因此對於不同類別的人才企業應選擇適當的方式進行培養。做好培養考覈工作,對後備人才培養效果進行評價,明確後備人員能力提升情況,及時發現其在培養過程中的問題,通過面談溝通爲後備人才確定新的培養目標。

4。完善人才退出機制

爲保證企業最優秀或最具潛力的員工能夠進入後備人才梯隊進行加速培養,應建立合理的退出機制,使人才梯隊管理與企業內部選拔和晉升機制相對接,對後備人才產生良好的激勵作用。一方面,表現優秀的後備人才,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在企業出現空缺崗位時,可以獲得優先晉升的機會。當然,企業應建立並完善內部選拔和晉升機制,明確任用原則和任用標準,完善選拔任用流程,明晰相關責任人,保證晉升選拔公平、公正地進行。另一方面,對於表現較差的後備人員,依據後備人才梯隊淘汰機制進行淘汰。企業應制定合理的淘汰機制,以此充分調動培養對象的積極性。

企業後備人才培養計劃 篇3

一、培養原則

1、人力資源部制定後備梯隊人才培養實施計劃,計劃制定原則遵循管理類與生產技術類人才的雙通道培養模式,體現層次性、逐步深化由低級向高級遞進性。

(1)管理通道:公司員工自薦通過選拔、評估後即可參加後備梯隊人才培養計劃,培訓合格並在崗位見習期考覈合格即可在公司產生管理崗位時參加競聘,面試合格者免見習期上崗,未見習的,需經過見習期(3-6個月)考覈。

(2)生產技術通道:公司員工自薦通過選拔、評估後即可參加後備梯隊人才培養計劃,培訓合格且完成相應的任務指標即可在公司產生技術崗位時參加競聘,面試合格後,通過見習期後即可上崗。

2、充分利用公司各種資源,採取人力資源部和各部門分工協作的方式來實施培養計劃。

二、培養體系

(一)建立以教育培訓、個人提高、導師輔導、行動學習爲核心環節的後備人才培養體系。

(二)具體培養方式

1、教育培訓

(1)課程研修:公司安排或個人選擇外部專業機構組織的公開課、論壇、交流會。

外訓驗收:提交書面“培訓總結”或結業證,考覈其是否進行轉訓(培訓次數),以及所學知識在實際中應用程度(質量考覈)。

主要是通過內外部資源進行管理知識、技能類相關課程的集中學習與研修。

(2)學歷提升:個人選擇申請參加公司外的學歷提升。

學歷驗收:提交畢業證書或結業證。

(3)外部考察:根據工作需要,公司安排後備人才到異地參加相關的考察、參觀、培訓、交流等。

學習驗收:提交考察報告、考覈其是否進行轉訓(培訓次數),以及所學知識在實際中應用程度(質量考覈)。

以此增強對標杆企業的學習、增長後備人才見識,促進各項創新實踐在公司的落地。

2、個人提高

(1)交流研討:公司安排或個人選擇

學習驗收:提交研討報告

發掘內外部資源展開相同崗位對話交流及行業對標以開拓思維、學習創新,通過團隊建設活動等管理主體研討進行經驗交流與分享。

(2)書籍閱讀:個人選擇對崗位有幫助的書籍

學習驗收:提交讀書心得

通過閱讀各類對崗位有幫助的優秀書籍,獲取各方面知識、技能及素養的提升。

(3)資格認證:個人選擇參加各部門或協會舉辦的職稱/職業資格培訓和考試,取得相應資格認證。

學習驗收:提交資格證書

3、導師輔導

(1)一對一導師輔導:公司安排,每名後備梯隊人才要有一名上級作爲其輔導人。

學習驗收:提交導師輔導紀錄

(2)高層對話:公司安排後備梯隊人才與公司高管接觸,定期進行職業談話。

學習驗收:學習心得

4、行動學習

(1)項目歷練:公司安排後備梯隊人才主導相關工作項目(一年至少兩次)

學習驗收:提交報告、心得、案例或考覈表

旨在通過實際項目歷練,促進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同時通過提煉工作實踐案例檢驗其學習效果。

(2)代理測試:公司安排後備梯隊人才暫時全權代理計劃培養崗位職務。

學習驗收:提交報告、心得、案例或考覈表

通過對後備人才代理期間工作的考覈,提前發現在管理過程中亟待提升的方面,以便提前規避,防止未來晉升後的不勝任。測試次數代理期間不少於三次。

(3)見習培養:公司安排或個人選擇,作爲本系統部門或高管領導助理形式見習。

學習驗收:提交報告、心得、案例或考覈表。

在見習期間,通過參與各類會議、決策、項目等培養深化梯隊人才業務能力、管理能力。

原則上一般基層晉主管見習期3個月,主管晉中層見習期6個月或1年爲佳,具體見習時間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4)跨專業實踐:公司安排或個人選擇,在本崗位工作熟練基礎上,可以採取跨部門、跨專業工作實踐鍛鍊。

學習驗收:提交報告、心得、案例或考覈表

三、培養內容

(一)公司安排(共性需求):管理基礎知識+管理技能(自我管理/管理他人/團隊管理等)。

個人選擇(個性需求):業務能力短板+管理實務操作(項目管理/成本管理/品質管理等)。

社會組織:專業培訓機構、院校組織的各類管理培訓、專業主題培訓、學歷提升培訓等。

(二)培訓課程設置

1、角色認知

(1)管理者角色、地位與責任

(2)管理人員素質要求

2、管理技能

(1)團隊建設與管理

(2)企業目標與達成計劃;

(3)溝通與協調(跨部門溝通與合作)

(4)培訓與激勵(指導培養下屬)

(5)績效管理

(6)安全管理

(7)工作調配

(8)如何改進員工工作表現

3、管理實務

(1)生產計劃的編制與控制

(2)成本控制、質量管理

(3)設備管理、物料管理

(4)定編定員管理

(5)工序管理

四、學習與培訓計劃安排

五、過程管控

(一)溝通機制:加強與後備梯隊人才的溝通,瞭解其所思所想並及時解決相關問題,解除其後顧之憂;

(二)反饋機制:及時將梯隊人才工作表現及學習工作成果反饋至其本人及相關主管;

(三)考覈機制:實施階段性考覈,對優秀者給予表揚激勵、表現一般者給予相應要求和壓力。

六、培養考覈

(一)考覈指標:專業知識(50%權重)、工作能力(30%權重)、職業素質(20%權重)。詳見《後備梯隊人才培養實施考覈表》;

(二)考覈數據記錄:分教育培訓、個人提高、導師輔導、行動學習四大培養內容,每大類根據實際培養情況進行細分,比如課堂表現、培訓總結提交、讀書心得、項目歷練表現、工作案例提煉、轉訓次數、轉訓質量評估、考察報告撰寫質量評估等。此類過程數據將統一電子記錄到《後備梯隊培養檔案登記表》臺賬,專門檔案袋保管;

(三)考覈結果運用:實施階段考覈(每季度一次),考覈得分80分(含)以上者爲合格,合格者繼續培養,不合格者取消梯隊培養資格;

(四)每位梯隊人員必須確定一位培養導師。培養導師根據培養目標,每月對培養過程進行效果反饋記錄,定期向人力資源部報備,人力資源部進行跟蹤整理,分析培養效果,以便及時做出方案調整。

企業後備人才培養計劃 篇4

一、 資格條件

(一)認同寶源企業文化和歷史使命,爲人誠信,擁有良好的個人品質和職業道德,愛崗敬業。

(二)能夠較好的面對和處理工作中的壓力,能夠以發展和變化的眼光對待工作,善於接受新鮮事物,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具備持續的自學能力。

(三)具有較強的溝通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在寶源工作期間,有良好的工作業績和績效評價,具備較強的專業工作能力。

(五)大專(含)以上學歷,35歲(含)以下,在集團工作1年(含)以上。

二、後備人才的申報與選拔程序

各部門、各基地於每年的6月及12月上報本部門的後備人才名單。綜合管理部根據各部門、各基地申報名單對候選對象進行審查、考覈,篩選,確定人選,進入後備人才庫。

(一)申報

申報人填寫《後備人才申報表》(附後),通過以下方式上報綜合管理部:

1、各部門、各基地以部門、基地名義推薦,並將申報表報綜合管理部。

2、各部門、各基地員工向綜合管理部自薦,直接將申報表報公司綜合管理部。

3、公司提名。

㈡ 選拔入庫

綜合管理部對申報材料進行初審後,通知申報人蔘加選拔測試。通過測試者正式進入後備人才庫,並開展培養工作。 選拔考覈主要包括以下4輪,每輪考覈設定基準分,未達到基準分者即淘汰。達到基準分者進入下一輪考覈。每輪考覈成績保留,最後成績爲各輪成績加權平均。

1、專業英語水平測試: 主要包括英語筆試和英語口試。

2、價值觀念及綜合素質測試: 主要包括職業傾向測試、個性特徵測試、智力測試或寫作。

3、業務知識測試:

4、面試: 由公司領導、綜合管理部領導及相關部門人員組成面試小組進行面試,採取一對一交談或無領導小組討論形式,側重思維、表達能力的測試。

三、後備人才的培養

後備人才的培養有基礎培訓、輪崗實習、內部兼職和掛職鍛鍊四種方式。

㈠基礎培訓

1、培養主題:企業文化、管理知識、溝通技巧等通用性知識。

2、培養方式:參加集團或公司統一組織的企業文化、管理知識、溝通技巧等培訓;參加公司安排的外部培訓。

3、培養目標:使後備人才熟悉業務知識、管理工具、管理方法等。

㈡輪崗學習

1、培養主題:業務流程、實際技能的掌握和應用

2、培養方式:將後備人才安排到各部門進行工作學習,瞭解該部門實際情況。重點了解各崗位業務知識、工作流程、相關規章制度等內容。輪崗週期分爲三個月、六個月、一年三種。輪崗結束,後備人才需在一個月內上交輪崗實習報告,報告應注重實效,達到分析現狀、解決問題、優化管理的目的。考覈報告由該部門經理初評打分、綜合管理部經理複覈評分,兩者按6:4比例權重後得出實習報告最終成績。實習報告成績將作爲輪崗實習工作的主要考覈依據。

㈢內部兼職

培養主題:增強對各部門工作的認識和了解,提升員工 綜合素質和能力。 培養方式:兼職人員以學習、調研、協助爲職責,參與 兼職部門具體業務的運作過程,提出相關意見和建議,並承擔相關工作,在兼職業務上接受兼職部門領導管理。

㈣掛職鍛鍊

1、培養主題:綜合技能的全面鍛鍊和提升

2、培養方式:將後備人才安排到各部門相應崗位上掛職,由綜合管理部審批發文。掛職的時間不應低於10個月。 掛職鍛鍊的崗位編制做爲臨時編制,僅用於培養後備人才,不作爲公司正式的編制。

四、後備人才的考覈、淘汰、出庫、任用及後續跟蹤

㈠ 後備人才考覈

1.後備人才考覈、淘汰週期爲2年。

2.考覈包括培訓考覈、崗位考覈、能力測試3大部分。

其中:培訓考覈指每次培訓結束後,由培訓組織單位組織各種形式的考試(如筆試、小組討論、心得撰寫、課題研究等),對培訓結果給予評價。 崗位考覈指每半年由後備人才所在部門對其進行績效考覈,對後備人才的工作情況進行評價。 能力測試指檢查兩年內後備人才是否取得一項中級(含)以上職稱或考取更高級學位。

㈡ 後備人才淘汰 有以下情況者,經公司領導審批後,從後備人才庫中淘汰:

1.崗位考覈成績連續兩年處於所在部門50%排名以下者;

2.能力測試不合格者(兩年內未完成自學內容者);

3.培訓表現不合格者(未能參加必修課程學習或違反培訓紀律、培訓考覈成績兩次以上不合格者);

4.違背誠信承諾書內容,或在工作中及公司組織的各類活動中,行爲方式與寶源集團倡導的企業文化理念不符者。

㈢ 後備人才出庫及任用

1.後備人才在培養過程中或培養結束後,根據公司各部門、各基地的人才配置需要,由綜合管理部統一調配,兼職培訓、輪崗學習或掛職鍛鍊。經考覈合格,成爲公司新設或空缺崗位聘任的首要人選,正式任命後,視爲正式出庫。2年內未任命的後備幹部自動出庫。

2.後備人才出庫後,納入各公司的正常管理程序。

3.後備人才庫將遵循“滾動、跟蹤、淘汰、發展”的培養原則,淘汰不合格者,發展新的後備人才,實現人才滾動培養。

五、相關說明

㈠ 後備人才入庫後,其原人事關係不變動。

㈡ 後備人才入庫後,由綜合管理部根據培養方案,安排其參加培訓、考覈或者掛職鍛鍊等。

㈢ 爲了做好後備人才的選拔和培養工作,各部門需提高對此項工作的重視程度,參照選拔條件,積極、慎重地推薦後備人才候選人;對於申報或入選後備人才庫的員工,所在部門要在日常工作中給予大力支持,公司將後備人才的培養工作,作爲對該部門第一負責人考覈的指標之一。

㈣ 參加崗位鍛鍊的後備人才薪資待遇參照其輪崗崗位值執行,由鍛鍊所在部門考覈;後備人才原崗位由所在部門安排人員頂替。

企業後備人才培養計劃 篇5

員工是企業最重要、最核心的資源要素,企業的所有價值都需要經過員工來創造。企業之所以能夠長久生存發展就是因爲不斷地有新員工作爲寶貴的新鮮血液注入到企業中,所以,企業應當重視對新員工的培養,幫忙他們成長,使他們儘快適應新的工作環境。新員工培訓是專門爲新員工設計並實施的培訓形式,在塑造企業的合格員工、傳承企業文化、建設高績效團隊、贏得企業的持續競爭優勢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我們根據多年的諮詢服務實踐,認爲新員工培訓方案必須“以人爲本”,根據企業自身實際和新員工需求特徵制定科學完善的新員工培訓計劃。經過總結歸納,認爲企業在對新員工培訓計劃進行設計時,應當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分析培訓需求――方案設計的前提

培訓專家應當採用各種方法和技術,分析培訓的必要性,以及培訓的目標和資料。需求分析是確定新員工培訓計劃的前提,也是培訓評估的基礎。培訓需求可從三方面進行:

1、組織分析,根據企業的遠景和使命,確定對員工的要求,以保證培訓方案的設計理念貼合企業的總體目標和戰略要求。

2、工作分析,新員工到達夢想的工作績效所必須掌握的知識、技能和本事,如果已經有成熟的崗位說明書,能夠直接參照書中對員工的要求。

3、差距分析。指將員工現有的水平與未來工作崗位對其技能、態度的要求進行比照,研究兩者之間存在的差距,確定需要哪方面的培訓來提高員工的崗位勝任本事。

二、明確培訓目標,分層設置總目標和具體目標

培訓總目標是整個新員工培訓計劃的設計依據,具有宏觀、不可操作性的特點。典型的表述如經過新員工入職培訓幫忙新進員工瞭解和熟悉公司的一般情景,從而適應企業的各種環境,勝任新工作,使新員工在入職前對公司有一個全方位的瞭解,認識並認同企業的事業及企業文化,堅定自我的職業選擇,理解並理解企業的共同語言和行爲規範。培訓的具體目標是對總目標的分解和細化,具備可操作性。它一般包括瞭解企業的文化和經營理念、熟悉企業的各種通用的政策、規章制度;瞭解企業的業務狀況和產品基礎知識、明白崗位的基本要求;能熟練應用各種基本的工作技能等。

三、遵循培訓原則

培訓原則是對該方案在設計理念上的界定,常見的如以崗位時間鍛鍊爲主,脫崗培訓爲輔,在實踐中快速成長;針對不一樣類別的新員工制定不一樣的員工培訓計劃;培養過程嚴格管理,嚴格考覈。

四、明確培訓方案的適用對象

如本員工培訓計劃適用於某公司或某部門的'新員工培養。

五、設定合理的培訓時間

一般公司的職前培訓在天不等,少數大型公司的部分職位如銷售則要xx個月;到崗後的培訓週期較長,會持續x個月——x年左右。

六、選定適宜的培訓職責部門

職前培訓由企業總部統一安排,職責部門爲人力資源部或專門的培訓中心;在崗鍛鍊期間,由員工所在業務部門負責;若跨部門鍛鍊,則有多個業務部門共同負責。

七、設計培訓資料

一般來說,新員工培訓計劃應包括知識、技能和其他素質方面的培訓,他們需要與需求分析的結果相貼合,並與工作的要求相關。知識方面應包括企業的地理位置和工作環境、企業文化和企業經營理念、戰略和企業的發展前景、企業的標誌及由來、企業的發展歷史階段、產品和服務等,專業性較強的崗位還需要增加對應的專業知識,如xx公司的技術新員工需要在短時間內學習完本專業相關圖書並經過考試。技能方面應包括有效溝通、團隊合作、時間管理、會議管理等通用技能。其他素質方面,主要指的是在價值觀層面能認同企業的文化。此外,不一樣的培訓層次有不一樣的資料重點,如企業層次的培訓傾向於文化、政策等宏觀層面,部門層次的培訓傾向於部門結構職能、工作職責、關鍵績效指標等。

八、選擇適宜的培訓方式

培訓方式通常包括如講授法、演示法、案例法、討論法、視聽法、主角扮演法等,他們各具特色,在新員工入職培訓中,要依據需要和可能,合理地選擇採用。根據成人學習的規律,新員工入職培訓應當儘量多采用學員參與度高的方式以提升培訓效果。

九、準備好相關的培訓支持資源

培訓資料及培訓方法決定如何選擇培訓支持資源。一般應包括教室、會議室、工場、教材、筆記本、筆、模型、投影儀、電視、錄像等,這些安排能讓員工從不一樣的角度體會到企業的關懷,所以在設計時需要儘量研究員工的感受。

十、評估培訓效果

企業在實施新員工培訓計劃後,應採用必須的形式,把培訓的效果用定性或定量的方式表示出來。

我們提議企業使用在國內外應用最廣的培訓效果四級評價模型,這個模型將培訓的效果分爲四個層次:

1、反應層,在培訓結束時,經過滿意度調查瞭解員工培訓後總體的反應和感受;

2、學習層,經過考試確定受訓人員對原理、技能、態度等培訓資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行爲層,即行爲改變,確定受訓人員在實際工作中行爲的變化;

4、結果層,即產生的績效,能夠經過一些指標來衡量,如生產率、員工流動率、質量以及企業對客戶的服務等。

企業在對新員工培訓進行評估時要向第三、四層次的評估發展,因爲僅有最終的行爲改變和績效提升才能直觀的說明培訓的價值之所在。企業應注意,培訓評估完成後,需要撰寫培訓評估報告,資料包括培訓項目概況、培訓結果、評估結果及改善提議,以便不斷地展現效果、總結經驗和持續改善。

企業後備人才培養計劃 篇6

1、建立人才發展通道

企業就應爲後備人才建立良好的發展通道,通過人力資源部門與員工個人的面談溝通確定其發展目標和通道,激勵員工不斷提升自己的潛力,實現個人職位提升。通常,企業應爲員工設置管理類和技術類通道,員工可依據自身崗位和條件,選取適合自己的發展通道。

2、完善人才選拔機制

明確的選拔標準,包括企業文化的認同度以及與企業核心潛力素質的契合度等方面。具體標準是針對各類後備人才的入庫標準,包括員工基本條件(學歷、經驗、年齡等)、知識、技能、潛力素質、個人績效等方面。

3、完善培養管理機制

選取適宜合理的培養方法,包括培訓、輪崗、導師、掛職等方式。各種培養方式適用性也不盡相同,所以對於不一樣類別的人才企業應選取適當的方式進行培養。做好培養考覈工作,對後備人才培養效果進行評價,明確後備人員潛力提升狀況,及時發現其在培養過程中的問題,通過面談溝通爲後備人才確定新的培養目標。

4、完善人才退出機制

爲保證企業最優秀或最具潛力的員工能夠進入後備人才梯隊進行加速培養,應建立合理的退出機制,使人才梯隊管理與企業內部選拔和晉升機制相對接,對後備人才產生良好的激勵作用。一方面,表現優秀的後備人才,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在企業出現空缺崗位時,能夠獲得優先晉升的機會。當然,企業應建立並完善內部選拔和晉升機制,明確任用原則和任用標準,完善選拔任用流程,明晰相關職責人,保證晉升選拔公平、公正地進行。另一方面,對於表現較差的後備人員,依據後備人才梯隊淘汰機制進行淘汰。企業應制定合理的淘汰機制,以此充分調動培養對象的用心性。

企業後備人才培養計劃 篇7

廣西高等院校旅遊管理創新型人才培養保障機制研究

伴隨着區域經濟一體化步伐的加快,廣西旅遊業面臨日益激烈的競爭,要想在競爭中把握先機,處於優勢地位,必然要求行業內集聚大批擁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廣西高等院校作爲地方性人才培養的重要機構,能否培養出大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旅遊管理人才,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保障機制的構建和完善。

一、旅遊管理創新型人才的內涵

所謂創新型人才,通常指在學習和工作中能破舊立新,不拘泥於固有思維,勇於開拓和探索,能獨立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高素質人才。而由於旅遊業自身具備一些不同於其他行業的特點,這決定了旅遊管理創新型人才必然包含以下三個方面:

(一)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是創新行爲的有力驅動,它表現爲一種興趣和慾望,對主體的創新行爲具有明顯的調控作用。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化需求,只有具備充分的創新意識,纔有可能超前地開發新的旅遊產品,開拓新的旅遊市場,進而爲行業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而這種創新意識具體表現爲對旅遊發展形勢能保持敏銳的視角,對旅遊新事物有着積極探索的心理取向,並始終保持旺盛的創新慾望。

(二)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是思維主體在探索新知識過程中進行的推理、想象、聯想和直覺的高級思維活動。它不僅“是個性的核心要素、智力的核心成分,更是創新能力不可或缺的元素。”旅遊業本身是高敏感性,極富變化的行業,旅遊從業人員只有具備創新思維,纔能有效地進行產品創新、服務創新、管理創新等創新活動。因此在旅遊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過程中,在幫助學生樹立充分的創新意識之後,應系統地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養成不從衆、不泥古,隨時能以獨特的角度去發現問題、獨立地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

(三)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在一定紮實的知識基礎和經驗積累的基礎上,不斷創建具有獨特社會價值的新事物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潛在心理品質。創新意識作爲一種興趣,要切實轉化爲實際的行動,必須以創新思維作爲方法,以創新能力作爲執行保證。由於現旅遊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新業態擴展迅速,信息更迭頻繁,這意味着旅遊從業人員不僅應具備充分的創新意識,更應該主動擴展自己的知識範圍,以豐富的理論知識形成良好的技術儲備,並在不斷實踐中提高自身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纔有可能將各種極富創造力的想法轉化爲新產品、新服務,促進旅遊業的迅速發展。

二、廣西高等院校旅遊管理創新型人才培養現狀及問題

隨着旅遊業的迅速發展,廣西對旅遊管理創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在這種背景下廣西衆多高等院校相繼開設了旅遊管理本科專業,主要有桂林理工大學、廣西大學、廣西師範大學等13所普通高等院校。綜觀這些高校開設的旅遊管理專業,雖然都較爲注重對人才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但對創新能力的重視卻顯然不夠,從課程設置、教學方式到教學評價等衆多領域,均離創新型人才培養還有一定的差距,因而所培養出來的人才較爲缺乏獨特個性及創新精神,無法滿足廣西旅遊業持續發展的需要。

(一)對創新型人才培養認知不足

目前,廣西大多數高校對旅遊管理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認知存在一定偏差。由於廣西高等院校均爲以培養本科學生爲根本任務的教學研究型高校及教學型高校,其普遍認爲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點羣體應爲博士、碩士研究生等高層次學生,創新型人才培養應爲研究型大學的任務,從而忽視了對本科層次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實際上,“研究型大學培養和造就具有新理論、新思想的人才,教學型高校培養把新思想、新理論、新方法具體轉化爲生產力的人才”作爲中國高等教育基石的教學研究型及教學型高校,更應重視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正是由於對創新型人才培養認知不足,廣西各高等院校旅遊管理專業幾乎均未將對創新素質的要求納入到其正式的培養目標和體系中。因此雖然每年廣西高校招生及畢業人數大幅增加,但能夠獨當一面、創造性解決問題的創新人才仍然較爲缺乏。

(二)教學方式創新性進展緩慢

近年來,廣西部分高等院校對旅遊管理專業相關課程的教學改革進行了不斷探索,促使探究式教學、任務驅動式教學、研究式教學等一些新的教學方式方法開始在越來越多的課程中運用。但是總體而言,以教材、教室和考試爲中心的維持性教學模式,在廣西大部分高校仍然居於主導地位。而維持性教學主要是着重對前人知識的灌輸,對前人經驗、思路的傳承。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只作順向辯護,不能逆向反思;只能靜態複製,不能動態生成;只能被動適應,不能主動建構”。[3]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無法得以充分調動,開拓創新的視界和眼光也被嚴重限制,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大膽探索的精神均極爲欠缺。

(三)創新型師資力量薄弱

創新型旅遊管理人才的培育需要創新型教師的引領。由於長期受傳統教育體制模式影響,廣西高等院校旅遊管理專業師資隊伍的整體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均有所欠缺。這一方面是由於廣西大部分高等院校的旅遊管理專業創設較晚,且脫離於歷史、地理,外語等學科,因此相當數量的教師是從原學科轉行從事旅遊管理教學,缺乏相關的旅遊從業經歷,在教學過程中過於突出理論性,缺乏實用性、創新性。另一方面也由於現行的教師評價制度不盡合理,片面追求科研成果的數量,影響了教師創新的積極性。

(四)創新平臺極爲缺乏

校企合作一直是高校與企業發揮各自優勢,互相支持、共同培養社會與市場需要的人才的雙贏模式,也是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創新能力的絕佳平臺。目前廣西高校開辦校企合作的項目主要集中在理工學科上,旅遊管理專業進行校企合作的方式仍然以校企雙方簽訂實習協議爲主,缺乏真正的校企合作機構。學生實習大多爲頂崗實習,工作也以機械的體力勞動爲主,很少涉及管理環節。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在這種實踐過程中很難得以發揮。正由於旅遊管理專業沒有與企業合作建立真正的運作機構,導致即使學生有創新的意願,創新的成果,也缺乏可供他們操作實踐的創新平臺。

三、廣西高等院校旅遊管理創新型人才培養保障機制的構建

(一)明確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人才培養目標是制定所有教學活動的基礎和依據,它的確定直接影響人才培養的模式與質量。而廣西高等院校現有旅遊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較爲趨同,均圍繞着人才的“應用性”和“複合性”等特性展開,很少將人才的“創新性”這一緊扣旅遊市場需求的特性納入培養目標中。這就直接導致各學校由此展開的教育活動中對創新教育的嚴重忽視。因此構建旅遊管理創新型人才培養的保障機制,首先就必須更新觀念,在人才培養目標中根據學校類型及所處地域的特點,充分明確其對創新素質的要求,突出其創新型人才培養上的個性和特色,並且圍繞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制定相應教學計劃、優化有關課程體系、改革傳統教學方法。在這一系列創新教育活動實施後,更應形成長效機制對人才培養目標是否達成進行常規性的檢驗和評估,從而確保旅遊管理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質量。

(二)增加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資金投入

由於對旅遊管理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視不夠,廣西各高等院校的創新教育資金投入主要集中於理工科,對文科類尤其是旅遊管理專業的創新教育資金投入嚴重不足。而旅遊管理的創新型人才培養過程中,從師資隊伍建設、教學設備更新到創新平臺構建、科研項目啓動均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作爲保障。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廣西各高校旅遊管理專業除盡力爭取地方政府與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對創新專項資金的支持之外,還應該積極與旅遊企業交流與合作,引導旅遊企業逐步成爲創新資金的投入主體,甚至可以考慮銀行貸款等融資渠道,實現多渠道籌集創新專項資金,爲旅遊管理創新型人才培養獲取足夠的資金保障。

(三)建設創新型教師隊伍

旅遊管理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關鍵在於是否具備一支富於創新精神的教師隊伍。只有教師自身具備充分的批判性思維和不斷求索的創新精神,纔有可能在

上大膽改革傳統教學方法,鼓勵學生突破固有思維、挑戰權威,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潛力,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各種創新的項目中,獲得創新成果,提高創新能力。而加強創新型教師隊伍的建設,不僅需要從校外引進旅遊管理領域中的高水平人才,更重要的是培養自身教師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這首先需要學校改革過於單一片面的教師考覈評價制度,爲教師創新營造輕鬆自由的學術氛圍。其次,應大力資助現有教師深造進修、出國考察,以此掌握旅遊學科最前沿的`理論知識;還應鼓勵教師進入旅遊企業掛職鍛鍊,加強與業界的聯繫,豐富其實踐經驗,爲教學和科研的創新加強知識儲備。同時應將這種進修掛職行爲逐步制度化,使得教師隊伍的不斷深造、不斷學習得以常態化、終身化,保障創新活動具有長久的內驅力。

(四)構建多元化學生評價體系

創新型人才思維方式的最大特點是敢於質疑、習慣批判式地看待問題。具有創新潛質的學生通常在

上思維活躍,課外也能夠獨立思考問題,並積極參加各種科研活動。但廣西高校現行的學生評價體系不僅沒有給這些學生的創新活動以足夠的激勵,而且由於大部分課程的考覈方式以考試成績作爲唯一的評價標準,很大程度上將學生限制在單純的聽課、背誦、複習、考試的傳統教育模式當中,大大打擊了學生參與課外調研、進行探索性研究的積極性。因此,要激活學生創新的激情,必然要構建多元化的學生評價體系,以多樣化的方式取單一的考試成績去衡量學生的能力和素質,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靈活運用的程度。廣西高等院校旅遊管理專業可效仿其他地區高校推行創新學分制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這種學分制是“全日制大學生在校期間,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從事創新實踐活動而獲得的具有創新意義的智力成果或參加科技競賽取得優秀成績,經學校創新學分專家評審委員會評審認定後被授予的學分。”

通過創新學分制,學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課堂的限制,通過參與各種科研實踐獲得創新學分,從而達到在制度上鼓勵學生參與創新,在實踐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

(五)提供多層次創新平臺

創新的實現,不僅需要有明確的目標作爲指南、富於創新精神的教師進行引導、大量專項經費給予資助,還需要搭建充足的創新平臺爲學生創新實踐提供場所和機會。因此廣西各高校旅遊管理專業所在院系應該主動與其他專業、院系,甚至旅遊企業共同合作,爲學生搭建多層次的創新平臺,推動其創新理念轉化爲實踐成果。首先應搭建實驗創新平臺,即將實驗室向學生充分開放,使學生能積極利用實驗室進行科研創新活動。其次應搭建學科競賽平臺,即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國家級、省部級的學科競賽,同時還應針對本專業的特色爲學生設計大量技能訓練和競賽,如“自駕車線路設計大賽”“景區活動策劃大賽”等,鍛鍊和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平臺還應包括科技創新實踐平臺,即旅遊院系應該切實與旅遊企業積極合作,共同創辦真正的運作機構,使校企合作落到實處。如廣州大學旅遊學院就與廣州廣之旅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廣東第一個在校內建立的校企合作旅遊機構——“大學城廣之旅實驗旅行社”。該社實行以“校企投入,企業化操作,專業,自主經營,自主,自我服務”的“一二三”運作模式,使學生真正獨立自主地在模擬企業成功組織策劃了一系列的旅遊活動,成爲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最佳平臺,很值得廣西高等院校旅遊專業借鑑。

企業後備人才培養計劃 篇8

一、“卓越計劃”給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提出了新要求

“卓越計劃”的提出旨在培養工程界的領軍人物,除了要求學生掌握本領域的學科基礎理論知識,還要大力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以及人文綜合素質。對於培養醫療器械儀器產業相關的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學生來說,要求學生具有如下方面的能力:具有紮實的理、工、醫等多學科的醫學儀器工程基礎和專業知識;深入理解並掌握醫學儀器工程分析和設計原理,理解醫療器械生產過程中的工程技術問題;具備實現醫學儀器工程相關設計的智慧、能力及奉獻精神;具有寬廣的人文社會科學背景知識。

二、生物醫學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到目前爲止,全國約有140所高等院校開設了生物醫學工程本科專業,所有的培養計劃和方案都只是偏重於相互關聯比較緊密的學科方向,不可能涵蓋所有的學科方向。由此,生物醫學工程學科本科生的培養方案非常多,相互之間的區別還比較大,但它們大多都存在着一些問題。

1、在課程的設置上,內容比較散,課程之間的相互聯繫較少。

生物醫學工程是一門理、工、醫融合在一起的交叉型學科,課程設置除了一些公共課程外,其專業課涉及了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生物技術、數學、物理、化學、醫學基礎等相關課程。在大多數本科院校僅僅是將這些課程簡單地拼湊起來,並沒有很好地將它們的知識點進行融合,形成生物醫學工程領域特色的專門課程。

2.教師的知識結構很難融合多學科的知識,使得課程體系的執行在一定程度上脫節。在大多數院校的生物醫學工程教學任務是由電子、計算機、生物、物理、醫學等領域專家來承擔,他們往往在某一個領域內有很高的造詣,但要結合其它領域的知識就存在一定的困難。這種現象阻礙了本科生培養計劃的實施,也使人感覺課程體系比較鬆散。

3.在培養過程中,學生對生物醫學工程相關產業的瞭解較少生物醫學工程學科是一個年輕的學科,其相關產業更是最近十年才發展起來的,大部分高校與這些企業之間的聯繫不夠緊密,使得學生很難到相關企業開展工程實踐活動。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已開設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部分高校的科研能力有待提高;二是企業主要是以贏利爲目的,不願意接受本科生到企業進行工程實訓。

三、生物醫學工程培養模式改革探索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科定位於醫學儀器相關科學技術問題的研究,並已經被確認爲廣西重點學科。依託於“生物醫學傳感與智能儀器”廣西高校重點實驗室,緊密圍繞“醫藥製造”等廣西十四個千億元產業以及廣西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構建了特色鮮明的“工程應用型”專業學科結構體系。這些改革舉措有效解決了當前生物醫學工程本科專業教學普遍存在的諸多問題,爲工程型生物醫學工程人才的培養提供了新思路。

1、凝練專業方向,領航專業發展。

凝練專業方向,不僅要清楚自己的優勢和特點,還要了解當前科學技術發展前沿、相關企業的技術需求和人才需求。只有不斷加強與醫療器械相關生產企業的聯繫,掌握最新的人才需求情況以及專業需求情況,才能使專業方向緊跟需求,專業才能長期健康發展。

2.加強科學研究,帶動本科教學。

生物醫學工程是一門交叉融合特性非常明顯的學科,這種特性在科學研究尤爲突出。鼓勵教師參與醫學儀器相關的科學研究,積極申報國家、省部級生物醫學工程相關科研項目。特別鼓勵教師承擔相關企業委託的科研項目,這在教學方面至少有三個好處:(1)可以加強高校與企業之間的聯繫,爲學生的實習、工程實踐活動提供實際條件,同時也使相關工程研究可以到生產實際當中;(2)使教師在較短的時間裏快速融合理、工、醫三個學科的知識點,掌握醫學儀器生產過程中的科學問題和工程設計要求,有利於提高教師本身的工程實踐能力和水平;(3)可以組織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包括企業委託的開發項目,使學生有機會參與工程實踐訓練活動,同時,讓學生能夠親歷生產現場,有助於對醫療器械生產過程中的工程技術問題的理解。

3.完善課程體系,適應“卓越計劃”。

生物醫學工程課程設置可採用多任務與相互聯繫的教學規律,鼓勵在課程的設置上注重廣度也有深度。課程的設置必須既重視基礎知識,又突出專業特色;既有較寬的知識面,又有一定的專業深度。主要應包括基礎知識課程體系、專業基礎知識課程體系、醫學知識課程體系、專業知識課程體系和人文社會科學等選修課程體系。在專業課程和實踐課程的設置方面要經過充分的企業調研,廣泛聽取企業相關生產專家的意見,瞭解企業生產中的人才需求進行設置,並要安排足夠的時間到企業去進行頂崗實習。

4.加強與相關生產企業合作,切實提高學生工程實踐能力。

建立高校與相關生產企業的良好關係對於工學本科人才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邀請企業參與院系對辦學方向、發展規劃、專業建設等重大問題的討論和決策,參與學校教育改革、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及時修正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還可以聘請企業有較高水平和富有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與並指導教學活動、實習、畢業設計課題、參與畢業答辯,讓學生可以進行充分的工程實踐能力訓練,切實提高學生工程實踐能力。

5.重視人文素質課程教育。

現代社會對人才要求全面發展,只有專業知識而沒有較好的人文素養和交流能力的畢業生在今後的工作中難以取得事業上的成功。在培養方案中突出了主幹課程同時,儘可能多開設前沿選修課,尤其是反映其專業特色的課程。在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同時,儘可能鼓勵學生參與社會活動,加強人文素質修養。另外,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着力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工程素質和工程能力。將工程建立在與經濟、社會、科學、人文、自然、環境、法律、道德等爲一體的大系統中,把人才培養置於這樣一個大工程背景下,實施工程教育。

總之,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是需求非常旺盛的學科專業之一。在“卓越計劃”的背景下,作爲培養具備解決醫學儀器中的關鍵科學問題的生物醫學工程專業來說,提出了新的發展要求。加強與相關生產企業之間的聯繫和合作,完善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切實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重視人文素質課程教育在工程教育過程中的作用,探索具有時代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實現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本科人才的精細化培養。

企業後備人才培養計劃 篇9

一、遵循原則

1.遵循規律性。堅持系統培養理念,整體統籌各學段,理順各學段的功能定位與育人目標,使其依次遞進、有序過渡。

2.注重整體性。着眼完整人的成長,整體統籌各學科,加強學科間的相互配合,發揮綜合育人功能。

3.體現協同性。整體統籌各類教育陣地與教育類型,實現協同聯動,構建協調一致的育人環境。

二、具體措施

1.實施三段聯動戰略,深化落實貫通培養

着眼於新的大學聯考形勢和學生的未來發展,解決各年級教學研究和實踐中各自爲戰的.問題,在創新人才落實三段聯動責任制,促進我市創新教育教學研究和實踐更加科學有效。

一是根據學生在各年級的年齡特徵、學習心理、學習任務的不同,將三個年級學生應養成的創新習慣、需掌握的創新技能和應形成的創新能力綜合考慮,統籌安排各學段的教學任務,做到三段既相對獨立,又密切聯繫。加強學段間教學內容銜接的研究,協調三個學段的工作步調,實現學段教學和研究力量的優勢互補和各種教育資源的共享,發揮學段統籌協作的整體集成效益。

二是確定具體任務。根據學科教學的特點,統一制定提高創新能力的戰略規劃。跟蹤最新教改成果,提出具有前瞻性的學科教學發展意見。開展三個學段學科貫通培養等重大課題研究。統一組織有關的創新教育活動,爲課堂教學提供正確的導向。發現與解決影響創新教育發展的問題,確定重點研究課題。

三是落實段聯動措施。建立由三個年級教研員組成的學科創新教育研究小組,實行首席教研員制。組長在學科教研工作中要起核心作用,發現問題、設計活動,組織領導本學科其他各學段教研員和教師進行教研教改。分學科制定三段聯動工作計劃,有針對性地設計活動開展研究工作。創新教育研究中心和教研室對學科創新教育教學聯動的情況每半年考評一次,主要是對學科組提出的研究問題、開展的研究活動、研究的成果進行綜合評價。評價結果學科組內實行捆綁式考覈,納入教研員學科負責制。

2.建立創新潛質學生數據庫,聯動跟蹤培養

創新潛質學生是創新活動中涌現出來的具有濃厚興趣、創新思維和動手實能力的學生,對於潛質學生加強跟蹤管理有利於他們的良好的後續發展,同時能夠發揮積極的榜樣作用,使創新學生羣體不斷壯大。

一是學校從創新課程落實及創客大賽、實驗技能大賽、科技節、藝術節等活動中,通過數據跟蹤分析,發現創新潛質人才,形成潛質學生數據庫並及時跟進培養,並推薦參加市級以上創新教育活動。市創新教育研究中心通過搭建各類競賽活動,對學校具有創新潛質的學生進行篩選,建立市級數據庫,推薦參加省級、國家級創新活動。

二是學校通過數據庫關注潛質學生髮展動態,結合人生規劃課程,及時與市創新教育研究中心、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等做好溝通,爲學生後續發展搭建橋樑,爲高中、中職學校提供創新潛質的學生,同時學校結合自主招生政策,爲有創新潛質的學生升入高校牽線搭橋。

3.出臺貫通培養實施方案,提供政策保障

出臺加強中國小創新人才貫通培養實施方案,確保人才貫通培養工作有政策保障。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市級相關部門聯合成立中國小創新人才貫通培養工作領導小組,安排1名局領導分管中國小創新人才貫通培養工作,確定創新教育研究中心負責中國小創新人才貫通培養的管理和業務指導工作。同時,各中國小校要有1名校級領導分管創新人才貫通培養工作。

二是保障經費投入。教育局將中國小創新人才貫通培養經費列入預算,重點支持科技教育資源、基地建設、設備設施購置、科技競賽活動舉辦等工作。各學校在公用經費中安排創新人才教育經費,重點用於活動耗材的購置、活動資源的引入、校內外活動的實施。

三是完善評價制度。教育局把學校創新人才培養工作列入教育工作檢查評估的重要內容;各學校對創新教育活動輔導教師工作納入學校評價系統。學校對學生參加創新教育活動進行多元、動態、過程性評價,並將考覈結果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範疇。對高中學生創新成果記入檔案,賦予相應學分,建立創新人才培養與高校自主招生相對接的優先錄取制度。

企業後備人才培養計劃 篇10

第一、構建青年人才培養管理體系的意義

健全完善青年人才發現、培養、管理和激勵機制,建立更加有利於青年成長、滿足企業事業需要、符合企業發展規律的人才培養體系。努力培育具有一流職業素養、一流業務技能、一流工作作風、一流崗位業績的青年人才隊伍。

通過該體系的建立,公司將進一步明確不同序列青年人才的發展路徑,並以職業發展路徑爲基礎制定企業崗位能力管理體系。在此基礎之上,建立合理使用的人才識別體系,並給予不同層次的人員相應的培養機會,通過科學適用的體系流程及豐富多樣的培訓課程,充分利用內部聚集的資源,解決公司核心人才的差距問題,爲企業發展戰略,提供強有力的人力資源保障支持。

第二、公司青年人才培養管理體系

一、基本制度與體系

(一)管理組織

青年人才培養管理體系的管理組織包含一個決策機構,和一個實施機構。青年人才培養決策機構是人事委員會,由公司領導、人力資源部人員、其他相關人員構成。青年人才培養實施機構是人力資源部培訓站,負責青年人才培養工作全面實施。

(二)青年人才的標準

1. 青年管理人才

從事黨政、生產經營管理工作,年齡在35週歲(含35週歲)以下;本科及以上學歷、工作5年以上、中級職稱或中級職業資格證書;獲得青年管理能手、或優秀管理成果獎、或具有獲得推廣實施的科學管理方法實踐;具有紮實的專業知識、有創新和實踐能力、有培養和發展潛力的員工。

2. 青年技術人才

從事科技研究、技術服務、產品生產工作,年齡在35週歲(含35週歲)以下;大專及以上學歷、中級職稱;工作業績突出的員工。

3. 青年技能人才

從事技能操作工作,年齡在35週歲(含35週歲)以下;高級工資格證書或被評爲總公司高技能人才;工作業績突出的員工。

(三)青年員工的職業發展路徑

1. 青年管理人才職業發展路徑

見習→科員→主辦→主管→崗位經理→部門經理→更高

2. 青年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路徑

畢業生→見習→技術員→助理工程師→工程師→資深工程師→更高

3. 青年技能人才職業發展路徑

畢業生→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更高

(四)公司的崗位能力管理體系

在確定了公司的職業發展路徑後,以此爲基礎制定崗位能力管理體系。該體系主要包括三個方面,通用素質、專有能力、崗位技能。通用素質和專有能力,主要是體現戰略目標及業務發展對員工核心素質能力的整體要求;崗位技能則是要體現專業特點及職責分配對員工履行日常工作的具體要求。

四、人才識別與篩選

識別於篩選青年人才,首先要建立公司關鍵崗位繼任計劃,以其名單作爲青年人才識別的基礎,然後運用崗位能力管理體系對名單內的員工進行潛力評價,接着按照崗位序列的不同,結合能力評價與業績評價兩個維度建立九宮格,篩選出本序列的業績與能力均表現優秀的青年人才作爲培養的重點對象。

五、人才培養與培訓

(一)各階段青年人才培養重點

20__年-20__年入職青年員工爲精英型培養,這些青年員工進入公司已經5年以上,對公司及行業均一定的認知,對於這個層次人員的培養,應注重綜合能力與素質的提高,通過培訓使他們早日成爲青年管理人才、青年技術人才以及青年技能人才。

20__年-20__年入職青年員工爲大衆化培養,這些青年員工進入公司基本不滿3年,由於煤炭行業的工藝流程複雜的特性,因此對於20__-20__年入職的青年員工的培養,應該以掌握基本的崗位知識的培訓爲主,使他們在日常授課及多種形式的培訓中儘快掌握管理的基本流程及特點、技術的基本原理及要素、生產的基本操作及要點。

(二)青年人才培養導師制

1. 導師制的原則

“導師制”是指企業中富有經驗的、有良好管理技能的資深管理者或技術專家,與新員工或經驗不足但有發展潛力的員工建立的支持性關係。

2. 在確定了內部導師後,將導師按照級別劃分,並建立相應的導師庫。

3. 指導內容導師爲學員制定年度培養計劃是導師制得以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但是不同級別的導師、不同層次的學員在制定年度培養計劃的過程中側重點所不同。

(三)青年人才培養的形式

在建立導師制的基礎上,採用多種形式進行青年人才的培養。

1. 青年管理人才的培養形式:

日常培訓:按照建立的崗位能力體系評估結果進行日常的課程培訓。

崗位輪換:按照公司《崗位輪換管理辦法》由人力資源部安排輪崗,拓展其專業廣度。後備管理幹部的崗位輪換所涉及的崗位應儘可能多的包含整個管理流程的工作環節,通過這些崗位的輪換可以使後備管理幹部充分掌握整個工作流程的運轉模式,更好的管理全局。

列席高層會議:列席必要的公司高層會議,提高其對公司運營的全面認識。

高校管理課程:積極聯繫高校聯辦的管理課程,提高理論知識高度。

2. 青年技術人才的培養形式:

日常培訓:按照建立的崗位能力體系評估結果進行日常的課程培訓

崗位輪換:後備技術骨幹的崗位輪換應選擇工作流程縱向延伸的相關崗位,通過在這些崗位上的輪換,可以使後備技術骨幹進一步熟悉整個技術流程的銜接要點,對今後技術水平的提高確定方向。

挑戰性項目小組:以公司面臨的技術難題爲基礎成立項目攻關小組,並以解決問題爲導向提供培訓課程。具體的實施流程是要先根據不同的序列成立相應的項目小組。然後由各個小組選擇自己的課題,管理幹部課題可包括,管理問題解決方案撰寫、制度的編寫、流程的優化等;技術骨幹課題可包括,技改技措方案的撰寫、技術難題的改進措施等;崗位能手課題可包括,生產流程的改進建議、生產操作的改進方案、產線漏洞的改進建議等。然後個小組根據自己選擇的課題進行研究,在整個課題研究期限內,各個課題小組可根據需求,利用各種方法、手段、措施、工具。最後在規定的截止日期內,由小組成員提交項目課題研究成果,並向領導做出彙報。企業會根據不同的小組課題,爲小組選派指定的導師,導師全過程指導課題小組直至完成課題成果。

3. 青年技能人才的培養形式:

日常培訓:按照建立的崗位能力體系評估結果進行日常的課程培訓。

崗位輪換:崗位能手的崗位輪換應選擇工作流程橫向延伸的相關崗位,通過在這些崗位上的輪換可以使後備崗位能手更加清楚整個生產流程,爲進一步提高各個環節的工作質量奠定基礎。

職責擴大化:給予其更寬泛的職責範圍,提高其專業寬度。

企業後備人才培養計劃 篇11

一、培養原則

1、人力資源部制定後備梯隊人才培養實施計劃。計劃制定原則遵循管理與生產技術人才雙向培養模式,體現從低層次到高層次的層次性和逐步深化。

(1)管理渠道:公司員工經過自我推薦、選拔、考覈後,可參與後備梯隊人才培養計劃。如果他們在實習期間通過培訓和評估,他們可以參加公司管理職位的競爭。通過面試的人員不需要在實習期間工作。沒有實習的學生需要在實習期間(3-6個月)通過評估。

(2)生產技術渠道:公司員工經自我推薦、篩選、評估後,可參與後備梯隊人才培養計劃。通過培訓並完成相應的任務指標後,可在公司生產技術崗位時參加競爭性招聘。面試合格後,通過實習期即可上崗。

2、充分利用公司各種資源,通過人力資源部與各部門分工協作的方式實施培訓計劃。

二、培訓體系

(一)建立以教育培訓、個人提升、導師指導、行動學習爲核心環節的後備人才培訓體系。

(二)具體培訓方法

1.教育培訓

(1)課程研究:由公司安排或個人選擇的外部專業機構組織的公開課程、論壇和交流會。

外部培訓驗收:提交一份書面的“培訓總結”或結業證書,以評估他們是否轉入培訓(培訓次數)以及所學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程度(質量評估)。

主要通過內部和外部資源集中學習和研究管理知識和技能相關課程。

(2)教育晉升:個人選擇在公司外申請教育晉升。

教育驗收:提交畢業證書或結業證書。

(3)外部調查:根據工作需要,公司安排後備人才參加相關調查、參觀、培訓、交流等

學習驗收:提交調查報告,評估是否轉入培訓(培訓次數),以及所學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程度(質量評估)。

以加強對標企業的學習,增加後備人才的知識,促進各種創新實踐在公司的實施。

2. 個人提升

(1)溝通與討論:公司安排或選擇

學習接受:提交討論報告

探索內外部資源,開展同崗位對話交流和行業標杆,發展思維,學習創新,通過團隊建設活動等管理主題討論交流經驗。

(2)書籍閱讀:個人選擇對崗位有幫助的'書籍

學習接受:提交閱讀經驗

通過閱讀對崗位有幫助的各種優秀書籍,獲得各方面知識、技能和素養的提高。

(3)資格認證:選擇個人參加各部門或協會舉辦的職稱職業資格培訓和考試,並取得相應的資格認證。

學習驗收:提交資格證書

3.導師輔導

(1)一對一導師輔導:公司安排每個後備梯隊人才都有一名上級作爲導師。

學習接受:提交導師指導記錄

(2)高層對話:公司安排後備梯隊人才與公司高層聯繫,定期進行職業對話。

學習接受:學習經歷

4.行動學習

(1)項目經驗:公司安排後備梯隊人才領導相關工作項目(每年至少兩次)

學習驗收:提交報告、經驗、案例或評估表,通過實際項目經驗促進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同時,通過細化工作實踐案例來檢驗學習效果。

(2)代理測試:公司安排後備梯隊人才暫時充分代表計劃培訓崗位。

學習接受:通過對後備人才代理期工作的評估,提交報告、經驗、案例或評估表,提前發現管理過程中需要改進的方面,以便提前避免他們,防止將來晉升後出現無能。代理期間,試驗次數不得少於三次。

(3)實習培訓:由公司安排或個人選擇以本系統部門或高級管理助理的形式進行實習。

學習接受:提交報告、經驗、案例或評估表。

在實習期間,我們將通過參加各種會議、決策和項目,深化梯隊人才的業務潛力和管理潛力。

一般基層主管的實習期原則上爲3個月,中層主管的實習期爲6個月或1年。具體實習時間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4)跨學科實習:由公司安排或個人選擇,根據崗位熟練程度,可進行跨學科、跨學科的工作實習培訓。

學習接受:提交報告、經驗、案例或評估表

三、培訓材料

(一)公司安排(共同要求):基本管理知識+管理技能(自我管理、他人團隊管理等)。

個人選擇(個人需求):業務潛力短板+管理實踐操作(項目管理、成本管理、質量管理等)。

社會組織:由專業培訓機構和學院組織的各類管理培訓、專業主題培訓、教育推廣培訓等。

(二)培訓課程

1.主角認知

(1)主角、管理者的地位和責任

(2)管理者的素質要求

2.管理技能

(1)團隊建設與管理

(2)企業目標與績效計劃

(3)溝通與協調(跨部門溝通與合作)

(4)培訓與激勵(下屬的指導與培訓)

(5)績效管理

(6)安全管理

(7)工作部署

(8)如何提高員工的工作績效

3.管理實務

(1)生產計劃的編制和控制

(2)成本控制和質量管理

(3)設備管理,物資管理

(4)人員配置管理

(5)過程管理

四、過程控制

(一)溝通機制:加強與後備梯隊人才的溝通,瞭解他們的想法,及時解決相關問題,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

(二)反饋機制:及時向自己和相關主管反饋梯隊人才的工作表現和學習成果

(三)考覈機制:實施定期考覈,對優秀者給予表揚和鼓勵,對一般人給予相應的要求和壓力。

五、培訓考覈

(一)考覈指標:專業知識權重50%、工作潛力權重30%、專業素質權重20%。詳見《後備梯隊人才培訓實施考覈表》

(二)考覈數據記錄:共有四種培訓材料:教育培訓、個人提升、導師指導、行動學習。根據實際培訓情況細分爲課堂表現、提交培訓總結、閱讀體驗、項目體驗表現、工作案例抽取、培訓調動次數、調動培訓質量評估、調查報告撰寫質量評估等類別,這些過程數據將以電子方式記錄在後備梯隊訓練檔案登記表的臺賬中,並保存在專用檔案袋

(三)評估結果的應用:實施階段的評估(每季度一次),考覈得分在80分以上(含80分)爲合格,合格者繼續培訓不合格人員

企業後備人才培養計劃 篇12

爲加強我院醫學人才梯隊建設,培養和造就一批優秀青年醫學專家,進一步推動學科帶頭人後備人才的培養,加快提升我院臨牀醫學技術水平,特制定“X醫院優秀青年醫學人才培養星火計劃”(以下簡稱“青年人才星火計劃”)。

一、培養目標

青年人才星火計劃擬每2年選拔10名優秀青年醫學工作者,其中醫療6名,醫技2名,護理2名。以在臨牀一線帶教爲主要方式,經過2年有計劃的嚴格培訓,使他們成爲具有紮實的理論基礎、豐富的臨牀實踐經驗以及較強科研能力的人才,爲形成新一代醫學專家隊伍奠定基礎。

二、組織管理

醫院組建X醫院人才培養星火計劃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負責“青年人才星火計劃”的統一組織和實施。“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下稱“領導小組”辦公室),辦公室設在人事科,負責具體落實日常工作。

三、選拔範圍和條件

(一)“青年人才星火計劃”培養對象的選拔範圍爲:全院所有醫療、醫技和護理從事一線業務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

(二)“青年人才星火計劃”的申報人必須符合以下基本條件:

1、愛崗敬業,事業心強,醫德高尚、治學嚴謹,具有求實、創新、協作和奉獻精神;

2、年齡在40歲以下(申報當年1月1日以前出生);

3、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臨牀醫生須是第一學歷),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有較強的外語聽、說、讀、寫能力,並能較好地運用外語瞭解、學習新技術;

4、對本專業基礎知識及實踐技能有較深厚的基礎,具有發展潛能,有較強的消化吸收新技術的能力;

5、近三年內無重大醫療事故、工作差錯,有良好的醫德醫風。

(三) 青年人才培養對象所在科室必須能切實保證培養按計劃進行,並能切實保證提供優秀指導老師在臨牀或科研一線固定帶教。指導老師醫療、醫技一般爲學科帶頭人或科主任,護理爲護士長或副主任護師。

四、申報和評審程序

“青年人才星火計劃”每2年選拔10名優秀青年醫學人才。按照本人申請,指導老師及科室推薦,公開、公正、擇優選拔的原則,經專家進行專業評審後,由“領導小組”審定入選名單。申報和評審的具體程序如下:

(一)申報:“青年人才星火計劃”由個人提出申請,經指導老師同意後,由所在科室擇優推薦,並報“領導小組”審覈確定。

“青年人才星火計劃”申報材料共包括兩大部分內容。第一部分爲申報書,包括申報人基本情況,由申報人根據要求如實填寫;第二部分爲推薦書,主要內容爲指導老師意見、科室推薦意見及培

養計劃和措施(包括固定帶教老師的基本情況),由所在科室具體填寫。申報書和推薦書填寫內容應準確無誤並由業務主管部門審覈蓋章後,統一報“領導小組”辦公室。

(二)初審:由“領導小組”辦公室根據申報書和推薦書等相關材料,對申報人的申報條件進行初審,符合條件者進入筆試和複審。

(三)筆試:考試內容包括專業基礎知識、臨牀實踐技能和英語水平。

(四)複審:由“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相關專家組成評審專家組,結合筆試成績,根據“評人爲主”的原則,對申報材料進行專業性的全面評議並排序,“領導小組”根據排序擇優選出面試對象。

(五)面試:由“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評審專家組對面試對象進行面試。通過申報人的答辯,評審專家根據申報人的思維能力、基礎理論知識、實際操作能力及發展潛力等進行評估,並綜合評估申報人帶教老師的能力、申報人所在科室配套支持力度、學科環境氛圍等方面的因素,結合醫院學科建設的有關情況,在全面分析和比較的基礎上,採取評分和投票相結合的方式,客觀公正地作出面試對象擇優錄取的排序。

(六)公示:經評審專家面試後的擬入選對象,在醫院公示欄進行公示,徵求羣衆意見。

(七)審定:領導小組在評審專家組評審結果的基礎上,結合公示情況,審定入選“青年人才星火計劃”的培養對象名單。

五、培養經費

(一) 每位列入計劃的培養對象資助額度爲1萬元/年。經費主要用於培養對象開展相應的臨牀科學研究、培訓提升、參加相應的學術活動等。

(二)培養經費由培養對象按制定的計劃由醫務科審批後使用。財務科進行專項管理,實行單獨計帳,專款專用。因個人原因中斷培養計劃的,已用款全額退還醫院。

六、培養和管理

(一)醫院與培養對象所在科室及其業務主管部門簽訂培養人才項目協議,明確各方的職責和任務,各司其職、互相監督,確保“青年人才星火計劃”順利實施。

(二)醫院除培養經費資助外,爲培養對象在臨牀實踐、學術交流、信息傳遞及相應的科研等方面創造一定的條件;培養對象所在科室位必須提供必要的支撐條件,並切實保證提供優秀老師在第一線固定帶教。

(三)醫院建立“青年人才星火計劃”信息管理檔案,制定考覈和評估的指標體系,對培養對象實行動態跟蹤管理,定期考覈,並組織中期評估和終期綜合評估。考覈評估的重點是培養對象實際業務水平、組織管理能力以及醫、教、研實績是否按年度計劃完成等。根據考覈和評估的情況,報“領導小組”同意後,在原核定的經費額度上,適當調整培養對象的下一年度經費支持力度。對未能按時完成培養計劃進度的,由“領導小組”辦公室提出整改意見,

培養對象所在科室在一定期限內予以整改,並提交整改報告,“領導小組”視整改情況決定是否撤銷培養計劃,對確實難以按期完成培養計劃的對象,予以撤銷培養計劃。

(四)培養期間,培養對象每年必須完成至少1個科研項目的申報,參加相關專業學術會議1次,完成2篇省級或省級以上論文的發表,承擔1次大學教學活動和6次實習醫生的集中教學。

(五)各有關科室根據培養對象原有基礎,因人而異,有針對性地推薦並採取措施加以培養。培養對象所在科室應積極在工作、學習和日常管理方面爲其創造條件和機會,使其在學術或技術崗位上擔任一定職務,優先參加有關專業委員會工作,鍛鍊其組織能力。

(六)培養計劃完成後,培養對象須認真撰寫總結報告,於培養期限到期後1月內將總結報告及相關附件(已發表論文、科研原始記錄或其複印件、經費使用情況等)交由“領導小組”辦公室,由“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專家進行評議。

(七)經費由財務科和審計科審覈管理。

企業後備人才培養計劃 篇13

一、工作背景:近年,隨着市民生活水平普遍提升,對供水服務要求不斷提高,公司以“顧客滿意”爲第一目標,制訂了企業未來五年供水規劃。而就企業人力資源現狀,存在管理人員學歷、職稱,職工技術等級、文化程度四偏低以及專業技術人才和黨政經營管理人才兩缺少的現狀,企業發展與人才需求之間存在着較大的缺口。青年興則企業興,青年強則企業強。要實現企業發展目標,必須從現實出發,轉變觀念。根據前期對企業青年職工學習需求及在讀教育情況顯示,目前企業青年職工已認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積極性很高,他們將學習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青年中有34%的人利用業餘時間進行學歷再教育,有41%的人每天花2小時以上看書、閱讀,有33%的人經常閱讀與專業有關的著作或文章,35週歲以下青年職工學習需求度依次爲:崗位相關知識、計算機、外語、企業管理、法律等,我們應針對青年需求,以崗位爲核心,因人制宜開展各類學習培訓活動,不斷加速青年人才的培養。在公司黨政支持下,由政工部、企業管理部、團委三方合力,共同實施35週歲以下青年實施三年人才培養計劃,爲青年進行職業生涯導航,努力建設一支思想好、業務精、能力強、作風正的青年人才隊伍,更好地發揮他們在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各項工作中的生力軍作用。

二、工作目標:人才是企業發展的原動力。根據公司發展要求,確立了“重點人才重點培養,優秀人才優先培養,緊缺人才加緊培養”的工作方針,通過多方位、多層次、多形式的教育和培養,努力實現廠科級幹部複合型(知識廣、業務精、管理嚴);管理人員專業型(業務精、善管理、協作好);關鍵崗位技術工人一專多能型(精一門、會二門、懂三門)的目標,爲企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力資源保障。

三、具體實施:

1、上下聯動,實施針對性培養。人才培養作爲一項長期系統性工程,需要企業各部門通力協作,羣策羣力,形成上下聯動,橫向合作的工作格局。在選“苗”上,眼睛向下,面向基層,開闊視野,既要對現有骨幹出課題,壓擔子挖掘潛能,提高技能,又要大膽啓用新人,廣納賢人,通過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二級聯動,經民主推薦,逐一分析,列出有培養前途的35週歲以下青年,按計劃分期分批進行培養。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我們應注重對企業內部的優秀青年幹部、專業技術人員的培養、舉薦,通過加強對企業發展重要、關鍵崗位人才的培養力度,不斷提高青年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實現企業發展與人才需求相匹配。

2、落實措施,開展階段性推進。青年人才重在培養,貴在教育。爲了更好落實人才培養三年規劃,在對青年進行學習需求調研的`基礎上,針對青年特點,有針對性、分階段實施具體培養措施,以項目運作方式,不斷提升青年思想修養、理論水平與業務技能。

1)第一階段:基礎培訓。針對對象:新進公司參加工作的青年以及掌握一般操作技能,進取向上,努力鑽研業務知識的青年。實施目的:瞭解行業特性、企業情況,按照崗位要求有針對性地進行崗位培訓,提高業務技能,引導青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強企業榮譽感,職業責任感。主要措施:技術等級培訓。針對前一階段調研中所顯現的職工技術等級偏低的現狀,我們將加大技術等級培訓力度,通過擬訂年度技術登高計劃,組織人員參加水務宣傳教育培訓中心或社會技術培訓機構的相應培訓班,不斷調整各等級職工比例,經過三年努力,企業內逐步形成以中級工爲主體、高級工爲骨幹的職工隊伍。崗位專業培訓。爲建設現代化的供水企業,近年,公司引進了不少先進設備與技術,不少青年被安排在崗位一線。我們將根據企業實際需求和缺啥補啥原則,加強對有持證上崗要求的崗位(工種)以及企業生產、水質、服務等專業崗位的實務培訓。今年配合污泥處理項目運行已對相關人員進行了污泥脫水處理工藝的崗位培訓,今後幾年還將針對原水預處理、深度處理項目的啓動,開展相應的崗位培訓,使青年熟練掌握新技術新工藝,努力成爲崗位技術能手。

2)第二階段:能力提高。針對對象:企業內具有較強責任心,一定工作能力,擔任班組長或專業技術骨幹的優秀青年。實施目的:引導、帶領青年立足本職,開展崗位建功,拓寬業務知識面,積累更多實踐經驗,在思想修養、理論水平、業務技能上不斷有新提高。主要措施:開展“導師帶徒”活動。

企業後備人才培養計劃 篇14

爲了建立有效的後備幹部培養機制,有計劃、有步驟地合理開發和培養後備幹部隊伍,以便建立公司的後備幹部梯隊,爲公司持續快速發展供給人才資本支持,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養目標

堅持“專業培養和綜合培養同步進行”的後備幹部培養方向,即培養在某一專業工作內掌握較高技術水平並熟悉本工作領域其他相關知識,且有較高管理水平的複合型後備幹部人才。

二、培養對象

__公司中層管理人員後備人選。

三、培養週期

一般爲1-3年。

四、培養原則

1.循序漸進的原則

2.學習與工作相結合的原則

3.注重發展潛力,重在培養提高

4.備用結合、動態管理的原則

5.分級分類管理、突出重點原則

五、培養職責

公司領導班子負責確定後備幹部候選名單、審定培養計劃、最終審議培養效果的評估和後備幹部的晉升。

公司人力資源管理部負責組織後備幹部培養計劃各項工作的開展:如在崗培訓的落實和監督、崗位交流、培養效果的評估等。

各部門領導爲其所管理部門後備幹部培養的輔導人,負責協助後備幹部制定培養提升計劃,對日常各項培養工作的開展進行指導。

六、培養方法

(一)定期業務培訓

1.每年由市分公司外聘培訓師,對後備人員開展一次管理技能提升培訓,時間一般安排在每年的5-6月;培訓結束一個月內,後備人員需要提交培訓心得體會到人力資源部,字數1500字以上。

2.每季度由人力資源部指定2門網上大學課程,要求後備人員及現有中層領導進行網上學習。同時要求後備人員根據個人提升需要,自選2門網上大學課程進行學習。每季度次月提交上一個季度的網上大學學習心得到人力資源部,字數1000字以上。

3.由人力資源部組織相關專業部門每年精選2-3本書箱或影音資料,由後備人員及現有中層自學或集中學習。在規定學習時間結束一個月內提交學習心得並交人力資源部,字數1000字以上。

4.每半年由人力資源部牽頭各專業部門,根據以上培訓及學習資料,組織理論考試(主要包括案例分析、理論知識、邏輯知識、行業情景、企業主要生產經營工作等),目的是對後備人員的學習情景及綜合本事提升情景進行評估。

(二)負責專項工作

有意識地安排後備幹部做一些時間緊、任務重、突擊性較強的實際工作,使他們在實際工作中經受鍛鍊和考驗。主要如下:

1.負責本領域兼職內訓工作:由人力資源部徵集各專業部門意見,制定專題培訓計劃,由相關領域人員負責專項課題培訓,一般每人每年至少有2個專題的兼職內訓任務。經過兼職內訓工作提高後備人員的學習本事、溝通和表達本事、組織本事。

2.負責帶領“營銷突擊隊”或“營維突擊隊“開展專項突出活動,經過實戰提升組織本事和帶隊伍本事。

3.根據公司領導和專業部門需求,有針對性的負責臨時性的專項工作,經過專項工作提升業務本事、計劃本事和組織本事。

4.後備人員每年至少開展1次基層專題學習調研,每次調研時間一般爲一週,經過基層調研,並撰寫一篇不少於20__字的調研報告。使後備人員瞭解一線生產經營情景、運作情景以及存在的主要問題,提高服務基層的意識和處理基層問題的本事。

(三)實行後備幹部定期談話和交流制度

1.公司領導每年要對所分管的後備幹部談話至少一次,人力資源部領導要對所有的後備幹部談話至少二次,瞭解他們的思想、工作情景,肯定成績、指出不足,多鼓勵,讓後備幹部時時自重、自警、自省、自律,到達教育幹部、解決問題的目的,幫忙解決後備幹部認識及工作中的不足,提高綜合素質,不斷提高解決各種問題的本事。並將談話資料作爲培養考覈後備幹部的一項重要措施。談話記錄詳見附件一。

2.在日常管理中,要經常瞭解後備人員思想情景,及時發現各種思想傾向和問題,及時進行幫忙教育。對工作和學習中出現的困難,公司領導及人力資源部要及時談話,幫忙分析原因,解決實際困難,鼓勵和支持後備幹部大膽工作。

(四)崗位交流鍛鍊

1.市分公司本部較爲成熟的後備幹部,由市分公司黨委有計劃的分批安排到縣分公司、鄉鎮支局等一線去工作,一般以掛職支局長或縣分公司總經理助理主爲、擔任一線主管爲輔助的方式,向基層學習,積累經驗,提高自身素質。掛職鍛鍊時間一般爲1年。

2.各縣分公司較爲成熟的後備幹部,由市分公司黨委根據培養方向,有計劃安排到市分公司管控部門或業務部門工作,重點安排到市場部或網絡運營部任主管,使後備幹部全面瞭解公司的工作及運作模式,增強全局觀念和統籌本事。掛職鍛鍊時間一般爲1年。

3.加強其他後備幹部交流換崗,使幹部得到多方面的鍛鍊,增加多方面的才幹。

(五)建立後備人員專職導師制每名後備人員指定2名導師,其中1名爲本單位的正職領導,另1名根據培養方向選擇其它相關部門領導擔任導師.導師要負責對後備人員進行輔導,主要是專業知識、經濟管理本事和領導水平的綜合培養,儘可能在部門內部給予後備人員更多的鍛鍊機會,同時每季度必須與後備人員進行一次溝通交流(填寫附件一),瞭解他們的思想、工作情景,肯定成績、指出不足,多鼓勵,讓後備幹部時時自重、自警、自省、自律,到達教育幹部、解決問題的目的,幫忙解決後備幹部認識及工作中的不足,提高綜合素質,不斷提高解決各種問題的本事。同時導師應當每年負責組織本單位績效考覈小組對後備人員進行年度考覈及評估,將考覈結果按附件二要求報人力資源部備案,作爲後備人員任用的重要依據之一。

對於履行導師職責較好,能夠按期溝通並有溝通記錄、每年度提交考覈評估情景,所指導的後備人員晉升爲中層領導且該後備人員認可導師培養工作的,給予導師獎勵1000元人。

(六)參加公司重要會議

後備人員每月必須參加市分公司的經營分析會及其它指定參加的會議,各部門領導應儘可能安排後備人員參加本單位的各項會議,使後備人員掌握公司生產經營情景,提高後備人員的信息量及全局觀念,掌握公司的工作重點,爲今年任職積累知識和經驗。

(七)召開年度工作彙報會

每年11月初舉辦一次後備幹部學習及工作彙報會,由公司領導及人力資源部領導聽取彙報。後備人員需要彙報的主要資料包括:自我一年來的工作成績、主要提高、收穫體會、存在不足及下一步本事提升計劃。彙報時間爲每人10分鐘,然後由公司領導及人力資源部領導點評,幫忙後備人員發揚成績,克服缺點,總結經驗,提高本事。

七、其它要求

(一)建立後備幹部信息庫。由人力資源部負責建立後備幹部信息庫,包括後備幹部簡要情景登記表、年度考覈材料、民主測評情景、培養和獎懲情景等。

(二)實行動態管理。後備幹部隊伍既要堅持相對穩定,又要實行動態管理。每年根據考覈及培養情景,淘汰部分年齡偏大、成長慢、不適應中層領導培養需要的人員,缺位時經過公開選拔方式予以補充。在出現相關問題時能夠隨時對人員做出相應的調整。

(三)堅持備用結合的原則。能夠將後備幹部理解培養、實踐鍛鍊和學習等方面表現,作爲提拔任用領導幹部的重要依據。今後,公司提拔任用的中層管理人員,儘可能研究在後備幹部中產生。

(四)各部門領導應給予後備人員更多的鍛鍊機會,支持後備人員培養工作,保障後備人員的學習、培訓及鍛鍊時間。

(五)各縣(區)分公司及各部門應當參照本辦法對本單位的班組長及有潛力的員工進行培養,提高人力資源整體素質。

企業後備人才培養計劃 篇15

摘要:“卓越計劃”是促進我國由工程教育大國邁向工程教育強國的重大舉措。以湖南工程學院實施“卓越計劃”爲背景,討論與研究在頂層設計指導思想、組織管理和保障體系、課程教學體系、教學方法、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的工作,並重點探討了實施“卓越計劃”的重點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機制,以期構建人才培養與質量提升新機制。

關鍵詞:卓越計劃;人才培養;質量提升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xx)34-0037-03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以下簡稱“卓越計劃”)是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計劃,旨在爲各行業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卓越工程師後備人才,是促進我國由工程教育大國邁向工程教育強國的重大舉措。“卓越計劃”對優化專業結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改變目前高校人才培養和行業企業需求脫節的現象具有重要的示範和引導作用。

湖南工程學院作爲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在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積澱了62年的辦學經驗,已形成較爲鮮明的辦學特色。作爲首批參與“卓越計劃”的高校,湖南工程學院把實施“卓越計劃”作爲學校發展的重要契機和重大教學改革工程先期啓動20xx級“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和“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兩個專業。四年來學校圍繞“卓越計劃”在人才培養與質量提升機制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人才培養標準制定是實施“卓越計劃”的先導點

“卓越計劃”人才培養標準分爲通用標準、行業專業標準和學校培養標準三個層次。其中,通用標準規定各類工程型人才培養都應達到的基本要求,是國家層面的標準,也是制定行業專業標準和學校培養標準的根據和基礎,是制定行業專業標準和學校培養標準的宏觀指導性標準和基本標準。依照我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試行)提出工程專業畢業生必須達到l0個方面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湖南工程學院制定“卓越計劃”專業培養標準和培養方案的指導思想是以社會需求爲導向,以工程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爲主線,以校企合作爲背景,以課程整合爲突破口,努力提高學生的工程意識、工程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培養造就一批創新能力強、適應企業發展需要的工程技術應用型人才。

二、人才培養模式是實施“卓越計劃”的創新點

“卓越計劃”追求的是卓越的精神與卓越的態度,推行的是高校與企業聯合培養,強化的是學生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湖南工程學院創建行業與企業深度參與的卓越計劃“3+1”人才培養模式,即前3學年主要在校內學習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理論知識,結合專業內容適當穿插企業短期實習;最後一年在企業集中實踐和畢業設計。集中實踐安排在第七學期,採用“項目制”和“輪崗制”模式,畢業設計安排在第八學期,在校企雙方導師共同指導下進行。

爲制定完善的“3+1”人才培養模式,湖南工程學院多次與不同類型的企業研討人才培養方案,尤其是針對企業學習方案的研討,校企雙方合作制定了企業學習培養方案、企業學習人才培養標準與評價機制、企業學習生活管理機制、企業學習工程教學團隊。如表1爲機設專業學生赴某企業學習前2個月的安排。

表1 “卓越計劃”——企業教育培養計劃(**公司)

培養目標:

通過企業1年時間的培養,使學生將理論應用於實踐,掌握機械專業知識及實踐操作技能;具備參與項目開發、技術創新的初步能力;同時具備一定的職業綜合素質;提升其溝通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及團隊合作能力,進而達到融研發工程知識、技能、素質爲一體的卓越工程師的基本要求

序號培訓時間培訓部門培訓內容培訓要求實施

負責人考覈

方式備註

11人力資源部企業介紹、管理制度學習、企業文化介紹、安全教育、行業發展介紹熟悉企業發展歷程、企業文化、管理制度;具有對社會及企業環境的認知;企業運作模式的認知能力人力資源部主管考試

22生產車間根據3D模型,在輔導員的帶領下組裝設備能夠看懂3D圖並能依圖組裝部門經理&企業導師實踐操作實習報告

1 學習和認識各種電器、氣動、五金元件性能、用途、原理能夠識別各種元件實物,並瞭解其性能及使用

2 學習使用solidwork

繪圖軟件能夠用solidwork繪圖

2 認識各機構動力元件動作時序瞭解動作元件在設備中作用

1 學習模具及各機構的組裝要領瞭解設備機構件組裝關鍵點

三、組織管理機制是實施“卓越計劃”的保障點

1.責權利清晰的組織架構

爲加強對“卓越計劃”實施工作的組織、領導、管理、協調,學校成立了基於學校、教學院、專業等不同層面的各類工作組織,形成了一個層次清晰、職責明確、責權利平衡的組織管理保障體系,湖南工程學院“卓越計劃”組織管理體系如圖1所示。

學校“卓越計劃”領導小組負責學校層面的政策保障和激勵機制、全校範圍內資源配置和“卓越計劃”的實施保障;“卓越計劃”辦公室負責全校“卓越計劃”的組織、管理和協調;專家指導委員會起諮詢、指導和顧問作用;各實施學院均成立教學院“卓越計劃”工作小組,領導並執行學院“卓越計劃”的實施工作;專業教學工作組負責制訂人才培養方案並組織實施;專業校企協作組負責審定企業學習方案,研究和處理校企聯合培養、企業兼職教師聘任,特別是學生在企業學習期間的校企協作問題;公共課協作組負責指導、協調、管理和評價公共課部的教學改革。

2.創新“企業學習”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

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是一個以教學質量爲監控對象,包括對教學過程的實時控制和對教學效果的反饋控制,對促進高校高效地利用各類資源、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發揮着重要的`作用。湖南工程學院“卓越計劃”企業學習階段教學質量執行體系涵蓋的主要內容有:

(1)企業學習的過程控制。學校導師和企業導師對學生原始學習記錄和學習成果進行把關和評估,包括實習週記、階段性實習報告和月度總結、項目設計和畢業設計,並結合學生在企業的學習態度工作表現,共同對學生的學習質量作出評價。表2爲機設專業學生某企業20xx年下學期成績評定表。

表2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企業學習階段成績評定表

企業名稱學生學號企業指導教師學校指導教師安全教育與企業文化學習產品工藝與設備企業生產與管理產品裝配與技術服務產品研發、工藝與製造

成績評定按照五級制評定(優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評分人: 日期: 審覈人: 日期

時間:20 年 月—20 年 月

(2)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根據各專業企業學習培養方案,建立了企業學習階段各教學環節的質量標準,包含時間進度、教學任務完成情況、完成質量及質量反饋等內容的監控體系;採用企業現場考察、學生座談會、問卷調查、檢查作業課程設計、與企業指導教師訪談、聽取企業反饋等方式,參照現行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方式建立學生考覈與評價體系。

四、課程體系重構是實施“卓越計劃”的難點

“卓越計劃”以工程能力培養爲主線,各實施專業需遵循工程集成與創新特徵,根據自身特點重構理論與實踐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湖南工程學院“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體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特色,以彰顯專業傳統優勢,夯實專業基礎,突出製造及工藝爲落腳點,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學規律,由低到高培養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綜合素質,其課程體系建設的基本思路是:知識分層遞進,強調工程知識認知規律,從通識知識教育到工程基礎知識教育,再到工程專業知識教育和企業知識教育由淺入深地分層次遞進。

1.素質能力分羣

由通識教育課程到學科基礎課程再到專業課程,以素質能力培養爲主線,強調知識的工程應用性、課程之間的銜接性和能力素質培養的對應性,將理論課程整合爲9個課程羣,包括:1~4學期開設的公共基礎課程羣;2~6學期開設的力學課程羣、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羣、控制技術課程羣、機械製造課程羣、專業拓展課程羣、綜合素質拓展課程羣;7~8學期企業負責的企業培養課程羣,以及貫穿大學四年的校企聯合開展的綜合能力課外培養課程羣。

2.理論實踐融合

強調理論知識與工程實踐的緊密結合,相互滲透,交互進行,達到“工學交替”的融合效果。

3.人文知識滲透

將廣博的人文和社會科學知識滲透到專業教學中,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4.校內校外貫通

強調校內外教學過程的連貫性和延續性,從校內的工程認知教育逐步過渡到企業的工程師職業素質教育。

五、教學方法改革是實施“卓越計劃”的支撐點

“卓越計劃”着重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革,如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電路理論”等專業基礎課程採用了基於問題的小組研討式教學方法,並開設了創新性實驗;“供電工程”等專業課程則採用基於項目的參與式學習方法,在課程開設初期佈置了5個供配電工程設計項目,將學生分成10個設計小組,學生在學習課程內容的同時完成所給項目的設計內容,課程教學結束時,要求學生提交項目設計說明書和圖紙,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動力,加強知識應用能力與工程設計能力的培養;“高低壓電器”等課程教學則採用基於工程實際課題的QQ羣課外研討式教學方法,搭建校內教師、企業工程師和學生三方互動平臺,將理論知識與工程技術結合,工程教育與工程實踐對接。

六、高水平師資隊伍是實施“卓越計劃”的關鍵點

建立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相結合的高水平“雙師型”教師隊伍是實施卓越計劃的關鍵。專職教師指有工程背景和科研能力強的優秀教師,兼職教師實施聘任制,面向社會、業界聘請具有豐富理論及實際經驗的高級技術人員。湖南工程學院建設高水平“卓越計劃”師資隊伍的措施主要有:

1.提升專職教師工程能力素養

強化工程經歷,鼓勵學校教師參與科學研究,通過產學研合作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和工程實踐能力;派遣中青年教師進企業實踐進修,實施不少於2年的工程實踐能力培養。選擇有海外留學經歷的專業教師,對部分課程進行雙語教學。

2.企業指導教師遴選措施到位

在企業學習階段,學校從企業中聘任具有豐富工程經歷、較紮實理論基礎和受過大學教育、具有工程師以上職稱的技術人員,與學校派出的導師一起聯合指導學生工程實踐和畢業設計。

3.加強“卓越計劃”授課教師資質認定

校內教師具備在企業工作5年的工程經歷後可優先聘任承擔“卓越計劃”教學任務。將條件不具備的教師分批次派往合作企業參加工程實踐和科研工作,不斷提高工程實踐經驗和現場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七、校企聯合運行機制是實施“卓越計劃”的重點

一個卓越的工程師必須有在企業接受教育與培養的經歷,選擇在校企聯合人才培養上能達成共識的企業是實施“卓越計劃”的重點,創新校企聯合培養運行機制是關鍵。

1.基於企業內在需求的利益驅動機制

學校幫助企業逐步解決人才和技術需求,同時以“卓越計劃”爲契機,幫助企業樹立品牌形象及提高知名度。

2.基於校企合作正常運轉的保障機制

基於校企合作正常運轉的保障機制主要包括組織保障和經費保障。

企業後備人才培養計劃 篇16

學校自_年一月四日實施拔尖人才重點培養計劃以來,我校青年學科帶頭人的選拔、培養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一批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的青年學科帶頭人脫穎而出。爲進一步加大拔尖人才選拔培養力度,根據《東北林業大學名師英才工程實施方案》精神,結合我校“_”期間教師隊伍建設發展規劃,學校在總結以往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決定在“_”期間繼續實施拔尖人才重點培養計劃。現就選拔培養拔尖人才工作重新規定如下:

一、培養目標

學校通過拔尖人才重點培養計劃的實施,力爭用5年的時間選拔出80名左右年輕的優秀人才作爲“拔尖人才”進行重點培養和扶持,經過幾年的努力,使學校重點建設的各學科領域都有一批年富力強的中青年學科帶頭人,並且使他們都成爲本學科領域國內知名的專家、學者,從而保證我校重點建設的各個學科能始終保持國內領先地位。

二、選拔條件

1.遵紀守法,愛崗敬業,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嚴謹求實、科學民主的治學作風。

2.團結容人,有與同代人及隔代人合作共事的品格和獻身教育、獻身科學的無私奉獻精神。

3.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學術思想活躍,勇於開拓創新,善於集思廣益、博採衆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和培養前途。

4.掌握兩門外語,其中一門能熟練地進行學術交流。

5.能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從事教學活動。

6.具有博士學位,職稱爲副高職以上。

7.身體健康,精力充沛,年齡一般不超過40週歲。

8.在具備上述各項條件的同時,還須具備以下任意兩條:

⑴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自然科學、發明創造、教學成果)三等獎以上1項或省部級二等獎以上1項或省部級三等獎2項。以上各獎均應是獲得證書並在課題中承擔主要任務者。

⑵ 近5年獨立撰寫並正式出版有學術價值的專著或主編過由專業指導委員會批准出版的本學科全國統編教材1部。

⑶近5年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2篇;或在國內本學科領域最具權威的期刊雜誌上發表論文5篇以上;或所發表的論文有一篇被sci收錄,有3篇被ei收錄的。以上所發表的論文要求本人必須爲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

⑷ 在國際學術機構擔任職務;或在國內一級學會擔任理事以上職務者。

⑸ 已經或正在使用雙語進行教學者。

⑹近5年是國家級科研項目或國家及省部級各類科研基金項目的主持人,其個人獨立支配的科研經費在10萬元以上,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科研項目,個人獨立支配的科研經費在5萬元以上者。

⑺在科技開發和科技成果推廣中成績顯著,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爲國家和區域經濟做出突出貢獻並被國內同行一致認可者。

三、選拔程序

選拔拔尖人才必須按以下程序進行:

1.根據選拔條件,個人提出申請並填寫《東北林業大學拔尖人才重點培養對象登記表》,學科或專業進行民主評議,然後由所在學院按照條件要求組織專家進行初評。

2.各學院經過初評產生的候選人要向學校人事與專家工作處提供《東北林業大學拔尖人才重點培養對象登記表》、代表其學術水平的論文、著作以及鑑定證書、獲獎證書、課題立項說明書等有關佐證材料。

3.學校組織專家進行會議評審。候選人在規定時間按規定要求要向評審專家彙報個人學習經歷、工作業績以及科研等情況,並闡明自己近3年的學術計劃。同時還要回答評審專家的提問。

4.評審會專家評議討論並投票表決。

5.學校對專家評審通過的人選進行公示。

6.學校批准公佈。

四、選拔範圍

拔尖人才選拔的範圍包括學校規劃確定的所有學科和專業。同時,學校特別鼓勵教學科研人員在新興學科、交叉學科以及邊緣學科領域裏尋找新的生長點。凡近年來在一些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和邊緣學科領域內有較爲深入研究的教學科研人員符合上述選拔條件的,也可以按程序申報。

五、支撐條件與組織管理

1.爲確保此項計劃的順利推進,學校將成立由校長任組長的“東北林業大學名師英才工程領導小組”負責抓這項工作,由下設在人事與專家工作處的辦公室負責具體實施。

2.學校爲確定的拔尖人才提供如下支持條件:

(1)爲每位拔尖人才配備一臺筆記本電腦。

(2)拔尖人才每月享受特殊貢獻津貼100元。

(3)學校每年爲拔尖人才提供1~2次參加國內重要學術會議的差旅費用。

(4)每年爲拔尖人才提供500元書報資料費補貼。

(5)爲每一位拔尖人才指定一名導師。

(6)對拔尖人才工作、生活上的實際困難,學校優先予以考慮解決。

3.對拔尖人才的任務要求:

拔尖人才不僅要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而且還必須完成下列科研任務:

⑴每年必須在東北林業大學中文學術期刊目錄a類所規定的雜誌中發表一篇學術論文或在國外著名學術期刊中發表論文1篇。上述發表的論文要求均應爲第一作者,且必須是以東北林業大學名義發表的。

(2)3年內必須申請獲得一項省部級科研項目,且本人必須爲第一主持人,個人可獨立支配科研經費在10萬元以上;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科研經費在5萬元以上者。

(3)5年內必須出版一部高水平的學術專著;或獲得一項省部級科技獎勵。

4.學校的拔尖人才實行動態管理。每年進行一次考覈,兩年進行一次評估。完不成規定任務指標,經評估低於三分之二票數者,將取消拔尖人才重點培養資格,不再享受拔尖人才各種優惠政策。

5.拔尖人才在下面情況下將不再作爲重點培養對象繼續培養:

(1)經民主推選並經組織批准爲學科帶頭人;

(2)年齡滿45週歲;

(3)有嚴重的學術腐敗問題和學術製假者;

(4)由於種種原因不宜作爲拔尖人才繼續進行培養者。

6.實施拔尖人才重點培養計劃是我校在新世紀之初培養中青年學科帶頭人的重大舉措。各個學院要高度重視,千方百計爲他們的成長創造寬鬆、自由、和諧的工作環境,並且要注意給他們壓擔子,讓他們積極參加所在學科重大科研項目,安排他們到一些重要崗位上去鍛鍊,以增長他們的才幹,培養他們的組織協調能力,還要積極爲他們出國考察、訪問及參加各種國內外學術交流創造條件,特別是要積極推薦他們到有關學術團體中擔任職務,提高他們在國內的知名度。

企業後備人才培養計劃 篇17

一、本隊宗旨:

提升團隊成員在語言表達,臨場應變等方面的能力,增強隊員的文化修養,打造出一個比較出的主持人團隊。

二、基本任務:

1、開展教學、經驗交流、活動,全面提升,完善團隊成員在主持方面的能力和素質。

2、發掘隊員的潛在能力,根據各自特點採取相應的培養措施,培養出具有自身特的人才。

三、教學活動:

1、安排一定的課餘時間,組織團隊成員進行語言表達訓練;設置一定的環境,提出相應的問題鍛鍊隊員在臨場應變方面的能力。

2、要求隊員在課餘時間自行查閱與主持相關的文稿,觀摩一些有名主持人在主持時的形象氣質,並進行適度的模仿,以此來增強個人的文化修養,完善在主持時所展現出的魅力與氣質。

3、安排相應的時間請一些有主持經驗的學長學姐對團隊成員傳授經驗,從而讓隊員能夠更好更快的提升自身的主持能力。

4、實戰演練。抽取團隊成員主持由系部開展的活動或其他小型活動,對當時的主持人表現進行現場點評,指出優點與不足,並讓團隊其他成員一同探討解決不足之處。

四、前景展望:

通過教學與實戰訓練,挖掘出有潛質的隊員,進行重點訓練,培養出一批可以主持節目或正式會議、晚會的主持人專才,或是

各方面都良好的人才,爲我係開展各種文藝晚會、會議活動能夠提供比較好的主持人後備資源。

企業後備人才培養計劃 篇18

簡介

人才培養具有良好人文、科學素質和社會職責感,教學基礎紮實,具有自己學習潛力、創新精神和創新潛力的一流人才。具體包含以下幾個方面:得到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訓練,具有紮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動手潛力強、綜合素質好;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具備較強的獲取知識潛力,具有探索精神、創新潛力並具備優秀的科學品質。

培養形式

培養人才的形式有多種,除了在各級各類學校中進行系統教育的進修外,還可採取業餘教育,脫產或不脫產的培訓班、研討班等形式,充分利用成人教育、業餘教育、電化教育等條件,提倡並鼓勵自學成才。人才培養的具體要求,各行各業都有所不一樣,但總的目標是到達德、智、體全面發展。對於企業來說,人才培養是多層次的,包括了高級經營人才的培養;職能管理人才的培養和基層管理人才的培養,等等。

模式改革

人才培養教育教學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人才培養質量,有兩種評價尺度。一種是學校內部的評價尺度,另一種是學校外部的評價尺度,即社會的評價尺度。社會對高等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主要是以高等教育的外顯質量特徵即高等學校畢業生的質量作爲評價依據,而對高等學校內部的教育教學活動不太關注;社會對畢業生質量的整體評價,主要是評價畢業生羣體能否很好地適應國家、社會、市場的需求。學校對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主要是以高等教育的內部質量特徵作爲評價依據,即評價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在整體上是否到達學校規定的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學校人才培養質量與培養目標的是否相符。所以,高等學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就是提高人才培養對社會的適應程度,提高人才培養與培養目標的貼合程度。

人才培養質量,既要理解學校自身對高等教育內部質量特徵的評價,又要理解社會對高等教育外顯質量特徵的評價,所以,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爲核心的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務必遵循教育的外部關係規律與教育的內部關係規律。

教育的外部關係規律,即是教育同社會的關係的規律,潘懋元先生表述是,“教育務必與社會發展相適應”,加以引申,即可表述爲,“教育務必受必須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所制約,併爲必須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服務”。所以,當人才培養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的需要,即不能很好地爲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服務時,務必對現行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教育的內部關係規律,即教育自身的規律,按照潘懋元先生的表述即是,“社會主義教育,務必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或者說社會主義教育務必透過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把它用在高等教育領域,則能夠表述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務必透過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培養知識、潛力、素質結構優化,全面發展,具有創新精神與創造潛力的高級專門人才”。在這個表述中,既包含了ahref=''target='_blank'》夜慕逃秸耄舶爍叩冉逃嘌勘輟⑴嘌娓竦囊話閾砸蟆K裕比瞬排嘌荒芎芎玫靨先瞬排嘌勘曄保蛭癖囟勻瞬排嘌J澆懈母錚饕氖嵌勻瞬排嘌槳贛餚瞬排嘌揪督瀉俠淼牡髡谷瞬排嘌槳浮⑴嘌揪陡玫賾餚瞬排嘌勘輟⑴嘌娓襝嘈鰨傭谷瞬排嘌玫靨先瞬排嘌勘輟p》

由此可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動因既有來自教育的外部,也有來自於教育的內部。對於高等學校而言,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就應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遵循教育外部關係規律,以社會需要爲參照基準,調整學校的專業設置以及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規格,使人才培養更好地適應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要;其二是,遵循教育內部關係規律,以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規格爲參照基準,調整專業的培養方案、培養途徑,使人才培養模式中的諸要素更加協調,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與人才培養目標的貼合程度。總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過程,就是變不適應爲適應,變不協調爲協調,實質上是主動適應社會的過程。

根據本地區經濟與社會發展對不一樣層次、不一樣規格、不一樣類型的高級專門人才的客觀需求,在正確的教育思想(包括國家確定的教育方針與教育目的)的指導下,對學校和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進行恰當的定位;根據培養目標,設計培養規格;根據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制定培養方案;根據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與培養方案選取培養途徑並予以實施。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後所反映出來的培養結果(人才培養的類型、規格、質量等),反饋到社會,理解社會對人才培養質量外顯特徵的評價,即學校向社會輸送的畢業生羣體是否適應本地區社會、經濟、科技、文化以及教育的發展的需要;反饋到學校自身,理解學校對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即學校培養出來的畢業生羣體的人才培養質量是否貼合學校的專業培養目標的定位;並且,人才培養結果還務必用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予以評價。當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後所反映出來的培養結果與社會需求不相適應,或者滯後於社會發展的矛盾和問題時,學校務必對人才的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與培養方案、培養途徑進行調整。

企業後備人才培養計劃 篇19

公司期間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是:堅持終身學習、全員培訓的思路,透過構建貼合公司實際的現代教育培訓體系,建立健全貼合人才成長規律的激勵約束機制,構成分層次、分類別、多渠道、大規模的人才培養新格局,培養和造就一支政治素質好、經營業績好、團結協作好、作風形象好、富有創新精神,能夠防範經營風險、應對複雜局面的經營人才隊伍;一支職業素養好、市場意識強、熟悉電網企業經營管理業務、堅持並實踐公司發展戰略、執行力強的管理人才隊伍;一支理論紮實、作風嚴謹、具有技術創新和科技攻關潛力的技術人才隊伍;一支愛崗敬業、技能精湛、勇於實踐、一專多能、作風過硬的技能人才隊伍。

1、員工素質提升計劃。到20_年底,公司系統員工隊伍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員工的比例到達25%,人才密度到達0.80。企業經營者、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比例分別到達90%、50%和55%以上全員培訓率到達95%以上,各類員工的思想道德素養、業務水平和創新潛力明顯提高,崗位適應性明顯增強。

2、“1551”優秀人才培養計劃。加大各類優秀人才培養力度,公司培養選拔100名優秀經營人才、500名優秀管理人才、500名優秀技術人才和1000名優技能人才。

3、創新型高精尖科技人才培養計劃。在支撐電網建設與發展、提高電網運行控制水平和推進電網技術升級等重點技術領域,重點培養2-3名後備院士人才,培養300名創新型優秀拔尖人才,新增國家級專家150人,公司系統進入國家級人才庫的專家力爭到達300人以上,構成以院士和知名專家爲核心的創新性高精尖科技人才隊伍。

4、緊缺人才培養計劃。加大引進和培養公司緊缺專家人才的力度,5年內引進和培養500名金融、保險、法律和財務等高級專業人才,滿足公司業務拓展的需求。

5、特高壓電網專項人才培養計劃。根據特高壓電網工程建設的要求,加強特高壓科技人才的培養,5年內滾動培養20_名能夠承擔特高壓電網技術研究、設計、建設、生產運行、維護和管理等專業人才。

6、西部電力企業優秀青年人才培養計劃。每年從西北五省和西藏公司選拔40名有培養前途的青年管理和技術人才,進行鍼對性的集中強化培訓,並對口派遣到東部發達電力企業實踐鍛鍊。加大對西藏公司人才幫扶力度,每年選派10名優秀技術和技能人才進藏擔任培訓師,開展對口培訓,爲西藏公司培養技術和技能人才。

7、學習型班組建設計劃。以開展“愛心活動”、實施“平安工程”爲載體,用心培育國家電網文化,建設學習型班組;加強基層班組建設,大力促進在崗學習和現場培訓,開展公司系統所有班組長的輪訓工作。

8、農電工素質潛力提升計劃。加大農電工培訓力度,全面提高農電工基本素質和工作潛力,開展對所有農電所長的輪訓工作。到20_年底,農電工持證上崗率到達100%。

企業後備人才培養計劃 篇20

爲切實提升財經學院專業建設內涵,提高財經學院人才培養質量,經學院教職員工充分討論,特制定財經學院卓越人才培養計劃實施方案。

一、卓越人才培養計劃的組織管理

在學院黨政領導下,根據歸口管理的基本原則,以辦公室、實驗室、教學系爲實施單元,制定相應實施細則。學院黨政領導班子負責總體計劃研究、任務分解、過程控制與總結。

二、卓越人才培養計劃總體目標

以“特立交通,經濟天下”爲辦學特色,以“深化教學改革,推動學科發展,建設教學研究型學院”爲主題,以培養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蘊、強烈的創新意識、寬廣的國際視野、紮實的專業知識”的複合型人才爲目標。

三、卓越人才培養計劃實施方案

(一)專業提升計劃

1.專業提升計劃目標

“專業提升計劃”以促進財經學院所有本科專業內涵提升爲根本目標,各專業通過5年建設,建成在市內有較強競爭力、在校內擁有比較優勢與特色的專業,使我院人才培養質量再上一個新臺階。

(1)會計學專業

進一步強化專業優勢與特色,人才培養質量、專業綜合實力和社會知名度達到市內同類院校先進水平,校內專業評估達到“優秀”,並爭取通過國家專業評估與認證。

(2)市場營銷專業

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體系,明確專業特色與優勢,加強實習基地建設,加強校企合作,人才培養質量、專業綜合實力和社會知名度達到市內同類院校前列,校內專業評估達到“良好”,並積極爭取成爲市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3)經濟學專業

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培育專業特色與優勢,人才培養質量、專業綜合實力和社會知名度達到校內先進水平,校內專業評估達到“合格”,並積極爭取成爲校級特色專業。

(4)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

健全人才培養體系,培育專業特色與優勢,人才培養質量、專業綜合實力達到校內中上水平,校內專業評估達到“合格”,並積極爭取成爲校級特色專業。

2、專業提升計劃基本思路

(1)研究專業發展戰略、人才培養定位,明確專業建設目標與建設思路,確定專業特色和優勢建設方向。

各專業成立專業建設委員會,委員會由外校專家、行業專業、校內專業專家構成,負責專業的建設和發展。

各專業在研究專業發展定位、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時,必須邀請專業建設委員會專家討論、診斷2次以上,由學院相關領導牽頭,各系負責組織。

(2)完善與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形成科學合

理的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

在新修訂的人才培養方案中,要進一步突出實驗實踐教學,各專業在把握總學分不變的前提下,適當增加實驗實踐學分。形成理論課程、課內實驗課程、獨立實驗課程、實訓課程、課外實踐課程相互融合相互補充的有機體系。

理論課程的設置,要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基本方向,突出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要與學分制密切結合,逐步實現學生選課、選師、選時的自由。

(3)加強課程建設,更新教學內容,完善教學大綱,建設精品課程。

逐步推行課程負責人制,完善課程授課質量規範,建立院-校-市三級精品課程體系。

(4)加強教材建設,完善實驗教材。

加強學院教材規劃與建設,特別是加強實驗課程大綱與教材的編寫與出版。

(5)加強教學團隊建設,提升專業師資隊伍素質。

各專業根據課程性質努力打造優質教學團隊,完善團隊考評機制,加強團隊建設與學習,不斷提升專業教師隊伍素質。

(6)加強教學改革與研究,圍繞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開展針對性的改革實踐。

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爲基本目標,不斷進行教學改革與研究,加強理論課程、實驗課程、實踐課程的教學形式、教學內容及考覈方式等方面的改革,並形成一系列改革成果。

(二)學生實踐能力提升計劃

(1)更新教育理念,實現從重視學生知識傳授向重視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轉變。用3-5年時間將各個專業打造爲實踐特色鮮明的應用型專業。

(2)成立學生實踐工作部,專職管理學生校內外實踐活動。學生實踐工作部由專業教師、學生工作教師、學生幹部組成,每年年初制定實踐計劃,年末提交實踐總結。

(3)創造學生校內實踐平臺,提升學生校內實踐能力。由學生實踐工作部與宣傳部、學工部、後勤總公司密切合作,建立校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

(4)創造並拓展學生校外實踐平臺,提升學生校外實踐能力。以學生實踐工作部爲主導,以學生社團爲依託,組織學生開展校外實踐活動,創新實踐活動形式和內容。

(5)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國內外各種專業競賽,不斷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組織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三)學生人文禮儀素質提升計劃

(1)制定財經學院學生禮儀規範標準,加強學生傳統文化教育。

(2)加強學生文體素質培養,舉辦形式多樣的學生文體比賽。

(3)加強學生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培養,構建學生道德檔案,建立學生道德信息跟蹤系統。

(四)學生就業提升計劃

(1)完善財經學院學生就業工作制度規範,明確學院、教學系、教輔人員和專業教師的職責。

(2)廣泛聯繫社會行業單位,建設學生就業實習基地,拓寬學生就業渠道。

(3)加強學生就業指導,更新就業觀念,創新就業形式。

(4)通過3-5年時間的建設,會計系簽約率達到校內前十位,一次性就業率超過96%;市場營銷系簽約率達到校內前二十位,一次性就業率超過93%;經濟學系簽約率達到校內前三十位,考研率達到20%,一次性就業率超過90%;國際經濟與貿易系簽約率達到校內前三十五位,考研率達到20%,一次性就業率超過88%。

四、卓越人才培養計劃實施的組織保障

(一)專業建設委員會

各專業成立專業建設委員會,委員會由外校專家、行業專業、校內相關專業專家構成,負責專業的建設和發展,確定專業發展定位,探索專業發展特色,診斷專業發展問題,提出專業發展實施方案。

(二)教學團隊

以學科專業爲基礎,以相似相近課程羣爲單元,整合學院教學資源,組建優質教學團隊。教學團隊實行負責人制,設負責人1人,每個教學團隊由若干相關課程負責人組成。

(二)科研團隊

以學科專業爲基礎,以教師研究興趣爲導向,以教師研究方向爲核心,整合學院科研資源,組建優質科研團隊。

企業後備人才培養計劃 篇21

爲了提高公司員工和管理人員的素質,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保證公司可持續性發展,特制定如下《達州市給排水總公司20_年人才教育培訓計劃》:

一、培訓目的

以弘揚五種作風、提升五種潛力爲核心、按照不間斷學習、全員培訓的思路,構建貼合公司實際的現代教育培訓體系,健全貼合人才成長規律的激勵約束機制,構成分層次、分類別、多渠道、大規模的人才培訓新格局,培訓和造就一支政治素質好、業務素質好、團結協作好、作風形象好、富有創新精神,能夠應對複雜局面的複合型人才隊伍。20_年底,透過培訓爭取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員工比例到達20%及以上、企業經營者比例到達70%及以上、管理人員比例到達40%及以上、技術人員比例到達20%及以上,全員培訓率到達95%及以上。

二、培訓對象

公司現有在冊在崗職工、新招聘工作人員。

三、培訓資料

公司簡介、發展歷程、戰略目標、公司文化、工藝藝流程、目標考覈實施細則和安全操作規程。

四、培訓形式

(1)實行“1122”優秀人才培訓。採取引進來和送出去的方式,公司培養選拔1名優秀經營人才、1名優秀管理人才、2名優秀技術人才和2名優秀技能人才。

(2)實行創新型人才培訓。在化驗、監測、經營、安裝、收費技術、機電設備運行控制等重要領域,重點培養1-2名後備人才,培養3-5名創新型優秀拔尖人才,建設創新性高精尖科技人才隊伍。

(3)實行緊缺性人才培訓。每年用心引進和培養電焊、化驗、水質監測、施工現場管理和財務審計等高級專業人才各1名,以滿足公司業務拓展需求。

(4)實行人才拓展培訓。根據給排水建設的要求,全面加強人才拓展培訓,提高企業的凝聚力。年內滾動開展10人次的經營管理、水質化驗、生產運行、維護、水錶安裝管網維修等專業人才培養。

(5)實行學習型班組建設培訓。以開展“愛心活動”、實施“平安工程”爲載體,用心培育水蓮文化,建設學習型班組;加強基層班組建設,大力促進在崗學習和現場培訓,開展公司系統所有班組長的輪訓工作。

五、培訓時間

(1)現有在冊在崗職工每季度培訓時間不少於5個工作日;

(2)新招聘工作人員初訓不少三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