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校本課合唱教學計劃(通用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76W

國小校本課合唱教學計劃 篇1

爲了加強學校的藝術教育,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和藝術修養,進一步展示我校落實素質教育的藝術風采和文化底蘊,使學生掌握科學的發聲方法,提高他們的音樂感受力和表現力,培養其合作意識和集體觀念,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本學期教學計劃如下:

國小校本課合唱教學計劃(通用5篇)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的學生大部分音色較好,對音樂有濃厚的興趣,也是比較有音樂潛力及天賦的孩子。還有一部分學生是有經過上學期的訓練,也基本瞭解氣息、歌唱的正確位置。但也存在氣吸的淺、位置低、口腔張不開、下巴緊等現象。

二、訓練方法及過程:

訓練爲了提高,提高爲了表現。訓練要有手段,合唱的基礎在於提高聲部的齊唱能力,聲部的基礎在於提高個人的基本功。爲了使學生達到聲音上的和諧統一、自然清新、明亮甜美的效果,需要解決用聲上的響而不噪、輕而不虛、高而不擠、低而不壓現象。並逐漸擴充到音準、節奏、音域、咬字、吐字等現象。

(一) 科學正確的氣息訓練

氣息是發聲的動力,只有掌握正確的呼吸後,才能獲得理想的聲音。如靜坐練習、抽泣練習、放鬆嘆氣練習、聞花香練習等來體會胸腹式

呼吸法:慢吸慢呼、快吸快呼、呼吸控制訓練等。這一環節,我採用先集體示範講解、再“一對一”嚴格把關檢查指導的方法。

(二)重視發聲訓練

每節課根據學生的氣息及聲音水平,進行不同的發聲訓練。如:平穩連貫的唱法訓練、彈跳有力的唱法訓練等。

(三)努力做到字正腔圓

正確的咬字吐字是歌唱技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針對學生“奶聲”“扁嘴”的現象、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發聲狀態和正確的母音口形,多用“a”“o”的母音訓練。針對字頭吐不清、噴吐能力差的學生,多用爆破音的字進行練習。並讓學生堅持說普通話。掌握好普通話的正確發音。結合發聲訓練不同聲母、韻母的正確口形,使學生逐步學會自然圓潤的發聲。

(四)音準訓練:

音準是音樂表現的基礎,好的音準來源於基礎訓練。多聲部合唱的音準訓練較爲複雜。採用先入爲主的方法,讓學生先學低聲部旋律。

三、歌曲的演唱:

掌握了聲樂基本功,隊員將把發聲訓練與歌曲有機的結合起來,並滿足校內外組織的各種文藝活動需要,如:獨唱、重唱、組唱等。使學生更多得展示自我、鍛鍊自我的機會。通過排練好一首歌曲,不僅有利於學生聽覺和樂感的培養,更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綜合音樂素質。

四、曲目的選擇。

本學期,將重點排練《讓我們蕩起雙槳》

五、活動時間:週五下午兩節課

總之,我將努力完善我的教學,盡我所能,讓孩子們那甜美、純淨的童聲充滿校園。

國小校本課合唱教學計劃 篇2

爲了更好的配合學校搞好素質教育,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啓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藝術修養及表現能力,弘揚學生個性發展,學校決定培養一支專業的童聲合唱隊。爲了使活動順利高效的開展,現將本學期合唱隊活動情況作以下安排: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合唱興趣小組的成員以三年級每個班級的聲樂特長生和音色美、音準好的同學爲主,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和發聲方面的知識,並且聲音上由於年齡差距不大,融合性較好,所以聲音方面比較好訓練,但是由於是國小生,音樂修養還比較差聲音的藝術性訓練起來比較有難度,這就要求教師要多與學生交流,制定與學生的審美能力相符的歌曲。

二、活動目標及訓練方法

(1)訓練目的:

1、通過不同的發聲練習來規範師生的聲音、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演唱水平和演唱技巧。

2、通過練唱中外少兒合唱歌曲,來提高學生的音樂修養和自身素質。

3、進一步宣傳我校的素質教育和精神風貌。

2)訓練方法及過程:

訓練爲了提高,提高爲了表現;訓練要有手段。合唱的基礎在於提高聲部的齊唱能力,聲部的基礎在於提高個人的基本功,爲了鞏固中聲區,解決用聲上的響而不噪,輕而不虛,高而不擠,低而不壓,做到合唱聲音上的諧調,平衡統一,必須進行一些必要的集體訓練。然後再逐步過度到音準、節奏,擴大音域,咬字、吐字,幅度變化等方面的訓練。

1、聲音的訓練

(1)、呼吸。(2)、聲音位置(3)、直聲訓練

2、音準訓練

音準是音樂表現的基礎,好的音準來源於基礎訓練。多聲部

合唱的音準訓練較爲複雜。

3、尋找共鳴位置擴大音域的具體措施。

(1)、胸音訓練(2)、頭音訓練

4、合唱表現的四種手段。

(1)、連唱(2)、跳唱(3)、強而有彈性(4)、不連不跳

5、節奏訓練

音樂是在時間中展示的藝術,節奏是它的組成部分和主導因素,沒有節奏也就沒有音樂。

6、咬字與吐字的訓練

四、訓練內容:

三月份:選拔隊員。氣息訓練、基本發聲訓練。

四月份:音準練習,節奏練習,歌曲練習。

五月份:各聲部的協調和統一訓練。

五、訓練時間:每週一下午第四節課

六、訓練地點:西二樓多媒體教室

七、活動負責人:樑敏楊妮妮

國小校本課合唱教學計劃 篇3

一、課程開設依據:

音樂教育是學校實施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合唱”作爲音樂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對於孩子來說,合唱可以啓迪心智,尤其能夠培養集體主義觀念,提升其合作意識。

二、課程目標

1. 根據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實施校本課程。從簡單的輪唱形式入手,通過訓練使學生了解合唱的相關知識,建立對合唱的濃厚興趣。

2. 掌握一些發聲方法、發聲技巧和基本的音樂常識、樂理知識。

3. 通過演唱一些內容積極向上的合唱曲目,淨化學生的心靈,增長技能。在合唱排練過程中學會團隊協作和換位思考的能力。

三、課程內容:

瞭解合唱相關知識,掌握合唱發聲方法,發聲技巧及基本樂理、音樂常識。一學期內能完整的演唱三首以上合唱曲。

適應對象:三至五年級

四、課程開設時間及授課地點:

每週三下午第六、七節課在學校合唱音樂教室。

五、注意事項

注重基礎的旋律和節奏培養。爲以後的多聲部合唱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六、預期效果

通過合唱教學,培養學生建立對合唱的濃厚興趣。將教學與視譜、唱歌、欣賞、創作相結合。在一個學期之內學生能夠自主進行讀譜視唱旋律,並能演唱一些內容積極、向上的合唱曲目,並在學期結束時順利展示。

七、具體措施:

1. 保證校本課程實施期間,合理有序地安排教學內容

2. 認真備好校本課程的教案

3. 採用集體教學和實踐活動教學的方式

4. 唱與趣相結合,真正把校本課程的研究和開發落到實處。

國小校本課合唱教學計劃 篇4

一、技術顧問定期來校上課。

二、三至五年級學生聽課、學習。

三、專任教師分章節備課,上課。

四、校本課程每週一節課學習。

五、定期組織學生到田間、溫棚實地學習。

譚坊國小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校本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組成部分,搞好校本課程的開發是落實新課程的需要,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給學校的發展,教師專業的發展,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了舞臺。根據黨的教育方針,國家課程實施方案,根據學校的辦學目標,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教學特色,認真做好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

一、開本課程開發理念

校本課程開發體現“促進學生髮展爲本”的教育理念,讓學生通過感知、感悟和體驗受到本土文化的薰陶,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強調體驗性活動等社會經驗,克服課程脫離社會生活的弊端,密切學生與本地經濟發展和社會變化的聯繫,使學生了解家鄉,熱愛家鄉,增強建設家鄉的責任感;通過學生自主的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實踐能力。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

根據校本課程的意義和本鎮、本校實際,制定本校校本課程的開發主要目標如下:

1、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2、瞭解家鄉的鄉土文化,吸收鄉土文化的營養,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

3、能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時間能力,提供學生的科學素養。

4、初步學會進行人際溝通和交流,發展合作精神,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

5、初步具備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之下,按學習單元分別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表現和價值觀三個維度提出具體目標,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

三、校本課程開發的特點

校本課程是爲了指導學生獲得感性知識,促進學生動作技能、人文情懷的發展而設計的一系列針對本校實際的以教學、綜合實踐活動爲中介的學生主體活動內容和形式,根據本土實踐,我校校本課程建設力求突出以下幾個特點:

1、課程內容的鄉土性。

教材植根於顯示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在使用過程中,以本地的生產、生活和環境爲學習研究對象,因爲學生生活在進化,相關的學習資源和實際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便於學習操作。

2、教學方法的活動性。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課程的實踐性與體驗性,以綜合實踐活動爲主,爲學生設計體驗性活動和研究性專題。

3、課程本身的開放性。

課程的開發實施富有活力。課程的開發吸收廣大教師、學生參與,課程由教師去實施,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師生在積極互動中,共同發展、課程在開發實施過程中需要不斷的修正完善,師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予以補充、調整。

四、校本課程編制的原則

在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中,力求遵循以下原則:

1、主體性原則;

2、開放性原則;

3、量力而行原則;

4、個性化原則。

五、校本課程的內容

開發校本課程,需要對校本課程資源進行評估與選擇,根據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予以補充、拓展的原則,使之更符合學生、學校和社會的特點和需要。在充分根據學校課程資源和地方資源的基礎上,開發旨在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的、多樣化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

1、開發學校教師資源。

2、譚坊鎮校外教育資源豐富,根據本鎮實際,以家鄉地理-家鄉歷史-家鄉經濟-家鄉人物-家鄉旅遊-家鄉文化-家鄉特產爲體系,介紹家鄉的地貌風情,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充分利用家鄉的資源開發教育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多方面興趣愛好。

六、校本課程開設計劃

全校各年級結合學校的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結合教師個人素質、學生年齡特點等逐步實施,並在實施中完善,總結經驗。一般以班或年級爲單位安排在興趣活動課進行,具體教學時間一般是每週一節課,也可以進行集中安排(如春遊、秋遊、考察等)。學校教導處負責課表安排,由具體課任教師組織教學。大型活動,則由學校統一安排。

七、校本課程的評價

1、成立校本課程評價領導小組(由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兼),教導處具體負責校本課程的檢查和評價工作

2、對校本課程的評價,應重視過程性評價,旨在提高教師的學業水平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各任課教師每學期需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採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評價,評價學生對該科目學習的學習效果。

4、我校校本課程開發的評價體系將體現: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過程動態化;評價個體主動化;評價方式質性化;評價行爲日常化;評價結果效益化。

八、做好校本課程的管理

1、完善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申報制度。

2、鼓勵每位具備校本課程開發能力的教師自主申報開發課程,積極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3、根據教師所申報課程,對學生興趣、特長、需求進行調查,確定開發項目。

4、校本課程領導小組指導教師制定校本課程實施計劃。

5、組織實施,落實實施計劃。

6、每學期校本課程領導小組組織對校本課程實施情況進行評估,並給予適當獎勵。

7、加強校本課程及教輔材料、學具等設施的管理。

8、加強校本課程檔案建設,對校本課程開發中的所有資料蒐集整理,期末上交校本課程領導小組,以利總結、改進和推廣。

國小校本課合唱教學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精神,確立現代教育觀、課程觀、質量觀,利用課程分級管理的體制,優化學校課程結構,把“以學生髮展爲本,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爲重點”作爲課程基本理念,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根據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精心組織,紮實有效地開展新課程改革實驗,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二、實施目標

以課改爲載體,在校本課程開發中,做到以師生爲主體,以人的發展爲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爲目標,積極發展學生個性,全面落實素質教育,樹立學生自主學習的信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磨練學生的意志,使學生形成知難而進的品格,消除畏難心理;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因勢利導,促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讓師生與課改同成長。

三、校本課程組織機構

1、課程開發領導小組(負責課程的初步審議)

組長:(校長)

副組長:(教導主任)(政教主任)

組員:班主任、學科組長

2、課程開發研究小組(負責課程的具體開發)

組長:(教導主任)(政教主任)

副組長:學科組長

音樂、美術、體育、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等相關教師

3、課程實施督察小組(負責課程實施的督察)

組長:(校長)組員:班主任、物理、化學、地理、綜合實踐課程

副組長:政教主任年級主任

組員:班主任、學科組長

四、課程內容

從學生的興趣出發,以學校爲基地,充分利用我校的教育資源優勢,努力發掘本地教育資源,開發出多樣性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擬設置符合學生興趣、需求、促進學生髮展的七大類課程:

1、認知類:認識自身以及身邊的人、事及事物(尺寸、重量、年齡、生日等)

2、欣賞製作類(攝影、剪紙、摺紙、麪食製作、繪畫、圖片——當地名勝風景)

3、音樂類(民歌、小曲調、樂曲、舞蹈等)

4、體育類(球類、跳繩、毽子等規則、技能)

5、禮儀教育(道德規範、文明用語、語言藝術、常用交際用語、英語常用交際口語等。)

6、地方人文(本縣歷史名人故事、縣名及村名的由來及變遷等。)

7、信息技術(計算機基本知識及技能)

五、實施辦法

1、據校本課程開發指南所確定的基本原則對教師及其提供的課程材料進行綜合評估,確定開設科目和開設時間。

2、布初評通過的校本課程科目及教師名單,推出校本課開設科目菜單供學生詢問和選擇。

3、加強校本課程的性。開學初始認真制訂教學,確定教學內容的框架。日常的教學工作必須根據教學計劃展開,做到認真備課、上課、考覈,充分發揮校本課程的育人功能。

4、選擇有特長,有事業心、有創新精神的年輕教師,擔任校本課程的教學工作,定期組織他們學習“課程理論”,掌握校本課程的管理原則和實施方法,逐步提高他們的實踐水平。

5、重教師和學生的參與過程,給教師和學生一個客觀評價,以激勵性評價爲主。

6、在開展課程研究的過程中請有關專家和上級領導及時指導、幫助,以使課題研究獲得成功。

六、課程評價

(一)對課程的評價

每學期結束時,學校要召開任課教師會議,聽取任課教師對課程建設的意見,及時修正不足,完善方案;同時,要對實施的年級進行問卷調查或召開座談會,關注學生喜好的程度,也聽取學生乃至家長、社會人士的建議和意見。

(二)對學生的評價

在該課程中,對學生的評價主要是過程性評價。一是建立成長檔案袋,讓學生自己收集學習過程中反映自己成長的資料,如學習時收集到的故事、照片,辦的剪貼報,寫的採訪日記、調查報告,家長、教師、社會人士的評價等。二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評價表,隨時進行評價。最後在一學期結束時,進行終結性的評價,評價的形式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體現多樣性。

(三)對教師的評價

一是教師自我反思性評價:每一個主題內容的教學完成後,認真進行反思

二是教學督察評價:學校重點檢查備課、教師收集的資料及課堂教學。

總之,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就是我們不斷學習、發展、成長的過程。我們願繼續努力,積極投身於課程改革的洪流中,去開拓、去創新,用智慧和汗水譜寫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新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