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寫作的課堂教育敘事

來源:瑞文範文網 2.76W

教育敘事,即是講有關教育的故事。它是教育主體敘述教育教學中的真實情境的過程,其實質是通過講述教育故事,體悟教育真諦的一種研究方法。非爲講故事而講故事,而是通過教育敘事展開對現象的思索,對問題的研究,是一個將客觀的過程、真實的體驗、主觀的闡釋有機融爲一體的一種教育經驗的發現和揭示過程。

作文寫作的課堂教育敘事

百草園雪地捕鳥,情趣盎然;文學家白描動作,生動傳神。課後,我讓學生仿照文章的白描手法,寫一個動作描寫的片段。很巧,三個學生同時寫到捉魚,但水平殊異。有比較就有鑑別,有鑑別更能明理。我意識到這是一次作文指導的契機,便用“白描手法”來了一次別開生面的作文指導。

我把三個片段配上點評貼在教室,讓學生隨意欣賞,隨意議論。

生1:我和幾個朋友到小溪裏捉魚。我摟起袖子,把手伸進水中探了探,沒有。於是換了一個位置,水很清澈,一下就看到了魚的所在。我又伸出了雙手,向水中奔去。一捧,便捉到了幾條小魚。

盧老師點評:魚的地盤魚作主,在小溪裏捉魚,一摟、二探、三伸、四奔、五捧,魚被捉到的可能性只有兩種:非傻即呆。

生2:來到了魚塘,“摸魚高手”爸爸先將袖子挽起來,走進魚塘中心,把手慢慢伸進水中,不要讓魚羣感覺到。一邊緩緩走動,一邊用手去摸。在即將摸到魚時,雙手向前一握,張開手,就會有一條小魚了。我看爸爸做了一次,就會捉魚了。啊,原來捉魚這麼簡單啊!

盧老師點評:“挽”袖子比“摟”袖子靠譜,但走到魚塘中間卻想不被魚羣發覺不太靠譜,看爸爸做了一次就會捉魚了,更不靠譜。孩子,捉魚沒有這麼簡單,寫作文也沒有這麼簡單啊!

許楠:我一來到水邊,就準備伸手撈魚。姐姐叫我不要輕舉妄動,要“埋伏”起來,把手慢慢地逼向魚,纔可撈到。於是,我趴下來,把手“潛伏”在水裏張開成喇叭狀,靜靜地等魚進入包圍圈。然後我屏住呼吸,慢慢收攏手指,等魚完全在我的掌握之中時,忽地雙手往上一提,幾條小魚便成了我的俘虜了。我本來是想養着他們的,可我喂什麼他們都不吃,過不了幾天,就都一命嗚呼了。老天,到底要怎樣纔可以把他們養活啊?

盧老師評作文:實踐出真知。趴下、埋伏、逼近、收攏、猛提,請魚入甕,步步爲營。魚得水固然得了地利,但奈何不了人和!至於怎麼養活魚,兩個字——放生!

作文貼出後,學生議論紛紛。我問學生的體會,他們都說,許楠纔是真的捉到魚了,其他的人肯定沒有捉到魚,有真實的體驗才能寫好作文……我總結說:真實是文章的生命,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讀者心如明鏡,要感動別人,先打動自己。

我相信,這次“白描式”的作文指導,勝過平時的精雕細琢。因爲,問題生成於學生作文,探究附着於學生生活,結論作用於學生未來。

反思:學生作文的“假、大、空”,一部分是因爲學生經驗水平的青澀,一部分也歸咎於老師作文指導的“不真、不細、不實”。體驗個性化,即真;指導具體化,即細;內容生活化,即實。作文生活化,生活就能化作文。刪繁就簡,突出重點,這是“白描”指導的精彩;移花接木,穿針引線,這是教師主導的魅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