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秋季學期中層幹部大會講話稿

來源:瑞文範文網 2.2W

同志們:

大學秋季學期中層幹部大會講話稿

新學年伊始,我們在這裏召開學校全體中層幹部大會。陳xx副書記傳達了xx省委六屆六次全會精神,這次全會就我省落實黨風廉政建設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作了全面部署,對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今天會後,校院兩級黨委中心組要進一步組織學習省委六屆六次全會精神,務求學深學透。學校還要結合辦學實際,研究我校落實黨風廉政建設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的實施辦法,推動我校黨風廉政建設不斷深入。

剛纔,建保校長對學校重點工作作了部署,並就落實這些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講得很好,我完全贊同。各部門各單位會後要認真組織傳達學習,並研究提出具體措施貫徹落實好學校工作部署。尤其是建保校長剛纔談到的大學六大評價體系非常重要,要制定實施相應的工作推進方案和針對實際問題的解決方案。希望我們各位院長、處長切實負起責任,主持抓好傳達學習和貫徹落實工作。

上學期末,我在校黨委1屆6次全體(擴大)會議上代表校黨委正式提出要着力提高學生的社會競爭力和教師的社會影響力,簡稱爲提升“兩個力”,作爲今後一段時期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可以說是學校辦學理念的一次創新和提升,對學校下一階段推進各項工作具有指向性、引領性的重要意義。今天到會的大部分同志,也就是各位副處級幹部,沒有參加校黨委1屆6次全體(擴大)會議,對這個新理念也許還不是很清楚。因此,藉此機會,我圍繞提升“兩個力”,跟大家交流一下看法。

一、爲什麼要把提升“兩個力”擺到引領辦學全局的高度?

校黨委提出提升“兩個力”,不是簡單地提口號,而是作爲今後相當一段時期內學校辦學的核心理念、指導思想和價值取向。今後,學校在謀劃發展、制訂計劃、佈置任務、推動工作時,要把是否有利於提升“兩個力”作爲基本準則;在配置資源、安排項目、劃撥經費、建設隊伍、提供機會時,要把是否有利於提升“兩個力”作爲關鍵依據;在評價工作、考覈績效、晉升職務、發放薪酬、評優推先、獎優罰劣時,要把是否有利於提升“兩個力”作爲評判標準。凡是有利於“兩個力”提升、能夠促進“兩個力”提升的事,我們就大力支持、大膽去做;凡是不利於“兩個力”提升、阻礙“兩個力”提升的事,我們就要全力克服、堅決摒棄。之所以擺到如此重要的位置,主要是基於兩點考慮:一是適應高等教育競爭日趨激烈的必然選擇;二是建設百強高校目標落到實處的迫切要求。

(一)適應高等教育競爭日趨激烈的必然選擇

剛纔,建保校長把我們學校的情況與全國高校的情況以及教育部的相關要求做了對比,並就我們面臨的發展形勢特別是面臨的挑戰作了非常深刻到位的分析。這些挑戰,歸根結底就是我們面臨着日益激烈的高等教育競爭壓力。競爭主要來自兩個方面,第一個是資源的競爭,正如建保校長指出的那樣,國家今後配置資源將以績效爲導向、以評價爲依據,實際上這是發達國家早已通行的做法,也是勢在必行的,今後高校要爭搶資源,拼的是什麼?是水平,是質量,是貢獻,包括人才培養的貢獻、科技創新的貢獻、社會服務的貢獻等;第二個是生源的競爭,國內生源逐年萎縮,“僧多粥少”現象日益嚴重,國家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後,將不斷擴大學生根據自身興趣特長選擇學校的權力,今後高校要爭搶生源,拼的是什麼?是特色,是聲譽,是品牌學科品牌專業,是名師名家,是學術名氣,是社會影響。而所有要拼的這些要素,承載的主體是我們的教師,是我們的學生,包括在校生和畢業生。因此,大學的競爭,說到底是學生的競爭,是教師的競爭。學生的社會競爭力直接決定着學校的社會競爭力,教師的社會影響力直接決定着學校的社會影響力,兩者相加就是學校的核心競爭力,也是決定學校今後在激烈競爭中求生存、圖發展的要害所在。在座的都是學校領導幹部,必須明白這個道理。

(二)建設百強高校目標落到實處的迫切要求

去年黨委會提出,未來5年內,要把學校真正建成全國百強高校。所謂全國百強高校是指在各項重要辦學指標上,學校在全國高校中都應當進入一百名以內。我們要以此爲參照系,作爲未來5年學校趕超的努力方向。特別是目前我們的兩個核心指標,一個是教師的社會影響力,一個是學生的社會競爭力,都還排在一百名之外,必須奮起直追。

教育以學生爲主體,培養學生是大學的根本任務,學生強則學校強。辦學以教師爲主體,教師是辦學第一資源,教師興則學校興。我們建設百強高校,最大的差距在哪裏?剛纔校長講了很多數字,我想大家應該有很多感觸。差距就在於我們學生的培養質量,在於我們教師的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能力。學校的辦學資源很有限,建設百強高校不可能眉毛鬍子一把抓,什麼都平均用力,那樣會不得要領,事倍功半。必須要找到好的抓手、好的發力點,我們的努力纔可能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校黨委提出要着力提升“學生的社會競爭力”和“教師的社會影響力”,就是要從辦學的本源入手、從學校的主體抓起,把提升“兩個力”作爲推進學校內涵發展、建設全國百強高校的主抓手,作爲學校各項工作之綱,綱舉目張,引領、帶動學校各項工作、各項建設、各項改革加快向前推進。我們要通過堅持一段時期集中關注度、集中資源、集中力量,力爭使學校這“兩個力”加快提起來、升上去,以點帶面實現學校內涵發展大的突破,早日實現有特色、高水平百強高校的建設目標,爲學校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搶得先機,不斷開創更加美好的發展前景。這是我們本屆校黨委,也是包括在座各位在內的全校領導幹部和師生員工必須肩負起來的歷史擔當。

二、提升“兩個力”重點包括哪些方面?

校黨委1屆6次全體(擴大)會議工作報告提出,學生的競爭力重點要提升的是學生的思想力、意志力、親和力、學習力、實踐力、適應力和創造力。對學生來說,首先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正確的人生抱負和追求,知道什麼事情應該做、可以做,什麼事情不該做、不能做,大是大非很清楚,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有明辨是非的能力,這就是思想力。爲了實現正確的人生抱負和追求,敢於爭先、奮發進取、自強不息、鍥而不捨、百折不撓,不達成功彼岸誓不罷休,這就是意志力。顧全大局、善於合作、自尊自信、樂觀向上、愛崗敬業、勤奮實幹、誠實守信、仁愛友善等良好品質,容易形成人格吸引力,受人信賴、爲人倚重,有助於事業成功和人生幸福,這就是親和力。學生不僅在老師教導下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而且能夠自主學習汲取新知識、新信息、新技能並能終身學習,這就是學習力。學生不僅學會了相關理論知識,掌握了相關專業技能,並且能夠運用這些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處理具體事務、解決實際問題,這就是實踐力。現代社會錯綜複雜,面對困難、挫折、逆境,能夠在行爲方式、生活習慣特別是心理活動上作出積極的自我調適,這就是適應力。能夠以創新思維克服所處環境和條件的制約,不斷地自我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完善,這就是創造力。這些方面綜合起來,就是學生的社會競爭力。也許剛纔我說的七個方面還不夠全面,但總體上離不開這七個“力”。

至於教師的社會影響力,最重要的是教師以科研成就、學術水平爲依託在國內外相關學科專業領域形成的學術影響力,引導、影響學生成長成才並以教學水平、師德風範影響社會的教學影響力,爲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直接貢獻的社會服務力,推動社會先進文化建設的文化傳承與創新力等。這其中,我們積極鼓勵廣大教師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擴大個體的社會影響力,同時我們更希望教師發揮團隊力量,包括教學團隊、科研團隊、社會服務團隊等,形成團隊的社會影響力,這樣的影響力纔會更強大、更持久。 學生的社會競爭力和教師的社會影響力是緊密聯繫的,教師社會影響力是學生社會競爭力的有力支撐,學生社會競爭力是教師社會影響力的直接體現,兩者相互促進、相輔相成。我們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舉全校之力盡快將“兩個力”提升上去。

三、實行“寬口徑、厚基礎、強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爲提升學生社會競爭力奠定基礎

提升學生的社會競爭力涉及育人的全過程,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但首先必須從源頭抓起。這個源頭就是要科學設計人才培養的模式。兩校合併之初,一本的招生比例爲40%左右,而現在已經達到80%以上。提高一本招生的比例,就是爲了奠定好人才培養的基礎。校黨委1屆6次全體(擴大)會議工作報告提出了“寬口徑、厚基礎、強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修訂的基本原則,目的是要扭轉當前我校教育教學工作中出現的一些偏差,促進學生社會競爭力的提升。學校教務處在這方面作了一些努力,比如XX年的人才培養方案就有很大改進,但還需要進一步予以完善。

“寬口徑、厚基礎”在國內高校包括我校已經實踐了較長的時間,當然具體做法各有不同。所謂“寬口徑”,主要是着眼於拓寬學生在校期間學識增長和素質提高的廣度,避免學生知識結構和智能結構單一,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但從我校的現狀來看,我覺得對“寬口徑”的理解和實踐有所偏差,好像課程開得越多、越雜就是寬口徑,這實際上是個誤區。寬口徑應當重點從這些方面來實現:一是增大學生根據自身興趣選修課程、選讀第二專業或輔修專業的彈性和自主性;二是通過加強教學實踐環節、學生自學、課外科技文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國際交流學習等方式,拓寬學生學習鍛鍊的廣度;三是可以考慮拓寬招生口徑,按學科門類、不分具體專業進行招生,學生低年級實行寬口徑培養,高年級再分流進行專業學習。這一招生與培養模式雖然我們目前還沒有納入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工作部署,但這也是必然趨勢。按大口徑招生的模式在國內許多院校早就有了成功經驗,這不僅有助於加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而且也是適應生源情況變化的需要。我們現在有不少專業要依靠專業調劑才能招滿學生,隨着考生報考高校的自主權和選擇餘地不斷擴大,將來學生報考時都不同意調劑專業了,這些專業該怎麼辦?因此我們一方面要努力通過做大做強特色專業來吸引生源,另一方面積極探索大口徑招生可能是不得不考慮的一條路。

所謂“厚基礎”,主要是着眼於打牢學生的知識與理論功底,爲學生在專業上鑽研、深造奠定基礎,同時增強學生終身學習的可持續性。但從我校現狀來看同樣存在偏差,好像把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的比重加大了就是厚基礎,這同樣也是誤區。厚基礎不是學生學的基礎課程越多越好,重要的是對於必要的基礎課程,要讓學生學深學透,真正掌握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並融會貫通。除了每個課程教學環節包括實驗實習環節都要到位之外,需要我們的基礎課程任課老師具備深厚的學識功底和較強的教學能力,需要我們的老師用心去教學生,需要我們的教師盡心去提高教學質量,這對實現厚基礎的要求至關重要。

針對學校目前教育教學工作中出現的偏差,我們在“寬口徑、厚基礎”上增加了“強專業”的要求,目的是要扭轉專業教育有所削弱的不良傾向。根據麥可思公司的調查,我校畢業生工作與專業的相關度跟全國“211工程”院校相比低8個百分點,顯示專業競爭力有差距;我校畢業生推薦母校專業比例最高的僅80%、最低的是24%;此外,有近一半畢業生認爲我校教學最需要改進的地方是“實習和實踐環節”,其中又有85%的畢業生認爲最需要加強的是“專業實習”。這些都從不同側面反映出我校在專業教育上亟待加強。所謂“強專業”,我的理解是,一層含義是專業培養方向要反映學科內在要求和符合社會需求,並按高的標準建設好專業;另一層含義是要加強學生專業理論、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培養,特別是強化實踐實習環節,使學生真正掌握、融會貫通、熟練運用。強專業也不是說專業課開得越多越好,關鍵在於適用、在於質量,教育部最新的專業目錄指導意見對各專業的核心課程或主幹課程甚至課時都作了明確的規定,應當成爲我們開設專業課的重要依據。

“寬口徑”、“厚基礎”、“強專業”三者之間是相互聯繫相互銜接的有機整體。“寬口徑”重在拓寬學生培養的廣度,擴展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厚基礎”是廣度與深度的結合,增強學生不斷學習提高的後勁;而“強專業”重在挖掘學生培養的深度,使學生具備較高的專業水平和較強的專業技能。這樣學生畢業後,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夠遊刃有餘,轉行工作的也能夠從容應對。

“寬口徑”、“厚基礎”、“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載體,無疑是各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其中核心是課程體系。因此,我們當前一個緊迫課題是要按照“寬口徑”、“厚基礎”、“強專業”的要求,調整完善我們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首先,對於專業培養方案,要以社會需求爲導向,科學設計不同培養環節、不同類型課程的比例結構,並體現出內在的邏輯關係,真正實現“寬口徑”、“厚基礎”、“強專業”的要求。其次,要高度重視抓好課程體系的建設。學校課程體系中各種課程方向、類型及具體科目的組織、搭配所形成的合理關係和恰當比例,對專業培養目標的實現有着根本性的作用。學校現有的課程設置存在太多的隨意性,剛纔校長的報告中提到,我們學校目前有7000多門課程,而全國211高校平均值是4000多門。就我所瞭解到的具體情況,學校確實存在着不少有水分的課程。因此,必須大幅度地削減現有的課程門數,要以學生專業發展和適應社會的需求作爲課程設置的根本依據,而不是遷就教師的專業方向、興趣喜好甚至是獲取課酬的需要。對於一些選修課程選修人數少於10人的就要果斷砍掉。壓縮課程對於學校而言具有相當大的壓力。如何進行壓縮,學校還要進一步認真研究。再次,要維護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設置的嚴肅性,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的設置不能由某個老師說了算,必須經過學院和學校層面的嚴格論證和審查,不能隨意開設課程。目前,有一些學院就有可能存在由某個資歷比較老的教授說了算的情況。人才培養是個系統工程,系統工程就要系統考慮。

總之,學校各部門各單位特別是教務部門和教學單位,要高度重視、切實抓好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建設。我前面也說了,這項工作實際上也是學校育人工作甚至是其他各項工作的源頭。只有明確了要實施哪些培養環節、要上哪些課程,我們才能清楚學校各方面條件存在哪些不足,需要建設什麼、改進什麼;學校現有的師資隊伍存在哪些差距,需要補充什麼專業方向的教師,補充多少,現有的人員要不要調整、轉行,等等。這樣,學校開展各項建設、推進各項工作纔有客觀的依據,也纔有科學性和規劃性,提升學生社會的競爭力也才能找到更多有效的着力點。

四、堅持“培育森林”和“造就參天大樹”相結合,建設富有社會影響力的教師隊伍

辦學之道,人才爲本,人才是學校加快內涵發展、實現百強目標的關鍵之關鍵。剛纔建保校長對人才工作已經作了很好的部署。我要補充強調的是,人才就好比一棵棵的樹,所謂木秀於林,寬闊的森林纔有利於參天大樹的長成。所以我們既要營造人才參天大樹,也要營造人才森林。

人才參天大樹,指的是學術領軍型人才,他們的社會影響力決定了學校教師社會影響力的上限高度。所以我們要動員一切力量,努力引進這類人才。但是這類人才可遇不可求,我們必須重視自己培養。目前我們引進學術領軍型人才的政策力度比較大,但在培養上還缺乏有力度的政策舉措和制度安排,希望人事部門儘快研究出臺。

營造人才森林,一是要加快引進人才,擴大人才總量,特別是擴大高學歷、高職稱教師總量。當然,我們引進人才不能片面追求數量,要有的放矢,特別是要針對專業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調整後的教師缺口情況來引進。二是要推進團隊建設。所謂獨木不成林,教師社會影響力最重要、最持久的是團隊影響力,要建立健全系統配套的教師團隊建設政策,從資源投入、業績評價、工作計量、成果獎勵、職稱評審、評優推先、專家推薦等方面對團隊及團隊成員給予政策傾斜,引導、扶持教師圍繞學科專業特色組建團隊,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學術影響力、教學影響力、社會服務力的科研團隊、教學團隊和社會服務團隊,並在全校營造出濃郁的團隊合作氛圍。三是要營造良好的人才生態。森林之所以爲森林,不僅僅是許多樹木聚集在一起,還在於形成良好的生態系統。我們要努力建立有利於所有教師學術進步和事業發展的良好機制。要探索建立分類型評價人才、分層次培育人才的機制,促進拔尖人才脫穎而出、優秀人才不斷涌現。加大力度鼓勵、支持教師到國內外研修、深造,提高學歷層次和學術水平。大力抓好教師教學能力建設,全面實施教學能力培訓和師德師規培訓,積極組織開展教研活動,促進廣大教師“學爲人師、行爲世範”,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影響力。組織人事部門今後對於新教師的培訓要增加一項新入職教師宣誓儀式,增加校訓、校史的培訓內容。強化科研工作激勵機制,打通教學工作量和科學工作量計算,進一步調動廣大教師開展科研、發展學術的積極性,加快提升科研創新能力。研究出臺專門政策,大力鼓勵和支持廣大教師實質性參加國際性、全國性、全省性的學術活動、學術組織以及社會服務活動並扮演重要角色,爲廣大教師走出校門、發揮作用、擴大影響,積極創造條件、提供平臺。

五、加強幹部隊伍建設,爲提升“兩個力”提供堅實保證

“三分戰略,七分執行”。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因素。提升學生社會競爭力和教師社會影響力的辦學理念和工作部署,關鍵在靠我們的幹部隊伍去組織落實。實際上,幹部隊伍也是學校人才隊伍的組成部分,學校除了需要一支高水平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外,還需要一支高素質的管理人才隊伍。因此,對幹部隊伍的建設,要納入人才建設的範疇來考慮。相應地,就要以更高的標準來衡量和要求我們的幹部隊伍。

(一)要積極踐行“五個標準”

xx提出好乾部的“五條標準”,即:信念堅定、爲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我們每一位幹部要自覺地以此要求自己,約束自己,提升自己。

要把堅定信念作爲首要前提。首先是要堅定共產主義的理想,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三個自信”。其次是要堅定爲教育事業奮鬥終身的信念。再次是要堅定學校建設有特色、高水平全國百強高校的目標信念,併爲此而不懈努力。 要把爲民服務作爲根本使命。全心全意爲人民服是黨的根本宗旨,也是每一名黨員幹部的根本使命。

要擺正自己的位置,真正把羣衆當主人,把自己當公僕。對學校幹部來說,重要的是要牢固樹立以人爲本、爲師生服務的理念。要堅持教育以人爲本、以學生爲主體,切切實實做到“一切爲了學生,爲了學生一切,爲了一切學生”,一切工作都必須以是否有利於提升學生的社會競爭力爲衡量標準,必須以符合學生髮展需要、着眼學生前途爲最高準則。

要堅持辦學以人爲本、以教師爲主體,所有政策導向和資源配置都要以教師爲重、以教師爲先,以是否有利於提升教師的社會影響力作爲基本依據,爲廣大教師悉心於教書育人、潛心於科研創新、用心於社會服務和文化建設,創造良好條件,提供有力支持。

要把勤政務實作爲一貫作風。要積極進取,求真務實,堅持講真話,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不要搞花架子、玩虛功夫,紮紮實實、高效率高質量把各項工作抓實做好。

要把敢於擔當作爲可貴品質。要敢於擔壓,對於違背原則的事情,敢於較真、堅決反對;要敢於擔責,對於職責範圍的工作和學校安排的任務,主動承擔,積極作爲,不辭辛苦,不遺餘力;要敢於擔難,對矛盾和問題不敷衍、不迴避,想方設法,攻堅克難。 要把清正廉潔作爲基本要求。任何時候都要保持清廉作風,慎用手中權力,心莫貪,手莫伸,不要心存僥倖,不要觸碰反腐高壓線,要廉明從政,清白做人。

(二)要切實增強“三個意識”

一是要增強危機意識。學校發展面臨着許多艱鉅的挑戰,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的工作現狀離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期望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們每位幹部都要反省自己的工作態度、工作能力、工作成效與全國同行相比,與全省相比,與建設百強高校的目標相比,與提升“兩個力”的要求相比,存在着哪些不足。要克服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的心態,振奮精神,奮發有爲。

二是要增強競爭意識。提升學生的社會競爭力,必須引導學生樹立不甘人後、勇於爭先、追求卓越的競爭意識。而要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我們的教師、我們的幹部得先有強烈的競爭意識,營造形成創先爭優的良好校園氛圍。我們要勇於走出省外,跟全國高校比拼,比教學、比科研、比管理,學人所長,克己所短;要勇於走向社會,亮出自己的真本事,主動接受政府和社會的檢驗,找差距,促提高。要積極探索建立幹部管理的競爭激勵機制,克服干與不幹一個樣、幹多幹少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的弊端,不斷增強廣大幹部的競爭意識和進取心、責任心。

三要增強創新意識。要積極學習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新理論、新思想,跟蹤先進高校管理創新的新進展、新動態,研究學校改革發展穩定的新問題、新對策,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開拓視野、提高認識。對於工作運轉不暢、推進不力、師生不滿意、容易出矛盾等薄弱環節,要積極研究尋求破解的新思路、新招數,通過制度創新、方法創新不斷改進、不斷提高。

上個學期開始,校黨委啓動了幹部任期制和輪崗交流制改革,並進行了部分中層幹部輪崗交流和個別中層班子換屆調整。這個學期將在更大範圍內實施這項改革。對於實施改革的部門和單位,凡是在同一職務幹滿兩屆或滿8年的,原則上都要換屆調整或輪崗交流,不再擔任原職務;凡是離法定退休年齡不足兩年或接近兩年的,原則上都要退出領導職務;凡是工作表現不佳、考覈測評中羣衆滿意度低的,一律予以調崗或免職。學校就是要讓不符合“五條標準”,缺乏“三個意識”,不進取、不擔當、不作爲或亂作爲的幹部靠邊站,把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幹部扶上位。希望通過實施這項改革,煥發出我們幹部隊伍的整體活力和創造力,引領帶動廣大師生員工爲不斷提升“兩個力”、爲實現百強高校建設目標而不懈奮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