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汗病多中心中醫證候特徵範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49W

關於汗的生成排泄,在《黃帝內經》等著作中已有詳細論述,陰陽失衡、營衛虛弱是導致小兒汗病的根本原因,亦認爲先天稟賦、季節、飲食等原因對出汗有一定的影響。在治療方面,西醫目前治療尚缺乏特效藥物,而中醫辨證論治可獲得滿意療效。本研究就多中心收集的400例小兒汗病,對其中醫證候做特徵分析,探討疾病與主次症的關聯性,旨在發現各證型的特點,通過研究論證自汗、盜汗不拘泥於“陽虛自汗、陰虛盜汗”一說,爲臨牀診治提供依據。

小兒汗病多中心中醫證候特徵範文

1 臨牀資料

1.1 病例來源

病例來源於2017年5月-2017年3月的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上海市中醫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5家單位共收集400例。

1.2 診斷標準

1.2.1 疾病診斷 參照小兒汗病的疾病診斷標準[1]。①不因外界環境影響,在頭面、頸胸,或四肢全身出汗者。②晝日汗出溱溱,動則尤甚者爲自汗;睡眠中汗出津津,醒後汗止者爲盜汗。

1.2.2 證候診斷 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擬定的《24個專業104個病種中醫診療方案》[1]小兒汗病臨牀常見證候診斷標準。①肺衛不固證:以自汗爲主,或伴盜汗,以頭頸、胸背部汗出明顯,動則尤甚,平時易患感冒,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②營衛失調證:自汗或盜汗,遍身汗出而不溫,畏寒怕風,不發熱,或時有低熱,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緩。③氣陰兩虛證:以盜汗爲主,也常伴自汗,汗出較多,心煩少寐,手足心熱,口渴脣乾,舌質紅,苔少或見花剝苔,脈細弱或細數。④溼熱迫蒸證:汗出以額和心胸爲甚,見膚熱,汗漬色黃,口臭,口渴不欲飲,小便色黃,色質紅,苔黃膩,脈滑數。⑤氣陽不足證:自汗或盜汗,面?肢冷,神疲乏力,小便清長,或伴遺尿,口淡不渴,舌淡白,脈軟。

1.3 納入標準

①符合小兒汗病疾病、證候診斷標準。②年齡2~13歲。③監護人知情同意,能夠配合調查提問、用藥。

1.4 排除標準

①有結核感染、風溼熱、甲狀腺功能亢進或傳染病疾病者。②因炎熱、衣被過暖、進食、恐懼驚嚇、運動等生理性多汗者。③合併嚴重心血管、肝腎、血液、神經系統疾病者。

1.5 剔除標準

資料不全,影響統計計分者。

2 研究方法

採用臨牀流行病學調查方法,根據德爾菲法通過專家諮詢制定《小兒汗病多中心中醫證候分析調查表》,入選的患兒根據小兒汗病的主症(自汗、盜汗)、次症逐項填寫,以備進行數據挖掘。調查表格必須由1名取得執業醫師資格的醫師及2名主治以上級別醫師共同填寫,並根據《24個專業104個病種中醫診療方案》[1]中“小兒汗病”疾病、證候診斷標準進行辨證分型;最後對小兒汗病的辨證分型和症候進行頻數分析及聚類分析。

全部調查病例資料輸入excel數據庫,並進行逐項檢查、對照數據完全一致後進行數據轉化,採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一般數據用頻數法、聚類分析法,計數資料用卡方檢驗。檢驗水準&alpha;=0.05,雙側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結果

3.1 小兒汗病證型分佈

400例小兒汗病病例中,肺衛不固型129例(32.25%),營衛不和型50例(12.50%),氣陰兩虛型84例(21.00%),溼熱迫蒸型57例(14.25%),氣陽不足型80例(20.00%)。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