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論據豐富起來——談議論文的出彩方法

來源:瑞文範文網 1.96W

【論文關鍵詞】議論文論據 豐富課內 個人實際 現實 對比事例

讓論據豐富起來——談議論文的出彩方法

【論文摘要】豐富,是文章感染人的一個重要方面。議論丈的豐富就是論據充實。充實的材料可以使文章有血有肉,打動人 說服人。在議論文的過程中,要使議論文論據豐富起來,除了多閱讀外,還可以從以下四方面入手。首先,要利用課內材料 ;其次,要聯繫個人實際,寫熟悉的內容;第三,要關注社會現實;第四,應選擇對比事例。

豐富,是文章感染人的一個重要方面。不同的文體對豐富有不同的標準和要求,就議論文而言,就是論據要充實。充實的材料可以使文章有血有肉,要打動人、說服人,並避免空洞的分析,避免泛泛而談。

在中學生的議論文中,內容單薄、材料不充實是一大弊病,那麼,怎樣使議論文論據豐富起來呢?“腹有詩書氣自華”,自然,多讀書,多讀課外書是積累材料的最好方法,而除此之外,中學生還可 以通過以下方法來充實材料:

一、 要利用課內材料

語文課本爲寫作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如《燭之武退秦師》中的燭之武,他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分析利害關係,最終說退了秦師 ,這可用於智慧的力量方面的論據; 《勾踐滅吳 》中的勾踐 ,忍辱負重 ,臥薪嚐膽,可用於在逆境中奮起方面的論據;《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鄒忌,自認爲比徐公美,當認識到不如徐公之美時,立即進行了反思,並獲得了啓示,這個故事可h{於人要善於自省,貴有自知之明等方面的論據;《觸龍說趙太后 》中的觸龍,迎難而上,婉諫成功,可用於勸告的方面的論據課本中的文章不僅提 供了豐富的事實論據 ,還提供 了豐富的理淪論據 ,如在 《勸學 》中,對學習方法的闡述:“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師說》中擇師的標準:“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拿來主義》中對遺產繼承創新的態度,等等 ,也都能很好地武裝學生的思想,並充實寫作內容。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而且同樣的例子可以重複地靈活運用,從不同的角度來論證不同的觀點。

另外,課內義章的作者也都有着豐富的背景,如徐志摩、海子、川端康成,等等,他們本身就是一本厚厚的書,他們的作品 、人生經歷等都是很好的寫作素材。

二 、要聯繫個人實際 。寫熟悉的內容

中學生對自己不熟悉的內容很難寫得精彩,這就是俗話說的,“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所以,在寫作時應儘量寫自己熟悉的內容,這樣才能因感而發,有話可談,才能寫出內容充實的文章。

在《巴爾扎克葬詞》中,雨果對巴爾扎克的評價和讚揚來 自他對巴爾扎克其人及作品的熟悉; 《燈下漫筆》是魯迅對中國人的精神 、靈魂進行 了深刻反思的結果;聶紺弩對皇權意識和奴才思想有了深刻的認識後,才能在《我若爲王》一文中進行尖銳地批判。這些作家之所以寫得精彩,寫 自己所熟悉的內容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中學生也有自己的生活 圈,也有自己熟悉 的 、生活內容,只有寫 自己熟悉的內容纔能有話可說 、有感可發,才能寫得 自然 、精彩 、深刻 ;才能去除那種無病呻吟、扭捏做作之態。如有的中學生本來對某個人物缺乏瞭解,但時卻以此人物爲例,結果要麼事例單薄,不足以證明觀點,要麼弄混事件,貽笑大方。

三 、要關注現實

好的議論文是有現實 意義的 ,是針 對當時社會 中的現實提出自己的見解、主張。在2oXX年大學聯考全國卷和其他省份的作文題中,都直接或間接地反映了社會熱點,這更提醒中學生要做到 “家事國事事事關心”。

現筆者以課本中的例子加以實踐說明。如《師說》針對的是 自魏晉以來一直影響到唐代的重門第之分,嚴士庶之別,壓 抑庶族寒門,反對從師 學習之風而提 出的從師而學; 《拿來主義》針對的是上世紀三十年代,社會上對文化遺產所持的全盤繼承或全盤否定的態度,而提出了批判的、繼承 的觀點 ;何滿子 的 《剃光頭髮微》,則寫於1983年,講的是掌權者如何用好手中權力的問題。這些文章之所以寫得深刻 ,就是因爲作者關注 了他們所處的時代 ,鍼砭 了當時的社會 弊端。

聯繫實際是由此及彼的思維活動,它能使讀者由衷地感到從內提煉出的觀點確實有意義,令人信服。當今是一個信息手段多樣化的社會,中學生不僅可以通過報紙、雜誌這些傳統的媒介 ,也可以通過mp4、網絡等現代化手段來了解社會。只要有選擇性地把這些內容寫入文章中,就能使自己的文章有思想,有真知灼見,有現實意義。

四 、選擇對比事例

進行對比論證可使論證充分,更有說服力。這樣的例子在課本中更是比比皆是。如在《秋水》這篇寓言中,河伯因爲 “百川灌河”,就 “欣然 自喜,以天下之美爲盡在己”,然而當他看到不見水端的海時,發出了 “今吾睹子之難窮也”的感嘆。通過河伯前後態度的對比,闡述了不要拘泥於一己之見而固步自封,而要保持謙虛的美德,要牢記謙受益,滿招損的教訓。同樣以 《師說 》爲例 ,在《師說》中,作者把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同士大夫之族進行了正反對比,說的是從師的重要性;《六國論 》中“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敗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是以雙方土地消長爲對比,以證明賂秦之害;在《伶官傳序 》中,則將莊宗的 “盛”和“衰”進行了對比,從而證明了論點——“盛衰之理,雖日天命,豈非人事哉 !”

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對比論證在把兩種事物或態度加以對照、比較後,又推導出了它們之間的差異點,使事物的特證和本質在對比中更容易顯露出來,特別是正反事物的比較,具有極大的鮮 明性 ,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個方法,更適用於論據比較貧乏的學生,它不但可以使文章內容豐富、充實,而且還能使觀點更具說服力。中學生的學習任務重,課外閱讀的時間少,因此,要認真學習課本中的文章,合理利用課內積累的材料,以切實充實自己的議論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