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答辯的論文範例

來源:瑞文範文網 1.17W

德育是教育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古代教育家孔子說:“弟子入則孝,出是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他把德育放在首位,明確要求學生首先要致力於道德修養。

德育答辯的論文範例

“行有餘力”,纔是學習文化。十九世紀上半期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認爲:“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總結在這一概念之中--道德。”

我國社會主義新時期也明確提出了教師的根本任務:人民教師要遵照黨的教育方針去教育學生。

使學生在德、智、體等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合格人才。 把德放在首位,是因爲德調節着才的運用,起着靈魂和統帥的作用。任何一 個社會或階級不僅要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智力才能的培養,而且首先要對他們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使他們成爲這一社會或階級所期望的德才兼備的人。

學校教育對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影響極大,每位教師都肩負着“教書育人”的重任,所以,我們要本着全面負責的精神,把德育滲透到教學中去,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學生具有共產主義的道德品質,發展學生的智力和體力,使他們成爲全面發展的人。可是在我們的教學當中,存在着只重視智育,不重視德育的現象。

其實,德育是教師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我的教學經歷中,我深深體會到在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重要性,這是完成德育任務的重要渠道之一。

就拿語文教學來說,這是一門德育與智育聯繫密切的學科,每一課都應有一 定的德育教學目標。這就必須把德育滲透到教學過程中。例如《勸學》一文中,作者以“青出於藍”“冰寒於水”兩個比喻來說明學習和改造的重要性;又用“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兩事例推論及人,即“君予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通過講解,使學生總結出作者的用意,“人,也必須通過學習和參省,才能達到很高的境界”。這樣,學生既分析出了文章的論點——學習的重要性,又使他們從思想上提高了認識。

文章又用“蚓和蟹”、”騏駭和駑馬”、“鍥而舍之”和“鍥而不捨”等進行正反對照,來論證學習應有的方法和態度,啓發他們總結出學習動力不強的現狀,進行適時地教育。學生充分認識到:人的道德、知識、才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過後天的學習,堅持不懈的努力纔可達到的。從而鼓勵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我們就把德育很自然地滲透到了教學當中,德育目的也就順理成章,水到渠成。

再如《師說》一文,韓愈論證了“關於從師學習的途徑,擇師標準的問題”,明確提出“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觀點及“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政”的進步思想。作者鍼砭了當時上層社會只看重門弟高低,不重真才實學的惡劣風氣,提出了全新的師道觀念。這些對我們今天有着深刻的社會意義。社會上看不起教師,不注重教育的現象也正是我們批判的現象。

再通過“今之衆人”和“古之聖人”、”其子”和“其身”、“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三組對比進行充分論證,批判上層“士大夫之族”不童視師道的惡劣風氣。

由此我們可以教育學生要充分認識到從師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從而使學生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他們謙虛好學的學風。德育在教學中的滲透,其特點是能夠使學生在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時順理成章,水到渠成。

所以我們教師在準備教學時,都應有目的地設計自己的教學,把德育融入教學過程之中。可以說,德育的滲透,是老師教育和學生自我教育的一個良機。重視德育在教學中的滲透,也就是重視了他們自身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主觀能動作用。

這樣,使學生自覺地反盛思考,增強自我教育的能力,從而提高自身的品德修養。教師才能做到“既教書又育人”,我們的教學纔算成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