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肝功能損傷的臨牀意義論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14W

急性胰腺炎是由於多種因素導致胰酶被激活而引起胰腺組織自身消化, 繼之出現胰腺水腫、出血, 臨牀上常表現爲腹痛、腹脹、噁心及嘔吐等症狀。 詳細內容請看下文急性胰腺炎肝功能損傷的臨牀意義

急性胰腺炎肝功能損傷的臨牀意義論文

研究證實急性胰腺炎常引起機體的炎症反應, 產生大量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 如白細胞介素(il)-1、il-6、il-8、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和高遷移率族蛋白b-1(hmgb-1)等, 這些細胞因子形成瀑布式反應, 作用於胰腺及其他臟器, 導致全身炎症反應綜合徵(sirs)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礙(mods)的發生[2]。肝臟是最早且最容易受到損傷的器官之一, 研究顯示約有80%的急性胰腺炎合併肝功能損傷, 而一旦病發肝損傷將會加重患者的病情, 並且影響預後[3]。本研究旨在探討急性胰腺炎出現肝功能損傷的臨牀意義, 爲臨牀上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提供依據。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7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15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爲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國胃腸病學會急性胰腺炎臨牀處理指南(2017版)》[4]中對急性胰腺炎的診斷標準:①與急性胰腺炎相一致的腹部症狀和體徵, 如上腹部壓痛、反跳痛、肌緊張、腸鳴音減弱甚至消失等, 體徵如上腹部包塊, 甚至可見脅肋部瘀斑(grey-turner徵)和臍周瘀斑(cullen徵);②血清澱粉酶和(或)脂肪酶超過正常上限3倍以上;③腹部增強ct、超聲及腹腔穿刺結果支持急性胰腺炎診斷。全部患者按照有無肝功能損傷分爲肝損傷組(64例)和無肝損傷組(86例)。肝損傷組男42例, 女22例;年齡18~64歲, 平均年齡(41.5±8.1)歲;體重42~85 kg, 平均體重(66.4±5.2)kg。無肝損傷組男54例, 女32例;年齡20~67歲, 平均年齡(42.4±8.3)歲;體重45~84 kg, 平均體重(67.2±5.5)kg。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和體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急性胰腺炎常規治療, 包括禁食禁水、胃腸減壓、大黃灌腸、補液、抗自由基、抑制胰酶分泌、預防感染和營養支持等治療, 並根據具體情況給予對症治療。

肝損傷的判斷標準 血清谷丙轉氨酶(gpt)≥54 u/l和(或)穀草轉氨酶(got)≥45 u/l, 伴或不伴血清總膽紅素(tbil)≥17.1 μmol/l和(或)直接膽紅素(dbil)≥4.0 μmol/l, 排除其他類型的肝臟疾病所致的肝損傷。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發病原因、併發症和預後結局的差異。

統計學方法 採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採用t檢驗;計數資料採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熱門標籤