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論着參考文獻引用中的七種不良行爲

來源:瑞文範文網 2.54W

[摘 要]本文論述了社科論着參考文獻引用中的七種不良行爲及其產生的原因。

社科論着參考文獻引用中的七種不良行爲

[關鍵詞]參考文獻;引文;引用

參考文獻是作者在撰寫論着時引用和參考過的有關文獻。由於科學研究具有一定的繼承性,後來者的研究需要建立在先行者的研究成果之上,因此在文後標列出的參考文獻,是論着本身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它不僅可以揭示科學發展的繼承性和連續性,體現論着本身的學術內涵和價值,滿足讀者追溯查找文獻的要求,爲讀者的進一步研究指引途徑,而且也展現了作者自身的學術素養,反映了作者在撰文過程中的科學精神。與自然科學相比,社會科學研究更容易受社會、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參考文獻引用行爲的複雜性,作者在選擇利用文獻信息時帶有明顯的主觀色彩,出現了許多不良的引用行爲。

1、挾名自重 狐假虎威

引用參考文獻可以起到簡化推理過程、提供論據、表徵研究工作起點等作用,憑藉參考文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論着的學術水平和學術質量。正因如此,一些作者就陷入了一個誤區,他們拜倒在名人下,根本無視論着主題,盲目地引用權威和名家的論着,處處從經典作品中尋求依據,以此來擡高自己論着的地位。有時儘管某名人在相關論題上並沒有專深研究,缺乏真知灼見,見解平平,甚至名人論述與作者論着的主題相差甚遠,極不協調,但作者還是對其趨之若騖。這種拉大旗、扯虎皮、一味抱名人粗腿、以名人論述來證明自己的論點的引文,叫做崇引。就其本意來講,作者是想利用名人的光環效應爲自己臉上貼金,使自己的作品達到一定的層次,但由於它干擾了作者的正常表達,影響了作者的獨立思考能力,非但不能擡高論着的身價,反而在實質上降低了論着的品味。這種華而不實、頗具文革遺風的引用行爲,在整體上給人一種庸俗的感覺。

2、王婆賣瓜 自我吹噓

研究發現,許多作者普遍喜歡引用自己的論着。一般來說,從事某一學科專業研究的人員,如果其進行的研究具有持續性並不斷有所突破,那麼作者在發表新的研究成果時,或多或少要總結自己早期的論點,引用自己過去的論着。作者這種引用自己已發表論着的行爲,在文獻計量學上叫自引。自引最主要的原因是作者把目前的工作與先前的研究相聯繫,它體現了作者在某一專業研究上的軌跡與歷程。由於引文具有評價作者成果與科研能力的作用,在正常情況下,作品被引用的次數越多,就說明作者的科研能力越強、科研成果水平越高。許多作者就是利用了文獻計量學上的這一定律,將自引變成了自我吹噓、宣揚的工具,致使許多自引行爲變了味。一些作者往往將自己發表的、與其文章內容關係不大的作品全作爲參考文獻列出。更有些作者寫文章純粹是爲了評職稱,文章選題常常是東抓一把、西搔一下,文章之間根本不具備相關性,但作者還是將自己以前的文章全部標出,唯恐他人不知道他還發表過一些文章。這種人爲炫耀自己學術成果、擴大自己學術影響的引用行爲,其引文與着文並沒有實質上的聯繫,它違背了設立參考文獻的本質目的,是一種垃圾引文。

3、做賊心虛 引而不標

社會科學研究具有較強的繼承性,引用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減少許多不必要的重複勞動,使自己的學術研究在更高的起點上進行,取得更新更高的成就。社科學術發展至今,已經不可能與先行者的研究完全脫鉤,任何一種學術觀點,都有對他人研究成果的借鑑,否則它就脫離了整個的學術發展軌道,恐怕算不上真正的學術研究。因此,作者在撰文時,對於給自己的作品提供事實、數據等依據以及給自己帶來重要啓發、對自己有重要借鑑作用的文獻應該認認真真地列出。這樣做不僅鉤勒了科學研究的發展脈絡,揭示了科學的內在聯繫,更重要的是它也反映了作者對他人勞動成果的承認與尊重,也體出了一個社會科學工作者應該具備的最起碼的道德水平。

然而,經研究證明,有相當數量的作品明顯地採納了他人的論述、吸收和利用了他人的研究成果,但是並沒有將其作爲參考文獻列出。一些文獻計量學家將這種引用他人文獻而未列出的行爲稱爲漏引,也有些學者稱之爲暗引。產生漏引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其一,作者無意中疏忽漏掉了某些參考文獻;其二,作者在蒐集有關素材時,沒有標明作品出處,以致在引用時無法判定其來源而不能在引文中將其列出;其三,作者對引文不重視,爲圖方便省事,簡單隨意列幾篇;其四,一些概念、理論、觀點、數據等已成爲作者自身的知識儲備、融入了作者的知識體系,對作者來說已成爲基礎知識和基本常識,作者覺得沒有必要再將其標出。除此之外,漏引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該作品的主要內容純屬抄襲剽竊,作者不敢標出某一篇或某幾篇文獻。

這種引而不列、吃肉不吐骨頭的作品多是以拙劣的手法簡單照搬別人的論述,其文章是用剪刀加漿糊或用電腦複製、剪切、粘貼拼湊而成,或者是他人觀點的用不同的修辭方法表述出來,想讓人無法判明作品與他人成果的界限,誤以爲文中觀點爲自己的創新。一旦列出參考文獻,害怕他人順藤摸瓜,從而露出馬腳,考證出作者“文抄公”的真面目。在如今的社會科學界,經常會發現許多着者儘管作品滿枝、成果累累,但其作品的獨創性卻極差,有相當多論述是將衆多的引文通過隱蔽的形式揉雜在一起,用不同的方法排列組合炮製而成,裏面根本沒有自己的東西。作者的這種不良引用行爲,不僅是文風問題,也是科學道德問題,而且它也違反了着作權法。作者這樣做,看似高明,但實則無異於掩耳盜鈴,明眼人一看便知,並對其嗤之以鼻。

4、投機取巧 耍滑偷懶

準確性、直接性與完整性是引用參考文獻的基本要求。然而我國的一些社科工作者在其論着中所標出的參考文獻,卻並不是來自原始論着,作者本人也並沒有親自翻閱研讀過全文,而他是在其它文獻中發現別人曾經引用過這些文獻,就直接當做自己論着中的參考文獻轉列出來。我們將這種沒有獲取引文完整內容,而從其它引用了該篇引文的中介文獻中轉錄該引文內容的行爲,叫做轉引或間接引用。

之所以會產生轉引現象,基本上有兩種原因,一是作者缺乏嚴肅認真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他人所引用的資料裏面包含的信息足夠完整,即使轉引他人也發現不了,因而沒有必要再去尋找原始文獻;二是作者耍滑偷懶,不願費力去獵取覈查原文。有人認爲,對轉引行爲不應指責,因爲着者畢竟對所引用的內容給予了關注和研究。但仔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這種辯解站不住腳,不管出於何種原因,轉引行爲都會帶來許多不良後果。

我們可以從中介文獻對原始文獻的引用類型來着手研究這個問題。按照匹配程度,我們可以將其分爲兩種:顯性引用和隱性引用。顯性引用是指作者所引用的資料(觀點、數據等)是原文中的直接語句,一般將其用雙引號括起。隱性引用也叫意引,是指論着中所引用的資料不是帶引號的原句原段,並非精確引用原文,而是作者用自己的語言撮其大意綜合而成,甚至有時作者引用某一文獻並不是汲取原作的本意,而是借題發揮用以表達自己的觀點。如果引用的參考文獻在中介文獻中是以顯性引用形式出現的,那麼由於缺少上下文之間的相互聯繫,轉引者很可能會生搬硬套、對其作斷章取義式的理解;另外,中介文獻還可能由於印刷錯誤、粗心大意等原因出現謬誤,轉引時如不覈對原文必然會以訛傳訛。有研究者曾發現被引用文獻在中介文獻中是以隱性形式出現的,那麼差錯的可能性的機會就更多一些。由於二道手的材料不止是篡改原文,而且往往虛溢新事,因此它經常是對原文的歪曲反映,而且隨着轉引次數的增多,其引用部分在含義上與原始文獻出現的偏離就越大。由此可見,轉引是一種危害很大的不良引用行爲,它極大地影響了論着的科學性與嚴謹性。

5、轉移視線 混水摸魚

從常理上講,社科論着後面所列出的參考文獻,應該是作者在撰文過程中曾經參考引用過的資料,作者沒有必要將其它一些沒有參考過的着述作爲參考文獻列出來。但是,如果對一些作者的文章與其文的參考文獻做一下相關性對比研究,就會發現一種奇怪的現象:涉及文章的主要內容未見有參考文獻,而文章後而所列出參考文獻在正文中卻並無可落實之處。這種論着與參考文獻之間相關度極其低下的引文行爲,可以叫做非相關引用。

非相關引用行爲的出現,是因爲一些作者的科研能力低下,其文章的主要內容靠從他人論着中東挖西剪、再經過排列組合而製造出來的。作者沒有膽量將自己曾經抄襲剽竊過的文章列出來,那就等於自揭老底、自暴其醜,而是費盡心機地列出一些論題相似的文章,妄圖將水攪混,讓人誤以爲自己的文章是參考文後所列出的文獻。這種故意製造噪音、混淆視聽的行爲有一定的欺騙性,並且給文獻計量工作者進行引文分析帶來了很大幹擾,應該爲嚴肅的社科作者所不齒。

6、虛張聲勢 裝點門面

從一定意義上講,參考文獻的範圍可以決定論着水平的高低。如果論着所引用的參考文獻範圍較廣、文種較多、時限較短,基本上可以說明作者獲取信息的能力較強,資料佔有比較全面,其立論的基礎紮實,視野開闊,起點高遠,具有很強的前瞻性與前沿性。

限於各種原因,並不是所有的作者都能做到這樣,一些作者的信息源枯竭,真正引用的參考文獻若僅限於少數幾種,範圍窄小,視野狹隘,很難能對所研究的論題作全面的認識,作者本人又缺乏積極的探求精神,不願進行艱苦的文獻信息收集工作。然而作者心又有所不甘,出於策略考慮,他們就從其他論着後面所列出的參考文獻中抄取一些自認爲有用的條目列入自己的文後。於是就出現了這樣的現象;對外語一竅不通的作者竟然參考大量多語種文獻,從來沒有摸過電腦的作者引用了許多網上資料等等,這種引文現象可以稱之爲聲勢引文。在這裏,參考文獻已失去了其本質上的意義,並未體現出它的真正目的和作用,而是淪爲了點綴、包裝作品的一種手段。作者試圖通過這種不正當方法給出一種錯覺,讓人誤認爲自己博學多才,外語與計算機水平高深,引用的參考文獻類型全、檔次高、觀點新,從而得出水漲船高,建立在這些參考文獻上的文章質量也一定錯不了的感覺。

7、溜鬚拍馬 曲意奉迎

參考文獻是對作者、文章和刊物等進行定性定量評估的一個重要因素,某一期刊載文的被引頻次對於該刊物能否被選入核心期刊有很大影響,而通過分析某篇作品被引用次數多少也可基本衡量該文的學術價值。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一些作者爲了達到發表文章的目的,不是從提高文章的質量入手,而是煞費苦心,從參考文獻上下功夫,專門將所投期刊上發表的文章以及該刊物編輯所撰寫的作品作爲參考文獻在文後列出,雖然他並沒有真正參考引用過這些作品。他自作多情地認爲,這樣做可以贏得編輯的好感,進而能夠增大文章被髮表的機會。其實,編輯倒不一定理解作者的苦惱,但有些作者還是癡心不改,一種刊物發表不了,改投別的刊物時,他會將參考文獻作一下變動。這種引用行爲,可以稱之爲媚引。

以上這些不良的引用行爲,極大地敗壞了社會科學研究的學術風氣,對此必須採取多種措施進行防範,尤其是作爲科學看門人的編輯,在審稿時,除要對文章質量進行把關外,還應該對參考文獻進行相關性分析審查。

[參考文獻]

[1]葉新明.引文中僞引和漏引的機制分析[j].中國圖書館學報,1998,(1):72-74

.陳希南,孫天啓.淺析參考文獻的含義及其着錄規範化[j].情報資料工作,XX,(1):49-52.

劉 青,張海波.引用行爲初探[j].情報雜誌,1999,(5):64-66

.李錫初.圖書館學論文文末參考文獻所存在的問題[j].圖書館論壇,1999,(3):33-35

.樑春陽.關於社會科學文獻引文分析理論的思考[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1997,(3):46-49

.劉獻民.略論圖書情報學論文中的“參考文獻”[j].現代情報,XX,(2):9-10

劉 君.學術論着中的參考引文與知識產權問題探析[j].圖書館,1997,(4):37-41

凌興珍.關於高校社科學報學術論文參考文獻着錄問題[j].四川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XX,(3):82-89

.劉君玉.引文分析的評價[j].情報理論與實踐,1998,(2):87-89.

[10]林蓉輝.引文分析質疑[j].情報科學,1991,12(4):32-36

.[11]李洪建.引文質量控制的理論思考[j].大學圖書館學報,1996,(1):13-14

.[12]樑春陽.社科文獻中的反駁引文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1997,(5)

[13]宋明亮.我國圖書館學引文相關性研究[j].圖書館雜誌,1993,12(3):9-11

.[14]陳益君.期刊上中引文相關性的受控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1995,(4):18-21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