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語文《周亞夫軍細柳》教案設計(精選1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64W

八年級上冊語文《周亞夫軍細柳》教案設計 篇1

一、設計理念

八年級上冊語文《周亞夫軍細柳》教案設計(精選15篇)

根據新課標對八年級語文教學的要求。

二、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自讀課文,應該給學生充分的信任,鼓勵他們自主完成學習任務。教材中已經給出了不少供學生自主學習的助手,學生可以“閱讀提示”的引導下進入文本,藉助註釋疏通文意,藉助“思考探究”的提示思考關鍵問題。

三、教學目標

1. 藉助課文註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提高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

2. 學習本文通過對比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3. 認識周亞夫恪盡職守的精神的現實意義。

四、重點難點

抓住語言描寫的感情色彩來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和人物的性格特徵。

參照註釋,查閱詞典,疏通語言文字,反覆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五、教學策略與手段

朗讀,研討。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學生朗讀王維的《觀獵》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草枯鷹眼疾,風勁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回看射鵰處,千里暮雲平。

這首五言律詩描寫了一位將軍打獵的情景。詩中對涉獵將軍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寫,熱情地歌頌了將軍的豪邁氣概,曲折的表達了作者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和遠大的政治抱負。這裏面的細柳營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主人公―――周亞夫駐軍的地方,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細讀他在細柳營的故事,體會他與衆不同的人格魅力吧。

二、預習與交流

1.朗讀課文,圈點課文中的生字詞。

棘門(jí) 彀(gòu) 弓弩(nǔ) 詔(zhào)

按轡(pèi) 揖(yī) 胄 (zhòu) 曩(nǎng)

2.作者連接

司馬遷(約前145—約前90),字 子長,西漢夏陽(今陝西韓城)人,西漢歷史學家和文學家 。

3.作品連接

《史記》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共三千餘年的史事,全書一百三十篇,包括八書、十表、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是一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偉大著作,是司馬遷對我國民族文化特別是對歷史學和文學的極其寶貴的貢獻。《史記》不僅是史學著作的典範,而且是傳記文學著作的典範,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裏稱它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對《史記》在史學上和文學上的地位給予極高的評價。

三、合作與探究

(一)朗讀指導

(1)乃/以宗正劉禮/爲將軍

(2)已而/之/細柳軍

(3)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

(4)於是/上乃使使/持節詔將軍

(5)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

(二)理解詞語

1.重點實詞

彀弓弩(張開)

天子先驅(先行引導的人員)

軍中聞將軍令(聽從)

居無何(經過,表示相隔一段時間)

將軍亞夫持兵揖(行禮)

使人稱謝(告知)

2.通假字

(1)軍士吏被甲(同“披”)

(2)改容式車(同“軾”,車前橫木,這裏用作動詞,指扶軾)

3.一詞多義

(1)使

①於是上乃使使持節詔將軍(派遣)

②於是上乃使使持節詔將軍(使臣)

(2)軍

①軍霸上(駐軍)

②上自勞軍(軍隊)

(3)之

①已而之細柳軍(到)

②不聞天子之詔(助詞,的)

③稱善者久之(無意義)

(4)以

①以河內守亞夫爲將軍(任命)

②請以軍禮見(用)

4.古今異義

(1)天子先驅至(古義:先行引導的人員;今義:走在前面引導)

(2)軍中聞將軍令(古義:聽從;今義:用鼻子嗅)

(3)持節詔將軍(古義:符節,皇帝派遣使者或調動軍隊的憑證;今義:節日)

(4)亞夫乃傳言開壁門(古義:營壘;今義:牆壁)

(5)請以軍禮見(古義:請允許我;今義:希望對方做某事)

(6)使人稱謝(古義:告知;今義:感謝)

5.詞類活用

(1)軍棘門(名詞用作動詞,駐軍)

(2)介冑之士(名詞用作動詞,披甲戴盔)

(3)於是上乃使使持節詔將軍(名詞用作動詞,下詔)

(4)銳兵刃(形容詞使動用法,使……鋒利)

(三)翻譯句子

1.文帝之後六年,匈奴大入邊。

漢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規模侵入漢朝邊境。

2.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

到了霸上和棘門的軍營,直接驅馳而入,將軍及其屬下都騎着馬迎送。

3.已而之細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

隨即來到了細柳軍營,只見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鋒利的兵器,開弓搭箭,弓拉滿月,戒備森嚴。

4.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

軍中只聽從將軍的命令,不聽從天子的命令。

5.於是上乃使使持節詔將軍:“吾欲入勞軍。”

在這種情況下,皇帝就派使者拿符節去告訴將軍:“我要進營慰勞軍隊。”

6.其將固可襲而虜也。

匈奴是完全可以通過偷襲而俘虜那裏的將軍。

(四)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用一句話概括每段內容。

【交流點撥】第一段:簡要交待了邊境的緊張形勢和劉、徐、週三軍的駐地。第二段:寫周亞夫在細柳營嚴格治軍。第三段:寫漢文帝深明大義,讚歎周亞夫治軍嚴格。

2.用自己的話簡要複述故事情節。

【交流點撥】匈奴入侵,皇帝慰問軍營,在周亞夫所在的細柳軍營看到了與其他軍營不一樣的地方,雖然皇帝進細柳軍營不太順利,但對亞夫將軍卻有着極大的誇獎。

四、拓展延伸

景帝三年(前154年),以吳、楚爲首的七國之亂爆發。周亞夫被任命爲太尉,領軍東進與叛軍作戰。出發前向景帝提出用樑王劉武軍隊拖住吳、楚主力,尋找時機切斷對方糧道的戰略,得到景帝的認可。後實際作戰中,樑軍受到吳楚軍壓迫,不停向周亞夫求救,但周亞夫按兵不動,用輕騎兵截斷了吳楚軍的糧食供給。缺糧的叛軍反撲未果,終於崩潰。叛亂歷時三個月即被平息。

第二課時

一、新課導入

上一節課,我們藉助文下注釋,疏通了文意,對文章內容有了初步瞭解,這節課我們就來具體分析一下“周亞夫”的形象,感受其人格魅力。

二、合作與探究

(一)整體感知

1.快速瀏覽全文,說說皇帝是如何評價周亞夫的?(用原句答)

【交流點撥】“此真將軍矣!”

2.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亞夫不愧爲“真將軍”?

【交流點撥】從“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天子先驅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持兵揖曰:‘介冑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等內容可以看出細柳軍軍紀嚴明,周亞夫是一個治軍嚴謹,忠於職守的“真將軍”。

(二)深層探究

1. 本文重點寫細柳軍,爲什麼還寫霸上、棘門軍?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交流點撥】寫霸上、棘門軍是爲了對比襯托細柳軍軍容肅整、軍紀嚴明和周亞夫的治軍有方、恪盡職守的“真將軍”風範。

2.軍中都尉執行周亞夫的“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的命令說明了什麼?

【交流點撥】說明了軍隊,特別是戰爭時期的軍隊,號令應該統一,紀律應該嚴明,不是軍隊統帥的命令,都不能聽從,這樣才能打勝仗。

(三)人物形象

1.從軍士吏的表現,以及“亞夫乃傳言開壁門”“請以軍禮見”可以看出周亞夫是一個怎樣的人?

【交流點撥】治軍嚴明、恪盡職守、剛正不阿的人。

2.從“上自勞軍”和“稱善者久之”等可以看出文帝是一個怎樣的人?

【交流點撥】以天下爲重、體恤下情、寬宏大度、能明辨是非。

(四)寫法探究

作者爲了突出周亞夫的形象,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

【交流點撥】本篇課文重在刻畫周亞夫這個人物形象,但直接描寫周亞夫的地方並不多,而是把大量筆墨用在霸上、棘門軍與細柳軍的對比上,用在描寫細柳軍的嚴明軍紀上。這些側面描寫有力地烘托了周亞夫這個人物形象,如:細柳軍將士言必稱“將軍令曰”“將軍約”,人物雖未出場,卻已令人感受到其“真將軍”的威嚴和風範。兩處對周亞夫的正面描寫雖着墨不多,卻如畫龍點睛,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三、拓展延伸

談談周亞夫精神的現實意義。

【交流】當今時代,每一位領導幹部、國家公務員,甚至工程設計師、一線工人等等他們的工作崗位就是一道“防線”,只要發揚周亞夫的這種敬業精神,恪盡職守,敬業樂業,我們的事業終會取得輝煌的成就。新時期也不乏周亞夫式的人物。無論是在領導崗位上的孔繁森、鄭培民、谷文昌,還是在平凡工作崗位上的李素麗、張秉貴、徐虎,以及千千萬萬個默默無聞的“周亞夫”,他們憂國憂民,是中華民族的中流砥柱。

七、板書設計

八年級上冊語文《周亞夫軍細柳》教案設計 篇2

導入新課

“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掠奪”“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多麼震撼人心的語言,由此可見,軍紀嚴明,才能成就偉業。今天,我們就要去見證這樣一位剛正的將軍。

學習目標

1、瞭解有關司馬遷及其《史記》的文學常識、積累文言詞彙;

2、藉助課文註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

3、學習運用對比刻畫人物的方法;

4、學習周亞夫忠於職守的精神。

作者簡介

司馬遷(約前145—約前90),字 子長,西漢夏陽(今陝西韓城)人,西漢歷史學家和文學家 。

作品簡介

《史記》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共三千餘年的史事,全書一百三十篇。是司馬遷對我國民族文化特別是對歷史學和文學的極其寶貴的貢獻。《史記》不僅是史學著作的典範,而且是傳記文學著作的典範。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裏稱它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題目解說

周亞夫(前199~前143年),西漢時期的著名將軍,漢族,沛郡(今江蘇豐縣)人。他是名將絳侯周勃的次子,封爲條侯。軍,駐軍,駐紮。細柳,地名,在今陝西咸陽西南,渭河北岸。文題交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和發生地點。

讀準字音

祝茲zī侯 棘jí門 彀goù弓弩nǔ

按轡pèi徐行 持節詔zhào將軍 從屬車騎 jì

介冑zhòu 作揖yī 稱chēng謝 嗟jiē乎

曩năng者 其將固可襲而虜lǔ也

可得而犯邪yé

整體感知

匈奴入侵,皇帝慰問軍營,在周亞夫所在的細柳軍營看到了與其他軍營不一樣的地方,雖然皇帝進細柳軍營不太順利,但對亞夫將軍卻有着極大的誇獎。

學習第一段

1、 朗讀

2、 字詞註釋

【1】文帝:漢高祖劉邦之子劉恆,前180年至前157年在位。

【2】匈奴:我國古代北方的遊牧民族。

【3】大:大規模,大舉。

【4】入邊:侵入邊境。

【5】宗正:官名,負責皇族內部事務的長官。

【6】軍霸上:駐軍霸上。

【7】祝茲侯:封號。

【8】棘門:原爲秦宮門,在今陝西咸陽東北。

【9】河內:郡名,今河南北部地區。守,郡的行政長官。

【10】細柳:古地名,在今陝西省咸陽西南,渭河北岸。

3、翻譯

漢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規模侵入漢朝邊境。於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劉禮爲將軍,駐軍霸陵;祝茲侯徐厲爲將軍,駐軍在棘門;委派河內郡太守周亞夫爲將軍,駐軍細柳,以防備匈奴的侵略。

4、問題探究

結合全文,說說第一段的作用。

①首句“大入邊”三字點出邊關危急,渲染了烽火連天的緊張氣氛;

②後面幾句接着寫三支軍隊奉命備戰戍邊的情況;

③結構上開啓下文,內容上把人物置於矛盾衝突之中,爲人物展示其性格特點提供了寬闊的舞臺。

小結:第一段,交代邊境的緊張形勢和劉禮、徐厲、周亞夫的三軍駐地。

學習第二段

1、朗讀

2、字詞註釋

【1】上:指漢文帝。

【2】勞:慰問。

【3】軍:軍營。

【4】已而:不久。

【5】 之:到,往。

【6】被:通“披”,穿着。

【7】彀(gòu):張滿弓弩。

【8】弩(nǔ):用機括髮箭的弓。

【9】持滿:把弓弦拉足。

【10】先驅:先行引導的人員。

【11】且:將要。

【12】軍門都尉:守衛軍營的將官,職位略低於將軍。

【13】聞:聽從。

【14】詔:皇帝發佈的命令。

【15】居無何:過了不久。

【16】使使:派遣使臣。

【17】節:符節,皇帝給的憑證。

【18】壁門:營門。

【19】車騎:漢代將軍的名號。

【20】約:規定。

【21】按:控制。

【22】轡:馬繮繩。

【23】徐:緩慢地。

【24】揖:拱手行禮。

【25】介:鐵甲。

【26】胄(zhòu):頭盔。

【27】爲動:被感動。

【28】式車:式通“軾”,俯身靠在車前的橫木(軾)上,表示敬意。

【29】謝:告知。

【30】去:離開。

3、翻譯:

皇上親自去慰勞軍隊。到了霸上和棘門的軍營,一直騎馬進去了,將領們用下馬的禮節來歡迎歡送。旋即來到了細柳軍營,只見官兵都披戴盔甲,兵器銳利,開弓搭箭,弓拉滿月。皇上的先行衛隊到了營前,不準進入。先行的衛隊說:“皇上即將駕到。”鎮守軍營的將官回答:“將軍有令:‘軍中只聽從將軍的命令,不聽從天子的詔令。’”過不多久,皇上駕到,也不讓入軍營。於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着節牌通告了將軍:“我要進營慰勞軍隊。”周亞夫這才傳令打開軍營大門。守衛營門的官兵對跟從皇上的武官說:“將軍規定,軍營中不準縱馬奔馳。”於是皇上也只好放鬆了繮繩,讓馬慢慢行走。到了大營,將軍亞夫手持兵器,長揖到地說:“我是盔甲在身的將士,不能跪拜,請允許我以軍禮參見(皇上)。”皇上爲之動容,馬上神情嚴肅地俯身靠在車前橫木上,派人致意說:“皇帝敬重地慰勞將軍。”勞軍禮儀完畢後辭去。

4、問題探究

(1)漢文帝到霸上及棘門軍兩個軍營遇到的情形怎樣?

明確: 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

(2)文帝的先行衛隊到了細柳遇到的情形怎樣?漢文帝到了細柳遇到的情形又怎樣?

明確:①不得入;②又不得入。

(3)文帝進軍營的方式怎樣?

明確:上乃使使持節詔將軍:“吾欲入勞軍。”

(4)天子“爲動”的原因是什麼?

明確:介冑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

(5)第二段重點寫的是文帝在細柳營勞軍的情形,爲什麼要交代文帝在霸上及棘門勞軍的情形?這種寫法給你什麼啓示?

明確:①在細柳營勞軍,文帝親身感受到周亞夫治軍嚴整,忠於職守,軍紀嚴明,將士恪盡職守,常備不懈,與在霸、棘門所遇情形形成鮮明對比,更加突出周亞夫治軍有方、剛正不阿的特點。

②運用對比,讓人事碰撞,能形成反差,使人物性格、事情的性質得到更鮮明的展示。

(6)你怎樣評價周亞夫的軍士?

明確:在周亞夫嚴格的訓練下,他們紀律嚴明、令行禁止、戰鬥力強;能夠勝任任何作戰任務。

(7)“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這句話表現了什麼?

明確:這句話表明在細柳營中,將軍之令高於皇帝之令,足見周亞夫治軍有方,軍紀嚴明。

小結:第二段,寫漢文帝勞軍的經過,重點寫了漢文帝在細柳營被擋的一段史實,表現了周亞夫治軍之嚴。

學習第三段

1、朗讀

2、字詞註釋

【1】既:時間副詞,已經。

【2】嗟乎:嘆詞,啊。

【3】曩:先前,從前。

【4】固:一定。

【5】虜:(被)俘虜。

【6】而:被侵犯。

3、 翻譯:

出了營門,許多大臣都深感驚詫。文帝說:“啊!這纔是真正的將軍了。以前霸上、棘門的軍營,簡直就像兒戲一樣,那裏的將軍是完全可以通過偷襲而俘虜的,至於周亞夫,豈是能夠侵犯他的嗎?”長時間對周亞夫讚歎不已。

4、問題探究

(1)文帝在細柳營處處受阻,卻不以爲怒,反而直贊“此真將軍矣”,從中可以看出文帝是一個怎樣的人?

明確:文帝是一個以國家利益爲重,能夠接受下級正確意見,胸懷寬廣的明君。

(2)周亞夫是一個怎樣的人?

明確:周亞夫是一個治軍嚴整,忠於職守,軍紀嚴明,治軍有方、剛正不阿的人。

(3)文帝對周亞夫、徐歷、劉禮三位統帥各是怎樣評價的?

明確:①評價周亞夫:“此真將軍矣!”“至於亞夫,可得而犯邪!”

②評價徐歷、劉禮:“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

小結:第三段,寫勞軍後漢文帝的深明大義和對周亞夫的讚歎。

課文總結:全文讚揚了周亞夫忠於職守、治軍嚴明和不卑不亢、剛正不阿的品格,同時也體現出漢文帝的深明大義和知人善任。

主題

文章通過寫漢文帝巡視、慰問細柳軍的場面,表現了周亞夫治軍嚴整、忠於職守、剛正不阿的“真將軍”形象。

鞏固練習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以宗正劉禮爲將軍,軍霸上 駐軍、駐紮

軍中不得驅馳 軍營

2、上自勞軍 慰問

勞其筋骨 使……勞累

3、已而之細柳軍 到,往

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 助詞,的

4、居無何 經過,表示相隔一段時間

居天下之廣居 居住

拓展練習

談談周亞夫精神的現實意義。

明確:當今時代,每一位領導幹部、國家公務員,甚至工程設計師、一線工人等等他們的工作崗位就是一道“防線”,只要發揚周亞夫的這種敬業精神,恪盡職守,敬業樂業,我們的事業終會取得輝煌的成就。新時期也不乏周亞夫式的人物。無論是在領導崗位上的孔繁森、鄭培民、谷文昌,還是在平凡工作崗位上的李素麗、張秉貴、徐虎,以及千千萬萬個默默無聞的“周亞夫”,他們憂國憂民,是中華民族的中流砥柱。

閱讀感悟

【1】自古以來,不論哪一代君王,要想治國安民,立法嚴紀是他們的首要之選。如果沒有紀律,國家何以繁榮昌盛;如果沒有紀律,社會何以安定有序。

【2】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們在校應認真遵守紀律,做一名優秀的中學生。

古漢語知識

1、通假字

【1】軍士吏被甲(同“披”)

【2】改容式車(同“軾”,車前橫木,這裏用作動詞,指扶軾)

2、一詞多義

【1】使

①於是上乃使使持節詔將軍(派遣)

②於是上乃使使持節詔將軍(使臣)

【2】軍

①軍霸上(駐軍)

②上自勞軍(軍隊)

【3】之

①已而之細柳軍(到)

②不聞天子之詔(助詞,的)

③稱善者久之(無意義)

【4】以

①以河內守亞夫爲將軍(任命)

②請以軍禮見(用)

【5】詔

①不聞天子之詔(名詞,皇帝發佈的命令)

②於是上乃使使持節詔將軍(動詞,下詔,下命令)

【6】上

①上自勞軍(名詞,特指皇帝)

②受上賞(形容詞,上等)

【7】令

①將軍令曰(動詞,下令)

②軍中聞將軍令(名詞,命令)

【8】入

①匈奴大入邊(動詞,侵入)

②直馳入(動詞,進入)

【9】爲

①以河內守亞夫爲將軍(動詞,作爲)

②天子爲動(介詞,被)

【10】乃

①於是上乃使使持節詔將軍(副詞,就)

②亞夫乃傳言開壁門(副詞,才)

3、古今異義

【1】天子先驅至(古義:先行引導的人員;今義:走在前面引導)

【2】軍中聞將軍令(古義:聽從;今義:用鼻子嗅)

【3】持節詔將軍(古義:符節,皇帝派遣使者或調動軍隊的憑證;今義:節日)

【4】亞夫乃傳言開壁門(古義:營壘;今義:牆壁)

【5】請以軍禮見(古義:請允許我;今義:希望對方做某事)

【6】使人稱謝(古義:告知;今義:感謝)

4、詞類活用

【1】軍棘門(名詞用作動詞,駐軍)

【2】介冑之士(名詞用作動詞,披甲戴盔)

【3】於是上乃使使持節詔將軍(名詞用作動詞,下詔)

【4】銳兵刃(形容詞使動用法,使……鋒利)

5、文言句式

天子爲動(被動句,“爲”表被動)

八年級上冊語文《周亞夫軍細柳》教案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自讀,圈點勾畫,準確把握文章內容 。

2、抓住關鍵詞句品讀,多層次分析人物形象 。

3、縱深開掘“真”字涵義,領悟古人智慧和精神。

教學重點:

1、理解文中關鍵文言字詞,把握文章內容。

2、緊扣“真”字,品析周亞夫的形象和精神。

教學難點:

找出關鍵詞句品讀,開掘“真”字內涵,多層次把握人物形象。

教學過程:

1

走近《史記》, 溯源引流 。

兩千多年前,一位文人在遭受了莫大的屈辱後……這個人就是司馬遷,這部史學著作就是《史記》。

《史記》是24史之首。全書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紀、八書、十表、三十世家、七十列傳五個部分。魯迅先生稱《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記》長於記人,書中精心刻畫了上百個人物,如我們熟知的廉頗、藺相如、屈原……今天讓我們一起去認識西漢時期的一代名將周亞夫。

出示課題:《周亞夫軍細柳》並解題。

2

自讀課文,梳理“真”事。

(一)讀課文,明大意。

①學生自讀課文,對照註釋,圈點勾畫,初步理解文章大意。

②檢查反饋:

一詞多義 :

軍細柳

上自勞軍

至霸上及棘門軍

疑難句子:

將以下騎送迎

於是上乃使使持節詔將軍

(二)填表格,理情節。

過渡語:“奇”是司馬遷《史記》的主要藝術特色,善於在曲折奇特的情節中顯示人物性格。接下來讓我們通過表格來梳理本文的故事情節。

地點

勞軍經過

文帝評價

霸上、棘門營

直驅入

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

將以下騎送迎

細柳營

先驅至不得入

嗟乎,此真將軍矣!

可得而犯邪!

上至,又不得入

軍中不得驅馳

介冑之士不拜

小結:通過剛纔的梳理,我們不難發現,故事在鮮明的對比中呈現。文帝親自勞軍,經歷了兩種不一樣的待遇,看到了兩種不一樣的軍隊。在截然不同的對比中,發出了由衷的感嘆。

3

摘句析讀,細品“真”人。

過渡:文中漢文帝發出怎樣的感嘆?請找出來,生齊讀“嗟乎,此真將軍矣!”師提示:重點是哪個字?真(板書)師啓發:文帝爲什麼稱讚周亞夫是真將軍?讓我們到文本中去尋求答案。

(一)品“真”言。

學生小組合作,在文中找出能印證是“真將軍”的相關句子,摘句品、讀、悟結合,理解周亞夫的人物形象。

預設:

“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強調“被、銳、彀、持”幾個動詞,齊讀,讀出士氣高漲、精神飽滿、嚴陣以待。

“天子先驅至.. .. ..不得驅馳。”教師引導填字加詞的方式悟讀,抓幾個特殊的否定句“不得、不聞、”等,從人物語氣的演讀、角色的朗讀、關鍵詞的品讀等方式,品出了周亞夫治軍嚴明的形象。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周亞夫

“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冑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引導學生讀出人物語氣,讀出不卑不亢。品出了周亞夫剛正不阿的形象。

“君子直言直行,不婉言而取富,不屈行而取位。”——曾子

教師最後從整體上指導朗讀這些句子:有全班的齊讀、學生的分角色朗讀、教師的朗讀,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創設朗讀的小高潮。

(二)析“真”將。

師生共同歸結周亞夫的人物形象:治軍嚴明、恪盡職守、剛正不阿。

教師啓發:將士們爲什麼刀出鞘、箭在弦,時時處於緊張的備戰狀態?請同學們在第一段去找關鍵句。

“匈奴大入邊”“以備胡”(品讀“大”字和“備”字)

邊播放背景視頻,教師補充背景材料:

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單于率領軍隊大舉入侵,其中有三萬軍隊進攻上郡,三萬軍隊進攻雲中郡。“規模之大、來勢之猛、軍情之急”,漢文帝調集了三路大軍到邊地防守,以保衛京城。

在國家危在旦夕時,周亞夫臨危受命,更表現出了作爲將軍的勇於擔當。(板書:勇於擔當)

插入周亞夫平定“七王之亂”的形勢圖,總結並豐滿周亞夫責任與擔當的形象。

(三)悟“真”君。

①找出相關句子進行品析,引導學生簡要品讀漢文帝的人物性格,體會漢文帝的寬厚仁德。

“漢文帝以柔御天下,剛強者皆乘風而靡”____蘇轍

(板書:真君主)

②補充資料:

“孝文且崩時,誡太子曰:即有緩急,周亞夫真可任將兵。”

進一步強化漢文帝對周亞夫的信任與賞識。

總結:文帝的寬厚仁德成就了一代名將,也從側面烘托出了周亞夫的形象。“真將軍”的周亞夫是因爲遇到了“真君主”的漢文帝。(板書:側面烘托)

4

開掘字意,深諳“真”理。

《說文解字》中是會意字,本義:長生不死的人變形昇天

理解(一): “真,正也”。

1、學生用組詞的方式解讀“正”字,拓展他們的思維。正義、正氣……

小結:正因爲周亞夫的正直不阿才被文帝讚譽爲真將軍。

2、教師引導:“守正”,固守根本,固守一個將軍的根本(追問:將軍的根本是什麼?保家衛國,捍衛國家主權)

小結:周亞夫面對國難當頭、挺身而出的擔當與責任。

理解(二):“真,本性、本原”。

“本性、本原”就是擁有純真,保持自己的初心……堅守自己的信仰。……(板書:堅守信仰)

延伸:古往今來,保持初心,堅守信仰的人不勝枚舉,如岳飛的“精忠報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周恩來的“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師結束語:堅守信仰使他們擁有無限的能量,堅守信仰使他們成爲民族的脊樑……

板書設計

周亞夫軍細柳

恪盡職守

真將軍 勇於擔當 對比

堅守信仰

真君主 寬厚仁德 烘托

八年級上冊語文《周亞夫軍細柳》教案設計 篇4

一、設計思路

《記承天寺夜遊》和《答謝中書書》安排在第三單元第十課的短文兩篇中。預習提示提示了兩個重點:

1、面對風景,只有擁有發現美的眼光和感受美的心情,才能真正領會到其中的美。默讀課文,展開聯想與想象,體會兩位作者發現的美和寄寓的情。

2、朗讀課文,體會兩篇文章不同的語言風格。

概括的說,就是景,情和語言。就兩篇文章而言,《答謝中書書》理解起來比《記承天寺夜遊》要容易一些。

《記承天寺夜遊》寫景就一句話,而且就寫了一種景__月亮,空明,似乎還帶着悽清。明月千里,情思萬種,誰解其中滋味?千年之前的那個靈魂在這個有月的夜晚到底思想了什麼?這是對學生來說,是難以理解的。

那怎樣才能十幾歲的讓孩子領會作者寄寓其中的情呢?經再三思考,我決定採用對比閱讀的方法來教學。

通過對比,也許能讓學生更容易走進作者的內心。

二、教學目標

1、反覆朗讀,能夠藉助課下注釋理解文章內容。

2、比較閱讀,感受景物描寫和語言節奏傳達的情感。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們剛學過的《三峽》一文寫道: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而李白在《早發白帝城》中寫道: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二者都寫到猿啼,請同學們讀一讀,看看二者傳達的情感有什麼不同呢?(一個淒涼,一個愉悅),是啊,同一種景物在不同人的眼裏,因心境不同而色彩不同,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記承天寺夜遊》,景物描寫中又會傳達出怎樣的情感呢?

(二)、朗讀 感知文本

1、教師示範讀 學生自由讀 學生個讀 小組賽讀

2、讀講結合,同桌互講,藉助課下注釋,梳理文章內容

3、小組討論,解決疑問

文言積累

念,想到

蓋,句首語氣詞,這裏可以譯爲“原來是”。

但,只。

耳:語氣詞, 相當於“而已”意思是“罷了”。

翻譯:

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譯:庭院中充滿着月光,像積水充滿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橫錯雜,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啊。

2、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譯: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閒的人罷了。

(三)、變讀 理清層次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爲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反覆朗讀,說說這樣變的理由

敘事—寫景—議論抒情

(四)、比讀 體會情感

比較兩段寫景的文字:

1、高峯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2、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從兩個方面進行比較

1、兩段文字所寫景物有什麼不同?

2、兩段文字句式有何不同?

(五)、背景 知人論世

出示背景資料,體會景中所寓的情感

作者:氤氳蘭香

鏈接:

來源:簡書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八年級上冊語文《周亞夫軍細柳》教案設計 篇5

【知識目標】

1.掌握人物小傳的基本特點和寫法。 2.學會寫簡單的人物傳記。 【課時計劃】

2課時,第一課時重在寫作指導,第二課時完成寫作,集體評議。

精彩導入 激發興趣

有同學問“什麼是人物傳記?是不是寫人物事蹟的文章都是人物傳記啊?”帶着這個問題,我們今天不妨在課堂上先交流一下,然後說一說人物傳記有什麼特點。

例文引路 感受特色

母親小傳

生活中總會有一些人深深影響着我們。在我的生命中,那個影響我一生的人便是我的母親。我特別愛在閒暇時纏着她,聽她講述過去的故事。

兒時軼事

我的母親出生於××(填籍貫)。小的時候,家裏還算富裕。但是因爲那個時代孩子多,母親又是大姐,所以她的童年自然就不太平靜了。那還是一個重男輕女的年代,在鄉下尤爲嚴重,一般的家庭是不會讓女孩子讀書的,長到十歲左右就要下地幹活。而母親發誓要讀書,於是憑着韌性,始終在學校名列前茅,老師也不斷上門勸說,就這樣堅持讀完了國中,並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當地的一所重點高中。入學通知書已經下來,但是那年外公患病,家中困難。爲了照顧年幼的弟弟妹妹,母親毅然放棄了學業,年僅十五歲的母親挑起了生活的重擔。

創業艱辛

等到弟弟妹妹們都長大了,母親決定進城找工作。因爲學歷只有國中畢業,母親找到的也就只有保潔員,營業員等工作。儘管每天工作時間很長,但母親很珍惜自己的工作,無論做啥事都不怕吃苦,幹活又比一般人勤快,兩年後便升職做到了推銷經理,也就在這時,她認識了我的爸爸。他們彼此欣賞,互相照顧,於是一年後他們結婚了,第二年,又迎來了我的出生。

三口之家

母親告訴我,她懷我時,父親總是無微不至的照顧着她,後來乾脆讓母親辭了工作,呆在家裏休養。就這樣在××年1 1月8日的下午,我出生了。

我的出生,給父母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喜悅。母親每天忙完了家務就對着什麼也不懂的我,依依呀呀地說個不停,給我唱歌謠,講故事,帶着我做“體操”,忙的不亦樂乎。守着我一點一點地長長、長胖,興奮地和下班回家的父親講我每一天的不同和進步,每一天都是那麼的值得期待。她說這段時光是她最幸福的日子。

良師益友

漸漸的,我可以上幼兒園了,母親又出去工作了。再後來,我讀學前班了,開始有了學習任務。從此,母親又多了一項使命:陪讀。十幾年來,她只要不上班,都會和我一起做功課,幫我複習;後來她感到實在沒有能力輔導我了,就是默默地坐在我身邊,看着我做功課,在我需要的時候陪我聊聊天、遞一杯熱茶。

當我埋怨同學不都是真誠善良時,開導我的是母親,她說:“無論別人如何對你,你問心無愧就好。”當我在考試中失敗了,鼓勵和安慰我的也是母親,她說“只要你盡力了,媽不怪你。“當我偶爾耍耍小性子衝母親發火,她總是體諒地走到一邊不理我,用行動逼迫我記住“生氣是懲罰自己”。

或許在別人眼裏,母親只不過是個不起眼的小人物而已,但是在我心裏母親是我這輩子最敬愛的人。是她教會了我如何做人,如何化解同學、朋友之間的矛盾,如何面對困難與挫折。

母親對我的關懷無微不至,我會以母親爲榜樣。我發誓要做的和母親一樣,甚至超越母親。用母親的話就叫:“用責任,爲夢想努力。”

【點評】小作者用小標題的方式深情地記述了母親的生平經歷。將筆墨着重放在一些典型的,特別能體現人物個性特點的事件上。生動傳神地表現了母親的好強、勤勞、能幹、任勞任怨等優秀品質。文章層次清晰,結構完整,符合人物傳記的特點,值得我們借鑑。

文題展示

2

1.你和家人朝夕相處,但是你知道他們的生日、愛好和經歷嗎?請爲你的一位家人寫一篇小傳。不少於500字。

2.從你呱呱墜地到成長爲一位花季少年,你已經有了十多年的人生經歷。寫一篇自傳,回顧自己過去的經歷,也說說自己對未來的想法。不少於500字。

3.選擇自己喜歡的一位名人,蒐集他的生平事蹟和相關材料,爲他寫一篇小傳。不少於500字。 【寫法指導】

一要深入瞭解所寫對象的事蹟,注意對材料的選擇和分析,寫出人物個性和風貌。

任何文章都要圍繞着主題來寫。爲此,首先必須佔有大量的資料,然後認真地分析其特點,確定寫作中心。圍繞中心選擇與組織材料,不要面面俱到。只有圍繞主題來選擇材料,其材料纔有用,其作品纔有靈魂。同學們千萬注意避免出現以下情況:只是羅列材料,事無鉅細,芝麻豆子攤一堆,沒有一條線索來貫穿,也沒有一個統一的主題。這樣寫小傳是不成功的。

二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不誇大,不縮小,不編造。

傳記作品要完全真實,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以及重要細節。一個細節的失真就會動搖全篇傳記的價值,更不要說重要情節了。但這並不是說,撰寫傳記要照葫蘆畫瓢,眉毛鬍子一把抓,把人物的一顰一笑都毫不遺漏記錄下來。恰恰相反,要有重點、有詳略,要選取那些與人物生活、思想、工作有密切關係的事件和情節來寫。爲了將人物寫得形神兼備,也可以適當地作些文學渲染,如《鄧稼先》中的多處描寫大漠,寫作者自己對友人的關切之情,自然使文章讀起來更充滿情味。同學們給父母寫傳記一定要帶着感情去理解和認識他們的經歷,在客觀的講述中傳達對父母的認同和敬愛之情。當然這些渲染又是必須符合人物身分和性格的。

此外對傳記人物要本着實事求是的精神來刻畫,不能因爲喜歡就只寫好的,對其進行美化;也不能因爲不滿就只寫壞的,對其進行醜化。對傳記人物的刻畫要儘量做到客觀、準確和全面,不能由着自己的喜好任意胡寫。三要有文學色彩

傳記是寫人的。爲此,在寫作中一定要抓住人物特點,記述其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大事和最能表達人物個性特徵的典型小事。不寫大事,無法表現人物的貢獻;不寫小事,無法使人物活起來。甚至還往往會使文章流於一般化與淺薄。要使傳記寫得生動感人,就應該認真研究人物的生平事蹟、性格特徵和思想品德,用創造性的筆法來展現人物的思想面貌和個性特徵。爲了把人物寫活,就必須從各個側面挖掘和佔有足以表現人物特徵的典型事例和細節,即最能體現這種特徵的思想、言論和行動及軼事、趣聞等,進行描寫和渲染。

【附:板書設計】

學寫人物小傳什麼是傳記

傳記的特點 傳記的要求

課後反思 查漏補缺

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在於: 不足之處在於:

八年級上冊語文《周亞夫軍細柳》教案設計 篇6

一、複習時間的安排:第17週一至第19週五

二、複習內容:

1、熟練掌握1——4單元重點詞語的讀音及寫法。

2、熟練背誦及默寫會25、30課、課外古詩詞、22、24、26、27重點古文。3、文言文會重點實詞的解釋,尤其注意通假字和一詞多意現象;會一些名句的翻譯;會在整體把握課文的基礎上,回答一些重點問題。

重點古文:

《桃花源記》(陶淵明)《陋室銘》(劉禹錫)《愛蓮說》(周敦頤)《三峽》(酈道元)《答謝中書書》(陶弘景)《記承天寺夜遊》(蘇軾)

4、現代文重點要求:在整體把握課文的基礎上,會就一些重點文段回答一些重點問題;會記敘文、說明文、小說的一些知識點和考點。

(1)新聞知識點。

(2)環境描寫的作用,人物描寫對人物性格塑造的作用及人物形象性格分析;作者的感情態度。

(3)說明文重點掌握說明文的順序,說明方法及作用,語言的特點。5、綜合性學習:

(1)世界何時鑄劍爲犁(關於戰爭的名言、格言、成語、詩歌;古今戰役;你對戰爭的評價和看法)。

(2)讓世界充滿愛(愛的歌曲;具體情景下的口語交際,主要考語言運用能力)。

(3)說不盡的橋(橋的成語、俗語、歇後語、詩歌、故事;名橋欣賞等)。(4)走上辯論臺(主要考語言運用能力,比如給出正方一個觀點,問:假如你是反方,你會怎樣辯論)。

(5)蓮文化的魅力(荷花的別稱、詩歌、風俗、用途、傳說故事等)。(6)怎樣蒐集資料(知道蒐集資料的途徑方法,以及怎樣用電腦蒐集資料)。6、名著導讀,要求:

(1)熟記作者、主人公姓名。

(2)每本書至少掌握3個以上經典故事情節。(3)對人物性格的把握和評價。(4)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和特色等。

名著——《朝花夕拾》《駱駝祥子》《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三、複習措施:

1、充分利用早讀時間把好基礎知識的過關,主要包括:(1)1——4單元重點詞語的讀音及寫法。(2)25、30課、課外古詩詞的背誦與默寫。(3)22、24、26、27課重點古文的背誦與默寫。

2、利用好課堂上的時間,結合《國中單元測試》的單元測試的文段閱讀訓練,指導學生閱讀的答題方法與技巧,落實記敘文、說明文、小說的一些知識點。

3、利用閱讀課的時間,引導學生梳理名著的作者、主人公姓名及性格、經典故事情節、書的主要內容和特色等。

4、進行四次基礎知識與重點古文釋詞譯句的測試,每次只需15——20分鐘,及時批改與講評,督促學生牢固掌握。

5、在19週一進行一次綜合基礎知識測試,進行復習知識的查缺補漏。6、每天的語文作業主要讓學生複習古文,結合《學習輔導》上的練習進行。

四、複習資料:

1、《國中單元測試》上的文段閱讀訓練、古文練習。2、《學習輔導》.

3、《語文天地——期末複習大盤點》

4、綜合性學習:課本P42、P89、P120、P159、P184、P210。5、名著閱讀:課本P224、P234、P243。6、《國中單元測試》

7、《語文天地》期末模擬試卷一、二

八年級上冊語文《周亞夫軍細柳》教案設計 篇7

【學習目標】1、初步認識說明文及與記敘文的區別;

2、理解怎樣抓住事物特徵進行說明,具體把握中國石拱橋的特點;

3、瞭解中國石拱橋的光輝成就,認識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增強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感情。

【學習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會懂得本文的說明對象、特徵、說明順序、說明結構、說明方法等。

教學難點:體會分析舉例的典型性和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初步認識說明文及與記敘文的區別;

【自主突破】

1.說明文是指客觀地 或 的文章,以說明事物的顏色、形狀、構造、性質、成因、功用等特徵以及闡明事理、介紹知識爲主要內容。

2.說明文按說明對象可分爲兩類:(1) 說明文 (2) 說明文

3.常見說明順序:

① 順序:以時間先後作爲說明的順序,用於說明事物的發展變化。

② 順序:(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從外到內、總體—部分……)

③ 順序: 按事物的內部聯繫或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來安排說明順序。(由一般到特殊,由整體到局部,由概括到具體……)

4.說明文常見的結構形式: 式、 式。

5、注音 惟妙惟肖( )勻稱( )洨河( )暴漲( )傾聽( )

6、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記載 橫跨 陡峭 就地取才 B.和諧 支撐 推祟 巧妙絕倫

C.漳州 優久 弧形 獨一無二 D.合攏 殘損 拱圈 長虹飲澗

7、瞭解作者:茅以升, 專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設計了中國第一座現代化大橋 。他還參加了新中國第一座現代化的大橋——武漢長江大橋的建造。

【合作探究】

8、本文共10個自然段,可分爲三部分,試歸納段意:

第一部分(第1—2段):

第二部分(第3—9段):

第三部分(第10段):

9、默讀課文,分別找出石拱橋、中國石拱橋、趙州橋、盧溝橋的特點。

【拓展延伸】

10、下面是橋樑專家茅以升對“橋”的解釋,請根據示例特點,以“路”是什麼開頭寫一段話

橋是什麼?不過是一條板凳.兩條腿架着一塊板,板上可以承擔重量,把這條板凳放大,“跨”過一條河,或是一個小山谷,就形成了一座橋.

路是什麼

【當堂測試】

11、注音、字形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拱(gǒng)橋 橋礅(dūn) 艱(jiān)固優(yōu)久

B.陡(dǒu)坡勻稱(chēn) 和協(xie) 疏浚(jun)

C.翌(yi)日 湍(tuān)急鋪砌(qi) 並行不悖(bei)

D.鳥瞰(kān) 老嫗(yu)迥(jiǒnɡ)異 窺(kūi)見

1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巧妙絕倫交頭接耳提心吊膽才疏學淺 B.言簡意該改邪歸正奼紫嫣紅流連忘返

C.栩栩如生性命悠關偃旗息鼓惟妙惟肖 D.美輪美奐潛然淚下就地取材鍥而不捨

13、解釋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惟妙惟肖(相似) 窺(從縫隙裏看)見 孩提(六、七歲時) 匝(遮蔽)道

B.風格迥(完全)異 儼然(很像真的) 愜意(稱心舒適) 情愫(感情)

C.美輪美奐(有光彩的樣子) 昭蘇(甦醒) 徜徉(安閒自在步行) 偃旗息鼓(倒下)

D.奼紫嫣(嬌豔)紅 並行不悖(相反) 豁(開闊)亮 鳥瞰(向下看)

14、判斷下列各句所用的說明方法。

1.(盧溝橋)橋長265米,由11個半圓形的石拱組成,每個石拱長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2.我國橋樑事業的發展,表明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越。

3.我們遵照前人的經驗,臥牀假寐,靜待五更。

4.汩汩有聲的淙淙細流,在曉月映照下,也呈現出波光粼粼的景色。

5.龍船鳳舟倒映流水,何等絢麗,何等豪華!

【總結反思】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理解怎樣抓住事物特徵進行說明,具體把握中國石拱橋的特點;

瞭解中國石拱橋的光輝成就,認識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增強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感情。

【自主突破】

1、指名讀1、2段,討論:本文主要寫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爲什麼開頭兩段寫一般石拱橋的特點?

展開全文閱讀

2、默讀4、5段,討論: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寫趙州橋的?

3、讀第6段,教師強調“橋長……十一個半圓形的石拱……;每個石拱……每兩個石拱之間有石砌橋墩”等語句,提問:這一部分寫盧溝橋是按什麼順序?

【合作探究】

4、中國的石拱橋很多,都有相同的特點,作者爲什麼選擇趙州橋和盧溝橋作爲說明的例子?

5、趙州橋和盧溝橋都具有中國石拱橋的共同特點,作者爲什麼不選一個而要選兩個呢?

【拓展延伸】

設想一下未來的橋是什麼樣子的。請發揮你的想象力,向同學們介紹一下你想象中的未來的橋。

【當堂測試】

【達標訓練】

①永定河上的盧溝橋,修建於公元1189年到1192年間。②橋長265米,由11個半圓形的石拱組成,每個石拱長度不一,由16米到21.6米。③橋寬約8米,路面平坦,幾乎與河面平行。④每兩個石拱之間有石砌橋墩,把11個石拱聯成一個整體。⑤由於各拱相聯,所以這種橋叫做聯拱石橋。⑥永定河發水時,來勢很猛,以前兩岸河堤常被沖毀,但是這座橋卻從沒出過事,足見它的堅固。⑦橋面用石板鋪砌,兩旁有石欄石柱。⑧每個柱頭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態的獅子。⑨這些石刻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有的像注視行人,千態萬狀,惟妙惟肖。

6.這段文字以盧溝橋爲例,說明中國石拱橋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徵。

7.第②句話運用了________的說明方法,說明盧溝橋的________;

第⑥句話運用了________的說明方法,說明盧溝橋的________。

8.這段文字中有一個描寫性的語句,它的序號是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

9.這段文字運用了什麼說明順序?

10.這段文字共九句話,可劃分爲四個層次,應該怎麼劃分?並概括出層意。

11.第③句話中有兩個詞突出表現了說明文語言準確的特點,請把它找出來,然後簡要地進行分析。

12.盧溝橋的結構特點是什麼?試簡要說明。

【能力提高】

我國傳統的橋樑有三大基本形式:用樑作爲橋身主要承重結構的叫“樑橋”,用拱作爲橋身主要承重結構的叫“拱橋”,用懸掛的纜索作爲橋身主要承重結構的叫“懸索橋”,亦稱“吊橋”。

在人類有歷史記載以前,就有這三種橋。河邊的大樹被風吹倒,恰巧橫跨河上,就成爲“________”。兩山間有瀑布,中爲石脊所阻,水穿石隙成孔,逐漸擴大,孔上面層,磨成圓形,就成了“________”。一羣猴子過河,一個先上樹,第二個上去抱着它,第三個又上去抱着第二個。如此一個一個上去連成一串,把地上的猴子甩過河去,尾巴上的猴子抱住對岸一棵樹,這就成爲一串“猴橋”,形式上就是現代的“________”。所有千變萬化的各種橋,都由此脫胎而來。

13.三處橫線上依次應填入的詞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一段說明的主要內容是________,說明方法是________和________。

15.第二段說明的主要內容是________,說明方法是________和________。

16.文中加粗詞“脫胎”一詞指什麼?

17.兩段文字的說明順序一樣,爲什麼這樣安排?

【總結反思】

《中國石拱橋》學案參考答案

第一課時

1、解說事物、闡明事理 2、事物、事理 3、時間,空間,邏輯 4、總分式,遞進式 5、xiào chèn xiáo zhǎng qīng 6、D 7、橋樑,錢塘江大橋8、本文共10個自然段,可分爲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石拱橋的特點;

第二部分(第3—9段):中國石拱橋的特點;

第三部分(第10段),中國石拱橋的發展。

9、石拱橋:橋洞爲弧形,橋樑史上出現得較早,形式優美,結構堅固。

中國石拱橋:歷史悠久,分佈廣、形式多樣,有許多是驚人的傑作。

趙州橋:歷史悠久,結構堅固,設計巧妙,形狀像弓,用料省,藝術價值高。

盧溝橋:石拱相聯,結構精巧,堅固耐用,形式優美,藝術價值高,歷史價值突出。

10、示例:不過是深深淺淺的腳印。你的,我的,他的,大家的,這些衆多的腳印集合起來,就成了路。11、c 12、b 13、c 14、列數字、作詮釋、引資料、摹狀貌、打比方

第二課時

1、開頭第1段,一連幾處以虹喻橋,寫石拱橋的形式優美,可以引起讀者的聯想,激發閱讀興趣。第2段寫石拱橋的結構堅固,這是石拱橋的又一特點。這兩個特點是石拱橋的一般特點,爲下面寫中國石拱橋作了鋪墊由整體到局部,自然過渡到寫特殊的石拱橋。這是由一般到特殊的順序。

2、由整體到局部

3、本文在安排說明順序時,是由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後具體的順序;在說明橋樑的結構時,是由整體到局部的順序;有關歷史發展的說明則以時間先後爲順序。這樣寫,可以使文章層次分明,條理清楚。

4、趙州橋和盧溝橋歷史悠久,氣魄宏偉、馳名中外,有中國石拱橋的典型特點,很有代表性。選擇有代表性的例子說明事物的特徵方法可以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使讀者對被說明事物的特徵認識得更具體、更明確、更深刻。

5、趙州橋和盧溝橋既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前者是“獨拱”石橋,後者是“聯拱”石橋,既有共性也有個性。作者選擇兩例可以起到互相對照、互相補充的作用,說明了中國石拱橋形式多樣、多彩多姿的特點。

6.歷史悠久;結構堅固;形式優美 7.列數字,雄偉;作比較,堅固。8.⑨;說明盧溝橋形式優美,有高度的藝術價值。 9.邏輯順序,即從整體到局部 10.第一層(①)交代修建時間;第二層(②③④⑤)介紹橋長、寬及其特點;第三層(⑥)與以前作對比,說明它的堅固;第四層(⑦⑧⑨)介紹柱子上的獅子,強調其形式優美。 11.“約”是“大約”的意思,準確說明了8米是個約數;“幾乎”是“差不多”的意思,用在這裏準確說明了橋面與河面的平行關係。 12.聯拱石橋;由兩個以上並列在一起的石拱構成的橋就是聯拱石橋。盧溝橋是由11個石拱相聯成一個整體,所以它也被稱爲聯拱石橋。(二)13.樑橋;拱橋;吊橋14.橋的三大基本形式;分類別;下定義 15.三種橋的成因或由來;分類別;作詮釋 16.在文中指以後的橋大都由此演化而來。 17.由最常見的入手去寫,逐漸加深,使人容易理解。

八年級上冊語文《周亞夫軍細柳》教案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分析文中描寫的景、事、物,體會昆明雨季的特點。

2、品味鑑賞平淡自然的語言。

3、把握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出的感情。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在閱讀中品味關鍵詞,逐步提高賞讀文本的能力。

教學難點:作者藉助景、事、物抒發的感情。

教學方法:朗讀鑑賞品味賞析討論交流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雨,點點滴滴的雨,淅淅瀝瀝的雨,飄飄灑灑的雨,充盈着詩人的內心,也撩撥着我們的情愫。請說出寫雨的古詩句。學生自由發言。

春夜喜雨,天街小雨,杏花春雨,巴山夜雨,連江寒雨,渭城朝雨,當然,還有昆明的綿綿細雨。

出示文後的詩句,導入新課,簡介作者。

蓮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

濁酒一杯天過午,木香花溼雨沉沉。

二、讀一讀

朗讀詩句,說說詩中寫了昆明雨季的哪些景象。

引導學生抓住“行人”“苔痕”“濁酒”“沉沉”,歸納出“雨中景”“雨中人”“雨中事”“雨中情”。

三、畫一畫

(一)朗讀課文,圈點勾畫出文中寫了昆明雨季的哪些景?哪些人?哪些事?哪些情?分小組完成,組內交流,班級展示。

1、雨中景:仙人掌、菌子、楊梅、緬桂花、木棉。

找出具體描寫的句子,分析作者如何鮮活、立體地描寫景物的,賞析景物美,滋味美。

這些特有的景物裝點着這個四季如春的城市,清新,自然,美好,和諧,讓我們產生一種“我想去昆明”的衝動。想不想去,想去,那就隨着汪曾祺文字暢遊一番吧。

2、雨中人:苗族女孩、房東母女、我和德熙。

分析作者如何進行人物描寫的,寫出了人物怎樣的特徵。

3、雨中事:賣楊梅、送緬桂花、酒店小酌。

賞析人情美,氛圍美。

這些人是平凡的人,這些事是普通的事,猶如我們的日常,讀來親切溫暖,饒有情趣,不知不覺,作者愛上了這座城市,愛上了這方土地,愛上了這裏的風俗人情……,並且愛的深沉。不

四、想一想

這些景、這些人、這些事,讓這個溫婉的季節充滿溫情。跳讀課文,鎖定最能概括雨季特點的句子。

引導學生找出“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

五、議一議

小組討論,爲什麼說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

八年級上冊語文《周亞夫軍細柳》教案設計 篇9

知識與能力

積累古詩詞,增加文化積澱,培養對古詩詞的鑑賞能力。

過程與方法

反覆誦讀,理解詩歌豐富深刻的思想內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增加文化積澱,培養對中國古典詩詞的興趣,提高審美情趣。

重點

整體把握全詩,理解詩歌思想內涵和精神境界。

難點

正確理解詩歌內涵,品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誦讀法合作探究法

詩歌的朗讀音頻材料多媒體課件

3課時

陶淵明《〈飲酒〉(其五)》

古往今來,官場上多少人爲了仕途而爭名奪利,爲了升遷而不擇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殘害親人,但是卻有少數文人墨客鄙棄世俗,厭惡官場,辭官回鄉,歸隱田園,過着“世與我相違,復駕言兮求”“人生行樂耳,何須富貴時”的恬淡生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陶淵明的一首田園詩《飲酒》。

陶淵明(約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潛。一說名潛,字淵明。自號五柳先生,卒後親友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九江柴桑(九江縣)人,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辭賦家、散文家。

1.聽音頻朗讀,讀準字音,劃出節奏。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小組討論,通譯全詩。

居住在衆人聚居的地方,卻聽不到車馬的喧鬧。

問怎麼能做到這樣呢?因爲心與世俗遠離,自然就覺得地處偏遠了。

在東邊的籬笆下采菊花,悠然自得地可以看見南邊的廬山。

夕陽映照下的南山籠罩在一片濛濛的霧靄中,越發覺得美妙神奇,而一雙雙飛鳥藉着暮色結伴飛向林間的巢穴。

這裏邊有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辨別出來,卻沒有合適的語言表達。

3.分析每句蘊含的思想感情。

一二句深情而自得其樂;三四句恬靜而閒適;五六句滿足而得意;七八句陶醉而悠然;九十句深長而感慨。

1.詩歌前四句寫“身居鬧市,一塵不染”,其根本原因是“心遠”,“心遠”有什麼含義?爲什麼“心遠”?遠離什麼?

“心遠”包含:心志高遠,淡泊名利,寧靜處世。這種不爲五斗米折腰的崇高精神境界、達觀的生活態度(酌貪泉而覺爽,處涸澤以猶歡)這就是陶淵明不朽的精神堡壘。

詩人身居人世,但無俗事紛擾,是因爲心境超脫世俗,不爲名利所惑,遠離官場,遠離塵俗。這四句告訴我們,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淨化的,在一定的條件下,只要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就可以改變客觀環境對自己的影響,到處都可以找到生活的樂趣。

2.理解名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這是神來的寫景之筆,描寫詩人在東邊的籬笆下專心而悠閒地採摘菊花,偶一擡頭,無意間便能望見悠遠超然的南山。兩句刻畫了詩人悠然自得的形象。這不是一個“採菊”一般的動作,而是包含着詩人超凡脫俗、熱愛自然的高雅的情趣和高潔的情操。

3.“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兩句描寫了什麼?有何深意?

這兩句屬景物描寫。描寫了夕陽西下,山色迷人,飛鳥結伴,知倦還巢。鳥飛倦了,也知還家,可有些人仍奔波官場,追名逐利,樂不思返美麗寧靜的大自然懷抱。此兩句雖寫景,實則抒懷,用“飛鳥相與還”的現象類比人應知“返璞歸真”。

4.如何理解最後兩句?

“忘言”是指不知道用什麼語言形容出來,只可意會,妙不可言。這兩句詩,直抒胸臆,點明主旨:萬物運轉,各得其所,人生真義,返璞歸真,這纔是人生的真諦。

作者通過田園生活的描寫,表現了詩人遠離世俗生活的悠閒自得,表達了詩人淡泊名利、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和對田園生活的熱愛。

飲酒(其五)

心遠地偏——遠離塵世、超凡脫俗

採菊見山——熱愛自然、心境恬淡

山氣飛鳥——自然之景、歸隱之意

真意忘言——人生真義、返璞歸真

杜甫《春望》

猜猜他是誰?

他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他生活在唐帝國由盛轉衰的年代,他的詩多沉鬱頓挫,他被後人稱爲“詩聖”,他的詩反映了當時的現實,被譽爲“詩史”,大家說他是誰?

杜甫,字子美,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生活在唐代社會由盛而衰的轉折時期,他的詩反映時事,思想深刻,境界廣闊,有強烈正義感和鮮明傾向性,風格沉鬱頓挫,形式多樣。由於他的詩真實地反映了所處的時代,後世稱爲“詩史”;又由於他憂國憂民,被譽爲“詩聖”。代表作品有:“三吏”“三別”《茅屋爲秋風所破歌》《春望》《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登高》等。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756年詩人杜甫得知唐肅宗在靈武即位的消息後,便把家小安頓在鄜州的羌村,不顧安危投奔唐肅宗,想要再有一番作爲,結果在投奔靈武途中,被安史叛軍擄至長安,過了半年多囚徒一樣的生活。第二年(757年)三月,春回大地,草木茂盛,鳥語花香,長安城處處呈現出一派生機。而詩人與家人久別,存亡未卜,此景只能增添杜甫的痛苦和傷感。詩人觸景生情,感慨萬千,於是寫下了這首感時恨別、憂國思親的五言律詩——《春望》。

1.初讀詩歌,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聽音頻朗讀,老師範讀,學生自由朗讀)

2.對照註釋,查閱資料,弄懂每一句詩的含義。

(1)詩的首聯選取了哪些意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國都、山河、草木。描繪出山河依舊、國都殘破不堪、一片荒涼蕭條的景象。表現出詩人對山河破碎的憂憤。

(2)詩的頷聯寫到“花”“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鳥語花香的景象本是賞心悅目的,讓人欣喜的,可詩人面對此情此景卻“濺淚”“驚心”,可見詩人內心傷感的程度之深。此句詩,詩人以樂景襯哀情,強烈地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傷痛之情。

(3)詩的頸聯以敘事爲主,“連三月”“抵萬金”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誇張。極言戰爭時間之長,家書之珍貴。表達了詩人深切的思家思鄉之情。

(4)尾聯選取了哪些意象?描繪了一個什麼樣的形象?

“白頭”的意象,“搔”的動作,刻畫了一個因焦慮、傷感而頻頻搔頭的詩人形象,突出詩人傷時、憂國、思家、悲己的心情。

這首詩描寫了都城淪陷後春日遠眺中見到的荒涼、冷落的景象,抒發了詩人憂國思親的情懷,表達了對祖國山河的無限熱愛。

首聯寫景對比憂國

頷聯寫景反襯傷時

頸聯敘事誇張思家

尾聯描寫誇張悲己

李賀《雁門太守行》

今天,我們先玩一個搶答遊戲。請聽題:①他是唐代詩人;②他年少早逝,一生只活了27年;③他被後人稱爲“詩鬼”;④他的詩常以描寫想象中的或聽說的戰爭場面,表達自己爲國而死的決心和立功的壯志。請問他是誰?今天我們學習他寫的一首詩《雁門太守行》。

李賀(790—816)字長吉,福昌(今河南省宜陽縣西)人。他是唐代中期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年少時在詩歌創作上就已有成就。有“詩鬼”之稱。

《雁門太守行》:樂府舊題,多寫邊塞征戰之事,表現愛國之情。作此詩李賀僅17歲。

1.教師範讀,同學自由朗讀,注意朗讀節奏。

2.這首詩寫的主要內容是什麼?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描繪了邊塞緊張的戰鬥氣氛,敘寫了從白天到夜晚的戰鬥全過程,突出將士浴血奮戰的勇武形象,歌頌將士們誓死報國的愛國熱情。

感受意境美。

1.詩人構思大膽,把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高度集中在一個晝夜的時間裏加以表現。詩中寫了三個時間段,請你找出來。

白天——傍晚——夜裏。

2.詩人分別描寫了哪三個畫面?請你按照時間順序概括出來。

白天——首聯:敵軍壓境,官軍戒備森嚴;

傍晚——頷聯:激戰後的慘烈;

夜裏——頸聯:官軍夜襲敵軍陣地。

3.現在人們常用“黑雲壓城城欲摧”這句話形容局勢的危急。首句渲染了怎樣的氣氛?

首句既是寫景,也是寫事,以比喻和誇張手法渲染了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一個“壓”字,把敵軍人馬衆多、來勢兇猛,以及交戰雙方力量懸殊、守軍將士處境艱難等等,淋漓盡致地揭示出來。

次句寫城內守軍披堅執銳、嚴陣以待的情形,以與城外的敵軍相對比。忽然,風雲變幻,一縷日光從雲縫裏透射下來,映照在守城將士的甲衣上,只見金光閃閃,耀人眼目。這裏借日光來顯示守軍的陣營和士氣,情景相生,奇妙無比。

4.時間從白天到傍晚,激戰過後氣氛從緊張到悲壯蒼涼,作者從哪兩個角度表現了激戰過後的蒼涼氣氛?

從聽覺、視覺兩方面描寫戰場,嗚咽的角聲,紫紅的秋色,創造出一種蒼涼悲壯的氣氛。渲染了戰場悲壯的氣氛和戰爭的殘酷,把激戰中的邊塞風光寫得很壯美。

5.時間從傍晚到深夜,官軍夜襲敵軍陣地。請設想“半卷紅旗”是怎樣的景象,作者捕捉這個景象入詩要表現什麼?

半卷紅旗是側面描寫戰況,一方面是風勢很大,捲起紅旗便於急行軍,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備,不事張揚,把戰事的緊張狀態突現出來。

“臨易水”既表明交戰的地點,又暗示將士們具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那樣一種無所畏懼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壯懷激烈的豪情。

6.尾聯用典寓意,有什麼作用?

用戰國時期燕昭王置千金於黃金臺上以招賢才的典故,既與戰爭的地點相吻合,又是對天子和將士的稱頌,表現了將士們奮勇殺敵、報效朝廷的決心。

本詩有聲有色地描寫了從白天到夜晚的戰鬥全過程。景物鮮明,色彩凝重,渲染了悲壯慘烈的氣氛,突出將士浴血奮戰的勇武形象,歌頌將士們誓死報國的愛國熱情。

雁門太守行

李賀

黑雲壓城——形勢危急(比喻、誇張)

角聲、凝夜紫——悲壯慘烈(視覺、聽覺)

臨易水、黃金臺——誓死報國(運用典故)

杜牧《赤壁》

赤壁,是我們所熟知的地方,這裏在三國時期曾經發生過一場惡戰,即赤壁之戰。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這首詩就是作者杜牧對發生於幾百年前的赤壁之戰的評論,借史詠懷,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悲憤。

杜牧,是晚唐的詩人,和李商隱齊名,並稱“小李杜”。

(三)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反覆朗讀詩歌,讀準字音和節奏。

2.這首詩寫的主要內容是什麼?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借赤壁之戰留下的一把折斷的戟引發議論,抒發了自己懷才不遇的悲憤。

1.《赤壁》開頭爲什麼從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寫起,這樣寫有何作用?

這一把折戟與古代戰爭有聯繫,很自然地引起後文對歷史的詠歎。其作用主要不在於作爲詩的引導,它本身也蘊含着強烈的意念。沙裏沉埋着鐵戟,點出此地曾有過歷史風雲。折戟沉沙而仍未銷蝕,又發出歲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歷留下過蹤跡的人物、事件,常會被無情的時光銷蝕掉,也易從人們的記憶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機會被人記起。正由於發現了這把鐵戟,使詩人無法平靜,因此他要磨洗並辨認一番,發現原來是“前朝”——三國赤壁之戰時的遺物。從而爲下文作鋪墊。

2.全詩最精彩的最後兩句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最後兩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鬱不平和豪爽胸襟。詩人慨嘆歷英雄成名的機遇,是因爲他自己生不逢時,空有才能而不得施展。還有另一層意思: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總會有所作爲,顯示出一種逼人的英氣。

李清照《漁家傲》

1.指點學生背誦前四首古詩。

2.說說《雁門太守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中華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唐詩、宋詞更是這座瑰麗花園中的兩朵奇葩。前兩節課我們已經領略了盛唐詩歌的風味,那麼,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首宋詞——李清照的《漁家傲》。

李清照(1084—約1155),號易安居士,山東省濟南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漱玉詞》輯本。

1.讀準字音

帆(fān)殷勤(yīnqín)嗟(jiē)謾(màn)

2.讀出節奏

3.這首詞的內容是什麼?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嗎?

1.這首詞,詩人敘寫了一次夢境,作者在夢中看到了什麼?做了什麼?

(1)看到了一幅遼闊、壯美的海天一色圖: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

寫天、雲、霧、星河、千帆,景象已極壯麗,其中又準確地嵌入了幾個動詞:“接”、“連”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洶涌的波濤、瀰漫的雲霧,自然地組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渾茫無際的境界。而“轉”、“舞”兩字,則將詞人在風浪顛簸中的感受,逼真地傳遞給讀者。所謂“星河欲轉”,是寫詞人從顛簸的船艙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銀河似乎在轉動一般。“千帆舞”,則寫海上颳起了大風,無數的舟船在風浪中飛舞前進。船搖帆舞,星河欲轉,既富於生活的真實感,也具有夢境的虛幻性,虛虛實實,爲全篇的奇情壯採奠定了基調。

(2)看到了天帝: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詞人經過海上航行,一縷夢魂彷彿升入天國,見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詞人塑造了一個態度溫和、關心民衆的天帝。“殷勤問我歸何處”,雖然只是一句異常簡潔的問話,卻飽含着深厚的感情。李清照南渡以來,一直漂泊無依,如今天帝這麼關照她,使她感到多麼溫暖啊!這次竟然得到訴說的機會了。這就引出了詞的下片,由她訴說自己的困難和心願。

(3)還夢到自己回答天帝的垂問:“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

意思是說,我告訴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遠,現在已到了黃昏,還沒有到達。即使我學詩能寫出驚人的句子,又有什麼用呢?上句“路長嗟日暮”,出自屈原《離騷》:“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作者藉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遠,茫然不知所措。一個“嗟”字,生動地表現出她那彷徨憂慮的神態。下句,“謾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這一句含有兩層意思:一是慨嘆自己有才而不能爲世所用,有懷才不遇之感;二是慨嘆社會動亂,文章無用。

2.作者既然有這樣苦衷,她希望怎樣解脫呢?請看:“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她要像大鵬那樣乘萬里風高飛遠舉,離開那齷齪的社會。叫風不要停止地吹着,把她的輕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過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九萬里風”句,出自《莊子•逍遙遊》:“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扶搖”,風名。“九”是虛數,是“多”的意思。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鵬高飛之志。“蓬舟”,像蓬草那樣飛旋輕快的小舟。“三山”,指傳說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個神山。爲神仙所居,在渤海中。

3.作者爲什麼夢想到三山中去?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願?

儘管她有才華,有理想,有抱負,但在現實社會中根本得不到實現和施展,找不到出路。“三山中”是仙境,那裏沒有離亂,沒有悲傷,沒有孤悽和痛苦。可見她的夢想仙境,正是她對黑暗現實不滿的表現,對理想社會的嚮往。

這首詞,全詞通過對夢境的描寫,表達了詞人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對沒有離亂、沒有悲傷、沒有孤悽和痛苦的理想社會的嚮往和追求。

這首詞把真實的生活感受融入夢境,把屈原《離騷》、莊子《逍遙遊》以至神話傳說寫進詞中,使夢幻與生活、歷史與現實融爲一體,構成氣度恢宏、格調雄奇的意境,具有明顯的豪放派風格,閃爍着浪漫主義的光輝。

漁家傲

李清照

詞人夢中所見所聞:海天相接、瑰奇雄偉

詞人的理想和抱負:辛苦求索、未見光明

——渴望自由、追求光明

1.詩文總有魂,教師在教授詩歌時,如能迅速把握詩的精魂,往往能提煉出課之魂。

2.在詩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升自己分析處理教材的能力,在整合中簡化教學頭緒,在整合中擴大教學的容量,在整合中豐富學生的思維層次。

3.課因簡潔而美麗,因速度而美,因深入而美,因靈動而美。“一劍封喉”“一矢中的”確實應該是教學的一種神奇絕美的境界吧!

八年級上冊語文《周亞夫軍細柳》教案設計 篇10

教學目的

1.積累語言,理解課文,瞭解《清明上河圖》是怎樣的一件藝術作品。

2.學習說明順序與說明方法。

課時:1課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情景激趣有一件享譽古今中外的傳世傑作。在問世以後的800多年裏,曾被無數收藏家和鑑賞家把玩欣賞,是後世帝王權貴巧取豪奪的目標,它曾輾轉飄零,幾經戰火,歷盡劫難……它曾五次進入宮廷,四次被盜出宮,演繹出了許多傳奇故事,它是我國繪畫的無價之寶,請問同學們知道這幅畫的名稱嗎?明確:《清明上河圖》。這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爲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存於世的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圖寬25.2釐米,長528.7釐米,絹本設色,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都是獨一無二的,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清明上河圖》它究竟畫了些什麼內容呢?爲什麼千百年來,它的魅力一直不衰呢?我們今天學習《夢迴繁華》,或許能解答你心中的疑問。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讀課文。指導學生閱讀時,要求用着重號標出說明文的寫作的對象,用橫線標出文章的說明點,用序號標出意義段,用波浪線標出說明對象的特點,批註自己的閱讀理解,列出不懂之處。

在閱讀過程中校正讀音,

積累詞語:

汴梁(biàn)題跋(bá)絹本(juàn)翰林(hàn)田疇(chóu)料峭(qiào)簇擁(cù)漕運(cáo)舳艫(zhúlú)沉檀(tán)攝取(shâ)遒勁(qiú)摩肩接踵(zhǒng)絡繹不絕(yì)

工:善於,擅長。設色:(繪畫)塗色,着色。田疇:田地,田野。春寒料峭:形容初春微寒。跋涉:爬山過水,形容旅途艱苦。孔道:必經之道。內憂外患:指國內的變亂和外來的禍患。絡繹不絕:形容行人很多,往來不斷。遒勁:雄健有力。摩肩接踵:肩並肩,腳碰腳,形容人很多,很擁擠。踵,腳後跟。細緻入微:比喻看問題非常全面,連很細小的問題都考慮到了;也指對人體貼關心無微不至。

一、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劃分段落,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提出說明對象。

第二部分(2)介紹作者與作畫背景。

第三部分(3~4)介紹畫的內容材質、大小、色彩、特點與整體內容1.介紹畫的材質、大小、色彩、特點與整體內容2.具體介紹畫的內容⑴近郊風光⑵汴河兩岸的繁華情景⑶汴梁市區的街道第四部分(5):畫法、風格與價值

第二步,精讀課文,深入解讀。

1.本文圍繞《清明上河圖》,介紹了哪些方面的內容?

明確:介紹這幅圖的歷史背景,畫的作者,畫卷的縱橫,作品描繪的內容,畫卷特點及歷史價值等。

2.讀了本文,關於《清明上河圖》你又有了哪些新的瞭解?

明確:①我瞭解到了北宋時期,城市繁榮,文化生活,十分活躍,《清明上河圖》便是反映這一時期城鄉市井平民生活的一幅風俗畫。②我瞭解到了畫的作者張擇端主要活動時期,籍貫,字,生平,愛好等。③我瞭解到了關於這幅圖的畫卷大小,描繪的具體內容,特點及價值等。

3.細讀課文第四段,作者是怎樣有條不紊地說明畫卷內容的?

八年級上冊語文《周亞夫軍細柳》教案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和新詞。

2、學習以時間順序組織材料的方法。

3、揣摩質樸、真摯的語言特點。

4、感受朱德母親的高尚品德,體會作者的思念、敬愛之情。

教學重點:

學習文章通過選取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作者,朱德(1886-1976),字玉階,四川儀隴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勳。

二、檢查生字和新詞學習情況,讀音和默寫都要正確。

溺 佃農 勞碌 私塾 賙濟 寬厚 仕慈 連夜 慰勉 不輟 任勞任怨 爲富不仁

三、整體感知課文

1、請一名學生朗讀課文。要讀準字音。請學生點評課文朗讀情況。

2、把握全文結構。文章共有個部分,每部分主要寫了什麼?

文章可分爲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沉痛悼念母親逝世,引出回憶的內容。

第二部分(第2-15段)回憶母親一生主要事蹟,歌頌母親的美德,感謝母親的養育之恩。

第三部分(第16、17段)寫思念母親,表達報答母親的決心。

四、合作探究

先自己讀課文,再思考,然後四人小組交流,再選2名學生在全班交流,其他同學補充。

1、文章開頭即說:“我愛我母親,特別是她勤勞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遠回憶的。”想一想:母親的“勤勞”是通過哪些事例體現出來的?從文中還可以看出母親具有怎樣的品格?

(母親是個好勞動,總是天不亮就起牀;母親把飯煮了,還要種田,種菜,餵豬,養蠶,紡棉花。從文中還可以看出母親“勤勞儉樸的習慣,寬厚仁慈的態度”,“雖然自己不富裕,還賙濟和照顧比自己更窮的親戚”,母親樂於助人)

2、作者在回憶往事之後,深情地寫道:“我應該感謝母親。”結合課文具體內容,說說“我”從母親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我應該感謝母親,她教給我生產的知識和革命的意志,鼓勵我以後走上革命的道路。)

3、課文語言平實如話,字裏行間飽含深情。細讀下列語句,體會其中蘊含的情感。

(1)母親這樣地整日勞碌着。

(2)這類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飯食,母親卻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來有滋味。

(3)母親年老了,但她永遠想念着我,如同我永遠想念着她一樣。

(4)母親生我前一分鐘還在竈上煮飯。

4、作者在記敘事情的同時,穿插了精當的議論。找出文中議論性的語句,聯繫上下文,理解它們的含義並體會其作用。

(母親沒有灰心,她對貧苦農民的同情和對爲富不仁者的反感卻更強烈了。起到了讚揚母親的堅韌頑強性格和愛憎分明情感的作用。)

八年級上冊語文《周亞夫軍細柳》教案設計 篇12

【知識與能力】

1.積累“料峭、跋涉、摩肩接踵、遒勁、絡繹不絕”等詞語。2.瞭解《清明上河圖》的相關內容,感受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3.認識《清明上河圖》的美學價值和歷史價值。【過程與方法】

1.掌握說明方法、說明順序等基本說明知識。2.品味文章生動形象的語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受到美的薰陶,提高學生的審美趣味,用“美”的眼睛去欣賞,用“美”的心靈去感受生活。

1.掌握課文運用合理的說明順序介紹《清明上河圖》這一國寶級的畫作。2.揣摩文中富有個性色彩的句子,培養語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提到畫作,大家應該想到很多畫家和其作品,如:齊白石的蝦、鄭板橋的竹、徐悲鴻的馬等,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張擇端的鴻篇鉅著《清明上河圖》。二、資料助讀

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今山東諸城)人。早年遊學汴京,後習繪畫,宋徽宗趙佶(1100年-1126年在位)時期供職翰林圖畫院。專工中國畫中以界筆、直尺畫線的技法,用以表現宮室、樓臺、屋宇等題材,尤擅繪舟車、市肆、橋樑、街道、城郭。

北宋年間的汴京極盛,城內四河流貫,陸路四達,爲全國水陸交通中心,商業發達居全國之首,當時人口達100多萬。汴京城中有許多熱鬧的街市,街市開設有各種店鋪,甚至出現了夜市。逢年過節,京城更是熱鬧非凡。爲了表現京城的繁榮昌盛,張擇端選擇了清明這個重要節日的景象進行表現。《清明上河圖》着重描繪了北宋首都水陸運輸和市面繁忙的景象。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讀課文,通過工具書和下面的註釋疏通生字詞。

汴梁(biàn)翰林(hàn)馱隊(tuó)跋涉(bá)....漕運(cáo)舳艫(zhúlú)竹篙(gāo)無暇(xiá).....沉檀(tán)遒勁(qiú)摩肩接踵(zhǒng)...

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內容。學生再讀課文,然後歸納概括:

這篇說明文介紹了《清明上河圖》這一畫作,描摹了北宋時期繁華的市井風情,豐富了

人們對當時社會風貌的瞭解,激發了人們對古代生活的想象。

四、三讀課文,重點研讀

學生自讀課文,先獨立思考,然後小組交流。

1.本文的說明對象是什麼,採用了什麼說明順序?本文的說明對象是張擇端的畫作《清明上河圖》,文章在說明過程中採用了邏輯順序。2.作者圍繞說明對象,按怎樣的順序來說明的?

文章圍繞《清明上河圖》先介紹了張擇端創作的時代背景及其創作特點,接着介紹《清明上河圖》創作用料、規格、主要內容,然後重點介紹畫作的詳細內容,最後介紹畫作創作的技法、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

3.文章在說明的過程中使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請舉例分析。

文章在介紹過程中採用了列數據、打比方、摹狀貌的說明方法。舉例略。4.分析文章使用不少四字短語的效果。

如:無暇一顧、街道縱橫、房屋林立、一應俱全、應有盡有、摩肩接踵、絡繹不絕、無所不備等。文章在說明的過程中大量使用四字短語,不僅概括力強,而且使文章的語言典雅而富有韻味,節奏強。

5.舉例分析文章說明語言的特點。生動形象:“整個長卷猶如一部樂章留下無盡的回味”運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生動形象地介紹了畫作的藝術效果。

“一應俱全、應有盡有、摩肩接踵、絡繹不絕、無所不備”等詞語具體準確地介紹了畫作的內容。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說明文《夢迴繁華》,相信大家對《清明上河圖》這一國寶級畫作有了一個具體的認識,對宋代的繁華也有所瞭解。我們在生活中不僅要學會發現美、欣賞美,也應該嘗試創作美。

八年級上冊語文《周亞夫軍細柳》教案設計 篇13

【教學設想】

教學本文應着眼於培養學生自讀文言文的習慣廢止“字字講解句句對譯”的串講代之以學生自讀(學生藉助工具書和課文的註釋大體弄懂文句瞭解課文內容)、輔以教師的指導、學生討論的教讀方法使學生悟得學習文言文的門徑。在此基礎上了解課文內容思考問題完成課堂教學目標。

努力做到:務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整體的感受;文言語句的教學要結合具體的語境服務於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和表達的需要;使整個教學過程帶有明顯的語言、思維的訓練的特徵。

【媒體運用】多媒體

【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師:同學們這是一組“長江三峽”郵票(幻燈2)三峽風光能上郵票必然有其非同尋常的地方。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酈道元的《三峽》(幻燈3出示課題)領略三峽獨特的美。

請同學來看一下本堂課的“學習目標”

二、出示學習目標:(幻燈4)

師:請同學們把目標齊讀一下:

1、抓住景物特徵領略三峽的美。

2、背誦課文。

重點:在解疑的過程中重點突出三峽的山、水之美。

三、關於作者

師:下面我們來學習課文先請同學對照註釋1完成下列填空。

生舉手回答

本文選自作者是____他是____時候的地理學家、散文家。三峽是指長江上游的_____、_______、_____(幻燈5)

四、教學過程

㈠朗讀課文

師:伴着音樂我們來朗讀課文大家說說看在我們班誰朗讀得?

生:推薦。

師:好!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他爲大家朗讀。其它同學要當好小評委等下請你發言。

學生對朗讀同學作評價。

師:剛纔大家評價的很好朗讀的同學也讀得不錯在古文的朗讀中特別不能把停頓停錯。舉例“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示範朗讀。

㈡師:看着這圖畫老師要考大家一個字的解釋:(由三峽的“峽”字破題導入課文)

師:峽是什麼意思?看它的偏旁和字義

生:兩山夾水的地方(幻燈6)

師:那酈道元要寫三峽必然抓住什麼景物來寫呢?

生:山、水

師:對那請同學快速閱讀課文完成下列思考題(幻燈7)

㈢出示思考題請同學思考、討論完成做好圈點勾畫(幻燈7)

1、快速閱讀課文找出具體描寫三峽山和水的語句來分別做好記號。

2、在描寫三峽山的語句中找出關鍵字詞來說明三峽山的特點。用表示。

3、文章是按照什麼順序來描寫三峽水的?每個季節的水有什麼特徵?找出關鍵字詞用“~~”表示。

㈣分析課文

1、師:請一位同學把描寫山的語句朗讀一下。思考:從句中找出關鍵的字詞來說明山的特點。

幻燈顯示一郵票作背景請同學看一下郵票中的山與所說的特點是否吻合?

投影打上關鍵字詞:連、高、陡、險、窄根據那些特點來背誦山的語句。請一個學生來背

2、師:離開了水也無以爲峽且奇山之下必有異水那三峽的水又有什麼獨特的美呢?作者又按什麼順序來寫水的呢?

請學生先來看一幅描寫三峽水的動畫說說那畫面中的水有什麼特點然後根據內容用書中的語言評述一下畫面中的水。(抓住“有時朝發白帝暮至江陵……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這句作文章指導學法。)(——齊背)

3、如果說這是三峽水迅疾、兇險的一面的話那三峽水也有其恬靜、溫柔的一面。請從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來描述畫面景物(素、綠、清、影。)(“清榮峻茂。良多趣味”值得細嚼)。

4、師:秋天水枯谷空這時的三峽又給人什麼樣的感受呢?從那些景中傳達了這種情呢?

生:悽異哀轉的猿鳴悲涼的漁歌

㈤在感受了三峽的美后我們邊欣賞錄像邊試背課文。

㈥佈置作業:完成文後練習題。

八年級上冊語文《周亞夫軍細柳》教案設計 篇14

一、 設計思路

本文是寫人單元的首篇,曾作爲悼文、回憶錄、敘事散文來讀,我們作爲寫人記敘文來學。這篇課文通過許多具體事例來歌頌母親的“勤勞一生”,從不同側面表現了母親的優秀品質。本文頭緒多,跨度大,卻條理清楚,這是因爲作者採用了以時間先後爲順序,以人物特徵爲線索選材組材的方法,教學中可把重點放在學習揣摩課文的寫作手法上。本文語言質樸敦厚,情深意遠。教法以導讀、設疑、點撥、討論、總結爲主,將教讀和學法指導結合起來,發揮例文作用。可適當運用電教手段,提供背景資料知識,梳理文章結構順序。

二、 教學目標

1、 學習通過具體事例表現人物性格的手法

2、 學習本文以時間爲順序,以人物活動爲線索選材組材的方法

3、 通過揣摩本文簡潔、質樸而敦厚的語言,學習朱德的母親勤勞儉樸、寬厚仁慈、堅韌頑強的美德,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思念、敬愛之情。

三、 教學步驟

(一) 導入新課

1、 誰都有自己的母親。母親的愛像高山,像海洋,像大地,像陽光,母親的愛最崇高、最偉大、最無私、最寬廣。任何偉人也一樣,也都有自己的母親。今天,我們學習朱德的《回憶我的母親》,看看是怎樣的一位母親哺育了朱德總司令這樣一位時代的偉人。

2、 從引導學生介紹瞭解朱德,和他所具備的崇高品質和革命精神入手。朱德的偉大與他的母親對他的教育、影響和薰陶是分不開的。今天我們就通過朱德的回憶,瞭解這位平凡而偉大的母親。

(二) 難點、重點突破

1、 將課文大致分爲三個部分,說說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作用和意義。

(這一段開門見山,總領全文,是全文的綱。其中:“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遠回憶的”點明全文的中心;“她勤勞一生”是全文的敘事線索;“我愛我母親”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調。)

2、 教讀第2-13自然段,說說課文選取了哪些材料?表現了母親的哪些優秀品質?

(1) 閱讀2-7段,用概括中心句的方法,說說選取了哪些日常生活瑣事,表現了母親什麼性格?

點撥:通過寫母親生育之苦,是個“好勞動”,“整日勞碌”,“ 每天天還沒亮,母親就第一個起身”,聰明能幹,勤儉持家,和睦妯娌,賙濟窮人等典型事例,表現母親勤勞儉樸、任勞任怨、堅強不屈、寬厚仁慈的性格。這些事例構成了這位母親作爲“中國千百萬勞動人民中的一員”的本質特徵。

(2) 閱讀8-13段,用按時間順序列表或列提綱的方法,說說又寫了哪些事例,表現了母親性格的那些側面?

例如:1985~1900年前後:退佃搬家和天災,母親“沒有灰心”。 1905年:節衣縮食,借債供作者讀書。1908年:支持、慰勉作者參加革命。1919年:離開土地就不舒服。1924~1927年:獨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1937年:過着勤勞的農婦生活。1944年: 86歲高齡仍“不輟勞作”,熱愛勞動。以上事例表現母親的樸素的階級意識和堅強不屈,深明大義,同情理解,支持革命的品質。

(3)思考:要注意區分敘事性記敘文與寫人的記敘文的不同。敘事固然離不開人,但無論是記一件事還是記幾件事,都重在表現事情本身蘊涵的意義;寫人也離不開事,但這裏記的事是人物的所作所爲,重在表現人物的思想性格特點。

3、 本文哪些地方有議論?集體朗讀14-17段,說說這些議論的特點和作用。

點撥:第14至17段大都是議論。這些在記敘基礎上的議論起到突出人物的品質,揭示事件的意義,畫龍點睛、深化主題的作用,在本文中把作者悼念、讚頌母親的感情抒發得更深切,感人。本文第14、15段正是這樣,這兩段承前文所敘,以抒情的筆調,寫出母親所給的寶貴財富,在自己幾十年的革命歷程中所產生的巨大作用和深遠影響,感情真摯深沉,並點明瞭母親“值得我永遠回憶”的原因。16段,作者把熱愛母親的感情昇華到一個新的高度,與愛黨、愛人民、愛民族、愛共產主義事業融合在一起,這是本文在立意上的一個突出特點。這是一篇傳記性文章,以敘述、描寫爲主,也穿插使用議論,從而把事件中蘊含的意義揭示得更透徹。本文開頭,作者以簡潔明確的議論,點明瞭全文的題旨。結尾採用議論兼抒情的方式,使主題逐步得到昇華,主題也得到了深化。本文通過回憶母親的一生,寫出了母親的平凡和偉大,歌頌了母親勤勞儉樸、寬厚仁慈及同情、支持革命等優秀品質,抒發了對母親對人民真摯的愛,表達了作者忠於革命和報答母親深恩的決心。這些議論的語言以記敘爲基礎,飽含感情。

4、 課文是怎樣將衆多的材料有條不紊地組織爲一個整體的?本文的結構佈局有什麼特點?

點撥:課文圍繞母親“勤勞一生”這一線索選材和組材,以時間爲縱向順序,以母親的優秀品質爲橫向順序,縱橫交叉,點面結合,既照顧全面,又突出重點。這樣,雖然文章所記的內容時間跨度大,事件多,但脈絡清晰,有條不紊。作者回憶母親,敘寫了幾十年的事,時間跨度大,頭緒繁多,母親一生值得回憶的事很多,作者以最能表現普通勞動婦女本質特徵--“勤勞”作爲敘事線索,以時間爲經線,以母親勤勞儉樸、寬厚仁慈、堅韌頑強爲緯線,抓住最能表現母親偉大性格以及對作者影響和教育深刻的八件事,進行具體生動的記敘。回憶母親,並不侷限在家庭範圍之內,而是從廣闊的社會背景中追述她的事蹟;作者愛母親,但又不停留在這一點上,而是把愛母親的感情推廣到愛人民、愛黨的境界,使之得到昇華,從而深化了主題。除時間順序和敘議結合外,作者對母親的優秀品質寫得詳,“我”對母親的感思、懷念、哀悼寫得略,詳略處理得當。另外在前後呼應,伏筆照應,過渡銜接的運用,使全文中心突出,文氣貫通,和諧地統一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作者精選的這些事件最能表現普通勞動婦女的本質特徵:勤勞儉樸的習慣、寬厚仁慈的態度、堅強不屈的性格。但在文章中這些事件又不是零碎的、孤立的,文章以時間爲經線,以母親的優秀品質爲緯線,把這些典型事件巧妙地編織起來,首尾呼應,結構嚴謹。

(三) 語言賞析

1.平實深刻,樸質深情。 如:“我愛我母親”、“她永遠想念着我,如同我永遠想念着她一樣”,“我將永不能再見她一面了”,“我用什麼方法來報答母親的深思呢?”“ 我應該感謝母親”、這些都是發自肺腑之言,清真意切,感人至深。“ 願母親在地下安息”這些平常文字由於發自心底,浸透了對母親的摯愛之情。“母親這樣地整日勞碌着。我到四五歲時就很自然地在旁邊幫她的忙……我從私塾回家,常見母親在竈上汗流滿面地燒飯,我就悄悄地把書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一到農忙,便整日在地裏跟着母親勞動”這些寫親身經歷、切身感受的最樸實不過的文字,寫出了母親身教的巨大力量。“母親是個好勞動”中的“好”字用得好……,“從我能記憶時起”用得好……,“總是天不亮就起牀”的“總是”用得好……,兩個“還”字用得好……等。本文語言簡明樸實,運用了一些看似平常的詞語,但以作者的切身感受爲基礎,字裏行間流露出真摯而深沉的感情,讀來親切感人。文章中沒有華麗的辭藻和過分的渲染,但深深打動讀者,是所謂"樸實見真情"."我愛我母親""母親知道我所做的事業,她期望着中國民族解放的成功""母親年老了,但她永遠想念着我,如同我永遠想念着她一樣"."但我獻身於民族抗戰事業,竟未能報答母親的希望""母親現在離我而去了,我將永不能再見她一面了""願母親在地下安息".這一聲聲傾吐,一聲聲呼喚,激情炙人,一聲更比一聲感人."母親",這是一個多麼可親可敬的稱呼.作者的母親是一位值得人人敬愛的女性,所以作者懷念母親的深情,處處感染着讀者.

2、虛詞不虛,情感濃重

如:85歲高齡的母親甚望見兒子一面,“但我獻身於民族抗戰事業,竟未能報答母親的希望”,在這樣的語境中,準確地用上一個“竟”字,含義非常深刻,既寄託了對母親的無限哀思、深情懷念與終生遺憾,又寄寓了作者把民族、人民、黨的事業放在首位的崇高品質。又如本文“還”字的應用,因爲作者的感情熔鑄和滲透,別具韻致。另外,本文“還”字用了十多次對於直接刻畫、豐滿和深化母親的形象和抒發感情起了很好的效果。

3、 句式復沓,反覆詠歎

作者運用不同的修辭手段,組合成不同的句式,在平實的語言中流露出深深的情感。如“我應該感謝母親”的反覆傾吐,“母親那種勤勞儉樸的習慣,母親那種寬厚仁慈的態度,至今還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的反覆詠歎,“母親老了,但她永遠想念着我,如同我永遠想念着她一樣”迴環往復,都是意蘊豐滿、情感深厚的。如課文開頭“得到母親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愛我母親,特別是她勤勞的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遠回憶的”這一段,有敘述,有議論,有抒情;有富於力度的動詞,有表示強調的虛詞,表達了作者極爲濃郁的情感。又如課文的最後一段,一抒哀痛之情,二議如母親一樣的千百萬勞動人民的偉大,三表自己的決心,語言質樸莊重,深沉之中涌動着激情,既抒寫了深摯的孝心,又表現了博大的胸懷。另外,文中大量褒義詞語的運用,不少的突出中心句的段落,段中穿插的點點議論,都可以在同學們的品析、品味之中。

四、 延伸拓展

1.課下閱讀:老舍《我的母親》,鄒韜奮《我的母親》,胡適《我的母親》,樑從誡《回憶我的母親林徽因》,王朔《回憶我的母親李婉芬》比較歸納同題散文在寫法上的共同之處和不同特點。

2、收集關於母愛的名言和詩文,做一個交流活動。

關於母愛的名言: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 (羅曼羅蘭)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愛構成的,孩子睡在裏面怎能不甜?(雨果)

人的嘴脣所能發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親,最美好的呼喚,就是“媽媽”。(紀伯倫)

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米爾)

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鄭振鐸)

母愛是多麼強烈、自私、狂熱地佔據我們整個心靈的感情。(鄧肯)

全世界的母親多麼的相像!他們的心始終一樣。每一個母親都有一顆極爲純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人生最美的東西之一就是母愛,這是無私的愛,道德與之相形見絀。(日本)

媽媽你在哪兒,哪兒就是最快樂的地方(英國)

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親纔是真的,永恆的,不滅的。(印度)

記憶中的母親啊!最心愛的戀人啊,您是我所有的歡樂,所有的情誼。(法國)

母愛是多麼強烈、自私、狂熱地佔據我們整個心靈的感情(鄧肯)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英國)

母愛是人類情緒中最美麗的,因爲這種情緒沒有利祿之心摻雜其間(法國)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親卻是堅強的(法國)

八年級上冊語文《周亞夫軍細柳》教案設計 篇15

一、常識部分:

1. 作家作品:

《巴東三峽》的作者是劉大傑(1904——1977),他是現代學者、作家、翻譯家,湖南嶽陽人。本文選自《中華百年遊記精華》。

《周莊水韻》的作者是趙麗宏,是當代作家,本文選自《散文選刊》(20__年第7期)。

《青海湖,夢幻般的湖》的作者是馮君莉,是當代作家,天津人。本文選自《中國風景散文三百篇》。

《走進紐約》的作者是劉成章,當代作家,陝西延安人。本文選自《中華百年遊記精華》。

二、課文的理解分析:

《巴東三峽》

1. 解題:我們曾學過酈道元寫的《三峽》,那是一篇文言文,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是現代作家、學者、翻譯家劉大傑寫的,那美麗的三峽令人嚮往,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泛舟觀賞,留下讚美的文章,《巴東三峽》就是一篇文筆非常好的遊記。“巴東”是指四川東部,“三峽”是指我們的母親河——萬里長江上的一段最爲雄偉壯觀的景象“山水畫廊”。包括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它共長193公里。

2. 結構:本文按照作者的遊蹤順序,由湖北的宜昌到重慶,逆流而上游覽三峽。全文共有10個自然段,可分爲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1—2):總述三峽水的的險惡形勢和作者的感受。

第二部分(3—6):詳述作者遊西陵峽的經過。

第三部分(7—8):詳述作者遊巫峽的經過。

第四部分(9):詳述作者遊瞿塘峽的經過。

第五部分(10):寫遊後作者的心情。

3. 內容:這是一篇內容翔實的山水遊記。作者敘述了經過長江三峽沿途所見的無比雄偉奇麗的景色。開頭引用民諺渲染三峽一帶險惡悲涼的氛圍,敘述自己的感受:嘆其奇偉,恐其險惡。特別強調巫峽最爲險惡。接下來,按照逆流而上的順序,寫西陵峽山勢之高低和水勢之緩急,還具體描繪了它的四段景色:略寫黃貓峽山高不險,水急不狹;詳寫燈影峽兩岸的景色:江北險而無味,江南玲瓏秀麗;又詳寫了崆嶺峽的險峻形勢:山橫江中水極窄,崆嶺灘險如鬼門關,水從高的石灘上倒注下來,上水行船難過;再寫米倉峽(兵書寶劍峽)山崖高峻,昭君村,峯巒如聚。三峽中最美的一段是巫峽,所以作者在7、8兩段裏詳盡的描述了巫峽水險山高,雲霧多變的奇美景色。作者在寫遊瞿塘峽的經過時,不僅描繪了自然的山水,又側重描繪了兩岸的人文景觀:白帝城、孫夫人廟、八陣圖遺蹟。最後作者以敘述自己走出三峽後“脫去危險”的愉快輕鬆,來反襯出三峽的險惡。

4. 主題:這篇優美的山水遊記,生動詳盡的描繪了我國的長江三峽的雄偉美麗的景色,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5. 特點:①依次描述,層次分明。②抓住特徵,詳略得當。③多種手法,生動形象。④恰當引用,畫龍點睛。

《周莊水韻》

1. 解題:這也是一篇遊記。周莊,是一個鎮名,在江蘇蘇州城東38公里處,崑山市西南33公里,在上海大觀園旁的澱山湖畔,是“中國第一水鄉”,“水韻”是指水的情趣。是作者在三次遊了周莊後寫出來的。

2. 結構:全文共有6 個自然段落,可分爲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3):敘述周莊水鄉留給人們的總體印象。

第二部分(4):略寫前兩次遊周莊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5——6):詳寫第三次遊周莊的情景。

3. 內容:本文緊扣住“水韻”二字,從不同的季節(春、冬)、不同的情態(動態、靜態)、不同的角度,按照時間順序,有詳有略的描述了這個水鄉的景色。先寫總體印象:周莊的水美——倒影如畫(靜態美),波動似綢(動態美);周莊泛舟有詩意——橋多舟多,橋上低頭看舟,船裏擡頭看橋;周莊的水多——無處不在,憑橋連綴,此中情景,恰似水城威尼斯。接下來,作者略寫了前兩次的情景:第一次是在春天,春雨濛濛,猶如一幅水墨畫;第二次是在冬天,雪後景美,色聲動人。然而作者並沒有滿足於一兩次的浮光掠影,於是他又三遊周莊,把周莊又做了個更仔細的觀察,詳細描寫了周莊的水韻:在一個溫暖的春夜(旅遊節)周莊彩光映河,多姿多彩,船過波起,光斑漾動,靜水瑩瑩,星光閃動,藍天黑屋脊,相映成圖畫,慶典的焰火,繽紛的禮花,水光相映,搖曳生輝。周莊的夜晚如夢如幻,童話般的神奇。

4. 主題:這篇遊記作者通過三次寫遊周莊的情景和感受,充分表現了周莊的“水韻”,寫出了它的多姿多彩和動人心絃的景象,表現了周莊水鄉在改革開放以後充滿生機,反映了周莊人民的幸福歡樂生活和對外開放意識。

5. 特點:①按照時空順序,多角度去描寫景色。②先略後詳,逐步加深了描寫。③運用多種的修辭方法,生動形象的描寫景物。

積土成山

1、豐富的字詞——用

① 生字:

嫋niǎo 崆k ōn g 浣h u àn 秭zǐ 瞿q ú 巔d I ān 夔k u í

灩y à n 澦y ù 櫓lǜ 斑bān 斕l án 眩x u àn 諦d ì

嫺x ián熟s h ú 璀cuǐ璨càn 湛zhàn 恬tián 逶wěi 迤yí

安謐mì 犛máo牛 潸shān然 娓wěi 繁衍yǎn 篝gōu 火 砭biān

膾kuaì 炙zhì 巉chán 擎qíng 皚ǎi 钁jué 烙lào印 鑣biāo 熾chì

②多音字:

削xiāo 削皮 橫hèng 橫暴 哈hā哈哈大笑 抹mò拐彎抹角

xuē 剝削 héng 縱橫 hǎ哈達 má 抹布

③詞語:渺小 奇偉 清寒 斑斕 迷離 炫目 晶瑩 參差 諦聽 嫺熟 搖曳 璀璨 凝重 繽紛 勾勒 顛簸 戈壁 肅穆 漣漪 嫵媚 震懾 佇立 粗獷 安謐 篝火 溝壑 謙卑 靈感喧囂 炫耀 猥瑣 赫然 嫋嫋不斷 如泣如訴 瞬息萬變 稍縱即逝 撲朔迷離 海市蜃樓 潸然淚下 得天獨厚 膾炙人口 自然而然 安家落戶 世外桃源 虛無縹緲 超塵脫凡 重巒疊嶂 微不足道 自慚形穢 眼花繚亂 分道揚鑣

2、精彩的描寫句

① 水的險,險在窄,險在急,險在曲折,險在多灘。

賞析:這個句子抓住“窄”、“急”、“曲折”、“多灘”等詞語,運用排比句式突出了江水之險。語句整齊簡短,給人深刻的印象。

②山的好處,在不單調。這個峯很高,那個峯還要更高,前面一排,後面還有一排,後面的後面,還有無數排,你圍着我,我圍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賞析:這個句子突出了山峯的特點——高,擬人手法的運用使山峯有了人的動作,化靜爲動,顯得生動有趣。

③“上有六龍回曰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緣。”李太白這幾句詩,寫得深,寫得活現;沒有誇張,沒有虛僞,完全是寫實,把巫峽這一段險惡奇偉的形勢,表現出來了。

賞析:本句恰當引用了李白的詩句,生動地突出了巫山險惡奇偉的形勢,起到了以一當十的效果,且使語言富有文采。

④那時候,望不見天,望不見山峯,只見頂上雲霧騰騰,有像牛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狀,應有盡有,那情形比起廬山來還要有趣。

賞析:這個句子生動地寫出了雲霧的奇幻多變。兩個比喻的連用,與廬山的對比,突現了巫山雲霧的神奇有趣。

⑤細細諦聽,水聲重重疊疊,如訴如泣,彷彿神祕幽遠的江南絲竹,裹着萬般柔情,從地下嫋嫋迴旋上升。

賞析:此句細膩地描寫出水聲的婉轉柔和,比喻巧妙恰切,語言優美動人,引起人無限的遐思。

⑥青海湖的藍,藍得純淨,藍得深湛,也藍得溫柔恬雅。那藍錦緞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層微微的漣漪,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漿液,又像是白色種的小姑娘那水靈靈、藍晶晶的眸子。

賞析:此句運用排比、比喻的修辭方法,突出了青海湖獨具的魅力:“藍”。先用排比句描寫出湖水的獨特,然後聯用兩個比喻,生動傳神地寫出湖水的明淨、深湛、溫柔恬雅的特點。語言極爲美妙動人,給人以美好的藝術享受。

這麼美的一些句子,你不想自己也試一試嗎?請做仿寫練習:

① 以“樹的奇,________”開頭仿寫第①句。

②以“車流”爲話題仿寫第②句。

③以“桃花”爲話題仿寫第③句。

④仿照第④句的兩個比喻句,請你再寫出兩個比喻句來表現巫山雲霧的神奇多變。

⑤以“細細諦聽,樂曲_____”開頭仿寫第⑤句。

⑥以“雨後藍天的美,____________”開頭仿寫第⑥句。

⒊多彩的語文常識——賞精美的古詩諺語

①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猴三聲淚沾裳。(酈道元《三峽》)

②青灘葉灘不算灘,空冷纔是鬼門關(諺語)

③羣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杜甫)

三、精段閱讀——究

(一)《巴東三峽》中描寫巫峽的兩段文字,可帶着以下幾個問題精讀。

1、 巫峽的美體現在什麼地方?

2、文段運用了哪幾種修辭方法?舉例說明,並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3、 巫峽的江水、山和雲的特點各是怎樣的?、 文中兩處引用的作用是什麼?

4、 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練習仿寫。

5、字裏行間滲透着作者什麼思想感情?

6、請以導遊的身份向父母或朋友介紹巫峽的景緻。

(二)《周莊水韻》第4-6段可從以下幾點探究。

1、 作者向我們描述了哪幾幅圖畫?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

2、 作者爲什麼略寫前兩次而詳寫第三次遊周莊的情景?

3、 文中運用了那些修辭方法?各自的作用是什麼?

4、找出你認爲最精彩的句子,說說它的精彩之處,並練習仿寫。

5、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描述第三次遊周莊的情景的?

6、作者通過三次遊周莊的情景和感受,是要表現什麼樣的主題?

7、如果你去周莊,你會對周莊的哪一方面最感興趣?爲什麼?

二單元學習的知識點:

(一)常識部分:

1. 作家作品:

《北京喜獲20__年奧運會主辦權》的體裁是消息,作者是許基仁、劉廣、林榕均,這三個人都是《人民日報》的記者。本文選自20__年7 月14日《人民日報》。

《別了,“不列顛尼亞”》是一篇特寫,作者周婷、楊興是記者。本文選自《通訊名作100篇1949——1999》。

《生命之舟》是一篇電視新聞,作者樑家新是記者。本文選自《中國新聞獎作品選(1998年第九屆)》。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一篇人物通訊,作者譚士珍,記者。本文選自《晚報文萃》1990年第5期。

文體知識:新聞作爲一種文體是目前世界上發表量、受衆最多的文體,它通過各種傳媒(報紙、電視臺、電臺、網絡)對當前的政治事件和社會生活進行報道。其特點是迅速及時、內容真實、語言簡明。它通常有這樣幾種形式:消息、特寫、電視解說詞、通訊。

(1)消息的要素及結構特點:

消息有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發生的起因、經過、結果。

消息的結構:標題(有時有副標題)、導語(開頭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話,揭示消息的核心內容)、主體(消息的軀幹,用充足的事實對導語內容作進一步的擴展和闡釋)、背景(消息發生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結語(有時省略或暗含在主體中)。

(2)特寫及其特點:

特寫也叫新聞速寫、新聞素描,要求用類似於電影特寫鏡頭的手法來反映事實,是作者深入新聞事件現場,採寫製作的一種新聞價值高、現場感較強、篇幅短小精粹的消息文體。它側重於“再現”,採用文學手段,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發生的現場,或某些重要精彩的場面。

(二)基礎知識部分:

1. 應掌握的字詞: 薩sà矜j īn阪bǎn噙qín翩piān淇qí冉rǎn

簰pái梭suō苟gǒu秈xiān蕊ruǐ矢shǐ鉢bō

2. 多音字:

bó停泊 shuài率先 qǔ歌曲 ái捱打

pō 水泊 lǜ 圓周率 qū彎曲 āi挨家挨戶

3. 形近字:

崖yá懸崖 失shī損失 遺yí遺留 籍jí籍貫 冉rǎn冉冉 擒qín擒拿

涯yá天涯 矢shǐ矢志 遣qiǎn 遣送 藉jí狼藉 再zài再見 噙qín噙淚

4. 詞語(課文註解以外):據自己的詞語積累量和對文章理解的需要歸納。

例如:急流勇退、冉冉、率先、穿梭、同期聲、截止、豐碩

(三)課文的理解分析:第一篇:《北京喜獲20__年奧運會主辦權》

1. 解題:這是一篇消息。正標題是“北京喜獲20__年奧運會主辦權”,下面的一行字是副標題“得票數比第二名多34票”。正標題概括了報道的中心事件,用一個“喜”字貫穿全文;副標題突出了中國得票數之多,充滿自豪。

2. 背景:申辦奧運會是13億中國人民的共同心願。1990年7月,鄧小平視察北京亞運村時提出:“中國要申辦奧運會。”1993年開始首次申辦,到20__年7月13 日申辦成功,“申奧”一直是舉國上下普遍關心的話題,爲“申奧”貢獻力量是全國人民共同的行動。現在中國已具備了辦奧運會的各個方面的條件,相信20__年的奧運會在我國一定會開的最完美、最壯觀、最成功。

3. 結構:

第一部分(1——2):導語。概述了報道事件中的核心內容:中國以絕對優勢贏得了20__年奧運會主辦權

第二部分(3——11):主體。用足夠的材料和典型的事例將導語部分具體化

第一層(3):說明中國的態度。(認真履行承諾,辦好奧運會)

第二層(4——5):報道了兩輪投票的情況。

第三層(6——11):報道了中國人及國際體育界人士的反映。

文章開始的第一句話(略粗的黑體字 )叫電頭,主要是交代消息的來源,反映消息迅速及時,背景和結語都蘊涵在主體裏。

4. 內容:開始作者先以抒情的筆調錶達中國人申奧成功後的無比喜悅和無比激動之情,又用一組確鑿的數據展示中國的優勢,說明中國申奧成功是衆望所歸。接下來是各界的反映。

5. 主題:這則消息迅速及時地向全國人民報道了中國申奧成功的喜悅,表達了中國人民無比興奮的心情。

6. 特點:語言簡潔明瞭,如:“該輪到北京辦奧運會了!”的“該”字,就寫出了無限的感慨。善於抓住典型細節,如:寫劉淇對記者說,“剛纔簽字的鋼筆無比珍貴,要永遠保存下去”的細節,說明了奧運會對中國來說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第二篇:《別了,“不列顛尼亞”》

1. 解題:這是一篇特寫,“別了”是告別,“不列顛尼亞”本是英國皇家遊輪的名稱。題目表面的意思是告別了接載查爾斯王子和離任港督彭定康回國的英國皇家遊輪“不列顛尼亞”號,實際的意思是英國對香港長達一個半世紀的殖民統治宣告結束了,香港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

2. 背景:1997年7月1日,香港迴歸,是中華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歷的一件大事,這樣的報道有很多,而較完整的反映英方撤離的情景的一篇。出色地記錄了英國王儲查爾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顛尼亞”號遊輪撤離香港的最後歷史時刻。此文曾獲第八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及1997年新華社社級好稿。

3. 結構:第一部分(1):概述英國撤離香港的最後一刻是英國米字旗降落,接載王子和港督的遊輪離開香港。相當於導語部分。

第二部分(2——11):集中描寫了英國撤離香港那天的四個場景以及有關背景資料。這也是文章的主體。

3. 內容:本文開門見山的點題,然後記敘了英國的告別儀式。第一個場景:下午4點30分港督告別港督府,降下港督旗。第二個場景:晚6點15分舉行英國治告別儀式,降下英國國旗。第三個場景:子夜時分舉行中英香港交接儀式 ,米字旗下降,五星紅旗升起。第四個場景:7月1日王子和港督登船離港。

4. 主題:這篇特寫性消息,集中地描寫了英國撤離香港那一天的幾個具有典型性的場景,表達了13億中國人民對英國一個半世紀的殖民地統治結束後的無比欣喜之情。

5. 特點:適當的運用一些背景資料,加大了文章的容量;語言莊重,對比鮮明,耐人尋味。

語文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知識歸納

1、豐富的字詞,請你積累

⑴生字殉忱拈隘拙訛圩契憫摞閥躬

⑵多音字

薄擔覺解樂重應還盡得曾強寧惡佛提鋪挑累率發乾活稱落要塞

(3)詞語

殉職 熱忱 狹隘 鄙薄 不足道 費解 推敲 斟酌 文雅 邏輯 時髦 規範 圩堤 失意 恩惠 訓誡 誕生 親躬 捷徑 裨益 精益求精 見異思遷 拈輕怕重 麻木不仁 漠不關心 弄巧成拙 適得其反 以訛傳訛 約定俗成 一勞永逸 七月流火 不假思索 頭頭是道 娓娓動聽 平易近人 不以爲然 滿不在乎 七月流火 如釋重負 海闊天空 心安理得 任重道遠 死而後已 悲天憫人小心翼翼 循規蹈矩 疲憊不堪 筋疲力盡

2、 精彩的句子,請你欣賞

(1)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2)人若能知足,雖貧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雖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難免的事,達觀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麼苦。

(3)一日應盡的責任沒有盡,到夜裏頭便是過的苦痛日子,一生應盡的責任沒有盡,便死也是帶着苦痛往墳墓裏去。

(4)處處盡責任,便處處快樂:時時盡責任,便時時快樂。快樂之權,操之在己。

(5)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

3、 多彩的語文常識,請你瞭解

(1)“議論文”知多少

(2)認識白求恩

(3)《詩經》知多少

(4)認識“孔孟曾”

閱讀向來是衡量語文能力的一個重要標準。下面,我們爲同學們精選了課文中的幾個重要段落,看看你的閱讀能力到底如何。提醒同學們一定要注意審題,深入探究,讓閱讀能力更上層樓。

[更上層樓]

(一) 閱讀《紀念白求恩》2、3段,探究下列問題。

1、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專門利人的精神,表現在他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熱忱。②每個共產黨員都要學習他。③不少的人對工作不負責任,拈輕怕重,把重擔子推給人家,自己挑輕的。④一事當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後再替別人打算。⑤出了一點力就不覺得了不起,喜歡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對同志對人民不是滿腔熱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關心,麻木不仁。⑦這種人其實不是共產黨員,至少不能算一個純粹的共產黨員。⑧從前線回來的人說到白求恩,沒有一個不佩服,沒有一個不爲他的精神所感動。⑨晉察冀邊區的軍民,凡親身受過白求恩醫生的治療和親眼看過白求恩醫生的工作的,無不爲之感動。⑩每一個共產黨員,一定要學習白求恩同志的這種真正共產主義者的精神。

1、選段是以議論爲主的段落,其議論中心的概括可以概括爲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⑧句連續用了兩個雙重否定句“沒有一個不”,請將其改爲一般陳述句,試比較一下表達效果。

陳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選段在用詞上極其講究,揣摩第①句加線詞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選段中對白求恩分別用了三種不同的稱呼,爲什麼?請在橫線上簡要回答。

(1)白求恩同志___________________

(2)白求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求恩醫生____________________

5、對選段結構分析正確的一頂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語文版八年級(上)第四單元複習提要

認識社會感悟人生小說知識提要

1、 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爲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與具體的環境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載。(相對於詩歌、散文、戲劇而言)

2、 三要素:

A、人物:1、瞭解人物的刻畫方法:描寫類:肖像描寫(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神態描寫;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細節描寫; 2、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通過人物描寫來把握,通過故事情節來分析;3、景特烘托:烘托心情或處境或命運,渲染氣氛,交待環境,推動情節發展。

B、情節,是人物性格發展的歷程,展現人物思想的載體:開端、發展、高潮、結局。一般文章劃分層次按此。

C、環境:人物生存的時空:自然環境:自然的時空景緻;社會環境:人物生存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時代觀念,法律,道德倫理等。

二、 四文的對比表

篇目 作者及出處 大體內容及中心

魯提 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回 小說通過魯達三拳打死鎮關西前後情節的敘述,塑造了一個敢愛敢恨、嫉惡如仇、伸張正義、有勇有謀、粗中有細的英雄人物形象,表達了被壓迫人民的願望。

范進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課文通過對比描寫范進中舉前後,特別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畫范進瘋癲的醜態與他周圍各色人物等趨炎附勢的嘴臉,批判了罪惡的封建科舉制度及當時社會的世態炎涼,乃至整個封建社會。

選舉 秦文君

《男生賈裏•女生賈梅》 小說圍繞一次學生會幹部選舉而展開,主要記敘了牆外噪音影響孩子們正常上課及林武翔被子砸傷之事,以魯豔青、賈裏爲代表的同學積極發起並處理這些小波折的故事,表現了他們的聰明、活潑、熱情、積極。並告訴我們:人生滋味是多味的,人不可能天生是伯樂。

山米 貝爾斯 小說生動細膩地描寫了山米與外祖父相處的一段經歷,它使山米的情感世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表現了祖孫兩人的倔強與愛心。同時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愛不僅使人與人相互理解,相互關切,甚至也能使人與動物,與大自然相溝通。

語文版八年級(上)第五單元複習提要:事理說明文

一、說明文內容提要

1、說明文分類:按對象:事物性說明文《蘇州園林》《未來的橋》;事理性說明文:《花兒爲什麼這樣紅》《死海不死》;接語言:文藝性說明文與平實說明文。

2、說明順序:時間順序(按時間先後進行說明),空間順序(由遠及近,由內到外,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等);邏輯順序(由表及裏,由果到因,由淺到深等)。

3、說明方法:

※ 舉例子:是利用列舉實例的辦法把比較複雜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解說得具體明白。

※ 列數字:有些事物便於從數量上說明特徵,用一些數字說明,往往可以使讀者瞭解得更清確、更具體。

※ 分類別:是按照一定標準對事物或事理進行分類,加以說明,使之眉目清楚。

※ 下定義:用簡明的語言對某一概念的本質特徵作規定性的說明(如統籌方法是一種按排工作進程的數學方法)用A是 的B或 的B,叫A。

※ 作詮釋:用通俗淺顯的語言對事物特徵作一般性解說。

※ 作比較:用具體的或大家比較熟悉的事物與被說明事物作比,使它留下具體而鮮明的印象,突出事物的性狀特徵。

※ 打比方:利用兩種不同事物這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事物的性狀特徵,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

※ 列圖表:用圖表說明事物,往往能夠彌補單用文字表達的缺欠,說明更直接,更具體。

※ 引資料:包括經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諺語等,使說明內容更充實具體。

※ 摹狀貌:就是對說明對象用生動語言進行描繪,相當於記敘文中的描寫。

4、體會語言的準確性。

準確:就是如實地反映客觀事物的本來面貌。要求對事物進行周密的觀察和深入的分析,而且要求運用準確的語言介紹事物的特徵遣詞造句實事求是,恰如其分,不模棱兩可,不誇張。主要體現在狀語和定語進行修飾和限制上。如“《水經注》裏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成於公元二八二年,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了。”中的“大約”“可能”之所以這樣用是因爲不敢完全肯定我國古籍中是否還有比這更古老的橋的記載。所以要加上這些修飾詞。

二、閱讀訓練

(一)、閱讀《雨林的毀滅》一文6——10段,完成下列問題。

1、所選語段說明的主要內容是 ,動用了的 順序進行具體說明。

2、第7段用 的說明方法深入淺出地介紹了綠色植物和海藻的作用,即

3、第8段說明對象是 ,運用了 的說明方法,闡明它們能從空氣中攝取大量二氧化碳,對淨化空氣的作用非常大。

4、第9段說明的主要內容是 :,這一段 按順序進行說明。第 句總說,第 句分說,第 句總說。

5、請用“下定義”的說明方法爲“光合作用”下個定義,或用圖表方法來說明“光合作用”。

2、 讀了所選語段,你一定認識到保護地球上生命多樣性的重要性,那麼,請你設計兩條保護地球多樣性的標語,要求語言優美且容易接受。

A、 。

B、 。

(二)、閱讀《花兒爲什麼這樣紅》倒數第二段,完成練習。

1、這一段的中心句是 。所用的說明方法有 , , 。

2、這一段中表明舉例子的詞語有 、 、 ,這樣定的作用是

3、若獎“人工栽培的歷史僅二三百年”一句中的僅字去掉,句意有什麼變化?

4、這一段文字列舉了三個事例,其安排順序是( )

A、 由個別到一般 B、由一般到個別 C、按時間的先後順序 D、按古今中外的順序

5、這一段列舉的三個例子分別從哪些方面(依次)說明的( )

A、 從花瓣、花色、品種三方面 B、從大花、小花、草花三方面

C、從木本、草本、一年生三方面 D、從花色、品種、花瓣三個方面

6、這一段共9句話,選出層次劃分正確的一項(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現代文閱讀指導現代文閱讀之方法篇

一、考什麼?

1.文本解讀:⑴主要內容;⑵主題思想;⑶結構層次。

2.語言品析:⑴關鍵字詞;⑵重要語句。

3.模仿創新:⑴句式仿寫;⑵評價探究。

二、總綱

㈠讀文

1.文章的題目;

⑴題目隱含的信息:①重要內容;②寫作對象。

⑵說說題目好在那裏?

方法:一般分析題目所用的修辭手法並聯系文章的主題。

2.文章的開頭;

作用:⑴開篇點題;⑵總領全文;⑶引起下文。

3.文章的中間;

作用:⑴獨立成段的是過渡(承上啓下);⑵段末的總結句是總結上文,引起下文。

4.文章的末尾;

作用:⑴篇末點題,畫龍點睛;⑵總結全文,深化中心;⑶首尾呼應。

㈡解題

1.法則:閱讀題的答案在原文中找。⑴用原文語句回答:摘錄全句。⑵用自己的話回答:截取關鍵字詞作爲答題要點。

2.解釋文中關鍵詞語的含義。

方法:⑴語素分析;⑵同義替代;⑶喻義還原;⑷貶詞褒用。

3.理解文中重要語句(多爲比喻句)的含義。

方法:從修辭角度分析,一般是爲喻體找出本體,將比喻句轉換爲陳述句,即句式轉換。

三、小說的閱讀

1.簡述故事情節。

方法:⑴誰(爲什麼)幹什麼(怎麼樣);⑵故事的起因、發展、高潮、結局。

2.線索。

⑴明線(主要內容);⑵暗線(主題思想)。

3.主人公。

一般說來,作者想歌頌或要批判的人就是小說的主人公

4.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⑴外貌(肖像、神態、衣着)描寫;⑵動作(行動)描寫;⑶語言描寫;⑷心理描寫。

5.環境描寫。

分析景物描寫的作用:襯托人物的心情。

6.主題。

小說中的議論是作者對人物和事件進行評論,揭示生活和形象的意義,深化主題的重要手段。因此,小說中的議論往往就是小說的主題。

四、說明文的閱讀

1.說明對象(注意區分:全篇還是局部)

2.說明對象的特徵

一般是事物說明文,可在文中直接找出或概括各段的要點。

3.說明的主要內容

A、事物說明文:主要內容=說明對象+說明對象的特徵。

B、事理說明文:可從現象的起因(根源)、性質(工作原理、危害性)、解決措施(用途、發展前景)等方面入手。

4.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以上兩類常見於事物說明文);邏輯順序(常見於事理說明文)

5.常見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⑴常見的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分類別、下定義、作詮釋、列圖表、摹狀貌(即說明文中的描寫)。

⑵作用:其目的是爲了說明事物的某一個特點,往往是該段所要說明的。

6.說明文的語言:準確和生動

⑴準確:常以 "加點字能否刪去"的形式出現。答題規範:不能刪去,"(加點字)"表示……,去掉後就變成了……,不符合實際情況,影響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⑵生動:主要的體現在形容詞、動詞和修辭手法的運用上。

五、議論文的閱讀

㈠論點(證明什麼)

論點應該是明確的判斷,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個完整的句子。論點一般是用判斷句的形式表達的。("。")

1.把握文章的論點。

中心論點 1個(統帥分論點)

⑴明確:

分論點 n個(補充和證明中心論點)]

⑵方法

①從位置上找:Ⅰ標題;Ⅱ開篇;Ⅲ中間;Ⅳ收篇。

②分析文章的論據。(可用於檢驗預想的論點是否恰當)

③摘錄法(只有分論點,而無中心論點)

2.分析論點是怎樣提出的

①擺事實講道理後歸結論點;

②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

③針對生活中存在的現象,提出論題,通過分析論述,歸結出中心論點;

④敘述作者的一段經歷湖,歸結出中心論點;

⑤作者從故事中提出問題,然後一步步分析推論,最後得出結論,提出中心論點。

㈡論據(用什麼證明)

⑴論據的類型:①事實論據(舉例後要總結,概述論據要緊扣論點);②道理論據(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論據要真實、可靠,典型(學科、國別、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應論點);

⑷判斷論據能否證明論點;

⑸補充論據(要能證明論點)。

㈢論證(怎樣證明)

⑴論證方法

①舉例論證(例證法) 事實論據 記敘

②道理論證(引證法和說理) 道理論據 議論

③對比論證(其本身也可以是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

④喻證法 比喻

⑵分析論證過程

①論點是怎樣提出的;②論點是怎樣被證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實,是否有正反兩面的分析說理);③聯繫全文的結構,是否有總結。

⑶論證的完整性(答:使論證更加全面完整,避免產生誤解)

⑷分析論證的作用:證明該段的論點。

㈣議論文的結構

⑴一般形式:①引論(提出問題);②本論(分析問題);③結論(解決問題)。

⑵類型

①並列式:Ⅰ總分總;Ⅱ總分;Ⅲ分總。

②遞進式。

㈤議論文的語言

⑴嚴密(修飾性、限制性的語言的運用);

⑵生動(成語、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⑶詞序(從生活邏輯和上下文的照應上判斷);

⑷句序(關聯詞語的使用,特別要注意遞進關係)。

㈥駁論文的閱讀

⑴作者要批駁的錯誤觀點是什麼?

⑵作者是怎樣進行批駁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論據;

⑶由此,作者樹立的正確的觀點是什麼?

語文版八冊上冊第六、七單元複習提要

文章內容提要:篇目 作者及出處 內容中心

小石潭記 :柳宗元唐代文學家,“韓柳” 從不同角度描繪小石潭的水、游魚、樹木、岸勢,着意渲染了它的寂寞、淒寒、幽愴的氣氛,借景抒發了自己在寂寞處境中悲哀、悽愴的情感。

承天寺 :蘇軾,北宋文學家,“三蘇” 描繪了自己和好友張懷民同遊承天寺時看到的月下美景,抒發了自己壯志難酬的苦悶情懷。

恆山記 :徐霞客,明代地理學家 文章描寫了作者遊恆山登頂的經過,一步一景,移步換景。表現了他不畏艱險、不怕辛勞、勇於踏勘的實踐精神。

滿井遊記: 袁宏道,明代文學家“三袁”公安派 作者通過描寫早春滿井的景色,表達了作者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思想感情。寫景細膩,高喻工巧,語言俏麗,有春風拂面之感。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孟子,戰國思想家、教育家。“亞聖” 列舉六位經過貧困、挫折的磨礪,終於有所作爲、成就大業的例子,論述憂患可激勵人奮發向上,正反結合,得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結論,激發們克服困難,銳意進取。

曹劌論戰: 左丘明,春秋時期,《左傳》 記敘長勺之戰的整個過程,緊扣曹劌的一言一行,闡述了弱國在對強國的戰爭中採取戰略上取信於民,戰術上後發制人的原則。

干將莫邪: 幹寶,東晉史學家文學家《搜神記》 記敘干將、莫邪夫婦爲楚王鑄劍而干將遭殺身之禍,後其子爲父報仇巧遇俠客英雄,用計殺死楚王的經過,表出了他的復仇心理及俠客的智勇和俠義心腸。

勞山道士: 蒲松齡,清代文學家。《聊齋志異》 記敘了一個姓王的讀書人到勞山師學習道家法術的故事,揭示了只有不畏艱辛,一個人纔可能取得某種成就,否則,只可能到處碰壁的道理。

茅屋歌爲秋風所破歌: 杜甫,詩聖,詩史子美,杜陵野老 通過描繪茅屋被秋風所破的情景,表達了作者推已及人,希望“天下寒士”都居“廣廈”,才都能安居樂業的思想感情。

過故人莊 :孟浩然,唐代詩人邊塞詩人 敘述作者到農家做客受到熱情款待的經過,描繪了恬靜的田園風光,表達了老朋友之間的誠摯友誼,也流露出作者對田園生活的嚮往。

遊山西村: 陸游,南宋愛國詩人,《劍南詩集》 寫於乾道三年初春,當時作者在山陰鄉下,詩中表現了農家的殷勤好客和風俗古樸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嚮往。

漁家傲: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學家 通過對邊塞秋季風光的奇異獨特的描寫和抒發守邊將士的情懷,表現了守邊將士的建功立業的英雄氣概和思鄉之情,也反應了邊塞生活的艱苦。

浣溪沙: 蘇軾號東坡居士 上闋寫景,下闋抒情,由西流的溪水想到青春可以永駐,大可不必爲日月變遷、人生易老而嘆息,抒發了作者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觀刈麥 :白居易、香山居士 通過作者的所見所感、反映了沉重的賦稅剝削給勞動人民造成的極大痛苦,寄託了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赤壁 :唐代文學家、小李杜 借一支斷刊戟引發出對前朝人物和事蹟的無限感慨,抒發了詩人“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的抑鬱之情。

過零丁洋 :文天祥南宋文學家《正義歌》 詩人通過自述國破家亡的境遇,抒發了他以身殉國的決心和崇高的民族氣節。

已亥雜詩: 龔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學家 寫作者辭官後的離愁別緒及詩人從自然界景物的轉化中,悟出了生命的真諦,體現了作者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和強烈社會責任感。

山坡懷•潼關懷古: 張養浩、元朝散曲家 借憑弔潼關古蹟,追憶歷史,闡發議論,指出廣大人民的痛苦境地也不會因爲朝代的更替而有所改變,表達了作者對廣大人民痛苦的同情,同時對封建統治者熱衷於爭權奪利而不顧廣大人民死活予以鞭撻。

默寫試題(略)

閱讀舉例《小石潭記》

1、 作者是怎樣發現小石潭的?

2、 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樣的?

3、 游魚和潭水有什麼特點?

4、 作者是怎樣描寫潭上景物的?

5、 本文寫作思路

6、 第一段描寫了哪些景物?

7、 第一段寫景用了什麼寫法?

8、 第二段寫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麼寫法?

9、 潭水有什麼特點?

10、 作者是怎樣寫魚的?

11、 第三自然段描寫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勢的什麼特點來描寫?

12、 如何理解小溪的“明滅可見”?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1、 解釋下面的加點字詞。

(1)①舉( )②曾( )③作( )④出( )⑤恆( )

(2)畎畝①( )②是人也( )③空乏( )④蘅( )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②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③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④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⑤人恆過,然後能改;

⑥然後知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也。

3、 用原文回答。

① 造成一個國家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② 閱讀第二段說說歷承擔“大任”的人之前經受了哪些痛苦的磨練?這種磨練跟他們帶來了哪些益處?這些人在思想上經受的磨練是什麼?

③ 作者針對國君提出的論斷是什麼?

④ 根據全文作者歸納的觀點是什麼?

4、 選文第三段通過一正一反的論證,闡明瞭怎樣的道理?

5、 文中第一段列舉的六位歷史人物的事蹟,其共同特點是什麼?(用自己的話回答)其中與《曹劌論戰》的背景有關的人物是誰?

《曹劌論戰》

1、 下列句子中加橫線的字含義相同的一項是( )

① 又何間焉 立有間 ②公問其故 並驅如故

③肉食者鄙 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④何以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 解釋。

①馳( )②鄙( )③糜( )④孚( )⑤福( )

3、 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②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③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

④彼竭我盈,故克之。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4、 用原文回答。

曹劌請見的主要原因

②“忠之屬也”具體指什麼事?

③“下視其轍,登軾而望”的原因是什麼?④第二段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肉食者鄙”

⑤“取信於民”是針對什麼所說的? 5、在文中找出《孫子兵法》中的“以逸待勞”、毛澤東“敵疲我打”戰術相近的句子。

6、從文中看決定戰爭勝利的先決條件是什麼?

7、文中曹劌高超的指揮才能表現在哪些地方?

8、“既克,公問其故”此句在文章結構和內容上的作用分別是什麼?

9、試概括第二段的中心。

10、第三段曹劌論述了戰爭取勝的哪兩個方面的原因,因自己的話概括,並概括本段文字的內容。

11、用自己的話概括“一鼓作氣”到“故克之”所闡述的觀點。

12、你認爲“長勺之戰”的勝利與魯莊公有關嗎?說說理由。

13、讀了這篇文章魯國獲勝給你的啓示最深的一點是什麼?請聯繫實際生活簡要談談你的看法(不得超過30個字)。

14、文中曹劌的形象令人欽佩。請寫出中國近代歷你最崇拜的一位愛國將領,並用一句話加以評價。

《記承天寺夜遊》

1、 結合上下文解釋下列加點詞。(2分)

(1)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  (2)懷民亦未寢(     )

(3)蓋竹柏影也(      )  (4)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

2、 用“/”爲下列句子劃分節奏。(2分)

(1)庭下如積水空明   (2)水中藻荇交橫

3、 這篇幅短文寫了一件事,請概括出來。(2分)

4由“月色入戶”你聯想到的古詩句有 “ ”(2分)

5這篇短文中描寫月色的句子是 , , 。(3分)

6、你喜歡文中的哪一句話,請選出來,然後談點看法吧!(3分)

答: 。

7、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

表達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2分)

8、結合上下文解釋下列括號內的字詞.

(1)(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  (2)懷民亦未(寢)(     )

(3)(蓋)竹柏影也(    ) (4)(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

9、用“/”爲下列句子劃分節奏。

(1)庭下如積水空明   (2)念無與樂者

10、這篇幅短文寫了一件事,請概括出來。(2分)

11、由“月色入戶”你聯想到的古詩句有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請舉兩句)

12、這篇短文中描寫月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13、你喜歡文中的哪一句話,請選出來,然後談點看法吧!

14、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表達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作文複習指導

爲便於操作,我們再從六個方面略加說明。①醒目的標題。標題醒目,是整篇文章的一個亮點。僅這一點就能使閱卷者爲之矚目,並對尚未謀面的文章產生較大的好感。先聲奪人,這是提升作文檔次的一種極有效手段。②精彩的開頭。開頭是展現給閱卷者的第一縷"陽光",考生尤需悉心打造。它不僅奠定了行文的基調,而且也帶給閱卷者一份好心境。③意味深長的結尾。結尾是留給閱卷者的最後一道"風景",一定要給閱卷者"回眸一笑百媚生"的驚喜。④深刻的議論。一段甚或一句精彩的議論,不僅可以昇華文章的主旨,而且還能給人以心靈的感悟和啓迪。⑤動人的細節。如果說情節是人物性格發展的歷史,那麼細節就是人物的血肉。只有抓住了"一言一動之微,一沙一石之細"(朱自清語),才能使形象豐滿起來。⑥美化的文面。文面整潔乾淨,書寫端正美觀,

字清晰規範,標點準確無誤,篇段合乎款式,字數合乎規定,等等。

畫龍點睛 精心擬題

標題是作文的眼睛。如果文章擁有一雙迷人的“眼睛”,讀者對本文便會一見鍾情。

2“題好一半文”。

3、從內容上看,文章的題目要力求新穎脫俗,使人一見有爲之一震的感覺。

4、從立意上看,要“求真求細”“量體裁衣”,力求讓擬定的題目能概括文章的主要精神。

1、巧用修辭 修辭能增強說服力和感染力,能夠生動鮮明地把意思表達出來。如:

(1)比喻

《我渴望老師的“陽光”》

(2)借代

《人生需要掌聲》 “掌聲”代“鼓勵”

(3)層遞 《好讀書•讀好書•讀書好》

(4 比擬

(5)對偶

(6)對比

(7)雙關 《我最需要一劑良藥》(安徽廬江)文中“良藥”既能治腿疾有能治心病,一語雙關,內蘊豐富。

(8)設問 《錯?對!》(江蘇南京)先問後答,以簡馭繁,又穿插標點,構思巧妙。

(9)反問(10)頂真(11)反語(12)仿擬(13)引用(14)反覆(15)通感

善於引用 (1)引用詩詞(2)引用歌詞

3、借用符號

整體構思 確定主旨

1、循規蹈矩 2、着意求新3、逆向求異

4、深入開掘 5、詠物意蘊6、畫龍點睛

值得注意的問題

1、話題與材料脫節,另起爐竈,立意偏頗。話題作文最要緊的扣住主題,但一些考生卻去寫毫無關係的事情,結尾又不點題。文體不限,並非不要文體。有些考生寫出“四不象”的作文,各種表達方式不恰當地組合在一起,前面看像記敘文,後面看又像議論文。這種“大雜燴”自然影響到文章中心的表現,進而影響到對文章整體水平的評價。

2、所用材料陳舊,或所編故事不合生活邏輯,過份誇張、失真,有不少套用現成的材料。一些考生有的敘事空洞,蒼白無力;有的胡編故事,經不起推敲;有的敘述沒有真情實感,無病呻吟。

3、論題太大,議論空泛。一些考生的文章自始至終沒有點明論題,觀點不鮮明,論證不嚴密,舉例不典型,甚至全文沒有一個清晰的論據,全是自己的話翻來覆去地講,影響了文章的說服力。

4、看重創新,有時弄巧成拙。

5、所擬題目不能準確傳達所給材料的主題信息,文題不統一。

6、其他:錯別字、語句不通、漏擬題目、字數不足、書寫潦草、卷面不整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