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跟崗教師工作計劃(通用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82W

指導跟崗教師工作計劃 篇1

20xx年3月1號,我加入了**學校,成爲了這個大家庭的一員,感謝學校給我跟崗的機會,感謝領導和老師們的無私,你們的敬業讓我佩服,你們對工作的熱情感染着我,爲了能讓在一個學期的跟崗能夠獲得最大的進步,我制定了初步的跟崗計劃,合理安排時間,促進自身發展。

指導跟崗教師工作計劃(通用3篇)

1、多聽課多評課,爭取把科組所有老師的課都聽一次,做好筆記,記錄每個老師上課的亮點。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多聽課,虛心向其他老師學習,課後多反思,總結其他老師上課的優點,結合自身的情況,爲自己所用,形成自己的獨特教學風格。

2、多備課

聽課不僅僅是聽課,在聽課之前要備好課,讓老師幫忙指導,待到導師課堂結束之後,要懂得自我修改教案,找到導師與自己寫的教案的區別,修改教案,吸取導師上課的優點。

3、做好課後反思

對於第一次上課出現的一些細節問題,如眼神藝術、肢體語言、多元評價、課堂調控,時間安排,要寫下課後日記,總結自己的上課的不足與優點,無時無刻給自己做提醒,多反思,在反思中尋求進步,定期總結教育教學過程,努力做到有所改進,有所沉澱,爲以後的教育教學活動積累經驗。當然,聽課也要多做反思,課後要與上課的老師進行交流,明白老師教學設計的作用,總結教學亮點。

4、做好班主任工作,向班主任導師學習班主任管理,要了解全班同學的基本狀況,學習情況,具體明確班主任的工作,怎麼管理班集體。

5、學會評改作業

要認真對待學生的作業,對於不做作業的學生要嚴厲要求學生完成作業,杜絕一切不做作業的行爲,養成好習慣。學會評改作業,有把學生的作業進行分類,對做得好的學生進行表揚,對待不完成作業的學生要在規定時間內要求其完成作業。要學會評講作業,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

7、基本功的練習

練好鋼筆字和粉筆字,每天一練,臨摹字帖。

8、豐富自身的知識體系

每天堅持閱讀一小時。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豐富自身的知識體系,給自己定下閱讀目標,多讀書,讀好書,除了是教學理論方面的書籍要多閱讀,還要多閱讀一些中國外國經典作品。閱讀新課標,及時作好筆記,寫出自己的心得,豐富自己的文化素養;適時閱讀權威性的教育類期刊雜誌,瞭解當前的教改動態。

指導跟崗教師工作計劃 篇2

在經歷了第一階段的理論培訓後,更加具體更有針對性更有效果的第二階段跟崗培訓開始了。本次跟崗時間爲20xx年**月14日-11月2日共20天,本人有幸師從政治學科大師zz。我將珍惜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認真向胡老師請教,向其他學員學習,切實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爲保證學習質量,實現學有所獲,特制定跟崗學習計劃。

一、在跟崗學習期間,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認真學習,虛心向胡老師學習教學實踐,多聽、多看、多思、多請教,高標準完成跟崗學習計劃,力爭在科研和教育實踐上提高自己的水平。

二.珍惜與各地到來的11名骨幹教師一起學習交流的機會,積極主動參與集體研討。在交流和探討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學習其他老師的長處,解決現實的教學問題。

三、課外時間加強自主學習,認真閱讀教育類文章和專着,並結合珠海優質課的實際情況,充分吸取教改的前沿信息,努力將前期在華師大學習的先進理念與實際結合,提升自身的理論素養和專業技能。

四、在導師的指導下,保質保量的完成以下學習任務:

(1)建立和完善個人博客;

(2)完成課題開題報告,並進行部分課題研究工作;

(3)聽評課10節,上課2節(含1節彙報課);

(4)開發一節優秀課例(文字或光盤);

(5)寫3篇教學反思和2篇讀書筆記;

(6)撰寫《跟崗學習日誌》,每天發佈於個人博客

(7)做好聽課,評課工作。本次學習會聽深大附中,省骨幹教師的課和全國優質課的比賽課。容量會比較大,風格的碰撞會更加明顯,所以,聽評課後要做好整理工作,力爭在每個老師身上學到點東西。

五、具體安排

10月15日上午開班儀式,熟悉跟崗工作方案及制度,明確跟崗學習的目的、意義。下午,學員制定跟崗學習計劃以及專業發展計劃,併發佈於個人博客;完成第一天《跟崗學習日誌》,併發佈於個人教育博客。

10月16日上午工作室主持人報告:個人教育博客建設;下午教育科研課題研究

10月17日設計課題研究方案

10月18日參加深圳教育論壇,上交材料:跟崗學習工作計劃和專業發展計劃,聽評課。

10月19日聽評課小結;4篇《跟崗學習日誌》以聽評課的感想爲內容;1篇教學反思,併發佈於博客。下午參加《雷鋒式幸福》首發式

10月21-25日跟崗教師珠海蔘加全國中學政治教師優質課競賽。完成聽評課和教學反思,併發佈於博客。

10月29-11.1日跟崗教師每人上1-2節研討課,主持人、工作室成員與其他跟崗教師聽評課;跟崗教師分組聽評課至少2—3節,並寫出聽評課的感想;

11月1日,彙報跟崗期間的工作學習體會和主要收穫,對跟崗期間的表現進行考覈;完成跟崗學習總結報告,發佈於博客;跟班學習結業典禮。

指導跟崗教師工作計劃 篇3

一、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良好的信息技術學習氛圍是有效教學的前提。學校和教師應努力創造條件,給學生營造好學習信息技術的大環境。一方面,要儘可能給學生提供學習所需的物質條件,大到校園的整體規劃,小到圖書館、機房和教室的建設,都要考慮到信息環境的營造;另一方面,更要以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爲出發點,設計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相適應的信息文化環境。

其次,要營造好學生課堂學習的小環境,教師應在引導學生把握知識體系的基礎上,適當放手,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掌握技術工具的操作方法與應用技巧,在過程中認識和理解相關概念和原理,陶冶心性,形成健康人格;教師要做好指導和調控,有計劃地讓每個學生親歷與體驗需求分析、方案設計以及方案實施等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鼓勵學生在過程中積極思維、大膽想象、勇於創新。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二、從教學方法方面入手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既有趣味又苦澀難學的學科,若是脫離實際講一些枯燥的理論知識,學生會覺得乏味,而且不容易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那麼,教學的成功與否,教學方法的選擇和使用是關鍵,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將對教師的教、學生的學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首先,可以學習、借鑑其他科目的成功經驗,根據教學需要恰當地採用講解、觀察、討論、參觀、實踐等方法,做到兼容幷蓄、取長補短。其次,可以吸收國內外信息技術教學的成功經驗,在繼承的基礎上大膽改革,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

要從教學實際出發,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內容、對象和條件等,靈活、恰當地選用教學方法,並善於將各種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任何一種方法和模式的選擇和使用,都應該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內涵的基礎上。譬如,“任務驅動”教學強調讓學生在密切聯繫學習、生活和社會實際的有意義的“任務”情境中,通過完

成任務來學習知識、獲得技能、形成能力、內化倫理。因此,要正確認識任務驅動中“任務”的特定含義,使用中要堅持科學、適度、適當的原則,避免濫用和泛化;要注意任務的情境性、有意義性、可操作性;任務大小要適當、要求應具體,各任務之間還要相互聯繫,形成循序漸進的梯度,組成一個任務鏈,以便學生踏着任務的階梯去建構知識。

三、處理好教師、學生及教材的關係

首先,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情感,以學生髮展爲本。現代社會的發展、課程改革的理念,要求現代課堂教學要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和諧的師生關係,傳統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居高臨下的訓導、灌輸,隨意擺佈的教學行爲應徹底屏棄。要確認學生是一個有一定生活經驗、認知基礎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會學"個體,是一個獨立構建個體。我們既要重視他的情感過程,同時也要注意到學生的思維過程。

其次,信息技術發展飛快,新技術新應用更新非常快。教材中所提到的軟件,市場上已有更新的版本;更好的軟件能使某一應用更方便、實現更好效果。在使用教材時,我們的教師不可能每一個軟件都能講到,因此應教會學生逐類旁通。另一方面具有創造性的教師應使課本上的知識"活"起來,要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已有知識對教材進行科學的、藝術的處理。教材往往把知識以定論的形式直接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學生看到的是思維的結果——教學結論,而看不到思維活動的過程。教師在使用教材,進行備課時,要認真感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思考教材定論以外的"變數",在研究教材編寫意圖中找到教學目標,在"變數"中找到創新點。

再者,現在一個較普遍的現象是:信息技術教材,在發下來幾周後,有很多學生就基本上找不到這本書在哪了。這裏既是學生本身的原因,也有教材本身的原因,深層次來說還有信息技術學科自身的特殊性。在教學中可以安排一些要學生自己看書後進行相關操作的內容,我個人認爲,要讓學生學會看書看幫助,以後學生的計算機知識更過的是要他們自己通過書籍,資料,在線幫助等獲取。因此,老師的引導還是必要的,教材的引導也是必要的,當學生年齡到了一定的時候,而且知識水平也已經有一定基礎的時候,我們纔去引導學生通過看書、看幫助等途徑來獲得新知,這才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

四、關注基礎水平和認知特點差異,鼓勵個性化發展 “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關注學生、關組學生的發展是這一理念的具體體現。信息技術課程同樣要以學生髮展爲出發點,瞭解學生的不同特點,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個人發展。

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的過程中往往分化很快,再加上起點水平參差不齊,會給教學帶來諸多不便。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信息技術學習水平,關注學生的學習特點、個性發展需求等方面的差異,靈活設計與組織教學活動。

教師可以通過設立多級學習目標和多樣的學習方式,讓不同的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選擇到合適的內容;教師還應給學生提供多樣化的自主探索空間,鼓勵不同意見和創造性思路的迸發,鼓勵多樣化的問題解決方式和方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能力差異、水平差異針對性地實施分層次教學;對於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採用補課的方法爲其奠定必要的基礎,消除他們對信息技術的神祕感,增強其學習的信心;也可以採用夥伴教學的方法,變學生的個體差異爲資源,讓學生在參與合作中互相學習並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協同完成學習任務;對於少數冒尖的學生,給予專門輔導,使其吃飽吃好,早日成才。

五、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發展的適應能力

信息技術領域寬泛,發展日新月異,光靠學校的有限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從未來來看,信息技術不僅是學習的對象,更是信息時代公民進行終身學習不可或缺的工具和環境。因此,培養高中學生對不斷髮展、變化的信息技術的適應能力,既是當前教學的需要,也是培養信息時代公民的需要。

教師應在認識信息技術基本特徵、把握信息技術發展變化規律的基礎上,注重引導學生掌握具有廣泛遷移意義的知識和方法,使其在有效遷移發生的基礎上適應技術的變化。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總結和歸納不同工具平臺的使用方法、不同問題解決過程

的共通之處,引導學生藉助已有經驗,通過合理的探索,發展完成對新工具和新任務的適應,從而達到利用有效遷移的發生促進學生髮展的目的。

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合作學習。在給出任務之後,通過組織學生共同研討、分析任務,儘可能讓學生自己提出解決問題的步驟、策略與方法。還要引導學生對結果進行評價,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從而增強對信息技術發展變化的適應能力。

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將應用需求與發展變化相聯結,主動適應信息技術的發展。譬如,每一類新的工具都是爲解決某些特定問題而設計的,而這類工具的新版本或更新換代產品,都是爲滿足新的需求或提供更有效的方法而設計的要引導學生在具體工具的使用中認識其優點、發現其不足並提出富有創造性的改進心得,養成主動地適應發展變化的習慣。

六、不斷提高信息技術課程老師的信息素養

中學信息技術課程不僅是一門新的學科,而且隨着信息社會和信息技術的不斷髮展,這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也在作相應的發展。所以,信息技術教師必須注意知識的更新,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出新的研究課題,進行科學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科學研究水平。中學信息技術教師肩負着信息技術教學和教學科研的任務。要完成這樣的任務,必須不斷地學習信息技術方面的知識,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論,豐富自己的信息知識,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以適應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的不斷髮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