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國中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探究

來源:瑞文範文網 2.85W

閱讀能力生成是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學生的閱讀能力直接影響語文教學的質量,影響着學生語文素養的生成。既然閱讀能力起着這樣重要的作用,那麼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應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呢?

如何提高國中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探究

一、明確閱讀教學的目的,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

閱讀教學的成功與否,與教師對閱讀目的的認識有關。所以,我們首先要明確閱讀教學的目的,才能使教學有一個明確的方向。作爲教師,我們應嘗試開發文本。如果教師不理解、不熟悉教材,那是難以駕馭教材的,要提高效率自然就成了一句空話。每篇文章的題材不同,體裁各異,閱讀目的也就有所不同,需要根據具體情況採用不同教法。因此,在教課之前,對本課的教學內容、方法、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是教好閱讀課的基礎。新課標下的閱讀教學要讓學生主動與文章、作者形成對話、交流的關係,以引起共鳴,產生感悟,從而達到閱讀活動的真正目的。

二、注重學生閱讀的探究意識,倡導個性化的閱讀。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或講解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堅決摒棄繁瑣的分析和抽象的說教。教師要把閱讀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相信學生通過閱讀自有一番見解和感受,在閱讀一些文學類作品和實用類文本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共同創設開放性的問題情景,激勵學生提出高質量的問題,培養他們進行紮紮實實地獨立思考學習,獲得獨特感受與體驗。然後再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彼此交流啓發,共同探討,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的途徑不是單一的,以此培養學生多向思維的意識和習慣,培養他們辨證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用他們喜歡的方法探究,分析、解決這些問題。並且主動地進行討論交流,使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獲取知識的樂趣,從而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提高閱讀效率。

三、注重“思考”和“閱讀”二者的結合,通過思考提高閱讀質量。

閱讀要伴以問題思考 閱讀不是單純形式上的瀏覽,其實質是通過展開思維,調動原有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對文章進行最充分的感知、領悟和鑑賞,並藉助聯想、想象內化積澱爲屬於自己的精神財富。因此,有讀有思,邊讀邊思,纔是真正意義上的閱讀。而現在有些中學生爲什麼對閱讀不感興趣,甚至失去興趣,就是因爲他們爲了閱讀而閱讀,只停留在單純的表面的閱讀上,沒有進行思考,沒有在閱讀中體會到文學作品的社會意義,再加上學生的閱讀經歷有限,如果沒有問題引導、點撥,學生閱讀時就會天馬行空,或暗中摸索,閱讀的作用、語文的教育功能也就無從談起。如果教師設置出最佳的問題情境,刺激學生將作品內容與社會生活連接,讓作者的情感渲泄與自己的心靈體驗碰撞,那麼,學生就會展開思維,凝神思索,進而披文入境,由事見情,就會慢慢感受到文章的社會氣息和人文精神,這樣,就會激勵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質量。

四、要重視學生的朗讀。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是培養學生綜合性語文能力的客觀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徑。文本中有很多深刻的意蘊都需要學生通過多讀才能掌握理解,如“讀”不到位,學生語感的培養和聽說讀寫技能的訓練便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一篇文章,一個精彩的場面,一個人物的描寫,一開始不一定能夠理解其深刻含義,但是隻要它們時時生腦際,成誦於嘴邊,就自然地會加深他們對文章的理解,學生對文章的主要內容理解了,就能激發他們對文學作品的探討,提高閱讀興趣。由於朗讀在閱讀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所以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不能忽略朗讀,教師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學生朗讀的興趣,提高學生“讀”的能力。

五、重視學生閱讀技巧的指導。

正確運用讀書方法也是提高閱讀效率所必需的策略。常用的閱讀方法分朗讀、默讀、精讀、略讀、瀏覽等。瀏覽與略讀都是大致地讀,按照一般的理解,略讀是指粗略感知文本大意,“瀏覽”意在提取消息,二者的目的和方法不盡相同。略讀的目的在於粗短文章內容,文章的結構、語言修辭等不是它所要關注的。它的優勢在於快速捕捉信息,在於發揮人的直覺思維的作用。這種閱讀方法在學習和生活中運用很普遍。因此提出“學習略讀,粗讀文章大意”,“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這是判斷是否讀懂一篇文章的最基本的標準。對於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樂,主要是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去體會。一般說,閱讀報刊、雜誌,常運用瀏覽的方法,先掃描目錄,看一看標題,再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或所需要讀的內容,閱讀文學名著,則可適當把略讀和精讀的方法相結合。在閱讀教學中,老師幫助學生做好閱讀技巧的指導,讓學生面對繁多的文學作品或報刊時,懂得采取什麼樣的閱讀方法去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這樣就可減少學生的閱讀壓力,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

六、注重整體的閱讀觀念。

一篇優秀的文章都是以其整體和諧之美來感染讀者的。有機的整體性是有藝術感染力和藝術生命力的基礎,破壞這種有機的整體性,也就破壞了文章的藝術生命。所以,作爲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一定要重視對文本的整體把握,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把握文中作者所要表達的真正意義,去感悟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這樣,學生就會從閱讀中真正的瞭解作者,瞭解文本,瞭解當時的社會和環境,由此,學生就會從閱讀中獲得樂趣。過去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常常把文章肢解開來劃段分層,逐層分析,如把七寶樓臺分割成碎片那樣,弄得文章支離破碎,使學生缺少整體的感知和理解。結果,學生儘管學了不少課文,但學生自己面對一個完整的閱讀材料時,就很難從整體上進行把握和分析,也就是說,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並沒有多得到多大的提高。我們要遵循“整體―部分―整體”這一閱讀理解的有效途徑,把文章作爲一個完整的血脈灌注的藝術生命來對待,從整體上來認識、分析文章的各個部分和各個構成要素,揭示各個部分和構成要素在文章整體系統中顯現出的深刻意義和重要作用。這樣,才能教會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的方法和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