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工作計劃(精選10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7.86K

思想品德工作計劃 篇1

一、工作理念:

思想品德工作計劃(精選10篇)

工作着是快樂的、幸福的。工作中,一切從學生角度出發,以人爲本,尊重差異,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實現生命化教學。教學中,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爲基礎,多種方式綜合呈現學習內容;寓品德教育於學習活動中,注重體驗和感悟;發揮整體育人功能,以學生直接參與的多樣化的活動爲主要呈現形式,力爭使學生的學習活動化,活動生活化;注重活動指導,寓評價於活動中,注重個性評價。

二、教育教學方面:

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帶着一顆愛心去工作,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上課參與的積極性,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爲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一)、課程特點:

本課程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爲主要教學形式,把兒童與自我、兒童與社會、兒童與自然和內容標準四個方面的要求相互聯繫、互相貫通、整體呈現在主題單元中,體現綜合性,注重生活性。教學活動內容從課堂擴展到家庭、社區及其兒童生活的其他空間。讓學生在開放的環境中獲得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意與表現,實現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二)、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度方面的培養:

(1)樂於助人,愛家鄉、愛祖國。

(2)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

(3)自信、誠實、求上進。

2、行爲與習慣方面的培養:

(1)樂於參與有意義的活動。

(2)保護環境,愛惜資源。

3、知識與技能方面的培養:

(1)、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

(2)、使學生初步瞭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見的自然、社會常識。

4、過程與方法方面的培養:

(1)、體驗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的過程。

(2)、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究活動。

(三)、教學措施:

1、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注意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在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根據課程標準的各項規定製定教學計劃和教案,全面地,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幫助兒童展開活動。

2、兒童的品德和行爲習慣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的過程。通過學生適宜接受的生動活潑的遊戲活動形式,通過學生直接參與活動的方式,實現自我的,主動的教育過程,將道德認識轉化爲學生自覺的道德行爲教學活動中注意活動之間的連續性,幫助兒童獲得彼此聯繫的、不斷深化的經驗和體驗。

3、教學活動要源於兒童的生活又高於生活,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的生活。從兒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價值的課題,開展兒童喜歡的活動,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薰陶,品德得到發展,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

4、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當地和兒童的實際,及時的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四)、教學活動形式:

討論,資料調查,現場調查,情景模擬與角色扮演,操作性、實踐性活動,教學遊戲,參觀訪問,欣賞,練習,講故事,講授等形式。

(五)、課時安排:

本學期以20周計算,每週2課時,合計40課時。

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單元“愉快的校外生活” 4課時

第二單元“我會這樣做” 9課時

第三單元“我愛我的家鄉” 9課時

第四單元“我也會很棒” 9課時

第五單元“大自然探祕” 7課時

複習 2課時

總計: 40課時

三、自身素質的提高:

工作的同時,我會不斷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質和業務水平。

1、加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追逐教育教學最前沿意識,樹立現代化的育人觀和人才觀,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教學行爲、教學手段,擴大知識面,完善知識結構,以適應課改需要。

2、多讀書、多思考、多實踐。我會抓緊點滴時間學習,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學習專業的知識,讓讀書成爲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不斷充實自己。同時通過網絡、媒體,開闊眼界,爭取完善自己,創新自己,做到終身學習。

3、多反思、多總結。每節課後進行自我反思,以提高業務素質,從“保守的經驗型”教師轉向“開拓的創新型”教師,同時總結自己教學工作中的成敗,以爲今後的工作積累經驗。

4、確立研究課題:如何使學生實現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並進行研究。

思想品德工作計劃 篇2

一、教材特徵: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也就是遵循兒童生活的規律;

第二、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爲主要源泉,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們熟悉的學校生活、無可選擇的家庭生活和他們身邊的生活,這些都是親切的內容。其表現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發生在兒童身邊的真實的生活。在課程與教學中,這種活動主要表現爲向兒童提供真實的生活素材或情境並組織兒童實施,如觀察小動物、家政勞動、自理個人生活等;二是模擬兒童身邊的真實生活。在課程與教學中,這種活動主要表現爲向兒童提供可以供模擬的真實的生活素材或情境並組織兒童實施;

第三、以密切聯繫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爲載體,這些活動主要包括遊戲、討論、交流、動手實踐、調查研究等形式。活動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師從兒童生活實際捕捉主題,也提倡兒童自己從生活實際出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第四、本課程內容既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順其自然而又不聽之任之。教師要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2、開放性。

本課程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

第一、整體視野的開放,過去只關注本學科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而現在是面對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這是全新觀念,凡是兒童生活的事都與課程有關。

第二、課程內容的開放,解決了教材的滯後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兒童的實際問題納入課程內容,加強了針對性。

第三、授課的空間是開放的。

第四、授課的時間彈性延展,以學的需要和實效爲出發點。

3、活動性。

第一、課程形態以主體參與性活動爲呈現方式,強調做中學。強調兒童直接參與,強調全員參與。

第二、課程目標通過教學活動來實現。

第三、兒童本身實地參與活動,老師指導活動,把教材內容轉化主題活動。

二、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爲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這是本課程的宗旨和價值導向。分目標的四個方面“情感與態度”、“行爲與習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技能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偏重追求結果,忽略過程與方法等傾向,全面地、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

2、轉變教師角色。

在本課程中,教師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爲兒童活動的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務不是講解教科書,而是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培養兒童的品德與習慣,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引發兒童探索的慾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教師充分發揮其引導作用,該導不導,該點不點,不符合課程改革要求,也會影響教育效果。

3、加強教學活動的指導。

本課程的活動以落實課程目標爲目的,以課程標準第三部分“內容標準”中的某一內容或幾個內容的融合爲主題,以兒童的年齡特徵、經驗背景和學習興趣等爲設計基礎,將知識、技能教育的要求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融爲一體。因此教師在指導教學活動時應注意以下四點:

(1)教師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應注意把握兒童的實際情況,根據課程標準的各項規定製定教學計劃和活動設計,幫助兒童展開活動。活動設計和活動指導應具有計劃性和靈活性。

(2)兒童的品德和行爲習慣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因此,教學活動要注意活動之間的連續性,幫助兒童獲得彼此聯繫的、不斷深化的經驗和體驗。

(3)教學活動應源於兒童的生活又高於生活,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的生活。教師要善於從兒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價值的課題,開展兒童喜歡的活動,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薰陶,品德得到發展,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

(4)本課程的教科書主要不是作爲知識的載體來供教師講授的,它是教師引發兒童活動的工具,是兒童開展活動時可利用的資源。教師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當地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4、活動形式應靈活多樣。

本課程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爲主要教學形式,強調寓教育於活動之中。教學活動在內容上既依據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提倡和鼓勵教師從兒童的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或與兒童合作選擇內容,或利用兒童自己的選擇來組織活動;教學活動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從內容,可根據具體目標、內容、條件、資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選擇各種不同的教學活動類型。教學活動形式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幾種形式結合使用;教學活動時間的安排比較靈活機動,根據主題、內容,可在一課時內完成,也可持續幾課時或一段時間。可在課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課前準備活動或課後延伸活動來配合。

5、注意與其他學科、教育活動的結合。

本課程教學活動應注意利用其他學科或教育活動的成果,與其他學科和教育活動,如少先隊、班會活動、節日慶祝活動等相結合,相互促進,資源共享,實現綜合教育效益。

三、課時安排

思想品德工作計劃 篇3

一、教材特徵: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也就是遵循兒童生活的規律;

第二、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爲主要源泉,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們熟悉的學校生活、無可選擇的家庭生活和他們身邊的生活,這些都是親切的內容。其表現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發生在兒童身邊的真實的生活。在課程與教學中,這種活動主要表現爲向兒童提供真實的生活素材或情境並組織兒童實施,如觀察小動物、家政勞動、自理個人生活等;二是模擬兒童身邊的真實生活。在課程與教學中,這種活動主要表現爲向兒童提供可以供模擬的真實的生活素材或情境並組織兒童實施;

第三、以密切聯繫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爲載體,這些活動主要包括遊戲、討論、交流、動手實踐、調查研究等形式。活動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師從兒童生活實際捕捉主題,也提倡兒童自己從生活實際出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第四、本課程內容既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順其自然而又不聽之任之。教師要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2、開放性。

本課程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

第一、整體視野的開放,過去只關注本學科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而現在是面對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這是全新觀念,凡是兒童生活的事都與課程有關。

第二、課程內容的開放,解決了教材的滯後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兒童的實際問題納入課程內容,加強了針對性。

第三、授課的空間是開放的。

第四、授課的時間彈性延展,以學的需要和實效爲出發點。

3、活動性。

第一、課程形態以主體參與性活動爲呈現方式,強調做中學。強調兒童直接參與,強調全員參與。

第二、課程目標通過教學活動來實現。

第三、兒童本身實地參與活動,老師指導活動,把教材內容轉化主題活動。

二、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爲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這是本課程的宗旨和價值導向。分目標的四個方面“情感與態度”、“行爲與習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技能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偏重追求結果,忽略過程與方法等傾向,全面地、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

2、轉變教師角色。

在本課程中,教師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爲兒童活動的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務不是講解教科書,而是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培養兒童的品德與習慣,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引發兒童探索的慾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教師充分發揮其引導作用,該導不導,該點不點,不符合課程改革要求,也會影響教育效果。

3、加強教學活動的指導。

本課程的活動以落實課程目標爲目的,以課程標準第三部分“內容標準”中的某一內容或幾個內容的融合爲主題,以兒童的年齡特徵、經驗背景和學習興趣等爲設計基礎,將知識、技能教育的要求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融爲一體。因此教師在指導教學活動時應注意以下四點:

(1)教師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應注意把握兒童的實際情況,根據課程標準的各項規定製定教學計劃和活動設計,幫助兒童展開活動。活動設計和活動指導應具有計劃性和靈活性。

(2)兒童的品德和行爲習慣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因此,教學活動要注意活動之間的連續性,幫助兒童獲得彼此聯繫的、不斷深化的經驗和體驗。

(3)教學活動應源於兒童的生活又高於生活,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的生活。教師要善於從兒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價值的課題,開展兒童喜歡的活動,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薰陶,品德得到發展,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

(4)本課程的教科書主要不是作爲知識的載體來供教師講授的,它是教師引發兒童活動的工具,是兒童開展活動時可利用的資源。教師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當地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4、活動形式應靈活多樣。

本課程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爲主要教學形式,強調寓教育於活動之中。教學活動在內容上既依據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提倡和鼓勵教師從兒童的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或與兒童合作選擇內容,或利用兒童自己的選擇來組織活動;教學活動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從內容,可根據具體目標、內容、條件、資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選擇各種不同的教學活動類型。教學活動形式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幾種形式結合使用;教學活動時間的安排比較靈活機動,根據主題、內容,可在一課時內完成,也可持續幾課時或一段時間。可在課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課前準備活動或課後延伸活動來配合。

5、注意與其他學科、教育活動的結合。

本課程教學活動應注意利用其他學科或教育活動的成果,與其他學科和教育活動,如少先隊、班會活動、節日慶祝活動等相結合,相互促進,資源共享,實現綜合教育效益。

三、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第1課——尋訪大師的童年——2課時

第2課——大師成才的故事——1課時

第3課——大師在我身邊——2課時

第二單元第1課——班級風景線——2課時

第2課——一次運動會——2課時

第3課——班級小明星——2課時

第4課——我們的班級報——2課時

第三單元第1課——美麗的大自然——2課時

第2課——動物、植物和我們——3課時

第3課——美好的家園——2課時

第四單元第1課——我們的社區——2課時

第2課——社區的文明——2課時

第3課——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2課時

第五單元第1課——我長大了——2課時

思想品德工作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以《國小德育綱要》爲依據,以愛國主義教育爲中心,以養成教育爲基本內容,在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上下功夫,推進素質教育,爲培養跨世紀的合格建設者和_人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工作要點

(一)抓好德育教育

1、加強學校、家庭、社會的聯繫,形成共同抓好德育工作的合力,做好家訪工作,提倡上門家訪。

2、舉辦新生家長學校,提出學生在家、在校的學習常規要求,使孩子在家長指導下,加快常規養成。

3、結合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參加校外教育活動,瞭解家鄉變化,感受祖國的騰飛。

(二)深化愛國主義教育

1、組織學生開展好紅領巾讀書讀報活動。

2、愛國主義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線,當前,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十分迫切,我們不僅要告訴學生爲什麼愛國,更要告訴學生怎樣做纔是愛國,愛國首先要從愛父母、愛親人、愛老師、愛同學、愛學校做起。

(三)加強隊伍建設

1、班主任之間介紹經驗,取長補短。

2、學習《國小德育綱要》、《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等,使教師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和良好的師表風範。愛生樂教、勤奮工作、勇於創新、樂於奉獻。全面關心、愛護學習困難的學生,杜絕體罰和變相體罰現象,構建平等、民主的師生關係。

(四)加強學生的根基品格教育

聯繫學生的思想、生活實際,深化根基教育的研究,幫助孩子們發展出受益一生的品格,使這些美好的品格記在孩子們的心坎上,讓他們明白:感恩、勇敢、忠誠、接納等這些最美好的品格,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五)加強養成教育

1、養成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基礎,要抓好《國小生日常行爲規範》,開創我校的德育特色。圍繞學生“知識、能力、魄力”的培養目標,實施“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育人工程。

2、把養成教育有機滲透到各學科教學之中。

學生的學習過程其實也是一種創造美的過程,設想通過各種學科的教學和活動,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受到美的薰陶,發展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3、加強班級文化建設,如信息角、爭章園、作品展示角、榮譽角等,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樹立班級形象,爭創班級特色。

思想品德工作計劃 篇5

一、思想道德建設的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xx大精神,全面落實《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緊密結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際,針對未成年人身心成長的特點,積極探索新世紀新階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規律,堅持以人爲本,教育和引導未成年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高尚的思想品質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努力抓好幾項工作,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

(1)從增強愛國情感做起,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深入進行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教育和中國革命傳統教育、中國歷史特別是近現代史教育,引導廣大未成年人認識中華民族的歷史和傳統,瞭解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深重災難和中國人民進行的英勇鬥爭,從小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從確立遠大志向做起,樹立和培育正確的理想信念。進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教育與國情教育,引導廣大未成年人正確認識社會發展規律,正確認識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把個人的成長進步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祖國的繁榮富強緊密聯繫在一起,爲擔負起建設祖國、振興中華的光榮使命做好準備。

(3)從規範行爲習慣做起,培養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爲。大力普及"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積極倡導集體主義精神和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引導廣大未成年人牢固樹立心中有祖國、心中有集體、心中有他人的意識,懂得爲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備文明生活的基本素養,學會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基本關係。

(4)從提高基本素質做起,促進未成年人的全面發展。努力培育未成年人的勞動意識、創造意識、效率意識、環境意識和進取精神、科學精神,增強他們的動手能力、自主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引導未成年人保持蓬勃朝氣、旺盛活力和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激勵他們勤奮學習、大膽實踐、勇於創造,使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三、抓住有利時機,開創道德教育有效途徑。

各種法定節日,傳統節日,革命領袖、民族英雄、傑出名人等歷史人物的誕辰和逝世紀念日,建黨紀念日、紅軍長征、辛亥革命等重大歷史事件紀念日,"九一八"、"南京大屠殺"等國恥紀念日,以及學生的入學、升班等有特殊意義的重要日子,都蘊藏着寶貴的思想道德教育資源。抓住時機,整合資源,集中開展思想道德主題宣傳教育活動。組織豐富多彩的主題班會、隊會,舉行各種慶祝、紀念活動和必要的儀式,引導學生弘揚民族精神,增進愛國情感,提高道德素養。

每年的"公民道德宣傳日",在面向社會公衆開展道德教育的同時,要注意組織好面向學生的宣傳教育活動。要運用各種方式向廣大未成年人宣傳介紹古今中外的傑出人物、道德楷模和先進典型,激勵他們崇尚先進、學習先進。通過評選三好學生、優秀少先隊員等活動,爲未成年人樹立可親、可信、可敬、可學的榜樣,讓他們從榜樣的感人事蹟和優秀品質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

思想品德工作計劃 篇6

一、指導思想

國小低年級階段是兒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爲了增強兒童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切實地爲他們形成正確的生活態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學素質等打好基礎,必須充分關注低年級課程在形態、內容以及教與學的方法等方面,構建符合本階段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和素質教育精神的課程。

二、基本情況分析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爲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他具有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等基本特性。活動是教和學共同的中介。二年級的學生對社會的認知還非常膚淺,要求教師利用活動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學會做人。

三、教材分析及教學目標

1、“自己拿主意”這個單元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勞動習慣,要求學生按時作息,做事用心;養成良好的飲食和個人衛生習慣;熱愛勞動,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2、“獻出我們的愛”這個單元教育學生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要求學生誠實友愛,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說謊,做誠實的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做事認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知道自己是集體的一員,認真完成集體交給的任務,愛護班級榮譽,關心和愛護同伴;能用自己的方式愛父母長輩,積極主動做家務勞動。樂於幫助別人,特別是老年人和殘疾人。愛護花草樹木和動物。

3、“我們去發現”這個單元教育學生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要求學生能夠自己動腦、動手,養成探究的習慣,學習探究的方法;能夠應用多種辦法收集資料,並進行簡單的整理和應用。

4、“你好,祖國媽媽”這個單元教育學生愛家鄉、愛祖國;要求學生知道家鄉的。風景名勝和資源,關心家鄉的發展變化;爲保護周圍的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態意識;尊敬國旗、國徽,會唱國歌,崇敬人民英雄,爲自己是中國人感到自豪。

5、“愉快的收穫”這個單元教育學生積極向上,要求學生能夠看到自己的成長和變化,併爲此而高興;願意有計劃、有目標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做到心中有榜樣,並以此激勵自己不斷進步。

思想品德工作計劃 篇7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總體工作計劃爲指導,以深入開展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爲目標,圍繞學校主題教育活動,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以愛國主義教育爲主線,以學生的行爲習慣的養成爲主要內容,注意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基本道德。上好每一堂課,規範班級日常管理工作,開展豐富而有意義的少先隊活動,實施切實有效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探索班級工作的新特色。

二、班情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__人,其中班幹部__人。本班學生熱愛學校、班集體,團結上進、思想端正、遵守紀律、尊敬師長、熱愛勞動。能按照《國小生守則》來規範自己的言行。但由於種.種的原因,部分學生身上仍存在着以自我爲中心,紀律觀念淡薄等現象,在個性、學習習慣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異,可以通過集體教育來轉化。

三、班級工作重點及目標

班級教育工作

重點加強行爲規範的養成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繼續進行熱愛班級的教育、團結同學的教育,搞好心理健康教育。

具體工作

1、繼續抓好五年級學生的常規養成教育,培養良好行爲。

2、搞好班級衛生工作管理、學生的日常行爲培養,爭創衛生、文明示範班。

3、搞好每位學生的自我保護教育,增強安全意識,形成一定的能力。

4、搞好每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身心都能得到健康地發展。

5、使學生愛科學、學科學,主動探索新知。

本班學生奮鬥目標

1、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班風,增強集體凝聚力。

2、爭當學校的“優秀班集體”。

3、發展個性特長,促進身心健康。

具體工作

(1)鼓勵支持學生積極參加學校、班級的各項活動,力爭優異成績,鍛鍊能力,培養其集體榮譽感。

(2)注意育人環境的美化,充分發揮其育人功能。建立各種生動活潑的評比欄,每個園地力求美觀大方,突出特色,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3)開展豐富多采的主題班隊會,在集體活動中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班風。

四、常規管理措施

1、學習方面爲使學生在學習上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風氣,同時針對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制定以下措施:

(1)建立健全評比制度,班裏建立全方位量化評比欄。班裏還將定期評選“優秀小組”,對每個小組的學習、紀律、衛生情況進行評比,鼓勵學生團結合作,培養集體榮譽感。

(2)建立本班的“學習小組”,前後位四個同學爲一組,選出小組的組長。“學習小組”中的四位同學要互相幫助,團結協作,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績,這一方法培養了同學們的團結協作精神,也是轉化後進生的一條有效途徑。

2、文明行爲方面爲進一步規範學生的行爲,讓學生的日常行爲也參與評比,具體做法如下:

(1)學生在到校、課堂上、課間、兩操、放學等方面表現好的加分,不好的適當減分,由值日班長記錄。

(2)定期對學生進行“十個道德行爲”的教育。

(3)利用“優秀小組”的評比,要求小組中的每一位組員都要規範自己的行爲,齊心合力才能成爲“優秀小組”。

3、衛生方面,我將採取以下措施:

(1)進一步對衛生小組長進行培訓,指導他們如何分工,責任到人,增強小組意識,起到模範帶頭作用。

(2)衛生委員和每天的環境小衛士分工明確,把教室內外檢查整理乾淨,警告衛生習慣不良的同學,做好記錄。有大問題及時向老師彙報。

(3)利用上午間操的時間,由衛生委員檢查個人衛生。

(4)綜合各方面表現,結合衛生委員的記錄,每週評選一次“衛生標兵”。

五、德育工作措施

在德育方面的工作,要處處與學校教育處保持一致。爲此我制定以下措施:

1、搞好班級的育人環境,讓課程表、學生座次表、環境小衛士值勤表、作息時間表上牆。利用壁報欄展示學生的個性特長、美化環境,利用評比欄鼓勵學生進步。

2、培養班幹部同學的責任心,號召他們積極幫助後進的同學。班主任本着“抓兩頭,帶中間”的原則,不忽視中間學生,讓他們同樣受到老師的關心,有積極上進的動力,從而也成爲優秀的學生。

3、班主任要“學高爲師,身正是範”,時刻做學生的表率,身教重於言教。

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1、班主任要積極學習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以便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正確地給予教育。

2、對少數有心理問題的學生,要及時地與家長取得聯繫,實施有計劃的教育。要多與這些孩子交流,找到問題的關鍵,及時進行工作。同時也要做好學生心理轉化的記錄,從中發現規律,減少學生的心理問題發生率。

3、上好心理輔導課,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

4、加強家庭與學校的聯繫,家長、老師隨時反映學生近期的家裏、學校的表現,給孩子一個寬鬆的心理空間。

隨着社會的進步,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有的孩子因爲家庭、社會的原因會出現各種心理問題。作爲班主任,對學生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就顯得尤爲重要。

七、學生安全教育

經常教育學生要輕聲慢步,不可以在走廊裏追逐打鬧。告訴學生上下樓梯的正確位置,不要擁擠。

八、問題學生的轉化工作

本班有幾位學生屬於特別活潑好動的孩子,自制能力較差,上課注意力不夠集中。能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但保持時間不長。

針對上述情況,轉化措施如下:

1、班集體內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用大多數學生良好行爲來教育他們。

2、對於他們在行爲上的不良之處,慢慢糾正,有進步時及時表揚。

3、多給他們在同學面前展示自己的機會,以促進他們積極嚴格地要求自己。

4、多與家長聯繫,瞭解他們在家的情況。與家長一同把孩子教育好。

班內還有幾位學生屬於聽話,舉止文明的孩子,但就是在學習方面有些吃力,接受新知識較慢。

針對上述情況,轉化措施如下:

1、號召全體學生關心他們,幫助他們。

2、學習委員與學習助理組成學習小組定期在學習方面幫助他們。

3、當他們在學習上有進步的時候,老師要及時表揚。

4、多與家長聯繫,力所能及地給予幫助。

思想品德工作計劃 篇8

一、本班德育工作的目標任務

本學期結合學校校情,形成德育教育網絡體系;依據班級總體工作目標,確立充實的德育教育內容,注重實效,積極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動,狠抓常規教育及班級工作管理,建立健全班級德育工作制度,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建立科學的德育教育序列,落實學生的行爲習慣的養成教育和基本素質的培養和提高。

二、全面加強班級德育工作

1、德育工作要培養學生的優良品質。

2、要全面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學生做一個全面發展,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的合格學生。

3、要圍繞“國小生規範養成教育”和“學困生轉化策略”這兩個主要德育研究課題,積極開展各類研究活動。

4、構建立體化德育教育網絡

建立健全校內與校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全社會齊抓共管,社會、學校、家庭多元參與的德育網絡體系,爲學生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道德氛圍和社會環境。繼續抓好法制法規、安全常識、自保意識等教育,定期開展家庭聯繫。

三、拓寬多元化的德育教育途徑。

1、以師表形象,身教示範

要積極倡導“立師德”——加強師德修養,以教師的崇高形象影響學生;“鑄師魂”——提高教師綜合素質,以教師完美的人格塑造學生;“樹師範”——樹立教師典型,以教師的崇高敬業精神感染學生;“倡師風”——倡導教師爲人師表,以教師的表率作用鼓勵學生。開學初、期會考後組織兩次紮實有效的學風教育,鞏固和發展德育教育成果。

2、堅持課堂教學中的情感與價值觀滲透教育

(1)、要發揮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教育功能;

(2)、二要充分利用晨會、班會、少先隊活活動及升旗儀式及一些重大節日活活動,積極引導教育學生,本期要積極組織策劃好、校園文化周。

(3)、要積極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確立相應的德育目標和內容要求和教育活動、方式、方法,把德育教育滲透到各科教學中,增強德育教育的活力。

3、加強班主任工作,強化班級管理

要認真制定好班主任工作計劃,紮實做好班級工作,要積極改進工作方式方法,對學生要充滿愛心,要以活活動爲載體促進班風建設,抓好學風、教育,促進後進生的轉化,在家校聯繫活動中與學生家長多溝通,多交流,形成齊抓共管的全方位教育結構。

4、狠抓學生行爲習慣養成教育

切實做好學生的基本素質的培養提高工作。要圍繞《國小生守則》《國小生日常行爲規範》等,培養好學生的良好行爲習慣,特別要抓住文明禮貌行爲習慣的培養不放鬆。要做好班級工作的重點內容,積極圍繞學校安排的學風整頓活動,切實抓好對學生的安全紀律、學風教育。

5、抓好班級文化建設

積極開展“文明班級”創建活動,要充分利用黑板報等,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班級文化氛圍。

思想品德工作計劃 篇9

一、班級基本情況

全班24個孩子,能夠緊緊團結在一起,學習上共同努力,生活上共同幫助,形成了一個團結奮進的班集體。但由於臨近國小畢業,有些孩子有了一些浮躁的情緒,因此本學期我的當務之急是穩定學生的情緒,讓他們能夠紮紮實實地度過國小最後一個學期。

二、班級工作目標及措施:

1.深化愛國教育。

繼續規範每週一的升旗儀式,堅持國旗下講話。充分發揮紅領巾廣播、黑板報、宣傳櫥窗等陣地,加強對學生的"五愛"教育。要充分利用德育基地以及豐富的人文資源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要充分發揮少先隊組織作用,以重大節日、重要人物和重要紀念日爲契機,通過豐富多彩的少先隊活動,努力提高德育實效。

2.狠抓養成教育。

抓好學生的日常行爲規範管理是加強校風建設的重要抓手,養成教育也是國小德育的重要內容。本學期我將根據學生的思想實際情況,與學校的德育工作密切配合,從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對學生進行規律性的常規訓練。重點落實好《國小生日常行爲規範》,強化學生課堂紀律、課間休息、上放學路隊、文明禮貌以及早晨到校後的行爲等,杜絕一切不安全的校園事故隱患,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3.調與任課教師的關係:準確把握學生對各科知識的掌握,與各科教師配合,以促進全班成績的平穩、紮實地上升。

4.家校結合:通過各種方式經常保持與學生家長的聯繫,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本學期,力爭和個別家長多聯繫,促進學生的轉變。要不厭其煩的做好個別學生的轉化工作,抓兩頭,促中間,使全班形成一盤棋,真正成爲一個團結向上的班集體。

5.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要關心學生的生活,體貼他們的冷暖,瞭解他們的心理,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做學生的知心朋友,以使班主任工作做的更好。

6.重視學校各項活動,讓學生在參與活動比賽的過程中,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增強班級凝聚力。

7.組織和培養班集體。

五年級是國小生活學習的最後階段,也是國小階段學習最重要的一年。如何在班級裏儘快抓好班級體,形成新的班風,我打算從以下做起:

⑴確立本學期的共同奮鬥目標、培養良好的班風。

⑵培養和使用班幹部,繼續值日班長制。

1)建立小幹部例會制。每個月組織學生幹部開一次例會,對他們的工作進行輔導和總結。

2)倡導小班長值周制。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班級管理。班主任要對值周班長的值日進行指導和總結。

3)舉行小幹部交流會。學校每月舉行一次小幹部交流活動,跟蹤跟班小幹部的工作情況,交流各班的工作經驗,取長補短,使班級管理不斷上臺階。

(3)做好個別學生的教育工作。

在組織學生開展集體活動的同時,注意對學生進行個別教育工作。班集體中總有一些比較特殊的學生,他們或是學習差,或是性格孤僻,或是頑皮搗蛋。班主任必須做好這些特殊學生的教育工作。

思想品德工作計劃 篇10

二年級學生活潑好動,上進心和求知慾都很強。這就要求教師利用思想品德課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學會做人,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二年級思想品德教學計劃,喜歡的過來一起分享吧。

在各方面都飛速發展的現今時代,人們的物質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與提高,各行業的競爭也日趨激烈。我們的教育事業要想穩中求進,就要改革、創新、鑽研、探索、積累,希望與挑戰並存,這就要求我們提高教育質量和完善教師自身素質。由上所述,根據課程特點,我制定了本學期個人的工作計劃:

一、工作理念:

工作着是快樂的、幸福的。工作中,一切從同學角度動身,以人爲本,尊重差別,使不同的同學得到不同的發展,實現生命化教學。教學中,以兒童的實際生活爲基礎,多種方式綜合出現學習內容;寓品德教育於學習活動中,注重體驗和感悟;發揮整體育人功能,以同學直接參與的多樣化的活動爲主要出現形式,力爭使同學的學習活動化,活動生活化;注重活動指導,寓評價於活動中,注重個性評價。

二、教育教學方面:

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帶着一顆愛心去工作,發揮同學的主體地位,調動同學上課參與的積極性,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爲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一)本課程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爲主要教學形式,把兒童與自我、兒童與社會、兒童與自然和內容規範四個方面的要求相互聯繫、互相貫通、整體出現在主題單元中,體現綜合性,注重生活性。教學活動內容從課堂擴展到家庭、社區和其兒童生活的其他空間。讓同學在開放的環境中獲得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意與表示,實現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二)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度方面的培養:

(1)樂於助人,愛家鄉、愛祖國。

(2)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

(3)自信、老實、求上進。

2、行爲與習慣方面的培養:

(1)樂於參與有意義的活動。

(2)維護環境,顧惜資源。

3、知識與技能方面的培養:

(1)掌握一些自身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

(2)使同學初步瞭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見的自然、社會常識。

4、過程與方法方面的'培養:

(1)體驗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的過程。

(2)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究活動。

(三)教學措施:

1、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注意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動身,在實際生活中捕獲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根據課程規範的各項規定製定教學計劃和教學設計,全面地,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協助兒童展開活動。

2、兒童的品德和行爲習慣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的過程。通過同學適宜接受的生動活潑的遊戲活動形式,通過同學直接參與活動的方式,實現自我的,主動的教育過程,將道德認識轉化爲同學自覺的道德行爲教學活動中注意活動之間的連續性,協助兒童獲得相互聯繫的、不時深化的經驗和體驗。

3、教學活動要源於兒童的生活又高於生活,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的生活。從兒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獲有教育價值的課題,開展兒童喜歡的活動,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生活得到空虛,情感得到薰陶,品德得到發展,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

4、發明性地使用教材,聯繫當地和兒童的實際,和時的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效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時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四)教學活動形式:

討論,資料調查,現場調查,情景模擬與角色扮演,操作性、實踐性活動,教學遊戲,觀賞訪問,欣賞,練習,講故事,講授等形式。

(五)課時佈置:

本學期以20周計算,每週2課時,合計40課時。

具體佈置如下:

第一單元“愉快的校外生活”4課時

第二單元“我會這樣做”9課時

第三單元“我愛我的家鄉”9課時

第四單元“我也會很棒”9課時

第五單元“大自然探祕”7課時

複習2課時

總計:40課時

三、自身素質的提高:

工作的同時,我會不時提高自身的自身素質和業務水平。

1、加強學習,不時更新知識,追逐教育教學最前沿意識,樹立現代化的育人觀和人才觀,不時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教學行爲、教學手段,擴大知識面,完善知識結構,以適應課改需要。

2、多讀書、多考慮、多實踐。我會抓緊點滴時間學習,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學習專業的知識,讓讀書成爲自身生活的一局部,不時空虛自身。同時通過網絡、媒體,開闊眼界,爭取完善自身,創新自身,做到終身學習。

3、多反思、多總結。每節課後進行自我反思,以提高業務素質,從“保守的經驗型”教師轉向“開拓的創新型”教師,同時總結自身教學工作中的成敗,以爲今後的工作積累經驗。

4、確立研究課題:如何使同學實現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並進行研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