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工業工作計劃

來源:瑞文範文網 7.37K

紡織工業是浙江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是工業發展和出口創匯的傳統支柱產業。長期以來,紡織工業在滿足人民衣着消費需求,增加出口創匯,積累建設資金,增加社會就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十五"期間,隨着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國內經濟進一步融入經濟全球化,傳統紡織行業進一步高技術化,我省紡織工業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積極推進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提高國際競爭力,是跨入新世紀我省紡織工業的主要任務。

紡織工業工作計劃

一、紡織工業現狀

紡織工業是我省傳統優勢產業,改革開放以來發展迅速。xx年,全省國有企業和年銷售收入500萬元及以上非國有企業(以下稱"規模以上企業")3014家,職工總數83.3萬人,銷售收入1426.4萬元,出口創匯77.5億美元。紡織工業銷售收入、利潤總額分別佔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22%和19.8%,出口創匯佔全省出口創匯總額的39.8%。

(一)"xx"發展的主要成就

1、率先完成國有紡織企業的改革脫困任務。1998年,黨中央、國務院把紡織行業作爲國有企業改革脫困的突破口,重點推進。在省政府的領導下,全省國有紡織企業按照"壓錠、重組、減員、增效"的方針,進行大規模的結構調整。全省國有棉紡企業三年累計壓縮落後生產能力32.38萬錠,通過整合重組形成了一批優勢骨幹企業。1998年全省國有紡織企業利潤總額6665萬元,實現全行業扭虧爲盈;1999年利潤總額3.64億元,在全國率先完成了國家下達的壓錠、減員、扭虧三大任務;xx年利潤總額 億元,邁上新臺階。

2、企業技術改造力度加大。紡織工業進行了大規模的技術改造,企業技術裝備水平明顯提高,加快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xx"時期,全員勞動生產力從1.58萬元/人提高到3.13萬元/人,提高了近一倍。棉紡織行業在壓縮落後生產能力的同時,大面積採用國際先進的自動絡筒機、新型精梳機、無梭織機等關鍵設備,加快傳統產業的升級。與1995年相比,棉紡織品的無結頭紗比重從8.5%提高到30%,精梳紗比重從7.7%提高到25%;無梭織機從1.4萬臺增加到5.5萬臺,無梭織機比重達到40%,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服裝行業引進一大批具有當代國際先進水平的生產線,進一步發揮了品牌優勢,鞏固了在全國的領先地位。一大批具有較高技術含量的水剌法、紡粘法、針刺法無紡布生產線和土工布、汽車內飾面料生產線投產,拓展了紡織品在土木工程、醫藥衛生、汽車工業等領域的應用。

3、形成一大批特色優勢產品和特色產業基地。紡織工業產品結構和地區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主要紡織品市場佔有率不斷提高。印染布、純化纖布、簾子布、錦綸纖維、滌綸長絲、絲和絲織品、呢絨、針棉織品、針織服裝、襯衫、西服、領帶、襪子的市場佔有率居全國一、二位;服裝行業有26家企業入圍全國服裝行業"百強"企業,服裝出口占紡織工業出口總額的比重上升到62%。形成一大批具有專業特色的產業基地。主要有紹興、蕭山的化纖織造業,寧波、溫州的服裝業,諸暨、義烏的襯衫和織襪業,嵊州的領帶業,象山的針織業,海寧的經編業,餘杭、海寧的裝飾布業。(1)(2)(3)(4)(5)(6)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