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自我評價(精選18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3.08W

怎麼自我評價(精選18篇)

怎麼自我評價 篇1

我在高中的三年中,腳踏實地,認認真真的對待每一天,深知一寸光陰一寸金的道理,學習上一絲不苟,細緻嚴謹,認真學好每一知識點,課堂上認真聽講,課後仔細複習,爲了自己的目標而努力拼搏。生活上,能與同學、室友打成一片,平時樂於助人,團結同學,並且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遵紀守法,熱愛勞動,熱愛班級,關心集體。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孩子,老師眼裏的好學生,家長眼裏的好女兒,高中的生活學習鍛鍊了我,培養了我,教育了我,使我成爲一名優秀合格的高中生。

怎麼自我評價 篇2

時光飛逝,不知不覺中,高中三年就要結束了,在這三年中,我認真學習,不放過任何一個問題,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得到老師們的好評。在生活中,我與同學們相處融洽,在同學有困難時,我會及時伸出援助之手,給予他們幫助,爲同學們排憂解難,在學習上,我耐心的爲同學們講解疑難問題。在課外活動時,我積極參與,和同學們一起爲班級爭光,得到同學們的一致認可。我一定會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繼續努力,繼續加油,譜寫絢麗的人生篇章。

怎麼自我評價 篇3

我是一個安靜的男生,熱愛集體,團結同學,積極參加各種活動。愛勞動,不怕苦不怕累,學習上認認真真,紮紮實實。在生活上我樂於助人,幫助同學,儘自己的一份力。因爲我堅信,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積少成多,足以成就一番事業。在學習上,我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我相信只要努力和勤奮就會有所成就。三年的高中學習,我得到了許多,也學會了許多,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不過現在已經改正。發現別人的長處能夠虛心學習,補充自己的不足。

怎麼自我評價 篇4

時光易逝,不知不覺中高中三年的生活就快要結束了。在高中三年來,我收穫了很多。我是一個熱愛學習的人,成績優異,品德兼優,尊敬老師,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熱愛勞動,能很好的處理和同學之間的關係。在課堂上,我能積極的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嚴格要求自己,不懂的問題問老師。在以後的道路上,我會繼續發展自己的優點,改正自己的缺點,做一個更加優秀的人。

怎麼自我評價 篇5

上了三年的高中,我熱愛學習,關心集體,樂於助人,團結同學,尊重師長,愛護同學,爲班級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我是一個學習努力,積極探索,不怕困難,迎難而上,勇敢直前的優秀學生、對學習一絲不苟,端正的學習態度,良好的精神面貌,受到同學和老師的一致好評。自強不息,努力奮鬥是我的人生格言。我熱愛班級體,有較強的集體責任感,堅決不做有損班級利益的事,不怕苦不怕累,發揚艱苦奮鬥精神。我會堅定理想,確定目標,認定方向,邁者堅毅的步伐,不斷走下去。

怎麼自我評價 篇6

在高中的三個階段中,我步入了知識的殿堂,品嚐到了酸甜苦辣的人生。在學習方面,我熱愛班級,熱愛集體,尊敬老師,與同學關係十分融洽。我上課一絲不苟的聽老師講課,積極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遵守紀律,嚴格要求自己。課後和同學們討論不懂得問題,或去尋找老師的幫助。在生活方面,我活潑好動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積極參加運動會,我不怕苦不怕累,以堅強的毅力衝向終點。我樂於助人,給她們幫助,給她們精神上的鼓舞,使她們爲之感動。我對自己充滿信心,讓老師放心,讓家長寬心。我要努力,繼續加油,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努力爲國家做出自己的貢獻。讓祖國更加繁榮昌盛。堅持就是勝利。

怎麼自我評價 篇7

隨着時光流逝,高中生活就要結束,在過去的三年中我快樂的成長,慢慢的進步,不知不覺長大了許多,成熟了許多。我認真的學習,不放過學習上的缺點,從學習中獲得知識和樂趣,也在學習中思想得到昇華,取得了較優異的成績,得到了老師認可,能有善良,寬容,從心裏包容別人。待人柔切友善,幫助同學解決生活學習中的困難,和同學關係非常融洽,在運動會中也表現出色,爲班級做出貢獻。遇到挫折不退縮。我以後會更加努力。

怎麼自我評價 篇8

徵和四年(前89)六月,六十八歲的漢武帝劉徹下了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罪己詔”——輪臺詔。

在與匈奴進行了四十三年的戰爭之後,漢武帝終於痛苦的接受了這一事實,徹底降服匈奴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漢帝國已無力再戰。漢帝國此時已陷入風雨飄搖之中。在此前兩年(前91),發生了震驚天下的“巫蠱之禍”,遭陷害而被迫發動政變的太子劉據兵敗自殺,皇后衛子夫也追隨兒子而去;第二年(前90),漢武帝后期最倚重的將領大將軍李廣利陣前投降匈奴,幾乎已宣告了劉徹武力解決匈奴問題的最後破產。

除了政治和軍事上的雙重挫敗之外,劉徹此時也敗光了文景之治積攢了幾十年豐厚家底,《漢書》中的說法是“海內虛耗”,“天下戶口減半”。

怎麼自我評價 篇9

大權獨攬

劉備伐吳失敗後,白帝城託孤。

大部分人對白帝城託孤的印象是劉備對諸葛亮的那句話

“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劉備這句話,被人當做君臣相知的典範銘記。

這是一句試探諸葛亮的話。

背後是劉備對諸葛亮爲首的荊州勢力的深切擔憂。

劉備入蜀之後,帶來了荊州士族的全部班底,以諸葛亮、蔣琬、費禕、陳震、馬良、馬謖、代表的“荊州幫”幾乎每個人都官居要職,儼然成爲蜀漢官場最大派系。

爲了防止“荊州黨”一家獨大,威脅皇權,劉備從登基以來就開始有意扶持,劉璋留下的東州官員,制衡一諸葛亮爲首的荊州派。

劉備將劉璋舊部法正引爲心腹,同時提拔了東州官員的實力派 — 李嚴

李嚴曾在劉璋手下擔任成都太守,在劉備進入益州時率先起義,劉備奪取益州政權後四處平叛,不僅軍政才能突出,而且在地方有很深的根基。

李嚴後來參與了蜀漢憲法的制定,到了劉備逝世之前,已經官居尚書令,躋身蜀漢七大常委。

因此劉備病逝前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應該是人事安排。

“亮正嚴副”諸葛亮主管政治,李嚴主管軍事,兼管政治。

“以嚴爲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

問題在於,章武3年的平衡格局只維持了很短的時間。

首先是先帝病逝,主要軍事首領的李嚴竟然沒有回首都赴命,而是留在永安。

相比孫策託孤時的周瑜“瑜將兵赴喪,遂留吳,以中護軍與長史張昭共掌衆事。”

李嚴卻在最要緊的時刻被留在永安,失去了在中央進行人事安排和調動的權力。

回到成都後新帝登基改元,封賞百官。

諸葛亮得到了“開府治事。頃之,又領益州牧。”成爲了中央和地方最高行政長官,政治權力完全收入囊中,由此“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

而李嚴的官職由尚書令變成了光祿勳,參知政事變成了禁軍掌管,完全失去了人事權力。

怎麼自我評價 篇10

漢武帝時期寫出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的史書《史記》,對後世的史學產生了巨大影響。

4、漢武帝時期出現了秦統一後我國見於史籍記載的《輿地圖》,元狩四年四月丙申,“太僕臣公孫賀行御史大夫事……,奏輿地圖,請所立國名。”《漢書·武帝紀》載元鼎六年秋“遣浮沮將軍公孫賀出九原”,注引臣瓚曰:“浮沮,井名,在匈奴中,去九原二千里,見漢輿地圖。”據顏師古說,臣瓚生活的時代“在晉初”。這說明漢代的輿地圖晉初臣瓚還見過。這也說明漢代已明確出現了關於國家的地域概念。這對後世自然地理研究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5、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對策,武帝親自策問,選拔人材做官。後世科舉之制始此。

6、漢武帝尊儒術,以儒家思想作爲國家的統治思想始於此。

7、元朔五年爲五經博士置弟子五十人,復其身;地方郡國可按一定條件選送一些人,可受業如弟子。經考試,能通一藝以上,可用作官吏。從國立太學生中選拔官吏始於此。

8、漢武帝在尊儒術時,又“悉延(引)百端之學”,形成了在以儒家思想爲統治思想的同時,又兼用百家的格局。這點對後世也影響巨大。

9、元封二年(前109),漢武帝親臨現場督察堵塞黃河瓠子決口。秦統一後,皇帝親臨現場治理黃河,這是第一次。

怎麼自我評價 篇11

古人對荊軻的評價一般都是“悲情英雄”,讚賞同情和可惜。他本來將成爲扭轉歷史發展方向的大人物,可惜功敗垂成。古人的態度是可以理解的,因爲沒有人覺得秦始皇是個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他雖然結束了戰國,但這是以血與火來征服的,全國的種族和人民都被他得罪光了。而且他開啓的秦王朝更加殘暴,在戰國時代,至少有些君主比較開明,人民生活比較安適的,但到了秦朝,大家都成了政治壓迫下的奴隸。

在馬克思歷史觀下,新中國對秦始皇的評價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成了推動歷史發展的偉大人物,誰反對秦始皇就是反對歷史,是反動逆流。結果荊軻作爲反對秦始皇的“傑出代表”,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架上。對他的評價是:不識時務、不學無術、遊手好閒的沒落貴族,爲垂死掙扎的奴隸主階級服務,甘做爪牙和走狗。他的行刺失敗對中華民族而言是幸運的,因爲保住了秦始皇;他行刺即使僥倖成功,也註定是暫時的得逞,歷史會選擇另外一個秦始皇出現,時代的大潮不可阻擋(或許阻擋個三五十年吧)。

怎麼自我評價 篇12

《漢武帝大傳》的突出特點之一,是在全面回顧漢武帝生平事業的同時,用白描的筆調,真切地寫繪出了這位古代政治家的文化肖像。作者告訴我們,漢武帝是一位雄健的帝王,也是一位迷信的帝王;是一位殘厲的帝王,也是一位多情的帝王。作者注重對歷史細節的描述,如西漢宮廷的“鬥獸”、“俳優”、“遊藝”等具體的生活形式,並不因其似與大政無關而置於學術視野之外。事實上,正是通過類似的諸多生活場景的歷史記憶,我們可以據以恢復和整理許多重要的文化信息。比如通過李禹刺虎的故事,可以看到漢武帝的性格特徵和情感傾向,而當時社會尚武好勇的風習,也有所透露。至於漢武帝上林行獵與遠征匈奴的軍事行動的關係,歌舞私好與樂府采詩等文化建設的關係,也通過事實有所說明。而漢武帝的神仙迷信和長生追求,也是反映了當時社會風尚的文化現象。他晚年常自嘆:“天下豈有仙人,盡妖妄耳!”對“向時愚惑”的覺醒,也顯現出漢武帝個人性格的傾向。

怎麼自我評價 篇13

漢武帝剛即位時,竇太后掌權,與陳阿嬌成婚,鞏固了帝位。竇太后去世,漢武帝一改漢初黃老之學無爲而治的國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樹立了一個精神上的皇帝。後提拔衛子夫爲皇后,廢了陳阿嬌。剪滅了竇嬰一族,罷田蚡相位,將大權收歸己有。任用桑弘羊,保障了國庫的充盈。廷尉張湯,打擊不法貴戚權臣。用主父偃推恩,消滅了淮南王,衡山王,燕王,齊王。爲了打擊匈奴,不得不建立一個鞏固的後方。漢武帝統一了閩越,東甌,兩廣,海南,雲貴,巴蜀。

晚年寵勾弋夫人,釀成巫盅之禍,冤殺了衛子夫太子。後來醒悟,又族滅了劉屈氂,李廣利,賜勾弋夫人死,休養生息,託孤霍光,延續了國祚。

漢武帝一生唯對李廣一家太薄,一直讓李廣做偏師掩護做誘餌,難以封侯,兵敗被殺。後來李廣之子李敢封了關內侯,又爲霍去病所殺,原由李敢找衛青報仇。李廣之孫李陵接替李廣吸引匈奴,勢窮投降。漢武帝沒有體諒,族滅了李陵家。太史公司馬遷爲李陵辨護,也受連累處腐刑。

漢武帝時,張騫(就那個絲綢之路的開拓者)不辱使命,蘇武牧羊,都很有漢使氣節。另外漢武帝也多情多才,思子宮,悼李夫人賦等。司馬相如賦很有漢武盛世的風采。

有人說漢武帝是二十四朝的皇帝也不爲過,漢武帝樹立了一個民族永久的自信和尊嚴,他的國號成了一個民族永久的名字。

在他的統治的半個世紀,全國戶口減半。

這樣的事情,在一個政權無比穩固的情況,本應該完全不可能發生。

對於此等獨夫民賊,雖百死不足以贖其辜,任何一個有良知的歷史學家,都不會對這樣的暴君有一絲一毫的好感。

全國一半的戶口消失了,原因多種多樣。

漢武帝窮兵黷武,爲了開疆拓土,大量的人口戰死沙場。而更多的是死於西漢王朝推行“開邊”國策而強加於人民頭上的橫徵暴斂。

人禍當然也加劇了天災,

當這些災難超過了人民承受的極限,人民自然會隱匿拋棄自己的戶口。

更有甚至鋌而走險,發動民變。哪怕是漢武帝頒佈了至爲嚴苛的“沉命法”,也不能阻止人民的滔天怒潮。

民變頻仍,當然也導致了漢武帝統治時代物價飛漲,創下了中國歷史上此前從所未有的通貨膨脹。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

惟以一人治天下,豈爲天下奉一人。

怎麼自我評價 篇14

或許有人會說,就算三國演義中有誇大的成分可是歷代帝王對諸葛亮的成就是非常認可的,這又是什麼原因呢?這都是他們爲了管自己手底下人而樹立的一個標杆。意思就是你看人家諸葛亮那麼大能耐還忠心耿耿,你們還不都得聽我的話。

怎麼自我評價 篇15

如果說劉詢僅僅在鞏固權力方面水平很高,那他絕對配不上我們之前給予他的評價。劉詢是真正有所作爲的。他基於自己在民間時期的觀察,結合自己所學的知識,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政治哲學,在執政時期創立了很多制度,讓後來的人受惠良多。

來看看他幹了些什麼,先說政治。

地節二年(BC68),在霍光去世之後,劉詢(此時劉詢尚未改名,仍爲“劉病已”,不過爲了講述方便,以下統一用“劉詢”)親政之後,立刻着手對制度進行了調整。首先建立了一種名爲“五日朝會”的例會制度——顧名思義,每隔五天,就要求羣臣上朝會將近期的工作情況向劉詢做彙報。

例會制度是一種手段,未必一定是好事。如果沒有良好的會議規則和習慣,會議很容易陷入僵局,不僅對工作沒有促進,還會造成很大的阻礙。絕大多數朋友在工作中恐怕都曾遇到過效率低下、無甚用處的會議。古時亦然。比如日本戰國時期著名的“小田原評定”,在當時也號稱是一種先進的會議制度,卻因爲過於拖沓冗長、流於形式,不僅無法幫北條氏避免滅亡的結局,還在後世成爲“久拖不決的會議”之代名詞。

不過,劉詢是聰明人,他搞例會,一方面是爲穩固自己的權力寶座,另一方面也是爲了要施展自己的抱負。他開會的效率還是很高的。

劉詢利用五日朝會的制度將官員的工作、考覈和升遷有機地串聯到了一起。劉詢要求參與朝會的各級官吏分別就自己的工作進行奏報,並提出相應的建議對策進行討論,在會後,根據討論決定的結果交由有關部門執行,並跟蹤考察、檢驗這些建議和方案的效果,將考察效果與官吏的升遷獎罰掛鉤到一起,形成閉環。這套制度頗有點現代管理學的意趣,在那個時代算是很先進的了。

因爲有了這樣一套完備的制度,官吏再也不敢再抱着敷衍苟且的態度來辦事了,原本暮氣沉沉的大漢官場頓時煥然一新。

怎麼自我評價 篇16

19、元鼎二年(前115)禁郡國鑄錢,專令國家所屬上林三官鑄錢,非三官錢不得流通,郡國以前所鑄錢皆廢銷。從此國家壟斷了鑄造錢幣的權力,對後世影響重大。

20、漢武帝通過大量移民在西北邊郡屯田,這對反擊匈奴戰爭的勝利、經營西域起了重大作用。對後世也有重大影響,曹操在《置屯田令》中曾說“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就說明了這一點。

21、漢武帝時任用官吏是多元化的。二千石以上官吏可通過任子制度使子孫當官,有錢人可通過“貲選”當官,先賢的後裔可以受照顧,如賈誼的兩個兒子就被關照當了郡守。然而,尤爲突出的是武帝用人唯纔是舉、不拘一格。如皇后衛子夫是從奴婢中選拔出來的。衛青、福去病分別是從奴僕和奴產子中選拔出來的。而丞相公孫弘、御史大夫兒寬,以及嚴助、朱買臣等人都是從貧苦平民中選拔上來的;御史大夫張湯、杜周和廷尉趙禹則是從小吏中選拔出來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漢武帝任用的一些將軍是越人、匈奴人。而金日䃅這樣一位匈奴的俘虜在宮中養馬的奴隸,竟然與霍光、上官第桀一齊被選拔爲託孤的重臣。這些情況說明漢武帝選拔人才是不受階級出身與民族差別限制的。然而,這不是說漢武帝用人沒有標準,標準還是有的,標準就是“博開藝能之路,悉延百

端之學”,“州郡察吏民有茂材異者,可爲將相及使絕國者”。這就是說,只要願爲漢朝事業奮鬥,有藝能、有才幹的人,能爲將相和可以出使遙遠國度的人都可任用。一句話,用人的標準是唯纔是舉。正因如此,漢武帝時人才濟濟。班固就驚歎地說:“漢之得人,於此爲盛!”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值得認真研究的。

22、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派大軍深入匈奴腹地進行決戰的皇帝。

23、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提出要北方遊牧民族——匈奴臣服於中原王朝的皇帝,爲此又在今內蒙築受降城。武帝生前雖未達此目的,但在宣、元時期,匈奴歸服漢朝爲藩臣。

24、李廣利伐大宛後,西域南道諸國多臣服於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匈奴日逐王降漢,匈奴不敢爭西域,罷僮僕都尉。宣帝任命鄭吉爲西域督護,管理西域南、北道諸國,西域諸國臣服於漢。這在中國歷史上是首次。

25、漢武帝平定南越後,首次在今海南島置儋耳郡、珠崖郡。除上述二十五項創設之外,還可列出其他在中國歷史上的若干個第一來。

怎麼自我評價 篇17

諸葛亮好兵無權?

注意在古文中,雖並非表示雖然,而是表示即使,雖然表達的是已經成立的事實,即使表達的是假設成立的事實,這裏司馬懿說諸葛亮“雖提卒十萬”,意爲“即使率領十萬大軍”而不是“雖然率領十萬大軍”。實際上整個蜀漢總兵力不過十萬,蜀漢還得部署兵力鎮守漢中,南中、巴郡、成都等要地。劉備討伐孫權之時,率領的軍隊也不過四萬(後期五溪蠻首領沙摩柯率領一萬餘人加入)諸葛亮發動北伐不可能調動的了十萬大軍。根據同時期東吳大鴻臚張儼的記載,諸葛亮北伐是“步卒數萬,長驅祁山。”所以諸葛亮北伐的兵力是不可能達到十萬的,頂多在六萬上下,同時期魏國兵力達到四十萬以上,司馬懿作爲魏國西線總司令,雍涼大都督,兵力應該在十五萬上下。

怎麼自我評價 篇18

項羽,當之無愧的英雄,“西楚霸王”名副其實。正如他自己所說;“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豪無疑問他軍事才能勿庸質疑。

而他的英雄氣概更無人可比,既使最後被數千漢騎圍困之際仍能說出“今日固決死,願爲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的豪言壯語。

司馬遷將其列入《本紀》就是對他最有力的肯定。

然而項羽敗了,自刎於烏江,肉體也被爭得四分五裂,實在是英雄一世令人可惜。

項羽敗了。這是歷史的發展。然分析其原因,主要與項羽自己的性格有關。可以這樣說,項羽的失敗是註定的。 項羽個人能力無可挑剔。但這卓越的個人能力造就了他的個人英雄主義。一次次的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造就了一個自以爲是的項羽。

劉邦手下羣星雲集,張良、韓信、蕭何……他們中每一個人都非常人可及。然而所有人的光芒卻不如一個范增。可是就是這樣一個能人的意見,卻得不到項羽的採納,最終中了敵人的反間計,客死他鄉,豈不可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